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量子科学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6 22:20:38

量子科学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摘自: 毕业论文怎么做?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参考资料:

在写作科学的论文过程中,适当的引用一些参考文献,能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科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刘文帅. 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 梁周昌. 怒江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 英语口语 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 赵婧. 乌海市高中英语课堂 文化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 反思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5]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祝露. 高中写作教学设计探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9]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0]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11] 莫雷主编. 教育 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2] 冯忠良等着.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3] 杨治良,罗承初 编写.心理学问答[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6 [14] 江桂苹.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15] 张春燕. 初中数学 专业英语 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6]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7]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18]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9]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20] 王萍. 高中英语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赵荣生. 车辆核材料检测装置的研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00) [2] 王国华,陈敬贤,梁梁. 系统评估研究现状及发展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10) [3] 陈合权,魏莲芳.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4] 张旺勋,龚时雨,李康伟. 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策略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1(09) [5] 魏莲芳. 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3) [6] 潘科,王洪德,石剑云. 多级可拓评价 方法 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 2011(05) [7] 吕海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鲍君忠. 面向综合安全评估的多属性专家决策模型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 孙爱军.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南开大学 2011 [10] 郭熹. 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邬长城.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12] 孙亚华,李式巨,李彬.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的量化评估[J]. 核动力工程. 2009(01) [13] 陈志华. 试论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14] 魏莲芳,陈志华. 浅谈安防系统中的风险评估[J].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5(04) [15] 徐哲,贾子君. 基于仿真的武器装备研制系统性能风险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04)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15) [2] 孙国强. 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 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04) [4] 王赐江.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报告 . 2013(01) [5] 冯文林,帅娟,姚红,邓波,魏莲芳,汪小林,冯荣. 四川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创新调查研究报告[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01) [6] 李林. 中国法治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J]. 新视野. 2013(01) [7] 徐田坤,梁青槐,任星辰.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地铁750V牵引供电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6) [8] 黄毅峰. 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9]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工作进展[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10] 王华安. 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11] 何穆. 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建筑电气. 2013(05) [12] 张苏. 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13]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4] 唐海. 个性化概念图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5] 杜治国,赵兴涛,李锦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模型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猜你喜欢: 1. 什么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2. 中国茶文化参考文献 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4. 高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6. 历史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参考文献篇一:

[1]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 王亮. 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3] 田秀芳. 介质加速粒子的相关理论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4] 程诚. MHz频率电子束束流动力学及其尾场效应研究[D]. 清华大学 2010

[5] 常广才. BSRF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光束线设计和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汪建. 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7] 牛田野. 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8]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9] 方佳. 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严晗. 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作[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1] 徐卫. 储存环纵向反馈腔设计与基于横向反馈系统的束流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2] J. C. Foster,J. M. Holt,L. J. Lanzerotti. Mid-latitude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pacelab-2 plasma depletion experiment at Millstone Hill[J]. Annales Geophysicae . 2000 (1)

[13] 赵宇宁. 加入高次谐波腔的储存环内束流不稳定性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4] 唐雷雷. HLS Ⅱ束流横向截面测量系统的研制及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5] 黄勇,时家明,袁忠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by Rocket Exhaust[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4)

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 王若鹏. 地震电离层前兆短期预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2] 冯宇波. 电离层等离子体分析仪的设计与研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3] 何昉. 地基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影响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4] 汪枫. 高频电波人工调制低纬电离层所激发的`ELF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5] J. Birn,A. V. Artemyev,D. N. Baker,M. Echim,M. Hoshino,L. M. Zelenyi.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e Magnetotail and Aurora[J]. Space Science Reviews . 2012 (1)

[6] 邓忠新. 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7] 刘宇. 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8] 马新欣.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9] 宋君. 返回式电离层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0] 呼延奇. 日冕大尺度结构演化及快速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8

[11] 李世友. 伴随磁场重联的静电孤立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12] 黄灿. 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李正.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4] 赵莹. 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5] 刘振兴等,着.太空物理学[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16] 涂传诒等编着.日地空间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 1988

[17] 徐晓军. 行星际磁场重联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参考文献篇三:

