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物业管理论文参考的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3 04:10:00

物业管理论文参考的文献

物业管理专业是高职 教育 中的新兴专业,但是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不断的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业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一)良好的可视性与可控性

物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建立规范、合理的业务流程,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保障相关业务高效的开展,尽可能地规避管理上的不足以及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使企业拥有更为理想的运营效率,最终帮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支持全方位的快速查询

物业管理涉及大量资料(如房产资料等),若采用手工整理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相当烦琐,对房产资料进行查询时往往耗时较长。利用信息系统能够通过设置不同条件分类(如业主姓名、房号以及面积等)进行查询,快捷且准确,大幅提升了查询效率[1]。

(三)完整的工程服务档案

在物业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程服务(如维修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可对工程服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如此一来,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状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助于管理人员科学规划自身的工作时间。

(四)各项费用的自动化计算

在物业管理中,各项费用的计算和整理属于核心工作之一,但费用项目众多,再加上计算 方法 烦琐,若采用手工模式,很容易出错,且耗时耗力。信息系统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能够让相关费用的计算和整理变得简单起来。

(五)为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的决策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此一来,决策者能够在大量的决策方案中筛选出最为合理的,指导企业实施科学的管理行动。

二、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操作

(一)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模块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即组织机构模块、职员模块以及辅助资料模块[2]。组织机构模块可以对不同组织机构(如总公司等)进行定义,职员模块可对不同组织机构之下的职员信息进行定义以及管理,辅助资料模块能够对相关辅助资料(如楼宇结构等)进行定义。以基础资料模块为工具,可对各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为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信息化构架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时,一般将物业管理企业规划成三级,一至三级分别是总公司、区域公司以及管理处;对于普通居民小区,通常设置三个级别的管理处;当完成对组织机构的设置之后,便可以在不同机构之下进一步设立与之对应的职员信息[3]。

(二)房产管理

房产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含了下述信息:(1)管理区信息;(2)楼宇信息;(3)房间信息;(4)停车场信息等[4]。依据不同类别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 Excel 表格后导入信息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初始化准备。对房产管理的同时,还能够执行房产验收作业,便于物业管理企业更加高效地验收项目,管理验收结果。这一模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公共维修资金进行管理,能够十分清晰地记录每一户所对应的公共维修资金信息,有效提升了物业管理企业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三)客户关系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客户服务工作时离不开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的支持。在该模块的帮助下,不仅能够建立一个信息较完整的客户档案,对所有住户的姓名、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予以管理,还能针对每一位客户建立健全家庭成员的档案。对于以写字楼为代表的综合项目,信息系统能对业主和租户的信息分别进行详细的记录,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极大便利。通过“客户服务”,可以对内部服务进行合理派工,同时还可以开展投诉处理以及装修管理等工作。借助系统跟踪功能,对各项服务进行管理,做好内部沟通工作,及时且有效地解决客户提出的各项合理的服务申请,从而逐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5]。

(四)收费管理

所谓收费管理模块,指的是物业管理企业对各类费用予以管理的一种功能模块,全部收费项目以及标准等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应收费用主要有四大类,即常规费用、抄表费用、车位费用以及临时费用。以单个房间为单位,明确当月各个房间的应收费用,对于那些较特殊的收费标准,允许单独设置,设置好相应的收费标准之后,每月便可以执行“生成费用”操作。以水电收费为例,对水电表执行远程抄表操作之后,形成Excel数据,然后将其导入收费管理模块便可形成抄表费用[6]。对交费通知单,可通过自定义方式进行设置,并打印出来。缴费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现金交款,二是银行托收,三是预收款。收费员在收费管理模块中执行“缴费”操作之后,应收费用便会自动纳入已收费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打印出对应的票据。对于收费管理模块而言,其还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查询和统计服务,常见的如当期应收费用之中的当期应收、往期欠费以及提前预收等,仅需执行“报表统计”这一操作即可实现。

(五)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包含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系统重置三大功能。角色管理功能能够以不同角色为对象,对其名下的功能以及数据权限进行设置。用户管理功能能够对用户角色进行定义。通过前面提到的两种功能可以建立一个比较灵活、完善的授权机制。项目人员仅可以对所属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而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在获得授权之后可以进行相应操作。

(六)设备保运信息化

将大量设备设施相关数据录入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大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生成卡片式、线性操作规程,保运人员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标准化操作,操作记录实时传到系统内,生成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使设备设施也纳入到物业的信息化管理之中。

三、信息系统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物业管理

(一)政府和行业支持

相关政府以及行业部门应重视信息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组织建筑单位、研究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制定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行业标准,明确具体的实施内容,并立足于具体情况,允许多重定位的存在,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档次及各类投资规模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基于更高层次视角制定和实施配套的协调性 政策法规 ,突破行政壁垒的束缚,推动相关收费的社会化转变,制定城市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和类型,为其提供各类资源支持,从而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应用于物业管理系统,服务于现代智能物业社区的建设和发展[7]。

(二)开发商支持

开发商对工程进行规划时,便应该充分明确住宅的市场定位,即向何种社会群体提供何种档次的住宅,通过了解购房人在物业管理方面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如若缺少必要的事前调查环节,就会出现功能过剩,或者功能不齐全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应立足于市场需求,对自身的投资能力进行理性分析,参考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合理意见,邀请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系统的、高效的策划,结合项目具体的市场定位来研究其配套的信息化物业管理问题,不但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同时还应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住宅是一项长期工程,物业管理企业通常会为业主提供长达数十年的服务。现今,科技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建设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积极地考虑技术的升级问题,如何赋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以理想的超前性及可拓展性,将成为开发商在和相关企业协商的过程中另一重要的议题。

(三)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物业管理企业应基于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特性制定和实施配套的维护制度与保养制度,并严格落实定期检修工作;建立并完善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对系统设备自动运行所涉及的资料予以整理和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范 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物业管理企业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所对应的标准化流程,制定和实施以岗位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只有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使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企业应重视和做好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及时了解并掌握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与此同时,还应做好新员工招聘工作,为自身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从而建立一支稳定的、业务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建议物业管理企业将一些专业设备的操作、维修以及保养工作委托给相关专业企业,从而达成节约成本,提升自身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目的[8]。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业管理只有积极引入和应用信息系统,尤其是采用联网管理模式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才能使得各项物业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为物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方便物业管理企业及时且准确地制定相关决策。与此同时,也方便了物业管理企业实时掌握自身的运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作出针对性的经营决策,推动物业管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业主归属感是影响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有效物业服务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小区业主将自己居住的物业区域划定为一种精神状态的聚集区域,既包含对房屋、居住环境,以及物业管理的情感依恋,又带有较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辨明业主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提升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和长期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基础

1.研究综述。我们对业主归属感的研究主要借鉴于社区归属感的研究理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加剧,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对居住地的依赖,淡化着“村落情感”。王思斌研究了社会流动对 传统 文化 和共同意识的冲击。黄玉捷指出,城市居民之间的情感在变得冷漠缺乏信任。潘允康等研究了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需要重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王铭铭指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力量在进行着强大的反抗。雅诺维茨等国外学者,从居民是否愿意在自己的社区长期居住,并认可自己属于该社区,是否关心社区内发生的事情并积极参与,搬离社区后是否会感到怀旧和回忆等方面对社区归属感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业主归属感的研究借鉴了雅诺维茨等学者的社区研究理论。

2.数据基础。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对业主满意度的实证调查,调查样本选取了山东省青岛市3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业管理小区(选取标准为小区规模大,物业服务公司及其服务水准符合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021份,其中有效问卷样本987份。调查结果统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有的业主认为和自己共同居住在一个物业区域的业主构成了一个群体,而自己是属于该群体的。有的业主对居住小区的事务比较关心,有的业主愿意积极参与到小区事务中。有的业主有意向长期在该小区居住,另有一部分业主具有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满意程度,有的业主对现有物业服务感到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业主对居住小区的归属感与物业服务满意度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二、业主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影响业主归属感的因素非常多,本文根据雅诺维茨等人的研究,将相关影响因素按照特征性分为:是否认可自己属于“该群体”、是否愿意长期在此居住、对居住小区事务的关心程度、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小区事务。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析了“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业主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层级)”“业主在小区内的社会关系”“业主对小区事务的参与度”“物业服务品牌认可”和“物业服务收费认可”等相关性指标。为了方便测量,我们将“业主的社会经济状况”指标转化为业主的受教育程度和实际收入;“业主在小区内的社会关系”纳入到业主间互动的频率和接触数。消减误差比例(proportionatereductioninerror)。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业主群体归属”“意愿居住时间”“事务参与程度”三个指标和业主归属感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应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同时显著程度为和。这说明,意愿居住时间越长的业主,越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所能感受到的业主归属感也就越强;反之,业主归属感越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不高,只是弱相关性因素。也就是说,“业主群体归属”“意愿居住时间”“事务参与程度”并不是影响业主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影响业主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关系程度”“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其中物业服务认可涵盖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和物业服务收费等。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和,显著程度已经达到了的水平。这表明在业主的小区生活中,社会关系程度是促进业主留恋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归属感。同时,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认可也有着明显的影响。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越密切,对物业服务认可度越高,他们的业主归属感也越强。根据测量结果,我们进一步对“社会关系程度”“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进行指数回归分析。依据业主归属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可以构建出回归方程:Y=经标准化后,回归方程为:Y=其中,Y代表业主归属感,X1代表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X2代表业主社会关系程度。通过对标准回归方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述两个影响因素对业主归属感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即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和业主的社会关系程度是影响业主归属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提升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业主归属感,对物业服务公司进行长期、有效的物业服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物业服务综合认可

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来看,已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一开始物业管理中的重点为“物”的管理,转向为“人”的服务和“物”的管理并重,进一步转向为“物业管理+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物业管理”。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人”(业主)的因素被逐渐重视,同时在其背后不可忽视的依然是基本服务。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还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进行了细化调研。物业服务综合认可度包含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物业服务收费等方面。其中物业服务质量又包含传统的“物”的管理质量和“人”的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和口碑对带给业主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方面的影响较强;物业服务收费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目前物业收费的差异化并不大(在选取的调查样本当中)。综合前文分析的业主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可以发现,物业管理中“人”(业主)的服务愈发重要。其涵盖的范围包括服务态度、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社交服务。服务态度给业主以最直接的感受,是物业服务基本标准,各物业服务企业在该方面都很重视,并且做得也很到位,差异性不大。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则是服务态度的进一步延伸,是物业服务的规范化和细化。社交服务是物业管理中最容易让业主产生归属感的,其直接联系着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目前,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更多是通过自发形成的,以邻里关系和非官方组织的形式为主。物业服务企业应该主动介入到业主在小区中社交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促使其形成更和谐、更稳定的社交关系。通过该次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开始介入到业主在小区中社交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以娱乐、 爱好 、运动等形式组织业主交流,促进业主间的沟通和关系建立,也有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搭建了业主间的沟通平台,主要以物业服务软件中的社交功能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业主对进行了社交服务的物业企业的认可度()明显高于未进行社交服务的物业企业的认可度()。

四、结束语

在提高业主归属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都是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主动参与和改进提升的,尤其是物业服务中的社交服务,需要引起物业服务企业的重视。提升物业服务中社交服务,帮助业主建立稳定的在物业区域内社会关系,重新构建传统的“村落情感”或“集体情感”,有助于获得业主对物业管理区域的归属感。伴随业主归属感的增加,物业服务公司会获得业主更多的信任和认可。

引 言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在联合国1986年修订的《全部经济活动产业分类》的国际标准中列入十大经济活动的第八类,在我国现行的行业分类中列为第七类。这说明,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房地产已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产业部门而存在。尤其在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房地产市场也随着我国房地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的深入而逐渐完善和成熟。当然,房地产市场和谐与健康秩序的维持离不开健全的房地产法制建设。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的国度,健全和完善的房地产法更是不可或缺。物业管理在国外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从深圳开始到目前,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在七八年前,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的缩影,成为集居住、服务、经济功能为一体的小社会,而目前物业管理也已成为我国的新兴行业、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物业管理的发展必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实践证明,物业业主的自治管理以及受托物业管理机构的专业管理有助于建立多层建筑和住宅小区物业所有人之间的和谐秩序。但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房屋管理体制和物权法律结构阻碍了市场化物业管理的推行。一个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将有助于规范物业管理行业,维护业主权益,推动房地产市场,促进城市社区建设。1 物业管理制度的立法构建模式和我国立法现状 物业管理立法的必要性 促进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下的物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涉及物业区域维修养护、安全防范、环境卫生、绿化美化、车辆管理等多方面公共服务,而且影响市民工作生活的质量,更攸关现代化建设。物业管理因此牵涉多方面关系,包括房地产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众多参与者,既有业主、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平等的民事关系,也有相关政府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监督参与的行政关系。在复杂的各种关系中,通过立法能够明确各方主体—政府、业主、物业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开发商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使物业管理有法可依,避免纠纷的产生。 法律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现代城市的发展有两个特征:第一,为缓解土地住房紧张,多层建筑的出现;第二,城市功能区域化,住宅小区等种类物业区域的出现,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化。(1) 关于相邻关系相邻关系是传统民法上的概念,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通常因土地、山岭、森林、草原自然资源、宅基地的使用、排水、排污、用水等而发生。相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享有要求对方提供便利的权利,承担为对方提供便利的义务。不动产相邻各方 ,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 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2)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多层建筑与物业区域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不动产权利形态,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伴随现代城市的发展而产生一项重要不动产权利,指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专有一部分,就专有部分享有单独所有权;并就该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共同部分,按其专有部分比例共有的建筑物所有权。传统的不动产所有权构成单一,仅仅指权利主体对不动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则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持分权以及因共同关系所生的成员权三者复合而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物权制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在传统物权法中有一物一权的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即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权利,也就是物权特定。物权特定或者一物一权,现在的法律上没有规定理由何在:首先是一物一权反映的是早期的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状态,即小生产经济状态。在那样的经济下,物权就是所有权。一个财产归张三所有,张三有所有权,其它人没有,一物一权原则是用来对抗历史上封建社会在一个土地上有两个所有权的封建分封制。庄园主的财产来源于国王,庄园主又把这个土地交给佃农耕种,在这个土地上,有国王的权利、庄园主的权利、佃农的权利,在过去叫一物之上多个权利,如双重权利等等。这样的权利不适应市场交易的要求,在房屋土地上有两个以上所有权,这个房屋土地怎么能够正常交易,市场交易的要求打破一物之上有双重、多重权利的状态,这就用一物一权原则来对抗,一物一权原则要求在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权利,这是市场交易的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最后发生了抵押权制度,在一个财产之上所有权以外还有一个抵押权,一物一权原则也就不符合状态了,但是法学家们不愿意放弃一物一权原则,他们把一物一权原则范围缩小,称一物一权原来讲的是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所有权之外有一个抵押权,两个抵押权都不影响,因此这个原则一直在教科书上存在。但到了二战后,即六七十年代,各个国家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城市化的结果使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一人一幢房屋做不到,这就产生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其结果是在一幢建筑上有很多个所有权,那么我们所说的一个建筑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已经行不能,试看一个商品房,20层的大楼上面有100多个买房人,同时存在100多个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存在一物一权原则,这就是没有规定一物一权原则的理由。物业小区中的业主所有权实质就是区分所有权,而物业管理权是其中的一项权能。当前各国立法均肯定了区分所有权,甚至制定专门的区分所有权法。但如何有效维护保障业主享有的区分所有权,充分利用实现其物业管理权,协调众多业主的权利冲突,理顺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则是物业管理立法的任务。因为多层建筑以及物业小区中,人口密度集中,人际关系复杂,事关百姓安居乐业。旧有的法律框架,例如民法中的相邻关系制度等,难以适应城市物业的迅猛发展。所以,需要针对业主之间的共同关系、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进行专门立法。参考物业管理论文 物业管理的实践模式物业管理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操作模式:1、委托式物业管理 即由业主通过物业管理合同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对整个小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管理效果相对要好一些。其主要弊端是:管理费用较高,很多中低收入居民承受不起。目前许多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费收缴率较低,不少中低收入者反映,买了房改房以后,交不起物业管理费。这是当前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1、 自营式物业管理 所谓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就是住宅小区(台湾称社区)的物业管理,既不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也不聘请社会上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而是由楼房业主自己管理。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的最大优势是,业主基本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也能对普通住宅楼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并实现政府要求达到的管理目标,即对住宅楼房及其设施设备和住宅区内的绿地、车辆实行集中统一的维修和管理,创建安全、整洁、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 物业管理的立法模式由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物业管理产生的前提,物业管理的立法实质上体现在区分所有权的立法当中。境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物业管理法的体例主要有:1、民法模式。此种模式以意大利和瑞士为代表。指在民法典中若干条款,,以规范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如《意大利新民法典》的第1117至1139条有下列规定:建筑物共同部分之范围,共有人对共同所有物之权利,共同部分之不可侵害性;共用部分之变更,共同所有建筑物的部分设置费用之分担,楼梯之维护与重建;天花板、地下室、地板的维护与整修;日光浴室之排他使用;建筑顶楼之建筑;建筑物全毁或者部分损毁;管理人的选任与解任,管理人之职务,管理人的代表权;关于分层住宅所有人(区分所有权人)不赞同时之提起诉讼;管理人之外围,分层住宅所有人引起之费用;分层住宅所有人会议的权限,分层住宅所有人会议之组织的决议的效力,分层住宅所有人会议人异议;分层住宅所有人间之规约,共同所有法之准用。2、单行法模式。此种模式以德国、日本、法国等国为代表,指专门制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权,其中设专章或专节对物业管理进行调整。如1962年4月4日日本颁布《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的第一章第四节为“管理人”,内容包括:管理人的权限、管理人的选任与解任、管理所有委托规定的准用及区分所有权人的责任等;第五节为“规约及集会”,内容包括:规约事项、规约的设定、变更与废止、依公证书设定规约、规约的保管及阅览、关于集会的如今、决议事项的限制、表决权等等;第六节为“管理团体法人”。内容包括:管理团体法人之成立、名称、管理团体法人之理事、监事、监事的代表权、管理团体法人事务的执行等等。在英美法系,物业管理一般亦进行专门立法。例如,美国各州均有了自己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从而对物业管理进行规范。而且美国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制定了《统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UNIFORM CONDOMINIUM ACT),供各州立法时进行参考。另外,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寓大厦管理条例”以及香港的《建筑物管理条例》也是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物业管理的单行立法。对以上两种立法模式比较而言,民法模式的优点在于以民事基本法形式确立了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将物业管理纳入民商法的整体调整范围,使民法典更加丰满和完善;其缺点是无法详尽物业管理的诸项制度,使法律的操作性削弱,而且物业管理涉及众多的行政管理规定,无法在民法中一一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进行专门物业管理立法的模式较为可取。 我国物业管理的立法进程 :1994年,建设部下发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在新建小区推行物业管理制度。1994年以来,建设部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等部颁规章。1994年以来,广东、上海、重庆、深圳等2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物业管理条例。2001年,国务院把制定《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当年的立法计划。2002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授权《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全文刊登《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03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物业管理条例》。我国的立法现状(法律渊源) 宪法宪法中关于住宅、城市管理、公民权利等方面的规定和原则,例如原宪法第3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等条文,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物业管理立法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是物业管理法律规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我国有多部法律直接或间接涉及物业管理,例如,私法方面,《民法通则》的相邻关系制度,即将出台的《物权法》的区分所有权制度,《合同法》的委托合同制度均是物业管理立法的基础;公法方面,《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则包括一些物业管理应该遵循的强制性规范。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发布的地区性文件。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规定》等,以及2003年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 地方性法规地方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授权的城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人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实施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在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物业管理先行地区 物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目前,上海、广东、海南、江西、深圳、珠海、宁波、青岛、厦门、武汉、吉林等11个省市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例如,1994年《深圳经济特区住宅物业管理条例》,1997年《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例》,1998年《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等;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宁夏等十多个省市则出台了物业管理办法,例如《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办法》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国务院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其中以建设部的规章居多。例如1990年《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1990年《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1991年《房屋接管验收标准》、19991年《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1992年《公有住宅出售后维修养护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办法》、1994年《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1996年《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1999年《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试行办法》等。……参考物业管理论文

