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清洁生产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15:44:46

关于清洁生产毕业论文

一、内容要求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二、论文印装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右2cm。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二)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8、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9、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12、附录。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三)封底。

环境保护全靠你我他,环境论文不能你我他。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 由清洁生产的定义可以知道,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它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 从上述清洁生产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清洁生产是要引起研究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全社会对于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而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只放在环保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具体对企业来说只有环保部门来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侧重末端治理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的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一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因此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末端治理的负担。 (2)污染物产生后再进行处理,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三废”处理与处置往往只有环境效益而无经济效益,因而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难以承受。 根据废水水质、处理工艺流程及基础设施情况不同,处理1吨水/时需要基建投资2~6万元。据统计:处理1吨化工废水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则往往需要2~6元。目前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使物料流失严重,提高了物耗和产品成本,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而流失到环境中的物料还需要很高的费用去处理。 (3)现有的污染治理技术还有局限性,使得排放的“三废 在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还有一定的风险性,如废渣堆存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废物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处理产生含重金属污泥及活性污泥等等,都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但是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两者并非互不相容,也就是说推行清洁生产还需要末端治理,这是由于:工业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不能避免产生污染物;用过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处置。因此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永远长期并存。只有共同努力,实施生产全过程和治理污染过程的双控制才能保证环境最终目标的实现。 人类为“末端治理”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环境问题依然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二战以后,尤其是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由于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的负面作用(环境污染)缺乏足够认识,许多工业污染物任其自流,让自然界稀释、降解。工业界长期滥用稀释排放政策,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自然界的容量和自净能力,从而导致地区性公害乃至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亦遭到严重破坏。在舆论和法规的压力下,工业界不得不从“稀释排放”转向“治理污染”,即针对生产末端产生的污染物开发行之有效的治理技术。这种做法被称为“末端治理”,也是所谓“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由来。 与稀释排放相比,末端治理是一大进步,不仅有助于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日益增大。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首先,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所排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规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企业不得不大大提高治理费用,即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另一方面,“三废”处理与处置往往只有环境效益而无明显经济效益,因而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难以承受,进一步影响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美国EPA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00~1500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治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我国是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实际工程中,一般处理1吨水/时需要基建投资2~6万元;运行后,处理1吨化工废水约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则往往需要2~6元。目前许多企业物料流失严重,本来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而流失到环境中的物料还需要很高的费用去处理、处置,使企业承受双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日趋恶化。 其次,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排放的“三废”在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还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有些污染物不能生物降解,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如湿式除尘将废气变成废水排入水体,大量废水经处理变成含重金属的污泥及活性污泥等;废物的焚烧及废渣的填埋又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再次,末端治理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往往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一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如果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会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因此污染控制应该密切地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 尽管人类为末端治理方法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全球性环境问题依然日趋严重。这种得不偿失的局面使人类醒悟到,与其被动地等待污染物产生后进行末端治理,不如主动行动,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控制,力求把污染物消灭在产生之前。通过采用各种预防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废物削减下来是可能的,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常常无需任何费用调整就能得到实施,同时还能取得可观的效益。 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以水俣病而言,其推算结果则为100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殊。近年来,荷兰在防止污染和回收废物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例如:95%的煤灰料已被利用作为原料;85%的废油回收作为燃料;65%的污泥用作肥料;家庭的废纸和废玻璃已有一半以上被收集分类和再生利用。 以上种种理论与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美国国会1990年10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把污染预防作为美国的国家政策,取代了长期采用的末端处理的污染控制政策。要求工业企业通过源头削减,包括:设备与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改进、产品重新设计、原材料替代以及促进生产各环节的内部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在组织、技术、宏观政策和资金方面做了具体的安排。这就是“清洁生产”。 欧洲许多国家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例如欧共体委员会1977年4月制订了关于“清洁工艺”的政策;1984年、1987年又制订了欧共体促进开发“清洁生产”的两个法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极为重视发达国家这一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的转移,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我国也开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开始着手进行清洁生产的立法。 由清洁生产的含义可以知道,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它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清洁生产是要引起研究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全社会对于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而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只放在环保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具体对企业来说,只有环保部门来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的思想是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企业全方位受益。“末端治理”要向“清洁生产”转化。 需要指出的是,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两者并非不能相容。推行清洁生产还需要末端治理,因为工业生产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会产生污染物。比如,绝大多数企业生产总要用水,用水就意味着废水排放的可能;用过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处置,比如汽车、家用电器总会因耗损而被废弃。“零排放”在目前还是一种难以达到的理想状态,我们必须先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然后再对不得不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也就是说,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将紧密结合,长期并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关于清洁生产的论文文献

一、内容要求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二、论文印装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右2cm。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二)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8、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9、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12、附录。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三)封底。

