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3000字范本

发布时间:2024-07-02 19:30:31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3000字范本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概论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人们需要沟通。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仪式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天成之笔’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环境相容相生,中国古人利用自然环境应在理想意境。‘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寓于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因此今天的公共空间应该关注自然属性的特征。提倡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特质。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文化环境。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这种互动性体现在文化环境的营造上,这样能强化场所特质,传递社会文化意义,引发环境使用者的共鸣与联想,使艺术品、公共与环境之间形成两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气与活力。文化环境因此得到营造。它的存在可以让生活于这个环境中的人去领略其精神,进而产生精神交流,将其纳入自己的生活,获得教益。它可以表现历史、人们的生活习惯、人文背景老表现。使其具有人性化的味道,让人们感到亲切。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进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要分析特性、作用与功能。实用性公共空间是公共空间分类中并服务于公众的空间,体现对公众的关怀。实用性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便利性满足率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因此对此类设施的功能性设计是首要的,对物材料、结构、视觉感受进行反复的调整试验,使其符合人的使用习惯、视觉心理习惯。不如说公共设施;人行道、天桥、地下通道、照明设施、护栏、指示牌、展示橱窗、候车亭、电话厅、报亭、邮筒、座椅等。而装饰性的公共空间艺术是为配合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势,要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本质是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的体现,在都市中存在很大的价值。每件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放置并不是孤立的装饰,要考虑与其它环境的关系,不仅是广场、街道、公园等都有不同的个性。其装饰效果要满足人类的心理需要。四、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1、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常常将忽视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应有的步行、购物、休闲、交谈、观景等都被忽略。城市空间呈现出 “重物轻人”的倾向:让人感到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公共空间离开了人的使用,就变得毫无意义,人们无法从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空间的设计只有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尺度、速度和舒适度,空间的活力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城市公共空间实质上是都市生活的焦点,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2、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才能为人的活动交流创造条件。另外,供行人使用的环境设施如坐椅、雕塑、游乐设施等的形式和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尽量创造亲和感和温馨感,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人们积极利用和参与,并体现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那些贴近居民、小而精致的公共空间,往往更能赋予人们安全感、舒适感、亲切感和人情味,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而且构成了都市的人文风貌。 3、每个城市都是“生长”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公共艺术与市民的生活,城市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环境的视觉性有密切的关系。与地域文化、民族分布、风土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城市具有不同的性格、品格和风格。同一城市中不同的空间场所,由于规模、功能的差异以及人们活动类型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城市设计不应“千城一面”,而应,将城市特有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地形和本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顺应地区的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通过统一与变化、尺度与比例、协调与对比、均衡与突出等构图法则的运用,将城市的各种物质、文化特色融入到空间的构成元素,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这样的空间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社会性于一体,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成为人们的记忆符号,是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空间。人类活动大部分内容分是在公共空间进行的,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各种行为的需要,而进行公共空间艺术的设置。 4、设计时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和爱好,人与环境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研究城市公共场所中人的行为或活动规律是做好城市设计的重要条件。因此,人们在公共开敞空间中的活动也趋于多样化。以素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广场为例,广场可容纳的活动非常丰富,包括集会、纪念、表演、锻炼、休闲、观赏、散步、浏览、娱乐、交谈、购物等。这些活动在广场上发生的时间和参与的人不尽相同,不同的城市居民对不同的活动各有偏爱,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例如欧洲一些城市广场设有露天咖啡座,我国一些城市广场成为儿童放风筝的场所等。这些设施不仅有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功能,而且有满足人们经审核情感需求的装饰性和意向性特征。五、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一种反应,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未来配合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他是公共空间艺术主要变现形式。此类作品的创作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但又收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艺术精神主体必须超越物质主体需要的满足,人人为生存和致富忙碌,生活的表面化、工作的程式化、文化的碎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精神处于疏离状态。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性在都市的存在的价值非常大。可以进行对人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来达到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而且可以创造了人性的精神空间。它对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对躯体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感觉的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总结;人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不但包括视觉上的多层次、多岗位的开放,还包括观赏者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是综合性的,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选择,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等因素。这种综合性特点受到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等。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环境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的活动。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正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设计师应该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在城市空间空间表现特征、公共空间的酝酿、策划、营造、设计、使用、维护和改造都应满足人类的需要,对空间美学意义等加以设计互动与经营,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人类需求。只有这样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价值。

有关设计理念的 论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意象 论文摘要 空白可被视为意象表达的一类特殊形式,将空白意象引入平面设计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的传递作品深意,挖掘作品内涵。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象的基础,但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必须借助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 “意象”一词最初萌芽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把它冠为“六经”之首。其中的系辞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阐释了《周易》的哲学意义。使《周易》逐渐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最早阐述了“意”和“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周易·系辞》这样表述: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立象以尽意”不仅阐明了“象”与“意”的关系,也明确了“立象”的目的是为了“尽意”。“象”以“尽意”为存在根据。这里的“象”不是自然的物象,而是卦象,即“寓意之象”、“意中之象”的符号。“象”具有极大的表意功能:“尽意”、“尽情”、“尽言”、“尽神”。 中国古代早期的意象都是作为一种抽象至理的载体被使用的,那时的“意”是一种表象之意,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它的指涉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哲学领域之内,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刘勰是在我国文艺理论领域中第一个提出意象概念的人。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他强调了内心意象在艺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把它提高到“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的高度。刘勰的意象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人多在此基础上使用意象概念。司空图在《诗品·缜密》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指的也是“内心意象”。宋代以后,以及明清学者往往把意象当作艺术形象来看待,意象的古意渐渐隐去,意象的意义开始泛化。 意象是人类心灵中自由衍生与驰骋的大千气象,它是一种自然美妙而无羁绊的真情洋溢。当代的艺术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无论用哪一种形式表现,“意象”都仍是现代设计语言中的潜语言成分,都与“意”密切相关,都渗透了设计者的理念、意念、情感等诸多“意”的因素。 传统的意象观与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设计意象。作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设计意象,是把以感受形式出现的表象当作创作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这种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解析、综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理性逻辑层面上的观照。也不是简单的对事物感性形态进行概括出抽象的普遍内容,而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在表象中寻找与主体情感、直觉、认知和人生体验相对应的同构元素,并借以构筑设计意象。 平面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常作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画面中,传达内在的一些含义,引发观者的一定联想。除去植物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现形式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意象表现形式,即空白意象。 [next] 空白即“虚”,反之为“实”。虚即虚无,实指实有。在平面设计中,可将空间分为实空间和虚空间。其中实空间是组成画面空间的实体部分,虚空间则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余部分。虚空间并不是背景,更不是设计中多余的部分,它也是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之一。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设计作品的“以白当黑”,“言外之意”。这种空白,看似无形之境,实乃设计者的匠心独运,笔虽未到。而意已至。所以,空白即意象。正如清代笪重光《画鉴》昕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 中国传统艺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讲究理性的认知和推理。而更多的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领悟自然,体味人生。在中国画论中,墨色、彩墨属于色,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所以,画家极其重视“留白”,以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山水画中的天、云、水等等。往往不着墨色,只留纸面,以虚当实,寥寥数笔,意尽形全。但观者却能在画面中“实”的反衬下,获得对这种“虚”的感受,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和空白处即画的效果。 如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整幅画面中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一位老翁坐在船头,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几笔波纹,画面大面积为空白,但确有力地表现了江面的空旷及寒意。萧条的气氛,更加集中地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也给观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这幅画面中的空白不是白纸,而是画中之白。虚中有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图形符号。正如清张式在《画潭》中所云:“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在画家眼中,画中的空白可以是天,是地,是云。是水…… 中国画对于虚实、空白的处理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版式编排中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在《清流》的编排设计中,借鉴了中国画空白的艺术元素符号,并将其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以大面积的空白充斥版面,结合画面中心几条正在畅游的金鱼,将其余的空白部分巧妙地转化成水面。带给观者和谐宁静之感,更拓展了画面“清流”的意境。这里的“白”表现的是没有具象的虚空,它们能和画面外部的空间连成一片,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延伸性。 现代平面设计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标。设计作品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仅靠直接的表述往往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意象的意是难以穷尽的,因此恰当地运用“虚”与“实”的对比才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有时只有在“虚”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凸显“实”。虚在这里并不是“虚空”,而是蕴含了“景”的“虚”。暗含了“情”的“虚”。在一套张家界的旅游宣传册设计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以“虚”托“实”的手法。设计者用传统笔墨的表现技法勾勒出了宝瓶等一些器物的外形,再将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安排其中,除去右上角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外,画面其余部分就是大面积的空白,只在靠近器物外形处看似随意地描绘有两只飞鹤或几朵祥云,这种大面积地留白方式除了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情境之外,还很好地烘托出了创作的主体物。 有时设计作品中的空白处理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能够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沉思。并由此引发一定的联想。如为大家所熟悉的苹果电脑的标识设计,右边的一处空缺,看似破坏了图的完整性,实则恰与背景融合,打破了形的拘束,带给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此时的空白已成为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 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一种“虚空间”。是画面中存在的一种“气场”,画面中各构成要素正是被这种无形的“气场”协调统一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一种完整性。这一元素如果运用的巧妙的话,可以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有时甚至实体的元素还有丰富的多,深刻的多。对画面版式留白所产生的虚空间的合理运用应受到更多设计者的关注。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激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去挖掘和体味作品中所潜藏的深“意”。[next]

