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配送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00:03:06

配送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1、电子商务的发展2、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促进3、物流业传统模式4、不同体系的构建5、适应发展需求、、、、、

你配送可不是去研究能出来的,最好是到企业实地看看,与工人实际沟通别人的业务流程.就如同你的老师让你去做张桌子,你想了几天,收集了很多资料,材料也准备好了,图纸也画好了,就是没有去动手怎么做。企业发展壮大,原有的营销方案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而需要重新设计新的营销方案。企业改革经营方向,需要相应地调整行销策略。企业原营销方案严重失误,不能再作为企业的行销计划。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原经销方案已不适应变化后的市场。企业在总的营销方案下,需在不同的时段,根据市场的特征和行情变化,设计新的阶段性方案。 写作计划方案,务必注意步骤和细节的可行性,需明确以下几个点. 计划:以固定时间段为周期计划实施前期目标: 目标:打响网站品牌 任务:根据需求,定制任务,例如提高网站的流量、培养客户的黏性 策略:达成目标和任务,需要做的动作,如网站平台建设、资源整合、网站推广、市场开拓、团队机制建设。网络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策划,着重考虑原有基础上受制约的因素,不仅要跟上网络市场的步伐,更需要洞察同行对手在网络营销上采取的各种方法。对于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与网络市场相结合,网络与市场相结合发展,才能在网络大市场中占得一席。 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书: 5w2h定律: 5个w是指: what 方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执行方案后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为企业能创造多大的价值。 who 谁负责创意和编制? 总执行者是谁? 各个实施部分由谁负责? where: 针对产品推广的问题所在? 执行营销方案时候要涉及什么地方?单位?

在企业仓储管理中,配送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配送同时也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配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分析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管理的影响入手,讨论了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效实施物流配送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配送管理

电子商务从完整意义上讲,是指在实现整个贸易过程所涉及的交易各方在网络平台上以电子交易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环境,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环境,人们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方式,可以快速进行信息沟通,数据、文档及图像的传输、处理和保存。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迅速。电子商务环境为企业创造了一个高效方便的运作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伴随着21世纪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迅速蔓延,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和基础,更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所在。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信息交换)、商流(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流(支付)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作为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物流配送,是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对于电子商务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物流配送与配送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是指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守信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换言之,它是将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能使商品流通较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合理化、简单化,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及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

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是指对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进行全局性的掌控,如商品的运输、储存、保管、配送、信息管理等活动,具体包括配送分类、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配送作业管理、配送成本管理、配送信息管理等。除了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有价信息软件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物流配送的有效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更好、更快地为客户服务,提高了自身信誉。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管理的影响

1. 配送管理的复杂程度增高

电子商务平台下大量的商品交易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和分散性,往往会导致配送的批量小、配送的频率高,这给配送路线规划、配送日程的调度、配送车辆的合理利用等带来更大的难度,即增加了物流配送管理的复杂程度,容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和物流服务水平的降低。

2.信息流同步

传统的物流配送的信息传递是逐级进行的,势必造成信息传递效率的低下和不准确性,从而导致较高的物流成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改变了传统物流配送的这种状况,信息流在供应链上各环节之间同步传输,各节点企业及最终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直接与核心企业进行信息交流。这样,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物流配送企业就能及时地根据客户需求安排配送计划,调整库存、运输等策略。

3.电子化、集成化的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的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企业一方面采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对物流配送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广泛普及和创造性运用运筹学、全面质量管理(TQM)、业务流程再造(BPR)等先进的管理学定量分析工具和管理 方法 ,全面优化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三、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虽然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观念、制度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目前,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现代化物流配送工具与技术的使用、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都无法适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

在体制上,我国的物流管理依然是区域、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协调有序的协同运作,导致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基础设备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不完善,物流标准的不统一,都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发展。

2.缺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明确的物流配送战略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发展至今已上升成为一个关系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不仅仅只是企业的一个部门的运作合理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配送管理要得以发展,必须有与企业的经营模式、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战略。这些战略内容包括:是自建配送体系还是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或是组建物流联盟进行共同配送、何时何地建设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模等等。

配送中心的建设需要大笔资金,要靠其高效率的运营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或创造利润得以收回。如果配送中心长期无法正常运转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状况是在没有配送中心支持下的盲目发展。很明显,我国许多企业的物流配送战略的制定还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要么太过超前,要么跟不上企业发展计划。

3.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适应具 体操 作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对计算机的应用多限于日常事务管理,对物流过程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控制、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等,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不仅仅是送货,而是要最终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服务商,协助上下游企业与顾客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报表、客户满意度调查等,这一切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的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4.物流配送管理人才匮乏, 教育 培训落后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也不例外。对于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来管理同样无法运转。

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从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显然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严重缺乏具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 经验 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配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8]。

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与国外形成规模的物流配送教育与培训系统相比,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尤其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由于实践中运作成功案例的缺乏,熟悉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推广,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成功运营。

四、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的相关 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职能

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政府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其次,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并实现物流标准的统一,建议调整区域性和部门性的法规,制订通过一部全国性的物流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尽快实现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

再次,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确立物流业发展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水平,重点建设和科学分布物流基础设施,以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信息化物流配送系统,政府应加大对于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是交通运输、配送中心和信息通讯设施等,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在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利用Internet可以轻松的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或信息的传送,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的顺畅流通。但是在这个流通过程中,实现物品的转移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还必须依靠现代物流活动来完成,而在物流活动中物流配送是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方案是: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有效集成;降低价格;培养管理人才;建立联合物流;完善法律法规。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涵义与特征

随着Internet开放的网络时代的到来,物流配送企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满足消费者便捷、及时、准确的个性化需求,需进行焕然一新的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先进的配送设施设备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等进行有机结合,然后根据顾客的订货要求,在通过配送活动把商品定时定点的交给不同地区的收货人手中来满足顾客对商品的需求。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集计算机网络与物流配送环节于一身的新型配送方式,也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配送和贸易发展方式。

新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点与特点是:通过优化企业库存结构和减少物流配送环节,进而提高配送运行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大大的提高了客服的满意程度并增强了时间的利用效率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进而也将此新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产业的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影响

