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成本管控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2:29:30

成本管控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下面我特为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选题依据:

(一)题目: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研究

(二)研究领域: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

(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航空公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每家公司都是依赖于自己独特的成本管理系统在生存,没有恰当管理水平的航空公司相继被兼并或消失。然而从中国民航几十年的发展来看,缺乏有效的运输成本管理一直是民用航空发展的绊脚石,传统的运输成本管理系统在航空业的实际应用中己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及时地对传统运输成本管理系统进行功能补充和完善发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分析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的概念、构成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管理的系列措施。

(四)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理论界单独针对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研究还很少,一般是在研究民用航空成本管理时有所提及。针对该问题,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缺乏对运输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运输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成本信息严重扭曲等;有鉴于此,部分学者认为,要提高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水平,需要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大力加强民用航空成本的系统管理,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航空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平,必须从降低航空公司本身的运营成本入手,而以低成本、低票价为特点的廉价航空公司模式正是航空公司进行有效成本管理,取得巨大成功的有力证明。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关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将不断与实践结合,其未来的`研究将转向成本控制领域。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一)重点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加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二)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1.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理论概述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概念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构成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特征

2.加强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意义

2. 1有利于促进航空公司内部成本目标的贯彻落实

有利于提供准确的运输成本信息

有利于改善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现状

有利于民用航空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目前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 运输成本管理模式单一化

局限于过程控制,缺乏对成本动因的分析

局限于单项活动的成本控制,缺乏全局意识

局限于运输领域,忽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

4.加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强化成本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

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统筹规划,降低燃油消耗

提高飞机技术状况,降低维修费用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成本核算机制

(三)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撰写出符合规定的毕业论文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是近5年的,且J类文献不少于5个)

[1]杨春福.财务管理[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97-98

[2]谢获宝.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创新[J].商业时代,2003,25(2): 91-93.

[3]夏云宽.战略成本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8:15-16

[4]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9:21-23

[5]吴彦龙.成本管理规范操作[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8-51

[6]刘乃歌.浅析战略成本管理[J].管理与财富,2009,134(1):119-121

[7]翟铮,肖生苓.现代物流成本的管理的应用研究[J].森林工程,2008,254(7):45-46

[8]田红春.论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财经界,2011,132(3):85-86.

[9]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 20-28

[10]李进军.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改进完善[J].现代企业.2007,110(4):55-60

毕业论文论点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 2 章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成本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己的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一段时间内提前建立好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对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管控,保证各项成本指标满足目标值,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11].

(1)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可以通过该企业的成本状况反映出来。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情况,从而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2)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而成本控制又是这七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等都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起作用,故为这七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3)成本控制可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一项产品,需要有充足的投资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设计和精良的工艺水平,需要进行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事安排和物资管理。以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浪费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的被发现,这样才能迅速的做出补救措施。因而,成本控制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成本控制,就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的联接起来,最终将公司的经营决策目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1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纵向可以分成五个环节:构建预算组织、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评预算。

①构建预算组织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基础,是整个预算工作展开的前提。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工作协调、监督、控制和考评工作。

②确定预算目标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且具备导向性。好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落实,有利于日常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反之,不好的目标会使得日常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预算治理的效益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普遍认为,预算指标就是利润指标,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预算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

③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财务预算编制:是公司全面预算的重点,在一段预算期内公司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在财务预算编制中体现出来。它是公司全面预算的总预算,可以反映出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计划。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对各项全面预算项目进行了科学细化的分解落实,涉及到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诸多方面,包括预计资产表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利润表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投资预算编制:关于公司在一段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的编制[13].投资预算具体记录了公司投资的金额、时间点、回收期、收益确认和现金流情况。同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购买、扩建、改造和更新以及资本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业务预算编制:通过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营业预算、生产预算等预算的编制,来反映一段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付预算。

④执行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关键,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通过细化责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凭证的传递和手续的审批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力的监督也是实现预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⑤考核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有效的预算考核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管理者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惩罚。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对于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预算管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为一项工作进行成本量度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消耗的成本,更要以制造这个产品的各环节流程为基础,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析,来综合考量一项工作的整体预算,进而更合理地预测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

①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14].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式,应同等的对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即都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作业成本对待,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因为在计算时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得整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都被考虑在内。

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是作业[15],那么一个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涉及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作业的成本总和,也是实际耗用企业全部资源成本的终结。

②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是: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统计汇总和整理;进行分类,编制 ABC 分析表;绘制 ABC 分析图;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价值链理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16].

