论文发表百科

校本课程开发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9:53:53

校本课程开发论文范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2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党xx(校长)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 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 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 《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张xx 《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王x 《社会课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赵xx 《美术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王xx 《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张x姚x 《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杨xx李x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习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3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一)、昆明行知中学78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选学 (二)、丰台区长辛店学校“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启动 (三)、写代码从娃娃抓起,少儿编程教育进入深圳中小学校本课程 (四)、文昌中学将航天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近水楼台触电航天科技 (五)、泰州机器人教育写入小学“校本课程”:创新科普教育有新招 (六)、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协同建设研讨会召开 (七)、厦门将闽南文化列入校本课程 开展闽南话测试 (八)、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九)、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1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屏峰学校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温馨校园广播 活动目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三)书香苑——心理知识板报 活动主题:书香苑——心理知识普及与宣传 活动内容:每个班出一期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板报。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标准、人际相处技巧、心理保健、生理知识等板块。 活动目的:宣传心理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3月28日 (四)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动时间:4月24日 (五)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活动要求:手抄报要求有刊头设计,刊名要切合“关爱心灵,重视心育”之主题。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性,文字流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活动目的:通过让师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师生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4月26日前上交 (六)心理健康教育征文 活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以案例分析、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感想体会等形式展现。内容可以从情绪调适、和谐人际关系、悦纳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科学管理压力、破解职业倦怠等方面着手。 活动时间:4月26日上交 (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 活动主题:关爱心灵,重视心育 活动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让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特别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如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胆小极端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对象:全校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4月29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八)心灵运动之旅 活动目的:通过团体运动项目,调试心境,舒缓心理压力,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走入阳光、走向运动场,通过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活动:两人三腿跑、四人运球、五人风火轮等,各系需选派11名学生代表参赛,一名辅导员组织,强调注意安全。 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2:00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九)心灵光影之旅 体验电影中的人物心理,通过光影艺术唤醒成长的动力,理解生命的意义,在电影人物的引导下学会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调整价值观,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1、电影《唐山大地震》 5月xx日晚上6:00 2、电影《美丽心灵》 5月15日晚上6:00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为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今年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及环境因素,特制定我校在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月实施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三、活动主题: “走进幸福的成长季节” 四、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2、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上进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3、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引导家长参与到心育队伍中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家长、教师 七、活动内容: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5月25日——5月31日 1、在27日会议上布置安排教育月工作 2、轻松驿站广播 4、宣传海报 活动实施阳光心理 6月1日——6月30日 (一)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6月1日) 启动仪式发言动员讲话 宣布活动月安排 校园内挂横幅“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戎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 (二)具体活动安排 成长不烦恼(学生篇) 1、学科渗透: 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心理教育主题课 请各班于第十七周(6月8日)的班队课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开设一堂心理教育辅导课。重点围绕“情绪控制”、“缓解学习压力”、“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阳光青春期”等开展。 3、咨询访谈 通过面谈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困惑,努力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人生; 4、青春期教育辅导讲座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女生 活动时间:6月9日中午12:30—13:10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5、“走进成长季节”诗、书、画比赛 作品要求:以“感悟生命、感谢成长、感恩自然”为主线的诗歌创作、书法、绘画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6、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6月15日下午1:20开始 活动要求: (1)、游戏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需要辅导员对游戏的充分了解并合理组织。 (2)、听从辅导员安排、摆放桌椅及辅助教具。 (3)、维持好活动纪律。 活动内容: (1)蜈蚣竞走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每个班级8男8女) 目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合作心理 过程:16人一组排成一列,把双手抱住前面学生的腰,练成一条“大蜈蚣”。全体蹲下,齐步向前走,先到终点组为优胜。 (2)瞎子过河 活动对象:三、四年级(每个班级10男10女) 目的:培养信任心理 过程:以接力赛的形式,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另牵着他的手,越过种种障碍前进,到达终点。 (3)车轮大战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每个班级5个人) 目的: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过程:准备5张晚报大小的报纸、双面胶,制作大纸环。5人都站在大纸环里,一起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胜。(中途大纸环不能断开) 教师心理加油站(教师篇) 1、组织心理教育理论学习。 2、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3、注重对教师的心理的疏导,通过谈心、活动给教师选系情绪,调适身心。 亲子乐园(家长篇) 家长会(结合期末家长会) 主题:——“快乐过暑假预防假期综合症” 活动对象:全体家长 (1)给家长的一封信 (2)家长心理问卷 (3)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4)发动征集新一轮家长志愿者 活动总结长育常新 6月27日——6月30日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个活动月做准备 快乐暑假活动延续 1、暑期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感恩他人、和谐相处、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文章,并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习作评选。 2、心理手抄报比赛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友谊带来的欢乐,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3、懂得与同学相处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培养同学之间的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友谊的真谛,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活动形式: 游戏、小品表演、问题讨论。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活动过程: 一、感受开心 1、图片欣赏:课间活动游戏图片。你喜欢玩这些游戏吗?都喜欢和谁一起玩? 2、谈感受:你能体会到图片中这些同学现在的心情吗?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感受如何? 3、引出课题: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那么开心,是因为彼此间存在一份真挚的友谊。友谊就像一枝花开满了我们的校园。怎么能让这朵花开得更漂亮,更美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让友谊之花常开》,共同培育友谊之花吧! 二、交友标准 1、我的朋友: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有不少的好朋友,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2、交往中: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3、交友标准: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呢? 三、联系实际,谈做法 1、《争吵》 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但是有时候也会闹矛盾。请看这两个好朋友。学生表演小品《争吵》,大概内容;韩少岳经过好友吴怡欣的桌子,不小心碰倒了小明桌面上的书,两人争吵起来,还打起来。 (1)看小品《争吵》后讨论:他们为什么会吵起来?如果这件事不解决会有什么结果? (2)让我们一起想办法帮他们恢复友谊好吗?以对话的形式直接告诉故事中的人物。 (3)如果你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内心感到内疚的,借助今天这个机会,现在就对朋友真诚地说一句…… 朋友之间难免也会有矛盾,闹别扭。如果解决的方法不得当,友谊会冷淡、降温,甚至可能破裂。所以有了别扭时,应当开诚布公,不失礼貌地谈开,使友谊得到维持和巩固。 2、真正的朋友 是不是朋友说的、要求做的任何事都应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从不说一个“不”呢?请看下面的好朋友。 学生表演小品《抄作业》,大概内容:老师马上就要收作业,但董照瑞还没做完,就向好友李淑婕借作业来抄,李淑婕答应了。 (1)看了小品后,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说“不”呢?(先讨论,再回答) 四、玩游戏,维护友谊: 生活中没有了朋友,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1)、“找朋友”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叫人数(2个人、3个人等)音乐停下来,同学们就按规定的人数拥抱在一起,看哪组最快、最准确。 谈感受:找到朋友时,你的感受怎样?找不到朋友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 (2)、有朋友的感觉真好!那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维护朋友间的友谊,让友谊之花常开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游戏来体验一下。 小组合作完成,连词成句,使其组成一个短句:“用真诚换取友谊,用热情灌溉友谊,用原则净化友谊,用谅解保护友谊。忠厚是友谊的桥梁。”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先讨论,再回答) 小结: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五、赠友谊卡,共享温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已经有不少的同学很想和自己的好朋友,说几句心理话了。老师提个建议,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设计一张友谊卡,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怎么样? 先让几位同学读读卡上写的内容,然后送给他的好朋友,感受友谊的温馨。然后同学们互赠友谊卡。(放《友谊天长地久》一歌。) 3、谈收获: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其中之一就是友谊。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能使痛苦减半”。同学们学会了怎样维护我们的友谊。那就祝愿我们的友谊之花常开吧! 1、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三篇) 2、昆明行知中学78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选学 3、丰台区长辛店学校“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启动 4、写代码从娃娃抓起,少儿编程教育进入深圳中小学校本课程 5、文昌中学将航天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近水楼台触电航天科技 6、泰州机器人教育写入小学“校本课程”:创新科普教育有新招 7、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协同建设研讨会召开 8、厦门将闽南文化列入校本课程 开展闽南话测试 9、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10、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