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对待论文的态度、写作基本功、文化修养,以及老师对论文的指导把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扩张带来的诸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这一背景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已成为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执行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其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缺失

1.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改造等多方面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旨在对理想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创造,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络决定其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及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设计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直接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的各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扩招速度增加最迅速的专业之一[1]。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首先需要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的探究,甚至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清晰,因此对受教者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2.受教者个人因素

受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受教者多数为文科学生,掌握的相关工程技术类知识能力偏于薄弱,加之各高校的设计专业扩招、考生为追逐市场盲目报考等诸多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领域还是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普遍素质偏低,且大都没有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兴趣爱好,对本专业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这就导致受教者对可持续设计思想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够透彻,将生态设计作为当下设计领域中的流行时尚因素,即使有所应用也只是简单的案例模仿照搬,可持续化的设计教学理念并未真正成为设计教学中的组成部分[2]。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在理念上的缺失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间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必然对我国可持续化的社会发展道路造成阻碍,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许在短时间内并不凸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容忽视。此外,从受教者个体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因素导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缺失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的社会竞争实力,使其受到更多来自国际设计领域的竞争压力。当下不乏有外国设计师凭借环保技术优势、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国内重大专案的设计机会,侧面表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将导致人才竞争劣势。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和发展刻不容缓。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的培养

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前,对所在环境的设计与改造大都来自美学、哲学思想理念或从文化及形式等方面出发,对建筑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科学及技术内容涉及较少。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科学理念与技术材料,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艺术同技术的互动融合。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及民众对生活环境在质量要求上的不断提升,使其在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功能,同时人们也不得不开始重视逐渐恶化的环境问题。这一历史背景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在领域上的扩充套件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也由此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在利用技术改造影响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劳伦斯•哈普林环境设计大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所要探寻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根源所在,以及如何将这一和谐共存的关系变为现实,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与居住者的沟通构建出与自然保持和谐互动的生态体系。现实状况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表明其理应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受教者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帮助受教者接受、牢记这一观念并引导受教者将这一观念贯穿设计始终的过程。必须使受教者清晰明确诸多可持续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如室内设计内容不仅包含有“品位”“风格”等元素,更要注重“健康”;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平面图案美化描绘或景观元素堆积,而需要对“历史”“社会”“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必须使受教者在最大程度上明确人工设计、人工建设对其所在生态环境系统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使受教者认识到只有建立在最低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基础上的环境效益与功能最大化才是最成功的设计。必须使受教者深入理解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使用以及recycling再回圈的3R原则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受教者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3]。

2.以设计教学为中心实现课程整合

众所周知,高校环境设计学科包含有艺术、工程以及技术科学等多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元素,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特性的学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大都存在着轻视技术与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也实现了新的改革和进步,但也不能否认其依旧未能对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构造、材料学在内的工程科学教育内容予以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设定的相关课程大都局限在理论教育层面,即使有实践参观课程,其目的也是使受教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如何将各种工程知识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的问题涉及偏少,客观现实表明,设计教学中相关技术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受教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进行探索与创新。因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心整合已有的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发展全面化的生态素质教育,使受教者能够对相关生态理论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以及最新环保思想理念有全面具体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其生态意识;以各型别、各层次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中心,同工程技术类学科建筑构造、装饰材料与构造等的相关知识内容互动结合,面向受教者全面、系统地传授生态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科学、经典的相关生态建筑艺术设计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引导受教者理解、吸收其中蕴含着的设计理念,并促使其成功运用到自我设计实践中。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通过使受教者绘制设计的可持续思想应用节点详图,帮助其掌握设计方案同工程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能力。

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设计类课程大都采用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相关的个人设计经验技巧、方法理论等通过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传授给受教者,同时其他相关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中的直接参与程度明显偏低[4]。上述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受教者的设计重点往往倾向于图画、造型及空间形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元素与设计成果的整体性重视程度不足,此外也不利于受教者在新技术、材料及构造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无法离开技术等因素的支援,由此可见改革并构建以设计课程教师为中心,其他相关技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协助的开放式、整体性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设计命题如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旧建筑再利用、节能建筑等,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基础调查、环境分析、功能及空间规划设定到形态设计、技术选取等各项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受教者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意识;在设计目标及相关任务安排时对受教者提出节能环保体现要求,并根据受教者知识能力情况及设计主题等因素规定不同设计深度如按照方案特性要求突出对材料、结构、采光等一种或多种元素的侧重;其他相关工程科目授课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同设计课教师共同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具体设计情况及进度安排一些专题讲座,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集中解决困难问题。

三、结论

着眼于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具有优秀设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为达成这一全新课题,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有教学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最终构建起能够满足本校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适合本校设计专业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和健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审设思考[J].黑龙江科技资讯,2012,11.

[2]涂强.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6.

[3]施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3,2.

[4]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4,4.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对地域文化的运用就达到了极为有效的影响效果,本文就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用效果和影响

包装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价值和意义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商品的保护,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含义,开始具备一种商业性和市场性,包装的新意义使其需要更准确的进入市场需求,提升销售水平。优秀的包装设计则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包装艺术更是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创造,是时代特点的代表性见解。

1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联络

世界文化种类繁多,每距离数公里都会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差异,每经历数年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改变,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文化。在历史上,总会有一些特定的事物展现出时代的文化特点,而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就是对文化环境特征和文化背景的折射,由设计师所接触的文化特征和影响所决定。

地域文化与包装艺术设计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或者是不同区域的人民所拥有的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由其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背景所决定,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语言、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地域文化往往能与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产生鲜明对比的同时又为彼此增光添彩。包装艺术设计是包装在时代意义上的升华,其突破了原有的价值和概念,为包装提供了美化商品的新职能。包装艺术设计要将商品的优点和形象充分的展示,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包装中地域文化存在的影响就在于,包装设计本身的灵感发源地就是存在于地域的文化背景中,地域文化在包装艺术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包装艺术设计必须迎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寻找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包装艺术设计就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商品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运用了艺术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包装设计中融入的地域文化,同时还能实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现代包装艺术文化的内容

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美感具备着多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是初步和直接的感官 *** ,经由设计师美感的表达,丰富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特性,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的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文字、色彩等内容,得到其传递的资讯。现代包装除了丰富人们眼球这一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能性的实现,让人们从包装上了解到产品的特点。经过设计包装的产品还能够并引发消费者的自主联想,比如人们常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判断食品的味道。例如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草莓、番茄和辣椒,看到黄色往往就是橘子、橙子、芒果一类。所以现代的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技巧,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视线,使消费者的思想受到引导和转移,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和销量。现代包装中的审美还有其表象叠加的手法,通过感官的拓展和表象结构的深化,使观看者产生多层次的综合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表象叠加主要是依靠包装的风格、材质和形态综合组成的造型美感。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与消费者意向的互动,现代包装设计能够做到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事物的互相交流和沟通,由于其融入了设计者本身的审美情绪和艺术思想,造就了内容与形式更深层次的完美统一,赋予了产品包装更多的文化底蕴,这些艺术内容能够与观看者的内心活动产生共鸣,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共鸣能够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以达到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文化特色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文化特色的应用

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钟爱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风格形式,在商品型别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包装来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灌注。文化特色的应用需要设计者总结出产品的具体特点,并对地域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将二者巧妙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再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设计构思一定不能局限在地域文化当前的圈子内,时代永远处在前沿不断进步著,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半来自于包装的吸引力,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内容往往更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在包装设计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传递出商品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具新意的创意内容,让传达的资讯更为生动、可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同类商品要进行一定的揣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产品的内容、特点、生产背景和企业文化等特征,只有将这些内容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最终的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相同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也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销量影响。于是,在同类商品竞争中,设计师考虑的是包装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实用价值上进行升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因素,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第三个方面,包装设计要对消费者的人群进行考虑,企业生产出产品往往就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消费人群已经被固定。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实用性艺术,尤其需要获得消费人群的肯定,发挥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文化特点,充分了解市场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进行考虑,使设计出的内容与消费者的思想完美契合,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针对消费人群的操作是否成功对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方面是商品的产品地位。之前所说的是企业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定位的情况,而在企业并没有制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化特点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包装上的定位效果具有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优势,优秀的设计可以使不同团体的人群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驱使下产生购买欲望,拓展消费人群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基本内容。

