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谁研究月球岩石写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2:12:38

谁研究月球岩石写篇论文

小题1:本文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安排使人物经历清晰,文章脉络鲜明,能更突出地展现人物的独特之处。小题2:他较早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决心开拓这块处女地;他认识到月球将是又一个争夺热点,想抓住机遇,发展我国的探月计划。小题3:学科交叉,基础厚实;意识敏锐,抢抓机遇;勇于实践,不懈探索;执著敬业,无私奉献。小题4: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世界各国已经把地球的空间全部划分完毕,下一步肯定会把触角伸向太空,这由各国积极发展太空事业可以证明,而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肯定会被列为争夺的热点。 试题分析:小题1:人物通讯的主体是人,只要抓住人物,其线索就很清晰了。试题分析:小题2:欧阳自远要“跳出地球看地球”的原因就在于他认识到了太空研究的重要性,抓住这一点,就可得出答案。试题分析:小题3: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能力品质、工作态度等个人因素有关,同时也有机遇的因素,抓住这两个方面在全文中搜索信息,就不难作答此题了。试题分析:小题4: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学生应结合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航天业的现状来考虑答案。

科学家们把目前可能开发利用的月球资源大致分成3类: ——高位置资源。“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 ——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的产品。由于月球没有大气,以月球为基地观测宇宙,用40厘米直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就相当于地球8米直径的望远镜。 ——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稀有矿物。有人预计,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100年,石油70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发展速度仅能用50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仅有15吨左右,尚不能支持美国半年的用电量。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 尽管这些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孙家栋,曾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他说,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乐曲的时候,甚至连科幻小说的作者也没有完全预料到,就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空间技术竟然如此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生活。 当哥伦布从欧洲的港口起航,没有人知道他会发现一块新大陆;当莱特兄弟从自行车修理车间中制造出“飞行者1号”,也没有人知道蔚蓝天空会迅速成为人类的活动疆域。 5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近百颗深空探测器,把人类的眼睛带到了太阳、7颗行星、彗星和小行星,带到了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深空中,使“相对论”等一系列宇宙基础理论得到了验证,并获得了很多对宇宙的新认识。 探索宇宙奥秘,这中间怎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30年前,中国科学家曾用美国人赠送的月球岩石发表了12篇高水平的论文。参与研究的欧阳自远院士,把用我国自己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当成一种幻想。 进入21世纪,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古稀之年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首席科学家。他说:“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122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大家期盼月球科学数据尽早传回,期盼我国科学家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 “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别人探月搞了几十年,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去搞?”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每当这时,栾恩杰都不禁微笑反问道:“别的国家生产汽车,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生产了?别国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我们的科学家还要不要研究?”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科学家一直以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姿态,在浩瀚太空书写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度。 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没有发言权。” 孙家栋说。 尽管国际上每年都要发表一些月球研究成果,但真正具有核心价值和意义的资料,从来都没有完全公布。欧阳自远说:“仅靠别人的二手资料,我国的科学水平就会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 专家们朴素的话语,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声音:在尖端领域,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作为。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两个超级大国在冷战背景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探月活动。经过二三十年的沉淀和思考,人类重新从科学角度审视月球探测,21世纪的最初几年,美、俄、欧、日、印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 如同地球上的南极科学考察一样,谁先到达谁就掌握主动。“如果等到别人都已找到月球资源利用的方法,我们再启动探月计划,就太晚了。”欧阳自远说,“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我们没有重复别人的老路,而是实现了跨越。”从立项到发射仅用了3年多时间,作为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感到十分自豪,“嫦娥一号卫星将首次绘制月球三维全图,探测的元素中有9种是国际上从未公布的……” 探月工程将推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新突破 上世纪80年代,在日内瓦联合国知识产权总部各个国家代表自己知识产权的展台上,美国人展出的是一块月球岩石,苏联人展出的是加加林的照片,而中国展出的一个景泰蓝花瓶。 当时来到这里参观的中国青年学者叶培建被深深震撼了。 在今天,什么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航天技术无疑是重要的特征之一。 如今,叶培建已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他说,耗资256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建立和完善了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支撑起整个美国近十余年的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从阿波罗计划中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展了通信、气象、对地观测、定位导航、科学实践、返回式、小卫星等7大系列应用卫星,发射了4艘无人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大军投入其中,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层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通过探月,培养一支出色的队伍,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之所在。”孙家栋为此特别欣慰。 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远距离数据传输、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空间核电源等一系列关键新技术,涉及到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将绕月工程列为16项重大专项工程之一。 如今,开发和利用空间的能力与成果,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嫦娥一号卫星即将发射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随着工程的进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上文书我们讲到了美国人在研究月球车。这辆月球车首先要轻,NASA 当时给出的要求是 180 公斤,这个指标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最后月球车造出来是 224 公斤。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接受。电池选用了银锌电池,月球车是一次性的,电用光了就扔在月球上,不需要考虑充电。轮子为了减震,采用了钢丝编织的轮胎,用了钛合金做成了防滑条。但是这个月球车摊开了仍然有甲壳虫的底盘那么大。必须折叠才能安全地挂在登月舱的外面。首先是座位的靠背要放倒,车身分成 3 节来折叠。四个轮子也要内八字对折,收起来以后,体积还是相当的紧凑。可以竖着吊挂到登月舱的梯子旁边。这辆车的中控台没有用方向盘,这东西不好折叠。波音想把操纵系统设计成操纵杆,跟飞机是一样的。而且打算把驾驶杆安排在侧边。不在中间。F16 战斗机的驾驶杆就在侧面,不在腿中间,空中客车 A320 的驾驶杆也在侧边。但是后来大家反对这种设计,波音还是老老实实的设计成了放在腿中间的操纵杆。