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盲审

发布时间:2024-07-05 12:37:45

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盲审

据学术堂了解,盲审是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一、盲审原则(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原则和规定;(二)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各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真实状况;(三)有利于加强学位点建设,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四)突出重点,简便易行。二、盲审方法1.参加双盲评审的研究生:博士生100%,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按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每人送审二份。2.研究生部根据每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科、专业研究生分布情况制定出盲审方案,并交分管校长审批。3.研究生部根据盲审方案,抽出需进行论文盲审的研究生名单,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名单核对无误后,将盲审论文的信息通知本人及学科所属学院。4.被抽出参加盲审的研究生应在接到通知的二天内,按规定格式制作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硕士生论文一式二份,博士生论文一式三份,报送研究生处。三、盲审结果处理(一)论文送审意见全部收回,评审意见有效,若不能全部收回,缺额份数必须追加送审。(二)论文送审意见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全部收回,研究生部可根据已收回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让研究生先进行论文答辩,再根据缺额份数收回情况及评审意见确定答辩的处理意见。(三)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中若出现一票否决的,则追加二位评阅人重审,如再出现否决意见,则该论文评审定为不合格。若出现二票否决,则该论文评审即定为不合格。硕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意见一票否决制。(四)通过盲审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导师及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定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导师,进行论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导师对盲审结果有异议,可填写“复审申请表”申请复审。(五)责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接到“复审申请表”后,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分委员会成员对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及盲审意见进行评议,如认同盲审结果,则应责成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其盲审费用由导师或研究生承担。(六)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修改期限,博士不超过二年,硕士不超过一年,修改后的论文仍必须参加双盲评审,原则上由原评审人员重新评审。论文若再次被否决的,则取消该论文作者学位申请资格。(七)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所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全部参加下一轮双盲评审或评议,且费用自理,同时提高所在学科双盲评审比例。(八)研究生指导教师若累计有两次(不同届)学位论文盲审中出现不合格,则限制招生两年,若一届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取消其导师资格。(九)若一个二级学科点一届研究生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对该学科予以警告、整顿及减少招生计划。

研究生论文的“盲审”环节,不是“闭上眼睛审核”,而是“匿名送审”。也就是说,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负责任的老师,肯定会仔细审阅所有毕业生的论文,但也不排除个别老师会着重或忽略审阅部分硕士“毕业生”的论文 。

首先,是“论文开题”,包括开题报告、PPT演讲,然后导师签字确认,接下来是开题答辩和网上开题上传流程。

其次,是“中期答辩”,也要做答辩PPT,演讲,还要有会议记录,然后导师签字,上传文件。

最后, 是“毕业答辩”,包括申请答辩、论文上传,导师确认、评价,然后是网上查重、外审和抽检盲审,接着是答辩PPT、拍照和上传。

所以说,“盲审”是硕士毕业论文在外审之后的“抽检审核”环节;相对而言的是“外审”,指的是高校将论文送到外单位,由审论文专家负责审核。

所有的博士论文和部分硕士论文(一般在30%-50%左右),都需要在毕业论文答辩前送到外单位做“盲审”,而当地省市教委会,也会随机抽取一些论文做“盲审”,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抽查和确保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我们经常把“单盲审”说成“盲审”,就是评阅老师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写的论文。但实际上有些省市和高校,是有“双盲审”的,也就是说审稿人不知道作者,作者不知道审稿人,这样双向屏蔽的审核方式,明显要更加客观公正。

总之,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必须通过“外审+盲审”的双重审核,才能获得“论文答辩”资格,然后由答辩委员会决定,该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答辩并获得学位。

对于学生而言,“盲审”实际上相当于第二次毕业机会,因为不管是“外审”还是“盲审”,只要在一个审核流程中有2个专家通过,就能合格并进入答辩流程。

实际上,不管是“外审”还是“盲审”,“单盲审”还是“双盲审”,想要顺利拿到论文答辩资格,毕业论文本身的质量和水平,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主要是论文的格式和规范。比如不要抄袭搬运,杜绝错别字、病句和误用标点符号。排版精美、分段清晰,页码准确规范,都是毕业论文在盲审流程中的“加分项”。

