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近五年机械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08:27:31

近五年机械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编著,《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牛鸣岐,王保民,王振甫编著,《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3、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陆凤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单片机论文近五年参考文献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内容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

[1]陈堂敏.刘焕平主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沈美明.温动蝉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张仰森等编.微型计算机常用软硬件技术速查手册.北京:北京希望电脑公司,1994.

[4]江修汗等编.计算机控制原理与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发展历史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高端的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主要阶段

早期阶段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Microcontrollers)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中期发展

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当前趋势

SoC嵌入式系统(System on Chip)式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早期发展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4位的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

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下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

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

1973年intel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处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处理器Intel 8080,以N沟道MOS电路取代了P沟道,第二代微处理器就此诞生。

主频2MHz的8080芯片运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储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术的6000个晶体管,处理速度为(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1975年4月,MITS发布第一个通用型Altair 8800,售价375美元,带有1KB存储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6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8系列8位的单片机,这也是单片机的问世。

Zilog公司于1976年开发的Z80微处理器,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当时,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

20世纪80年代初,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推出了MCS-51系列8位高档单片机。MCS-51系列单片机无论是片内RAM容量,I/O口功能,系统扩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拓展内容】

电气自动化单片机论文

【摘要】

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片机课程教学,由于课程的综合性太强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很多知识点难以接受,我们通过对本门课程项目式和模块化改革的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降低初学者入门门槛,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导向,极大的提高了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明显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单片机技术”课程在本科院校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以电子技术基础,编程语言,计算机理论等知识为基础的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基于以上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单片机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把握往往感觉比较吃力,给初学者造成学习困难。但是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这类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以项目式教学更能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更能降低初学者入门的门槛。两者相结合教学方法的采用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1、单片机项目驱动教学法

以往的单片机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在课堂上按照教材,或者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授理论原理和知识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学习为被动接受,由于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理论太深奥使得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缺乏动手实践机会,教学效果一般不够理想。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法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践应用为根本目标,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项目完成的过程,在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按需学习,亲身实践,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学习成为一个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进单片机项目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组织安排,以项目的开发步骤作为教学内容,将课程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从项目引入到项目解析再到任务分解然后到知识点讲解最后知识点应用,将原教学方案里单片机的知识点穿插到具体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这里面包含了软、硬平台搭建到项目展开再到项目完成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将以往教学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变化为若干个工程项目,然后围绕着这些工程项目任务的展开同时开展教学,让学生以具体工作目标的展开来进行教学环节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很好的把握课程的知识要求,在体验创新与探索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2、模块化的单片机教学方法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具有完整基本功能的功能模块电路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也是如此,一般由cpu系统、中断系统、I/O口等。同时任何复杂的电路系统都可以分解为多个具备单一功能的模块电路,按照这个思路,学习单片机系统我们也可以从单片机的功能模块电路入手,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单片的一般原理的方法,机将单片机教学模块分成几个部分,这里面每个部分有自己的专用模块[3]。比如程序功能部分、硬件部分;在对硬件电路设计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将单片机的各个功能模块以独立的原理图形式出现,我们把单片机个硬件按功能分为了键盘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等几大模块,如图1。各个模块通过面包板上预留的连接器与系统主板进行连接,然后用排线组合成所需要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收集遇到的各种硬件功能模块电路,弄清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性、特定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把系统化整为零,建立起自己的硬件模块库。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分析别人的设计案例、论文和相关书籍中的功能模块电路,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功能模块电路库,日积月累,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单片机系统设计能力越来越强。最后在进行模块分解时,各模块功能尽可能专一,联系尽可能简单,使模块独立性强,方便教学实用的模块。

