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贵州虫草真菌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7:26:27

贵州虫草真菌研究现状论文

地虫草又叫冬虫夏草,功效如下:

1、抗自由基,抗衰老,减缓衰老与疾病的发生

自由基对身体的损伤,是衰老发生的重要原因。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

2、改善提升男性身体机能

良好的睾酮水平,不仅仅与男性功能相关,更是人体获取力量、提高积极的社会竞争意识与竞技状态、使身体健康达到并保持巅峰状态的一个重要基础。

3、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人体80%以上的疾病与免疫失调有关,小到感冒发烧,大到恶性肿瘤的发生,还包括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致命性疾病。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esrc=""/>

冬虫夏草的功效

1、减轻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酒精、脂肪沉积、肝炎病毒、化学毒物等损伤肝脏,均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2、对恶性肿瘤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转移均与身体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抗癌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也有损伤22,影响对肿瘤的治疗。

3、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卫兵,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逃脱肿瘤的厄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的人,却可能发展成肿瘤。

参考资料:/"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冬虫夏草">百度百科--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全世界目前已报道发现由虫草属真菌Cordyceps寄生于昆虫、蜘蛛和其他生物长出子实体的虫草种类达400多种;我国已记录68种。在国内外一些人和学者的概念中,把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菌物结合体都通称为冬虫夏草。然而,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我国绝大部分学者和人们及本文所指的冬虫夏草,是特指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高寒草甸中的中华虫草菌Cordyceps sienesis (Berkeley) Saccardo (1878)寄生于昆虫纲、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Hepialus幼虫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而其他类群仅称为虫草,不是正宗的冬虫夏草。一、冬虫夏草和寄主昆虫的药用历史及发展现状药用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见于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1694)所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后来,赵学敏的 《本草纲目拾遗》(1756)一书中记载:"夏草冬虫,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该书还对冬虫夏草的产地、食用方法和用量有详细的记述。1757年吴仪洛所著的 《本草从新》一书也指出:“冬虫夏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其后 《黔囊》、《文房肆考》、《四川通志》、《本草图说》等数百部古药书中都记载了冬虫夏草。我国把冬虫夏草作为药材出口到国外的历史比文字记载的更悠久。从明代中叶1400一1465年间就从浙江传到日本,并在贵族中广泛食用。1723年由欧洲的传教士尚加特利茨库把从中国西北采到的冬虫夏草带到法国,由Reaumur在法国科学院的学士大会作了介绍,并登在会议纪要上;1943年,Berkeley鉴定了中国的冬虫夏草,正式定名为:中国虫草Sphaeri sienesis;1878年由Saccardo归为虫草属Cordyceps,冬虫夏草的研究在国外引起重视,中国虫草也开始驰名于世。冬虫夏草由于仅分布于中国,又是数百年来我国和亚洲人民视为与天然人参、鹿茸相媲美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享有极高的声誉。它药性作用温和,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更具有广泛的药用和食用性,长期以来是我国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高级滋补品,并且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对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服用,无任何副作用。古代70多部中药学文献把冬虫夏草的功用归纳为:"能阴阳并补,治劳嗽膈症,诸虚百损;功与人参、鹿茸同,但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食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有200多部药书详细记载了冬虫夏草的药效与用途,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和中药学在全世界逐步普及,近年来发现冬虫夏草的功用效果越来越广泛。经研究证明,它是具有镇静,止血,抗惊厥,降压,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结,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和具有抗肺癌、淋巴癌和肝癌功能的药物。目前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药学界和生物学界研究者的重视,有关研究报道大量增加。最早科学地描述和发表我国青藏高原有蝠蛾属昆虫分布是英国的Poujade1886年在四川省的宝兴县雪山上发现一种蝠蛾,被他定名为德氏蝠蛾Hepialus davidi;后来Alphe raky、Staudinger等学者分别于1889和1895年在西藏发现了暗色蝠蛾(同种异名:泥色蝠蛾)、异色蝠蛾两个种类。1909年Oberthur在法国的Armorica半岛上整理由中国西藏、四川带去的药材和植物标本中,发现一头蝠蛾成虫,并以该半岛名称定名为,但在发表新种时说明,该种蝠蛾产地可能是中国川藏高原,因在半岛一直未再发现有该种蝠蛾分布;后来一直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四川康定等地采到大量的蝠蛾成虫和幼虫,经朱弘复鉴定,与在法国Armorica半岛发现的蝠蛾是同一种,从而定名为虫草蝙蝠蛾,并确定为中国特产的冬虫夏草菌的寄主昆虫之一。到目前为止,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已发现中国特有的冬虫夏草菌寄主昆虫37种。二、冬虫夏草与蝠蛾昆虫人工培育和产业化现状(一)有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现状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在近20年来全国先后有60多个科研单位和数千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和探索;云南、四川等地已在高海拔地区取得了小面积培育有性型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周期长,高海拔地区无推广对象、投资大、效益不如自然采集的高等多种因素,一直未能大面积推广。在云南、四川、浙江、甘肃、青海、北京、福建、广东、贵州、广西等省(市、区)中低海拔地区,开展人工培育有性型冬虫夏草研究也有多年,虽然在某一些环节上已有多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或成果,如云南和四川等省已在昆明、成都和重庆的室内人工批量、重复繁殖成功蝠蛾昆虫;浙江等地在室内零星繁殖成功蝠蛾昆虫;但由于没有解决虫与菌接种和批量、重复长出子座体的难关,不能称为培育成功。离小面积、小批量、多次重复在低海拔人工培育出有性型冬虫夏草的目标都还十分遥远;虽然数家已声称在中、低海拔批量培育成功有性型冬虫夏草,事实上科学的可信度极低。因为:(1)目前还无一家能长期又稳定地分离培养到正宗的冬虫夏草真菌 (即反复在培养基上批量长出子座)。青诲、云南、四川、北京等地在培养基上都培养出过子座,但其子囊孢子稀少或无子囊孢子,而且生长都不稳定,不能说明已掌握了有性型人工在中低海拔的培育技术。(2)冬虫夏草菌无性型人工培养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在室内接种到蝠蛾幼虫上也能感染成为僵虫期,但确罕见有完成有性型,长出子座体和子囊孢子。(3)目前子座的形成除了海拔、气候、土壤、气压等多种环境因素外,其菌之间是否多菌复合感染?如果是复合感染,又是哪一些菌在起关键作用?在什么时期与冬虫夏草菌起作用?等等问题尚不清楚。因此,要在中低海拔地区人工批量和重复培育出有性型的冬虫夏草,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就是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大面积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也还需开展许多技术性的实验工作。所以有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育要达到规模化或产业化生产,研究还十分艰巨,路程还非常遥远。(二)无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现状由于有性型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困难太大,近10多年来,大部分开展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研究的单位和研究人员都纷纷转向无性型的研究与应用上。由于虫草菌无性型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而且从自然界采集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真菌,绝大部分理化性质和药理功能与冬虫夏草的有性成分相似,所以各地都把自我分离出的真菌确定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阶段,并纷纷建厂生产菌粉和开发应用。目前已从自然界的冬虫夏草体中分离出自我认为是中华虫草菌无性型共有9属31种,其中有16种已经在北京、吉林、山西、上海、青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9个省 (市)40多家,进行深层大规模发酵培养和固体培养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体作为有性型冬虫夏草的代用品,部分厂家已进入大的产业化生产,如至灵胶囊、金水宝胶囊、宁心宝胶囊、心肝宝、冬虫夏草鸡精、虫草胶囊、冬虫夏草酒、冬虫夏草人参补酒等20多种产品年产值均达千万元至数亿元。