[1] 肖效光. 30MeV Linac数值模拟与能量回收初步研究[D].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 2003

[2] 田秀芳,吴丛凤. PASER在混合气体激活介质中的理论计算(英文)[J]. 量子电子学报. 2014(01)

[3] Miron Voin,Wayne D. Kimura,Levi Sch?chter. 2D theory of wakefield amplification by active medium[J]. 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 2013

[4] PASER: particle acceler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J]. Physics Letters A . 1995 (5)

[5]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6] 耿会平.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设计及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8]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9] Wladyslaw Zakowicz,Andrzej A. Skorupski,Eryk Infeld.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s in a Spherical Conducting Cavity with Dielectric Layers. Application to Linear Accelerators[J].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 2013 (01)

[10] 查皓. CLIC Choke-mode加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D]. 清华大学 2013

[11] 栗武斌. HLS II储存环数字逐束团反馈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12] 王晓辉. 合肥光源高亮度注入器束流测量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3]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4] 李和廷. 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5]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6] 吴爱林. 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中特殊波荡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8] 何志刚.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调试及驱动激光整形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中国量子科技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我国量子通信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虽然相对滞后,但在实验上几乎是与国外同行同步进行:早在1995年,中国科学物理所首次以BB84协议方案在国内完成了演示实验。2000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合作完成了国内第一个850纳米波长全光纤量子保密通信实验。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通信重点实验室成功地在校园内铺设了总长为的量子通信系统。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现有光缆线路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实现在125KM量子通信原理性实验。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科研小姐,利用纠缠光子对实现了不受外界干扰的量子密码传输2008年10月,潘建伟小组构建了基于商用光纤和诱变态相位编码的3节点量子通信网络,节点间距离20KM,实现了实时网络通话和3方对讲功能。这一成果的发布早于欧洲科学家发布的量子通信网络系统,使得潘建伟小组成为国际上报道的两个严格安全的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实验研究小组之一。2016年,在我国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成功升空,其在天地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子通信,为今后构建量子通信网络先行试验。2017年,全线贯通运行的京沪干线实现了与“墨子号”卫星的连接。这条不同凡响的高铁干线采用了量子密钥和量子网络等众多技术,是全球第一条采用量子通信的铁路。事实上,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领先欧美国家不止一个身位。世界上首个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面世,其计算能力远远超出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不仅如此,而且国内企业也正与研究机构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量子产业化的进程。

《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 在2010年5月份刊文,中国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现代物理系微尺度物理学国家实验室与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物理系在《自然-光子学》(NaturePhotonics)杂志上联合发表论文,提及中国在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的进展,《大众科学》称之为“里程碑式的进展”。文中披露“中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在一个距离接近10英里的自由空间里,实现了信息在光量子之间的“隐形传输”,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度。”、“完成这一壮举的研究者特别指出,这使得我们离不借助传统信号而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而且他们所实现的10英里的距离能够跨越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的距离。”

量子科学调研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下面是我整理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欢迎大家阅览。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

(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A——文章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举例

[1] 薛凤家. 光本性假说及争论在光学发展史中的作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7(3):57-59.

[2] 彭爱贤. 假说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45(3):45-47.

[3] 刘云松. 假说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5):34-36.

[4] 赵锐. 科学假说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资讯, 2008, 33(10):252-256.

[5] 屈少华. 科学假说在物理学中的作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6):6-10.

[6] 杜望胜. 浅谈“假说”与物理教学[J]. 课题研究, 2009, 16(9): 8-9.

[7] 冼维平. 浅谈物理研究的“假说”思想[J]. 中学物理, 2010, 28(1):35-36.

[8] 金蓉. 试论物理假说之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2(3):265-267.

[9] 陈涛. 物理学中科学假说的作用[J]. 管理工程师, 2009(2):47-49.

[10] 谢潮涌, 张新海. 物理假说的特征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M]. 教学与管理, 2007, 20:90. [11] 钱伯初. 量子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39.

