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国际市场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3 10:40:18

关于国际市场论文题目

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国际商务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国际商务论文选题(一) 1. 关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整体改革思路探讨 2. 研究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3.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国际商务专业的重要性 4. 引起国际商务谈判冲突的文化因素分析 5.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策略改革探索 6. 项目管理在重大项目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7.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8.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探讨 9. 普通工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教学法探讨 11. 国际商务文化意识的差异及对策 12.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13. 论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设计 14. 国际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开发 15. 国际商务谈判中语用原则的作用与应用分析 16. 浅析国际商务文化课程体系构建 1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8. SPACE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9.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途径 国际商务论文选题(二) 1.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3. 中国广告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路径和措施研究 4.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关系研究 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6.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7.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入世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9. 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研究 10. 入世后中小货代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11. 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 12.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3. 中国家族企业的国际化研究 14. 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 15. 中小外贸企业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 16. 提高我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17. 如何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18. 中小企业的国际品牌创建的研究 19.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20.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21. 如何提高内蒙古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22. 如何改进我国出口商品包装问题 23. 中日经济合作对策 国际商务论文选题(三) 1.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2. 内蒙古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营销策略 3. 中国羊毛产品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4. 如何加强与贸易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研究 5. 内蒙古羊毛产品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6.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7. SPACE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8.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途径 9.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单证课堂学生参与度调查及对策研究 10. 新媒体背景下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 11.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 12.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思维方式差异问题及对策 13. 浅谈通过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的有效办法 14. 以岗位实践技能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 15. 国际商务英语“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探讨与实践 16. 国际商务谈判中语用原则的作用与应用分析 17. 浅析国际商务文化课程体系构建 猜你喜欢: 1. 2017年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3.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题目 4. 关于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5.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2、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探析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5、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6、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探索9、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10、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11、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12、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13、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14、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其防范15、SA8000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16、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17、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经营策略1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和政策取向19、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20、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1、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及其国际比较22、电子商务中的EDI及其应用分析23、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4、利用产业内贸易理论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的作用探索25、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26、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27、“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的经济效应分析28、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及调整对策29、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30、当前我国××产品外贸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1、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动态研究32、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33、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农业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34、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35、自由贸易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分析及其战略选择3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3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39、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40、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41、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4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研究43、国际反补贴发展趋势及对策44、应对反倾销中的企业行为研究45、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4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研究47、我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变迁48、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研究49、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50、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研究51、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研究52、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形势变化及今后的发展战略53、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54、充分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55、建立我国产业部门的有效预警保护机制56、外贸行业协会现状与作用的经济学分析57、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跨文化冲突58、论跨国经营中的政策风险与规避59、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分析60、全球贸易失衡及各国在贸易政策中的反应61、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2、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分析63、WTO框架下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比较研究64、WTO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保护研究65、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探究66、反倾销全球化及其贸易效应分析67、SA8000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8、新的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的影响分析69、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70、Trips知识产权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71、石油危机对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警示72、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73、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风险74、中国与东盟(其他地区)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分析75、中国与东盟贸易(或其他地区)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76、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进出口贸易(或纺织品行业)影响的分析77、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磨擦及对策78、入世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及其对策研究79、从中美贸易逆差数额争议看原产地规则80、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82、高新技术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83、我国“走出去”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84、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85、技术引进与中国后发优势的发挥86、中国产业(或某类)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87、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或其他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88、中国家电业OEM/ODM/OBM跨国经营战略的转变89、中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效应及福利影响90、CEPA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9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9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特点93、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及国际比较94、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96、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97、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9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研究99、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研究100、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101、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探析102、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103、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制度之法律性质研究104、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未来发展基本格局的探讨105、跟单信用证银行审单问题研究106、企业并购中支付方式及交易价格问题研究107、信用证支付风险的法律研究108、我国出口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109、中国出口信用机构的现状及发展110、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研究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风险规避112、现代国际物流及其在中国发展策略的探讨113、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114、从国际贸易的发展看CEPA在香港的实施115、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116、出口保险中融资银行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117、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118、信用证类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与控制119、进出口贸易融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120、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一篇国际贸易 毕业 论文质量高低受制于多种因素,而其中选题得当与否起着基础性作用,甚至决定着国贸论文的成败。为此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的论文题目(一) 1.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2. 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 3. 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展研究 4.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5.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6.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7. 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人力资本开发 8. 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征 9. 日本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策略 10. 利用外资问题 11. 日本对中国的投资研究 12. 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 经验 探讨 13.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14. 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 15.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国际贸易的论文题目(二) 1. 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2. 外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 3. 出口贸易收汇方式选择研究 4.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应对策略 5. 论温州产业出口结构的优化 6.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温州外贸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7. 温州市旅游业利用外资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8. 欧盟对我国鞋类产品反倾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9. 浅论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1. 对我国出口信用 保险 的分析及发展思考 12. 汇改后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如何防范汇率风险 13. 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 14. 浅析我国发展国际保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15.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工业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贸易的论文题目(三) 1. 中国外贸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 2.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3.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 4.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 5. 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6.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 7.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8. 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9. 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10. 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11. 外保障 措施 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12. 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13. 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 14.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5. 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的论文题目(四) 1. 浅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发展思路 2. 绿色壁垒及我国应对措施研究 3. 纺织服装技术贸易壁垒及应对研究 4. 反倾销对我国纺织品的影响及对策 5. 温州企业品牌战略的发展对策分析 6. 我国彩电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 7. 浅析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 8. 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浅谈出口信用保险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策略 10.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11. 论国际保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12. 运用出口信用保险 降低出口收汇风险 13. 浅析我国企业出口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猜你喜欢: 1.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2.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3. 国际贸易的论文题目 4.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5. 国际贸易相关论文题目

关于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的论文

国际环境与营销策略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企业在从事国际营销活动中企业难以控制也较难影响的营销大环境;微观环境是企业在不同目标市场进行营销活动中企业所构建的处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的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以及与当地社会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特征等环境。一、国际市场环境——人口环境国际人口环境的特征及其变动趋势,国际人口数量、结构、婚姻家庭与市场需求都有密切的关系,国际人口环境影响国际目标市场选择、出口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与分销策略等企业家的国际人口战略,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企业家的国际人口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走向国际市场。企业从选择一个具有潜力的国际市场到为此而进行的日常经营活动,都受到人口环境的影响。人口是估计和预测市场潜力、计算投资预期收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了解某一地区需求特征的重要依据。对作为消费者人口的规模和构成进行适当评估之后,再结合其它一些因素,就可知道一个国家对某一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对各国进行对比后就可选择最佳的投资或销售场所。 2、国际人口环境与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 :国际市场环境复杂、竞争激烈,倘若目标模糊或选择不当,不论在什么地方都站不住脚,最终会导致失败;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在各国之间有着很大差异,任何企业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只有选择若干目标市场竭尽全力去予以满足。假若企业产品是婴幼儿用品,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就应把营销的重点选在出生率较高的地区;若是家庭耐用消费品,就应重点考虑目标市场的家庭数量、规模、结构和收入水平。3、国际人口环境与出口产品策略 : 无论是产品的外观设计,还是品牌和商标、包装和标签、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生命周期和新产品的开发等,都与人口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国际目标市场以老年人口为主,就应设计老年人喜欢的式样,使用要简便,标签要清楚易懂,体积要小、轻便、售后服务一定要紧紧跟上。若目标市场人均收入水平高,人口受教育程度也高,且以年轻人为主,就应设计一些新奇、功能齐全、外观漂亮的产品。产品还要符合当地传统习俗、心理特征,最好是针对目标市场的特点专门命名和设计。4、国际人口环境与定价策略 :定价策略是国际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策略,是国际营销人员面对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如果目标市场人口众多,需求量极大,但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企业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办法,以低价策略打入市场,迅速吸引购买者,从而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反之,若一国收入水平很高,但人口有限,就可以高价推出某种新产品,以高利润率迅速收回投资。若是名牌产品,又瞄准某一国家的高收入者,则可采取高价策略,如香港的维他奶,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都比国内的高。5、国际人口环境与促销策略 :促销到底应采用那种方式来进行,这就要考虑到国际人口环境了,如如果某个地区消费者居住分散,人员推销就比较昂贵,不易选择;如果消费者文化素质比较低,人员推销则是一种好方式。 6、国际人口环境与分销策略 :国际销售渠道主要由中间商组成,可长可短。如果潜在消费者多,产品销售的国际市场大,产品要出口到几个国家去,那么企业应考虑使用较多的国际中间商转卖给消费者,采用较长的销售渠道。反之,潜在消费者少,市场小,企业可以直接销售,可以使用短渠道。若某种产品的销售市场比较集中,就可考虑采用较短的渠道,由代理商进行销售或由企业自己派人员出国直接推销;如果某种产品的销售市场分散,就需要经过各种国际中间商进行销售。若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频率高,但一次购买量少,则国际销售网点就要多,宜选用较多的中间商;如顾客集中,大批购买,则可少用中间商或直接派员出国销售。对日用消费品,消费者希望在最方便的零售商店随时买到,因此要采用较长的国际销售渠道,经过批发商和大量的中小零售商转卖给国外消费者。二、国际市场环境——自然环境目标市场范围内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是产品策略必须考虑的因素,如在美国适用的建筑机械运到撒哈拉沙漠使用时,必须彻底改装才能适应那里的高温和风沙;在加纳,能适应该国环境条件的产品必须既能在沙漠的酷热和干燥状态下,又能在热带雨林和持续潮湿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日本出口到加拿大的汽车轮胎特别具有防盐水腐蚀的功能;出口到中东地区的空调加上了一层防沙罩,结果销路极好。三、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文化环境国际市场营销文化环境是指对企业国际营销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是企业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审美、教育、宗教等。物质文化质量的高低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了国际营销的方式、规模,如运输、能源、沟通媒体包括广告促销策略、商业设施包括分销渠道选择等。国际营销者在把握东道国的物质文化时,要注意到各国不同的物质文化水平直接影响购买者对其所需产品的质量、品种、使用特点及其生产、销售方式的要求。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心理需求,是关于美、审美认识的观念,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美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人的审美活动如对数字、色彩、图案、形体、运动、音乐旋律与节奏、建筑式样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喜好和忌讳,对产品设计和营销有很大影响,是营销活动的重要工具,国际营销者对自己的产品、包装、广告、工厂布置应敏感于当地的审美偏好,依据营销环境的审美观来设计产品和包装、广告,进行工厂和店铺布置。教育状况影响国际营销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受教育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其二,受教育水平制约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其三,教育状况影响当地市场的商品构成;其四,受教育水平影响国际营销活动在当地可利用的人力资源状况。宗教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很大。宗教信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社交方式、穿着举止、经商风格、价值观、在社会中处理和谐与冲突的方式,以及人们对时间、财富、变化、风险的态度。企业要在其国际营销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企业营销的影响,尊重目标市场各方的宗教信仰和观念,充分利用营销契机、巧妙规避风险。但是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文化变化的过程中总是文化借鉴和文化融合的现象,从总体来看,文化变化总是向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变化。文化变化有时为企业从事国际市场营销带来机会,有时却造成企业国际营销的威胁。四、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经济环境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因素的集合,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各种特征。1、本地经济环境本地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国的经济环境,它对企业的行为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直接的影响。2、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经济环境是由一定地理区域范围而结成某一特定经济联盟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环境,是国际营销者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重要经济环境,对企业国际营销产生直接影响。3、全球经济环境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主要体现为,国际投资予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加强,市场竞争程度提高,各国关系的复杂性提高。4、全球市场环境企业在分析全球市场环境时主要分析目标市场的发展阶段,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以及消费者收入状况;各国消费支出结构与消费储蓄信贷状况;并需要对国际市场竞争者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具体的国际营销策略组合。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法律环境 1、国际政治环境国际市场营销的政治环境指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国际营销的政治因素的集合,包括全球的国际政治环境和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它们对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一国的政治制度、政府类型和政党体制影响了其政府政策的稳定性,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相对立的经济的民族主义是企业从事国际营销最关键的政治影响因素。2、国际法律环境国内法律、国际法律、东道国法律是解决国际营销争端的途径。国内法律通过关税、非关税、配额制严格控制进口产品和数量,国际收支赤字国这方面的控制尤其严格;外汇管制,即外汇供需和使用管制,包括限制本国出口商所能持有和获得的外汇数额,限制国外投资者所能汇出的利润数额等。国际法是调整交往中国家间相互关系并规定其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影响较大的国际经济法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立法,确定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其生产或出售的产品所应承担的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生产制造者和销售者的立法,包括专利法和商标法;保护公平竞争的立法如国际反托拉斯法、限制性商业惯例、保护竞争法;调整国际间经济贸易行为的立法,包括各种国际公约、条约、惯例、协定、议定书、规则等。东道国法律是影响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东道国法律对国际营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标准、定价限制、分销方式和渠道的法律规定和促销法规限制。