沈四光 因梦想与物业结缘 为发展而改革创新——我与物业管理这些年 《中国物业管理》 2011年 第7期 谭善勇.物业管理市场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陈德豪.物业管理概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05.

关物业管理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根据合同向业主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有偿服务,具有较强的团队工作性质,所以,在物业管理中建设有效能的团队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绩效就显得很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只有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和相应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的有效进步。而在基本的物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管理质量,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才能带动整体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本文对物业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相关策略和服务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升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服务;物业管理;重要性

一、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

1.基本内涵。现代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体业主的切身利益。物业管理是发生在企业接受委托之后,在得到委托的同时,相应的物业管理企业就要保证基本的管理理念革新,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整体管理项目的升级。在具体的物业管理中,还包括必要的合同签订、相关权责的划分以及物业管理有效价值的反馈等等,不仅要通过优质的服务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也要为业主提供最为优良的生活环境。首先,物业管理的基本服务项目针对物业工程,要实现合理化的项目规划。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也要针对相对应的人群,不仅要对基础项目负责,也要对整体的业主负责。其次,物业管理是一项经营项目,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价值的优化。并且由于服务管理是劳务和服务的综合,需要企业在提升自身使用效能的同时,进行服务性能的保值和升值。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基础的物业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和服务的优化,也要保证基础经营项目的合理化,要与基本社区进行联合,实现特色化服务和高标准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基础的中介和信托机制,实现合约约束下的权责分明。

2.主要内容。物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是基础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常规性服务、针对性服务以及委托性服务,针对不同人群形成不同形式的服务项目。

常规性服务.主要运行基本建筑维护和住宅装修监督,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系统化,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对整体环境进行细致化的分管和监督,保证基础绿化管理以及住宅区内相关公共秩序的管理。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常规性服务的细化项目很多,需要对业主区域内车辆的停靠进行秩序的维护,也要保证代办性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妥善保管和建立基础档案,实现整体化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性服务.除了常规性服务的相关规定,也要保证对于特定群体和单位的相关针对性服务,保证日常生活类、文化体育类、教育金融类等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不仅能充分体现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管理的多样化发展。

委托性服务.对于物业管理来说,委托性服务是针对特定条件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专项服务,需求的满足也比较单一,但是能及时性的完成整体的管理质量提升,只有做到细节和大局的合理化平衡,才能实现基础服务的标准化。在整体管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仅要集中优化基础的常规性服务,也要对针对性服务和委托性服务提高认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选取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并且要求相关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整体专业素质,并要以最为真诚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进行相应管理项目。

二、物业管理中服务项目优化的策略分析

1.正确定位职业认知.在物业管理中,要对相关项目管理进行集中的优化,也要对基础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和认知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能清醒的认知到服务是物业管理的根本,并且要树立优化服务意识。要保证相关服务人员了解自身服务对象,了解基本服务项目人群的心理诉求。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了解自身服务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并对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要求进行集中提升。

2.正确了解职业特性.在推进整体服务管理过程中,要集中了解相关服务项目的基础特性,保证对于服务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进行基本的认知。对于物业管理来说,服务项目不是一时的,需要相关服务人员和企业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对项目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管理。另外,企业也要提升自身企业的基础竞争意识,在实际项目建立和推进过程中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创新型监管机制和意识。企业不仅要优化基础企业的监管力度,也要集中提升相关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在创设专业团队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新形势下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基本的物业管理就是保证整体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石,只有将基础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特性得到优化,才能充分优化整体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物业管理中,基础的管理项目不仅包括管理和基础的经营,也要对业主和物业人进行细化的项目服务。物业管理基础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物业企业的基础素质,因此,在实际的管理服务提升项目中,不仅要提升企业内部的基础价值观,也要创建革新的职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只有高质量的服务输出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管理价值的优化。如果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意识和认知的升级,相应的物业管理质量就会下降,管理的社会价值也就会随之降低。另外,在物业管理中企业要明确的认知服务对象是整体服务项目的运行核心,只有保证业主对于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了,才能实现物业服务真正的价值提升。企业要集中巩固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样就可以实现业主需求的满足。建立以物业服务企业为服务内容和形式认可的基本支撑,就能有效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形成整体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分割。在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物业管理能够收获业主的信任和尊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规划的推进和实施。企业要发展,就要集中力度在服务和质量提升上,用心服务,诚信服务,保证了物业管理体系的有效建构,能促进整体企业在市场中完成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真正的正向增长。企业有了优质的业界口碑,就能在市场中拥有基础的发展资本,有了高效的发展服务效果,就有了根本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张农科城市问题2012-05-27

2、住宅小区业主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以物业管理服务纠纷解决为视角王伟吉林大学2012-12-01

摘要: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新兴的物业管理管理专业来说,由于行业发展的特殊行与局限性,致使技能竞赛模式不可简单模仿或照搬。本文以陕西高职院校为例,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试图探索适合本教育层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思路,以期全面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

关键词:技能竞赛;物业管理;新模式

一、物业管理领域技能竞赛现状分析

(一)行业现状

物业管理技能竞赛源于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发展方向性和技能需求导向性。部分省市行业协会、各地各级资质的物业服务公司通常会借助技能大赛的举办来提升整个物业行业整体水平及企业团队综合职业素养及服务技能。行业竞赛等级里目前最高级别的行业竞赛属省级竞赛。困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高级别的比赛只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部分一线城市。企业内部举办技能竞赛则是最常见的形式。虽然竞赛等级较低,但也能起到提升内部人员素质、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技术的重要作用。通常主要有基础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大赛。

(二)院校相关专业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对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纷纷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不下103所,陕西39所高职中开办本专业的学校7所。面对新行业孕育出的新专业,各大院校在理论教学上一如既往的发挥学校优势,但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高等专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原有的教学体系模式相对滞后,课程设置已明显“传统”,培养的目标与现在社会的需求有所脱节。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与其他一些专业竞赛有所不同,它首先受到整个行业发展现状的限制,大环境的不给力,致使行业企业、各大高校在专业技能竞赛方面出现得不到重视、或操作性较差、竞赛方式滞后等诸多问题。行业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本行业暂时没有省级或者更高级别的竞赛,陕西的7所高职院校,大部分院校依然以校内竞赛为主,而且就竞赛模式上来看,还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层面,鲜见将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深入联系在一起,系统的考虑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妥善解决,直接关系着一个专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技能竞赛模式的创新思路——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竞赛新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竞赛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用来补充和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检验、修正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果。鉴于以上行业发展特点、技能竞赛在行业内的现状,在物业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对行情、校情、生情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适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新模式的宏观构想和思路——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模式。

“专业大赛+课程小赛”:这是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小”竞赛模式。专业大赛不仅有效检验了教学成果,而且通过层层选拔,可使部分理论知识扎实、实际问题处理娴熟的综合型学生脱颖而出,便于针对性培养,为将来参加更高级别的国家级大赛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体现教学公平、提升学生总体水平、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将竞赛引入课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形成课程小赛方案,有效弥补专业大赛覆盖面不足的缺陷。课程小赛一般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举行,用来考查一个知识点或一项具体技能,也可以是本门课的综合知识技能考查。此外,在课程小赛中可以尝试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改变过去沿用“一考定音”式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建立以能力展示为主的考核方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等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分阶段、有层次: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观察行业的发展动态、学校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的需求、竞赛各阶段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难度不同的竞赛设计。笔者将物业管理专业发展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专业设立1—2年)、成长阶段(专业设立3—5年)、拓展阶段(专业设立5年及5年以后)。起步阶段(专业设立1—2年):背景:该时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时期。物业行业发展大环境没有根本性变革;教师对高职教育体制较为陌生;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有待提高。

竞赛特点:竞赛不分大赛和小赛,专业竞赛设计以理论知识为主要考察点。但此阶段,重视行业企业的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并重点培养学生自己组织和策划竞赛的能力。成长阶段(专业设立3—5年)背景:经过过去1—2年的摸索,专业教师对高职教育、行业和专业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学校合作办学单位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有力支撑,帮助中青年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行业管理知识。专业大赛竞赛特点:全面贯彻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竞赛设计思路。该阶段的“专业大赛”设计主要是围绕《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课程模块与实训环节表》中的具体模块或实践环节而选定主题,具来讲,就是在上表中抽选一个实训专题或一个重要课程子模块,加以深挖或放大设计为专业大赛,例如物业服务礼仪专题竞赛、保洁管理竞赛等等。此外,该阶段校企合作比较稳定,所以从大赛的前期构思、中期筹备到举办中的各环节,合作办学单位可以全程参与,行业专家的加入必然在标准制定、技术支持、相关实践材料的提供及赛前培训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支撑。

课程小赛特点:专业大赛选拔优秀学生重点培养,为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企业选拔人才以及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教育应该具有“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公平性,为了弥补专业大赛受众面窄的缺陷,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特别设计了“课程小赛”。成熟的小赛可以为下一个阶段的专业大赛提供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方面的支持。至于哪些课程适合“小赛”设计,并且可以尝试“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知识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均可在该阶段采用“小赛”的形式。拓展阶段(专业设立5年及以上)背景:经过5年的专业发展,学校、行业企业、专业教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甚至某些方面的飞跃。专业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更加到位。

竞赛特点:深入校企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横向联系,协同物业管理协会积极促成省、市级竞赛的开展。在竞赛主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可以选用综合竞赛的形式。综合大赛,可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块与实训环节表》中抽选多个实训专题或多个重要课程子模块进行组合,将知识和技能融合起来设计竞赛,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大赛的规格视学校的实际条件而定。例如,物业服务费用的测算、物业管理方案编写和物业管理招投标就可以组合起来,设计为模拟物业管理招投标综合大赛,竞赛内容为一个完整的物业管理招投标过程,含规范的标书书写与招投标流程、完整的物业管理方案和准确的物业服务费报价;装修管理和消防管理可以组合起来设计为综合装修管理大赛,竞赛内容包含装修管理的程序、装修监管的工作重点、装修过程中的消防管理,以及装修纠纷解决模拟表演等等。设计竞赛方案时,针对高职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还可考虑融专业竞赛、学生活动、实践作业等环节于一体,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增加竞赛趣味性,还可使多种任务同时完成。

三、后续思考

1.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模式不能一味的照搬其他成熟或者比较成熟专业的竞赛模式,一定要根据行业发展现状、需求,结合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师资实际情况的科学的、稳健的、可持续性的竞赛方案。

2.无论是“专业大赛”还是“课程小赛”,都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汗水,也包含了参与竞赛学生的不懈努力和创意。因此,在竞赛成果的展示方面,就不只是写一篇研究报告或几份实施方案,更应该重视竞赛开展过程中智慧和创意的应用及推广。

3.大部分合作办学企业会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竞赛前的思路构建、竞赛中的全程参与方面贡献很大,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应该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合作成果为企业提供服务,让更好的研究成果反哺企业,让学校与企业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焦红强.技能竞赛模式的创新战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6).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对物业进行维护、修缮、管理,对物业区域内的公共秩序、交通、消防、环境卫生、绿化等事项提供协助管理、服务的有偿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力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促进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探讨了当前我国比较普遍的“建管一体化”、由当地房管部门或本单位自主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物业管理公司等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并就如何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创新提出了六方面建议:一是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二是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三是要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居民小区的自治管理;五是要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六是要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创新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物业管理已成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并且事关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目前,物业管理的服务层面也不断扩大,已经从清洁、保安、维修,延伸到商务娱乐教育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管理力量。以浙江为例,据调查,杭州市在近10年的时间里,物业管理企业从2005年的314个增加到2014年的3517个,增长了10倍。2014年底,宁波市具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有402家;温州市有物业企业288家;绍兴市有物业企业305家。湖州、台州、金华等市的企业数量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二)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物业管理服务领域由小到大,不断拓展,从普通商品房到房改房的老旧小区,从住宅物业到办公楼、大专院校和商业物业,从小型配套到大型公建,从单一类型物业到综合型物业,从纯市场的物业服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物业服务。物管范围逐年递增,逐年扩展,覆盖类型已涉及住宅、商业、办公楼、市场、医院、学校、广场、公园等各个方面。

