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艾滋病论文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4-07-02 17:49:56

艾滋病论文研究现状

2005年前后,对中国艾滋病研究领域用“春意盎然”来形容应该是不过分的——在长春百克标志性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首度“撞线”之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也刚刚结束实验室工作;不久前,更传出中美合作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新途径的好消息。而5月14日上午,长春百克进行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则进入第二阶段。[br]然而,在硕果频结之际,近日“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艾滋病研究领域十专家会几乎同时在北京召开,无论是以探讨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开发为主题的前者,还是以讨论艾滋病研究思路转变为目的的后者,都不约而同地传达出这样一种“萌动”——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应该考虑换个“脑筋”、换个“活儿法”。种种迹象表明,研究者们在热发展的进程中已开始对日后的科研道路进行必要的冷思考。[b]■资金短缺掣肘研发[/b][br][br]自3月12日国内首次进行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至今的两个月内,如同8名受试者目前的平静感觉一样,事件本身也似乎逐渐归于平淡。当记者就目前试验进展问及事件主角长春百克公司时,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大强信心十足,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挺好”。这句话在5月14日这一天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当日,长春百克疫苗人体试验顺利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第二阶段,每一位志愿者陆续接种由两种艾滋病疫苗组成的混合疫苗,目的是全面考察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迄今为止,接受疫苗的24名受试者无一出现不良反应。[br]然而,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就世界范围而言,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106(一说109例或110例)例艾滋病疫苗中,能顺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仅为12例,比例尚不到十分之一。摆在长春百克面前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br]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03年3月颁布的《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排除风险因素,长春百克进行疫苗临床试验的全过程最少也要7年时间。而在这7年间,试验究竟是会缓步前行,还是会在某天戛然而止,无论是试验机构还是研发单位,心里都没底。[br]但毫无疑问的是,长春百克虽然只是该研究领域的后起者,但全球35支进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研发队伍中出现中国名字仍属破冰之举。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对该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退一万步说,此次试验即使失败,也可从中获得很多重要的“实战经验”,推动我们下一步的研究。[br]然而,摆在百克和所有中国研究者面前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仍旧是缺乏资金。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就明确指出,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困难首先在于资金不足。按邵一鸣的说法,目前国内多数队伍是“欠债干活”。[br]而长春百克“掌柜”孔维对资金压力的感受则更为真切。孔维坦言,对长春百克而言,资金日趋紧张可能是目前最大问题。此番启动的一期临床试验,该公司投入了约1亿元资金,而长春高新(000661)的年报称,2004年长春百克亏损额达553万,远远超过公司的注册资本。[br]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春百克获得中国各级政府经费支持也屈指可数:2003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专题资助120万元;2004年11月,获国家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资助;2004年获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资金10万元支持。这些支持对于动辄千万元的艾滋疫苗临床研究来说,相去甚远。[br]据有关人士介绍,国家863计划单列一笔资金支持疫苗研究,其中真正分到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仅数百万元。而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事件,对863计划的经费支配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邵一鸣,曾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投入,支持更多队伍。此提案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科技部当年便设专项资金,经费从每年100多万元增至1000万元。但在一些科研团队看来,这还是杯水车薪。[br][br][b]整合力量提升效率[br][/b][br]4月底的北京,“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有3位院士、7位专家参加的3小时的研讨会,都将目光投注于艾滋病研究思路的更新。[br]建立“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将艾滋病研究尽快纳入快车道。作为会议的牵头者,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对设立“联合研究中心”的解释是,“提高我国艾滋病研究水平,加快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而吸引海内外华人专家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研究也成为专家们的热议话题。[br]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建立国家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是非常必要且相当紧迫的工作。如果该中心得以组成,应该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联合海内外华人科学家,整合国内已有科研力量和资源,建立并完善中试基地、灵长类实验动物平台、临床试验基地、质量标准与检测平台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有力推动我国艾滋病疫苗与药物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br]而曾毅院士的专家会则聚集了十位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会后,与会专家之一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金宁一教授用“时间很短”、“人数不多”、“规格颇高”评价这次会议。他告诉记者,在目前艾滋病迅速蔓延而疫苗研发进展不快的情况下,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确实有必要换一个思路,以往“盲目、重复的工作做得太多了”,“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必须结合起来。[br]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学科队伍带头人,金宁一早在2004年岁末就已经结束了相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但由于缺乏企业资金的介入,该项目产业化至今仍处于等待和谈判阶段。也正是因为辛苦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尽早付诸试验,对于合理和高效的产业化,金宁一有着比别人更迫切的需求。[br]尽管对于两场会议的具体内容,到会专家都特别谨慎,不肯多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范处长更是反复向记者强调,“目前仅仅是一个想法”,但“自觉”考虑研发长远运作思路对下一步研究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还是让人多多少少感觉到了希望。金宁一则向记者透露,尽管这次意在抛砖引玉的十专家会只是对可行性进行初步讨论,但是,“每位专家都领了任务,考虑研发思路的转变”,而且,“我们已经在计划下半年的香山会,并希望能够引起国家相关领导的重视”。[br][br][b]国际合作专利破题[/b][br][br]今天看来,长春百克现阶段的快人一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孔维力邀来自美国、韩国、瑞典的近20名博士共同创业应属其中关键一环。而霍普金斯大学VITAL公司以艾滋病疫苗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200万元入股,更是为这一项目打上了鲜明的国际合作印记。冯大强得知北京会上专家们提出“吸引海外华人科学家联合开发”计划时很是赞同。他表示,“只要能够找到合作的共同内容,对于可以扬长避短的联合开发,我们会密切期待和关注。”[br]而有关合作最“新鲜”的例子来自于中国科技大学。日前,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机材料研究室宣布,他们与美国西莱山医学院合作,已成功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新途径。作为课题组负责人,该院副院长汪志勇教授介绍说,在这支由8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美联合队伍中,有3名中方人员。[br]目前,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的分配值得关注。在市场经济中,科学家通力合作,研究获成功之后,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合理分配易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金宁一告诉记者,通常双方在合作之前会进行一定的约定,对于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都有详细的划分。如果试验成功,双方保守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秘密”,也就有了知识产权。当然,各企业和实验室都会根据各自分工不同而在产权约定上有别。[br]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陈初升对记者的解释是,“目前还没有牵扯到知识产权问题,现在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以后的合作还要很多年”。而汪志勇也曾经表示,目前这个项目所有经费都是由政府承担,他本人只是以个人名义参与研究,在论文发表上享有同等贡献的署名权。今年3月,汪志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该项目30万元研究经费的申请报告,他希望可以向美国合作方提出以我国政府名义介入项目合作,这样将来我国就可以享受到部分知识产权。[br]而事实上,看中艾滋病疫苗潜在庞大市场的眼睛还有很多,不少具备条件的高校实验室也在与国内外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对于这样的各自为战,有业内人士谨慎地表示了担心:在重视知识产权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研发队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免不了会因此“吃亏”。此外,研究机构与企业,特别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在看重资金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双方的研究思路和理念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双方在研发思路上有较大分歧,难免会影响今后的研发进展。[br][br][b]相关链接:美科学家揭示多数艾滋病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br][/b][br]近年来科学家不断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但其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出其中原因:艾滋病疫苗在人体内制造的多数抗体,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灭了。[br]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此前开发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数利用了艾滋病病毒表面的蛋白质gp41,而艾滋病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质,只会引起人体内产生短期的自反应抗体,而不是长效的、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抗体。[br]由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顿·海恩斯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解释说,人体免疫反应可以按其生成的抗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B细胞免疫,包括一些功能较弱、针对许多种病原体的抗体。这类抗体也可能攻击人体组织,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果病毒激活了先天性B细胞免疫反应,那人体会首先摧毁B细胞,以免引发自身免疫病。[br]另一类是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一般较慢,但会产生功能较强的特异性抗体,也就是免疫系统只会攻击入侵的病毒等病原体,这类免疫会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长时间的免疫力。大多数成功的疫苗,都利用了适应性B细胞免疫原理。[br]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也希望用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引发人体的适应性B细胞免疫反应。但海恩斯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目前用于开发艾滋病疫苗的gp41表面蛋白质,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更类似于先天性B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生成的抗体,能与人体组织内的多种分子发生反应,结果类似自身免疫病。这样,免疫系统首先就要摧毁抗体。[br]海恩斯说,这一研究成果指明了艾滋病疫苗开发中的主要方向。以后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应注意“诱使”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蛋白质产生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样才能成功预防病毒感染

