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声学学会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4-07-05 07:08:19

中国声学学会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个人简介李双田(- ),山西省忻州市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理学博士(1997)。1992年北京邮电学院工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十研究室(即语言与通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助理、所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应用工程部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信号处理》编委。工作内容主要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算法研究及其在语音、通信、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在调制解调、自适应滤波、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语音信号的数字处理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根据国家和产业界的具体应用需求,应用通信理论、信息论、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解决了一系列系统或设备中的关键问题。 先后主要参加或主持了“短波高速数据传输(HF MODEM)”、“863视听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军用无线短波数字接收机”、“电力线载波机的数字化调制解调”、“DSP在电测仪表和程控功率源中的应用”、“数字式多通道语音通信记录系统”、“语音编码算法与应用研究(包括中-低-超低速率语音编码、氦语音处理)”、“智能电话终端的语音与通信关键技术(包括软件MODEM、全双工免提、语音拨号和语音压缩存储的核心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语音编码、氦语音解扰、回声抵消、语音增强、特定场合下有限词汇语音识别、语音信号的盲源分离、软件调制解调器(MODEM)、特种场合的语音和通信终端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及有关的高新技术开发。发表文章№ 李双田 吴楠 裴真 李昌立 袁津润, “数字式多通道语音通信记录的一种新方法”, 《仪器仪表学报》,(已录用,近期发表)№ 李双田 李昌立,"短波数字接收机的算法研究和DSP实现",《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2001年№ 成少锋 李双田, "全双工免提电话中的回波抵消算法研究" 《信号处理》 2001年增刊№ 李昌立 李双田, "网络电话的种类、结构和发展前景" 《信号处理》 2001年增刊№ 邹绘华 李双田, "BD-VAD算法”, 《声学技术》,2001年增刊№ 邹绘华 李双田, "基于频谱斜率约束的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研究",《信号处理》 2001年增刊№ 李景强 李双田 李昌立 袁津润 王晔,"用DSP实现单边带调制解调的几种算法及性能比较",《信号处理》1999年第15卷增刊,P646-649№ 李双田 李昌立 袁津润 王晔,"电网频率与谐波的精确测量算法研究",《信号处理》1999年第15卷增刊,P465-468№ 李景强 李昌立 李双田,"精密正弦波发生器算法研究谐波分析及DSP实现",《信号处理》1999年第15卷增刊,P461-464№ 李双田 李昌立 陈丹平 袁津润,"短波数字接收机的算法研究和DSP实现",《电子学报》1999年7月, July 1999 № Li Shuangtian,Chen Danping,Li Changli,“DSP Algorithms for Use in A DSP-Based HF Radio Receiv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y (ICSPAT'98) September 13-16,1998 Toronto, Ontario, Canada№ 李双田,"软件无线电发展概况及无线数字接收机的算法和DSP实现",1998年4月,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报告 № 李昌立 李双田,"DSP的发展概况和应用前景”, 1998年2月,《中兴新通讯》№ 李双田,"短波高速单音串行HF MODEM研制报告”, 1997年12月, 中科院声学所研究报告№ 李昌立 李双田 陈丹平 袁津润,"无线短波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第八届语音图像与通信信号处理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10月№ 李双田 李昌立 莫福源,"8PSK系统的载波恢复和定时恢复算法的研究",《第八届语音图像与通信信号处理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10月 № 李双田 李昌立 莫福源,"数据引导自适应均衡器的算法研究与实验结果",《第八届语音图像与通信信号处理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10月 № 李双田 李昌立,"单音串行HF MODEM的研究及DSP实现”, 1996年7月,《通信学报》第17卷第4期№ 吴德本 李双田,"短波串行调制解调器的系统研究及实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李昌立 李双田 莫福源 吴德本,"HF信道多制式调制解调器", 《第三届短波超短波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 № 李双田 李昌立 莫福源 吴德本,"单音串行HF调制解调器的算法及实现",《第三届短波超短波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 № LI Shuangtian,WU Deben,Li Changli "Further Study and TMS320C30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Kalman/Godard Adaptive Equalization Algorithm (KGA) Used for High Speed HF MODEM", Proceedings of 199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ICCT'92) September 16-18, 1992 Beijing China.联系方式邮政编码:100080通讯地址:北京2712信箱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路17号单位电话:住宅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件:

“统计能量分析应用于墙隔声研究”,声学学报,1982“加权余量法建立声场有限元公式”,声学学报,1982“室内声场动态问题有限元法”,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室内声场计算机声线法模拟的一些问题”,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微机在建筑声学中的一些应用”,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几何声学——虚像空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室内声场衰减过程的统计分析”,声学学报,1987“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 ICA,1992;“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 《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1992“建筑与数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人类工程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低噪声消声通风器”,国家专利,922248982,1993贺加添(研究生)、秦佑国,“开敞办公室声环境及语言私密性”,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94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国,“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 1995“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理会议, 1995“城市住宅声环境的要求、问题与改善”, 小康住宅通讯和住宅与房地产,1996“北京王府饭店发电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教学讨论会,199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居住区噪声环境预测和评价”, 全国声学学术会议,1998“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建筑学报和瞭望周刊刊载,纽约时报、CNN、加拿大国家电视台采访,1999“我们的建筑教育思想”,全国建筑教育讨论会,1999“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建筑史论文集第11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时代建筑,2000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 建筑史论文集13集,2000“北京地区民用机场系统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4月;.“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建筑学报,2001年第六期;“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的措施与建议”,住宅产业,2001年6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建筑史论文集14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两个戏台的混响特性及分析”,华中建筑,2001年第二期;“From “Hi-skill” to “Hi-tech”,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中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从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筑,2002年第1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建筑史论文集 16辑,2002年6月;.白静(研究生)、秦佑国,“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年第2期;“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学报,2002年第7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清华建筑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学术报告会(庆祝吴良镛先生80寿辰),2002年4月;薛长健(研究生)、秦佑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声学”,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年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国,“‘生态’不是漂亮话”,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筑,2003年2月;“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永续绿建筑》(论文集),台湾建筑报道,2002年10月;“隔声材料与结构”,新世纪绿色房屋建材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2002年11月;“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第1期;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反映时序特征的听神经自发发放模型”,声学学报,2003年5月;“建筑和住区中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间提交给建设部部长和中国建筑学会;“SARS后关于居住密度的思考”,经济观察报,2003年6月23日;全国低密度住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中关村,2003年7月;“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中国大陆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台湾),2003年9月;“绿色建筑评估”,绿色建筑、绿色奥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03年9月7日“From Upenn to Tsinghua” ,国际学术会议,美国 费城,2003年10月;“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国际学术会议“大城市环境”,香港,2003年11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南京,2003年12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A,v323, n5~6 , 434, 2004;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Physics Letters,v21, n4 , 757, 2004;“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建筑学报,2004年第6期;“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百年建筑,2004年8月“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国际学术会议,意大利 罗马,2004年9月;“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新清华,2004年10月;“声景(Soundscape)学的范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墨西哥城的教训与拉美化的防止”,了望周刊,2005年6月;

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声学专业本科毕业;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系水声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声学和水声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过《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水声学》、《振动与声基础》以及硕士研究生学位课《声学原理》和《声学基础》等专业主干课。曾获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两项、3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第三届国际声学工程与技术学术会议”(IWAET2002) 论文集。主要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编委;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声学学会副理事长等。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1、《<丧礼撮要>笺释》(20万字,独著),台北:秀威出版社2012年版。2、《明清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2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6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3、《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 续编》(20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7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4、《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 三编》(1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7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待出版。5、《『朱子家礼』한국 进路:정치 문화정체递嬗》——《The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es》(《中国史研究》,韩国:中国史学会主办)2013年总第83号。6、《<韩国礼学丛书>所见朝鲜王朝礼学著述》——《书目季刊》(台湾:学生书局主办)2013年第47卷第3期。7、《“诸夏不如夷狄”?——从<燕行录>看李氏朝鲜的华夷情结》——《学术界》(CSSCI)2013年第3期。8、《朝鲜燕行使节中华认同观的递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5期。9、《朝鲜王朝礼书考略——兼论<韩国礼学丛书>在域外汉学中的价值》——《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3年第5期。10、《朝鲜王朝政书考略——从通制与典章看中国礼学的朝鲜化》——《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4年第8期。11、《明代南昌墓地案:一则结构功能主义无法解释的案例——兼评卜正民<明代的社会与国家>》——《中国图书评论》(CSSCI)2012年第6期。12、“清代汉学:在‘兴奋’与‘紧张’之间——读张循先生《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并收入王绪芬:《2011年清史研究索引》,《清史研究》2012年第6期】。13、“在‘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清代‘汉宋之争’的内在理路”——《史学汇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主办)2010年6月总第25期【该文为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研究新进展》第29、31期推介,成功大学三位台湾学者做出评价】,简要版《作为思想的历史:清代“汉宋之争”的内在理路》刊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清代汉学内部的‘汉宋之争’”——《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2年第9期。15、“我国台湾地区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的盱衡与启示”——《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3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16、“失落的期刊分级与本真的同行评议——再论我国大陆与台湾学术评鉴制度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2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17、“社会科学成果的取舍标准:我国台湾与大陆学术评鉴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1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出版业》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该文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社会科学的责任与使命”成果二等奖,同文并收入该年会论文集】。18、“断裂与联结——儒学整体性格的‘汉宋之争’”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1月10日<历史版>,【《国学新知评论》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为人民网、光明网等近百家网站转载】。19、“家奠吊祭仪制发微”——《中华人文社会学报》(台湾)总第10期【《儒教邮刊》总第15、16、22期分期全文转载】。20、“实质评鉴还是“予取予求”——台湾社会科学成果评鉴的盱衡与启示”——《学术界》(CSSCI)2011年第6期【本文英文版“Substantial Assessmentor Freewheeling Observation and Elightenment on Assessment of Social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 Taiwan”,同刊《学术界》英文版《Academics》2011年第6期】。21、“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9年第3期】。22、“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一)——婚制、宗法与家族政治摭谈”——《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9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23、“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二)——敬宗收族:家祭、谱法中的宗族政治”——《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6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24、“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三)——铭旌的祭祀符号:身体、秩序与权力”——《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1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25、“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四)——于心有安:《茗洲吴氏家典》所见神主的昭穆涵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4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26、“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五)——超越时空的礼学对话:《<丧礼撮要>笺释》跋”——《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1期。27、“君子儒与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09年第11期。28、“边缘到共同体:符号学视野中的女权主义”——《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09年第5期。29、“中国古代的家奠吊祭制度”(第一作者)——《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2009年第1期。30、“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的礼生与民间丧仪”——2013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之“第五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第二场“政体与礼法:历史的视野”宣读【本文英文版“ 'Li Sheng' and Folk Rituals: An Analysis of Folk Funeral Ritu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同刊《学术界》(CSSCI)2014年第6期。】31、“失控的革命话语:梁启超革命观的十年嬗变”——《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5年第1期。32、“共同富裕:历史省思与中国梦的进路”(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33、“传统中朝关系研究的三种话语体系”——《人民论坛》(中文核心)2014年6月(下)。34、“坚守学术底线,建立正和博弈”——《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4年6月18日学术评价版。 【人民网理论学术动态2014年6月18日以“学术生产过程是一种博弈的过程”为题摘编。】35、“同行评议的权威在于公信”——《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4年7月16日学术评价版。36、“著书岂能只为稻粱谋”——《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5年9月19日学术评价版。37、“把握学术传统与时代使命”——《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5年4月8日学术评价版。 38、“端视当前两种‘学术中心论’导向”——《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2年7月2日争鸣版。39、“TSSCI的随想:学术生产的永续发展”——《社会科学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12年2月16日学术版。40、“边界与自觉:清代汉学家的问学心态”——《社会科学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9月1日学术版。41、“版面费的罪恶在于牟利动机”——《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10月18日评论版。42、“《中国社会科学报》与学林新人”——《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10月20日评论版。43、“想象的乌托邦:16世纪朝鲜使节对明帝国的批判”——《中国民族报》(北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2013年12月13日理论版。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分为A类论文、B类论文、C类论文:

一、A类论文包括:

1、SCIE检索的期刊论文: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工程索引(核心版)(Engineering Index Compendex)。

3、SSCI检索的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4、A&HCI检索的论文: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

6、校定A类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二、B类论文包括:

1、EI(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中非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SCIE检索的会议论文,EI检索的会议论文。

2、ISSHP检索的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Proceedings)。

3、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三、C类论文包括:

1、除了A类、B类以外,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发表的论文。

2、在国外英文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

4、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5、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6、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引文数据库SCD(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7、ISTP检索的论文: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

扩展资料:

1、CSCD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公布的目录为准。

2、CSSCI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目录为准。

3、国内全国一级学会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的全国学会目录为准。

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最新版为准。

5、发表外国语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不限于英文期刊。

6、“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包括有出版号的国际会议论文集。

7、“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包括有出版号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增刊收录的会议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关于下发学校校定国内外期刊源及论文分类的通知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一,创业业绩毅然辞职,办厂创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动助力车已经在国内市场悄然兴起,然而配套国产铅酸蓄电池质量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此时,出身于电池之家和酷爱化学技术的周明明,于1995年毅然辞去教师职务,办起电池厂,立志研发出优质的国产电池.创业之初,电池厂只有8000元启动资金,三间简陋民房,十几号员工.技术创新,助推成长.周明明身兼经营厂长,技术人员双职,一方面自主创新,另一方面 借助外脑,上门向国内行业顶尖专家请教,解决技术难题.2000年4月,历经2年多的攻关,超威首个产品电动助力车蓄电池面市.产品经检测,其性能指标超过许多知名厂家,被国内各大电动助力车生产 争相采购,为周明明掘得第一桶金.2001年,周明明组织超威技术团队开展了近百次试验工作,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将纳米技术成功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的制造,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超过行业标准,其中最关键的使用寿命性能超出行业标准2倍以上,整体性能超过了进口的同类产品.超威纳米蓄电池一举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被浙江省科技厅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列为国家火炬重点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经贸委,环保局四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注重品牌营销,强力抢占市场.依托技术领先优势,周明明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营销渠道,截止目前,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经销点3500个,并出口新加坡,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其中主导产品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年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并连年保持17%的市场占有率.规模扩张,快速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威采取兼并重组,扩大投资等方式实现扩大产能,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建立子(分)公司及OEM公司共十几家,年产能达3500万只蓄电池.产值,利税等经营业绩平均增长率达50%以上.2009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居全国同行前列.二,经营与管理业绩超威公司在周明明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设.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一套以忠诚,责任,结果,奉献为核心价值观,以用事实数据说话,言必行,行必果为企业理念的公司文化体系.用了十多年时间,公司从创立之初只有八千元创业资金的家庭式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5家子分公司,从业人员8000多人,资产总额超过8亿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先后被获得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最具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世界环保与新能源产业中国影响力100强等荣誉.三,品牌建设方面的业绩周明明历来重视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狠抓产品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产品与服务,坚定支持政府,行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如今,超威品牌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最信赖品牌之一,先后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超威商标也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四,推动企业上市为加快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资本运作,在周明明的主导下,公司于05年引进了国外资本,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同时实施了上市计划,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10年内可实现上市目标.五,在科技创新方面业绩1,引导公司科技创新方面业绩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周明明的领导和组织下,公司完善了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成立省级研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浙江超威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大力引进教授,博士,硕士,高工等各类高级科技人才,对当前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如全胶体电池,内化成工艺,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等进行科技攻关,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部分已经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完成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火炬重点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开发项目10项,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项.