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宏观经济研究期刊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4-07-01 12:11:06

宏观经济研究期刊影响因子

你好,《宏观经济管理》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此刊是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 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2014版CSSCI扩展版, 复合影响因子:扩刊版影响因子:期刊简介:《宏观经济管理》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主要栏目:宏观论坛、特稿、回顾与展望、省市长之声、“十五”思路、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工作研究。具体情况建议你咨询你当地单位。各个单位要求不同。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交流。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请及时采纳,也算是一份鼓励。

1.生态经济

2.财会通讯

3.改革与战略

4.企业经济

5.价格月刊

1.经济研究

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为己任,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各级经济决策者、实际...

2.世界经济

她清新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生前最后一篇论文就发表在《世界经济》。20年后,从《世界经济》走出去的经济学家们带领中国经济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从《世界经济》的作者中成...

3.经济学动态

辟有经济科学理论、经济热点分析、学术探讨、会议综述、学术资料、经济体制改革、调查与建议、地区经济、企业管理、中外学术交流、外国经济理论动态、世界经济、外国经济理论评述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经济理论研究人...

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读者群: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主要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科研院所从事经济和管理研究的专业人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公务员和政策研究者、各类企业的...

5.经济与管理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月刊)杂志现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联合出刊。本刊创办于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创刊,并在国内很有影响的经济管理理论刊物。1992年以来,本刊连续被评定为全...

6.国际经济评论

加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情况介绍和分析评论,立足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理论的研究,兼顾对相关经济理论问题的探讨,侧重国际经济和学术的动态和发展,更要联系国内相关问题,同时,强调学术规范。《国...

7.经济问题

进行了经济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学理论研究,对于开创我国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都起了重要的和开创性的作用。在《经济问题》杂志发表文章的有我国著名的老...

经济类十大期刊影响因子

我国的应该是,经济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为首,其他的往后排!具体你说的十大核心期刊的话,应该不具有官方正式的称号,可能是你们学校或者专业的别称。因为各个专业不一样,对期刊的看重不同。我们文科的就是CSSCI收录的期刊,影响因子高的那些。从影响因子来看,国内的十大期刊如下:1 经济研究 6404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社科双高期刊; 2 会计研究 4374 中国会计学会 3 中国社会科学 1864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科双高期刊; 社会学研究 253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大学图书馆学报 4601 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外语教学与研究 西方语文 & 俄罗斯语文 3357 北京外国语大学 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7 法学研究 138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社科双奖期刊; 8 地质科学 233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科双百期刊; 9 中国法学 3176 中国法学会 社科双效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10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56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中文呢核心 北大核心 SCI、SSCI、CSSCI 南大核心 ISSCI

1、美国经济评论

英文原名《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11年创刊,现为美国经济学界最古老、最受人尊敬的经济学专业期刊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学领域最具声望最权威的顶级刊物之一,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和助推作用。其中不少文献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该刊早期是每季发行一次,2011年之后改为双月刊。

2、计量经济学

英文原名《Econometrica》,该刊于1933年创办,由此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在发刊词中所阐明的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至今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该刊在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巨大,是公认的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

3、政治经济学杂志

英文原名《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简称《JPE》,1892年创办,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为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顶级期刊,常年位居世界十大经济期刊前五;主要发表高水平的分析、解释和实证研究论文。该刊现与本文提到的“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并称为经济学五大期刊,是公认的世界顶级经济期刊。

4、经济学季刊

英文原名《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该刊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经济学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之一。其内容涉及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侧重从微观理论到基于经验和理论的宏观经济学研究。2011年,该刊影响因子,在320个期刊的经济学类别中位居第二。

5、经济研究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简称《RES》,于1933年由多位英美经济学家创立,旨在鼓励经济学家开展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研究,始终致力于发表经济学各个领域的优秀研究论文。该刊现已被广泛认为是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1949至2021年间,中国境内机构共在该刊发表14篇论文,主要来自9所高校:上海财大、复旦、清大、上海交大、北大等。

