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北方民族大学期刊认定

发布时间:2024-07-04 19:42:28

北方民族大学期刊认定

1、论文《读关汉卿[大德歌·冬景]》1993年第3期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论文《关汉卿散曲的思想艺术价值》1994年第3期《毕节师专学报》。3、论文《关汉卿对散曲创作和发展的贡献》1995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4、论文《中师口语整体教学模式研究》1995年第2期《甘肃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论文《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996年第3期《甘肃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收入《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报刊文章篇目要览”。)6、论文《悲凉:<不伏老>不可或缺的思想内涵》1996年第5期《文史知识》。7、论文《关汉卿散曲二维情感论列》1996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8、论文《异相与整合:20世纪中国文论的走向》1997年第4期《人文杂志》(核心期刊、CSSCI)。9、论文《内敛态:程本<红楼梦>时间观念之表征》1999年第1期《南都学坛》。(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收入《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1期论文要目索引,获第七届甘肃省最高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0、论文《例证<金瓶梅>写官员对史实的“我化”》2000年第1期《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1、论文《“市场人”为欲念异化说——兼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转型特质》2001年第1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2、论文《论王仁裕的文学成就》2003年第3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13、论文《<金瓶梅>“我化”史实例评——天水籍官员狄斯彬本事考释》2004年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4、论文《〈西狭颂〉摩崖题记人物补说》载2005年第2期《甘肃理论学刊》(双月刊)。15、论文《交错的彼岸:游移于英汉双语之间——兼论“英汉双语教学”与“国家汉语战略”矛盾的不对称性》载2005年第4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论文《王仁裕年谱稿》载2005年第4期《甘肃高师学报》。17、论文《〈西狭颂〉摩崖文学价值探微》载2005年第4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论文《王仁裕生平著作考》载《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第3期。19、论文《论〈西狭颂〉摩崖的文学价值》载《上海大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2006年第6期。20、论文《从“宋金大曲”到“金人乐府第一”——临洮邓千江〈望海潮〉发微》载《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1、论文《“金人乐府第一”寻幽——临洮邓千江〈望海潮〉之张六太尉探讨》载《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2、论文《临洮邓千江词〈望海潮〉诸问题探讨》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23、论文《校订和注疏〈玉堂闲话〉的几个问题》载《前沿》(核心期刊)2008年 第1期。24、论文《论〈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载《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CSSCI扩展版)2008年 第1期。25、论文《国学热中的骚动与喧哗》载《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4期(上)。26、论文《论王仁裕〈玉堂闲话〉的文化张力》2008年第2期《船山学刊》(CSSCI扩展版)。27、论文《〈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2008年第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8、论文《陇南武探花黄大奎略考》2008年5月11日《陇南日报》;论文《陇南学人阴平进士程天锡略考》2008年3月20日《陇南日报》。29、论文《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考释举隅 》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30、论文《西汉水流域方言古词例考》载《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31、论文《西汉水流域语言“活化石”抽样例释》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8期。32、论文《论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的生成》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33、论文《陇南“白马人”研究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载《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3期。34、论文《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新探》载《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4期。35、论文《“白马人”概念商兑与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4期。36、《近30年来白马人研究状况述论》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扩展版)2009年5期。37、论文《新时期以来“白马人”研究在重大问题上的突破》载《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38、论文《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王氏见闻录>诸问题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3期。39、论文《史传杂史和笔记小说的共生互动——以王仁裕<王氏见闻录>为中心》载《社科纵横》2010年第7期。 40、论文《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2期。41、论文《杜甫“同谷诗”与同谷唐宋评杜诗碑——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一》载《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2、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载《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第2期。43、论文《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源流简论》载《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第4期。44、《同谷明清评杜诗碑及其诗学意义——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二》载《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3期。45、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艺术论》载《四川戏剧》(核心期刊)2011年第5期。46、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艺术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三》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7、论文《陇南白马人傩舞戏面具特色论》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8、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论——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四》载《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9、论文《“秦文学”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载2013年第5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期刊。50、论文《论秦早期文学》载2013年第5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1、论文《论秦中晚期文学》载2013年第3期《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论文《从睡简<日书·马禖篇>看非子始封秦亭》载2013年第6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53、论文《非子息马始秦主因的文献与文学考察——以睡简<日书·马禖篇>为中心》载2013年第6期《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论文《唐五代“诗窖”王仁裕诗集及诗作考评》载2013年第3期《甘肃高师学报》。55、论文《母题类型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民间难题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例》载2013年第2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CSSCI来源期刊。56、论文《白马藏族“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载2013年第3期《民族艺术研究》(第二作者),CSSCI扩展版期刊。57、论文《白马藏族及其传统文化刍论——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中心》2013年1期《四川民族学院学报》。58、论文《论白马藏族族源记忆与传说——以陇南为例》载2013年第4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论文《论白马藏族神话的主要类型和述说特征——以陇南为中心》2013年第3期《贵州文史丛刊》。60、论文《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比较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五》载2013年第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61、论文《从唐宋七夕诗文看乞巧在陇南的流传》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62、论文《关于两当起义遗址的调查与研究》载《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3、论文《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探讨》(第二作者)载《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5期64、论文《他者、国家与自我:族群共同体建构的语境化表述——历史与现今陇南、川西北的(白马)藏族》(第二作者)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65、论文《流传凝炼特征: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6、论文《阴平古道和河南道及其陇地一段的文献文学考察》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7、论文《“故道”陇南段的文献和文学考察并“木皮道”的有无》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1期。68、论文《教育现象学方法对常规形式逻辑演绎判断的超越》(第二作者)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4期。