校本课程开发毕业论文课题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 "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

你可以从小学素质教育说起,或者某种教育方法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还有小学教育中某种习惯<预习^……》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服务于社会,教学创新……一个个有关创新的话题被提起,在碰撞之间,创新教育这一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笔者作为一名高级职业学校的教师深知:社会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民众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这一群体的创新能力上。惟有创造,惟有个体的创造力,才是他全面发展的最好显现;惟有创造性教学才能适应目前新教育模式的考核,才更有利于青年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在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下,我们从事教学必须开展创新教育。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夯实知识基础,炼铸学生的创新人格。 当前很多专家担心:学校教育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了,毕业后再要求他创新,为时已晚!因此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学生创造力和全面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夯实学生的文化知识是基础,而创新是核心,实际上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创新,缺乏创新前提的学生还是要从基本功抓起,促使学生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品质,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社会的心质。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并为之努力,才有可能激发出创新火花。从而水到渠成形成完美的创新人格。 二是活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一些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因此,教师应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一方面把学生当成孩子去交往,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一方面与学生作为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方面把学生作为同道者去交往,和他们一同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是巧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就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巧妙的运用教学模式,把教学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在文史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同时,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思想天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与“灌输教育”中解脱,在主动学习的自由探索中寻觅到创新思维的灵感。 四是轻松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能使学生热爱知识,乐于接受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地追求知识,能吸取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在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要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新精神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营造课堂师生互动、相互愉悦的教学环境,并实行民主的平等的教学管理,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勇于发表独特见解,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 五是提升教学基础,营造学生的创新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学校做为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创新能力的摇篮,要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做好准备,就要努力的去营造和维护创新教育的保障,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保持教学基础的永久创新活力。创新能力不是仅靠教出来的,学校所做的,应当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创造创新的环境与氛围。笔者以为一是要在学生中形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然有收获”的忍耐心理;二是要在教学上,形成教师、学生自己支配创造思维的自由境界;三是要在教学工作中,形成遇障碍齐化解的沟通渠道;四是要在校园里形成遏制研究、学术中造假的诚信风气;五是要在学校中,形成各类观点交织并容的宽容胸怀。营造出符合学校实际、贴近教学双方的创新环境。

选题:小学生德育问题研究。一级大纲参考:1. 小学教育违背德育的不良现状。2.不良德育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3. 解决方案。

文学评论,翻译,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语言学,词汇学,等等

毕业之后,你可以去考公务员,或者你们当地的事业单位,或者秘书,或者有能力的话去找份管理的工作。 不过,出来当教师也还不错。 既然已经被录取了就好好读,不要浪费时间。出来有能力什么都可以做。 以上纯粹是个人意见。希望可以让你看到未来。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了。这个专业分语数英三个方向的。可以说吧,我们这个专业有自己有时也有劣势。毕业出来了可以说是专业人才,毕竟你的毕业证书写的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在大学里受到也是专业的培养。不过也有劣势,有些小学是会注明只要数科院、外文学院、汉语言这些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主要还是看各教育局各区各学校的要求了。但是这个专业就业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目标而已。

小学教育专业不错。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小学教育类的论文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方向,我们 可以把相关主题分为几个类别,例如:

一、关于教育内容的论文题目

1、外语应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吗?

2、应该教学生打字而不是写字吗?

3、教师是否应该对民族英雄的负面性格、行为或习惯保持沉默?

二、关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论文题目

1、家庭教育应该由国家控制吗?

2、是否应该定期测试教师的水平?

3、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负责吗?

三、关于学校法律和政策的论文题目

1、是否应该对网络欺凌进行监管?

2、教师或保安人员应该带武器吗?

3、学校应该禁止公开祈祷或讨论宗教吗?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论优秀班风的建设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要求: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