3、总结

新兴本院校定位应用型教学型高校,以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此基础上的以项目驱动法教学和模块化教学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培养为目标的“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按照这个方式能使学生在项目模块化的环节中一步一个台阶。此教学法脱离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模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项目的工作环境里轻松自在的状态来投入到学习中,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模块化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电路系统模块也促进构建成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重要模块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1]黄家升. 基于IAP的单片机软件远程升级[J]. 舰船电子对抗, 2007,(03) . [2]杨美仙. 单片机的发展及其应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5) . [3]陈寿元. 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改进及数据通信容错技术[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4]栗欣,周东辉,孙晓苗,李立. 单片机程序远程升级的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06,(3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张志利,张晓峰,朱力. FPGA的单片机多机串行通信网络[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03) . [2]姚晓光. 基于GPRS的单片机固件升级系统设计[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06) . [3]李辉,宁祎,邓遵义. SPCE061A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技术[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8,(04) . [4]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分布式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J]. 机械与电子, 2007,(05) . [5]李俊,王金海. 基于TFTP协议的ARM软件远程更新系统[J]. 工矿自动化, 2010,(07) . [6]朱飞龙,杨鸣. 基于IAP功能单片机的远程更新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 2010,(09) . [7]杨峰,张德跃. 一种使用双簇首的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8]周茂霞. 基于Windows API函数编程的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的实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9]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全电动注射成型机控制系统设计[J]. 塑料, 2007,(02) . [10]张志利. 基于RS232协议的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9,(04)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1]杨秀栋. SOC的存储器IP嵌入技术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 [2]曾永龙. 冶金除尘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2008 . [3]曹鹏. 基于M30626FJPGP芯片汽车音响系统设计[D].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 [4]程龙飞. 多参数综合可靠性加速试验环境测控系统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 [5]任红文. 加速器高频自动频率调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兰州大学, 2010 . [6]季雪峰. 智能模拟信号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D]. 复旦大学, 2010 .

[1] 李东升等.protel 99SE电路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 藏春华等.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3] 李学海.16位单片机SPCE061A使用教程——基础篇.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张琳娜,刘武发.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5] 邵敏权,刘刚.单片机原理实验及应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6] 杨振江等.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7] 罗亚非等.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8] 刘笃仁,韩保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9] 薛筠义,张彦斌.凌阳16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0] 徐爱卿.Intel 16位单片机,[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5] 薛均义 张彦斌 虞鹤松 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V. Yu. Teplov,A. V. Anisimov. Thermostatt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rmoelectric Modules Based on the Peltier Effect[J] ,2002 【2】 Yeager to troubleshoot your electronic scale[J].. Powder and Bulk Engineering. 1995 【3】Meehan Joanne,Muir in Merseyside SMEs:Benefits and barriers[J].. TQM Journal. 2008 [1] Behzad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M]. . 2001 [2] Rhee of high-performance CMOS charge pumps inphase-locked loop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1999 [3] Todd Charles design techniques for delay cell based VCOs and frequency synthesizers[C]//PHDthesis. . 1998 [4] George Lee,Karina Ng,Edmond of ring oscillator bas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Project Final Report[R]. 2005 [5] T. C. Weigandt,B. Kim,and P. R. of Timing Jitter in CMOS Ring Oscillator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1994

近五年文秘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为了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秘书专业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一) [1] 徐冰鸥,朱晓民. 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特征[J]. 语文建设. 2006(09) [2] 刘伯奎. 语文学科结构的板块缺失[J]. 语文教学通讯. 2006(12) [3] 菅舒涵,李海霞. 口语交际教学的历时梳理[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6) [4] 杜红梅,李长中. 中美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个案比较[J]. 语文建设. 2006(03) [5] 王荣生. 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J]. 语文教学通讯. 2005(26) [6] 李明洁. 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J]. 语文教学通讯. 2005(26) [7] 张淼. 中学语文教材中戏剧作品选文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8] 许文莹. 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9] 杨自路. 语文特级教师用写作支持教改和教研经验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0] 肖永花. 初中学生作文心态及教学实验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1] 梁新民. 幼儿师范生文言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2] 王海梅. 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3] 王华. 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策略构想[J]. 语文建设. 2005(09) [14] 李明洁. 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J]. 语文建设. 2005(08) [15] 朱圣元. 以操练为策略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二) 1. [日本]田中笃子著,《秘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方晓蓉、方国雄编著,《秘书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葛红岩主编,《新编秘书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 宇正香编著,《秘书理论与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黄若茜、陈琼瑶主编,《秘书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 李玮编著,《优秀文秘的100个细节》,海天出版社2005年版。 7. 郭玲、尤冬克著,《秘书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 姬瑞环、卢颖、崔德立编著,《商务文书写作与处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 胡鸿杰主编,《办公室事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 胡鸿杰主编,《办公室事务管理案例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 葛红岩主编,《秘书与会议组织和服务》,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海潮出版社2004年版。 13. 谭一平编著,《秘书工作案例分析与实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 谭一平编著,《现代职业秘书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 杨树森著,《秘书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三) [1] 袁薇. 文秘英语课程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09) [2] 张玉美,赵萌. 英语导课艺术及其应用性研究--以《文秘英语》课程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06) [3] 孙敏. 任务型教学在职业中专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 文学教育(中). 2010(05) [4] 陈郁. 高职《商务文秘英语》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09) [5] 许亮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涉外文秘英语学习[J]. 南平师专学报. 2007(03) [6] 罗云. 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在《文秘英语》课中的运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 [7] 倪玥.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12) [8] 文军.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 [9] 张妍. 以岗位任务为目标的文秘英语课程项目改革[J]. 才智. 2011(12) [10] 马丽华,刘景. 工作过程导向的《文秘英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探索[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4) [11] 胡信华. 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英语课程建设--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为例[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0(02) [12] 胡惠芳. 用Authorware设计开发高职高专“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J]. 科技资讯. 2010(12) [13] 刘强. WPS理论在高职文秘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1(03) 猜你喜欢: 1. 文秘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文秘论文参考文献 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4. office中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5. 关于文秘专业的论文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文秘专业教育迅猛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文秘专业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秘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等诸多因素局限往往难以有举措来应对。网络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网络文化这一途径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职文秘专业;人文素养