为了肥大的宇航服手套便于操纵,操纵杆设计成了个粗大的“T”字形。这样即便是手套很肥,也能握住操纵杆,而且便于两只手用力。别忘了,在月球表面重力小,身体会很轻。可能会身体发飘使不上劲。月球车的中控台也非常现代化,因为月球上,磁罗盘是没有用的,所以仪表盘上还有一个根据太阳方位来计算方向的装置,这就是月球车最简单的一个导航装置了。接下来还有一个难关。在没有空气的环境里,热控变成了一个难题。有阳光照的这一面往往会急剧升温,背光面往往会温度非常低,热胀冷缩不均匀会造成结构变形。现在都是用热管来传输热量,保持航天器的冷热平衡。热管可以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航天 科技 。1963 年,热管诞生于大名鼎鼎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热管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受热端开始受热的时候,内管壁周围的液体就会瞬间汽化并产生蒸气,此时这部分的压力就会变大,蒸气流在压力的牵引下向冷凝端流动。蒸气流到达冷凝端后冷凝成液体,同时也放出大量的热量,最后借助毛细力回到蒸发受热端完成一次循环。这个东西结构很简单,但是导热效率远超过任何金属。现在,哪个台式机或者笔记本是没有热管的呢?都靠这项技术为 CPU 散热嘛。月球车也需要平衡热量,当时热管技术刚出现,还没有完全成熟。波音设计的一种用氨水作为工作物质的热管因为超重被否决了。所以,必须另外想办法。太空是没有空气对流的,热量的散发全靠辐射。仪器内部的散热就很成问题。特别是电池这种发热比较严重的部分。最后采用了用蜡来散热,温度高了,蜡开始融化,开始蒸发冒烟,这不就带走了热量嘛。当电器不工作,热量低了,蜡也就凝固了,等着下一次再用。登月车带了十几公斤蜡来当做冷却剂。登月车的研究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延期交付,反而提前了半个月。其他部门可没有这么准时。格鲁门公司研发登月舱用了 52 个月。等得布劳恩都快绝望了。这也是没办法,当时各个承包商的工程师和 NASA 的工程师基本上也都是“996”这么干过来的。月球车在马歇尔太空中心接受了严格的测试。专门建立了一个模拟月球表面的测试场,基本上到处都是坑,宇航员就是在这个场地上练习驾驶月球车的。在地上的这 2 辆练习车,用的是固特异的橡胶轮胎。还动用了一架模拟月球重力的飞机来进行测试。这架飞机是一架改装过的 KC135,外号就“呕吐彗星”。这架飞机起飞以后,飞到足够的高度,开始做抛物线俯冲,可以制造 25 秒的失重环境。坐过这架飞机的人,有 2/3 都发生了晕机呕吐,顾名思义叫“呕吐彗星”。月球车当然也在这架飞机上进行了测试。主要是为了看看在超重或者失重状态下,会不会发生几何变形。在低重力之下,轮胎和月球土壤之间有没有足够的抓地力。前前后后飞了 65 次,实验结果很令人满意。但是我不知道陪着这个月球车进行测试的工程师到底是怎么个状况,是不是吐啊吐啊就习惯了。最后,这辆月球车顺利地被装到了阿波罗 15 号登月舱的侧面。随着飞船一起被土星 5 号发射到了太空。这一次的指令长是大卫·斯科特,他也是个老司机了。曾经执行过双子星 8 号和阿波罗 9 号任务。指令舱驾驶员是沃尔登,登月舱驾驶员是埃尔文,他俩是新手。NASA 的局长宣布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阿波罗 17 号以后的登月飞行被取消了,因为 NASA 的钱不够了。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科学研究,原来计划的那些任务,都必须压缩到 15、16、17 三艘飞船来干。阿波罗 15 号的任务被重新调整了一下。这 3 个宇航员进行了大量地质学的训练,因为他们要到月球上去寻找古老的岩石标本,哪些石头比较老,还是要靠宇航员们的肉眼去识别。阿波罗 15 号的飞行过程和以前大同小异。他们顺利地降落在了月球表面。他们降落在了一个弯弯曲曲的沟槽附近,这个地方叫“哈得利月溪”。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把月球表面这道弯弯曲曲的沟当做是一条小溪了。等到他们降落下来,一看这条沟宽有1公里,深有 400 米,长度有 80 公里,这哪是一条小溪啊,这比一条河都宽。这条深深的峡谷展示出了月球的地表的一个断面。宇航员认为保持生物节律很重要,斯科特和埃尔文就在登月舱里先睡了,反正还有 3 天时间呢。等他们睡足了起来开始工作。穿好宇航服,打开舱门,沿着梯子晃晃悠悠地就下来了,两个人下来以后,来到登月舱旁边,月球车折叠起来挂在舱壁上。因为月球上重量只有地球的 6 分之一,这个月球车大概也就不到 40 公斤吧。两个人先慢慢把折叠的底盘展开,把内八字折起来的轮子打开。车身翻了 90 度,落到了月球表面。把放到下的座椅掰直,就可以坐上去开着跑了。他们开着车慢慢溜达。一路上在不断地采集岩石标本,现在有月球车代步,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得多。他们这一次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采集到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岩石标本,斯科特看到这块石头上有很多微小的晶体在闪闪发光,他判定这是一块斜长石。就把这块石头采了回来。这些岩石标本被拿回地球以后,科学家们如获至宝,分析了这块岩石的成份和年龄。这块石头的年龄起码有 40 亿岁,远比地球上任何石头都古老。地球上你找个 35 亿岁以上的石头都很难,月球上的岩石却很容易长期保存,因为月球上没有风化作用,也没有板块运动。地球上就不一样啦,因为存在板块运动,实际上地球的表面岩石圈是有新陈代谢的,石头反而都不够古老。所以,阿波罗15号带回的这块大石头被称为 “起源石”,这是人类寻找到的太阳系之中最古老的石头之一。 通过对月球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对月球的起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那就是碰撞起源说。早在 1898 年,乔治·达尔文就提出了一个概念,认为月球是因为地球的快速旋转,从地球里面甩出去的。他是提出进化论的那位查尔斯达尔文的二儿子。他没搞生物学,学的是天文学,后来做到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会长。他经过计算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月球过去离地球没有这么远,月球是在逐渐地远离地球。正好美国阿波罗登月,在月球上面放置了反射镜,用激光对地月距离进行了测量,发现的确是这样。当然啦,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潮汐作用导致的。不过乔治·达尔文没能解释为什么月亮总是一个面儿朝着地球。说实话,这就是第一个月球起源的假说,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认为,在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是一大坨岩浆。地球快速旋转,导致一大坨物质被甩出去了,就变成了月亮。到了 1946 年,哈佛大学地质系的退休系系主任戴利提出了一个修正,那就是形成月球的这一大坨物质,不是自己甩出去的,而是被人撞出去的。不过这个说法实在太过离奇,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重视。时间到了 1975 年,也就是阿波罗计划结束没几年。哈德曼和达维斯写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个假说,也就是说当地球形成的时候,在这一圈并不是只形成了地球一个大行星。而是形成了一大堆个头不大的家伙。其中有一个跟地球撞了,撞击抛射出的那些碎石头和尘埃凝聚成了月球,这个学说可以很好地解释月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后来加拿大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卡梅伦和沃德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他们认为有一颗跟火星差不多大的原行星和地球撞了。撞击以后被抛出去的都是比较轻的硅酸盐类物质。而那些非常重的铁呀镍啊之类的东西飞不出去。最后和地球的核心融合到了一起。那些飞出去的硅酸盐类物质最后就凝结成了月球,所以月球的铁核心是非常小的。所有的大行星,都会形成行星分化。密度大的成分会降到天体的核心部分,外面都是比较轻的岩石。内部都有一个非常沉重的铁核,密度非常大。一般的岩石行星。内部的这个大铁核起码占了直径的一半,但是月球的这个铁核。根据测算,不到直径的 1/4,月球其实很不一般。实际上,那一次碰撞也不是唯一的碰撞。早期地球曾经被大大小小的“砖头瓦块”撞过几十次。所以有人给撞出月亮的那一颗原行星起名字叫“忒伊亚”。根据天文学家的模型进行计算,大家发现,这一次碰撞发生在太阳系形成以后 3~5 千万年。这次撞击还算温和,角度也刚刚合适,忒伊亚自己的那个铁核最后和地球的铁核融合了。被抛射出去的主要是两颗行星地幔里的物质,也就是硅酸盐类。形成这么大一个月球,只花了不到 100 年时间。这个假说的主要的证据就来自阿波罗登月采集的岩石标本,月球上斜长石很多,这说明月球曾经处于熔融状态。碰撞产生的高温肯定会导致月球表面形成一个岩浆的海洋。月球岩石之中含有的锌元素同位素分布也和地球有差异。造成这种结果靠火山喷发是搞不出来的,只有两颗行星发生撞击的时候产生的高温才会产生这种效果。但是碰撞说也有疑问,月球岩石标本之中的氧同位素的比例和地球岩石的比例几乎是完全一样。氧元素最常见的同位素有三种 16O、17O、18O,16O 最多,占了 。这三种同位素的比例可以当做身份证来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球上的岩石和月球上的岩石是同源的。但是忒伊亚的氧同位素比例和地球的氧同位素比例不应该完全一致。因为天下没有那么巧的事儿,刚好完全一样。如果说是它们两个相撞,飞溅出去的那些碎石和尘埃形成了月球,那么月球上的物质必定是两颗行星的混合。那么氧同位素比例应该也跟地球有差异才对啊,怎么会一模一样呢?长久以来,这一直是个难题。直到最近才有人更精确地测量了这个比例。大家才发现,原来月球的岩石和地球上的岩石氧同位素含量虽然很接近,但是并不一致。这就涉及那场大碰撞之后,两颗星球的物质到底是如何蒸发,如何凝结,如何抛射,如何混合。也有人提出,月球不是一次撞出来的,是多次撞击的产物。到现在为止,这还都只是假说,只是有的假说表现较好,能够解释的东西更多,比如地月系角动量为什么是现在这个分配比例,用大碰撞理论就可以解释的很好。纵观整个太阳系,我们应该清楚,月亮实在是一个太特殊的存在。水星金星根本就没有卫星,火星从小行星带里抓了两个歪瓜裂枣来当自己的卫星,这两个家伙黑的跟煤球一样,真是没脸见人。唯独地球的卫星月亮是这么大,这么光彩照人。从地球上看,月亮跟太阳差不多大,这是一个巧合。所以我们地球才看到太阳系最壮观的日全食。现在我们对月球的了解主要依靠的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当然,其他的月球探测器也做了不少的分析。但是总比不上把样品拿回地球的实验室分析得那么透彻。2020 年底,我国的嫦娥五号完成“绕、落、回”的第 3 步,也就是说要顺利降落到月球表面,抓上一把岩石样本,然后飞回地球,把样品送回来。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突破,非常非常重要。好,我们还是说回阿波罗 15 号的 3 位宇航员。这 3 位当然也获得了非常高的荣誉。但是他们也捅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娄子,甚至有点晚节不保的意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回再说。人类最贵的座驾原来是这个?匠心独具让NASA总指挥都惊叹不已 在太空中生活23天,创人类 历史 记录,却在返航发生意外悲剧结尾 无人探测器成果巨大!苏联人未成功登月,却有望追赶美国航天差距