“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研究 导言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止到2003年12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2 159人,艾滋病病人8 742人,死亡2 359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患病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总体来说,在世界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老年人还没有进入主流视野,几乎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只是在近几年,一些国家才开始关注老年人与艾滋病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中国,目前缺少关于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专门调查、报告和论文,该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艾滋病的流行,客观上需要从老年的视角考察艾滋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掌握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在利用全国艾滋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调查,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完成了本研究报告。报告第一次揭示了中国老年人中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子女感染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这对推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向老年人的传播、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帮助并发挥老年人在抗击艾滋病战役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上为艾滋病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今后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实施关怀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一、研究背景在艾滋病领域,老年人一直很少为世人所关注。20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向艾滋病与老年人的关系,特别是美国、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泰国等,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和实证经验。但整体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研究还很少。从国外文献资料来看,有关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的研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老年人自身感染艾滋病,二是子女感染艾滋病对其老年亲属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艾滋病流行严重程度的差异,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途径及影响后果也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老年艾滋病病人和老年感染风险人群上,研究内容详细,涉及面广,包括老年艾滋病病人的人口学概况、医疗资源及服务模式、社会歧视、心理、教育和预防计划等。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的研究则集中在老年父母因其成年子女患艾滋病而受到的经济、健康、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及他们在照顾患艾滋病的子女和抚养艾滋病孤儿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显示,艾滋病对老年父母的影响与子女病情的严重的程度密切相关,在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不同阶段,其影响内容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来自两个大陆的研究都表明,相当部分患艾滋病的成年子女在接近死亡之前会回到父母家,由父母提供照料、经济和精神等支持。这些研究取得的共识是:老年人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同时,他们是发展中国家阻击艾滋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帮助。中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开展该领域的调查研究迫在眉睫。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艾滋病流行病监测数据的年龄分层,掌握中国老年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趋势,并辅以对艾滋病高发社区和个案的研究,了解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现况、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探索促进和改善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生存环境、发挥老年亲属的积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政策干预途径。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一)老年的概念“老年”的年龄界定是研究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首要前提。目前,国际上艾滋病的数据统计中50岁及以上即为老年人,关于老年艾滋病问题的文献中所指的老年人多为5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常用的50岁为老年的起点。(二)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基本路径艾滋病影响老年人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直接影响,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作用于他们的老年亲属,给老年人带来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有两类,一类是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另一类是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主要是老年父母)。“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拟分为两个层次展开分析:一是宏观研究,从流行病学和人口学角度考察艾滋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微观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来通过艾滋病监测网收集的报告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在艾滋病流行的典型地区通过个案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实地调查,通过个案访谈、知情人座谈和社区基本状况调查等定性资料收集技术获得。对涉及的政策实施问题,本研究报告还采用座谈会方式咨询了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调查方案由4种问卷和提纲组成,包括:(1)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问卷;(2)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问卷;(3)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调查表;(4)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深入开放式访谈提纲。开放式深入访谈对象包括社区中与老年人有关的各类关键知情人,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近亲、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行政干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等。(四)个案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项目组原计划分别在城乡各挑选一部分人作为样本,但操作时发现,在城市开展深入调查较农村有更大的难度和阻力,再加上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项目研究仅选择了山西省某县农村进行深入调查。该县为疫情高发区,当地人群的感染途径与2003年全国感染人群的主要感染渠道一致1,与全国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一特征相一致,因此在该县调查的结果具有典型性。调查县地处山西南部地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许多农民于1985年开始卖血,1995年私人血站增多,卖血达到高潮。由于血站没有注意采血安全,许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当年卖血人多的村庄现在形成了艾滋病村。本项目调查的被访者绝大多数来自两个村。甲村有220户约1000人,200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村有300户约1500人,1995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次调查被访者本人或子女50例中有44例为到私人血站频繁卖血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个案调查共访问了51人,男性31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的为75岁,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37人,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人。在2个调查社区访谈对象共有7人,包括:村干部2人,村会计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2人,医务工作者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亲属1人。鉴于艾滋病在目前的国情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为保护个人隐私,本次调查采取了特殊的组织方式,即由该县防疫站工作人员通知被访者,他们乘公共汽车到县城,在调查组安排的单独房间内一对一进行调查。被访者所有的信息,包括所在村名、姓名及其亲属的姓名在报告中均采用匿名。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一、艾滋病在老年人口中的流行状况 准确估计艾滋病流行的真正范围是本研究课题的首要问题。(一)全国艾滋病流行状况1.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上升趋势,病人数持续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数量迅速增加。2003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1达到21 691例,比2002年增加了;艾滋病病人6 120例,比2002年增加了;死亡报告1 147例(艾滋病死亡1 110例),比2002年增加了。尽管报告数据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仍能看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别是艾滋病病人数量及死亡数量明显增加。2.青壮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体从年龄分布看, 2003年度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29岁组占,30~39岁组占, 40~49岁组占。20-49岁组合计达到。上文提到,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如果按照80%的比例计算,全国即有20-49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万。假设每个感染者父母人数平均为,那么涉及的老年父母则达到100万人。青壮年是艾滋病流行的年龄主体决定了间接途径是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主要形式。随着青壮年感染人数的增加,今后涉及老年父母的人数也将继续增加。大量青壮年感染艾滋病病毒,意味着今后将有大批的老年父母失去成年子女,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在艾滋病高发区,青壮年艾滋病病人集中死亡会在短期内留下大量老年父母,从而急剧提升当地老年人口的比例,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3. 注射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经性传播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62 159例,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主,占累计报告感染者的。其中注射吸毒最多,占累计报告人数的,既往有偿献血感染占,经性传播感染占,母婴传播占,传播途径不详占(二)老年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1. 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2003年病例报告资料显示,50岁及以上(简称“50岁以上”,下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感染人群的,性别比为108,低于总体水平(179);艾滋病病人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更高,达到;在死亡人群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比例也达到的高水平1。50岁以上人群中许多人可能在中年时感染,到老年发病、死亡。这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病人及死亡人群的比例高于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比例的重要原因。按2001年50岁以上占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报告艾滋病病人的比例2保守地推算,上文提及的全国实际感染人数84万中50岁及以上感染者将达到万,全国艾滋病病人8万中50岁以上艾滋病病人将有万。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考虑到艾滋病与老年有关,这一结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表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群体中老年的比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2.既往有偿献血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从2003年报告数据看,既往有偿献血是15-49岁青壮年感染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老年感染的主要渠道,但老年的这一比例()较青壮年高得多。50岁以上经性传播感染占,经输血/血制品感染占,经注射吸毒感染占,感染途径不详的占。2003年与2001年的病例报告比较发现,近年来,艾滋病病毒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性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感染比例均显著下降,而既往有偿献血感染比例大幅度提高,两年时间从猛增至,翻了一番还多。近几年,国家加强了血液安全及管理工作,以既往有偿献血造成艾滋病传播基本得到控制,今后,老年人群中通过这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将减弱。预计经过若干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式将从有偿献血感染逐渐转向性接触传播及经注射吸毒方式传播。3. 50岁及以上感染者所占比例增长迅速根据全国监测数据,2001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8 219人,到2003年增长到21 691人,是2001年的倍。而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339人,到2003年增长到2 283人,是2001年的倍。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占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的,到2003年,这一比例猛增加到。1990年前后,内地一些地方采血时没有注意采血的卫生安全,许多中年有偿献血人员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近几年进入老年,是影响这一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二、艾滋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一)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健康状况不断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者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有的感染者已经出现症状,有的人开始发病,一些病人已经死亡。