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双循环产业链发展研究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6 04:19:04

双循环产业链发展研究论文摘要

经济内循环是指在本经济区域内消费拉动是主要驱动力。受惠的是大多数人,只有大多数人都去购买产品,才能维持经济循环运转。 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就叫外循环,一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这叫外循环。干累活的是大多数人,发财的是老板和资本家,受惠的是外国人。 现阶段最合理的方式是双轮驱动。是分阶段的。 经济外循环相当于给人家打工,人家是老板拿走了大部分剩余价值。 经济内循环相当于自己是老板,自产自销,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享用。 在经济外循环当中,生产苹果手机的人买不起苹果手机,盖房子的买不起房子,修路的人买不起 汽车 。因为剩余价值被外国人和老板拿走了。 在经济内循环当中,自产自销,自己也能买的起,用的起。 内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反而是一次发展契机。 一、房地产行业仍是支柱产业 在“房住不炒”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在转型战略布局下似乎成为弃子,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不提了,但内循环经济依靠的生力军仍缺少不了房地产。房地产的产业链特别长,对各行各业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可以稳定经济,蓄纳货币。千万不要相信某些专家所说,中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已达96%,房子今后卖不出去的说法。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即便到达100%,只要放开限购,人们依然会热衷买房。在这方面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人的欲望。” 城镇化建设仍是国家的根本战略之一,在后疫情经济时代,为了应对国内外整体环境变化的挑战,应更加大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分层,全面下沉市场,扩大内需,以都市圈为核心,建设更能聚集产业能力和劳动力就业的区域经济,将有助打开消费升级下延伸的广度与深度,有效抵御“逆全球化”与“去中国化”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二春 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人们开始全面适应在线生存化,未来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开会,甚至在线谈恋爱、在线就医都成为常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因此受到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器。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全国网络零售额达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同时,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疫情期间增长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领域:网购、互联网工具、 游戏 、在线应用等出现爆发式增长。新冠疫情掀起了一场新的财富革命和分配革命,产生新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刚需永远是朝阳产业 疫情冲击经济,人们可以不买化妆品不买包,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吃饭是不行的。我国是世界三大粮食进口国之一,我们地大物博同时也需要养活14亿人口,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日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布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8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压力。一些粮食出口国为求自保,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随后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严重的蝗灾也在威胁着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 对此,我们要谨记袁隆平院士的告诫: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饭碗就要捧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这一战略底线思维下,中国农业将迎来更大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机遇 本土化的高 科技 企业临危受命 疫情肆虐下的世界反全球化逆流涌动,更让我们感受到“卡脖子”的威胁与压力,有威胁就会有警醒,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中国的本土化高 科技 企业既是临危受命,也是机会难得,政策与资源配置红利将会与日俱增。以大数据运用、监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更适应中国国为代表的高 科技 在中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5G等新基建在中国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 相比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涵盖了5G基站建设、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了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新基建”的加速启动,必将大力刺激中国经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0年我国持续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工信部预计全年将新建近5G基站超过50万个。其中中国移动将实施5G引领计划和双百亿计划,2020年将发展7000万5G用户,销售3亿笔5G业务、1亿部5G手机、5000万台家庭泛智能终端和1500万行业模组。中国联通2020年上半年要与中国电信力争完成47个地市、10万基站的建设任务,三季度力争完成全国25万基站建设,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建设目标。5G作为支撑经济 社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5G成为了“新基建”的“拳头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疫后中国经济的新战略方向。在大力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同时,我们应尽量避免经济内卷化,一种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无法突破自我受限的现象,就像卷心菜一样,长到一定时候就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再无长大的可能。 陷入“内卷化”的经济,只能低水平自我重复,无法实现高质量跨跃式增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天变,道亦变。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要以转型求发展,适应趋势,危中寻机。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供应链结构的重新调整布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建立起来,并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之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引领传统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的主力军。探讨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优化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 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主动积极的战略抉择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什么考虑?新发展格局将给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徐洪才:这是基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做出的现实选择。当前情况下,如果我们再过多依赖外部需求发展,显然不可持续。另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结构也在逐渐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看,服务业和消费对推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都在上升,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逐年下降。这反映了一个趋势,就是经济内循环、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上升。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贡献的依存度逐渐下降符合客观规律,这也是我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然,我们也要避免一个误解,那就是,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降低,表示着经济开放水平的降低。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低,并不意味着其开放度就低。比如,美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只有20%左右,但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水平仍然很高,尤其在规则层面上,如关税水平、市场壁垒、货币自由兑换等方面。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降低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内循环与提高经济的开放水平,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对我国来说,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不仅仅是数量扩大和要素自由流动,更多的应该是制度和规则与国际对接。这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继续扩大开放的一个特点。

朱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定是要兼顾的。同时要看到,国内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最近十几年一直在上升,即使政策没有变化,中国经济也将顺着这个趋势发展。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在中国整个GDP中的比重就一路下降。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快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因此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我们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是海外需求的增长速度)必然会慢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出口的占比就会下降。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贸易的依存度自然低于相对较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瑞士和韩国。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出口占GDP比重仅为12%左右,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它的出口占GDP比重也比中国要低。所以,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还会继续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为何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观点认为,我国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导致的被动应对。对此,您如何看?

徐洪才: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稳步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以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受疫情影响,有些产业链的链条断了,我们不仅要修复产业链,还要加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对于个别的“卡脖子”环节、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关键领域,我们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避免“断链”风险。在目前全球都受到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我们畅通经济内循环意义非同小可。

董小麟:从国际经验看,大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一般来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通常它的经济外向度是不可能太高的。我国国内市场空间其实还远没有开发完,内部市场潜力还很大,本土经济发展还有增长空间。

还要注意,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实现新的突破,结果就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加快发展国内大循环,有助于为防范中等收入陷阱创造新的增长空间。此外,我国有条件做好内循环的文章。中国不仅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等。

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大国,无论从风险规避还是长远发展看,这样做既有必要性,也有较好的条件,更是我国主动积极作为的体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做减法而是做增量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如何认识国内大循环与扩大开放的辨证关系?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怎样继续扩大开放?

