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五大发展观念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3 23:40:44

五大发展观念论文文献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十三五”发展新理念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 发展理念 新常态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认真研读可以看出,《建议》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就是通篇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五大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新理念

《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解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是我们党在深刻 总结 国内外 经验 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解除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 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总书记讲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新思想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总书记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等新变化的新常态的思想。

新常态首先是经济范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概括起来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些特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并最终决定 其它 领域的状况。因而还要从经济社会范畴上来理解新常态。说到底,新常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形象而准确的表达,这些阶段性特征就是《建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先承认它,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因此,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常态是关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我们要努力做到《建议》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应该看到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正朝着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正如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四个全面”是我国发展的新战略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由此可见,这个新战略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缺一不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抓手。《建议》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时,都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新战略这个重要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战略,其实质和关键在于“全面”。经济管理学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再过5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联系实际可以看到:首先,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可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其次,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再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我国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的状况而言,又是一个突出短板。因此,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 文章 ,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摘 要:本文首先对珠江水运“十二五”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而后分析讨论珠江水运“十三五”的发展目标以及规划结论。

关键词:珠江水运 “十三五规划” 多式联运

1.珠江水运现状

“十二五”期,珠江水运紧紧围绕“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集海运”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以及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航道升级工程,对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加密、延伸和提高,同时加强主要干支流航道建设,基本建成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高等级航道网。港口发展明显提速,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东部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珠江联通东西部,水路运输的优势使其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云、贵、桂地区转移的重要通道。

2.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加快“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为更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十二五”珠江水运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合理推进“十三五”珠江水运发展,指导“十三五”期珠江水运建设,组织了珠江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3.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结论

3. 1需求预测

加大珠江口门枢纽港口内河集疏运能力后,预计珠江水运在“十三五”末期,客货运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测202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为亿吨,货物周转量224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378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亿人公里,港口吞吐量为77503万吨,外贸吞吐量为99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00万TEU。

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将加快推进珠江水运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以航道、过闸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珠江下游通向云南、贵州的三个通道建设,全面完成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扩大高等级航道网涵盖范围。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的能力、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进一步完善,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开发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船舶进一步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适应和充分利用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的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船舶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节能环保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支持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和运行并开展二期建设,航运服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航运发展基本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继续推进西江航道扩能建设,打通北盘江-红水河及左江、右江连接西江的两大通道,增加高等级航道里程,加快干支流建设,珠江口出海口门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推动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发展,提升港口功能及集疏运系统。“十三五”期规划建设高等级航道整治1980公里(含“十二五”续建项目),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90%以上;新增港口码头泊位15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亿吨。

建设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

航道工程建设:包括①完成高等级航道的扩能升级;②加快珠江水系主要干流及支流航道建设;③进一步提高珠江出海口门枢纽港的集疏运能力和出海航道通过能力;④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⑤推进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建设。

枢纽及过闸设施建设:包括①重点推进珠江上游关键性枢纽过船设施建设,力争实现珠江水运“通上游”,目标,推动建设红水河龙滩和右江百色枢纽过船设施,力争基本建成;②推进中游水利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扩能建设,继续落实“畅中游”目标。③加强干支流航电枢纽建设,逐步实现“连支流”目标。

港口和集疏运建设:发展①港口建设方面。广东加快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广西以港口码头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发展;贵州、云南方口发展重点为临港产业带动港口发展。②推动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 措施 ,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提升港口辐射范围和有效带动空间。

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珠江水系将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覆盖整个珠江水系,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一是进一步拓展网络和平台覆盖。建成珠江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电子图网络。二是建设和完善珠江航运经济监测系统。三是拓展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养科技信息化人才。

港口功能拓展

加快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增强港口在现代化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大对重要港区疏港铁路的投入和疏港公路补助力度。

运输提质增效

加强港口设施、运输船舶、管理政策等协调配套,在增加运输总量的同时大力拓展集装箱、散装水泥、商品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领域。推动客运向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船舶标准化工程

加快完成老旧船舶和落后船舶的拆解改造进程,不断研究和推广应用优质船型,重点开展推动LNG动力等新兴船型建造投入使用。

支持保障系统工程等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航道养护,确保西江干线航道的畅通和相关船闸安全运行管理监测维护工作。

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借鉴长江水运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高层协调机制,突破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协调的某些难题,以实现珠江水运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的珠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根据管理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构建统一高效、权责一致、建管养相协调的西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

(3)加快推进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旧船型;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专业化船舶运输危险品。

(4)建立统一的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为保证航运畅通,以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联合调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对船舶、船闸、航道等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

(5)支持西江港口联盟健康发展。当前西江港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继续分层次推进水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培养辐射内河航运能力,形成现代物流通道。

(6)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省(区)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着力培养内河港口、航运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

(7)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对于主要港口后方土地的开发,可研究探索由港口、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和使用管理,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现象。

(8)加强支持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智能物流网络发展。大力推进珠江航运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珠江内河水运―珠航局召开2009年半年工作会议.

