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石油工程提高原油采收率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3:05:37

石油工程提高原油采收率毕业论文

1991-2001,在石油工程学院赵福麟教授课题组从事教学与科研10年,代表性成果有PI决策技术以及软件。2004年开始自己独立承担科研项目,近三年到位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2007年来典型的研究成果:(1)提出的“选择性调剖技术”,解决了沙南低渗油藏和牛圈湖低渗油藏的调剖问题。(2)提出的利用“重力效应”来进行缝洞油藏选择性堵水机理,据此设计的选择性堵水剂,解决了塔河缝洞油藏选择性封堵底水问题; (3)提出的“深部封堵、大剂量顶替”,解决了塔河碎屑岩水平井选择性堵水问题。研究了耐温耐盐冻胶堵水剂和水溶性硅酸盐堵水剂,已经进行了2口井的先导试验,一口井取得成功。正在扩大矿场应用;(4)提出了利用乳化方法解决特高含水稠油油藏的“活化调剖技术”,通过了中石化组织的项目验收。到目前,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获得局级奖励十多项。编写的PI决策软件在全国多个油田获得应用,获得山东省优秀计算机成果二等奖。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9篇,其中国家级论文两篇,SCI两篇。近几年,经常参与油田的矿场先导试验和参加学术研讨会议,撰写了很多学术报告,其中《Staged-EOR:非均质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理论框架与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尺度效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若干研究进展》、《油田化学研究的范畴》、《苛刻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与实践》、《耐温耐盐冻胶的分子设计与室内评价》、《缝洞油藏选择性封堵底水技术研究》、《低渗裂缝油藏选择性调剖技术》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到目前,围绕“苛刻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方向,在高温高盐油藏调剖堵水、稠油特高含水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低渗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油田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耐温耐盐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方向上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已发表论文6篇,目前又在含硅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方向上展开研究。沥青质沉积机理和预防方向的研究,获得了中化国际的合作合同。2008年提出的“先进三次采油技术(ATR)”在油田已经引起了一定的关注。2011年开始开展“先进油田化学剂”的研究,开始研究纳米乳液、表面活性剂冻胶、微乳冻胶,这些体系是近几年胶体与界面化学、新材料学的热点内容,并展开与山东大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始探索这些体系在采油中的应用。

采油气工程的论文

采油气工程是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与装备高效地钻探地下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并经济有效地将地层中的油气开采到地面,安全地将油气分离、计量与输运的工程技术领域。我整理的关于采油气工程的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摘要 :纵观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发展的整个历程,从其最初的探索试验阶段发展到分层开采阶段,再发展到如今的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程智能技术等,期间走过的道路是非常曲折和艰难的,同时,这也体现了石油人的勇于奉献和不断创新的精神。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工艺配套技术也不断完善,这使得油田的产量也不断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要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油田产量,则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我们的采油技术,这才能够让我国的石油工程处于良好的发展之中,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油田已经处于高含水,高产出阶段,产量呈递减的速度,水油比上升造成的油气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研究采油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这对我国的经济带来的帮助也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 :采油技术;工艺;产量;创新

采油是油田开采的过程中,根据开采的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的总称。众所周知,油田的产量高低取决于采油技术的好与坏,因此,采油技术就成为我国实现油田开采技术的重要途径,另外,采油技术还影响采油速度的快慢、最终采收率的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油田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一采油技术的分类

近年来,国内外的采油新技术发展很迅速,有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以及各种综合的方法等,但其本质都是在努力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技术的应用时间顺序和技术原理上来看,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顾名思义一次采油,就是依靠油藏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采的一种方法,常见的一次采油方法有溶解气驱、弹性水驱和气顶驱等;经过一次采油之后,地层压力明显变小,需要为油井注水以平衡地下能量的减弱,这被称为二次采油。通过二次采油之后,采取注水,并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等,扩大注水的波及范围以便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主要是依靠化学方法,辅助开采最艰难的层面油藏,一般包括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复合驱等。与二次采油相比,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技术和高效益,在二次采油水驱的基础上向油层注入排驱剂来采油,不同的排驱剂有不同的排驱机理。三次采油增油的效果非常好,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重视和研究。