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浙江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优秀研发中心,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共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专利拥有量居行业领先水平;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11项.科技创新为企业产,销,利,税年年大跨跃,牢固位居全国行业前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作用.2,个人科技创新业绩成果周明明亲自主持,参与公司技术创新工作,他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5篇,国外2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5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主持省级新产品开发项目3项,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火炬重点计划项目1项,国家新产品开发项目2项,省火炬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11项.获湖州市科技成果进步奖2项,县科技进步奖2项.2009年获中国民营科技发展杰出贡献优秀企业家,浙商科技应用新锐奖六,在应对金融危机全球方面的业绩1,加大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为尽快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周明明董事长果断采取加大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措施.2009年投入2亿多元的超威绿色能源科技创业园一期工程于当09年10月份竣工,目前已投入生产使用;在一期工程竣工当月又再次投资亿元,新建超威研发中心大楼和锂电,电动汽车用电池,储能电池生产线主厂房,以进一步强化研发软件和硬件建设,增强新能源产业化能力,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2009年工业投入,销售同比增长25%以上.2,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在周明明的倡导和亲历亲为下,超威公司非常注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09年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配置4名工作人员,对公司专利,注册商标等方面实行系统化管理.此外,公司还聘请杭州,湖州专利事务所的知识产权律师,不定期地为公司的技术人员,行政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业务培训,提升了全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目前,超威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湖州市仅有4家,超威公司是长兴县唯一一家企业.3,积极开展营销模式的创新周明明凭借丰富的营销知识,在全国行业中率先提出国内蓄电池市场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转移趋势的预测,对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创新:①在全国行业中率先建立规模化的销售二级市场.2008年建立31个大区,285个分区,3500个经销网点,到2009年底二级市场的产品销售比例占全部销售收入的75%以上.在今年全行业销售普遍下滑的情况,超威销售收入藉此同比增长21%;②出台销售激励政策.2009年授予全国41个销售点为年度营销奖,投入250余万共奖励41辆小汽车给相关销售点;③导入营销员培训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营销员的业务技能,周明明在全国行业首位实施了投入一百多万元,将全国经销区域300余名营销经理集中到长兴总部,聘请国内著名营销咨询专家进行营销全方位授课培训,使营销人员业务水平突飞猛进,销售业绩有了较大提升.七,在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减排上的业绩超威公司在董事长周明明的领导下确立了企业发展的宗旨和使命:倡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绿色动力能源产品生产过程的节能与减排工作,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周明明的领导下,超威公司于2005年首批通过了长兴县蓄电池行业整治,并在全省行业内率先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8年起在全省电池行业中率先对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实施了无镉,节能,节水的铅钙合金无镉内化工艺技改及产业化,推广工作.目前项目在公司总部已实现产业化,正加快向子分公司推广,为铅酸蓄电池行业在制造上减少能源消耗与资源浪费,实现低碳经济,走上绿色化生产道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公司新开发成功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用铅酸蓄电池及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及绿色环保电动汽车产业的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八,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业绩周明明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回馈社会,回馈乡邻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周明明的领导下,超威公司在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中认真地履行了行业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生产,建立生态和谐环境.超威公司于2003年率先研发成功蓄电池行业环保设施,2006年经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肯定,但周明明并不满足已有成就,在2009年上马的超威绿色能源科技创业园的规划中,周明明做出决定,增加投入3000万,采用最新内化成工艺,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环保设备,同时增加绿化,建设花园式工厂,确保废气,废水零排放,工人无毒害,彻底改变人们对铅酸蓄电池落后生产方式的传统印象,为铅酸蓄电池行业实现绿色化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集团公司为社会解决了近8000个就业岗位,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福了一方乡民.积极参与公司所在地的新农村建设.多年来公司在周明明董事长的引导下,一直致力于企业周边的新农村建设,与周边村委会建立了结对子关系,每年捐出大量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活跃农村生活,营造健康文化氛围,推动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双重发展.2009年湖州市委统战部授予公司统战心连心 服务新农村先进单位,对公司支持新农村建设无私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积极开展扶危救困,捐资助学,支持大学生创业等活动.近三年来公司在周明明董事长的领导累计支出300万元,支援灾区重建,资助大学创业资金,青年创业资金,公司驻地贫困学子,援助困难村户,扶危助贫,被授予爱心奉献企业家,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5,近三年在长兴地区共上缴税金亿元,全集团子公司向所在地税务部门上缴税收达6亿多元.经过10多年来的创新创业,以周明明董事长为核心的超威公司目前已经在行业实现了由超威制造向超威研发的转变.在2010年里超威公司将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产品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的全方位接轨,力争为中国民族电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做好行业龙头的贡献和表率.主要贡献:实用型新专利一项:圆柱形克维护铅酸蓄电池。《蓄电池》发表论文8篇:“圆柱形铅酸蓄电池的优选研制”、“电热系列用密封蓄电池的研制”、“低锑合金板栅用于摩拖车电池的实践”、“小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自放电与气密关系的研究”、“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的探讨”、“也谈阀控铅酸蓄电池的低温性能”、“关于于荷电极板持久性的工艺探讨”、“电动自行车用‘小密’铅酸蓄电池的研制”。《电源技术》发表论文两篇:“小型阀控式铅酸蓄电地质量问题分析”、“摩托车用‘小密’铅酸蓄电池应重点发展低锑型”(两篇均被美国《化学文摘》摘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电池工业》均刊发了论文“电动自行车用密封铅蓄电池的研究”。研制产品获湖州市第二届个体、私营企业名、优、特、新产品金奖。