不要小看这些,经常有评阅老师反馈:每年审阅硕士毕业论文,“形式质量”能够完美无瑕疵地通过审核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错写、漏写,忘记标页码,段首不留空,行距不一致等等。

所以说,如果同学们在提交论文之前,精益求精地做好论文排版质量的核查和修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过关率。

当然,哪怕你的论文排版精美得就像是期刊论文一样,如果内容空洞无物,缺乏数据考证和建设性观点,那么想要通过“盲审”,也是不太可能的。不管是论文的选题、内容和论证都需要学生脚踏实地考查、筛选和归纳,以艰苦卓绝的科研精神,尽可能地撰写出专业领域的优质论文。

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半年甚至是一年去准备论文,也可以选择将论文的精华部分修改成投稿论文,尝试去投给相关领域的行业期刊,然后根据期刊编辑老师的专业评审意见,反过来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

毫无疑问,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更能帮助硕士毕业生提高论文质量,顺利通过论文审阅流程。

所以对于硕士毕业生来说,你不要管“研究生论文送去盲审,盲审老师会不会看全部论文”,如果你还有时间,那就提前准备,如果你马上毕业,论文已经交上去了,那么多问也无益。

毕竟,想要拿到硕士学位,勤学苦读的功夫要用在平时,到了关键时刻,才不会悔之晚矣。

对于研究生论文送去盲审的问题。大部分老师的话也只是去抽看,不会去所有人都看,因为数量太多,也看不过来。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老师也是人,他不是机器。

通常会送给两个以上的导师来评阅,一般是会屏蔽自己的导师导师的评审结果一般是1、同意答辩2、稍作修改同意答辩3、修改,答辩再议当所有导师都选1的话,可以直接进入答辩环节当有一个导师选择了2,且没有导师选择3的时候,给你打回论文让你按要求修改,然后进入答辩环节当有一个导师选择了3的时候,你的论文就算是盲审未通过了,需要推迟答辩,修改后是否能获得答辩资格还得看二次盲审的结果盲审意见一定要认真对待,让你改的话也是重点按照他们的意见改,因为你最后答辩时,一定至少有一个你论文的盲审导师,他肯定会仔细询问他所提出的那些意见你是否都改善了,而最关键的是,在你答辩通过之前,你都不知道这个盲审导师是谁。

中山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盲审

80%以上的通过率。广州大学的盲审毕业论文通过率在80%以上,大部分的论文都是能够正常通过的。虽然说广州大学盲审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学生所提交的论文都是由导师指导过的,所以大部分的论文是没有问题的。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届有盲审。我校委托外单位对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盲审,现将盲审结果予以公布。盲审结果及专家评阅意见详见附件1和附件2。根据相关文件要各研究生培养学院、2021年春季毕业研究生:根据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安排,为了保证毕业和学位申请工作如期完成,现对2021年春季毕业研究生论文匿名送审、答辩。

中山大学论文盲审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通常需要至少两周左右的时间,有些论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论文的复杂程度,选题的热度与难度,盲审专家的安排情况等多个因素。在盲审过程中,评审专家需要认真阅读论文内容,并就学术重要性、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评价。论文的盲审时间长短可能对作者和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山大学将尽力在时间和质量之间寻求平衡。

西华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盲审

硕士论文盲审是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

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硕士论文审核过关的技巧:

1、格式严谨的论文首先肯定是没有错字的。错字连篇,无脑复制的论文,被毙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一篇文章格式看上去没有硬伤肯定更容易通过。

2、选题适中的论文选题真的太重要,一个好的选题会从论文开题开始一直伴随到最后答辩,很多同学就是选题不重视,最后写不下去了,推倒不愿意,放弃又觉得可惜。明明论文存在明显的硬伤,最后却束手无策。所以,敲定选题一定要与导师充分沟通,尽早规划。

3、标题吸引人的论文好的标题一定可以一眼就就抓住你的眼球,甚至点名本篇文章的创新点。一个切题的标题绝对能将通过率提高一半。

4、框架让人一眼就能看懂的论文框架就好比论文的脸面,框架不行,大概率也会被毙。框架的东西无非就是摘要、目录、关键词、所以一定要重视。当然还有很多标准,比如论文工作量是否达到要求,有无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等。