6、经济与统计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主办,拥有百年办刊历史,主要刊发实证经济学以及计量应用的文章。在中国,该刊已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A类期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国际A+类期刊,还是教育部认可的12本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之一,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达。

7、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英文原名《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这是博弈论领域的世界顶级经济期刊,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博弈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等。2021年6月18日,该刊主编Hervé Moulin教授举办线上讲座,中国学者与其进行了亲切交流。

8、经济理论杂志

英文原名《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这是理论经济学领域国际公认的顶级期刊,1969年创刊,刊登论文主题包括决策理论、机制设计、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CNPP编辑了解到,中国已有不少学者在该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例如北大王鹏飞教授、武大孙祥教授、上海交大文一特聘教授等。

9、兰德经济学杂志

英文原名《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是产业组织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1970年由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创刊,当时刊名为《贝尔经济学与管理科学杂志》,1975年改名为《贝尔经济学杂》,1984年转为兰德公司主办后改为现名。其内容涵盖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集中支持和鼓励产业组织领域相关主题的研究,包括理论的与实证的研究。

10、欧洲经济评论

英文原名《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69年创办,为欧洲历史相对悠久的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一,旨在成为所有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出版物。该刊每年收到大约700份投稿,编辑会及时下达编辑决定。不过首次做出决定的平均周转时间约为60天,接受率约10%。投稿需要自付费用。