二 我国采油技术的现状

1. 完井工程技术 。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的,但又与其相对独立的工程,从钻开油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到投产的一个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直井、定向斜井、丛式井、水平井的技术上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并且掌握了多种完井的方法,比如裸眼井补管完井、下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内外绕丝筛管等完井方法。根据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油藏情况等来确定并采用不同种类的方法,比如象华北迷雾山油藏,由于它的地质条件为碳酸盐岩裂缝油田,因此采用了裸眼完井方法,这样不但保护了生产阶段,且也取得了油井的高产,大大提高了采油率。另外,由于大庆油田属于老油田,所以采用了注水开发的方法,对加密井采用高密度钻井液完井并进行油层保护,这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在实践中发展配套了采油和钻井联合协作的技术,以保护油层、达到高产为目标。目前,我国的钻井技术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发展,下套管射

孔完井、裸眼完井、各种衬管完井技术被一些油田采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2. 人工举升工艺技术 。

根据各类油田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需要,在最近的五十多年中,我国发展配套和应用了多种人工举升工艺技术,比如: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地面驱动螺杆采油技术、气举采油技术等等。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又研发了井下诊断和机杆泵优化等技术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采油效率。

3. 分层注水技术 。

分层注水技术已经在多层油藏注水开发中被广泛应用,它的关键技术就是要提高注入水在地下的波及效率。早在多年前,克拉玛依油田就在调整中应用了分层注水技术,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研究成功的管式活动配水器和支撑式封隔器,在油田的分注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业,并且取得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90年代河南油田、大庆油田进一步研究成功了液压投捞式分层注水管柱、并且达到了一次可测试、调整多层的细分注水的目的。

4. 热超导技术 。

热超导技术是控制物质的热阻,并且使它趋近于零,它主要是利用化学技术,在封闭的管体内加入复合的化学介质,利用物质受热不均产生的相变,激活气状分子,使其在巨大的气化潜热中以声速传递热量。热超导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能耗自平衡稠油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超导液,在地下注入超导液之后,利用其导热的性能,把地下的热能传递到井口,从而提高井口产出液的温度。在不经过任何加热装置辅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清蜡降粘、减少抽油机悬点载荷、提高泵效的节能目标。另外一种是超导加热热洗技术,它是将应用超导技术加热之后的产出液注入到油套内,通过循环升高井筒内的温度,从而实现清蜡降粘的目的。采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环保,并且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安全可靠,是油田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

另外,我国的采油技术还有压裂、酸化工艺技术,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稠油及超稠油开采技术,多层砂岩油藏“控水稳油”配套技术等。

三 目前采油技术遇到的问题

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目前开发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一是大泵提液技术越来越大,目前应用的大抽液泵主要有泵和泵两种。二是有杆泵加深泵挂受到限制。三是斜井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由于需要加深的泵挂,部分油井的杆、管等抽油设备进入斜井段。四是高温限制了电潜泵的应用范围。另外就是开发后期的垢、绣现象日益严重;重复堵水的措施的效果日益变差了等。

四 采油技术的前景展望

未来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复合驱油法、混相法、热力采油法、微生物法等等。并且在未来油田的生产中,生物工程技术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生物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便使其成为采油技术的一种新的研究。随着老油田注水开采的延续,石油的综合含水的不断上升,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而生物工程技术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这使得它将成为油田采油技术中的一项新的技术,而且会不断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另外,碳纳米管在油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密度小,但强度却是钢的100倍。未来的油田开采中将会利用其轻、柔软、结实等特点,制作油管或抽油杆,其性能会比现在的钢管更强,这将为油田的开发和挖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战略,针对西部油区的油井深度大、产量变化范围广、地质矿藏多样以及复杂、气候恶劣、天然气充足等特点,应该采用较先进的采油技术,从而提高开采的效率,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磊.本源菌采油矿场应用先导技术研究[J].油田化学,2010(04)

[2] 谷艳容.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2005

[3] 孙志前.生产一线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2003

[4] 邬光辉,朱海燕.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类型再认识及其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07)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所遭受的倾销越来越严重,运用反倾销 措施 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产业安全已刻不容缓。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论文 范文 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1]是利用化学、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的转换、储存及传输等问题,通过生产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是本专业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质量。而目前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迈入大学,面临如此信息量大的课程感到迷茫;教师面对课时量日趋减少的趋势,而传递的信息量大的困扰,不知如何把握日常教学;另外,加上教师科研压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其未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因此,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讨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例如: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 教学 方法 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 报告 并加以 总结 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图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 课前预习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无机化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迈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本系以上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点对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初探具有一定的意义。今后会继续探索无机化学其他方面的改革。

