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梦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22:46:09

中国梦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你的煤矿职工的中国梦劳动梦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形势与政策” 教育 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一、“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 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梦”是对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人民提升自信,理想引领的精炼浓缩与真实写照。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正是一个中国人民寻回、重建并坚定民族信仰的过程;“中国梦”是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正是重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绚丽坚实。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党的 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是整个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梦。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人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有激情、有锐气。青年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朝气,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拘一格,勇往直前。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事业,大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前进,小到做好一件事,都要去奋斗,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坎坷、甚至挫折,为战胜困难和挫折,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具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扬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灌注新鲜血液,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秉承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坚定不移的志向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恒心毅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培养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愿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努力培养自己具备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的时期,要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和不断提高。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3.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能量,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类的社会上存在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成为人们从事 社会实践 活动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者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人对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坚定的方向。就能把个人前途,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生活中体现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个人理想是“中国梦”的组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前提。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要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实现。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个树立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必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顺境之时,或是在逆境之中,就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打磨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成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远见卓识的现实主义者”。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变为真实;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为人民造福。广大青年学生,只有不畏艰难、勇担重任、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健、葛晓华.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9,(3).

[2]崔慧敏、张向红、崔占全.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周丽琴.论艰苦奋斗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临沂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 措施 ,取得了一些 经验 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 渠道 和主阵地,而且也是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对近几年来临沂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临沂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大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力量,于2011年8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健全了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其中,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内外专家讲座,教务处负责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学工处负责学生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形成了各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教师教学团队,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十九名任课老师参与分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其中十八位教师又分别是十八所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承担辅导所在学院部分兼职教师的任务。他们除了正常的专业授课之外,每学年度至少作一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报告,教研部在年终把报告编辑成册,送交学院档案室存档备案。各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该学院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的管理、考试、实践等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最根本保障。

2.教学方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从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实施方案 ,由教务处发往全校十八所学院,各学院任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具体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规定,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共分六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九十六学时,共计六学分。专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二开设,共分四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六十四学时,共计四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根据学校要求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内,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影视教育、网络学习等形式;在课外,可以采取 军训 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考察、专家采访等形式。建立成绩档案制度,实行课程学期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计入期末学生学业总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课堂问答、卷面考试、撰写论文、实践 总结 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测定。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合理化与人性化。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色新颖实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政治思维的敏感力和洞察力,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立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人均订制一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使用。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月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月的国内外大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网页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十万字),存档备案。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案,我们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师队伍要求合理搭配,实现专兼职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多变而繁杂,教学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流动化等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或长期适应这项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管理难度。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较差,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够全面掌握和讲授教学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个别教师不能够全面掌控课堂状况,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一是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而且对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漠不关心。他们以应付考试、修满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不甚热情,或者说关心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懒惰散漫,对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漫不经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氛围。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同,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对相关的政治常识了解不多,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手机能够随时上网,但不是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而是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我约束不强,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疏导和管理。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全面认识。教育部门要敦促高校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编辑出版统一教材,指导全国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该课程的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育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督察等不同形式,敦促高校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必要的教学资源,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这是目前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必要前提。

2.组建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团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量大面广、难度较大,只有组建好合理的教学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建设。教学团队应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制作教学课件,参与集体备课,指导兼职教师等;兼职教师主要辅助专职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接受教育部门的定期培训,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等,这样才能为搞好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目前,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每年都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有些培训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普遍化培训,虽然对教师教学团队有所帮助,能够扩大一些教师的知识视野,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开拓性的 思维方式 、全方位的知识视野和前瞻性的观察能力。加强对专职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和综合指导,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4.健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广泛性、更新性和时效性特点,主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讨课堂教学状况、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集体的智慧结晶与个人的专业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世情和国情,探讨学生所关注的 热点 问题和重大时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有关中国梦的论文参考文献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组成部分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是一种按照自身运动规律客观存在着的物质运动,政策则是党和国家在对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研究》

摘 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后研究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气象。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世界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三重内涵。“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梦”最精辟的一个界定;其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最后,“中国梦”又是世界梦,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等。

2.“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梦”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中国梦”具有整体性、时代性、超越性和实践性。“中国梦”是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它呈现了我国现阶段的时代特征: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社会特征。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本质要求、科学内涵、实践力量等,清晰地认识到实践“中国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理清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2.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目的性,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愉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也要注重发挥榜样、环境、 文化 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高度关注、心理认同和主动践行,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3.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势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推动“中国梦”的教育发展。但是,这不意味着要否定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是尊重他们个体发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人梦、青春梦、就业梦、成才梦,即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实现“中国梦”教育与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