北方民族大学校址:宁夏自治区 银川市 西夏区。北方民族大学是中央部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正部级),是“省部共建”高校(国家民委先后与中科院、教育部、宁夏自治区共建北方民族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北方民族大学简称:“北方民大”、“北民大”。校园风景优美,有着“花园式校园”的美誉;教学、生活、娱乐配套设施齐全;地处银川市区,交通便利。北方民族大学既有一本招生,也有二本招生(具体以所在省招生政策为准)。

北方民族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学校的实力还是不错的,而且学校的环境比较优美,学风醇厚。 学校始建于1984年,200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国家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署共建协议,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5月北方民族大学正式挂牌。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有教职工1190人,其中专任教师85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1%。学校教师包括了一位双聘院士和7位二级教授。学校教师队伍大多数具有985、211高校硕士、博士背景,其中不乏清华、北大、西交、川大、天津大学等名校毕业生,亦有工程师出身的技术型教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9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 科技 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8项,省部级项目336项。获国家 科技 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1项,省部级奖励174项,取得专利25项,实现 科技 成果转让3项。学校先后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国立波士顿大学、恒生国际商学院、德国联邦材料检测研究院、美国Shaw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等多国科研机构和大学进行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现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而且学生的就业率也很高,学校也为学生组织相关的活动,是一所很不错的民族类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夏区,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属综合性高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2004年国家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署共建协议,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由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宁夏区共建。全国排名:特色专业 校园生活 对外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先后与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 科技 大学、兰州大学学校等多所国内高校以及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英国格林多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等国(境)外18所高校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援助中亚青年汉语培训班。加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先后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41项。北方民族大学是国内唯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 2008年1月教育部批准在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基础上正式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学校现占地1624亩,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24人,其中,专任教师654人。现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截至2007年12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幽雅,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并被银川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学校着力建设优势学科,打造核心竞争力。现有涵盖文学、 历史 学、法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的65个本科专业;有文学、 历史 学、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的10个硕士学位点;有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计算数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源数量充足,生源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宁夏高校前列。 截至2018年5月,中国少数民族史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等3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等9个省部级优势特色专业;法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建设专业;自动化等7个省部级“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民族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MPA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材料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技术基础等8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到2018年,学校建设了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哲学 社会 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全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 科技 部中青年 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4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4人在内的教师队伍。 教学成果 截至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材料科学实验教学团队2013年,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实验中心为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教育科普基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学校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5项 。[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3][4]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全国教育科普基地:化工及机械基础科普基地[5] 自治区级本科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 旅游 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金融学、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软件工程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初级会计学、经济法、高等数学、声乐表演、标志设计、合唱与指挥基础、保险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力学、基础生物化学、古代文学、 旅游 学概论、商法学、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运筹学、证券投资学、民法学、中国北方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综合英语Ⅴ、Ⅵ、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建模、工业微生物学、工科基础化学等、会计学教学团队、金融学教学团队、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团队、数学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材料实验教学团队等 折叠编辑本段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9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 科技 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8项,省部级项目336项。