论文要自己写的!!!!!

岩石学报简写

一,小说简介:现在的小说一般分为武侠、仙侠、修真、重生、玄幻、言情、科幻、校园、网游、都市、军事、历史、悬疑、推理、末日、生化危机、奇幻、化学和穿越等几个大类。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 描写背景、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无奈的那种向美好生活的渴望!小说有时候很感人,也很有可读性,好的小说让人百看不厌,深动人心;但是现今也不乏有很多让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不良小说,总而言之,看小说一定要懂得选择。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结构上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二,相关知识:1,定义小说(英文:Novel)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价值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3,容量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4,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三,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或人物(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简写)。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四,图示:

张明华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管志宁

(中国地质大学物探系,北京100083)

摘要在分析以往重磁界面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拟合地壳内部磁化强度分布的磁化强度函数和进一步的反演居里深度和磁性地层界面深度的正反演迭代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的不足,节省时间,而且具有很高的反演精度和准确度。在以寻找大型和超大型矿床为目标的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中,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区获得了对地质研究和贵金属找矿都有价值的结果。

关键词磁化强度函数高精度地层界面

1磁化强度函数和磁性层界面模型

关于地壳区域磁场场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范围,不同的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目前的知识来自对岩石圈和大陆科学钻探的研究。根据目前所得到的地壳综合深部岩石物理剖面参数和磁性矿物的居里点数据[1,2,3,6,8],我们认为,岩石磁性是随深度变化的,在温度高于磁性矿物居里点的深度(简单称为居里深度)以下变为顺磁性。同时,岩石磁化强度在横向上随岩性和地质构造单元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是地壳磁化强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我们提出一个能够较好地拟合这一地壳岩石磁性特征的磁化强度函数,见图1a。表达式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J(ξ,η,ζ)是磁化强度函数,n=1或2,a(ξ,η)、b(ξ,η)>0和c(ξ,η)≥0是在横向上随不同磁性地质构造单元而变化的变量,ζ是垂向上的深度变量。

我们采用如图1b所示的磁性地层模型用于区域磁异常解释。这是一个上、下界面均为起伏的磁性层模型。模型的上界面以上是弱磁性或无磁性的沉积岩等介质,下界面(居里深度)以下的岩石变为顺磁性。磁性层内存在着由磁化强度函数所描述的纵、横向上的磁性差异。

2反演磁性界面深度的迭代法

图1磁化强度函数与磁性地层模型示意图

a—地壳结构、磁化强度变化及磁化强度函数;b—磁性层模型

为了利用航磁资料对深部地质构造进行解释、了解居里深度和太古宇顶面深度的变化,结合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课题的工作,我们研究了以往所有这方面的反演方法。传统方法或者由于其对地壳磁性假设的近似程度较低,或者由于在反演过程中对磁异常或深度值施加滤波[2,9,4],反演结果准确性和精度受到限制。为此,我们基于前述的磁化强度函数和磁性层模型,研究并提出一种正反演结合迭代反演磁性界面深度的方法,英文简写为MIDI。为节约篇幅,这里给出取n=1和c(ξ,η)=0时的正演计算公式。