(三)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

近年来,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物业管理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发展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审批办法》、《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规定》等物业管理行政规章或行业规范先后制定、颁布和实施,对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4年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出台,使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在原来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物业管理促进了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

对住宅小区和高层楼宇推行统一的专业化物业管理,确实给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带来了诸多方便,使他们获得了安全、舒适、优美、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使广大业主的住房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变思想观念,对物管的接触日益增多,对物管职能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得物业管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可,物业管理收费难度逐渐减少,收缴率逐步提高,更多的业主已经将物业管理开支视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住房消费。

二、我国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模式探析

不同类型的物业,使用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管理和服务的内容也就各有侧重。目前,我国运用比较广泛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建管一体化”的物管模式

开发商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左右的企业属于开发单位出资成立的物业公司,它既能够充分发挥房产企业市场优势,实现开发、建设、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实现物业管理与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又能够通过实现良好的管理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不断打造房地产开发企业商的信誉与品牌,进而不断提升物业本身的社会经济价值,提升商品房含金量、吸引力和销售量,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为住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从而形成以房建养物业、以物业促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物业企业全国前三强的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由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

在行政型和福利型运行模式的影响日益减少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这种模式下,管理对象多为老公房或单位福利房等中低档物业,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住户如有意见或公共设施出现损坏需要修理时,可以直接向本单位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行政管理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由于此模式的单位后勤部门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单位,在经济利益上难以和原单位脱钩,经营管理工作也受到较大限制,难以实行物管企业内部的职能分解和政企分离,使得物业管理公司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从而难以真正形成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的现代物管新机制。

(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物业公司的物管模式

物业管理公司是按合法程序建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对物业进行管理的企业性经济实体。它具有法人资格,根据合同接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并收取相应的报酬。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思路清晰、市场意识强烈、服务对象明确、成本概念清楚、公司机制灵活、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管理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弊端是管理费用比较高,很多中低收入居民承受不起。由于在物业管理体制法律关系、人们的消费理念、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经营困难,处于非赢利状态。

三、加强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对物业管理的认识

对物业管理问题定位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物业管理不仅是一个新型产业,更重要的是把它纳入社会管理的内容,要纳入综治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等加以研究、探索。全社会都应加大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规范和完善。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

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协助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对业主委员会的日常监督,引导业主委员会在充分尊重全体业主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做出决定,从而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解决开发商遗留问题,要靠物业公司自己和开发商“划清界限”,加强对业主宣传,明确开发商的责任和物业公司的责任。这样,物业公司能在开发商遗留问题方面减少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三)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物业管理企业既涉及与政府、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又涉及与供水、供电、供暖、煤气、物价、工商、税务、市政、环卫、绿化、邮政、电信、交通、公安、管委会、派出所、居委会等关系。这些关系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因此,政府要通过自己的权威加速建立物业管理法规体系,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例如: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给予物业管理公司相应的权利。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该业主交纳,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对那些无理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业主,物业公司可通过司法途径来达到目的。但对诉讼成本较高,诉讼程序较为烦琐的问题,物业公司也不必却步,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地去维护自身权力。

(四)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小区内部的自治管理

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大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决定的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同权益的需要,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依法提起诉讼。”物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小区业委会的组建工作,并加以指导、帮助和协调。而经小区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业委会,应积极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协调小区矛盾、维护业主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有竞争才能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质量和服务的水平,才能使物业管理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加速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物业管理的规模化经营,实行品牌化发展战略。对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优胜劣汰,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发展。此外,应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权利,逐步推进分业经营,改变物业管理依附于房地产开发的状况,使物业管理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从体制上解决建管不分的弊端,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和接管验收制度,明晰物业管理各方的责权利。例如:笔者服务的浙江新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投资组建,成立之初属于“建管一体化”模式,只服务集团内部。2002年走向市场化,经营方向上术有专攻,以企业、机关智能化办公研发大楼物业服务为经营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高端服务的品牌特色,目前管理物业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服务的客户有副省级国家机关大院、大型国企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多处物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在杭州市物业管理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六)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物管公司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着力培养服务意识及经营意识。物业公司已经向特色服务、亲情服务、个性服务等领域拓展延伸。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搞好优质服务。要借鉴国外或发达地区的经验,抓好培训,如物管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的香港,除了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讲座等,还注重思想作风、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教育。对于管理人员,还注重学历提升和专业课程学习。相关部门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物管人才的培训力度,改善目前物管人才难觅的状况,促进物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合作意识,加强物管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合作。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与共的物管企业、无关人员和业务之间的良好关系,切实实现物业管理中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假期的时候会为业主的小孩提供社区活动,业主上班时把小孩托付到客服中心,物管将带孩子去物业的各个部门体验学习,比如带到绿化部门去学习种花种草,以及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此外,如果业主家有老年人,物业每天白天也会每隔3-4个小时打电话进行沟通或者上门照顾。同时应成立行业协会,多渠道吸纳专业人才,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建立起一支服务理念先进、服务技能高超、运作效率高的物管队伍。

【参考文献】

[1]钱满发.我国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探索[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城市问题,2012(5)

[3]范超.江苏省盱眙县商业地产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

[4]刘涛.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3)

[5]胡杰.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

摘要:我国实施“营改增”是“十二五”期间重大的税制改革,对我国税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伴着“营改增”试点的深化和平稳的推广,辐射的范围和税种也日益渐多。服务业已经纳入“营改增”的实施范畴,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业,且是最后进行“营改增”的行业,物业管理公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对“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本文将参考其他行业“营改增”后给其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梳理“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合理的税务筹划,避免税务风险,保证物业管理公司营业利润的平稳增长,为物业管理公司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对策;物业管理公司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了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存在和征收的税务制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不断加深,新经济形势下,各种货物和劳务之间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两种税种同时征收的税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走向世界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在税制征收中也存在固有的制度缺陷,税制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阶段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偏高,两种税种同时征收并存的局面让物业管理行业更是难以拓宽发展领域,对其物业管理行业松绑,使其税负更加公平合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进行“营改增”的改革。

一、“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影响的浅析

这几年随着“营改增”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和完善,2016年作为“营改增”的收官之年,怎样使物业管理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克服掉负面影响,比如短期内税负会较大幅度的上升等问题,还需要全面的梳理其影响,做好应对税制改革后降低负面影响的工作,税制平稳的过度,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在税务方面工作的关键点。“营改增”对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营改增”能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的实施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的物业管理收费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出现税负过重的现象。“营改增”实行后,物业管理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两税种并存征收时,抵扣混乱,抵扣链存在断层而导致税负加重的弊端。从企业长远发展看,“营改增”税制的实行使得企业税收更加统一,抵扣链条断层混乱现象逐步消失,可以抵扣的进行税额大幅度增加,减少企业的负担。因此,实施“营改增”后很明显的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经营水平。

(二)“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的影响

“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在短期内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反常现象。对小规模纳税来说,税率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收入。但是对大多数一般纳税人来说是很大不同的。首先从制度本身讲,我国此次“营改增”在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和6%的两档税率。直接结果是物业管理公司从原来5%的营业税税率,更变为6%的增值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营业成本中,绝大比例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人工薪酬为主的劳务成本,这些成本是不可能产生进项税额的,这就导致了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当少,双重作用之下,物业管理公司短期内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典型的例子是,物业管理企业保安、保洁人员的工资支出,食堂购买蔬菜等农产品难以获取增值税进项税的专项抵扣等都会在短期内增加公司的支出,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营改增”能够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

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这对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监督体系统一、统一财务核算口径、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批露报告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等行为有着正面的作用。在进行税制改革后,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复、混乱征税现象被解决,填补了征税漏洞,简化了财务核算,让给多企业获利,尤其是物业管理公司这种微利企业。此外,“营改增”的实行也对加快了调整物业管理行业的产业结构,扩大市场范围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物业管理公司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的做好税务筹划,为合理合法避税提供参考和建议

物业管理公司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变动,提前基于政策法规进行合理有度税收筹划。首先,税收筹划要立足于本企业,着眼于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由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全局统筹规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已经达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务必采取以酬金结算的收费模式来降低纳税的数额,相反对于一般纳税人,则采取包干、转包的模式来减少税额的支出,在采取不同的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争取最大额度的税收优惠,不可逾越法律的红线,造成企业和国家利益的流失。此外,还需要合理划分收入,因为不划分收入将从高税率征收,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税负。与此同时,要合理的安排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经营事项,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限度。

(二)物业管理公司要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管理的力度

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是顺利实行“营改增”的前提,票据是增值税缴纳、抵扣的有力合法的凭证,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我国对增值税征收的相关法律规章。此外,务必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严格管理,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流通、销废,依据企业有关制度进行。比如:对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揭发,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立刻向税务机关做备案等。增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税收风险观念和意识。

(三)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在新的税务体系下,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良好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河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的水平。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根据当前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和防止企业非法现象,比如私自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防止企业资金的非法流失。不容忽视的是还应该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构建企业内部完善的控制机制。

(四)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行政模块的优化力度

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主要有:保持原有的财务税收补贴,保持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部分收入减免税收等积极的优惠措施,以保证物业管理企业的正常运转。此外,还需要扩大简易征收的范围,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税收压力,增强其资金的持续运转。实施保障性住房,比如廉价公租房的税收优惠,通过降低廉租房用户的税收压力来策应物业管理企业税负的减免。最主要的是政府的一些列的补助要降低其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要求,惠及更多的物业管理公司。

三、总结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的改革,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物业管理公司抓住机遇,积极的借助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筹划自身税务,完善和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尽快融入到新的发展环境中,使其自身税务核算更加规范合理,以此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物业管理公司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浩宁.“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6(4):322-333.

[2]王晓晶.浅谈物业服务企业的营改增[J].商,2013(11):171.

[3]吴鸿根.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4(5):46-47.

引 言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在联合国1986年修订的《全部经济活动产业分类》的国际标准中列入十大经济活动的第八类,在我国现行的行业分类中列为第七类。这说明,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房地产已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产业部门而存在。尤其在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房地产市场也随着我国房地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的深入而逐渐完善和成熟。当然,房地产市场和谐与健康秩序的维持离不开健全的房地产法制建设。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的国度,健全和完善的房地产法更是不可或缺。物业管理在国外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从深圳开始到目前,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在七八年前,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的缩影,成为集居住、服务、经济功能为一体的小社会,而目前物业管理也已成为我国的新兴行业、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物业管理的发展必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实践证明,物业业主的自治管理以及受托物业管理机构的专业管理有助于建立多层建筑和住宅小区物业所有人之间的和谐秩序。但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房屋管理体制和物权法律结构阻碍了市场化物业管理的推行。一个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将有助于规范物业管理行业,维护业主权益,推动房地产市场,促进城市社区建设。1 物业管理制度的立法构建模式和我国立法现状 物业管理立法的必要性 促进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下的物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涉及物业区域维修养护、安全防范、环境卫生、绿化美化、车辆管理等多方面公共服务,而且影响市民工作生活的质量,更攸关现代化建设。物业管理因此牵涉多方面关系,包括房地产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众多参与者,既有业主、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平等的民事关系,也有相关政府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监督参与的行政关系。在复杂的各种关系中,通过立法能够明确各方主体—政府、业主、物业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开发商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使物业管理有法可依,避免纠纷的产生。 法律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现代城市的发展有两个特征:第一,为缓解土地住房紧张,多层建筑的出现;第二,城市功能区域化,住宅小区等种类物业区域的出现,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化。(1) 关于相邻关系相邻关系是传统民法上的概念,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通常因土地、山岭、森林、草原自然资源、宅基地的使用、排水、排污、用水等而发生。相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享有要求对方提供便利的权利,承担为对方提供便利的义务。不动产相邻各方 ,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 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2)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多层建筑与物业区域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不动产权利形态,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伴随现代城市的发展而产生一项重要不动产权利,指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专有一部分,就专有部分享有单独所有权;并就该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共同部分,按其专有部分比例共有的建筑物所有权。传统的不动产所有权构成单一,仅仅指权利主体对不动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则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持分权以及因共同关系所生的成员权三者复合而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物权制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在传统物权法中有一物一权的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即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权利,也就是物权特定。物权特定或者一物一权,现在的法律上没有规定理由何在:首先是一物一权反映的是早期的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状态,即小生产经济状态。在那样的经济下,物权就是所有权。一个财产归张三所有,张三有所有权,其它人没有,一物一权原则是用来对抗历史上封建社会在一个土地上有两个所有权的封建分封制。庄园主的财产来源于国王,庄园主又把这个土地交给佃农耕种,在这个土地上,有国王的权利、庄园主的权利、佃农的权利,在过去叫一物之上多个权利,如双重权利等等。这样的权利不适应市场交易的要求,在房屋土地上有两个以上所有权,这个房屋土地怎么能够正常交易,市场交易的要求打破一物之上有双重、多重权利的状态,这就用一物一权原则来对抗,一物一权原则要求在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权利,这是市场交易的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最后发生了抵押权制度,在一个财产之上所有权以外还有一个抵押权,一物一权原则也就不符合状态了,但是法学家们不愿意放弃一物一权原则,他们把一物一权原则范围缩小,称一物一权原来讲的是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所有权之外有一个抵押权,两个抵押权都不影响,因此这个原则一直在教科书上存在。但到了二战后,即六七十年代,各个国家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城市化的结果使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一人一幢房屋做不到,这就产生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其结果是在一幢建筑上有很多个所有权,那么我们所说的一个建筑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已经行不能,试看一个商品房,20层的大楼上面有100多个买房人,同时存在100多个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存在一物一权原则,这就是没有规定一物一权原则的理由。物业小区中的业主所有权实质就是区分所有权,而物业管理权是其中的一项权能。当前各国立法均肯定了区分所有权,甚至制定专门的区分所有权法。但如何有效维护保障业主享有的区分所有权,充分利用实现其物业管理权,协调众多业主的权利冲突,理顺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则是物业管理立法的任务。因为多层建筑以及物业小区中,人口密度集中,人际关系复杂,事关百姓安居乐业。旧有的法律框架,例如民法中的相邻关系制度等,难以适应城市物业的迅猛发展。所以,需要针对业主之间的共同关系、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进行专门立法。参考物业管理论文 物业管理的实践模式物业管理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操作模式:1、委托式物业管理 即由业主通过物业管理合同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对整个小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管理效果相对要好一些。其主要弊端是:管理费用较高,很多中低收入居民承受不起。目前许多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费收缴率较低,不少中低收入者反映,买了房改房以后,交不起物业管理费。这是当前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1、 自营式物业管理 所谓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就是住宅小区(台湾称社区)的物业管理,既不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也不聘请社会上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而是由楼房业主自己管理。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的最大优势是,业主基本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也能对普通住宅楼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并实现政府要求达到的管理目标,即对住宅楼房及其设施设备和住宅区内的绿地、车辆实行集中统一的维修和管理,创建安全、整洁、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 物业管理的立法模式由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物业管理产生的前提,物业管理的立法实质上体现在区分所有权的立法当中。境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物业管理法的体例主要有:1、民法模式。此种模式以意大利和瑞士为代表。指在民法典中若干条款,,以规范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如《意大利新民法典》的第1117至1139条有下列规定:建筑物共同部分之范围,共有人对共同所有物之权利,共同部分之不可侵害性;共用部分之变更,共同所有建筑物的部分设置费用之分担,楼梯之维护与重建;天花板、地下室、地板的维护与整修;日光浴室之排他使用;建筑顶楼之建筑;建筑物全毁或者部分损毁;管理人的选任与解任,管理人之职务,管理人的代表权;关于分层住宅所有人(区分所有权人)不赞同时之提起诉讼;管理人之外围,分层住宅所有人引起之费用;分层住宅所有人会议的权限,分层住宅所有人会议之组织的决议的效力,分层住宅所有人会议人异议;分层住宅所有人间之规约,共同所有法之准用。2、单行法模式。此种模式以德国、日本、法国等国为代表,指专门制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权,其中设专章或专节对物业管理进行调整。如1962年4月4日日本颁布《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的第一章第四节为“管理人”,内容包括:管理人的权限、管理人的选任与解任、管理所有委托规定的准用及区分所有权人的责任等;第五节为“规约及集会”,内容包括:规约事项、规约的设定、变更与废止、依公证书设定规约、规约的保管及阅览、关于集会的如今、决议事项的限制、表决权等等;第六节为“管理团体法人”。内容包括:管理团体法人之成立、名称、管理团体法人之理事、监事、监事的代表权、管理团体法人事务的执行等等。在英美法系,物业管理一般亦进行专门立法。例如,美国各州均有了自己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从而对物业管理进行规范。而且美国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制定了《统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UNIFORM CONDOMINIUM ACT),供各州立法时进行参考。另外,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寓大厦管理条例”以及香港的《建筑物管理条例》也是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物业管理的单行立法。对以上两种立法模式比较而言,民法模式的优点在于以民事基本法形式确立了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将物业管理纳入民商法的整体调整范围,使民法典更加丰满和完善;其缺点是无法详尽物业管理的诸项制度,使法律的操作性削弱,而且物业管理涉及众多的行政管理规定,无法在民法中一一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进行专门物业管理立法的模式较为可取。 我国物业管理的立法进程 :1994年,建设部下发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在新建小区推行物业管理制度。1994年以来,建设部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等部颁规章。1994年以来,广东、上海、重庆、深圳等2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物业管理条例。2001年,国务院把制定《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当年的立法计划。2002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授权《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全文刊登《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03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物业管理条例》。我国的立法现状(法律渊源) 宪法宪法中关于住宅、城市管理、公民权利等方面的规定和原则,例如原宪法第3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等条文,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物业管理立法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是物业管理法律规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我国有多部法律直接或间接涉及物业管理,例如,私法方面,《民法通则》的相邻关系制度,即将出台的《物权法》的区分所有权制度,《合同法》的委托合同制度均是物业管理立法的基础;公法方面,《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则包括一些物业管理应该遵循的强制性规范。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发布的地区性文件。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规定》等,以及2003年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 地方性法规地方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授权的城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人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实施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在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物业管理先行地区 物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目前,上海、广东、海南、江西、深圳、珠海、宁波、青岛、厦门、武汉、吉林等11个省市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例如,1994年《深圳经济特区住宅物业管理条例》,1997年《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例》,1998年《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等;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宁夏等十多个省市则出台了物业管理办法,例如《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办法》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国务院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其中以建设部的规章居多。例如1990年《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1990年《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1991年《房屋接管验收标准》、19991年《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1992年《公有住宅出售后维修养护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办法》、1994年《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1996年《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1999年《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试行办法》等。……参考物业管理论文