获国家 科技 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1项,省部级奖励174项,取得专利25项,实现 科技 成果转让3项 。[2] 截至2018年,学校建设了发酵酿造工程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示范型国家国际 科技 合作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 科技 创新平台。 截止2013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文献总量万册,馆藏电子文献总量117万册。馆藏纸质文献中包含了历年累计入库的过刊合订本和购入的晚清、民国年间的期刊、报刊影印本2万多册。2013年订阅中文期刊1810种,外文期刊107种,报纸96种。在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与宁夏高校共建共享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Springer(斯普林格)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另外还购置了万方数据资源、读秀学术搜索、超星名师讲坛、方正Apabi(阿帕比)教学参考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多种电子资源 。和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都是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直属院校,在宁夏银川,挺棒的学校学校很好,校园很美,学院很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老师都很负责,住宿条件很棒,学校绿化做的特别好。专业很不错,很多老师都是考过CPA的,也有许多老师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博士导师都很有水准,老师的大学也都是国内外一流大学。 学校坚持 社会 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相结合,坚持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点相结合,坚持“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 社会 栋梁”的总体要求,服务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 发展。学校是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还是不错的,在宁夏的知名度很高 就业也不错 本地的企业也都认这个学校 看了下边让填写的宿舍 餐厅三个 清真餐厅 汉餐 教职工餐厅 你们都可以去 宿舍有四人间 八人间 有暖气 没空调 但是对于我们这一年四季盖被子的人来说空调是可以不用的 这的气温还算宜人 夏天只要你不呆在太阳下晒是不会感觉热的 冬天有暖气。 国家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很大,各种资金支持,办实验室,奖学金也比普通学校高,处于西北,西北人比较好爽国家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很大,各种资金支持,办实验室,奖学金也比普通学校高,处于西北,西北人比较好爽,挺不错的 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国家民委直属高等院校,学校总面积1624亩,虽然地理位置处于西北地区,但是学校绿化特别好,并且在2000年被授予“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荣誉称号,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与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泰国清迈大学都有合作。学校的各项配置完备,各项奖助学金丰厚,在同类院校当中,收费也是比较低,照顾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上学,学校在就业方面做得也是特比好。本来而言,整体上是非常满意的。 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考研,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率每年都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本系学生一般就业于各种IT 科技 公司或者是电气公司也有可能是三大运营商。 就业率还是挺高的,毕业生就业公司和起薪得看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的发展情况。建议大家实习的时候就尽量往想要去的行业实习,毕业了也更好找到相关岗位的工作。 我觉得也是不错的吧,我现在在西南民族大学上学,民族学校可以感受更多的不一样的异域风情,北方民族大学同样属于民委下的高校,还是不错的。 个人感觉这所学校还是很不错的了哦! 有一个院士和36个硕士点了! 在重庆放二批次里招生,收分不是太高了! 北方民族大学~~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是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民委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由合肥工业大学对口支援;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 截至2018年7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62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设有24个二级教学院系,开办文学、理学、工学、法学、 历史 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共计73个本科专业。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民族的硕士生、本科生、预科生万余人在读。有教职工1332人。 分数只有这么多话,同分数断学校来讲,北方民族大学是很不错的学校!我崽去年就是去这学校读书的。我送他去,学校环境、管理、氛围都很不错!今年在家网课也不错,很充实,我全家都不后悔。可以说,超过了湖南省的所有二本!甚至有些刚升的一本,知足! 额。。。 你说的就是那个狗参加校运动会百米第三 却被保安拎出校外 传言运动会有黑幕的那个?不了解这个学校,但我知道很多民族大学乃至民族初高中都不行,全是少数民族,各种加分项,300分上二本,400分当500分用的大有人在,可想而知

很好的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期刊认定

西北民族大学代码是:10742西北民族大学,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

西北民族大学代码是1074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西北民族大学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学校扎根西北大地办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作为使命自觉,已培养各类人才16万余人。学校目前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招生,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544人,其中本科生2425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95人。

学校历史

1949年9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根据毛泽东的有关指示精神,在西北重镇兰州创办了“藏民问题研究班”。同年11月,藏民问题研究班扩大为藏民学校,校址暂借兰州市西三十里西果园兰州农业专科学校旧址。

1950年1月,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简称“革大三部”)。8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报请政务院批准,在“革大三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西北民族学院。

1951年3月,学校根据原政务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的规定,本科设立语文系、政治系,语文系设蒙古语文、藏语文、维吾尔语文三个专业,政 治系分汉、维两种语言授课班。设短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和予科。学校由临时校址迁到兰州市区第二新村。

1961年停办法律系;1962年停办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停办铁道系;1965年停办艺术科。由于三年困难时期和停办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从1961年以后急骤减少,到文革前只有1000多人。

1970年4月,甘肃省革委会通过了撤销西北民族学院的决定。600余名教职工分配到各地,校产、设备,图书被瓜分殆尽。

1972年10月,国务院指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恢复西北民族学院,次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西北民族学院。.