校本课程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1、(2001、6—2005、6)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本阶段,我校地理、历史、生物、政治、化学、艺术等学科广泛开展学生活动,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广州市、广东省等学科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思想品德小论文竞赛、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我与化学》仪器设计等学生实践活动均获得较好的成绩,为我校系统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如生物、地理、历史科开放式考试(查)作品均连年取得好成绩。其中,仅2005学年,生物科指导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就获得广州市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二等奖两项。2007年5月,生物科组梁翠楠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理念》获广东省生物学教学论文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广东省中学生初中生物学联赛三等奖;2006年9月,艺术科组郭伟峰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学生动漫作品获多个奖项,其个人动漫作品也获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二等奖;2007年5月,政治科组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评比”学生论文《传承南村的龙船制作文化,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获三等奖;化学科组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学生作品《净化珠江水仪器的设计与制作》获一等奖;2004年9月,历史科组开展的《寻找远去的家园》研究性学习案例获“2003—2004学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科‘研究性学习’个案征集评比”一等奖,作品之一的 “珠江三角洲传统乡村建筑模型”收入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学历史学习指导》;2004年7月,论文《关于“寻找远去的家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实践与思考》,获“2004年番禺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2004年5月,“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实践活动,获第二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政府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政府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体制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爱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政府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2、研究内容(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3)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4)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成人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 3、研究组织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专家顾问组: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课题组组长:冯少豪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 4、研究分工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德育美术组: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历史组: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组员:谭春媚英语组: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地理组: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王小慧政治组: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政治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刘伟民信息技术组: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组员:语文组: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组员:吴道政 5、研究进度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阶段。(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3)课题论证与申报;(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第三阶段(——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性交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政府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万元,总计6万元。(2)经费的分配:专家顾问费:1万元科研业务费:2万元图书资料费:1万元印刷出版费:2万元7、预期成果(1)课题结题报告;(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额.....这个有点难...好吧,你联系我我偷偷告诉你我先给你弄个样板,我这个也是百度出来的哦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政府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政府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体制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爱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政府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2、研究内容(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3)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4)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成人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 3、研究组织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专家顾问组: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课题组组长:冯少豪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 4、研究分工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德育美术组: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历史组: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组员:谭春媚英语组: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地理组: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王小慧政治组: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政治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刘伟民信息技术组: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组员:语文组: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组员:吴道政 5、研究进度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阶段。(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3)课题论证与申报;(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第三阶段(——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性交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政府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万元,总计6万元。(2)经费的分配:专家顾问费:1万元科研业务费:2万元图书资料费:1万元印刷出版费:2万元7、预期成果(1)课题结题报告;(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教师职称是老师的荣誉,更与工资挂钩,很多老师抱怨教师职称少,当老师有机会评职称时,应当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在职称评定前,该如何整理材料呢?其实,教师职称评定的材料都需要提前准备,临时抱佛脚是不现实的。一、身份证、学历证、普通话等级证、公开课证明、计算机等级证明和教师资格证都需要原件和复印件。自己可以事先将这些证件复印好,并在复印件上写上“此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复印属实”,加盖学校宣章,并签上校长名字。按照评审材料上的顺序编上序号,刚开始可以用铅笔编号,以便后面更改序号。 二、复印近五年的年度考核表和届满考核表。同样要在复印件上写上“此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复印属实”的字样,加盖学校宣章,签上校长名字。 三、复印任现职以来的各种获奖证书、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同样需要在复印件上写上“此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复印属实”的字样,加盖学校宣章,并签上校长的名字。四、由学校出具任现职以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证明材料,包括班主任工作经历证明材料,加盖学校公章,不需要复印件。 五、准备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简历,写好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准备好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证明材料,最好有青年教师获奖证明材料,原则上要指导三位以上的年轻教师。 六、民主测评满意度调查表,这一项很重要。在评职称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将以上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分开,原件按顺序装好,并贴上标签。将复印件按照评审材料的顺序整理好,并将学校出具的证明材料放在相应的位置,然后到打字复印部去做成一本书。八、评职称时,需要的就是两个档案袋,一个装原件,另一个装复印件(书)。另外,还需要填A3大小的两张表,加盖学校公章,一并交到教育局指定人员处待审核。职称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潘多拉魔盒”,评了职称犹如打开了魔盒,各种灾难不期而至! 1.转变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前老师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工作没人抱怨说辛苦;以校为家,以学生为子女,老百姓服气!职称风一刮,老师开始顾虑面子,追求虚荣,甚至为申报高级职称而走后门拉关系,本来是好好的传道授业解惑人,活生生地蜕变成心生“邪念”的投机分子。 2.败坏了校风。有的学校领导经此风一刮,复苏了私念,评职称成为他们敛财的时机,对优秀老师故意设置障碍,对“大方 ”的平庸之辈抛出诱饵,以前清高的书呆子们心有灵犀,都争先恐后地讨好、巴结领导,长此以往,严重败坏了校风。 3.恶化了同事关系。能力相当、学历相当、绩效相当、教龄相当的教师,以前忙于本职工作的同时,见面点头、微笑致意、问声好是常规,起码体现了与人为善的情怀;自职称评定,被区分等级后迎面而过都熟视无睹,稍无声息地恶化了同事关系。 4.隔离了干部群众关系。怪现象层出不穷,以前认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校长显了原形,原来是蝇营狗苟之辈,抛弃大半生的好名声人,用权力换取利益;与自己走的较近的张三李四受亲睐,负责饭堂、负责校企合作、负责招生的“领导”,多年与教学无干系,反而“职”上有名,辛辛苦苦奋斗在一线上的班主任教师却寂寂无闻,严重隔离干群关系。 5.教会了教师弄虚作假。高级职称申报资料含教学论文, 但教学论文请人捉刀的比比皆是,甚至个别学校领导还明目张胆地介绍什么杂志社,写作、出版一篇论文一条龙服务下来收多少钱,教会了教师弄虚作假! 创建于 我是朱朱老师,我去年刚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资料如何整理。资料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1.事业单位职称申报情况核定表、推荐人员花名册。(人事局、教育局准备) 2.个人申报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诚信承诺书。(本人签名原件) 3.表彰考核证明材料。①综合表彰奖励证书(指教师获得的以党委、政府名义,或以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名义进行的表彰奖励);②单项表彰奖励证书(指教师获得的以党委、政府所属部门名义进行的表彰奖励);③5年年度考核表(3年或3年以上优秀得满分)。 4.学校综合评议一览表。(学校提供) 5.学历学位信息登记表和毕业证书。(需网上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6.专业技术证明材料,包括继续教育证书、现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聘书、职称英语计算机水平考试证书、水平能力测试表。 7.德育工作证明材料。①班主任工作证明,班主任任职评价,班主任工作总结;②课外教育引导,包含家访记录、照片、总结,和课外活动记录、评价表、照片,还有班会课记录;③课内教育管理,包含与留守生、贫困生、双差生的谈话记录。 8.教学工作证明材料。①教学工作量证明(一般年总课时数720左右)和教学工作总结,还有3年课程表和任课老师表;②3年备课批改检查等级,日常教案和优质课、观摩课记录表;③指导青年教师记录表和成果证明材料,平时作的讲座、报告材料。 9.教研工作证明材料。①校本课程开发,包含第二课堂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 科技 创新、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课程开发材料;②课题研究的立项、阶段性成果、结题报告和证书。 10.育人成效证明材料。①学生获得的三好学生、美德少年等荣誉证书;②获得的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等证书。 11.教学成效证明材料。①3年在本校同学科教学质量考核等级;②学生参加竞赛的获奖证书。 12.教研成果证明材料。①教师本人参加的各种教学竞赛获奖证书(讲课和说课);②各种论文、著作、案例、经验总结的获奖证书。 13.个人业务总结。 14.农村工作证明、支教证明,援疆、援藏、援外证明。 总之,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各位教师多年认真准备。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教师职称整理的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1 推荐报告 2 资格审查报告 3 身份证复印件 4 年度考核证明 5 继续教育证明 6 甘肃省职称任职资格审批表 7 甘肃省申报职称任职资格评审简表 8 申报职称任职资格业绩汇总审核表 9 讲课题目确认表 10 评审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推荐答辩情况记录表 11 继续教育完成情况职称评审复验花名册 12 毕业证原件、复印件 13 教师资格证原件、复印件 14 职称资格证原件、复印件 15 聘任文 16 获奖证书原件、复印件 17 论文原件、复印件(知网截图) 18 照片 19 评审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推荐答辩情况记录表各种证件原件及复印件装订目录,职评文件规定,档案袋封面上有,只需按顺序放。