物业管理创新论文的参考文献

交给我来做吧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教园区的建立、再加上高校新校区的扩建,使高校物业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的新兴行业,并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校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学、科研及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有为这个目标提供保障的服务,高校物业的企业化管理是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特点;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58-02

一、 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物业管理是通过市场并用经营管理手段直接进行社会化管理的有偿服务,是在 *** 指导下的经营管理行为,是 *** 、社会、单位、个人共同关心的事业,从管理内容来看,除房屋及其装置的维修养护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收取管理费和专案的经营服务费,实现其经营目标。高校物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学校,实施范围主要限于校内,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物业管理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校园环境,使领导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2、高校物业管理,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为学校节省经费,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实效 *** ,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良好的物业环境。3、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与高校政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绝大多数的领域渗透著培育造就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意识形态。首先,从教育学上理解,我国高等院校是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科技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的摇篮,其要求物业服务必须具有相容的特性;其次,从经济学理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经济利益,必须首先服从于高校教育产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效益,必须服从于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对物业管理的自主选择,有其自身经济学上的涵义;从管理学上理解,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高校物业管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要“以教学为中心,诚信服务”的价值内涵为重点,树立“服务、严谨、亲和、友善”的良好形象,用优质的服务提升学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有文化特色的物业管理氛围,达到学校、教职工、物业服务三赢的目的。4、领导省心,学校省钱的最佳途径。新的劳动法实施以来,学校的用工成本加大,劳动纠纷不断,将用工体系纳入物业管理公司体系后使得学校与合同工、临时工等形成了厚厚的隔墙。通过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为学校节约至少20%的费用。

二、高校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也逐步成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定位准确,理念突出。高校物业管理的定位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为师生员工不断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一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优质高效的新型保障体系。高校物业管理既是高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视窗,要始终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和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二严谨务实,强化制度。物业管理要在学校整体布局下,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特征,始终坚持“严谨、务实、规范、创新”的宗旨,积极营造“团结、向上、热情、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以校养业、为校减负、服务学校、走向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逐步树立从单一的简单服务到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从主体式服务向专业化物业服务转变的经营管理理念。三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中心形象。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企业向心力。企业的良好形象赋予企业员工崇高的荣誉感,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上深切地感受到由于企业的地位而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在获得心理上满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在不间断地进行员工适时定期培训过程中,员工不仅缩短了对业务的熟悉过程,好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又能够及时得到交流和借鉴,而且能让员工与员工之间有一定的沟通和近距离的接触,使得员工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配合,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有利于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高校后勤的优势就在于以高等学府作为依托背景。“高等学府”这四个字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容易使员工在“学府”产生荣耀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吸引人才,完善招、育、用、留的体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三、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

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门“繁、杂、细、变”的工作。“做了的都是小事,误了的都是大事”。物业管理的特性涵盖面非常广,头绪很多,可谓“繁”;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牵涉的部门多,可谓“杂”;很多工作是面上的工作,物业管理工作与对“学校第一印象”有直接关系,是学校门面的直接体现,工作可谓“细”;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立体的工作,如:垃圾随时都有,就随时可能在某个角落产生;杂草,一大意就有可能爬满校园;水电,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可谓是“变”。因此,物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认真思考,把工作做到实处。

搞好物业管理,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产权清晰原则。产权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基础,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满足舒适、安全、整洁、宁静的要求,并保证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保值和增值。二专业服务原则。建立专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严格规章制度下的严密作业指导,做到每个环节都能量化。三责、权、利明确原则。使用人、所有人、经营人等各方依法签订合约,明确界定各方的责、权、利,避免出现扯皮。四服务承诺原则。全心全意,高标准、高质量地为全校师生服务是物业管理的宗旨。五管理科学原则。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做到既能按企业规律执行,又能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搞好物业须把握以下五个环节:一落实经费来源。资金来源是物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保障。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拓展服务专案,挖掘服务潜力,广开资金来源,弥补学校经费不足,促进企业的良性回圈。主要筹资渠道有:学校按时拨付的管理费用,住户缴纳的管理费,经营用房的租金,自办实体的收益,住房维修金房产局申请,其它服务性收费。二加强宣传,理顺关系。高校物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理解,更需要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妥善处理职工与职工之间,物业部门与学生之间,物业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强化沟通和交流,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物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就会持续提高。为此,要加强物业管理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内涵,开设物业网站和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以提高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三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人才是实现高质量物业管理的前提条件。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实现持证上岗。形成一套自我培养,自我开发的人才机制,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效、优质、精干的管理队伍,并孵化更多的社会物业企业。四强调企业化管理。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五提升高校物业管理的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物业管理作为新生行业与社会物业相比除有物业管理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肩负著“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把物业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高校物业管理处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应服从于高校“育人”的大目标。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要强化“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确立“服务求生存,效益求发展”的经营思路,用优质的服务实现高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

树立物业管理在师生员工当中的良好形象,便于与师生员工的日常沟通,有利于解决各类问题,很多困难可以迎刃而解。物业管理企业要通过管理服务构筑起一个有利于人与人沟通,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融通,健康、开放的工作环境。要对员工不断地灌输服务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等基本规章制度,落实考核制度。统一员工的劳动服务意识。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好人好事的表扬,适时地支援和赞助学生活动等。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要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向服务要效益,向管理要生存,走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现代物业.

[2]倪智明,宋汉卫.沟通的价值及其在高校物业管理中的应用[J].高校后勤研究.

[3]张作祥,吴雪.浅谈高等院校物业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

[4]周伟建.浅谈物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物业.

【摘要】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危及到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通过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达到培养合格的物业管理人才,是满足社会与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企业的需求,提升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业管理 教学改革 模式创新

物业管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人居和谐的必需品,而物业管理蔓延恶化的纠纷,却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物业管理行业本身也因此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物业管理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意识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是引起物业管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能力的不足,是物业管理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担负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人才能力的不足

物业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业管理人员有这样几个来源:一类是随房管部门的企业化转制而来,一类是由房屋开发公司后续转化而来的,这两类人员虽然能担当基本的物业管理工作,但往往缺乏管理的思维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有一类是物业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向社会招聘的不具备任何物业管理知识的人员,在工作中处于边学边做的被动地位。另外,还有一类是经过物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员,但他们的数量有限,在实际管理中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即现有的物业管理企业人才也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型的房产管理人才多,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少;二是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初级管理人才多,高阶管理人才少。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匮乏和人才能力不足并存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作为新兴行业的物业管理业正处于发展的加速期,对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和社会都期望拥有更多的技术型和经营型兼备的复合人才,也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人才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此,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要主动适应行业的需求,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办出职业特色,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与市场的需要,使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物业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具有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中的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是随着物业管理的普及而开始的,其时间经历并不长,专业建设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在物业管理理论的研究、物业管理理念的普及、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致使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在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往往只是笼统地定位为培养具有物业管理能力的高阶物业管理专门人才,但对这种能力的构成缺少进一步的细化说明,致使培养的人才能力目标不清晰,造成专业能力的不足。

2、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分离,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表现为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

3、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缺陷。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不够清晰,课程交叉重复,专业基本技能内涵不够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竞争优势。

4、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导致教学效果与目标偏离,加上教学质量保障不力,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调。培养的人才既缺乏专业特色,也缺乏学校特色,更缺乏个人能力特色,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不足,与物业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三、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客观需求,是进行物业管理教育的依据;物业管理行业及企业对人才及其技能的需要,是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指导下,结合行业用人实际和毕业生的社会定位,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是进行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才能根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通常物业管理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住宅及商业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房地产市场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物业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中,更应培养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理念,加强行业规范和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与业主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对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上,强化围绕物业管理和维护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物业的属性和特点有较多的了解,通过对物业的精心管理,实现服务业主的最终目标。

四、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短缺和专业素质不高问题,摆脱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是高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提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培养目标和强化专业特色的要求,构建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使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明确,专业定位更准确,专业特色更突出。为此,需要重新设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与专业评估体系,使专业建设体现出物业管理的专业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阶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可以通过探索物业管理专业教改的经验与教训,为也在摸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同行提供启示和参考,共同促进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物业管理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讲,既要有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要求有建筑、建筑装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物业管理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要兼顾课程结构模组化和课程匹配序列化,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形成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建筑工程学科为横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的要求,筑起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术—定量分析方法”的知识结构体系。

为突出专业教学的特色,在专业课程上要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提高高等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起点和水平。整合教学和课程内容,削减传统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增加与物业属性管理的相关课程;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适应与应变能力、自学能力、创造力的课程;培养运用现代经济定量分析方法,在资讯科技方面的应用能力,强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的课程同时,更多的开设突出实务操作技能培养的课程。课程体系中设定着力加强学生强化专业课程多媒体和现场模拟教学,教学实习一般要求在校外有关单位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现场教学占一定课时比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专多能”。 在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上,通过整合教学和课程内容,削减原有物业管理专业大而泛的课程,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关课程,突出现代管理技术运用的培养和建筑工程知识的强化培养,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效果。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从客体转变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为培养创造力的启发方式,人才培养从简单的专业知识型转为综合型、复合型、创造型和开拓型。在加强物业管理人才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对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加大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教学力度,着重从物业管理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从事物业管理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性教学,解决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不足与不同步问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教师应首先走入实践,深入生产第一线,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同时,应有“能者为师”的胸怀,把成功企业的领导人、民营企业家请到大学讲台上,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才会真正发展成熟起来。

4、完善教材的系统性建设。教材建设应在知识的完整性、知识的拓展性、教材的易教性、教材的易学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选用体现物业管理专业的有特色的教材。建立选用教材质量评价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教材适用性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各门课程教材使用状况,及时调整不适用教材,保证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5、建立物业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检查、检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第三方评价系统”,可以依据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情况以及应用单位的反馈资讯,检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促进物业管理专业的个性化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物业管理需要大量的合格的专业人才,高校物业管理教育的专业建设是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并重的教学,以及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光辉、侯章良:物业管理职位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黄永安:现代房地产物业管理体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3] 弯红地: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物业,200712.

[4] 霍尔姆斯、麦克莱恩:比较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随便选一个题目,然后找出题目的关键字,到学校网站图书馆里面去,找CNKI搜索一些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怎么写的!然后整理自己的思路,按照别人的模板参照写吧!最好找一些硕士毕业论文的格式来参照,注意我不是叫你去抄袭哈!况且现在抄袭会被软件查重查出来的,这样你就不容易过关了!(如果你们学校不查重,那你就自己看着办了)