化工论文范文二:油藏化学工程研究发展趋势

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研究与我国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对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脚步,我国必须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方面的开发技术,更好地促进化学工程研究大步向前发展。

1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背景

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就是能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担忧石油问题。迄今为止,人类只开采了大约总储藏量1/3的原油,因此,油藏开发及提高效率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的头等任务。半世纪以前,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日益增长,工人们利用油藏工程的原理提高采收率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油藏工程原理的发展。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藏工程主要负责各类研究,在掌握动态规律与原理的同时,也辅助了钻井与采油工程的开展。

2三次采油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石油界的精英们一直努力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一次和二次采油主要是靠自身压力和注气注水等方法,三次采油是采用之前的任何工业技术[2]。因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并没有局限在某一阶段或手段,它主要是靠原来油藏中没有的物料开采。它的定义与分类是不矛盾的。油藏化学工程是在三次采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和化学工程学科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引进新技术,取得新成就。这一阶段也让人们认识到发展的多样性,开始探究多方面技术,涉及各种学科,主要有胶体与界面科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计算数学等多种高等学科。

3化学复合驱技术

我国油田多数是陆相沉积,分布相当不均匀,原油中的蜡含量和芳烃含量比例较大,且黏度大,导致水驱采收率只在33%左右。三次采油的研究技术表明,化学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它是在单一化学剂驱的基础上组合两种不同的化学剂,形成多种复合体系。通过实验证明,复合驱的相互作用比单一化学驱剂效果显著的多。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复合驱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复合驱配方体系主要是由高浓度小段塞和低浓度大段塞2种体系组成。高浓度小段塞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使油水形成中相微乳液体系,增强原油的乳化。典型的代表有胶束.聚合物驱体系,它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在~,段塞小于,若形成微乳液,效率更大,能达到80%以上。低浓度大段塞是后期才引进的策略,它的驱油原理主要是毛管准数理论,利用碱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这种体系应用相对广泛,高酸值和低酸值都适用。近年来,随着研究力度加强,新型产品不断出现,如梳形聚合物KYPAM,星形聚合物STARPAM,疏水缔合聚合物。这些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有利于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也扩展了油藏水的矿化度和文档范围。

4油田堵水调剖技术

开发油田主要采用水驱开发在在这一过程中,因储存分布不均,导致注水过程中出现沿高渗透带窜流,水波效果差,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尤其当进入高含水阶段,会出现水短路的现象,加深开采工作难度。为改变这一现状,专家们提出采用“堵水调剖”这一方法。堵水调剖具有颇多优势,操作简洁、规模较小、周期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历经磨难,从单井油井堵水油井堵水到单井水井调剖,目前主要发展到调整深部调驱。直到2006年底,才开始着手整体堵水调剖示范工程,在采油研究院的带领下,全面开展现工作,有条理的分析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给予独特的评价以及实地示范。为改善注水开发的现状,应做如下调整目标:将单井措施向区块整体转变;将近井剖面转向深部液流;阶段上实施一体化转变;评价上从单井向整体转变;应用上改用多种复杂油藏,不再局限在常规水驱油藏据调查,仍有多个区块可以进行整体调堵,由此看来,堵水调剖技术发展趋势将奋力往前。

5评价与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油藏采收率明显提高,技术也不断突破,但仍然要看清形势。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擅于总结 经验 ,找出不足,精心解析。例如耐温抗盐聚合物产品的溶解性和长期热稳定性都还不是很乐观,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达到施工要求,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同样地,化学驱技术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方面的,需要研究者在过程中分层次去进行。只有抱着永不止步的态度去钻研,去创新,去探索,才能攻克这些技术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才能进一步将化学驱油技术往特色道路上发展,不断为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做贡献。

6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持续发展,还需加强工作。不停探索实验技术,顺应环境变化。掌握化学驱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还要继续研究物理化学模型,对敏感参数进行验证。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全方位发展,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有利于稳定我国石油市场,有利于世界和平。