硕士论文盲审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

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盲审和外审通后过才能取得答辩权,答辩不通过,一样不能毕业。只要盲审2个专家通过,或者外审的2个专家通过就取得答辩权利,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外审专家,要半数通过就能够毕业。

扩展资料:

盲审的结果处理:

1、论文送审意见全部收回,评审意见有效,若不能全部收回,缺额份数必须追加送审。

2、论文送审意见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全部收回,研究生部可根据已收回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让研究生先进行论文答辩,再根据缺额份数收回情况及评审意见确定答辩的处理意见。

3、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中若出现一票否决的,则追加二位评阅人重审,如再出现否决意见,则该论文评审定为不合格。若出现二票否决,则该论文评审即定为不合格。硕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意见一票否决制。

4、通过盲审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导师及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定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导师,进行论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导师对盲审结果有异议,可填写“复审申请表”申请复审。

5、责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接到“复审申请表”后,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分委员会成员对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及盲审意见进行评议,如认同盲审结果,则应责成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其盲审费用由导师或研究生承担。

6、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修改期限,博士不超过二年,硕士不超过一年,修改后的论文仍必须参加双盲评审,原则上由原评审人员重新评审。论文若再次被否决的,则取消该论文作者学位申请资格。

7、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所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全部参加下一轮双盲评审或评议,且费用自理,同时提高所在学科双盲评审比例。

8、研究生指导教师若累计有两次(不同届)学位论文盲审中出现不合格,则限制招生两年,若一届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取消其导师资格。

9、若一个二级学科点一届研究生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对该学科予以警告、整顿及减少招生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盲审

通常会送给两个以上的导师来评阅,一般是会屏蔽自己的导师导师的评审结果一般是1、同意答辩2、稍作修改同意答辩3、修改,答辩再议当所有导师都选1的话,可以直接进入答辩环节当有一个导师选择了2,且没有导师选择3的时候,给你打回论文让你按要求修改,然后进入答辩环节当有一个导师选择了3的时候,你的论文就算是盲审未通过了,需要推迟答辩,修改后是否能获得答辩资格还得看二次盲审的结果盲审意见一定要认真对待,让你改的话也是重点按照他们的意见改,因为你最后答辩时,一定至少有一个你论文的盲审导师,他肯定会仔细询问他所提出的那些意见你是否都改善了,而最关键的是,在你答辩通过之前,你都不知道这个盲审导师是谁。

1、参加双盲评审的研究生:博士生100%,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按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每人送审二份。

2、研究生部根据每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科、专业研究生分布情况制定出盲审方案,并交分管校长审批。

3、研究生部根据盲审方案,抽出需进行论文盲审的研究生名单,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名单核对无误后,将盲审论文的信息通知本人及学科所属学院。

4、被抽出参加盲审的研究生应在接到通知的二天内,按规定格式制作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硕士生论文一式二份,博士生论文一式三份,报送研究生处。

硕士论文的种类有哲学硕士论文、经济学硕士论文、法学硕士论文、教育学硕士论文、文学硕士论文、历史学硕士论文、理学硕士论文、工学硕士论文、农学硕士论文、医学硕士论文、军事学硕士论文、管理学硕士论文等12大类的硕士论文。

扩展资料:

盲审结果处理

1、论文送审意见全部收回,评审意见有效,若不能全部收回,缺额份数必须追加送审。

2、论文送审意见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全部收回,研究生部可根据已收回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让研究生先进行论文答辩,再根据缺额份数收回情况及评审意见确定答辩的处理意见。

3、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中若出现一票否决的,则追加二位评阅人重审,如再出现否决意见,则该论文评审定为不合格。若出现二票否决,则该论文评审即定为不合格。硕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意见一票否决制。

4、通过盲审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导师及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定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导师,进行论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导师对盲审结果有异议,可填写“复审申请表”申请复审。

5、责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接到“复审申请表”后,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分委员会成员对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及盲审意见进行评议,如认同盲审结果,则应责成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其盲审费用由导师或研究生承担。

6、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修改期限,博士不超过二年,硕士不超过一年,修改后的论文仍必须参加双盲评审,原则上由原评审人员重新评审。论文若再次被否决的,则取消该论文作者学位申请资格。

7、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所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全部参加下一轮双盲评审或评议,且费用自理,同时提高所在学科双盲评审比例。