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作为销售的助力,除了考虑其基本的商品保护意义和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宣传性意义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商品的地域性特点,而地域文化的表现特点往往存在于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图形的设计。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在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持续的瞩目效果,也就是说,融入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需要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内容,得到其传递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产品资讯,同时通过独具吸引力的图形效果,将人们的目光更长时间的吸引,产生更强的消费欲望。所以,包装图形的设计上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和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利用消费者对待商品外形的感性判断,通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包装的设计符合了这一基本的需求,让观众主动调动想像力,在接受设计资讯内容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包装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设计意义,还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化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展现了地域文化和商品的现代设计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文字一向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资讯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其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无数资讯,是商品包装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字型可以突出表达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气质,具有极佳的代表性,由于其识别性较强的特点,文字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装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力和感染力,是文化的表达与灌注。在色彩方面,色彩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也是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们识别事物、认识世界依靠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构成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作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应用往往极为鲜明浓郁。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文化的特点的醒目性,是否能够顺利让人们识别,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调动。另外,色彩上的联想和暗示作用是充分传达资讯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用可以使地域文化的表达事半功倍。

地域文化的包装品牌设计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具备出色的影响力,其不仅仅是一方的文化特色,更应当是一个区域的品牌代表,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联合起来,透过形式感受文化的本质精神,赋予整个地域的商品圈更高的格调,也就是对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的总体升华,建立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能够使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也同样使包装设计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现代包装设计在地域文化的运用上不能拘泥于传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在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基础上进行升华和个性化的体现,传达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和特质,从而在满足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完成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商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实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高涨,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特征表现,社会的进步是其基础和积淀,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能够更好地将产品特质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理林,蒋晓丽.关于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神州,2012,11:22-22.

[2]王锐.民族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02-107.

[3]陈勇军,钟丹.民族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66.

[4]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3000字

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 “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关键词:民族艺术 国际化 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一、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 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二) 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二、正确对待各民族艺术我们的确曾经落后过,的确曾经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失望过,但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再落后,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今天,不论是艺术发展,还是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我国都达到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崭新高度。此时的我们,应该端正对本民族艺术和外来民族艺术的态度。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是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是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从,也不要排外。当然,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继承。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应与外来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摒弃那些保守的、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那些具有我们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的文化。然后再把本民族的先进艺术文化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促进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三、正确认识民族艺术和世界艺术当代艺术喜欢强调”世界性“和”国际性“,而特别忌讳谈民族性。但是,什么是民族艺术?什么是世界艺术?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大家都了解吗?其实,民族艺术并不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要具有民族特征,而是能表达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艺术的核心与灵魂。而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关于二者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他们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而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所以说,我国的民族艺术也存在世界艺术,而西方艺术也并非都是世界艺术。而且,各民族艺术走向国际不就是与世界交流吗?不就是“国际化”吗?只要是互通有无的平等的交流,对世界各民族无疑都会有好处。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交流中,各民族的艺术都会发生有益的变化,亦如南亚佛教艺术之于中国,亚非艺术之于欧洲一样。但在此种交流中,心态应当正常,应当平等,是互通有无,而不是趋炎附势,更不是完全的被同化。当年林语堂应邀去美国介绍中国文化,就堂堂正正,优雅平和,把地道的五千年中国文化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异邦,致使美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这与今天国人对欧美的趋同心态可是大相径庭。所以,所有国家(不论大小)的艺术都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也应摆平心态。四、结束语世界各国的民族艺术都具有差别性和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今的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要取它民族艺术之长,补己民族艺术之短,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被其同化,从而不断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

写作思路: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

例文:

艺术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但就是这样一个抽象的话题,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当今时代可谓是一个知识主宰的时代,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以知识为主的多元化时代,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机遇、挑战和竞争。

还有艺术带给我们的思考。面对这些我们只有与众不同,思维独特才能成为万千人群中的获胜者,这就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对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认知,而不单单只是片面的,或错误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艺术设计对我们的重要性。

在这个以知识为主的时代,竞争如此激烈,社会就像一个大熔炉。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正走向统一,我们能看到的,有建筑形式上的统一,服饰上的统一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强的艺术感知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感悟,不然我们就会成为今日的古人。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及艺术感知力。作为一名艺术生,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艺术设计也并不是随便的乱想,是时间的积累所得。就如古今大家,不是突然蹦出来的一样。而是苦练而来。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我们自身都各自的作用。

就如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一样,其实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接受艺术的熏陶,就在进行艺术设计,知道画画时桌子高,板凳矮。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被我们所发现。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必须把握好自己学习的每一个阶段。

从中探索,就像达芬奇面对《最后的晚宴》的墙壁一样,酷酷的思索。设计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因为这面墙要装饰一下。大学就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的一段,在此,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接近完善,是我们由学习向生活转变的一个折点。这期间我受到的教育对后期我的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

因此这期间,我们就更应该注重艺术设计本专业的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浪费时光。一个好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艺术设计,去感受它。

首先,艺术设计对于一个学环艺的大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起码你将来你能完成一栋建筑或一个园林的设计,而不是对着稿子发呆。通过对我们对自身的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提高我们的眼界。

同时,它能更大程度的发用。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伟大的设计师一样,他们都是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才有今天耀眼的成就。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同的艺术设计表现在现实中,往往会产生差异,也就是风格的不同。

在大学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学习上会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一个好的心态对于我们而言就显得很是重要。或许就是我们没个人对于设计的不同理解,就算是同一事物,设计出来也会产生理解上的较大差异。这就是艺术设计的魅力,因为它是抽象的,不会像数学中有对有错。

而现实中往往有很事就是这样,无对也无错。艺术源于生活,却又在不停地为做生活服务者,就如人类发明了房子、汽车以及电话一样,因为我们需要,它们才会问世。反过来,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这个过程是一个圆形的,循环的,而却无止境的。

设计以人为本。我们理解到的,表现出来的,最终运对我们的影响不简简单单的是单面的,是多元化的影响。简单的说是多方面的,它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就像巴洛克时期以及洛可可时期的家具。不同的时代,它们都存在过,只是风格上的不同,是不同时代的人没对美的理解有差异而己。

这就是它融入的见证。艺术设计就在我们身边,就如上课时趴的桌子,坐的凳子一样,他就是艺术设计,就是这么平常而又普通,但却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艺术设计凌驾与我们的生活之上。它的存在使得我们提高了思维的高度,所谓的抽象思维。

这使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就是艺术修养所带来的抽象的思维角度的对美的另一种理解。可见,艺感悟养对我们抽象思维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无边的,这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知识进行融合,多元化的发展。

这也正好符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设计出前所未有的东西,如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建筑的,以及概念化的汽车与蛋型的座椅等等。无形之间,它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放宽了设计这个界面。

正如很多人不知道读大学在读什么一样,因为他们没有大学这个理念。当我们有了独特的设计思维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回答你的很多设计方面的疑问。就像盘子非要是圆的吗?这类问题一样。对于我们艺术生而言,这就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力的发掘。

当然,由于它的包容性,对于所有的大学生而言。在拓展我们的视野的同时,它也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可见,艺术设计对我们也有促进作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作品质量提高了。同时,我们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就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而言,它也不是一定范围类的定值。

它对于人的影响,是一中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在进行着这一过程。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就如同心理辅导一般,同时会对我才生促进作用,犹如催化剂一般,提高了我们的效率,而不改变质量。

这种自主的主观主用要比客观的推动效果更好。就像没人希望被逼着学习一样。这种力量是强大的,只要我们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我们可以改变很多,比如同学之间的关系,公司老板可以用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等。我们的设计就像是一种软力量,无形间拉进了我们与成功的距离。

就如服装设计师一样。表演台上的服装亮丽而新颖,但如果从古代人的角度看,那应该叫什么。衣服吗?就如一开始丝袜的设计者,他或许不知道他的作品如今如此的风行。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的另一特点,它或许不会马上显现出来。

在中国古代,对于艺术这种这种概念就已经存在了。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就十分的强调一个人衣冠得体。这是形象问题,其实它也包含了艺术的概念,注重美的概念。而艺术本身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是概念化的。就需要我们把它转化成现实的东西。

之前提到的安忠雄藤设计的光的教堂-样,就是把思想中的东西转化到现实之中。作为大学生,我们就需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从而获得这种能力。尤其是我们艺术生,这种能力对我们将来的设计至关重要。之前提到的著名设计师安忠雄藤先生。

他少年时曾投身设计公司,可就是这样当年一个在设计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小伙子,在几十年后的设计史上却占有了重要地位。从他开始做一些室内设计创作到真正成为一名设计师,这一过程中,他自身的设计理解就起了决定性作用。

可见,艺术设计要是做得完美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是何等重要,俗话说:学史使人明智。从这些先前伟人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修养的重要性。他们的成功是对我们最好的提示。现在看来,那些高高在上的伟人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在那,就在这种艺术修养上,高的艺术修养不断促使他们不断的进取,才会有今日的成就。可见艺术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现在,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更加是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含义。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以人为本。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但本质上它出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人们服务。我们作为艺术生,将来我们的设计不能只是拼起来的模型,因为它是要为人所用为人提供方便的。正如我们学的一样,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有可视性,匹配原则等。艺术,在现在看来它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文化现象了,它不是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特殊娱乐方式。