[2]珠江水运主通道规划与建设.

[3]珠江三角洲航运规划及实施总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供给侧改革,已成为通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参与变革、主动变革、承受变革,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和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最大限度地释放全市发展潜能,才能协力摆脱困境,夺取追赶超越的新成效。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工程,有效带动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但是如果放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放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我市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渐趋乏力、渐成瓶颈。“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才能后发赶超。为此,推进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能有效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大大减少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的时间,从而更好适应新常态。一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出口战略,提高我市产业在出口市场的地位。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建立一批院士专家站、博士专家站、建设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创办各类科技创业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三是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整体性.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十二五时期,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0亿元,年均增长,位居自治区前列。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多重矛盾叠加形成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因此,必须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系统、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推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北部“霍扎”、南部“四点一带”协同发展,促进中部“两区一县”融合发展,塑造主体功能约束有效、资源环境可承载、经济优势互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通辽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壮大县域经济。三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市。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通辽的品牌所在、优势所在,也是百姓的福祉所在、关切所在。这些年我们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改善,成效总体是显著的。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仍有部分地区的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群众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改善的呼声还很高。因此,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注重需求侧创新升级的同时,开辟供给侧改革的新境界。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目标、任务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坚持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下大力气狠抓生态环境中的薄弱环节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联动性。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集聚高端要素、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对外开放的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利用开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要想在下一步发展中乘势而上、弯道超车,必须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一是深化国内区域合作。抓住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加快发展的机遇,深度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东北制造业配套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与京津冀地区合作,加强与周边盟市合作,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区域发展。二是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开放招商,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增强通辽经济发展的联动性。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公平性。社会公平、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本质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公平、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使全体人民在公平发展和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通辽在民生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促进共享的同时更要调动各方面共建的积极性,在保障大多数、提升平均数的同时更要关注极少数,确保民生建设能够走在自治区前列。因此,坚持共享发展,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落实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措施,精细化到每一户每一人,做到因户施策、因为施策,确保2017年底消除绝对贫困。二是落实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好的按照你的要求来

五大发展理念主题论文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十三五”发展新理念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 发展理念 新常态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认真研读可以看出,《建议》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就是通篇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五大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新理念

《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解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是我们党在深刻 总结 国内外 经验 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解除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 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总书记讲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新思想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总书记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等新变化的新常态的思想。

新常态首先是经济范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概括起来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些特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并最终决定 其它 领域的状况。因而还要从经济社会范畴上来理解新常态。说到底,新常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形象而准确的表达,这些阶段性特征就是《建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先承认它,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因此,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常态是关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我们要努力做到《建议》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应该看到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正朝着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正如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四个全面”是我国发展的新战略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由此可见,这个新战略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缺一不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抓手。《建议》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时,都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新战略这个重要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战略,其实质和关键在于“全面”。经济管理学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再过5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联系实际可以看到:首先,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可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其次,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再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我国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的状况而言,又是一个突出短板。因此,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 文章 ,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摘 要:本文首先对珠江水运“十二五”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而后分析讨论珠江水运“十三五”的发展目标以及规划结论。

关键词:珠江水运 “十三五规划” 多式联运

1.珠江水运现状

“十二五”期,珠江水运紧紧围绕“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集海运”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以及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航道升级工程,对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加密、延伸和提高,同时加强主要干支流航道建设,基本建成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高等级航道网。港口发展明显提速,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东部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珠江联通东西部,水路运输的优势使其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云、贵、桂地区转移的重要通道。

2.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加快“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为更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十二五”珠江水运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合理推进“十三五”珠江水运发展,指导“十三五”期珠江水运建设,组织了珠江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3.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结论

3. 1需求预测

加大珠江口门枢纽港口内河集疏运能力后,预计珠江水运在“十三五”末期,客货运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测202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为亿吨,货物周转量224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378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亿人公里,港口吞吐量为77503万吨,外贸吞吐量为99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00万TEU。

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将加快推进珠江水运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以航道、过闸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珠江下游通向云南、贵州的三个通道建设,全面完成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扩大高等级航道网涵盖范围。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的能力、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进一步完善,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开发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船舶进一步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适应和充分利用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的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船舶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节能环保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支持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和运行并开展二期建设,航运服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航运发展基本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继续推进西江航道扩能建设,打通北盘江-红水河及左江、右江连接西江的两大通道,增加高等级航道里程,加快干支流建设,珠江口出海口门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推动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发展,提升港口功能及集疏运系统。“十三五”期规划建设高等级航道整治1980公里(含“十二五”续建项目),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90%以上;新增港口码头泊位15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亿吨。