利用平面磁场垂直分量Z(x,y)的化极场频谱[2],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Z()uv和F{}表示傅里叶变换或频谱。J(ξ,η,ζ)为磁性层磁化强度。h(ζ,η)=h+Δh(ζ,η),H(ζ,η)=H+△H(ζ,η),分别为上下界面深度。h,H为上下界面的平均深度。Δh(ζ,η)和△H(ζ,η)分别为上下界面的起伏幅度。R(x—ξ,y—η,ζ)=[(x—ζ)2+(y—η)2+ζ2]-1/2。F{R}=exp(-2πf)exp[-2πj(uξ+vη)]/f。

利用指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有: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我们将磁化强度表达式(1)代入(2)式,最终导出磁性按磁化强度函数变化、上下界面都起伏的磁性层磁场频谱表达式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磁场垂直分量Z(x,y)可以由实测得到,或由ΔT(x,y)转换得到。

由正演公式,若其中一个界面的深度已知,则可反演另一界面深度变化。不计级数项的部分可用于直接反演,称为直接反演公式。由直接反演公式结合级数项,即可构筑迭代反演。迭代计算在第n次反演之界面深度值与第n—1次反演之深度值之差,或相邻两次中间磁场频谱值之差满足精度要求时,迭代终止。

3计算方法的精度

常磁化强度情况是本文算法(MIDI)的一个特例。此情况下,MIDI方法与已有方法结果一致。在变磁化强度情况下,理论模型上的反演计算表明,无论对于连续起伏界面,还是对于跳跃起伏界面(尤其是大断裂所致的界面起伏),也不论起伏的形式和幅度如何,MIDI反演都很好地,可以说准确而且相对省时地收敛到已知的理论真值,只是要求反演结果的精确愈高,计算迭代的时间愈长而已。图2a是一个迭代精度要求达到5%即终止的例子。在4M内存的486微机上迭代355次,花费22min。由图明显可见,反演深度等值线(虚线)与理论模型深度(实线)几乎重合。

MIDI方法的一个特点是,不需要对面积性场值进行滤波处理,也不对反演过程中的深度或场值作滤波等可能改变场源特征的处理。所以,反演计算速度快,而且对深度的分辨能力强。使用图2b所示的起伏界面,MIDI方法与Parker法[4,10]进行了对比。用同样的磁化强度计算出磁场值,再由磁场反演界面深度起伏,反演结果分别见图2c、2d。二者的计算时间都限制为20min。显然,MIDI方法的深度分辨能力较强。

4关于平均深度的讨论

平均深度的选择一直是重磁界面反演的一个难题。在MIDI算法,当一个界面已知时,由于磁化强度的非线性变化是事先约束给定的,所以另一个要反演界面的平均深度,可以由反演计算来调整确定。给出一个模型计算的例子如图3。给定上界面的平均深度值h=,其深度起伏为图2b所示的模型。下界面的平均深度H=,下界面水平。计算这一磁性层模型的磁场Z(x,y)。然后,下界面不变,反演上界面。当h给以不同的值时,反演出的深度起伏幅度值Δh(x,y)的平均值(Ria)不同。给定的值大于真值时,Ria为负;给定的值小于真值时,Ria为正。给定的h值越接近真值,Ria越小。当h取真值时,Ria趋于零(由于计算误差而不为零)。Ria对h的真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因此,我们可用Ria做为指示因子来求解平均深度。

图2理论模型上的方法精度检验

a—实线是给定模型的深度等值线,虚线是MIDI反演结果等值线,MIDI方法与Parker方法对比结果。实例2:b—界面深度模型;c—Parker方法反演结果;d—在与Parker方法计算时间相同时的MIDI反演结果。深度单位:km

图3界面平均深度的调整计算

当平均深度接近真值时,深度起伏平均值(Ria)趋于0

5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居里深度反演

地壳磁性层下界深度即居里深度,是由地壳温度场决定的,是地下热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地震学研究和矿产预测都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深部构造及上部矿产都具有重要价值的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53200km2范围,进行了居里深度分布的反演研究。图4a是该区太古宙地层、岩浆岩、侵入玄武岩分布图。太古宇和玄武岩具有较强磁性。图4b是该区航磁异常图。

图4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太古宙地层分布图(a)与航磁异常图(b)

异常值单位:nT

(1)综合该地区岩石及地层磁性统计结果及有关的已知地层深度结果,大致得磁化强度于不同深度变化的数据,由遗传算法[5]选择出的磁化强度函数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2)为提取居里深度的磁场信息,采用正则化滤波(因子选L=40Km)方法消除浅层磁性变化影响。滤波结果作为居里深度界面起伏和磁性基底顶界起伏二者的综合异常。

(3)根据已知的地层深度资料和人工地震剖面解释[7,11,13],由已知的太古宙地层(Ar)顶界面的位置,通过插值得到全区磁性基底顶界起伏的大致深度。其平均深度在114°以西为°以东为。这一深度分布作为磁性层上界面。

(4)通过计算将居里深度调整为。按反演迭代中间结果中,前后两次的深度值相差5%为迭代终止条件,所得反演结果见图5。可以看到,居里深度的主要凸起与本区主要的深断裂构造相一致。

图5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居里面深度变化图

深度等值线单位:km

6蔡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反演

华北地台北缘地区金、铅、锌等多金属矿产一般与太古宙地层(有时与元古宙地层)顶面起伏和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尤其燕山期侵入岩)关系密切。太古宙地层巨厚,且与上覆地层相比具有强磁性。因而利用航磁异常研究隐伏构造和太古宙地层的顶界面具有较好物理前提。我们选择正在进一步深入和扩大找矿的张家口市蔡家营地区,26112km2范围,进行了研究。对1/20万航磁异常进行消去浅地表干扰的滤波处理[12],利用前述的居里深度结果参与计算,我们得到的蔡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深度起伏结果见图6。其深度变化与一些剖面上布格重力异常遗传算法反演的结果[5]几乎完全一样。结合该区地质构造、岩浆岩分布和重力异常,我们对反演结果解释于下。

(1)在蔡家营、土城子的南面都存在老地层隆起。蔡家营矿位于老地层四周隆起的凹陷之中,目前的蔡家营矿位于凹陷的次级平缓地段。这一凹陷对应着重力相对低异常,由于该区燕山期岩浆岩密度较低,此凹陷上应有一燕山期隐伏岩体存在。地表已见岩株。与此类似,土城子南面的隆起南侧,张北的西面有一类似的平缓地段。这两个地段应是寻找金、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的有望地段。

(2)尚义—张北—土城子之间及其西北的新生代玄武岩层应是比较薄的。从航磁图上以及滤波处理结果上可以清楚说明这一点。土城子西南的太古宇隆起应是在该层玄武岩之下。

(3)尚义到康保之间应该存在一条深大断裂(图6)。这一点从航磁异常图及反演的太古宇顶界起伏可以清楚地看到。断裂两侧的磁场特征和太古宇深度截然不同。

致谢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支持与指导,刘士毅教授级高工对蔡家营地区地球物理解释给予极大帮助,谭承泽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古地磁实验室其他老师、姚长利讲师、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郝天珧副研究员为研究工作提供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衷心感谢。

图6菜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起伏形态图

虚线是推测的深断裂,深度数据单位:km

参考文献

[1]Kelochihovskarya,3.A..Magnetic nonhomogeneity of the of Geophysics(in Russian),1986,8(5):3~23.

