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种子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3:50:37

种子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种子的萌发过程 一、 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任何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是,不同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这三个条件的需求情况有所不同。一些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要的水量(与种子的干重相比)是:水稻为40%,小麦为45%,豌豆为107%,大豆为110%。各种栽培植物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高粱、玉米、大豆、粟等,播种层的地温稳定在12 ℃时就可以播种。水稻、棉花等种子萌发时要求环境温度较高,播种层地温稳定在12~15 ℃时才能播种。各种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空气的要求也不一样。大豆、棉花在萌发时需要大量的氧,因此,播种时土壤要疏松。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水里也能萌发。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一 水分 1、种子发芽的最低需水量 发芽最低需水量是指种子萌动时所含最低限度有水分占种子原重的百分率(亦可用含水量表示)。种子发芽的需水量与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淀粉种子和油质种子需水量较少,如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需水量为26%,而蛋白质种子需水量较高,如大豆种子发芽的最低需水量为107%。2、影响种子水分吸收的因素 种子水分的吸收率和吸收量,主要受到种子化学成分、种皮透性、外界水分状况和温度的影响。一般种子发芽的是液态水,在土壤种的种子可能吸收周围直径约1cm的土壤水分,当种子周围的土壤水力和渗透压上升时,种子的吸水量隆低。温度在种子吸水的一定阶段会明显影响种子的吸水速率,一般环境温度每提高10℃,水分的吸收速率增加50~80%。二 温度 种子发芽要求一定的温度,各种植物种子对发芽温度要求都可用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来表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指种子至少有50%能正常发芽的最低、最高温度界限,最适温度是指种子能迅速并达到最高发芽百分率所处的温度,大多数作物在15~30℃范围内均可良好发芽,但不同作物种子的具体要求有差异。一般喜温作物或夏季作物的温度三基点分别是6~12℃、30~35℃和40℃,而耐寒作物或冬季作物发芽的三基点分别是0~4℃、20~25℃和40℃。三 氧气氧气是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绝大多数种子萌发需充足的氧气。种子萌发时,有氧呼吸特别旺盛,需要足够的氧气供给,一些酶的活动也需要氧。萌发时氧气对种胚的供应受到外界氧气浓度、水中氧的溶解度、种皮对氧的透气性以及种子内部酶对氧的亲和力的影响。据研究,种子萌发过程需氧量变化也类似吸水阶段,当种子吸水时,随着吸水量的增加,其需水量也随之快速增加;当种子处于滞水缓期,其需氧量也较多,但当种子胚根突破种皮时,其需氧量又急剧增加。如果这一时期氧气供应不足,且又处于高温条件下,种子会陷入缺氧呼吸,产生酒精而杀死种子。近年水稻催芽过程种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四 其它因素1、光 大多数种子发芽时对光反应不敏感,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正常发芽。而少数植物种子萌发时对光线敏感,需要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才能发芽。2、二氧化碳 通常在大气中只含有的CO2,对发芽无影响。只有当发芽环境中的CO2增至相当高的浓度时,才会严重抑制发芽。CO2对发芽的抑制作用与温度及氧气的浓度有关,当环境温度不很适宜时或含氧量较低时其阻碍效应就特别明显。二、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涉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和形态上的变化,并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根据一般规律,种子萌发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 吸胀阶段 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一般成熟种子贮藏阶段时水分在8%~14%的范围内,各部分组织比较坚实紧密,细胞内含物质呈干燥的凝胶状态,当种子与水分直接接触或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则很快吸水而膨胀(少数种子例外),直到细胞内部的水分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细胞壁呈紧张状态,种子外部的保护组织趋向软化,才逐渐停止。种子吸胀时,由于所有细胞体积增大,对种皮产生很大的膨压,可致使种皮破裂。种子吸水达到一定量时,种子吸胀阶段结束,吸胀的体积与气干状态的体积之比,称为吸胀率。一般淀粉种子的吸胀率在130%~140%,而豆类种子的吸胀率在200%左右。二 萌动阶段 萌动是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种子在最初吸胀的基础上,吸水一般要停止数小时或数天。些时,吸水虽然停止了,但种子内部的代谢开始加强,转入一个新的生理状态。这一时期,在生物大分子、细胞器活化和修复基础上,种胚细胞恢复生长,当种胚细胞体积扩大伸展到一定程度,胚根尖端就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动。种子萌动在农业上俗称为露白,表明胚部组织从种皮突破列缝中开始显现出来的状况。而在种子生理上常把种子萌动这一形态变化阶段的到来看成是种子萌发的完成。种子萌动时,胚的生长随水分供应情况而不同:当水分较少时,则胚根先出;而当水分过多时,则胚芽先出。这是因为胚芽对缺氧的反应比胚根敏感。在少数情况下,有些无生命的种子在充分吸胀后,胚根也会因体积膨大而伸出种皮之外,这种现象称为假萌动或假发芽。三 发芽阶段 种子萌动以后,种胚开始或加速分裂和分化,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为发芽。我国和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对发芽的定义是当种子发育长成具备正常主要构造的幼苗才称为发芽。种子处于这一时期,种胚的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呼吸强度达到最高限度,产生大量的能量和代谢产物。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容易引起缺氧呼吸,放出乙醇等有害物质,使种胚窒息麻痹以致中毒死亡。农作物种子如果催芽不当,或播种后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四 成苗阶段 种子发芽后根据其子叶出土的状况,可把幼苗分成两种类型。1、子叶出土型 双子叶的子叶出土型植物在种子发芽时,其下胚轴显著伸长,初期弯成拱形,顶出土面后在光照的诱导下,生长素的分布相应变化,使下胚轴逐渐伸直,生长的胚现种皮脱离,子叶迅速展开,见光后逐渐转绿,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以后从两子叶间的胚芽上长出真叶和主茎。单子叶的植物中只有少数属于子叶出土型,如葱、蒜等,而90%的以子叶植物幼苗属于这种类型。常见的有棉花、大豆、油菜等。2、子叶留土型 双子叶的子叶留土型植物在种子发芽时,上胚轴伸长而出土,随即长出真叶而成幼苗,子叶仍留在土中与种皮不脱离,直到内部贮藏养料消耗殆尽,才萎缩或解体。大部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如禾谷类,小部分双子叶植种子如蚕豆、豌豆、茶叶属于这一类型。禾谷类种子幼苗出土的部分实际上是子弹型的胚芽鞘,胚芽鞘出土后在光照下开裂,内部的真叶才逐渐伸出,行进光合作用。如果没有胚芽鞘的保护作用,幼苗出土后将受到阻。另外,由于留土幼苗的营养贮藏组织和部分侧芽仍保留在土中,因此,一旦土壤上面的幼苗部分受到昆虫、低温等的伤害,仍有可能重新从土中长出幼苗。

