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光子学报作者中心

发布时间:2024-06-29 06:39:16

光子学报作者中心

李忠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学 位 硕士 职 务 院长 , 所在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地址 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 5 ※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时间 课程名称 周学时 总学时 班级 总人数 教学质量校考评等级 02-07 微机原理 5 450 5届 540 优秀 02-07 MATLAB及其应用 3 162 3届 244 优秀 02-07 科技论文写作 2 180 5届 153 优秀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时间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班级 总人数 02-07 毕业论文指导 2届 14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备注 5 ※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鉴定情况 激光与活体组织相互作用机理及应用勘察 理论 省教育厅 2001-2003 主持 通过 光动力治疗中光剂量对白血病细胞的影响 理论 省教育厅 2006-2007 主持 待鉴定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时间 署名次序 备注 激光针灸治疗机理探讨 激光生物生物学报 2005 第一作者 光动力作用效果的剂量学描述探讨 激光杂志 2005 第一作者 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原理与方法 咸宁学院学报 2005 独撰 Laser acupuncture theor and light dosage seledtion 激光生物生物学报 2006 第一作者 光场力的电磁理论与应用 量子电子学报 2006 第一作者 激光与生物组织、细胞作用效应与微观机制咸宁学院学报 2006 独撰 Phototheral effect in the tissue dur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Proceedings of SPIE 2005 第一作者 EI收录 光动力治疗中热效应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光子学报 2005 第一作者 EI收录 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photodynamic purging of leukemia cells Proceedings of SPIE 2006 第一作者 EI收录

2~6个月发表时限为2~6个月,如超过3个月仍未收到处理意见,请作者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者除外。作者寄回修改稿后1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光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并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月刊.宗旨是展示光子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进展,反映代表本学科前沿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而为国际上关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讨论.主要刊登本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内容涉及光学,尤其是瞬态光学、光电子学、智能光学仪器、集成光学、信息光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物理、光化学、光生物学、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光神经网络、光子功能材料、光子自身相互作用、光子的经典与非经典效应等。本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任主编,还聘请了多名院士和专家任副主编和编委。读者对象:从事光学、光子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本刊载文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并被著名检索刊物SA(PA、EEA)、CA、PЖ、CSCD作为固定收录源刊。

2013年12月31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文献评价中心遴选完成的“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的《光子学报》入选“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光子学报》创刊于197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EI数据库收录源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2011版)。曾于2012年入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光子学报作者

高博文,男,副教授,现任泰山学院光伏材料与建筑一体化研究所所长。2014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聚合物富勒烯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物理机制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优化与应用。本人2016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项目名称:基于全光波段吸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与光伏性能研究,项目编号:J16LA02),另外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项目名称:“以赛促教”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竞赛为例, 项目编号:Z2016M058)。本人2017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项目名称:基于新型Ag/Au matrix微纳结构的有机三元体系太阳能电池物理机制与光伏性能研究,项目编号: ZR2017MF007)。2018年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名称:喷墨打印制备大面积钙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关键技术工艺研究,项目编号:KF20180630)和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018GX0057)。2019年本人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益类科技攻关) ,项目名称: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工艺技术实现与产品研发,项目编号:2019GGX103005。2020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高效率、高稳定性钙钛矿/有机集成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编号:ZR2020KF001。2021年主持泰山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专项重点课题,项目名称:“两纵一横”科技创新模式助力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泰山学院为例,编号:JY-01-202101。除此以外,本人于2016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Solar Energy, Materials Letter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三十多篇SCI学术论文,其中SCI一区(IF>=5)的论文占比30%,他引500余次, H-index为8。并且长期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Organic Electronics, Materials Letters,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特约审稿人,受到本领域国内外专家以及同行的关注和肯定。本人自2016--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泰山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18年获得泰安市第十三届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2019年获得“泰山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对象”称号。2020年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获得“泰山学院标志性教学成果培育对象”称号,2021年论文“RbCs(MAF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 with effiffifficiency using the precise ions cascade regulation”被全球工程领域著名科研评价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2021年获得泰安市第十四届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2~6个月发表时限为2~6个月,如超过3个月仍未收到处理意见,请作者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者除外。作者寄回修改稿后1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光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并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月刊.宗旨是展示光子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进展,反映代表本学科前沿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而为国际上关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讨论.主要刊登本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内容涉及光学,尤其是瞬态光学、光电子学、智能光学仪器、集成光学、信息光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物理、光化学、光生物学、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光神经网络、光子功能材料、光子自身相互作用、光子的经典与非经典效应等。本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任主编,还聘请了多名院士和专家任副主编和编委。读者对象:从事光学、光子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本刊载文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并被著名检索刊物SA(PA、EEA)、CA、PЖ、CSCD作为固定收录源刊。

高博文博士学术简历

高博文,男,副教授,现任泰山学院光伏材料与建筑一体化研究所所长。2014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聚合物富勒烯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物理机制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优化与应用。本人2016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项目名称:基于全光波段吸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与光伏性能研究,项目编号:J16LA02),另外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项目名称:“以赛促教”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竞赛为例, 项目编号:Z2016M058)。本人2017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项目名称:基于新型Ag/Au matrix微纳结构的有机三元体系太阳能电池物理机制与光伏性能研究,项目编号: ZR2017MF007)。2018年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名称:喷墨打印制备大面积钙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关键技术工艺研究,项目编号:KF20180630)和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018GX0057)。2019年本人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益类科技攻关) ,项目名称: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工艺技术实现与产品研发,项目编号:2019GGX103005。除此以外,本人于2016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Solar Energy, Materials Letter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三十多篇SCI学术论文,其中SCI一区(IF>=5)的论文占比30%,他引500余次, H-index为8。并且长期担任国际期刊Organic Electronics, Materials Letters,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特约审稿人,受到本领域国内外专家以及同行的关注和肯定。本人自2016--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泰山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18年获得泰安市第十三届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2019年获得“泰山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对象”称号。2020年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测绘学报作者中心