而且,由于用菌丝体和分生袍子人工繁殖周期短、产量高,今后作为冬虫夏草有性型的代用品,开发、应用的潜力还极大。三、冬虫夏草和蝠蛾昆虫人工培育技术(一)冬虫夏草茵的寄主昆虫饲养繁殖技术要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首先必须大量人工饲养寄主一一蝠蛾属昆虫。蝠蛾一生中有98%的时间都在土壤内生活,仅有一13d的成虫期营地面生活。所以,这类昆虫的人工饲养管理主要是在土壤中开展。1.蝠蛾的饲养工具(1)蝠蛾卵的饲养工具。饲养蝠蛾卵可用两种方法,一是用直径15一20cm的玻璃培 养皿,垫上2一3层滤纸,皿内放一块吸水棉保持湿度,每皿可饲养200一500粒卵。此法利于观察,但难掌握湿度。二是用l0cm xX5一8cm的广口瓶或者25cm x 30cm的玻璃饲养 缸,内置3一5cm厚的过筛细腐殖土,种上1一2棵珠芽寥植物,把卵放养于土表至lcm深的土层中,每瓶可饲养300一1000粒卵;饲养时只要掌握住植物不枯萎,即可不加湿度。此法卵的孵化率高,但观察和移植幼虫对比较困难。(2)幼虫的饲养工具有以下4种。a.玻璃养虫缸:用18一25cmX30一35cm的玻璃缸,也可用标本浸泡缸,放置土壤15一25cm,种上幼虫取食的植物,把刚孵化幼虫移入缸内,每缸可饲养10一30头幼虫。b.地下养虫箱:箱一般高30一50cm,宽20一25cm,厚3一5cm。饲养箱骨架用钢筋 焊成,上面钢筋做成提手,便于提动;宽的两面用3一5mm玻璃,便于观察虫体活动;底 和两个侧面装上16孔目的铜纱网,便于水分渗入。然后装上土壤,种植饲料植物,每箱放养20一50头幼虫;在较坚实的地上挖一个比饲养箱体积稍大和深的槽,把养虫箱放入槽中,观察时将养虫箱提出地面,抹去外表玻璃上的土壤,即可清楚看到幼虫活动情况。c.大型养虫笼:在半自然的状况下,选择一块排水好、土质疏松的场地,挖长12一l5m、宽2一3m、深4Ocm的深槽,底部和四周垫上尼龙纱网(最好用双层,小虫不易钻出),再把疏松的腐殖土铲进填平,种上幼虫食物,放入幼虫饲养,每平方米可放养30一50头;该法有利于大规模饲养,但观察困难。d.用各类盆具裸露饲养:把植物饲料洗净放入盆中,放入幼虫饲养,盆口覆盖一层黑布或者黑纸遮光。此法利于生活史观察,但要注意勤换饲料和清除粪便。(3)蛹和成虫的饲养工具。制作长50cm、宽50cm、高55一60cm的养虫箱。底部用薄铁板或双层铜纱网封底;顶和四周用铁纱或尼龙纱封盖,前面可制成一道活动纱网门。在箱底放入10一20cm的土壤,种上植物,把蛹和成虫放养土中,此法可进行密植饲养。2.饲养技术要点(1)土壤的选择。土壤是蝠蛾昆虫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条件是否适合该虫生活是人工饲养成活率高低的关键之一。最适宜蝠蛾生长的是高山草甸土;次之是流石滩和草甸混合土;再次之是高山棕色、暗棕色林土,其他土壤对此虫生长不良。(2)食料的选择。幼虫最喜取食圆穗蓼、珠芽蓼、黄芪、小大黄等植物的嫩根芽。由于蝠蛾昆虫是一类杂食性昆虫,在无上述植物的地方,可用禾本科 (如青稞、麦、谷芽等);十字花科、莎草科的嫩根饲养。在中、低海拔地区(适宜生活的温度下)用土大黄、胡萝卜、白萝卜、白薯 (红苕)、马铃薯、苹果等饲喂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最好为土大黄、胡萝卜和白薯三类。(3)温、湿度的选择。蝠蛾昆虫是一类耐低温而怕高温的昆虫。最适宜在15一19C中生活成长;此虫最适宜空气湿度75%一85%,土壤含水量40%一45%之间。3.管理技术(1)成虫期。成虫不取食任何食物,只要保持水分和适宜温度即能正常成活和产卵。但蛾子栖息环境与产卵量有关。成虫最喜选择有杜鹃和蝠蛾幼虫取食的蓼科等植物根旁产卵,所以在蛾子交配产卵前植上几株相关植物最佳;另外不能有强光影响。(2)卵期。要使卵能正常孵化,一定要掌握好适宜的温、湿度。(3)幼虫期。幼虫由于生长期长,而且虫体壁薄而易破,饲养时一定要细心,除了必要的观察、换土和换食料外,尽量减少翻动。幼虫的饲养关键是初孵的幼龄时期,初孵幼龄虫要给足细小鲜嫩、湿度不高的食物;土壤最好经过筛检,以免粗硬物擦伤主体。此外,为了延长食料和土壤不霉坏,更换前用紫外灯照射杀菌l5min,土壤也可在阳光下暴晒1一2h后再用。(4)蛹期。养蛹时,把养蛹器皿内的土壤压实,然后用与蛹粗细的木棍人工造一土室,土室略斜,深约2一3cm,每室放一蛹,放蛹时,蛹头向土表面,上用细土盖住。蛹的温湿度,可控制在大气湿度80%一85%,土壤含水量42一45%之间,温度18一22℃之间。[二]冬虫夏草菌的人工培养技术要获得纯正的冬早夏草菌种必须进行人工的分离、纯化、复壮、保存等工作。1.分离冬虫夏草菌的技术与条件(1)材料要求。获得纯的菌种对材料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如果是进行冬虫夏草的组织块分离法,最佳的分离材料是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刚开始冻结时期采的材料,这个时期冬虫夏草菌刚感染蝠蛾幼虫进入僵虫期不长时间,嫩小的子座芽刚长出虫头部一,虫体内其他杂菌较少,最易进行分离。如果是第二年5一6月份采的材料,僵虫体和子座上都有许多种杂菌共生或腐生,难获得纯菌种。若用子囊孢子进行分离培养,材料最好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刚有部分成熟期采集分离培养。(2)操作方法。有以下3步。a.僵虫体 (即菌核)的分离:分离前,用水刷洗干净主体表面,再用无菌水清洗2一3次;用一的升汞溶液,对分离材料进行约3一5min的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清洗。选取与胸足为界的前段部分。用解剖刀切去表皮,避开消化道,取血腔菌丝切成芝麻粒大小,压入平板培养基中,每皿1一2粒。置于15一19℃中培养,待菌落长出一时,挑选少量菌丝反复在平板培养基上分纯2一4次,确定无其他杂菌后,移入试管保存和培养。b.子座芽分离:从僵虫头顶切下洗净的子座芽,置入升汞液中消毒2一3min,用无菌水洗净,切取中间部位组织块压入培养基中;培养条件同a。c.子囊孢子分离:用透明纸袋套住子囊孢子成熟的子座,让子囊孢子弹跳粘贴在纸袋上,然后,把有子囊孢子的纸袋浸入25%的葡萄糖液中,洗下孢子,放入15一19℃中培养,每天镜检,当袍子萌发时,用微吸管吸单个孢子滴于平板中培养;培养条件同a。也可把整个成熟的冬虫夏草带回室内,用棉纸把僵虫和连虫体的子座包住,仅留出有孕部分,在无菌室中,横放,下置一片载玻片,随时保持主体湿度;每天镜检,当看到子囊孢子弹到玻片时,用微吸管吸到平皿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条件同a。(3)培养基的选用。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此种配方是所有虫草菌属真菌的通用培养基,在分离培养初期可用该配方,不过菌种生长不十分旺盛,而且易老化、退化。b.加富培养基 (1):多性蛋白脐10g,葡萄糖50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活蚕蛹30g,生长素μg,琼脂20g,加水1000mL,pH:。加富培养基 (Ⅱ):蛋白脯40g,葡萄糖40g,去皮鲜马铃薯100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牛肉膏10g,生长素μg,蝠蛾活幼虫 (磨碎)30g,琼脂20g,高寒草甸土浸出液10OOmL,pH:。在加富培养基上,菌落比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和迅速;加富Ⅱ号又优于Ⅰ号。2.生长特性 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培养中须掌握温度、pH值、光照、碳和氮源及无机盐的利用状况。(1)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冬虫夏草菌喜偏低温度。在0一4℃时能缓慢生长;5一8℃时生长速度加快;10一19℃是此菌较适生长发育的范围;最佳生长温度为15一l9℃。超过20℃菌丝猛长,菌落由白色变为灰黑或棕黄色,开始出现变异,所以不宜高温培养。(2)对pH值的要求。冬虫夏草菌是一种偏酸性真菌,最适pH值为一,当pH值为以下和6以上时,随着增高或降低,生长缓慢至不生长。(3)光照的影响。此菌的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初期,适应于弱光和短光照,后期则适应于较强光照。在人工培养中,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座等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向阳面生长多而密,背光面生长稀疏,全黑环境下培养的各种菌态纤弱、细长、稀疏。(4)对碳源的利用。冬虫夏草菌可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葡萄糖和麦芽糖合用时生长最快,单用葡萄糖时也能良好地生长,次之是马铃薯等淀粉,再次之是蔗糖。冬虫夏草菌是一种由寄生活体寄主,再由腐生阶段发育成熟的真菌,所以对氮源中的多种有机氮均能较好的利用。而以活虫体最佳;蛋白胨与酵母膏合用生长也十分理想,次之是二者单独使用,再次之是牛肉膏等。而对无机氮如硫酸铵、硝酸钾等利用较差。对灰分养料有一定的需求,在有微量的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的培养基中生长旺盛,次之是磷酸二氢钾,其他钠、钙、铁、铜等无机盐也可利用。3.培养方式 冬虫夏草菌分离纯化后,即可作为各种实验和扩大生产应用。(1)其扩大生产的方法常有三种:固体静置培养法、振荡培养法和大罐通气发酵培养法。a.静置培养:主要用在固体培养,如试管斜面、三角瓶培养、米饭培养等等。在静置培养中只要掌握好温度和光照即可使菌正常生长。当斜面上的分生孢子成熟后,即可存入1一2℃的冰箱中保存8一14个月,也可作为种子直接用于生产。b.振荡培养:采用液体培养菌种或小规模繁殖培养,都可用振荡培养。振荡培养的培养基,把固体培养基减去琼脂即可。设备最好选用恒温振荡培养机,用三角瓶置液体培养基,把试管固体菌种接入即可培养。经不断振荡使液体培养基中各种成分混合均匀而不致沉淀,同时促进气体与液体接触和交换,使氧进入液体培养基中,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c.大罐通气发酵培养:在大规模生产菌丝和分生孢子等菌粉时,必须用大罐通气发酵培养法。该方法通气是采用吸气或真空泵减压等方法,经过滤器除杂菌,送入罐内液体培 养基中供冬虫夏草菌的生长发育。(2)发酵工艺流程。自然冬虫夏草分离纯化→ 试管斜面种→ 振荡器液体一级 种→ 二级种→ 小型种子发酵种子罐→ 生产发酵罐 → 浓缩→ 喷粉干燥→ 成品菌粉。冬虫夏草菌罐中发酵要求温度在20一25℃,罐压一(一),通气量为一*;注入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为罐容的65%一75%为宜。 接种量为10%,搅拌速度为180r/min,培养时间72一96h,即可放罐浓缩和喷粉。(3)发酵培养基多用。鲜马铃薯 (去皮)8%,蔗糖2%,玉米淀粉,蚕蛹粉1%,蛋白胨,硫酸铵,pH值一。(4)发酵培养成品标准。分生孢子即几全脱落母体孢子梗,孢子梗数量增加不明显 时,在镜下计数检查,每毫升含分生孢子18亿一25亿个;残糖低于1%;氨基氮低于,即可成为成品菌液。4.冬虫夏草菌回接要点 把有性型或无性型的冬虫夏草菌孢子回接到寄主昆虫体上,是人工培养有性型冬虫夏草和复壮无性型菌种的关键措施。(1)回接时期。冬虫夏草回接关键在于选择寄主昆虫抗菌薄弱时期,一是蜕皮期;二是幼虫取食活动激烈,摩擦损伤率较高时期。(2)回接方法。又分两种。a.喷雾法:当饲养的蝠蛾幼虫达4一6龄虫,有1/3以上的幼虫蜕皮时,把幼虫集中,用子囊孢子或者分生孢子对入5%一10%葡萄糖液喷雾到虫体或食物上,接种后约30min,菌液在虫体上略干,把幼虫放回土壤中任其自然生活。此法感病率高,但缺点是,幼虫不易从土中取出集中,而且集中时幼虫有互相残杀的习性,虫体被咬伤后,易被杂菌感染致死,冬虫夏草菌丝未充满体腔时,伤虫就会腐烂,不能形成僵虫 (菌核)。b.自然接触法:在大面积半自然土壤中饲养蝠蛾幼虫,定时取小样观察幼虫生长状况,当大部分幼虫适宜感病时,用饲料植物浸菌液种植和用细土拌菌接种,均匀撒入养虫的地表上,然后喷水,使菌渗入土中,幼虫取食活动时接触感染。此法寄主感染率不太高,但一经感染致病,冬虫夏草菌长势好,而且未感病的蝠蛾幼虫能正常生长,繁殖后代。