石油加工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和石油学报(石油加工)都是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但是刊登的内容有所不同,石油学报主要刊登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地质勘探、资源评价、油气藏工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钻井和采油工程、油田化学、油气集输、石油机械等方面的论文。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是中石化承办的,主要刊登的是有关炼油的一些文章

严格来说,石油学报石油加工7个月还没有审稿结果,可能会被视为审稿时效性较低,但是否退稿取决于期刊编委会的规定。而且,审稿时间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稿件领域、审稿人数量、审稿人反馈速度等。如果作者主动联系编辑部,询问审稿进展,可能会加快审稿进度。但如果审稿意见较多,需要作者对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总之,对于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期刊方通常会尽力保证其出版,而不是轻易退稿。

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 新疆石油地质3. 油田化学 4. 油气储运5. 石油机械6. 石油勘探与开发7. 石油学报 8.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9. 石油实验地质 10.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1. 石油物探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3. 石油化工14. 石油钻探技术15.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7.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石油钻采工艺19.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 石油炼制与化工21. 中国海上油气 22. 断块油气田 23. 钻采工艺 24. 测井技术 25.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6. 石油天然气学报 27. 油气田地面工程

1. 《石油学报》2. 《石油勘探与开发》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 《油田化学》5. 《石油炼制与化工》6.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天然气工业》8.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9. 《石油钻采工艺》10. 《油气储运》11. 《钻井液与完井液》12. 《石油机械》1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4. 《炼油设计》15. 《油气田地面工程》16. 《钻采工艺》17. 《石油化工》18. 《新疆石油地质》19.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 《石油实验地质》21.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2.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3.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4. 《石油钻探技术》25.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6.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提高采收率毕业论文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所遭受的倾销越来越严重,运用反倾销 措施 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产业安全已刻不容缓。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论文 范文 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1]是利用化学、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的转换、储存及传输等问题,通过生产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是本专业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质量。而目前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迈入大学,面临如此信息量大的课程感到迷茫;教师面对课时量日趋减少的趋势,而传递的信息量大的困扰,不知如何把握日常教学;另外,加上教师科研压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其未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因此,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讨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例如: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 教学 方法 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 报告 并加以 总结 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图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 课前预习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无机化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迈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本系以上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点对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初探具有一定的意义。今后会继续探索无机化学其他方面的改革。

化工论文范文二:油藏化学工程研究发展趋势

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研究与我国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对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脚步,我国必须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方面的开发技术,更好地促进化学工程研究大步向前发展。

1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背景

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就是能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担忧石油问题。迄今为止,人类只开采了大约总储藏量1/3的原油,因此,油藏开发及提高效率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的头等任务。半世纪以前,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日益增长,工人们利用油藏工程的原理提高采收率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油藏工程原理的发展。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藏工程主要负责各类研究,在掌握动态规律与原理的同时,也辅助了钻井与采油工程的开展。

2三次采油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石油界的精英们一直努力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一次和二次采油主要是靠自身压力和注气注水等方法,三次采油是采用之前的任何工业技术[2]。因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并没有局限在某一阶段或手段,它主要是靠原来油藏中没有的物料开采。它的定义与分类是不矛盾的。油藏化学工程是在三次采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和化学工程学科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引进新技术,取得新成就。这一阶段也让人们认识到发展的多样性,开始探究多方面技术,涉及各种学科,主要有胶体与界面科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计算数学等多种高等学科。

3化学复合驱技术

我国油田多数是陆相沉积,分布相当不均匀,原油中的蜡含量和芳烃含量比例较大,且黏度大,导致水驱采收率只在33%左右。三次采油的研究技术表明,化学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它是在单一化学剂驱的基础上组合两种不同的化学剂,形成多种复合体系。通过实验证明,复合驱的相互作用比单一化学驱剂效果显著的多。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复合驱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复合驱配方体系主要是由高浓度小段塞和低浓度大段塞2种体系组成。高浓度小段塞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使油水形成中相微乳液体系,增强原油的乳化。典型的代表有胶束.聚合物驱体系,它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在~,段塞小于,若形成微乳液,效率更大,能达到80%以上。低浓度大段塞是后期才引进的策略,它的驱油原理主要是毛管准数理论,利用碱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这种体系应用相对广泛,高酸值和低酸值都适用。近年来,随着研究力度加强,新型产品不断出现,如梳形聚合物KYPAM,星形聚合物STARPAM,疏水缔合聚合物。这些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有利于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也扩展了油藏水的矿化度和文档范围。