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生产作业、市场销售、服务作业属于基本活动;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属于辅助活动。价值链即是由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中,还存在于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联系上,同时,还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一项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上游原料提供商和下游销售商。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同样揭示,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甚至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成本动因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17].如果想改善企业的价值活动并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明确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地位,并据此弄清楚该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按照可分为两类: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18].这两种动因展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即最终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购货作业动因是发送购货单数量。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即利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各项作业,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大一部分了,以本文为例,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就在电信公司开始运行前建设好了,如果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球互通的网络是没办法完成通信的。这种就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波特认为,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19].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更深层次的影响。结构型成本动因一旦确定,将会长久的决定企业的成本低位。

成本管理控制的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理念,而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战略成本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然而效果甚微,甚至效益变得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控制支出,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劣及外部环境,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认识偏差

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仍为降低成本,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在科学技术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

(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企业认为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并不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化。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造成的存货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使得短期利润提高。此时一旦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为了盘活资金往往不得不低价抛售库存商品,最终导致利润的降低。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制造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销售过程,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以及人力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二、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分析的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为凡是对企业成本有影响的企业外部因素都是企业的,这些因素有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企业内部基本环境因素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等。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就是要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内部与外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机会和威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优势和劣势因素。对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不仅要在空间范围上进行内容和层次因素的分析,而且还要在时间上进行前后的、将来与现在的联系性环境因素的`分析。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总体目标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性及各个层次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过程的连接性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层次管理共同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集合体。

(二)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进行控制,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标通常为1年,长期目标通常为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长期目标中有若干个短期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潜力上考虑的,忽视长期目标,只注意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企业丧失获得长远的、更多的利益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机会。但是,如果只考虑长期目标,不设计分期实现长期目标的近期目标,则长期目标也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短期目标的执行来保证。

(三)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决策的项目一般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宽、一个项目的成本全部得到补偿的时间较长。正确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反之,错误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战略成本决策应建立在对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联系的重大问题的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不应草率作出战略成本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6.

[2]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士玉,王滨有,张士宏。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下面我特为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选题依据:

(一)题目: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研究

(二)研究领域: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

(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航空公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每家公司都是依赖于自己独特的成本管理系统在生存,没有恰当管理水平的航空公司相继被兼并或消失。然而从中国民航几十年的发展来看,缺乏有效的运输成本管理一直是民用航空发展的绊脚石,传统的运输成本管理系统在航空业的实际应用中己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及时地对传统运输成本管理系统进行功能补充和完善发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分析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的概念、构成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管理的系列措施。

(四)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理论界单独针对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研究还很少,一般是在研究民用航空成本管理时有所提及。针对该问题,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缺乏对运输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运输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成本信息严重扭曲等;有鉴于此,部分学者认为,要提高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水平,需要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大力加强民用航空成本的系统管理,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航空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平,必须从降低航空公司本身的运营成本入手,而以低成本、低票价为特点的廉价航空公司模式正是航空公司进行有效成本管理,取得巨大成功的有力证明。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关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将不断与实践结合,其未来的`研究将转向成本控制领域。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一)重点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加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二)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1.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理论概述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概念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构成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特征

2.加强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意义

2. 1有利于促进航空公司内部成本目标的贯彻落实

有利于提供准确的运输成本信息

有利于改善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现状

有利于民用航空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目前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 运输成本管理模式单一化

局限于过程控制,缺乏对成本动因的分析

局限于单项活动的成本控制,缺乏全局意识

局限于运输领域,忽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

4.加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强化成本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

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统筹规划,降低燃油消耗

提高飞机技术状况,降低维修费用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成本核算机制

(三)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撰写出符合规定的毕业论文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是近5年的,且J类文献不少于5个)

[1]杨春福.财务管理[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97-98

[2]谢获宝.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创新[J].商业时代,2003,25(2): 91-93.