建设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

航道工程建设:包括①完成高等级航道的扩能升级;②加快珠江水系主要干流及支流航道建设;③进一步提高珠江出海口门枢纽港的集疏运能力和出海航道通过能力;④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⑤推进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建设。

枢纽及过闸设施建设:包括①重点推进珠江上游关键性枢纽过船设施建设,力争实现珠江水运“通上游”,目标,推动建设红水河龙滩和右江百色枢纽过船设施,力争基本建成;②推进中游水利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扩能建设,继续落实“畅中游”目标。③加强干支流航电枢纽建设,逐步实现“连支流”目标。

港口和集疏运建设:发展①港口建设方面。广东加快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广西以港口码头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发展;贵州、云南方口发展重点为临港产业带动港口发展。②推动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 措施 ,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提升港口辐射范围和有效带动空间。

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珠江水系将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覆盖整个珠江水系,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一是进一步拓展网络和平台覆盖。建成珠江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电子图网络。二是建设和完善珠江航运经济监测系统。三是拓展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养科技信息化人才。

港口功能拓展

加快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增强港口在现代化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大对重要港区疏港铁路的投入和疏港公路补助力度。

运输提质增效

加强港口设施、运输船舶、管理政策等协调配套,在增加运输总量的同时大力拓展集装箱、散装水泥、商品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领域。推动客运向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船舶标准化工程

加快完成老旧船舶和落后船舶的拆解改造进程,不断研究和推广应用优质船型,重点开展推动LNG动力等新兴船型建造投入使用。

支持保障系统工程等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航道养护,确保西江干线航道的畅通和相关船闸安全运行管理监测维护工作。

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借鉴长江水运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高层协调机制,突破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协调的某些难题,以实现珠江水运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的珠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根据管理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构建统一高效、权责一致、建管养相协调的西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

(3)加快推进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旧船型;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专业化船舶运输危险品。

(4)建立统一的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为保证航运畅通,以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联合调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对船舶、船闸、航道等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

(5)支持西江港口联盟健康发展。当前西江港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继续分层次推进水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培养辐射内河航运能力,形成现代物流通道。

(6)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省(区)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着力培养内河港口、航运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

(7)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对于主要港口后方土地的开发,可研究探索由港口、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和使用管理,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现象。

(8)加强支持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智能物流网络发展。大力推进珠江航运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珠江内河水运―珠航局召开2009年半年工作会议.

[2]珠江水运主通道规划与建设.

[3]珠江三角洲航运规划及实施总览.

应针对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并结合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从“创新”理念出发,着力打造供给新兴方式农业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生产力的提高,而无论是制度上的变革,结构的优化还是生产要素的升级,其核心无疑都是创新。因此以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新供给。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供需均衡。将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创新性融入农业,通过创新引导“农业+互联网”的弹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推动“农业+电商+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有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升传统农业供给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同时要深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准入制度、电商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农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构建降低成本,充分发挥电商潜能,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二、从“协调”方面出发,有效保障供给合理需求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于农民根本利益和食品安全,必须“协调”这两个基础,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品种齐全,还要符合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要通过改革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少农药少化肥的可持续发展体制。三、从“绿色”方面出发,加快建立供给长效机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与长期以来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有关,忽略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生态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长此以往农业发展将变的不可持续。因此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转变“农业唯产量”观点,强调发展环境、生态及资源供给缺一不可相生相息。同时创新以农业为主导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让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建立农业供给长效机制。四、从“开放”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供给竞争能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当前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相关的。我国农产品价格本就比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依靠农产品出口刺激经济的发展基本无法实现,而且在没有整体结构调整的支持下,农业现代化难以有效推进,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来,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有效提升农业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等级,健全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体制机制,以此全面提升农业供给竞争能力。五、从“共享”方面出发,大力发展供给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跃发展,但农产品产量越来越多、成本日益上升、区域发展失衡、两极化严重等矛盾越发明显,这就要求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共享发展为引领,既要注重农业供给公平,确保同政策制度下的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又要实现收入分配和生产过程中的合理与共享。同时要对农业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构筑基本保障服务上,做到逐步、有序、全面提升,让全体农民更公平地共享成果。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好的按照你的要求来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五大发展理念学术论文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好的按照你的要求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供给侧改革,已成为通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参与变革、主动变革、承受变革,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和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最大限度地释放全市发展潜能,才能协力摆脱困境,夺取追赶超越的新成效。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工程,有效带动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但是如果放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放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我市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渐趋乏力、渐成瓶颈。“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才能后发赶超。为此,推进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能有效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大大减少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的时间,从而更好适应新常态。一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出口战略,提高我市产业在出口市场的地位。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建立一批院士专家站、博士专家站、建设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创办各类科技创业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三是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整体性.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十二五时期,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0亿元,年均增长,位居自治区前列。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多重矛盾叠加形成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因此,必须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系统、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推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北部“霍扎”、南部“四点一带”协同发展,促进中部“两区一县”融合发展,塑造主体功能约束有效、资源环境可承载、经济优势互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通辽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壮大县域经济。三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市。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通辽的品牌所在、优势所在,也是百姓的福祉所在、关切所在。这些年我们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改善,成效总体是显著的。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仍有部分地区的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群众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改善的呼声还很高。因此,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注重需求侧创新升级的同时,开辟供给侧改革的新境界。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目标、任务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坚持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下大力气狠抓生态环境中的薄弱环节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联动性。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集聚高端要素、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对外开放的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利用开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要想在下一步发展中乘势而上、弯道超车,必须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一是深化国内区域合作。抓住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加快发展的机遇,深度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东北制造业配套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与京津冀地区合作,加强与周边盟市合作,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区域发展。二是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开放招商,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增强通辽经济发展的联动性。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公平性。社会公平、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本质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公平、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使全体人民在公平发展和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通辽在民生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促进共享的同时更要调动各方面共建的积极性,在保障大多数、提升平均数的同时更要关注极少数,确保民生建设能够走在自治区前列。因此,坚持共享发展,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落实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措施,精细化到每一户每一人,做到因户施策、因为施策,确保2017年底消除绝对贫困。二是落实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发展我知道更多办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关于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具体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创新发展五大理念,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创新发展五大理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五大理念,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论文