徐洪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战略抉择,不会改变,只会加强和扩大。所以,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开放,一直在稳步推进。要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就必须推进制度和规则层面的开放。比如,在推行负面清单、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我们都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董小麟:开放的内涵应该是双向开放。我们强调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强调对内开放。现在,我国依然是要开放,将继续参与并推进经济全球化 健康 发展。但同时,为了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稳健,也为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目标的同时朝着下一个目标稳步前进,我们必须要加强经济内循环。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增减或者说此消彼长,不是说要削减外循环。应该说,这是一个增量,我们要做的是增量。

继续扩大开放,一方面要实现更加全面的开放。原来我们的市场具有一定的集中度,但从分散国际市场风险、规避不确定因素来看,可能我们还需要更加全面地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要优化贸易结构,既包括区域结构市场的优化,也包括产品结构的优化。在区域上,要着重考虑那些我们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在产品方面,既要优化物资商品贸易,也要注重加强服务贸易。

朱天:对外当然还是要继续扩大开放。从国际贸易的理论上来讲,就算对方不开放,开放的一方还是有利的。所以,对于开放,国家也已明确,会加大开放力度,坚持推进全球化这个大方向是不会变的,也不应该变。但也要认识到,今后的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而是出口的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比如以前我们出口的更多是中低端的产品,以后可能更多是高附加值、高 科技 含量的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会相互促进,国际贸易会继续,而且会更多地强调对等,强调市场化和法治化,各种企业主体之间可以展开平等、公平的竞争。

要修炼好内功,提升国内经济效率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优化国内经济循环与扩大内需之间是何关系?如何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徐洪才:扩大内需是畅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消费。投资中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建设投资,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但是更要侧重高 科技 领域、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建设制造业强国。而消费则要从就业和收入两个方面来着手。通过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通过“双创”、完善 社会 保障体系,最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促进“哑铃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转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是未来“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也是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董小麟:要看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内循环做大做强做优以后,客观上能够带动经济外循环。因为我们都知道,国际上投资者、外资企业来中国的最突出动机就是因为中国有市场、市场潜力大,但原来可能主要是针对中国沿海地区市场。如果经济内循环发展起来,内地的需求大了之后,可能进一步促进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对更好实现经济外循环带来积极效应。同样,经济外循环也可以带动经济内循环。通过经济外循环,可以把国际上先进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先进的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吸收到国内来,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优化经济内循环,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

徐洪才:还是“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方面。在把外资引进来这个方面,还是要通过减费降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等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另外,我们还要继续推动对外投资,对外投资要和我们国内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相配套,要以我为主,外部的市场和资源都要为我所用。要防控对外投资的一些风险,包括“一带一路”合作当中,特别要注重防控财务风险。因为我们对目标市场的情况了解得还不够充分,所以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投资之前要做好功课。

朱天:每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修炼好内功,就是要提升国内经济效率。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国家,要想获得中长期发展,都要做好三件事情: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这是带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三个关键点。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做好人才培养、不断实现技术进步、不断投资于新的生产能力。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不用太担心国际政治和贸易争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市场这么大,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内循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最好的日子还在前头。

广东要“双肩挑”,做好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文章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提“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强调从持久战角度认识中长期问题。这体现了怎样的政策思路?

徐洪才:这体现了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既要考虑眼前又要兼顾长远。为了更长远、可持续发展,面对经济周期,我们要努力削峰填谷,通过宏观调控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无论是“逆周期”调节,还是“跨周期”调节,其内涵都有相一致的地方,都是要减少经济的波动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董小麟:应该说,这是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为了使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更加稳健而做出的政策优化。从“逆周期”调节到“跨周期”调节,意味着制定政策不再局限于被经济发展周期牵着鼻子走——比方说,经济一冷了就赶紧放水、放货币出来,然后经济一热了又赶紧收缩,这种治标的方式会减少;而是控制好国内货币的整体供应和通胀问题,更多地采用开发市场本身以及让实体经济更好发展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如果不放眼更长远去看问题的话,政策的时效性可能就很短,变成短期行为。虽然市场有时候会有短期行为,但是我们说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政府就应该弥补市场的不足,应该以更长期的行为来弥补市场短期行为可能带来的一些不利。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当前形势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外贸大省,如何立足“大循环”打通“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朱天:广东是国内在开放方面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广东有丰富的、上下游完备的制造业供应链,且在产业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的高 科技 行业已经在追赶发达国家。同时,广东的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广东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需要注意的是,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已经比较高了,增长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今后要将重心放在提升发展质量上。

董小麟:一方面,广东要参与到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提供支持助力;另一方面,从自身发展来看,也要做好省内的双循环文章。为此,要给粤东西北“造血”,增强其经济发展能力,更好畅通经济内循环。同时,广东肩负着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做好外循环文章的责任。所以说,广东要“双肩挑”,特别是要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要依托大湾区更好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包括港澳资源;另一方面,面向国际市场,整合国际资源。我们要用好大湾区优势,既要继续做好世界工厂,同时也要做世界商店,做世界的银行。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都要不断优化提升。因为这样,在做好外循环这个文章的同时也能够反馈给内循环,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

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如何发展论文

摘要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方式,是建立在原有的畜牧业基础上,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阐述了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进而从标准化机制、专业人员培养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强化措施,旨在为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种养结合;农业经济;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的可行性方式。麒麟区畜牧业以农户分散养殖和规模养殖为主,这两种模式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转变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成为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养殖区域划定和人畜分居政策的实施正是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契机。基于此,根据种养结合的方式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1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升畜牧业的出栏量,增加畜牧业的总产值,而且能够减少畜牧业的污染,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而通过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产出的肉类也更为优质,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为畜牧业创造了较为规范化的生产标准,推动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创新农业经济,为农民创收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畜牧业可以为农业提供绿色肥料,减少了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污染,有效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而农业种植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排放大量的污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大大减少污水的排放量,通过种养结合能够实现畜牧业零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农业与畜牧业的循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防止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现象,改善农业种植环境,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为农业生态化奠定了基础。

2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机制的缺失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虽然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但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标准化机制,规范化机制的缺失影响农业循环经济的作用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在机制方面较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流程设置、全面细致准确的档案记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严格操作等。