产品和营销组合策略。产品延用 促销延用产品改进 促销沿用产品沿用 促销改进产品改进 促销改进产品 促销 创新战略

《浅析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

摘 要:随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总额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词汇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电视、网络和报纸上。虽然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概念有共同之处,但是两者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差别,研究这些差别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何顺利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借此推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营销

一、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概念界定

(一)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细分,就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销售商品和服务为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的一系列推广、售卖等活动。国际市场营销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从国内营销、出口营销,再到国际营销、多国营销,进而是全球营销的过程。

(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国家或地区间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和转移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利用自身优势来参与国际互动。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共同点。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都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特有的概念。两者间具有相关性、协同性。基于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概念,其共同点归纳如下。从对象看,两者面向的都是国际市场,是一种跨空间的活动;从生存环境看,两者都面临着共同的国际环境,包括人口、政经、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从结果看,两者都销售了商品或劳务,并同属于经营活动;从目标看,两者的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从手段看,两者都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易活动。总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差别。首先从范围上看,国际市场营销仍以营销活动为立足点,通俗一点讲,也就是销售活动。而国际贸易却不同,从概念上看,国际贸易也称作进出口贸易,顾名思义既有销售(出口),也包括购买(进口),这是国际市场营销所不具备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国际贸易涵盖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其次,从交易主体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以企业未参与主体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并实施营销活动;而国际贸易中,往往需要由国家出面参与谈判,并借助一些世界性组织,诸如WTO来参与协调国家间贸易摩擦,这里面不仅存在经济问题的较量,同时也存在国家利益间的考量。从政府的参与程度来说,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点则主要在于,国际市场营销主要集中于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会对国家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而国际贸易活动更多的是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双边、多边谈判,政府参与程度高。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会通过WTO等国际机构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发展。最后,从结算信息看,国际市场营销相关效益指标主要反映在企业相关经营单据和财务报表上,而国际贸易通过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等部门反映于国际收支报告。商品流通形态不同,国际贸易在流通上更具明显性,由于国际贸易中商品或劳务必须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商品呈现出国际流通特点。然而国际市场营销的流通形态不同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呈现出多样化,因为在进行营销时产品或劳务可以跨越国界。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结果,是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的体现,是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展开的。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因为它不仅仅是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还包括商品的进口。相对而言,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产品的销售,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此外,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

二、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

(一)国际市场营销是推动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

国际市场营销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动态评估,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需要分析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等问题,这些决策和分析都为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市场各方达到最大化,而企业也在逐利的过程中,将增长点放到了国际市场,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国家的出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同时,打开国际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在当地寻找廉价资源为其供给,这间接减少了国际贸易的搜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

另外,国际市场营销的销售服务对象遍及个人、企业和国家,有目标性,也有灵活性,弥补了国际贸易单一和受限较多的不足,使得国际间交易更为广泛和多样化,为后续建立国际间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协定铺路,进而提高国际贸易总额。

(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市场营销良好运作的保障

在一个国际贸易开展的好的国家进行市场营销往往效果较好,面临的风险,比如国家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都较小,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互动,往往有相关协议和条款进行保障。同时,有国际贸易作为基础,在营销战略方面便可以结合已有的国际贸易经营和交易效果对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制定相得益彰的方针,使得国际市场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大大加强,有利于市场营销的执行与实施,为其良性循环起到了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知识产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保障作用发挥,必须依靠政府的“推手”作用,营造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国际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创造和保护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运用国际贸易相关保护法律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必不可少,对于一个想要获得持续收益和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国际市场营销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服务,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解决了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的难题,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面贸易摩擦和出现纠纷的时候,国际贸易又为企业提供了一层缓冲垫。国际贸易作为一项国与国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一旦破坏,后果不可预料,所以一旦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遇方面到不公正的待遇,国际贸易这一块盾牌,会为企业尽快减少和缓解纠纷,维护合法利益起到有力的保障。

三、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要进行国际市场的营销活动,就必须把握好市场特性,国际营销和国内营销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由于市场销售环节的不同,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未知因素,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国际市场的调研,是由专门的人来完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要针对产品的特点,重点调查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将国际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细化,建立调查工作的制度,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当然,国际市场的调查是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首先应该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调查。对国际环境变化进行把握,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要有所了解。在了解国际贸易的宏观环境下,再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微观调查,比如说对销售产品市场的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家庭特点、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要有所了解,使销售产品易于接受,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感染力。还要对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规模与结构、国民收人、人均购买力、通货膨胀率、银行、金融、保险等经济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定市场投入的规模,确定市场运转周期性。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经济角度,因为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经济活动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对出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的稳定性、民族情绪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只有对国际市场进行具体、细致的调研,才能制定具体营销方案,才能打开国际市场,长期并且有力地占领目标市场。

(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打造强势品牌

面对现代国际贸易新环境,企业应该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国际贸易的潮流下,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定高附加值、高价格、高质量的、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国际品牌特色,以实现迅速抢占产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增强我国产品的出口价值,发展民族企业,树立国际品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找到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产品战略。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精品化路线,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的产品,与此同时将物质人力精力集中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尽管我国有一些知名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上,实力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市场份额,但是,面对国际市场营销,力不从心,比如海尔、TCL、华为,企业应该采取了行动,摆脱国内营销的束缚,根据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特点,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手段的调整,尝试更加新颖的营销手段。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诸如产品的售后服务、形象设计、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我们知道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产品价值对于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时候要特别注重这些无形的价值,为构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在国际贸易下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应该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化市场发展要求。

(三)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数量猛增,而且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分布极广,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经营实休,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市场出现了新的情况,国际贸易存在的形式已经不只是实体交易,还有网络虚拟交易,随着知识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贸易方式,并使国际营销方式产生了变化。国际贸易交易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中例如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活动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伴随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网络进行下单,企业可以根据网络订单进行生产,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便利,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尽可能减少供大于求的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节省了企业的开支,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改变出现的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滞后,网络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贸易的重要性,推进网络贸易的发展。网络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交易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合同有效性等等,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国际贸易新体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国际贸易安全运行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贸易的网络化发展特点,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产生了营销,出现了网络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即通过网站植入广告等形式,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国际市场的网络营销,要针对国外网站的特点,应该了解到各个群体对网站类型的喜好,有针对的投入广告,提高营销效果。将国际市场营销和网络国际贸易密切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使得我国产品在虚拟交易平台也能够获得利润,从而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展望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互为保障的关系,加入世贸组织12年,我国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营销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相关理论的完善和丰富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市场营销的科学化提供了支撑,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将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趋同化

未来的国际贸易需要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手段和方法,将国际贸易作为目的,将国际市场营销作为手段,利用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优势,挖掘国际贸易的增长点和潜在需求,尽可能利用国家比较优势,最大化国家利益,国家也通过与国际间签署贸易协定的方式保障跨国公司的权益,并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给予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运行保障,国际市场营销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念转变

现阶段国际贸易以产品为导向,也就是凭借已有技术和生产工艺等禀赋生产出产品后再考虑销售和寻找市场,这往往是低效的。而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能发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需求,所以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生产,一方面节约搜寻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也能尽可能减少浪费和低于成本销售,改变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国际贸易应该利用网络交易的优势,发展新的业务方式。在考虑和寻求市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国际网络贸易,推动国际市场新的发展。同时要求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化和动态化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理解到专业人才对于市场拓展和营销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具有专业知识并对目标国家熟悉的人才对于营销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而一份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往往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熟练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撰写,相应的营销策略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制定。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要根据世界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并适时监控目标国家出现变化及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实现国际市场营销动态化。如今,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经济,充分了解世界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能够为企业能为企业进一步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调研打下基础,有利于国际市场营销决策的制定。

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经营的不断积累,国际贸易水平必将大幅提高,我国定当学会将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内化到国际贸易中,借助企业全球化策略,提高国家竞争力。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的不断深入,也必然会促进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应该依托彼此,互为因果,使两者同为实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而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两者的差异性,并借此指导国际贸易各项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科技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所需时间减少,沟通方式的增加使得国际贸易更容易进行,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来说,一定要抓住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机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引进人才,将贸易和营销结合起来,达到国家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洁.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 梁冰倩.变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J].销售与市场,2011(08).

[3] 贺翔.国际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4).

[4] 王荣忠.浅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6(11).

[5] 肖光恩.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6] 张钧淋.浅谈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7] 赵金柱.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9(01).

[8] 高洁.21世纪国际贸易区是以及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12).

国际金融市场相关论文

一个发达而有效的金融市场不仅可以筹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并能保证资金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有效分配。因而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金融市场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gdp的60%以上,而占用的经济资源只有20%。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一)在内源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沿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向职工集资;向关系人借贷。两种方式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贷款利率。根据广东民营企业融资调查问卷以及温州的实证研究,截2004年末,企业通过内源融资方式在绝大部份中小企业中处于首位。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80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能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问题。

[](二)在外资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8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资金,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城市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现实。

(三)在外源融资的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有限。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对称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而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使得我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不同于别国的一些特点。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

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化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有的企业甚至有四本帐(银行、工商、税务、自己)财务信息失真。此外,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中小企业版(创业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

2004年5月中小企业版在深圳交易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版,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这种发展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方案,实际上只能解决部分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象搞科技型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的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三)国有银行惜贷严重

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定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

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如此一来,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

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企业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四)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

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担保机构600多个,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00多亿元。我国的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体、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负盈亏,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有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使担保变为福利。当银行考虑到一旦出现代偿额过大或集中代偿的情况,担保机构无力代偿时,反尔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此外,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信贷抵押折扣率过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的物品少,但现行的金融对抵押品的折扣率过高,使的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家庭成员占据重要的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意向其贷款和投资。

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改造,解决家庭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

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由各级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其次,成立商业性担保公司。以法人、自然人为主出资,按公司法要求组建,实行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主要目地。第三,建立互助性担保机构。由中小企业自愿组成,联合出资,发挥联保互保作用,不以盈利为目的。互助担保的优势来自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当面另风险时,政策性担保的通常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而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于担保申请人相互了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危机;互助性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性担保联系起来,在于银行谈判时能争取到较有利的条件;互助性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可以为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为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宜构建以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为基础,以地区和市级,省,国家三级再担保机构为支撑的结构体系。

(三)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对于进入成熟期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最为关注和期盼的莫过于能够及时获得银行贷款。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无论其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如何,银行信贷融资始终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来源。

1.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商业银行要打破以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作为贷款的标准的认识误区,除总行外,一级分行和作为基本核算的二级分行也应尽快分离和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

2.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套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应把企业的行业发展,成长预期,管理团队和科技优势作为评估的主要因素,并以量化指标体现出来,再结合财务状况,综合评估此类企业。

3.从政策上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可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实行诸如冲消坏帐和补贴资金等措施,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4.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善信贷融资能力。很多成长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性,对其信贷融资,显然具有风险。虽说这类企业也会带来高收益,然而这种高收益并不会增加银行信贷的利息收入。如果将收益的一部分变为权益融资,不仅可以给银行获得中小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也降低了信贷的整体风险。

(四)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地方性中小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现在,我国虽说有五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和五千多家城市信用社,但其合作性质已经淡化,成为“准国有商业银行”,应在对其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成立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性贷款。中小金融机构拥有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务员之家

(五)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这是因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租赁具有其他融资方式所没有的优点:

1.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责比例、担保条件等限制较少。

2.融资风险少,中小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由于租赁期内设备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期满时,承租人有权选择归还或购买,设备过时的风险就由出租人承担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出租人只好收回设备。与债务融资下的破产清算相比,融资租赁的财务风险更小。

3.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租赁融资可以避免对股权的稀释。

4.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

内容提要: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应对危机,总结事件过程,反思

《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正文开始>> 内容提要: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应对危机,总结事件过程,反思经验教训,西部金融产业发展应注意信贷过度集中的问题,推进并发挥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鼓励适度消费,建立严格的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财政金融的监管和立法,促进和保障金融产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西部地区;教训汲取;发展思考?