应针对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并结合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从“创新”理念出发,着力打造供给新兴方式农业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生产力的提高,而无论是制度上的变革,结构的优化还是生产要素的升级,其核心无疑都是创新。因此以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新供给。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供需均衡。将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创新性融入农业,通过创新引导“农业+互联网”的弹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推动“农业+电商+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有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升传统农业供给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同时要深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准入制度、电商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农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构建降低成本,充分发挥电商潜能,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二、从“协调”方面出发,有效保障供给合理需求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于农民根本利益和食品安全,必须“协调”这两个基础,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品种齐全,还要符合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要通过改革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少农药少化肥的可持续发展体制。三、从“绿色”方面出发,加快建立供给长效机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与长期以来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有关,忽略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生态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长此以往农业发展将变的不可持续。因此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转变“农业唯产量”观点,强调发展环境、生态及资源供给缺一不可相生相息。同时创新以农业为主导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让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建立农业供给长效机制。四、从“开放”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供给竞争能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当前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相关的。我国农产品价格本就比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依靠农产品出口刺激经济的发展基本无法实现,而且在没有整体结构调整的支持下,农业现代化难以有效推进,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来,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有效提升农业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等级,健全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体制机制,以此全面提升农业供给竞争能力。五、从“共享”方面出发,大力发展供给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跃发展,但农产品产量越来越多、成本日益上升、区域发展失衡、两极化严重等矛盾越发明显,这就要求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共享发展为引领,既要注重农业供给公平,确保同政策制度下的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又要实现收入分配和生产过程中的合理与共享。同时要对农业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构筑基本保障服务上,做到逐步、有序、全面提升,让全体农民更公平地共享成果。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十三五”发展新理念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 发展理念 新常态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认真研读可以看出,《建议》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就是通篇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五大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新理念

《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解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是我们党在深刻 总结 国内外 经验 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解除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 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总书记讲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新思想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总书记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等新变化的新常态的思想。

新常态首先是经济范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概括起来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些特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并最终决定 其它 领域的状况。因而还要从经济社会范畴上来理解新常态。说到底,新常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形象而准确的表达,这些阶段性特征就是《建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先承认它,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因此,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常态是关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我们要努力做到《建议》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应该看到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正朝着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正如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四个全面”是我国发展的新战略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由此可见,这个新战略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缺一不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抓手。《建议》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时,都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新战略这个重要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战略,其实质和关键在于“全面”。经济管理学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再过5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联系实际可以看到:首先,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可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其次,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再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我国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的状况而言,又是一个突出短板。因此,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 文章 ,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摘 要:本文首先对珠江水运“十二五”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而后分析讨论珠江水运“十三五”的发展目标以及规划结论。

关键词:珠江水运 “十三五规划” 多式联运

1.珠江水运现状

“十二五”期,珠江水运紧紧围绕“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集海运”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以及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航道升级工程,对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加密、延伸和提高,同时加强主要干支流航道建设,基本建成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高等级航道网。港口发展明显提速,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东部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珠江联通东西部,水路运输的优势使其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云、贵、桂地区转移的重要通道。