(岳德超)

药用真菌,是指能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以及具有滋补作用的一类真菌。我国利用真菌作为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50年前,就有用“神曲”治疗饮食停滞、胸膈满闷、消化不良,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等记载。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公元100—200年)及历代其它本草书中就记载有茯苓、猪苓、雷丸、马勃、灵芝、香菇、蝉花、冬虫夏草、木耳等真菌药物。这些药用真菌经历了上千年的医疗临床实践的考验,至今仍在广泛应用。据初步统计,全世界约有真菌25万种左右,已知有药效的约300余种。而人工培育作为药物使用的,只有其中很少部分。

近30年来,我国药用真菌事业在不断发展,尤其是1980年首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以来,药用真菌事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真菌类中草药,已从真菌中发掘和开发出约30余种真菌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真菌类药物安全有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药用真菌培育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的国家。如早在800多年前,王祯(元)《农书》中就记载有香菇(蕈)的简易栽培方法。主要是人工在树杆上砍出花口,随野生香菇孢子自然飘落接种感染长出香菇。这种方法曾传至日本,约在300多年前,日本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大约60多年前,被改用孢子水接种方法所代替。现今已发展到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栽培方法。浙江省的龙泉、景宁、庆元是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

1957年陈梅朋等,为了节约木材和克服产区的局限性,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开始采用木屑栽培香菇的研究,并于1960年初步获得成功。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作为栽培香菇及其它多种药用真菌的原料,其栽培方法也多种多样,如野(室)外有坑道、荫棚、溪沟等段木栽培,室内有瓶栽、袋栽、菌砖栽、盆栽等栽培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质量也远比老法栽培的要好。目前,江苏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福建古田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栽培生产量较大,我国香菇产量达世界产量的40%,已跨入世界香菇生产大国的行列。