?

??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给全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尤其是金融业界更是谈虎色变。那么,这场金融危机究竟是如何引发,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金融业从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对此,本文作如下分析和思考。?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相关问题剖析?

2007年4月,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危机开始,此后伴随着美联储、欧洲、日本等先后几次向金融体系注资救市,以及美联储利率的不断下调,这场以雷曼兄弟倒闭为代表的华尔街风暴,逐步已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可划为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即金融机构向大量信用不良以及低收入群体贷款购房,贷款者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所引起的问题;二是流动性的危机,即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不能够及时产生足够的流动性来应付债权人变现所引发的问题;三是信用危机,即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全面怀疑所造成。探究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从体制机制及相关财政金融宏观管理决策上分析,与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和金融机制及金融宏观管理决策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美国不劳而获的经济方式——债务经济模式,是一个地道的空壳经济,培育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大气泡?

众所周知,债务经济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大增,以及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放弃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的背景之下。即美国不再需要一般性的实业企业,除食品以外的一般消费品和一般性工业设备外,其他商品都从国际市场购买,并借此向世界输出美元。其他国家为了国际贸易结算顺利进行,不得不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元储备,并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以保证美元储备保值增值。在这种金融框架下,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外国政府就永远需要美元储备,美国欠下的债务就永远不必归还,并且通胀或美元贬值会自然蚕食掉利息率。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GDP制造业所占比例不到10%,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更少,而服务业在美国GDP中的所占比例高达80%。按美国著名学者安德森·维金的推算,美国每获得1美元的GDP,必须借助5美元以上的新债务。同时随着国际贸易量增加,美元债务随之也会增大。正是这种债务经济模式,既膨胀了美国经济,也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即一旦消费信贷迅速膨胀引发次债危机,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都会产生急剧下降或增加,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二)金融投资激励机制失衡,导致金融过度膨胀?

美国金融投资极度膨胀与金融投资激励机制失衡有极大关系。在债务经济模式下,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家与职业经理人只有把股票、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无限扩大,从中才可获得更多的收益。到2008年中期,美国各类衍生工具的名义金额高达200万亿美元。金融机构杠杆

率高达50~60倍,远远超过几倍、十几倍的正常水平,加剧了自身财务脆弱性?①。而金融家和职业经理人却为其自身利益铤而走险,在证券化分析、系统风险估算甚至毁约概率计算上预测上不断出现失误。这种情形加之华尔街金融家们的不良行径,如各种违规套利,失实的传销手段,导致资产证券化的急剧膨胀。而资产证券化一旦过度,必然加长金融交易链条,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随之降低,金融风险也会随之被空前放大。?

(三)消费信贷金融监管的缺失?

从Y=C+I+NX可知: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使净出口NX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负值。而美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率不断减小,2006年仅为,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并且金融投资仅能平衡贸易逆差,所以,美国也只有靠增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仅2007年消费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然而现实是从1971年到2007年,美国民众的绝对收入水平下降,中产阶级人数大幅萎缩,并且失业率不断攀升。为解决这种矛盾,美国政府采取不断鼓励消费信贷的措施。即让原本没有资格借钱的人借钱消费,让原本没有能力买房的人购买住房。而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金融专家被利益所驱使,经济学家被公司所利用,最后政府监管成为摆设,风险预警能力丧失,这是形成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评级机制失信?

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贷款出了问题,与金融评级机构严重失信分不开。由于金融机构的失信,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长期被评估为“优等”,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失信的评级机制蒙蔽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也不得不使他们去吞下金融危机这个苦果。?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西部金融产业发展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各国的影响尤其是金融业的影响也正在向纵深发展。危机爆发之初,国际投资大亨索罗斯曾预言:“各国能否有效对付本轮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各自的政策效力。”面对危机,中国政府出重拳,采取加大投资,刺激消费,给经济“输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2008、2009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人民币,2009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人民币。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家电下乡、汽车补贴,各地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应对这场危机。正如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面对危机“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②。目前这场危机似乎已近尾声,但是这场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中央第二个西部大开发规划即将出台,西部大开发将进一步加速,西部金融产业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西部金融产业发展应当汲取哪些教训,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在宏观经济决策上,必须根据国情区情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安排金融产业的发展比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平衡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摘 要】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危机传递与传递源、被传递对象、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传递过程、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等相互关联。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力度一般与传递源的距离、各国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等成反比。拯救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法对迅速中止危机的传递起着关键的作用。【关键词】国际金融 金融危机 传递机制 研究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传递可分为正常传递与非正常传递两种类型。正常传递指在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影响,非正常传递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本文所讨论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指后一种类型。 一、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以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东盟五国较为全面地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阶段是在1976年2月五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区时算起。当时东盟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纷纷实行50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当时美、日、欧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使得东盟各国经济极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此,东盟决定采取扩大区内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东盟五国的内部贸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各国经济命运由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对东盟的这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加上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那么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和下跌时,自然也会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外汇市场,从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递。 (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货币一体化安排。1992年欧洲外汇市场波动的背景正是国际投机势力看准了欧盟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的界限,这种货币一体化安排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但由于当时东西德统一不久,德国政府对赤字融资的需要要执意维持马克较高的利率,最终以英镑为首的其它低利率货币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整个西欧经济也陷入衰退。在这种一体化的货币安排下,任何一种薄弱的货币受到攻击都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市场动荡。 二、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与传递过程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即汇率和利率等竞争性变量。区域金融危机发生,汇率和利率成为国际金融传递的主要媒介。特别是汇率变动直接对国际和一国经济发生作用。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作为传递源的国家都因过去的刻板的盯住汇率政策不能应付国家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并都改变了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引起货币大幅贬值而发生金融危机。既然国际金融的传递媒介是利率和汇率,那么样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就自然成为主要的传递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可概括如下(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由于泰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当泰铢贬值后,泰国的出口竞争力便得到加强。与泰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周边国家为了维持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会竞相使本国货币贬值。正是基于这种预期,国际投机者必然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做空头,而投机性的抛售就会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产生巨大的贬值压力。另外,心理因素也会加速金融危机的传递。由于经济类型的接近,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泰国类似的经济问题,如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良债权、经常项目逆差等,投资者也害怕当地会发生金融危机,于是干脆把资本从新兴市场撤走,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金融危机实际发生。 三、现代国际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一种理论解释 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投资组合行为的基础理论。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前分散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证券的种类构成转向证券的地区构成上来了。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其收益的方差来度量,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大小、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在分散投资时,在既定收益下必须尽量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度,从而降低总体风险。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往来和一体化发展,其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经变得很大,仅限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组合已经无法很好地削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投资组合必然会把部分投资换成回报。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资板块加以管理,一旦其中某一国的货币风险上升,国际投资组合即对自身做出修正,这种修正行为就是把属于该地区板块的证券和货币抛出,从而引起该板块对应的整个地区的货币动荡。 四、传递力度与传递中止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力度一般与传递源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近被传染的程度越大。同时,传递力度与各国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管理程度以及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有效性成反比,被金融危机传染的国家,这些指标往往不佳,相反,则传染的程度相对要轻一些。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中止,与区域内有无中流砥柱,即经济强国的实力及其解救他国金融危机的态度,并与国际社会援助的方法和及时性有着很大关系。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如果区内强国对泰国的问题能给予重视并及时资助,危机不至于会扩散到后来那么大。