新型物流配送利用Internet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配送管理,优化并改进了复杂繁琐的物流环节,减少了配送人员的传统业务流程操作和叠加的工作量,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和配送的专业化水平,扩大了配送作业的能力,也强化了企业领导者的判断力和准确性。因此,许多公司纷纷把自身业务与物流配送放在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上,在利用自身资源与物流进行有效集成,以减少企业的配送环节和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企业的管理结构,拓展企业的增值服务项目和赢利空间,使企业的服务更优、产品更优、效率更优,进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其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应用与实施简单而有效地提高了配送的时间效率和运营效率,为整个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也给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了一场经济变革。

三、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不足之处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7%~19%左右,过高的物流成本也是造成我国近两年商品价格奇高的重要因素,这也表明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很落后,而落后的物流也必定会阻碍电子商务高效优势的发挥,使其难以实现双赢策略。那么到底是哪些方面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以下几点做出具体分析。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活动脱节

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还比较落后,其主要功能还仅仅是信息传递、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并没有与物流活动中的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等进行有效的集成,造成了电子信息技术与物流配送活动的脱节,从而不能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配送服务和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因此会在企业中出现重视商流,忽视物流的错误思想,造成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配送技术的不完善,使得商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货物损坏,货物缺失和配送时间较长等问题,使其远远达不到顾客对物流配送所期盼的高效优质的服务要求。

(二)配送成本过高

不健全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根本不能满足顾客的低成本配送需求,甚至有时配送成本还会更高。例如,小额客户买一件市场价为15元的商品,在网上购买时价格为9元但需要15元的运费,那么算一下成本并不如市场价格合适,而且物流费用基本达到了商品原价的一倍多。物流费用为什么会如此之高,为什么要由消费者来支付?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公司在合作时核算配送成本的问题。由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主体比较分散,而且订货的时间和地域不集中,无法形成规模配送。因此配送公司会因配送规模不够而增加单位配送成本,于是网站一方承担的配送费用就会由消费者来支付了。但如果在达到一定配送规模后,消费者就会在网站上享受到免邮的待遇了,这也是我们在节假日网购时能享受免邮的原因。

(三)配送 渠道 不完善

虽然近几年我国建立了多条物流配送渠道,但还不够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网络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合作,将自身企业的配送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两家企业在业务管理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阻碍了电子信息技术与配送 操作系统 的有机结合。第二种是网络公司自己构建物流配送体系并引进先进的配送设施设备来完成配送业务。但如果一个公司要自己建立一个社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配送网络,需要一大笔的投资。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还不会有规模效应。第三种是利用先进的网络 商业模式 ,实行网络购物,客户到店取货付款的形式。这种渠道大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还使企业忽视了物流这第三利润源。

(四)缺乏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

据专家统计目前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大部分只能从事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简单的物流活动,而这种单向型人才是不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快速发展要求的,更何况这里所指的人才紧缺是指四个方面:一是指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二是指具备物流知识并能熟练应用的专业人才;三是指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懂物流配送知识,并能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四是指既懂电子信息化技术又懂现代物流配送业务的全面型人才。正由于这些专业人才的缺失,所以不能为新型物流配送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的认识上有不同的见解。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开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等,忽视了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而企业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配送作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因此出现了鞋不合脚,人才不合企业要求的窘状。 (五)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还不成熟,国家出台的相应的法律制度、行政法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些法律法规严重落后,不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和配送设施的不健全,进而不能引导和制约物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措施

(一)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有效集成

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建立的一种新的消费、服务和贸易发展方式,代表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因此物流配送应加强自身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和消费者个性化的准确及时的配送需求,在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和配送系统,使配送企业在配送过程中能有效地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集货、配货、发货等配送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降低物流配送价格

要实现物流配送低成本的目标,需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方面,我国目前无论是企业对企业还是企业对消费者,都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只重视网站的点击率和订单的数量,还应考虑配送成本,尽量提高在线实际的交易量即实际真实产生的配送货物需求量的多少,并尽量形成一定规模的运货量,进而降低配送成本,提供高效优质的配送服务。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公司还应加快信息技术与物流配送环节的整合,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强化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强强合作,创建多元化的配送渠道,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从而降低配送成本和价格。

(三)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

要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紧缺问题,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引起重视,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理论体系,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在充分利用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与开展与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关的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注入新动力,并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建立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并统一在培养人才上的认识,学校应从注重学习能力转变为注重企业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获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沟通与对接,并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与国际物流接轨创造了条件。最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机制,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四)建立联合物流

由于单个物流公司的实力有限,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制,因此物流公司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并建立联合物流,把几个物流公司联合起来,把分散的优势和力量集中化,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各尽其职,共享信息资源、扬长避短、互补优势,减少了投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抵抗打击能力,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将物流配送企业的集约化、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有关的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约束与引导,但我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台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因此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我国还应针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完善物流相应的法律制度,为建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工程提供法律保障,促进物流产业向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海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 何杨平,韩海雯,张潇元.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实践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0 引言

随着企业对高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实践型人才成为企业追逐的重点。因此,加强对高校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突破的重要方向,而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在实践教学方面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如陈利民、王亮等人认为,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教学实践内容不丰富,缺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构建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思考的重点。

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应用型本科是为满足当地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建设的本科院校,是教育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李高申认为,高等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不仅只考虑企业对人才的现实性的需求,还应该关注人才培养的前瞻性、综合性等。因此,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也应该遵守这个理念,对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换句话说,与传统的研究型或者学术性人才的培养相比,实践型人才在不能再按照传统的以“狭窄于技术”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而应该确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宗旨,并坚持对学生个人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及思路

构建原则

根据上述的基本理论要求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系统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校内外结合原则。

系统性原则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其中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管理、内容和保障体系四个部分组成;而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所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为狭义的范畴。

突出特色性原则

在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教学资源,突出学校或者自身专业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社会人才。因此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精心策划,突出不同学科的优势,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兴趣的培养提供参考。

校内外结合原则

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必须充分结合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并各自发挥这两种资源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可采取不同形式,包括构建专业实训室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内即可完成专业实践活动,实现对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操作;而对于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开展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企业实训等,以此更好的了解社会。同时借助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此最短时间内缩短岗位适应时间。