8、研究生指导教师若累计有两次(不同届)学位论文盲审中出现不合格,则限制招生两年,若一届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取消其导师资格。

9、若一个二级学科点一届研究生中有两人次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则对该学科予以警告、整顿及减少招生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盲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论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电话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我校执行教育部规定,在实施招生工作过程中坚持“阳光工程”,坚持“公平公正、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接受上级招生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学校概况第三条 学校全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校代码为10600,主管部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第四条 学校地址仙葫校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邮编530200。明秀校区: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明秀东路179号,邮编530001。第五条 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科)生、留学生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各层次人才。第六条 我校颁发的毕业、学位证书中学校名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七条 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考招生工作委员会是我校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事项以及做出相关解释。第八条 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是我校组织和实施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第九条 广西中医药大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招生工作实施再监督、再检查。第四章 录取规则第十条 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第十一条 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向考生公布。第十二条 我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确定投档比例。第十三条 我校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分配录取,不设专业级差。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无法被录取,但服从专业调剂的,我校将根据分数和调剂志愿调剂至尚未完成计划的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或无法满足调剂志愿)的,作退档处理。各批次首次投档录取结束后,若仍有部分专业未完成计划,在征得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和缺额,进行“征集志愿”录取。若生源仍不足,我校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调配至生源充足的省市安排录取。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含调剂志愿)的考生。第十四条 对同分考生,首先比较生源省份考生高考位次为准,位次靠前者优先录取;无排位的,则执行考生生源省份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如生源省份未做要求,则以“语文、数学、英语”先后顺序按成绩高低进行排序择优录取。第十五条 我校不接受任何能够按正常程序投档录取的考生提出的退档要求。第十六条 对于生源地为已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地区的考生(含高水平运动队考生),选考科目必须与报考专业要求相一致。我校录取时按相应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第十七条 我校执行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加分与降分的政策规定,并在分配专业时计入总分。第十八条 我校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考生身体情况有该意见中“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和“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所涉情况的,我校原则上不予录取。另从人才培养、就业工作岗位要求的特殊性考虑,对考生身体状况提出以下要求:有以下情况者我校不予录取:(一) 患色盲、色弱者(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除外)。(二) 护理学、助产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及护理(高职)等专业女生身高未达到155cm(含)以上、男生未达到165cm(含)以上者。(三) 患有重症或难治性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四) 助产学专业仅招收女性考生。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就读我校相关专业:(一) 任何一眼矫正到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者不宜报读我校医学类专业。(二) 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不宜报读我校医学类专业。(三) 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以及面部有明显缺陷者不宜报考我校医学类专业。(四) 女生身高未达155cm、男生身高未达160cm,体弱无力及患晕血症者不宜报读我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宜报读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我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第十九条 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专业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针灸推拿(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安排在高职高专提前批录取,面向广西招生,录取规则为:(一)按照“生源地分数优先”原则录取定向服务县(市、区)计划招生科类(文科或理科)生源。(二)同县(市、区)内计划招生科类生源不足,但有另一科类生源的,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调剂录取另一科类生源。(三)如定向服务县(市、区)内生源不足,则在同一地级市范围内按科类优先、分数优先的顺序调剂录取。(四)在同一地级市内调剂录取仍未能完成计划的,在征得上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未完成计划的缺额,进行“征集志愿”录取直至完成招生计划。学生被录取后,须与我校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并与定向服务地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经我校审核无误后方可获得录取通知书。第二十条 我校同时招收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少数民族预科生,预科学习阶段学制为一年。被录取的预科生到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学习一年,学习期满后我校将按《广西中医药大学预科直升学生专业管理暂行规定》分配到相关本科专业学习。第二十一条 我校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招收武术和羽毛球项目考生。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规定进行招录工作。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招生不安排分省分专业计划,不认可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第二十二条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将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大类招生专业方向分流实施细则》分为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班)和预防医学(妇幼保健班)(30人以上成班,不足30人不分班),毕业后颁发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证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报到入学后即按学校组织的时事政治考核成绩并结合学生意向分为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管理班)和健康服务与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班),毕业后颁发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证书。第二十三条 我校与一批在国内医药健康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招收高职层次中药学、药学、医学美容技术3个专业校企合作班。第一学年结束前,按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职校企合作班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学生的联合培养企业、毕业实习和就业等事宜。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联合培养企业毕业实习一年,学生毕业后,由培养企业安排在本单位就业,毕业生在岗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第二十四条 新生须按所录取专业报到入学,不予调整专业。确有转专业需求的,本科学生按《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执行,高职(专科)学生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职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执行。第二十五条 新生入学后,我校将按《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高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者,我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六条 我校仅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语种,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第二十七条 收费标准(一)各专业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主管部门最新批复的收费标准执行。(二)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费实行按阶段收费,即本科生学习阶段执行本科收费标准,硕士研究生阶段执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第二十八条 各招生专业介绍、奖贷助学政策及其他学校情况等详细信息详见我校网站或招生办微信公众号。第二十九条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三十条 联系、咨询方式地址: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邮编:530001联系电话:、传真:学校网站地址:学校招生信息网地址: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微信号:gxtcmuzs)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202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各条款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影响,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由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考招生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6月