4.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全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引导他们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然后,通过各种现代化宣传手段,扩大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以投身到“中国梦”的教育中来。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掌握“中国梦”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渠道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应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坚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梦”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第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领悟和传播“中国梦”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集中学习、接受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现途径,做“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成为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示范者和引路人。第二,要把“中国梦”的思想内容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配合使用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等 教学 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

2.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

“中国梦”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应融入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科学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艰巨,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自觉将自己培养成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3.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认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渗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等活动形式。要将“中国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党团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现代媒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日常“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同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中国梦”成为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信念和价值取向,需建立“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其次,建立资金机制。物质支持是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保证。然后,建立评价机制。完善“中国梦”宣传教育指标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奖惩 措施 。最后,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实时监督“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将“中国梦”融入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 热点 问题,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关键,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必然选择,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2]__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3]张百顺,李 亮.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4,(8):16-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

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是一双温暖无比的手,它会拉着你走向幸福的生活;中国梦是一辆 赛车 ,它会乘着你开向成功的道路;中国梦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它可以释放出每个人一生中的所有潜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一

《我心中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理解。

关键字:中国梦

讲到中华民族,毛泽东同志曾经动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正是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到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进入近代后,由于清朝统治者虚骄傲慢,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落伍了。加之清王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中国开始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特别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国家已濒临灭亡的边缘。于是,两大历史任务非常严峻地摆到了中华民族面前: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每个人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渴望实现的中国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伟大目标。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二

《我唯一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认识。

关键字: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中国梦

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欺凌,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从1895年起,就逼迫我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掠夺走。1937年7月7日,又藉寻找一个“失踪”的士兵为名挑起卢沟桥事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鬼子杀害我无辜老百姓30万人,妇女遭轮奸后也被杀害,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坚持持久抗战,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而在我国境内的日本鬼子已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艰苦最光辉的一页,全国几百万抗日官兵包括数十万黄埔将士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中美英苏四大强国的国际地位,换回了民族的尊敬与自信。但是,战后日本从未向我国赔偿道歉,还不顾邻国反对,一再借靖国神社搞拜鬼活动,为军国主义招魂。特别从去年9月起,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是非,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伤害了中华民族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一贯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日本右翼分子。我们要特别提高警惕,牢记贫穷就要挨饿、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对胆敢来犯之敌,聚而歼之,彻底消灭干净!使两岸炎黄子孙永远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就是我唯一的中国梦。

(作者为成都本校政研班七期,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有关中国梦论文参考的文献

“形势与政策” 教育 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一、“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 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梦”是对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人民提升自信,理想引领的精炼浓缩与真实写照。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正是一个中国人民寻回、重建并坚定民族信仰的过程;“中国梦”是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正是重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绚丽坚实。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党的 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是整个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梦。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人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有激情、有锐气。青年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朝气,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拘一格,勇往直前。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事业,大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前进,小到做好一件事,都要去奋斗,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坎坷、甚至挫折,为战胜困难和挫折,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具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扬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灌注新鲜血液,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秉承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坚定不移的志向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恒心毅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培养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愿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努力培养自己具备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的时期,要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和不断提高。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3.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能量,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类的社会上存在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成为人们从事 社会实践 活动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者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人对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坚定的方向。就能把个人前途,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生活中体现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个人理想是“中国梦”的组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前提。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要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实现。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个树立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必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顺境之时,或是在逆境之中,就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打磨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成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远见卓识的现实主义者”。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变为真实;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为人民造福。广大青年学生,只有不畏艰难、勇担重任、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健、葛晓华.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9,(3).

[2]崔慧敏、张向红、崔占全.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周丽琴.论艰苦奋斗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临沂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 措施 ,取得了一些 经验 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 渠道 和主阵地,而且也是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对近几年来临沂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临沂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大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力量,于2011年8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健全了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其中,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内外专家讲座,教务处负责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学工处负责学生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形成了各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教师教学团队,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十九名任课老师参与分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其中十八位教师又分别是十八所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承担辅导所在学院部分兼职教师的任务。他们除了正常的专业授课之外,每学年度至少作一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报告,教研部在年终把报告编辑成册,送交学院档案室存档备案。各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该学院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的管理、考试、实践等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最根本保障。