构建思路

一般情况下,应用本科学院教学体系可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一个具有突出特色的专业进行试点,经大量的调研之后,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其进行定位;其次,结合不同的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理清不同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制定该专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标准。而对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就是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是以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作为基础,并通过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学生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建构。

3 特色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的原则和构建思路,就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对此,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能力结构、知识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然后根据上述的要求,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综合能力需求模型;此后,依据上述的能力需求模型和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相关的保障措施。而对于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何种能力,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关键。对此,结合特色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际,可以将其职业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用能力。

它通常是指人们在从而某个职业或则专业活动时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一般来讲,主要包括开展工作步骤的能力、自我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如某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某项工作之后,需要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工作岗位进行了解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工作步骤和方法。在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对工作进行自我的评价。

②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通常是指人们掌握的某项专业的技能的能力。如在实际的工作中掌握了相关的新的技能和知识,然后人们运用这种技能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常将专业能力看成是特色应用本科院校与一般院校的根本区别。

③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如在工作中需要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和人沟通的能力。同时,社会能力中还赋予了人的性格方面的特质,包括人的责任感、公正、诚信等。

④创新能力。

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和专业知识进行的创新,都可以认为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能力是依托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社会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根据上述的专业能力体系,设计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中应严格按照设计的原则和思路,结合应用本科院校的特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以金融类专业为例,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房红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笔者在总结房红教授的分析基础上,将其进行提炼,认为教学内容的构建拓展到整体的专业。

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上述的教学内容体系,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设计。而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通常按照应用本科教学时间维度来进行。

教学管理体系设计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管理。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制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有明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计划和保障教学经费计划等。同时,还必须要有时间教学考核体系,从而发挥监督考核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更好的促进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而具体到专业上,就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可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如金融类专业来讲,就应该结合金融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根据金融实验、实训和学生实习需要达到的目标等,设定具有金融类实践教学的考评指标,最终形成自己的考评体系。

保障体系设计

在完成教学目标、内容和具体的时间安排后,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加强对校内实验室建设。一方面要将实验室建设和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同时确立每个实训实验室的具体内容,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或实验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氛围。

第二,加强校外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对具有资金优势的特色应用本科院校可建立自己的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对于资金欠缺不足的,可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作用。

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采取双导师制的方式进行不同的分工,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和科研,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并在应用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再进行一定的创新。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特色应用本科院校来讲,要紧紧围绕自身特色,在特色构建中下功夫,通过制定以实践为主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地方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并体现出实践性教学人才的价值。

〔摘要〕 就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浅谈了教学改革思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改革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课程体系;改革;成绩考核。

1教学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学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专业类实验都在实验课教学中体现,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剩余的还较重要的实验内容如何安排?以及实验类型如何确定,这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及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的问题;学生能力的发挥问题等。建立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改善目前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状态,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

有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的能力培养,是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交叉渗透中,在课堂、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工厂等一个广义的“教室”中,在专业老师、实验和实践指导老师、师傅、经理、职员、官员、市民、工人等一批广义的“教师”共同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实验、实践教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混乱无序的实验、实践教学是根本无法实现对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规范实验、实践教学,使实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助于彰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基于其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办学的基本特色。实验、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规范化,使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了机制保障,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进而极大地彰显了学校的应用型特色。

2研究的主要思路

构建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指导思想

A、以构建实验、实践教学整体体系为纲领,以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主题,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B、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学生的目的需要、能力拓展、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构建符合实际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C、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学科专业特色、地域特色和应用型特色。

构建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

A.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构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B.系统化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互相衔接,彼此连续的实践体系。C.一体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验、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强化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使实践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同时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构建试验、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在培养方案中规范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目标体系要落实到每个课程和教师,落实到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之中。

3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二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为学生构建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条件、引导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交流能力培养问题;四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

解决四个教学模块问题

本科四年的实验、实践教学分别由多个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组成。解决好各个模块,特别是重点模块的问题,是实现实验、实践教学任务、目标的关键———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建立起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开放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工程教学模块新的教学体系,为每个模块设定科学的任务、目标和要素。

搭建“平台”

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必须依赖一定物质条件和设施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应具备什么样的教学条件是与教学目标、任务密切相关的,是应该经过科学论证、考量的———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解决好技能培训基地的建立,重点搭建起低年级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交叉渗透问题

理论教学是实验、实践教学的基础,实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割裂、脱节,应有机结合与交叉渗透———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与交叉渗透的基本要素问题。

解决好“五化”问题

一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层化、特色化问题,改变目前教学内容走过程和一般化现象;二是解决好施教的个性化问题,改变目前的脱离对象和千篇一律现象;三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规范化问题,改变目前管理无序和混乱现象;四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设施、装备的现代化问题,改变目前设施、装备老化和落后现象;五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手段的信息化问题,改变目前教学手段单一现象。

解决好“大实践”教学观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看待和实施实验、实践教学呢?对此认识和共识度并不高,需要建立“大实践”教学观。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观,建立“以人为本”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合于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观念。把四年的实验、实践教学,校内、校外的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把各个实验、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把对实验、实践教学的投入看作对教学的重点投入一样重视;把实验、实践教学当作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来实施。总之,从社会的需求认识出发,通过调研,构建实验实践体系,并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的安排及有机配合,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各门课程开展开放性实验题目,规范实验室操作规程和管理;结合各类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消化理论知识,并将实验、实践教学有机相结合;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达到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迅速上岗,独立工作,特别是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选题起点结合实际,内容要求涉及专业主线,设计类与论文类分配合理,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国家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通过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型复合人才。综上所述,本文将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增强高校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业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近几年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更加广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始逐渐发展成本应用性较高的学科,也作为我国理工科的主要专业之一。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由于不同高校存在不同的教育侧重点、教学背景,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众多。