金双根,男,1974年9月生,籍贯安徽,博士,百人计划,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和分委员会主席(2011-2015),国际行星科学协会(IAPS)主席(2013-2017),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行星科学部秘书长(2014-)和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主席(2016-2018) 。1999年获武汉大学学士,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2004-2010年,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韩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联合)、比利时皇家天文台访问学者和美国Texas大学空间研究中心(CSR)研究员 。2010年入选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回国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空间大地测量研究中心主任和兼职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卫星导航、GNSS遥感、卫星重力和空间行星探测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在国际地球与空间科学顶尖期刊JGR,IEEE,EPSL,GJI,Icarus,JG和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检索90余篇(第一作者50余篇),EI检索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科书7部,被Nature等引用1100余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0余次。主持欧空局(ESA)、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和中国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16名和硕士17名,其中国外博士后2名和留学生10名 。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主编(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编(2014-),Journal of Navigation副主编(2014-),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副主编(2013-),Journal of Geodynamics编委(2014-),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编委(2014-),《测绘学报》编委(2014-)和其他7个国际期刊编委,并多次担任国际大会主席和分会召集人/主席、科学委员会委员和美国NSF/CRDF、加拿大NSERC、卢森堡FRN、中国NSFC/973等项目和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以及JGR等50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 。获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特别奖(2006)、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Fellow)(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2)、国际期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最佳审稿人(2012)、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3/2014)、中国科学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3)、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2013)、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4) 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等 。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 公 众 号: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2021年12月2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米光学02星。12月27日晚,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国土卫星中心”)成功接收到地面系统传输的第一轨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收到数据后,经波段配准、正射纠正、融合等处理,成功制作了真彩色融合影像产品。初步结果表明: 影像清晰、纹理特征丰富,影像质量良好 。

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主用户主持建造5米光学02星,对该卫星工程建设负总责;国土卫星中心作为该卫星工程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卫星主要载荷为1台可见近红外相机、1台高光谱相机和1台红外相机,可有效获取115公里幅宽的9谱段多光谱数据、60公里幅宽的高光谱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其中全色谱段空间分辨率可达米、多光谱为10米、高光谱优于30米、热红外优于16米。

目前,多光谱相机已成功获取数据,高光谱相机预计在 2022年2月开始成像 ,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定量化调查监测能力,支撑及时掌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监管提供数据保障。红外相机预计也将在2022年2月开始成像,可为钢铁、煤炭等去产能综合遥感监测评估提供数据保障,支撑行业监管。

下一步,国土卫星中心将进一步履行好法人单位职责,会同相关单位,按照在轨测试工作方案安排,牵头做好5米光学02星在轨测试,为卫星在轨交付顺利投入业务使用奠定基础。同时,基于自然资源领域部省市县贯通的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加快高光谱等新型载荷数据及应用技术推广。

初审:张艳玲

复审:宋启凡

往期推荐

资讯

《测绘通报》2022年广告全面招商

5米光学02星成功发射 自然资源质量生态监测再添利器

荐书 | 《CGCS2000坐标转换》

重大调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拟新增6个交叉学科一级学科

会议

第七届普适定位、室内导航与基于位置服务(UPINLBS 2022)国际会议(一号通知)

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等6位著名科学家获“2020-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第24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预通知

第一届深度学习与地球科学专题研讨会

《测绘学报》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许智宾:双目视觉与惯导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李帅鑫:面向点云退化的隧道环境的无人车激光SLAM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詹智成:用于智能驾驶的动态场景视觉显著性多特征建模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邵晓航:语素关联约束的动态环境视觉定位优化

《测绘通报》

室内高精度三维测图新技术

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测绘

图像全站仪及图像测量发展与展望

《测绘通报》2021年第11期目录

《北京测绘》

《北京测绘》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下)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上)

《北京测绘》2021年第7期摘要推荐(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1期重点论文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2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0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9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1期佳文推介

专刊征稿: 社会 感知与地理大数据挖掘(征稿中)

《测绘工程》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6期摘要推荐

测绘教学 |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以测绘类课程视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6期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火卫二地形地貌探测综述

《卫星应用》

综述 | 北斗系统应用趋势分析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LiDAR专刊发布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第一次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Speci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Stefano TEBALDINI et al.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精选论文

《测绘学报(英文版)》专刊征稿 | 地图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教育:理论与实践

《Satellite Navigation》

[综述]| 高扬教授:GNSS智能手机定位:进展、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 SANA佳文速递

熊超教授:地磁暴期间夜间低纬电离层和赤道等离子体不规则体| SANA佳文速递

徐元博士:面向有色测量噪声下UWB/INS组合行人导航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SANA佳文速递

杨飞博士:GNSS天顶对流层精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SANA佳文速递

牛小骥教授:用半解析法分析GNSS/INS在铁路轨道测量中的相对精度| SANA佳文速递

《自然资源遥感》

《自然资源遥感》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自然资源遥感》征稿:“海岸带空间资源及生态 健康 遥感监测”专栏

摘要 |《自然资源遥感》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JGSA国际期刊2021年第5卷第2期论文摘要

徐秋晓1 于明洋2

(1.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2.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济南250101)

