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高校排球课程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5 18:07:41

高校排球课程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2、选题的依据3、选题的意义方案设计1、研究的基本内容2、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4.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排球场上比赛的双方不仅仅是在技、战术合理运用上比高低,争胜负,而且也是在比心理比意志。现代的体育竞赛表明: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多的体能,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在身体、技术、战术方面训练有素也难以研究和掌握队员比赛的心理特点,因此,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训练中的地位运动训练包含的内容很多。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证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夺取优异的比赛成绩。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心理能力是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尤其在当前国际体坛上,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发挥心理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两强交锋,心理能力强者胜,这在国内外比赛中早已屡见不鲜。目前,美国、俄罗斯等体育强国已把心理训练作为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贯彻始终,常年不断。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多数国家的代表队配备了运动心理学家,可见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二、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一)心理训练的特点心理素质的好坏在非比赛时,是无形的,抽象的,而在比赛时,又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进行心理训练的难度大,要求高,需要有计划、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心理训练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程度的运动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心理训练也必须同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二)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素质不但对竞赛成绩有直接影响,还会对体力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作用,从而影响到竞赛成绩。系统的心理训练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提供重要条件,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事业的探求与进取,对专项技术的掌握与熟练,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心理训练是掌握、提高专项技术、战术的强有力的动力。心理训练对教练员来说,既是必需掌握与运用的规律与方法,同时又是必要的工作艺术。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能更快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参加运动训练与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帮助运动员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和取得优异比赛成绩。

学生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试析排球规则的修改对排球发球技术的影响指导教师 专业职称 所属教研室 球类教研室 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课题论证:排球规则是排球比赛中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开展排球活动的基本依据。排球规则的修改总是尽量使攻防趋于平衡,使比赛更加精彩、更加激烈,同时也推动了技战术的发展。方案设计:1 研究对象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3 对排球发球技术产生影响的新排球竞赛规则的主要内容4结论与建议进度计划:1 阅读文章,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 2整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撰写论文阶段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对不起哎。我现在是初中生。

校园足球发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首先说明目前我国范围内的高校足球开展情况2、接下来介绍一下自己采用何种方法在本地区进行现状调查,例如问卷调查法、文献检索对南京高校足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得出研究结果和提出针对对策4、结束语

校园足球开题报告

足球运动不仅能增强体魄而且还是对自己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经常从事足球运动的人能提高自己身体的力量、耐力、身体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所以用足球运动作为论文的开题报告很有必要。下面是我整理的校园足球开题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一、课题题目:

足球比赛中快速进攻传接球失误的原因分析

二、选题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选题依据:

足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它不仅可以锻炼身心健康,而且一些高水平的足球比赛还可以给观众带来无限的享受意义和影响:现代足球是在快速、对抗、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激烈的竞技运动,其特点是整体的攻防转换节奏加快,战术打法更加灵活多变,对抗空前激烈,处理球的能力突出了一个“快”字。而传接球,是足球场上最基本的“足球语言”,是队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根据长时间的观察和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类失误中传、接球技术的失误表现尤为突出,它使比赛的精彩程度受到了影响,同时更影响了比赛的结果。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能够减少足球比赛中快速进攻时传接球失误的次数,使比赛更加精彩。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传接球失误原因的分析与启示》对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近几年的32场国际比赛中的传接球失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在比赛中的所有失误有近60%是由于传接失误造成的。而传球失误又占传接球失误的2/3。在不同运动速度、对抗状态下的传接球训练中要真正抓住训练的要点与核心,在细节上严格要求是给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今后提高传接球训练质量与效率的有益启示。

国外研究现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采取的方法

研究的内容

1、足球比赛中快速进攻传接球的分析

2、足球比赛中快速进攻传接球失误的原因分析

3、足球比赛中快速进攻传接球失误的时空表达分析研究的方法

1、数据收集、通过电视、国际互联网、各类足球书籍。

2、文献资料法:查阅、搜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传、接球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

五、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方法主要难点:

国外最新研究的成果资料难搜集。

本课题在准备阶段虽然搜集到了一些国外的资料来支持本论题,很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取得更新更多的资料和理论来支持本论题

解决方法:

1、多查些资料挑取资料中公共的部分作文论据

2、通过向导师请教,弄清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难点。

3、对资料搜集较难的问题,其解决办法为

(1)到大的图书馆查找一些资料。

(2)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寻求资料。

(3)利用我校图书馆查找一些资料。

六、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一)2011年12月—2012年2月:资料收集阶段。通过上因特网,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纳数据,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事实依据

(二)2012年3月:论文开题阶段。广泛阅读相关论文,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

(三)2012年3月—2012年4月:理论准备阶段。

(四)2012年4月—2012年5月:材料分析和理论总结阶段。

(五)2012年6月前:完成初稿阶段。

(六)2012年6月:校订、修改论文。

(七)2012年6月:定稿,准备答辩。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尚成.亚洲区足球十强赛中国队快速进攻运用情况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43-43.