摘 要:0引言 红花又称红蓝花、刺红花,是菊科植物,含有特殊的香味,味道微苦。红花主要产地在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具有治疗痛经、胸痹、心痛、腹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用途[1]。本研究针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总结,下面进行以下内容的报道。 1红花

关键词:化学成分论文

0引言

红花又称红蓝花、刺红花,是菊科植物,含有特殊的香味,味道微苦。红花主要产地在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具有治疗痛经、胸痹、心痛、腹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用途[1]。本研究针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总结,下面进行以下内容的报道。

1红花

红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上部分茎杆呈现直立的状态,为白色或淡白色,无毛且十分光滑,下部分茎杆为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重锯齿、小锯齿或无锯齿,由底向上叶逐渐变小,红花叶的质地较为坚硬,有光泽。红花主要有怀红花、散红花、川红花、南红花、西红花等多种品种。红花多数生长在温暖、干燥的气候中,一般红花的种子发芽在20℃-30℃左右即可,生长温度在20℃~25℃,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贫瘠性,但是偶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灌溉,从而保证红花的产量。红花的抗水性较差,生在环境必须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对土壤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肥沃的砂土壤作为基础,一般紫色夹沙土和油沙土最为适宜红花的生长。红花作为一种长日照植物,充分的日照能够保证其发育良好,籽粒饱满,红花的生活周期为120天。红花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腹泻、腹痛、肠胃出血,女性经期过多的症状,红花中毒患者会出现神志萎靡不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惊厥的现象,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皮疹等症状。一般引起红花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对红花的误用和用量过大,在临床应用中,孕妇禁止使用,有溃疡病或者血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中要注意红花的用量不宜过大。

2红花的化学成分

红花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红花多糖、脂肪酸等化学成分,红花含有一部分醌式查耳酮类化合物,醌式查耳酮类化合物主要是红色素和黄色素,在其它植物中比较少见。黄酮类化合物和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是红花中含有的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挥发油为低脂肪酸、烷烃以及少量的芳香脂,红花多糖主要是由于红花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脂肪酸主要为棕搁酸、亚油酸、甘油酯、月桂酸以及部分不饱和的脂肪酸。

3红花的药理作用

对血管系统的作用。一方面,红花对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在进行使用红花黄色素的治疗后,在给药4天左右时间后患者的血压开始下降,在给药2~3周左右药理作用达到最高,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浆中的肾素活性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表明红花能够对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起到作用[3]。另一方面,红花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有效改善缺血症状,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能够减少漏出乳酸脱氢酶(LDH),同时使线粒体的肿胀程度和膜流动性下降,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能够缓解患者的心肌缺氧程度和心肌缺氧性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情况,充分体现红花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症状起到重要作用。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脑缺血是一种病理复杂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脑中的血液流量减少,导致脑中的缺血缺氧,自由基产生,炎症因子和细胞的参与,导致了神经细胞的希望。红花中的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能够有效的治疗脑缺血症状,对神经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能够充分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致使血小板的血液开始聚集,血小板内的游离钙的浓度不断升高的同时,中性粒细胞就会开始聚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受体拮抗剂,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血小板粘附,血小板中的游离钙离子就会不断升高,这就使得红花能够有效的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行抵抗,在临床中针对血栓和炎症等病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增加血液循环流畅水平。