2.教学方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从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实施方案 ,由教务处发往全校十八所学院,各学院任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具体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规定,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共分六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九十六学时,共计六学分。专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二开设,共分四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六十四学时,共计四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根据学校要求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内,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影视教育、网络学习等形式;在课外,可以采取 军训 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考察、专家采访等形式。建立成绩档案制度,实行课程学期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计入期末学生学业总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课堂问答、卷面考试、撰写论文、实践 总结 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测定。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合理化与人性化。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色新颖实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政治思维的敏感力和洞察力,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立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人均订制一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使用。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月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月的国内外大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网页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十万字),存档备案。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案,我们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师队伍要求合理搭配,实现专兼职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多变而繁杂,教学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流动化等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或长期适应这项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管理难度。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较差,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够全面掌握和讲授教学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个别教师不能够全面掌控课堂状况,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一是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而且对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漠不关心。他们以应付考试、修满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不甚热情,或者说关心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懒惰散漫,对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漫不经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氛围。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同,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对相关的政治常识了解不多,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手机能够随时上网,但不是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而是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我约束不强,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疏导和管理。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全面认识。教育部门要敦促高校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编辑出版统一教材,指导全国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该课程的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育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督察等不同形式,敦促高校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必要的教学资源,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这是目前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必要前提。

2.组建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团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量大面广、难度较大,只有组建好合理的教学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建设。教学团队应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制作教学课件,参与集体备课,指导兼职教师等;兼职教师主要辅助专职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接受教育部门的定期培训,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等,这样才能为搞好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目前,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每年都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有些培训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普遍化培训,虽然对教师教学团队有所帮助,能够扩大一些教师的知识视野,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开拓性的 思维方式 、全方位的知识视野和前瞻性的观察能力。加强对专职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和综合指导,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4.健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广泛性、更新性和时效性特点,主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讨课堂教学状况、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集体的智慧结晶与个人的专业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世情和国情,探讨学生所关注的 热点 问题和重大时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2 摘要: 文章 首先针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然后,针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最后,就中国梦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进行了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明志、自强、自立三个方面的责任,从而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内涵;关系;责任 在我党 报告 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通过对青年的激励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我党对广大青年学生的高度关注,对青年工作所给予的充分重视,正是推动我国未来事业,激励有志青年持续奋斗的最佳动力。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作为有志青年的主力军,必须将自身的活力、激情、热情百倍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同时让自身的青春焕发光彩。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结合中国梦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一、中国梦的内涵分析 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理解在于:通过各种 方法 实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以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凝聚了世世代代人深切期望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 大量的研究报道中均显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无法脱离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指标而独立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实力特征是高度匹配的。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显示,经济发展总量提升显著,当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背景之下,对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逐步促进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中国梦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幸福指数,它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的综合体,主要是要全面提升当今社会和谐的水平与质量,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发展要求。 二、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不同时代的青年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大学时代伴随着国家发展的盛世,承担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即主席所强调的美丽“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体分析来看,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中国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最宏伟性的目标之一,海内外中华儿女都需要将中国梦的实现视作共同的夙愿 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梦实质上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报告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需要以青少年队伍作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不但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更需要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中坚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持。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富强的基本方针高度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兼顾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绽放青春的光彩。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分析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时代较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有相应的变化。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很少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甚至是战场上经历磨练,但同样需要具备报效国家的责任感。除此以外,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乃至对整个国家负责,以上也正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中坚力量,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性,自觉的肩负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1.明志 即当代大学生必须有远大的指向,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当代大学生年龄较低,有着青春飞扬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在推动他们自身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个性特征也与我党在执政兴国方面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发展是第一要义”相吻合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利用青春活力的个性色彩,不断为祖国的前行提供“燃料”。简单来说,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敢为人先,积极创造,勤奋求实,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开拓与创新,为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 2.自强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的最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有积极拼搏的干劲,同时,他们也有着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更关键是的当代大学生有不可多得的锐气,在面对挑战与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拘一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积极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学习上独立奋斗,在工作上独立创业就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中国梦建设实现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仅仅一代人或几代人是完全不够的,甚至需要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投入建设事业当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自立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历史责任。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在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就需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人才强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责任之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意志,同时也与广大青年人的愿望是高度一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机会较多,他们应当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新技术革命挑战所赋予的责任,竭尽全力成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并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青年一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支充满活力同时极具朝气的生力军,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有志青年的主体,中国梦所赋予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工作、以及奉献。他们身处黄金时代,必须学会竞争,敢于创新,投入全身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有利的贡献。可以预见的是,中华民族将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关键性的地位。当代大学生需要做的是积极探索,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追求并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梦”成为精神旗帜的若干思考[J].道德与文明,2013(5):5-8. [2]双传学.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际视野——学习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J].南京社会科学,2014(7):1-5,12. [3]张定鑫“. 中国梦”研究:现状与展望——兼论中国梦战略的内涵[J].探索,2013(4):182-187. [4]郭树勇.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国际观察,2014(3):1-16. [5]王继军.论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79-81,89. [6]王永明.通过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力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6):89-91,100.