[3]夏云宽.战略成本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8:15-16

[4]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9:21-23

[5]吴彦龙.成本管理规范操作[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8-51

[6]刘乃歌.浅析战略成本管理[J].管理与财富,2009,134(1):119-121

[7]翟铮,肖生苓.现代物流成本的管理的应用研究[J].森林工程,2008,254(7):45-46

[8]田红春.论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财经界,2011,132(3):85-86.

[9]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 20-28

[10]李进军.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改进完善[J].现代企业.2007,110(4):55-60

物业管理成本控制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毕业论文论点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 2 章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成本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己的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一段时间内提前建立好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对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管控,保证各项成本指标满足目标值,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11].

(1)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可以通过该企业的成本状况反映出来。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情况,从而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2)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而成本控制又是这七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等都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起作用,故为这七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3)成本控制可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一项产品,需要有充足的投资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设计和精良的工艺水平,需要进行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事安排和物资管理。以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浪费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的被发现,这样才能迅速的做出补救措施。因而,成本控制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成本控制,就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的联接起来,最终将公司的经营决策目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1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纵向可以分成五个环节:构建预算组织、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评预算。

①构建预算组织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基础,是整个预算工作展开的前提。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工作协调、监督、控制和考评工作。

②确定预算目标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且具备导向性。好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落实,有利于日常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反之,不好的目标会使得日常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预算治理的效益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普遍认为,预算指标就是利润指标,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预算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

③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财务预算编制:是公司全面预算的重点,在一段预算期内公司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在财务预算编制中体现出来。它是公司全面预算的总预算,可以反映出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计划。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对各项全面预算项目进行了科学细化的分解落实,涉及到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诸多方面,包括预计资产表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利润表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投资预算编制:关于公司在一段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的编制[13].投资预算具体记录了公司投资的金额、时间点、回收期、收益确认和现金流情况。同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购买、扩建、改造和更新以及资本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业务预算编制:通过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营业预算、生产预算等预算的编制,来反映一段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付预算。

④执行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关键,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通过细化责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凭证的传递和手续的审批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力的监督也是实现预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⑤考核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有效的预算考核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管理者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惩罚。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对于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预算管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为一项工作进行成本量度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消耗的成本,更要以制造这个产品的各环节流程为基础,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析,来综合考量一项工作的整体预算,进而更合理地预测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

①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14].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式,应同等的对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即都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作业成本对待,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因为在计算时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得整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都被考虑在内。

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是作业[15],那么一个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涉及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作业的成本总和,也是实际耗用企业全部资源成本的终结。

②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是: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统计汇总和整理;进行分类,编制 ABC 分析表;绘制 ABC 分析图;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价值链理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16].

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生产作业、市场销售、服务作业属于基本活动;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属于辅助活动。价值链即是由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中,还存在于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联系上,同时,还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一项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上游原料提供商和下游销售商。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同样揭示,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甚至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成本动因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17].如果想改善企业的价值活动并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明确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地位,并据此弄清楚该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按照可分为两类: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18].这两种动因展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即最终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购货作业动因是发送购货单数量。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即利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各项作业,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大一部分了,以本文为例,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就在电信公司开始运行前建设好了,如果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球互通的网络是没办法完成通信的。这种就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波特认为,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19].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更深层次的影响。结构型成本动因一旦确定,将会长久的决定企业的成本低位。