[2]张春芳,张廷安,赵建安.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队传接球失误原因的自我判断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66-68.

[3]刘锡满.浅谈提高少年足球运动员传接球能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28-29.

[4]张乾伟,余吉成.关于足球比赛中传球内涵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60-63.

[5]王崇喜.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Bertvanlingen(杨一民李飞宇李连胜译).足球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李锦德.足球兵法攻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8]杨波.现代足球快速进攻最后3传的进攻速度与宽度深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5):31-33.

[9]彭恩嘉.试论时空观意识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93-94.

[10]孔祥宁,熊焰.足球比赛中争夺时空技术运用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686-687.

学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只有德、智、体、美互相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构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和体魄健壮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一代新人的完整内容。而作为文化现象的高校校园足球,在校园内寓乐、美、学、文于一体,融入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在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足球文化,即足球运动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历史文化足球风格文化和足球运动中所蕴涵的深刻的社会内涵。关于高校校足球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泛指大学园内一切与足球有关的活动;从狭义的角度讲又特指高校之间的大生足球比赛。大学生足球运动的核心是足球运动项目本身,它属于技运动范畴,具有竞技运动的共性特征。足球运动是一项特殊的竞技运动项目,其社会蕴涵是整个足球行为过程的精神支柱,足球运动过程中充分展现着竞技运动的规则性、竞争性、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但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对参与者形成强烈的争胜意识、规则意识、平等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高尚的社会公德以及奉献精神和协作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客观看待成功和失败,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特殊的意义。

(1)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足球运动中分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且种类繁多,它提供了多元化的身体运动形式,从而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关键。人们在自己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中,只要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成果,便是创造。足球运动更是展示创新能力的场所。

(3)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高超的认识能力都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都建基于此。在学校教育阶段即高等教育时期正是大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认识能力的关键时期。足球运动蕴涵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决定着一个人足球运动的认识水平和运动水平。

(4)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作为竞技运动的足球运动其残酷性体现在价值判断准则的唯一性,竞争求胜是每一个运动员的目标追求,“冠军”意识形成心理压力,并且足球场上攻防迅速、对抗激烈,变化迅捷而复杂,运动员常常要面对来自队友、教练、对手、裁判员、观众、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的不可预知的直接作用,这些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协作精神。在足球项目中,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集体目标和利益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个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这个根本目标在服务,通过集体目标的达到而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个人的行为决策和行动要以满足集体需要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这点在足球竞赛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影响、制约和规范着运动员个人的言行举止。因此,足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强烈的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主和次的关系。

(6)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足球运动是一种有约束力的社会活动,这种约束机制,本质上是社会行为规范在足球运动项目上的体现,表现为一种足球竞技行为规范。足球运动的参与者的思想、言行都受其制约和影响,这也是对培养人们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强化。

虽然校园足球有着很大的价值,但是当前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现状仍不容乐观。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和我国体育战略的影响,高校体育作为基础课程处于从属地位,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满足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的工作任务需要的。

要想让大学校园足球文化兴盛起来,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努力。

1.加强足球课程建设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健身性与娱乐性对提高校园足球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材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价值,对于那些缺乏实用性的教材,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运动技术难度大、动作结构复杂而不易掌握且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应考虑予以删除,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足球运动的需求和兴趣。

2.加强足球俱乐部建设足球俱乐部是一个开放的会员组织,大学生在俱乐部中参加锻炼,可以达到提高技术水平,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通过足球沙龙让学生有机会欣赏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互相切磋、探讨。

3.积极开展和参与校内外的足球竞赛活动足球竞赛不仅是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广泛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足球文化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大学生足球运动乃至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要营造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只有以足球教学为主导,以课外足球活动为依托,多方协调配合,全员积极参与,才能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本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大学文化生活的宗旨,对普及我国足球运动,提高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水平,并通过无数个大学生影响周围的人甚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下一代的足球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林虎.关于高校足球运动项目开展的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华厚杰.高等学校足球文化的探讨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3]李宏.朱晓武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5.