此文仅供参考从锦园小区规划浅谈物业社区文化建设指导老师:张 华 作者:张 晔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稳步推进,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以迅速从国外传到国内,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已从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范围扩展到商业楼宇,办公楼宇及工业厂房,仓库等更大的物业范围。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会文化建设在社区物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中央提倡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提倡和谐社区。和谐社区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现代物业社区的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社区人所应该了解和努力的。小区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这个小区发展的整体面貌,只有将小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新社会。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区文化,营造和谐社区,我特别对西安锦园小区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质性考察,现在将其考察结果和书本知识进行结合,进行新一轮统筹。关键词:物业、文化建设、和谐社区、统筹规化目录:正文:社区案例:西安锦园小区是国家2000年小康住宅示范区,一期工程10万平方米通过国家建设部小康住宅综合验收及2A级住宅性能认定,并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规划设计”、“科技进步”、“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物业管理”5项大奖。西安锦园二期工程12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并开盘发售,特别推出14种精品户型,更好的贯彻了“西安锦园”主客分离、动静分离、食寝分离、洁污分离等设计理念,充分表现了"西安锦园"强调人性化、适居性、生态性、私密性、安全性等社区文化。社区配套设施全面启用 7000㎡的多能会馆,设有半地下菜市场、餐厅、超市、咖啡厅、美容美发中心、室内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桌球室、精品图书馆、阅览室。室外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已对业主开放。 10000㎡中央绿色广场,拥有700个标准车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的等配套设施全面到位。 与西工大联袂创建“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 与著名学府西工大联袂创办“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先进,为锦园业主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绿色景观工程再现大手笔 9-13号东端设有260*20m的超大型绿化带;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即将开工建设的600米长的“锦园绿荫景观走廊”直通西稍门,阳光绿树,曲径通幽,艺术花架,仪态万千。与政府合作投资兴建礼泉坊公园(锦园城市花园)与小区毗邻,为西安锦园业主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休闲娱乐空间。二期工程东邻20米宽规划路直通西稍门已开工建设。通过对西安锦园小区的观察及其走访,现得出以下考察结论:现代社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群体系统,拥有着多种经济文化背景和特征的人群。从其总体上呈现特定社区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明显的归属性。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在社区文化的核心。社区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故而,现代社区的文化建设使命任重道远,它不仅仅的单从量上加以改变,更应该从其质上加以改善。锦园小区,档次再高也会忽视其小区文化建设,使得小区畸形发展,其实:1、社区文化有着浓郁的企业化色彩,社区管理者主观推动,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物业管理对小区实施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创造者与传播者;2、社区文化建设有潜在的功利性。物业管理企业藉此推动物业管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文化旨在改变问题住户,创造理想住户;3、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征。社区成员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对事件的处理不太强调邻里个人感情,而以利益为基本准则。人们讲究实效,讲究实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区成员的人格往往呈孤独的、冷漠化的态势;4、社区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文化的手段对社区外的依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区成员对区域外各种文化的吸纳。同时,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而多元化的形成除了因年龄、素质、兴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区文化的内外撞击有很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得彼目邻互不相识,仅靠防盗门来守家护航。“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也在这种低文化建设的小区中成为人们向往和追忆的历史。锦园小区物业管理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从事物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1.锦园小区的专业管理人员极为缺乏,都为青一色的年轻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有些人员还是未毕业的学生,文化层次低,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和操作经验,自身约束力和执行能力不强,没有规范的物业从业道德操守,总把自己和城管混为一谈,以为物业管理人员和城管人员一样都是“管人”,大声吆喝在小区内外随处可见,所以许多的物业在岗人员都把业主视为“被管理者”,而他们自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样的话就使的“服务”这个词很难在物业从业者心目中展开。使得许多的业主都惧怕物业管理者,让他们的管理“水火不容”,日后工作的很难开展;2.缺乏新意的文化宣传形式:现在许多社区的宣传形式都局限于黑板报或者戏曲大联欢等形式。说白了,宣传就是为了迎接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检查,从来没有在心中为业主的业余生活考虑过,也很少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所以小区文化宣传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缺乏新意和建设性的想法;3.物业管理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物业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很多物业单位只会管人,不会娱乐。他们都把心思放在管人和收取费用上面,很少去思考怎样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的业务文化活动;4.政府、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模糊,对其没有太大的扶持力度。其实,锦园小区文化建设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老与少相结合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2、与小相结合这里说的“”是指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经过专门的精心策划组织,参与者众,影响面广,如体育节、艺术节、文艺汇演、入住仪式。社区周年庆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指那些常规的。3、雅与俗相结合所谓雅与俗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注重社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有阳春白雪的活动,高雅与媚俗同在,崇高与优美并存。当然,社区文化之雅也不能曲高和寡,那样会失去文化的群众基础;俗也不可以俗不可耐,那样会导致社区文化的畸形发育。所以,社区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赏,不温不火。4、远与近相结合这里言及的“远”是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整体的目标;“近”是指要有短期周密的安排,落实和检查。社区文化对塑造社区精神,引导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单位被誉为新生活方式的“领航者”。锦园小区文化建设遵循了上述原则还不行,还应该在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上下功夫,比如:1、文化活动的场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场地,硬件设施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场地的来源首先要求规划,设计部门将社区文化活动的场地、设施纳入规划;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介入阶段要积极争取、合理建议。小区交付使用后,物业管理单位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区||文化设施加以完善。条件不够的,要尽可能地提高文化设施和利用率,充分发挥露天广场、庭院、架空层的作用,要做到活动有地点,小活动有场所。物业管理企业还应动员常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学校将其文化设施对社区成员开放。政府应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建设,使社区文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物业管理单位每年从管理经费中划拨一定的比例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这是企业办文化的重要表现。二是寻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热心于公益事业、关心社区成长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物业管理单位应处理好关系,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三是由社区文化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出资,如组织旅游等,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向参与者筹措。四是以文养文,进行文化经营,将其所得再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经费要厉行节约,开源节流。3、文化开展的保障机构:设立机构是社区文化活动得经正常开展的组织保证。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得较好的城市地区一般都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成立社区文化的专门部门,负责落实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社区文化的管理部门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很多人要能做||到一专多能。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活动的成效.规模的小区可以专人负责,明确分工;规模小的小区也可以兼职工作,松散合作。社区文化建设愈来愈为社会、社区成员及物业管理企业所重视,因为社区文化有其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面对以上几点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锦园小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具体要求:1、加大宣传,增强政府、社会的可信度和认知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财政扶持,就必须自我宣传,提高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度;2、增强业主对物业管理者的认知程度,增强业主的归属感和对小区居住的自豪感,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让业主们不再惧怕物业管理人员,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贴心人,要他们(业主)有意识无意识的为物业管理者出谋划策,共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3、要自创物业品牌,加强自身人员素质培训,业务管理、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确保专事专管。增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心和自身执行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4、物业管理单位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的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积极的想业主所想,为业主服务。所以要想对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现代物业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小区。锦园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还应该从以下问题深入:1、通过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增强住户对居住区的归属感。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物业管理企业在注重高水平服务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社区文化的“感情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强住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以社区文化架起小区文明的“桥梁”。3、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锻造品牌与核心竞争力。4、社区文化工作是我们为业主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一所物业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会使该物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给物业注入一种强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将成为物业的“灵魂”,成为该物业的特有标志。文化具有巨的无形资产,当这种无形资产转移到物业之中,就会带来物业的增值。总之,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建立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种高雅的社区文化的形成,是发展商、管理机构及业主、住户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整个小区设计、开发、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也只有在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及广告方面都要有一个整体的以人为本的思路,才可能体现出物业和业主的特色,满足人性中对文化的追求,照顾到人们对于所居住物业的精神需要,进而形成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格调。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全体业主、住户。他们的生活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最终决定了一个社区文化的面貌。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所以,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要有品位,要多管齐下,让每个人都乐于参与,积极配合。使中国的物业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毕业论文,有不到之处请斧正!此致敬礼!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教园区的建立、再加上高校新校区的扩建,使高校物业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的新兴行业,并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校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学、科研及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有为这个目标提供保障的服务,高校物业的企业化管理是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特点;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58-02

一、 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物业管理是通过市场并用经营管理手段直接进行社会化管理的有偿服务,是在 *** 指导下的经营管理行为,是 *** 、社会、单位、个人共同关心的事业,从管理内容来看,除房屋及其装置的维修养护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收取管理费和专案的经营服务费,实现其经营目标。高校物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学校,实施范围主要限于校内,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物业管理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校园环境,使领导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2、高校物业管理,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为学校节省经费,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实效 *** ,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良好的物业环境。3、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与高校政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绝大多数的领域渗透著培育造就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意识形态。首先,从教育学上理解,我国高等院校是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科技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的摇篮,其要求物业服务必须具有相容的特性;其次,从经济学理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经济利益,必须首先服从于高校教育产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效益,必须服从于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对物业管理的自主选择,有其自身经济学上的涵义;从管理学上理解,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高校物业管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要“以教学为中心,诚信服务”的价值内涵为重点,树立“服务、严谨、亲和、友善”的良好形象,用优质的服务提升学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有文化特色的物业管理氛围,达到学校、教职工、物业服务三赢的目的。4、领导省心,学校省钱的最佳途径。新的劳动法实施以来,学校的用工成本加大,劳动纠纷不断,将用工体系纳入物业管理公司体系后使得学校与合同工、临时工等形成了厚厚的隔墙。通过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为学校节约至少20%的费用。

二、高校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也逐步成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定位准确,理念突出。高校物业管理的定位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为师生员工不断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一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优质高效的新型保障体系。高校物业管理既是高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视窗,要始终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和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二严谨务实,强化制度。物业管理要在学校整体布局下,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特征,始终坚持“严谨、务实、规范、创新”的宗旨,积极营造“团结、向上、热情、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以校养业、为校减负、服务学校、走向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逐步树立从单一的简单服务到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从主体式服务向专业化物业服务转变的经营管理理念。三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中心形象。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企业向心力。企业的良好形象赋予企业员工崇高的荣誉感,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上深切地感受到由于企业的地位而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在获得心理上满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在不间断地进行员工适时定期培训过程中,员工不仅缩短了对业务的熟悉过程,好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又能够及时得到交流和借鉴,而且能让员工与员工之间有一定的沟通和近距离的接触,使得员工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配合,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有利于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高校后勤的优势就在于以高等学府作为依托背景。“高等学府”这四个字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容易使员工在“学府”产生荣耀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吸引人才,完善招、育、用、留的体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三、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

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门“繁、杂、细、变”的工作。“做了的都是小事,误了的都是大事”。物业管理的特性涵盖面非常广,头绪很多,可谓“繁”;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牵涉的部门多,可谓“杂”;很多工作是面上的工作,物业管理工作与对“学校第一印象”有直接关系,是学校门面的直接体现,工作可谓“细”;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立体的工作,如:垃圾随时都有,就随时可能在某个角落产生;杂草,一大意就有可能爬满校园;水电,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可谓是“变”。因此,物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认真思考,把工作做到实处。

搞好物业管理,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产权清晰原则。产权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基础,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满足舒适、安全、整洁、宁静的要求,并保证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保值和增值。二专业服务原则。建立专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严格规章制度下的严密作业指导,做到每个环节都能量化。三责、权、利明确原则。使用人、所有人、经营人等各方依法签订合约,明确界定各方的责、权、利,避免出现扯皮。四服务承诺原则。全心全意,高标准、高质量地为全校师生服务是物业管理的宗旨。五管理科学原则。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做到既能按企业规律执行,又能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搞好物业须把握以下五个环节:一落实经费来源。资金来源是物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保障。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拓展服务专案,挖掘服务潜力,广开资金来源,弥补学校经费不足,促进企业的良性回圈。主要筹资渠道有:学校按时拨付的管理费用,住户缴纳的管理费,经营用房的租金,自办实体的收益,住房维修金房产局申请,其它服务性收费。二加强宣传,理顺关系。高校物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理解,更需要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妥善处理职工与职工之间,物业部门与学生之间,物业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强化沟通和交流,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物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就会持续提高。为此,要加强物业管理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内涵,开设物业网站和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以提高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三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人才是实现高质量物业管理的前提条件。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实现持证上岗。形成一套自我培养,自我开发的人才机制,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效、优质、精干的管理队伍,并孵化更多的社会物业企业。四强调企业化管理。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五提升高校物业管理的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物业管理作为新生行业与社会物业相比除有物业管理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肩负著“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把物业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高校物业管理处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应服从于高校“育人”的大目标。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要强化“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确立“服务求生存,效益求发展”的经营思路,用优质的服务实现高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

树立物业管理在师生员工当中的良好形象,便于与师生员工的日常沟通,有利于解决各类问题,很多困难可以迎刃而解。物业管理企业要通过管理服务构筑起一个有利于人与人沟通,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融通,健康、开放的工作环境。要对员工不断地灌输服务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等基本规章制度,落实考核制度。统一员工的劳动服务意识。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好人好事的表扬,适时地支援和赞助学生活动等。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要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向服务要效益,向管理要生存,走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现代物业.

[2]倪智明,宋汉卫.沟通的价值及其在高校物业管理中的应用[J].高校后勤研究.

[3]张作祥,吴雪.浅谈高等院校物业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

[4]周伟建.浅谈物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物业.

【摘要】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危及到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通过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达到培养合格的物业管理人才,是满足社会与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企业的需求,提升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业管理 教学改革 模式创新

物业管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人居和谐的必需品,而物业管理蔓延恶化的纠纷,却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物业管理行业本身也因此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物业管理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意识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是引起物业管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能力的不足,是物业管理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担负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人才能力的不足

物业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业管理人员有这样几个来源:一类是随房管部门的企业化转制而来,一类是由房屋开发公司后续转化而来的,这两类人员虽然能担当基本的物业管理工作,但往往缺乏管理的思维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有一类是物业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向社会招聘的不具备任何物业管理知识的人员,在工作中处于边学边做的被动地位。另外,还有一类是经过物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员,但他们的数量有限,在实际管理中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即现有的物业管理企业人才也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型的房产管理人才多,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少;二是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初级管理人才多,高阶管理人才少。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匮乏和人才能力不足并存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作为新兴行业的物业管理业正处于发展的加速期,对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和社会都期望拥有更多的技术型和经营型兼备的复合人才,也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人才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此,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要主动适应行业的需求,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办出职业特色,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与市场的需要,使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物业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具有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中的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是随着物业管理的普及而开始的,其时间经历并不长,专业建设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在物业管理理论的研究、物业管理理念的普及、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致使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在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往往只是笼统地定位为培养具有物业管理能力的高阶物业管理专门人才,但对这种能力的构成缺少进一步的细化说明,致使培养的人才能力目标不清晰,造成专业能力的不足。

2、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分离,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表现为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

3、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缺陷。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不够清晰,课程交叉重复,专业基本技能内涵不够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竞争优势。

4、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导致教学效果与目标偏离,加上教学质量保障不力,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调。培养的人才既缺乏专业特色,也缺乏学校特色,更缺乏个人能力特色,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不足,与物业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三、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客观需求,是进行物业管理教育的依据;物业管理行业及企业对人才及其技能的需要,是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指导下,结合行业用人实际和毕业生的社会定位,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是进行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才能根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通常物业管理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住宅及商业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房地产市场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物业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中,更应培养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理念,加强行业规范和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与业主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对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上,强化围绕物业管理和维护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物业的属性和特点有较多的了解,通过对物业的精心管理,实现服务业主的最终目标。

四、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短缺和专业素质不高问题,摆脱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是高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提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培养目标和强化专业特色的要求,构建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使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明确,专业定位更准确,专业特色更突出。为此,需要重新设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与专业评估体系,使专业建设体现出物业管理的专业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阶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可以通过探索物业管理专业教改的经验与教训,为也在摸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同行提供启示和参考,共同促进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物业管理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讲,既要有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要求有建筑、建筑装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物业管理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要兼顾课程结构模组化和课程匹配序列化,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形成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建筑工程学科为横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的要求,筑起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术—定量分析方法”的知识结构体系。

为突出专业教学的特色,在专业课程上要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提高高等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起点和水平。整合教学和课程内容,削减传统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增加与物业属性管理的相关课程;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适应与应变能力、自学能力、创造力的课程;培养运用现代经济定量分析方法,在资讯科技方面的应用能力,强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的课程同时,更多的开设突出实务操作技能培养的课程。课程体系中设定着力加强学生强化专业课程多媒体和现场模拟教学,教学实习一般要求在校外有关单位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现场教学占一定课时比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专多能”。 在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上,通过整合教学和课程内容,削减原有物业管理专业大而泛的课程,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关课程,突出现代管理技术运用的培养和建筑工程知识的强化培养,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效果。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从客体转变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为培养创造力的启发方式,人才培养从简单的专业知识型转为综合型、复合型、创造型和开拓型。在加强物业管理人才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对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加大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教学力度,着重从物业管理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从事物业管理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性教学,解决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不足与不同步问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教师应首先走入实践,深入生产第一线,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同时,应有“能者为师”的胸怀,把成功企业的领导人、民营企业家请到大学讲台上,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才会真正发展成熟起来。

4、完善教材的系统性建设。教材建设应在知识的完整性、知识的拓展性、教材的易教性、教材的易学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选用体现物业管理专业的有特色的教材。建立选用教材质量评价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教材适用性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各门课程教材使用状况,及时调整不适用教材,保证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5、建立物业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检查、检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第三方评价系统”,可以依据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情况以及应用单位的反馈资讯,检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促进物业管理专业的个性化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物业管理需要大量的合格的专业人才,高校物业管理教育的专业建设是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并重的教学,以及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光辉、侯章良:物业管理职位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黄永安:现代房地产物业管理体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3] 弯红地: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物业,200712.