[2]管志宁,安玉林.区域磁异常定量解释.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郭武林.磁异常区域分量的岩石学解释.物化探译丛,1987,51(4):26~32.

[4]Parker, rapid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447.

[5]张明华.重磁数据处理新方法研究及其在华北地台北缘地区应用[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995.

[6]Hanson, Curie point depth analysis of annual meeting,SEG,1983.

[7]地质矿产部华北地台北缘物化探遥感编图委员会航磁、重力解释组.华北地台北缘航磁、重力解释成果报告(1:1000000).1993,12.

[8]Hanson,et al..Magnetic anomalies in Japan and its adjacent issue,Journal of eomagnetism and Geo-electricity,1994,46(6).

[9]穆石敏,申宁华,孙运生.区域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Parker, Huestis, inversion of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presence of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74,79(11):1587~1592.

[11]王宫福,张文治.华北陆台北缘重磁异常的解释.物探与化探,1992,16(1):31~37.

[12]王继伦.二维最佳线性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地球物理学报,1977,20(2):159~172.

[13]余钦范,马杏垣.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质,1989,11(4):5~14.

同位素年代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并且涵盖了地质科学的各个方面,从太古宙古老地壳“家底”的揭示,到新生代黄土高原的风吹日晒,都离不开同位素年代学的精确刻画。一件地质样品的年代学数据,犹如一个人的年龄数据一样,既是其基本属性,又具表征性和示踪意义。在成矿学研究领域,同位素年龄数据十分重要,尤其是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成矿时代的规律性总结。为了更好地研究全国铜、铅锌、金、银等25种重要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全国尺度全覆盖的16个成矿省和94个Ⅲ级成矿区带的区域成矿规律,在本次“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中,专门设立了“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实地调研,采集样品,利用各种先进的测试技术,获取精确的成矿年龄或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事件、地质体的年龄数据,以便于深入分析典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机制,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的构建提供扎实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也需要全面搜集、充分利用前人发表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以便于客观地、历史地反映我国区域成矿规律和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过程,进而探讨各种矿产资源在地质时期的富集规律及其在各个区域上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本章在搜集、整理、汇编资料的工作中,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以公开发表的为主,内部的或尚未公开的数据,由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或数据本身的可靠性问题而暂时不用,等原作者发表之后再补充。

二是尽量搜集,避免遗漏。当然,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要搜集齐全是不可能的,挂一漏万倒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全国各地多家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新数据涌现。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是CNKI和全国地质图书馆的“地质文献目录”中公开发表的,截止时间是2013年6月,重点刊物如《矿床地质》、《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岩石学报》、《岩矿测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中国地质》、《地质通报》、《地球科学》、《现代地质》等,且基本上是全覆盖,即从第一期开始到2013年6月。

三是尊重原作者的表述。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报告中,有的数据没有样品特征的描述,有的数据采样位置不明确,有的数据分析测试方法未交待,等等。对于这些情况,编者尽量尊重原作者的意见,不作人为的修改、补充,以免画蛇添足或者弄巧成拙,但为了便于制表和查询,对原文中的描述只扼要摘录,并不全文照搬,详细情况可查阅原文。因此,参考文献也是本章搜集、整理、汇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突出重点。本次资料汇编的直接目的是供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之用,重点是成矿年龄数据以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事件(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以及构造事件)的年龄数据。在表格中专门给出了“相关矿产”一列。遗憾的是,目前发表的同位素年龄大部分是锆石定年数据,而近年来发表的利用锆石SHRIMP、LA-ICP-MS等技术测定的成岩年龄数据中,绝大部分又没有给出所测定岩体(或其他地质体)之对应的矿产资源,或对应的矿产地,而要一一核对又颇费时间,因此,对于锆石年龄数据,哪些应该罗列进来,颇费思量,目前暂未一一清理和全部加进来,留待后续补充、整理。

五是服务对象明确。本章“汇编”的原始驱动力是为了便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各个省级工作组和全国汇总组的使用,因此,资料的搜集和数据的归类是按省份进行的,这也是为了与以往出版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相衔接。但也需要指出,由于“汇编”工作与省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几乎同步进行,有的省级项目在构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时已经利用了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如《河南省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有的省还自主采集样品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采集样品,并及时使用了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如吉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等),但也有部分省份尚未充分利用,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数据(如锑矿、汞矿、金矿方面的成矿年代学新资料),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好在,即将全面展开的“矿产地质志”的研编工作,仍然是按照矿种+区域“双主线”的思路来部署的,各个省级工作组仍有机会充分利用同位素年代学的数据。因此,本汇编没有按照测试方法、地质年代或成矿作用等分类体系来整理数据,而是按照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中南和华东6大片区的分省排序的思路来进行的。如,第1~1934号数据属于新疆,第10342~11387号数据属于江西。显然,新疆和江西的数据最多,这与这两个省(区)成矿规律研究程度较高是相匹配的。重庆只有2个数据,也与其研究程度偏低的现状是对应的。

应该指出,对于资料的整理和数据的取舍,基本原则是避免重复,但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于疑似重复的数据如何取舍就存在不同的做法,难免有失偏颇。最终的办法是,①对于同一样品(判断是否同一样品的依据主要是样品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人所在的研究团队以及数据本身的一致性)的同一数据,不同作者近于同时发表时,本“汇编”尽量采用采样人发表的数据(如对于霍吉河铅锌矿,郭嘉硕士论文中的±,在刘翠等人的文章中也完全一样地发表了);②对于同一样品的同一数据,不同作者先后分别发表时,本汇编采用先发表者;③对于同一样品不因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结果、不同实验室而加以人为区别,只要是跟成矿有关的,全部搜集,即不因为测试方法是K-Ar法就剔除、是Ar-Ar法就保留。

另外,以往由宜昌所等科研院校发起编写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曾经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本次汇编提供了参考。另外,本章搜集、整理、汇编的方式也继承传统,采用表格的形式,便于查找。表格中的语言尽量简明扼要,为此而采用的一些简写方式可参考下表: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续表

全国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见表4-1。

表4-1 全国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汇编表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注:由于所引列数据时间跨度大,个别地名变化也较大,为了与所引列数据资料地名相一致,便于读者查询,个别变化大的地名未做修订。