我有,发给你吧。是pdf格式的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思考林正平①摘 要:美国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坚持改革开放,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坚持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等举措,都将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改革开放;新兴市场国家;政策主导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768(2008)12-0017-0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告诫全党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最近美国经历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造成的严重冲击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我们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审视这场危机的起因、过程、负面效益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冷静观察,认真应对,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应对危机中着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负责任地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我们应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发,继续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症结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具体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投资跨国化、金融全球化,其中贸易、生产的全球自由化是全球化的基收稿日期:2008-10-11作者简介:林正平,男,福建中诚信信用评级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国际金融危机专栏18础。由于经济运行日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金融关系为纽带,所以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并成为全球化新的主导动力;也因此金融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三者之中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特定的新国际环境中,美国为挽救经济推行了一种借钱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利用美元霸主权地位和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滥用金融衍生品。在无力监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诱导人性的贪婪与投机,在消费模式上,从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模式向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模式转变,不断扩大消费信贷,带来了大量的透支消费和高负债;金融职业道德上,高薪激励离开了合理边界,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无限制地放大,大搞金融冒险,设计的金融产品无限延长了信用链,不断升高虚拟性,信用关系高度复杂化,产权关系越来越模糊,可控性越来越低,风险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危机已经开始扩散,如花旗、美林、瑞银等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亏,市场流动性骤减,还继续推出金融资产违约保险。所谓“信用违约互换”(CDS),这个产品说是保险,但担保对象不透明,已经看不到其价值所在,不能定价,也不能很好地在市场上交易,实际已经异化为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最后风险爆发,根本不能避险,反而加剧了信用危机。二、透过危机看中国经济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二战以后全球经济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全球经济的特点,基本是美国凭借其相对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先进技术,依托资产价格泡沫的财富效应,支撑了亚洲制造圈的迅速扩张,进而带动了中东能源及国际大宗商品供应国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最终造成全球经济增长潜力的过度消耗。国际收支表现上基本是东亚国家输出实体商品,资源国家输出资源,美国输出美元及金融产品以换取商品和资源。在这场全球产业大转移中,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既求生存,又求发展,以政策性开放为主导,选择了国家主导性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以渐进式区域开放为经济转型的主线,实现了开放与改革的良性互动,使整个经济向开放型转变。这个阶段中国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付出资源环境代价,依赖扩大出口来平衡国内储蓄,通过商品输出消化吸收国内过剩的储蓄资源,从而迅速提升了国家工业化水平,也壮大了整体经济规模,为继续发展打下了结实基础。无疑这是一个必然而成功的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实现了从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进出口贸易增长104 倍,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从32 位到2004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78 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 年的8%;从1993 年起,连续15 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到2007 年底,全国外商直接投资以年均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全球经济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循环,是建立在支持经济平衡的新兴市场国家自身不平衡的基础上。我国的政策性开放的发展路子得到了利益也带不少问题:首先,世界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的过度消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的结构失衡。那些过度消费模式的欧美国家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条件下,长期奉行低利率政策,货币过度发行,加剧了金融体系乃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脆弱性。而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推进了投资,压抑了本国消费,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平衡。改革开放的开始年份,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拉动作用基本交替变化,其规律是出口增长快、经济高速增长年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率贡献高于消费;经济比较正常年份,消费贡献率则高于投资。但2001-2006 年消费增长拉动力明显减弱,进出口对任务贡献率在1999 年前呈起伏不定,往后年平均在7%左右,2005 年开始稳定在20%到24%之间。而消费率却低于50%,有的年份只40%左右,一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 个百分点。其19次,由于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我国进入世界资源型产品的最大生产国、最大需求国和最大消费国的行列。2007 年以来虽然重要矿种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如原油、铁矿石等仍在50%以上,已出现大量的资源环境问题。第三,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不仅总量规模快速增长,而且已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为特征的势头,2000-2007 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逐年扩大,2007 年达4453 亿美元,年均增长53%,顺差占同期GDP 的比例越来越高,平衡状态偏离度在逐步扩大,给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带来越来越大压力。现在我们处于更加开放和伟大变革的时代,我国出口已占 GDP 的37%,而美国这个比例不足10%。这种结构已被世界各国走过的历程证明,非常容易受外国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还在继续延伸,而全球市场是一种零和博弈,市场变化最终都表现为财富和资产的转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改革开放,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平台。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根据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们应该用发展创新思维来转变引导社会的思维定式,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继续解放思想,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立足自身是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一)认识自己,增强信心,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风险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我们要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在风险中寻求发展。目前金融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转移,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外部风险加剧。虽然目前我国各项经济指标都很健康稳定,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相对独立,受到这场危机的直接冲击要好于欧洲等其他国家,但要看到我国经济的负面问题,已经越来越表现为经济下行的风险。欧美需求减缓,由于价格成本和改革开放时间的长短,以及认识深化等原因,我国的外部需求减缓程度可能更甚于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目前中央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作为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当前的问题是:(1)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受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资产财富缩水、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尚待时日、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等因素的制约;(2)我们在践行科学发展中,要重新定位和纠正过去那种牺牲劳动者利益、损害环境、滥用土地、削弱经济自主性等行为,必然要推高劳动成本、环保成本,甚至必要时提高农产品价格;(3)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要经受一个与国际价格体系接轨的长期痛苦的通货膨胀。美国是黄金储备大国、石油储备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从次贷危机看,不否认美国通过降低美元利率的预期,促使大宗商品暴涨,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美元今后会不会再次走弱和大宗商品阶段性上涨,如何判断美元走势,已成为我国外汇增值以及与外汇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产业、企业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当前我国国内能源、土地矿产资源等重要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相互叠加,给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而给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币值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目前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有条件、有能力抵御外部冲击。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增20长模式,近年来我国每年10%左右的GDP 增长中有2~3 个百分点来自外需贡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回落 个百分点,其中有 个百分点来自出口减速。财政收入8月份增速还能坚持两位数,9 月份回落到,而财政支出压力在不断增强。外汇储备也出现异常现象,9 月份新增214 亿美元,低于FDI 和外贸顺差之和,一反过去高于而且有的月份高很多的现象。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在全球化和遭遇全球性危机的冲击,还显得比较脆弱。所以,发展仍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速增长仍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当前首先要减少、消除危机冲击的损失,进而利用危机削弱竞争对手的机遇,建立巩固国家和民族资本对国内市场的主导,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在不断调整,各国经济增长模式都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背景条件变化和要素约束而变化。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条件,要把发展理念、措施、政策引导到真正的经济增长上来,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不能无限的增加投入。经济工作要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在推动经济三大轮子中,坚持“三架马车”均衡拉动,三大产业协调运行。在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投资与出口以及利用外资方面都不能偏废,着重点在加快结构调整。投资仍是目前保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资本/劳动力比率还远低于美国、日本水平,城市化率不仅低于韩国,也低于菲律宾。同时铁路、公路等大项基础设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总结1998 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甚至允许财政收入有稳定来源、财政盈余稳定的省市发行地方建设国债,增加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房地产业在投资中的比重约1/4-1/5 之间,涉及50 多个行业,对于保增长和劳动就业有许多积极作用,仍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在结构调整。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目前仍处于重要地位,至今我国作为全球重要制造业的基本地位没有改变,出口的比较优势还没有消退。现在贸易政策上应有战略作为,要着力于通过政策制定培育我国经济的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同时加强外贸产品和区域的结构调整。据海关统计数据,1996-2007 年我国与欧盟15 国的贸易增长还超过中美贸易增长,亚欧之间经济上互有需求是增长合作的主要动力所在,同时要大力开拓拉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二)坚持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场危机给世界各国一个重要警示,那种认为政府对经济“无为”的自由主义经济的英美模式再次接受检验而适当淡化,中国模式引人注目。市场确实具有高效、自我平衡和自愈功能,但自由市场经济引发的道德风险在这次危机中得到全面彻底暴露。充分说明市场功能还不足以与市场自身的问题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相抗衡,政府管制是必须的,宏观调控更需要贯穿市场经济的全过程。改革三十年来我国选择政策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改变国家的控制和管理,由国家主导工业化和管理资源、能源产业,政府是强大的经济组织力量,体现了国家经济的控制力和政府管理的主导性作用,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同时也要看到近几年全球化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基本吸纳了我国由于日益增长的、庞大的国内储蓄,通过庞大的投资活动而形成日益增长的产能所产出的剩余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外部失衡掩盖了内部失衡。今天我们要从战略上解决现阶段生产过剩的矛盾,不能长期用价格管制和政策性补贴的方法应该理顺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不然,扭曲了市场,扭曲了企业利润,还扭曲了许多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问题会越积越多。(三)深化金融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随着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和行业风险的逐步暴露,流动性风险将越显突出。前一段物价上涨,某种意义上是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成熟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效果要好于周边国家,统计数据已出现CPI 连续五个月的减缓趋势。虽然目前还不能因此对物价控制放松,但21当前信心是第一位,在实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中,应该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保证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的流动性。预计短期内我国仍然保持负利率时代,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在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应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履行社会责任,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增加流动性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现在的难点在于既要考虑货币的波动,更要考虑由此带来的信心散失问题,这就是宏观调控科学性所在。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最后变成祸害社会的“洪水猛兽”。我国今天则完全不同,虚拟经济整体还处于浅层次阶段,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总体还有较大的距离。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不但可以使经济社会中投资与金融商品的货币需求量增加,推动储蓄转化为投资,还可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而且可通过金融产品发现价格和定价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益,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开放条件下,在一个国际化环境中,一流的企业更需要一流的金融服务。目前当务之急要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多层次、能适应各种所有制、行业、企业金融需求的金融体系,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目前应该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金融管制,解决金融压抑问题,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否则,只能成为金融风险的被动承担者。当然,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有一个稳定关系,不能无限延升信用链和过高的杠杆比率,假使过多的脱离实体经济,必然要造成庞大的泡沫。金融业要炼好内功,尤其要完善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加强内控机制,使每个从业人员都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同时让所有市场参与者承担风险,并在承担风险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四)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而努力由于全球化的深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不断加深。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我国将在全球的经济、汇率、环境乃至防病卫生等方面负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同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应对这场危机作出经济努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当前国际和国内都是一个转折点,都要关注美国这样一种债务帝国的发展方式能不能持续下去,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是否会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走势如何,美元能否回归现实,等等。目前这些问题还难以回答,但必须看清其大体走势,从长期看必须呼唤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国际货币体系,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话语权;从现阶段看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关注国际资金在全球流动的监管,同时从中发现蕴藏着的发展机会,并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这些方面的努力是长期的,也是艰苦的,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国际市场分析论文

在国际 市场营销 前,国际市场的选择需要经过由外部和宏观导向驱动因素的初步筛选,以及波士顿模型测量的精细筛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国际市场营销》

摘 要:宝洁(美国)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价值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商业事物分布在大约80个国家中,生产300个品牌同时市场营销到160个国家。宝洁中国市场是其第二大市场,因此,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是本文的讨论的重点。为了使宝洁在中国市场能够更加适应本地市场变化及持续的发展,本文首先深层剖析宝洁已经实施的基于市场营销流程理论的策略,然后分析策略中值得学习的成功点和不足的地方,最后将专注于给出在中国可以辅佐宝洁成功营销的建议。

关键词:宝洁中国 市场分析 营销策略

一、市场营销分析

(一)国际市场的选择

在国际市场营销前,国际市场的选择需要经过由外部和宏观导向驱动因素的初步筛选,以及波士顿模型测量的精细筛选。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宝洁在世界各地拥有大规模业务和 经验 ,并调研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是目标市场,当中国刚刚开放市场政策,宝洁制定销售洗发水的营销计划来代替原本销售洗涤产品,开启了中国的大门。宝洁会根据年收入的人口分布,地理分布和产业结构分布来选择国际市场的发展,这样可以增加市场份额和产品标识,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却分散了公司资源,增加了公司额外的管理和生产成本。所以,建议宝洁下一个市场选择时,先做深度的价值研究后再选择是否进入新市场,且巩固和稳定新兴市场就更为重要。[1]

(二)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方法

一个合理的市场进入战略不仅可以做到成本经济化,还应该考虑到公司可能面临的资源,风险和非利润的预期。一般进入模式的选择公司内部资源因素,外部市场和贸易风险因素,各个模式特点及交易行为等因素。宝洁进入中国市场时,采用合资模式(Joint Venture)与和记黄埔公司合作,目的是作为外资企业会被当地的开放政策和消费需求所限制,与当地合作人合作可以分担风险,保证外资公司可以立足于当地。而对于现在的宝洁中国市场份额,建议可以采用外商独资企业(Wholly Foreign Owned Enterprise)的模式继续拓展,因为保持合作关系会带来双方组织发展目标不符合,影响各自的业务策略;无法友好的平衡收入;互相保密核心技术等风险;WFOE可以帮助业务网络成熟的宝洁增加利润收入,节约合作成本和加强 对子 公司的控制。

(三)产品决策

产品国际化决策通常是需要考虑服务支持,产品属性和核心产品优势因素。产品服务在消费者选择犹豫时可以大大增加竞争力。宝洁注重服务质量,并组建了一支由7000人组成的全球业务服务团队来协助宝洁在全球销售和产品决策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而宝洁整体的产品属性,包括核心产品在内,都是高品质和价值的特质;并且融入创新和环保元素来迎合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但是却忽略了产品本地化的优势,曾经中国市场的飘柔中草药洗发水风靡一时,就是因为不仅便宜更迎合了中国人的喜好。但是由于竞争不过其他更本地化的更品牌,飘柔这款中草药洗发水销量还是逐渐降低。此外,中国男士化妆品市场发展趋势看好,建议宝洁可以抢占并发展该市场,同时在大市场份额的中国市场尝试更多的本地化元素,相信会有收获。

(四)定价决策和经营

产品价格定位会参照组织目标和市场定位,国际货币政策,产品价值,竞争力和客户购买力因素。2009年以前,宝洁专注产品质量而适当调高产品价格。而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宝洁实行“好”且低价的策略,站稳和继续拓展市场份额。针对于中国市场的高通货膨胀,宝洁在2011年提高洗涤剂和肥皂这些低利润的产品15%的价格,因为中国市场运营成本强制上升,为了保持净利润的问题所以不得不低高价格。宝洁灵活的价格策略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国市场是宝洁的第二大市场,而庞大的消费人群还是会看中宝洁低价高品质的特点。因此低价战略仍然坚持为主导战略,但也不能忽略高价格品牌的宣传,同时开发科研节约成本。

(五)分销决策

通常产品分销的成本占零售价的15%-40%。因此,如何选择低成本高效率分销 渠道 是非常重要的。宝洁在中国分销渠道分为两种类型,一级渠道和三级渠道。在中国一级渠道分销可以覆盖到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并与沃尔玛有CPFR (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 合作,而三级渠道会深入到三线城市,镇和乡村,且应用很少,不够完善。宝洁这种尽可能的将商店中储存足够多的商品分销结构叫做密集型分销,目的是为了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可以在货架前面找到宝洁商品的需求;这就要求宝洁与大量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高效率合作。宝洁曾经改进紧凑型手纸来达到环保,节约成本和方便运输的目的,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也是服务消费者的一项内容。针对中国市场的密集型分销模式,农村等不发达地区会更青睐低价格且有品牌保证的产品,因此开发这一地区的经销商和分销商是非常有潜力的;对于中国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宝洁可以更多的利用非常有价值的网络经销市场。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及旗下淘宝,京东等是最近国民关注度最多和销售额最大的电商平台。根据现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消费模式来看,网络销售量要远远大于实体店的销售,并且网络经销还可以节约经营实体店铺的各种税费和交易便捷的特点。

(六)沟通决定(促销策略)

沟通是指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通过 广告 ,公共关系活动,促销打折等方式来相互了解而产生购买行为。在中国市场宝洁采取主要采取广告这种宣传方式。公司每年投资超过5亿人民币在头发护理产品广告上,其中,电视广告会花费占60%多的预算,远远超过印刷广告的预算。宝洁广告成本的目的在于推广新产品,提高品牌意识,宣传 企业 文化 和证明企业的经营能力。而宝洁周期性的促销打折沟通方式是为了能够短期激起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最有效,解决产品销量持续在一段时间中持续下降的问题。而在中国市场,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是捐助社会基金组织来提升公司积极的社会形象。此外,建议宝洁还可以通过使用中国本土各大媒介如优酷,和与受国民关注的国际化赛事合作如奥运会,这样宣传公司文化和产品推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宝洁某产品赞助北京青年工程的环保研究项目,这样的赞助宣传不仅可以突出产品地位,还提升了企业关注青少年成长和环保事业的良好形象。