作者简介:徐秋晓(1979—),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摘要: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信息源和技术手段。而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其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山东省龙口市作为研究区,应用基于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的龙口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方法,建立地学规律知识库,提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最后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监测与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地学辅助信息;信息图谱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信息源和技术手段。而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其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只有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并且通过调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促使土地利用更趋合理,保证国家宏观战略决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才能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龙口市作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较早的城市,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代表性。

1 研究区概况

龙口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东与蓬莱市接壤,南与栖霞、招远市毗连,西、北濒临渤海;全境东西最大横距,南北最大纵距;土地总面积(含桑岛、依岛)。

本次研究区范围以1∶10000 地形图矢量化生成的研究区边界对遥感影像进行裁剪所得,作为遥感数据信息,面积共(不含桑岛、依岛)。

2 基于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的龙口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

影像理解是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解释图像,从而实现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理解外部世界的一门学科。在影像理解系统中,存在两项基本的任务:从输入图像中提取出与模型相适应的图像结构或线索,而后完成输入图像中图像结构与模型中目标的正确影射(周成虎,1999)。影像理解不同于模式识别,模式识别通常按预先规定的测量集对对象作简单的分类,而影像理解则要对影像作出描述和解释,需要涉及不同处理层次实体间的相互作用(王润生,1994)。

针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分类特点,本文构筑了基于GIS信息的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模型分为两个过程,即遥感影像理解过程和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过程,两个过程的具体内容为:

(1)遥感影像理解过程,主要完成遥感影像的前期理解过程,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格式转换,图像纠正和图像增强变换等。图像格式转换完成遥感影像到REDAS软件系统处理格式的转换(﹡.img);图像纠正完成遥感影像的大气校正、几何纠正、辐射增强以及遥感影像的匹配、镶嵌等;遥感影像信息增强和变换处理可以突出相关的专题信息,本次使用方法主要有线性拉伸、K-T空间变换、边界增强等。

2)与地学辅助信息的配准:主要完成遥感影像与地学辅助信息(各类专题GIS数据主要是坡度和高度)的坐标、投影系统转换,使得遥感影像与所采用的辅助地学信息纳入到统一坐标与投影系统下。

3)“训练区”选择与计算:通过对遥感影像信息特征的初步理解,同时结合地学辅助信息以及实地考察,确定样本“训练区”。“训练区”要有典型性与可分性,确定“训练区”后,对“训练区”数据进行计算,确定样本的统计信息(均值、最大最小值、方差矩阵、协方差矩阵等)。

本次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六大种类型,即建筑用地、耕地、水域、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采用AOI扩展方式进行训练区选择,运用此种方法进行训练区选择时,初始种子(seed pixel)和光谱距离的阈值非常重要,任一训练区初始种子和光谱距离的阈值经多次实验后才能确定。不同地类这两个参数是不一样的,一般在选取了2~3个训练区后,观看报警掩膜的情况,即时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训练区时,及时将报警掩膜和以前的报警掩膜叠加,判断样本数据的质量变化情况,并做出调整,直至报警掩膜和实际地类比较符合时,即认为这一类的训练区选择完毕。一种地类训练完毕,需要对最终的训练区作一个整体的分析,保证光谱的纯度。

(2)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过程,在GIS系统支持下,完成地学辅助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专题信息导入与预处理:通过地面调查或专家知识经验,收集地学辅助信息(包括各类专题信息、统计资料等),导入到GIS系统中,完成辅助信息的前期预处理,包括各类矢量数据的数字化、编辑、拓扑关系的建立等,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地学编码、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等工作。

2)辅助数据的生成:利用前期处理好的辅助数据,进行各类数据的格式转换,如矢量数据的栅格化,点状统计数据插值(IDW/Kriging等方法)生成面状数据;最后统一坐标与投影系统,达到与遥感数据的配准。

3)建立各类地学辅助因子数据库:GIS软件支持下,基于前面生成的各类辅助数据,建立专题数据库,形成地学辅助因子数据库。

(3)知识库的生成过程,建立专家知识库,主要是地学规律知识库,包括以下过程:

1)知识获取:通过对照遥感影像,进行野外考察,针对各类有代表性的影像特征对该地区所有地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状况、植被分布、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各类实践知识。

2)知识库生成: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从总体上归纳出各类规律,形成知识规则,最后通过对“训练区”的数据不断训练,修改和调试知识规则,形成地学规律知识库。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对高程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对研究区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建筑用地、园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50m以下;林地的分布范围较广,不同海拔都有分布,分布在10m以下的林地主要是沿海防护林和公路绿化林地。350m以上的海拔,只有林地分布,没有其他地类。

坡度数据可以用于区别某些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和对地形图、已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析,建筑用地、水浇地、园地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0 °区域,坡度大于10 °时很少有水浇地。所以,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同样表现为绿色植被,难以判断是水浇地还是林地时,坡度数据是一个有价值的参数。以下是几种地类与高程和坡度的详细关系。

在本次的分类知识库,专家规则采用下面的基本形式来表达:

IF(条件)THEN(结论),Confidence(结论可信度)

其中可信度的值域为[0,1],值为0 时,完全排除当前像元为所给类别的可能性;当取值为1时,维持像元原始可信度,且表示当前结论永远成立。可信度可以根据地学经验或专家打分等方法来确定。

知识的表示与知识库的构造要结合地学问题的研究特点。通过不断修改和调试知识库,使影像解译结果基本达到人工目视解译的效果。当可信度的值为0时,则排除了当前像元为(结论)所给出的类别的可能性;而当取值为1 时,已有可信度值不该变。这种表示方法,不但考虑到了遥感影像解译的特点,而且明显地减少了知识库中规则的数量。这对于大数据量的遥感数据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下面给出规则库中的规则:

IF VALUE =1 DEM <300 AND SLOPE <20 THEN 建筑用地 CF =1

IF VALUE =2 DEM <50 AND SLOPE <10 THEN 水浇地 CF =1

I VALUE =3 THEN 水域 CF =1

IF VALUE =4 DEM <300 AND SLOPE <20 THEN 旱地 CF =1

IF VALUE =5 DEM <300 AND SLOPE <20 THEN 园地 CF =1

IF VALUE =6 THEN 林地 CF =1

ELSE IF DEM>=300 OR SLOPE>=20 THEN 林地 CF =1

ELSE IF 50=<DEM<=250 AND 10=<SLOPE<20 THEN 园地 CF=

ELSE 林地 CF =1

本次分类结果精度评价采用分层随机采样法,主要参考龙口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同时结合目视判读的结果以及现场验证,对两个时期的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各时期的遥感分类结果直接参照同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精度验证。由于遥感分类体系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体系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随机采样之前,将遥感分类图像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进行适当统一。然后分别对每期遥感分类结果选取300个样本点,并保证每类有10个以上的样点,用基于误差矩阵的精度评价方法,对龙口市1989年和2003年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实用Kappa系数计算表明1989年和2003年龙口市土地利用TM遥感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和使用者精度都在75%以上,Kappa系数也都在以上,达到最低允许判别精度的要求。这些表明了龙口市两期图像的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结果均比较理想,各地类的分类精度也较高。

3 龙口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随着地球信息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可获取的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极大提高,尤其是动态可视化技术获得新的突破。在此需求与技术背景下,陈述彭先生倡导在传统地学图谱的基础上开展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与研究。地学信息图谱是地学图谱在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按照一定指标递变规律或分类体系排列的一组能够反映地学空间信息规律的数字地图、图表、曲线或图像。地学信息图谱是“图”与“谱”的结合,兼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征。

本文所采用土地利用图谱分析模型包括两部分内容:①转移矩阵,从中可以看出各个时序单元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以及各地类的补给来源。②不同时序单元内土地利用图谱分析,考察图谱单元的空间组合与时空位移。

转移矩阵

转移矩阵对于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流向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定量说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而且可以揭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移概率,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过程。转移矩阵包括转移面积矩阵、概率矩阵。

表1 1989~2003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hm2)

注:R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89年至2003年,建筑用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为,不存在明显流向。耕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耕地面积的比率为 ,主要流向是园地,该流向,占初始耕地面积的比率为,其次是建筑用地,该流向,占初始耕地面积的比率为。水域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水域面积的比率为,主要流向是园地和林地,共占初始水域面积的比率为。园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园地面积的比率为,主要流向是建筑用地,该流向 ,占初始园地面积的比率为 。林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林地面积的比率为 ,主要流向是建筑用地,该流向,占初始林地面积的比率为 。未利用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未利用地面积的比率为 ,主要流向是园地,该流向,占初始未利用地面积的比率为,其次是流向林地和建筑用地,共占初始未利用地面积的比率为。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

在图谱中,共有36类图谱单元,即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中有30类显示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占研究区总面积的。为了更简单明了地读取土地利用类型流转的主要方向,认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将该30类变化的图谱单元按照面积大小进行排序,计算各类图谱单元的转换面积百分率和累计转换百分率,统计其中涵盖变化总面积的的10类图谱单元,得到1989~2003年土地利用主要图谱单元类型的面积排序表(表2)。

表2 1989~2003年土地利用主要图谱单元类型的面积排序表

从表2可以看出,龙口市在1989~2003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耕地向园地的转化,该流向的耕地面积共,占到整个变化面积的。其次是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面积为,占到整个变化面积的。再次是未利用地向园地的转化,面积为 hm2,占到整个变化面积的。可以看出,研究时段内龙口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流向建筑用地和园地。

4 结论

(1)本研究利用陆地卫星资料ETM+对龙口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时空监测与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ETM+的影像分辨率较低,它主要是反映一些综合的地类信息,对于一些土地利用图斑较为破碎,用地类型交错复杂的地区,其地物提取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土地利用变化的详细监测上就有所欠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研究,积极探求新的动态监测方法以充分利用这些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来获得更可靠准确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2)如何充分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提供的丰富的地理辅助数据,进而自动发现知识,并融合多尺度、多时相的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建立灵活高效的推理机制,从而完成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自动提取,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3)“地学信息图谱”是一新兴的学术思想,目前还处于认识阶段,对它的理解尚不很成熟,需要更多的学者和更多的研究工作来完善对其的认识。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利用演化与发展的信息图谱研究,来反演时空变化,进而认识客观世界,揭示和再现过去,是一先进可行的技术途径。

(4)研究结果表明龙口市在1998~2003年间,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转化较为频繁,变化强度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耕地的不断减少,园地和建筑用地持续增长;其主要流向是从耕地流向园地和建筑用地。这些变化造成了龙口市耕地质量下降和利用程度加强,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土地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决策上给予重视,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后备资源储备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陈述彭.2001.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商务印书馆

李小英,彭望碌,曹彤.2002.土地利用演化信息图谱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县为例.地球信息科学,2:(58~63)

齐清文,池天河.2001.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地理学报,56(增刊):8~18

术洪磊,毛赞猷.辅助下的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以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为例.测绘学报,11(4)

叶庆华.2001.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复合模式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周成虎,骆剑承,杨存建,刘庆生.2001.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180~240

Lucas I F J,Frans J M,Wel V assessment of satellite derived land-cover data:a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0(4):410~432