现如今,3D打印机是民用市场出现的一个新词,在专业领域有另一个名称叫“快速成形技术”。我整理了3d打印技术25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3d打印技术2500字论文篇一:《试谈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3D打印机的原理, 总结 了几种典型的3D打印技术,分析其市场应用和发展方向,得出3D打印技术的发展会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关键词】3D;打印机;3D打印技术 1.前言 近来,三维(3D)打印技术[1]在发达国家兴起,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的3D打印手枪,引来许多网友围观。3D打印现在已不再只是概念产物,全球已有不少公司推出了个人3D打印机,它已在平常生活中开始普及。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刊文认为,3D打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传统制造技术是“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则是“增材制造技术”,它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明显优势。 打印机的原理及技术 3D打印机 3D打印机是近年来在民用市场出现的一个新词。在专业领域有另一个名称叫“快速成形技术”[2]。快速成形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全新制造技术。它集分层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数控技术、CAD、激光技术、逆向工程技术、材料科学于一体,可以直接、快速、自动、精确地将设计电子模型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而高效的实现手段。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 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是基本原理一样,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3],类似于数学上的积分过程。形象地讲,快速成形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因此得名。 3D打印机的原理 3D打印机根据零件的形状,每次制做一个具有一定微小厚度和特定形状的截面,然后再把它们逐层粘结起来,就得到了所需制造的立体的零件。 每个截面数据相当于医学上的一张CT像片;整个制造过程就像一个“积分”的过程。 整个过程是在电脑的控制下,由3D打印系统自动完成的。不同公司3D打印使用的成形材料不同,系统的工作原理也有所区别,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这种工艺可以形象地叫做“增长法”。 3D打印技术 SLA技术 光固化成型法(SLA)是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SLA是最早实用化的快速成形技术,采用液态光敏树脂原料。其工艺过程是,首先通过CAD设计出三维实体模型,利用离散程序将模型进行切片处理,设计扫描路径,产生的数据将精确控制激光扫描器和升降台的运动;激光光束通过数控装置控制的扫描器,按设计的扫描路径照射到液态光敏树脂表面,使表面特定区域内的一层树脂固化后,当一层加工完毕后,就生成零件的一个截面;然后升降台下降一定距离,固化层上覆盖另一层液态树脂,再进行第二层扫描,第二固化层牢固地粘结在前一固化层上,这样一层层叠加而成三维工件原型。将原型从树脂中取出后,进行最终固化,再经打光、电镀、喷漆或着色处理即得到要求的产品。 SLA技术主要用于制造多种模具、模型等;还可以在原料中通过加入 其它 成分,用SLA原型模代替熔模精密铸造中的蜡模。SLA技术成形速度较快,精度较高,但由于树脂固化过程中产生收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应力或引起形变。因此开发收缩小、固化快、强度高的光敏材料是其发展趋势。 SLS技术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是采用激光有选择地分层烧结固体粉末,并使烧结成型的固化层,层层叠加生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其整个工艺过程包括CAD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处理、铺粉、烧结以及后处理等。 整个工艺装置由粉末缸和成型缸组成,工作时粉末缸活塞(送粉活塞)上升,由铺粉辊将粉末在成型缸活塞(工作活塞)上均匀铺上一层,计算机根据原型的切片模型控制激光束的二维扫描轨迹,有选择地烧结固体粉末材料以形成零件的一个层面。粉末完成一层后,工作活塞下降一个层厚,铺粉系统铺上新粉。控制激光束再扫描烧结新层。如此循环往复,层层叠加,直到三维零件成型。最后,将未烧结的粉末回收到粉末缸中,并取出成型件。对于金属粉末激光烧结,在烧结之前,整个工作台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可减少成型中的热变形,并利于层与层之间的结合。 与其它3D打印机技术相比,SLS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所使用的成型材料十分广泛。从理论上说,任何加热后能够形成原子间粘结的粉末材料都可以作为SLS的成型材料。目前,可成功进行SLS成型加工的材料有石蜡、高分子、金属、陶瓷粉末和它们的复合粉末材料。由于SLS成型材料品种多、用料节省、成型件性能分布广泛、适合多种用途以及SLS无需设计和制造复杂的支撑系统,所以SLS的应用广泛。 PDM技术 熔积成型(FDM)法,该 方法 使用丝状材料(石蜡、金属、塑料、低熔点合金丝)为原料,利用电加热方式将丝材加热至略高于熔化温度(约比熔点高1℃),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喷头作x-y平面运动,将熔融的材料涂覆在工作台上,冷却后形成工件的一层截面,一层成形后,喷头上移一层高度,进行下一层涂覆,这样逐层堆积形成三维工件。 该技术污染小,材料可以回收,用于中、小型工件的成形。成形材料:固体丝状工程塑料;制件性能相当于工程塑料或蜡模;主要用于塑料件、铸造用蜡模、样件或模型。 LOM技术 分层实体制造法(LOM),又称层叠法成形,它以片材(如纸片、塑料薄膜或复合材料)为原材料,其成形原理如图所示,激光切割系统按照计算机提取的横截面轮廓线数据,将背面涂有热熔胶的纸用激光切割出工件的内外轮廓。切割完一层后,送料机构将新的一层纸叠加上去,利用热粘压装置将已切割层粘合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切割,这样一层层地切割、粘合,最终成为三维工件。LOM常用材料是纸、金属箔、塑料膜、陶瓷膜等,此方法除了可以制造模具、模型外,还可以直接制造结构件或功能件。 LOM技术的优点是工作可靠,模型支撑性好,成本低,效率高。缺点是前、后处理费时费力,且不能制造中空结构件。成形材料主要是涂敷有热敏胶的纤维纸;制件性能相当于高级木材;主要用途是快速制造新产品样件、模型或铸造用木模。 打印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发展方向 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模型的传统制作方式,渐渐无法满足高端设计项目的要求。全数字还原不失真的立体展示和风洞及相关测试的标准,现如今众多设计机构的大型设施或场馆都利用3D打印技术先期构建精确建筑模型来进行效果展示与相关测试[4],3D打印技术所发挥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逼真效果为设计师所认同。 磨具制造领域 玩具制作等传统的模具制造领域[5],往往模具生产时间长,成本高。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提高生产率,是解决模具设计与制造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方面的应用可分为直接制模和间接制模两种,直接制模是指采用3D打印技术直接堆积制造出模具,间接制模是先制出快速成型零件,再由零件复制得到所需要的模具。 医学领域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近几年来,人们对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多。以医学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对外科手术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许多医院推出3D打印胎儿服务。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空气动力学地面模拟实验(即风洞实验)是设计性能先进的天地往返系统(即航天飞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该实验中所用的模型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又具有流线型特性,采用3D打印技术,根据CAD模型,由3D打印设备自动完成实体模型,能够很好的保证模型质量。 家电和食品领域 3D打印技术在国内的家电行业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与应用,使许多家电企业走在了国内前列。美的、华宝、小天鹅、海尔等都先后采用3D打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D打印在食品领域也有成功的应用。做成的鲜肉特别有弹性,而且烹饪后肉质松散有嚼头,丝毫不逊于真正的肉,就连肉里的微细血管都能打印出来。人们吃到“3D肉”的日子不会太远,因为美国泰尔基金会近日已投资成立了“鲜肉3D打印技术公司”,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这种利用糖、蛋白质、脂肪、肌肉细胞等原材料打印出的肉具有和真正的肉类相似的口感和纹理,就连肉里的微细血管都能打印出来。 4.总结 3D打印是产业界自主创新的过程,政府主要负责引导方向,要让民营企业有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同时对一些敏感行业或者产品要加强监管。3D打印技术市场潜力巨大,势必成为引领未来制造业趋势的众多突破之一。这些突破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改由更加灵巧的电脑软件主宰,这便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的标志[6]。在这种势头下,传统的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古丽萍.蓄势待发的3D打印机及其发展[J].北京:数码印刷,2011(10):64-67. [2]丁军涛.快速成形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J].陕西:科技探索,2012(8). [3]郑利文.Objet Geometries公司推出多种复合材料3D打印机[J].北京:模具工业,2008(2):73. [4]梁晨光.3D打印技术纵览“印”出来的真实世界[J].北京:微型计算机,2008(6):106-109. [5]乔益民,王家民.3D打印技术在包装容器成型中的应用[J].重庆:包装工程,2012(11):68-72. [6]丁博强.3D打印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J].上海:创意产业,2013(2). 3d打印技术2500字论文篇二:《浅谈3D打印的误差分析》 【摘 要】本文从理论上介绍3D打印的基本原理,并系统的分析了成型的前期数据处理、成型加工过程和后处理三个阶段各因素对成型精度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改进成型制件精度的 措施 和方法,对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快速成型;成型精度;工艺参数 0.引言 3D打印与传统的制造业去除材料加工技术不同,其遵循的是加法原则。首先设计出所需零件的三维模型,然后根据工艺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该模型离散为一系列有序的单元,通常在Z向将其按一定厚度进行离散(习惯称为分层),把原来的三维CAD模型变成一系列的层片;再根据每个层片的轮廓信息,输入加工参数,自动生成数控代码;最后由成形系统成形一系列层片并自动将它们联接起来,得到一个三维物理实体。 目前基于分层制造原理,将三维造型转化为二维轮廓信息叠加造型的快速加工方法,其成型制件的精度与很多因素有关。 1.前期数据处理误差 在成型制件建模完成之后,需要将其进行数据方面的转换,目前被应用最多的就是STL格式文件,主要是用小三角面片来近似的逼近任意曲面模型或实体模型,能够较好的简化CAD模型的数据格式,同时在之后的分层处理时,也能够较好的获取每层截面轮廓上的相对于模型实体上的点。 STL格式化引起的误差 STL格式文件的实质就是用许多细小的空间三角形面来逼近还原CAD实体模型,其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表达清晰,文件中只包括相互衔接的小三角形面片的节点坐标和其外法向量。