外文文献可以用你们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检索, 如, 自己去找吧 学校里面可以下载到的!英文关键词可以利用网站翻译~

目 录概述…………………………………………………2第一章 筹划与组织………………………………14第二章 预审核……………………………………18第三章 审核………………………………………32第四章 方案产生与筛选…………………………41第五章 方案可行性分析…………………………50第六章 方案实施…………………………………62第七章 持续清洁生产……………………………70概 述一、清洁生产1.含义(1)工业生产模式的新理念首先应当说明,在当今社会中,工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方式,它对综合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同时,工业生产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这是因为,工业生产是一种物质转换过程,其输入端是资源,输出端是产品和废弃物。另外,我们知道,物质资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显然,“清洁性生产”方式是对“污染性生产”方式的挑战和进步。因此,清洁生产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由联合国整理提出的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业生产模式的新理念。其核心内容就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所以,清洁生产是可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高度统一的工业生产的崭新模式,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新战略。(2)清洁生产定义什么叫“清洁生产”?它的定义是什么?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抽象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说法和标准。即清洁生产在不同年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名称提法,如欧洲国家称之为“少废无废工业”,日本称之为“无公害工艺”、“环境预防”,美国称之为“废料最少化”、“减废技术”。此外还有“绿色工艺”、“生态工艺”、“再循环工艺”、“源削减”、“无废工艺”、“废物减量化”、“污染预防”等清洁技术。清洁生产的定义较多,与我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定义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和我国的定义。联合国的定义有两种:1989年和1996年,我国的定义也有两次: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和2003年(清洁生产促进法)。A.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即: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按照这个定义,清洁生产的基本要素可用图0-1表示。图0-1 清洁生产的基本因素这个定义也可用文字表述: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增加生态效率,并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具体的说:①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②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③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B.2003年我国的定义即“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我国的这个定义,科学地概括了清洁生产的全部内涵,把清洁生产的目的、内容、措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阐述。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的内容,可归纳为“三清一控制”,即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以及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1)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是指在产品生产中能被充分利用而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的原材料和能源。为此:①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及稀缺原料,选用品位高的较纯洁的原材料;②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如何用清洁煤技术,逐步提高液体燃料、天然气的使用比例;③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④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等,如在能耗大的化工行业采用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2)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就是物料加工和转换的过程,清洁的生产过程,要求选用一定的技术工艺,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直至将废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废物减量化,就是要改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以提高原料利用率,使原材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从而使废物达到最小量;废物资源化,就是将生产环节中的废物综合利用,转化为进一步生产的资源,变废为宝;废物无害化,就是减少或消除将要离开生产过程的废物的毒性,使之不危害环境和人类。实现清洁生产过程的措施为:①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在工艺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②消除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③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震动;④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⑤选用高效的设备和装置;⑥做到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⑦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⑧完善的管理等。(3)清洁的产品是指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生产、使用和处置的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影响的产品。清洁产品又叫绿色产品、可持续产品等。为使产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产品的设计工艺应使产品功能性强,既满足人们需要又省料耐用。为此应遵循三个原则:精简零件、容易拆卸;稍经整修即可重复作用;经过改进能够实现创新。为使产品避免危害人和环境,在设计产品时应遵循下列三原则: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影响最小,争取实现零排放;产品对生产人员和消费者无害;最终废弃物易于分解成无害物。清洁产品具体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①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原料,尽可能“废物”利用;②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③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④合理包装;⑤合理的使用功能,节能、节水、降低噪声的功能,及合理的使用寿命;⑥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等。(4)全过程控制贯穿于清洁生产中的全过程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产原料或物料转化的全过程控制和生产组织的全过程控制。①生产原料或物料转化的全过程控制——也称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它是指从原料的加工、提炼到生产出产品、产品的使用直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必要的污染预防控制措施。②生产组织的全过程控制——也就是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它是指从产品的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管理,所采取的防止污染发生的必要措施。应该指出,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所谓清洁生产的工艺和产品,是和现有的工艺相比较而言的。推行清洁生产,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时地提出更新的目标,不断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争取达到更高的水平。3.清洁生产的目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就是使用清洁的原、辅材料,通过清洁的工艺过程,生产出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减缓资源的耗竭——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各种节能、降耗、节水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手段,减缓资源的耗竭。(2)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通过减少废料与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成、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以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环境的风险。总之,清洁生产同时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目标,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在经济上要能赢利,环境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的目的。清洁生产是手段,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4.清洁生产的特点推行清洁生产是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资源和环保角度上要求工业企业实施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其特点有以下4个:(1)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清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科学管理,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法规。(2)重在预防和有效性——清洁生产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预防,以防为主,并通过污染物产生源的削减和回收利用,使废物减至最少。(3)经济性良好——在技术可靠前提下,推行清洁生产及污染预防的方案,进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使生产体系运行最优化,即产品具备最佳质量价格。(4)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清洁生产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和工艺生产要求,既要使其目标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企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且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清洁生产是一个持续工程,即清洁生产的理念是一个永恒的课题。5.清洁生产的意义工业是经济的主导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代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资源的持久利用是工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清洁生产是使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政府部门来说,它是指导环境和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点;对工业企业来说,它是一个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对公众来说,清洁生产是一个衡量政府部门和工业企业的环境表现及可持续发展的尺度。(1)清洁生产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清洁生产一方面用节能、降耗、减污、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少了末端的污染负荷,从而节省大量环保投入(一次性建设投资和设施运行费),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同时,通过改进设备或改变燃烧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既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又可节约资源与能源,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3)可减少二次污染。清洁生产可避免和减少因末端治理不彻底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因清洁生产采用了大量的源头削减措施,既可减少含有毒成份原料的使用量,又可提高原材料的转化率,减少物料流失,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所以可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4)可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为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地替代有毒产品、有毒的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排污量大的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5)清洁生产可改善工业企业与环境管理部门间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相割裂的矛盾。此外,清洁生产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推动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企业取得清洁生产产品标志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避免或减少污染环境的风险;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运行控制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可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国际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认证打好基础。6.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采取污染预防的综合措施。因此,应该从企业的特点出发,在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方面,全面分析减少污染物产生的可能性,寻找清洁生产的机会和潜力,推进清洁生产的实施。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为如下几方面:(1)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及产业产品结构。(2)重视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即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要以保护环境为目标,不生产有毒有害的产品,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环境的危害。即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原材料和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原材料和产品。(3)改革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以提高每道工序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采用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新工艺技术。(4)建立生产闭合圈、废物循环利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物料输送、加热中的挥发、沉淀、跑冒滴漏、误操作等,都会造成物料的流失——这就是工业中产生“三废”的来源。清洁生产要求流失的物料必须加以回收,返用到流程中或经适当的处理后作为原料回用,建立从原料投入到废物循环回收利用的生产闭合圈,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使工业生产不对环境构成任何危害。厂内物料循环有下列几种形式:将回收的流失物料作为原料,返回到生产流程中;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替代物返回生产流程中;废料经处理后作为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应用或作为副产品回收。(参见图0-2)。图0-2 物料循环形式(5)加强科学管理——内容包括:①安装必要的高质量监测仪表,加强计量监督,及时发现问题;②加强设备检查维护、维修,杜绝跑、冒、滴、漏;③建立有环境考核指标的岗位责任制,防止生产事故;④完善、可靠、详实的统计和审核;⑤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生产调度,合理安排批量生产日程;⑥改进操作方法,实现技术革新,节约用水、用电;⑦原材料合理购进、贮存和妥善保管;⑧产品的合理销售、贮存和运输;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素质;⑩建立激励机制和公平的奖惩制度; 组织安全文明生产(6)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清洁生产分析毕业论文