宏观经济对机械的影响研究论文

专业指导, 发表论文天下网

嘿嘿~写的不好,将就着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摘要: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这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长期停滞后重新实现经济增长,证明了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世界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因而有着多方面的世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似的原理和诸多不同的外界因素改变着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两国带了了不同的市场与未来。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近年的亚洲经济版图,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无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经济增长的模式上也有种种相似以及诸多不同。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样快速的增长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了中国与印度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印度崛起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和自由化的改革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则得益于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一、中国与印度崛起的世界意义中国与印度所在的亚洲曾经是非常富庶的地方,直到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者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在1820年时,中国的GDP 比西欧及其衍生国家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以前,印度是后来成为西方殖民地国家中唯一的工业品出口国,即使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地统治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的工业规模仍然要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殖民地的工业规模都要大。但是,随着西方对印度的殖民,以及对中国的殖民渗透,本来就已处在停滞状态的中印两国经济更是出现了历史性的大逆转。在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与印度,以及这两个大国所在的亚洲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恰好集中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人口规模极其巨大的国家里。亚洲的复兴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但是走出亚洲经济复兴第一步的并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日本。这是因为中国与印度在争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之后,选择了被事实证明是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未能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多个世纪积累起来的贫困。但是,当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现对欧洲的赶超,以及随之而来的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起飞,给中国以巨大的冲击。中国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以后,在1979年以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中国经济奇迹。面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印度最终也在1992年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结果,在进行转型后的10多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在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贫困,即财富的创造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分配至多只能解决公平问题,绝对不能解决贫困问题。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大致 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印度在刚开始改革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6%,改革仅 8 年,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就下降了八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贫困,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它们都是 “人口年轻”国家,可以为世界带来巨大的红利;它们拥有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可以让世界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而不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它们将为世界创造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新兴市场。二、中国和印度相似又不同的发展模式1、中国模式:当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闪电般的速度起飞,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时,全世界从最初对中国的不信任逐渐转为由衷的钦佩。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以制造业拉动,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11%后,又在2007年增至12%。中国依靠巨大的国内储备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大量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引进所需的国外专业技术。改革开放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否定计划经济的弊端为发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和依靠市场调节自发优化资源配置为理论根据而设计和安排的经济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地方分权为行政运作、从农村分田单干起步、公有经济民营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模式。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它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优越性,从而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2、印度模式: 记得家人出差到印度,回来后形容对那里的“落后”印象深刻。简陋的基础设施、堵塞的交通、满街低档国产车、大城市的贫民窟、随处可见的乞丐,作为孟买一景的多比哈特露天洗衣场……都给人以一种“穷国”的强烈观感,跟中国沿海城市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比起来相形见绌。然而,人们往往没有看到的是印度发展的潜力及其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随处可见的IT公司招牌挂满大街小巷,迅速发展的服务行业……自1980年到2002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到2002年至2006年,其增长率稳步上升到。2006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率突破8%。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产阶级的规模翻了4倍,达到亿人。印度的经济起步落后于中国大约10年,它的崛起之所以令人关注,并不是因为这是新的现象,而是因为它的发展模式非常特殊。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岗位的地域性转移。同时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业优先,所属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和制药业。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资助,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印度采取的战略跟其他亚洲国家不同,它并不依赖于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而更依靠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拉动消费,他们重消费而非投资,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作。这种方式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冲击,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韧劲。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印度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小。而且,30%至4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于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3、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印度经济增长率(图)4、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对中国来说最有可比性的话,那就是印度,因为两个国家的很多禀赋都比较相似。由于制度环境和初始条件不同,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这表现在市场化路径、开放模式和增长道路的差异。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不同,由于中国与印度的国情不同,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而印度在其改革开放以前所实行的则是以私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这种制度上的根本差异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必须要选择不同的改革道路。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首要的任务便是进行所有制的改革。对于印度来说,其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经济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就可以了。但不管中国和印度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有多大的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在有一点上却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两国都谨慎地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从而避免了那种发生在前苏联和中东欧计划经济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动乱,以及因为社会动乱而造成的经济衰退。中国和印度对外开放的模式不同,这两个国家也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差别。就中国而言,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是出口导向和引进外资,而印度的对外开放则采取了对外投资与自由贸易的方式。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道路不同,中国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的,而印度则部分地采取后一种经济增长的道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未来和所需面对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挑战。两国共同的问题是坚持通过创造财富来消灭贫困而不要搞平均主义。中国还需要深化以农民土地所有权、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所有权为重点的产权改革,印度则需要改革其限制社会流动、压抑经济活力和削弱人力资本投资的种姓制度。印度与我国相比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开放程度比中国高得多,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关系较好,外部压力较小,精英教育已见成效,印度社会精英阶层整体素质比中国高得多。而印度的劣势是: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动荡,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外国投资,由于市场过度开放,对本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有些领域经济命脉把持在外国资本家手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已经严重束缚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说:“只要政策对症下药,经济成就是会持续下去的,从而相应提高亚洲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即代表着全球近半的人口,生活素质得到改善。”辛格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面对的最大挑战,仍是在如何复苏这个问题上。即使亚洲国家并没有受不良证券的拖累,但区内国家多倚靠全球贸易支撑经济,经济变差,需求大减,波及出口贸易。“对中国、印度、印尼这些着重内需的国家来说,外来经济环境不景气,对其冲击不会很大,但对于倚赖出口的经济体来说,影响却甚大。”但辛格补充说:“如今,亚太区经济陆续转佳,截至去年年底,亚洲多数国家的出口更已重回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当中还包括曾遭受最严重打击的国家。”依据2010年一季度的增长率来看,短期内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还是会加速前进的。