1. 运输路径优化问题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文献1 马良;TSP及其扩展问题的混合型启发式算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周勇,陈洪亮;蚁群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微型电脑应用;2002年02期 1 刘海燕,李宗平,叶怀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延晖;马士华;;基于时间竞争的配送系统多目标决策模型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5年11期 3 孙元欣,黄培清;竞争型连锁经营网点选址模型与遗传算法解[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0期 4 魏恒,任福田;人-机参与公交客运枢纽选址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5 李栋;曹义华;苏媛;冯婷;;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低空突防航迹规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封全喜,刘诚;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并行遗传算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7 许志红,张培铭;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交流接触器优化设计[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8 杨荣华,王新洲,牛瑞芳;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的蚁群单纯形混合算法[J];地理空间信息;2005年03期 9 蒋建国;夏娜;齐美彬;木春梅;;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多任务联盟串行生成算法[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10 彭沛夫;林亚平;胡斌;张桂芳;;基于遗传因子的自适应蚁群算法最优PID控制[J];电子学报;2006年06期 1 宁静;王桂棠;吴黎明;刘军;;基于自适应挥发因子蚁群算法的Zigbee路由协议[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张开飞;黄道;;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许�;陈国仁;张利萍;;应用于拣选操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优化调度[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龙栋材;李斌兵;;蚂蚁算法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磊;黄道;;基于蚁群算法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6 许(王莹);陈国仁;张利萍;;应用于拣选操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优化调度[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段海滨;王道波;于秀芬;;基于混合优化策略的连续域蚁群算法改进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陆凯峰;彭力;;基于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许志红;张培铭;;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交流接触器优化设计[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石为人;余兵;张星;;单机作业下的提前/脱期问题的蚁群调度优化算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控技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 郭建宏;林副产品配送优化辅助决策模型及GIS集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杨剑峰;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曾洪涛;基于Community Intelligence的水电企业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徐俊杰;元启发式优化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丁铸;基于群智能的区域防空作战指挥决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向阳;移动Ad Hoc网络QoS路由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澄非;计算智能方法研究及其在流程工业中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8 柯晶;强跟踪状态估计与群集辨识[D];浙江大学;2003年 9 程铁信;大型工程项目物流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韩勇;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摘要:电子束焊接具有它独特的优点,应用广泛。为了得到高质量的焊缝,需要注意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实际例子的论述和分析,讨论了影响电子束焊接质量的一些工艺因素,如焊缝结构设计、工装模具、焊接参数、电子束斑点位置、预热和退火、填充材料以及电子束跟踪焊接等。关键词:电子束焊接 质量 工艺因素1.引言电子束焊接(Electron Beam Welding—EBW)技术是高能束(High Energy Density Beam—HEDB)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激光焊接相比各有优点[1]。电子束焊接除了具有输入能量密度高、加热面积小、焊接速度快、焊缝热影响区窄、工件变形小等特点之外,还具有电子束穿透深、焊缝深宽比大、电子束控制方便以及真空环境中的焊缝不受污染等特点[2]。