补充说明:序号2019~2022属于新疆,5078~5084属于内蒙古,5252属于辽宁,5308属于内蒙古,6125属于新疆,6126属于青海,6129~6135属于青海,10714属于广东,10716属于广东,11122属于湖南。

月球土壤研究论文怎么写

月球土特产这篇短文最想提土特产有什么作用。

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回来的月壤“土特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月球带回月壤不仅可以利用月壤分析月球的土质结构。

还能通过研究月壤来对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有一个新的认识,还可以为利用月球的资源作为一个准备,可以说从月球带回来的月壤是价值连城,极其珍贵的“土壤”。

月球的“土特产”,首先有利于研究月球的形成及演化。通过对月球土壤的分析,可以对月球的形成和地质运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对月壤成分的探测可以演算月球的年龄。

其次,探明月球的资源。通过对月球土壤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分析月壤中有没有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资源,这样就有利于人类充分利用月球上的资源来缓解地球资源匮乏的现状。

最后,为建月球做准备。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已经被很多国家列入了规划中,通过对月球土壤的分析可以为月球上产生水找到可能,从而为在月球建立基地提供参考。

通过对月球土壤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搞清楚月球上土壤的基本构成,这样就可以让月球上的一些资源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用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缓减地球的资源压力。

研究月球土壤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能种蔬菜吗?答案是否定的。月球土壤与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的土壤不同,月球土壤不含有机养分,而且足够干燥,可以种植蔬菜或土豆。但科学家们发现,长期的太阳风向月球土壤中注入了大量的氦-3,这是未来进行热核聚变的一种潜在清洁能源。“蟾宫赢了!”研究月球土壤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能种蔬菜吗?因为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和强大的磁场,大部分太阳风被困在外面,所以地球上的氦-3很少,根据研究,只有大约500公斤。研究发现,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在100万到500万吨之间,大约是地球的100万到1000万倍。一项研究表明,100吨的氦-3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一年的消费量。那么月球土壤是什么样的呢?月球土壤的表面形状几乎完全是由撞击造成的:大块的基岩被小物体撞击而破碎、混合、翻转,最终在月球表面形成了这一细砂层。它看起来像一层细小的胶结层,平均粒径约为100微米,厚度为几米到十几米,主要由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等矿物和胶结玻璃组成。这是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中发现的橙色月球风化层的特写。这种颜色是由月球早期的火山活动产生的微小橙色玻璃珠造成的。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今天下午说,中国是第三个从月球返回样本的国家。为了尽早向公众开放,部分样本将在国家科学教育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并将公布月球样本和数据管理方法,与相关国家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分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三期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虽然俄罗斯和美国的9个采样点位于30度,嫦娥五号选择了风暴洋东北角43度的一个玄武岩区,这是一个新的采样区。新样品研究将对月球表面的风化、火山作用、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域地质演化做出许多科学贡献。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加深对月球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因为这些土壤是比较难拿回来的,里面的一些东西是不太一样的,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展一些东西。月球的土壤有着很多的元素,这些元素可能帮助我们制造一些东西,研究这些东西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月亮,了解我们生存的家园。不可以的,这些土壤是没有一些有机的成分的。

这两种土壤的区别就是,土壤的构成不一样,月球的土壤没有有机质,土壤的营养价值不一样,土壤的成分不一样,金属的含量不一样,研究价值不一样,土质的密度程度不一样。

岩石力学领域的研究性论文

[1]Yan Zhixin, Duan Jian, Wang Houyu. Rheological model in rock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 397-400. (SCI、EI收录)[2]Yan Zhixin, Jiang Ping, Chen Guoyuan, Wang Houyu. Study on blasting vibration safety at weigang iron mine. CHINA: 2006ISSST. : 1188-1190. (EI、ISTP收录)[3]Yan Zhixin, Wang Yonghe, Jiang Pi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blast security criteria of seism vibration velocity. China: 2004ISSST. : 784-791.(EI、ISTP收录)[4]Yan Zhixin, Liu Baochen, Jiang Ping. Study on demolition of giant water tower with low center of gravity. China: Asia Pacific Symposium on Safety 2005 ·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224-1227.(EI、ISTP收录)[5]Yan Zhixin, Duan Jian. The appliance of rheological model to rock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China: The 4th Pacific Rim Conference on Rheology (Prcr4). : 860-863.(ISTP收录)[6]Yan Zhixin, Duan Jian, Jiang Ping, Wang Houyu. A study on constitutive model and parameters of rock slope stability.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1210-1216 (EI、ISTP收录)[7]Yan Zhixin, Duan Jian, Wang Houyu. Constititive models in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slop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 15(2):302-306.(EI收录)[8]Yan Zhixin, Jiang Ping, Chen Guoyuan. A study of blast vibration effect and safety. China: 2002ISSST. : 569-572.(EI、ISTP收录)[9]Yan Zhixin, Jiang Ping, Chen Guoyuan, Wang Houyu. Study on blasting vibration safety at weigang iron mine. China: 2006ISSST. : 1188-1190.(EI、ISTP收录)[10]Liu Zizhen, Yan Zhixin, Duan Jian. Couple analysis on strength redution theory and rheological mechanism for slope stability. Jou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 15(2):351-356.(EI收录) (申请人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申请人指导的研究生)[11]Chen Guoyuan, Yan Zhixin, Jiang Ping. The rational research on call for bids and evaluation of bid i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hina: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al Estate Management. : 655-657.(ISTP收录)[12]Nie Yihua,Zhang Qisen,Yan Zhixi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shear stress in high grade asphalt pavements in china. China:ICTTS’2008: 905-916 (SCI、EI、ISTP收录)[13]Chen Guoyuan, Jiang Ping, Yan Zhixin. Analysis of cause and effect on and solutions for some hidden damages of cast-in-plate piles of certain birdgework. China: 2004ISSST. : 2577-2582.(EI、ISTP收录)[14]言志信,王永和,江 平.爆破地震测试及建筑结构安全标准研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1):1907-1911[15]言志信,吴德伦,王 漪.地震效应及安全研究.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岩土力学,2002. 23(2):201-203[16]言志信,江 平.高速变化过程摄影新方法.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4):543-545 (EI收录)。[17]言志信,吴德伦,江 平.高压驱动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其对质点运动研究. 中国力学学会: 爆炸与冲击,2002,22(2):132-136(EI收录)。[18]言志信,吴德伦,王后裕.高压驱动抛掷角研究. 中国力学学会:爆炸与冲击,2002,22(3):277-280[19]言志信,吴德伦,王后裕.钢筋混凝土筒形结构定向倾倒研究.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2002,32(4):60-62[20]言志信,吴德伦,.复杂结构水池的爆破拆除及分析.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与实践,2001,23(4):53-55[21]言志信,刘子振. 边坡稳定性条分法和容重增加法的耦合分析. 重庆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30(6):61-65 (EI收录)[22]言志信,吴德伦,许明.巨型钢筋混凝土水塔拆除. 中国铁道科学院:铁道建筑,2001,第10期,29-30[23]言志信,吴德伦,王后裕.低矮大直径低重心水塔的定向拆除. 北京建工集团:建筑技术,2001,32(11),744-745[24]言志信,吴德伦,王后裕.浅谈岩体钻凿的进展. 中国锰业技术委员会:中国锰业,2001,19(2),49-50[25]言志信,王后裕,吴德伦.韦岗铁矿爆破地震观测研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10:444-446[26]言志信,吴德伦,杨 明.镇江铁矿地下爆破振动测试分析. 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sup,205-207[27]宋 云,言志信,段 建.根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2005,26 sup:171-174。(EI收录) (第一作者为申请人指导的研究生)[28]杨 明,吴德伦,言志信.加筋土挡墙抗震分析中的屈服加速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5):116-119[29]王后裕,朱可善,言志信.高次数值流形方法及其在弹性地基板中的应用.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与实践,2001,23(3),31-34[30]王后裕,朱可善,言志信.三维多向映射无限元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2001,20(3),095-098 (EI收录)[31]王后裕,朱可善,言志信,凌天清.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的一种实用模型及其应用.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学报,2002,23(2):232-236 (EI收录)[32]王后裕,朱可善,言志信.三维双向及三向映射无限元. 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2002,19(2):95-98 (EI收录)[33]王后裕,陈上明,言志信.地下洞室段面和间距优化计算的分布密度法. 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 2004,21(3),204-208。(EI收录)[34]王后裕,陈上明,言志信.考虑动力相互作用的地下平面钢架地震反应分析. 中国力学学会:振动与冲击,2005,24(1),99-10 (EI收录)