1前言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较高的影响和地位,其培养的学生因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行业的好评。受学制设定、课程安排、办学理念、教学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虽然在就业方面并不输于本科生,但是毕业后在职业生涯中却容易受到综合素质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大抑制了其发展空间。在这些综合素质中,人文素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众多调查显示,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1]“大致来讲,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自我,它涉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2]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尤其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来源于秘书职业的特殊性。首先,秘书岗位的重要性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因为经常与外界联系,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门面,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秘书的谈吐、礼仪和能力往往被认为是其他单位了解企业的重要指征。而交际公关、礼仪规范等能力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训课程有所提高,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秘书的该项能力,还需要在本质上有所提升,那就是丰富的人文涵养。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文素养作为基底,只能是徒有虚表。其次,秘书岗位应有的写作功底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曾经被戏称是“秘密的抄书”。可见秘书不仅要会“写”而且还要能“读”,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明清时期的“秘书”———绍兴师爷曾经提倡多读经史可以代替读律法。在写作中,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就不能在写作中用笔自如,因此很多资深秘书除了公文以外,往往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最后,秘书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秘书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与上司进行沟通,而且还要注意和其他员工搞好关系,以便使领导指示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更加通畅地下达到各个部门。这就需要秘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该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某一门课程的设置或进行几次实践活动就能提高的,它需要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沉淀,因为只有通达人情世故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涉世不深,往往很难做到人情练达,这就需要从文艺作品中去提炼,从人际交往中去体会。尽管在高职院校增设人文素质课程、拓宽人文选修课等诸多建议曾被众多研究者反复提及,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部门利益等诸多因素局限,这些措施往往在落实上存在着不小的难度。[3]由于秘书经常要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像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那样主要的工作对象是机器和器械,所以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然而却鲜有实际的举措来应对,当然,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高职教育由于学制短,在人文素养的提高上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也并非无路可通。网络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4]21世纪,网络文化已经变成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26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率达,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并且首次超越了传统PC整体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5]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当然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可以说,大学生是全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日渐深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无论是大学的德育工作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研究者都持有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教育的便利,摒弃网络阴暗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关于网络的正负面影响,因为研究者众多而且不少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2利用网络文化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过去几年,网络文学往往被认为是精英文学以外的补充,但是随着文艺大众化,后现代化语境下的文学作品已经不是传统媒体上的纸质作品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赞同。这几年以来,网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被不断地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如《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均来自网络小说,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网络小说已经成了影视作品改编的重要后备军。虽然网络小说由于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不少作品粗制滥造、情节单一、错字频现、语病百出。甚至一些小说中有大量不健康的描写,宣扬迷信、歌颂暴力、传播色情,成为危害社会的“毒草”。然而,也有一些网络小说是精心制作的,一些网络小说还有意模仿了名著的写法,如穿越小说《木槿花西月锦绣》的开头几章基本上模仿了《红楼梦》的写法。如果这时经过老师的引导,完全可以激发大学生读《红楼梦》的兴趣,从而完成经典的阅读。