专业化人员培养发展力度小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知识、经验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但从总体而言,对专业化人员培养发展的力度较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专业政策培训机制。多数人员并非专业人士,而多为经验丰富者,在操作方面往往存在不规范性,缺乏专业培训。2)专业化队伍构建力度小。我国畜牧养殖多以家庭为单位,对专业化人才构建的意识较差,导致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进而限制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带动性不足,产品品质质量不高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仍未形成,现有企业的带动性不强,仅有的几家龙头企业,自身产品规模化和产业发展仍规范度不高,无法在标准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导致产品品质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畜牧业服务质量普遍偏低,不利于农村产业发展。

3强化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建立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化机制

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化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如实登记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的时间、次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情况,实现安全生产,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建立畜禽产品的备案制度以及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实现生态化发展

建立专业化政策培训机制,实现相关专业人士的再教育与培训,通过专业部门评价养殖场卫生和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实现卫生主体工程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有机融合机制,通过沼气池的.发酵减轻禽畜粪便对农作物的损害,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的虫卵,将禽畜粪便处理为符合有机肥料使用标准的绿色农家肥,通过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搭建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机制,发展生态化农业经济,保障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品质质量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借助龙头企业的专业化高标准畜禽养殖队伍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推动区域范围内畜牧业的整体提升。基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经济,提升农业、畜牧业的有机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实现多渠道共赢式发展,通过完善的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立促进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4结语

种植业与畜牧业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式,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视畜牧业的污染问题,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缓解畜牧业的污染问题,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主要方式的总结归纳,提出应该通过建立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化机制、教育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实现生态化发展、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等方法强化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秦永平.以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畜牧业的发展方式[J].北京农业,2015(15):341.

[2]王建军.围绕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A].畜禽养殖生态园建设及其他(论文集)[C].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委会,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8:4.

[3]中共四川双流县委.双流县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J].四川畜牧兽医,2008(4):12-14.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关于发展模式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二)关于发展方向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三)关于发展策略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四、结束语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注释:①刚刚结束的两岸经贸论坛,就如何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问题”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本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时间: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地点:北京。②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3日.③①肉鸡主业链,即以种鸡饲养、鸡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为主的肉鸡主业链;②生物工程副业链,即以鸡下脚料,如用鸡羽毛开发多肽氨基酸、鸡肠子提取胰蛋白酶等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工程副业链;③有机肥副业链,即以鸡粪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带动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④韩超. 循环经济与农业实践——经济日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2005年9月24日至25日)侧记. 经济日报网站,2005-10-10.【参考文献】[1]彭作奎. 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A]. 见: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C].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31.[2]邓启明,李建华,黄献光.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2):34-37.[3]冯之浚主编. 循环经济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欧明豪,宣亚南,郭忠兴,等. 循环型农业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苏省为例[A]. 见: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主编.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0-459.[5]吴天马.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环境导报,2002(4):4-6.[6]陈德敏,王文献. 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 经济师,2002(11):8-9.[7]黄贤金主编.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给我1000分我也不干~

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溯源循环经济有这样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和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二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若不合理开发资源,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一、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1.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人口严重超载、新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一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进一步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降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约为,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且使用后只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综合性指标看待发展问题,重视污染预防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将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拥有幸福,形成了物质幸福观。以这种低品位的幸福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未带来人类真正的幸福。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物质幸福观明显不适应时代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实现由物质幸福观向环境幸福观的转变。为此,必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然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3.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较的优点正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循环经济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5.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原因之一是祖先留下的优质资源总量能够维持这样的增长。但我国当前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的保有量急剧下降。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再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1.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而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资源使用后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就缺乏动力,因为那样不如购买新开采的资源划算,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对此,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利用经济手段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若共有资源向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的使用,就会导致早用、误用和过度利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共有财产使用者课税。所以,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只有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全社会建立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2.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是建设循环经济的手段建设循环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显然效率是低下的,运用市场机制比使用强制手段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透明度和更少的管理成本。但通过完全自由市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假定条件是交易双方对直接影响和外部影响完全了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会发生“市场失灵”,适当的政府干预会消除或缓和“市场失灵”。因此,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3.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层次根据相应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手段采取相应对策。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化。企业之间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具体实现,建设生态产业园必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内国家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实施,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并通过间接和直接手段建立完全价格体系。对无法在开采和利用的源头实行完全价格的资源,通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或产生的废弃物,使用征收环境税、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经济手段间接形成资源的完全价格。可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手段,即保持税收和补贴的总体水平,仅调整税收和补贴的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参考文献:[1]丁栋虹贾砚林丁梅芳: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利用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77~480[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65[3]罗杰·珀曼: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63[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78