二、建议

宝洁中国市场营销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建议已经在上文中讨论,同时,一些整体的重点建议有必要再明确的阐述。首先,宝洁国际化市场营销的范围太广―旗下300个品牌,180个营销国家。因此,营销前每个品牌应该如何权衡成本和利润应该重视。其次,宝洁投资在广告宣传的预算太多,且这些广告往往是专注于单一产品的宣传,这样预算的性价比不够合理,因此建议在一个广告中可以宣传不同的产品或者一系列产品,这样的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且成本合理。最后,企业应该增加产品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波士顿生长矩阵分析来管理产品成长和区域市场,及时剔除过时产品和替代新的时尚产品是市场发展的关键。

三、结论

总而言之,宝洁能够采取适当的策略进入国际目标市场和拓展多样化市场。同时会考虑到市场四要素,产品特性,灵活的价格策略,集中密集的分销系统和大量沟通方式的支持。本文不仅讨论了在市场营销中宝洁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相对应意见和方法也适时的提出。总之,对于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宝洁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来具体应用营销,品牌管理和市场拓展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麦当劳马尔科姆.市场营销计划[M].6.英国:牛津, 978-0-7506-8386-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 市场营销 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篇1 电视媒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成功“走出去”,需要不断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根据国际媒体的先进 经验 和中国媒体的现实,差异化策略、功能弹性化策略、附加价值化策略和共鸣策略等是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我营销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电视媒体;国际新闻市场;差异化;功能弹性化;附加价值;共鸣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家的 文化 软实力,是中国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电视媒体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电视媒体在市场中“要想建立品牌认同,扩大其在观众中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忠诚度,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1]。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取得成功,尤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断地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 4V营销理论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营销组合论,分别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和共鸣(Vibration)”[2]。据此,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可以采纳以下策略:差异化策略,即尽量避开与已经发展成熟的CNN、BBC等西方媒体的正面竞争,通过差异化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功能弹性化策略,即通过将内容产品进行多种方式的灵活组合,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附加价值化策略,即注重提升内容产品的附加价值;共鸣策略,即在国际市场上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媒体的自身形象,引发受众共鸣。 差异化策略 目标市场差异化:选择适当的核心市场。目前全球新闻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中国电视媒体应该首先区分出不同的市场在整体营销规划中的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比如传统的西方媒体在欧美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中国电视媒体很难与之正面抗衡,相对而言,非洲市场是新兴市场,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如果选择非洲作为国际市场开发的突破口,更容易取得现实成效。同时,亚洲和欧美市场也不能忽视:在亚洲市场上,中国媒体具有地缘优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高度关注,为中国媒体拓展亚洲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欧美市场则是世界舆论场的核心,尽管这个地区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中国电视媒体依然应该合理安排资源,有效拓展。 产品差异化:内容产品的本土化和中国视角。差异化战略的第二种重要途径是产品差异化,即首先将不同的消费者区别开来,然后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内容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以更大程度地提高传播效果。产品差异化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尤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不同地区的受众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媒体提供的产品必须考虑这些差异。例如,在非洲市场上,由于整体局势动荡,经济状况落后,所以非洲受众关心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当地新闻的需求量巨大,但是非洲本土的媒体产业不发达,信息供给不足,从而给国际媒体留下了大量的发展空间。因此,国际媒体开发非洲新闻市场,可以提供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以满足非洲人的需求。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市场上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大量提供具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以赢得市场。而在欧美市场上,受众有更多的媒体选择,中国媒体要想在与西方媒体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首先突出中国色彩。比如在新闻报道方面,应该提供更多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或者关于国际新闻的中国解读,尤其是关于中国的突发新闻和具有独家视角的专业领域深度报道,为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西方受众提供独具特色的新闻选择。 功能弹性化策略 营销学上把产品的功能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功能,即产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功能,比如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是进行移动通话;二是延伸功能,即功能向其他应用方向发展,如手机具有游戏、摄像等功能;三是附加功能,即产品带给顾客的更多额外功能,如不同品牌的手机带给用户的不同心理体验等。而功能弹性化是指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消费习惯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将产品的各种功能进行灵活组合,从而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选择。 产品与服务的多层次组合。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媒体,都能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比如路透社的电视新闻服务主要包括视频素材发布、直播信号提供和电视新闻报道服务三大部分,从素材到信号到节目服务,这些产品从功能上看呈现逐步递进的层次性。此外,路透社还有各种数据库、金融资讯服务等产品,也是在核心功能之外更高层次的功能,使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服务。 中国电视媒体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较短,影响力与西方媒体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不宜过分求大求全,而应该循序渐进增加目标消费者接触并接受的几率。比如可以选择将视频素材提供作为一项基础业务,这种使用比较灵活的产品,便于国际市场上的媒体和受众初步接触中国电视媒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提供更高层次的产品,形成从基本到高级的产品序列,包括素材层面的产品、节目成品层面的产品、频道层面的产品等。 传播 渠道 多媒体化。目前电视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是各种电视信号,接收媒介是电视机,在使用这种渠道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电视媒体还应该进一步拓展视野,重视多媒体化传播,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国际市场。 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突破了传播的地域限制,传播范围无远弗届,是一种天然的国际传播渠道。近年来,BBC、VOA等国际媒体就逐渐缩减在传统广播电视领域的投入,而转向全新的互联网传播领域,筹建全球性的新闻网络,并充分开发网站和各种移动平台,大力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由新闻传媒领域的现状可以看出,国际舆论角逐的主战场已经扩大到了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因此,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给予各种新媒体更多重视,充分利用这些经济便利的新传播渠道开发国际市场。 附加价值化策略 当代营销新理念的重心在“附加价值化”,即在核心功能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增加产品其他方面的价值,进而提升产品的整体价值,这种营销策略同样适用于国际电视媒体。 国际电视媒体提升附加价值的一种传统手法是提供语言 教育 ,BBC全球服务的语言项目就是一个成功范例。BBC开展英语教学项目由来已久,成效显著。在BBC网页上,有专门的英语教学频道,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内容资源,免费提供权威、时尚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英国社会到文化生活,从音乐电影到体育娱乐,包罗万象,无所不谈。BBC英语教学频道不仅满足了国际读者的语言学习需要,更能帮助他们了解英国文化。而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语言项目其实是BBC国际传播的一种附加服务,让用户获得了学习语言这样的附加价值,而BBC的内容产品也收获了更多的注意力和影响力。比如在2010年英国大选期间,BBC的语言项目安排了很多与大选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材料,让本国大选成为全球不同语言、不同地区的受众热议的重要话题。语言学习将英国政坛的大事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效果是一般的新闻传播无法实现的。 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汉语也逐渐成为一种热门语言。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此契机,制作能在国际市场上播出的汉语教学节目,或者在网站上提供直接面向国际受众的汉语教学素材,通过语言教学项目提升媒体的附加价值,从而培养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受众。 共鸣策略 共鸣策略是指经营者通过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从而提升自身形象和竞争力。共鸣策略对于国际媒体的自我营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际媒体的传播对象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与利益关切,传播必须跨越诸多障碍,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共鸣,才能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市场的开发中,也应该重视引发受众的共鸣,使传播致效。 尊重传播规律,提升价值共鸣。成功的国际传播,要求传播者准确了解国际受众的媒体消费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播。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因为不了解传播对象,导致传播产品不能引起国际受众的兴趣,传播效果也不理想。而在这一方面,西方媒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即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出声音、表达立场、引领舆论;同时坚持客观报道的原则,用事实说话,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报道的独家性、权威性和无遗漏性,从而形成极高的国际公信力。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媒体借鉴。中国媒体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有更开放、更宽容的思维,以高质量、奉行客观报道原则的内容产品,建立起在国际舆论界的公信力,并在媒体价值方面获取国际公众的认同和共鸣。 参与公益,引发情感共鸣。在国际市场运作上,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从情感上赢得国际公众的认可。公益是BBC运行中的一种常态行为,BBC在媒体参与公益方面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BBC设立了世界服务基金会,作为专门的国际开发慈善机构,该基金会隶属BBC全球新闻部,为不发达和转型国家提供发展方面的信息,开展公民教育,利用媒体和传播的力量减少贫困。该基金会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办公室,专职员工有500多名,与从国家到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对象合作,形成了全球服务网络。比如艾滋病在非洲大陆疫情严重,BBC世界服务基金会就专门制作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节目,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这些节目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都赢得了受众的认可。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制作公益节目等,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塑造美好形象,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充分互动,激发参与热情。提供各种互动渠道,允许受众参与传播,也是媒体引发受众共鸣的一种有效途径。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一个特征就是互动性,“人人皆记者”促使了公民新闻的复兴,而敏锐的国际媒体也迅速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倚重公众为其提供报道内容,这既有助于节省国际报道成本,又有利于促进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CNN为例,CNN为使用iPhone和iPad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CNN App,具体包括个性化定制的“我的CNN”、用户生成内容的社区iReport、即时标题新闻等,为受众提供了多种互动途径。CNN还经常在国际市场上主动策划活动,邀请受众参与,通过活动吸引了大量忠实受众。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鉴这些做法,组织受众参与传播,激发他们对于媒体的认同。 胡锦涛在2009年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3]对外传播媒体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国际新闻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宗诚.论电视媒体品牌的双层推广[J].新闻 爱好 者,2009(9上). [2]陈丽.基于4V理论的互联网数字报纸营销组合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廖雷.提升外交“四力”的重要新渠道——试析“新新媒介”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J].当代世界,2011(11). 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篇2 国际市场 营销策划 的成功之路 【摘要】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国际市场的竞争;策划制胜 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 一、别出新裁的创维模式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深圳创维集团诞生仅10年,杀进国内彩电业才五六年时间,针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市场的消费低潮,创维别出新裁地提出了“创维模式”,即“开发在美国,生产在深圳,市场营销在全球”的全球化战略。“创维”一向以技术创新的优势来开辟国际市场,他们在美国硅谷建立创维实验室,进行未来视听的前沿性,同时进行技术储备,其目标是塑造籍的世界名牌。创维集团首创的数码100HZ护眼电视第三代――创维数码双频彩电以其技术含量高,功能强大,设计超前,使用时间跨度长而风靡全球,尤其在欧美市场,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创维的经营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顾客为中心;以国际竞争为第一目标,追求效益第一;以销定产,快速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开发、生产到销售严格遵循市场法则,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创维还实行了本土化营销战略,在市场环境比较熟,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马来西亚建立了一条中档电视机的生产线,主要面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邻近美国地价较低的墨西哥和土耳其投资建厂。截止1999年3月,创维电器已成为墨西哥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创维”在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已全面启动,开始直接向美国市场大规模出口。创维电视在瑞士被评为最佳机型,占据了当地彩电市场的20%份额。创维还与全球最大的零售组织――沃尔玛及美国著名连锁商签下了DVB(数字卫星接收仪)、DVD、数码电视的巨额订单。“创维”电视在欧美市场上,已与世界驰名品牌“松下”“索尼”摆在同一柜台上。 二、“优势互补”出奇制胜 联想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机产业集团,于1984年底由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创办。联想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瞎子背瘸子”式的优势互补策略。1988年北京联想集团投资30万港币在香港创办了联想电脑公司,由北京联想集团、香港导远有限公司和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联合组成。联想集团刚刚步入国际市场,不太熟悉国际市场尤其是其贸易渠道,相对于香港的合作伙伴还缺少资金和技术实力,而技术转让公司却可以提供可靠的贷款,于是,一个最佳的优势互补的合作形成了。联想集团将自身科技实力的优势与港商熟悉世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贸易作为积累资本的手段,解决科研生产所需资金,然后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产品定位上,联想集团充分注意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利用世界知名电脑厂商把大多力量集中在电脑整机上的市场机会,出人意料、出奇制胜地将自身的资金、人力全部投入到电脑板卡的开发生产上,从而挤入国际市场。联想集团还与美国AST公司合作,在国内市场推出适合中国国情和消费者需求的联想品牌电脑,并全力抢占市场份额,开始与世界知名电脑企业竞争,以微机电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仅1995年,联想集团电脑板卡年销量500万块,微机年销量万台,年产值达67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 三、引人瞩目的虚拟生产 在名牌如潮、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耐克”在短短十年内,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闻名世界的美国最大鞋业公司。耐克公司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虚拟生产”的营销之路,令世人瞩目。公司总裁菲尔?耐克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他先将公司所有人才、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全部投入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两大部门中去,而生产则采取了虚拟化策略,即向外部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从而拓展自身的疆域。耐克自己不投资建厂,而是全部外包给 其它 生产厂家加工制造。耐克公司将设计图纸交给生产厂家,让它们严格按图纸式样进行生产,保证质量,然后将耐克的品牌商标赋予这些产品,将产品交给自己公司的营销人员,通过公司的行销将产品销售出去。耐克公司的这一妙招,不仅使自身节约大量的生产投资,以及人工费用,而且又充分发挥了其它生产厂家的能力,为其所用。这种“虚拟生产”营销模式充分实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一次革命。 四、独一无二的“末日管理” 小天鹅”集团公司连续8年保持国内全自动洗衣机销量第一,且已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东、南美地区陆续建立了稳固的销售基地,并在印尼、马来西亚创办了合资工厂,在美国洛杉矶、日本、德国等高新技术密集区域都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在香港建立了贸易窗口。小天鹅的成功是由于推行了独一无二的“末日管理”经营模式。“末日管理”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面对市场和竞争都要充满危机感,认识到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企业鼎盛时期往往也潜伏着最大的危机。小天鹅树立“怀抱炸弹”的经营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放眼国际,争创一流的营销方式。一流质量小天鹅把每一项质量指标、经营指标、生产效率指标都同世界一流公司的参数一一相比。1991年我国对洗衣机的质量标准是4000次无故障运行,前苏联是1000次,法国是2500次,日本松下是5000次。此时小天鹅已荣获全国同行业唯一的一块金牌,但仍将目标对准了洗衣机产品质量的世界高峰。经过两年努力,在引进、消化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后,小天鹅成功地将无故障运行提高到了5000次。一流产品小天鹅的产品向世界一流看齐,产品开发连赶带超,创一流产品。1997年2月,一家著名公司刚刚推出防腐防褪色洗衣机,30天后,小天鹅也开发出了同类产品;同年4月,又一家大公司推出全自动快速洗衣机,1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洗衣的全部程序,一个月后,小天鹅又跟上来了。最近,小天鹅又自行设计了面向21世纪的大循环喷瀑水流,节能型全自动洗衣机,已批量上市。这种洗衣机采用了9项世界新技术、拥有5项专利。小天鹅在美国技术中心的3位工程师仅用半年就设计出集波轮式、滚筒式洗衣机之长的搅拌式洗衣机两个新产品。一流人才小天鹅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培养和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人才。在小天鹅本部工作的博士就有14位,在公司出资控股的北京和无锡的生有数十位,正在美国、日本继续深造的有8位,小天鹅发给博士的月薪为1万元。近两年为培训员工花去1000多万元,去年又投入2000万元进行人才培训。一流管理小天鹅实行产品零库存,不设立成品库房,如果产品三天卖不出去,宁可停产,目的就是在适销上下功夫,把好每道关,做到“零”缺陷――生产高质量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没有缺陷的产品。正因如此,小天鹅资金回笼很快,没有死帐、坏帐、三角债。 五、洋为中用、中为洋用 跨文化营销是在适应和吸收东道国文化的过程中使母国文化逐渐融于其中,是双向的文化沟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一家机构调查了进入的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后指出:理解中国文化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战略要素之一。日本酱油摆在美国人的餐桌上成为普通的调味品,是龟万甲公司经过几年营销努力的结果,可口可乐从中国的大酒店渗透到千家万户,也有5年亏本推广的经历。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通过赞助《 排球 女将》、《姿三四郎》等多部电视剧大造声势,营造新文化氛围,把索尼、乐声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我国一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开始实行跨文化营销战略。美国是一饮料大国,外国饮料想挤进美国市场是不容易的。我国青岛啤酒不但打进了美国市场,而且销量逐年上升,10年间出口量增加了50倍。目前,在上万种各国啤酒中,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排名第9位,其价格是美国市场上两种最高的啤酒之一。青岛啤酒能打入美国市场,其原因正是在于青岛啤酒的风味和品质迎合了美国众多消费者的口味和爱好,重视文化沟通,市场切入准确,促销手段得当。在促销 广告 形象宣传上,代表中国餐饮具的筷子与青岛啤酒合二为一,象征着中国的餐饮。在美国引起轰动。本来对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习惯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当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正是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参考文献 [1]张丁,卫东.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建华,李高伟.市场营销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6-1. [3]马作宽.现代营销战略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__荣.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7,9.