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无明显症状的占,其余的人出现一种以上的症状。的人乏力,的人发热,的人消瘦,的人有鹅口疮,的人咳嗽,的人胃口差,的人腹痛,的人腹泻,的人皮肤有溃烂,的人水肿,的人有结核病。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的症状的人达到。的被访者正在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而没有接受针对艾滋病的专门治疗;的人过去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但现在没有;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没有接受治疗的原因:50%的人主要是没有钱,50%的人是其他原因。2.生活日益难以维持乏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普遍症状,健康状况的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的老人仍然从事田间劳动或外出打工,这些人很多现在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感染艾滋病病毒使其劳动受到影响,干不了重活。有一些则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已不能下地劳动,平时在家做家务。当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计。据本次调查11个感染者回答,去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为900元。家庭基本没有收入的有3人,占;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元至300元的有3人,占,这两种情况合计达到。被访的感染者多数健康状况还可以,他们中尚未花医疗费的占;花费1000~3000元的占;花费3000元以上的占,花费最多的已累计达到3万多元。随艾滋病症状陆续出现,病人支出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借债治病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维持健康和生命不可避免的手段。14个被访者中,除1人未回答、1人没有负债外,其他人因艾滋病或者其他原因而负债;负债额在3000元以下的占,负债额在3000元以上的占,负债额最多的达2万多元。3.精神长期压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生命之路就要走到尽头,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和悲伤,生活度日如年。老年感染者由于死亡的威胁而普遍感到恐惧。他们希望活下去,但是,因为没有钱而缺乏药物和必须的治疗。一些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有的则不抱什么希望。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年感染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一位被访者因思想压力大,爱发脾气,影响到他人。4. 有关知识缺乏老年人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普遍比较欠缺。有的老年感染者或者病人在与其他家庭成员或他人密切接触(如行接触等)时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二)感染艾滋病病毒子女的老年父母的生活状况艾滋病危及年轻人,波及老年人。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对老年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1)生活水平下降,负债增加 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导致老年父母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大多数老人原本就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子女患病后,为全力支持子女的医疗和生活,老人节衣缩食,多数衣着简朴,面容消瘦,神情忧郁。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差的分别占和。少数困难户每天以馒头就开水充饥,有时吃一些咸菜,一年中有200天过这样的日子。为了给子女治病,父母都去借债。据知情人估计,子女因艾滋病去世的老人家里一般都有5000-6000元的债务。2)晚年生活失去保障 本次调查被访的36位老年父母中有29人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占;有3人主要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人依赖老伴(配偶)养活。子女发病后,通常不能照顾自己,更谈不上照顾年老的父母。他们一旦去世,抛下年迈的老人,使他们失去了可靠的生活来源。被访者中,有5个家庭已失去儿子,其余的家庭至少有1个子女处于患病状态。子女存活的被访老年父母有30人,其中有1人依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而子女死亡的老年父母有5人,其中有2人依靠其他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6号被访者一个人微薄的退休金收入要养活一家6口,经济负担极为沉重。许多本已经到了停止劳动年龄的老人为了给子女治病和抚养孙子女,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或者继续回到田间劳作。一位女性老人在儿子去世后不得不再就业。一户兄弟3人均因艾滋病死亡,留下5个遗孤,暂时由三个儿媳妇供养。待儿媳妇改嫁后老人的生活问题则无法解决。在甲村,子女因艾滋病死亡后,其老年父母需要供养的有十多个家庭户。3)精神压力巨大 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老年父母意识到孩子要先于自己去世,有些老人已经经历了孩子的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经济窘迫、对子女的健康和生命感到茫然和绝望,也是造成思想上重负的原因。2.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的支持调查显示,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多方面的支持。1)生活照料 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为照料方便,多数原来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改为与子女同住,或者不同住但吃饭在一起。在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60%以上的人陪同看过病,65%的人买过药,65%的人帮助做家务。在感染初期或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父母多是以照料孙子女为主。老年父母提供的帮助主要在日常生活、护理、治病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患病后期,病人的免疫系统迅速崩溃,病情恶化,此时父母照料者的角色突出。去世者临终前卧床大多为3-4个月,此时绝大多数老人前来帮助,基本上整天伺候,侧重于护理、临终关怀和其他方面的帮助。母亲在护理、临终关怀方面较父亲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一些老年妇女的配偶也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她们的照料负担更重。2)经济支持 父母的经济支持作用非常明显,支持的方式多种多样:提供部分生活费和医疗费、让孙子女在自己家吃饭、替孙子女交学费、买玩具、帮助子女借钱等。多数老年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持续的时间为2~5年,个别长达10年。在经济上如此长时间帮助子女,对本就不富裕的农村老人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3)精神安慰 大多数艾滋病病人住在家里,老年父母精神上的安慰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女性老人。在外界歧视的环境下他们的安慰使子女感到格外温暖,大大缓解了子女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消极情绪。4)操办丧事,照料遗孤 当子女因患艾滋病去世后,许多老年父母承担起操办丧葬事宜。本次调查中,6个被访者的子女因艾滋病而去世,其中有3人是孩子丧事的主要操办者。甲村过去死亡的74个艾滋病病人家庭中有14-15户老人照料遗孤。他们年老体衰,自己就是弱者,子女离去后,他们却不得不再次承担抚养晚辈的责任。(三)外界的歧视村民的歧视普遍存在,人们因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害怕和躲避与感染者及其家属接触。一些村民不再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像以前一样交往。感染者很难参加集体活动,没人愿意同他们一起参加娱乐活动。顾及外界的歧视,许多老年人不愿公开自己或者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为避免外界的歧视,老年父母无法倾诉自己的痛苦,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精神倍感压抑。(四)老年人的愿望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迫切需要获得治疗艾滋病的免费药物。二是希望得到经济资助。三是希望消除社会歧视。四是希望解决遗孤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五是希望能自己干不动、行动不便时能有人养老送终。三、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含义(一)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老年人失去晚年生活保障在发达国家,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经济自立,社会服务业发达,在生活上对子女的依靠程度也很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就医、养老只能依靠个人和家庭。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泰国的研究表明,成年子女发病的后期多会搬到父母身边,或者与父母同住1。传统的家庭养老建筑在多子女上,当子女发生意外,先于老年父母去世时,安全带的安全系数降低。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独生子女来说,老年父母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随着生育率下降,未来老年父母的子女数减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年轻人感染了艾滋病后能够得到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则失去保障。子女因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后,农村老年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失去了唯一可靠而且稳定的经济来源。艾滋病的蔓延要求社会承担起一部分原先由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艾滋病的流行使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二)艾滋病加深了老年贫困艾滋病使老年父母处于高风险状态,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对贫困家庭的冲击更严重,而且对女性老年亲属的冲击较男性更高,贫穷者受其影响尤为严重。艾滋病加深了贫困程度。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陷入贫困的老年人更难摆脱贫困。(三)艾滋病使老年人受到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艾滋病相伴的耻辱感导致感染者失去自尊,并陷入难以挣脱的恐惧、悲伤、愤怒及抑郁之中。出于对歧视的畏惧,许多人即使出现了艾滋病的某些症状,他们也不愿意到医院/防疫站检查,更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许多人到临近县防疫站检查,而且使用假名字。由此推断,我国目前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报告人数与实际人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歧视的存在,也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获得医疗服务与社会救助的巨大障碍,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果一旦断了生路和精神寄托,感染者攻击和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四)艾滋病使老年人处于双重社会边缘进入老年,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在艾滋病危机中,他们进一步成为社会双重的边缘人群。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降低了他们改变风险行为的动机和预防能力,降低了他们对艾滋病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也使得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获得医疗服务和坚持治疗方面面临许多障碍,其中包括缺少费用和信息、交通和行动不便,担心社会歧视、不信任保健系统的保密程度等。艾滋病状况势必加剧这些处于边缘境地的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利处境。正如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沈洁主任所指出:艾滋病已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面临的社会挑战。(五)老年亲属的角色发生改变艾滋病使代际关系发生倒挂,代际支持发生逆转,老年父母再次从传统的被赡养者转变为赡养者,由被照料者变成了照料者,老年妇女又是主要照料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成年艾滋病死亡人数将逐渐增加,艾滋病孤儿也会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在帮助艾滋病孤儿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老年父母通过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帮助,极大地减轻了社会服务与经济负担。从这一角度说,老年人不仅在继续为家庭做贡献,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第三部分 社会支持环境与建议一、政策支持环境针对艾滋病的流行,中国政府加强了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建设。1986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艾滋病预防工作小组,1990年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2004年国务院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2003年,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做出增强政府责任、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对危险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宣传工作、反对社会歧视等5点承诺1。自1988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家开始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2。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病人家属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3。 国家开展了许多项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国家尚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计划。老年人群有其特殊的问题、困难和需求,需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老年群体被排斥在宣传教育的范围之外,成为工作的盲点。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家庭成员已经有了很强的生产自救意识,需要外界给予鼓励。有些法律与规章需要细化。民政部出台了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属救助的政策,需要尽快落实财政拨款。二、社会救助与关怀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各种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相继展开。活动内容包括:家庭关怀、邻里照料、互不歧视、提供定期卫生服务、安扶家庭等。全国各地陆续涌现了许多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积极投入到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之中。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志愿者在解决艾滋病各方面的问题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上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的大部分均可在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工作中加以借鉴。三、国外的经验