1975年,甘肃师范大学外语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并入学院。

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9月,学校举行了更名暨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庆典大会。

2016年7月,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共建西北民族大学,同年被列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914人,其中专任教师126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6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89人,具有博士学位333人,硕士学位717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456人;人才队伍中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9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6人,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0人,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选19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学标兵2人;甘肃省教学团队8个,领军人才8人,优秀专家6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555”创新工程人才人选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6人,教学名师1人,“园丁奖”8人,青年教师成才奖47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单位,其中,设有20个二级学院,2个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干部培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医学部,有7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门类;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甘肃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4个学科入选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中甘肃省优势学科1个,甘肃省特色学科(A类)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蒙古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民族语言文化与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甘肃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历史学、阿拉伯语、口腔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物理学、民族学等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甘肃省优势学科:民族学

甘肃省特色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甘肃省重点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甘肃研究基地,4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 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1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民委创新团队,2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

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27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持2项、子课题9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7项,省部级项目69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75项。学校编辑出版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

学术资源

截至2017年底,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096099册,当年新增126582册,纸质文献中,清代以前的珍贵文献7万册,电子图书 2142388册,数据库47个。学校设有西北民族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88件,展馆总面积585平方米。

学术期刊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2]

《西北民族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被评为首届甘肃省十佳期刊、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十佳学报、首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十佳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优秀学报。

合作交流

2011年起,四川大学对口支援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学校与四川大学正式签订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俄语专业学生,先后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吉隆坡建设大学和伊斯兰科技大学3所学校签署协议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8年,学校共接收来自韩国、加纳、尼日利亚、墨西哥、利比里亚、喀麦隆、巴基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也门、香港及台湾共计13个国家及地区的24名来华留学生。

2020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推动了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向现代化高水平医院迈进的步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99)全国首届高等学校社科学报“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99)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北方民族大学认定的a级期刊

北方民族大学好啊,北方民族大学是国家部委直属,是一所很年轻的大学,但其力量当然不容小视.三峡学院只是地方性大学,差劲多了. 学校性质:重庆三峡学院是一所国立公办本科高等院校(教育部高校代码10643)。 学校历史: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坐落在重庆市万州区,其前身的万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1994年3月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概况:重庆三峡学院随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应运而生,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 开设专业:重庆三峡学院现设有外语、经贸、工商管理、政治法律、民族学、化工、生物、体育、建工、中文、美术、数学、计算机、物理、电信、机械等涵盖8个学科门类的44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 招生情况: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并招收有国外留学生。 办学情况:学校已形成了以文、理为主,工、经、管、法、史、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与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在美国丹佛共建了孔子学院。现全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人。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783人,其中专任教师54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31人(其中教授61人),讲师22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30余人。学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外聘兼职教授55人(含院士4人),并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 硬件条件:学校现有土地1980亩(含新校区用地),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86万册,电子图书44万种,仪器设备总值5100万元。 科研情况: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1500篇;出版学术专著200多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33篇;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0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转让成果23项。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直属的唯一 一所设在民族自治区的民族高等院校,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占地面积65万多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是一所新型民族院校,始建于1984年,1994年正式挂牌。全院目前共有学生8000余人。学科门类涉及理、工、经、管、文、法、史等7个门类。现有电子与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管理、文化旅游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律、音乐舞蹈、艺术设计、材料科学等十 九个系和社会科学部、民族预科部。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历史学、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等33个本科专业。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中国少数民族史、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硕士点。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兼顾成人教育、远程教育。 1997年以来,学院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人为本、艰苦奋斗,面貌有了巨大变化。在校生规模由1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余人,来自全国30余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民族地区的汉族学生占15%。教职工队伍由280人发展到现在的780多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170余人。校舍面积由3万平方米发展到26万平方米。教学设备由80多万元增加到5276万元。2000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合格评估。并在当年,被授予“全国绿化400佳”的荣誉称号。 学院设有金融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社会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新技术研究所等7个科研机构,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民族学类专业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学院在建图书馆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设有电子出版物、多媒体等现代化阅览室,全馆实现电脑辅助自动化管理。计算机校园网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构造网络主干,与Internet、中国教育信息网实现连接。学院建有分析测试中心、数学建模、过程控制、PLC、EDA、网络技术、金融工程、会计模拟等30多个实验室,其中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建模及应用开放研究室为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建院以来,学院面向陕西、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山东、河南、河北、湖南、广东、内蒙古、重庆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了32个民族的学生,为西部地区培养出了大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在巩固民族团结,开发、建设边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创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建设,即“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一种理念;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一种精神;严格、创新、高素质的一种模式;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一种作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 为适应发展,迎接挑战,97年以来,学院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逐步探索出符合民族高等教育规律,适合民族学生特点的办学模式。 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通过院内选拨培养、院外引进、兼职兼聘等多种形式加快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培养,吸引“名师”为我院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服务。学院还制定了引进两院院士、特聘教授、优秀学科带头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诚招天下英才。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先后成立了7个研究所,组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术群体,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整体科研和学术水平。97年以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软科学项目,取得突出成果。部分研究项目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引起国内同行专家的关注。 近年来,学院不断扩大院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人员交流、合作研究、学术资料与信息交流的活动逐年增多。学院常年聘请一些国内外学者来院任教、讲学。为发展民族教育和传播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学院自1997年来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现已有来自美、日、韩等国的留学生在本院学习、生活,并顺利通过了中国汉语水平高等考试(HSK)。为保证教学质量,学院针对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精心选用教材、选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配备高水平的教师授课,确保留学生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已与美国Shaw大学、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第二外语工作室建立了实质性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德国联邦材料研究院、英国威尔士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等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签定了合作意向或高层会谈纪要。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学研究,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学校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在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学院继续保持着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校内充满着活力与生机。跨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院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地为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民族教育新体制、新机制,继续探索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抢抓历史机遇,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学院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具有较高的学术声望与教育质量,学风校风特点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民族学院。