[4] 霍尔姆斯、麦克莱恩:比较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此文仅供参考从锦园小区规划浅谈物业社区文化建设指导老师:张 华 作者:张 晔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稳步推进,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以迅速从国外传到国内,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已从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范围扩展到商业楼宇,办公楼宇及工业厂房,仓库等更大的物业范围。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会文化建设在社区物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中央提倡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提倡和谐社区。和谐社区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现代物业社区的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社区人所应该了解和努力的。小区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这个小区发展的整体面貌,只有将小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新社会。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区文化,营造和谐社区,我特别对西安锦园小区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质性考察,现在将其考察结果和书本知识进行结合,进行新一轮统筹。关键词:物业、文化建设、和谐社区、统筹规化目录:正文:社区案例:西安锦园小区是国家2000年小康住宅示范区,一期工程10万平方米通过国家建设部小康住宅综合验收及2A级住宅性能认定,并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规划设计”、“科技进步”、“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物业管理”5项大奖。西安锦园二期工程12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并开盘发售,特别推出14种精品户型,更好的贯彻了“西安锦园”主客分离、动静分离、食寝分离、洁污分离等设计理念,充分表现了"西安锦园"强调人性化、适居性、生态性、私密性、安全性等社区文化。社区配套设施全面启用 7000㎡的多能会馆,设有半地下菜市场、餐厅、超市、咖啡厅、美容美发中心、室内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桌球室、精品图书馆、阅览室。室外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已对业主开放。 10000㎡中央绿色广场,拥有700个标准车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的等配套设施全面到位。 与西工大联袂创建“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 与著名学府西工大联袂创办“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先进,为锦园业主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绿色景观工程再现大手笔 9-13号东端设有260*20m的超大型绿化带;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即将开工建设的600米长的“锦园绿荫景观走廊”直通西稍门,阳光绿树,曲径通幽,艺术花架,仪态万千。与政府合作投资兴建礼泉坊公园(锦园城市花园)与小区毗邻,为西安锦园业主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休闲娱乐空间。二期工程东邻20米宽规划路直通西稍门已开工建设。通过对西安锦园小区的观察及其走访,现得出以下考察结论:现代社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群体系统,拥有着多种经济文化背景和特征的人群。从其总体上呈现特定社区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明显的归属性。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在社区文化的核心。社区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故而,现代社区的文化建设使命任重道远,它不仅仅的单从量上加以改变,更应该从其质上加以改善。锦园小区,档次再高也会忽视其小区文化建设,使得小区畸形发展,其实:1、社区文化有着浓郁的企业化色彩,社区管理者主观推动,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物业管理对小区实施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创造者与传播者;2、社区文化建设有潜在的功利性。物业管理企业藉此推动物业管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文化旨在改变问题住户,创造理想住户;3、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征。社区成员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对事件的处理不太强调邻里个人感情,而以利益为基本准则。人们讲究实效,讲究实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区成员的人格往往呈孤独的、冷漠化的态势;4、社区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文化的手段对社区外的依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区成员对区域外各种文化的吸纳。同时,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而多元化的形成除了因年龄、素质、兴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区文化的内外撞击有很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得彼目邻互不相识,仅靠防盗门来守家护航。“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也在这种低文化建设的小区中成为人们向往和追忆的历史。锦园小区物业管理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从事物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1.锦园小区的专业管理人员极为缺乏,都为青一色的年轻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有些人员还是未毕业的学生,文化层次低,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和操作经验,自身约束力和执行能力不强,没有规范的物业从业道德操守,总把自己和城管混为一谈,以为物业管理人员和城管人员一样都是“管人”,大声吆喝在小区内外随处可见,所以许多的物业在岗人员都把业主视为“被管理者”,而他们自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样的话就使的“服务”这个词很难在物业从业者心目中展开。使得许多的业主都惧怕物业管理者,让他们的管理“水火不容”,日后工作的很难开展;2.缺乏新意的文化宣传形式:现在许多社区的宣传形式都局限于黑板报或者戏曲大联欢等形式。说白了,宣传就是为了迎接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检查,从来没有在心中为业主的业余生活考虑过,也很少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所以小区文化宣传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缺乏新意和建设性的想法;3.物业管理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物业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很多物业单位只会管人,不会娱乐。他们都把心思放在管人和收取费用上面,很少去思考怎样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的业务文化活动;4.政府、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模糊,对其没有太大的扶持力度。其实,锦园小区文化建设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老与少相结合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2、与小相结合这里说的“”是指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经过专门的精心策划组织,参与者众,影响面广,如体育节、艺术节、文艺汇演、入住仪式。社区周年庆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指那些常规的。3、雅与俗相结合所谓雅与俗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注重社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有阳春白雪的活动,高雅与媚俗同在,崇高与优美并存。当然,社区文化之雅也不能曲高和寡,那样会失去文化的群众基础;俗也不可以俗不可耐,那样会导致社区文化的畸形发育。所以,社区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赏,不温不火。4、远与近相结合这里言及的“远”是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整体的目标;“近”是指要有短期周密的安排,落实和检查。社区文化对塑造社区精神,引导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单位被誉为新生活方式的“领航者”。锦园小区文化建设遵循了上述原则还不行,还应该在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上下功夫,比如:1、文化活动的场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场地,硬件设施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场地的来源首先要求规划,设计部门将社区文化活动的场地、设施纳入规划;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介入阶段要积极争取、合理建议。小区交付使用后,物业管理单位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区||文化设施加以完善。条件不够的,要尽可能地提高文化设施和利用率,充分发挥露天广场、庭院、架空层的作用,要做到活动有地点,小活动有场所。物业管理企业还应动员常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学校将其文化设施对社区成员开放。政府应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建设,使社区文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物业管理单位每年从管理经费中划拨一定的比例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这是企业办文化的重要表现。二是寻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热心于公益事业、关心社区成长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物业管理单位应处理好关系,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三是由社区文化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出资,如组织旅游等,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向参与者筹措。四是以文养文,进行文化经营,将其所得再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经费要厉行节约,开源节流。3、文化开展的保障机构:设立机构是社区文化活动得经正常开展的组织保证。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得较好的城市地区一般都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成立社区文化的专门部门,负责落实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社区文化的管理部门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很多人要能做||到一专多能。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活动的成效.规模的小区可以专人负责,明确分工;规模小的小区也可以兼职工作,松散合作。社区文化建设愈来愈为社会、社区成员及物业管理企业所重视,因为社区文化有其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面对以上几点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锦园小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具体要求:1、加大宣传,增强政府、社会的可信度和认知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财政扶持,就必须自我宣传,提高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度;2、增强业主对物业管理者的认知程度,增强业主的归属感和对小区居住的自豪感,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让业主们不再惧怕物业管理人员,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贴心人,要他们(业主)有意识无意识的为物业管理者出谋划策,共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3、要自创物业品牌,加强自身人员素质培训,业务管理、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确保专事专管。增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心和自身执行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4、物业管理单位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的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积极的想业主所想,为业主服务。所以要想对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现代物业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小区。锦园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还应该从以下问题深入:1、通过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增强住户对居住区的归属感。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物业管理企业在注重高水平服务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社区文化的“感情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强住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以社区文化架起小区文明的“桥梁”。3、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锻造品牌与核心竞争力。4、社区文化工作是我们为业主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一所物业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会使该物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给物业注入一种强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将成为物业的“灵魂”,成为该物业的特有标志。文化具有巨的无形资产,当这种无形资产转移到物业之中,就会带来物业的增值。总之,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建立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种高雅的社区文化的形成,是发展商、管理机构及业主、住户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整个小区设计、开发、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也只有在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及广告方面都要有一个整体的以人为本的思路,才可能体现出物业和业主的特色,满足人性中对文化的追求,照顾到人们对于所居住物业的精神需要,进而形成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格调。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全体业主、住户。他们的生活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最终决定了一个社区文化的面貌。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所以,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要有品位,要多管齐下,让每个人都乐于参与,积极配合。使中国的物业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毕业论文,有不到之处请斧正!此致敬礼!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根据合同向业主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有偿服务,具有较强的团队工作性质,所以,在物业管理中建设有效能的团队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绩效就显得很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只有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和相应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的有效进步。而在基本的物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管理质量,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才能带动整体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本文对物业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相关策略和服务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升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服务;物业管理;重要性

一、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

1.基本内涵。现代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体业主的切身利益。物业管理是发生在企业接受委托之后,在得到委托的同时,相应的物业管理企业就要保证基本的管理理念革新,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整体管理项目的升级。在具体的物业管理中,还包括必要的合同签订、相关权责的划分以及物业管理有效价值的反馈等等,不仅要通过优质的服务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也要为业主提供最为优良的生活环境。首先,物业管理的基本服务项目针对物业工程,要实现合理化的项目规划。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也要针对相对应的人群,不仅要对基础项目负责,也要对整体的业主负责。其次,物业管理是一项经营项目,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价值的优化。并且由于服务管理是劳务和服务的综合,需要企业在提升自身使用效能的同时,进行服务性能的保值和升值。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基础的物业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和服务的优化,也要保证基础经营项目的合理化,要与基本社区进行联合,实现特色化服务和高标准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基础的中介和信托机制,实现合约约束下的权责分明。

2.主要内容。物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是基础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常规性服务、针对性服务以及委托性服务,针对不同人群形成不同形式的服务项目。

常规性服务.主要运行基本建筑维护和住宅装修监督,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系统化,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对整体环境进行细致化的分管和监督,保证基础绿化管理以及住宅区内相关公共秩序的管理。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常规性服务的细化项目很多,需要对业主区域内车辆的停靠进行秩序的维护,也要保证代办性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妥善保管和建立基础档案,实现整体化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性服务.除了常规性服务的相关规定,也要保证对于特定群体和单位的相关针对性服务,保证日常生活类、文化体育类、教育金融类等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不仅能充分体现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管理的多样化发展。

委托性服务.对于物业管理来说,委托性服务是针对特定条件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专项服务,需求的满足也比较单一,但是能及时性的完成整体的管理质量提升,只有做到细节和大局的合理化平衡,才能实现基础服务的标准化。在整体管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仅要集中优化基础的常规性服务,也要对针对性服务和委托性服务提高认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选取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并且要求相关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整体专业素质,并要以最为真诚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进行相应管理项目。

二、物业管理中服务项目优化的策略分析

1.正确定位职业认知.在物业管理中,要对相关项目管理进行集中的优化,也要对基础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和认知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能清醒的认知到服务是物业管理的根本,并且要树立优化服务意识。要保证相关服务人员了解自身服务对象,了解基本服务项目人群的心理诉求。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了解自身服务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并对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要求进行集中提升。

2.正确了解职业特性.在推进整体服务管理过程中,要集中了解相关服务项目的基础特性,保证对于服务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进行基本的认知。对于物业管理来说,服务项目不是一时的,需要相关服务人员和企业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对项目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管理。另外,企业也要提升自身企业的基础竞争意识,在实际项目建立和推进过程中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创新型监管机制和意识。企业不仅要优化基础企业的监管力度,也要集中提升相关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在创设专业团队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新形势下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基本的物业管理就是保证整体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石,只有将基础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特性得到优化,才能充分优化整体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物业管理中,基础的管理项目不仅包括管理和基础的经营,也要对业主和物业人进行细化的项目服务。物业管理基础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物业企业的基础素质,因此,在实际的管理服务提升项目中,不仅要提升企业内部的基础价值观,也要创建革新的职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只有高质量的服务输出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管理价值的优化。如果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意识和认知的升级,相应的物业管理质量就会下降,管理的社会价值也就会随之降低。另外,在物业管理中企业要明确的认知服务对象是整体服务项目的运行核心,只有保证业主对于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了,才能实现物业服务真正的价值提升。企业要集中巩固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样就可以实现业主需求的满足。建立以物业服务企业为服务内容和形式认可的基本支撑,就能有效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形成整体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分割。在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物业管理能够收获业主的信任和尊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规划的推进和实施。企业要发展,就要集中力度在服务和质量提升上,用心服务,诚信服务,保证了物业管理体系的有效建构,能促进整体企业在市场中完成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真正的正向增长。企业有了优质的业界口碑,就能在市场中拥有基础的发展资本,有了高效的发展服务效果,就有了根本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张农科城市问题2012-05-27

2、住宅小区业主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以物业管理服务纠纷解决为视角王伟吉林大学2012-12-01

摘要: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新兴的物业管理管理专业来说,由于行业发展的特殊行与局限性,致使技能竞赛模式不可简单模仿或照搬。本文以陕西高职院校为例,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试图探索适合本教育层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思路,以期全面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

关键词:技能竞赛;物业管理;新模式

一、物业管理领域技能竞赛现状分析

(一)行业现状

物业管理技能竞赛源于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发展方向性和技能需求导向性。部分省市行业协会、各地各级资质的物业服务公司通常会借助技能大赛的举办来提升整个物业行业整体水平及企业团队综合职业素养及服务技能。行业竞赛等级里目前最高级别的行业竞赛属省级竞赛。困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高级别的比赛只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部分一线城市。企业内部举办技能竞赛则是最常见的形式。虽然竞赛等级较低,但也能起到提升内部人员素质、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技术的重要作用。通常主要有基础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大赛。

(二)院校相关专业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对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纷纷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不下103所,陕西39所高职中开办本专业的学校7所。面对新行业孕育出的新专业,各大院校在理论教学上一如既往的发挥学校优势,但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高等专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原有的教学体系模式相对滞后,课程设置已明显“传统”,培养的目标与现在社会的需求有所脱节。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与其他一些专业竞赛有所不同,它首先受到整个行业发展现状的限制,大环境的不给力,致使行业企业、各大高校在专业技能竞赛方面出现得不到重视、或操作性较差、竞赛方式滞后等诸多问题。行业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本行业暂时没有省级或者更高级别的竞赛,陕西的7所高职院校,大部分院校依然以校内竞赛为主,而且就竞赛模式上来看,还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层面,鲜见将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深入联系在一起,系统的考虑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妥善解决,直接关系着一个专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技能竞赛模式的创新思路——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竞赛新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竞赛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用来补充和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检验、修正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果。鉴于以上行业发展特点、技能竞赛在行业内的现状,在物业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对行情、校情、生情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适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新模式的宏观构想和思路——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模式。

“专业大赛+课程小赛”:这是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小”竞赛模式。专业大赛不仅有效检验了教学成果,而且通过层层选拔,可使部分理论知识扎实、实际问题处理娴熟的综合型学生脱颖而出,便于针对性培养,为将来参加更高级别的国家级大赛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体现教学公平、提升学生总体水平、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将竞赛引入课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形成课程小赛方案,有效弥补专业大赛覆盖面不足的缺陷。课程小赛一般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举行,用来考查一个知识点或一项具体技能,也可以是本门课的综合知识技能考查。此外,在课程小赛中可以尝试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改变过去沿用“一考定音”式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建立以能力展示为主的考核方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等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分阶段、有层次: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观察行业的发展动态、学校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的需求、竞赛各阶段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难度不同的竞赛设计。笔者将物业管理专业发展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专业设立1—2年)、成长阶段(专业设立3—5年)、拓展阶段(专业设立5年及5年以后)。起步阶段(专业设立1—2年):背景:该时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时期。物业行业发展大环境没有根本性变革;教师对高职教育体制较为陌生;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有待提高。

竞赛特点:竞赛不分大赛和小赛,专业竞赛设计以理论知识为主要考察点。但此阶段,重视行业企业的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并重点培养学生自己组织和策划竞赛的能力。成长阶段(专业设立3—5年)背景:经过过去1—2年的摸索,专业教师对高职教育、行业和专业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学校合作办学单位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有力支撑,帮助中青年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行业管理知识。专业大赛竞赛特点:全面贯彻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竞赛设计思路。该阶段的“专业大赛”设计主要是围绕《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课程模块与实训环节表》中的具体模块或实践环节而选定主题,具来讲,就是在上表中抽选一个实训专题或一个重要课程子模块,加以深挖或放大设计为专业大赛,例如物业服务礼仪专题竞赛、保洁管理竞赛等等。此外,该阶段校企合作比较稳定,所以从大赛的前期构思、中期筹备到举办中的各环节,合作办学单位可以全程参与,行业专家的加入必然在标准制定、技术支持、相关实践材料的提供及赛前培训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支撑。

课程小赛特点:专业大赛选拔优秀学生重点培养,为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企业选拔人才以及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教育应该具有“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公平性,为了弥补专业大赛受众面窄的缺陷,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特别设计了“课程小赛”。成熟的小赛可以为下一个阶段的专业大赛提供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方面的支持。至于哪些课程适合“小赛”设计,并且可以尝试“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知识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均可在该阶段采用“小赛”的形式。拓展阶段(专业设立5年及以上)背景:经过5年的专业发展,学校、行业企业、专业教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甚至某些方面的飞跃。专业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更加到位。

竞赛特点:深入校企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横向联系,协同物业管理协会积极促成省、市级竞赛的开展。在竞赛主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可以选用综合竞赛的形式。综合大赛,可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块与实训环节表》中抽选多个实训专题或多个重要课程子模块进行组合,将知识和技能融合起来设计竞赛,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大赛的规格视学校的实际条件而定。例如,物业服务费用的测算、物业管理方案编写和物业管理招投标就可以组合起来,设计为模拟物业管理招投标综合大赛,竞赛内容为一个完整的物业管理招投标过程,含规范的标书书写与招投标流程、完整的物业管理方案和准确的物业服务费报价;装修管理和消防管理可以组合起来设计为综合装修管理大赛,竞赛内容包含装修管理的程序、装修监管的工作重点、装修过程中的消防管理,以及装修纠纷解决模拟表演等等。设计竞赛方案时,针对高职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还可考虑融专业竞赛、学生活动、实践作业等环节于一体,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增加竞赛趣味性,还可使多种任务同时完成。

三、后续思考

1.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模式不能一味的照搬其他成熟或者比较成熟专业的竞赛模式,一定要根据行业发展现状、需求,结合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师资实际情况的科学的、稳健的、可持续性的竞赛方案。