我国艾滋针头研究现状形式十分严峻,现还没有研究生能有效杀死艾滋病毒的药物,只能用药物延缓艾滋病毒的繁殖,平时要多注意预防艾滋病。

《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广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老人的感染例数增加明显。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艾滋病防治与疫苗研究现状论文

请到“无国界医院”咨询就可以。

我国对艾滋病针头的研究已经是处于越来越成熟的阶段,因为我国对艾滋病研究的投入是越来越大的,而且现在也对艾滋针头产生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被扎针会被感染等传播的途径

2005年前后,对中国艾滋病研究领域用“春意盎然”来形容应该是不过分的——在长春百克标志性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首度“撞线”之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也刚刚结束实验室工作;不久前,更传出中美合作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新途径的好消息。而5月14日上午,长春百克进行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则进入第二阶段。[br]然而,在硕果频结之际,近日“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艾滋病研究领域十专家会几乎同时在北京召开,无论是以探讨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开发为主题的前者,还是以讨论艾滋病研究思路转变为目的的后者,都不约而同地传达出这样一种“萌动”——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应该考虑换个“脑筋”、换个“活儿法”。种种迹象表明,研究者们在热发展的进程中已开始对日后的科研道路进行必要的冷思考。[b]■资金短缺掣肘研发[/b][br][br]自3月12日国内首次进行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至今的两个月内,如同8名受试者目前的平静感觉一样,事件本身也似乎逐渐归于平淡。当记者就目前试验进展问及事件主角长春百克公司时,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大强信心十足,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挺好”。这句话在5月14日这一天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当日,长春百克疫苗人体试验顺利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第二阶段,每一位志愿者陆续接种由两种艾滋病疫苗组成的混合疫苗,目的是全面考察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迄今为止,接受疫苗的24名受试者无一出现不良反应。[br]然而,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就世界范围而言,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106(一说109例或110例)例艾滋病疫苗中,能顺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仅为12例,比例尚不到十分之一。摆在长春百克面前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br]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03年3月颁布的《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排除风险因素,长春百克进行疫苗临床试验的全过程最少也要7年时间。而在这7年间,试验究竟是会缓步前行,还是会在某天戛然而止,无论是试验机构还是研发单位,心里都没底。[br]但毫无疑问的是,长春百克虽然只是该研究领域的后起者,但全球35支进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研发队伍中出现中国名字仍属破冰之举。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对该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退一万步说,此次试验即使失败,也可从中获得很多重要的“实战经验”,推动我们下一步的研究。[br]然而,摆在百克和所有中国研究者面前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仍旧是缺乏资金。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就明确指出,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困难首先在于资金不足。按邵一鸣的说法,目前国内多数队伍是“欠债干活”。[br]而长春百克“掌柜”孔维对资金压力的感受则更为真切。孔维坦言,对长春百克而言,资金日趋紧张可能是目前最大问题。此番启动的一期临床试验,该公司投入了约1亿元资金,而长春高新(000661)的年报称,2004年长春百克亏损额达553万,远远超过公司的注册资本。[br]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春百克获得中国各级政府经费支持也屈指可数:2003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专题资助120万元;2004年11月,获国家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资助;2004年获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资金10万元支持。这些支持对于动辄千万元的艾滋疫苗临床研究来说,相去甚远。[br]据有关人士介绍,国家863计划单列一笔资金支持疫苗研究,其中真正分到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仅数百万元。而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事件,对863计划的经费支配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邵一鸣,曾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投入,支持更多队伍。此提案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科技部当年便设专项资金,经费从每年100多万元增至1000万元。但在一些科研团队看来,这还是杯水车薪。[br][br][b]整合力量提升效率[br][/b][br]4月底的北京,“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有3位院士、7位专家参加的3小时的研讨会,都将目光投注于艾滋病研究思路的更新。[br]建立“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将艾滋病研究尽快纳入快车道。作为会议的牵头者,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对设立“联合研究中心”的解释是,“提高我国艾滋病研究水平,加快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而吸引海内外华人专家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研究也成为专家们的热议话题。[br]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建立国家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是非常必要且相当紧迫的工作。如果该中心得以组成,应该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联合海内外华人科学家,整合国内已有科研力量和资源,建立并完善中试基地、灵长类实验动物平台、临床试验基地、质量标准与检测平台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有力推动我国艾滋病疫苗与药物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br]而曾毅院士的专家会则聚集了十位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会后,与会专家之一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金宁一教授用“时间很短”、“人数不多”、“规格颇高”评价这次会议。他告诉记者,在目前艾滋病迅速蔓延而疫苗研发进展不快的情况下,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确实有必要换一个思路,以往“盲目、重复的工作做得太多了”,“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必须结合起来。[br]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学科队伍带头人,金宁一早在2004年岁末就已经结束了相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但由于缺乏企业资金的介入,该项目产业化至今仍处于等待和谈判阶段。也正是因为辛苦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尽早付诸试验,对于合理和高效的产业化,金宁一有着比别人更迫切的需求。[br]尽管对于两场会议的具体内容,到会专家都特别谨慎,不肯多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范处长更是反复向记者强调,“目前仅仅是一个想法”,但“自觉”考虑研发长远运作思路对下一步研究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还是让人多多少少感觉到了希望。金宁一则向记者透露,尽管这次意在抛砖引玉的十专家会只是对可行性进行初步讨论,但是,“每位专家都领了任务,考虑研发思路的转变”,而且,“我们已经在计划下半年的香山会,并希望能够引起国家相关领导的重视”。[br][br][b]国际合作专利破题[/b][br][br]今天看来,长春百克现阶段的快人一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孔维力邀来自美国、韩国、瑞典的近20名博士共同创业应属其中关键一环。而霍普金斯大学VITAL公司以艾滋病疫苗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200万元入股,更是为这一项目打上了鲜明的国际合作印记。冯大强得知北京会上专家们提出“吸引海外华人科学家联合开发”计划时很是赞同。他表示,“只要能够找到合作的共同内容,对于可以扬长避短的联合开发,我们会密切期待和关注。”[br]而有关合作最“新鲜”的例子来自于中国科技大学。日前,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机材料研究室宣布,他们与美国西莱山医学院合作,已成功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新途径。作为课题组负责人,该院副院长汪志勇教授介绍说,在这支由8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美联合队伍中,有3名中方人员。[br]目前,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的分配值得关注。在市场经济中,科学家通力合作,研究获成功之后,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合理分配易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金宁一告诉记者,通常双方在合作之前会进行一定的约定,对于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都有详细的划分。如果试验成功,双方保守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秘密”,也就有了知识产权。当然,各企业和实验室都会根据各自分工不同而在产权约定上有别。[br]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陈初升对记者的解释是,“目前还没有牵扯到知识产权问题,现在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以后的合作还要很多年”。而汪志勇也曾经表示,目前这个项目所有经费都是由政府承担,他本人只是以个人名义参与研究,在论文发表上享有同等贡献的署名权。今年3月,汪志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该项目30万元研究经费的申请报告,他希望可以向美国合作方提出以我国政府名义介入项目合作,这样将来我国就可以享受到部分知识产权。[br]而事实上,看中艾滋病疫苗潜在庞大市场的眼睛还有很多,不少具备条件的高校实验室也在与国内外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对于这样的各自为战,有业内人士谨慎地表示了担心:在重视知识产权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研发队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免不了会因此“吃亏”。此外,研究机构与企业,特别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在看重资金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双方的研究思路和理念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双方在研发思路上有较大分歧,难免会影响今后的研发进展。[br][br][b]相关链接:美科学家揭示多数艾滋病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br][/b][br]近年来科学家不断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但其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出其中原因:艾滋病疫苗在人体内制造的多数抗体,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灭了。[br]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此前开发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数利用了艾滋病病毒表面的蛋白质gp41,而艾滋病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质,只会引起人体内产生短期的自反应抗体,而不是长效的、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抗体。[br]由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顿·海恩斯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解释说,人体免疫反应可以按其生成的抗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B细胞免疫,包括一些功能较弱、针对许多种病原体的抗体。这类抗体也可能攻击人体组织,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果病毒激活了先天性B细胞免疫反应,那人体会首先摧毁B细胞,以免引发自身免疫病。[br]另一类是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一般较慢,但会产生功能较强的特异性抗体,也就是免疫系统只会攻击入侵的病毒等病原体,这类免疫会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长时间的免疫力。大多数成功的疫苗,都利用了适应性B细胞免疫原理。[br]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也希望用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引发人体的适应性B细胞免疫反应。但海恩斯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目前用于开发艾滋病疫苗的gp41表面蛋白质,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更类似于先天性B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生成的抗体,能与人体组织内的多种分子发生反应,结果类似自身免疫病。这样,免疫系统首先就要摧毁抗体。[br]海恩斯说,这一研究成果指明了艾滋病疫苗开发中的主要方向。以后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应注意“诱使”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蛋白质产生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样才能成功预防病毒感染