一、业务与程序概念解析

众所周知,买东西需要去超市,汇款需要去银行,这种都属于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普及程度愈加广泛,这些业务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例如网上购物、网上转账等,互联网开展类似业务的目的便是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通常来讲,互联网的业务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用户利用平台的显现界面实现各类操作。因此互联网各项业务的主要支撑为后台、数据与程序的开发,用户主要作为业务的享用者。从狭义方面来看,在这之中的业务内涵为企业将生产完成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与展示[1],借助后台管理系统的运行,可实现对业务员的远程管理,将产品的交易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将市场不断扩大与开发。另一方面,对于程序来说,程序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的主要基础,例如用户的登录注册等操作,程序必须拥有高效性、容错性等特征,程序若想完成需要累积一定量的知识,也可以看做为业务由大量的程序共同运行才能完成。因此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将业务可以实现的先后顺序作为基础,将相关知识点合理排列。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教育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服务,还需要与社会实践互相结合,使教育能够更加现代化,从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多方面的要求,高校应将重视基础、凸显特色、重视实用作为教学指导方针,还需要制定明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才能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1)需要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应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求的综合素养。(2)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进入相关领域进行就业,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可以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设计、开发等工作。(3)应具备对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等相关能力。(4)学生要具备学习主观能动性,掌握基础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能能力,使自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与学科发展相符。

三、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网上冲浪作为早已被人们熟知的词语,很多人每天都会进行这种操作。用户利用PC、笔记本、手机等各类终端,使用网络对各项业务进行办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日常行为。完成任何业务都需要两个角色共同进行,其中包含业务服务的提供者,例如网络运营商、电子商务运营商[2]。另外还有业务享用者,也可以看做为业务需求者。任何业务都与计算机与网络相关,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业务部署-实施-享用这个过程的全部知识,还应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解决。因此只有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构建,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获得提升。

(一)业务实施过程

在业务部署、享用的步骤方面,也可以将其看作为业务实施的过程,主要包含基础部分、网络通信等。第一,基础部分。包含基础设施、设备、理论等。设施方面为机房、机柜等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的多方面知识。基础设备方面含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基础理论意为与基础设备相关的电子电路、计算机的分析等方面知识。第二,通信网络。其中包含各种服务器网络的构建接入与安全性。网络的构建指防火墙、路由器等各种设备搭建,可以为业务提供平台或服务通信网络。在进行服务器的接入安全时,会防止木马或病毒的攻击。第三,服务器。其中包含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只有将各种服务器进行合理配置与维护才能使各项业务进展顺利。通过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若是想完成一项网上业务需要使用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要对业务的整个流程熟知,还需要将业务中涉及的多方面知识充分掌握。

(二)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完全掌握,可以对各项业务熟练操作与实施,本文将对各个业务实施步骤的重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基础,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在业务中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

对于互联网的业务方面,业务无论是在部署还是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基础、网络通信、服务器、程序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需要指定的程序提供支持,程序需要由大量的知识点共同组成,这些知识点也会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不同课程。对于业务的实施基础部分[3],机房环境的建设知识内容包含机房电路布置、硬件设备采购、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其中还有电路、二极管等相关知识,与知识点互相对应的课程为电路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等。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的部分会设计到的程序有机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与连线等方面,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为局域网课程、服务器安装与设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网络技术课程、网络实践课程等。在程序方面会涉及到的程序为对相关功能的开发代码、调试代码等,其中包含Web数据库课程、软件课程、计算机构成原理等课程。

对于用户接口部分会设计到用户界面、网站开发等程序,会涉及到HTML课程、CSS课程、网站规划课程、平面设计等课程。其他的业务实施部分也可以将本文的方法进行排列即可。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将业务的部署与应用过程作为基础,还应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拓展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基础部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

网络通信与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与实践。程序:WebService应用与开发、软件工程、汇编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用户接口:平面设计基础、产品心理学、用户心理学等。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终端: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通过这些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需要确保相关课程的学习与业务实施过程相符,才能构建出更加完善、全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使现代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获得提升。

四、结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近几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因此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系统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的约束,符合业务流程的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晓龙,耿方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4(8):72-74.

[2]郭川军.金融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方法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135-137.

[3]郭银章,曾建潮.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6-9.

构建制度体系研究论文

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

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资产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对于集团企业而言更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业务项目也是不计其数,所以在内部管理方面本来就存在着比一般中小型企业更大的风险与难度。本文通过对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国内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供参考。

关键词: 集团企业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从本质上来说是许多公司以共同的发展为目的而结合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虽然集团公司的说法并不是《公司法》中明文确认的正规说法,但是集团公司的出现却也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与活力。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是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市场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多层次经济组织的经济实体结构。集团公司具有一般公司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具有超大型的生产经营规模、市场份额以及庞大的人员数量,所以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更广,但是正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庞大与复杂,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就更显重要。

一、关于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重要性的阐释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有效真实,保证集团企业在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更为严格科学的监督、约束、调解以及评价。

1、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能够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规章制度来确定庞大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归属,能够通过各项程序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企业内部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通过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偏差和漏洞,最终起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良好推动作用。

2、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数量庞大,牵扯到的资金也是不计其数。因此只要涉及到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集团公司内部最容易发生的也就是贪腐问题。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集团公司内部没有建立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及时监督及时评价,能够保护国家财产及公司财产不受非法侵害,能够有效避免如偷逃税款、挪用公款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3、有利于集团内部沟通协调

现代化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快速高效的管理体系。正是有了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有助于部门及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责任和义务,能够更加清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要点及工作重点。所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在员工、管理、市场之间形成一个三方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的顺畅准确。

4、有利于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集团企业由于其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企业所辖资产也不计其数,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的重要问题。建立完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资产定期账务核对、人员权限的合理授权以及对企业资产中实物部分的盘点工作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与监督。能够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能够通过严格管理有效避免企业资产的无形浪费或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资产遗失、损坏,能够有效避免集团内部人员因为一己私利而出现等恶劣行为发生。同时也能够通过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偷盗现象的出现。综上所述,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原因的企业资产损失及其他风险的产生,是确保企业资产完整性与完全性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实生产运营及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

1、缺乏执行力

内部控制制度想要得到切实执行就离不开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执行,但是目前而言,许多集团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在执行力上面却相当疲软。在执行力问题上集团公司有其特殊的地方,因为大型的集团公司在权力结构上基本施行的都是集权与分权并存的管理模式,总公司进行集权管理,各个分公司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权利,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也就会按照集权与分权的模式推行,但是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相统一的问题,企业员工也对于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产生模糊的概念,在具体操作中也容易抓不住重点,因此大大削弱了集团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观念陈旧落后

