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与绩效有关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4:22:24

与绩效有关毕业论文

在很多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薪酬更加公平,更加具有激励性。鉴于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如何与薪酬管理有效挂钩,如何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成为薪酬变动的依据成为管理者关心的核心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困扰管理者已久的问题。说道底就是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使年终的涨薪变的自然,没有争议,又能使绝大多数满意的问题。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下有关这个问题的具体的解决办法。既然认为薪酬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首先要有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做保障。薪酬的体系必须科学,公平,有竞争力。所谓科学,是依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设计薪酬,综合考核薪酬所涉及的诸要素,将之整合到一起,薪酬综合的薪酬管理体系,从各个方面保证其科学性、公平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认为,薪酬管理是企业激励重要的手段,综合了工作岗位、员工的知识技能及经验、外部的市场水平、各种额外的奖金福利津贴等要素。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既要保证内部的公平性,又要保证外部的公平性,同时还要具有激励性,保证公平的基础上,不断用薪酬的手段激励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潜力。所以,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首先要与工作岗位紧密相连。薪酬体系的第一部为岗位工资(POSITION value)。这个部分需要通过科学的职务分析,通过分析确立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环境、工作难点、职位联系、任职资格等基本的工作内容,进而确立明确的职位说明书,一岗一份,一人一份,将人员和岗位有效地结合起来,依据“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的原则,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的价值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工具评价出各个岗位在企业的中的价值,确立岗位的薪资水平,即为岗位工资(POSITION value),它是一个有上下限的区间。然后,根据说明书中的资格要求和员工的具体情况(知识、经验、技能的保有程度)确立员工的个人价值,即不同的员工做同一个岗位的工作的价值是不同的,根据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的层次确定该员工在岗位工资中的具体值,这个环节我们称之为员工价值(PERSON value)。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基本上确立了员工的基本工资,即岗位工资+员工价值。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绩效工资(PERFORMANCE value)。所谓绩效公司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因此,绩效工资应该是基本工资的一个百分数,基本工资是不变的,所要变动的是绩效工资的增福。此外,还应该具备奖金福利这个可以变动的部分,作为员工的基本福利和员工特别贡献的奖励。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科学薪酬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可以看出,第一个部分是固定,无须我们过多考虑,我们需要关心是第二、第三部分怎么实现,怎样做才能使之与绩效考核有效地结合,使之更加公平、公正,没有争议。从绩效考核到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如何才能与薪酬管理有效联系的确是一个挠头的问题,其间的复杂性尤其烦人,办法有很多,但似乎每种办法都不能令大家都满意,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我们似乎掉入了一个陷阱,总在数字和数字的准确性上徘徊,总是希望以绝对准确的数字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其实这真的是很难实现。追求完美的坏处就是不能完美。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抛弃乏味无聊烦琐的数字,尽量减少数字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采用相对简单的等级法来处理绩效考核与薪酬变动。数字使用过多的最大的一个坏处就是容易引起管理者与员工在差别很小的数字上纠缠不休,争吵不断。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考核反馈的时候,员工极有可能拿着考核表质问你为什么自己某一项比别人少,请你告之原因,而你很有可能因证据不足或理由不充分而一时语塞,其实这些完全可以避免。方法之一就是在设计绩效考核表时,尽量避免数字的使用,而采用等级法,每个考核项共分五个等级,或A、B、C、D、E,或优良中下劣。这样考核出每项的结果后进行汇总,确定总的评价结果,汇总成为一个结果,用A、B、C、D、E或优良中下劣表示。同样,薪酬的涨福也用A、B、C、D、E或优良中下劣表示,即采取强制分布的办法,使员工的薪酬涨福强制性地落到这五个部分里。比如,员工总数的百分之十涨薪为20%,考核结果为A的人涨福为20%,员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涨薪为15%,考核结果为B的人涨福为15%,员工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涨薪为10%,考核结果为C的涨福为10%,员工总数的百分二十的涨薪为5%,考核结果为D的员工涨薪为5%,最后的百分之十不涨薪,考核结果为E 的员工不涨薪。这只是一个考核与薪酬有效挂钩的一个简单思路,里面还有大量的问题优待研究,还有大量的技巧需要继续探讨。相信,随着我们企业绩效管理的继续推进,管理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断增长,我们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能够发展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提纲 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1、绩效考核概述 2、绩效管理概述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4、绩效管理的'常用方法(举例几种常用的方法) 5、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6、绩效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常见的问题(穿插案例) 7、解决问题需要采用的绩效管理体系(穿插案例) 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在企业培训(育人)方面的重要性 2、在人事调配、晋升等方面的重要性 3、在薪酬管理中的重要性 4、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 以上都要有举例说明 三、总结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管理系统。我整理了绩效管理论文3000字,欢迎阅读!

浅谈绩效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保障绩效管理过程的顺利实施,分析、论述了实施过程中的推动和阻碍因素,提出了促使绩效管理不仅要从注重考核、评价结果、强调绩效管理的过程入手,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以现代化的优势来渗透整个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理念。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改进措施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内涵及体系

绩效指的是活动的结果和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的含义是:“绩”是指业绩,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效”是指效率和效益,包括完成工作时间、完成的有效性、完成工作的贡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工作的社会价值。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国十大行业策划专家张满志先生是这样定义的:企业绩效管理是对企业整理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等进行系统考核、评估、诊断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管理系统。它的最终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员工的资源,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改进,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通过绩效评估、绩效诊断、找出影响绩效的根本性问题,形成绩效改进措施,通过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激励等手段,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考能力和系统执行能,而不仅仅是员工工作主动性和执行能力的提高,推动企业整理绩效的迅速提高。

绩效激励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是组织对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及其发展潜力的评估和奖惩,通常将绩效管理视为一个循环系统。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期:

第一个环节:结合组织战略。制定绩效计划,在双方认可的基础上,管理者与员工共同的投入和参与,员工对自己工作目的做出承诺。

第二个环节:绩效辅导和实验。持续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所在,通过绩效沟通,管理者和员工一起讨论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潜在障碍和问题,帮助员工完成绩效指标,为其提供资源和支持,清除障碍,并且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措施。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与反馈。系统化的操作方式是,“考核+反馈”,管理者在给员工打完分之后,应与员工进行高效的绩效面谈。针对员工上一绩效周期内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进行反馈,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持续改进绩效。

第四个环节:绩效诊断与提高。改善绩效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管理者要做两个诊断工作,一个是针对员工绩效的诊断,一个是针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诊断,发现员工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另外,没有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只有不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因此,在每年年底,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各部门对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从绩效指标、管理者的工作方式、绩效考核程序、奖惩措施的兑现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找出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毋庸置疑,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一个完善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帮助组织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并实施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双赢。绩效管理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1)激励功能。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对他们进行辅导教练等这些更趋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对组织的满意感,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2)沟通功能。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行计划中的绩效反馈和知道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都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的沟通。“参与式”管理不仅提供了相互沟通的平台和途径,而且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满足了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组织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3)支持功能。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通过它把人力资源的其余各项功能整合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为员工的薪酬制定、培训、晋升、职业发展提供依据,为人员招聘和选拔提供参考。

(4)价值功能。通过绩效管理能提高员工绩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组织通过培训、指导、绩效反馈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达到绩效标准。

总之,一个合理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组织和员工个人甚至社会的最大效益。

二、现代绩效管理系统的突出优势

绩效管理是不同于绩效考核的现代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与单纯的绩效考核相比,现代绩效管理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目的从单一向多元发展。传统的绩效考核是单纯为考核而考核,将考核仅仅看作是对员工一年来绩效的一个评价,或者不被人们重视、流于形式,或者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情绪。而现代绩效管理的目的已经有传统的行政目的(作为薪酬、晋升的依据)向绩效提升、能力开发的目的转换。

(2)考核过程从单项考核向双向沟通发展。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强调沟通的过程,它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沟通组织对每一个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沟通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通过沟通使员工明析考核标准,准确掌握自己的绩效状况,形成顺畅的沟通渠道,从而避免因认知上的差异带来的冲突。现代绩效管理重点是通过持续的沟通对员工工作过程和行为进行管理。

(3)管理者角色从裁判员向辅导员的转变。员工绩效的提高实际是管理者绩效的提高,员工的进步即是管理者的进步。管理者要扮演好辅导员的角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辅导员工做好绩效目标;其次,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业绩的提升;第三,记录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考核公平公正;第四,做好绩效反馈,引导员工成长。

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实质上是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强调员工参与、强调员工发展为目的、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这些都是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变,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绩效管理,不仅注重考核,评价其结果,更强调绩效管理的过程,渗透了过程管理的理念。绩效考核中,沟通渗透在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凸显了沟通激励的功能。

绩效管理最终是一种思想,是持续改善绩效的思想,为使这种思想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把绩效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工作中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帮助员工改善绩效为出发点,积极转变观念,演好角色,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高效管理的平台而不是负担。

参考文献:

[1]朱红,浅谈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2010(3);

[2]岳玲,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3);

[3]游思远,向映,从绩效考评到绩效管理的转变(J),人口与经济,2009;