双循环经济新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关于发展模式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二)关于发展方向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三)关于发展策略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四、结束语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注释:①刚刚结束的两岸经贸论坛,就如何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问题”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本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时间: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地点:北京。②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3日.③①肉鸡主业链,即以种鸡饲养、鸡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为主的肉鸡主业链;②生物工程副业链,即以鸡下脚料,如用鸡羽毛开发多肽氨基酸、鸡肠子提取胰蛋白酶等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工程副业链;③有机肥副业链,即以鸡粪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带动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④韩超. 循环经济与农业实践——经济日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2005年9月24日至25日)侧记. 经济日报网站,2005-10-10.【参考文献】[1]彭作奎. 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A]. 见: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C].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31.[2]邓启明,李建华,黄献光.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2):34-37.[3]冯之浚主编. 循环经济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欧明豪,宣亚南,郭忠兴,等. 循环型农业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苏省为例[A]. 见: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主编.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0-459.[5]吴天马.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环境导报,2002(4):4-6.[6]陈德敏,王文献. 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 经济师,2002(11):8-9.[7]黄贤金主编.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内容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它旨在科学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短缺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了环境、资源、能源等诸多问题的制约,选择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产业集群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集群 珠江三角洲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本质循环经济,是指在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内,产品的资源投入、生产流程和产后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态型发展的经济。整个物质流和能量流在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废物概念,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它旨在科学辨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短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的提出,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的产物。目前,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资源依赖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加大了资源与环境的负荷。与此同时,人们追求生活的质量,对环境资源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越来越靠近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边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珠江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广州为主体,形成了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珠三角地区404个建制镇,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产业集群以专业镇为依托,具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在东莞、佛山、中山等地,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相当于当地GDP的40%以上;在顺德、东莞、中山等地,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乡镇经济的贡献在70%以上。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珠三角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对珠三角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问题凸显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环境污染负荷最重的区域。珠三角工业化程度较高,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2002年珠江三角洲水量仅占珠江流域的,但珠三角废水排放量亿吨,占全省;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亿吨,占全省70%,广州、东莞、深圳三市污水排放量占全省的,污水排放过于集中,城市附近水体,尤其内河受到严重污染。珠三角城市群的大气污染也十分严重。据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年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虽然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珠三角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降尘的浓度均明显高于粤东、粤西和粤北,2000年全省空气污染较重的10个地级市有7个在珠三角。由于集中了全省70%的火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致酸雨物质排放量巨大。另外,珠三角的土地和能源资源也构成了发展瓶颈。珠三角土地面积仅有万平方公里,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相当有限。2005年,珠三角每平方公里承载的GDP达到4331万元,是全省(1248万元)的倍。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基本没有土地可供大规模开发。珠三角能源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保障能力不足。2004年以来珠三角已多次出现了全年性电力负荷和电量双缺、煤炭和油品库存量远低于维持正常生产的安全警戒线。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能源、动力和人才等条件的约束,珠三角地区有的产业集群发展已呈相对下滑态势。比如佛山南海罗村制革业久负盛名,但皮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和废气对水及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虽然当地大部分皮革企业采取了一定的污染处理措施,但废水排放难以达标。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对环保的要求和行业的长远发展,罗村皮革企业加大了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使用,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采取了强行的关、停、并、转措施。但由于大部分的皮革企业生产规模较小,难以承担高额的环保设备的成本,只能面临搬迁、关闭、转行生产其他产品的选择。经过一番治理后,罗村生存下来的制革企业目前不到20家。造成这种局面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珠三角现有的产业集群基本以劳动力密集、耗能耗材、技术含量较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为主。其次,是对产业集群规划引导不够。由于产业集群大多是自发集聚和发展起来,在产业规划、产业链配套方面的规划严重不足,造成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集群内部企业多数停留在加工生产环节,在价格等方面的恶性竞争比较严重,产业配套不力,制约了集群优势的发挥。不少集群内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道路、通讯、排水、排污等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珠三角产业集群中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配套不完善、环保意识和保障差等问题。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关系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动态演化的过程,产业集群演化的高级形态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化,这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与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是耦合的。因为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本质是以生态化方式、以可持续发展方式为内核。因此,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循环经济式发展耦合于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向循环经济的模式发展,更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二者互补互促:产业集群发展要改变过去单纯偏重经济效率而忽视其资源利用效率的弊端,循环经济的实施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层面,更应该立足于产业集群层面。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分享产业集群的各种集聚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产业组织优势等;另一方面,企业的集中可以使污染源集中,治理污染设备集中,便于对“三废”的统一管理、治理和利用。珠三角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一)制订产业政策并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珠三角各级政府应从资源整合和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制订有利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对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重化工业要通过循环再生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加快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使环保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经济发展欠发达但土地、劳动力价格具有竞争优势的粤东、粤西及北部山区转移。这样,珠三角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保持珠三角的持续竞争力和区域的永续发展。(二)建立以循环经济链为主的集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循环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延长和拓宽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尽可能少地排放废物,以做到减量化,并且加强上下产业链之间企业的联系,对所排放的废物尽可能重复利用、循环使用。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联系是属于专业化分工的初始阶段,表现为一种量上的扩张,这种扩张带来的问题是专业化分工水平不高,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产业链较短,效益不突出。而纵向联系则是进一步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它属于一种深层次的分工,上下游产业联系紧密,产业链延长,效益明显。珠三角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目前主要以横向联系为主,纵向联系尚未建立起来。这就要求各集群区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少数领域以取得纵深推进,适度发展一些大企业以便把分工引向深入发展。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并根据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要求,规划建立生态补链项目,以保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三)规范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就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产业园区,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向专业化分工、清洁生产、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并达到集约使用土地,集中排水排污、集中供热(冷)、供气,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力度,对冶金、电镀、皮革、印染、化工、水泥、造纸等行业中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集中迁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实现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的规模经济。广东江门银洲湖纸业基地通过集中供热、电、水、冷和治污,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通过基地发电厂集中供电,降低了中间线网损耗~4%;通过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直接向基地内各厂供热制冷,避免各厂重复建设锅炉,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在供水方面,发电厂自潭江、西江的水源取水,先用于机组冷却,再进入工业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给基地及其它工业生产用水,污水排放到中心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大部分供发电机组冷却用水及造纸厂循环再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基地的总取水量;在集中治污方面,各企业排出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部分用于发电冷却、清洁、绿化,其余的通过专门管道排放到围垦的红树林和芦苇等人工湿地,利用湿地进一步降解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作电厂锅炉的次要燃料;在利用废弃物方面,从原料使用上,充分利用废纸、废渣、废料,变废为宝,大量采用高得率的化机浆,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由于该基地在热、电、水等资源集中供应和资源综合利用上的优势,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四)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珠三角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将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循环利用等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关键性技术的研发,纳入科技开发计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积极发展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环保型装备。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开发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绿色再创造技术等。积极引进国外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和创新。建立循环经济生产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和推广服务等活动。参考文献: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42.陈文学.加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促进广东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J].南方农村,2005

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研——以长三角为例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都是2011原创作品51毕业设计网全套什么都有的百度下就知道了