用来近似逼近的三角形数量将直接影响着实体的表面精度,数量越多,则精度越高,但是三角形数量太多即过高的精度要求,会造成文件内存过大,增加数据处理时间。所以应在精度范围内选择合理的离散三角形数量。当用建模软件输出STL格式文件时都需要确定精度,也就是模拟原模型的最大允许误差。当表面为平面时将不会产生误差,如果表面为曲面时,误差则将不可避免的存在。 目前,为了得到准确的实体截面轮廓线,应用较多的就是采用CAD直接切片法,该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由STL格式而造成的截面轮廓误差,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消除格式转换造成的精度误差。 模型分层对成型精度的影响 对模型进行分层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属于原理性误差。分层处理是在STL格式转换之后,通过预先设定好成型的方向,设定好分层的厚度,就可以对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了。分层后会得到一组垂直于成型方向的彼此平行的平面,这些平面将STL格式文件截成等层厚的截面,截面与模型表面的交线即形成了该截面的轮廓信息,此信息可作为成型扫描过程中的数据。因为每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其破坏了模型表面的连续性,这样就可能丢失一部分的轮廓信息,造成模型的尺寸误差和表面精度。 2.成型加工误差 设备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它造成的是成型件的原始误差。设备自身误差的改善应该从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入手,提高成型设备的硬件系统,以便改进成型件精度。 工作台Z方向上的运动误差 它主要在丝杠的控制下,通过上下移动完成最终的成型加工。所以工作台的运动误差将直接影响着成型件的层厚精度,从而导致成型件的Z向尺寸误差。同时,工作台的运动直线度误差也会造成成型件的位置、形状误差和较差的粗糙度。 X、Y方向同步带变形误差 X、Y扫描系统:步进电机控制并驱动同步齿形带,然后带动打印头进行每层的扫描运动,是一个二维的运动过程。在定位或者使用时间较长以后,同步齿形带可能会产生一定情况的变形,会严重影响扫描系统的定位精度,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采用位置补偿。 X-Y方向定位误差 成型机运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电机自身和其各个结构都会对系统动态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X、Y扫描系统在往复的扫描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惯性,使扫描镜头的扫描尺寸其实大于成型件的设计尺寸,造成尺寸误差,同时,由于扫描系统在扫描过程中是一个加减速的过程,边缘扫描速度会小于中间扫描速度,这样就会导致成型件边缘的固化程度高于中间部分,固化不均匀。 扫描机构在成型过程中,总是在进行连续的往复填充运动。驱动扫描机构的电机自身存在着一个固有频率,扫描不同线长的时候会出现各种频率,所以当整个机构发生谐振时,会给扫描机构带来很大的振动,严重影响成型的精度。 挤料速度与扫描速度误差 在保证有足够加热功率和相同扫描速度的前提下,若挤料速度过高,在工件的表面及侧面就会出现材料溢出现象,导致表面粗糙,支撑结构与工件不易分离;若挤料速度过低,在扫描轨迹上就会出现材料缺失现象。因此,适当降低挤料速度,能提高工件的表面品质,轮廓线更清晰,支撑结构与工件易于分离。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型件的精度和质量。 3.后处理产生的误差 成型完成之后,需要将成型件取下并去除支撑,对于固化不完全的成型件,还需要进行二次固化。固化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抛光、打磨和表面处理等工序,将这些称之为后处理。后处理对成型精度的影响可分为下列三种: (1)支撑去除时,因为人为等因素有可能会刮伤成型表面或其精细的结构,严重影响成型质量。为了避免这点,在支撑设计时应该选择合理的支撑结构,既能起到支撑作用又方便去除,在允许范围内少设支撑,节省后处理时间。 (2)成型后,由于工艺和本身结构问题,零件的内部还会存在一定的残余应力,并且在外部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变化下,成型件会产生一定的翘曲变形,造成误差。应该设法减小成型过程中的残余应力,以提高零件的成型精度。 (3)成型后的零件在尺寸和粗糙度方面可能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表面存在阶梯纹、强度不够,尺寸不精确等,所以要对成型件进行进一步的打磨、修补、抛光和喷丸等处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对成型件的尺寸和表面质量等造成破坏,产生后处理误差。 综上所述,通过减小分层厚度可以通过自适应的分层方法能很好的提高成型件的表面精度,降低因分层数量较多而引起的效率降低问题,或者通过优化成型加工方向的办法来提高成型件表面质量。其中优化成型加工方向在工艺上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成型加工方向的优化,不仅要考虑精度的因素,也要着重考虑成型效率和支撑设计等方面因素。 4.结论 自由成形件的精度是指加工后的成形件与原三维CAD模型之间的误差,主要有尺寸误差,形状误差和表面误差。因为自由成形的全过程包括前处理、自由成形和后处理三个阶段,所以每个阶段都可能存在影响成形件精度的因素。然而,成型件的精度不只与成型机本身精度有关,还与自由成形全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有关,而(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10页)且这些其他因素还更加难以控制。 [科] 【参考文献】 [1]胡庆夕,周克平,吴懋亮等.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机电一体化,2003,8(5). [2]朱林泉,白培康,朱江森.快速成型与快速制造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广春,赵国群.快速成型与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于松章,洪军,唐一平.基于RE/RP/RT技术的产品快速开发集成制造系统.新技术新工艺,2004,8(3). [5]勾吉华,彭颖红,阮雪榆.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工艺分析.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2(19). 3d打印技术2500字论文篇三:《试谈中小学创新 教育 中3D打印的应用》 随着3D打印在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机械制造、医学领域、 文化 艺术等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D打印这一新兴科学技术也不断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而科技促进教育这一客观规律也决定了3D打印对教育的影响是必然的,3D打印技术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必成为STEAM教育中对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1 3D打印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创客教育,政策先行,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了未来五年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鼓励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从政策层面将刺激3D打印教育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3D打印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然走在了前列,并逐渐步入了批量应用阶段。全国各地区都有学校加入到3D打印创客教育的潮流中来。3D打印在不少地区已经被列入普通学校教育的统筹范围内,而不仅仅是职业培训。 2 3D打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优势 传统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因其理论性较强,且多数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方式,学生无法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转化和应用,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而3D打印课程可以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在3D打印应用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单纯地看文字或图形,而是根据相应理论知识通过电脑绘制其三维模型,并用3D打印机把模型打印出来。这是学生吸收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3D打印与各种学科的融合 3D打印与学科的融合既是对各传统学科教学的补充,又是开展STEAM教育的重要形式。 打印与语文课的结合 语文课中的 说明文 是难以描述和理解的,例如赵州桥课程中对桥梁结构的描述。而如果运用课文中描述的知识点用软件把模型绘制并打印出来,有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 与数学课的结合 通过三维模型设计软件,学生可以方便地从不同方位观察模型,任意组合、改变模型形状,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 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与美术、剪纸等艺术课的结合 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很容易实现二维图形到三维模型的转化。艺术课中的剪纸或手绘图形便可以转化成三维模型,且应用于不同的作品中,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与历史、生物、地理、化学、物理等其它课程的结合 辅助教具直接通过3D打印制作出来,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变得更直观、形象化,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中小学3D打印课程的开展形式 目前很多学校把3DOne作为教学软件,通过软硬件结合,推出3D打印创意设计课程解决方案,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要学习方式,旨在全面提升、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3D打印创客教育通常包括如下形式: (1)兴趣班。兴趣班是3D打印在学校开展创客教育初期的主要形式。每个班级挑选数个学生组合成兴趣小团队,由学校老师或者校外的公司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学校开展课程。 (2)校本课程。教师通过课程的开展,总结成果及 经验 完成学校的校本课程,打造校本特色的3D打印课程。 (3)教、科研项目。教、科研项目的方式使得3D打印课程的开展更有拓展性。例如学校以船作为项目题目,学生学习船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优化船体、增加动力机构,然后自己设计船体造型、打印模型和试验航行,通过不断地试验以及改善,学生可以把课题内容掌握得非常牢固。并且学生会不断去思索、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5 结语 以3DOne软件为教学的3D打印创客课程,给了STEAM教育一种新的方式,不管是从国家的支持,还是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3D打印都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会得到极大的发展。通过与学科结合的方式,并借助于各地的3D打印比赛,3D打印教育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3D打印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2. 3d打印技术论文3000字 3. 3d打印技术论文范文 4. 3d打印技术论文总结 5. 3d打印技术论文结论