茯苓在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如在《癸辛杂志》内就记载有“茯苓生于大松之根上矣。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液渗入于内。然后择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这种掘根后用原苓引种方法,现今在某些山区还常采用。在苏颂(宋)《图经本草》(公元1062年)上就记载有茯苓的采收方法:“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拔,于是掘土取之”。这与现今采挖茯苓的“钻场法”是一致的。

1970年以来,湖北、福建等地改革了用茯苓作种(肉引)培育的老方法,而采用纯菌种菌丝(菌引)接种的新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正大力推广人工接种(菌引)栽培法。

现今,全国已有许多省区进行茯苓的人工栽培,其中以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产量较大。

我国栽培银耳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据记载,银耳的栽培于1894年始于四川省通江县,其后传至贵州、湖北、陕西、福建等省。后来日本也仿效栽培。过去也是采用自然接种的老法栽培,产量低。现今不仅分离出优良的银耳纯菌种,而且还掌握了栽培银耳的新技术。如在接种银耳纯菌种以后,还需接种适当比例的银耳伴生菌——香灰菌丝,一般比例为1000∶1较好。其栽培方法除段木栽培外,还研究成功并大量推广瓶栽、菌床栽、塑料袋栽等方法,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银耳栽培。不仅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亦为药理、化学等研究创造了条件。

灵芝的栽培,首载于清《花镜》(公元1688年)一书内。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从事灵芝的瓶栽和段木栽培,并已发展至固体和液体发酵培养。

猪苓过去全靠野生资源提供药用,山西古县、陕西秦岭有关单位,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野生变家栽的初步经验,云南省近几年在开展室内人工分离培养菌核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并研制出猪苓的水培法,1980年初步获得成功。

1956—1959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麦角菌的人工接种栽培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又曾先后研究成功固体及液体培养麦角菌的方法,同时也曾对茯苓菌进行发酵培养的探索性研究,在瓶内培养形成菌核。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虫草的人工培养技术、工艺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0年日本矢秋信夫报道了虫草属中80个种的人工培养,对含虫草菌素成分的蛹虫草的人工培养已获成功。但对我国的虫草(含虫草酸),日本研究很少。近年来我国对虫草蝙蝠蛾幼虫的饲养与虫草菌的分离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983年沈南英曾报道,于1981年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1根冬虫夏草的子座,随后青海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野生的子囊孢子,培育出菌株已在试管中长出了不成熟的子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福建清流县医院、海军医学研究所等单位,都相继从野生虫草菌上分离出不同菌株,并进行了发酵药理化学及临床疗效等的研究已通过成果鉴定,投入生产。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江西国药厂于1987年第一个获得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的准产证书。但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完成其全部生活史。

除培养上述几种药用真菌外,近30年来,还成功地培养出紫芝、薄盖灵芝、雷丸、猴头、构菌、云芝、树舌、蜜环菌等多种药用真菌的子实体或菌核,并应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培养出上述各种真菌以及亮菌、安络小皮伞、木耳、层卧孔菌、竹黄菌、白僵菌(或僵蚕蛹)等多种真菌的菌丝体供医药用。

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将多种真菌作为药物,并载入历代医药书籍中,它们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医疗实践的考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和生产真菌类药物制剂较多的国家。尤其是近30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用真菌,使药用真菌事业发展迅速。一些药用真菌经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且疗效安全可靠。

我国真菌资源极为丰富,而被发掘作为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的仅是其中极少部分。由于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用药的需要,因此,进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药源,亦可发掘和开发利用祖国医药学宝库,寻找新药以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近30年来,药用真菌培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一些传统培育的真菌如麦角、香菇、银耳、茯苓等进行了方法改革,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接种培育的新方法,代替了过去自然接种的半人工培育的老方法,获得很大成功。现在所有药用真菌的培育,都采用纯菌种人工培育的新方法,并已普及推广,发展迅速。在江苏江阴县夏港乡,于1985年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长江香菇场投入生产。1986年在福建古田县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目前,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正为实现工厂化、自动化而努力。而更多的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则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层发酵方法进行培育。此种方法不仅可大大缩短生产周期(4—15天),并可在工厂内有计划地、大规模培育生产,或应用此方法生物合成具有医疗价值的药物,如麦角新碱、银耳孢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等,其质量易于控制,成本低,可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成发酵生产真菌类药物的工厂或车间,全国约有30多个,而从事药用真菌研究的单位则更多,生产出的真菌类药物制剂约有30余种。

四、药用真菌的培育方法

利用发酵法培育药用真菌,可以大大缩短生长周期,适合工厂化生产,培养条件容易控制,生产潜力大,为广泛地研究、开发和利用药用真菌开辟了新途径。

人工栽培,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法,我国自古有宝贵的经验,尽管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对一些野生药用真菌,还应试行人工栽培。

(一)人工栽培

1.段木栽培

是模仿野生药用真菌生长的一种方法。即利用人工栽培,在段木上生长出子实体或菌核。此法适合于山林栽培。山林栽培要根据药用真菌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选择场地和树种,采用适当的栽培工序,其过程为:准备段木,选择栽培场所,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如在选地方面,木耳要选高山的半山腰,有适当的树木遮荫,背风而湿度大的地方。茯苓喜温暖,故选通风干燥的地方。对树种的要求,木耳以阔叶树为主,茯苓则选针叶树松木。木耳和银耳虽然生长环境及栽培工序相近,但也各有其特性。银耳生产要求砍“发浆树”,也就是抽出新树枝,树液流动时砍,而木耳却要求砍“收浆树”,即树叶枯黄,树干养料积累时砍。段木栽培,除木耳、银耳和茯苓广泛应用外,在香菇、灵芝上也在大力推广。

2.木屑瓶栽

主要原料为锯木屑,麦麸或糠皮。因为锯木屑是木材加工厂的副产品,所以发展药用真菌的瓶栽生产,是木材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一个途径。木材种类繁多,质地不同,成分不同,如果不了解树种,盲目使用,会直接影响药用真菌的培养效果。一般阔叶树的木屑,特别是壳斗科的树种,最适于药用真菌的生长,它不仅质地较硬耐腐,而且配制的培养基营养充足,在接种后菌丝生长过程中营养消耗慢。含有杀菌物质的樟木和含油脂的松柏树种不适作瓶栽的原料(茯苓的培养除外)。一般木屑瓶栽,多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室内,而壳斗科树材在平原地区来源困难,故也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通过试验,选择来源方便的其它阔叶树锯木屑进行栽培。如果不知锯木的种类,应先晾晒,待油脂类物质及挥发性物质分解散失后再用。在培养料中掺入一些麦麸或糠皮增加氮源成分更利于菌丝生长。目前河南南阳应用棉籽壳代木屑作培养基,经过试验效果也较好。

(二)发酵培养

经化学分析及临床实践证明,以子实体入药的真菌,在它们的菌丝体中也含有与子实体相同的有效成分,同样具有疗效。凡属这类的药用真菌,均可采用发酵的培养方法。发酵培养可分固体发酵培养及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1.固体发酵培养

是以固体物质做培养料来培养菌丝体,再经提取加工进行制药的一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高超的操作技术,投资也较少,更适合基层单位使用。凡适合栽培用的培养料皆可用于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生产是把长满菌丝体的培养料与菌丝体一并入药,因此要求培养料绝不能含有对人有毒及有害的成分。适合作固体发酵的材料有玉米粉、米糠、黄豆粉、麦麸等。用于生产的容器有浅盘(曲盘)扁瓶(柯氏瓶或茄瓶)、蘑菇瓶等。目前用此法生产的有猴头菌、蜜环菌、云芝、麦角菌及白僵菌等。