对于本专业而言,它更多的是一种需要,因为.需要,它才存在。就如现在人类所从事的种种工作,它就是为得使我更好的生活下去。总结下来,艺术设计已经不再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抽象话题了,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我们无不生活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氛围之中。生活之中处处都有设计。而现在,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设计与创造,我们得以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我们的认识表达给外界,懂得理解设计是一门语言,环绕在我们身边的语言。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我们对于设计的理解表达出来,由概念转化为现实。

大学的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1 浅谈艺术图形符号应用于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艺术图形符号来完成。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的产生,图形符号不断被运用和发展,这奠定了艺术图形设计的基础,使这种源于人们生存需求的符号发展到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符号学。在目前的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在广告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明确展现出商业信息、性质及原则等,是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什么象征性,在商业广告应用中具有何种重要性,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艺术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图形符号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是为了传达事物信息的载体,能代表某种事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艺术图形符号主要包括下述几种:传统图形符号、自然图形符号及抽象图形符号,不同类型的图形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而逐步形成的某种定式,通常具有祈福驱祸、祈求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兽纹具有等级和尊卑的含义、龙是帝王的象征等。其象征性具有包括时间性、地域性、文化性,时间性表示过去古老的、历史的、沧桑的;地域性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等;文化性是指不同地域具有的典型文化。 .自然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自然图形符号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这种类型图形种类繁多,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象征性,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和特性象征和其类似的概念或者意图,如树的年轮文理象征时间、蜂窝象征结构、建筑等。 .抽象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抽象图形符号分为规则和不规则,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象征人们的某种视觉心理,如正方形象征可信、坚实等;三角形象征层次、锐利;不规则几何图像象征波动、扭曲、激动及噪音等。 2. 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能有效传播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艺术图形符号应用到商业广告中,既能有效的承载信息内容,又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在商业广告中,不论是影视广告制作还是平面设计,使用艺术图形符号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以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文字相比,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与象共生,与意同行”的特征,既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美化广告商品的造型,并能带给消费者明确的视觉感知。除此之外,就象征意义而言,艺术图形符号更容易和消费者的视觉认知产生共鸣,通过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图形符号,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商品的美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大大增强了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能有效传承民俗文化 艺术图形符号的设计和文化密不可分,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审美观念。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有效的将图形符号的象征性和企业产品的形象实现完美对接,这样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历史产生回忆,又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进而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民族传统食品广告,设计师设计时既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关键的是通过图形符号将传统文化优美的展现出来。如中秋节的月饼广告,其中有两大图形符号:月宫仙子和月饼,前者表示嫦娥,后者表示食品。这种巧妙的图形符号组合,即传统了民俗文化,也宣传了月饼的美味。 .能促进销售 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对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和观念、传播消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将商品的功能、审美与消费理念进行对接,通常借助丰富的意向图像符号塑造美好的观念形态,以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艺术图形符号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观念形态。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时,能从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房地产广告中,设计时将住宅区优美的环境、超然的生活理念以艺术图形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消费者的需求近乎一致,这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 .具有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功能 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对于艺术图形的审美,是从视觉冲击再到情绪变化,最终反应到行为中。就商业广告的传播意图来说,主要是为了将商品信息通过艺术图形的方式传达出去,采用这种艺术性传达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消费者的审美情绪,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就消费者视觉感知来说,对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的审美体验是从视觉愉悦再到情感共鸣,最终到心灵升华的一个过程。 消费者审美的愉悦和精神满足类似于“连体婴儿”,一旦满足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很容易被满足。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日益重视审美和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产品的功能、品质及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在认同艺术图形符号所展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广告的艺术图形符号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要将艺术图形符号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并与空间环境相适应,以便在能实现功能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愉悦的享受。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2 试谈当代珠绣艺术在城市家居装饰中的价值体现 一、引言 “中国珠绣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传承的力量”。珠绣工艺的运用在各个方面,可以运用在各类具有特色风格的城市家居设计中。珠绣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可展现出浮雕的效果。珠绣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工艺师将美丽的珠粒精致地手工缝合,再采用一定的处理手法而制作成的珠绣,直至达到作品的完美效果。 二、珠绣艺术的作用与特点 珠绣工艺是把多种色彩的珠粒或珠片,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的材料丰富,大致有珍珠、玻璃珠、珠片、珠管、人造宝石、水晶、亚克力以及一些非常规材料。珠绣家居装饰的特点是富丽堂皇、精致完美,具有有浮雕的视觉效果。其次,珠绣可以改变材料的肌理感,从而打破原有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感,使其在城市家居装饰等各方面中有更好的体现。 三、珠绣艺术在家居装饰材料中的选择 (一)珠绣的装饰要求 珠绣家居装饰的用料有涤纶、仿真丝、毛织物等面料。缝合上绣珠的面料靓丽而有动感。而缝合上亮片的毛织物与亮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光彩夺目。珠绣家居装饰制作是先将图案拓印在家居装饰材料上,然后上再采用镶嵌和挂饰等手法处理。高档的珠绣是在装饰材料上做大量的图案构成组织。一般的珠绣则只做珠片小点缀。 (二)珠绣家居装饰中的色彩搭配 珠绣的色彩搭配应该与家居装饰的风格一致。不管是进行类似色和互补对比色的搭配组合,只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家居装饰风格保持一致性就可以。但品牌家居装饰设计常常按照系列来进行表现,在销售门店也是以系列效果来销售的,所以珠绣家居装饰的色彩需要与系列感的要求来完成设计,需要注意珠绣家居装饰材料的色彩和整体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珠绣对家居材质的要求 清新的家居装饰就不宜使用太重或感觉沉闷的材质,也不需要运用太多的亮片等材质,以免破坏家居装饰的整体效果;而适合浓郁色的的家居产品常使用厚重的材料,选择大颗粒的珠绣材质,以表现出特色家居装饰的视觉感;民族风格家居装饰则适合天然的木材绣珠、彩钻等来点缀;而需要表现富丽的家居装饰效果等则可选择带有金、银色的水钻、亮片完成装表现的效果。 四、珠绣的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一)打散与组合 在常规的家居产品装饰部件进行再次设计,对设计元素进行打散再次组合的方式。运用人们的恒定思维模式去反向设计研究,使家居产品体现出时尚前卫的表现效果,能够体现出家居产品另类的特点,绣珠的的变动方式越大,跟常态家居设计的反差更能给人视觉冲击力。由于家居装饰的形式人们常常用定向思维思考,所以这种变形能够引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二)重复与排列 家居装饰设计中运用某个元素重复的排列组合,产生深刻的视觉冲击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单位元素的反复重复的出现有力量和节奏感。重复可以元素反复出现而加深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绣珠在重复可以是将单一的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后图案再重复出现,视觉的震撼感会更为有效果。 (三)夸张与个性 在家居装饰设计中装饰对象的特点,在设计通过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夸张来彰显性特点。夸张是把设计对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手法在家居装饰设计中非常多,绣珠中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展示,可以达到不错的审美效果,绣珠可以在数量上的进行夸张,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材料以外,还可以对家居装饰的细节部位做适当的夸张变化,体现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整体效果。 (四)聚散与完整 绣珠的分散是分解组合的构成手法,将完整的部分进行分割成小的部分,然后再进行装饰组合。分散后的部分和原型部分不同,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相互相同的地方,统一之中有着一定的变化。分散与组合的手法在家居装饰中多通过图案组织形式的变动来体现。解构主义风格的家居装饰是打散构成的方式,以家居装饰对象完成打散后再重新组合出新的形象,使得家居装饰具有视觉冲击效果。 (五)对比与和谐 将家居装饰的整体与局部进行有序的排列对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较。运用在家居装饰设计中,就是指家居装饰的细节元素与整体家居装饰的比较,使得其视觉上具有和谐的效果。 五、珠绣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运用 (一)珠绣艺术的绣法要求 绣珠的大小材质的要求,绣珠绣时选择绣珠很关键。在完成绣的工艺时候选择大小体积均匀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会影响最终的大效果。绣珠的方向,绣珠绣时要求所有珠子的倾斜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才会有光泽感。起针点要求,绣珠绣时通常是以图案的最下面一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为起针点。起针要求,起针时,先将绣线尾部打结,在绣布背面穿过几针(注意不要穿透到正面)后从直针点穿出。收针要求,绣线快用完时,将针穿入绣布背面,在绣布背面穿几针,然后直接剪断即可,且必须再打结。注意尽量少在绣布上打结。 (二)珠绣在婚礼家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手工珠绣表露奢华精致,无论时间怎样沉淀,婚纱家居装饰上的手工珠绣工艺都是爱美的人们追捧的宠儿。其中创意狐, FARAH KHAN等最常用到珠绣艺术设计。以新颖别致的传统工艺手法,绣制光彩夺目的立体图案,带来富丽堂皇的奢华感觉。绣、花边、烫钻、珠绣、毛皮等一切华丽的装饰主义都会集于她的设计之中,或妖艳、或怪诞、或颓废、或复古,配合人体优美曲线,显得高贵典雅,扑朔迷人,如图1所示。 (三)珠绣在中国风家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在家居装饰设计界越吹越猛。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精华,成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2015年高级家居装饰设计发布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家居装饰设计设计可以高度概括为五大特征: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绣”为工,以“国色”为体,凝汇呈现数千年华夏家居装饰设计的文明,开创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家居装饰形象,延续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华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洁婉约的家居装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5年国际流行家居装饰趋势精妙融合,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学与历史、繁花与诗画的精妙对话。飘逸轻灵的设计,淡雅高贵的色彩,缂丝、织锦、印金、刺绣等中国传世绝艺让家居装饰都令人目眩神迷,堪称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力作,如图2所示。 六、结语 珠绣艺术对于现代家居装饰的设计作用巨大,其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永远备受人们青睐。作为家居装饰新兴的装饰手法,珠绣的手工技术日渐丰富,其装饰图案、色彩、材质也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随时关注流行趋势,把握审美需求,利用家居装饰不同的质感与工艺,巧妙的运用珠绣装饰图案、色彩、材质的不同造型手法和特殊工艺手段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装饰题材与设计手法丰富家居装饰的面貌,使珠绣在家居装饰中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了解珠绣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及手法,不仅认识到珠绣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传承和赞许。 猜你喜欢: 1. 艺术概论论文 2.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 3.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 4. 大学毛概课结课论文 5. 艺术鉴赏论文 6.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导论3000字论文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摘要: 浅析了中国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使设计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力求在其内部空间尽量合理、舒适、安全,使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实用,分析了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设计风格 流派 装修 发展方向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是人类本性的一种体现,是与人类生存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手段,从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半坡村的建筑群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建造的“筑土构木”的屋子就不难发现,即使最简单的建筑形式,也在力求其内容空间尽量合理、舒适、安全,使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实用。 人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是跳动的音符,它将自己的感觉和知觉融入到了设计构思之中,用活动的艺术思维和凝固的技术手段,把它表现出来,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空间[4] . 中国的室内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一般来讲是以木结构为主,其特点是梁柱承重,墙体起到围护的作用,室内空间较大,运用格扇门罩以及博古架等物件对空间进行多种划分,采用天花藻井,雕梁当柱,斗拱加以美化,并以中国字画和陈设艺术品等作为点缀,创造出一种含蓄而高雅的氛围,特别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中国建筑室内固有的传统风格样式,其造型特征被称为中国“民族传统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1] .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通常还表现为室内对称的空间形式,在多数的宫殿和厅堂中,梁架、斗拱等都是以其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成为室内设计表现的一种艺术形象。从大量的宫殿建筑中的室内天花藻井、家具、陈设、字画、装修等多方面因素中,均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组合得较为完美的一个整体空间设计。室内除了固定的隔断外,还有移动的屏风、半敞开的罩、博古架等与家具相结合,对于组织空间起到了增加层次和厚度的作用。一般民居则较简朴、自由。在色彩的处理上,中国北方宫殿建筑室内的梁、柱常用红色,天花藻井并绘有多种多样的彩画,用鲜明吉祥的色彩取得对比调和的效果。中国南方的建筑室内风格则常用冷色调,白墙、灰砖、黑瓦,色调对比强烈,形成了江南特有的秀丽[2] . 中国室内设计流派 (1)新古典主义 采用民族传统的装饰手法,在现代结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高新技术的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和装饰,同时采用陈设艺术手法来进行分割空间,装饰空间的设计,使中国传统的室内样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1959年中国的十大建筑,特别是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和民族文化宫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典雅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为基调的空间形象,都是运用新形式和古典风格结合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2)新地方主义 当今的建筑室内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使原有的地方色彩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使设计师在创作中更加显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自然的韵味。1982年,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其外部环境和室内设计均具有中国江南园林以及民居的地域文化特征,使人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南方建筑室内设计的高雅和浓厚的文化品味,是新地方主义现代宾馆的典型范例。 (3)新少数民族风格 在现代建筑的内部空间中,象征性地表现少数民族建筑的人文文化特色内部空间形式,并在结构构件上较为直接地采用适当简化了的少数民族装饰图案,或以其图案所做的立题性标志,保持其民族色彩、家具饰品等特征,并选用少数民族陈设的艺术品装饰室内环境气氛,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文明特征,这一类设计风格被称为新少数民族风格。 (4)中国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设计起始于19世纪下半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现代家庭装饰的主流。现代风格主张“功能第一”。为了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客厅特别强调它的实用功能,一般只需要沙发、茶几和组合电器装置,不再有观赏性强的壁炉或布艺窗帘等过分装饰。现代风格也是一种简朴淡雅式风格,它是以简洁明快为其主要特色。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效能,强调室内布置应按功能区分的原则进行,家具布置与空间密切配合;主张废弃多余的、繁琐的附加装饰,使室内景观显得简洁、明快,完美地反映出“少就是多”这一设计概念。从目前我国建筑室内设计方案中,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简洁、明快、洗练的设计风格,同时采用了色彩、质感、光影与形体特征的多种手法,其中也包括了把现代高新科技的装饰材料用于室内装饰装修上,由于在设计时充考虑到了本国国情、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等,因而设计出来的风格又带有中国设计文化的底蕴和特色,故为中国现代主义。 (5)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派的设计者们主张兼容并蓄,凡能满足当今居住生活所需的都加以采用。这种风格的室内设计,空间组合十分复杂,突破完整的立方体、长方体的组合,且多呈界限不清的状态。利用设置隔墙、屏风或壁炉的手法来制造空间层次感,使居室在不规则、界限含混的空间利用细柱、隔墙,形成空间层次的不尽感和深远感。他们还常将墙壁处理成各种角度的波浪状,形成隐喻象征意义的居室装饰格调。