石油学报作者中心

翟光明,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26年10月出生于湖北宜昌,祖籍安徽泾县。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玉门油矿采油厂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总地质师、司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任《石油学报》主编、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环太平洋矿产与能源理事会理事、世界石油大会执行局成员,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秘书长等职,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三届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中国科协第三届常委。曾参加编制老君庙庙田注水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先后组织和参加编制了大庆、胜利、任丘、辽河等大油区的勘探规划,并组织实施。1972年总结了渤海湾断块油田富集规律。提出石油开发区、勘探区和准备区三个阶段衔接的方案,并已被采纳。撰有《中国沉积盆地的特点及油气资源分布》、《渤海湾油气聚集规律》等论文。

先后在《Basin Research》、《中国科学》等杂志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1篇,出版专著6部(均为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邹才能,杨智,崔景伟,朱如凯,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吴松涛,林森虎,王岚,白斌,姚泾利. 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01:14-26.[2]邹才能,张国生,杨智,陶士振,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冉启全,李登华,王志平.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04:385-399+454.[3]邹才能,朱如凯,白斌,杨智,吴松涛,苏玲,董大忠,李新景.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J]. 岩石学报,2011,06:1857-1864.[4]邹才能,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朱如凯,张响响,李富恒,庞正炼. 新疆北部石炭系大型火山岩风化体结构与地层油气成藏机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1:1613-1626.[5]邹才能,徐春春,汪泽成,胡素云,杨光,李军,杨雨,杨威. 四川盆地台缘带礁滩大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06:641-651.[6]邹才能,董大忠,杨桦,王玉满,黄金亮,王淑芳,付成信. 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J]. 天然气工业,2011,12:26-39+125.[7]邹才能,杨智,陶士振,李伟,吴松涛,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王岚,高晓辉,贾进华,郭秋麟,白斌.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01:13-26.[8]邹才能,朱如凯,吴松涛,杨智,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杨华,徐春春,李登华,白斌,王岚.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J]. 石油学报,2012,02:173-187.[9]邹才能,陶士振,杨智,袁选俊,朱如凯,侯连华,贾进华,王岚,吴松涛,白斌,高晓辉,杨春.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与研究新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04:312-322.[10]邹才能,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朱如凯,高晓辉,杨春. 非常规油气纳米孔储层特征及连续油气聚集机理[A].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11:1.[11]邹才能, 侯连华, 王京红, 等. 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方法研究-以新疆北部石炭系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2): 388-400.[12]Zou, CN, Zhang, XY, Luo, P, et al. Shallow-lacustrine sand-rich deltaic depositional cycl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J], China. Basin Research, 2010, 22 (1): 108-125.[13]Zou Caineng, Zhu Rukai, Zhao Wenzhi, et al.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s i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0, 84(1):194-206.[14]邹才能, 董大忠, 王社教, 等.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6): 641-653.[15]邹才能, 张光亚, 陶士振, 等.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2): 129-145.[16]邹才能, 徐春春, 李伟, 等. 川东石炭系大型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0, 31(1): 18-24.[17]邹才能, 李启明, 邬光辉, 等.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基本特征与勘探方向[J].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4): 450-453.[18]邹才能, 陶士振, 张响响, 等. 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J].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9, 39(11): 1607-1624.[19]邹才能, 陶士振, 朱如凯, 等.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3): 307-319.[20]邹才能, 陶士振, 袁选俊, 等. “连续型”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6): 669-682.[21]邹才能, 陶士振, 袁选俊, 等.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09, 30(3): 324-331.[22]邹才能, 赵政璋, 杨华, 等. 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65-1075.[23]邹才能, 陶士振, 周慧, 等.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5): 526-540.[24]邹才能, 赵文智, 张兴阳, 等.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J]. 地质学报, 2008, 82(6): 813-825.[25]邹才能, 赵文智, 贾承造, 等.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3): 257-271.[26]邹才能, 陶士振. 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34(1): 5-12.[27]邹才能, 陶士振. 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J]. 科学通报, 2007, 52(增刊): 32-39.[28]邹才能, 陶士振, 张有瑜. 松辽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年代研究及其勘探意义[J]. 科学通报, 2007, 52(19): 2319-2329.[29]邹才能, 陶士振. 中国大气区和大气田的地质特征[J]. 中国科学, 2007, 37(增刊Ⅱ): 12-28.[30]邹才能, 侯连华, 匡立春, 等. 准噶尔盆地西缘二叠-三叠系扇控成岩储集相成因机理[J]. 地质科学, 2007, 42(3): 587-601.[31]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为例[J]. 地质科学, 2006, 41(4): 711-719.[32]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J]. 地质学报, 2006, 80(11): 1739-1751.[33]邹才能、陶士振、薛叔浩,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32(6): 7-12.[34]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等.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 125-130.[35]邹才能, 李 明, 赵文智, 等. 松辽南部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及应用[J]. 石油学报, 2004, 25(3): 32-35.[36]邹才能, 薛叔浩, 赵文智, 等.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层序特征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31(2): 14-17.[37]邹才能, 王兆云, 徐冠军, 等.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J]. 沉积学报, 2004, 22(4): 700-706.[38]邹才能, 赵文智, 龙道江. 吐鲁番盆地侏罗系煤系原油的基本性质及油源对比[J]. 石油学报, 1993年1期.[39]邹才能, 常承永, 刘济民. 科学探索井及其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2, 19(6): 104-108.[40]邹才能, 赵文智, 龙道江. 吐鲁番—哈密盆地烃源岩的母质类型与热演化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2, 19(2): 10-18.[41]邹才能, 赵文智, 龙道江. 吐鲁番—哈密盆地有机质热演化特征与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5): 209-216.(截止到2013年11月)出版物:《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2002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作者《陆相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分析技术》,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作者《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2009年,科学出版社,第1作者《岩性地层油气藏》,2010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作者《非常规油气地质》,2011年,地质出版社,第1作者《非常规油气地质(第二版)》,2013年,地质出版社,第1作者(截止到2013年11月)