[4]华厚杰.高等学校足球文化的探讨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5]李喜来.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

[6]何盛,唐成.试析中国的大学生足球运动.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

[7]李卫平.建立足球俱乐部推动高校足球运动的开展

[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校园足球备受重视,特别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印发,教育部等6部门又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投入,将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为落实中央“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普及和提高我县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促进我县少儿足球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教育和服务功能,打造学校足球文化,让足球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户县石井镇中心学校一直实施“立德树人、奠基未来”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走科研兴校、特色建校之路,围绕“以球育人”的宗旨,推动校园足球大发展。在全镇普及足球运动,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运动和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让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足球事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快乐足球,转变传统的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真正解放思想,认清快乐足球的发展方向,有效地指导快乐足球项目健康的发展。

对于中小学来说,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足球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难题。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我校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做出了一定成绩,首先是领导非常重视,投资力度很大,对教师的培训也很支持,经常联系土耳其、西班牙等外籍教练和市足球俱乐部及县活动中心的领导前来来我校进行指导,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及地方各级各类足球专项培训,同时,让这些教师边学边练、边练边教,派遣其为兄弟学校的足球运动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校园足球不只是说建立更好的足球学校,而在于去实现千千万万普通孩子的草根足球梦让自己的孩子也去享受足球的快乐,也更愿意为中国足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校园足球的意义,是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搭建广阔的群众基础,提供一个好的足球氛围:有更多的少年踢足球,热爱足球,就会有更多的孩子理解足球。

现在,足球运动已经成为地区热门运动,并在全区、全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西安市鄠邑区石井中心学校这所全区唯一的一所半山区乡村全国足球特色校必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足球、了解足球,喜欢足球运动和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让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足球事业。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6�1�6�1�6�1 �6�1�6�1�6�1 二、 1、 2、 3、 �6�1�6�1�6�1 �6�1�6�1�6�1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论文开题报告排球

体育生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体育生开题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20XX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XX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XX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0XX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一、封面

封面题目:小二号 黑体

封面其他内容:小三号黑体

二、内容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   如: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如:1 关于娱乐排球科研数量的总体状况

三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如:关于“娱乐排球”运动的研究

(如三级标题为一大段,可用小四号宋体。例: 关于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该运动的项目简介、推广的可行性、技战术及规则层面展开的,而很少从全民健身视角下分析其价值的实际推广普及;)

四级标题:小四号宋体

标题下内容统一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倍距

对齐方式:左对齐

缩进:左右0字符

间距:段前段后0行

(行距、对齐方式、缩进、间距在“格式”——“段落”中调整)

排球发球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排球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作为排球的二传队员 要具有娴熟的手上功夫、良好的身体素质、顽强的精神、较好的心理素质及优良 的战术意识来捕捉瞬时的战机。

略论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个排球队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由此可见,二传队员的作用在整个排球队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意义:对后备二传队员的选材以及培养又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任务。一个成熟的排球二传队员,必须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技术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质的提升,才能带领全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来看,二传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女排先后6次出战世界杯赛,孙晋芳、杨锡兰和马芳先后3次获得了最佳二传奖。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大的胜利也都与二传手的超常发挥分不开。同样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在各种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都与二传手的良好发挥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二传手的个人技术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娴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技术之外,还应掌握相当多的特殊技术和技巧,因为对二传手的技术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传手在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沉着果断,心道手到,每个球都要形成攻击力。这需要二传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训练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体育发达国家在训练手段、训练条件方面的差别日益缩小。只有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加紧对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使我国排球运动真正改变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明确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选材标准,以及对选材后如何对这些后备二传队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定义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标准

.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排球的相关信息,证明所要研究的内容。

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齐国杰、张勋、侯成俊等专家就排球二传队员选材的方法以及培养的'手段进行了访谈,得出了一些对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的相关结论。

4、可行性分析

通过在图书馆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外,本人还是北华大学体育学院08级排球专选班队员,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在论文研究方法的途径上比较方便。

5、论文研究计划

查阅资料, 选题, 开题阶段

数据统计

完成论文初稿

修改论文并定稿

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本人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与排球训练中,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必要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图书管的大量文献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对大众排球现状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习,更多的排球活动和竞赛还待有我去亲身经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01.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M]. 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04.

[3]虞重干,排球运动[M]. 人们体育出版社,1999-06.

[4]李宗浩,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8.

[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01.

[6]陈正宇 高扬,体育锻炼与欣赏—排球[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03.

[7]排球教学训练指导〔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8]黄汉开.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刘纯献. 体教结合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3) :74-77.

[10]钟秉枢.排球(跟专家练)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气排球论文开题报告

排球发球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排球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作为排球的二传队员 要具有娴熟的手上功夫、良好的身体素质、顽强的精神、较好的心理素质及优良 的战术意识来捕捉瞬时的战机。

略论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个排球队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由此可见,二传队员的作用在整个排球队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意义:对后备二传队员的选材以及培养又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任务。一个成熟的排球二传队员,必须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技术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质的提升,才能带领全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来看,二传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女排先后6次出战世界杯赛,孙晋芳、杨锡兰和马芳先后3次获得了最佳二传奖。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大的胜利也都与二传手的超常发挥分不开。同样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在各种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都与二传手的良好发挥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二传手的个人技术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娴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技术之外,还应掌握相当多的特殊技术和技巧,因为对二传手的技术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传手在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沉着果断,心道手到,每个球都要形成攻击力。这需要二传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训练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体育发达国家在训练手段、训练条件方面的差别日益缩小。只有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加紧对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使我国排球运动真正改变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明确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选材标准,以及对选材后如何对这些后备二传队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定义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标准