个人梦中国梦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中国梦的形势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新形势下中国梦的践行》

[提 要]着眼中国当代实际及未来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为顺利实现中国在新时期的既定奋斗目标,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启动了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前行的道路上如何团结力量、汇集共识,经实践验证,只有依靠人民,沿着正确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健全的制度为保障才能最终夺取中国梦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道路;制度;理论

[作者简介]王海平(1989―),男,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吴小龙(1972―),男,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在党的闭幕后不久,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通过媒体阐明了“中国梦”,在这之后不久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系统阐释了“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其主要内涵就是在国家层面上要实现国家富强,在民族层面上要实现民族振兴,在个人层面上要实现人民幸福。可以说,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历史性的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基础途径,作为当代理论新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势必成为指引实现中国梦在意识层面上的最根本行动指南,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就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根本轨制保障。

一、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能来源――人民群众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团结所有愿意为民族为个人心中梦想而追逐的每一个追梦人,由此汇集的力量是庞大的,是任何困难都难以阻挡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亿万群众充当兑现中国梦的行为主体,是造就世界历史和实现中国梦的绝对力量。“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包括所有民族在内的广大华夏儿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依赖和推进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能量可以为中国梦的圆满提供无穷尽的动能,是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歪曲的强大动能,能够创造出供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和实现中国梦必需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人类社会的内在精神宝藏是诞生在勤劳智慧的民众当中,进而创造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理论创新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只有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奋斗才能取得社会变革的决定性胜利,只有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梦想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起)就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联系,尤其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开放与改革的路途中接力探索、传承经验,在选择前途道路上既不呆板僵化,也不走马观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独特国情都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中鲜明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经典论断,为中国以后的探索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党的对此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道路指向更明朗,康庄大道摆在每一个追梦主体面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大地上盛开的独特花朵,是与中国实情和民族特点相联系而诞生的创造性道路,不仅是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每一个追梦主体实现梦想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4]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和途径,才能在通往梦想的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也最终能圆满每个人心中的梦。

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符合实际的理论是顺利推进实践的先导,正确的思想武器是顺利推进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实践相联系而孕育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绩。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索中国成长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当今中国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怎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等繁杂的与当代中国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追梦主体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而表现得千差万别,但同属于中华民族的根本社会属性没有改变,同是有一致的思想引领和目标指向没有改变。统一的思想导向势必激发宏大的动能,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引领的华夏儿女意识行径,也一定能尽早实现每一个人心中的梦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梦。