集团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与决策者一般都是极具市场经验与企业管理经验的“资深”管理者,我们很少甚至几乎看不到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职务由年轻人担任的,年长的管理者虽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实践经验,但同时这一部分人也会受到自己固有经验的影响,而对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不愿意学习和了解。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言,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影响力及影响程度。而老一辈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比较轻视,从而也就造成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缺乏先进的指导观念,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1、加大执行力度

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在执行力度方面经常会因为内部经营结构复杂、经济业务繁多而影响其制度的执行力度。所以想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必须在提升执行力上面狠下工夫。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加强对集团企业的收支管理工作力度,要切实执行账目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账目核对的监督工作,账无巨细地认真核查,扫清一切盲点。其次是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提升思想认识

集团企业结构复杂、人员众多,想要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力,还是离不开在企业员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方面的切实提升。具体而言,首先,企业要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忌简单轻浮的

教育宣传,一定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的表现出来。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重视企业普通员工的意见建议,重视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以员工为本的改善提升等。在内部控制管理及监督评价制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人员及岗位控制。其次,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重视内部控制及人员自律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了,同时简单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也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所以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内部控制覆盖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乃至每一个具体的员工。这就需要一个极具企业特色的、极具企业文化氛围的内部控制环境,只有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才能将内部控制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才能让每一个员工都自觉主动地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3、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其他相配套的企业制度将难以实现集团企业的有效内控管理。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头上,让她们担负起监督管理本部门员工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责任。其次,建立与内控制度执行相应的人员考核及薪酬评定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内部控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让员工在内控制度执行上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人员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与人员自身的职务调动、升迁等直接挂钩,激发员工的内控管理参与积极性与自律性。最后,鉴于集团企业庞大的人员结构及组织结构,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专门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精神的分析与传达,让集团上上下下更好地领会制度精神,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4、加强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其企业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出现的众多违规行为及恶劣事件也都与资金管理松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所以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力度。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加强融资权限的集中化管理,取消子公司的独立对外融资权利或融资担保权利,对于对外融资、担保融资等各项事务由总集团公司直接才承担,这样不仅能够对子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也能够防范因为各种不利于集团企业整体发展的胡乱贷款、胡乱担保的事件发生。其次,推行集团资金的集中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集团公司的总体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以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对各子公司的资金预算及管理,能够有效跟踪各项资金的使用及占用情况,能够加强对超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能够提升资金的经济价值发挥,从而为集团企业的重要主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爱玲、吴有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要素构成及产权关系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2] 李云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初探[j]。时代金融,2009(1)。

[3] 匡友本、高寿松: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苏盐科技,2012(4)。

[4] 吕志元:论我国报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及实务设计[j]。中州大学学报,2011(1)。

[5] 李小红:构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j]。广西会计,2010(3)。

[6] 吴树中: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9(18)。

论文写作技巧:

1、论文的难点并不在于开题和题目的确认,而是当你确认好题目后,与导师的反复沟通与逐条修改。

2、往往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坚持不住了, 因为信息的不理解,或者对八股制式的陌生感,使得很多朋友都是在机械地书写论文。

3、其实只要掌握精髓,并不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挡在大家面前的山是要通过一步一步挖掘,移除的。

4、确定好论文主体,根据导师的建议,就是一步一步书写论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论文综述的整理、引用理论的确认、论文主体的书写、论文的八股文要求满足、字数上的满足。

例文:

在党的建设中,制度建设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这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建设,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这不仅强调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指明了制度建设的方向。制度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规范党的执政行为。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度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核心的系统工程。

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治本之策来抓,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加强党的建设逐步探索出的重要经验之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完善的制度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

在党的思想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思想建设的经常性,并巩固和发展取得的成果;在党的组织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化,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在党的作风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确保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防止和克服不良作风;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强壮党的肌体,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同腐败行为、不正之风等作坚决的斗争,有效防止腐败发生。总之,科学的、成熟的制度,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

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依靠制度实施执政行为是当代政党执政的普遍准则和规律。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在党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力、影响力和控制力,这要靠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协调,尤其靠制度建设来维系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建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治本之策。为此,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把执政地位的巩固作为制度建设的现实追求,把执政使命的完成作为衡量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党的各项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制度建设是民主法治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主完善、人权保障、法律至上和法制完备,这是当今民主法治时代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而制度则是实现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紧民主权力制度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司法体制机制建设。

公共财产制度建设、收人分配制度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形成一套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机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民主法治社会具有牢固的长效基础。

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论文

企业和物流与管理有关的问题和现象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物流商务已呈现网络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征,物流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创新物流管理机制、构建物流管理制度、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等改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策略。[关键词] 物流 管理 企业 企业物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统计,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别为、 ,而我国则为。另外,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货品总成本为30,比西方发达国家高3倍。由于物流成本90消耗在流通环节,在生产环节只占 10,因此,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加强物流管理已迫在眉睫。一、企业物流的构成 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 物流管理协会(1998)。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 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物流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企业应该成为物流的主体,因为是企业,再按照市场组织产品生产和市场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注意到物流对成本的作用。但实际上,生产企业本生也会有物流业务存在。按照一般规律,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订货进货)、生产物流(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商品配送)、回收物流(召回回收)等。二、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物流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观念制约,传统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受到局限,运作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模式落后,配送速度慢,安全性差,缺乏竞争力。 2. 企业物流管理手段落后,功能不全 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上,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别提网络了,有些虽然应用了一些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但效果不佳。长期对物流的轻视导致物流专业人才稀少,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3. 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 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样不仅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阻碍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4、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对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的失误,不能从外部把握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 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费统一计算, 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 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 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对物流成本的组成不能清楚地划分。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因此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三、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措施1、转变观念,建立“第三利润源”的理念“第三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上,以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资源领域);或以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第二利润源”(人力领域)。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逐渐被人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利润源”。 先进理念是一种先进文化,确立物流理念是一次思想解放的过程,是对传统理念的冲击。没有先进的物流理念,就不可能有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因此,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完善提升和科学发展的过程。 2、改善物流管理技术,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物流管理需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所在。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改造现有的物流设备和装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我国的传统物流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 3、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及设备的开发研究活动。首先,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术和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其次,要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最后,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物流成本意识。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年薪制”,克服“月薪制”造成的人员短期行为,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政府可以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和住房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实施TCM战略,建立物流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成本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战略强调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将员工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TCM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综合利用系统观点、现代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策略,对物流成本 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从而有利于克服物流成本的“二律背反”现象。为此,企业应加大TCM宣传力度,强化决策层的物流成本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 观,积极参与成本管理,为TCM的实施营建群众性的良好氛围,并应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领导,确立物流成本管理的应有地位,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和协 调物流管理工作,研究和规划物流成本管理的远景任务和目标。构筑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应设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 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采用JIT(Just-In-Time)采购、供应链采购和网上采购、外包采购等现代采购技术,按照物项采购价值实施ABC技 术分类管理,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有机地结合起来。物资采购应通过合理的价值分析(物资价值=功能/成 本),选择质优价廉的物资,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调查、评审、遴选体系,建立和完善索赔制度。构建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对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改善企业物流管理。传统会计实践在物流成本核算上不足以提供足够而准确的物流总成本信息,不利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5、降低物流成本 (1)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合理化是指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进行高质量的物流活动。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 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实际物流流程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要从 企业经营的整体考虑。正因为如此,设计一个合理的物流运营方案,绝非开几次会议就能解决,而需要广博的知识及广泛的调查,这里包括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的选 择,还有仓库位置的选择、货物的堆码技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2)通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 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零运营资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 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运营成本。 7、系统分析综合控制,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不仅要强调局部控制,更应重视系统化的综合控制。企业应按照现代物流的系统理念,从总成本的角度出发,分 析研究物流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整合各项物流业务,追求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化。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3]白世贞.物流英语[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4]何杨平.现代物流与信息商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丁立言,张铎.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姚久扬,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10