三、整理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时应该参考。

[1]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xxx,xxx,xxx,等译.)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究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加快,计算机技术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生活生产中的方方面面,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智能;应用

引言

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等紧密结合,因此发展很快。现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我国综合竞争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各个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1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946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其中应用了18800个真空管,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为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第一代计算机不仅体积庞大,而且耗电量巨大。1954年由美国科学家崔迪克研制出来的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尺寸小、重量轻、效率高、功耗低,很好的弥补了第一代计算机的缺点。70年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将第三代计算机体积进一步减小,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作为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要,第四代计算机便应运而生。第四代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的大量生产, 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到公司企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1]。

2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普及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技术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了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视频聊天、移动支付、网络约车等,充分体现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面向的用户群体从之前的军事和科研等转变为一个个的普通家庭。毋庸置疑,计算机技术将会成为人类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专业化和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正朝着专业化和智能化两个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开花结果,逐渐变得专业化,比如神经网络、人工智能、面部识别、智能家居等领域[3]。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更加倾向于交流互动性,网络分布式系统逐渐替代了单机模式,大大提高了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

微型化和人性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变快了,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便携性和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脑越做越小,手机越做越薄,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将更多的实用功能集成到手表之内。计算机技术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加以创新和改进,更多的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在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中增加人性化功能,需要设置更多独立且相互联系的组件,这不仅是计算机微型化和人性化的难度所在,也对微型传感器等计算机相关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3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展望

光计算机

与传统硅芯片计算机不同,光计算机用光信号代替电子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新型计算机, 其在进行数据存储时主要利用的是光子和光运算,运算部分可直接对存储部分进行并行存取,运算速度极高、耗电极低[4]。光子计算机还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不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信息传输中畸变和失真小,超大规模的信息存储容量及低能量消耗、低发热量等。光计算机在未来将广泛的应用于特殊领域,比如预测天气、监测气候等一些复杂而多变的过程等[5]。

化学、生物计算机

在运行机理上,化学计算机以化学制品中的微观碳分子作信息载体,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存储。生物计算机,也被称之为仿生计算机,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来替代半导体硅片,利用有机化合物存储数据。生物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用生化反应来模拟计算机操作,生物计算机的优点在于其所依托的生物体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多变的生理现象[6]。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万倍,它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并且能彻底消除电路之间的干扰。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且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这为生物计算机带来了很多优势,不仅表现在体积小功率高,而且存储和芯片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7]。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来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在可逆计算的模型中使用的能量很低。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和实现绝对安全的、可实用化的长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8]。量子计算机与现有的电子计算机和正在研究的生物计算机、光计算机等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信息单元不是比特(bit),而是量子比特(qubit),即两个状态是0和1的相应量子态叠加,因此,单个量子CPU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平行处理能力,而且其运算能力随着量子处理器的增加呈现出指数倍的增强,所以量子计算机在数据处理的运算时间大幅度减小[9]。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也在不断的研究量子计算机,研究量子计算机的目的不是要用它取代现有的计算机,而是去解决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

神经网络计算机

人脑总体运行速度相当于每妙1000万亿次的电脑功能,可把生物大脑神经网络看做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紧密耦合的、能自行重组的计算网络。从大脑工作的模型中抽取计算机设计模型,用许多处理机模仿人脑的神经元机构,将信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中,并采用大量的并行分布式网络就构成了神经网络计算机[10]。神经网络计算机的信息不是存在存储器中,而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网中。若有节点断裂,电脑仍有重建资料的能力,它还具有联想记忆、视觉和声音识别能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也在社会中发挥了高效的社会功能。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国际应用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相信随着我国科研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研究,计算机技术必将得到更加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林. 科技史简论[M]. 科学出版社, 2002.

[2] 李博洋. 关于“人机关系”的哲学思考[J]. 江淮论坛, 2008, 231(5): 127-131.

[3] 程中兴.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物进化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4):75-80.

[4] 文德春.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 科学论坛(下半月), 2007, (5): 78.

[5] 金翊. 走近光学计算机[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7(4): 401-411.

[6] 沈俊杰. “细菌-噬菌体”联合生物计算机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

[7] 许进. 生物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1): 42-54.

[8] 吴楠, 宋方敏. 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07, 1(1): 5-20.

[9] 郭光灿, 周正威, 郭国平, 等.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25(5): 516-524.