《浅析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

摘 要:随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总额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词汇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电视、网络和报纸上。虽然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概念有共同之处,但是两者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差别,研究这些差别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何顺利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借此推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营销

一、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概念界定

(一)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细分,就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销售商品和服务为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的一系列推广、售卖等活动。国际市场营销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从国内营销、出口营销,再到国际营销、多国营销,进而是全球营销的过程。

(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国家或地区间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和转移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利用自身优势来参与国际互动。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共同点。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都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特有的概念。两者间具有相关性、协同性。基于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概念,其共同点归纳如下。从对象看,两者面向的都是国际市场,是一种跨空间的活动;从生存环境看,两者都面临着共同的国际环境,包括人口、政经、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从结果看,两者都销售了商品或劳务,并同属于经营活动;从目标看,两者的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从手段看,两者都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易活动。总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差别。首先从范围上看,国际市场营销仍以营销活动为立足点,通俗一点讲,也就是销售活动。而国际贸易却不同,从概念上看,国际贸易也称作进出口贸易,顾名思义既有销售(出口),也包括购买(进口),这是国际市场营销所不具备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国际贸易涵盖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其次,从交易主体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以企业未参与主体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并实施营销活动;而国际贸易中,往往需要由国家出面参与谈判,并借助一些世界性组织,诸如WTO来参与协调国家间贸易摩擦,这里面不仅存在经济问题的较量,同时也存在国家利益间的考量。从政府的参与程度来说,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点则主要在于,国际市场营销主要集中于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会对国家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而国际贸易活动更多的是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双边、多边谈判,政府参与程度高。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会通过WTO等国际机构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发展。最后,从结算信息看,国际市场营销相关效益指标主要反映在企业相关经营单据和财务报表上,而国际贸易通过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等部门反映于国际收支报告。商品流通形态不同,国际贸易在流通上更具明显性,由于国际贸易中商品或劳务必须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商品呈现出国际流通特点。然而国际市场营销的流通形态不同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呈现出多样化,因为在进行营销时产品或劳务可以跨越国界。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结果,是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的体现,是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展开的。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因为它不仅仅是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还包括商品的进口。相对而言,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产品的销售,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此外,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

二、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

(一)国际市场营销是推动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

国际市场营销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动态评估,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需要分析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等问题,这些决策和分析都为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市场各方达到最大化,而企业也在逐利的过程中,将增长点放到了国际市场,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国家的出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同时,打开国际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在当地寻找廉价资源为其供给,这间接减少了国际贸易的搜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

另外,国际市场营销的销售服务对象遍及个人、企业和国家,有目标性,也有灵活性,弥补了国际贸易单一和受限较多的不足,使得国际间交易更为广泛和多样化,为后续建立国际间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协定铺路,进而提高国际贸易总额。

(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市场营销良好运作的保障

在一个国际贸易开展的好的国家进行市场营销往往效果较好,面临的风险,比如国家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都较小,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互动,往往有相关协议和条款进行保障。同时,有国际贸易作为基础,在营销战略方面便可以结合已有的国际贸易经营和交易效果对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制定相得益彰的方针,使得国际市场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大大加强,有利于市场营销的执行与实施,为其良性循环起到了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知识产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保障作用发挥,必须依靠政府的“推手”作用,营造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国际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创造和保护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运用国际贸易相关保护法律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必不可少,对于一个想要获得持续收益和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国际市场营销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服务,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解决了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的难题,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面贸易摩擦和出现纠纷的时候,国际贸易又为企业提供了一层缓冲垫。国际贸易作为一项国与国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一旦破坏,后果不可预料,所以一旦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遇方面到不公正的待遇,国际贸易这一块盾牌,会为企业尽快减少和缓解纠纷,维护合法利益起到有力的保障。

三、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要进行国际市场的营销活动,就必须把握好市场特性,国际营销和国内营销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由于市场销售环节的不同,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未知因素,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国际市场的调研,是由专门的人来完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要针对产品的特点,重点调查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将国际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细化,建立调查工作的制度,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当然,国际市场的调查是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首先应该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调查。对国际环境变化进行把握,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要有所了解。在了解国际贸易的宏观环境下,再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微观调查,比如说对销售产品市场的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家庭特点、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要有所了解,使销售产品易于接受,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感染力。还要对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规模与结构、国民收人、人均购买力、通货膨胀率、银行、金融、保险等经济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定市场投入的规模,确定市场运转周期性。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经济角度,因为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经济活动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对出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的稳定性、民族情绪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只有对国际市场进行具体、细致的调研,才能制定具体营销方案,才能打开国际市场,长期并且有力地占领目标市场。

(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打造强势品牌

面对现代国际贸易新环境,企业应该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国际贸易的潮流下,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定高附加值、高价格、高质量的、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国际品牌特色,以实现迅速抢占产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增强我国产品的出口价值,发展民族企业,树立国际品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找到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产品战略。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精品化路线,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的产品,与此同时将物质人力精力集中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尽管我国有一些知名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上,实力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市场份额,但是,面对国际市场营销,力不从心,比如海尔、TCL、华为,企业应该采取了行动,摆脱国内营销的束缚,根据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特点,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手段的调整,尝试更加新颖的营销手段。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诸如产品的售后服务、形象设计、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我们知道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产品价值对于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时候要特别注重这些无形的价值,为构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在国际贸易下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应该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化市场发展要求。

(三)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数量猛增,而且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分布极广,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经营实休,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市场出现了新的情况,国际贸易存在的形式已经不只是实体交易,还有网络虚拟交易,随着知识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贸易方式,并使国际营销方式产生了变化。国际贸易交易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中例如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活动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伴随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网络进行下单,企业可以根据网络订单进行生产,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便利,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尽可能减少供大于求的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节省了企业的开支,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改变出现的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滞后,网络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贸易的重要性,推进网络贸易的发展。网络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交易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合同有效性等等,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国际贸易新体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国际贸易安全运行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贸易的网络化发展特点,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产生了营销,出现了网络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即通过网站植入广告等形式,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国际市场的网络营销,要针对国外网站的特点,应该了解到各个群体对网站类型的喜好,有针对的投入广告,提高营销效果。将国际市场营销和网络国际贸易密切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使得我国产品在虚拟交易平台也能够获得利润,从而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展望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互为保障的关系,加入世贸组织12年,我国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营销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相关理论的完善和丰富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市场营销的科学化提供了支撑,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将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趋同化

未来的国际贸易需要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手段和方法,将国际贸易作为目的,将国际市场营销作为手段,利用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优势,挖掘国际贸易的增长点和潜在需求,尽可能利用国家比较优势,最大化国家利益,国家也通过与国际间签署贸易协定的方式保障跨国公司的权益,并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给予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运行保障,国际市场营销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念转变

现阶段国际贸易以产品为导向,也就是凭借已有技术和生产工艺等禀赋生产出产品后再考虑销售和寻找市场,这往往是低效的。而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能发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需求,所以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生产,一方面节约搜寻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也能尽可能减少浪费和低于成本销售,改变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国际贸易应该利用网络交易的优势,发展新的业务方式。在考虑和寻求市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国际网络贸易,推动国际市场新的发展。同时要求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化和动态化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理解到专业人才对于市场拓展和营销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具有专业知识并对目标国家熟悉的人才对于营销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而一份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往往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熟练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撰写,相应的营销策略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制定。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要根据世界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并适时监控目标国家出现变化及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实现国际市场营销动态化。如今,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经济,充分了解世界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能够为企业能为企业进一步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调研打下基础,有利于国际市场营销决策的制定。

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经营的不断积累,国际贸易水平必将大幅提高,我国定当学会将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内化到国际贸易中,借助企业全球化策略,提高国家竞争力。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的不断深入,也必然会促进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应该依托彼此,互为因果,使两者同为实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而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两者的差异性,并借此指导国际贸易各项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科技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所需时间减少,沟通方式的增加使得国际贸易更容易进行,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来说,一定要抓住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机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引进人才,将贸易和营销结合起来,达到国家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洁.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 梁冰倩.变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J].销售与市场,2011(08).