A类、B类期刊等的划分是各单位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研究特点,从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筛选,把和本单位研究方向结合相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期刊,其次为B类期刊,再次为C类期刊,以此类推。

由此可见,这类刊物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科研考核标准制定的,不同单位制定标准也是不一样的。A类期刊也并不一定是核心期刊,在有些单位,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报刊也会被划为本单位的A类期刊,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获取刊物级别很简单,一般权威数据库中,以及期刊的官网中,对刊物的级别都有所体现,一般知网、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万方等平台都是非常权威的数据库,通过这些平台都是可以检索到期刊的详细信息的,期刊的官网需要作者稍加辨别,期刊真正的官网信息才可信,需要特别警惕仿制的假官网。

常见的国内刊物级别

有部级、省级、国家级、核心级几类。发表难度是逐渐上升的,选择刊物不必刻意追求高级别,高级别刊物固然比低级别刊物要好,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发表的,比如核心期刊,对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普通作者没有足够的积累是很难发表的。

刊物级别的选择首先要参考具体文件,职称文件或者学校的具体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文件,了解清楚自己需要发表什么级别的期刊,再去做选择,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可。

旅游管理专业始于1993年,为原历史专业下开设的民族文化旅游专业方向。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1人、硕士5人。已有5届专科、8届本科毕业生,在校生共10个教学班计300余人。多年来,我们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巩固原有本科教学“强实践,重应用”的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民族旅游教育的品牌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而创办的应用型专业,原为历史学专业下开设的民族文化旅游专业方向。自1993年创办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建成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校级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方案分为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3个模块。本专业立足西北民族地区,面向全国,走向国际,为少数民族旅游事业发展培养各类管理型人才。 本专业遵循“因材施教”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厚文化基础,重民族特色,强实践应用的办学特色。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嘉奖,毕业实习已走出国门。本专业培养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理念,具有国际视野、人文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学、旅游环境学、会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礼仪、旅游英语、导游教程、会展及会务运作管理、旅游企业运营模拟等。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率和考取研究生等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方面,一直名列学校前茅。我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评价逐步升高,尤其是在当今我国旅游事业的大发展时期,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有了更大的提高,许多毕业生在所在单位成为主管领导、业务骨干,或成为行业创业先锋。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职工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社会大学、中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等,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但在各类期刊发表多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还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旅游学概论》也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1、已有6门课程建成不同级别精品课,70%的专业主干课已建成精品课程。 精品课级别课程名称备注省级旅游学概论 校级 管理学饭店管理 院级旅游地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资源学 2、确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职业意识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主干课程建设。坚持“强实践、重应用”的特色,加强各环节的实践教学,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强化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多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①将相近或可以整合的不同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课程实践教学任务。②在毕业实习的环节中,改变原有的在旅游企业服务岗位顶岗实习的“高素质廉价劳动力”模式,要求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必须通过管理岗位见习、参加管理例会和轮岗等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③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优质实验教学环境和设施。2009年获得学校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257万元;2011年10月已将学校接待中心划归管理学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3、科研、教研水平稳步提升 年度 项目级别 项目数 备注 3年 国家级 1 省部级 2 4、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007年 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多项目、多人次被抽测合格 教育部 2008年 成功举办“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研讨会。 全区 2009年 获批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 获批校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校级 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2010年 全国旅游及饭店业优秀人才培养基地 2010年中国饭店业年会组委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于2005年。该专业教师共承担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4项、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和北方民族大学科学研究项目7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非营利组织管理、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发展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开发力度,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一项,院级精品课程两项,与校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发课程一项。此外,积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开设了办公自动化、摄影等课程。为了开阔办学视野,提升办学水平,实践教学方面,积极与校外机构开展交流合作。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设课程、开展讲座等。教师经常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认知实践,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方面,举办了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模拟联合国大赛等多项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2008年以来,多名学生入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阿经贸论坛志愿服务工作。