2.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加快“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为更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十二五”珠江水运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合理推进“十三五”珠江水运发展,指导“十三五”期珠江水运建设,组织了珠江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3.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结论

3. 1需求预测

加大珠江口门枢纽港口内河集疏运能力后,预计珠江水运在“十三五”末期,客货运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测202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为亿吨,货物周转量224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378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亿人公里,港口吞吐量为77503万吨,外贸吞吐量为99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00万TEU。

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将加快推进珠江水运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以航道、过闸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珠江下游通向云南、贵州的三个通道建设,全面完成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扩大高等级航道网涵盖范围。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的能力、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进一步完善,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开发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船舶进一步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适应和充分利用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的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船舶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节能环保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支持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和运行并开展二期建设,航运服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航运发展基本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继续推进西江航道扩能建设,打通北盘江-红水河及左江、右江连接西江的两大通道,增加高等级航道里程,加快干支流建设,珠江口出海口门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推动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发展,提升港口功能及集疏运系统。“十三五”期规划建设高等级航道整治1980公里(含“十二五”续建项目),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90%以上;新增港口码头泊位15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亿吨。

建设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

航道工程建设:包括①完成高等级航道的扩能升级;②加快珠江水系主要干流及支流航道建设;③进一步提高珠江出海口门枢纽港的集疏运能力和出海航道通过能力;④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⑤推进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建设。

枢纽及过闸设施建设:包括①重点推进珠江上游关键性枢纽过船设施建设,力争实现珠江水运“通上游”,目标,推动建设红水河龙滩和右江百色枢纽过船设施,力争基本建成;②推进中游水利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扩能建设,继续落实“畅中游”目标。③加强干支流航电枢纽建设,逐步实现“连支流”目标。

港口和集疏运建设:发展①港口建设方面。广东加快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广西以港口码头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发展;贵州、云南方口发展重点为临港产业带动港口发展。②推动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 措施 ,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提升港口辐射范围和有效带动空间。

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珠江水系将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覆盖整个珠江水系,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一是进一步拓展网络和平台覆盖。建成珠江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电子图网络。二是建设和完善珠江航运经济监测系统。三是拓展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养科技信息化人才。

港口功能拓展

加快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增强港口在现代化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大对重要港区疏港铁路的投入和疏港公路补助力度。

运输提质增效

加强港口设施、运输船舶、管理政策等协调配套,在增加运输总量的同时大力拓展集装箱、散装水泥、商品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领域。推动客运向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船舶标准化工程

加快完成老旧船舶和落后船舶的拆解改造进程,不断研究和推广应用优质船型,重点开展推动LNG动力等新兴船型建造投入使用。

支持保障系统工程等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航道养护,确保西江干线航道的畅通和相关船闸安全运行管理监测维护工作。

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借鉴长江水运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高层协调机制,突破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协调的某些难题,以实现珠江水运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的珠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根据管理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构建统一高效、权责一致、建管养相协调的西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

(3)加快推进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旧船型;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专业化船舶运输危险品。

(4)建立统一的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为保证航运畅通,以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联合调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对船舶、船闸、航道等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

(5)支持西江港口联盟健康发展。当前西江港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继续分层次推进水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培养辐射内河航运能力,形成现代物流通道。

(6)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省(区)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着力培养内河港口、航运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

(7)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对于主要港口后方土地的开发,可研究探索由港口、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和使用管理,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现象。

(8)加强支持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智能物流网络发展。大力推进珠江航运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珠江内河水运―珠航局召开2009年半年工作会议.

[2]珠江水运主通道规划与建设.

[3]珠江三角洲航运规划及实施总览.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好的按照你的要求来

写作思路:从民族振兴,从创新,从总书记讲话等多个角度详细写明认识与理解。

全面小康的蓝图业已绘就,民族振兴的号角再次吹响。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也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如果说三中全会聚焦深化改革,四中全会关注依法治国,那么五中全会则是着力全面规划,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五大理念统一于发展之中,又各有侧重,形成了指导新一轮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就是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综合处理各方面关系,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规避“木桶效应”,增强“协同效应”。实现协调发展,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推动。

绿色是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就是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依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才有保障。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迈向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将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议》将共享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当中,深刻表明中国的改革发展,始终没有忘记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论文

一、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

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四,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社会的科学发展,同样适于作为毕业生的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面对机遇与挑战。唯有适者生存。

我们改变不了客观形势。但我们可以提升自我。珍惜时间,利用好学校资源,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既要学识渊博,又要学有专长。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合作学习,终身学习。

五、在校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社团、学工助理、勤工俭学等部门对我们今后就业的帮助是很大的。在劳动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了解社会,品味人生。走进社会,做兼职、做调查工作、志愿服务等工作,都是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