同学你真的是高三?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概论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人们需要沟通。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仪式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天成之笔’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环境相容相生,中国古人利用自然环境应在理想意境。‘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寓于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因此今天的公共空间应该关注自然属性的特征。提倡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特质。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文化环境。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这种互动性体现在文化环境的营造上,这样能强化场所特质,传递社会文化意义,引发环境使用者的共鸣与联想,使艺术品、公共与环境之间形成两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气与活力。文化环境因此得到营造。它的存在可以让生活于这个环境中的人去领略其精神,进而产生精神交流,将其纳入自己的生活,获得教益。它可以表现历史、人们的生活习惯、人文背景老表现。使其具有人性化的味道,让人们感到亲切。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进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要分析特性、作用与功能。实用性公共空间是公共空间分类中并服务于公众的空间,体现对公众的关怀。实用性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便利性满足率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因此对此类设施的功能性设计是首要的,对物材料、结构、视觉感受进行反复的调整试验,使其符合人的使用习惯、视觉心理习惯。不如说公共设施;人行道、天桥、地下通道、照明设施、护栏、指示牌、展示橱窗、候车亭、电话厅、报亭、邮筒、座椅等。而装饰性的公共空间艺术是为配合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势,要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本质是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的体现,在都市中存在很大的价值。每件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放置并不是孤立的装饰,要考虑与其它环境的关系,不仅是广场、街道、公园等都有不同的个性。其装饰效果要满足人类的心理需要。四、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1、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常常将忽视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应有的步行、购物、休闲、交谈、观景等都被忽略。城市空间呈现出 “重物轻人”的倾向:让人感到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公共空间离开了人的使用,就变得毫无意义,人们无法从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空间的设计只有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尺度、速度和舒适度,空间的活力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城市公共空间实质上是都市生活的焦点,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2、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才能为人的活动交流创造条件。另外,供行人使用的环境设施如坐椅、雕塑、游乐设施等的形式和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尽量创造亲和感和温馨感,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人们积极利用和参与,并体现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那些贴近居民、小而精致的公共空间,往往更能赋予人们安全感、舒适感、亲切感和人情味,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而且构成了都市的人文风貌。 3、每个城市都是“生长”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公共艺术与市民的生活,城市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环境的视觉性有密切的关系。与地域文化、民族分布、风土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城市具有不同的性格、品格和风格。同一城市中不同的空间场所,由于规模、功能的差异以及人们活动类型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城市设计不应“千城一面”,而应,将城市特有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地形和本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顺应地区的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通过统一与变化、尺度与比例、协调与对比、均衡与突出等构图法则的运用,将城市的各种物质、文化特色融入到空间的构成元素,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这样的空间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社会性于一体,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成为人们的记忆符号,是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空间。人类活动大部分内容分是在公共空间进行的,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各种行为的需要,而进行公共空间艺术的设置。 4、设计时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和爱好,人与环境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研究城市公共场所中人的行为或活动规律是做好城市设计的重要条件。因此,人们在公共开敞空间中的活动也趋于多样化。以素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广场为例,广场可容纳的活动非常丰富,包括集会、纪念、表演、锻炼、休闲、观赏、散步、浏览、娱乐、交谈、购物等。这些活动在广场上发生的时间和参与的人不尽相同,不同的城市居民对不同的活动各有偏爱,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例如欧洲一些城市广场设有露天咖啡座,我国一些城市广场成为儿童放风筝的场所等。这些设施不仅有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功能,而且有满足人们经审核情感需求的装饰性和意向性特征。五、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一种反应,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未来配合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他是公共空间艺术主要变现形式。此类作品的创作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但又收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艺术精神主体必须超越物质主体需要的满足,人人为生存和致富忙碌,生活的表面化、工作的程式化、文化的碎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精神处于疏离状态。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性在都市的存在的价值非常大。可以进行对人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来达到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而且可以创造了人性的精神空间。它对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对躯体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感觉的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总结;人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不但包括视觉上的多层次、多岗位的开放,还包括观赏者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是综合性的,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选择,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等因素。这种综合性特点受到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等。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环境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的活动。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正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设计师应该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在城市空间空间表现特征、公共空间的酝酿、策划、营造、设计、使用、维护和改造都应满足人类的需要,对空间美学意义等加以设计互动与经营,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人类需求。只有这样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价值。