当然,网络文学的遴选和解读的指导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人文课程教师具有良好文学鉴赏能力,而且还需要人文课程教师自身不断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通过优秀网络文学的阅读,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文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从中得到一些社会常识和地方民俗风貌,以便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中。并且,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人性,而人情世故的了解恰恰是年轻的大学生所缺乏的。网络文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门槛低,网络小说的作者大多并非专职的作家或研究者,而是来自各行各业,有白领、学生、工人、农民等。其中大学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中的不少作品完成于大学读书期间,如《甄嬛传》等。虽然秘书写的是公文,然而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促进应用文的写作水平。秘书在写好公文的基础上能够写一些散文、小说等,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高职文秘专业的大学生不妨尝试写一些文艺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作品一经发表就能得到网友的建议和意见,这样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从笔者多年的写作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写作课程的学习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写文章的环节往往不能很好的保证质量,写作中马虎、不用心的现象较多。而写作恰恰要靠很多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公文写作课程布置的往往是一些应用文写作题目,较为死板枯燥,不能有效激发高职文秘大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则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诗歌无疑能提高自己对于文学的兴趣。并且,为了使得自己的文艺作品更加吸引人,笔者往往会借鉴一些名著或优秀的作品,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良性循环作用,其实也完成了写作实践的任务。网络是平民化的,不用于纸质媒体由编辑等少数人控制着话语权,在网络中,人人都是自媒体,都有发言的权利,大学生能够在发言的同时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说过:“网络是一组互相联结的节点,是一个开放的、能无限扩展的结构,所有的节点,只要他们共享信息就能联系。”[6]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使得网民可以不再仅仅依赖纸质媒介,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获取很多知识和信息。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从网易公开课等网站上享受著名专家和学者的讲课和演讲,从一定程度上说,可以补充高职文秘大学生学制短的弊病。高职文秘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诸如文学、美学等课程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当然由于网络信息往往泥沙俱下,需要自己练就火眼金睛去过滤和鉴别。笔者认为,懂得过滤与鉴别也是大学生要学习的一项本领,既要能快捷的从网络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又要不沉溺、不过于依赖网络,这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新世纪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客观需要。[7]网络文化具有共享性,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知识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例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甚至国外的一些文献在网络里均能查询。高职文秘大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有较好的效果。当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最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或建议,例如选择哪些课程、选择哪些优秀的网站等。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好能穿插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学习实践活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地方文化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留在省内工作,所以了解地方文化对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地方文化课程,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湖州人文特色资源,结合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实际,编写人文素质教程,建立湖州文化网,极大丰富了人文素质课程资源。[8]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放到网络背景下进行宣传和学习,无疑能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互联网和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互动的频繁和便利。无论在任何互联网的空间或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社交模式。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老人和小孩、男人和女人、教师和学生、富人和穷人、精英和草根,在互联网的牵引下,都可以平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职文秘大学生还仅仅从传统的社交模式中学习礼仪规范和人情世故,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往往在人情世故上略逊一筹,这在秘书接待及上下沟通中会受其牵绊。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接触面狭窄导致交往的朋友以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居多,互联网恰好能够补充其不足。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高职文秘大学生能结识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朋友,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环境。当然不少专家和学者担心网络社交平台因为过于虚拟容易使得大学生耽于幻想脱离现实,然而通过互联网结交朋友了解社会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其粗暴禁止不如积极疏导。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和社会对于网络不良现象的遏制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的社交。