[10] 靳蕃. 神经计算智能基础: 原理·方法[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参考文献篇一:

[1]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 王亮. 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3] 田秀芳. 介质加速粒子的相关理论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4] 程诚. MHz频率电子束束流动力学及其尾场效应研究[D]. 清华大学 2010

[5] 常广才. BSRF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光束线设计和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汪建. 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7] 牛田野. 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8]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9] 方佳. 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严晗. 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作[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1] 徐卫. 储存环纵向反馈腔设计与基于横向反馈系统的束流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2] J. C. Foster,J. M. Holt,L. J. Lanzerotti. Mid-latitude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pacelab-2 plasma depletion experiment at Millstone Hill[J]. Annales Geophysicae . 2000 (1)

[13] 赵宇宁. 加入高次谐波腔的储存环内束流不稳定性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4] 唐雷雷. HLS Ⅱ束流横向截面测量系统的研制及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5] 黄勇,时家明,袁忠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by Rocket Exhaust[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4)

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 王若鹏. 地震电离层前兆短期预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2] 冯宇波. 电离层等离子体分析仪的设计与研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3] 何昉. 地基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影响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4] 汪枫. 高频电波人工调制低纬电离层所激发的`ELF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5] J. Birn,A. V. Artemyev,D. N. Baker,M. Echim,M. Hoshino,L. M. Zelenyi.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e Magnetotail and Aurora[J]. Space Science Reviews . 2012 (1)

[6] 邓忠新. 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7] 刘宇. 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8] 马新欣.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9] 宋君. 返回式电离层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0] 呼延奇. 日冕大尺度结构演化及快速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8

[11] 李世友. 伴随磁场重联的静电孤立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12] 黄灿. 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李正.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4] 赵莹. 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5] 刘振兴等,着.太空物理学[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16] 涂传诒等编着.日地空间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 1988

[17] 徐晓军. 行星际磁场重联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参考文献篇三:

[1] 肖效光. 30MeV Linac数值模拟与能量回收初步研究[D].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 2003

[2] 田秀芳,吴丛凤. PASER在混合气体激活介质中的理论计算(英文)[J]. 量子电子学报. 2014(01)

[3] Miron Voin,Wayne D. Kimura,Levi Sch?chter. 2D theory of wakefield amplification by active medium[J]. 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 2013

[4] PASER: particle acceler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J]. Physics Letters A . 1995 (5)

[5]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6] 耿会平.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设计及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8]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9] Wladyslaw Zakowicz,Andrzej A. Skorupski,Eryk Infeld.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s in a Spherical Conducting Cavity with Dielectric Layers. Application to Linear Accelerators[J].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 2013 (01)

[10] 查皓. CLIC Choke-mode加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D]. 清华大学 2013

[11] 栗武斌. HLS II储存环数字逐束团反馈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12] 王晓辉. 合肥光源高亮度注入器束流测量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3]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4] 李和廷. 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5]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6] 吴爱林. 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中特殊波荡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8] 何志刚.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调试及驱动激光整形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优秀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参考文献篇一:

[1]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 王亮. 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3] 田秀芳. 介质加速粒子的相关理论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4] 程诚. MHz频率电子束束流动力学及其尾场效应研究[D]. 清华大学 2010

[5] 常广才. BSRF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光束线设计和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汪建. 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7] 牛田野. 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8]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9] 方佳. 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严晗. 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作[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1] 徐卫. 储存环纵向反馈腔设计与基于横向反馈系统的束流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2] J. C. Foster,J. M. Holt,L. J. Lanzerotti. Mid-latitude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pacelab-2 plasma depletion experiment at Millstone Hill[J]. Annales Geophysicae . 2000 (1)

[13] 赵宇宁. 加入高次谐波腔的储存环内束流不稳定性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4] 唐雷雷. HLS Ⅱ束流横向截面测量系统的研制及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5] 黄勇,时家明,袁忠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by Rocket Exhaust[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4)

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 王若鹏. 地震电离层前兆短期预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2] 冯宇波. 电离层等离子体分析仪的设计与研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3] 何昉. 地基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影响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4] 汪枫. 高频电波人工调制低纬电离层所激发的`ELF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5] J. Birn,A. V. Artemyev,D. N. Baker,M. Echim,M. Hoshino,L. M. Zelenyi.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e Magnetotail and Aurora[J]. Space Science Reviews . 2012 (1)