抗氧化的作用。组织缺血和再灌注的`过程,就会导致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增强,从而给血液循环带来一定的障碍和损伤。在对小白鼠的试验中可以看出,红花提取液能够有效清除羟自由基,从而抑制小白鼠的肝匀浆脂出现氧化,红花注射液能够有效拮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效果,有效减少IL8的含量,有效的阻止了IL8和炎症进行反应,充分对恶性的循环产生了阻止作用[4]。红花中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是由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在清除羟自由基的同时,保护了人体中的细胞膜,在淤血中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阻碍作用,从而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抗氧化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肿瘤的作用。肿瘤需要在一个营养的环境中成长,需要血液能够提供排出代谢的产物,肿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和阻断引起了医疗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血管发生的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环节就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红花起到对b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充分的抑制作用,针对肿瘤进行有效治疗和抑制,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综上所述,尽管现阶段对红花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红花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与活血化瘀的治疗中,另外红花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红花研究的不断深入,红花在临床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变化研究论文

任何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是,不同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这三个条件的需求情况有所不同。一些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要的水量(与种子的干重相比)是:水稻为40%,小麦为45%,豌豆为107%,大豆为110%。各种栽培植物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高粱、玉米、大豆、粟等,播种层的地温稳定在12 ℃时就可以播种。水稻、棉花等种子萌发时要求环境温度较高,播种层地温稳定在12~15 ℃时才能播种。各种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空气的要求也不一样。大豆、棉花在萌发时需要大量的氧,因此,播种时土壤要疏松。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水里也能萌发。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一 水分 1、种子发芽的最低需水量 发芽最低需水量是指种子萌动时所含最低限度有水分占种子原重的百分率(亦可用含水量表示)。种子发芽的需水量与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淀粉种子和油质种子需水量较少,如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需水量为26%,而蛋白质种子需水量较高,如大豆种子发芽的最低需水量为107%。2、影响种子水分吸收的因素 种子水分的吸收率和吸收量,主要受到种子化学成分、种皮透性、外界水分状况和温度的影响。一般种子发芽的是液态水,在土壤种的种子可能吸收周围直径约1cm的土壤水分,当种子周围的土壤水力和渗透压上升时,种子的吸水量隆低。温度在种子吸水的一定阶段会明显影响种子的吸水速率,一般环境温度每提高10℃,水分的吸收速率增加50~80%。二 温度 种子发芽要求一定的温度,各种植物种子对发芽温度要求都可用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来表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指种子至少有50%能正常发芽的最低、最高温度界限,最适温度是指种子能迅速并达到最高发芽百分率所处的温度,大多数作物在15~30℃范围内均可良好发芽,但不同作物种子的具体要求有差异。一般喜温作物或夏季作物的温度三基点分别是6~12℃、30~35℃和40℃,而耐寒作物或冬季作物发芽的三基点分别是0~4℃、20~25℃和40℃。三 氧气氧气是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绝大多数种子萌发需充足的氧气。种子萌发时,有氧呼吸特别旺盛,需要足够的氧气供给,一些酶的活动也需要氧。萌发时氧气对种胚的供应受到外界氧气浓度、水中氧的溶解度、种皮对氧的透气性以及种子内部酶对氧的亲和力的影响。据研究,种子萌发过程需氧量变化也类似吸水阶段,当种子吸水时,随着吸水量的增加,其需水量也随之快速增加;当种子处于滞水缓期,其需氧量也较多,但当种子胚根突破种皮时,其需氧量又急剧增加。如果这一时期氧气供应不足,且又处于高温条件下,种子会陷入缺氧呼吸,产生酒精而杀死种子。近年水稻催芽过程种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四 其它因素1、光 大多数种子发芽时对光反应不敏感,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正常发芽。而少数植物种子萌发时对光线敏感,需要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才能发芽。2、二氧化碳 通常在大气中只含有的CO2,对发芽无影响。只有当发芽环境中的CO2增至相当高的浓度时,才会严重抑制发芽。CO2对发芽的抑制作用与温度及氧气的浓度有关,当环境温度不很适宜时或含氧量较低时其阻碍效应就特别明显。二、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涉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和形态上的变化,并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根据一般规律,种子萌发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 吸胀阶段 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一般成熟种子贮藏阶段时水分在8%~14%的范围内,各部分组织比较坚实紧密,细胞内含物质呈干燥的凝胶状态,当种子与水分直接接触或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则很快吸水而膨胀(少数种子例外),直到细胞内部的水分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细胞壁呈紧张状态,种子外部的保护组织趋向软化,才逐渐停止。种子吸胀时,由于所有细胞体积增大,对种皮产生很大的膨压,可致使种皮破裂。种子吸水达到一定量时,种子吸胀阶段结束,吸胀的体积与气干状态的体积之比,称为吸胀率。一般淀粉种子的吸胀率在130%~140%,而豆类种子的吸胀率在200%左右。二 萌动阶段 萌动是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种子在最初吸胀的基础上,吸水一般要停止数小时或数天。些时,吸水虽然停止了,但种子内部的代谢开始加强,转入一个新的生理状态。这一时期,在生物大分子、细胞器活化和修复基础上,种胚细胞恢复生长,当种胚细胞体积扩大伸展到一定程度,胚根尖端就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动。种子萌动在农业上俗称为露白,表明胚部组织从种皮突破列缝中开始显现出来的状况。而在种子生理上常把种子萌动这一形态变化阶段的到来看成是种子萌发的完成。种子萌动时,胚的生长随水分供应情况而不同:当水分较少时,则胚根先出;而当水分过多时,则胚芽先出。这是因为胚芽对缺氧的反应比胚根敏感。在少数情况下,有些无生命的种子在充分吸胀后,胚根也会因体积膨大而伸出种皮之外,这种现象称为假萌动或假发芽。三 发芽阶段 种子萌动以后,种胚开始或加速分裂和分化,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为发芽。我国和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对发芽的定义是当种子发育长成具备正常主要构造的幼苗才称为发芽。种子处于这一时期,种胚的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呼吸强度达到最高限度,产生大量的能量和代谢产物。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容易引起缺氧呼吸,放出乙醇等有害物质,使种胚窒息麻痹以致中毒死亡。农作物种子如果催芽不当,或播种后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四 成苗阶段 种子发芽后根据其子叶出土的状况,可把幼苗分成两种类型。1、子叶出土型 双子叶的子叶出土型植物在种子发芽时,其下胚轴显著伸长,初期弯成拱形,顶出土面后在光照的诱导下,生长素的分布相应变化,使下胚轴逐渐伸直,生长的胚现种皮脱离,子叶迅速展开,见光后逐渐转绿,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以后从两子叶间的胚芽上长出真叶和主茎。单子叶的植物中只有少数属于子叶出土型,如葱、蒜等,而90%的以子叶植物幼苗属于这种类型。常见的有棉花、大豆、油菜等。2、子叶留土型 双子叶的子叶留土型植物在种子发芽时,上胚轴伸长而出土,随即长出真叶而成幼苗,子叶仍留在土中与种皮不脱离,直到内部贮藏养料消耗殆尽,才萎缩或解体。大部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如禾谷类,小部分双子叶植种子如蚕豆、豌豆、茶叶属于这一类型。禾谷类种子幼苗出土的部分实际上是子弹型的胚芽鞘,胚芽鞘出土后在光照下开裂,内部的真叶才逐渐伸出,行进光合作用。如果没有胚芽鞘的保护作用,幼苗出土后将受到阻。另外,由于留土幼苗的营养贮藏组织和部分侧芽仍保留在土中,因此,一旦土壤上面的幼苗部分受到昆虫、低温等的伤害,仍有可能重新从土中长出幼苗。