你的循环经济为主体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写过毕业论文的学生都明白,毕业论文格式对论文的通过率有很大的影响。辛辛苦苦的写的毕业论文,可能因为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规范被打回来,导致反反复复的修改,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对此,亿智天下文化传媒专门做了一个归纳概述,讲解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规范。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分为四部分:论文封面及题目、论文前置部分、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每个部分的格式及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在撰写论文时需要仔细的阅读和参考。除此之外,论文的格式还包括论文页面的排版设置。一、论文封面及题目的格式论文的封面包括如下内容:XXX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年纪、学校。每个部分的格式如下:XXX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学生姓名:3号黑体学 号:3号黑体指导教师:3号黑体专业:3号黑体年 级:3号黑体学 校:3号黑体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论文题目所用的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二、论文前置部分的格式毕业论文前置部分一般包括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简明扼要的概述,应该对论文的观点进行一个简要的陈述,且以第三人称为宜。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在不阅读论文全文的情况下就能获得必要和关键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2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要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摘要页在封面页之后。中文摘要一般为300-800字左右,字体为五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英文摘要是以英文形式对文章的概述,它不是中文摘要的简单翻译,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关键词是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便于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3~5个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1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尽量以《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作为依据。目录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需要另起1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2、等数字依次标出,一二级目录用小四宋体,三级目录用5号宋体,数字及英文字符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三、论文正文的格式1.论文正文包括引言和正文论述两部分。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提出-论点;(2)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3)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4)结论。2.论文中的序号层次及格式为:1××××:3号黑体,居中××××××××××××××××××××××:内容用小4号宋体。××××: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小4号宋体。××××:4号黑体,居左××××××××××××××××××××:内容用小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3.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格式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格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4.注释注释是论文中对某1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1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1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1左对齐、占页面1/4宽长度的横线分隔。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5.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四、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1排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低碳循环发展文章

这是我的论文工作的一个教训,你可以看到它在低碳经济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机会的把握和碳转化中低的窘境。我们不仅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低碳经济的趋势,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找到一个协调的长期,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追求低碳发展道路的胜利。基于低碳经济概况及发展分析的要求,并最终走到了中国的发展战略的几个低碳经济。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功耗节能,低碳经济概况 1 所谓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高碳的煤和石油的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下,与生态环境保护赢得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抛弃了污染,先低端高端,之后的第一个广泛的实用方法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双赢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作出,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随着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继续承认,不仅是有害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诱因也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低碳世界“,新政策应运而生。 ?能源和经济中的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可能对生态文明逐步上移的实施将走上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创新技术和新世纪的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形式“低碳经济”是“阳光经济”的全面发展,“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风能,生物质能转化太阳能的形式),在未来的几十年过渡,“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含义,“低碳生活”一,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是从中国的能源结构,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二,国外低碳经济开放 1日本:消费者购买“碳”农业最近公布的日本瑞穗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超过50%消费者愿意购买认证的“低碳”农产品。该研究所日本女性20岁以上进行了调查,这一人群是主要的农机购置群体。在2062受访者中,71%的人认为“有必要”实施“低碳”农产品认证制度,人们愿意购买认证的“低碳”农产品的53%。 该研究所还与大米,西红柿和甜瓜为例,调查了消费者接受的价格水平,“低碳”农产品。结果发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的一定水平。假设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0%,消费者愿意接受:大米价格上涨24%,价格上涨22%的甜瓜,西红柿价格上涨15%。 研究人员认为,调查结果表明,“低碳”的附加值有农业,农业从业人员值得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德国: EV电动车突破技术难关是低碳经济的代表产品之一。德国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道路上不会取代内燃机汽车电动车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整个社会重大事务的积极参与,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能源和交通的彻底重组机会。 “的重大突破在许多国家和不同的技术困难电动车本身,更强调德国电动汽车的解决方案,系统,促进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汽车技术研究所,柏林技术大学的中国工程师,项目经理秦屿学说。 据悉,德国社会积极推动“电动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主要集中在能源结构调整。一个主要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电动车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如果电力公司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生不可循环再造的非清洁的方法,它等于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二,基本面创新的力量。需求有大量的电动汽车将带动整个社会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然后优化工厂位置的分布,整体电网的需求高峰时段和重大变化提出的要求,所以新的智能电网技术在萌芽状态。三,电动车本身的技术突破。这是主要的汽车公司之一。德国政府的重点是指导企业。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在2012年买的到2014年的电动车消费者之间可以得到德国政府提供3,000€€5,000补贴。 3俄罗斯:探索新型高效节能的道路最近,环境政策课施瓦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处长告诉记者,俄罗斯走上了一条新路,探索高效节能的发展。 由于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俄罗斯有长期缺乏节能动力,对能源节约型经济的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产生的经济低效率已成为俄罗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主要缺点。 2009年11月,俄罗斯在24日欧盟 - 俄罗斯首脑会议上同意,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由20-25%,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目前,俄罗斯已经开始显现节能效果。 分析家说,随着进一步实施国内节能措施,俄罗斯将最终找到的新的节能方式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资源,高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如果所有还把GDP作为发展的,但也有以出口换取廉价的资源或国内生产总值退税,如果你有更多的钱在你的口袋里,但环境恶化的生存,空气脏了,水黑暗,与发展中国家在出发的意图,并在科学发展观违背它的本质。更多的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降低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成本,由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和工业流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样效果会更好共享成果为人民的发展。 1。低碳经济的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放弃钢铁,建材,高耗能行业,因此不能发展低碳经济。然而,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钢(4358,%),水泥,电力和其他物资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需求,以确保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产业,不能被巨大的国内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满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可能的措施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多的油,少气的资源缺煤,决定在未来该国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中国也没有利用廉价的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优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有效降低一次能源消耗。 3。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发展的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们的技能水平,有限的研发和创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增加的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个区域。 4。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国际合作,参与制定国际化路线“游戏规则”。而中国的工业化全球化享受,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必须是在利润“微笑曲线”的国际分工的低端劳动。低碳经济,不仅在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可以直接参与游戏的新的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们的长远发展和长期稳定。 4,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近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环境资源突出的窘境人类面临跃然出现在被认为欠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是所有国家通过这个瓶颈在世界各地打破应对所采取的低碳经济的行动的最终出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改造,着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整体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政策,以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努力开发和生产高价值,低电源产品,实现低碳产业的整体结构。 2。发展和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循环经济工业节能发展,将优先削减,削减,以减少从开始生产链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宝,化害为利。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这是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决策的比例。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的控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控制能源消耗的建筑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加强对考核目标的体系建设,实施和评价,以加强问责制,并有效地完成在“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显著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业和林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可以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电力,减少的燃烧机场周围的城市和环境的污染,加快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确保食品安全。 3。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低碳,低碳经济试点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的概念。低碳理念设计规范,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规划的出台,施工建设,并推广使用太阳能,使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尽可能的,高能效采暖的选择冷却系统;选用保温材料,装饰倡导适当,杜绝毛坯房;在主场以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日常生活。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建筑形式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的衔接,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空驶率;加强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试点低碳经济的关键部门。国际经验,引进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引导低碳经济的地方和城市发展,经济,能源,碳排放,研究制定了定价机制对中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的综合考虑。 4。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 ,低碳技术的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从来看,短期内中国国内碳的现状技术上来看,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如清洁煤,石油和天然气,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中长期看,中国主要的技术研究应包括:排放控制和处置的主要行业,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气体,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的煤,核电和其他主要能源装备制造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仅要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更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整体。 5。建立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创新和政策制度的发展,这是解决低碳技术问题的重要举措创新在中国。当前低碳经济应加强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制定“低碳经济法”,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修订本)及时进行配套规范性文件一些改变环境的努力和资源法领域,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 ,抓紧制定和管理措施,节约用电,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加强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激励机制,并采取行动来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总之,中国应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适应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发展,鼓励国内和国际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发展,最终由“碳”时代飞跃“低碳”时代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我们怎能不行动起来呢?少搭乘一次电梯,就减少的碳排放量;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的碳排放量;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的碳排放量;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的碳排放量;少用灯泡1小时,就减少的碳排放量;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的碳排放量;少吃1次快餐,就减少的碳排放量……2010年3月27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诠释了低碳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也是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的参与,政府、企业、社区的积极加入,共同展现了人类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可是,有的人却以为低碳生活就意味着不能用空调与汽车。不能享受高品质生活了。所以,现实让他们选择逃避,他们固执的认为低碳是国家与国家的事,与他们无关。可是。国家是由无数个小家组成的。而小家是由我们普通百姓组成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再怎样逃避。也逃离不了这个家。21世纪是低碳的时代。做到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人类自己。其实,做到低碳生活很简单,珍惜每一点滴的资源。随手关灯,并选用节能灯代替。购物时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让天然的阳光代替日光灯,用步行与公交代替汽车,减少废气和尘埃的排放。少用一张纸,少浪费一粒米,少浪费一滴水。将用后的水循环利用,并且随身携带手帕,尽量减少纸巾的使用,多参加环保公益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废物利用,自己DIY旧物改造。发挥自己的想象。就可以减少一分垃圾。给地球减少一分负担。而这一切。都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做到的。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食: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少用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随手关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单面纸要重复利用,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升的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自己‘制造’氧气。家里可以增添一些绿色植物,例如常青藤之类。不仅使家里空气清新而且使一年四季看起来都是那么春意盎然。只要多一点想象,世界就会多一抹绿意。低碳的本质其实是人类与自然和平有序地发展,就我们国家而言要节约的不单单是碳的排放。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公斤,是日本的倍,美国的倍,印度的倍。此外,水资源问题严重,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个小事,珍惜每一点滴的资源,实现低碳生活,全世界几十亿人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一个这样的社会少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适时地关上水龙头,出门前关灯,把废电池收集起来再处理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并且能够做到的。类似于低碳生活,我们也可以追求其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活,但是最关键的是不要空口说大话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改变,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我们——人无论如何都应该保证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美好洁净的,或许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我们携手前进一定能达成愿望,于此,我永远坚信!我相信,成功实施低碳计划一定会让地球恢复那生机勃勃的绿色,而我们的生活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低碳紧紧相连。让我们心心相连,携手相牵,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吧!