研究人员在2009年9月24日介绍说,这种“联合疫苗”是由两种疫苗组成的,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但此前的试验显示,这两种疫苗独立使用均无效果。“联合疫苗”试验始于2003年10月,试验对象是在泰国选取的万多名年龄在18岁至30岁的志愿者。其艾滋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且其感染风险与普通人群的平均水平相当。其中,一组志愿者被注射了“联合疫苗”,另一对照组则只被注射了安慰剂。结果显示,在8197名接受疫苗注射的志愿者中,51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在对照组的8198人中,有74人感染,即注射疫苗组感染风险降低了。美国陆军军医处处长埃里克·斯库梅克说,这是“第一个备选艾滋病疫苗成功减少艾滋病感染危险”的实例。“虽然免疫效果有限,但在统计学上显示出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意义,”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研发副总裁米歇尔·德维尔德说,“自从1983年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这是科学界首次获得具体证据证明,研发艾滋病疫苗是可行的。”目前还不能批准生产不过,冷静分析此项成果可以看到许多疑问。例如,针对不同的艾滋病病毒,针对不同人群,新型疫苗是否都有相同的免疫效果?新型疫苗的有效免疫期有多久?新型疫苗为何只表现出有限的免疫效果?包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也都表示“谨慎的乐观”。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联合声明指出,仅仅基于目前的试验结果,还不能批准生产这种疫苗,因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这种疫苗对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群是否能产生同样的免疫效果。声明还强调说,就目前的试验结果看,这种疫苗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还不能完全取代预防艾滋病的其他措施。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病毒,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病毒有效现在还不清楚。另外,研究人员眼下还不十分清楚这种疫苗如何能降低艾滋病感染几率。