种子成熟的特点表现:(1)养料输送已经停止,种子所含干物质已不再增加,即种子的千粒重已达到最高限度;(2)种子含水量减少,种子的硬度增高,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增强,(3)种皮坚固,呈现该品种的固有色泽或局部的特有颜色,如玉米籽粒基部的褐色层,(4)种子具有较高(一般在80%以上)的发芽率和最强的幼苗活力,表明种子内部的生理成熟过程已经完成,另外种子水分的多少,影响着储存,及其发芽率,可以用冠亚SFY-6卤素型种子水分快速测定仪,几分钟出含水率,利于存储,防止霉变,达到理想的发芽率,冠亚水分仪

1、种子成熟过程的新陈代谢要水分的参加,但是根还没有长出来所以不能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因此种子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水分只使用种子中贮藏的水份,因此水分减少。而干物质增加是因为种子成熟过程中合成为以后发芽长根所需要的有机物,是一个从简单物质变成复杂物质的过程,因此干物质增加;2、水是不是用去长胚了?可以这样说……3、减少的当然是自由水,结合水比较难被使用,除非机体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才会从结合水变成自由水供机体使用;4、休眠种子水分不会增加,反而会缓慢减少,减少的依然是自由水(你要记得,通常情况下,减少的多数为自由水的);5、种子内有机物增多代表种子的生命活动剧烈,使开始萌发的标志,但要进行光合作用是一定要有叶绿体才能进行的,所以必须要叶子长出来之后并且有叶绿体合成后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点要搞清楚;6、除非根已经长出,否则种子是不能吸收水分,只能使用体内贮藏的水分的,或者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而根长出后才能进行水分吸收。

种子在成熟体内的水分越来越少和干物质越来越多,萌发时相反

菟丝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论文

菟(tù)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又名吐丝子、菟丝实、无娘藤、无根藤、菟藤、菟缕、野狐丝、豆寄生、黄藤子、萝丝子等。植株十分茂盛,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

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长茂盛后,阻挡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较多。