[4]何佩松,廖桂莲,浅谈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绩效管理论文3000字

有关绩效的毕业论文

让绩效管理发挥互动“绩效”从20世纪初美国杜邦公司通过尝试运用财务比率金字塔杜邦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考察企业投入资源与获得受益之间的关系来评价企业绩效到现在,绩效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缩写BPM)进入企业管理者和企业管理学者的视线已百年有余。在西方银行业有识之士看来,BPM的沟通效应,确保了银行业发展战略执行、管理效率提高和一些问题的及时解决,有人称之谓“避雷针效应”。与西方业界不同的是,我国学界从20世纪末率先引入并倡导有关企业开始探索推行绩效管理活动至今,企业绩效管理虽然逐渐被众多企业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被认为是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有效抓手之一,而具体到执行的时候,很多企业则又是另一番景象:要么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要么是保温桶里的开水热一阵,要么只能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难以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而流入形式。笔者最近调研施工企业运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时发现,绩效管理之所以患了水土不服病症,主要还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绩效管理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普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经营轻管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任务越来越难承揽的现实大家早已认同,大家都认识到,谁拥有市场,谁就抓住了企业的生命线。像其它行业企业一样,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把以建设单位为中心、围绕建设单位的诉求求发展作为经营秘诀。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紧围绕市场开发部门和建设单位(业主)的各种要求转。相对而言,忽视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在认识上主要存在这样几个误区:一是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二是绩效管理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升级的表现,企业管理部门组织对绩效管理的流程比照ERP系统进行升级解决问题就行了;三是每半年或一年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一次考核测评其实就是在推行绩效管理;四是绩效指标考核的重心是注重公司财务指标,与其它工作没有紧密的联系;五是绩效管理是项目(部门负责人)经理的事情,与公司高管和一般员工没有直接关系。从国外企业发展史看,BPM在企业推广运用主要表现在4个阶段,第一是以部门为主的运营层运用阶段;第二是包括企业副总在内的跨部门整合运用阶段;第三是部门与部门、个人与部门,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优化协作阶段;第四是创新运用阶段。综观4个阶段不难看出,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成功运用BPM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两个词:认同和互动(沟通)。BPM让员工与企业同呼吸企业推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言之,就是为了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而企业发展战略最终通过阶段性工作绩效反映出来,绩效管理显然与企业发展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何把绩效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绩效管理就像一个筐子,容量是有限的,但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很多,面对绩效管理这个筐子,管理者该怎么决策,该选择什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与绩效有关的东西装到这个筐里,才能使它能被企业最充分地利用,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的魂,绩效管理是企业的形,形是载体,魂是航向。显然,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载体得以践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密不可分,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设计绩效管理系统,而落实绩效管理的时候也必须始终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来执行,只有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分解,一层层地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项目团队,再逐项逐步地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之得以逐级(层)分解、执行、落实,利用有效的绩效管理手段,最终才能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体现,收获企业渴望获取的预期受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度并不能完全保证或说明筐子的容量,要使筐子容量足够大,绩效管理应该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只有从公司绩效、(项目)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3个层面通盘综合考虑,在通盘考虑这3个层面工作绩效的前提下,绩效管理才能真正致力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才能致力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才能致力寻求员工和企业绩效的最优化、最大化。BPM让员工与高管心连心一般说来,推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和项目(部门)经理的事情。其实不尽然,在推进绩效管理执行实践中,企业高管同样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这不仅仅因为绩效管理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核心团队通过绩效管理这个平台,还可以更加直接地与员工实现多方面诉求的互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便于企业高管层及时地发现生产经营计划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员工工作与企业阶段性目标和集成管理存在的距离,及时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员工则通过与企业高管的接触和对话及时得到企业高管的指点和帮助,真切地感受到与企业高管接触所传递的温暖。由此可见,绩效管理成功与否,与企业核心团队对绩效管理的态度与行动有着必然和直接的联系。如果说企业核心团队认为绩效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现状,获取更大效益有所帮助,必然会积极支持企业有关部门启动绩效管理流程,倾注较多的精力和较大的热情过问和帮助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绩效管理必然会取得成功。与此相反,假如企业核心团队,尤其是企业主管对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或漠不关心,或模棱两可,或觉得推行很有必要但在实践操作中不参与、不过问、不支持,而是以第三方的角色来看待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注入形式也就在所难免了。有的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实践中,之所以一直停留在“表格层面”,无法进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或阶段性经营目标与全员互动的具体“行动层面”或局限于部门(项目)的“评议考核层面”,无法体现采取绩效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和管理上的飞跃,关键还是少数企业高管把自己游离于绩效管理活动之外,觉得那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主要目的是约束一线员工或一般工作人员,这种只是拿着绩效管理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做法,显然是难以收到预期成效的。在员工看来,企业高管就是企业的智囊团。企业高管针对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员工交流,既体现出依靠员工办企业的真诚,也便于员工更好地领会和把握企业核心团队的工作意图。企业高管能够坚持不断地与员工一起友情互动,面对面地交流绩效管理对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的体会,既体现出对员工的关怀,又折射出对员工的鼓励,员工会倍受鼓舞,自然会把企业的事情看作是自己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做。BPM让员工与部门(项目)经理手牵手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罗波特·巴克沃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从中不难发现,绩效管理其实就是经理人持续与员工沟通的过程。正如赵日磊先生所分析的那样,“持续沟通”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应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从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开始一直到绩效诊断与提高,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都离不开沟通,都需要经由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完成。从我国企业部门(项目)经理职责定位和所肩负的使命看,这个群体属于企业的中间力量。上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负责,肩负着推进企业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软实力基础的重任,下对员工成长,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引导他们千方百计地圆满完成绩效目标负责。就推进绩效管理在部门或项目的执行而言,企业一旦导入绩效管理流程开始执行,推进绩效管理的接力棒就自然而然地传递到部门(项目)经理肩上,绩效管理能否在企业有效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项目经理)能否及时有效地把绩效管理的接力棒传导下去,而这又看部门(项目经理)对绩效管理的理解程度和与本部门(项目)员工之间是否效互动。而一个科学完备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工作程序(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诊断与提高。)无论是哪个程序都是部门(项目)经理始终和员工联系在一起的。针对部门(项目)经理普遍单纯地认为,管理一个部门就等同于管理一群人,主管的职责就是不断地分派、指示工作与计划。而部门内的成员,则是一次又一次被动地接受所分配到的工作,然后加以执行;如果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便回头寻求主管的协助,主管则是见招拆招。许多主管运用这种模式普遍与员工沟通不够。之所以出现这种管理方式,是由于部门运作缺乏系统性、结构性分工,很容易形成每个部门成员一直处在不断接获新的工作分派、不断处理新的“个案”,导致每个成员的角色定位与执掌分工不明确的状况。而主管则陷入不断指派工作、不断解决部属所产生的问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管理模式,可说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不仅部门成员的专业性不易提升且部门运作容易陷入混乱。有效管理一个部门的方法可分为2个层面,必须依照部门在整个组织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建构整个部门的运作系统与制度,将部门内各个运作予以模块化;然后据此架构指定部门内部成员的工作职掌。即要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在部门整体运作当中,找到明确的定位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此才能避免分工不清的情况发生和“三不管地带”的出现。主管还必须针对每一个模块,设计出每一位成员的细部作业方式与方法。惟有如此,每一位成员的工作才能够有效率,并且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要求,同时也让整个部门的运作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而不是让每一位部门成员各自为政。”BPM让员工之间相互携手并进从表象上看,绩效管理取得绩效好坏是每个员工个人的事情。其实不尽然,每个企业的生产绩效都是与全体员工紧密联系的。在企业界,经常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每个工序和流程最终对产品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的就是员工与员工之间在工作上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当然,绩效管理也不例外。首先是在情感上互动,以尊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大家工作相互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心情不但显得格外愉快,围绕绩效管理设定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的劲头儿也足得多;其次是在工作上协作,以建立互相帮助和支持的氛围。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人不管他的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强,要想完成工作任务,生产出一个成(定)型上市交易的产品,没有上下游同行的协作,是根本做不到的。建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氛围,目的就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绩效和各自的目标任务开展协作攻关、互帮互助、劳动竞赛,携手并进;第三是在困难时关爱。乍一看,员工之间在工作或生活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关怀和体贴,与绩效管理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当一个人在工作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员工及时地给予对方以关爱和帮助,不仅能帮助对方渡过暂时遇到的困难,而且还能坚定对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工作,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员工们朝着绩效管理的目标不停地奋进。

接上面。(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建议多找些网站搜索下,然后综合

在很多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薪酬更加公平,更加具有激励性。鉴于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如何与薪酬管理有效挂钩,如何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成为薪酬变动的依据成为管理者关心的核心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困扰管理者已久的问题。说道底就是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使年终的涨薪变的自然,没有争议,又能使绝大多数满意的问题。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下有关这个问题的具体的解决办法。既然认为薪酬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首先要有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做保障。薪酬的体系必须科学,公平,有竞争力。所谓科学,是依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设计薪酬,综合考核薪酬所涉及的诸要素,将之整合到一起,薪酬综合的薪酬管理体系,从各个方面保证其科学性、公平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认为,薪酬管理是企业激励重要的手段,综合了工作岗位、员工的知识技能及经验、外部的市场水平、各种额外的奖金福利津贴等要素。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既要保证内部的公平性,又要保证外部的公平性,同时还要具有激励性,保证公平的基础上,不断用薪酬的手段激励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潜力。所以,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首先要与工作岗位紧密相连。薪酬体系的第一部为岗位工资(POSITION value)。这个部分需要通过科学的职务分析,通过分析确立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环境、工作难点、职位联系、任职资格等基本的工作内容,进而确立明确的职位说明书,一岗一份,一人一份,将人员和岗位有效地结合起来,依据“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的原则,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的价值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工具评价出各个岗位在企业的中的价值,确立岗位的薪资水平,即为岗位工资(POSITION value),它是一个有上下限的区间。然后,根据说明书中的资格要求和员工的具体情况(知识、经验、技能的保有程度)确立员工的个人价值,即不同的员工做同一个岗位的工作的价值是不同的,根据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的层次确定该员工在岗位工资中的具体值,这个环节我们称之为员工价值(PERSON value)。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基本上确立了员工的基本工资,即岗位工资+员工价值。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绩效工资(PERFORMANCE value)。所谓绩效公司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因此,绩效工资应该是基本工资的一个百分数,基本工资是不变的,所要变动的是绩效工资的增福。此外,还应该具备奖金福利这个可以变动的部分,作为员工的基本福利和员工特别贡献的奖励。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科学薪酬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可以看出,第一个部分是固定,无须我们过多考虑,我们需要关心是第二、第三部分怎么实现,怎样做才能使之与绩效考核有效地结合,使之更加公平、公正,没有争议。从绩效考核到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如何才能与薪酬管理有效联系的确是一个挠头的问题,其间的复杂性尤其烦人,办法有很多,但似乎每种办法都不能令大家都满意,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我们似乎掉入了一个陷阱,总在数字和数字的准确性上徘徊,总是希望以绝对准确的数字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其实这真的是很难实现。追求完美的坏处就是不能完美。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抛弃乏味无聊烦琐的数字,尽量减少数字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采用相对简单的等级法来处理绩效考核与薪酬变动。数字使用过多的最大的一个坏处就是容易引起管理者与员工在差别很小的数字上纠缠不休,争吵不断。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考核反馈的时候,员工极有可能拿着考核表质问你为什么自己某一项比别人少,请你告之原因,而你很有可能因证据不足或理由不充分而一时语塞,其实这些完全可以避免。方法之一就是在设计绩效考核表时,尽量避免数字的使用,而采用等级法,每个考核项共分五个等级,或A、B、C、D、E,或优良中下劣。这样考核出每项的结果后进行汇总,确定总的评价结果,汇总成为一个结果,用A、B、C、D、E或优良中下劣表示。同样,薪酬的涨福也用A、B、C、D、E或优良中下劣表示,即采取强制分布的办法,使员工的薪酬涨福强制性地落到这五个部分里。比如,员工总数的百分之十涨薪为20%,考核结果为A的人涨福为20%,员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涨薪为15%,考核结果为B的人涨福为15%,员工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涨薪为10%,考核结果为C的涨福为10%,员工总数的百分二十的涨薪为5%,考核结果为D的员工涨薪为5%,最后的百分之十不涨薪,考核结果为E 的员工不涨薪。这只是一个考核与薪酬有效挂钩的一个简单思路,里面还有大量的问题优待研究,还有大量的技巧需要继续探讨。相信,随着我们企业绩效管理的继续推进,管理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断增长,我们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能够发展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毕业论文绩效与应酬

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管理是关键,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比较落后的企业管理。如何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就是关注的焦点。面对着经济发展的新环境和新形势,企业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创新观念、不断完善经济管理。

一、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企业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企业经济必须实现管理的强化与创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就必然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集约型与自主型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求企业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粗放式的企业管理,要提髙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以提髙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再次,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经济、智力型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管理层、加快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以人为本,重视环境管理,以推动企业经济管理在各方面的变革、创新。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管理一直都存在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管理制度仍是原先的管理制度,过分地重视短期目标,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控制与审核方面过于传统。有不少企业虽也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了规章制度,但由于各部门的责任、权利及义务归属不明确,使得许多职能部门敷衍了事,业绩考核只不过是走形式,还有的企业制度根本就无人监管、无人执行。此外,有一些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实际上企业在执行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采取的措施往往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2、人力资源的问题

第一,人员流动太过频繁,造成各项工作的进度以及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二,对工作人员缺乏技能及经验的教育和培训,企业难以整合、提升内部的人力资源,造成一些企业无专业人员进行成本的管理等工作。第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使员工感到缺乏公正性,难以调动积极性,造成企业出现没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现象,导致人力资源不稳定,使企业面临着人事危机。

3、企业的管理组织落后

(1)企业的管理组织模式过于单一。如很多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不注重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不注意企业在产品档次、生产工艺、技术方面的'改进和提髙,仍采用改革前的传统“直线职能制”的管理组织形式。

(2)企业中系统相互交叉,各部门责任权力分配不明,时常发生矛盾,造成信息交流不畅,影响了企业领导的决策,导致决策的错误或延误。

(3)尽管许多企业领导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是大多都用在应酬、会议上,使得学习时间太少、解决企业方针问题的时间太少,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4、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局限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粗放型管理是指通过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来创造效益的外延式的管理方式。很多企业只知道增加投入,盲目扩大规模,这样只会损耗企业的元气,促使企业走向灭亡。然而,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靠先进的内部管理来实现,管理跟上了,那么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发展就会更迅速,经济效益就会越明显。