中国艾滋病现状分析论文

2005年前后,对中国艾滋病研究领域用“春意盎然”来形容应该是不过分的——在长春百克标志性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首度“撞线”之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也刚刚结束实验室工作;不久前,更传出中美合作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新途径的好消息。而5月14日上午,长春百克进行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则进入第二阶段。[br]然而,在硕果频结之际,近日“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艾滋病研究领域十专家会几乎同时在北京召开,无论是以探讨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开发为主题的前者,还是以讨论艾滋病研究思路转变为目的的后者,都不约而同地传达出这样一种“萌动”——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应该考虑换个“脑筋”、换个“活儿法”。种种迹象表明,研究者们在热发展的进程中已开始对日后的科研道路进行必要的冷思考。[b]■资金短缺掣肘研发[/b][br][br]自3月12日国内首次进行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至今的两个月内,如同8名受试者目前的平静感觉一样,事件本身也似乎逐渐归于平淡。当记者就目前试验进展问及事件主角长春百克公司时,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大强信心十足,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挺好”。这句话在5月14日这一天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当日,长春百克疫苗人体试验顺利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第二阶段,每一位志愿者陆续接种由两种艾滋病疫苗组成的混合疫苗,目的是全面考察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迄今为止,接受疫苗的24名受试者无一出现不良反应。[br]然而,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就世界范围而言,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106(一说109例或110例)例艾滋病疫苗中,能顺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仅为12例,比例尚不到十分之一。摆在长春百克面前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br]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03年3月颁布的《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排除风险因素,长春百克进行疫苗临床试验的全过程最少也要7年时间。而在这7年间,试验究竟是会缓步前行,还是会在某天戛然而止,无论是试验机构还是研发单位,心里都没底。[br]但毫无疑问的是,长春百克虽然只是该研究领域的后起者,但全球35支进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研发队伍中出现中国名字仍属破冰之举。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对该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退一万步说,此次试验即使失败,也可从中获得很多重要的“实战经验”,推动我们下一步的研究。[br]然而,摆在百克和所有中国研究者面前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仍旧是缺乏资金。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就明确指出,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困难首先在于资金不足。按邵一鸣的说法,目前国内多数队伍是“欠债干活”。[br]而长春百克“掌柜”孔维对资金压力的感受则更为真切。孔维坦言,对长春百克而言,资金日趋紧张可能是目前最大问题。此番启动的一期临床试验,该公司投入了约1亿元资金,而长春高新(000661)的年报称,2004年长春百克亏损额达553万,远远超过公司的注册资本。[br]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春百克获得中国各级政府经费支持也屈指可数:2003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专题资助120万元;2004年11月,获国家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资助;2004年获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资金10万元支持。这些支持对于动辄千万元的艾滋疫苗临床研究来说,相去甚远。[br]据有关人士介绍,国家863计划单列一笔资金支持疫苗研究,其中真正分到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仅数百万元。而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事件,对863计划的经费支配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邵一鸣,曾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投入,支持更多队伍。此提案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科技部当年便设专项资金,经费从每年100多万元增至1000万元。但在一些科研团队看来,这还是杯水车薪。[br][br][b]整合力量提升效率[br][/b][br]4月底的北京,“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有3位院士、7位专家参加的3小时的研讨会,都将目光投注于艾滋病研究思路的更新。[br]建立“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将艾滋病研究尽快纳入快车道。作为会议的牵头者,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对设立“联合研究中心”的解释是,“提高我国艾滋病研究水平,加快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而吸引海内外华人专家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研究也成为专家们的热议话题。[br]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建立国家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是非常必要且相当紧迫的工作。如果该中心得以组成,应该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联合海内外华人科学家,整合国内已有科研力量和资源,建立并完善中试基地、灵长类实验动物平台、临床试验基地、质量标准与检测平台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有力推动我国艾滋病疫苗与药物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br]而曾毅院士的专家会则聚集了十位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会后,与会专家之一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金宁一教授用“时间很短”、“人数不多”、“规格颇高”评价这次会议。他告诉记者,在目前艾滋病迅速蔓延而疫苗研发进展不快的情况下,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确实有必要换一个思路,以往“盲目、重复的工作做得太多了”,“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必须结合起来。[br]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学科队伍带头人,金宁一早在2004年岁末就已经结束了相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但由于缺乏企业资金的介入,该项目产业化至今仍处于等待和谈判阶段。也正是因为辛苦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尽早付诸试验,对于合理和高效的产业化,金宁一有着比别人更迫切的需求。[br]尽管对于两场会议的具体内容,到会专家都特别谨慎,不肯多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范处长更是反复向记者强调,“目前仅仅是一个想法”,但“自觉”考虑研发长远运作思路对下一步研究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还是让人多多少少感觉到了希望。金宁一则向记者透露,尽管这次意在抛砖引玉的十专家会只是对可行性进行初步讨论,但是,“每位专家都领了任务,考虑研发思路的转变”,而且,“我们已经在计划下半年的香山会,并希望能够引起国家相关领导的重视”。[br][br][b]国际合作专利破题[/b][br][br]今天看来,长春百克现阶段的快人一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孔维力邀来自美国、韩国、瑞典的近20名博士共同创业应属其中关键一环。而霍普金斯大学VITAL公司以艾滋病疫苗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200万元入股,更是为这一项目打上了鲜明的国际合作印记。冯大强得知北京会上专家们提出“吸引海外华人科学家联合开发”计划时很是赞同。他表示,“只要能够找到合作的共同内容,对于可以扬长避短的联合开发,我们会密切期待和关注。”[br]而有关合作最“新鲜”的例子来自于中国科技大学。日前,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机材料研究室宣布,他们与美国西莱山医学院合作,已成功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新途径。作为课题组负责人,该院副院长汪志勇教授介绍说,在这支由8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美联合队伍中,有3名中方人员。[br]目前,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的分配值得关注。在市场经济中,科学家通力合作,研究获成功之后,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合理分配易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金宁一告诉记者,通常双方在合作之前会进行一定的约定,对于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都有详细的划分。如果试验成功,双方保守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秘密”,也就有了知识产权。当然,各企业和实验室都会根据各自分工不同而在产权约定上有别。[br]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陈初升对记者的解释是,“目前还没有牵扯到知识产权问题,现在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以后的合作还要很多年”。而汪志勇也曾经表示,目前这个项目所有经费都是由政府承担,他本人只是以个人名义参与研究,在论文发表上享有同等贡献的署名权。今年3月,汪志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该项目30万元研究经费的申请报告,他希望可以向美国合作方提出以我国政府名义介入项目合作,这样将来我国就可以享受到部分知识产权。[br]而事实上,看中艾滋病疫苗潜在庞大市场的眼睛还有很多,不少具备条件的高校实验室也在与国内外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对于这样的各自为战,有业内人士谨慎地表示了担心:在重视知识产权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研发队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免不了会因此“吃亏”。此外,研究机构与企业,特别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在看重资金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双方的研究思路和理念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双方在研发思路上有较大分歧,难免会影响今后的研发进展。[br][br][b]相关链接:美科学家揭示多数艾滋病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br][/b][br]近年来科学家不断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但其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出其中原因:艾滋病疫苗在人体内制造的多数抗体,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灭了。[br]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此前开发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数利用了艾滋病病毒表面的蛋白质gp41,而艾滋病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质,只会引起人体内产生短期的自反应抗体,而不是长效的、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抗体。[br]由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顿·海恩斯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解释说,人体免疫反应可以按其生成的抗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B细胞免疫,包括一些功能较弱、针对许多种病原体的抗体。这类抗体也可能攻击人体组织,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果病毒激活了先天性B细胞免疫反应,那人体会首先摧毁B细胞,以免引发自身免疫病。[br]另一类是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一般较慢,但会产生功能较强的特异性抗体,也就是免疫系统只会攻击入侵的病毒等病原体,这类免疫会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长时间的免疫力。大多数成功的疫苗,都利用了适应性B细胞免疫原理。[br]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也希望用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引发人体的适应性B细胞免疫反应。但海恩斯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目前用于开发艾滋病疫苗的gp41表面蛋白质,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更类似于先天性B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生成的抗体,能与人体组织内的多种分子发生反应,结果类似自身免疫病。这样,免疫系统首先就要摧毁抗体。[br]海恩斯说,这一研究成果指明了艾滋病疫苗开发中的主要方向。以后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应注意“诱使”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蛋白质产生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样才能成功预防病毒感染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我国对艾滋病针头的研究已经是处于越来越成熟的阶段,因为我国对艾滋病研究的投入是越来越大的,而且现在也对艾滋针头产生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被扎针会被感染等传播的途径

我国艾滋针头研究现状形式十分严峻,现还没有研究生能有效杀死艾滋病毒的药物,只能用药物延缓艾滋病毒的繁殖,平时要多注意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最新研究论文摘要

据初步统计,性艾中心成立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共计649篇(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其中在国内公开杂志发表论文487篇,在国外杂志其中包括《科学》、《自然》、《柳叶刀》等国际知名发表162篇),出版专著26部,其中: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共31篇,其中有5篇发表在国际杂志上,26篇在国内公开杂志上。“云南省瑞丽市等地HIV感染流行因素和艾滋病传播特点的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际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26篇,国内公开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全国范围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著作:《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吴尊友主编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外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14篇,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39篇, 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口头交流论文2篇,书面交流论文摘要5篇。翻译出版《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2000—2001年HIV感染的医学处理》。由临床病毒学室主要完成的《抗艾滋病药物治疗、护理、培训指南》出版。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52篇。获奖及专利申请情况:“SARS病毒核酸扩增(HIV)荧光检测试剂盒”获新药证书“跨膜型和分泌型HIV Gag抗原编码基因及包含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专利 出版著作13部,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论文90篇,英文论文37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2篇,《AIDS》杂志2篇。“我国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项目通过中华医学奖评审,并荣获一等奖。 “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HIV感染诊断的替代检测策略”获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科技论文88篇,英文科技论文48篇,其中在《Lancet》上发表论文一篇。首次在国际影响较大的英文杂志《AIDS》上出版中国专刊1期。 中心共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135篇,其中英文72篇,SCI文章69篇(N Engl J Med 1篇,PLoS Medicine 1篇;Clin infect Dis AIDS 1篇);参编或主编专著3篇;获得专利一项。

艾滋病的论文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应该重点写,由于对艾滋病的传播的不了解,造成疏远或隔离了HIV感染者,这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关于艾滋病毒的研究论文