[6] 邓忠新. 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7] 刘宇. 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8] 马新欣.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9] 宋君. 返回式电离层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0] 呼延奇. 日冕大尺度结构演化及快速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8

[11] 李世友. 伴随磁场重联的静电孤立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12] 黄灿. 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李正.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4] 赵莹. 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5] 刘振兴等,着.太空物理学[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16] 涂传诒等编着.日地空间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 1988

[17] 徐晓军. 行星际磁场重联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参考文献篇三:

[1] 肖效光. 30MeV Linac数值模拟与能量回收初步研究[D].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 2003

[2] 田秀芳,吴丛凤. PASER在混合气体激活介质中的理论计算(英文)[J]. 量子电子学报. 2014(01)

[3] Miron Voin,Wayne D. Kimura,Levi Sch?chter. 2D theory of wakefield amplification by active medium[J]. 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 2013

[4] PASER: particle acceler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J]. Physics Letters A . 1995 (5)

[5]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6] 耿会平.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设计及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8]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9] Wladyslaw Zakowicz,Andrzej A. Skorupski,Eryk Infeld.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s in a Spherical Conducting Cavity with Dielectric Layers. Application to Linear Accelerators[J].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 2013 (01)

[10] 查皓. CLIC Choke-mode加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D]. 清华大学 2013

[11] 栗武斌. HLS II储存环数字逐束团反馈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12] 王晓辉. 合肥光源高亮度注入器束流测量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3]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4] 李和廷. 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5]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6] 吴爱林. 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中特殊波荡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8] 何志刚.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调试及驱动激光整形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电子信息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参考文献栏目! 1. 谢自美等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7月。 二版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XX.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XX年1月。 一版 3. 孙继平等 900mhz dds|pll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煤炭科学技术 XX年10期 4. 张肃文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4月。 三版 5. 王正谋 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6. 郭勇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8.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94-99.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9. 曾兴雯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10. 肖玲妮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XX年8月。 一版 11. 刘庆泉 任波 刘寅生 跳频通信中变通带锁相环路(pll)的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XX年02期 12. 彭烨等 一种应用于fsk调制器的数字可编程振荡器 四川理工学院报 XX年01期 13. 王中亚 补家武 锁相环调频发射机的研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XX年01期 14. 汤万刚等 应用matlab通信工具箱的频率合成器系统分析与彷真 中国测试技术 XX年01期 15. 王彦 田丹丹 曹学科 基于fpga的小功率立体声发射机的设计 南华大学学报 XX年01期

电子信息技术学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电子信息工程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电子信息工程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

1. 谢自美等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7月。 二版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XX.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XX年1月。 一版

3. 孙继平等 900mhz dds|pll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煤炭科学技术 XX年10期

4. 张肃文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4月。 三版

5. 王正谋 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6. 郭勇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7. 许自图 电子电路彷真平台与教程。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8.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94-99.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9. 曾兴雯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10. 肖玲妮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XX年8月。 一版

11. 刘庆泉 任波 刘寅生 跳频通信中变通带锁相环路(pll)的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XX年02期

12. 彭烨等 一种应用于fsk调制器的数字可编程振荡器 四川理工学院报 XX年01期

13. 王中亚 补家武 锁相环调频发射机的`研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XX年01期

14. 汤万刚等 应用matlab通信工具箱的频率合成器系统分析与彷真 中国测试技术 XX年01期

15. 王彦 田丹丹 曹学科 基于fpga的小功率立体声发射机的设计 南华大学学报 XX年01期

[1](美)BruceMolay着,杨宗源,黄海涛译.Unix/Linux编程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姜毅,王兆青,曹丽.基于HTTP的实时信息传输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0)