一、广西中医药大学是211大学吗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不是211大学,该校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壮医药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 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 广西中医药大学 ,也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亩。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025人,外聘教师8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85人,有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93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西终身教授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广西特聘专家3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桂派中医大师”15人、广西名老中医24人、广西名中医91人,省级创新团队7个。 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 个。2015年以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专业认证,中医学专业认证获得教育部专家组的“完全认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 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在哪里 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广西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该校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

​1941年南宁、梧州、桂林三个区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

1942年创立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和药物种植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1945年9月,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是当时全国的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中医药人才。

该校于1956年恢复办学,南宁中医学校、梧州中医学校相继建校。次年2月两校合并为广西中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

1964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升格为广 西中医学院。

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

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9年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搬迁到仙葫校区。

2015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定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契约经费每年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 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 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 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资料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资料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资料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资料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列印以上资料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报刊资料库》、《中国中药资料库》、《中国藏药资料库》、《非处方药物OTC资料库》、《临床医学资料库》、《中国医药产品资料库》、《国家基本药物资料库》、《方剂现代套用资料库》、《中药新药资料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资料库》等数字资源。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导、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资料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协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协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协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路中心; 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 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 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 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 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 韦贵康、刘燕平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 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 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 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 ***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

文字内容: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著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著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

《弘 毅 曲》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

浩浩岐黄,灿若星汉。

今天我们博采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续写新章。

啊!看吧,青山为我们祈愿!

听吧,邕江为我们放唱!

为继往圣的绝学,

为助完美的健康,

为应时代的呼唤,

我们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歌词注释:

整首歌词仅近百字,但用典出处达八处之多,蕴义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记易诵。

词中“大哉中医”语出《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医乃医道,亦属圣人之道,故取之,使整个歌词整体风格更趋一致。

词中“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词中“岐黄”狭义指《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和“岐伯”,广义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及其经论。

词中“博采勤求”语出《伤寒论》原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处“博采”可以理解为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外,还包括现代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词中“为往圣继绝学”语出中国哲学思想界著名的“横渠四句”,即宋儒张载(字横渠)所言“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其浩然正气而取焉;“往圣”既指古代圣贤,再此亦可与前文“岐黄”呼应,特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词中的“绝学”指中国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亦即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关权威学术资料中找到出处。兄弟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其《杏林学子训词》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泽四方,克绍弘扬,绝学乃昌。”故知“绝学”一词在中医院校所用不孤也。

词中“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国目前《医学生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当指身与心两方面俱全的完善状态。

词中“为应时代的呼唤”乃谓尚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勿固步自封耳。

词中“任重道远,弘毅自强”,鲜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题,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医为仁术,故任重道远唱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终身奉行以仁为己任的心声,这亦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