引言1第一节物流配送概述1一、配送的概念与特征1二、配送的作用与实施条件3三、配送的类型4第二节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8一、连锁经营的概念与特征8二、连锁经营的优势10三、物流配送在连锁经营中的功能与作用11第三节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管理12一、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的特点及内容12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不合理的表现形式14三、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合理化的措施15本章小结20复习思考题21实训题21第二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22学习目标22引言22第一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22一、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22二、商流、物流相分离的配送模式23三、共同配送模式24第二节连锁企业的第三方物流配送24一、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含义及内容24二、第三方物流配送的作用及发展27三、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的管理系统30第三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业务流程33一、配送的一般流程33二、配送的功能要素36第四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38一、连锁企业物流组织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38二、企业物流配送组织的形式及设计原则42本章小结46复习思考题46实训题46第三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战略管理47学习目标47引言47第一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概述47一、物流配送战略的概念和构成要素47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的特征49三、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的层次50四、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的作用51第二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环境分析53一、分析连锁企业配送环境的目的53二、连锁企业配送的环境分析54三、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的选择57第三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决策60一、配送中心战略决策60二、配送中心战略决策的方法61第四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实施与控制68一、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的实施68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战略控制68本章小结71复习思考题71实训题71第四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72学习目标72引言72第一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与类型72一、配送中心的概念72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与作用73三、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类型75第二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77一、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77二、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要点78三、配送中心的选址80四、配送中心的内部设计81第三节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83一、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83二、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思路84本章小结86复习思考题87实训题87第五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管理88学习目标88引言88第一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88一、进货、搬运作业管理88二、储存、盘点、订单作业管理92三、拣货、补货、出货作业管理95四、输配送、退货作业管理97第二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99一、物流配送人才市场的特征99二、招聘与录用101三、薪酬制度103本章小结105复习思考题106实训题106第六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成本管理107学习目标107引言107第一节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概述107一、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含义107二、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07三、物流成本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109第二节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分类111一、物流成本分类111二、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114三、物流成本分析115四、物流成本分析现状改善的步骤及要点118第三节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119一、物流成本控制的前提119二、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120三、物流成本控制的模式122四、物流成本控制的内容124第四节作业成本法127一、作业成本管理的意义127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28三、作业成本法在连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实施130四、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不足133第五节量本利分析法135一、量本利分析法135二、责任成本法136三、目标成本法138四、标准成本控制法138本章小结139复习思考题139实训题139第七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管理140学习目标140引言140第一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概述140一、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的内容140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的特征142三、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的功能143四、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的管理143第二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146一、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概念146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形式146三、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作用147四、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148五、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要素构成150第三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开发153一、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153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54三、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159四、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160本章小结164复习思考题164实训题164第八章连锁企业电子商务配送165学习目标165引言165第一节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165一、电子商务的内涵165二、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167三、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与创新168第二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169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的定义与特征169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存在的瓶颈170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的影响因素173四、电子商务对传统物流配送的冲击与影响175第三节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管理175一、电子商务配送系统175二、电子商务配送系统目标177三、电子商务配送系统的基本模式178四、电子商务配送系统的构成178五、电子商务配送系统的目标、原则、分析内容及步骤179第四节我国电子商务配送的发展趋势180一、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180二、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181三、我国电子商务配送发展前景182本章小结184复习思考题185实训题185第九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设备和技术186学习目标186引言186第一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设施和设备186一、连锁企业物流配送输送设备186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搬运设备190三、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储存设备194第二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技术和应用197一、分拣系统197二、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198三、地理信息系统199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200五、计算机智能化技术201本章小结202复习思考题202实训题203第十章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204学习目标204引言204第一节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概述204一、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的概念和分类204二、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的意义205三、物流绩效评价的原则205四、物流配送绩效评价要素206第二节配送中心物流绩效评价系统207一、有效绩效评价系统的特征207二、物流效果评价系统的层次208三、物流中心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要求209四、配送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步骤210第三节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11一、进出货作业评价指标212二、储存保管作业绩效评价指标213三、盘点作业绩效评价指标214四、订单处理作业绩效评价指标214五、拣货作业绩效评价指标215六、配送作业绩效评价指标217七、采购作业绩效评价219八、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综合指标220第四节客户服务绩效评价221一、客户服务的含义221二、客户服务的意义222三、客户服务的识别222四、客户服务的要素223五、客户服务的绩效评价与分析225

构建公司制度体系研究论文

企业服务营销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

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挖掘准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产品,主要是深挖产品的内涵,切合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的过程。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企业服务营销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服务经济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据此,对营销中的服务理念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让更多的人明白在企业中营销中服务体系的意义。