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十分茂盛,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多数和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约1mm;花萼西洋太,长约2mm,中部以下连合,裂片5,三角状,先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mm,5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花冠简基部具鳞片5,长圆形,先端及边缘流苏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花丝短,花药露于花冠裂片之外;雌蕊2,心皮合生,子房近球形,2室,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mm,几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2~4颗,黄或黄褐色卵形,长约~,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南方菟丝子与北方菟丝子形态相似,区别点是:雄蕊着生于花冠理解片弯缺处,花丝较长,花冠基部的鳞片先端2裂;蒴果仅下半部被宿存花冠包围,成熟时不整齐地开裂;种子通常4颗,卵圆形,长~2mm,淡褐色。花果期6~8月。

金灯藤与菟丝子的主要区别是:茎较粗壮,肉质,直径1~,黄色或红色的茎上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花序穗状,长达3cm,基部常多分枝;花萼碗状,内质,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起;花柱单一,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长约5mm;种子1~2颗,长3~,种皮黄至黄棕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1.形态:日本菟丝子无根、无叶或叶退化,茎较粗,略呈红色,缠绕生长,蔓延迅速,断茎形成吸根后可继续生长.花粉红色,果实为球状,每棵菟丝子产生5000~6000颗种子,种子小,光滑,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2.发生规律:在上海,菟丝子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种子落入土中经休眠越冬,或到第二年2~3月至6月落入土壤,陆续发芽,遇寄主后缠绕危害,若无寄主,在适宜条件下,可独立生活达1个半月之久。寄主广泛,以木本植物为主,也可危害草本植物,蔓延迅速,危害幼苗,幼树和灌木,但不能危害老化的树皮,高大树木通过根际萌蘖小枝或依靠其他寄主作为桥梁向上蔓延。

化学成分:菟丝子含生物碱、蒽醌、香豆素、黄酮、甙类、甾醇、鞣酸、糖类等。黄酮类有:槲皮素(Quercetin)、紫云英甙、金丝桃甙(Hyperin);甾醇类有: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 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enol)。亦含微量元素如锶、钼、钙、镁、铁、锰、锌、铜等以及多种氨基酸(种子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水解后的总氨基酸为,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

大菟丝子含糖甙, 维生素 A 类物质,其含量按维生素A计算为 。

大豆菟丝子含β-胡萝卜素(β-Carotene)、γ-胡萝卜素(γ-Carotene)、5,6-环氧-α-胡萝卜素(α-Carotene-5,6-epoxide)、蒲公英黄质(Taraxanthin)和叶黄素(Lutein)。

日本产菟丝子中含有树脂样配糖体。

药方用途:菟丝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归经:气味辛,甘,平 无毒。[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脚软弱无力、阳痿遗精、呓语、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女带下、习惯性流产等症。一般情况下被列为上品的可以久服 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用法与用量:10~12g用药禁忌:阴虚火旺、阳强不痿及大便燥结者禁服, 根据个人体质 如果出现上火迹象 就停止服用 从菟丝子功效来看 它是不会引起不育的,相反它会引起性功能亢进。

药理作用:壮阳作用:实验证明:菟丝子有提高果蝇性活力的作用, 使其交配率明显增加,其作用强弱与给药浓度成正相关.对因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阳虚”模型, 用菟丝子后能使其阳虚症状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但未能使动物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实验表明:菟丝子水煎液给“阳虚”小鼠灌胃, 可使其体重、肾重、胸腺重、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显著增加;给雄性小鼠灌胃,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对小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亦有增强作用。

对内分泌的作用:有报告指出, 菟丝子水提取物给雌性大鼠灌胃,可以增加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和子宫的重量, 但对血浆中黄体生成素(LH)水平无影响;使大鼠卵巢HCG/LH受体数目增加,而Ka值与对照组比较则有所降低.菟丝子水提取物给去卵巢大鼠灌胃, 可以提高去卵巢麻醉大鼠垂体对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后LH分泌反应,其血浆LH水平以注射后90分钟为最高, 可提高.因此,报告者认为, 菟丝子可以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这种作用并不是由于它们直接刺激垂体促黄体激素的分泌, 而是由于提高了垂体对LRH及卵巢对LH的反应性。

对心率和血压的作用:菟丝子的酱油(用菟丝子及豆饼酿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前者能增强心率, 而后二者则使之降低,浸剂给麻醉犬静脉注射,有使血压下降的作用。

延缓白内障形成的作用:研究表明:菟丝子水提取液给大鼠灌胃, 对服用半乳糖所致之大鼠白内障形成有延缓作用,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为.其作用机制是, 菟丝子能降低半乳糖所致白内障大鼠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多元醇脱氢酶、己糖激酶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 抑制和纠正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酶的异常变化.