2011年论文:1、《论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论文1、《论教师的研究意识》《中国教育学刊》、《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展与挑战》《基础教育课程》、《从传授型教学走向互动型教学》《教育科学论坛》、《中考招生 改革的深化问探讨》《全球教育展望》年论文1、《价值观与教师》《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建立课程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江苏教育》、《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全球教育展望》、《教学资源视野下公开课的优缺点探析》《全球教育展望》、《全面关注教学目标的意义》《教育科学论坛》、《关注教学目标及其实现过程的合理性》《小学语文教学》 2008年论文1、《正确看待和落实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基础教育课程》、《生存论视野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中国教育学刊》、《论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的合理性》《新课程(综合版)》 2007年论文1、《校本课程的政策意义探析》《当代教育科学》、《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高等教育研究》、《转型期西方课程开发机制的结构层次与主要关系》《当代教育科学》、《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探析》《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需要什么条件》《新课程(综合版)》、《就校本课程若干问题对吴刚平教授的访谈》《新课程(教师版)》 2006年论文1、《走出政策理解的误区——吴刚平教授回应校本课程10大困惑》《基础教育课程》、《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解析课程资源》《计算机教与学》、《开设校本课程的若干认识问题探讨》《教育科学论坛》 2005年论文1、《校本课程要走出“校本教材”的误区》《上海教育科研》、《在坦诚对话中寻找问题的出口――海南洋浦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人民教育》 。、《高中新课程新在哪里》《中国教育报》 、《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意义》《教师之友》、《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明日教育论坛》2005 年第12 期 2004年论文1、《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校本课程的开设问题探讨》《当代教育科学》 、《从“教材”扩展为“课程资源”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 、《教育经验的意义及其表达与分享》《全球教育展望》 、《高考招生制度与考试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调研报告》《湖北招生考试》 、《推进校本课程要点》《教书育人》、《通过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实现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福建教育》 、《期待与希望——写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出版之际》《当代教育科学》、《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中国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话途径》《教育评论》 、《从“教材”到“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2004-07-09 2003年论文1、《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建议书》《当代教育科学》、《普通高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当代教育科学》,.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普通高中课程的公众满意度调研报告》《教育发展研究》、《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福建教育》,、《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思路》,《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教育理论与实践》,、《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全球教育展望》 .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访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教 学月刊(中学版)》、《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流程》《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人民教育》,、《动态平衡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课程行为需要什么》《教育时报》,、《为什么教学意识不同于课程意识》,《教育时报》,、《道德教育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湖北日报》2003-10-23 2002年论文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范教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二)》《语文建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探索的历史透视》《全球教育展望》、《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一)》《语文建设》、《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教育研究》、《反思普通高中课程:功能期待与结构设计》《全球教育展望》、《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教育发展研究》、《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问题探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背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中国教育报》2002-10-0810、《教学改革呼唤课程意识(上、下)》《教育时报》 、 2001年论文1、《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发利用途径》《上海教育》、《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球教育展望》、《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站在课程的立场看教学改革》《明日教育论坛》 2001年5、6 期6、《“新课程运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此消彼长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宏观策略思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集美大学学报》 2000年论文1、《国外课程开发机制的基本类型及改革经验》《教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课程.教材.教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国外课程开发机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探析》《集美大学学报》、《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论文1、《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教育研究与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评论》 1998年之前论文1、《罗素的教育目的观及对我们的启示》《教育评论》、《理想品格的基础——罗素教育目的论思想述评》《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分别及其意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初中论文