[3] 贺翔.国际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4).

[4] 王荣忠.浅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6(11).

[5] 肖光恩.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6] 张钧淋.浅谈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7] 赵金柱.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9(01).

[8] 高洁.21世纪国际贸易区是以及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12).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浅析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

摘 要:随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总额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词汇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电视、网络和报纸上。虽然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概念有共同之处,但是两者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差别,研究这些差别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何顺利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借此推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营销

一、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概念界定

(一)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细分,就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销售商品和服务为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的一系列推广、售卖等活动。国际市场营销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从国内营销、出口营销,再到国际营销、多国营销,进而是全球营销的过程。

(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国家或地区间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和转移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利用自身优势来参与国际互动。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共同点。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都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特有的概念。两者间具有相关性、协同性。基于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概念,其共同点归纳如下。从对象看,两者面向的都是国际市场,是一种跨空间的活动;从生存环境看,两者都面临着共同的国际环境,包括人口、政经、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从结果看,两者都销售了商品或劳务,并同属于经营活动;从目标看,两者的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从手段看,两者都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易活动。总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差别。首先从范围上看,国际市场营销仍以营销活动为立足点,通俗一点讲,也就是销售活动。而国际贸易却不同,从概念上看,国际贸易也称作进出口贸易,顾名思义既有销售(出口),也包括购买(进口),这是国际市场营销所不具备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国际贸易涵盖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其次,从交易主体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以企业未参与主体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并实施营销活动;而国际贸易中,往往需要由国家出面参与谈判,并借助一些世界性组织,诸如WTO来参与协调国家间贸易摩擦,这里面不仅存在经济问题的较量,同时也存在国家利益间的考量。从政府的参与程度来说,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点则主要在于,国际市场营销主要集中于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会对国家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而国际贸易活动更多的是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双边、多边谈判,政府参与程度高。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会通过WTO等国际机构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发展。最后,从结算信息看,国际市场营销相关效益指标主要反映在企业相关经营单据和财务报表上,而国际贸易通过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等部门反映于国际收支报告。商品流通形态不同,国际贸易在流通上更具明显性,由于国际贸易中商品或劳务必须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商品呈现出国际流通特点。然而国际市场营销的流通形态不同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呈现出多样化,因为在进行营销时产品或劳务可以跨越国界。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结果,是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的体现,是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展开的。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因为它不仅仅是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还包括商品的进口。相对而言,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产品的销售,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此外,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

二、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

(一)国际市场营销是推动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

国际市场营销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动态评估,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需要分析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等问题,这些决策和分析都为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市场各方达到最大化,而企业也在逐利的过程中,将增长点放到了国际市场,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国家的出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同时,打开国际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在当地寻找廉价资源为其供给,这间接减少了国际贸易的搜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

另外,国际市场营销的销售服务对象遍及个人、企业和国家,有目标性,也有灵活性,弥补了国际贸易单一和受限较多的不足,使得国际间交易更为广泛和多样化,为后续建立国际间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协定铺路,进而提高国际贸易总额。

(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市场营销良好运作的保障

在一个国际贸易开展的好的国家进行市场营销往往效果较好,面临的风险,比如国家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都较小,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互动,往往有相关协议和条款进行保障。同时,有国际贸易作为基础,在营销战略方面便可以结合已有的国际贸易经营和交易效果对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制定相得益彰的方针,使得国际市场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大大加强,有利于市场营销的执行与实施,为其良性循环起到了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知识产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保障作用发挥,必须依靠政府的“推手”作用,营造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国际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创造和保护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运用国际贸易相关保护法律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必不可少,对于一个想要获得持续收益和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国际市场营销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服务,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解决了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的难题,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面贸易摩擦和出现纠纷的时候,国际贸易又为企业提供了一层缓冲垫。国际贸易作为一项国与国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一旦破坏,后果不可预料,所以一旦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遇方面到不公正的待遇,国际贸易这一块盾牌,会为企业尽快减少和缓解纠纷,维护合法利益起到有力的保障。

三、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要进行国际市场的营销活动,就必须把握好市场特性,国际营销和国内营销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由于市场销售环节的不同,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未知因素,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国际市场的调研,是由专门的人来完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要针对产品的特点,重点调查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将国际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细化,建立调查工作的制度,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当然,国际市场的调查是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首先应该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调查。对国际环境变化进行把握,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要有所了解。在了解国际贸易的宏观环境下,再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微观调查,比如说对销售产品市场的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家庭特点、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要有所了解,使销售产品易于接受,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感染力。还要对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规模与结构、国民收人、人均购买力、通货膨胀率、银行、金融、保险等经济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定市场投入的规模,确定市场运转周期性。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经济角度,因为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经济活动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对出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的稳定性、民族情绪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只有对国际市场进行具体、细致的调研,才能制定具体营销方案,才能打开国际市场,长期并且有力地占领目标市场。

(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打造强势品牌

面对现代国际贸易新环境,企业应该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国际贸易的潮流下,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定高附加值、高价格、高质量的、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国际品牌特色,以实现迅速抢占产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增强我国产品的出口价值,发展民族企业,树立国际品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找到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产品战略。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精品化路线,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的产品,与此同时将物质人力精力集中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尽管我国有一些知名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上,实力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市场份额,但是,面对国际市场营销,力不从心,比如海尔、TCL、华为,企业应该采取了行动,摆脱国内营销的束缚,根据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特点,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手段的调整,尝试更加新颖的营销手段。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诸如产品的售后服务、形象设计、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我们知道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产品价值对于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时候要特别注重这些无形的价值,为构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在国际贸易下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应该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化市场发展要求。

(三)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数量猛增,而且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分布极广,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经营实休,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市场出现了新的情况,国际贸易存在的形式已经不只是实体交易,还有网络虚拟交易,随着知识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贸易方式,并使国际营销方式产生了变化。国际贸易交易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中例如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活动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伴随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网络进行下单,企业可以根据网络订单进行生产,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便利,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尽可能减少供大于求的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节省了企业的开支,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改变出现的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滞后,网络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贸易的重要性,推进网络贸易的发展。网络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交易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合同有效性等等,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国际贸易新体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国际贸易安全运行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贸易的网络化发展特点,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产生了营销,出现了网络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即通过网站植入广告等形式,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国际市场的网络营销,要针对国外网站的特点,应该了解到各个群体对网站类型的喜好,有针对的投入广告,提高营销效果。将国际市场营销和网络国际贸易密切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使得我国产品在虚拟交易平台也能够获得利润,从而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展望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互为保障的关系,加入世贸组织12年,我国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营销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相关理论的完善和丰富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市场营销的科学化提供了支撑,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将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趋同化

未来的国际贸易需要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手段和方法,将国际贸易作为目的,将国际市场营销作为手段,利用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优势,挖掘国际贸易的增长点和潜在需求,尽可能利用国家比较优势,最大化国家利益,国家也通过与国际间签署贸易协定的方式保障跨国公司的权益,并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给予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运行保障,国际市场营销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念转变

现阶段国际贸易以产品为导向,也就是凭借已有技术和生产工艺等禀赋生产出产品后再考虑销售和寻找市场,这往往是低效的。而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能发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需求,所以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生产,一方面节约搜寻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也能尽可能减少浪费和低于成本销售,改变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国际贸易应该利用网络交易的优势,发展新的业务方式。在考虑和寻求市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国际网络贸易,推动国际市场新的发展。同时要求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化和动态化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理解到专业人才对于市场拓展和营销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具有专业知识并对目标国家熟悉的人才对于营销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而一份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往往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熟练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撰写,相应的营销策略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制定。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要根据世界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并适时监控目标国家出现变化及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实现国际市场营销动态化。如今,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经济,充分了解世界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能够为企业能为企业进一步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调研打下基础,有利于国际市场营销决策的制定。

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经营的不断积累,国际贸易水平必将大幅提高,我国定当学会将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内化到国际贸易中,借助企业全球化策略,提高国家竞争力。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的不断深入,也必然会促进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应该依托彼此,互为因果,使两者同为实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而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两者的差异性,并借此指导国际贸易各项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科技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所需时间减少,沟通方式的增加使得国际贸易更容易进行,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来说,一定要抓住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机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引进人才,将贸易和营销结合起来,达到国家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洁.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 梁冰倩.变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J].销售与市场,2011(08).

[3] 贺翔.国际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4).

[4] 王荣忠.浅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6(11).

[5] 肖光恩.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6] 张钧淋.浅谈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7] 赵金柱.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9(01).

[8] 高洁.21世纪国际贸易区是以及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12).