自2011年4月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在低谷中运行了4年多,行业竞争惨烈、产能严重过剩,严峻的市场环境让很多企业非常紧张和焦虑,对未来市场走势失去信心。然而,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瑞典、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全球领军企业,却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未来运行发展均表现出信心,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环境没那么坏,全球机会还很多“很多人跟我说当前行业不景气,市场需求不旺,情绪很悲观,我不认同。”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企业最害怕懒,不动脑子,不发掘需求,不重视市场,只想着增加产量,只看重眼前效益。当前,无论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有可为。全球机会多得很,怨天尤人难成事,踏实会干才是金。”国内外巨头仍看好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这个由中、美、韩三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峰会上,公布了201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全球最领先的50家制造企业2014年销售额为亿美元,同比下滑。中国有11家企业上榜,成为上榜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徐工集团进入前10强,位居中国企业首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说,中国有11家企业入选榜单,和日本并列第一,说明中国的工程机械已成为全球重要市场和重要的制造基地。与会人士指出,工程机械行业,上游连着钢铁等制造业,下游连着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对整个经济的指示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与工程机械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虽然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依然不失为一个“朝阳产业”。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环境没那么坏,全球机会还很多与此同时,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不断释放出有利于工程机械行业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随着一系列投资计划加速落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等,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今后发展动力强劲。王民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近年来,全球与中国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受此影响工程机械产业出现历史性波动,成本上升、竞争加剧、需求冷淡特点明显,但是面对未来机遇,行业对未来的走势信心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商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和国外最强的企业正面竞争。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中国制造”正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陈其华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会。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给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继续带来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会给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多年未有的巨大增长机会。“‘一带一路’战略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3%的全球人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成为这个战略发展的重点。”陈其华说,“卡特彼勒相信在中国面临的改革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必将为行业未来带来希望,成为发展的驱动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市场拓展的深入,今后海外业务将成为驱动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持续成长的重要一极,中国仍将保持着全球工程机械第一大市场的地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表示。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环境没那么坏,全球机会还很多全球化竞争呼唤企业“可持续发展”过去几十年,全球最领先、最主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都已经进入中国。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世界最大的50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除中国之外的39家国外公司,已有37家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还在中国投资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并将中国供应链体系等导入其全球业务体系。通过一系列深耕,跨国企业以实际行动,不断深入地向中国本地化拓展,将中国打造为其全球业务中最具战略意义的重要板块。“打开工厂的大门,就是国际化市场。”面对竞争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王民指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粗放型发展、中低端追求已经走到头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要从亢奋时代回归,静下心来去研究、去发力。理性、实干、严谨、精进应该成为我们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祛除中国制造‘虚胖’的努力方向。”中国市场的起伏,加速了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转型升级的节奏。近年来,中国领军工程机械制造商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技术、产品创新,并将此打造为驱动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环境没那么坏,全球机会还很多在海外,中国机械产品与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步伐不断深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已经走过“简单海外贸易”、“构建海外代理商渠道和办事处”最初两个阶段,进而步入第三阶段——在海外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一些领军企业如徐工已经进入第四阶段——利用当地的人才、技术、产品等,推进目标市场本地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产品更得到越来越多国外用户的认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成为整个装备制造产业中的优势产业走向全球,未来也必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对此,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苏子孟表示。

期刊宏观经济研究的获奖

社科双效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宏观经济管理 创刊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历任领导对刊物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寄予了关心与厚爱。房维中、曾培炎同志都曾亲任杂志的主编,在他们的领导与关怀下,杂志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宣传党的路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树立了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指导工作的机关刊物,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期,创刊于1985年1月,杂志的前身是《计划工作动态》,半月刊,内部发行。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8年更名为《中国计划管理》,国内外公开发行。党的十四大之后,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式,杂志更名为《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长期计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分析和预测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刊登月度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景气分析资料、市场运行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动态,报道季度、半年、全年宏观经济形势;探讨深化改革和改进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交流地方、部门的经济管理经验、做法和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传递国家的重要政策法规信息。获奖《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在新闻出版署2004年举办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期刊提名奖(二等奖),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惟一获政府最高奖的期刊。栏目主要栏目包括“宏观视点”、“特稿”、“形势分析”、“专家论点”、“规划与战略”、“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热点问题”、“区域经济”、“财金调研”、“三农问题”、“绿色发展”、“能源专题”、“探讨与研究”、“经济史话”、“经济新概念”、“环球经济”、“学习与借鉴”、“监测与预测”等。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宏观经济管理不是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而是解决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即主要矛盾。我们知道,整个国民经济是由许许多多的矛盾组成的。在这些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所以,宏观经济管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抓主要矛盾,抓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即抓住了国民经济链条的主导环节,也就把整个链条带动起来了。可见,宏观经济管理所肩负的任务,是一项特殊的任务,是关系全局的任务,是其它任何经济管理所无法替代的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为便于操作,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需要具体化,就是把它的基本任务变为各个经济发展时期的具体任务,按照实际管理进程,把经济发展时期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在不同时期虽然都是要实现基本任务,但是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短期任务,是指年度任务。年度任务最主要的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做好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平衡以及四者之间的平衡。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任务是有限的,不能要求它解决更多的经济问题。它所解决的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至于深层次的问题要靠中、长期任务解决。中期任务,是指以五年为一期的任务。这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是一致的。中期任务一般是要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重大比例关系;规定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确定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任务;确定投资和消费比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以及地区政策和生产布局等。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因为速度的快慢、比例的调整、布局的改变、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投资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凡属重大宏观经济问题,都是靠中期任务来解决的。长期任务,主要是解决长远的、具有更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这些经济问题主要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长期任务通常以制定十年或十年以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形式来表现。由于时间较长,难以预料的可变因素较多,规划所载的内容是纲要性、原则性的。根据实际进程,对任务内容还需要作某些修正。如上述,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任务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一个任务体系。因此,不论是中短期任务还是长期任务,都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矛盾。 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生产的运行过程。所以,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也就是对社会再生产总体运行过程的管理。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这四个环节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交换、消费,又回到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保持社会再生产的各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社会再生产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实现的。因此,宏观经济管理,要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总量变化进行有计划地指导和调控。其具体内容主要有:国民经济总量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国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际收入的平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生产布局和地区合作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不限于经济内容,还应包括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因为经济不可能脱离科技和社会事业而孤立发展,同时,科技和社会事业也属于宏观经济管理对象。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