把实习当作是在真实的工作,虚心向他人请教,丰富实践经验。学以致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技能是高技能。能够在社会中生存并发展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

科学发展观论文: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人民网 2008-12-1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正确处理继续解放思想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思想解放是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永恒的、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面对不同任务,解放思想的领域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当前,继续解放必须紧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上,在深化科学发展的认识上继续解放思想,在创新发展理念上继续解放思想,在解决阻碍发展的实际问题上继续解放思想,在落实以人为本发展核心上继续解放思想。应该说,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是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的解放思想,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面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压力、新挑战,我们既不能在解放思想上“坐而论道”、“隔靴搔痒”,也不能离开广西实际“无的放矢”空谈解放思想,更不能把解放思想游离于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实之外。必须把继续思想解放与推动广西科学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广西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扩张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对于我区这样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尤为迫切,尤为重要。经济要发展,产业是基础。我区目前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够合理,层次也偏低,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技术装备落后,现阶段发展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较高,从总体上看,仍属投资拉动型和数量扩张型发展,这些都直接制约我们的加快发展。要奋起直追,赶超先进省区,与全国发展同步,既要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尽快实现总量扩张,同时,更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必须把“好”与“快”很好地统一起来,做到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只要是符合广西科学发展的“快”,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只要是符合广西加快发展的“好”,能搞多好就搞多好。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抓好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以速度数量发展型向主要以质量效益推动发展型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强化产业竞争力,抓好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生态环境保产业,提升社会生态效益,坚持走具有广西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快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优先发展长期以来在广西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等七个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林浆纸、水泥建材、现代中药、海洋等产品,力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正确处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与统筹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 实现跨越发展需要重点发展、重点突破。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我国发展百废待兴的困局,党中央果断开放沿海城市并设立经济特区,以沿海区域的重点发展、重点突破“杀出一条血路”,强力带动全国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西的跨越发展仍然需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沿海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和开放开发优势,抓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积极参与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两新”战略目标,努力形成沿海区域强劲的带动力,推动全区改革开放新突破、经济发展新跨越,从而形成中国沿海一个较强实力和强大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实现“两新”战略目标,需要以更加思想解放的胸襟、以更加改革开放的胆略、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把沿海地区建成我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以沿海地区的跨越发展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广西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而工业化又是广西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中必须树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通过推进工业化加快提升我区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水平,又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来进一步彰显我区山川秀丽的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寓于经济建设之中,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最终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必须把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之上,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归宿。发展经济,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加快我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城乡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尽快解决好我区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和贫困山区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构建广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一、要认真组织学习,统一干部思想,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要做好在税收工作中,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必须要认真组织税务干部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有关指示、讲话,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座谈,以统一干部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和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税务干部对新时期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在税收工作中,自觉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归纳起来,就是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座谈,务必使广大税务干部达到四个认识。一是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坚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这个认识上要使税务干部把握三个明确:第一,要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以发展这个主题来贯穿的,“发展”存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之中;第二,要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更好地推进“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伟大实践;第三,要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是对能否真正做到“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三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四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稳妥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审时度势、妥善解决和处理诸多矛盾和问题。五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在税收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抓好税收收入为首要原则 以经济建设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担负着为国聚财的主要职责,只有依法收好税,把应收的税收上来,为国家提供强大的财力资源,才能为促进全面发展提供财力保证。