其他作用:菟丝子全株水提物1g/kg给小鼠灌胃,能明显降低电刺激小鼠所引起的兴奋性和阵痉挛, 能使苯巴比妥对缺氧条件下的小鼠麻醉作用增强、生存时间延长。提取物能拮抗苯丙胺引起的兴奋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痛觉消失活性。

【药材学名】 Semen Cuscutae.别名大全【别名】菟丝实,兔丝子,吐丝子,丝子,豆寄生,豆须子,龙须子,萝丝子,缠龙子,黄藤子,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黄丝子,黄丝藤子,金黄丝子,无娘藤米米,无娘藤子,无报草子,玉女,赤网,无根藤子。【商品名】菟丝子:又名小粒菟丝子、小菟丝子。为寄生性蔓草菟丝子的成熟干燥种子。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大菟丝子:又名大粒菟丝子、金灯藤子、无根藤子、无根草子、日子菟丝子、女萝子。为寄生性蔓草大菟丝子的成熟干燥种子。主产于云南、贵州、陕西、四川等地。 菟丝子药材 均以颗粒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处方名】菟丝子,兔丝子,炒菟丝子,盐菟丝子。处方中写菟丝子,免丝子指生菟丝子。为原药材去杂质,晒干入药者。炒菟丝子为净菟丝子用文火炒黄入药者。补肾、益精,安胎功效增强。 盐菟丝子又名盐水炒菟丝子。为净菟丝子用盐水拌匀。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引药走下,增强补肾养肝功效。【基原】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置干燥通风处。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黄色,裂开,略有香气。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黄色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鉴稹】(1) 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2) 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 列,具光辉带;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贮藏】置通风干燥处。【摘录】《中国药典》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主要成分含糖甙、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维生素A类物质等。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可补肝肾,益精髓,养肌强阴,坚筋骨,益气力,肥健人。对于下元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齿牙动摇等各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是美容方广泛使用的药品。《本草正义》言:“菟丝为养阴通络之上品……汗去面颇,亦柔润肌肤之功用。” 种类和特征 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菟丝子植物特征:无根无叶寄生性一年生草本,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中生长,常寄生于蔓菁或马鞍藤上。茎细长,丝状,光滑,黄色。叶退化,细小卵形,薄膜质的鳞片叶。白色的小花在夏天开放。果为蒴果(带壳的果实),扁球形。菟丝子在中药界是大大有名的,它不仅可治各种疮痛、肿毒,又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效用真是不胜枚举。 菟丝子商品分为大粒菟丝子和菟丝子两种,菟丝子为主流产品,全国普遍应用。大粒菟丝子以粒饱满,黑褐色均匀,无杂质者为佳;菟丝子以粒饱满,质坚实,灰棕色或黄棕色者为佳。 菟丝子:类圆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毫米,短径约1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红棕色,为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性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强压之不碎而被压扁。种皮剥去后,胚乳膜质套装,套于胚外,胚细长卷旋状。气无,味微苦涩。 食疗价值编辑本段回目录 旋花科草本植物菟丝子的成熟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秋季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盐水炒用。[性能]味甘,性温。能被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参考]含黄酮类、树脂甙、糖类。对小鼠“阳虚”模型有治疗作用;能增强非特异性抵抗力;能抑制肠运动,兴奋离体子宫;能延缓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展;能增强心脏收缩力,降低血压。[用途]用于肾虚阳痿,遗精尿频,带下,腰痛;肝肾不足,视物昏花,视力减退;脾肾虚弱,便溏腹泻;肝肾虚损,胎动不安。[用法]一日10~15g。泡茶,煎汤,浸酒,煎膏滋,煮粥,入菜肴等。[附方]1,小菟丝子粉:菟丝子150g,莲子、山药各100g,茯苓30g。共研为细末。每次约15g,温水冲调食。源于《奇效良方》(改丸为粉)。本方以菟丝子补养肝肾、补肾阳,莲子、山药补脾益肾,且均能固精;茯苓滋养益脾。用于老人肝肾不足,脾气虚弱,体倦乏力,眩晕耳鸣,饮食减少。2,菟丝枸杞煎蛋:菟丝子10g,枸杞5g,鸡蛋1个。鸡蛋敲破倒入碗中,与菟丝子、枸杞子一并调匀,用油煎熟食。本方以二药补养肝肾,鸡蛋养血,共奏明目之功。用于肝血虚,或肝肾不足,视物昏花

tú sī zǐ

the seed of Chinese dodder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Semen Cuscutae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Cuscuta sinensis Lam. [朗道汉英字典]

semen cuscutae [朗道汉英字典]

cuscuta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uscutae,sem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od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odder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ield dod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cuscut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dodder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Cuscut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odder 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菟丝子

菟丝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Semen Cuscu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dodder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黄丝、黄藤子、豆寄生。

菟丝实、黄藤子、萝丝子、缠龙子、吐丝子、豆须子[2]。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1]。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Cuscuta chinensis Lam的种子[2]。

一年生寄生草本,全株无毛。茎细,缠绕,黄色,无叶。花簇生于叶腋,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钟形,长为花萼的2倍,和无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雄蕊花丝扁短,基部生有鳞片,矩圆形,边缘流苏状;子房2室,花柱2。蒴果扁球形,被花冠全部包住,盖裂。种子2~4粒。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边、荒地及灌丛中,常寄生于豆科等植物上。