当地时间10月9日中午11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扩展资料:

塞勒详细简历:

出生于1945年9月12日,出生地:新泽西州东橙市。

跟很多年轻的经济学者一样,Richard Thaler第一篇投稿期刊的文章是他的博士论文,文章的主题属于劳动经济学领域,他的指导教授Sherwin Rosen是个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大老,初出茅庐的Richard Thaler尚没有什么惊世骇俗之作,接受他文章的期刊并不是经济学界里主流的知名期刊。

论文的第一作者仍以他的老师为首,Richard Thaler只是次要作者。那一年是1974年,Richard Thaler将满30岁,刚取得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即将开展他的学术生涯,正是踌躇满志、蓄势待发的年纪。

教育经历:

1967年,学士学位,凯斯西储大学

1970年,硕士学位,罗切斯特大学

1974年,博士学位,罗切斯特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The Value of Saving A Life: A Market Estimate"(导师:SherwinRosen)

当前职位(1995年7月至今):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决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与行为科学专业Charles R Walgreen特殊服务教授。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院(NBER)研究员

荣誉: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会员,美国金融学会研究员,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美国经济学会主席,TIAA-CREF萨缪尔森奖,Keil全球经济奖,CFA研究院Nicholas Molodovsky奖。

其他工作经历:

Thaler的研究工作经历非常丰富,1971年至1998年在罗切斯特大学、斯坦福大学、卡耐基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赛奇基金会、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工作。

出版书籍:

1、Misbehaving: The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2015年出版。

2、Improving Decisions on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2008。

3、Advances in Behavioral Finance, editor,1993。

4、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of Economic Life,1991。

5、Quasi-Rational Economics,1991。

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

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名称为“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69年首次颁发。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了这一结果,今年的经济学诺奖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在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之时,经济学并不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设立的奖项之列。1968年,瑞典央行以纪念诺贝尔为名增设经济学奖,并在1969年第一次颁发,全名为“瑞典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经济学诺奖得奖金由瑞典央行出资,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评选原则也与其他诺奖奖项相同。历年来获奖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跨学科研究、新经济分析方法等。当选条件有一些规律可寻:尽早对尤其重要的贡献授奖;采取经济研究多元化的观点,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选出获奖者,认可不同的分析方法,反映对于世界的多元化的观点;此外,有根据经济研究成果确立的年代顺序颁奖的趋势。

201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两位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来分析契约设计中的许多不同问题,如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保险自付额与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门私有化等。