4油田堵水调剖技术

开发油田主要采用水驱开发在在这一过程中,因储存分布不均,导致注水过程中出现沿高渗透带窜流,水波效果差,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尤其当进入高含水阶段,会出现水短路的现象,加深开采工作难度。为改变这一现状,专家们提出采用“堵水调剖”这一方法。堵水调剖具有颇多优势,操作简洁、规模较小、周期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历经磨难,从单井油井堵水油井堵水到单井水井调剖,目前主要发展到调整深部调驱。直到2006年底,才开始着手整体堵水调剖示范工程,在采油研究院的带领下,全面开展现工作,有条理的分析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给予独特的评价以及实地示范。为改善注水开发的现状,应做如下调整目标:将单井措施向区块整体转变;将近井剖面转向深部液流;阶段上实施一体化转变;评价上从单井向整体转变;应用上改用多种复杂油藏,不再局限在常规水驱油藏据调查,仍有多个区块可以进行整体调堵,由此看来,堵水调剖技术发展趋势将奋力往前。

5评价与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油藏采收率明显提高,技术也不断突破,但仍然要看清形势。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擅于总结 经验 ,找出不足,精心解析。例如耐温抗盐聚合物产品的溶解性和长期热稳定性都还不是很乐观,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达到施工要求,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同样地,化学驱技术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方面的,需要研究者在过程中分层次去进行。只有抱着永不止步的态度去钻研,去创新,去探索,才能攻克这些技术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才能进一步将化学驱油技术往特色道路上发展,不断为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做贡献。

6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持续发展,还需加强工作。不停探索实验技术,顺应环境变化。掌握化学驱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还要继续研究物理化学模型,对敏感参数进行验证。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全方位发展,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有利于稳定我国石油市场,有利于世界和平。