可以去搜下国涛期刊,希望能帮到你!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

清洁生产杂志周期

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两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1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工作;七个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三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工作;《名录》确定的其他重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五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2011年起,各地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制定本地区本年度清洁生产推行计划,并报送我部,同时向社会公布。详见《转发环保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

是的。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

每一轮清洁生产的周期是不固定的,根据企业的能耗产污情况,将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等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两年一轮; 七个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三年一轮;《名录》中的其余行业每五年一轮。

那要看你是什么企业,一般涉重企业两年举行一次,高耗能的三年一次,其余的是五年一次。

清洁生产期刊投稿

是的

期刊简称J CLEAN PROD

参考译名《清洁生产杂志》

核心类别 SCI期刊(2019), SCIE期刊(2019), 目次收录(超星), 目次收录(知网),外文期刊,

IF影响因子

自引率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工程:环境;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科学;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杂志》(旬刊). Th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transdisciplinary journal focusing on Cleaner Production,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rough our published articles, we aim at helping societies become more sustainable.[

能。截止到2022年11月3日,cleanerproduction期刊一直在正常经营中,所以是能发的。cleanerproduction期刊是一本国际性的跨学科期刊,专注于清洁生产、环境和可持续性研究与实践,旨在帮助社会变得更加可持续。

《环境与生活》《北方环境》《地球》等。 中州期刊联盟

清洁生产期刊难投。1、资金困难,从已经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讲,都要进行投资,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要节能,节水,要减少污染物产生量,除了在工艺上改变以外,设备也要或多或少做一些改变,增加一些设备,这方面投资是不可能减少的。2、企业态度,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在资金方面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寻找资金,进行一些技术改造,落实一些费用和方案,在一年以后进行验收的时候,产生的成果都是明显的。3、国家补贴,电镀行业属于配套行业,资金支持很难大量的落实在电镀行业,所以这方面有一些企业目前为止还是在等待,这样要贻误时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