3结论

网络课程的开放、人文网站的设立都为高职文秘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网络对于教育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还在于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充满了全新的挑战。近年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慕课、微课教学等均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学生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模式。在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任意的提问甚至质疑课程的内容。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许多学科和知识将重组和变革,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理念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高职文秘大学生不同于理工科的学生,文秘工作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的人和事,高职文秘大学生通过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很好的途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6-11-06(002).

[2]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56-157.

[3]郜大军.浅谈高职专业课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0-102.

[4]成秀萍.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与应用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91.

[5]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70.

[7]阎惠英.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80-81.

[8]杨群欢,吴新华.新时期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能否为文秘专业学生日后的中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学生未来3年的专业学习与成长,直接影响班主任日后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不断研究探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文秘专业;入学教育

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特点

1.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文秘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秘专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类:没有别的喜欢的专业可以选择;父母的意愿;初中的同班同学读文秘专业。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文秘专业,对文秘专业认识不足,加上初中时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有畏惧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2.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文秘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属于中专科层次,进来读书基本不看分数,与高中生相比有自卑心理;二是社会上对中职学生有认知偏见。

3.人际关系是新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95后”的中职学校学生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来到陌生的学校环境,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同一个教室下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人情风俗,他们渴望结交新朋友,却因为“自我为中心”的习性不懂得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够,班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同学之间相对冷漠,课堂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

二、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新生入学的教育意义

1.入学教育是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是新生进入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起点,内容包括: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对文秘专业的认识。

2.根据“首因效应”可知,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所以,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入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入学教育有利于文秘专业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军训、入学第一堂课等内容选拔合适的班干部人选,通过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中职文秘专业入学教育方式探索

1.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文秘专业

班主任应该向新生详细介绍学校的情况,以及文秘专业的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岗位等,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文秘专业实训室等学校设施,使新生尽快熟悉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了解学校、了解自己的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使新生入学后就能了解文秘专业是培养从事秘书、文书、档案管理、公关礼仪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办公室程序性的人员。教育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学之。

2.注重专业兴趣培养

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势必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每年9月开学一个月内,会有少部分学生要求调换专业,甚至退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中职文秘学生进行职业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向新生介绍文秘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介绍秘书岗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企业和机关单位。学生看到文秘专业将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增加从事文秘专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新生逐渐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文秘专业的兴趣,调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脚踏实地地把学习搞上去。

3.加强文秘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学生一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二是通过3年的中职学校的学习可以有机会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对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更为渴望。所以,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用人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入学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评估自己,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把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努力的方向和潜心学习的动力。

4.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俗话说:“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在中文文秘专业的入学教育中加强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很多学生却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室友友好相处,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与班上其他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基本用来上网、玩手机。糟糕的人际关系影响了文秘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难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因此,中职学校应帮助学生尽早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步培养自信、自强、诚信、友爱等诸多方面的健全人格。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联络,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5.加强生活常识和心理的教育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第一次离家生活、学习,缺乏社会阅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文秘专业班主任应在入学教育时对学生加强生活常识教育。例如,向学生介绍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危害,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问题。班主任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贫困生、孤残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给予关心和爱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咨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能否为文秘专业学生日后的中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学生未来3年的专业学习与成长,直接影响班主任日后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不断研究探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策略分析陈斓;办公室业务2014-04-052

2、高职文秘礼仪课程教学法研究黄建聪;办公室业务2014-11-052

近十年机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自动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来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缩微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机械自动化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

篇一:参考文献

[1] 王飞,刘洪才,潘立冬. 分层式结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综述[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2] 周文瑜,温刚,王钇,苏迪. SCL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J]. 继电器. 2007(15)

[3] 郭嘉,韩力,罗建,高仕红. SCL在变电站智能电子装置通信配置中的应用[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

[4] 谢志迅,邓素碧,臧德扬.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9)

[5] 刘洋,罗毅,易秀成,涂光瑜,陈维莉,江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可靠性研究[J]. 继电器. 2006(18)

[6] 唐富华,郭银景,杨阳.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6(03)

[7] 李俊刚,宋小会,狄军峰,魏勇. 基于IEC 62439-3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设计[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10)

[8] 王凤祥,方春恩,李伟. 基于IEC61850的SCL配置研究与工具开发[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10)

[9] 于敏,何正友,钱清泉. 基于Markov过程的硬/软件综合系统可靠性分析[J]. 电子学报. 2010(02)

[10] 窦晓波,胡敏强,吴在军,杜炎森,闵涛.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组建与冗余方案[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01)

[11] 唐富华,郭银景,杨阳.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6(03)

[12] 张沛超,高翔. 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及元件重要度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01)

[13] 许铁峰,徐习东. 高可用性无缝环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0)

[14] 童晓阳,廖晨淞,周立龙,李映川,章力,王晓茹,许克崃. 基于IEC 61850-9-2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仿真[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02)

[15] 王丽华,马君华,王传启,马长武,江涛,韩明峰,王志华,张丽胜,种惠敏. 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的应用研究[J]. 电网技术. 2006(S1)

[16] 陈原子,徐习东. 基于并行冗余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构架[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1)

[17] 方晓洁,季夏轶,卢志刚. 基于OPNET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通信网络仿真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23)

篇二:参考文献

[1] 杜厚鹏. 基于监控视频的`运动车辆检测与违章分析[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2] 尹雪雯.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践和完善[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16)

[3] 李宗辰. 基于Android的多路视频监控用户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4] 孙娜.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践和完善[J]. 视听. 2013(05)