1. 谢俊,张金亮. 《剩余油描述与预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北京2. 张金亮,谢俊. 《储层沉积相》(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3. 张金亮、谢俊,《油田开发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北京4. 2009, Xie Jun, Yu Jiangtao, Lin Peng,Meng Ningning. The Application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n below 7 oil group in Henan Shuanghe oilfield, 2009 Second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p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and Manegement(CCCM2009), IEE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uncil,USA, , pp474-477【EI收录】5. 2009, Xie Jun, Lin Peng, Yu Jiangtao, Meng Ningning. The Model Building Study of Henan Shuanghe Oilfield Updip Area, 2009 Second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p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and Manegement (CCCM2009), IEE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uncil,USA, , pp478-481【EI收录】6. 2009, Xie Jun, Meng Ningning, Yu Jiangtao, and Lin Peng. The Research of Fine Geological Modeling for a Single Well in 7 Lower Unit of Shuanghe Oilfield, 2009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FITME2009), IEEE Computatioa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 pp555-558【EI收录】7. 2009, Hui-zhen Liang, Jun Xie, Jiang-tao Yu, Ning-ning Meng. The BP Network Study of the Time Series Overrolling Modek for Forecasting. 2009 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SME2009), IEEE Computatioanal Society, , pp307-310【EI收录】8. 2009,梁会珍,谢俊,张金亮. 下二门油田中上层系剩余油成因及可动油定量分布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4(6)9. 2009, 武英利,谢俊. 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23(3)10.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30(2)11.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相与沉积模式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3(2)12.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等. 濮城油田末端扇储层隔夹层成因及分布特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8(4):653-65613. 2008,谢俊,张金亮,刘宝珺. 英吉苏凹陷天然气藏成岩演化模式及成藏机理.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3(3)14. KYPAM和MO-4000聚合物性能对比.特种油气藏,2008 15(1)15. 2008,李伟,谢俊,高晓辉.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泥岩超压特征及其对尤其成藏的控制. 石油勘探与开发, 35(1)【EI收录】16. 2008,鲁明辉,谢俊,王金凯.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1气顶油藏剩余油研究及方案调整.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4)17. 2008,司学强,张金亮,谢俊. 成岩圈闭对气藏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8(6):27-3018. 2008,Zhang Jinliang,Xie Jun, Research o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e Interlay and Insulating layer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2+3 layer of the upper Second Member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he West of the Pucheng Oilfield. Petroleum Science ,Vol. 5, ,pp135-144【SCI收录】19. 2008, Jun Xie, Lin Peng, Huizhen Liang, and Minghui Lu. The improved rapid convergence algorithm of the connecting rights in the BP network,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KAM2008), IEEE Computatioa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 pp819-822【EI收录】20. 2008, Jun Xie, Minghui Lu, Huizhen Liang, and Peng L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p Network Tracking Model for Forecasting Oil Well Yield, 2008 IEEE Pacific-Asia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ACIIA2008), IEEE Computatioa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 pp18-22【EI收录】21. 2007, Xie Jun, Zhang Wei. Discussion on Particularities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 Later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I收录】22. 2007,Si Xueqiang, Xie Jun, Zhang Jinliang. The Mechanism of Secondary Pore of the Beach-Bar Sandstones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Region in the Upper Es4 of the Palaeogene,Boxing Sa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I收录】23. 2007,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适于高温高盐油藏的聚合物性能指标评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7(2)24. 2007,谢俊,王金凯,刘法平. 胜坨油田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技术对策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2)25. 2007,谢俊,刘法平. 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聚合物降解与防护.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5)26. 2007,谢俊,张金亮,梁会珍等. 胜坨油田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复杂油气田,16(3)27. 2007,孙绪宝,谢俊. 基于频域方法混叠信噪比的研究. 电波科学学报,22(增刊)28. 2006,王金凯,谢俊. 油层韵律特性对驱油效果以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增刊)29. 2005,苏维,谢俊.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剩余油分布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4)30. 2005,谢俊. 我国海上油田强化采油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研究. 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高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中国北京31. 2005,张金亮,谢俊. 我国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技术与预测方法. 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高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中国北京32. 2005,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渤海稠油油藏开采技术对策研究. 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工程高技术论坛,中国上海33. 2005,张金亮,谢俊. 我国海上油田强化采油配套技术研究. 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工程高技术论坛,中国上海34. 2005,张金亮,谢俊,梁会珍. 我国海洋石油剩余油描述技术研究. 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工程高技术论坛,中国上海35. 2004,谢俊、张金亮. H31断块东二段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1):. 2004,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H26断块东二段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河南石油,18(1):. 2004,谢俊,武英利,梁会珍等. 应用流动单元寻找油田有利挖潜区的新思路. 西北地质, 37(4)38. 2004,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H31断块稠油油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全国矿井地质会议论文集,地质出版社,北京:357-36139. 2004,刘宝珺,谢俊,张金亮. 我国剩余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西北地质, 37(4)40. 2003,谢俊,梁会珍. 黄原胶作为油田驱替剂的性能研究. 矿物岩石, 23(2)【EI收录】41. 2003,谢俊、张金亮. R11井山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方案设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3):. 2003,谢俊、张金亮. PS剂驱油矿场先导性试验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 2003,谢俊. 微积分法计算抽油井井底压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1)44. 2003,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特种油气藏,10(增刊):. 2003,谢俊、张金亮. 法21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3):. 2003,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低效开采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油气田,12(4)47. 2003,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H31断块稠油油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内蒙古石油化工,29(3):. 2002,谢俊,张曙光,梁会珍. PS剂驱油提高采收率室内评价研究. 矿物岩石,22(4)【EI收录】49. 2002,张曙光,谢俊. 基于广义Копытов模型及乙型水驱曲线的综合预测法. 矿物岩石, 22(4)【EI收录】50. 2002,谢俊,张金亮. 黑液木质素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研究.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233-27451. 2002,谢俊,张金亮. 京11断块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及室内实验研究.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275-30552. 2002,张金亮,谢俊等.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沙三段储层地质.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139-17653. 2002,张金亮,常象春,谢俊. 外海河油田东营组储层地质特征.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198-23254. 2000,梁会珍,谢俊,李建召等.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5(4)【EI收录】55. 1998,谢俊. 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分布方法研究及应用.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3(4)56. 1998,谢俊、吴行才、宋富霞等. 华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评价及潜力分布,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科技文选,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177-18657. 1997,李论,谢俊,薛中天.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油井产油量和产水量.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2(1)

同意楼上说法,毕业设计可以检验自己学到了多少东东。好好努力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外审