[1]叶金汉主编.岩石力学参数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501

[2]李华晔,黄志全,刘汉东等.岩基抗剪参数随机——模糊法和小浪底工程 C、 φ 值计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2):155~161

[3]夏明诚.抗剪强度统计方法的现状与讨论.岩土力学,1998,19(1):90~93

[4]周维垣,杨若琼.岩石力学数学模拟的现状与发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增):937~939

[5]尤明庆,华安增,李玉寿.缺陷岩样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8,20(2):97~101

[6]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地质力学学报,2001,7(1):53~60

[7]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8]尤明庆,李化敏.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9]尤明庆,苏承东,周英.不同煤块的强度特性及回归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2):2081~2085

[10]胡宣达.数理统计初步.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

[11]黄国民,周廷振,顾士亮等.徐州矿山压力规律及控制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38

[12]尤明庆,苏承东.对砂岩试样室内试验结果的分析.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82

[13]Jaeger J failure at lower confining ,1960,189:283~284

[14]尤明庆,苏承东.具有沉积弱面试样的剪切拉伸破坏及强度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2):3618~3622

[15]李银平,王元汉,肖四喜.岩石类材料中压剪裂纹的相互作用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4):552~555

[16]郭少华,孙宗颀,谢晓晴.压缩条件下岩石断裂模式与断裂判据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304~308

[17]李新平,刘金焕,彭元平,等.压应力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断裂模式与强度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增):1942~1945

[18]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19]李东旭,周济元.地质力学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84

[20]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59

[21]许江,鲜学福,王宏图.关于岩石基本力学参数关系的一些讨论.见:第六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46

[22]吴玉山,李记鼎.确定岩石强度包络线的新方法——单块法.岩土工程学报,1985,7(2):85~91

[23]苏承东,尤明庆.单一试样确定大理岩和砂岩强度参数的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8):3055~3058

[24]尤明庆.两种晶粒大理岩力学性质的研究.岩土力学,2005,26(1):91~96

[25]周国林,谭国焕,李启光等.剪切破坏模式下岩石的强度准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6):753~762

[26]陈卫忠,李术才,朱维申等.考虑裂隙闭合和摩擦效应的节理岩体能量损伤理论与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131~135

[27]尤明庆.岩石非均匀变形破坏和承载能力的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66

[28]尤明庆.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 变形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23~28

[29]蔡美峰.岩石力学与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30

[30]尤明庆,李化敏,纪多辙.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31]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的长度对三轴压缩试验的影响.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

集,北京:科学出版社,~337

[32]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5,11(3):286~292

[33]刘允芳.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见:夏熙伦编.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7

[34]徐芝纶.弹性力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4

[35]蔡美峰.地应力测量原理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46,234~244

[36]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99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8]Haimson B C,Cornet F Suggested Methods for rock stress estimation—Part3:hydraulic fracturing(HF)and/or hydraulic testing of pre-existing fractures(HTPF). .,2003,40(7/8):1011~1020

[39]Lee M Y,Haimson B evalu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ess measurement .,1989,26(6):447~56

[40]Rutqvist J,Tsang Chin-Fu,Stephansson in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estimated from hydraulic fracturing measurement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induced .,2000,37:107~120

[41]Cappa F,Guglielmi F,Rutqvist J,Tsang Chin-Fu,Thoraval modelling of pulse tests that measure fluid pressure and fracture normal displacement at the Coaraze Laboratory site, .,2006,43:1062~1082

[42]陈群策,毛吉震,侯砚和.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讨论地形对地应力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90~3995

[43]谭成轩,石玲,孙炜锋等.构造应力面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70~3978

[44]张彦山,梁国平,丁建民等.由井壁崩落估算水平主应力量值的研究.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39

[45]谢富仁,孟宪梁,祁英男.内昆线天星场至仙水段构造应力场分析.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69

[46]Pine R J,Tunbridge L W,Keakwa stress measurement in the Carmenellis test at South Crofty mine at a depth of 790 .,1983,20(2):51~62

[47]Anderson C,Christians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rock stress measurements and comparison of triaxial overcoring results made in the same :Katsuhiko Sugawara et :A A Balkema,~320

[48]陈颙,黄庭芳.岩石物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37

[49]陈庆宣,王维襄,孙叶等.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05

[50]Rummel F.断裂力学应用于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见:阿特金森 B K 编.岩石断裂力学.尹祥础,修济刚等译.北京:地震出版社,~253

[51]范天佑,断裂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83

[52]尤明庆.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方法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3):350~353

[53]Amadei B,Stephansson stress and its :Chapman & Hall,~173

[54]刘允芳.在同一钻孔中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与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测量成果的比较.见:夏熙伦.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21

[55]尤明庆,周少统,苏承东.岩石试样在围压下直接拉伸试验.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4):255~261

[56]郭启良,丁立丰.岩体力学参数的原地综合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28~3931