产品和营销组合策略。产品延用 促销延用产品改进 促销沿用产品沿用 促销改进产品改进 促销改进产品 促销 创新战略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 市场营销 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篇1 电视媒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成功“走出去”,需要不断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根据国际媒体的先进 经验 和中国媒体的现实,差异化策略、功能弹性化策略、附加价值化策略和共鸣策略等是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我营销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电视媒体;国际新闻市场;差异化;功能弹性化;附加价值;共鸣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家的 文化 软实力,是中国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电视媒体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电视媒体在市场中“要想建立品牌认同,扩大其在观众中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忠诚度,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1]。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取得成功,尤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断地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 4V营销理论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营销组合论,分别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和共鸣(Vibration)”[2]。据此,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可以采纳以下策略:差异化策略,即尽量避开与已经发展成熟的CNN、BBC等西方媒体的正面竞争,通过差异化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功能弹性化策略,即通过将内容产品进行多种方式的灵活组合,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附加价值化策略,即注重提升内容产品的附加价值;共鸣策略,即在国际市场上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媒体的自身形象,引发受众共鸣。 差异化策略 目标市场差异化:选择适当的核心市场。目前全球新闻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中国电视媒体应该首先区分出不同的市场在整体营销规划中的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比如传统的西方媒体在欧美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中国电视媒体很难与之正面抗衡,相对而言,非洲市场是新兴市场,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如果选择非洲作为国际市场开发的突破口,更容易取得现实成效。同时,亚洲和欧美市场也不能忽视:在亚洲市场上,中国媒体具有地缘优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高度关注,为中国媒体拓展亚洲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欧美市场则是世界舆论场的核心,尽管这个地区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中国电视媒体依然应该合理安排资源,有效拓展。 产品差异化:内容产品的本土化和中国视角。差异化战略的第二种重要途径是产品差异化,即首先将不同的消费者区别开来,然后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内容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以更大程度地提高传播效果。产品差异化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尤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不同地区的受众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媒体提供的产品必须考虑这些差异。例如,在非洲市场上,由于整体局势动荡,经济状况落后,所以非洲受众关心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当地新闻的需求量巨大,但是非洲本土的媒体产业不发达,信息供给不足,从而给国际媒体留下了大量的发展空间。因此,国际媒体开发非洲新闻市场,可以提供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以满足非洲人的需求。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市场上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大量提供具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以赢得市场。而在欧美市场上,受众有更多的媒体选择,中国媒体要想在与西方媒体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首先突出中国色彩。比如在新闻报道方面,应该提供更多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或者关于国际新闻的中国解读,尤其是关于中国的突发新闻和具有独家视角的专业领域深度报道,为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西方受众提供独具特色的新闻选择。 功能弹性化策略 营销学上把产品的功能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功能,即产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功能,比如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是进行移动通话;二是延伸功能,即功能向其他应用方向发展,如手机具有游戏、摄像等功能;三是附加功能,即产品带给顾客的更多额外功能,如不同品牌的手机带给用户的不同心理体验等。而功能弹性化是指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消费习惯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将产品的各种功能进行灵活组合,从而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选择。 产品与服务的多层次组合。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媒体,都能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比如路透社的电视新闻服务主要包括视频素材发布、直播信号提供和电视新闻报道服务三大部分,从素材到信号到节目服务,这些产品从功能上看呈现逐步递进的层次性。此外,路透社还有各种数据库、金融资讯服务等产品,也是在核心功能之外更高层次的功能,使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服务。 中国电视媒体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较短,影响力与西方媒体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不宜过分求大求全,而应该循序渐进增加目标消费者接触并接受的几率。比如可以选择将视频素材提供作为一项基础业务,这种使用比较灵活的产品,便于国际市场上的媒体和受众初步接触中国电视媒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提供更高层次的产品,形成从基本到高级的产品序列,包括素材层面的产品、节目成品层面的产品、频道层面的产品等。 传播 渠道 多媒体化。目前电视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是各种电视信号,接收媒介是电视机,在使用这种渠道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电视媒体还应该进一步拓展视野,重视多媒体化传播,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国际市场。 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突破了传播的地域限制,传播范围无远弗届,是一种天然的国际传播渠道。近年来,BBC、VOA等国际媒体就逐渐缩减在传统广播电视领域的投入,而转向全新的互联网传播领域,筹建全球性的新闻网络,并充分开发网站和各种移动平台,大力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由新闻传媒领域的现状可以看出,国际舆论角逐的主战场已经扩大到了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因此,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给予各种新媒体更多重视,充分利用这些经济便利的新传播渠道开发国际市场。 附加价值化策略 当代营销新理念的重心在“附加价值化”,即在核心功能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增加产品其他方面的价值,进而提升产品的整体价值,这种营销策略同样适用于国际电视媒体。 国际电视媒体提升附加价值的一种传统手法是提供语言 教育 ,BBC全球服务的语言项目就是一个成功范例。BBC开展英语教学项目由来已久,成效显著。在BBC网页上,有专门的英语教学频道,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内容资源,免费提供权威、时尚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英国社会到文化生活,从音乐电影到体育娱乐,包罗万象,无所不谈。BBC英语教学频道不仅满足了国际读者的语言学习需要,更能帮助他们了解英国文化。而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语言项目其实是BBC国际传播的一种附加服务,让用户获得了学习语言这样的附加价值,而BBC的内容产品也收获了更多的注意力和影响力。比如在2010年英国大选期间,BBC的语言项目安排了很多与大选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材料,让本国大选成为全球不同语言、不同地区的受众热议的重要话题。语言学习将英国政坛的大事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效果是一般的新闻传播无法实现的。 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汉语也逐渐成为一种热门语言。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此契机,制作能在国际市场上播出的汉语教学节目,或者在网站上提供直接面向国际受众的汉语教学素材,通过语言教学项目提升媒体的附加价值,从而培养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受众。 共鸣策略 共鸣策略是指经营者通过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从而提升自身形象和竞争力。共鸣策略对于国际媒体的自我营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际媒体的传播对象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与利益关切,传播必须跨越诸多障碍,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共鸣,才能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市场的开发中,也应该重视引发受众的共鸣,使传播致效。 尊重传播规律,提升价值共鸣。成功的国际传播,要求传播者准确了解国际受众的媒体消费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播。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因为不了解传播对象,导致传播产品不能引起国际受众的兴趣,传播效果也不理想。而在这一方面,西方媒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即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出声音、表达立场、引领舆论;同时坚持客观报道的原则,用事实说话,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报道的独家性、权威性和无遗漏性,从而形成极高的国际公信力。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媒体借鉴。中国媒体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有更开放、更宽容的思维,以高质量、奉行客观报道原则的内容产品,建立起在国际舆论界的公信力,并在媒体价值方面获取国际公众的认同和共鸣。 参与公益,引发情感共鸣。在国际市场运作上,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从情感上赢得国际公众的认可。公益是BBC运行中的一种常态行为,BBC在媒体参与公益方面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BBC设立了世界服务基金会,作为专门的国际开发慈善机构,该基金会隶属BBC全球新闻部,为不发达和转型国家提供发展方面的信息,开展公民教育,利用媒体和传播的力量减少贫困。该基金会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办公室,专职员工有500多名,与从国家到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对象合作,形成了全球服务网络。比如艾滋病在非洲大陆疫情严重,BBC世界服务基金会就专门制作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节目,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这些节目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都赢得了受众的认可。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制作公益节目等,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塑造美好形象,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充分互动,激发参与热情。提供各种互动渠道,允许受众参与传播,也是媒体引发受众共鸣的一种有效途径。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一个特征就是互动性,“人人皆记者”促使了公民新闻的复兴,而敏锐的国际媒体也迅速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倚重公众为其提供报道内容,这既有助于节省国际报道成本,又有利于促进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CNN为例,CNN为使用iPhone和iPad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CNN App,具体包括个性化定制的“我的CNN”、用户生成内容的社区iReport、即时标题新闻等,为受众提供了多种互动途径。CNN还经常在国际市场上主动策划活动,邀请受众参与,通过活动吸引了大量忠实受众。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鉴这些做法,组织受众参与传播,激发他们对于媒体的认同。 胡锦涛在2009年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3]对外传播媒体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国际新闻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宗诚.论电视媒体品牌的双层推广[J].新闻 爱好 者,2009(9上). [2]陈丽.基于4V理论的互联网数字报纸营销组合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廖雷.提升外交“四力”的重要新渠道——试析“新新媒介”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J].当代世界,2011(11). 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篇2 国际市场 营销策划 的成功之路 【摘要】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国际市场的竞争;策划制胜 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 一、别出新裁的创维模式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深圳创维集团诞生仅10年,杀进国内彩电业才五六年时间,针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市场的消费低潮,创维别出新裁地提出了“创维模式”,即“开发在美国,生产在深圳,市场营销在全球”的全球化战略。“创维”一向以技术创新的优势来开辟国际市场,他们在美国硅谷建立创维实验室,进行未来视听的前沿性,同时进行技术储备,其目标是塑造籍的世界名牌。创维集团首创的数码100HZ护眼电视第三代――创维数码双频彩电以其技术含量高,功能强大,设计超前,使用时间跨度长而风靡全球,尤其在欧美市场,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创维的经营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顾客为中心;以国际竞争为第一目标,追求效益第一;以销定产,快速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开发、生产到销售严格遵循市场法则,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创维还实行了本土化营销战略,在市场环境比较熟,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马来西亚建立了一条中档电视机的生产线,主要面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邻近美国地价较低的墨西哥和土耳其投资建厂。截止1999年3月,创维电器已成为墨西哥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创维”在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已全面启动,开始直接向美国市场大规模出口。创维电视在瑞士被评为最佳机型,占据了当地彩电市场的20%份额。创维还与全球最大的零售组织――沃尔玛及美国著名连锁商签下了DVB(数字卫星接收仪)、DVD、数码电视的巨额订单。“创维”电视在欧美市场上,已与世界驰名品牌“松下”“索尼”摆在同一柜台上。 二、“优势互补”出奇制胜 联想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机产业集团,于1984年底由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创办。联想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瞎子背瘸子”式的优势互补策略。1988年北京联想集团投资30万港币在香港创办了联想电脑公司,由北京联想集团、香港导远有限公司和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联合组成。联想集团刚刚步入国际市场,不太熟悉国际市场尤其是其贸易渠道,相对于香港的合作伙伴还缺少资金和技术实力,而技术转让公司却可以提供可靠的贷款,于是,一个最佳的优势互补的合作形成了。联想集团将自身科技实力的优势与港商熟悉世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贸易作为积累资本的手段,解决科研生产所需资金,然后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产品定位上,联想集团充分注意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利用世界知名电脑厂商把大多力量集中在电脑整机上的市场机会,出人意料、出奇制胜地将自身的资金、人力全部投入到电脑板卡的开发生产上,从而挤入国际市场。联想集团还与美国AST公司合作,在国内市场推出适合中国国情和消费者需求的联想品牌电脑,并全力抢占市场份额,开始与世界知名电脑企业竞争,以微机电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仅1995年,联想集团电脑板卡年销量500万块,微机年销量万台,年产值达67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 三、引人瞩目的虚拟生产 在名牌如潮、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耐克”在短短十年内,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闻名世界的美国最大鞋业公司。耐克公司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虚拟生产”的营销之路,令世人瞩目。公司总裁菲尔?耐克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他先将公司所有人才、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全部投入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两大部门中去,而生产则采取了虚拟化策略,即向外部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从而拓展自身的疆域。耐克自己不投资建厂,而是全部外包给 其它 生产厂家加工制造。耐克公司将设计图纸交给生产厂家,让它们严格按图纸式样进行生产,保证质量,然后将耐克的品牌商标赋予这些产品,将产品交给自己公司的营销人员,通过公司的行销将产品销售出去。耐克公司的这一妙招,不仅使自身节约大量的生产投资,以及人工费用,而且又充分发挥了其它生产厂家的能力,为其所用。这种“虚拟生产”营销模式充分实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一次革命。 四、独一无二的“末日管理” 小天鹅”集团公司连续8年保持国内全自动洗衣机销量第一,且已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东、南美地区陆续建立了稳固的销售基地,并在印尼、马来西亚创办了合资工厂,在美国洛杉矶、日本、德国等高新技术密集区域都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在香港建立了贸易窗口。小天鹅的成功是由于推行了独一无二的“末日管理”经营模式。“末日管理”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面对市场和竞争都要充满危机感,认识到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企业鼎盛时期往往也潜伏着最大的危机。小天鹅树立“怀抱炸弹”的经营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放眼国际,争创一流的营销方式。一流质量小天鹅把每一项质量指标、经营指标、生产效率指标都同世界一流公司的参数一一相比。1991年我国对洗衣机的质量标准是4000次无故障运行,前苏联是1000次,法国是2500次,日本松下是5000次。此时小天鹅已荣获全国同行业唯一的一块金牌,但仍将目标对准了洗衣机产品质量的世界高峰。经过两年努力,在引进、消化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后,小天鹅成功地将无故障运行提高到了5000次。一流产品小天鹅的产品向世界一流看齐,产品开发连赶带超,创一流产品。1997年2月,一家著名公司刚刚推出防腐防褪色洗衣机,30天后,小天鹅也开发出了同类产品;同年4月,又一家大公司推出全自动快速洗衣机,1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洗衣的全部程序,一个月后,小天鹅又跟上来了。最近,小天鹅又自行设计了面向21世纪的大循环喷瀑水流,节能型全自动洗衣机,已批量上市。这种洗衣机采用了9项世界新技术、拥有5项专利。小天鹅在美国技术中心的3位工程师仅用半年就设计出集波轮式、滚筒式洗衣机之长的搅拌式洗衣机两个新产品。一流人才小天鹅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培养和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人才。在小天鹅本部工作的博士就有14位,在公司出资控股的北京和无锡的生有数十位,正在美国、日本继续深造的有8位,小天鹅发给博士的月薪为1万元。近两年为培训员工花去1000多万元,去年又投入2000万元进行人才培训。一流管理小天鹅实行产品零库存,不设立成品库房,如果产品三天卖不出去,宁可停产,目的就是在适销上下功夫,把好每道关,做到“零”缺陷――生产高质量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没有缺陷的产品。正因如此,小天鹅资金回笼很快,没有死帐、坏帐、三角债。 五、洋为中用、中为洋用 跨文化营销是在适应和吸收东道国文化的过程中使母国文化逐渐融于其中,是双向的文化沟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一家机构调查了进入的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后指出:理解中国文化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战略要素之一。日本酱油摆在美国人的餐桌上成为普通的调味品,是龟万甲公司经过几年营销努力的结果,可口可乐从中国的大酒店渗透到千家万户,也有5年亏本推广的经历。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通过赞助《 排球 女将》、《姿三四郎》等多部电视剧大造声势,营造新文化氛围,把索尼、乐声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我国一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开始实行跨文化营销战略。美国是一饮料大国,外国饮料想挤进美国市场是不容易的。我国青岛啤酒不但打进了美国市场,而且销量逐年上升,10年间出口量增加了50倍。目前,在上万种各国啤酒中,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排名第9位,其价格是美国市场上两种最高的啤酒之一。青岛啤酒能打入美国市场,其原因正是在于青岛啤酒的风味和品质迎合了美国众多消费者的口味和爱好,重视文化沟通,市场切入准确,促销手段得当。在促销 广告 形象宣传上,代表中国餐饮具的筷子与青岛啤酒合二为一,象征着中国的餐饮。在美国引起轰动。本来对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习惯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当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正是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参考文献 [1]张丁,卫东.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建华,李高伟.市场营销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6-1. [3]马作宽.现代营销战略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__荣.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7,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