1. 《石油学报》2. 《石油勘探与开发》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 《油田化学》5. 《石油炼制与化工》6.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天然气工业》8.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9. 《石油钻采工艺》10. 《油气储运》11. 《钻井液与完井液》12. 《石油机械》1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4. 《炼油设计》15. 《油气田地面工程》16. 《钻采工艺》17. 《石油化工》18. 《新疆石油地质》19.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 《石油实验地质》21.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2.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3.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4. 《石油钻探技术》25.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6.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当代化工研究-国家级,知网 万方 维普收录 杂志社在线审稿。Tel: (微信同)

有时有,标准都高。

刊 名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钻采工艺油田化学新疆石油地质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石油机械钻采工艺石油炼制与化工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油气储运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石油钻探技术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石油物探油气田地面工程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石油化工物资采购期刊

石油类比较好发的期刊有如下两种:

1、《石油化工》1970年创刊,由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联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报道石油化工领域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包括裂解分离、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石油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催化剂制备及表征、分析测试、化工数据测定、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化工设备、技术改造等。

2、《油气储运》1977年创刊,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主要刊载石油、天然气、成品油以及其他介质输送和储存工程等方面的科技文章。

本刊面向全国的石油、石化系统,国防、民航、铁路、交通的油气储运部门;市政供排水、煤气、热力管网等单位以及有关设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石油化工方向有哪些期刊审稿快发表容易怎么投稿 石油化工类的期刊杂志有: 2.《中国标准化》:《中国标准化》创刊于1958年,由国家质监局主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标准行业权威学术期刊。宣传重点是政府的标准化方针和政策;标准化基础理论;标准化技术动向;介绍呼类标准制定、实施的情况和经验;报道国内外标准化动态和热点;企业在生产、经销、检验工作中的标准化情况;合格评定工作动态;质量检验和抽查;科技和标准化基础知识等。 3.《石化技术》:是由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分公司主办的石油化工综合性技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1994年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3477/TE,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0235,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发行,国外代号1352Q。 4.《石油和化工设备》:本刊是国家一级协会——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会刊,是国家级科技信息型刊物,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石油、化工设备及防腐技术的最新动态;交流设备管理经验;介绍石油、石化、化工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管理和防腐技术,石油、石化、化工设备和防腐蚀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是一本全面反映石油、石化、化工设备及防腐技术的综合性专业期刊。 …………评职称发表论文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发表论文前首先是要了解当地职称政策或者是学校的有关规定,比如对发表论文是否有特殊要求(字符数、文章类型、刊物要求等) 2、 注意时间,不要耽误递交材料的时间。 一般学术期刊从投稿到出刊再到邮递杂志到手,之间需要1-2个月的时间。杂志一般为定期出刊,但不定期截稿,部分投稿较多的杂志截稿会比出刊时间提前2-4个月。 3、鉴别杂志,非法的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无效。 正规期刊当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系统里可以查询到,凡查询不到的,均为非法期刊。作者选择杂志的时候,应当先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系统里查询后再决定,以防发表论文到非法期刊上而使论文发表无效。 4、控制字符数,杂志都有版面字符要求。 普刊一般在2400-3000字符数1版,如果论文字符数太多,版面要增加,费用就要翻倍。字符数太少,内容不够,审稿通不过。投稿前了解杂志的字符数要求是必要的。 5、论文写作应规范。 论文要有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没有可无)等。论文内容要有论点,一些解题类,课堂备案类的文章是最不容易通过审核的。 6、注明联系方式,让编辑能随时与你沟通。 一般情况下,作者投稿需要说明自己的联系方式及通讯地址,这涉及到了杂志邮递,文章沟通等问题。这类联系方式内容是不会被刊登出来的,但必须要添加,一般都添加在文章的最后。

大。一般没有拒绝,而是退修,说明还是认可文章得。机会较大。以下推荐一些石油化工期刊:《中国化工贸易》 国家级、石油化工专刊,2个版面起发(2版4000字符)《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省级 3版5400字符 征稿方向:石油,化工,化学,物资物流方向稿件。《化纤与纺织技术》第一批学术、影响因子 收纤维、服装、纺织、化工、设计、设备、材料等方向稿件《当代化工研究》国家级,有影响因子,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与研究,环境工程,教学研究,工艺与设备,科研开发等等《化工设计通讯》 月刊 第一批学术期刊 2版起发4800字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