电子束焊接适于精密焊接、穿透及深度(大厚度工件)焊接、高效率焊接和特殊焊接等。作为热加工手段之一,电子束焊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又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关机理、自动化程度、质量监控、应用领域等研究内容尚在不断进步。我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进行电子束焊接工艺及应用研究,涉及的材料有高熔点金属、高弹性合金、可伐合金、不锈钢、高强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和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涉及的工件结构多种多样,以中小型精密零件为主。三十多年来已取得多项科技成果。本文试图从一些具体工件的焊接实例入手(以本单位的应用范例为主)讨论影响电子束焊接质量的几个工艺因素。2.焊缝结构及配合间隙在焊接实践中,会碰到形形色色的工件,焊缝结构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可分为:对焊缝、端焊缝、角焊缝(包括穿透焊缝),或区分为直线焊缝、环线焊缝、曲线焊缝、点焊缝,还有等截面焊缝和变截面焊缝等。为了达到最佳焊接效果,焊缝结构和配合间隙的设计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工件(部件)在整机中的作用,又必须满足被焊材料可焊性和具体焊接工艺的要求。所以在实施焊接之前,应该与工程设计人员共同讨论焊接件的焊缝结构,或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结构与间隙尺寸。3.工装模具为了将被焊接的工件置于焊机之中,工装模具(夹具)直接影响焊接的实施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模具的正确设计是焊接工作成功的一半。(1)夹持作用。夹具的正确运用关系到焊接的精度,一个合理的夹具既要保证工件的正确装配,又要考虑到电子束的可达性。对于易变形的工件,在夹持(或顶紧)时,压力要适中,可以用合适的弹簧起缓冲作用。(2)散热作用。对于易破碎或热敏的工件,夹具的散热作用不可忽视,如图1是一种光电器件,其中玻璃管壳与金属管壳、纤维屏玻璃与窗架盘均已经完成封接或粘接,最后一道封口用电子束焊接。前二道焊缝均受不得热冲击,所以在电子束焊接时要有一个合适的夹具,以帮助散热。在设计和选材时要注意:夹具与工件的配合要好,接触面要大;材料用热传导较好的材料,如纯铜。(3)合拢作用。有的工件属于空腔型,如空心球体,只有通过焊接手段才能够制成。电子束的焊接精度高,配以适当的合拢模具,将两个半球在焊接室内合扰后施焊,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如用图2所示的专用模具即可。这种焊接过程,既能够获得内腔呈真空状态的目的;而且又可以保证焊接时不会发生焊缝溅射问题(如果事先在焊接室外合扰,内腔空气不易抽出,焊接时熔池会发生溅射现象)。4.焊接参数根据被焊工件的材料、尺寸及结构选取相应的工艺参数是焊接工作的主要内容。(1)焊接功率的影响。电子束的焊接功率指:P=U·I式中P—功率(w),U—电压(kV),I—束流(mA)它直接影响焊接的熔深,随着焊接功率的增大,焊接熔深呈线性增大,如图3所示。从加速电压的高低区分,高压焊机(如150kV)的电子束穿透能力更强,与低中压焊机相比,同等功率时焊接熔深会大一些;但亦有一种观点认为焊接熔深取决于电子枪的性能。(2)焊接线能量的影响。焊接线能量指:E=P/S式中E—线能量(J/mm),P—功率(w),S—焊速(mm/s)焊接线能量的输入大小对焊缝的成型起很大作用,如可以获得焊缝的最佳深宽比。另外,快速焊接时工件变形较小;慢速焊接可防止高强钢等工件产生裂纹。高碳钢焊接之后会产生裂纹,这是由于它的组织结构变化所致(如形成马氏体的时间长,它的膨胀力与冷却收缩不平衡)。据报导[3],钢的含碳量(C)小于是安全的,焊接时不会产生裂纹;当C量增加,为了避免出现裂纹,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之一可以将焊接速度降低,以减慢冷却速率,此时容易获得良好焊缝。C量高甚者则需要预热、退火或填丝焊等其它办法。(3)临界焊接参数的作用。我们在进行薄件和高精度工件的焊接工艺试验时,发现它的焊接参数非常严格,偏大或偏小均会导致失败,将此参数称之谓临界焊接参数。如图4所示应变传感器焊接[4],需要将基片(厚)与细管(φ1mm,厚—)在外侧相焊。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工艺问题,我们采用半穿透焊接,可以减小基片的变形。此时的焊接参数不能过大,不然全穿透焊接除了变形增大,还会造成细管内部MgO粉的溅射;参数过小时焊接强度太低或焊接不成。这种焊接情况,工艺参数非常临界。5.电子束焦斑及轰击部位电子束焊接的一大特点是焊缝窄、熔深大,这是由于电子焦斑可聚焦得很细,一般焦点直径在—1mm左右(取决于电子束功率大小)。(1)常规焊接。电子束焊接工件时,一般情况下将电子束焦斑调到最佳状态,即束斑聚焦在工件表面(对于厚度较大的工件,焦点位置控制到工件内部)。电子束轰击的部位则是在工件的接触缝(焊缝)上。(2)束斑略偏于焊缝一侧的焊接。对于某些情况或工件,能否取得焊接的成功,电子束的轰击部位起着关键作用。如厚薄不均的工件,电子束轰击应偏于厚工件一侧;熔点各异的工件,电子束轰击则应偏于熔点较高的工件一侧。有些特殊的工件,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多孔钨与钼的焊接,虽然钨的熔点较高,但为了能够获得光滑的焊缝,电子束轰击偏于钼材,使钼件局部熔融后流附到多孔钨表面和内部(表层)[5]。又如铌与钼焊接,电子束轰击部位与焊缝的强度密切相关,如果轰击于焊缝正中,则它的强度为,属于沿晶断裂(图5(a));如果电子束轰击偏于Nb侧约,则焊接强度大于,呈穿晶断裂(图5(b))。这是由于Nb具有良好塑性和一定吸气能力,会使晶界上气体成分减少,焊缝质量较高;而钼的晶格再结晶后晶粒粗大,加之晶界杂质影响,钼熔焊后呈脆性[5]。(3)电子束散焦焊接。对于某些工件的焊接,电子束略为散焦效果更佳,如网状工件的焊接,如果电子束聚焦得过细,焊接时工件易被切断。6.预热和退火对于某些材料或结构件的焊接,为了防止裂纹的产生,对被焊接的工件需要进行预热或焊后退火处理。(1)电子束预热和退火。利用较小功率并且散焦的电子束轰击工件,使工件具有一定的温度,以达到预热或退火的目的。具体工艺(温差)视不同的材料和工件结构而定,因为它亦涉及到材料组织的相变问题。(2)辅助预热和退火。利用电阻炉或石墨炉来对工件进行预热和退火。我们在进行陶瓷与金属的焊接工艺试验时,化了比较大的精力于电阻炉的试制(图6)及预热退火工艺的操作(图7)。最终达到了良好效果,取得了陶瓷与金属焊接的成功[6]。7.添加材料(填丝)通常电子束焊接不用任何焊料,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结构的工件和某些异种材料,为了取得焊接的成功,除了采用电子束轰击偏于焊缝一侧等方法之外,还可以添加第三种材料,即用填丝的方法。