2.液体深层培养

其特点是将菌丝体接种于培养基中,给以适当的通气搅拌,使菌体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和积累有效物质。培养过程一般在发酵罐中进行。因此需要发酵罐和压缩空气的设备以及过滤、浓缩、提取等设备。先在摇瓶中培养种子,再扩大到罐中培养。具体生产工艺为:斜面菌种→小摇瓶种子(一级)培养→大摇瓶种子(二级)培养→繁殖罐(种子罐)(三级)培养→发酵罐培养。培养基成分一般比较简单,可用豆饼粉,芝麻饼粉、蚕蛹粉、鱼粉等动植物性原料作有机氮源,适当加些糖类补充碳源再给少量无机盐类即可。深层培养的优点是培养量大,易于人工控制,培养周期短,不受气候、季节限制,常年可以生产。如培养灵芝子实体在栽培条件下需一个半月时间,而菌丝体深层培养下5—7天即可完成发酵生产周期。适于工业化生产,前途广阔。

你好,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 由于冬虫夏草的是名贵的滋补药,所以需要大补的才可以服用。

蚕虫草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虫草的价格每年都在上涨,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东西的药用价值以及功效,基本上来到西藏经济条件允许的都会带些回去的~

蛹虫草(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虫草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世界性分布天然资源数量很少。由子座(即草部分)与菌核(即虫的尸体部分)两部分组成的复合体。冬季幼虫蛰居土里,菌类寄生其中,吸取营养,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到了夏季,自幼虫尸体之上生出幼苗,形似草,夏至前后采集而得。国内于1958年在吉林省首次发现,通过鉴定,认为它与冬虫夏草是同一个属,定名为蛹虫草。蛹虫草,其主要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与天然冬虫夏草很相似,有平喘止咳、壮阳补肾功能,对肺气肿、气管炎有较好疗效,能明显降低血糖、尿糖、降低血压、颅压的作用;还有抗菌、抗癌、增强免疫功能和润肌美容及消除“蝴蝶”斑等作用,至今尚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其保健功能越益被人们认识。蛹虫草可以及时对身体进行综合调理。主产于云南、吉林、辽宁、内蒙古,生于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中鳞翅目昆虫的蛹体上。能采用家蚕和柞蚕蛹人工批量培育,药效、药理与野生种相似甚至更好。蛹虫草较之冬虫夏草,具有几个无可比拟的优点:一是北虫草为虫草属的模式种,分布广泛,为世界各国学者所认识和接受。二是北虫草已在人工条件下育成了完整子座。三是北虫草含有虫草菌素和虫草多糖,其独特药理作用已日益引起药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蛹虫草具有以上优点,成为虫草属中药用虫草菌中的佼佼者。由于野生虫草资源稀缺,价格昂贵,难于普及。深圳市科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用生物工程技术方法人工培养冬虫夏草,获得全面成功。在高科技营造的环境里,虫草的生长过程不受自然界不利条件的影响,有效成份不受损失,所以品质优良。经检测:人工培养虫草的主要营养与药用成分均与野生虫草的含量相当甚至更高。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的成功,为我国开辟了名贵药材产业化生产的又一片天空。现代科学论证科茸蛹虫草不仅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其中尤以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和SOD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价值最为显著。虫草酸(甘露醇)可以显著地降低颅压,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因而使脑溢血和脑血栓病症得到缓解。虫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核苷类物质,对核多聚腺苷酸聚合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DNA转录mRNA过程中使mRNA成熟障碍,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有降血糖的作用。虫草多糖是一种高度分枝的半乳甘露聚糖,它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血清IgG的抗体含量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身抗癌抑癌的能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消除机体内超氧自由基,具有抗衰老、抗癌抑癌的作用。此外,蛹虫草还含有丰富的硒(Se),这种微量元素已被大家公认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中心,以硒半胱氨酸的形式连接在酶蛋白的肽链上,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的正常的通透性,并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同时,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硒可以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野生冬虫夏草价格昂贵。而目前市场上以发酵菌丝代替虫草,其有效成分和效果根本无法与天然虫草相比。本研究通过大量培养比较,筛选出了一株优良的蛹虫草菌种。虫草的成份分析表明,蛹虫草的蛋白质、糖、脂肪、腺嘌呤、尿嘧啶、甘露糖、氨基酸、生物碱、麦角甾醇和多种微量元素与野生冬虫夏草相比无根本差异,最重要的为蛹虫草的活性成份虫草素含量是野生冬虫夏草的5~10 倍。药理试验表明蛹虫草具有镇静、延长睡眠、抗肿瘤、提高性功能等生理功能,许多生理功能明显优于野生冬虫夏草。培育蛹虫草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或新保健食品、或进一步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制备新药将有广阔的市场。经研究证明,蛹虫草具有调节全身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主要有保肺益肾养肝、止咳平喘祛痰、润肤防皱抗衰老、抗菌抗炎、镇静、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抗疲劳、耐缺氧等作用。

比对同克数的蛹虫草和冬虫夏草,蛹虫草中的虫草素为,最高可达3%;虫草多糖3~8%,腺苷;冬虫夏草中的虫草素左右,虫草多糖4%左右,腺苷左右。

去年价格跌了不少,最好的一斤才四五万的样子,今年好像要好些了,大概七万左右,将来就不清楚了

贵州茅台研究现状相关论文

白酒行业中的龙头老大贵州茅台,距离创阶段新低也不是很远了。

最近有不少人表达了对贵州茅台后市的担忧,就好像:"大家还看好贵州茅台这只股票吗?"

甚至还有人这样说:"贵州茅台这走势,该不会暴雷的吧?"

但是在学姐看来:贵州茅台就是我们A股中价值投资的典范,对长期走势抱有高期待,可以长期持有。

对于价值投资,不少行业的龙头股都有比较大的优势。我也将这些A股各行业的龙头股的名单整理出来了。如果你想知道选择买哪支股票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买龙头股。很简单点链接就可以获得:A股超全行业龙头股,你的选股好帮手

就此情况现在看来,短时间的下跌较多因素是受到市场风格的影响。也是由于这次走势炒作的是成长性,而一线白酒虽然业绩确定性高,却增加速度较低,失去了"成长性"这个关键词,仅此而已。

我们经常说,好的股票从不输钱,只会输时间。白酒从基本层面上看依然是很棒的行业,贵州茅台依旧是A股中不败之王。

一、短期看,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春节)前后的白酒动销依旧景气,高端酒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那从段时间看来的话,在端午、中秋、春节旺季等传统节日时候,或者是在摆宴席时等需求下来拉动下,整体拉动销售延续了向好的趋势。

从这个价格来研究,在高奢酒类中,贵州茅台的批价一直是居高不下,从下面的数据看出:

目前看来茅台箱/散装批,它们的价格分别为3300-3400元、2750-2850元,参照5月的数据,发现价差缩短了,散装茅台大涨。

系列酒新增产能将分批投产,很有希望将会是贵州茅台的重要增长极,非标类和系列酒的提价情况也有希望反馈在第二季度业绩。

二、中长期看,高端扩容持续推进,贵州茅台的获利能力一直比较稳定,并且慢慢高升

根据中长期看,随着国人觉得理性饮酒十分重要的意识抬头,以及财富增长带动对于饮食精致度的提升,自2017年以来,白酒行业销量急速下滑,行业进入“量平价增”阶段,但与此同时中低端酒类销量不够景气,高端酒类市场持续增长,也就意味着行业逐渐趋向于高端企业。

在行业规模上,2017 年高端酒销售规模约达1000亿,2019年高端酒行业规模约达到1600亿,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复合增速大于20%。

在白酒行业吨价上,从2017年的万元/吨提升到2019年的万元/吨,复合增长速度为15%左右。

遵照机构预测分析,2018-2023年高净值人群数量复合增速为8%,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高净值人群数量的增多,行业消费升级趋势还没有停下。

但近些年,茅台的白酒批价及零售价逐渐稳步上升,并且公司的利润一直稳中有升。

有关贵州茅台的更多关点和看法,其他机构的行业研报我也梳理了一下,能有助于你们进行分析,点开即可查阅:行业研报(整理版):贵州茅台还有没有机会?