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低碳生活的主题 作文 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1

美丽的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来了!夏天可真热呀!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悬挂在天空中,而且连一丝风也没有。真是热极了!我恨不得一口吃下十个冰淇淋!

这时人们都想着往 游泳 池里跳,因为只有游泳池里才是最凉快的。我呢,只是在大树下乘凉,那是因为不仅可以不用空调光用扇子就行,还可以一边玩一边听知了在树上 唱歌 。那不是更好吗?

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美丽的家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要节约用水、用电……要想创造我们的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那应该是一种习惯,而不是行为。

我们要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的生活!

低碳生活不仅仅关系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之类的问题,即使在个人生活层面上,它也是好处多多的——既节省生活开支,又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又比如使用绿色购物袋,保护一些绿化植物等等。

其实我觉得“低碳”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它不但和我们息息相关而且只要我们平时稍微注意点,每个人都能做到“低碳”!

目前温室气体让地球发高烧,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与低碳为伴,为了让地球妈妈不再哭泣,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2

低碳环保简单的说就是指少使用那种喷浓烟的污染环境的汽车、助动车,要尽量多使用没有污染的东西。关于低碳环保的 故事 ,在我家也发生过,下面就听我说一说我家的低碳环保故事吧!

在今年年初,因为家里的助动车已经长期使用而破烂不堪,就连发动车子,也要近半个小时,而且发动后“屁股”后就拖着一个大黑烟囱,简直就是一辆排毒车。所以爸爸和妈妈商量,准备要买一两车子,而且是电动车。我听说要买电动车,就对爸爸说:“我不要买电动车,我要买一辆摩托车。”爸爸不答应,于是,一场关于买车的 辩论 赛开始了。

首先发言的是我,我很明确的说了我自己的想法。“买摩托车,摩托车要快。”爸爸却说:“摩托车虽快,但不环保,买电动车既环保节能又省钱。”几回合后,我败了下来。

爸爸告诉我:“现在大气污染很严重,所以要提倡低碳环保,多走一天路,少开一天车,让我们的天空更蓝一点。电动车因为它很环保,又不排放有毒的气体,所以,我们要买电动车的。”我似信非信的点点头。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天空更蓝,让大地更加美丽,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了同一片蓝天,为了同一快生存的大地,一起行动起来吧!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3

由于气候变暖,近年来干旱、洪涝、高温热浪、低温冷冻等灾害频繁发生。人类意识到低碳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低碳生活,我家也不例外。

我家的低碳生活从循环用水开始。我家准备了两个储水桶。我们把洗菜水存放在一号桶,用来浇花。另外,许多人把淘米水白白倒掉,我家用淘米水洗菜,因为淘米水有清洁杀菌作用,还能清洗掉蔬菜上残留的农药,真是一举两得。我家把洗脸、洗脚、洗衣水收集起来存放到二号桶。用来擦洗地板和冲洗厕所。怎么样,我家的循环用水方案实施的不错吧。

我家的低碳生活还包括拒绝白色垃圾。我们去超市或早市购物时,随身携带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塑料袋被称作白色垃圾,如果随手乱弃,不但影响环境的整洁,它在土地中几十年也降解不了,还对土壤造成污染。