2.无论是“专业大赛”还是“课程小赛”,都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汗水,也包含了参与竞赛学生的不懈努力和创意。因此,在竞赛成果的展示方面,就不只是写一篇研究报告或几份实施方案,更应该重视竞赛开展过程中智慧和创意的应用及推广。

3.大部分合作办学企业会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竞赛前的思路构建、竞赛中的全程参与方面贡献很大,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应该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合作成果为企业提供服务,让更好的研究成果反哺企业,让学校与企业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焦红强.技能竞赛模式的创新战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6).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对物业进行维护、修缮、管理,对物业区域内的公共秩序、交通、消防、环境卫生、绿化等事项提供协助管理、服务的有偿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力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促进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探讨了当前我国比较普遍的“建管一体化”、由当地房管部门或本单位自主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物业管理公司等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并就如何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创新提出了六方面建议:一是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二是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三是要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居民小区的自治管理;五是要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六是要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创新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物业管理已成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并且事关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目前,物业管理的服务层面也不断扩大,已经从清洁、保安、维修,延伸到商务娱乐教育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管理力量。以浙江为例,据调查,杭州市在近10年的时间里,物业管理企业从2005年的314个增加到2014年的3517个,增长了10倍。2014年底,宁波市具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有402家;温州市有物业企业288家;绍兴市有物业企业305家。湖州、台州、金华等市的企业数量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二)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物业管理服务领域由小到大,不断拓展,从普通商品房到房改房的老旧小区,从住宅物业到办公楼、大专院校和商业物业,从小型配套到大型公建,从单一类型物业到综合型物业,从纯市场的物业服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物业服务。物管范围逐年递增,逐年扩展,覆盖类型已涉及住宅、商业、办公楼、市场、医院、学校、广场、公园等各个方面。

(三)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

近年来,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物业管理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发展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审批办法》、《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规定》等物业管理行政规章或行业规范先后制定、颁布和实施,对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4年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出台,使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在原来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物业管理促进了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

对住宅小区和高层楼宇推行统一的专业化物业管理,确实给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带来了诸多方便,使他们获得了安全、舒适、优美、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使广大业主的住房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变思想观念,对物管的接触日益增多,对物管职能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得物业管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可,物业管理收费难度逐渐减少,收缴率逐步提高,更多的业主已经将物业管理开支视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住房消费。

二、我国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模式探析

不同类型的物业,使用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管理和服务的内容也就各有侧重。目前,我国运用比较广泛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建管一体化”的物管模式

开发商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左右的企业属于开发单位出资成立的物业公司,它既能够充分发挥房产企业市场优势,实现开发、建设、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实现物业管理与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又能够通过实现良好的管理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不断打造房地产开发企业商的信誉与品牌,进而不断提升物业本身的社会经济价值,提升商品房含金量、吸引力和销售量,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为住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从而形成以房建养物业、以物业促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物业企业全国前三强的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由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

在行政型和福利型运行模式的影响日益减少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这种模式下,管理对象多为老公房或单位福利房等中低档物业,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住户如有意见或公共设施出现损坏需要修理时,可以直接向本单位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行政管理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由于此模式的单位后勤部门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单位,在经济利益上难以和原单位脱钩,经营管理工作也受到较大限制,难以实行物管企业内部的职能分解和政企分离,使得物业管理公司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从而难以真正形成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的现代物管新机制。

(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物业公司的物管模式

物业管理公司是按合法程序建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对物业进行管理的企业性经济实体。它具有法人资格,根据合同接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并收取相应的报酬。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思路清晰、市场意识强烈、服务对象明确、成本概念清楚、公司机制灵活、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管理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弊端是管理费用比较高,很多中低收入居民承受不起。由于在物业管理体制法律关系、人们的消费理念、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经营困难,处于非赢利状态。

三、加强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对物业管理的认识

对物业管理问题定位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物业管理不仅是一个新型产业,更重要的是把它纳入社会管理的内容,要纳入综治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等加以研究、探索。全社会都应加大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规范和完善。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

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协助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对业主委员会的日常监督,引导业主委员会在充分尊重全体业主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做出决定,从而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解决开发商遗留问题,要靠物业公司自己和开发商“划清界限”,加强对业主宣传,明确开发商的责任和物业公司的责任。这样,物业公司能在开发商遗留问题方面减少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三)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物业管理企业既涉及与政府、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又涉及与供水、供电、供暖、煤气、物价、工商、税务、市政、环卫、绿化、邮政、电信、交通、公安、管委会、派出所、居委会等关系。这些关系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因此,政府要通过自己的权威加速建立物业管理法规体系,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例如: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给予物业管理公司相应的权利。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该业主交纳,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对那些无理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业主,物业公司可通过司法途径来达到目的。但对诉讼成本较高,诉讼程序较为烦琐的问题,物业公司也不必却步,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地去维护自身权力。

(四)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小区内部的自治管理

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大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决定的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同权益的需要,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依法提起诉讼。”物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小区业委会的组建工作,并加以指导、帮助和协调。而经小区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业委会,应积极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协调小区矛盾、维护业主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有竞争才能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质量和服务的水平,才能使物业管理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加速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物业管理的规模化经营,实行品牌化发展战略。对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优胜劣汰,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发展。此外,应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权利,逐步推进分业经营,改变物业管理依附于房地产开发的状况,使物业管理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从体制上解决建管不分的弊端,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和接管验收制度,明晰物业管理各方的责权利。例如:笔者服务的浙江新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投资组建,成立之初属于“建管一体化”模式,只服务集团内部。2002年走向市场化,经营方向上术有专攻,以企业、机关智能化办公研发大楼物业服务为经营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高端服务的品牌特色,目前管理物业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服务的客户有副省级国家机关大院、大型国企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多处物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在杭州市物业管理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六)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物管公司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着力培养服务意识及经营意识。物业公司已经向特色服务、亲情服务、个性服务等领域拓展延伸。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搞好优质服务。要借鉴国外或发达地区的经验,抓好培训,如物管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的香港,除了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讲座等,还注重思想作风、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教育。对于管理人员,还注重学历提升和专业课程学习。相关部门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物管人才的培训力度,改善目前物管人才难觅的状况,促进物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合作意识,加强物管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合作。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与共的物管企业、无关人员和业务之间的良好关系,切实实现物业管理中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假期的时候会为业主的小孩提供社区活动,业主上班时把小孩托付到客服中心,物管将带孩子去物业的各个部门体验学习,比如带到绿化部门去学习种花种草,以及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此外,如果业主家有老年人,物业每天白天也会每隔3-4个小时打电话进行沟通或者上门照顾。同时应成立行业协会,多渠道吸纳专业人才,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建立起一支服务理念先进、服务技能高超、运作效率高的物管队伍。

【参考文献】

[1]钱满发.我国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探索[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城市问题,2012(5)

[3]范超.江苏省盱眙县商业地产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

[4]刘涛.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3)

[5]胡杰.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

摘要:我国实施“营改增”是“十二五”期间重大的税制改革,对我国税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伴着“营改增”试点的深化和平稳的推广,辐射的范围和税种也日益渐多。服务业已经纳入“营改增”的实施范畴,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业,且是最后进行“营改增”的行业,物业管理公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对“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本文将参考其他行业“营改增”后给其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梳理“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合理的税务筹划,避免税务风险,保证物业管理公司营业利润的平稳增长,为物业管理公司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对策;物业管理公司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了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存在和征收的税务制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不断加深,新经济形势下,各种货物和劳务之间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两种税种同时征收的税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走向世界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在税制征收中也存在固有的制度缺陷,税制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阶段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偏高,两种税种同时征收并存的局面让物业管理行业更是难以拓宽发展领域,对其物业管理行业松绑,使其税负更加公平合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进行“营改增”的改革。

一、“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影响的浅析

这几年随着“营改增”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和完善,2016年作为“营改增”的收官之年,怎样使物业管理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克服掉负面影响,比如短期内税负会较大幅度的上升等问题,还需要全面的梳理其影响,做好应对税制改革后降低负面影响的工作,税制平稳的过度,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在税务方面工作的关键点。“营改增”对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营改增”能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的实施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的物业管理收费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出现税负过重的现象。“营改增”实行后,物业管理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两税种并存征收时,抵扣混乱,抵扣链存在断层而导致税负加重的弊端。从企业长远发展看,“营改增”税制的实行使得企业税收更加统一,抵扣链条断层混乱现象逐步消失,可以抵扣的进行税额大幅度增加,减少企业的负担。因此,实施“营改增”后很明显的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经营水平。

(二)“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的影响

“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在短期内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反常现象。对小规模纳税来说,税率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收入。但是对大多数一般纳税人来说是很大不同的。首先从制度本身讲,我国此次“营改增”在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和6%的两档税率。直接结果是物业管理公司从原来5%的营业税税率,更变为6%的增值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营业成本中,绝大比例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人工薪酬为主的劳务成本,这些成本是不可能产生进项税额的,这就导致了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当少,双重作用之下,物业管理公司短期内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典型的例子是,物业管理企业保安、保洁人员的工资支出,食堂购买蔬菜等农产品难以获取增值税进项税的专项抵扣等都会在短期内增加公司的支出,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营改增”能够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

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这对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监督体系统一、统一财务核算口径、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批露报告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等行为有着正面的作用。在进行税制改革后,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复、混乱征税现象被解决,填补了征税漏洞,简化了财务核算,让给多企业获利,尤其是物业管理公司这种微利企业。此外,“营改增”的实行也对加快了调整物业管理行业的产业结构,扩大市场范围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物业管理公司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的做好税务筹划,为合理合法避税提供参考和建议

物业管理公司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变动,提前基于政策法规进行合理有度税收筹划。首先,税收筹划要立足于本企业,着眼于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由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全局统筹规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已经达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务必采取以酬金结算的收费模式来降低纳税的数额,相反对于一般纳税人,则采取包干、转包的模式来减少税额的支出,在采取不同的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争取最大额度的税收优惠,不可逾越法律的红线,造成企业和国家利益的流失。此外,还需要合理划分收入,因为不划分收入将从高税率征收,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税负。与此同时,要合理的安排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经营事项,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限度。

(二)物业管理公司要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管理的力度

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是顺利实行“营改增”的前提,票据是增值税缴纳、抵扣的有力合法的凭证,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我国对增值税征收的相关法律规章。此外,务必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严格管理,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流通、销废,依据企业有关制度进行。比如:对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揭发,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立刻向税务机关做备案等。增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税收风险观念和意识。

(三)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在新的税务体系下,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良好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河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的水平。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根据当前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和防止企业非法现象,比如私自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防止企业资金的非法流失。不容忽视的是还应该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构建企业内部完善的控制机制。

(四)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行政模块的优化力度

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主要有:保持原有的财务税收补贴,保持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部分收入减免税收等积极的优惠措施,以保证物业管理企业的正常运转。此外,还需要扩大简易征收的范围,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税收压力,增强其资金的持续运转。实施保障性住房,比如廉价公租房的税收优惠,通过降低廉租房用户的税收压力来策应物业管理企业税负的减免。最主要的是政府的一些列的补助要降低其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要求,惠及更多的物业管理公司。

三、总结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的改革,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物业管理公司抓住机遇,积极的借助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筹划自身税务,完善和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尽快融入到新的发展环境中,使其自身税务核算更加规范合理,以此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物业管理公司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浩宁.“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6(4):322-333.

[2]王晓晶.浅谈物业服务企业的营改增[J].商,2013(11):171.

[3]吴鸿根.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4(5):46-47.

物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公司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不足和策略探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建筑公司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不足和策略探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物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益,也是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文章简单探讨了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基本概念,明确指出了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从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编订降本增效制度、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执行监管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企业物资管理相关对策。

关键词: 降本增效;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不足;对策;制度;

中国有句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企业中所谓的“粮草先行”就是物资管理,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物资管理先行一步,并确保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高效,满足项目建设高速发展需求,按计划开展项目内容。

一、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概述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包含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第一,建筑企业对于资源需求较大,资源合理规划控制工作也至关重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确保资源合理配置,规范物资管理过程,注重管理结果。在充分结合不同业务类型构建物资配置明细台账过程中,需要结合公司标准进行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物资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方面。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物资精细化管理。

第二,建筑企业在物资保供及时的基础之上,更追求降本增效,对资产管理实施主动靠前服务,确保深入工程项目一线及时了解物资需求与使用状况,确保项目启动前结合跟踪掌握物资信息内容,把握物资管理关键环节,追求实现物资无障碍、高效率保供。

第三,建筑企业有必要构建一套紧急物资预案,切实保障生产需求。在针对应急抢修,物资需求跟踪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与内外部构建联系,做好相应沟通跟踪服务工作。在信息畅通条件下,要切实保障日常生产运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物资供应合理到位。

第四,建筑企业必须思考如何盘活自身闲置物资,进一步追求降本增效,这是企业发展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定期清理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实施动态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物资闲置所造成的资金占用与浪费问题,做到及时、高效调配处理物资。这要遵循“应调尽调、应用尽用”的基本原则,争取做到进一步消化存量资产,有效缓解资产压力,降低生产成本[1]。

二、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不足之处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现存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的,为强化物资过程管控,追求实现降本增效,下文简单谈几点。

(一)制度保障问题

首先,在制度保障问题方面,建筑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未能规范物资行为,未能做到循序渐进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其中在逐步完善管理制度过程中未能有效遵循《物资计划管理办法》,导致规章制度完善修订过程出现偏差。简言之,企业利用制度约束物资采购行为过程中未能做到对建筑企业项目利益的有效保护,进而出现了物资管理降本增效不到位问题。其次,企业在提升控制风险能力方面有缺陷,这容易导致企业降本增效过程中个性化需求内容的严重减少,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也会因此而大幅度降低。

(二)企业人员和作业人员问题

客观讲,某些建筑企业中负责物资管理的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成本意识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合理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对保障企业降本增效策略有效实施方面也有所欠缺。在日常物资采购过程中,企业人员未能逐步建立、健全供应商资料库。另外,在业绩引导方面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订货机制,导致了订货倾斜问题出现。

结合上述两点问题展开分析,会发现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应该从人和制度两方面展开思考,发现二者所衍生问题并思考有效解决策略,确保建筑企业在物资管理降本增效过程中能够大展拳脚[2]。

三、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策略探讨

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有效实施策略需要结合三点展开。首先,就是要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合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其次,要编订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再者就是要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的有效执行监管。下文主要结合这三点来展开探讨。

(一)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达到合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保障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

提升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成本意识,如此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实施到位。

第一,要保证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分清工作职责,确保理清成本控制思路。在这一点上,应该为企业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建立现场成本控制日检查表,对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与逐一列举,主要是通过现场技术人员每日填写、共享资源进行成本内容汇总,形成工程项目工料设备数据记录库。如此操作的优点在于它有效提升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营成本管控效率,同时也培养了现场技术人员的成本管理能力。

第二,要保证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重视工序自检,杜绝反拱浪费问题发生。建立基于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机制,编制质量成本管控方案。其方案中主要针对工程项目中的限额领料内容进行分析,如在路面结构、砼浇筑、成铺筑等方面都要做好规划,避免材料管理过程出现偏差。简言之,就是要追求保质保量,基于性价比高的材料优化施工中内容,如砼配比、增收支、较好提升增收节支工作水平。在该过程中要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满足优化配合比,节约施工成本[3]。

第三,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有效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具体来讲,就是要首先降低施工成本,合理搭配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生产效率有效提升,提高利用率。

第四,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方案优化管理问题,基于技术创新追求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明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四新”成果,包括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基于这“四新”提升工程项目降本增效水平。

第五,要强化企业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做好工程项目的开源工作。在工程项目中要追求制定良性奖惩措施,明确合同相关规定,基于员工对总价内容建立约束机制,快速推进施工进度,以间接达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降本增效目标[4]。