三、总结

短期来说,端午节前后的白酒动销依旧兴旺,高端酒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长远来看,高端市场也在慢慢地提升,贵州茅台的获利能力一直比较稳定,并且慢慢高升。在此背景下,一线白酒茅台的业绩肯定也可以实现稳健增长。

从当下的走势上来看,目前处于下降的阶段,但也属于左侧交易区间,想到以后有极佳的趋势,建议给点耐心,等待股价企稳后再抄底更佳。

由于篇幅受限,贵州茅台行情趋势更具体的一些也就不展示了,想知道贵州茅台接下来的行情趋势,你们可以先输入股票代码来查看,即可查看:【免费】测一测贵州茅台未来走势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通过上面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种种分析,可以明确,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XXXX年度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发展能力稍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公司运行比较稳定,生产经营状况优良,财务实力雄厚,市场广阔,信誉度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应利用好茅台酒国酒的身份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充分发挥其品牌价值不断扩大产品的边际利润以获得更高的盈利牢牢控制住高端酒市场份额利用较高的市场信誉度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量,并积极加速资产的周转,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控制核销制度,同时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把部分流动资产用于投资股票、有价证券等提高资产的收益,那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将会有更好发展。

白酒行业中的一哥贵州茅台,离创阶段新低也很近了。

最近有不少对贵州茅台后市担忧的声音,有人这样说:"大家还看好贵州茅台这只股票吗?"

甚至有人发出了更离谱的声音:"贵州茅台这走势,该不会暴雷的吧?"

但要是让学姐来说的话:贵州茅台属于我们A股中价值投资的榜样,可以坚持购入并且长期抱有期待。

很多行业的龙头股在价值投资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这里有一份我整理的A股各行业的龙头股名单。不知道选什么股票好,买龙头股是最好的选择。要想获得,直接点链接就行了:A股超全行业龙头股,你的选股好帮手

就眼下的这个情况,短时间的下跌较多因素是受到市场风格的影响。因此次行情炒作的是成长性,而一线白酒虽然业绩确定性高,却增加速度较慢,没有了"成长性"这个重心点,仅此而已。

有一句话说的好,好的一份股票,不会败给钱,只会败给时间。白酒从基本层面上看依然是很棒的行业,贵州茅台还是那个A股中的不败神话。

一、短期看,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春节)前后的白酒动销依旧景气,在高端酒方面,价格一直都很高

从短期看来,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或者摆宴席时等消费需求拉动下,整体拉动销售动力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从价位来看的话,贵州茅台批价在高端白酒中一直都平稳,偶尔还会上涨,下文的数据可以看出:

茅台箱/散装批价目前分别为:3300-3400元、2750-2850元,比起5月,价差有所变小,散装茅台涨幅较大。

系列酒新增产能将分批投产,很有希望将会是贵州茅台的重要增长极,非标类和系列酒的提价也很有希望会在第二季度业绩中表示出来。

二、中长期看,高端扩容持续推进,贵州茅台的获利能力表现的不错,保持的比较稳定,并且也在不断的上升

按照中长期来看,随着国人理性饮酒的意识抬头,以及财富增长带动对于饮食精致度的提升,自2017年以来,白酒行业销量不断下滑,行业走到了"量平价增"的时期,但在中低端酒类销量变差的同时,高端酒类市场上的销量在持续上升,也就意味着行业逐渐趋向于高端企业。

在市场需求规模上,2017 年高端酒总销售额约达1000亿,2019年高端酒行业规模约达到1600亿,2017-2019年复合增速超20%。

在白酒行业吨价这一方面,由2017年的万元/吨提高为 2019年的万元/吨,复合增涨大约有15%左右。

依照机构推测,从2018年到2023年,这几年内,高净值人群数量复合增速为8%,伴随着高净值人口的增加和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行业消费升级趋势还将持续。

但现在这几年,茅台的白酒批价及零售价稳步上行,公司的获利能力还不错,稳中有升。

有关贵州茅台的更多关点和看法,我也把其他机构的行业研报梳理了一下,能让大家深入了解,戳开就可以看到了:行业研报(整理版):贵州茅台还有没有机会?

三、总结

按照短期来讲,端午节前后的白酒销售依旧很兴旺,在高端酒方面,价格一直都很高;以中长期来看,高端市场也在慢慢地提升,贵州茅台的获利能力表现的不错,保持的比较稳定,并且也在不断的上升。有这种强大的背景支撑下,预计一线白酒茅台的业绩也在步步高升。

以现在的走势情况来看,当前还是不断下降的通道,但也属于左侧交易区间,想到以后有极佳的趋势,要是想抄底,建议等待股价企稳后再进行更好。

由于篇幅受限,贵州茅台的行情趋势也不能具体的展示了,要是想对贵州茅台接下来的行情趋势有一个了解的话,直接输入股票代码了解更多内容,即能查阅:【免费】测一测贵州茅台未来走势

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真菌杀虫剂作用机制研究论文

2个问题 都回答了``` 不一样的2篇论文 你可以参考下摘 要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2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3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的生物净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白色污染的消除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 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特别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其中微生物杀虫剂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现在人们正在利用重组DNA技术克服其缺点来提高杀虫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杀虫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参考文献1 孔繁翔. 环境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陈坚. 环境生物技术[J], 生物工程进展,2001(5)3 姜成林,徐丽华.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阐述了微生物杀虫剂研究开发的意义、杀虫机理、国内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云南玉溪653100【关键词】:微生物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分类号】:【DOI】:cnki:ISSN:【正文快照】: 完成,我们被带入一个新时代,那就是后基因组时代,此时蛋白质组学很快发展起来,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全蛋白质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已成为人们追踪的热点。本文将从对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与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1.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运动人体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等。由于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的毒性较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生物农药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生物农药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科研成果不能成功转化为生产力,造成我国生物农药发展不能进入正常的轨道。 二是由于许多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为活体微生物,而其产品制剂化技术要求高,加上我国生物制剂的剂型及其工艺水平落后,致使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制剂化成为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是生产企业规模小,其中乡镇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条件差,缺乏技术人员和资金,且品种单一,易受市场的冲击。 四是由于生物农药作用和见效时间慢,加上绝大部分农民还没有综合防治、保护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要求,致使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存在困难。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缓慢,在整个农药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但生物农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方向。为实现我国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从事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人员必须解思想,以生产和市场为导向来开展工作,要建立能良性循环发展的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体制,调整科研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加强攻关,强化作用机理、毒性、残留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等研究,解决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推广和普及生物农药的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增进农民对生物农药的了解,推动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国家对于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和促进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使之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来源:农民日报)