我家的低碳生活还注意从细节小事做起,我们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把擦嘴的纸巾换成被人遗忘的手绢。因为纸和筷子都是用一棵棵大树做成的,木材的这种使用真是大材小用。

其实低碳生活做起来并不困难,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只要你有心、用心去做,人人都能做到。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4

今天是星期天,我还没起床,太阳就已经透过玻璃窗照到了我的床上,听到鸟儿们也已经在树枝上欢乐地歌唱。我伸了个懒腰,穿好衣服,因为今天上午我还要去上书法课。

小区里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我和妈妈有说有笑地来到小区门口等车。看到马路上车来车往,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离上课的地方不太远,要不走路去吧?这样我们既节省了车费,又锻练了身体。在路上,我们还可以讲小故事啦、 成语 接龙啦、猜 谜语 啦唱歌啦等等。”妈妈听了很高兴,直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今天中午,我和妈妈一起做午饭。哇!今天的午餐好丰盛啊,有排骨炖萝卜,西红柿炒鸡蛋,黄瓜。妈妈安排我煮饭和洗菜,我把淘米水倒在了一个盆子里,妈妈告诉我这些水还可以用来洗菜,洗过了的菜又干净又好吃。我和妈妈一起协作,做了一顿美味的午餐。

星期天是一周里最开心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妈妈会允许我玩一个小时的电脑,这一小时里,我可以上qq和好朋友聊天,可以登陆洛克王国,还可以去“偷菜”哦,当然,我也会在电脑上画画和学习……最后,我也一定不会忘记,电脑结束后关掉所有的电源。

这就是我一天中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5

如今低碳生活风靡全球,我怎么能不紧跟潮流呢?于是我决定我的低碳生活从暑假的第一天开始。

早上醒来,哎!又是一个酷热天,天气预报亮起了橙色预警信号。趁现在还不到一天的最高温,我便赶紧把忙碌了一晚上的空调关上,打开窗户,让自然风吹在我的脸上。接着,我就去吃我的早饭,吃完早饭我开始做我的暑假作业。做完作业,就是我的游戏时间了,我打开电脑,玩了半小时《口袋妖怪绿宝石386》。紧接着,我去吃饭了,突然,我想:我忘记关电脑了,要是待机,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积少成多就会破坏臭氧层。想到这,我赶紧去关上电脑。吃完饭,我又开始做作业了。做完后我耐不住酷暑,去会所游泳了,我游了两个小时。回家时,妈妈已经烧好了美味的晚饭。晚饭后,我又玩了半小时《口袋妖怪绿宝石386》。晚上,该睡觉了,为了节约用电,继续我的低碳生活,我提议我们一家人睡在一个房间里,这样就可以不用开两个空调了,

如果人人都能像我这样时刻注意环保,那么地球就不会哭泣!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6

我的低碳生活是骑自行车告诉我的。

我是怎么学会骑自行车的呢?假期开始的一天,妈妈看到院子里的小朋友练习骑自行车,就对我说:“你想骑吗?”我说:“想”。第二天上午,妈妈就带着我去了卖自行车的商店。经过仔细的挑选,我选择了一辆“红旗”牌小自行车。

把自行车推院子,我就想上去骑。这时,妈妈对我说:“要学会骑自行车,先要学会推自行车。”我就先推着自行车转了几圈,觉得差不多了,就骑了上去。也许是小时候骑过 儿童 车的缘故,我一下子就能骑自行车了,虽然不太稳。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就爱上了骑自行车。从此,只要出门,我就不让爸妈开车出去,而是让他们骑自行车和我一起走。当我们骑着自行车行走在路上时,有和我们熟悉的就对我们说:你们一家真节约,过的是低碳生活。我每听到这些,心中就美滋滋的。其实,骑自行车不仅低碳,而且还能锻炼身体。

一天晚上,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块玩,我说起了我的低碳生活,大家都听的非常认真。最后,大家都讨论了起来,大家都认为低碳生活有许多好处,特别是骑自行车,既是低碳生活,又可以锻炼身体。

现在,我们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出去,不仅体验了低碳生活,还锻炼了身体,我喜欢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7

现在社会讲究绿色环保节能,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大家的身边发生了许多有关低碳生活的事,大家听听我是怎么做的。

首先,要节约用水。平时洗手的时候尽量把水龙头开的小一些,并及时关掉。可以用妈妈洗过菜的水或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马桶或洗拖把。

再者要节约用电。出门的时候随手关灯,不要开灯睡觉。夏天空调的温度不要太低,冬天的时候,不要把空调的温度调得太高。手机、小灵通充完电要及时把充电器拔掉。

其次,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出去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而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座公共汽车,短途的干脆步行,这样一来既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最后,要学会节约 其它 的生活学习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例如:去超市的时候自备购物袋,不用超市的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纸杯。可以把背面没有写过的作业本当作草稿纸使用。

低碳生活处处存在,只要大家用心,我们就可以做得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8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现在全球正在倡导文明环境,只要我们不污染地球的环境,不浪费地球的能源,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夏日炎炎,人们都想凉快些,于是家家户户打开了空调。这时,我想起了老师说的节约能源,做低碳生活的小主人。之后,我对妈妈说:“我们去游泳好吗?”“为什么”妈妈问。“这样,我们不仅节约了能源,还让我们凉快了,真是一举两得啊。”妈妈说;“你真是个小机灵鬼。”

暑假来临,我们想去庆都山游玩一番,我和爸爸、妈妈上了车,当爸爸开启发动机时一缕黑烟从排气筒中喷出,我对爸爸说;“我们骑自行车去庆都山吧?”爸爸说:“那样会很累的啊?”“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减少向空气排放二氧化碳!”我向爸爸解释道。妈妈挤过来说:“那好吧。我们就骑自行车去庆都山。就叫‘三人 自驾游 ’吧”。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热水器,空调,电灯。都需要消耗能量,不用时立即关掉,减少能量消耗。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小朋友们,希望你们也加入“低碳生活”中来。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9

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可我却完全不明白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低碳生活方式?我经过上网查资料,才明白,原来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现在,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使用电脑,然而,电脑里就能排出大量的碳,用一小时电脑,就会产生千克的二氧化碳,由此积少成多,这些碳会毁坏臭氧层,使强大的太阳紫外线穿过大气层,对人类造成伤害。