8人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宁夏赛区二等奖。毕业生中,10%的学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20%的学生考入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40%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30%的学生进入中小型企业。公共事业管理(110302)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等。就业方向:在公共部门(政府部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在咨询公机构、企业单位及其他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合格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专业成立于2010年,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政策研究、行政文秘与公文写作、会务会展策划等工作,并具备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公共领导力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政治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管理学名著导读、行政法学、国家公务员制度、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电子政务等课程。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协理员,办公室主任、行政主管、协调层或决策层高级助理,中外大中型企业前台秘书、行政主管、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学校、科研部门的教学或科研工作,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等领域。本专业2010年8月招生,2013年9月单独成立行政管理系,系内有教师7名,学生人数总数为300余人,学生品牌活动有“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公杯公务员全真模拟大赛”和“鸣翠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按照北方民族大学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管理兴校“四大战略”,着力完成提高质量、提升水平、文化传承、条件保障“四大任务”,坚持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民族大学的目标,服务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形成富有特色的本科教学,培养具有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该专业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将接受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行政管理的基本应用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学生通过本本专业的学习,将具有良好的素质并掌握一般管理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国际视野,独立的科研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我国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人才。 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行政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与方法、公共组织学、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制度、西方行政学说史、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财政与预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应用统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方向的教师12名,其中博士4人,副教授5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专业建设,并投资300余万元,引进北森人力资源测评实践教学系统,建立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以及管理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包括九大模块的测评内容(人力资源测评、公务员考试、旅游管理、人力资源案例、经济管理、电子政务教学、酒店管理、企业经营决策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进行包括人才测评实验室、行为沟通实验室以及职业咨询与辅导室等。为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测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情景模拟观察实验、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含公务员面试)、公文筐测验、谈判能力测试、人员素质测评、行为与沟通模拟实验、领导力测验、演讲能力测评、企业招聘模拟流程实验等在内的教学、实验服务。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知识;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组织沟通、协调和领导技能,办公室工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能胜任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调研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并具备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工作分析、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法、员工关系、员工福利、人员素质测评、财务管理、会计学、领导学、社会心理学等。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率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搭建课程实践平台,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发起了“模拟招聘大赛”、“模拟培训师大赛”等集活动和课程实践为一体的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分析》课程中,学生与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建立了校企互动的教学环节,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本专业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规范管理、战略管理、绩效薪酬、招聘培训、员工关系等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并积极与业界相关单位进行合作。2010年10月,邀请宁夏2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召开“宁夏HR人才培养和发展状况研讨会”;2011年10月邀请4名北京职业经理人以我院(系)大学生成才为主题与大学生进行对话活动。我们还将业界专家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开设《力资源专业指导课》和《人力资源专题讲座》,传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该专业国内外学术交流稳步推进。2013年9月,天津商业大学林枚教授来我校作了题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的学术报告;2013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Tim Hatcher博士应邀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四个年级的同学围绕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就什么是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人力开发的时代、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发展(组织结构、组织沟通、组织文化、领导力、学习和培训、角色和竞争力)等五个方面做了3场精彩的报告,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有效地激励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期间,蒂莫西·哈彻博士还专门与人力资源管理系老师进行了座谈,座谈的内容涉及教师培训、企业经验与高校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开阔了教师的学术视野,激发了教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热情和动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考研率和录取率逐年稳步上升,年来,录取院校均为985或211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