真菌杀虫剂:此类杀虫剂在我国研究历史较长,但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大规模应用的只有球孢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玉米螟)。东北地区利用大豆保根菌剂(捕食线虫真菌)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效果达60%以上。此外,卵孢白僵菌在防治豆科作物田蛴螬、绿僵菌防治蝗虫和桃小食心虫、毒力虫霉菌防治果树、蔬菜的蚜虫、蜡蚧轮枝菌防治温室白粉虱等真菌杀虫剂也已试验成功,可望在近年大规模推广应用。

贵州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研究论文

新农村建设以来 我国农村的人均生产生活上有拉很大提高,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社发展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但这也仅仅是部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仍有很多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处于一个低水平的运作状态。具体表现如下::1 据资料显示: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低下。199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30亿元,其中,用于城市人口的977亿元,占全国的89%,而用于农村人口的仅126亿元,占11%。城市人均社会保险费413元,农村人均才14元,前者是后者的30倍。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只享有全国社会保障资金的11%。2003年,据最新统计,全国社会保障支出总数约为1300亿元。和1990年相比,相差200亿元,就算把这两百亿全部放入农村的社会保障中,和城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2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有:社会救济(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灾民救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项目。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主,养老、医疗保险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医疗保险是指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而养老保险则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但社会保障基金调剂的范围却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是由政府来提供,这就使农民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和家庭来负担。如果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一旦有家庭成员生病,严重的便不再治疗。像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的农村是很普遍的。 当然也有部分地区成立了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社,这种合作的方式在农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民利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像这样的合作社在中国农村还没有普及,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地区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东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水平高,范围也广,而相对的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保障水平就较低了。 3(三)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农民在参与社会保障时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一是农民自身的经济原因,二是政府的支持方面。我们的调查中,在医疗、养老方面,农民不是不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而是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没有条件去投保。还有部分即使是投保了,档次也是较低的,时间也较短。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他们无力承担叫高的投保资金。另一方面,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事业保险方面,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所规定的保险范围,只包括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不包括农村失业人员。但是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劳动力剩余严重,大部分失业或无业人员都在农村,而这部分人的失业保险却无法满足。政策的倾斜性使农民的利益的不到保障。在社会救助方面,国家也投资了大量的资金(1990—1999年,共投入了亿元),但由于农村所需要救助的人数太多,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少了。所以国家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民队伍,那也是杯水车薪。 4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匮乏 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参保农户自己集资,另外便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参保的集资数目就十分有限了,主要还是要靠政府财政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基数过大,政府财力有限,仅仅靠财政拨款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部分社会投资,主要是来自企业单位投资。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很困难,再鼓励他们进行当地农村社会保障的投资,这种可能性也较小。对于城市大众型企业,没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自愿投身于这种公益事业的就更少了。资金的严重缺乏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进。 农村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建设(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互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事实上,广大农民的要求也不高,他们的基本愿望就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只有保证农村的社会稳定,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也才能促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稳定。基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基础 (二)推广以互助合作形式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三)拓宽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

摘要: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障权在一国所受的保障情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概念与性质出发,在对社会保障权应受宪法保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现状与其它国家的宪政实践,得出了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完善策略。对我国社会保障权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修宪

从社会保障权的发展进程来看,目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标志。而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权的确认与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的社会保障权缺少宪法的有利保护。因此,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层面出发对社会保障权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得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而该制度的核心,即社会保障权,也成为了公认的公民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P。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保障权,具有法定性、复合性、非对等性以及母体性等法律特征。社会保障权之所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因为:首先,社会保障权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而存在的,社会保障权是维系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必备组成要素,因而其应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次,社会保障权随着人类历史进步而逐步确立,同时社会保障权在权利保障方面与其它的公民基本权利存在着区别,社会保障权的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作为保障义务的主体确保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二、社会保障权应受宪法保障的原因分析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权利受到宪法的保障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历史进程与其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中所提倡的人权主要指的是社会权。与第一代人权相比,社会权的提出,体现了社会公平应有的价值,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纠正由于过度的自由竞争而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确保社会正义与安全,进而实现人们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社会权所具有的内容体现在各国的宪法与国际性人权文件中。学者们将狭义的社会基本权确定为社会保障或社会安全相关的权利。中间的社会基本权被分为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和经济权利,广义的社会基本权则包含经济、文化与社会三方面的权利。从学者的三个不同的分类已看出社会保障权都包含在社会权之中。从社会保障权的历史进程而已看出,其的实现需要国家积极行为的配合,社会保障权能否实现对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为实现自身必要利益、主张或者自由。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不但依赖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同时还要设计包括社会因素以及观念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政治状态对社会基本权利的影响极大。社会保障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个人针对国家所提出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是公民作为个人为了维持自身存在的最基本的基础权利。社会保障权作为维护公民作为个人的尊严与价值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其本身是无法用其它公民的基本权利所取代的。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必然要发挥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的作用,因而,社会保障权应受宪法保障。

三、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现状

我国2004年修订的宪法中,在第14条、第33条、第44条以及第45条,都为我国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权奠定了法律上的基础。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障权已经在宪法中得到了体现,取得了应有的宪法地位,但是这并不等于社会保障权在我国已经成为宪法所确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权保障的实际情况来看,和社会保障权联系密切的宪法规范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

《宪法》第33条3款规定: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该条款从表述上来说,是人权保障原则的概括,其本身只是方针条款,不具有具体法规范所具有的拘束力,公民的包括社会保障权在内的相关权利受到侵害后,是无法援引该条款来获得权利上的救济的。

《宪法》第14条4款规定:国家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44条规定:国家实行退休制度。这两点规定是社会保障权的制度保障,但是宪法并没有规定公民可以据此提出权利要求与权利救济。尤其是后面一点,其仅仅规定退休制度,使得享受该制度的主体范围确定为我国的部分公民。

《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该条款作为社会保障权方面的核心条款,在表述上没有采用社会保障权的概念,而是用的物质帮助权。物质帮助权在我国没有明文的权威解释,因而导致其本身的含义不明。同时,该条款中的一些规定具有方针性特点,是作为政策性条款存在的,其本身在性质与效力方面与第44条和第55条关于社会保障权的作用相同。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在我国现有的宪法规定中只设定了以上四个条文,因而其在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四、我国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的完善策略

上个世纪以来以宪法保障的方式确认社会保障权所具有的地位已经成为国际趋势。社会保障权通过宪法确定地位开始于1917年的《墨西哥宪法》,该宪法规定了社会保障权的内容。除了此种宪法保障方式外,还有的国家以司法判例解释宪法的方式进行社会保障权的确认。结合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如下的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对宪法进行解释说明;二是宪法修订。

对宪法中所规定的社会保障权进行解释说明,即通常所说的释宪,其方式是通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所具有宪法解释权,将我国现有宪法中所规定的物质帮助权作扩张解释,将其扩张解释为社会保障权。该策略的采用就会导致与现有宪法的第14条、第44条中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因而该途径是不适合采用的。

宪法修订,即直接对宪法进行修改。该方式在很多国家中被采用。在该方式的应用中,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者国际人权法中关于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相关经验,对宪法进行修改,在对现有宪法中规定的社会保障权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社会保障权的宪法新条文。在新条文中从国家义务与公民权利两方面出发,来确定社会保障权的内容。一方面确定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应尽的义务;另外一方面从公民权利角度出发,确认社会保障权中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除此以外,民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以及法规也配合我国宪法保障社会保障权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

总之,社会保障权不仅仅是作为人权的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宪法应保护的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在社会保障权保护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最优途径。因而,有必要随着我国宪政与法治的发展,通过对社会保障权进行宪法保障的努力,而确保宪法保障社会保障权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富龙飞.社会保障权研究文献述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10).