[5] 朱少坡. 视频监控中目标的空间定位优化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 沈忱. 视频监控中的预处理、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7] 高滨,孙长海. 论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桌系统[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Z2)

[8] 邬雪梅. 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J]. 科技传播. 2013(02)

[9] 张琦等编着.数字电视制播技术[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10] 曹金泉.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J]. 电子世界. 2012(19)

[11] 廖楚加. 自动化监控技术在电视发射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通信. 2012(04)

[12] 王涛. 基于OMAP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朱兴华. 中波发射台实现自动化监控如何解决干扰问题[J].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01)

[14] 刘剑波等编着.有线电视网络[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15] 张红波. 嵌入式系统视频会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6] 李松. 天网高清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17] 刘翔.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3

[18] 李森. 在广播发射台中实现监控自动化设计[J]. 信息通信. 2013(08)

[19] 赵栖平. 监控视频中基于在线学习的车辆跟踪检测算法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篇三:参考文献

[1] 吴莹. 基于Selenium的Web自动化测试框架[J]. 科技传播. 2011(18)

[2] 顾国庆. 移动图书馆的研发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3] 高凌琴. 基于STAF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4] 王玉蓉. 青南村村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浙江农林大学 2013

[5] 李斌. 工控软件的层次化设计及应用[D]. 苏州大学 2014

[6] 李首文,何贵兵. 自动技术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研究与实施[J]. 科技信息. 2011(15)

[7] 周宁. 移动考勤管理的应用与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8] 姚砺,束永安. 软件测试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9] 张永梅,陈立潮,马礼,郭韶升. 软件测试技术研究[J]. 测试技术学报. 2002(02)

[10] 吕诚昭,孟洛明. 一个软件测试自动化系统:TSBAG[J]. 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3(01)

[11] 徐磊. 烟草行业商零物流在途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 南昌大学 2014

[12] 黄彪贤,熊建斌,李振坤. 金融软件功能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及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02)

[13] 兰欣. 微信公众平台CMS的设计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14] 刘腾. 软件测试技术与自动化测试框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6)

[15]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分行课题组. 银行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应用[J]. 中国金融电脑. 2009(12)

[16] 郭巍,龚兵,张武光. 基于数据操作的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9(04)

[17] 赵杰,张晶,高继森. 基于XML的测试用例复用[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9)

[18] 刘星,蔡勉,李燕,郭颖. 基于关键字驱动机制的安全操作系统的测评系统[J]. 计算机安全. 2009(10)

[19] 蒋云,赵佳宝. 自动化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07)

机械类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分享了机械的参考文献,一起来看看吧!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 闫丽.水辅共注成型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D]. 南昌: 南昌大学, 2007.

[2] 陈静波,申长雨,李倩, 等. 塑料注射成型新工艺[J]. 工程塑料应用, 2002, 30(2):50~53.

[3] 孙玲, 刘冬雷. 水辅注射成型技术综论[J]. 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9): 78~81.

[4] 李跃文. 塑料注塑成型技术新进展[J]. 塑料工业, 2011, 39(4): 6~9.

[5] 韩坤.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水辅共注成型数值模拟[D]. 南昌: 华东交通大学, 2011.

[6] 章凯, 匡唐清, 柳和生, 等. 基于粘弹本构的水辅注塑成型充填过程的仿真分析[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4, 30(9): 93~96.

[7] 乔淑兰. 气辅与水辅注塑技术的比较[J]. 橡塑机械时代, 2012, 24(4): 38~40.

[8] 周伟文, 黄汉雄. 水辅助注塑尼龙 6 制品的结晶行为研究[J]. 塑料科技, 2010, 24(1):66~69.

[9] 张增猛,周华,高院安. 水辅助注射成型充模流动的仿真与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46(8):140~146.

[10] 吴健文. 塑料注射成型技术的最新进展[J]. 国外塑料, 2010, 28(3): 49~50.

[11] 许磊, 黄汉雄, 周润恒. 水辅助注塑聚丙烯制品的晶体结构研究[J]. 塑料科技, 2009,37(6): 39~42.

[12] 梁育敏. 基于塑料注塑成型技术新发展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2: 19.

[1] 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 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 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 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 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 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 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近五年参考文献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05(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2]顾晓莲.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3]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4]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3]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4]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5]李胜男,岑国桢.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16]G·德朗舍尔,张人杰.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2(03)

[17]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18]许亚莉.交互主体观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态剖析[J].幼儿教育.2003(03)

[19]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