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竞争非常激烈,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必然面对的严峻课题。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而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也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一体化和科学进步节奏逐步加快,企业不仅要与本国的企业竞争,还要同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不仅要同原有的竞争对手竞争,而且要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这样,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的剧变迫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战略性视野,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其内容成本控制是指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二种基本思想为原则,它是以实现最佳财务目标,提高资本增值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促使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并对资本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区别于“生产型导向”的成本控制,这种定义下的成本控制也被称为“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事前控制,即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据以制定各项节约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事中控制,即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根据成本指标,审核成本开支和资源的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事后控制,即确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定差异形成原因和责任归属,然后消除不利成本差异,挖掘潜力,确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订成本标准的建议。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我国,企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企业产权问题等,内部的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为成本控制不善而腐蚀经济效益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亟待纠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成本管理,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收入指标的完成。甚至有的领导还认为收入、成本、利润是财务算出来的,经常出现领导需要多少利润,财务就得算出多少利润,以达到被提升和多拿奖金的目的,无成本控制意识,也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自觉性。由于没有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存在大量的“生产不计成本”、“工资侵蚀利润”和“总厂亏损分厂盈利”的现象,结果造成成本失控,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这与领导人的思想素质有关,一位好的领导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他会有责任有意识地降本增效,相反,思想素质差的领导就以自己私利为重,自然就不顾企业职工的利益发展了,除了企业领导人思想素质之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人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差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没有原始记录制度,固定资产报废没有报废清单,材料出入库没有附相关的发票等原始单据,有的支付现金用白条作为支付凭证等;其二,在定额管理制度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资等消耗定额,不能据以评价耗费是否合理、节约,不能据以控制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其三,在计量验收制度方面,没有适当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难以保证各项实物计量的准确性,如企业电表未按生产用电和辅助用电分表计量,造成产品动力费用分摊不合理,且电力局统一按生产用电多收电费,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四,没有企业内部价格制度,对于材料的领用、半成品转移等没有按计划价格结转,不能准确计算价格差异和产品的实际成本;其五,在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方面,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和支出,帐实不符;其六,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没有预算和控制指标,没有部门、个人的控制指标和限额,也没有超额和节约的奖罚,用公款大吃大喝,差旅费随意开支,造成管理费用严重超支和失控。(三)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监督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职称,实际业务水平较差,对有的成本不会核算或者核算错误时有发生(如作业成本分析、无形资产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问题等等),甚至什么是融资租赁业务、作业成本分析等都不清楚,根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四)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的严重失真,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有的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作假帐,虚报利润,隐瞒亏损,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有的领导思想不正,受利益驱使,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最终走向犯罪。其二,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会计法》没有较好地贯彻落实,会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三,由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主观上造成会计失真,如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现行经济法规制度理解不透,日常工作不符合规范,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私利,知法犯法,与领导共同作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大量未暴露的违法违纪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和决策。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针对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控制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领导人员的成本意识,这是强化企业其他人员成本意识的关键。(二)严格成本核算管理,治理会计基础数据失真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员成本核算与层层控制,抓好单件产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从原材料、水、电、气等的消耗到工时定额等的核算,作到准确、完整,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第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三)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和分析来检验。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绑”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四、结束语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参考文献】1、赵志坚,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胡桂琴,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4期