菟丝子主产江苏、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2]。

菟丝子主产山东、河北、山西、陜西、江苏、黑龙江、吉林。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物,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种子类球形或卵形,略扁,直径1~。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除去种皮,可见卷旋状的胚。味微苦涩。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入肝,肾经[2]。

菟丝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的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的功效[2]:

菟丝子治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先兆流产,胎动不安:煎服,9~15g[2]。

菟丝子治带状疱疹:文火焙黄,研细加香油调敷[2]。

菟丝子为眼科常用补阳药,具有补阳益阴,养肝明目的功效:

(1)用于肝肾亏损所致目暗不明,迎风冷泪,翳膜难消等。常与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等配用,如驻景丸加减方。

(2)用于治疗肾虚阳气不足,目昏暗不能远视,常与山萸肉、白茯苓配伍,如菟丝子丸。

菟丝子含树脂样糖甙、胆甾醇、芸苔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豆甾醇及三萜酸类、糖类。

菟丝子含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等三萜成分。又含槲皮素、紫云英苷、菟丝子胺、菟丝子苷、熊果酚、绿原酸和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2]。

菟丝子浸剂和醇提取液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浸剂能降低麻醉狗血压,抑制肠蠕动[2]。

菟丝子所含成分可增加冠脉流血,防治心肌缺血[2]。

菟丝子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动物有治疗作用,也有促性腺样作用,亦可使动物实验性白内障晶状体逆转透明[2]。

菟丝子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2]。

菟丝子对大鼠肝、肾、心、脑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有非常显著的抑制,呈现较好的抗衰老作用[2]。

菟丝子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菟丝子

Tusizi

CUSCUTAE SEMEN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1)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2)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列,外列细胞较内列细胞短,具光辉带,位于内侧细胞的上部;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3)取本品粉末,加甲醇4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菟丝子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金丝桃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冰醋酸水(4: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不得过%(附录Ⅸ H第一法)。

不得过%(附录Ⅸ K)。

不得过%(附录Ⅸ K)。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金丝桃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取金丝桃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8μg的溶液,即得。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1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80%甲醇40ml,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1小时,放冷,加8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金丝桃苷(C21H20O12)不得少于%。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同药材。

取净菟丝子,照盐炙法(附录ⅡD)炒至微鼓起。

本品形如菟丝子,表面棕黄色,裂开,略有香气。

同药材。

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6~12g。外用适量。

置通风干燥处。

合成化学分子编辑

"Chemistry by Design" 不是一个单词,它是一个短语,意思是“化学设计”,可以用在描述化学合成或设计新的化合物、材料等的情境中。例如:The researchers used chemistry by design to develop a new material with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研究人员运用化学设计方法开发出一种具有独特光学性质的新材料。)

公式编辑器里没有字母吗?用字母就可以编辑成化学分子式了。

Chemistry By Desig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分子建模软件,可用于分子设计和分子模拟。它提供了丰富的分子建模工具,如分子绘图、分子动力学和各种其他物理力学模型计算,以及其他相关功能,如结构优化、分子多尺度模拟等。它可以帮助化学家们分子建模和模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研究分子结构和行为,优化新分子设计,以及根据给定的分子结构设计新的化合物。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生物技术,帮助生物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模拟生物分子反应,以及更好地设计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等。Chemistry By Design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模拟化学反应,以及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分子,为分子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工具。

C2H4O,这种物质有毒,其合成在高中知识中有所提及.这里为你简单的介绍几种: 1.乙烯直接氧化法 乙烯和氧气通过含有氯化钯、氯化铜、盐酸及水的催化剂,一步直接氧化合成粗乙醛,然后经蒸馏得成品. 2.乙醇氧化法 乙醇蒸气在300-480℃下,以银、铜或银-铜合金的网或粒作催化剂,由空气氧化脱氢制得乙醛. 3.乙炔直接水合法 乙炔和水在汞催化剂或非汞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水合得到乙醛.因有汞害问题,已逐渐为他法取代. 4.乙醇脱氢法 在添加钴、铬、锌或其他化合物的铜催化剂作用下,乙醇脱氢生产乙醛. 5.饱和烃类氧化法. 原料消耗定额:乙炔水合法每吨产品消耗99%乙炔610kg;乙醇氧化法消耗95%乙醇1200kg;乙烯氧化法(一步法)消耗99%乙烯710kg,氧气(99%)300立方米.市售工业品乙醛,乙烯法乙醛纯度为,乙醇法纯度为98%.[1] 工业制乙醛方程式:2CH3CH2OH+O2→ 2CH3CHO+2H2O(加热,催化剂Cu/Ag) 乙炔水化法:C2H2+H2O→CH3CHO(催化剂,加热) 乙烯氧化法:2CH2=CH2+O2→2CH3CHO(催化剂,加热,加压) 化学分子式你需要自己二次编辑,百度知道回答不支持这类特殊排版.