三、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途径

1、创新观念,营造经济管理的创新氛围

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障碍。因此,首先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的思想,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培育企业强烈的创新观,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规定着人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并赋予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以丰富的企业管理思想内涵。为此,企业领导要构建经济管理创新的软环境,设计创新文化礼仪和创新文化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以价值理念感染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2、加强完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

制度创新是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良好基础。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中的人进行的管理,既约束、限制,又要适时引导、疏导,保证人的行为在管理制度的范围内。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1)注重“以人为本”理念

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情感管理,要理解员工、尊重员工、主动关心员工,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挖掘和培养人才

企业要打破地域观念,广泛捜寻可靠的、髙素质的人才资源,注重引进优秀的髙层次管理人才和髙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要重视培养员工,开发每个员工特有的潜质,让员工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的知识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为企业发展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人才。

(3)创新激励机制

传统的计件工资等激励制度,使员工处在被动的工作状态下,已失去了其激励效力,为此,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是当务之急。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特点,主动为员工创造技术革新、创造发明的条件,提供在环境、经费和时间方面的支持,这不仅体现对员工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个人才华的肯定,从而促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髙。还可建立企业员工参与监督和决策的机制,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分施展个人才能。总之,企业要重视激励人,充分运用物质和精神结合的方式,引发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的激情,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知识管理,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将成为核心资源。因此,首先,企业要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应把技术知识看成是一种商品,可在生产及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拥有和运用来取得利润,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其次,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网络,不断更新知识信息,强化知识的积累,注重人才的开发,建立知识主管业务,鼓励员工分享知识、创新知识。

3、注重战略创新,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

战略创新是指企业在制订及实施战略过程中,要着眼于全球竞争,并抓住外部环境机遇,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核心竞争力即核心专长,是指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首先,企业要确立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企业的竞争主要以培育核心竞争力展开。其次,在面对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时,企业必须不断更新竞争方式、创新运作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要不断地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首先要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多层的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建立紧缩的横向组织,突破有形的界限,以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提髙经营管理效率。其次,建立临时性组织,摆脱原有组织形式的束缚,实现增强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能力的目的。再次,要通过网络技术,将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知识与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全体员工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建立学习型组织,力膙员工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4、建立、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结构,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我国,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已经改组为股份制,建立了公司法人管理机构,但仍是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形成了不合理、不科学的工作制度,未能真正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有的效能。因此,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已是迫在眉睫。一个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通过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及监督机构的相互激励、互相制衡,建立起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实现权责分明又相互制约,以保障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创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寻求更优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这也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调查 报告 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毕业 调查 报告 范文 ,仅供参考。

毕业调查报告范文篇一:

一、序言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们学要了解到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现在即将面临毕业,实习对我们越发重要起来,实习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大学期间最辛苦也最充实的一段时间。辛苦是因为刚踏上工作岗位,有很多方面不能很快适应;而充实则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在校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实习也给了我一定的工作 经验 。为将来谋求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想将这些日子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做个小结。以来 总结 一下经验,二来也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个系统的认识。

二、工作内容

在实习的八周里,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办公室文秘。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文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我虽然不是汉语言专业出身,这份工作和我自身的广电新闻专业也不是非常对口,但是这次实习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首先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三、工作过程

我是初次接触仪器生产,对这个行业不甚了解,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 方法 ,现已基本胜任本职。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我注重以工作任务为牵引,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践锻炼,较快地进入了工作情况。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我逐渐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找到了切入点,把握住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由于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所以我刚开始的工作并不忙,没有感觉到很累。只是每天都要守在电话和传真机旁,很耗时间,第一天就因为坐了一天腰酸背痛的。但是过了几天就稍有点习惯了,每天向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其他同事学习一些办公知识。刚步入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都不懂的。现在在办公室,有闲的时候就会看一些宣传策划方面的书,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我觉得应该多学点,有几个技能在以后找工作也可以给自己多几个选择。

文案策划与管理上手比较快,主要做好了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资料录入和文档编排工作。对管理处涉及的资料文档和有关会议记录,我认真搞好录入和编排打印,根据工作需要,制作表格文档,草拟报表等。二是档案管理工作。到管理处后,对档案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分类管理是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我采取平时维护和定期集中整理相结合的办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 心得体会 与收获

从学校走上社会刚开始很不习惯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我总是提醒自己应该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毕竟又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有机会了就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不然,想念以后干什么都会干不好的。工作也不是很难,很容易进入工作,关键是学习对人怎么说话、态度及其处事。由于经验少,我现在这方面还有欠缺。所以,现在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点总比没有学的好,花同样的时间,还不如多学,对以后择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秘书这个职位上,技术性的劳动并不多,大多是些琐碎重复的工作,因而秘书在工作中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可能发生在:与上司沟通不好;上司给的某份工作感觉吃力,难以胜任;对琐碎重复的工作感到怨烦;与上司发生争执;情感方面。

针对这个职位的特点,具体到挫折时,不妨从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面对挫折。古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 措施 。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复印、传真、公文处理等文秘工作我都基本熟练。文秘管理要制发文件,处理文件和管理文件。在各种文件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各级秘书人员经常接近领导,看一些重要文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所以,秘书人员在公共场合活动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把握分寸,对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要心中有数。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比如说办理公文,就要保证文件的质量,用词要准确,材料要真实,抄写要认真,校对要仔细,力求每一个环节都不发生差错。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也许是实习日子短和我并非文秘专业的关系,对文秘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文秘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 管理知识 ,使我对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毕业调查报告范文篇二:

__ 年3月份,我就开始在昆山市华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务部开始实习,从此踏出了在我人生中关键的一步:从学校走向社会开始了赚钱谋生的日子。虽然只是实习阶段但是也感觉意义非同一般,喜悦与担心并存。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各位经理的很多帮助,与同事们也很好得相处了一个半月,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也是我在人生历程中踩下的一个坚实的脚步。

华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用友软件在昆山地区指定代理商,是一家长期致力于提供优质的软件服务和销售的一家高科技企业。长期从事 企业管理 软件的研究和开发、销售,为苏州地区的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技术服务人才和销售人员,并且在不断吸收、发展中。目前有国家工信部认可的企业健康体检师,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行业分析、现状诊断、业务流程的调整和优化、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总体目标定位、系统预算、组织培训、效益预测、可行性分析和现场指导服务等。

公司根据客户所处的行业,规模、个性化需求和现状,帮助客户选择适合其需求的管理软件,构建企业理想、优秀的全新运作模式,通过软件的运用,完善企业管理和发展状况,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我在实习期间主要做的事是以学习软件、实施和服务为主。初到公司,首先了解了公司的结构,公司分为市场部、销售部、实施部和服务部四个部门;接着认识到了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方面做的很严格,员工不仅要打卡上班,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为了体现出我们的专业性,上班时还要求穿着正装,对于上门实施或服务的 商务礼仪 和语言规范也都有严格的要求。

用友和金蝶就是我本次实习所主要学习的财务软件。用友软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平台“全面应用、按需部署、快速见效”的客户需求,不仅涵盖了财务、人力资源、协同办公、供应链、CRM、生产制造、分销零售、绩效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十余个应用领域,还集中交付了机械、电子、服装、汽配、流程、化工、制药、食品、流通、服务、非金属矿制品等数十个细分行业完整解决方案,蕴涵了丰富的中国先进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各行业最佳业务实践、能完全满足行业的深层次管理需求,它可伴随企业的高速成长、随需扩展,是有效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经营管理平台。

用友软件的关键应用价值在于:高效的财务核算——全过程的自动化核算使财务人员在控制、决策、分析和考评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全面的资金控制——通过现金追踪管理、货款追踪管理、现金流量表、资金预算控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准确快速的财务分析——完备的财务分析功能保证了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协助企业分析经营状况和决策;严格的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精细的成本管理——根据企业应用深度不同,依次实现单品成本、订单成本、工序成本管理。

刚开始一段时间,我要做的就是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包括建立帐套,初始参数的设臵和该参数会对以后帐务的影响,以及期初余额的填制和帐套的起用。结合企业实例进行初始化建帐、编制和审核凭证、记帐、固定资产增减、工资核算、往来核算、损益转帐的帐务处理、期末结帐、各种报表编辑、打印,最后要能独立的用软件完成整个的财务工作。

然后我就要开始外出去各客户那里进行服务,开始我只是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安装数据库和软件客户端,期间空闲的时间也会帮助实施部设计PPT,去为客户进行流程的培训。慢慢的,等我对软件更加熟悉了之后我便正式开始了各种服务,备份恢复帐套数据、单据设计、调整打印格式、自定义报表、服务器问题、远程服务……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体会:

1、社会向某些方向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在企业中立根生存,作为新一代的财务工作者不可避免的就需要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所谓适者生存,如果不乐意的话,完全可以放弃,但你放弃并不表示别人也会放弃,那么,工作饭碗可能被别人端了去,到时只会是落个追悔莫及的结果。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面向未来的财务工作者,必须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包括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将命运牢牢地抓紧在自己的手里。

2、要珍惜一切,把握时机,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不仅要学习财务专业的知识,还要对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文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便于与客户交流沟通的时候拉近与客户的关系。

3、一个人在接触一项新事物的时候,或许的确可以自己一个人去摸索、尝试,但是如果别人的帮助可以提高速度的话,何必一个人独自面对困难的挑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要不耻于询问别人。虚心求教的话,很快就能得到自己所要的答案了,然后就需要把答案记住,让其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以免再次问同一个问题。当然,别人不愿意说的时候也要微微一笑,为自己摆脱不必要的尴尬。

4、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抓住一切能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让领导看到自己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不会在面对客户的时候过分紧张,对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5、正确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在出现小摩擦时,要互相谅解,从整体利益出发,做好相应的调解工作。多参加同事之间的活动,要习惯于应酬自己不喜欢的交际活动。

通过这这段实习工作使我了解到很多,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工作,什么叫实践。以前认为实习不过是出去玩两天的想法早就在到达真正工作时的那一瞬间就消失了,更知道了事实和理论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也明白实践才是最重要的。理论的应用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而相对的实践必须在学习理论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在大学里学的理论知识不得不说也尤为重要,毕竟有此基础也使我弄清楚了很多财务上的问题。

通过对财务软件的实习,我对ERP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停留在书面理论认识上,有了更实际直观形象的认识。实施ERP项目减轻了手工劳动。因为业务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即可实现单据的自动记账、自动报销、原始单据自动形成记账凭证、统计查询等等种.种功能,使业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实施ERP项目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因为从原料的定货、采购到货、原料入库保管、车间领料、财务稽核到产品定货、产品发运、货款回收等等每一步环节,数据信息都实现了共享,便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虽然一个半月的时间并不能真正达到精通的地步,不过我也了解了一个大概,学到了不少的新知识。相信通过自己以后不断的继续努力学习,是没有问题的。所谓学习贵在坚持,而我,做坚持的那一个,乐意之至。

毕业调查报告范文篇三:

餐饮业经营模式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素质的提高,百姓们对饮食有了新的要求,不再是以温饱为目的,而是为了享受美食,在填饱肚子的过程中也要同时满足口味的需求,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同口味的餐饮店,然而不同的餐饮店有着不同的经营模式与不同的定位,来争取不同类型的客人,那究竟不同的经营模式对餐饮市场有多大影响?本人对市内几个类型的餐饮店进行调查,最终列举出不同餐饮业对餐饮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餐饮业 经营模式 餐饮市场 影响

引言

不同的餐饮业有着不同的经营模式,而不同的经营模式则会对不同的餐饮企业造成不同的影响,为何有的餐饮企业垂死挣扎,又为何有的餐饮企业客来客往,然而这是否又因为经营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影响呢?所以选择了经营模式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餐饮模式对餐饮业的影响,对餐饮市场的影响。