[3]崔文婧.数字娱乐产业中流行文化对于电子游戏的影响[D].北京服装学院2010

[4]刘晓晖.SAP系统中不同物料分类的创建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封炜.基于GPS/GIS/GSM的物流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赵胤.基于SAP的离散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李长斌.驼峰空压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8]闵国石.铁路工务作业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9]龚俊.基于Javamail技术的企业Email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朱骁勇.基于SCCM的软件分发管理与软件封装模板助手[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彭诚.基于GP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2]苏政华.离散制造型企业的SAP系统FICO模块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周昕毅.Linux集群运维平台用户权限管理及日志审计系统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徐朱平.SDP-21框架下项目管理在对日软件外包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5]刘进学.DeltaVDCS系统在丙烯均相聚合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6]李立平.基于数据挖掘的勘探随钻分析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7]王平.半自动闭塞控制信息数字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8]潘忠锐.铁路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9]黄怡君.银行业的存储虚拟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0]孙英.浅谈Flash与XML之间的通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5)

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参考文献篇一:

[1]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 王亮. 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3] 田秀芳. 介质加速粒子的相关理论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4] 程诚. MHz频率电子束束流动力学及其尾场效应研究[D]. 清华大学 2010

[5] 常广才. BSRF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光束线设计和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汪建. 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7] 牛田野. 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8]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9] 方佳. 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严晗. 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作[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1] 徐卫. 储存环纵向反馈腔设计与基于横向反馈系统的束流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2] J. C. Foster,J. M. Holt,L. J. Lanzerotti. Mid-latitude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pacelab-2 plasma depletion experiment at Millstone Hill[J]. Annales Geophysicae . 2000 (1)

[13] 赵宇宁. 加入高次谐波腔的储存环内束流不稳定性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4] 唐雷雷. HLS Ⅱ束流横向截面测量系统的研制及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5] 黄勇,时家明,袁忠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by Rocket Exhaust[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4)

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 王若鹏. 地震电离层前兆短期预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2] 冯宇波. 电离层等离子体分析仪的设计与研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3] 何昉. 地基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影响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4] 汪枫. 高频电波人工调制低纬电离层所激发的`ELF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5] J. Birn,A. V. Artemyev,D. N. Baker,M. Echim,M. Hoshino,L. M. Zelenyi.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e Magnetotail and Aurora[J]. Space Science Reviews . 2012 (1)

[6] 邓忠新. 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7] 刘宇. 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8] 马新欣.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9] 宋君. 返回式电离层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0] 呼延奇. 日冕大尺度结构演化及快速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8

[11] 李世友. 伴随磁场重联的静电孤立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12] 黄灿. 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李正.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4] 赵莹. 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5] 刘振兴等,着.太空物理学[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16] 涂传诒等编着.日地空间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 1988

[17] 徐晓军. 行星际磁场重联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参考文献篇三:

[1] 肖效光. 30MeV Linac数值模拟与能量回收初步研究[D].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 2003

[2] 田秀芳,吴丛凤. PASER在混合气体激活介质中的理论计算(英文)[J]. 量子电子学报. 2014(01)

[3] Miron Voin,Wayne D. Kimura,Levi Sch?chter. 2D theory of wakefield amplification by active medium[J]. 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 2013

[4] PASER: particle acceler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J]. Physics Letters A . 1995 (5)

[5]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6] 耿会平.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设计及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8]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9] Wladyslaw Zakowicz,Andrzej A. Skorupski,Eryk Infeld.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s in a Spherical Conducting Cavity with Dielectric Layers. Application to Linear Accelerators[J].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 2013 (01)

[10] 查皓. CLIC Choke-mode加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D]. 清华大学 2013

[11] 栗武斌. HLS II储存环数字逐束团反馈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12] 王晓辉. 合肥光源高亮度注入器束流测量系统的研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3]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4] 李和廷. 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5]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6] 吴爱林. 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中特殊波荡器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8] 何志刚.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调试及驱动激光整形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张爱平,赖欣.JSP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马国财.基于JSP技术MIS系统复杂查询器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科学版),2007,(02).李佳.基于JSP技术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03)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网站访问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4)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04)韩世芬.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开发[J].科技资讯,2006,(17)孙年芳.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1)朱海泉,李兵.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2)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万晓凤,谢毅.基于JSP电子政务系统通知模块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4,(01)[12]马云飞,张良均.利用JSP开发动态Web应用系统[J].现代计算机,2001,(0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