灵芝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导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级地震发生后,受海啸影响,福岛第一电厂发生核泄漏,引发社会大众对核辐射的恐惧,也让许多人着实慌乱了一阵,抢购含碘盐、碘片,买辐射防护服等,无奇不有。之后,为了消除慌乱与恐惧,新闻媒体大量刊载有关核辐射的常识,以及预防核辐射的方法,其中不乏有关中药和保健食品。由此,我回顾了灵芝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最早的灵芝抗辐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观察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增强小鼠抵抗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如抗缺氧、抗寒冷、抗高温、 抗疲劳、抗辐射等。 当时,我们还没有钴-60的辐射设备,所以每次都要用学校的小轿车护送几十只实验用的小鼠,去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辐照实验室进行照 射,在那个全民骑自行车的年代,也算是很奢侈的了。 实验时,把每只小鼠固定在特制的玻璃圆筒中,等距离环绕在钴-60源周围,接受钴-60γ射线全身照射15分钟,钴-60射线剂量率为(约 ),总照射剂量为906R(约)。 照射后将小鼠运回实验室饲养,观察30天的死亡率。 结果发现,事先给小鼠灌胃灵芝提取液(相当于子实体10g/kg)20天,小鼠照射后30天的死亡率为,而灌胃生理食盐水的对照组小鼠则为。在钴-60γ射线照射后,给小鼠注射同样剂量的灵芝液治疗,两组照射后30天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可使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此一发现于1980年以中、英文发表于《科学通报》上,是第一篇灵芝抗辐射的研究论文,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科学是经得起重复的 科学的实验结果是应该能经得起重复的。时隔十余年后,一些实验室的研究也获得相似的结果: (1)灵芝提取物对小鼠X线照射所致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轻度增加照射30天的存活率,促进照射后小鼠体重和血液指标的恢复。 (2)灵芝提取物预防性给药,对4Gy γ射线照射小鼠所致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因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降低。 (3)给小鼠灌胃灵芝孢子粉,能减轻钴-60 γ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并 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4)在X射线照射前,给小鼠喂食灵芝菌丝体水提取物(MAK),对小鼠X射线照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并增加小肠腺细胞的存活率。 这些研究都证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粉具有抗辐射损伤作用。 临床有效才是最科学的 灵芝的抗辐射作用目前已用到临床,其一是减轻肿瘤放射治疗的损伤, 如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如呕吐)、免疫功能降低等,这些内容我在专栏中已多次提及。 其二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液里的白细胞低于* 10 ^9/L,其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环境中物理化学污染的影响、身体的遗传或免疫机制障碍等有关,前者中就包括各种辐射因素的影响。 从临床白细胞正常值标准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960年我在临床实习时,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下限是 10 ^9/L,随时间推移,此值降至 10 ^9/L,再降至今天的 10 ^9/L,可说是每况愈下。 一些初步的临床观察显示,灵芝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效。 例如:使用灵芝胶囊(含灵芝菌丝及其固体培养基的乙醇提取物)治疗白细胞威少症52例,治疗前白细胞总数均少于4000/mm³。每次口服灵芝胶囊4粒,一日3次,共10〜14天。治疗后,52例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平均提高1028/mm³,总有效率。 其中白细胞总数较服药前增加2000/mm³以上者(显效)有11例,占 、白细胞总数较服药前增加1000〜2000/mm³者(进步)有12 例,占;白细胞总数较服药前增加500〜1000/mm³者(好转)有 21例,占和;无效者8例,占。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升高至4000〜 6700/mm³者共计30例,其中用药20天的受试者,又比用药10天者的疗效更好。 又如:使用灵芝菌丝片(所用的菌丝包括固体培养基成分)治疗60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该组病例治疗前白细胞总数均在4500/mm³以下,病因明确者9例(因长期接触汽油、柴油者3例,慢性疾病者6例),不明原因者51例。经服用灵芝菌丝片(每片,每次3片,每日2次)10〜30天后,白细胞总数平均提高1428/mm³,总有效率,恢复正常者占75%;头晕、乏力、失眠等自觉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上述各项研究结果说明,灵芝对辐射损伤确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许久用灵芝保健的人群,对核辐射的抵抗力要比一般人更强一些。 当然此一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加以证明。来自:林志彬《灵芝纵横谈》

各国对灵芝的研究中,关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的化学成分,以及灵芝三萜(即灵芝酸)研究最为详细,结构明确,可被现代科学与医学广为利用。灵芝三萜是灵芝抑肿瘤研究的风向标。世界灵芝三萜研究专家发表了越来越多的论文,证明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药理成分,是灵芝发挥抗炎、镇痛、镇静、抗衰老、毒杀肿瘤细胞、抗缺氧等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实验证明灵芝三萜类具有迅速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表现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力,并直接和间接毒杀肿瘤细胞,同时能够激活化疗药物难以杀死的G0期肿瘤细胞,进行单独和联合毒杀。灵芝三萜对G0期细胞的独特作用,以及对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有效遏止,弥补了传统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的不足,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