《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广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老人的感染例数增加明显。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艾滋病的论文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研究 导言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止到2003年12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2 159人,艾滋病病人8 742人,死亡2 359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患病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总体来说,在世界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老年人还没有进入主流视野,几乎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只是在近几年,一些国家才开始关注老年人与艾滋病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中国,目前缺少关于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专门调查、报告和论文,该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艾滋病的流行,客观上需要从老年的视角考察艾滋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掌握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在利用全国艾滋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调查,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完成了本研究报告。报告第一次揭示了中国老年人中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子女感染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这对推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向老年人的传播、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帮助并发挥老年人在抗击艾滋病战役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上为艾滋病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今后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实施关怀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一、研究背景在艾滋病领域,老年人一直很少为世人所关注。20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向艾滋病与老年人的关系,特别是美国、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泰国等,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和实证经验。但整体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研究还很少。从国外文献资料来看,有关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的研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老年人自身感染艾滋病,二是子女感染艾滋病对其老年亲属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艾滋病流行严重程度的差异,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途径及影响后果也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老年艾滋病病人和老年感染风险人群上,研究内容详细,涉及面广,包括老年艾滋病病人的人口学概况、医疗资源及服务模式、社会歧视、心理、教育和预防计划等。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的研究则集中在老年父母因其成年子女患艾滋病而受到的经济、健康、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及他们在照顾患艾滋病的子女和抚养艾滋病孤儿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显示,艾滋病对老年父母的影响与子女病情的严重的程度密切相关,在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不同阶段,其影响内容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来自两个大陆的研究都表明,相当部分患艾滋病的成年子女在接近死亡之前会回到父母家,由父母提供照料、经济和精神等支持。这些研究取得的共识是:老年人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同时,他们是发展中国家阻击艾滋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帮助。中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开展该领域的调查研究迫在眉睫。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艾滋病流行病监测数据的年龄分层,掌握中国老年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趋势,并辅以对艾滋病高发社区和个案的研究,了解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现况、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探索促进和改善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生存环境、发挥老年亲属的积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政策干预途径。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一)老年的概念“老年”的年龄界定是研究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首要前提。目前,国际上艾滋病的数据统计中50岁及以上即为老年人,关于老年艾滋病问题的文献中所指的老年人多为5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常用的50岁为老年的起点。(二)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基本路径艾滋病影响老年人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直接影响,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作用于他们的老年亲属,给老年人带来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有两类,一类是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另一类是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主要是老年父母)。“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拟分为两个层次展开分析:一是宏观研究,从流行病学和人口学角度考察艾滋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微观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来通过艾滋病监测网收集的报告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在艾滋病流行的典型地区通过个案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实地调查,通过个案访谈、知情人座谈和社区基本状况调查等定性资料收集技术获得。对涉及的政策实施问题,本研究报告还采用座谈会方式咨询了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调查方案由4种问卷和提纲组成,包括:(1)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问卷;(2)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问卷;(3)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调查表;(4)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深入开放式访谈提纲。开放式深入访谈对象包括社区中与老年人有关的各类关键知情人,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近亲、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行政干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等。(四)个案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项目组原计划分别在城乡各挑选一部分人作为样本,但操作时发现,在城市开展深入调查较农村有更大的难度和阻力,再加上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项目研究仅选择了山西省某县农村进行深入调查。该县为疫情高发区,当地人群的感染途径与2003年全国感染人群的主要感染渠道一致1,与全国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一特征相一致,因此在该县调查的结果具有典型性。调查县地处山西南部地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许多农民于1985年开始卖血,1995年私人血站增多,卖血达到高潮。由于血站没有注意采血安全,许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当年卖血人多的村庄现在形成了艾滋病村。本项目调查的被访者绝大多数来自两个村。甲村有220户约1000人,200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村有300户约1500人,1995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次调查被访者本人或子女50例中有44例为到私人血站频繁卖血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个案调查共访问了51人,男性31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的为75岁,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37人,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人。在2个调查社区访谈对象共有7人,包括:村干部2人,村会计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2人,医务工作者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亲属1人。鉴于艾滋病在目前的国情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为保护个人隐私,本次调查采取了特殊的组织方式,即由该县防疫站工作人员通知被访者,他们乘公共汽车到县城,在调查组安排的单独房间内一对一进行调查。被访者所有的信息,包括所在村名、姓名及其亲属的姓名在报告中均采用匿名。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一、艾滋病在老年人口中的流行状况 准确估计艾滋病流行的真正范围是本研究课题的首要问题。(一)全国艾滋病流行状况1.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上升趋势,病人数持续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数量迅速增加。2003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1达到21 691例,比2002年增加了;艾滋病病人6 120例,比2002年增加了;死亡报告1 147例(艾滋病死亡1 110例),比2002年增加了。尽管报告数据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仍能看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别是艾滋病病人数量及死亡数量明显增加。2.青壮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体从年龄分布看, 2003年度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29岁组占,30~39岁组占, 40~49岁组占。20-49岁组合计达到。上文提到,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如果按照80%的比例计算,全国即有20-49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万。假设每个感染者父母人数平均为,那么涉及的老年父母则达到100万人。青壮年是艾滋病流行的年龄主体决定了间接途径是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主要形式。随着青壮年感染人数的增加,今后涉及老年父母的人数也将继续增加。大量青壮年感染艾滋病病毒,意味着今后将有大批的老年父母失去成年子女,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在艾滋病高发区,青壮年艾滋病病人集中死亡会在短期内留下大量老年父母,从而急剧提升当地老年人口的比例,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3. 注射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经性传播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62 159例,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主,占累计报告感染者的。其中注射吸毒最多,占累计报告人数的,既往有偿献血感染占,经性传播感染占,母婴传播占,传播途径不详占(二)老年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1. 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2003年病例报告资料显示,50岁及以上(简称“50岁以上”,下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感染人群的,性别比为108,低于总体水平(179);艾滋病病人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更高,达到;在死亡人群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比例也达到的高水平1。50岁以上人群中许多人可能在中年时感染,到老年发病、死亡。这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病人及死亡人群的比例高于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比例的重要原因。按2001年50岁以上占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报告艾滋病病人的比例2保守地推算,上文提及的全国实际感染人数84万中50岁及以上感染者将达到万,全国艾滋病病人8万中50岁以上艾滋病病人将有万。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考虑到艾滋病与老年有关,这一结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表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群体中老年的比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2.既往有偿献血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从2003年报告数据看,既往有偿献血是15-49岁青壮年感染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老年感染的主要渠道,但老年的这一比例()较青壮年高得多。50岁以上经性传播感染占,经输血/血制品感染占,经注射吸毒感染占,感染途径不详的占。2003年与2001年的病例报告比较发现,近年来,艾滋病病毒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性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感染比例均显著下降,而既往有偿献血感染比例大幅度提高,两年时间从猛增至,翻了一番还多。近几年,国家加强了血液安全及管理工作,以既往有偿献血造成艾滋病传播基本得到控制,今后,老年人群中通过这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将减弱。预计经过若干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式将从有偿献血感染逐渐转向性接触传播及经注射吸毒方式传播。3. 50岁及以上感染者所占比例增长迅速根据全国监测数据,2001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8 219人,到2003年增长到21 691人,是2001年的倍。而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339人,到2003年增长到2 283人,是2001年的倍。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占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的,到2003年,这一比例猛增加到。1990年前后,内地一些地方采血时没有注意采血的卫生安全,许多中年有偿献血人员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近几年进入老年,是影响这一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二、艾滋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一)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健康状况不断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者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有的感染者已经出现症状,有的人开始发病,一些病人已经死亡。