1、《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研究》1991年11月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著是中国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现代西方市场经济运作与借鉴》1993年11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是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与同学李晓博士合著的成果。3、《东欧经济改革理论研究与评论》项目负责人,该著是中国国家教委青年社科基金项目,是与同学耿刚博士合著的成果,学术研究成果于1992年6月上报中国国家教委.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1993年5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著是中国国家教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是与导师张维达教授及两位同学共同合著的成果. in 1993; wrote 23,000 words ,published in 1992; in 1993.; in 1993; in 1993. 主编教材:《市场经济宏观管理概论》(1995年6月吉林大学出版社),该书为吉林大学<七五>规划经济管理重点系列教材;副主编教材《财政与金融》(1990年5月吉林大学出版社),该教材获吉林省财政学会1992年“优秀财政理论成果”二等奖。in 1995;in 1990. 曾在<<经济学动态>>(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刘诗白、肖灼基主编,西南财大学术刊物)、<<教学与研究>>(国家教委委托中国人大主办学术刊物)、<<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学术刊物)、<<经济学周报>>(中国社科院)、<<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战线>>(吉林省社科院)、<<中国证券年鉴>>(新华社主编1995中文版与1996英文版)、<<经济纵横>>(吉林省,全国经济理论核心期刊)、<<理论探索>>、<<计划经济研究>>(国家计委)、<<社会科学辑刊>>(辽宁省社科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信息时报>>、<<粤港信息日报>>、<<广州日报>>、<<东北亚论坛>>、<<资本论与当代经济>>、<<长白学刊>>、<<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国家及地方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1、 <关于制定和建立我国预算法的几点看法>,刊于《财政研究资料》1989年1月第10页。该刊于是财政部主办的内部学术刊物。2、 <中西方宏观调控比较—评经济运行“趋同论”>,刊于《经济学家》1989年月第58页。该刊物是中国西南财经大学刊物,主编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刘诗白教授,北京大学肖灼基教授出任。3、 <中西方宏观调控比较>,刊于《经济学动态》1990年1月第26页。该刊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刊物。4、 <过渡时期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选择>,刊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6月第44页。该刊是吉林大学主办全国高等院校重点社会科学刊物。5、 <信用资金运动总公式重探>,刊于《教学与研究》1991年1月第76页。该刊是中国国家教委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6、 <中国指导性计划实践考察与理论思考>,刊于《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2月第8页。该刊是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重点社科刊物。该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1991年第10期。7、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深化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刊于《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3月第54页。该刊是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科刊物。8、 <马克思经济运行理论概观与本质分析>,刊于《理论探讨》1991年6月11页。该刊是黑龙江省委党校主办的全国重点理论研究刊物。该文全文转载于1991年12月第17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经济学》.9、 <中国与西方国家指导性计划比较—兼论我国指导性计划选择>,刊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3月第39页10、 <指导性计划运行模式重构及其宏观调控>,刊于《计划经济研究》1992年3月第29页。该刊是中国国家计委主办的学术刊物。11、 <指导性计划运行模式重构>,刊于《经济学家》1992年4月第38页12、 <西方发达国家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类型及共同特征>,刊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增刊第14页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与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刊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1月第19页。该文全文转载于《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1993年3月第35页14、 <中西方“信用创造”理论比较及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刊于1993年2月《社会科学战线》第75页.15、 <日本官厅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运作及启示>,刊于《东北亚论坛》1993年2月第25页。该刊是中国唯一东北亚经济研究的重点学术刊物。16、 <西德“社会市场经济”运作及启示>,刊于《资本论与当代经济》1993年3月第37页。该刊是吉林财务大学,中国税务总局主办的重点学术刊物。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17、 <美国“自由企业制度”运作与借鉴>,刊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4月第43页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财政金融调控>,刊于《理论探讨》1993年5月第57页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计划指导新论>,刊于《中国经济问题》1994年1期。该刊是中国厦门大学主办全国重点学术刊物。20、1987年8月22日《经济学周报》第五版—<注意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形成过程中的新变化>。该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报纸。21、1986年7月6日《经济学周报》第六版—<如何理解财政赤字>22、1990年6月2日《光明日报》第三版—<浅谈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该刊是中国政府主办的唯一中国知识份子报刊。23、1993年3月16日《光明日报》第四版—<简议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对接>24、1993年10月25日《信息时报》第三版。该刊由广州主办国内外发行的报刊。