。出来咯李佳璐愿吗我吗隔壁宿舍楼顶:就回家骨灰盒

文字艺术毕业论文设计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毕业论文没有固定的形式,常见的有如下: 1. 论文的标题 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应仔细推敲,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原则上,题目要简单明了,能反应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的中心内容要讲什么,切忌笼统、空泛。语言也要补实,同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毕业论文的标题不能象小说、散文那样经过艺术加工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论文的题目要让人一看就能直接了解它的论文。因此,拟题要采取直接、正面的提高论文内容的方法,而不要采取奇特的艺术手法。标题不可过长,尽量在20个字以内。 2. 目录 毕业论文篇幅长的要写出目录,使人一看就可以了解论文的大致内容。目录要标明页数,以便论文审查者阅读方便。 3.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论文要点,简明、明确、畅达。 4.正文 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主要包括序论、本论文、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序论要对论题的主旨、写作的动机和理由、研究的方法以及论文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通常几百字即可。本论是全篇论文的核心,在篇幅上占得最多,写时必须慎重对待,这一部分,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结论,要把这部分写得简明扼要,既要考虑与序论部分相照应,还要考虑与本论部分相联系。结论应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讨论部分可以展开写,写前人的研究情况与自己的研究结果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倾向性意见。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卷末要列出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好处是:一旦发现引文有差错,便于查找;审查者从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阅读的范围和努力的程度,便于参考。 6.论文的装订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 毕业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性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封面可以这样写(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 ××××大学计算机××××专业××届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偶帮你找到的答案- -||因为偶也懒的写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摘 要:随着建筑史的发展,从中可以体现出社会文明与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地区的建筑是不同地域社会风貌的展现,能够从中发现审美和哲学观念。因此,充分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有助于实现建筑艺术的美学化,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充分了解美学内涵。 关键词:建筑艺术;美学原理;内涵 建筑艺术作为传统艺术,可以充分呈现各类建筑元素,包括线条、色彩、质感等,构建出符合人们审美的房屋构架,具有多重空间,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还可以形成建筑艺术,同属于技术与艺术的范围,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 一、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建筑”一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房屋或是具有实用性的建筑物,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需求;其二是经过建筑设计师构思后,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和样式,与艺术、文化息息相关。建筑和艺术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各自有相应的概念,但因为两者都与“建筑学”有一定的关联,符合其专业特点,因而形成了很多新概念,比如建筑艺术、建筑美学等[1]。 在英语的表达方式中,通常会用building或house表示房屋等,用architecture表示建筑学,这就突出了建筑设计师对于人类生活与发展的重要性。又因为建筑除了是一栋建筑物外,还是一种造型的体现,如此,它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的美感因素,即不同的点,由点发展成线,最后形成一面,或是整体建筑形式的质、色等,所以,建筑也可以被归为美术的范畴。“建筑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它涵盖了科技和艺术,让科学与技术两者的关系变得和谐统一,互相融合[2]。 二、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的异同 ***一***相同点 建筑设计师在构建建筑艺术时,会适当融入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让其具有文化艺术,并且两者都归属于“上层建筑”,会形成相同的创作基础。其创作规律基本相同,两者都是以人的思想变化为源头,了解以往生活的特点,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特有的艺术形象,与时俱进,有较强的社会性与民族性[3]。同时,两者还受艺术普遍规律的引导和限制,会采用同一种创作手法,以及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突出设计者的观念,形成不同的形式结构,运用形式法则完成设计。 ***二***不同点 文化艺术包括文字、戏剧、电影等,其中,文字艺术主要突出了文字的运用以及语言的描写;戏剧是要以剧本为基础,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的结合,增强戏剧的影响力;电影则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而建筑艺术通过造型,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视觉的享受,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其实用性与功能性,因其一旦建成,会保留很长一段时间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即建筑与人的联络要远超过艺术与人的联络,它会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筑艺术的造型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精神意识。 另外,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虽然都可以体现出人们生活的特点和形式,但建筑艺术除了可以反映其生活外,还可以根据本身实用性的改变,以及使用功能的调整,使其通过简单的雕刻、绘画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涵。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建筑艺术是由固定的或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会营造出良好的居住或使用氛围,或是宁静动感,或是朴素华丽,不再拘泥于固定的艺术形态,增加自身的艺术魅力[4]。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除了可以在雕刻、装饰上体现出来之外,还可以从内外空间的展现以及空间的拓展上体现。首先,调整内外空间的布局以及进行空间的扩充套件,是为了满足建筑实用功能的要求;其次,这些空间被充分利用后,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氛围,但这必须以人们的活动为基础,对室内环境有初步的记忆。这就是在原有三维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时间元素,让其变成四维空间,即只有在一定空间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建筑。 三、建筑艺术蕴藏的美学内涵 ***一***从建筑风格的角度分析其美学内涵 建筑是以石头为笔记录下的史书,这已经成为建筑给人的初步观念。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观点分析这一观念,不管是我国传统文化建筑,还是希腊、罗马建筑,都是把一个时期抽象的历史变得具象化,用物质的形式展示给当代的人们。而我们除了可以从这些物质中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概念性的理论外,还可以发现其建筑风格,并进行分析[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只关注建筑风格,而是注入美学的观念,从不同的教育进行审美,让其形成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以物质为基础,为建筑风格的形成提供保障。另外,建筑风格也可以体现出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水平,包含一定美学与哲学观念。 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相应的建筑风格,而如果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不管是建筑本身还是其风格都与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络,并且,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建筑,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欧洲各个国家都展开了复兴运动,但因为生产力水平存在的差异,让各个国家的建筑各有特色。 很多西方国家都会把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使用,其精细的雕刻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后,而是让人们不断惊叹,让人们不禁思考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类建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当时人们多受唯物主义观念影响,但这种观念却无法在建筑中体现出来,意见大多由上层人员提出,没有满足平民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形成的封建管理制度。因此,这类加入大量雕刻的建筑无法在民间普及,只能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标志使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质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认识到财富的分配不均,所以,建筑设计者渐渐把中心从装饰性向实用性转变,满足社会大部分人的住房要求,形成平民化的趋势[6]。另外,人们普遍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种表现方式,是艺术哲学,即美学和审美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就是哲学观念的改变。如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出现大量需要消耗较多材料的建筑,并以技术美学思想为指导,这种思想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具有很浓的理性主义色彩;而注重建筑资讯的现代西方建筑,着重突出了反理性色彩。 通过上述分析,很容易发现当代建筑设计者开始注意到无序、冲突等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哲学观念,让建筑艺术实现了精确与模糊的完美融合。 ***二***从我国传统民居的角度分析其美学内涵 在世界众多的建筑风格中,我国的传统建筑无疑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把不同的设计元素融合在一起,让其具有整体感与美感;并且,其表达的生态观念,也和我国传统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络[7]。在古代,很多哲学界就已经提出了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即“天人合一”,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也是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是指包罗永珍的大自然,为客体,“人”是指在大自然中进行生产生活的人,为主体,主体和客体完美融合,便可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我国传统民居在正式建设前,必然会遵循相应的原则选择房址,即背阴朝阳、北山面水、坐北朝南,便于形成房屋整体的良性生态系统。而背阴朝阳,加入山水的设计则可以通过整体布局完成,无需遵照原有的设计观念。此外,传统民居在室外实际上也体现了这一观念,很多大户人家会在庭院安放假山,修建湖泊,而平民人家也会种植花花草草,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也会在室内放置一些装饰用的盆栽,让自然景色融入人们的生活,以此形成现代装修风格。