1、稿件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文字精练,数据可靠,中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应参照(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2、稿件请用电子版投稿(同时附打印稿1份)。稿件以5000字以内为宜(包括图表与参考文献)。3、署名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章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4、来稿须标注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关键词3-8个。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类论文正文前须附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不超过300字。5、稿件所用医学名词术语力求规范,可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及《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中药名以《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医古籍出版社)为准,草药应注明拉丁学名。稿件要使用规范字,简化字按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范书写。6、文章的图表应少而精,不与正文重复,图表应列出图题、表题,图表设计要合理,统计表请采用三线表,附图可以是照片或手工绘制图,绘图请另用碳素墨水在绘图纸上绘制,图面力求清洁、清晰、准确。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7、文章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有关量和单位的一系列国家标准(GB3100-3102)执行。有关数字用法请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T/T15835-1995)执行。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统计学符号按《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3358-82)规定书写。8、参考文献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作者直接阅读过的与稿件内容密切有关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近期文献为主,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文后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9、取得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资金项目的来稿,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基金的名称及编号,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评奖中获奖或被二次文献转载、摘录者,烦请作者通知本部。10、临床及实验类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证明(稿件资料的真实性及保密审查由作者单位负责)。来稿请注明单位所在地所属城市、街道、门牌号码及邮政编码,请勿投寄给个人,以免因故延误审稿。11、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刊具体情况,接到来稿后,即给作者寄回执,并在3个月内将稿件处理意见通知作者。本刊拥有对来稿的独家首次刊登权。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chinainfo(中国信息)网络资源系统《电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若来稿不愿意入编者,请在稿件上注明。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来稿一俟刊用,赠当期杂志1册。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逻辑性,有理论性和指导实践意义。2.文稿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资料翔实、分析方法正确,语言精练、书写工整。3.研究类文稿和综述、讲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临床经验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请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分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研究类文稿应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应采用结构式著录: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文稿(可用复印件)要求打印在16开白纸上,字迹清楚,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数字请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计量单位请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图请用白纸单面墨绘,尺寸应较计划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请用光面纸印出,要求清晰、层次分明。图和照片不得折叠和出现划痕,背面请注明图号、作者、文题和上下向。5.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6.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后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时,作者可自行处理。7.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许可。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修改,务请在来稿中注明。8.来稿请第一作者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并附单位介绍信。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9.来稿首页作者单位后请注明单位所在城市名称及邮编。此三项请列于首页正文下方,并用横线隔开。项目资助课题请注明资助单位及编号。为方便联系,请留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

该校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

​1941年南宁、梧州、桂林三个区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

1942年创立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和药物种植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1945年9月,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是当时全国的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中医药人才。

该校于1956年恢复办学,南宁中医学校、梧州中医学校相继建校。次年2月两校合并为广西中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

1964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升格为广 西中医学院。

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

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9年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搬迁到仙葫校区。

2015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定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契约经费每年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 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 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 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资料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资料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资料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资料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列印以上资料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报刊资料库》、《中国中药资料库》、《中国藏药资料库》、《非处方药物OTC资料库》、《临床医学资料库》、《中国医药产品资料库》、《国家基本药物资料库》、《方剂现代套用资料库》、《中药新药资料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资料库》等数字资源。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导、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资料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协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协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协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路中心; 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 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 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 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 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 韦贵康、刘燕平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 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 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 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 ***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

文字内容: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著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著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

《弘 毅 曲》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

浩浩岐黄,灿若星汉。

今天我们博采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续写新章。

啊!看吧,青山为我们祈愿!

听吧,邕江为我们放唱!

为继往圣的绝学,

为助完美的健康,

为应时代的呼唤,

我们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歌词注释:

整首歌词仅近百字,但用典出处达八处之多,蕴义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记易诵。

词中“大哉中医”语出《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医乃医道,亦属圣人之道,故取之,使整个歌词整体风格更趋一致。

词中“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词中“岐黄”狭义指《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和“岐伯”,广义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及其经论。

词中“博采勤求”语出《伤寒论》原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处“博采”可以理解为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外,还包括现代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词中“为往圣继绝学”语出中国哲学思想界著名的“横渠四句”,即宋儒张载(字横渠)所言“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其浩然正气而取焉;“往圣”既指古代圣贤,再此亦可与前文“岐黄”呼应,特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词中的“绝学”指中国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亦即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关权威学术资料中找到出处。兄弟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其《杏林学子训词》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泽四方,克绍弘扬,绝学乃昌。”故知“绝学”一词在中医院校所用不孤也。

词中“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国目前《医学生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当指身与心两方面俱全的完善状态。

词中“为应时代的呼唤”乃谓尚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勿固步自封耳。

词中“任重道远,弘毅自强”,鲜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题,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医为仁术,故任重道远唱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终身奉行以仁为己任的心声,这亦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