严格来说,石油学报石油加工7个月还没有审稿结果,可能会被视为审稿时效性较低,但是否退稿取决于期刊编委会的规定。而且,审稿时间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稿件领域、审稿人数量、审稿人反馈速度等。如果作者主动联系编辑部,询问审稿进展,可能会加快审稿进度。但如果审稿意见较多,需要作者对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总之,对于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期刊方通常会尽力保证其出版,而不是轻易退稿。

太阳能学报作者中心

不给个邮箱,怎么发给你?已经下载过了。

SOLAR ENERG是四区期刊。

期刊简介:

《太阳能》(Solar Energy)(CN11-1660/TK,ISSN 1003-0417)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专业科技杂志(国内发行2-164,国外发行Q285)。

内容定位于“广义太阳能”,办刊宗旨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太阳能科技创新,促进实现太阳能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

《太阳能》杂志内容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教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OA出版)》、《中邮阅读网》、《超星域出版》等大型专业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永久收藏。

《太阳能学报》(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N11-2082/TK,ISSN 0254-0096) 于1980年创刊,月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2-165,国外发行Q286)。

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原创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等。《太阳能学报》既重视基础性研究成果,也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太阳能学报》论文被包括EI、Scopus、CA、JCI、CNKI、CSCD等多种国内外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其中EI收录率保持在100%。全国各地邮局和杂志社均可订阅。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人们运用到协议的场合不断增多,签订协议可以使双方受到法律的保护。想写协议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版权协议书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许可乙方使用甲方管理的音乐作品提供手机铃声下载服务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授权

1.授权内容:甲方许可乙方按本协议第一条第二款所约定的使用方式使用甲方管理的音乐作品。

2.授权曲目:共计_________首。

3.授权限制:

(1)乙方使用音乐作品制作手机铃声时,不得擅自对音乐作品进行修改,以确保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2)乙方所得授权,仅限于本协议项下授权内容之规定,并不得将此授权向任何第三方发放分许可或转授权。

第二条 保证条款

1.甲方保证:

(1)自身拥有许可乙方按本协议第一条第二款所约定的使用方式使用甲方管理的音乐作品的权利,如乙方合理、如约使用甲方管理的音乐作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甲方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2)在乙方提供记载曲目名称及词、曲作者的曲目单后,协助确认曲目单记载的曲目名称及词、曲作者,并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乙方,但并不因此承担最终作为协议附件的乙方使用音乐作品的曲目单失实的有关责任。

2.乙方保证:

(1)向甲方提供准确记载曲目名称及词、曲作者的曲目单。如因乙方不能向甲方提供该曲目单或提供不准确,以致甲方授权有误、不能及时分配或分配有误,从而使乙方与权利人发生权益纠纷时,乙方可及时通知甲方,由甲方与著作权人协商解决,但其后果与相关法律责任不应由甲方承担,如因此引发诉讼等严重法律后果,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如因乙方不能向甲方提供该曲目单或提供不准确,以致甲方授权有误、不能及时分配或分配有误,从而使甲方的权益受到侵害,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要求乙方赔偿有关损失。

(2)按本协议第四条的约定向甲方支付许可使用费。乙方如未提前书面通知并征得甲方同意而不按时交纳该费用不超过30日,除按本协议约定继续履行义务外,还应当向甲方支付违约金,金额为当期未付许可使用费总额的30%。乙方如未提前书面通知并征得甲方同意而不按时交纳该费用超过30日,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要求乙方继续履行给付义务并支付当期未付许可使用费总额三倍的违约金。

3.双方互为保证,不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本协议的内容。

第三条 著作权使用费的支付

1.支付标准与金额

2.支付时间

(1)乙方在本协议签订时,应将预付保障金人民币_________元预付到甲方账户。

(2)协议生效后的每月_________日之前,乙方须向甲方提供手机铃声下载销售情况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下载曲目、每首歌曲使用次数、单次收费标准及相应收入等),并按照资料上显示的计数和上述支付公式向甲方结算著作权许可使用费。

3.支付方式

(1)乙方以支票或银行转账之形式向甲方支付许可使用费并由甲方转付音乐作品著作权所有人。

(2)甲方的银行资料如下:开户行:_________;户名:_________;账号:_________。

第四条 费用核查

1.甲方有权自已或委托第三方对乙方提供的手机铃声下载销售情况资料进行核查(包括必要时在乙方服务器上安装计数装置),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

2.双方约定,以乙方网站发送出的计数为基础,扣除乙方与电信运营商的计数的合理误差比例,经甲方确认后进行结算,在不影响乙方向甲方抄报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提供的手机铃声下载收入清单情况下,以便甲方进行上述核查。

3.上述核查适用以下公式:应交著作权许可使用费=电信运营商向乙方结算的短信下载服务收入÷80%×乙方提供手机铃声下载服务收入在其所有短信服务收入中所占比例×20%-当期冲抵的预付保障金(预付保障金冲抵完毕后,此值为0)

4.如果核查结果与乙方提供的结算资料相符,核查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五条 协议期限与解除

1.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在本协议期满前30日内,双方未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变更或终止本协议,则本协议自动续展一年,之后亦可照此办理。