关键词:服务;服务营销;服务营销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在生产技术、产品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日趋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开启了服务竞争的新时代。一方面,合理运用服务营销能更好的为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为自己的产品增值,而随着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广大企业能够在服务中发现新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从而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因此,我国企业要想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设计系统的服务型营销系统。

1 服务营销体系的理论内涵

服务型营销系统的论述主要是惠青山在《经济师》2001年1月发表的《论服务营销体系的构成》,目前有关在服务营销体系构成的论述,较有影响的是洛伍劳克(christopher H?Lovek)的服务型营销系统的概念。在他的概念中,服务型营销系统主要是由操作界面和其他要素组成的(见图1)。

其“顾客看不见”部分是指服务理念、企业管理人员、后勤支撑人员等。笔者认为:服务营销体系应该包含顾客看得见的服务操作体系及接触和顾客看不见的企业理念等。

2 服务营销体系的构建

战略与理论层面的设计

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相关企业以市场条件为导向,确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为顾客服务”的理念,才能够为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研究指明方向,也才能够更好地让设计出来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只有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才能够把有限的市场资源更好地集中起来,并通过整合营销资源,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设立企业战略目标的步骤如下所示:设立切实可行的销售目标。这个目标要与企业愿景相一致,要与企业目标一致;其次,在制定各种战略战术时要以服务为导向,如管理战略,市场竞争策略,产品策略等。先总体制定一个完整的战略,之后再根据整个战略的目标,分阶段设置不同的策略,再根据具体的策略来进行具体方法的实施。

制度与技术层面设计

服务营销体系制度与技术层面设计,应站在顾客角度,以客户满意度为前提,为与服务相关的过程及程序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制度。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在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环节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制度与技术层面设计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公司规范化治理模式,包括人事、行政、财务、销售、技术、售后服务、服务补救等规章制度。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前提,建立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以及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多维度多视觉地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确保公司服务营销体系的全面建成,通过宣贯并组织实施,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计划与组织层面设计

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推进,需要有明确详细的推进计划,同时,有效的把CRM、TQM等先进管理技术与企业战略恰当结合,建立完善公司的服务营销体系。

计划与组织层面设计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公司全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针对这一体系对现有组织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现代服务营销需要,建立以总经理直接负责的服务导向组织管理架构(见图2),即整个框架的结构是倒三角形。最重要的是客户,一切服务围绕他们进行展开。最前线的销售人员负责直接跟客户进行接触,因为他们是直接接触客户的,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之后就是在中间负责处理事件的相关部门人员,其后是企业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最后才是企业最高层的领导者。同时,必须对组织的团队、企业文化、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建设,以适应整个服务中的销售体系。建立与公司的发展相符合的销售体系和组织建设及计划落实,是服务营销体系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考核与评价层面设计

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推进,对企业运营发展产生了作用,既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因此,公司必须对服务营销体系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企业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要求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也要是动态变化,持续不断的。比较典型的有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本文根据企业自身考核特点,选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服务营销体系进行评价、对员工进行考核。

考核与评价层面设计主要内容如下:平衡计分卡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抽象的公司战略、公司目标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指标,使得公司各业务部门有可以参考的和衡量的.标准。通过建立部门和个人的平衡计分卡使服务营销最终成为员工日常活动,最终实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标。平衡计分卡具有与战略相关联,提供完整的可操作指标框架体系,评价指标长期化、及?r化、动因化,企业的服务流程急切需要进行优化,但是因为需要消耗大量成本,而且也有相当大的指标压力。因此,我们在实施平衡计分卡时应充分注意四个维度的关系,即为了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更好地把整个流程和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客户的青睐,从而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地位,而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发展能力也会发展得更好。

通过对战略与理念、制度与技术、计划与组织、考核与评价四个维度的设计,建立企业服务营销体系的模型(见图3)。

3 构建服务营销体系的意义

首先,服务营销体系丰富了市场营销满足客户需求的内涵。服务营销一方面丰富了市场营销满足顾客需求的内涵,另一方面它不但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了顾客的精神需求。

其次,服务营销体系有利于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服务营销有利于企业提供优质实物产品的同时,通过向顾客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获得顾客满意的方式赢得企业竞争新优势。

再次,服务营销体系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当企业通过服务营销为顾客提供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得顾客忠诚、巩固市场地位,赢得最大利益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

最后,服务营销体系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营销是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是通过提升营销人员或售后服务人员素质来实现的。只有在销售的过程中更多地注入服务的元素,才能够让整体销售人员和售后人员的素质得以更好地提升,从而企业才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惠青山.论服务营销体系的构成[J].经济师,2001,(1).

[2]Langeard Eric,Bateson John E G,Lovelock Christopher H,etc.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D]. Cambridge,MA: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1981.

[3]岳伟,程德俊.制造业的服务营销[J].现代管理科学,2000,(4).

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

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思考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资产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对于集团企业而言更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业务项目也是不计其数,所以在内部管理方面本来就存在着比一般中小型企业更大的风险与难度。本文通过对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国内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供参考。

关键词: 集团企业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从本质上来说是许多公司以共同的发展为目的而结合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虽然集团公司的说法并不是《公司法》中明文确认的正规说法,但是集团公司的出现却也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与活力。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是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市场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多层次经济组织的经济实体结构。集团公司具有一般公司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具有超大型的生产经营规模、市场份额以及庞大的人员数量,所以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更广,但是正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庞大与复杂,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就更显重要。

一、关于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重要性的阐释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有效真实,保证集团企业在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更为严格科学的监督、约束、调解以及评价。

1、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能够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规章制度来确定庞大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归属,能够通过各项程序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企业内部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通过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偏差和漏洞,最终起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良好推动作用。

2、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数量庞大,牵扯到的资金也是不计其数。因此只要涉及到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集团公司内部最容易发生的也就是贪腐问题。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集团公司内部没有建立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及时监督及时评价,能够保护国家财产及公司财产不受非法侵害,能够有效避免如偷逃税款、挪用公款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3、有利于集团内部沟通协调

现代化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快速高效的管理体系。正是有了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有助于部门及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责任和义务,能够更加清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要点及工作重点。所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在员工、管理、市场之间形成一个三方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的顺畅准确。