(二)编订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

在编订建筑企业的降本增效制度过程中,要追求相应策略的有效实施。例如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物资精细化管理,大量节约人力成本,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具体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建筑企业的工程系统自动统计机制,确保数据准确快速应用到位。在信息化系统中就应该应用到功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内容,结合自动上传汇总内容形成多维度数据分析,确保为建筑企业有效管理支撑优化,明确决策依据。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要编订智能化降本增效制度,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有效实施,项目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物资的管理数据及现在物料验收过程,其项目物资管理往往是滞后的,等到发现问题了,也早已过了补救时机。所以企业应该建立降本增效智能化物料验收系统手机App支持预警提醒、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外,还可以进行业务数据深度分析,主动识别项目上的非正常情况,自动推送消息至相关决策人,帮助项目管理者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决策,以求达到降本增效目标。

总结来讲,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达到降本增效制度有效编订,时刻保证建筑企业基于实际生产作业发展状况展开成本投入活动,优化物料量与能耗量,有效编制降本增效制度。例如,要针对往期经营投入成本,应用物料量,各类能耗量,进行降本增效的制度编订。之后依据降本增效的编订制度,进行相关作业实施现状的监管,以此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降低因降本增效策略实施不完善所造成的降本增效策略实施效果不合格的现象[5]。

(三)落实企业降本增效制度的执行监管

在落实建筑企业降本增效制度执行监管方面,还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第一,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度分析降本增效的实施效果,应从实际的投资成本、收益量以及生产效率数据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因此在实际发展中落实阶段性的财务审计,则为提升企业降本增效质量,优化降本增效效果的主要举措。具体实施过程中,关于阶段性的财务审计作业实施,企业可通过月审计、季度审计、半年审计、年审计的方式,进行其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同时为保障降本增效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前期可通过试点实施的方式进行落实,后期依据试点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推广,以此保障企业发展中期降本增效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减少因降本增效策略实施前期调研不足,即全面推广实施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其他不良现象[6]。

第二,就是要追求实施经济绩效考核及责任制。从建筑企业降本增效策略的实施目的,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企业在发展中实施经济绩效考核及责任制,对于企业降本增效效果的有效发挥,以及降本增效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具体实施中关于经济绩效考核的落实,可根据部门、施工项目为测评单位,进行独立的经济绩效考核,并指定考核中的负责人,以此进行细节化的绩效考核作业,确保降本增效考核作业的有效实施,并且减少降本增效考核评价不完善所造成的评价结果不客观的现象[7]。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降本增效管理工作内容丰富、细节较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必须明确基础内容,分别从企业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成本意识、降本增效制度编订以及制度完善等层面思考问题,并付诸实践,确保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设达到成本最优化。

五、参考文献

[1]王峥.关于建筑企业中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的分析与对策[J].装饰装修天地,2019(15):215,218.

[2]帅斯琦.ZG建筑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探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3]李杰.工程施工项目物资设备管理[J].城市住宅,2020,27(5):193-194.

[4]高菲.基于精细化物资管理实现煤矿企业降本增效[J].环球市场,2020(16):68.

[5]白思.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降本增效采购策略[J].环球市场,2020(14):151.

[6]谢桂瑜.如何通过物资管理实现施工企业的降本增效[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2.

[7]王英霞.科学的物资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降本增效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195,197.

《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方案与设计》

文章名称 刊物名称 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青海电力 2003/04 面向水电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控制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S1 加强物资管理 降低企业成本 山西建筑 2005/03 浅谈MRP技术在计算机辅助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工程师 2005/04 浅谈实现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西部探矿工程 2005/03

仓储管理也是企业物流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仓储管理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仓储管理论文参考篇1 浅谈仓储管理实际应用与优化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化。在企业整个经济活动及 生产供应环节中,仓储工作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文章主要概括了仓储在整个经济活动及生产供应环节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在实际仓储管理工作中如何提升我们的仓储管理、仓库方案设计、及工作中的应用优化。 关键词:仓储管理、设计、应用、优化 . 一、仓储管理重要性 企业的生产与盈利与企业的仓储发展息息相关,从工业化时代开始有了生产便有了物资的仓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仓储也形成了相当规模,同时也注入它更多内容。企业仓储是连接生产、供应、实现物资价值重要环节,对促进生产提高效率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仓储管理是对仓储及库内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在实际应用中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取、仓储物资合同执行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及相关操作,在企业整个经济活动及生产供应环节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 二 、仓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 工作中仓储管理包括流程和管理两部分:流程包括货物的接收、检验、存放、分类、根据定额备料以及供应。管理包括:空间布局、储位管理、存储设备和搬运设备选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盘点等 。整个工作链中常常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更好的优化企业仓储管理,需要我们开动更多脑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与便捷。 在大多数企业中自动化仓库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建立和使用相对较少1980年以来只建立有300座左右自动化仓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仓库如何选址和建设才能让管理更高效就至关重要,往往仓库在较快进度建成的情况下,投入使用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采用简易材料设计建设,没有使用钢筋和水泥,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也为后期实际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如遇到雨季和有强风的情况,库内噪音较大,货架零小备件容易掉落,易受潮,冬天库内寒冷夏天燥热。建设中施工粗糙,使仓库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断进行照明改造、电源改造给实际工作中机械操作与工作带来隐患。所以,在仓库选址建设应从长远出发,调研、更好的便于长期使用及今后的统筹安排。 三、优化、提升我们的仓储管理 如何提升我们仓库管理,体现在仓库方案设计、实际管理应用优化中: (1)储位需求设计 在储位需求设计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需要多大的存储空间,包括总的需求空间和每个商品的需求空间,第二是备品备件应该存放在仓库的何种位置,即储位设计。 (2)需求空间设计 计算仓库需求面积,首先,要计算出在库内物资的平均库存量,其次了解存储物品的特性,如重量、体积等确定物品的存储方式,一般存储方式包括货架存储和堆垛存储两种方式。其次,确定最佳的平均库存量水平,所谓最佳平均库存量水平是指确定的平均库存量能够真正反映大多数月份的平均库存量水平。再次,确定物品的存放方式,不同的存放方式下所需的仓库面积是不同的,货物在仓库中的存放方式分为平面堆垛存储和货架存储两种,其中平面堆垛存储根据货物特性可以分为单层和多层方式,期间还应考虑货架高度不同和存储货物不同,所需的通道宽度也不同。最后,是估算库房功能区区域面积,库存总需求面积的确定,通过对仓库存储区域面积计算及其他功能区域及辅助区域面积的估算,汇总各面积之和,可以计算出仓库总需求面积。面积估算应从长远考虑, 未来N年后的库房所需面积=现有仓库面积×(1+每年业务递增百分比)n 未来N年需求面积=现有仓库面积×成长系数(成长系数的确定要根据经验来判断,它反应的也是企业的增长幅度。 (3)储位设计 储位设计最为关键是对商品存放原则的把握: 靠近出口原则,对于出入库频率高的物资需要放在靠近出口的地方,减少作业量; 重量和尺寸原则,大型物资入相应库房,精密物资应保证存放安全性; 物资应考虑本身特性,物资分类入库需恒温保存不易受潮,易燃物资入相应库,不宜放在一起; 先进先出原则,保证物资质量与品质。 面对通道原则,重要信息或标牌等向通道方向,保证在出入库、盘点时便于观察。 (4)搬运设备选用设计 在长期的库房物资管理中,随着各类物资的不断增加,为了是物资更为科技 更为高效的管理,对于精密物资管理工具和大型设备细节处有了更多的要求,使得物资管理的工具也在不断的升级更新。 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电动搬运车、叉车、前移式叉车、液压托盘车、手推车、乌龟车、笼车都有被应用。以叉车为例叉车属具包括有:串杆、集装箱吊具、侧移叉、铲斗、侧夹、倾翻叉、起重臂、锻造夹钳、旋转夹。国企电站中小型货物、木箱、编织袋、救生衣等防汛物资、设备的备品备件叉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物资搬运和整理要求。对于大型的设备物资如开关柜、无卷轴的电缆、水轮机盖板、钢板、基础环等需要使用托盘集装箱,托盘集装箱目前有7类:a 、双面型平托盘(含有纵梁、面板、叉孔)b、单面型平托盘(包含3*3叉孔)c、托架(包含4支腿柱)d、立柱式托盘e、网状箱式托盘(包含了四面网状侧面)f、板状箱式托盘g、集装箱。相对来说工作中应用较多双面型平托盘、单面型平托盘。行车则需要配备吊环组套、钢丝吊绳、吊带等。 (5)存储设备、信息技术应用及盘点 国企设备储存管理中工作程序以传统模式操作,备品备件出入库,存在耗时长;单据多等问题;生产运行当中产生废旧物资,在划定区域的库房中越放越多,很多时候超出划定的区域范围,在处理废旧物资中必须找合格的废弃物处理商处理,由回收到销毁,均需投入许多成本,所以要事前准确分析部门对物品的需求,认真分析废旧报废物资产生的原因,所以提前做好现有物资的管理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现有的采购物资还是多年沉积或是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报废物资都涉及到盘点,传统的盘点是依据盘存单,耗费时间长,个别物品查找复盘次数多。相比之下在信息时代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凸显了它的优势,在现在的仓储管理中RF盘点依据RF终端显示的货品信息。具体做好:盘点准备、RF扫描储位、货品扫描货品信息一目了然、数量输入、判断盘点总数与系统信息是否一致是盘点确认盘点结束;否差异查询,差异处理,盘点确认,盘点结束。以此类推,仓储管理系统(WMS)、无线频率识别(RFID)、计算机辅助练货系统(DPS)等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被运用,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于民企和国有企业现今和今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仓储管理论文参考篇2 探究核电厂现代仓储管理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已被实践所证实。为满足电力需要、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缓解运输压力等,国家适时提出了发展核电的重大决策,使中国核电发展驶向快车道,核电的重要性将日益显现。发展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必须提高;核电企业的仓储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因为仓储管理直接关系到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核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核电物流的中心环节。核电仓储管理与一般物流仓储管理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仓储管理,备件的种类数以万计,这就更增大了仓储管理的难度。如何在国际物流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吸取众家之长,提高核电厂仓储管理水平,使之为核电厂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干到故出应有的贡献,是核电仓储管理的目的。 1仓储工作特点 仓储的含义 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从广义上看,仓储管理是对物流过程中货物的储存、中转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装卸、包装、分拣、整理、后续加工等一系列活动的经营管理。仓储活动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阶段和行业,仓储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有相当大的差别。 仓储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仓库的选址与建设;2)仓库机械作业的选择与配置;3)仓库作业组织和流程;4)仓库管理技术的应用;5)仓库的作业管理;6)仓储综合成本的控制。 仓储管理的任务:合理规划仓储设施网络;合理选择仓储设施设备;严格控制商品进出质量;认真保管在库商品;保证仓库高效运作;降低仓储运营成本;确保仓库运行安全。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是由仓储管理的内容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仓储管理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经济性:仓储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仓储活动也是生产性的。和其他生产活动一样,创造商品价值,并且随着仓储活动内容的增加,实现商品价值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2)技术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化仓储管理中,仓储作业的机械化、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等已成为趋势。 3)综合性:现代仓储管理包含了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涉及行业广泛。要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进行商品管理、库存控制,保证商品的正常生产和流通,降低成本。 2核电厂仓储管理特点 由于仓储管理的目的不同,核电企业的仓储管理,与传统的仓储企业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项种类多 核电厂物项包括机械类、电气类、化学品类等,种类繁多。为便于管理,核电厂根据物项的重要特性,一般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此外还有危险化学品类。 A级物项示例:特殊的电子仪器、电子设备;特殊材料;燃料原件、燃料组件等。B级物项示例:检测仪器、电气仪表;电焊机、焊条及焊丝;控制棒驱动机构等。C级物项示例:泵;阀门;堆内构件;应急汽轮机等。D级物项示例:水箱;热交换器及零部件;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危险化学品类示例:酸、碱等腐蚀性物品;油漆、酒精、丙酮、松节油等易燃品;压缩气体、可燃气体;氨。 仓库种类和数量多 与种类繁多的物项相对应,核电厂建有相应等级与标准的仓储设施。仓储设施划分为五个等级:A级(温湿度控制库),B级(湿度控制库),C级(常温室内库),D级(露天堆场),E级(危险品库)。每一等级的物项需存放在相应等级的贮存场所。不同等级的物项混合贮存时,应以其中最高等级的物项要求为准。 符合核电管理要求 与一般行业相比,核电行业的管理要求比较高。在仓储工作上主要体现在:各岗位责任分工明确;出入库管理严格;物项到达现场后需要多方参与验收见证,合格后方可入库;从业人员要求素质高等。 库存比较充足 为控制成本,一般行业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会选择有效降低库存,比如说“为订单而采购,减少库存”理论等。核电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库存控制比较复杂。核电站的库存主要从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角度考虑的,库存一般比较充足,库存控制有待优化。 2. 5部分备件储存、保养要求高 部分备件,特别是战略备件,不但对“两防两控”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还有粉特殊的维护保养要求(如有些设备备件据要在氮气环境下保存)。核电备件的完好、可用性,关系粉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备件特别是战略备件必须保持完好、可用状态,这些备件需要编制专项维护保养方案,仓储部门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或铸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重要性保养,要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提出作业申请,协助完成维护保养工作。 3核电厂现代仓储管理流程 接货 仓储管理工作从接货开始。物项到达现场后,由检验科通知仓储科,仓储科组织对物项进行接货,根据物项特点选用合适的吊装方案,并指定相应贮存地点。仓储装卸设备包括汽车吊、行车、叉车等;设备维护保养材料包括垫木、棚布、各类工具等。设备的选用主要考虑:核电站机组规模;装卸物项的特点及用途;运输方式、包装形式等。 入库 入库前,检验科和仓储科组织对物项进行开箱检验。开箱检验时,要认真核对装箱清单上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是否与实物相符,严把质量关。验收完毕后填写开箱检验报告,如发现缺陷,则发出物项检验缺陷处理通知单;然后按照货物贮存级别,分配货位并就位;最后仓储人员将信息输入仓储管理系统,完成入库。 存储 库内存储阶段主要依照物项的存储保管要求,采取措施保证库内存储物项的质量不产生降低。物项储存期间,要做好防潮、防盗、防虫、防尘等工作。要按照便于取拿、易于识别的原则存放,摆放整齐,小心移动。 出库 出库时,领用人要先填写物项领用单或借用单,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仓储人员核实手续齐备后,双方当面共同点清发放物项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核电站建设阶段的物项包括设备、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种类繁杂且数量多,仅人工操作难以满足需要。为有效地对物项进行管理,开发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仓储管理的必然方向。 4核电厂现代仓储管理措施 核电行业属于高科技产业,传统的仓储管理难以满足要求,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即必须具有:大型、立体仓库和优良的机械化设备、设施等硬件,以及自动化仓库控制系统、现代化仓储管理系统和离素质的管理人才等软件。 大型立体仓库与优良的机械化设备 大型立体仓库与优良的机械化设备为核电仓储管理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核电厂在建设高峰期,每天的货物吞吐量在几百吨以上,如果核电厂没有上万平方的大型、立体仓库,没有性能优良的装卸平台,没有大、中、小型性能超群的叉车、高位叉车与单、双梁式起,设备等,这些工作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核电厂提前竣工投产,与大型立体仓库及这些优良的机械化设备是分不开的。 自动化仓库控制系统 自动化仓库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两防两控”――防火、防盗,温度、湿度控制,包括以下子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 全面监控所有仓库及办公楼火灾情况,一旦发现火情,能够迅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防盗报警系统 全面监视仓库及办公楼,发现异常情况时可及时发出防盗报警信号。 温湿度检测系统 由于核电厂部分备件对仓库的温、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为此需在库房安装温湿度检测系统,监测库内控制点温、湿度数据。巡检人员发现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立即检查库房温、湿度控制设备(空调、除湿机等)工作是否正常,并报告维护保养人员异常情况,使库房温、湿度尽快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5结语 核电企业仓储管理,关系着核电物流的方方面面,随着核电仓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完善的仓储管理必将为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做出贡献,也必将为核电的稳步、快速发展增加筹码。 参考文献 [1]赵玉国.仓储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高均.仓储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任永娟,薛润泽.核电厂建设阶段的仓储管理工作[J].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11 猜你喜欢: 1. 有关仓储管理论文参考 2. 浅谈仓储管理的毕业论文 3. 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仓库管理论文参考 5. 有关仓储管理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