1调查方案设计思路

这次的调查项目是对不同类型的餐饮店进行调查,观察他们的店铺采用的餐饮经营模式,从而调查出不同的餐饮模式适合哪些类型的餐饮店,并对经营效果有何影响。

2 不同餐饮店经营模式调查

在这次的调查中,本人走访我市多家快餐、小吃、茶餐厅、大型的饭店进行了调研,发现不同的餐饮店的客户流量、销售额、上菜效率、餐饮店的面积与内部装修格局、服务员的数量各有不用。

3 营业状况完全不同的原因

(1)小吃类店铺:如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桂林米粉

这类餐饮店主要采取客人即点餐即上餐的模式,服务员较少,客流量不多,食品加工速度快,店铺较小,堂食时间短,适合小型餐饮。

(2)自助型店铺:旋转寿司、自助餐、自助烤肉、麻辣烫、火锅

这类餐饮店主要是由客户自己动手挑选食物或挑选食材在堂自加工,厨师数量一般,服务员较少,客流量大,店铺比较大,在堂食的时间适中。

(3)快餐类店铺:如麦当劳、肯德基、都城快餐、大家乐等

这类餐饮店是客流最大的一类餐饮店,采取少量服务员,大店铺,客户自行排队买餐,快速的上菜率,非常高的打包率与外卖率,在堂食的时间适中,座位主要是以二人座为主。

(4)茶餐厅式店铺:表哥茶餐厅等

这类餐饮店有点像饮品店,但规模比一般的饮品店大,堂食的时间也比一般的餐饮店大,因此店铺大小较大,座位主要是以四人座为主,上菜时间中。

(5)饭店类店铺:如炳胜、渔民新村等

这类的餐饮店,店铺很大,有的甚至上千平方,有包间,有堂食,价格较高,上菜慢,座位主要是以10人座大桌为主,客流一般,但营业额较大,酒水销售占了营业额的一部分,属于大型餐饮店。

(6)大排档店铺

这类餐饮店主要是打低端客户,经营模式也和饭店类差不多,但店铺多半是占用了路边等,价格较低,上菜速度比一般的饭店类店铺快,座位主要是通过4人方桌拼起来,自由度高,主打晚间和宵夜时间(饭店类一般无宵夜时段),主要以大量啤酒销售盈利,因此客户堂食时间很长,环境较差。

4 餐饮模式分析

由于人民生活水品提高,使得餐饮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大变化。如经营的主体多样化(私营、股份合作、连锁店、个体经营企业迅速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国营企业、集体企业通过改制也得到了发展)、经营品种齐全化、消费对象大众化(如高端餐厅推出各类优惠与团购吸引低端客户)。而不同的经营模式更是餐饮业发展百花齐放的原因。

因此本人对以上数种餐饮模式各方面进行分析。

(1) 客流量

小吃类店铺:★☆☆☆☆

自助型店铺:★★★☆☆

快餐类店铺:★★★★★

茶餐厅式店铺:★★★☆☆

饭店类店铺:★★☆☆☆

大排档店铺:★★★☆☆

(2) 店铺大小

小吃类店铺:★☆☆☆☆

自助型店铺:★★★☆☆

快餐类店铺:★★★☆☆

茶餐厅式店铺:★★★☆☆

饭店类店铺:★★★★★

大排档店铺:★★★☆☆

(3) 营业额

小吃类店铺:★☆☆☆☆

自助型店铺:★★★★☆

快餐类店铺:★★★★☆

茶餐厅式店铺:★★★☆☆

饭店类店铺:★★★★☆

大排档店铺:★★★☆☆

(4) 上菜速度

小吃类店铺:★★★★★

自助型店铺:★★★★☆

快餐类店铺:★★★★☆

茶餐厅式店铺:★★☆☆☆

饭店类店铺:★☆☆☆☆

大排档店铺:★★☆☆☆

(5) 服务员数量

小吃类店铺:★☆☆☆☆

自助型店铺:★★☆☆☆

快餐类店铺:★★☆☆☆

茶餐厅式店铺:★★★☆☆

饭店类店铺:★★★★★

大排档店铺:★★★☆☆

(6)消费每单平均金额

小吃类店铺:10元

自助型店铺:最低10元,最高可达300(由于自助型店铺有高中低端)

快餐类店铺:25元以上

茶餐厅式店铺:60元

饭店类店铺:250元以上(此价为中端饭店不含酒水价)

大排档店铺:100元以上

(7)投入成本

小吃类店铺:★☆☆☆☆

自助型店铺:★★★☆☆

快餐类店铺:★★★☆☆

茶餐厅式店铺:★★★☆☆

饭店类店铺:★★★★★

大排档店铺:★★☆☆☆

(8)日常经营费用

小吃类店铺:★☆☆☆☆

自助型店铺:★★★☆☆

快餐类店铺:★★★☆☆

茶餐厅式店铺:★★★☆☆

饭店类店铺:★★★★★

大排档店铺:★★☆☆☆

5总结

通过以上8点分析,投入最大但收入最大的应该属于饭店类店铺,虽然饭店类店铺占用位置大,但消费者生活水品较高,普遍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可选在建立人流量较少的地方; 虽然小吃类店铺客流量不大,店铺需求较少,毛利也较少,但投入也少,有稳定的低端客户,适合开在人流适中的位置。而自助型店铺与茶餐厅式店,客流适中,但堂食时间过长,价格普遍较高,适合在旺区开店(如步行街、购物城等),大部分客户在逛街的过程中会选择在这类店铺休息用餐。而快餐类店铺客流量大,营业额也十分的高,主要开在写字楼附近与住宅附近。大排档店铺,主要可以开在工厂、住宅区附近,主打酒水,所以比较适合离客户家较近的地方。

6调研收获

回顾调研时的过程,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餐饮店进行走访并消费,对于每种餐饮模式,都全身心的去调查,也懂得了餐饮模式对一个餐饮店的影响。

以前一直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做餐饮的最重要的口味。然而,口味虽然是很重要,但环境的卫生、服务态度、餐饮的价格、等等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经营模式,是重中之重,影响着每一家餐饮店的日常运营。就例如麦当劳肯德基这类快餐食品,口味很一般,价格完全不值食品本身的价值,但他们的经营模式注定了他们的成功,快速、卫生,使得众多白领到这类快餐店消费。而很多大排档的厨师拥有着高超的厨艺,食物口味特佳,但偏偏只有少众的顾客前去消费,使得倒闭,这也是经营模式的问题。

而每种经营模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小吃类大排档适合钱少的创业者,茶餐厅、自助类适合钱适中的创业者,而大型连锁快餐和饭店类的适合钱多的创业者,也因为如此,这几种经营模式铸就了餐营业的百花齐放,让更多的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

毕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相关 文章 :

★ 毕业生调查报告范文3篇

★ 毕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 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范文3篇

★ 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 金融毕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 电大毕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范文3篇

★ 精选调查报告范文3篇

★ 法学专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论会计职业道德系别:经管系 班级:10会计电算化 姓名:龙琼摘要:本文通过论述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对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希望以次来净化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上的污染,还社会一个纯净的经济来往空间。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现状分析 职业道德建设 危害正文: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职业关系行为准则与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所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一种标准,是根据会计这一职业的特点,对会计人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亦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不同利益群体或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1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2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①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②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③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④.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①会计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很多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算账,既繁琐又复杂,看到业务人员的各种社会应酬,更是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什么出息,婆婆妈妈,没有实权,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②会计执业纪律松弛。在会计职业界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现象严重。有的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③职业心术不正。在市场经济下,有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追求私利,监守自盗现象严重。一些会计人员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贵州省贵阳市财政局许杰在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交通部财务司综合处雷勋平自1995年至1998年期间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向下属单位划拨国家基本建设限额款的权力,非法挪用交通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和科技经费共计8000万元,受贿万元。此类案例枚不胜举2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危害其将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现实危害。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年来,造假账、虚列资产权益等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贪污、漏税等严重问题,这都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2、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会计的目的就是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经营状况,而国家宏观调控便依赖于报表等会计成果,认为其反映的经营与资产列报是合理的,并做出宏观的经济决策。但是,在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条件下,会计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威胁,更何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呢?3、侵害投资者利益。此种危害在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会使得会计工作丧失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从而欺投资者,侵害其利益3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引起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大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首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强烈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对我们的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其次,受我国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影响。会计法律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但现阶段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相关法律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是经济体制上的大变革,也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次大变革,许多方面要破旧立新。但遗憾的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明显滞后,我国尚没有针对会计人员制定出专门的职业道德准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都是散见于《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总会计师条例》等法规中。而且大部分法规只是确立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做出原则性的指导,只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也仅仅只是从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内容过于概括、简单,没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应该遵循的标准,无法具体指导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使人无所适从。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要性近年来,我国会计面临“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大量失真,会计行为扭曲,会计假账丑闻不断,CEO利润、CFO收入、书记成本、经理效益比比皆是,企业绩效整体低下,会计管理疲软无力,注册会计师公信力降至低谷,股票市场一蹶不振,这给资本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伤害,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会计信息的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迫切要求。①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也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方面的素质。只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才能净化会计职业环境,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③.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贪污腐化、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损害了会计形象,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会计行业的发展遇到很大困难。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1、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首先,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2)、其次,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3)、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1)、需要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还有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2)、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4)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综上所述,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原因不容忽略,要使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净化会计信息市场,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势在必行。参考文献:百度会计论文网职称学术论文网班级: 10会计电算化姓名:龙琼

有关政府绩效的硕士毕业论文

题目太大,不好写,研究生都不好写,何况大学毕业生一般都只要1万多字的论文,你这个题目这么大,需要写的东西多.写本书都可以了,而你只是写论文而已.再说,这个你根本写不了.你写正面称赞公开制度建设的优点的话,导师觉得没深度,你写负面的揭露制度的缺点或者政府手段是错误的.那不是否定政府的作为么

广泛的公民参与可以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它是现代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公共管理硕士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范文 一: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强化问题分析

实验研究作为较成熟的研究 方法 ,可以引入公共管理学科;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知识创造的方法,其本身也需要结合所应用的学科特征被研究而发展。基于这两个层面的考虑,借助于本期的两篇公共管理实验研究 报告 ,这里对实验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概要性讨论,以图引起公共管理学者的深度关注。

一、公共管理学科应加强的实验研究

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技术等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及其应用。其中,关键和困难的环节是对所研究对象的内在机制的解析,而这,在现代科学研究范式意义上,体现为对其因果关系及其机理的分析与验证。由于自然,尤其是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自然情形下的观察是被动的、表面的。因此,如何主动地、深度地、操控性地进行因果关系机理研究,就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论的追求目的。基于西方____宗教信仰中的理性学派传统,萌芽于文艺复兴后期,成形于近代资本主义早期,完善于科学理性昌盛的20世纪中期的实验研究方法,目前已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其影响力如此之强,以致如哲学这样高度抽象的学科,也出现了如“实验哲学”这样的研究方式(Knobe,2012)。政治科学与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进展较为滞后。有人对《美国政治科学评论》(APSR)所发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估,发现该刊所发表的真正实验研究论文出现于1992年以后。1950—1992年,美国政治科学三大主流刊物《美国政治科学评论》(APSR)、《美国政治科学杂志》(AJPS)、《政治学杂志》(JOP)共发表实验方法类论文58篇,但之后的1993—1997年5年间,却发表了实验 文章 28篇,占到1950—1992年所发表的实验类论文的33%。21世纪头5年,政治学实验论文更是快速发展,三大刊物所发论文47篇,这还不包括14篇问卷实验(SurveyExperiments)论文。政治科学的实验研究已从偶尔为之,发展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和有影响力的研究范式。实验研究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也有不少应用(Hyde,2015)。政治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LinOstrom)之所以能够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实验方法的娴熟应用不无关联(Morton&Williams,2010)。至于公共管理学科,实验研究较为滞后,直到近期,才有意识地推进这方面的工作(Jilke,etal.,2014)。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是值得大力推动的、有巨大学术潜力的研究方式和领域。基于实验研究的优势,《公共行政评论》本期推出以中国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实验方法为手段的专栏。之所以推出以实验研究方法为主题的专栏,旨在凸显本刊的学术意图———推进实验研究方法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推动具有中国学术气息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