[2]黄小云.美国与德国对社会保障权的宪法规范模式分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0(4).

[3]刘婧婧.社会保障权之基本权利属性探析――基于学理和宪政实践的双重考察.行政与法.2011(1).

[4]李运华.论社会保障权之宪法保障――以社会保障权宪法规范的完善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11(6).

[5]付龙飞.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研究.经济经纬.2011(3).

浅析老年社会保障问题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老年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的途径。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水平,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关键词】 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生活现状;政府职责;社会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大趋势。联合国曾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比重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比重的7%,即可称为老龄化国家。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亿,超过总人口,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自20世纪70年代起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现阶段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老人的养老问题从以往传统的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转变为依靠政府及社会的养老模式。因此中国的老年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紧迫的民生问题。

一、老年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

1、老年人社会生活现状

(1)随着计划生育刚性政策的推行,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如果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一般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的独生子女在结婚前要照顾两位老人,而在婚后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由于现今城市住房、生活习惯、个人性情等因素,老人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和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而使得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改变。要么老人各自生活成为空巢老人;要么也只能有一对老人跟随子女生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定一致,有的针对户籍地的优惠政策或补贴由于老人居住地与户籍地的不一致而无法享受。

(2)“双轨制”的存在,使得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公平性,而区域差异、职业差异、城乡差异等更加剧了老人晚年生活的不同,特别是农村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人,若没有子女的照顾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根据老龄委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了,月均退休金1527元;而农村只有,月均养老金只有74元,这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

(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差,因此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成为每个家庭关心的问题。

随着医疗保险的逐步深入,住院报销的比例及门诊报销的慢性病种类也在逐步扩大。但是,由于受到使用条件和人员限制,好的医疗设施相对集中于大医院,而大医院则多数都在大中城市,因此对于医疗保险存在地区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导致贫富悬殊加大。例如,生活在城镇的老人生病可以直接就近到医院看病,需要住院则直接报销,住院成本小;但是生活在乡村的老人受条件限制是小病扛、大病才去医院,但是有的大病当地医院受医疗设施和人员的限制,可以做出诊断但是无法医治或医治效果不佳,需要转院到大医院。先不说由此产生的生活成本,单就医疗报销来说就会减少10%-20%,甚至30%,使得本就不很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困。

2、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

(1)养老保障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老制度。

如资金困难、养老金基金增值难以保证、政府执法不严、最棘手的农村养老保障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农村养老的基础保险金和养老金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与传统养老模式的矛盾都表明中国的养老保障还没有从制度上得到完善。

(2)政府及社会的责任和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趋于小型化,再加上经济发展推动人员流动,加剧了空巢老人比例的加大。到2010年,我国城乡空巢率分别为和。空巢老人普遍存在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精神缺乏安慰,经济、物质生活困难,疾病无人过问,孤独寂寞等问题,特别是高龄、独居、体弱多病的老人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而从空巢老人对政府及社会的帮助情况来看,根据民政厅的调查有的老人对社区(村)医疗保健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或不满意,有的老人从未得到过帮扶。因此,空巢老人不仅需要子女及亲朋的照料,更需要政府及社会帮助体系的建立健全。另外,对于跟随子女一同居住的老人,特别是对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老人,也有享受政府补贴和社会帮助的权利。但是,根据我国现行制度,对老人医疗报销、健康体检、政府补贴等一些优惠政策都需要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办理,致使这部分老人不但享受不到优惠,而且还加重了经济负担。使得老人只能在做空巢老人放弃亲情和得到亲情放弃优惠之间做出两难的选择。

二、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的途径

1、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都要依法完善职能,严格执法,落到实处,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符合中国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棘手的农村养老保障,要根据农村老人的实际,制定出符合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及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止2009年,我国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达到了亿,参合率为,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达627亿元,占新农合筹资比例的。但是这些都没有改变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所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农民看病依然成本偏高,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将现行的按地区统筹改为全国统筹,真正做到“病有所医”,不“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另外,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别大,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因此在缴费数额及补助比例上要有灵活性。

2、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水平

鉴于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现状,急需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亿,养老床位1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同时还需要至少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因此社会保障服务要做到覆盖范围广,需要合理配置养老资源。不仅要有收住经济实力强、条件好的高标准、高档次的养老机构,更多的要有面向全社会的、收住低收入人群的一般养老机构。对于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老人,需要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对老人是否在世的审验能否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而不需老人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回户籍地一次进行签字确认;又或者能否对60岁以上的老人放宽户籍管理政策,让老人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得各项优惠政策能够切实落实到位,真正做到老人 “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

3、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通过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明确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和用途,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应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各级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总之,社会老年保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只要各级政府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老年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推动各地老年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有针对性的创造结对帮扶、认养助养、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形式多样的救助帮扶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普遍为贫困老人提供多样帮扶,社会老年保障问题才能进一步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 张敏杰.老年社会保障——一个严峻而紧迫的民生问题[J]. 理论与研究,2013(1)32.

[2] 王向阳.浅议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法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3(6) 241.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现在情况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相对落后,广大的农民一直处在社会保障网之外,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生老病死大多数都是由个人和家庭负责,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国家深化对本文由手机论文网收集整理农村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城乡的协调发展。农村的社会养老措施不理想从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来看,占人口总数8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费用所占比例只是十分之一,而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却有十分之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的扩大,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农民的养老问题不够重视,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民政部自1986年起就开始对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解决。在各个地区的试点活动逐步开展,虽然表面上看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开展的不错,但是实际上在具体实施的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参加保险的人数并不够多,推行的也不够全面,经过了好多年的开展和运行,仍然只有12%的农民参加到了农村养老保险的活动中,仍有88%的农民游离在社会保障之外。论文网 农村医疗保险系统不完善覆盖率低虽然很多地区努力恢复合作医疗,但是由于缺少国家给予的经济支持和有效的制度规范,所以恢复的情况并不理想。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十分低,即使是在新建的农村合作医疗的高峰期,合作医疗人口的数量也十分低、覆盖率也不够广泛。另外,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有86%的农民还是没有任何的社会医疗保障,仍然在看病的时候是自费。从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农民仍然是处在社会保障网之外的。2.现行的农村保障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狭窄、覆盖面小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够合理,没有体现全社会的责任,在保险金的基础上,坚持以个人的纳税为主,集体的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的扶持原则。这样的规定下,使国家所体现的责任过小,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过少,这样使农民和贫困地区没有经济能力能够承担社会的保障资金。社会保障资金获得的渠道也狭窄,与城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差距过大,而且,农村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合作医疗、低保、特困户基本生活补助等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不够科学现行的农村保障项目管理十分混乱,规模不够科学规范,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保障资金成本高和基金运营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社会的保障水平低还集中体现在对保险基金的管理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多是从地方征缴、管理和使用的,缺乏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导致我国农村基金的使用存在着很多的风险。论文代写 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法制的保障从我国农村目前的社会保障立法情况来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在过去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有一些法律法规和条文规定,但是大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的、存在漏洞的,没有形成有机合理的法律体系。我国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部专门性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是可以在相关的法律中找到一些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条款,没有完整、可造作性强的程序。3.如何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管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平面展开社会保障的管理要先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现状(一)农村养老保险压力巨大 (二)农村合作医疗取得较快进展,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三)农村社会救助区域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应保未保人员 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 (二)扩大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范围,加大覆盖面 (三)多元化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 (四)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内容就不一一列出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很多,但归根到底就是制度的问题。关于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的论文研究的内容太过广泛。希望楼主能主要强调体制,多找关于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某一单个问题下手。比方说农村的医疗,如何去建设和完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