四、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前行的道路不会有失偏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遵照马列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蓝图思路,同时也是将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相关精神同我国不同时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相运用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基本制度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统领。在摸索前进道路的行程中,逐渐完备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正是因为有了各领域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才能确保各项事业能协同推进,实现中国梦和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创造各领域的相关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马列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憧憬,既符合现今中国的具体实情,又与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相向而行,所以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逐步破除制约各领域发展的障碍,完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充分有力地为每个追梦主体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以实现个人的梦、集体的梦为基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每个追梦主体凝聚共识、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以期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小时候,我喜欢用音乐表现所有的美丽,也希望做个音乐老师,让身边所有人能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了几年的电子琴、但是我却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和一个坚韧的性格,所以也就一直一事无成,不经意间走过了的童年。任性的我错过了学习的好时机也错过了重点高中,初二我非常希望当兵,但是爸爸妈妈又怕我吃不了苦,就这样我没有自己的目标,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初中毕业后我选择学习美容美发,我只希望我能养活自己,我的琴开始荒废了,不过我为有自己的事情而开心。当我准备张罗自己的美容厅时,我却有个机会进入一所中专学习幼教专业。就这样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中专毕业,当我真正步入工作岗位我发现一切不是象我所想象, 在一年的工作中不仅仅懂得了什么是白眼,讥讽,挤兑,我也渐渐了解一个18岁女孩子该做的是什么。在一次和父母的交谈中我说出了我心中的想法,我希望父母支助我读几年的大学。我毅然辞掉了父亲为我苦心安排的机关幼儿园教师那人人羡慕的工作。离开家开始我的求学经历。我的父母虽然也不舍得我的离开,但是他们为我的决定感到骄傲,在离家100公里的一个城市我开始了一个自己的梦想。我拜访名师,学习挨骂和暗自努力,住单身宿舍,啃方便面,疯狂的练琴、唱歌。学习文化课,我只能一个月回家一次,我会经常的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想爸爸妈妈,想家里温馨的氛围。但是留下的却是我的大哭一场。接着还要继续面对新的一天。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下来的的时候,我在医院躺了2个星期。长期的营养不良和严重的心理负担让我第一次尝到付出是什么滋味。大学毕业我放弃了市内的工作,而义无反顾的回到我的家乡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我什么都教,地理、历史、政治、养殖、种植、美容、美发、服装裁剪、服装设计。在那所职业初级中学我开始展示我的不凡的才华,不会的我就把所有的内容从书上都背下来讲给学生听。每周我依旧过我的单身宿舍生活,接着就是火车到汽车,在到火车。吃面包喝矿泉水,为的就是去沈阳的一个教授那里学习声乐。但是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一年后我考入了辽宁教育学院音乐教育成人本科班,每周我仍然坐近8个小时的汽车与火车。为了求学,我花掉了我的积蓄和我的工资,但是我收获的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2000年我被我的母校清原职业中专正式调入,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师,现在我又拥有了一所私人的电子琴教室,除了我解释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也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和一个温馨的港湾。 现在我被驻扎在我们这里的部队邀请为政治处编外干事,主要就是教《军人道德组歌》,在真正接触了部队我才知道部队的艰苦和封闭。但是就因为这样我更崇拜军人也更愿意为部队做点我的贡献,三年来我每年都要去部队教歌,慰问,联欢,帮助他们排练节目,我的“军中玫瑰”的称号也是部队首长调侃出来的,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也希望我无愧于这个名字。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为我们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我们会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我们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要做到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学校要珍惜所有能珍惜的机会,一方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我们要紧跟党走,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紧跟党的步伐。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要学习并弘扬这些精神,让自己更加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党的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自己的梦、托起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中国梦务必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礼貌,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必须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正经历空前的社会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多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人们完美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天,继续“中国梦”的“圆梦”之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唯一正确的途径。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划,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尽管赶上和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十八大报告说得好: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必须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论文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 教育 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一、“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 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梦”是对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人民提升自信,理想引领的精炼浓缩与真实写照。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正是一个中国人民寻回、重建并坚定民族信仰的过程;“中国梦”是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正是重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绚丽坚实。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党的 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是整个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梦。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人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有激情、有锐气。青年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朝气,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拘一格,勇往直前。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事业,大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前进,小到做好一件事,都要去奋斗,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坎坷、甚至挫折,为战胜困难和挫折,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具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扬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灌注新鲜血液,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秉承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坚定不移的志向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恒心毅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培养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愿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努力培养自己具备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的时期,要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和不断提高。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3.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能量,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类的社会上存在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成为人们从事 社会实践 活动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者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人对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坚定的方向。就能把个人前途,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生活中体现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个人理想是“中国梦”的组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前提。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要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实现。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个树立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必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顺境之时,或是在逆境之中,就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打磨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成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远见卓识的现实主义者”。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变为真实;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为人民造福。广大青年学生,只有不畏艰难、勇担重任、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健、葛晓华.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9,(3).

[2]崔慧敏、张向红、崔占全.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周丽琴.论艰苦奋斗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临沂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 措施 ,取得了一些 经验 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 渠道 和主阵地,而且也是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对近几年来临沂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临沂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大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力量,于2011年8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健全了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其中,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内外专家讲座,教务处负责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学工处负责学生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形成了各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教师教学团队,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十九名任课老师参与分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其中十八位教师又分别是十八所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承担辅导所在学院部分兼职教师的任务。他们除了正常的专业授课之外,每学年度至少作一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报告,教研部在年终把报告编辑成册,送交学院档案室存档备案。各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该学院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的管理、考试、实践等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最根本保障。