摘要: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只能由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取代。本文提出了实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原则与方式。 关键词:成本管理;管理原则 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重视成本管理,所以积极探索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是企业发展必要途径。 1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原则 企业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成本优势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三大原则。 长期性与即时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宗旨是即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也要考虑企业近期承受能力。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宜从长远出发雇佣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如何做到兼顾,是管理者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全局性与局部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同时也要对局部考虑。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把企业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综合考虑,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外延性与内涵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向外延伸到采购环节,还必须考虑也后服务环节,同时也要向内注意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也要重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 2实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 为充分发挥地利、利用人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价格优势争得一席之地,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全体员工,无论是企业主管、生产或财务负择人,还是普通职工,都应树立成本意识。要进行全员成本教育,使大家明了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成本联系起来,奖优罚劣,进而造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节约成本的良好氛围。 实行表格统计管理 数据是成本管理的必要依据。全员成本管理,既是全面成本管理,又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没有合适的统计方式,无法做到准确管理。要纠正只抓产值、利润等大指标,忽视一线质量和成本数据的错误认识。应设计科学、简明的统计表格。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从本企业的产品与工艺、设备、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适用于本企业的统计表格。表格要简单明了,不生歧义,且提倡一表多用。 做好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开发新产品,不仅要作到市场可行,技术可行,还要注重经济可行。市场可行是指企业产品必须适销对路;技术可行是指企业具备制造该产品的设备、工艺、人员条件;经济可行则是指该产品有利润空间。有的企业强调市场导向,也有的企业搞成本导向,其实二者是一致的。在生产力发达、科技进步、商品丰富的今天,卖方市场已全面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欲求是企业产品开发的源泉。企业产品开发做好才能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现代管理理念与方法由于产生于同一社会经济背景下,所以在本质上是有共性的。现代成本管理的本质核心以最低成本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且这种体系是动态的,即企业要永远追求最低成本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将推动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参考文献:[1]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愈加值评估的契约方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炜炜,杨明

摘要: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企业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DOI: (z).

被引量: 32

年份: 2013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成本控制及其管理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毕业论文论点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 2 章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成本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己的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一段时间内提前建立好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对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管控,保证各项成本指标满足目标值,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11].

(1)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可以通过该企业的成本状况反映出来。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情况,从而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2)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而成本控制又是这七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等都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起作用,故为这七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3)成本控制可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一项产品,需要有充足的投资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设计和精良的工艺水平,需要进行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事安排和物资管理。以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浪费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的被发现,这样才能迅速的做出补救措施。因而,成本控制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成本控制,就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的联接起来,最终将公司的经营决策目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1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纵向可以分成五个环节:构建预算组织、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评预算。

①构建预算组织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基础,是整个预算工作展开的前提。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工作协调、监督、控制和考评工作。

②确定预算目标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且具备导向性。好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落实,有利于日常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反之,不好的目标会使得日常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预算治理的效益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普遍认为,预算指标就是利润指标,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预算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

③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财务预算编制:是公司全面预算的重点,在一段预算期内公司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在财务预算编制中体现出来。它是公司全面预算的总预算,可以反映出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计划。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对各项全面预算项目进行了科学细化的分解落实,涉及到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诸多方面,包括预计资产表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利润表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投资预算编制:关于公司在一段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的编制[13].投资预算具体记录了公司投资的金额、时间点、回收期、收益确认和现金流情况。同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购买、扩建、改造和更新以及资本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业务预算编制:通过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营业预算、生产预算等预算的编制,来反映一段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付预算。

④执行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关键,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通过细化责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凭证的传递和手续的审批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力的监督也是实现预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⑤考核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有效的预算考核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管理者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惩罚。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对于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预算管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为一项工作进行成本量度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消耗的成本,更要以制造这个产品的各环节流程为基础,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析,来综合考量一项工作的整体预算,进而更合理地预测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

①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14].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式,应同等的对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即都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作业成本对待,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因为在计算时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得整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都被考虑在内。

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是作业[15],那么一个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涉及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作业的成本总和,也是实际耗用企业全部资源成本的终结。

②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是: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统计汇总和整理;进行分类,编制 ABC 分析表;绘制 ABC 分析图;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价值链理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16].

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生产作业、市场销售、服务作业属于基本活动;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属于辅助活动。价值链即是由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中,还存在于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联系上,同时,还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一项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上游原料提供商和下游销售商。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同样揭示,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甚至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成本动因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17].如果想改善企业的价值活动并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明确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地位,并据此弄清楚该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按照可分为两类: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18].这两种动因展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即最终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购货作业动因是发送购货单数量。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即利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各项作业,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大一部分了,以本文为例,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就在电信公司开始运行前建设好了,如果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球互通的网络是没办法完成通信的。这种就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波特认为,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19].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更深层次的影响。结构型成本动因一旦确定,将会长久的决定企业的成本低位。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