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无明显症状的占,其余的人出现一种以上的症状。的人乏力,的人发热,的人消瘦,的人有鹅口疮,的人咳嗽,的人胃口差,的人腹痛,的人腹泻,的人皮肤有溃烂,的人水肿,的人有结核病。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的症状的人达到。的被访者正在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而没有接受针对艾滋病的专门治疗;的人过去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但现在没有;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没有接受治疗的原因:50%的人主要是没有钱,50%的人是其他原因。2.生活日益难以维持乏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普遍症状,健康状况的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的老人仍然从事田间劳动或外出打工,这些人很多现在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感染艾滋病病毒使其劳动受到影响,干不了重活。有一些则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已不能下地劳动,平时在家做家务。当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计。据本次调查11个感染者回答,去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为900元。家庭基本没有收入的有3人,占;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元至300元的有3人,占,这两种情况合计达到。被访的感染者多数健康状况还可以,他们中尚未花医疗费的占;花费1000~3000元的占;花费3000元以上的占,花费最多的已累计达到3万多元。随艾滋病症状陆续出现,病人支出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借债治病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维持健康和生命不可避免的手段。14个被访者中,除1人未回答、1人没有负债外,其他人因艾滋病或者其他原因而负债;负债额在3000元以下的占,负债额在3000元以上的占,负债额最多的达2万多元。3.精神长期压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生命之路就要走到尽头,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和悲伤,生活度日如年。老年感染者由于死亡的威胁而普遍感到恐惧。他们希望活下去,但是,因为没有钱而缺乏药物和必须的治疗。一些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有的则不抱什么希望。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年感染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一位被访者因思想压力大,爱发脾气,影响到他人。4. 有关知识缺乏老年人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普遍比较欠缺。有的老年感染者或者病人在与其他家庭成员或他人密切接触(如行接触等)时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二)感染艾滋病病毒子女的老年父母的生活状况艾滋病危及年轻人,波及老年人。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对老年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1)生活水平下降,负债增加 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导致老年父母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大多数老人原本就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子女患病后,为全力支持子女的医疗和生活,老人节衣缩食,多数衣着简朴,面容消瘦,神情忧郁。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差的分别占和。少数困难户每天以馒头就开水充饥,有时吃一些咸菜,一年中有200天过这样的日子。为了给子女治病,父母都去借债。据知情人估计,子女因艾滋病去世的老人家里一般都有5000-6000元的债务。2)晚年生活失去保障 本次调查被访的36位老年父母中有29人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占;有3人主要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人依赖老伴(配偶)养活。子女发病后,通常不能照顾自己,更谈不上照顾年老的父母。他们一旦去世,抛下年迈的老人,使他们失去了可靠的生活来源。被访者中,有5个家庭已失去儿子,其余的家庭至少有1个子女处于患病状态。子女存活的被访老年父母有30人,其中有1人依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而子女死亡的老年父母有5人,其中有2人依靠其他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6号被访者一个人微薄的退休金收入要养活一家6口,经济负担极为沉重。许多本已经到了停止劳动年龄的老人为了给子女治病和抚养孙子女,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或者继续回到田间劳作。一位女性老人在儿子去世后不得不再就业。一户兄弟3人均因艾滋病死亡,留下5个遗孤,暂时由三个儿媳妇供养。待儿媳妇改嫁后老人的生活问题则无法解决。在甲村,子女因艾滋病死亡后,其老年父母需要供养的有十多个家庭户。3)精神压力巨大 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老年父母意识到孩子要先于自己去世,有些老人已经经历了孩子的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经济窘迫、对子女的健康和生命感到茫然和绝望,也是造成思想上重负的原因。2.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的支持调查显示,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多方面的支持。1)生活照料 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为照料方便,多数原来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改为与子女同住,或者不同住但吃饭在一起。在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60%以上的人陪同看过病,65%的人买过药,65%的人帮助做家务。在感染初期或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父母多是以照料孙子女为主。老年父母提供的帮助主要在日常生活、护理、治病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患病后期,病人的免疫系统迅速崩溃,病情恶化,此时父母照料者的角色突出。去世者临终前卧床大多为3-4个月,此时绝大多数老人前来帮助,基本上整天伺候,侧重于护理、临终关怀和其他方面的帮助。母亲在护理、临终关怀方面较父亲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一些老年妇女的配偶也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她们的照料负担更重。2)经济支持 父母的经济支持作用非常明显,支持的方式多种多样:提供部分生活费和医疗费、让孙子女在自己家吃饭、替孙子女交学费、买玩具、帮助子女借钱等。多数老年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持续的时间为2~5年,个别长达10年。在经济上如此长时间帮助子女,对本就不富裕的农村老人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3)精神安慰 大多数艾滋病病人住在家里,老年父母精神上的安慰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女性老人。在外界歧视的环境下他们的安慰使子女感到格外温暖,大大缓解了子女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消极情绪。4)操办丧事,照料遗孤 当子女因患艾滋病去世后,许多老年父母承担起操办丧葬事宜。本次调查中,6个被访者的子女因艾滋病而去世,其中有3人是孩子丧事的主要操办者。甲村过去死亡的74个艾滋病病人家庭中有14-15户老人照料遗孤。他们年老体衰,自己就是弱者,子女离去后,他们却不得不再次承担抚养晚辈的责任。(三)外界的歧视村民的歧视普遍存在,人们因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害怕和躲避与感染者及其家属接触。一些村民不再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像以前一样交往。感染者很难参加集体活动,没人愿意同他们一起参加娱乐活动。顾及外界的歧视,许多老年人不愿公开自己或者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为避免外界的歧视,老年父母无法倾诉自己的痛苦,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精神倍感压抑。(四)老年人的愿望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迫切需要获得治疗艾滋病的免费药物。二是希望得到经济资助。三是希望消除社会歧视。四是希望解决遗孤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五是希望能自己干不动、行动不便时能有人养老送终。三、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含义(一)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老年人失去晚年生活保障在发达国家,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经济自立,社会服务业发达,在生活上对子女的依靠程度也很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就医、养老只能依靠个人和家庭。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泰国的研究表明,成年子女发病的后期多会搬到父母身边,或者与父母同住1。传统的家庭养老建筑在多子女上,当子女发生意外,先于老年父母去世时,安全带的安全系数降低。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独生子女来说,老年父母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随着生育率下降,未来老年父母的子女数减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年轻人感染了艾滋病后能够得到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则失去保障。子女因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后,农村老年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失去了唯一可靠而且稳定的经济来源。艾滋病的蔓延要求社会承担起一部分原先由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艾滋病的流行使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二)艾滋病加深了老年贫困艾滋病使老年父母处于高风险状态,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对贫困家庭的冲击更严重,而且对女性老年亲属的冲击较男性更高,贫穷者受其影响尤为严重。艾滋病加深了贫困程度。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陷入贫困的老年人更难摆脱贫困。(三)艾滋病使老年人受到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艾滋病相伴的耻辱感导致感染者失去自尊,并陷入难以挣脱的恐惧、悲伤、愤怒及抑郁之中。出于对歧视的畏惧,许多人即使出现了艾滋病的某些症状,他们也不愿意到医院/防疫站检查,更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许多人到临近县防疫站检查,而且使用假名字。由此推断,我国目前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报告人数与实际人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歧视的存在,也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获得医疗服务与社会救助的巨大障碍,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果一旦断了生路和精神寄托,感染者攻击和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四)艾滋病使老年人处于双重社会边缘进入老年,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在艾滋病危机中,他们进一步成为社会双重的边缘人群。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降低了他们改变风险行为的动机和预防能力,降低了他们对艾滋病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也使得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获得医疗服务和坚持治疗方面面临许多障碍,其中包括缺少费用和信息、交通和行动不便,担心社会歧视、不信任保健系统的保密程度等。艾滋病状况势必加剧这些处于边缘境地的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利处境。正如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沈洁主任所指出:艾滋病已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面临的社会挑战。(五)老年亲属的角色发生改变艾滋病使代际关系发生倒挂,代际支持发生逆转,老年父母再次从传统的被赡养者转变为赡养者,由被照料者变成了照料者,老年妇女又是主要照料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成年艾滋病死亡人数将逐渐增加,艾滋病孤儿也会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在帮助艾滋病孤儿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老年父母通过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帮助,极大地减轻了社会服务与经济负担。从这一角度说,老年人不仅在继续为家庭做贡献,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第三部分 社会支持环境与建议一、政策支持环境针对艾滋病的流行,中国政府加强了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建设。1986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艾滋病预防工作小组,1990年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2004年国务院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2003年,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做出增强政府责任、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对危险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宣传工作、反对社会歧视等5点承诺1。自1988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家开始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2。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病人家属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3。 国家开展了许多项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国家尚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计划。老年人群有其特殊的问题、困难和需求,需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老年群体被排斥在宣传教育的范围之外,成为工作的盲点。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家庭成员已经有了很强的生产自救意识,需要外界给予鼓励。有些法律与规章需要细化。民政部出台了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属救助的政策,需要尽快落实财政拨款。二、社会救助与关怀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各种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相继展开。活动内容包括:家庭关怀、邻里照料、互不歧视、提供定期卫生服务、安扶家庭等。全国各地陆续涌现了许多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积极投入到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之中。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志愿者在解决艾滋病各方面的问题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上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的大部分均可在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工作中加以借鉴。三、国外的经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