4、有利于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集团企业由于其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企业所辖资产也不计其数,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的重要问题。建立完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资产定期账务核对、人员权限的合理授权以及对企业资产中实物部分的盘点工作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与监督。能够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能够通过严格管理有效避免企业资产的无形浪费或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资产遗失、损坏,能够有效避免集团内部人员因为一己私利而出现等恶劣行为发生。同时也能够通过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偷盗现象的出现。综上所述,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原因的企业资产损失及其他风险的产生,是确保企业资产完整性与完全性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实生产运营及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

1、缺乏执行力

内部控制制度想要得到切实执行就离不开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执行,但是目前而言,许多集团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在执行力上面却相当疲软。在执行力问题上集团公司有其特殊的地方,因为大型的集团公司在权力结构上基本施行的都是集权与分权并存的管理模式,总公司进行集权管理,各个分公司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权利,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也就会按照集权与分权的模式推行,但是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相统一的问题,企业员工也对于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产生模糊的概念,在具体操作中也容易抓不住重点,因此大大削弱了集团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观念陈旧落后

集团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与决策者一般都是极具市场经验与企业管理经验的“资深”管理者,我们很少甚至几乎看不到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职务由年轻人担任的,年长的管理者虽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实践经验,但同时这一部分人也会受到自己固有经验的影响,而对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不愿意学习和了解。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言,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影响力及影响程度。而老一辈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比较轻视,从而也就造成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缺乏先进的指导观念,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1、加大执行力度

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在执行力度方面经常会因为内部经营结构复杂、经济业务繁多而影响其制度的执行力度。所以想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必须在提升执行力上面狠下工夫。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加强对集团企业的收支管理工作力度,要切实执行账目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账目核对的监督工作,账无巨细地认真核查,扫清一切盲点。其次是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提升思想认识

集团企业结构复杂、人员众多,想要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力,还是离不开在企业员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方面的切实提升。具体而言,首先,企业要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忌简单轻浮的

教育宣传,一定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的表现出来。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重视企业普通员工的意见建议,重视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以员工为本的改善提升等。在内部控制管理及监督评价制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人员及岗位控制。其次,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重视内部控制及人员自律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了,同时简单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也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所以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内部控制覆盖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乃至每一个具体的员工。这就需要一个极具企业特色的、极具企业文化氛围的内部控制环境,只有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才能将内部控制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才能让每一个员工都自觉主动地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3、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其他相配套的企业制度将难以实现集团企业的有效内控管理。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头上,让她们担负起监督管理本部门员工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责任。其次,建立与内控制度执行相应的人员考核及薪酬评定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内部控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让员工在内控制度执行上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人员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与人员自身的职务调动、升迁等直接挂钩,激发员工的内控管理参与积极性与自律性。最后,鉴于集团企业庞大的人员结构及组织结构,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专门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精神的分析与传达,让集团上上下下更好地领会制度精神,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4、加强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其企业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出现的众多违规行为及恶劣事件也都与资金管理松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所以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力度。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加强融资权限的集中化管理,取消子公司的独立对外融资权利或融资担保权利,对于对外融资、担保融资等各项事务由总集团公司直接才承担,这样不仅能够对子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也能够防范因为各种不利于集团企业整体发展的胡乱贷款、胡乱担保的事件发生。其次,推行集团资金的集中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集团公司的总体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以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对各子公司的资金预算及管理,能够有效跟踪各项资金的使用及占用情况,能够加强对超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能够提升资金的经济价值发挥,从而为集团企业的重要主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爱玲、吴有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要素构成及产权关系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2] 李云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初探[j]。时代金融,2009(1)。

[3] 匡友本、高寿松: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苏盐科技,2012(4)。

[4] 吕志元:论我国报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及实务设计[j]。中州大学学报,2011(1)。

[5] 李小红:构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j]。广西会计,2010(3)。

[6] 吴树中: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9(18)。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干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是什么?一种通俗的回答是:“企业防止舞弊的工具。”我国目前尚未提出权威的内部控制定义.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二、 国日前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韪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自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2、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仝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有些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4、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迭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迭的有关指标。5、费用支出失控如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纵观目前企业内控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成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长期健康有序生长离不开企业内部控制的制订与实施,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保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三、如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内控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乏力等。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如果管理者不愿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重视管理.不愿设立内部控制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内控制度,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2、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1)确定组织单位的形式和性质,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2)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制定办法。合理授权和分配责任。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3、充分发挥审计作用。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方面相结合来优化控制环境,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外部审计主要是指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4、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充实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则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5、各种管理控制方法灵活运用。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进度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二)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第二个要素是会计系统。它是指公司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公司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会计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规定会计账户、账簿、会计报表等内容的编制说明,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程序。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1、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2、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3、计量交易的价值。4、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5、在会计报表中适当地表达交易和披露相关事项。从以上说明不难看出。会计系统的核心是处理交易。公司的会计系统应为每笔交易提供一个完整的“交易轨迹”。(三)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程序是为了合理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组成的。可运用于某种交易(如购货付款),也可运用于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程序可分为以下五类:1、交易授权。交易授权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围授权产生的。2、职责划分。对某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例如:某些会计工作的职责应划分(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往来、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与单位财务印鉴不能一人保管。仓库材料明细账要设专人稽核或者另设记账员记账);某项交易的执行、记录、维护等应指派给不同的个人或(销售的授权、货物的发运、开账单给顾客等工作派给不同人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舞弊行为。3、凭证与记录控制。对各种外来票据及自制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在会计核算中对差错更正、余额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作出规定;对某些凭证执行预先编号制度。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最重要措施就是采用实物防护措施,比如,将存货存入仓库以防偷窃,对凭证和记录也需要进行实物安全保护,比如,应收账款的主要档案、保险单和应收票据等。5、独立稽核。独立稽核是指验证由另一个人或部门执行。通过对资金收付、产品销售、现金管理、记账凭证、税收申报、物资采购的稽核.以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四、健仝种完善企业内部控镧制度是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点无非是产品的销售、货款的回收、物资的采购、款项的支付.而这些环节无不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休戚相关。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现代企业中,其主要作用如下:一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可见,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