二、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逻辑与问题

如今,实验研究方法已成为成熟的学科,全面介绍其状况、学理是本导语不能胜任的,然而,为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提纲挈领式的核心思想介绍又是必要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含义有诸多种界定,一般是指理论驱动(即理论判断验证为研究目标)下,在典型或人为特定的条件下,采用科学仪器、设备,主动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获取因果关系科学事实,验证理论假设的研究方式(Webster&Sell,2007)。实验法的基本逻辑是:①确定研究问题,构建理论框架;②理论操作化,包括理论命题变量指标化,因果规律的自变量、因变量操作化,指标数据化,统计方法适应性选择等;③实验操作与监控;④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形成理论结论。这是一个从理论意图到变量操作,因果关系解释,形成理论的多阶段过程。其不同阶段的具体方法、方式(如理论构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构成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论知识体系。随着自然和社会科学实验研究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包括诸多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的庞大、复杂学科体系。实验法之所以被视为科学研究的经典方式,在于其人为性、随机性(Randomization)和操控性(Manipulation)的特征。人为性指实验研究往往是通过人为设定环境或条件,构造“纯”理想的事件环境,并在此环境下观察、测量被试的行为变量;操控性指对理论的变量关系进行呈现、控制、强化等,使所研究的因果关系得以重复展现,以发现其内在因果机制;随机性则是以随机原则控制被试、条件,保证因果关系不是偶然的、内生的或外在系统误差带来的,保证因果变量的普遍性。正是运用这些方式的综合应用,使科学研究最为关注的因果关系可以从复杂的社会 文化 背景下被抽离出来,以操控的方式进行验证,从而对不确定世界的内在机制给出确定的解释(Palfrey,2009)。实验研究最为人所诟病的问题是外部效度问题。外部效度指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结果类推到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其他母体或环境的有效性(Webster&Sell,2007)。用更通俗的话说,即人为实验条件下的研究发现推论到现实情境所产生的失效现象。对于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学术界有不少争论或解释(Webster&Sell,2007)。

作者认为,应这样理解:一是,实验研究的优势是内部效度而非外部效度。应当承认,实验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实验研究,外部效度困境确实存在,但不能因此而对实验研究的价值完全否定。实验研究的根本特质是以操控的方式对所研究的理论问题进行因果关系呈现、验证,从而对事物的规律进行理论解释。所罗门•阿希()的从众实验情境在真实生活几乎不会发生,但恰恰是实验室的从众研究给出了如此令人震惊的从众现象(Asch,1955)。二是,实验研究的结论有特定的逻辑界限。每一种研究方法的结论在推论上均有其逻辑依据,如果说问卷调查法的结果适合分布式推论,个案研究方法的结论适合结构式推论,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发现则只适合因果关系性推论。因此,实验方法做出的结论不应是分布式推论或结构式推论。而这一点,不要说刚刚从事实验研究的学者,甚至是有 经验 的学者,也可能无意识地把因果推论逻辑转变为分布式推论逻辑,从而带来外在效度的严重误差。此外,实验研究还有一个常常为人批评的问题,即研究结果发现往往是“不过如此”的常识验证。对此,人们可能会说:“我感觉就是如此,还需要做实验吗?”实验研究的确有这种现象,即通过细致、严格、大量的实验,证实了常识。对于这一似乎费时费力、似无必要的现象,学术的理解应这样:一是,生活常识的证实即是科学活动的一部分。人类是有智慧的动物,即使一个资质一般的人,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深度 反思 ,对某一现象的分析、解释也可能是对的,但在科学的因果关系验证标准看来,这是不可靠的,对其检验乃是人类理解自身的学术任务;二是,对于生活常识的判断,学术的研究往往能够给出常识之外的新理解。如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知道,人有服从性。这是对的。但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经典服从实验不仅证实了这个生活经验判断,还给出了令人震惊的新发现。在进行实验之前,米尔格兰姆曾就被试的服从比例对其心理学家同事进行了调查,他的同事判断,只有少数几个人,甚至只有1%的被试会完全服从实验指令,直到使用最大伏特电力进行惩罚。但结果却是,在第一次实验中,就有65%(40人中超过27人)被试完全服从惩罚指令,直到450伏特的最大惩罚度。尽管被试在服从命令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不太舒服,甚至说想退回实验的报酬,但没有被试在到达使用300伏特电击之前拒绝服从指令(Milgram,1963)。该类实验的元分析(Meta-analysis)发现,被试愿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数的比例约在61%至66%之间(Blass,1999)。由此可见,实验研究能够对常识判断有深度的补充。

三、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应有自己的学科特征

如今,实验研究已成为成熟的研究方法,甚至不少学科已形成了有自己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体系。如心理学、经济学、社会性、政治科学等。公共管理科学开展实验研究,虽然存在汲取与追赶这些学科的任务,但也要注意形成自己的实验研究特色:首先,应依据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使用实验方法。实验研究虽然涉及大量的技术甚至技巧问题,但根本看,是以理论构建为驱动的,而理论构建,不同学科的逻辑基础是不同的。就公共管理而言,即使从最直接、简单的定义理解,公共管理的特征是政治—文化—社会性的。显然,这不同于个体性的心理学研究,也不同于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研究。由此,简单借用心理学或经济学的实验理论或方法就可能出现底层的的不契合问题。那么,该如何以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进行理论构建?不同学者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如果要在这里给出具体的建议,笔者的建议是,采用“问题中心,公共管理 思维方式 ”的研究策略,即从公共管理的真实社会情境中,发现研究问题,以其总体性状态和内在逻辑为基础,以公共管理学科的思维方式来构建理论框架。现代学科有分别和界限,但“问题”总是在“那里”,“问题”是不分学科的,故而,若简单地以某一学科或某种理论为解释框架,有可能肢解“问题”,使研究“问题”失真。但是,现代学科毕竟有自己学科立场,而学科立场突出体现在学科的思维方式上。如心理学的思维方式突出表现在以还原分析的方式研究心理活动的因素及其机制。公共管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虽然有不同理解,但大概可以理解为,以合法性和有效性检视公共管理活动与政策的恰当性,以此为内在依据,构成公共管理研究的“问题框架”。至于具体的构建方式,因素—结构—功能的此为策略是可资借鉴的方式(景怀斌,2011),即从公共管理的视野看,所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要素间的结构是什么?结构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其功能在合法性与有效性方面的表现如何?等等。进而,采用实验方法验证理论判断。其次,公共管理也应注意形成自己学科特有的实验方法。不少社会科学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实验方法。如,心理学实验方法的成熟,与其早期心理物理学的实验研究历程分不开。而且,心理学不断汲取新的技术方法扩充实验方式,如心理学汲取了脑神经研究手段,形成了脑认知研究实验技术。类似地,公共管理能否结合自己的学科特征形成自己的实验方法?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当然,这需要艰苦的学术努力才能实现。第三,同任何方法都有局限一样,实验研究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实验研究虽然需要大力推进,但它不是“包打天下”的唯一“法宝”,应根据研究任务与问题“采用”,而不是为显示“高大上”而不分青红皂白地“套用”。本期的两篇实验报告是这方面的尝试。其中,《观念形态激活对公共问题决策的影响与机制》即体现了“问题中心,公共管理思维方式”的研究策略。

所谓“问题中心”,既是以中国社会出现的观念形态争论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人们为何以掌握真理的感觉有偏见地认知”社会现象的理论机理,形成了观念形态如何扭曲公共问题决策的研究议题,“公共管理思维方式”即以把此问题置于合法性与有效性检视来设计具体研究问题,而不是借用已有的心理学理论来研究。在这一思维方式下,采用3(“左”“中”“右”观念形态)×2(激活、未激活)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观念形态激活控制,验证了观念形态激活后对公共问题决策的扭曲现象,进而分析了其机制,为公共问题决策提供了若干建议。另一篇实验论文《如何有效征税:来自纳税遵从实验的启发》则从实验经济学的角度,考察税率对人们纳税遵从以及国家税收收入的影响。实验分析,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法定税率越高,纳税人逃税越多,但纳税额却越高的结论。作者针对A-S模型或者道德—契约模型的解释局限,以“前景理论”来解释这一发现,将纳税决策过程看成纳税者受到“逃税利益”和“心理机制”双重影响的结果,纳税人会以“法定税负”为其决策参考点,逃税可以带来额外心理收益,纳税人又对这部分收益表现出敏感递减的趋势。这就说明其为何在较高税率时,即便逃税更多、自愿纳税却也更多,从而为如何有效征税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总之,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已成趋势,需要跟进,但公共管理又如何在此趋势中形成自己的方法论特征,更是学科任务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面临着引进与创新的双重挑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二:创新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分析

1文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在内容方面,文化必然会给公共管理活动带来一些作用,比如针对社会成员建立行动规范,将其观念限制在一定范围或是方向上,构建社会文化环境等,也就是说它让公共管理系统的思维和动作能够和文化环境匹配在一起,达到平衡的状态,否则就会失衡。拿行政活动来说,这种活动的最终效果,大大受到行政人员综合能力的影响,比如其知识技能、思想观念、做事态度等。也就是说,在公共管理活动这一领域,文化环境和行政系统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管理主体方面,而且还会对其客体产生作用。考虑到管理主体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文化环境下,所以,要确保主体所进行的公共管理工作在质量和效率方面有所保障,必须确保主体本身有一定的文化积累。也就是说要让主体和文化彼此间能够变换,让文化催生主体的改变。文化对客体所产生的作用力是通过社会传递给客体的。在社会环境下,文化倾向是决定物质转换关系的原因之一。在社会中占据主流优势的文化,会让其他文化朝着自身倾斜和发展。比如,市场经济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和竞争,因此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共管理活动越来越提倡民主、公正、服务。由此可见,文化观念确实会对公共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形式方面,由于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多样化,这一性质的存在使得公共管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如果文化环境对公共管理系统提出了正面的要求的话,就会让系统的思维和动作逐渐向前者靠拢,公共管理系统要实现综合绩效的全面提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将文化所拥有的正面价值和要求纳入进来。文化之所以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和很多因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历史、政治、民族等。比如,国内很多政府机构和部门作为一种实体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去,政府部门人员在其中兼任某些职务。又或者是政府部门合法地利用手中的公权力,获取一些经济收入,比如售卖公共服务等。这些现象都是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因此,如果要提升政府管理部门体系的效能,并使其拥有更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必须在文化决定公共管理精神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塑造文化环境。纵观中华民族政治变迁历史,一些历史上的有识之士所提出的“洋为中用”、“托古改制”等改革理念,其本质就是以文化环境的革新为切入点,实现行政框架的改变。另外,在进行变革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文化,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冲撞,结果或是继续排斥,或是融合在一起,因此会给公共管理系统造成多样化的影响。如今,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各种符合时代特征的改革 措施 得到执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新思想不断涌现,无法避免地和历史遗留下的老思想、老观念产生冲突。比如勇于创新和墨守成规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就是我国文化具有多样化特征的最有力的佐证,它们揭示了文化和社会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向民众传达了政府公共管理的特征受到文化影响的认识。文化对公共管理活动所产生的作用会一直存在,因此对文化的利用以及研究也必须得到重视,不能中断。

2创新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公共管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公共文化以及市场文化融合在一起。

公共管理理论行政文化创新的核心是市场理念与公共理念的融合:

根据公共管理理论可知,从本质上看,市场文化和公共文化融合即为对政府公共管理效率的要求,这是政府公共管理市场效率理念的重要基础。在以往的公共行政观念中,政府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公平、公正方面,以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为追求,忽视了自身所制定的政策在市场的执行效率,忽视了资金的市场价值。公共管理理论没有否定公平、公正、预算的作用,而是将部分政府注意力转移到资金市场效率方面,也就是在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所以,在进行公共管理革新时,政府会将更多的关注倾向于服务质量方面。

公共管理理论的行政价值观念创新:

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内部所包含的关系进行审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和更新自身对国家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人民等多种关系认识的过程,这是对以往公共行政理论所倡导的价值观的进一步延伸。公共管理认为,公共行政应该追求公共价值以及市场价值,而且努力将两种价值归于一个方向上。公共管理理论是由“公共理论”和“管理理论”所构成的。前者突出显示公共管理组织所具有的公共性,认为公共行政的需要承担起对政治和公民的责任。后者的理论来源于现代经济学以及 企业管理 理论,它将企业这种经济主体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公共部门中来。过去的行政学理论,往往都是在“公共”和“管理”二者中择其一,这种问题在公共管理理论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把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到行政学中来,有效地将“公共”和“管理”同时纳入到行政学范畴内。公共管理所追求的价值即为提升行政民主政治责任意识,它以议会和行政、政党和行政等多种关系为切入点,全面研究在既定的政治背景下,行政所表现出的适应性以及敏感性。以往的行政管理在寻找将行政和政治分隔开来的方法,该怎么样确保行政不受政治的影响;而公共管理理论却提倡让行政去主动适应政治,同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管理理论十分重视政府外部的正式生态环境因素,对公共管理产生的复杂的作用。“公共理论”从管理人员面对的公共生态环境入手,强调公共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对环境的敏感性,特别是当政治中混有多元民主时,公共管理人员必须能够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并据此调整策略方向。“公共理论”一直在尝试寻找一条实现行政官僚体系和民主共存的途径。对于欧美国家所实施的民主体制而言,文官的选拔并没有采取选举制或任命制,不过他们被法律赋予了行政和政治权力,这是他们执行社会价值分配的必备基础。在实践中权力的度是很难把握的,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政府的期望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他们希望政府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的同时,又希望政府将重点精力放在革除弊病方面。因此才会构建很多程序来对政府进行约束。在民主政治体制背景下,官僚行政组织对民主的控制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赋予立法机构对行政部门的监控权;第二种为政务领导,也就是构建政务官和常任文官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公共管理的行政组织文化创新:

利用公共管理理论作为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指导,具体措施为将决策权和执行权赋予不同的机关。成立在人事和财务方面能够自我管理的行政执行局,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实施行政执行管理。执行机构体制或执行局制作为一种行政执行体制,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对决策和执行实施分权而治,具体来说,将位于现行科层制中的中下层组织单独抽离出来,让其实现独立经营,并将编制、人事、财务等权限赋予掌控经营大权的经理。也就是说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从上下级变成了合同关系。行政执行局的成立有法律作为依据和保障,其主要职能在于执行政府政策以及向公众提供服务,在技术、专业、监管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性,业务之间的关联更小,不再具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和属性,但必须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执行机构不能制定政策。执行机构的正式成立,说明政府组织机构已经转向执行机构包裹核心政策司的形式,其中核心政策司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政策,执行结构的职责为确保政策能够落实,并提供服务,这和以往作为下级单位直接听命于上级部门和领导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从行政角度来看,执行机构和政策核心司不是前者隶属于后者。后者对前者的领导是通过合同实现的。将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开来的思想,实际上是公共管理中公共文化和市场文化融合在一起后产生的。在进行这种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组织内部就的行政组织文化也会慢慢发生改变,主要特征在于让行政组织更加重视绩效、服务质量以及商业价值。绩效指的是在承担行政责任的前提下,行政管理必须追求更高的绩效,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比如合同管理、组织结构简化等,促进行政组织理性和灵活性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组织效率的大幅提高;服务指的是行政组织要转变对公民的看法,将公民当做顾客一样为其提供服务。只有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公民满意度才会相应地提高;商业指的是要将公共服务当做一种商品,然后再推向市场。让更多的政府部门甚至是私人部门参与到公共服务建设中来,实现市场竞争目的。

公共管理的行政治理观念创新:

公共管理使得公共文化和市场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将二者引入到行政改革建设领域,在政府内外部展开改革。内部改革即为执行局的成立和实施,外部改革即为号召公民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公民和社会的作用。后者体现了公共管理对行政治理的颠覆性认识。在公共管理领域,有两种思想是极力推崇这一点的,即“重塑政府理论”以及“治理与善治理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管理理论就是“重塑政府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改革的主导者必须拥有企业家的精神,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和力量。具体来说:首先,在改革过程中对政府进行重新定位,政府不应该成为改革的执行方,而是应该把握改革方向。通过购买的方式,将改革执行任务交由其他组织,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公共服务产生和提供的过程。其次,对于改革中的资源来说,政府要做的事即为穿针引线,充分调动各种稀缺资源,完成改革。政府利用民主程序,为社会需要指定目标。同时,发挥私人部门的优势,不断进行商品和劳务的制造,引入非政府组织,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这里提到的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第三部门,即志愿或非营利性组织(不包括以往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这些组织的所有者或控制者往往都是个人,它们能够提供能够满足公众需求的服务或产品,但目的不在于赚取经济利润。最后,政府服务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呈现出来:传统形式,比如制定并实施的法律法规、税费收缴、发放经济补助等;创新形式,比如和民间组织构建合作关系等;先锋派形式:成立基金、市场重构、号召志愿者为公众利益服务等。公共管理理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具体的理论成果。上世纪九十年代,治理与善治理论开始崭露头角。在该理论框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措施有:合作、协商、整合目标等。从本质上看就是构建符合市场规律、满足公众利益的合作关系。它所构建的管理机制用合作网路的权威取代了政府的权威。该理论所倡导的观点为:第一,除了政府之外,其他公共和民间机构也扮演着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它否定了国家权力中心即为政府的观点,如果公共和民间机构对合法权力的应用受到民众的肯定,那么它们也会因此成为权力中心,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所属层面的差异。第二,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开始和公民、社会共同承担责任,这就会导致国家和社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彼此间权力和责任慢慢混为一谈。第三,对于集体行为而言,其所包含的所有社会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为了促进彼此目标的实现,这些机构和部门往往都会进行资源的交换,并通过交流寻找目标的共性,这样所有的参与者就会和政府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政府处理一部分行政事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四,善治模式实际上是非常理想的。善治指的是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不断促进公共利益的提升。从本质上看就是由政府和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共同管理。为了能够让公民肯定公共管理活动质量和成果,管理机构和活动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公民和政府、公民内部的利益矛盾。要达到善治这一目标,政府和公民都必须进行奋斗并且开展合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权利,和政府构成公共权威并共同构建和维护公共秩序。

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对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公务员在危机管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在总结国内外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一些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态势 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离不开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评价。目前我国各地政府绩效评估有四种形式:社会服务承诺制(1994,烟台)、目标责任制(1999,河北)、效能监察制(1989,福建)、效能建设(1997,漳州)。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工作存在六大问题:一是评估主体多为上级行政机关,社会公众还没有真正成为评估主体;二是从评估的内容看,没有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将经济指标等同于政府绩效的评估指标。并且,由于政府绩效一般不进人市场交换领域,因此难以用市场价格来直接标示其必要成本。三是从评估的程序看,操作过程没有规范化和程序化,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四是从评估的方法看,多为定性方法,较少采用定量方法,多为“运动式”、“评比式”、“突击式”评估,而对政府绩效的持续性测定较少。五是从评估的过程来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透明度与公开性,缺乏媒体监督。六是从评估的效应看,管理者把公共管理主要精力放在见效快、表面程度高的工作上,一些地方政府及其管理者,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挥霍纳税人的钱财,刻意制造政绩工程中。 应该说这六个方面问题也存在于政府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之中。除此之外,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本身还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有偏差。结果导致一些政府部门也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在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福利等方面的职责被削弱。第二,在现行政府绩效评估中,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健全。如一些政府为避免危机发生所做的大量工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直接引起危机者会受到惩罚,而由于体制原因间接造成的危机却可逃避罪责。在这样的绩效评估体系下,各级政府的理性行为必然是: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不重视对危机的预防,危机因素得不到及时化解;一旦危机爆发,首先想到的就是尽量逃避责任;万一危机扩大无法隐瞒,才开始解决危机。第三,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绩效评价机制需要重新修正。目前对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绩评估体系突出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项目的评估。在现有绩效评估体系下,各级政府乃至各级领导干部业绩评估侧重于单纯的指标要求,虽有重大的事故责任追究制,但缺少综合指标体系评估机制。当本地区、本部门内发生了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时,由于担心承担责任、影响政绩,很多领导选择了对上级漏报、瞒报和对媒体封锁消息的政策。所以这种评估体系导致了危机主体责任无法明晰。 因此,学者们呼吁,要“建立和完善转型期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和责任共担机制”、“以绩效为基础,建立全面的危机管理,设立危机管理的绩效目标,是成功构建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危机管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评价机制”。 二、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目前政府危机管理领域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有的学者已经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定义。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系统主要是针对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一定时期之内的危机管理绩效、存在问题的考核考评,以期进行改进。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就是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人员在危机管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 一些学者谈到了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性问题。有学者指出,危机管理效果评估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完善危机管理制度,提高组织对危机的应急能力和恢复力,防止同类危机再次发生。它是评判政府危机管理决策、计划、组织、管理工作的水平,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既是对政府已有危机管理意识、能力和业绩的评估,又是制定未来政府危机管理政策、计划、制约危机管理成效的重要条件。陶学荣、金进喜、周鹏等学者指出,“以绩效为基础,建立全面的危机管理”,是成功构建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这既是有效激励的依据,也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整体改进的依据。 一些学者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指标构建的原则。唐钧(2003)、张成福(2003)提出,政府绩效危机管理评估可借鉴联合国专门为危机管理设计的绩效管理标准:长期持续,有明确的绩效标准;专业标杆可测量;月内或年内可实现:能够满足不同背景的相关联性;在明确时间表内完成项目的及时性。 一些学者开始构建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王汝发(2003)根据危机防范管理体系的四个层次,确立了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并根据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赋予不同权重比,最后综合计算出危机防范管理的绩效值。刘传铭、王玲(2006)分别研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测评研究”、“政府应急组织绩效评测模型”。他们以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公民核心、公共投入、内部运作、创新与学习)确定政府应急组织绩效的指标,应用AHP法确定政府应急组织绩效指标权重,共设置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 尽管已经有了上述成果,但总的来看,对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目标、主体、对象、内容、程序与方法、评估结果之应用等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 三、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基本研究范畴 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主要是对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公务员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 第一,危机、政府危机管理。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做出关键性决策。政府危机管理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针对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组织相关力量在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以及消解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演进与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第二,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根据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判,对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投人、产出、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 第三,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评判危机管理中政府决策、计划、组织、管理工作的水平,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既是对政府已有公共危机管理意识、能力和业绩的评估,又是制定未来政府危机管理政策、计划、制约危机管理成效的重要条件。 四、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研究框架 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主要研究框架包括: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目标、主体、对象、内容、程序、方法及评估结果之运用等(见图一)。 (一)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目标研究 吴建南(2004)、卓越(2004)、包国宪(2005)等提出,“政府效能的改善”(而非“奖优罚劣”)是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政府绩效评估应逐步体现“顾客导向”、“结果为本”。要建立顾客至上、责任至上、效能至上的政府。本论题比较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两类基本目标-“奖优罚劣’,与“政府效能建设”之差异,确定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目标定位。(二)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主体研究 吴建南(2004)、卓越(2004)、包国宪(2005)等学者对“自上而下的评估”或“政府自我评估(同体评估)”的弊端进行了总结和批评,并认识到: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让公民和服务对象广泛参与,“多元化主体评估”应是潮流和趋势。吴建南(2006)将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分为政府组织(上级、本级、下级)、同级人大组织、学术研究组织、公众群体(普通居民、媒体和协会),并得出结论,相对的最佳评价者是学术研究组织。彭国甫(2004)提出,内部评估包括: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同级评估;外部评估包括:民间第三方专门机构评估、媒体评估、公民评估、民主党派评估、人大政协评估、国家权力机关评估。目前的问题是确定多元主体的构成及主体之间的比例分配。本论题将比较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两类主体-“政府机关内部评估”和“多元化评估”,即“自上而下评估”和“自下而上评估”之差异,确定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定位。特别要明确哪些组织和力量会成为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以及这些力量的比例分配。 (三)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对象研究 朱立言、张强(2005)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的三个层次:项目评估、部门评估和跨部门评估。臧乃康(2004)提出政府绩效评估的三种类型--适性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和专项绩效评估。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对象是“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民”三个层次。杨皓然提出政府绩效评估三种对象的具体内容:对公务员的业绩评估主要是德、能、勤、绩,难点是指标、指标权数的确定,评估的结果要落实到个人发展、业务成就和收入报酬等;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业绩评估,主要集中在办事高效、优质服务、职能目标实现、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决策效率;对政府工作效能的评估集中在政治制度完善、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政府管理的社会效果、政府行为成本、社会支配资源程度、政府支出结构等。本论题比较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三类对象“公务员”、“政府职能部门”与“政府”之差异, 确定三类对象的评估目标、指标 和方法等问题。 (四)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研究 西方公共管理学界流行“4E”绩效指标体系: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和公平(equity)指标。2004年8月,由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桑助来领导的《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套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组成,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之后,邓国胜、彭国甫、索勇超、倪星、包国宪等都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应尽快废除以GDP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是衡量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本论题分析影响政府危机管理绩效的因素,重点离析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指标体系和模型。特别要比较基于“顾客满意度”、“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设计指标的差异。要借鉴政府绩效评估及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 (五)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程序 蔡立辉(2002)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收集信息资料、确定绩效目标、划分评估项目、绩效测定、评估结果运用。他还构建了政府绩效评估系统:(1)阐明要求与任务;(2)确定评估的目标和可以量化的目标;(3)建立各种测量标准;(4)根据测量标准跟踪与评估绩效;(5)比较绩效结果与目标;(6)分析与报告绩效结果;(7)运用绩效评估结果来改善;(8)预算;(9)部门之间的合作、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责任(见图二)。本论题借鉴国内外政府、企业绩效评估的程序设置,确定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步骤。 (六)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方法 Heath(1998)较早认识到了危机管理的评价问题。他提出危机管理评估的四个评估成分:危机事件、环境、事前管理、事后管理。刘旭涛(2005)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成本测量、产出测量、效率测量、成本效益分析、结构分析、绩效分析报告等。学者们公认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是360度评估法、目标管理和平衡记分卡。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研究总的趋势是将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应用于政府部门。本论题借鉴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和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确定我国的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办法。 (七)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朱火弟、蒲勇健(2003)、吴建南(2004)提出在完善“问责制”、进行奖优罚劣的基础上,应积极研究政府绩效评估对政府效能提高的作用。本论题研究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特别要研究制定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奖惩制度,完善“问责制”,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机关危机管理效能改善的途径和方法。 五、结论及相关问题 不断提升我国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积极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或系统中,绩效评估是关键性的一环,同时又是薄弱的一环。下一步需要研究绩效评估在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或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或系统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奖优罚劣”仅仅是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初级目标,而“政府效能的改善”则是终极目标。需要研究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推动政府效能改进的作用机理。 “多元化评估”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不同主体应在评估中占有不同的地位。需要研究第三方、相关群体、顾客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大、政协、媒体、公民等机构和群体在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中的作用及作用发挥的机理。 “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与“公务员”是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三类对象。对这三类对象应有不同的评估目标、标准和方法。这方面的理论创新及与中国特色的结合是一个难题。 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和模型的构建与设计虽有零星成果,但很不系统,针对性和操作性也不强。