所以,作为税务部门,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坚持以抓好组织税收收入工作为中心,任何时候不能动摇,不能放松,不能淡化,并要将这一原则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原则,牢固坚持好,切实贯彻好。 一是要科学地搞好税源调查。搞好税源调查,是科学地、合理地分配税收计划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科学地税源调查,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税源状况,才能摸清税源“家底”,从而为分配税收计划、安排税收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各级税务机关,特别是一些基层税务机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务必把搞好税源调查作为第一环节,组织好人力,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把税源调查工作搞好抓实。 二是要科学地分配好税收计划。在搞好税源调查、宏观分析税源现状的前提下,税务机关要及时地、合理地、科学地下达税收计划,分配征收任务。这里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计划的下达、分配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建立在可靠的、真实的税源调查、税源分析基础上;另一方面,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特别客观情况,要及时对税收计划进行必要调整,使之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情况,科学体现了坚持了“发展”观点。 三是要坚持依法征收,致力应收尽收。在组织税收收入中,要始终坚持依法征收,致力应收尽收,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不流失。这就要求:对每征收一笔税要做到“依法”,不该征收的,一分不能征收,坚决杜绝滥征乱罚。同时,坚决避免有税不收、收“人情税”、收“关系税”现象,防止发生国家税款被人为流失现象。要严格对照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把应收的税收足额征收上来,及时入库,真正做到应收尽收,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税收计划任务。 四是要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征管制度。要确保“依法征税”的实现,在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基础上,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必须要科学、规范,便于操作,便于实施,便于监督,从机制上为提高征管质量,确保纳税人实现的税款缴纳入库提供保证。 三、必须把落实税收政策与推进征管改革、改善纳税环境相统一,作为在税收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税务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致力落实好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税收征管改革以不断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着力改善纳税环境以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做到相统一、相互促进。 (一)致力落实税收各项政策。一是要制订或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涉税政策。国家或有立法权的地区,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时研究、制订、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法律法规、政策,以鼓励某些产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推动某些行业适应市场变化健康发展,促进和带动经济落后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超常发展步伐,以迎头赶超先进地区,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认真、全面落实税收政策。一方面,要用好、用足、用够目前国家已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维护广大纳税人合法权益,真正为各类经济实体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落实税收政策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效率”、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实施“阳光工程”。坚持做到:该兑现的及时兑现;该办理的及时办理,决不拖延,不推诿,不设卡,不搞暗箱操作。通过落实税收政策,为各类纳税企业和自由创业者的发展增强后劲,为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二)大力推进税收征管改革。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为了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必须要适时对传统的税收征管理念进行转变,对传统的征收方式、征管模式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顺应税收工作发展新趋势,为开创税收工作新局面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一是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对征管机构进行必要调整和精简、压缩,以降征税成本,充分发挥应有效能作用。二是要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在税收征管中的科技含量,促进税收征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三是要不断改进纳税申报方式,全面推广采用电子申报、网上申报、银行划卡缴税等方式,以更大地方便纳税人,提高征纳双方办税效率。 (三)着力改善纳税环境。随着税收事业的不断发展,纳税环境更需进一步治理和改善。一是要深入开展行之有效的税收宣传活动,以不断增强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提高全社会税收法制观念。二是税务机关要不断创新服务体系和服务形式,加大服务力度,规范服务程序,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及时、高效、公正的办税服务。三是要规范和整治税收秩序,依法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要坚持依法查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纳税人营造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公正竞争、健康发展的税收法治环境。 四、在税收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素质,为税收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坚持以人为主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干好税收事业同样离不开人。这个“人”在税务战线表现为广大税务干部、职工即 “税务人”。因此,我们要紧紧依靠广大“税务人”,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好整体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为干好税收事业、推动税收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 一是要抓好对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对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全体税务干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在抓好对税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其一,要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特别要开展“更新知识、适应发展”方面的培训;其二,要实行全方位教育培训,不留教育培训“盲区”;其三,要注重提高培训效果,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是强化税务干部廉政建设。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毫不放松地抓好对干部的廉政建设,并要将此作为一项树好形象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廉政制度及其监督约束机制,从机制上确保将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严查违纪违法行为,筑牢干部的拒腐防变的堤坝,时刻敲响“廉政”警钟。 三是开展以人为主的创建活动。要结合税务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以人为主的各项创建活动,引导税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全系统形成浓厚争先创优的氛围,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赢得社会赞誉,真正让党和政府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广大纳税人满意。 四是实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税务人”成长、发展环境。在推进“人”的全面进步,不断提升素质和水准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没有必要的激励机制,是难以达到效果的,难以实现整体干部队伍的素质稳步提高。因此,作为税务部门在抓好“税务人”培训、提高素质的过程中,务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诸如:出台有关“干部学习激励机制”,“干部竞争职位能级激励机制”等等,以激活人力资源,盘活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之人尽其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税务人”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宽松的人文发展环境。