—<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5、1993年10月6日《信息时报》第三版—<美国纽约股市和SP500走势>。26、1992年12月6日《粤港信息时报》第七版。该刊由广东省主办,国内发行的报刊。—<粤、泸,京三种模式并驾齐驱—中国期货市场俯瞰及宏观调整对策>(上)27、1993年12月13日《粤港信息时报》第七版--<控制规模健全法规—中国期货市场俯瞰及宏观调整对策>(下)28、1993年3月16日《光明日报》第四版—<简议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对接>29、中国高等大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四次会议入选论文,中国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全民所有制的活力与发展》1992年8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四部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之八〈指导性计划运行模式重构〉第288页30、中国高等大学社会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6次会议入选论文,中国国家教“七五”重点科研项目:《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1991年10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四部分“计划与市场”之八<对指导性计划的考察>第286页31、中国高等社会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七次会议入选论文计划与市场中国国家教“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回顾、探索、选择》(1994—1989)1991年2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八部分〈借鉴、比较与挑战〉“中西方宏观调控比较” 第493页32、中国高校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讨论会观点综述刊于《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1期。33、中国高校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研讨会第六次会议观点要点、刊于《经济学动态》1991年第12期。34、<关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刊于《经济纵横》1990年3月第26页。35、<正确认识指导性计划的科学内涵和有效实施指导性计划>,刊于《经济纵横》1990年11月第41页。36、<科尔内IIB模式透视>,刊于《经济纵横》1991年1月第22页。37、<股份制未必是最佳选择>,刊于《经济纵横》1991年10月第55页38、<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六次会议综述,刊于《经济纵横》1991年12月第12页39、<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的有益探索>以“江犁”笔名刊于《经济纵横》1991年度第一期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比较>,刊于《经济纵横》1992年12月第1页41、<中国期货:发展中的市场模式及宏观调控>, 刊于《经济纵横》1994年第4期第25页42、<期货市场发展战略及运行机制的思考>—— 刊于《中国证券年鉴》1995年中文版第37页 ,此年鉴由新华社主编,对国外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43、——刊于《China Securities Year Book》1996年英文版第56页 此英文版中国证券年鉴由新华社主编44、<工资、物价、国家财力关系浅谈>,刊于《长白学刊》1987年4月第34页。该刊是吉林省委党校主办理论性刊物,发行全国。。45、<试论“八五”期间改革规划的基本思路> ,刊于《新长征》1990年7月第25页。该刊是吉林省委宣传部主办,发行全国。46、<指导性计划的科学内涵及基础特征>,刊于《长白学刊》1991年4第31页。47、<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的机制思考>,刊于《学理论》1991年12月第20页48、<计划与市场:几组逻辑关系的深层思考>,刊于《长白学刊》1992年3月第29页全文转载于《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2年7月第45页49、<六种具体结合方式论—关于计划与市场结合关系的初步探讨>,刊于《学理论》1992年4月第38页。该刊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党校主办,发行全国。50、<社会化生产中的计划与市场>,以江犁笔名刊于《学理论》92年6月第24页51、<论“信用中介与信用创造”的辩证关系>,刊于《长白学刊》1992年第3期53、<法国指导性计划的市场经济运作及其启示>,刊于《长白学刊》1998年2月第84页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5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点与思路>,刊于《新长征》1993年3月 第19页55、1990年2月26日 《广州日报》第七版——<中西方宏观调控之比较>56、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运作与启示”, 刊于《学理论》1993年5月第3页57、<基本建设投资要重视宏观经济可行性研究>,刊于《吉林投资研究》1982年6月第36页58、<有效的运用考试杠杆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刊于《高教研究与实践》1987年1月第34页59、<匈牙利金融领域的改革>(日)森田 ( 译文),刊于《吉林金融研究》1990年2月第72页60、<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增量调节与节量调节的利与弊>,刊于《吉林金融研究》1990年5月第51页61、<深化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考>,刊于《吉林物资流通》1990年5月第9页62、<正确认识商品经济中的“税收转嫁”的现象>,刊于《吉林财经研究》1991年4月第40页63、<稳定通货与稳定物价浅议>,刊于《银行理论与实践》1991年6月第13页64、<西德“社会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刊于《吉林金融研究》1993年5月第53页65、1991年7月17日 《长春日报》第三版——<近年居民储蓄为何持续增长?>66、1992年12月20日 《吉林日报》第三版——<要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67、1993年7月8日 《吉林日报》第六版——<市场经济有效运作呼唤法制经济>68、1990年4月18日 《吉林日报》第三版——<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兼谈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69、1993年2月11日 《长春日报》第六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难点与改革思路>70、1993年11月16日 《广东求职报》第五版——经济学博士一席谈(专访)71、〈中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刊于《经济学动态》2007年11月期,第46页。72、《重在特色,切忌打造“金融超市”》—对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访谈,发表在《南方日报》2008年.4月.9日C2版。Published over 70 academic articles on the (1995, 1996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over10 of these articles transferred and published on the Copy Centre of Academic Data of China People’s University.