有关企业绩效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企业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 人力资源管理 重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是所有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 财经 秩序、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评价部门预算执行标准、缺少评价标准体系及部门行业评价专业性强等问题却给管理人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围绕解决 方法 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预算绩效;难点;对策

一、推进绩效管理面临的难点

(1)绩效管理的理念尚未树立。被管理单位绩效意识淡薄,对绩效管理不理解,不接受,甚至不配合。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对绩效管理认识不统一,对绩效管理更多地停留在概念上绩效管理评价人员未能跳出传统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合法合规管理的思维定式,过于注重微观资金使用情况,未能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指导新时期的管理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面对绩效管理存有畏难情绪,不愿过多涉及绩效管理,总感觉摸不到边际,付出与回报不对称。

(2)缺乏完整的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目前,财政、管理部门从上到下没有建立统一合理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虽然有些部门根据自己部门行业特点针对有些项目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制定过程中由于所处角度局限性,指标体系不够精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指标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往往会根据掌握的客观材料,凭着自已的主观想像及专业判断,得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管理评价。不同的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管理结论也不尽一致,因此出具的管理 报告 ,特别是对问题的定性,得不到被管理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公信力。

(3)缺乏判断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是评价被管理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是提出管理意见、作出管理结论的客观依据。目前,各职能部门尚未建立针对其职能、行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加之绩效管理的内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此造成绩效管理结果成效不明显。就是同一项目,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差异,衡量标准的难以确定,给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4)证据收集难,管理风险大。绩效管理更多地需要使用相对宏观、全面且存在一定关联度的数据、资料,这些可能与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没有太大的联系,收集的难度较大。若由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通过管理方法获取,不仅成本大而且有可能因指标口径、统计不全面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若由被管理单位提供,由于缺乏外部数据印证,则会相应增加管理风险。与此同时,绩效管理中往往通过调查、座谈、查询等方式获取管理证据,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这些方法进行管理,时常难以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如:对方不愿意配合调查;调查笔录对方不愿意签名;相关的业务资料愿意提供;查询问题回答避重就轻;行业数据资料难以获取等等。

(5)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综合素质尚不能适应绩效管理的要求。绩效管理是管理的高级阶段,要求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开展绩效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懂财务,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理论、法律、管理、工程建设、计算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过硬的查账能力,还要有较强综合分析问题和提升管理质量、运用管理成果的能力。当前,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员不多,从而不能对被管理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

(6)评价结果应用比较难。当前,各地绩效评价工作大部分是由财政部门牵头在做,主导推进 措施 力度大打折扣,加之技术和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导致绩效评价报告的整体质量不高,致使在评价结果应用中只停留在反馈意见和通报层面,对报告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引起单位的重视,甚至不予理睬,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绩效管理法规建设,消除模糊认识。依法管理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管理确定下来,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才有法可依。当前,应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准则或管理指南,对绩效管理作出框架性规定,初步解决绩效管理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的问题。

(2)建立完善科学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标准和体系。当前,应加强对财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具 体操 作上,以市级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分类,集合各类专资深和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者深入调研制定某一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各地再将指标体系和形成的评价报告逐级上报汇总,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近两年绩效管理工作实践证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依赖于长期的绩效管理探索和实践,因此,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应在 总结 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和符合实际需要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和操作规范,以指导绩效管理实践,规范管理行为。

(3)要强化绩效评价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绩效管理人员水平。由于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启动较晚,各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业务水平不高,这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不同 渠道 加强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绩效管理队伍,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知水平,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使广大绩效管理评价人员不仅有开展绩效管理的愿望,更要有开展绩效管理的能力。

(4)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就是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合理的应用。因此,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责任追究和奖励机制。一是要把绩效评价结果向人大政府和预算部门反馈,与单位预算安排挂钩。二是本着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财政支出资金存在效益低下和有关问题进行问责,同时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突出的单位给以一定奖励。通过强化结果应用,不断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

《 共青团绩效管理思考 》

又到年终考核时,与团干们分享下中能硅业团委绩效管理的做法及背后的设计。

一、要绩效管理,不要绩效考核

IBM前总裁郭世纳有句很有名的话:“员工只会做你考核的工作,而不会做你希望的工作”,指出了考核对工作推进的重要性。但是近一段时间来,业内出现妖魔化绩效管理的声音。有的学者将索尼等世界知名企业的衰败归罪于绩效管理,有国内异军突起企业的创始人在介绍其成功之道时,指出其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没有绩效管理,企业早就去KPI了……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都会看得出,这些现象其实是缘自对绩效管理的误读、误操作和僵化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考核,事实上,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也不等于绩效主义。绩效考核本是人力资源六大业务模块之一,现在业界更多谈的是“绩效管理”,因为后者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不只是一项业务。中能硅业团委的绩效考核始于2011年,起初只是为了给所有的兼职团干部们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做团的工作一些奖金性津贴。由于金额很有限,有些兼职团干部并不在乎因为考核分数低而减少的百十元考核奖金,导致考核无法有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有效激励。此时,笔者在中能团委全面引入了绩效管理。首先考核项目及权重是在月初先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征求意见,让被考核人心中有数,按计划推进工作。同时月末的考核结果同时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并允许其对个人绩效评分提出异议,考核人上级予以合理说明或调整。对没有完成工作人员我们会分析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能力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辅导,意愿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访谈。我们让每一位被考核者明白,希望通过考核不断提升每位团干部的岗位胜任能力,助力团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团委的绩效管理初见成效。

二、要复合式绩效,不要单一绩效复合式绩效

是指既要有岗位绩效,又要有组织绩效或项目绩效。这样的设计让被考核人和组织目标紧密相连,可以让其明白个人绩效的好坏对整个组织的影响,也明白了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有利于激活每个人的心智能力与内驱力。中能硅业团委的考核分为三级,团委月度工作考核、团委委员月度工作考核和支部团干部月度考核。每个月末,团委会制定次月月度 工作计划 ,基本包括三部分:上级团组织安排工作、集团或公司相关工作以及团委开展工作。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组织绩效,让中能团委的工作紧密配合上级团组织,积极贴近集团及公司业务,同时还有自主创新。团委委员的考核也包括三部分,结合当月团委月度工作计划,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30%,固定工作项目评估45%,委员本职工作项目评估25%,结合岗位 说明书 中的主要任务列出。支部团干部的考核主要分为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和固定工作项目评估两部分,也与组织绩效紧密相连。

三、要绩效精神,不要绩效主义

何为绩效精神?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理解是:组织输出的成果大于输入的所有努力的总和,创造出新的能量。简单说就是1+1>2。索尼董事天外伺郎在总结索尼公司的衰败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他对绩效主义的理解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为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在体力工人的管理时代,这句话逻辑上没有错误,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受 教育 水平的提高,所有组织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知识员工全面取代体力员工,团的干部就是知识型员工的代表。知识型员工不单纯为了钱工作,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因此知识员工时代,我们所提倡的不该是绩效主义,而是绩效精神。绩效精神有四层含义: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组织必须关注员工的优势、关注“机会”而不是“问题”、人员的决策必须体现组织价值观。中能硅业团委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公司级、市级、省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的依据。每年“青年文明号”的推选我们也会参考支部团干部的年度考核成绩。绩效考核早已不只是单一的奖金,而是提高到了个人及组织的荣誉。2012年中能硅业团委被上级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授予“度最佳团队”,这是保利协鑫所有公司中唯一一个全部由兼职人员成立的部门获此奖项。2014年,中能硅业团委被协鑫集团授予“最佳 企业 文化 团队”,全集团下属100多家公司,这个奖项只有5个。