(1)钎焊。这里用的第三种材料起到钎料的作用,即此材料熔化后将两个零件粘接在一起,或使焊缝两侧表层有一些扩散作用,此时工件基材尚未熔化。如图8所示的小齿轮焊接,为了防止齿与轴的变形过大,电子束轰击仅使钎料(银铜钎料)熔化,将小齿轮与轴粘接起来,联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扭矩强度大于),同时变形量很小(轴的跳动量小于)。(2)填丝焊接。对于可焊性较差的异种材料,为了不致出现裂纹,能够得到良好的金相组织,可以在焊缝中添加一种填充材料,以起到过渡作用,焊接时此材料与局部基材均同时熔化。焊缝的硬度、合金元素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取决于焊接参数和所用的填充材料。这种填充材料形状呈丝状或片状;自动填丝焊机则利用送丝机构进行填丝熔融焊接。填充材料的成份视被焊工件的材料而定,必须考虑到能与基材形成合适的组成(如固溶体等),例如镍基材料、银基材料、硅铝材料等。8.其它因素在实际焊接过程中,为了解决碰到的难道并获得良好的焊接性能,还有许多因素需要注意,虽然对于每一个工件而言,不一定必须面面俱到,但对于某些情况还是有作用的。真空度的影响按工件所在焊接室的真空度的不同,可分为高真空、低真空(包括局部低真空)、非真空(局部保护气氛)焊接。工件的焊缝深度以及焊缝质量是有很大区别的。选用何种状态焊接,视被焊工件的材料和结构等而定。电子束跟踪焊接对于曲线焊缝或偏斜焊缝,用电子束自动跟踪焊缝的焊接方法是比较合适的。它是利用电子束在焊缝的前方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探测扫描,收取焊缝两侧的二次电子作为信号,来控制跟踪焊缝(电子束偏移或工作台移动)。我们在试验时,利用记忆示波器拍摄到了正常运行时的二次电子信号电压波形照片,同时获得了焊接曲线焊缝的成功(图9)。电子束偏摆焊接有时可将被焊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利用程控的偏摆电子束环绕被焊件的焊缝进行焊接,它适用于尺寸较小、厚度较薄工件的对称焊缝,如图10所示的方波导与法兰的焊接。此工作过程比较简单,适用于多工位装置的多工件焊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帮助。电子束扫描焊接对于厚度较大的工件,为了使焊缝熔池内的气体能够充分排出,以减少焊缝中的气孔或裂纹,利用扫描电子束是很有意义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电子束搅动焊缝熔池的作用,从而使气体排出。有时为了取得异种材料焊接成功,亦可以进行扫描焊接。电子束扫描的波形、频率和幅度等因素视具体情况而定。脉冲焊接为了防止被焊工件过热和达到其它特殊目的(如提高薄件焊缝的深宽比),利用脉冲电子束焊接是很合适的。通过试验来确定束流峰值、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平均输入功率及焊接速度等参数。修饰焊接有些工件的焊缝需要有较高的光洁度或有其它原因,可以采用修饰焊接的工艺过程。一般讲,修饰焊的电子束功率密度低于实际焊接的功率密率。9.结束语电子束焊接是一种高技术加工手段,属于先进制造技术,焊接设备(焊机)越来越先进;但作为一项工艺技术,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则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给予综合分析。我们通过长期的试验和应用研究,找到了一些通用规律和特殊的经验,虽然不可能包罗全部,但对于从事电子束焊接工作者,可能会有一些帮助。参考文献1.林世昌,丘宁茂。电子束焊接技术的某些应用前景及与激光焊接的综合比较。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北京,p467— H. Electron beam welding. Abington Publising,Cambridge England, Minehisal,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Welding,1986,Tokyo Shichang (林世昌),Fan Binglin (范炳林),Hu Zongyao(胡宗耀),Wang Xiumel(王秀梅),Zhang Yansheng(张燕生).Packaging technology of ultrathin film sensors by electron beam welding. Sensors and Actuators, 1993(35), Shichang (林世昌),Fan Binglin(范炳林),Guan Zuoyoa(管祚尧)。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IW,1896,Tokyo and Laser Beam Welding. Pergamon Press,1986,p227— Shichang (林世昌),Xiao Naiyuan(肖乃元)。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Welding and Melting by Electron and Laser France,1988,p251—258作者简介:林世昌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并电子束离子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资深委委员并焊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焊接学会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委会委员。(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展开剩余内容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更多类似文章猜你喜欢类似文章【纯干货】激光焊接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工艺参数激光焊接不锈钢技术史上最全连接工艺大汇总高硅铝的焊接方法[搅拌摩擦焊,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第三章,搅拌摩擦焊中材料的变形与接头形式动力电池工艺,激光焊接概述更多类似文章 >>生活服务首页万象文化人生生活健康教育职场理财娱乐艺术上网留言交流回顶部联系我们触屏版| 下载APP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京网文[2019]6000-69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77号关注公众号保存12生成长图分享