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建校之初的图书馆十分简陋,并不规范。因此,学校于1991年投资建成了建筑面积为3115平方米的原图书馆。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原图书馆已不能够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2004年9月在学校成立20周年之际,新馆落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24961平方米,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馆内装有门禁和安防监控系统,配有专职保安保洁人员。各书库及各阅览室采用开放式布局,宽敞明亮,实行藏、借、阅、咨询、检索一体化,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自建校以来,随着学校的较快发展,图书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馆藏文献资源也日渐丰富。文献资源建设主要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依据,并已逐步形成了以“回族学”和“西夏学”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截止2011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20万册,馆藏电子文献总量92万册。馆藏纸质文献中包含了历年累计入库的过刊合订本和购入的晚清、民国年间的期刊、报刊影印本二万多册。2012年订阅中文期刊1823种,外文期刊101种,报纸100种。在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与宁夏高校共建共享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Springer(斯普林格)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另外还购置了万方数据资源、读秀学术搜索、超星名师讲坛、方正Apabi(阿帕比)教学参考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多种电子资源。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科技查新、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2012年,图书馆投入使用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提供24小时自助借还书服务,先进的RFID技术与汇文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为图书馆实现“一站式”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图书借还、查询等服务,每天24小时的运行大大延长了服务时间,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使读者服务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为积极探索读者服务新模式,图书馆成立了学科馆员服务团队。该团队8名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负责我校17个学院的学科服务工作,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本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与学术带头人和学科专业教师进行联系、合作,负责该学科专业的资源建设,提供相关学科专业的资源导航,并有针对性的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供给读者,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真正发挥图书馆与学院之间的桥梁。 2012年,图书馆深挖潜力,为研究生搭建了一个集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自主学习空间,即“Information commons”,该自主学习空间经过特别设计,提供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整合了互联网络、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知识库资源(包括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形式),支持读者的互动、研讨、交流、协作、学习与研究。在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很好的培育读者信息素养,提高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意识。2013年,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获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认定的核心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有2个,一个社科版一个理工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最新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就是普通期刊,啥核心也不是。

是的。《艺术探索》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

艺术探索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 《艺术探索》(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致力于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动艺术研究,积极响应、贯彻、遵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1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发表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等专业学术论文及作品。

《艺术探索》杂志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地位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栏目有:教授访谈、人物介绍、理论广角、史论研究、史论研究、院际互联、书画鉴定等。

核心期刊就是最权威的期刊,要求也是比较多的

中北大学期刊认定

《测试技术学报》是“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测试技术学报

测控技术与总线技术;噪声与振动测量;遥感、遥测与遥控;VXI仪器;无损检测;光电测试;生物测试;量子测试;分析测试;材料测试;软件测试;火炸药测试;传感器技术;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等。本刊发稿周期为半年左...