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论文

1影响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课程开发质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开发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央、地方、学校的课程政策、教育投入及补贴、地域特点、本地区以及本校的经济文化状况、本校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等。内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包括: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开发水平、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教材的编制、校长的领导能力及管理水平、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态度、学科专家的参与指导、社区和家长的配合程度等。只有充分考虑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面因素,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师教授质量

教授质量主要由教师决定。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同水平、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对校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管理水平及课堂行为、教学方略、教学手段、自我评价、教学质量意识等因素,都会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生学习质量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具体实施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提高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质量,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价值追求之一。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众多,外部因素包括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而提供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场所等。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前学习成绩水平,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程度、学习动机、学习方略、兴趣爱好等。

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质量也是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管理质量受教学管理的设备条件、教学管理的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如学历、教育科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经验、管理实践经验、能力、创新意识等)、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方略、教学评价指标等因素的影响。

2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供民主开放、良好的开发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本校培养目标与教育宗旨为出发点,着力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个性、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体现办学特色,并且积极配合国家与地区课程的开展,使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学校建立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乐于承担责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成功。

联合校内校外力量,共同开发

我国目前正处于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除了依靠学校这一最关键力量,还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校内校外各方力量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是校本课程的领导与决策核心,但并非意味着学校要包揽课程决策与编制的全部工作,校本课程要更多地体现独立自主、灵活多样的特征,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区团体、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机械制造企业的本质来看,其无法脱离生产而存在,生产就是企业生命和企业主体。因此,机械制造企业改进生产技艺务必加强各部件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通过产品设计的标准进行工艺改进。其次,尽量调整和优化生产流程,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做到优化生产,缩短流程。例如,有条件的机械制造企业可以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运用自动化数控设备。

优化材料费用

机械制造企业中材料是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生产成本中比重很大的.一个部分。因此,优化材料费用对于企业成本降低来说不失是一条相当重要的途径。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材料价格的上涨,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中务必做到多方信息的掌控。机械制造企业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材料费用的优化:

(1)选择采购之时应当多方调查、货比三家,尽量选择价廉物美且供货方信誉较高的商家。

(2)建立健全采购部门的监管制度,尽量做好每一批材料采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化,确保材料的采购没有漏洞和“吃拿卡要”现象。