2.双方约定,乙方提供手机铃声下载服务所得收益占其所有短信服务项目所得收益的比例不低于30%,在协议履行期间,上述比例低于30%的,甲方可随时解除本协议。

3.如乙方无正当理由拒绝甲方在乙方服务器上安装计数装置等合理核查要求,甲方可随时解除本协议。

4.任何一方可在协议解除条款约定的情形出现之时,通过向另一方发出一份书面通知的方式立即解除本协议。

5.本协议的提前解除不应影响双方于本协议提前解除之日以前根据本协议已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争议解决与适用法律

1.如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进行友好协商;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七条 其他条款

1.本协议对每一方的继承人和受让人均有约束力。

2.本协议任何一方未能及时行使本协议项下的权利不应被视为放弃该权利,也不影响该方在将来行使该权利。

3.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附件作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与本协议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委托人:(甲方)词曲着作权人:

身份证号码:

地址: 电话: 邮编:

手机: e-mail:

报酬支付银行及账号:

受托人:

地址:邮编:

电话:

传真:

鉴于甲方作品为自创歌曲或拥有其版权及相关邻接权(作品具体名称见附件《作品登记表》).

鉴于乙方具有版权保护职能,接受委托后具有版权认证,版权保护,版权代理等相关权限.

基于上述方面,为使甲方作品得到相应的版权保护和维权措施以及作品更好的发展、传播。甲方决定将作品交由乙方进行版权认证和代理,经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如下:

1. 甲方权利及义务

(1)甲方需将认证作品相关资料如:歌词,曲谱,歌曲mp3,作者资料等上传至乙方指定合作网站:并授权原创天下将甲方歌曲在本站进行展示、播放、推广。

(2)甲方需支付乙方每首30元版权登记认证费,在资料上传后的三日内银行汇款至 :户 名:上海市文化艺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3)甲方在得到版权登记认证证书日起,如发现有他人侵权现象,可向乙方举报。乙方将在5个工作日内取证,并提供律师协助维权。

(4)甲方同意将其作品授权乙方代理其作品与第三方进行商业合作。所得利润扣除营业税后,70%归甲方所有,30%归乙方所有。所得税由各自承担。

(5)甲方保证享有授权乙方委托的权利,并无以相同的方式授权于其他管理部门。

(6)甲方可以对已经面临、或者可能发生的纠纷,向乙方提出要求,进行论证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参与非诉讼谈判、协调、调解。

(7)甲方保证拥有上述授予乙方的权利。如因上述权利的行使侵犯他人权益,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2. 乙方权利及义务

(1)乙方需在甲方版权费到帐起30个工作日,完成对甲方音乐作品的登记认证工作,并将登记认证证书邮寄给甲方保存。

(2)乙方需负责对甲方登记认证作品进行推广及宣传。

(3)乙方同意甲方授权,为乙方代理其作品与第三方进行商业合作。所得利润扣除营业税后,70%归甲方所有,30%归乙方所有。所得税由各自承担。

(4)乙方在实施本协议的过程中,应尊重甲方享有的参与权、知情权,同时甲方可向乙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5)乙方为了有效保护甲方授权的权利,有权聘请律师代替甲方向侵权者提起诉讼。如何诉讼及诉讼成本等,根据实际情况与甲方共同商议决定。

(6)乙方受托甲方授权的权利带来的收益(含诉讼收益),按实际收益扣除 10 % 服务费后,及时支付给甲方。(税收各自承担)

(7)乙方根据《着作权法》规定使甲方授权的权利得到尽可能有效的保护。

3. 所得利润支付方式:

(1)乙方在每次实际收到款项后十个工作日之内,将应付甲方金额按甲方指定友情链接付给甲方。

(2)甲乙双方按《税法》规定各自缴纳税收。

4. 本合同有效期为5年,至期满前60天甲方未提出书面异议的,本合同自动延续5年,之后照此办理。

5. 甲方有权通过终止本合同收回授权乙方代理的权利,但应书面通知,在通知前签订的合同仍然有效,直至履行完毕止。

6. 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7. 本合同变更及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约定,与本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力。

8. 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各执一份。

9. 本合同视同授权委托书。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签字日期: XX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XX年 月 日

委托人:(甲方)词曲著作权人:

身份证号码:

地址:电话: 邮编:

手机:e—mail:

报酬支付银行及账号:

受托人:(乙方)上海市文化艺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地址:

电话:

传真:

鉴于甲方作品为自创歌曲或拥有其版权及相关邻接权(作品具体名称见附件《作品登记表》)。

鉴于乙方具有版权保护职能,接受委托后具有版权认证,版权保护,版权代理等相关权限。

基于上述方面,为使甲方作品得到相应的版权保护和维权措施以及作品更好的发展、传播。甲方决定将作品交由乙方进行版权认证和代理,经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如下:

1。甲方权利及义务

(1)甲方需将认证作品相关资料如:歌词,曲谱,歌曲mp3,作者资料等上传至乙方指定合作网站:。并授权原创天下将甲方歌曲在本站进行展示、播放、推广。

(2)甲方需支付乙方每首30元版权登记认证费,在资料上传后的三日内银行汇款至:户名:上海市文化艺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开户行:022553—工行静安寺支行

帐号:1001255309214443206

或邮局汇款:收款人:上海市文化艺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238号106室

(3)甲方在得到版权登记认证证书日起,如发现有他人侵权现象,可向乙方举报。乙方将在5个工作日内取证,并提供律师协助维权。

(4)甲方同意将其作品授权乙方代理其作品与第三方进行商业合作。所得利润扣除营业税后,70%归甲方所有,30%归乙方所有。所得税由各自承担。

(5)甲方保证享有授权乙方委托的权利,并无以相同的方式授权于其他管理部门。

(6)甲方可以对已经面临、或者可能发生的纠纷,向乙方提出要求,进行论证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参与非诉讼谈判、协调、调解。