表 齐庆新研究员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序号 题目 作者 期刊 发表日期 1 煤岩冲击倾向性研究 齐庆新; 彭永伟; 李宏艳,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05-15 2 冲击矿压防治的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 齐庆新; 李宏艳; 潘俊锋;,等 煤矿开采 2011-06-15 3 冲击地压防治的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 齐庆新 第一届中俄矿山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高层论坛论文集 2011-04-01 4 基于煤体采动裂隙场分区的瓦斯流动数值分析 齐庆新; 彭永伟; 汪有刚,等 煤矿开采 2010-10-15 5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再认识 齐庆新; 李宏艳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1:岩爆机理探索 2010-07-08 6 深孔断顶爆破防治冲击地压的理论与实践 齐庆新; 雷毅; 李宏艳;,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07-15 7 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 齐庆新; 康立军; 毛德兵,等 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 2005-08-01 8 非坚硬顶板条件下高强度开采采动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初探 齐庆新; 王永秀; 毛德兵;,等 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08-01 9 煤岩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雷毅 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 2005-08-01 10 对建立“煤力学”的探讨——由煤岩单轴直接拉伸实验想到的 齐庆新; 王永秀; 毛德兵; 雷毅 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4-10-01 11 冲击矿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的模拟研究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 2004-11-01 12 对建立“煤力学”的探讨——煤岩单轴直接拉伸试验引发的思考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雷毅 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 2004-11-01 13 冲击地压、岩爆、矿震的关系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齐庆新; 陈尚本; 王怀新; 毛德兵; 王永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11-30 14 冲击地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 齐庆新; 毛德兵; 王永秀 岩土力学 2003-12-30 15 冲击地压、岩爆、矿震的关系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齐庆新; 陈尚本; 王怀新; 毛德兵; 王永秀 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3-10-06 16 直接单轴拉伸条件下煤的弹脆塑性分析 齐庆新; 毛德兵; 范韶刚; 大久保诚介 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2-09-01 17 煤的直接单轴拉伸特性的试验研究 齐庆新 煤矿开采 2001-12-30 18 层状煤岩体结构破坏的冲击矿压理论 齐庆新; 高作志; 王升 煤矿开采 1998-06-30 19 冲击地压粘滑失稳机理的实验研究 齐庆新; 史元伟; 刘天泉 煤炭学报 1997-04-25 20 冲击地压的摩擦滑动失稳机理 齐庆新; 刘天泉; 史元伟; 吕家立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5-12-30

岩石透水性的定量研究论文

几乎不可能有原创的

谈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谈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其中的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的勘察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勘查质量,需要对水文地质进行科学的勘察,然后根据水文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消除地下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下水

1、前言

我国的地域较为辽阔,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在进行工程勘查的过程中,由于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深度不足,加上设计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经常被忽略,导致经常出现一些地下水变动造成工程事故的现象,这为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工程勘查质量,本文作者对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预防和改善建议。

2、工程地质简介

对于工程地质,其指的是通过调查以及研究来对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解决,在该学科中,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从而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并选择最合适的区域进行工程施工。而对于存在问题的工程区域,需要对该问题可能造成的建筑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主要包含对当地岩土成分的确定以及力学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勘察了解,能够更好的了解当地地质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然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岩土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提高。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对施工场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明,然后分析地质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然后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对地质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和经济。

3、岩土水理性质

对于岩土水理性质,其指的是通过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的反映产生的不同性质,在进行岩土水理性质检测时,其同岩土的物理性质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岩土的水理性质进行研究,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岩土的强度和形变情况,从而在进行建筑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准确性。但对于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大部分都是流于表面,很少有施工单位对地下水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导致岩土的水理性质检测达不到施工标准。

下面对岩土的水理性质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首先是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下水在岩土中以赋存状态存在时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结合水、重力水以及毛细管水,而其中的结合水又能够根据其不用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强结合水,这种形式的地下水能够牢牢依附在岩土颗粒的周围,并在岩土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膜受到地下重力的作用,密度大约为普通水的两倍,这使得这种形式的地下水具有非常大的粘滞性和弹性,无法对静水压力进行传递。然后是弱结合水,这种结合水被称为弱薄膜水,随着外界压力的变化,其能够在不同颗粒之间进行缓慢的移动,但对于静水压力同样无法进行传递。

然后是毛细管水,这种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毛细管作用而产生的,主要为孤立毛细管水和真正毛细管水等,这一形式的地下水同时受到重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当其中一个力增大时,毛细管内的水位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是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以及对应的测试方法,首先是软化性,这一性质指的是岩土在受到水分的侵袭后,其强度往往会降低,对于不同的岩土,其软化存在一个系数,通过软化系数能够对岩土的软化情况进行掌握。随着岩土的不断软化,其会在岩石层中形成一个软弱夹层,在这一夹层中含有粘性土层和泥岩等。

其次是透水性,对于这一水理性质,其指的是岩土中的水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透过岩土层,随着岩土层中颗粒的大小缩小,其透水性能逐渐降低,而对于坚硬的演示裂隙等位置,其透水性一般较强,对于岩土的透水性,其可以通过渗透系数进行表示,然后通过抽水试验对其进行确定。最后是给水性,这一性质是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指的是沿途中的水分在达到饱和状态后能够通过孔隙等位置进行流出,流出水分的数量采用给水度进行表示。对于给水度,其是含水层水文地质的重要数据,能够充分代表当地的岩土特性,对于该参数的'测定,其采用的是实验室测定。

4、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对于地下水的岩土工程危害,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地下水位升降所导致的工程变化,另一种则是由于地下水流动产生的压力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地下水升降带来的岩土工程危害

对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另一方面则是自然因素,无论什么因素导致的地下水变化,其都会对建筑物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首先是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下水的水位上升,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像地质变化和人为因素等,通过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地下水的水位上升,随着地下水的水位上升,其对岩土建筑物的腐蚀程度也会逐渐增加,其不仅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较大的危害,同时还会产生崩塌等问题,加上岩土结构容易被软化,导致流沙问题逐渐扩大。然后则是地下水下降造成的为,其产生的原因同地下水水位上升相似,随着地下水的水位逐渐下降,岩土中的地下水含量将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随着地下水的升降变化,很多工程项目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对其忽略,这使得地下水的岩土问题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产生较大的危害。

地下水动压力导致的岩土工程危害

对于正常情况下的地下水,其若不被破坏影响,能够保证很长时间的正常流动,对建筑物的危害也非常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量逐渐增加,则使得岩土工程危害非常大。

5、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勘查工作来说,其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具有非常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足,无法对当地的水文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同时还会威胁人们的工程质量勘查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明慧,李敬婧.浅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5(2):323.

[2]张福水,史小龙,李辉.浅析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3(2):110.

[3]高云.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70.

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土或岩石允许水透过本身的能力。透水性的强弱取决于土或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大小,透水性的强弱以渗透系数来表示。在透水性强的岩层中钻进,易发生渗透漏失或涌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