四、要“关键”绩效指标,不要“任性”绩效指标

中能硅业团委考核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在关键绩效指标(KeyProcessIndicator,KPI)的确定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真正体现绩效管理背后的设计,好指标是设计出来的。对团的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如何让团干部达到要求,对团组织是个挑战,因为这四个要求看上去都比较“虚”,很难衡量。同样,共青团的四大职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权益如何通过团干部落地?也许好的KPI设计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在中能硅业团干部的月度考核指标中有#中青报推荐阅读#微博话题和《中国共青团》 读后感 ,这两个指标确保团干部与团的最高组织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团委单月开展“图说团史学习汇”活动,双月组织团干读书会,都是为了增强团干部对共青团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团的干部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为了让团干部心系广大青年,我们要求每一位团干部每月要提交“青工思想动态报告”;为了让团干部关注企业发展,我们要求他们每月要提交与“创业创新争先领先”的企业精神相关的“两创两先提案”。这两个考核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及文字水平。我们每月对报告和提案还进行评优予以加分,以提高提案质量。在2015年10月的提案中,就有一位支部团干部结合集团董事长“关于在全集团开展 职业规划 倡议书 ”精神进行青工调研,提出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提案,中能团委的“两创两先”提案因此得到了集团董事长的肯定并指示在全集团100多家公司全面推广。团委还每月开展“青工与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或“青工与高管零距离”交流会,要求团干组织支部团员青年参加,组织的人数也列入考核指标,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了团干部组织青年的能力。如果团干部也参加座谈,我们要求必须带着支部青年的问题来,由于面对面提到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得到解决,而且很高效,也不断提升了团干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当然,KPI的确立和权重一定是动态的,比如2012年,团中央要求“团团开博”,微博的影响力巨大的时候,我们要求支部团干部转播中能团委微博的考核权重高达20%-30%,我们也因此在江苏共青团2012和2013年度的微博大赛上斩获丰厚。进入2014年后,微博影响力大幅降低,我们也及时调整了该指标权重。但是调整都是基于对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分析而做的科学决策,而非任性而为。

五、结语

战略管理中有两大要素——资源和能力,通过绩效管理,要让团干部去挖掘自己的资源,开发自己的能力。对于团组织,更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宜智书记教导我们要“虚功朝实作,难事坚持做”。当我们“有为”,不管在领导心中还是在青年心中,我们才可能“有位”

《 电网 企业管理 中薪酬与绩效管理作用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市场体制不断变革的大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为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

1对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

管理理念过于落后,管理创新意识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当前电网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理念意识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效能不能有效地发挥。电网企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对新的管理理念还放不开,尤其是一些资历老的管理人员,依旧秉持着传统的人力管理理念,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薪酬制度的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有效性,无法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人力资源的分配缺乏合理性

由于电网企业员工较多、较杂,需要合理做好人力资源的分配工作,才能将员工的最大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然而,作者在对当前一些地区的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中发现,人力资源的分配形势不容乐观,很多电网企业在员工分配的过程中,由于对各个岗位的要求以及员工的综合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未能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来分配相应的岗位,导致部分员工的实力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对电网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员工流动缺乏合理性

员工流动主要体现在各个岗位之间,会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来安排相应的岗位,当然,在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所在职的工作岗位也应进行适当的改变,在岗位调整的过程中,员工的薪资也会发生变动,这样可以促进员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员工工作效能发挥,促进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3]。当前电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与岗位的配比性不高,很多地区的电网企业发展观念依旧停留在“铁饭碗,大锅饭”的时代中,员工进入到电网企业分配到岗之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观能动性不断降低,长期如此将会导致电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2发挥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积极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薪酬管理是企业成员普遍关注的内容,是企业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薪酬体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效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科学的薪酬体制能够激励和提升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则有可能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瘫痪。目前,电网企业从“以人为本”出发,逐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稳步推进薪酬改革:在地市局推动划小单位核算,让二级生产机构及县区局对薪酬分配有一定的权限进而更好调动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工作热情。二级生产结构只有具有一定的薪酬分配权,才能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激励的方式,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出来,使员工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规范化用工改革,彻底解决劳务派遣工与职工间的同工同酬问题。在电网企业的员工结构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各个供电局中存在很多劳务派遣工在主营业务中与职工共同工作,但在薪酬待遇、福利等方面却与正式编制的职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劳务派遣工心里落差大,在企业中找不到归属感,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到电网企业的 安全生产 及和谐发展,同时,也使企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同工同酬问题改革迫在眉睫。开展岗位胜任能力评价。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体系,开展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对照评价结果,结合员工各项技能特点等综合素质,让其上相应的岗位,最大化挖掘员工的工作效率。针对于一些岗位胜任能力低的员工,可以采取调离本职岗位,让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员工上岗,做到各尽其才。推进人员能上能下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只上不下的格局,优化电网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发挥员工的最大效能。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电网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避免中庸化,形式化,防止“分猪肉”式的开展绩效考核。同时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打破员工干多干少,干得好与坏等都一样的格局。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

绩效管理作用旨在通过绩效考核方式提升团队、执行力及工作效率并将影响团队的负面情绪降低或彻底消除。对于绩效管理而言,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进行考核和奖惩,其真正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员工的绩效进而提升企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考核结果除了要与员工的薪资挂钩外,还应该与员工晋升、评优评先紧密相连,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可以获得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的资格,籍此充分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KPI),及时、实时、动静态结合的方式属地化优化绩效词典,使指标与词典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真实工作效率,减少部门、班组、员工之间的摩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考核量化。同时,对考核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保障员工的知情权、申诉权。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最后,还应该结合员工的技能、身体素质进行差异化分工,优化绩效机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充分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薪酬激励、职位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员工工作的效能,从而为电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电网企业的良好发展。

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人员自我提高

电网企业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员工的自我提高[4]。当然,在电力市场不断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电网企业对内部机构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并实施升级、降级的绩效考核指标,甚至是对一些表现极为不好、工作不认真、不思上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辞退处理,要让员工感到危机感,营造一个物竞天择的工作环境,切实有效地督促员工学习和进步,以此来促进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例如,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简称为广东电网公司,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共有员工已近万人,供电客户数2952万户,电网的连续安全运行已突破19年。广东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贯穿各个部门,如,办公室、人事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计划发展部、 市场营销 部、生产设备管理部、基建部、物资部、信息部等20多个职能部门(如图1所示)。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近万员工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了广东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其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广东电网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地贡献。

3总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在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则必须有效地进行薪酬和绩效管理。通过本文对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一些地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同时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以及促进电网企业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提高电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雪燕.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科技,2012(09).

[2]宋小忠,易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索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2).

[3]徐力鹏.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1).

[4]雷雨田,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53-56.

[5]赵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创新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12):41.

[6]吕廷婷,倪静静,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投资,2013(1):155-156.

有关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参考

2.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3. 企业绩效管理分析论文

4. 关于绩效管理论文

5. 关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论文

6.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7. 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管理系统。我整理了绩效管理论文3000字,欢迎阅读!

浅谈绩效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保障绩效管理过程的顺利实施,分析、论述了实施过程中的推动和阻碍因素,提出了促使绩效管理不仅要从注重考核、评价结果、强调绩效管理的过程入手,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以现代化的优势来渗透整个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理念。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改进措施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内涵及体系

绩效指的是活动的结果和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的含义是:“绩”是指业绩,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效”是指效率和效益,包括完成工作时间、完成的有效性、完成工作的贡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工作的社会价值。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国十大行业策划专家张满志先生是这样定义的:企业绩效管理是对企业整理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等进行系统考核、评估、诊断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管理系统。它的最终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员工的资源,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改进,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通过绩效评估、绩效诊断、找出影响绩效的根本性问题,形成绩效改进措施,通过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激励等手段,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考能力和系统执行能,而不仅仅是员工工作主动性和执行能力的提高,推动企业整理绩效的迅速提高。

绩效激励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是组织对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及其发展潜力的评估和奖惩,通常将绩效管理视为一个循环系统。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期:

第一个环节:结合组织战略。制定绩效计划,在双方认可的基础上,管理者与员工共同的投入和参与,员工对自己工作目的做出承诺。

第二个环节:绩效辅导和实验。持续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所在,通过绩效沟通,管理者和员工一起讨论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潜在障碍和问题,帮助员工完成绩效指标,为其提供资源和支持,清除障碍,并且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措施。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与反馈。系统化的操作方式是,“考核+反馈”,管理者在给员工打完分之后,应与员工进行高效的绩效面谈。针对员工上一绩效周期内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进行反馈,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持续改进绩效。

第四个环节:绩效诊断与提高。改善绩效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管理者要做两个诊断工作,一个是针对员工绩效的诊断,一个是针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诊断,发现员工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另外,没有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只有不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因此,在每年年底,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各部门对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从绩效指标、管理者的工作方式、绩效考核程序、奖惩措施的兑现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找出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毋庸置疑,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一个完善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帮助组织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并实施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双赢。绩效管理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1)激励功能。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对他们进行辅导教练等这些更趋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对组织的满意感,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2)沟通功能。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行计划中的绩效反馈和知道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都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的沟通。“参与式”管理不仅提供了相互沟通的平台和途径,而且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满足了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组织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3)支持功能。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通过它把人力资源的其余各项功能整合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为员工的薪酬制定、培训、晋升、职业发展提供依据,为人员招聘和选拔提供参考。

(4)价值功能。通过绩效管理能提高员工绩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组织通过培训、指导、绩效反馈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达到绩效标准。

总之,一个合理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组织和员工个人甚至社会的最大效益。

二、现代绩效管理系统的突出优势

绩效管理是不同于绩效考核的现代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与单纯的绩效考核相比,现代绩效管理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目的从单一向多元发展。传统的绩效考核是单纯为考核而考核,将考核仅仅看作是对员工一年来绩效的一个评价,或者不被人们重视、流于形式,或者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情绪。而现代绩效管理的目的已经有传统的行政目的(作为薪酬、晋升的依据)向绩效提升、能力开发的目的转换。

(2)考核过程从单项考核向双向沟通发展。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强调沟通的过程,它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沟通组织对每一个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沟通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通过沟通使员工明析考核标准,准确掌握自己的绩效状况,形成顺畅的沟通渠道,从而避免因认知上的差异带来的冲突。现代绩效管理重点是通过持续的沟通对员工工作过程和行为进行管理。

(3)管理者角色从裁判员向辅导员的转变。员工绩效的提高实际是管理者绩效的提高,员工的进步即是管理者的进步。管理者要扮演好辅导员的角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辅导员工做好绩效目标;其次,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业绩的提升;第三,记录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考核公平公正;第四,做好绩效反馈,引导员工成长。

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实质上是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强调员工参与、强调员工发展为目的、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这些都是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变,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绩效管理,不仅注重考核,评价其结果,更强调绩效管理的过程,渗透了过程管理的理念。绩效考核中,沟通渗透在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凸显了沟通激励的功能。

绩效管理最终是一种思想,是持续改善绩效的思想,为使这种思想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把绩效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工作中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帮助员工改善绩效为出发点,积极转变观念,演好角色,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高效管理的平台而不是负担。

参考文献:

[1]朱红,浅谈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2010(3);

[2]岳玲,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3);

[3]游思远,向映,从绩效考评到绩效管理的转变(J),人口与经济,2009;

[4]何佩松,廖桂莲,浅谈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绩效管理论文3000字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提纲 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1、绩效考核概述 2、绩效管理概述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4、绩效管理的'常用方法(举例几种常用的方法) 5、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6、绩效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常见的问题(穿插案例) 7、解决问题需要采用的绩效管理体系(穿插案例) 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在企业培训(育人)方面的重要性 2、在人事调配、晋升等方面的重要性 3、在薪酬管理中的重要性 4、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 以上都要有举例说明 三、总结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