投稿后,专家进行审核。学术上有创新,观点新颖,格式规范,应该可以中!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算

其等级为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为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为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为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扩展资料:

核心期刊论文相关要求规定:

1、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

2、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

3、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 期刊 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发论文集干嘛啊?我是潘编辑 , 联系、、、我、、吧

学术会议论文肯定不是核心期刊了,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本身就是不同的论文。至于会议论文级别,要看你所投会议权威性,如果就是一般的“野鸡会议”,基本上就是相当于普刊级别的了。如果是EI国际会议论文,稍微要权威性,毕竟是EI,不同学校对EI会议认可度不一样。顺便给你一个搞EI会议论文的地方::,专门搞EI会议论文的,1周搞定录用,比较权威。

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并发表了会议论文,严格地说,只能算是宣读了论文。一般宣读后的论文都会结集出版或在期刊上发表,只有在核心期刊发表才能算。

1983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上万方论文库看看吧,大概有清华的应该也有。

主要论文论著:(1)对古汉语中NP+之+VP结构体的分析,《上海市语文学会1983—1984年会论文选》。(2)“有”“没(有)”标定偏正性NP的不对称性,《探索与争鸣》1986年增刊(上海青年语言学论文选)。(3)汉语句子的构成和定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1期。(4)上海市区店名与商业功能相关的社会性类差,《现代语言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5)前置长定语的理解困难及相应的句法补偿,《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版。(6)“没”类否定词与《骆驼祥子》的语体风格,《修辞学习》,1988年第3期。(7)试论汉语句长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2年第3期。(8)对孔先生论汉语词汇一文的看法,[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38期,1992年出版,后收入《让汉语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汉语文问题讨论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版。(9)汉语主宾语问题,《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文学艺术语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10)论言语行为的分类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文苑》,1993年9月版。(11)命题和其预设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文苑》,1994年9月版。(12)试析话语衔接的基本支配因素,《现代语言学》(第三届全国现代语言学会议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4年2月版。(13)试论“被”字句式和“把”字句式的强动作性,《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文苑》,1996年出版。(14)现代汉语的“体”概念,《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15)试论“体”的本质属性,《汉语学习》,1998年第4期。(16)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兼及体研究的类型学意义,《语文研究》,1999年第1期。2000年译成日语,收入由于康、张勤编“中国语言语学情报2”「テンスとアスぺクトⅠ」,东京好文出版2000年11月版。(17)话语语法研究的性质、范围和对象,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第1版。(18)简论实施性体,邢福义主编《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19)《汉语语用学》(现代语言学丛书,丛书主编许威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20)试论现代汉语中数的语法范畴,范开泰、齐沪扬主编《语言问题再认识——庆祝张斌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暨八十华诞》(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21)试论汉语体标记的一种标记特点∶嵌套,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22)汉语中时、体标记的合一性,[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3期,2001年10月朋友书店发行。(23)关于“着”的几个问题,[日本]日中对照言语学会编《日本语と中国语のァスペクト》,2002年8月白帝社初版发行。(24)上海话时态助词“仔”的语法意义,《吴语研究——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25)论“(正)在”和“着”,[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5期,2003年10月朋友书店发行。(26)动词重叠和时量,竟成主编《汉语时体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百家出版社2004年3月版。(27)上海话中后置“辣海”的语法功能和性质,《吴语研究——第三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28)语法研究中应正确处理意义的分界问题,齐沪扬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29)时间补语和“了、着、过”,[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7期,2005年10月朋友书店发行。(30)汉语时体标记系统的古今类型变化,《汉语学报》,2007年第2期。(31)论上海话疑问句的[a]音收尾倾向,《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第1期。(32)“的”字结构诸功能中的语体功能,《修辞学习》,2008年第3期。(33)论汉、英、日语中一些体标记聚焦特性的差别,《东方语言学》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34)级差序列及其分类和语用价值,《长江学术》,2008年第4期。(35)试论“有”的一种虚化现象,《对外汉语研究》第4期,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36)普通话基本语气词的主要特点,程工、刘丹青主编《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37)动词的动相分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38)预设与修辞,《修辞学习》,2009年第1期。(39)论吴方言的持续体标记,《东方语言学》第5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40)“喌”音小考,上海市语文学会编《语文论丛》第9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41)虚词和词缀,齐沪扬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2)句类与以言行事行为,《汉语学报》,2010年第3期。(43)再论上海话的“仔”,[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13期,2011年10月20日朝日出版社发行。(44)再议上海话的“辣海”,[香港]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学集刊》,2011年第5卷第2期。(45)预设是什么,《东方语言学》第十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46)上海话的“VV结果补语”和“VV看”格式及相关问题,[澳门]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南国人文研究中心《南国人文学刊》,2012年第2期。(47)论象征的构建及相关问题,《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5期。次要论文:(1)谈谈简缩,《中文自修》,1986年第10期。(2)电话沟通语的定位功能及相关问题,《修辞学习》,1991年第1期。(3)谈谈“含义”,《中文自学指导》,1992年第1期。(4)要规范,更要研究怎样规范,《语文学习》,1992年第10期。(5)谈谈修辞中的选词,《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9期。(6)探寻产生语用意义的机制,《上海教育报》,1995年6月6日。(7)汉语中的外来词,《咬文嚼字》,1995年第4期。(8)店名小识,《咬文嚼字》,1995年第6期。(9)警惕英语“飞地”——对汉语中夹用英语现象的忧思,《给城市洗把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2月版。(10)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定位调整,陆建非主编《双语双文化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2月版。参与编撰的著作:(1)张斌主编《现代汉语精解》,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7月版。(2)钱乃荣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版。(3)易洪川主编《应用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月版。(4)余志鸿、黄国营主编《语言学概论》,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11月版。(5)钱乃荣主编《汉语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7月版。(6)钱乃荣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7)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9月版。与他人合作的文章:(1)迎接新的世纪,作出新的贡献——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世纪之交汉语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座谈会纪要,《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和齐沪扬合作。(2)功能和解释的交会,《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刘大为执笔,金立鑫、黄锦章、戴耀晶、左思民参加讨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