同时,我国传统民居还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特色景观[7]。比如,在高原生活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傍山建房,让房屋错落排列,在平原生活的居民大部分都会把房屋安放在深巷内,而江南水乡的民居则会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改变庭院或外墙的景观,增加人们与自然景观的亲切度。 四、建筑艺术的美学意义 建筑艺术的美学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问,它是在文艺批评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理论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艺术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形式,要求人们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建筑艺术,完成现代建筑的设计。而建筑艺术作为一种分析观念,在哲学的思考范围内,也就要求人们坚持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建筑艺术形成或出现的各种现象,即通过辩证的分析,以及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解答其存在的问题,全面思考。因美学提出的观点中着重突出了协调的观念,所以,人们在进行审美工作时,要充分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其规律,明确科技和艺术的关系,让两者在整体的建筑中变得和谐、统一,以增强设计的整体感[8]。 此外,现代科技和艺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改变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实现了美学观念的创新。比如,很多设计师以往只从三维空间着手,进行设计,但在加入现代科技后,逐渐向四维空间改变,形成新的建筑群体。因此,建筑艺术的美学除了要让设计者客观分析当前的现状外,还要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完善建筑学的理念,丰富其内容,促进“建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使其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作为一种融合多种形式的艺术造型,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规律和美学理论。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明确建筑与艺术的关系,了解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其美学的内涵,用哲学的观念进行分析,确定其美学的意义,让现代建筑设计观念与传统设计观念相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丰富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参考文献: [1]朱根杰.建筑与美的分析――建筑美学漫谈[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55-57. [2]刘华龙.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J].中州学刊,2015,***03***:230-232. [3]李立.浅论建筑艺术与美学的辩证关系[J].安徽建筑,2013,***05***:23-25. [4]潘天波,胡玉康.建筑美学:美学的建筑学内涵与后果[J].艺术科技,2011,***01***:43-47. [5]唐孝祥.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J].新建筑,2015,***06***:37-39. [6]艾定增.符号论美学和建筑艺术[J].建筑学报,2015,***10***:26-29. [7]张鹏,赵彦,马秀荣.论建筑艺术与美学[J].科技资讯,2012,***25***:278. [8]李道先.试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101-103. 篇2 刍议戏曲艺术的表演特性 摘要:传承至今的我国传统表演艺术--戏曲,将歌曲、舞蹈、杂技等很多艺术融为一体。戏曲通过特殊的表演形式将人物的生平经历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探讨戏曲的表演特性,一方面是让戏曲演员们对戏曲表演能有更深的理解,能够获得更好的表演领悟,另一方面积极探讨戏曲艺术也是为其他人研究戏曲提供一个良好的参照。针对戏曲艺术的四个表演特性,本文将对此展开实质性的探讨研究,以便让人们更轻松地熟识戏曲这门中国传统艺术。 关键词:戏曲艺术 表演特性 综合性 写意性 程式性 虚拟性 中国戏曲所包含的剧种内容十分广泛,延伸发展的地方戏曲特色也是各有千秋,主要是京剧、昆曲、越剧等等,虽然在具体表演唱法上有所差别,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大同小异的。中国戏曲有着这主要的四个共同特点,也就是高度综合的特性,用歌舞演故事的写意性、程式性以及虚拟性。 一、高度综合的特性 中国戏曲是融合了多种艺术表演方式,使之融合在一起转换成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不仅仅只是在“听”上下功夫,在“视”上也是花样繁多。例如国外的戏剧,仅仅只是以对话动作来表演的,十分单调,与之相比,中国戏曲将歌、舞、剧三者结合,经历了历史的更替,吸取了历史传承下来的经验,不知疲倦的吸收其他艺术表演的优点来丰富自身,中国戏曲逐渐成为了无比丰富多彩的,感情逼真,视听双享受的表演形式。戏曲的器乐有着带动表演气氛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渲染了表扬情景当时的氛围,或激动或悲伤或萧索或热闹。戏曲的声乐讲究声随韵转。戏曲里表演演员的脸谱绘画,讲究十足的功夫,将人物的性格展现无遗。戏曲里的武打、滑稽等内容也是精彩至极,扣人心弦。另外,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中国戏曲吸收了很多明见感人至深的故事,利用戏剧的形势来再现故事中的情景,有神话有鬼怪,将故事的跌宕起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发展至今的戏曲在唱词上也有所扩大,例如吸收了散文、白话、诗歌的特性,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复杂。总之,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性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综合艺术,这正是戏曲的重要表演特性之一。 二、写意性 写意性,通俗的来讲,就是利用歌舞来描绘故事情节。大到历史神话故事,小到我们生活的细节,都成为了中国戏曲表演的内容。戏曲演员们苦练“唱”、“念”、“做”、“打”也只是为了更好地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完美地展现出来,戏曲演员必须将这“唱念做打”融会贯通,不能只精通其中几种,而是要样样精通。可见,一出戏曲从开幕到落幕,虽然短短的几小时,可是这些戏曲演员为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大家看到完美的表演而更加刻苦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个道理。演员们用玲珑妩媚的身段,华美绝伦的舞姿,真切感人的表情,抑扬顿挫的道白和犹如歌莺般婉转的唱腔在舞台上尽情表演,都只是为了描绘出故事中一个个的人物形象。戏曲的写意性贯穿着戏曲始终,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例如:舞台布置的写意。我们通常看到舞台上背景很简单,只有一桌二椅,但是戏曲演员却能赋予这简约的舞台布景多样化,有时候一张桌椅可以幻化出身处书房、厅堂甚至是世外仙境等等故事环境。有时候桌椅却又不是桌椅,它变成了山,变成了石头等等。不管桌椅到底是代表什么,这都是考验演员的功底。心之所想,便能成真。这也充分显示出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三、程式性 戏曲如果没有了规范,将是如脱缰的野马,难以掌控。我们把这种用来规范戏曲的制约称为“程式”。戏曲的程式性主要是指戏曲当中人物的角色。我们俗知的“生旦净末丑”,正是对人物的表演特性的划分。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性格、唱腔和表演形式等等。例如老生,老生通常是指中年以上,发音浑厚,站如钟鼎的人物形象,这类角色讲究端正刚直庄重肃穆,这都是有规范的。仅仅只是哭和笑,就分成了很多种表演形式,就算是一声咳嗽也要将人物的性格身份展现出来。在台上,这“生旦净末丑”各有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其代表性的层面,从唱腔到呼吸都是有条例的。虽然中国戏曲没有那样逼真的模仿实际,它的表演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比较夸张的,但是这种夸张不能随心所欲的乱来,而是要有一个度。戏曲演员的表情、动作都是有制约的,例如在在表演身段上,凡是袖口有甩袖、抛袖、抓袖等;手有云手、穿手、三刀手等;足有正步、跑步、滑步、跌步等。程式化不仅是对人物神动作有所规范,对人物所使用的道具同样也有制约。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戏曲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研究,创造出了脸谱、蟒袍、水袖、长胡子、兰花手以及其他奇形怪状的道具兵器。中国戏曲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逾越界限,这正是体现了戏曲的程式性。 四、虚拟性 虚拟性在中国戏曲中是至关重要的,戏曲演员在台上表演时,仅凭著一桌二椅就能描绘出故事中的环境,例如开门关门,跨门槛,上楼下楼,喂鸡喂鸭,穿针引线,上轿下轿等等,这里面的门、门槛、楼梯、鸡鸭、轿子都是虚拟的。可是戏曲演员必须表现出它们的实际存在,都是充分展现了戏曲演员的表演功底。这些虚拟的动作,都是让观众知道你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跟随人物身临其境一般,并且在所描绘的虚拟环境中,实质性地表达人物感情心理,让观众受到感染。很多戏曲中会有骑马或骑驴千里赶路的情景,显然舞台上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空间来千里赶路的,所以演员通常会利用转圈来表示赶路的过程。另外在时间转换上,演员的进场退场,都标志著戏曲时间场景的转换,这都是需要演员通过表演来点明的。戏曲的虚拟手法很大程度上给了演员们极宽的演技表现自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深厚的表演功底,都可以再现出翻山越岭,行舟过桥等等难以真实呈现的环境。不仅仅是需要演员们来联想,更是需要带动观众也能身临其境。 五、结语 除了以上这四个特性,中国戏曲还具有很多特点,这其中也需要戏曲演员和爱好者们去探讨,去学习了。只有对这些特性精通,才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才能完美的展现京剧的灿烂夺目。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去创造新的内容,给中国戏曲增加更多无与伦比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德秀.浅谈戏曲艺术的虚拟性[J].戏剧之家,2010,***02***. [2]李素萍.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J].当代戏剧,2008,***05***. [3]王少群.论戏曲艺术表演的写意性[J].黄梅戏艺术,2005,***03***.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6000字

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对待论文的态度、写作基本功、文化修养,以及老师对论文的指导把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扩张带来的诸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这一背景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已成为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执行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其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缺失

1.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改造等多方面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旨在对理想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创造,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络决定其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及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设计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直接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的各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扩招速度增加最迅速的专业之一[1]。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首先需要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的探究,甚至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清晰,因此对受教者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2.受教者个人因素