问题一: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问题二:求一篇论文,坚持科学发展,2000字左右 急求!! 50分 ***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客观地讲,科学发展观之降生,是半世纪来施之“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GTP中心”单项突进模式极限到徒步艰难的边缘时,不得不回应现实场景对“人本关怀” 兼容“和谐有序”社会的期求而做出的战略调整。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已不能再是一种虚浮于政治层面的口号,而是一种需要予以具体制度化的实践安排。有鉴于此,本文将从法社会学视角多维度探索这一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法治”选择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提及“以人为本”,百姓惯常的心理寄望是“亲民皇帝”、“亲民总理”、“亲民官员”等等,这是长期以来集权主义“官文化”过度扩张的结果,在“人治”社会前提下,几乎把该社会场景的一切都交与“掌权者”处置,民众无法获得以制度约束权力的权利空间,以至阻却了“亲民制度”观念的普遍生成。事实上,无论何等逻辑起点的文字假说,都解脱不了“人治”阴影对个体人性的愚弄与封锁。前些时日,于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嘉禾事件” 就是经典的现实反思材料。在湖南嘉禾县多数民众眼中,周余武是个百里挑一的“好书记”,好在这位县委书记雷厉风行、“为改变嘉禾的面貌”而不遗余力,为官清廉,素有“盒饭书记”之称。然而,最好的书记却因强拆“珠泉商贸城”事件被沦落为“最失败的 *** 员”。原由是在强拆“珠泉商贸城”时,置国法不顾暴力阻止新闻报道、随意拘捕“拒拆者”、株连无辜工作人员等等,甚至放言:“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终获“滥用权力、违规违法、损害群众”之定性而引咎辞职,直至被撤消职务。周余武于《我的反省书》中自言道:“……权力用得不好则会伤害群众,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为此, *** 必须转变职能,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我在嘉禾县的成绩广大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使我的威望越来越高,我对自己的决策能力也就越来越自信。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我对调查研究有所忽视,对群众路线有所淡忘,把信任凌驾于群众之上,把决策建立在热情之上,以至在研究珠泉商贸城工作中出现许多违规的‘ *** 决策’。[1]”周余武的反省表白已经略略透析了该事件的症结所在,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的是,由此折射的“控制论”和“发展观”的另一个认知哲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讲是排斥“贤人专制”为着眼点的潜伏着本性固有而无法克制的无预期风险的这种治理模式的。 早在20多年前 *** 就提出:“政治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民主与法治相结合。”[2]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 方略。1999年,法治入宪,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 规定:“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新中国的“法治”探求之路由来已久,根除“人治”而迎合“法治”并非追宠潮流,实为或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过程的客观选择。因为法治靠的是法律这种公共权威,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非人格权威、特权威严及亲情,在调整社会向高层次发展中,能自动地排除或 *** 偶然性、任意性及特权的侵害,使社会在严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运动中,形成一种高度稳定有序的秩序和状态;法治的终极追求,是对人的自由与尊严的最大化保障,让人有绝对的权力,不依赖于阶级或国家,设计的是一幅自由自在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模型。这个意义而言,法治是社会发展走向“以人为本”的制度前提。 二、“社会和谐”的秩序基础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终促成全面发展。从社会学......>> 问题三: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围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等三个议题展开,论坛深入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研究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内外部有利条件及需要攻克的难点,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论坛开幕式上,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代表中央党校校委致辞。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陈宝生致辞并作开题演讲。周为民、王元、韩震、王东京、韩俊、杨宜勇、夏光、朱光磊、王长江、施雪华等10位知名专家发表了专题演讲,李晓兵、赵振华、韩庆祥主持了专题演讲。 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伟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时代背景,认真分析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的新变化,抓好新机遇,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我们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发展;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大家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每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要把“以人为本”当作执政理念,落实到领导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实现“两个翻一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最为广大群众关心并热议的目标,专家们指出,实现“两个翻一番”,其根本途径是在尊重经济规律,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实实在在的增长,要实现这种增长,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高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把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当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着力点,这是论坛讨论的又一重要问题。专家们从调整经济结构的主体与目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共同富裕与缩小收入差距,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 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这是与会领导与专家的共识。大家认为,必须筑牢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基础,抓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政治的基本面促进发展,体制面做实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更有效地反腐败;循序渐进,以未来每10年为一步,按照“三步走”的方案,实施中国社会管理改革。 除专家演讲外,论坛还开展了听众与专家间的互动,大家热议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会场气氛热烈。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成员及在基金会工作过的老同志,中央党校培训部部分学员、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省级党校校长,中央编译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防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全国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和资深学者出席了论坛。 论坛期间,还宣读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作者名单,此次评选,从150件参评作品中评选出4部获奖专著,9篇获奖论文。评委代表和部分获奖作者出席了论坛。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92年,是中央党校主管的全国唯一一家以奖励、资助、组织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为宗旨的基金会。今年是基金会成立20周年。基金会成立20年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的助推器作用和联系团结党校系统及全国理论工作者的纽带作用以及中央党校......>> 问题四:XP会不会比98更加充分的发挥硬件的性能,从而使游戏运行更顺畅? 作为服役十余年的系统,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归宿。现在,全世界的网友不禁为这一顽强存在于microsoft十余载的系统肃然起敬。只有不断地探索、尝试、创新,才能使系统运行更人性化。这一点,是XP无法与7和相媲美的。 问题五: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能降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和环境,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换来经济短期发展。 3、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依靠科技攻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促进经济发展。 4、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拒绝不符合法律要求的项目,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保障了经济健康发展 问题六: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论文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论文提纲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二、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三、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问题七:怎么下载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当地经济的论文 论文 ...一、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 ---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常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 问题八:科学发展的意义 论文 急急急!!! 10分 科学发展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的系统性,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发展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虽然我国的人民生活与生产力状况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但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实践证明,要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最坚实物质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抓住“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现阶段,按照统筹兼顾的思想,特别是要搞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