截至2013年12月,中北大学共建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中国兵器工业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5个,包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 ,中澳联合研究中心1个,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 中澳联合研究中心(1个):电力工程中澳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镁合金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精密塑性成形国防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技术依托单位)、国防科技工业民爆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成员单位)、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罗克佳华共建)、中国兵器无损检测诊断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之彩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研究所(1个):中北大学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研究所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山西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中国兵器工业实验室(1个):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高射速武器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镁基材料深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山西省集成精密成形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山西省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微米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铸造新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自动化检测装备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起重机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有色金属液态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激光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动态测试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超重力化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北大学“创新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施耐德联合实验室、位置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 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北大学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54项,各类项目总数36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22亿元,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9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60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30余部。 2010年至2013年,中北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达70余项,国家863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10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8项。在国防科研方面,承担总装备部预研项目400余项、科工局国防项目100余项,其中我校牵头负责的科工局重大专项2项、总装演示验证项目1项,086重大项目1项。此外,2012年,该校刘俊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2013年,刘有智教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电子测压蛋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1年 祖静 第一单位 新型三轴加速度惯性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压缩储存动态测试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多功能反应装甲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年 刘天生 第二单位 XXX发射药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8年 肖忠良 第一单位 纳机电矢量水听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0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电子衍射测晶体结构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1年 王建邦 第二单位 防大口径穿破甲弹装置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3年 刘天生 第一单位 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5年 祖静 第一单位 可燃药筒粘结在线无损诊断方法设备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2001年 路宏年 第一单位 可燃液体爆炸试验装置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2001年 张景林 第一单位 XX粘贴质量在线无损诊断的方法及设备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9年 王明泉 第二单位 粘接强度检测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涉密 涉密 第一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尼龙11树脂 一等奖 涉密 胡国胜 第一单位 火箭扫雷系统 二等奖 1990年 刘天生 第二单位 XXX(涉密)传爆药安全性试验方法 二等奖 1996年 张景林 第一单位 XXX(涉密)子母弹 二等奖 2001年 王坚茹 第一单位 某模块化、系列化技术研究 二等奖 2011年 熊继军 第一单位 某大构件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等奖 2011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化工废气超重力净化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二等奖 2011年 刘有智 第一单位 包覆材料厚度超声检测技术 三等奖 1996年 路宏年 第一单位 火箭发动机脱粘检测系统 三等奖 涉密 涉密 第一单位 某框架温成形技术 三等奖 2006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6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XX(涉密)关键制造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徐宏 第一单位 XXX(涉密)黑匣子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熊继军 第一单位 涉密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大型复杂铝铸件热工艺过程仿真及新工艺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大型铸件内部缺陷检测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王召巴 第一单位 顶防护轻型反应装甲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高效弹药及高射频低后坐发射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薄玉成 第一单位 战略导弹再入过程动态数据测试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刘俊 第一单位 复合传感器及微型集成测量系统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某导弹遥测匹配装置自动检测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XXX(涉密)产品结构内视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韩焱 第一单位 XXX(涉密)抛撒角速度及角速度测试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马铁华 第一单位 侵彻过载测试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火箭发射动力学—起始扰动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包覆状态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王召巴 第一单位 单管大口径机枪低后坐浮动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涉密 第一单位 钝感传爆药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坦克动力系统零部件动态设计技术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涉密 第一单位 破甲弹药尾翼等温成形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军用发动机关键零部件CAD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轻武器动态优化、仿真及可靠性技术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XX(涉密)再入过程动态数据测试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 刘俊 第一单位 创伤弹道研究专用激光测速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 李仰军 第一单位 等温挤压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XX(涉密)飞控数据实时检测存储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 刘俊 第一单位 弹用集成硅微加速度计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靶场设备导弹前框瞬态高温测量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 周汉昌 第一单位 XX(涉密)寿命可靠性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 周桂春 第一单位 XXX(涉密)飞行姿态测量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 任勇峰 第一单位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导弹数据记录设备 一等奖 2001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高能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与技术 二等奖 2002年 韩焱 第一单位 难加工零件温冷近净成形与改性技术 二等奖 2002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炮射导弹测试弹技术 二等奖 2005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直齿圆柱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工程化应用研究 二等奖 2005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基于数字平板探测器的工业DR/CT成像检测技术与系统 二等奖 2006年 韩焱 第一单位 激光打孔 二等奖 2009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山西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共5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生物动力系统的建模与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0年 靳帧 第一单位 微传感器轴心差角四点法与双弹头冲击差分法静动态特性测试技术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9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车辆用镁合金大型承力构建控制成形技术及装置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0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XX-xx(涉密)弹载数据记录装置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可调谐脉冲激光波长和入射方位相干探测装置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 张记龙 第一单位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2月, 中北大学图书馆有中外文图书和电子图书291万册,中外文期刊24627种。馆藏文献包括数、理、化、外语等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兵器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交通、环境科学等应用技术学科,同时收藏了人文社科、管理科学、体育等文献资料;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32种,包括CNKI学术期刊及优秀硕博论文库、万方数据及万方学位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SDOL、Ei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 学术期刊 据中北大学出版中心网站2015年11月信息显示,中北大学共编辑出版有《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测试技术学报》、《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等4个学术刊物。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前身为《华北工学院学报》,期刊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刊登内容,设应用基础研究、机械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化工与环境工程、电子与电子信息、材料科学与管理工程等栏目,曾获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中国教育部优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山西省高校学报一等奖、山西省一级期刊、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期刊三等奖等诸多荣誉,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等全文收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北大学主管、主办的社科综合类学术性期刊,双月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中国国内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设政治理论、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理论、外语研究、语言文字学、经济与管理、法学研究、体育理论、民俗学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测试技术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北大学”合办,是“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2年起,《测试技术学报》连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2009年《测试技术学报》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设声与超声测量、在线测试、测量仪器、ADC、DAC和数据采集、实验技术与标准、动态测试系统、环境测量、数据压缩、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电磁测量、微波测量、测控技术与总线技术、噪声与振动测量、遥感、遥测与遥控、VXI仪器、无损检测、光电测试、生物测试、量子测试、分析测试、材料测试、软件测试、火炸药测试、传感器技术、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等栏目。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测试科学与仪器》)创刊于2010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北大学主办的英文类国际性学术期刊,旨在报道国内外最新测试与仪器技术动态,关注测试与仪器科学技术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从事信息获取与转换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观点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