(3)构建材料采购、储存、会计审核等业务的规范,确保采购的艺体系能够按章办事。管理部门做好材料的损耗核准,最大程度避免材料的无故浪费。

3结语

企业成本降低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之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树立降低成本观念,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降低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开源节流,针对企业自身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进行把控,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额.....这个有点难...好吧,你联系我我偷偷告诉你我先给你弄个样板,我这个也是百度出来的哦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政府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政府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体制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爱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政府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2、研究内容(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3)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4)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成人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 3、研究组织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专家顾问组: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课题组组长:冯少豪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 4、研究分工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德育美术组: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历史组: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组员:谭春媚英语组: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地理组: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王小慧政治组: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政治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刘伟民信息技术组: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组员:语文组: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组员:吴道政 5、研究进度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阶段。(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3)课题论证与申报;(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第三阶段(——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性交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政府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万元,总计6万元。(2)经费的分配:专家顾问费:1万元科研业务费:2万元图书资料费:1万元印刷出版费:2万元7、预期成果(1)课题结题报告;(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常州市北环中学 邹浩芳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越来越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并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包括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简单地说,教育可以使人在知识和技能、能力、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教数学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养成一定习惯,形成一定观点。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笔者本着对数学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态度,本着对当今数学教育现状的无限担忧,通过几年的思考,于2005 年在《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刍议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文章,该文主要阐述了当今数学教育以及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主要还是停留教学层面上,还未正真上升到数学教育的高度;主要还是停留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未正真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上。该文将数学教育课程分为科学数学、艺术数学和计算机数学三大类,并且简要的阐述了每一类中应该包含那些数学内容以及需要通过那些途径来实现这些目标。 正是由于新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因此需要我们这些从事数学教育、教学一线教师不断的“上下求索”,对于我们来说,及时的开发出一套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的校本课程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从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一条必经之路。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建设肩负着真正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真正实现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上几个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考虑。因此我们为《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基本的定位: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和教材补充进行研究为我们的基本要求,以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为我们的核心宗旨。 在确定了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和核心宗旨以后,就要进行本课程基本框架的 构建工作了。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在现状下,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经过我们反复的思考和研究,同时邀请专家亲临指点,最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所有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活动展开的,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老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先进的数学》和《美丽的数学》。 在《古老的数学》一章中,并不是把数学史作为一门研究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而是根据现代心理学发现的一个体现数学史的认知功能的“遗传法则”。从数学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寻找数学发现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体会数学家们为寻找这些知识的付出的艰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的教材,让学生体会“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人生道理”,“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数学精神”。 在《好玩的数学》一章中,利用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规律,以一系列数学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代名词,真正的数学其实可以是乐趣无穷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兴趣作为他以后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源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爱玩的游戏原来与数学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看似乏味的知识,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有用的数学》一章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设计了很多贴近学生、符合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生活实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些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数学,知道学习和学好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驱动力。 在《智慧的数学》一章中,通过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的看法。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典的数学问题、奇怪的数学问题。通过对“有趣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存在的智慧产生强烈的好奇与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通过对“经典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奇怪的数学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先进的数学》一章中,主要学习和研究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数学枯燥论”和“数学无用论”的观点;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另外,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软件打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数学教育上的贡献。 在《美丽的数学》一章中,展示给大家的是数学的美丽无所不在,数学的符号、公式、算法、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6�7�6�7都是很美丽的。这些“数学之美”都需要我们能够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挖掘、去欣赏,使美丽的数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数学的美丽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的载体,用它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人格更健全,心灵更美好。 在完成了框架构建的工作以后,就要根据框架的基本目标和意义进行充实内容的工作了,通过对已经完成的目录框架草稿的反复斟酌和研究,确定了本教材的最终的目录篇章。 第一章 古老的数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 ········································································· 第二节 外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 ········································································· 第三节 数学家的小故事····················································································· 第二章 好玩的数学 第一节 图形变换类的数学游戏 ········································································· a) 俄罗斯方块 ··································································································· b) 七巧板 ··········································································································· 第二节 数字计算类的数学游戏 ········································································· a) 24 点·············································································································· b) 幻方··············································································································· 第三节 逻辑推理类的数学游戏 ········································································· a) 扫雷··············································································································· b) 人鬼过河 ······································································································· 第四节 数学递推类的数学游戏 ········································································· a) 汉诺塔 ··········································································································· b) 魔术师的困惑 ······························································································· 第三章 有用的数学 第一节 校园中的数学 ························································································ 第二节 生活中的数学 ························································································ 第三节 数学趣谈 ································································································ 第四章 智慧的数学 第一节 有趣的数学问题····················································································· 第二节 经典的数学问题····················································································· 第三节 奇怪的数学问题····················································································· 第五章 先进的数学 第一节 数学是先进的学科 ················································································· 第二节 几何画板基础教程 ················································································· 第三节 几何画板案例分析 ················································································· 第四节 几何画板专题训练 ················································································· 第五节 学习几何画板的作用 ············································································· 第六节 怎样学习几何画板 ················································································· 第六章 美丽的数学 第一节 数学经典赏析 ························································································ 第二节 数学美文欣赏析····················································································· 第三节 师生作品赏析 ························································································ 第四节 教师优秀论文导读 ················································································· 1. 在发表《刍议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文章之后,笔者从此以此为纲要,平时注意多方面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先后参加和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并且参加了江苏省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研究,于2006 年在《数学教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变化的三角板》的国家级论文,2007 年在《中小学数学》发表了一篇名为《以"黄金分割"为载体进行黄金分割的教学》的国家级论文,并且在 2007 年《江苏省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中所制作的作品《从三个方向看》获得江苏省一等奖,为本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理念的形成、素材的积累和能力的准备。 2. 2007 年 7 月至9 月,作者首先对数学教学的现状再次进行了分析,觉得很有必要开发出一套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教育要求,符合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然后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本课程的纲要草稿,构建了本课程的框架草稿,撰写了本课程的教材目录草稿(全书共分为七章:《初识数学》,《数学小游戏》,《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智慧》,《几何画板与数学》,《数学经典赏析》,《优秀论文导读》,章节与章节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趣味性、难易度、课时安排等等)。 3. 根据拟定的教材目录搜集材料、充实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与困难,比如说,在《初识数学》这一章节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数学史的介绍,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按照数学发展中的故事的形式又担心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在《数学小游戏》中如何从几百上千个游戏中选择出比较合适的游戏呢?根据作者多年来对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兴趣与能力的特点,最后确定了:几何变换类游戏(俄罗斯方块、七巧板游戏),数字计算类游戏(24 点、九宫格游戏),逻辑推理类游戏(扫雷、人鬼过河游戏),数学递归类游戏(汉诺塔游戏和茶杯游戏)四个内容。�6�7�6�7 4. 接下来作者把对校本课程的设想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向校领导进行了汇报,校领导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并且立即从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立即给我增派人手并且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请专家给我们进行现场指导,并且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给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1. 2007 年10 月8 日议程: 专家指引(承锡生、陈小平、蔡军)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开发小组明确了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核心宗旨,并且确立了本课程中本教材的框架结构。 2. 2007-10-10 议程: a) 先向组员传达本课程的开发目的: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和教材补充进行研究为我们的基本要求,以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为我们的核心宗旨。 b) 明确本课程的教材目录:《初识数学》改为《古老的数学》,《数学小游戏》改为《好玩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改为《有用的数学》,《数学的智慧》改为《智慧的数学》,《几何画板与数学》改为《先进的数学》,《数学经典赏析》与《优秀论文导读》合并为《美丽的数学》。 c) 布置当前任务:从基本要求、研究方向、核心宗旨三个方面进行构思每一章节的目标和意义。小组成员每人选一章节根据组长提供的样本撰写本章节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250 字左右,三天内完成初稿,然后由组长审阅,提出修改意见,按照统 一的格式,五天内完成定稿,做到课程的章节内容前后贯穿、融为一体。 3. 2007-10-13 议程: a) 讨论各组员对各自完成章节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提出修改意见。 b) 各组员成员根据小组意见和建议撰写一份各章节的目标和意义修改稿。 c) 各组员成员确定本学年开设的校本课程。 4. 2007-10-23 至今: 主要针对各自的研究项目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 a) 各小组成员开设了校本课程。 b) 每个成员坚持每个月向课题组开设一节研究课。 c) 对各自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教案的搜集整理。 d) 进行部分课程教材的编写。 e) 对各自研究的校本课程撰写研究论文。 f) 对已经完成的教材进行整理、编辑,累计达5 万余字。 开发校本课程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决不能仅仅凭着自己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一个追求(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功利心不能太强,不要一说到数学研究就问这件事情对我职称评审有没有用,对我评骨干教师有没有用�6�7�6�7),要确定一个核心思想(即开发的核心宗旨、研究方向、基本要求),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要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和课程特色的培育;校本课程的规划要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来制订;要选择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要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实践和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