2.教学方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从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实施方案 ,由教务处发往全校十八所学院,各学院任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具体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规定,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共分六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九十六学时,共计六学分。专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二开设,共分四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六十四学时,共计四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根据学校要求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内,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影视教育、网络学习等形式;在课外,可以采取 军训 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考察、专家采访等形式。建立成绩档案制度,实行课程学期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计入期末学生学业总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课堂问答、卷面考试、撰写论文、实践 总结 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测定。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合理化与人性化。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色新颖实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政治思维的敏感力和洞察力,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立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人均订制一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使用。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月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月的国内外大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网页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十万字),存档备案。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案,我们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师队伍要求合理搭配,实现专兼职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多变而繁杂,教学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流动化等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或长期适应这项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管理难度。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较差,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够全面掌握和讲授教学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个别教师不能够全面掌控课堂状况,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一是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而且对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漠不关心。他们以应付考试、修满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不甚热情,或者说关心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懒惰散漫,对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漫不经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氛围。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同,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对相关的政治常识了解不多,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手机能够随时上网,但不是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而是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我约束不强,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疏导和管理。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全面认识。教育部门要敦促高校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编辑出版统一教材,指导全国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该课程的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育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督察等不同形式,敦促高校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必要的教学资源,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这是目前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必要前提。

2.组建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团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量大面广、难度较大,只有组建好合理的教学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建设。教学团队应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制作教学课件,参与集体备课,指导兼职教师等;兼职教师主要辅助专职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接受教育部门的定期培训,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等,这样才能为搞好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目前,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每年都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有些培训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普遍化培训,虽然对教师教学团队有所帮助,能够扩大一些教师的知识视野,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开拓性的 思维方式 、全方位的知识视野和前瞻性的观察能力。加强对专职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和综合指导,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4.健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广泛性、更新性和时效性特点,主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讨课堂教学状况、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集体的智慧结晶与个人的专业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世情和国情,探讨学生所关注的 热点 问题和重大时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中国梦的形势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新形势下中国梦的践行》

[提 要]着眼中国当代实际及未来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为顺利实现中国在新时期的既定奋斗目标,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启动了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前行的道路上如何团结力量、汇集共识,经实践验证,只有依靠人民,沿着正确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健全的制度为保障才能最终夺取中国梦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道路;制度;理论

[作者简介]王海平(1989―),男,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吴小龙(1972―),男,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在党的闭幕后不久,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通过媒体阐明了“中国梦”,在这之后不久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系统阐释了“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其主要内涵就是在国家层面上要实现国家富强,在民族层面上要实现民族振兴,在个人层面上要实现人民幸福。可以说,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历史性的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基础途径,作为当代理论新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势必成为指引实现中国梦在意识层面上的最根本行动指南,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就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根本轨制保障。

一、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能来源――人民群众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团结所有愿意为民族为个人心中梦想而追逐的每一个追梦人,由此汇集的力量是庞大的,是任何困难都难以阻挡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亿万群众充当兑现中国梦的行为主体,是造就世界历史和实现中国梦的绝对力量。“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包括所有民族在内的广大华夏儿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依赖和推进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能量可以为中国梦的圆满提供无穷尽的动能,是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歪曲的强大动能,能够创造出供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和实现中国梦必需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人类社会的内在精神宝藏是诞生在勤劳智慧的民众当中,进而创造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理论创新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只有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奋斗才能取得社会变革的决定性胜利,只有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梦想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起)就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联系,尤其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开放与改革的路途中接力探索、传承经验,在选择前途道路上既不呆板僵化,也不走马观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独特国情都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中鲜明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经典论断,为中国以后的探索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党的对此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道路指向更明朗,康庄大道摆在每一个追梦主体面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大地上盛开的独特花朵,是与中国实情和民族特点相联系而诞生的创造性道路,不仅是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每一个追梦主体实现梦想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4]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和途径,才能在通往梦想的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也最终能圆满每个人心中的梦。

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符合实际的理论是顺利推进实践的先导,正确的思想武器是顺利推进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实践相联系而孕育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绩。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索中国成长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当今中国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怎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等繁杂的与当代中国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追梦主体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而表现得千差万别,但同属于中华民族的根本社会属性没有改变,同是有一致的思想引领和目标指向没有改变。统一的思想导向势必激发宏大的动能,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引领的华夏儿女意识行径,也一定能尽早实现每一个人心中的梦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梦。

四、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前行的道路不会有失偏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遵照马列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蓝图思路,同时也是将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相关精神同我国不同时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相运用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基本制度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统领。在摸索前进道路的行程中,逐渐完备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正是因为有了各领域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才能确保各项事业能协同推进,实现中国梦和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创造各领域的相关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马列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憧憬,既符合现今中国的具体实情,又与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相向而行,所以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逐步破除制约各领域发展的障碍,完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充分有力地为每个追梦主体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以实现个人的梦、集体的梦为基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每个追梦主体凝聚共识、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以期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