.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排球的相关信息,证明所要研究的内容。

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齐国杰、张勋、侯成俊等专家就排球二传队员选材的方法以及培养的'手段进行了访谈,得出了一些对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的相关结论。

4、可行性分析

通过在图书馆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外,本人还是北华大学体育学院08级排球专选班队员,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在论文研究方法的途径上比较方便。

5、论文研究计划

查阅资料, 选题, 开题阶段

数据统计

完成论文初稿

修改论文并定稿

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本人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与排球训练中,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必要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图书管的大量文献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对大众排球现状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习,更多的排球活动和竞赛还待有我去亲身经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01.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M]. 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04.

[3]虞重干,排球运动[M]. 人们体育出版社,1999-06.

[4]李宗浩,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8.

[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01.

[6]陈正宇 高扬,体育锻炼与欣赏—排球[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03.

[7]排球教学训练指导〔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8]黄汉开.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刘纯献. 体教结合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3) :74-77.

[10]钟秉枢.排球(跟专家练)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体育生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体育生开题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20XX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XX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XX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0XX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一、封面

封面题目:小二号 黑体

封面其他内容:小三号黑体

二、内容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   如: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如:1 关于娱乐排球科研数量的总体状况

三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如:关于“娱乐排球”运动的研究

(如三级标题为一大段,可用小四号宋体。例: 关于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该运动的项目简介、推广的可行性、技战术及规则层面展开的,而很少从全民健身视角下分析其价值的实际推广普及;)

四级标题:小四号宋体

标题下内容统一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倍距

对齐方式:左对齐

缩进:左右0字符

间距:段前段后0行

(行距、对齐方式、缩进、间距在“格式”——“段落”中调整)

有什么想法么?不如写排球技巧吧像是发球、扣球等或者……写目前的排球前景我不太确定(自己的看法喽~)

校本课程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1、(2001、6—2005、6)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本阶段,我校地理、历史、生物、政治、化学、艺术等学科广泛开展学生活动,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广州市、广东省等学科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思想品德小论文竞赛、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我与化学》仪器设计等学生实践活动均获得较好的成绩,为我校系统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如生物、地理、历史科开放式考试(查)作品均连年取得好成绩。其中,仅2005学年,生物科指导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就获得广州市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二等奖两项。2007年5月,生物科组梁翠楠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理念》获广东省生物学教学论文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广东省中学生初中生物学联赛三等奖;2006年9月,艺术科组郭伟峰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学生动漫作品获多个奖项,其个人动漫作品也获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二等奖;2007年5月,政治科组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评比”学生论文《传承南村的龙船制作文化,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获三等奖;化学科组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学生作品《净化珠江水仪器的设计与制作》获一等奖;2004年9月,历史科组开展的《寻找远去的家园》研究性学习案例获“2003—2004学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科‘研究性学习’个案征集评比”一等奖,作品之一的 “珠江三角洲传统乡村建筑模型”收入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学历史学习指导》;2004年7月,论文《关于“寻找远去的家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实践与思考》,获“2004年番禺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2004年5月,“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实践活动,获第二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政府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政府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体制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爱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政府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2、研究内容(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3)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4)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成人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 3、研究组织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专家顾问组: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课题组组长:冯少豪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 4、研究分工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德育美术组: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历史组: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组员:谭春媚英语组: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地理组: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王小慧政治组: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政治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刘伟民信息技术组: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组员:语文组: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组员:吴道政 5、研究进度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阶段。(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3)课题论证与申报;(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第三阶段(——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性交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政府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万元,总计6万元。(2)经费的分配:专家顾问费:1万元科研业务费:2万元图书资料费:1万元印刷出版费:2万元7、预期成果(1)课题结题报告;(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额.....这个有点难...好吧,你联系我我偷偷告诉你我先给你弄个样板,我这个也是百度出来的哦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政府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政府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体制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爱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政府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2、研究内容(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3)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4)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成人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 3、研究组织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专家顾问组: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课题组组长:冯少豪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 4、研究分工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德育美术组: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历史组: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组员:谭春媚英语组: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地理组: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王小慧政治组: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政治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刘伟民信息技术组: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组员:语文组: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组员:吴道政 5、研究进度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阶段。(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3)课题论证与申报;(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第三阶段(——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性交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政府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万元,总计6万元。(2)经费的分配:专家顾问费:1万元科研业务费:2万元图书资料费:1万元印刷出版费:2万元7、预期成果(1)课题结题报告;(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