(7)甲方保证拥有上述授予乙方的权利。如因上述权利的.行使侵犯他人权益,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2。乙方权利及义务

(1)乙方需在甲方版权费到帐起30个工作日,完成对甲方音乐作品的登记认证工作,并将登记认证证书邮寄给甲方保存。

(2)乙方需负责对甲方登记认证作品进行推广及宣传。

(3)乙方同意甲方授权,为乙方代理其作品与第三方进行商业合作。所得利润扣除营业税后,70%归甲方所有,30%归乙方所有。所得税由各自承担。

(4)乙方在实施本协议的过程中,应尊重甲方享有的参与权、知情权,同时甲方可向乙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5)乙方为了有效保护甲方授权的权利,有权聘请律师代替甲方向侵权者提起诉讼。如何诉讼及诉讼成本等,根据实际情况与甲方共同商议决定。

(6)乙方受托甲方授权的权利带来的收益(含诉讼收益),按实际收益扣除10%服务费后,及时支付给甲方。(税收各自承担)

(7)乙方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使甲方授权的权利得到尽可能有效的保护。

3。所得利润支付方式:

(1)乙方在每次实际收到款项后十个工作日之内,将应付甲方金额按甲方指定付款方式付给甲方。

(2)甲乙双方按《税法》规定各自缴纳税收。

4。本合同有效期为5年,至期满前60天甲方未提出书面异议的,本合同自动延续5年,之后照此办理。

5。甲方有权通过终止本合同收回授权乙方代理的权利,但应书面通知,在通知前签订的合同仍然有效,直至履行完毕止。

6。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7。本合同变更及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约定,与本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力。

8。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各执一份。

9。本合同视同授权委托书。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电话:

邮箱: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电话:

邮箱:

一、授权方

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人或有合法的来源,拥有通过互联网络传播作品的权利以及相应的转授权资格。兹确认,授权方授权被授权方在_________________网络中发行、传播、销售、运营其作品,通过被授权方官方推广渠道提供作品给_________________的终端用户;并允许被授权方在其官方网站(以及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推广合作网站)上展示授权方的作品及/或作品信息作为非商业用途的版权公示。

二、授权方式:

独家授权

三、授权期限:

_______年,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如授权期满后双方无异议,则本授权自动延期__________年,在此情况下,自动延期的授权时间、内容需与其他版权文件的时间、内容相吻合,否则,自动延期条款无效。

四、授权方保证

(1)对提供的授权内容和相关资料具有真实合法的来源与权利,不侵犯任何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人格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2)保证提供的授权内容合法健康,不违反任何应予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政策不包含反动、色情、侮辱或诽谤等不良信息。

(3)因提供的授权内容产生的版权或其他纠纷,使被授权方,被授权方的关联公司,及与被授权方合作的第三方陷入任何法律纠纷、行政处罚、诉讼或仲裁等,均由授权方负责解决和承担相关费用,同时对因上述原因造成被授权方的损失也应由授权方予以全额赔偿。

(4)如发生第(3)条所述纠纷,被授权方有权从授权方尚未分配的应得业务收入或其他由被授权方暂时持有的授权方金额中预先扣除。

(5)如游戏中出现模仿、取材或全部源自其他游戏、其他出版内容或出版方式的情形,但无法提供有效授权或授权链条提供不完整,则被授权方有权终止该业务的上线和商用进程。

五、争议的解决方式

凡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如经协商后仍不能达成一致,任何一方都有权向________仲裁部门提请仲裁或者向_________人法院提起诉讼。

六、协议生效

1、本合同由双签字后生效。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各执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各位作者,您好: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上述论文全体著作权人(全体著作权人含全体作者及享有著作权的作者单位)投稿《太阳能学报》,签署此约定书,同意上述论文将刊登在《太阳能学报》上,并将全体著作权人就上述论文(各种语言版本)所享有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太阳能学报》编辑部。全体著作权人授权《太阳能学报》的出版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独家代理申请上述作品的各种语言版本(包含各种介质)的版权登记事项。

论文的版权所有人(以下简称论文作者)自愿将该论文的版权转让给《太阳能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编辑部),并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1.论文作者保证该论文为原创作品并且不涉及泄密问题。若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论文作者承担。

2.论文作者保证该论文没有一稿多投。若编辑部发现论文作者将该论文一稿多投,编辑部有权追补论文作者由此给编辑部造成的损失。

4.论文作者保证该论文的署名权无争议。若发生署名权争议问题,一切责任由论文作者承担。

5.论文作者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和发行权转让给编辑部。

6.本合同中第5条的转让权利,论文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但论文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论文作者非期刊类的文集中。

7. 编辑部经其编委会终审通过后即向论文作者开据论文录用证明。若论文作者收到的是退稿通知,则在论文作者收到该通知时本确认书自动终止。论文作者若在4个月内没有收到编辑部对该论文的处理意见,经向编辑部声明后可以另行处理该论文,本确认书即自动终止。

8. 该论文在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太阳能学报》(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后,赠送样刊若干给作者。

9.本确认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10.其他未及事宜,若发生争议,双方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11. 承诺本确认书所决定转让的事项已经征得全部作者的同意,并共同签署(也可指定作者之一作为代表签署)本约定书,本约定书对全体著作权人均有约束力。

全体著作权人:

作者(或作者代表)签名:

作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 签章 )

年 月 日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