我在家里也用电脑,当我离开电脑大约两小时,我就会关掉电脑,而不是选择待机,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碳的排放,保护臭氧层。

在暑假里,我从来都不用空调,晚上吃完饭,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江边散步,江边的江风吹在身上,十分舒服。晚上睡觉,只用扇子扇扇风,也不用空调,这样可以减少碳的排放,还可以给自己增添生活乐趣。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过低碳生活吧,美化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家园,让地球从新恢复美丽的容貌,让人类过上美好的生活。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10

低碳这个词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低碳也是因为现在的人们终于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创造出的这个词。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处处低碳,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一切从出行开始,我出门尽量少坐出租车,距离短的就步行,距离长的就坐公交车。我发现,一段时间后,我既节省了路费,又锻炼了身体,真可谓两全其美。

接着,就要从节水做起了。我尽量用洗衣水来清洁马桶、拖地每次喝水,我会记着要喝多少就接多少水,绝不多接,节约饮用水资源。慢慢的,我发现,地拖得越来越干净,连我都能照的出来了。

最后,就是节电了。一到晚上,我们家就灯火通明,每个房间的灯都开着,有时,电视机前没有人,电视依旧开着,浪费了不少电。我告诉爸爸妈妈,离开房间后要随手关灯。不看电视时,记得将电视关闭,并且少用电脑。在白天,能不开灯,就不要开灯。我们一家人都那么做,我相信,我们家的电费一定会少不少的。两个月后,妈妈再去交电费时,发现少了好几度电呢!

我从网上了解到:在北京,人们为了让汽车少排出尾气,有了单双号汽车在不同日期行驶。制订了无车日,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低碳生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低碳生活的主题作文精选10篇相关 文章 :

★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作文十篇

★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作文300字十篇

★ 关于低碳生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低碳环保话题作文5篇大全

★ 低碳生活作文800字高分范文5篇

★ 2020年低碳生活话题作文5篇

★ 低碳生活作文600字精选5篇

★ 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主题作文五篇

★ 关于低碳生活的作文精选5篇

★ 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作文5篇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关于发展模式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二)关于发展方向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三)关于发展策略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四、结束语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注释:①刚刚结束的两岸经贸论坛,就如何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问题”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本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时间: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地点:北京。②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3日.③①肉鸡主业链,即以种鸡饲养、鸡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为主的肉鸡主业链;②生物工程副业链,即以鸡下脚料,如用鸡羽毛开发多肽氨基酸、鸡肠子提取胰蛋白酶等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工程副业链;③有机肥副业链,即以鸡粪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带动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④韩超. 循环经济与农业实践——经济日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2005年9月24日至25日)侧记. 经济日报网站,2005-10-10.【参考文献】[1]彭作奎. 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A]. 见: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C].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31.[2]邓启明,李建华,黄献光.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2):34-37.[3]冯之浚主编. 循环经济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欧明豪,宣亚南,郭忠兴,等. 循环型农业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苏省为例[A]. 见: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主编.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0-459.[5]吴天马.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环境导报,2002(4):4-6.[6]陈德敏,王文献. 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 经济师,2002(11):8-9.[7]黄贤金主编.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000字 估计没人写了

给我1000分我也不干~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如何发展论文

摘要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方式,是建立在原有的畜牧业基础上,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阐述了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进而从标准化机制、专业人员培养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强化措施,旨在为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种养结合;农业经济;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的可行性方式。麒麟区畜牧业以农户分散养殖和规模养殖为主,这两种模式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转变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成为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养殖区域划定和人畜分居政策的实施正是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契机。基于此,根据种养结合的方式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1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升畜牧业的出栏量,增加畜牧业的总产值,而且能够减少畜牧业的污染,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而通过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产出的肉类也更为优质,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为畜牧业创造了较为规范化的生产标准,推动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创新农业经济,为农民创收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畜牧业可以为农业提供绿色肥料,减少了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污染,有效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而农业种植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排放大量的污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大大减少污水的排放量,通过种养结合能够实现畜牧业零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农业与畜牧业的循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防止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现象,改善农业种植环境,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为农业生态化奠定了基础。

2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机制的缺失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虽然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但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标准化机制,规范化机制的缺失影响农业循环经济的作用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在机制方面较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流程设置、全面细致准确的档案记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严格操作等。

专业化人员培养发展力度小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知识、经验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但从总体而言,对专业化人员培养发展的力度较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专业政策培训机制。多数人员并非专业人士,而多为经验丰富者,在操作方面往往存在不规范性,缺乏专业培训。2)专业化队伍构建力度小。我国畜牧养殖多以家庭为单位,对专业化人才构建的意识较差,导致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进而限制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带动性不足,产品品质质量不高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仍未形成,现有企业的带动性不强,仅有的几家龙头企业,自身产品规模化和产业发展仍规范度不高,无法在标准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导致产品品质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畜牧业服务质量普遍偏低,不利于农村产业发展。

3强化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建立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化机制

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化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如实登记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的时间、次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情况,实现安全生产,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建立畜禽产品的备案制度以及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实现生态化发展

建立专业化政策培训机制,实现相关专业人士的再教育与培训,通过专业部门评价养殖场卫生和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实现卫生主体工程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有机融合机制,通过沼气池的.发酵减轻禽畜粪便对农作物的损害,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的虫卵,将禽畜粪便处理为符合有机肥料使用标准的绿色农家肥,通过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搭建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机制,发展生态化农业经济,保障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品质质量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借助龙头企业的专业化高标准畜禽养殖队伍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推动区域范围内畜牧业的整体提升。基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经济,提升农业、畜牧业的有机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实现多渠道共赢式发展,通过完善的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立促进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4结语

种植业与畜牧业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式,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视畜牧业的污染问题,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缓解畜牧业的污染问题,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主要方式的总结归纳,提出应该通过建立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化机制、教育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实现生态化发展、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等方法强化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秦永平.以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畜牧业的发展方式[J].北京农业,2015(15):341.

[2]王建军.围绕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A].畜禽养殖生态园建设及其他(论文集)[C].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委会,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8:4.

[3]中共四川双流县委.双流县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J].四川畜牧兽医,2008(4):12-1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