宏观经济研究是什么期刊

获奖情况2007、2009获第二届、第三届“北方优秀期刊奖”。

经济类期刊:

1、美国经济评论。

英文原名《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11年创刊,现为美国经济学界最古老、最受人尊敬的经济学专业期刊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学领域最具声望最权威的顶级刊物之一,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和助推作用。其中不少文献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该刊早期是每季发行一次,2011年之后改为双月刊。

2、计量经济学。

英文原名《Econometrica》,该刊于1933年创办,由此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在发刊词中所阐明的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至今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该刊在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巨大,是公认的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

3、政治经济学杂志。

英文原名《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简称《JPE》,1892年创办,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为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顶级期刊,常年位居世界十大经济期刊前五;主要发表高水平的分析、解释和实证研究论文。该刊现与本文提到的“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并称为经济学五大期刊,是公认的世界顶级经济期刊。

4、经济学季刊。

英文原名《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该刊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经济学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之一。其内容涉及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侧重从微观理论到基于经验和理论的宏观经济学研究。2011年,该刊影响因子,在320个期刊的经济学类别中位居第二。

5、经济研究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简称《RES》,于1933年由多位英美经济学家创立,旨在鼓励经济学家开展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研究,始终致力于发表经济学各个领域的优秀研究论文。该刊现已被广泛认为是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1949至2021年间,中国境内机构共在该刊发表14篇论文,主要来自9所高校:上海财大、复旦、清大、上海交大、北大等。

6、经济与统计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主办,拥有百年办刊历史,主要刊发实证经济学以及计量应用的文章。在中国,该刊已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A类期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国际A+类期刊,还是教育部认可的12本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之一,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达。

你好,《宏观经济管理》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此刊是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 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2014版CSSCI扩展版, 复合影响因子:扩刊版影响因子:期刊简介:《宏观经济管理》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主要栏目:宏观论坛、特稿、回顾与展望、省市长之声、“十五”思路、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工作研究。具体情况建议你咨询你当地单位。各个单位要求不同。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交流。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请及时采纳,也算是一份鼓励。

经济学的核心期刊主要是由北图和南大两家公布,一般情况下,在京各个经济研究院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科学院所办经济类刊物或社科类刊物均被列入其中,名校学报或所处社科类或经济类刊物亦在其中。比如经济学动态、经济研究、经济问题、经济界等均为经济类核心期刊。

管理类的发表周期会比较长,比正常的核心发表要更长一些,而且对作者自身的文章质量和自身要求都比较高。管理类的核心从投稿到正式录用周期在1-2年的时间。经济类的核心相对来讲要容易一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