受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受教者多数为文科学生,掌握的相关工程技术类知识能力偏于薄弱,加之各高校的设计专业扩招、考生为追逐市场盲目报考等诸多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领域还是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普遍素质偏低,且大都没有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兴趣爱好,对本专业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这就导致受教者对可持续设计思想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够透彻,将生态设计作为当下设计领域中的流行时尚因素,即使有所应用也只是简单的案例模仿照搬,可持续化的设计教学理念并未真正成为设计教学中的组成部分[2]。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在理念上的缺失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间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必然对我国可持续化的社会发展道路造成阻碍,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许在短时间内并不凸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容忽视。此外,从受教者个体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因素导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缺失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的社会竞争实力,使其受到更多来自国际设计领域的竞争压力。当下不乏有外国设计师凭借环保技术优势、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国内重大专案的设计机会,侧面表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将导致人才竞争劣势。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和发展刻不容缓。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的培养

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前,对所在环境的设计与改造大都来自美学、哲学思想理念或从文化及形式等方面出发,对建筑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科学及技术内容涉及较少。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科学理念与技术材料,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艺术同技术的互动融合。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及民众对生活环境在质量要求上的不断提升,使其在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功能,同时人们也不得不开始重视逐渐恶化的环境问题。这一历史背景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在领域上的扩充套件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也由此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在利用技术改造影响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劳伦斯•哈普林环境设计大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所要探寻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根源所在,以及如何将这一和谐共存的关系变为现实,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与居住者的沟通构建出与自然保持和谐互动的生态体系。现实状况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表明其理应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受教者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帮助受教者接受、牢记这一观念并引导受教者将这一观念贯穿设计始终的过程。必须使受教者清晰明确诸多可持续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如室内设计内容不仅包含有“品位”“风格”等元素,更要注重“健康”;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平面图案美化描绘或景观元素堆积,而需要对“历史”“社会”“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必须使受教者在最大程度上明确人工设计、人工建设对其所在生态环境系统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使受教者认识到只有建立在最低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基础上的环境效益与功能最大化才是最成功的设计。必须使受教者深入理解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使用以及recycling再回圈的3R原则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受教者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3]。

2.以设计教学为中心实现课程整合

众所周知,高校环境设计学科包含有艺术、工程以及技术科学等多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元素,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特性的学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大都存在着轻视技术与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也实现了新的改革和进步,但也不能否认其依旧未能对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构造、材料学在内的工程科学教育内容予以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设定的相关课程大都局限在理论教育层面,即使有实践参观课程,其目的也是使受教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如何将各种工程知识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的问题涉及偏少,客观现实表明,设计教学中相关技术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受教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进行探索与创新。因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心整合已有的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发展全面化的生态素质教育,使受教者能够对相关生态理论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以及最新环保思想理念有全面具体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其生态意识;以各型别、各层次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中心,同工程技术类学科建筑构造、装饰材料与构造等的相关知识内容互动结合,面向受教者全面、系统地传授生态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科学、经典的相关生态建筑艺术设计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引导受教者理解、吸收其中蕴含着的设计理念,并促使其成功运用到自我设计实践中。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通过使受教者绘制设计的可持续思想应用节点详图,帮助其掌握设计方案同工程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能力。

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设计类课程大都采用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相关的个人设计经验技巧、方法理论等通过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传授给受教者,同时其他相关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中的直接参与程度明显偏低[4]。上述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受教者的设计重点往往倾向于图画、造型及空间形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元素与设计成果的整体性重视程度不足,此外也不利于受教者在新技术、材料及构造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无法离开技术等因素的支援,由此可见改革并构建以设计课程教师为中心,其他相关技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协助的开放式、整体性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设计命题如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旧建筑再利用、节能建筑等,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基础调查、环境分析、功能及空间规划设定到形态设计、技术选取等各项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受教者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意识;在设计目标及相关任务安排时对受教者提出节能环保体现要求,并根据受教者知识能力情况及设计主题等因素规定不同设计深度如按照方案特性要求突出对材料、结构、采光等一种或多种元素的侧重;其他相关工程科目授课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同设计课教师共同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具体设计情况及进度安排一些专题讲座,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集中解决困难问题。

三、结论

着眼于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具有优秀设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为达成这一全新课题,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有教学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最终构建起能够满足本校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适合本校设计专业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和健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审设思考[J].黑龙江科技资讯,2012,11.

[2]涂强.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6.

[3]施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3,2.

[4]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4,4.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对地域文化的运用就达到了极为有效的影响效果,本文就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用效果和影响

包装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价值和意义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商品的保护,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含义,开始具备一种商业性和市场性,包装的新意义使其需要更准确的进入市场需求,提升销售水平。优秀的包装设计则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包装艺术更是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创造,是时代特点的代表性见解。

1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联络

世界文化种类繁多,每距离数公里都会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差异,每经历数年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改变,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文化。在历史上,总会有一些特定的事物展现出时代的文化特点,而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就是对文化环境特征和文化背景的折射,由设计师所接触的文化特征和影响所决定。

地域文化与包装艺术设计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或者是不同区域的人民所拥有的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由其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背景所决定,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语言、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地域文化往往能与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产生鲜明对比的同时又为彼此增光添彩。包装艺术设计是包装在时代意义上的升华,其突破了原有的价值和概念,为包装提供了美化商品的新职能。包装艺术设计要将商品的优点和形象充分的展示,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包装中地域文化存在的影响就在于,包装设计本身的灵感发源地就是存在于地域的文化背景中,地域文化在包装艺术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包装艺术设计必须迎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寻找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包装艺术设计就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商品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运用了艺术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包装设计中融入的地域文化,同时还能实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现代包装艺术文化的内容

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美感具备着多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是初步和直接的感官 *** ,经由设计师美感的表达,丰富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特性,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的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文字、色彩等内容,得到其传递的资讯。现代包装除了丰富人们眼球这一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能性的实现,让人们从包装上了解到产品的特点。经过设计包装的产品还能够并引发消费者的自主联想,比如人们常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判断食品的味道。例如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草莓、番茄和辣椒,看到黄色往往就是橘子、橙子、芒果一类。所以现代的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技巧,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视线,使消费者的思想受到引导和转移,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和销量。现代包装中的审美还有其表象叠加的手法,通过感官的拓展和表象结构的深化,使观看者产生多层次的综合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表象叠加主要是依靠包装的风格、材质和形态综合组成的造型美感。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与消费者意向的互动,现代包装设计能够做到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事物的互相交流和沟通,由于其融入了设计者本身的审美情绪和艺术思想,造就了内容与形式更深层次的完美统一,赋予了产品包装更多的文化底蕴,这些艺术内容能够与观看者的内心活动产生共鸣,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共鸣能够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以达到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文化特色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文化特色的应用

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钟爱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风格形式,在商品型别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包装来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灌注。文化特色的应用需要设计者总结出产品的具体特点,并对地域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将二者巧妙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再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设计构思一定不能局限在地域文化当前的圈子内,时代永远处在前沿不断进步著,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半来自于包装的吸引力,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内容往往更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在包装设计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传递出商品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具新意的创意内容,让传达的资讯更为生动、可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同类商品要进行一定的揣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产品的内容、特点、生产背景和企业文化等特征,只有将这些内容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最终的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相同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也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销量影响。于是,在同类商品竞争中,设计师考虑的是包装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实用价值上进行升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因素,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第三个方面,包装设计要对消费者的人群进行考虑,企业生产出产品往往就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消费人群已经被固定。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实用性艺术,尤其需要获得消费人群的肯定,发挥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文化特点,充分了解市场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进行考虑,使设计出的内容与消费者的思想完美契合,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针对消费人群的操作是否成功对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方面是商品的产品地位。之前所说的是企业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定位的情况,而在企业并没有制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化特点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包装上的定位效果具有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优势,优秀的设计可以使不同团体的人群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驱使下产生购买欲望,拓展消费人群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基本内容。

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作为销售的助力,除了考虑其基本的商品保护意义和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宣传性意义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商品的地域性特点,而地域文化的表现特点往往存在于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图形的设计。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在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持续的瞩目效果,也就是说,融入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需要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内容,得到其传递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产品资讯,同时通过独具吸引力的图形效果,将人们的目光更长时间的吸引,产生更强的消费欲望。所以,包装图形的设计上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和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利用消费者对待商品外形的感性判断,通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包装的设计符合了这一基本的需求,让观众主动调动想像力,在接受设计资讯内容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包装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设计意义,还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化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展现了地域文化和商品的现代设计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文字一向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资讯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其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无数资讯,是商品包装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字型可以突出表达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气质,具有极佳的代表性,由于其识别性较强的特点,文字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装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力和感染力,是文化的表达与灌注。在色彩方面,色彩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也是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们识别事物、认识世界依靠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构成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作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应用往往极为鲜明浓郁。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文化的特点的醒目性,是否能够顺利让人们识别,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调动。另外,色彩上的联想和暗示作用是充分传达资讯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用可以使地域文化的表达事半功倍。

地域文化的包装品牌设计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具备出色的影响力,其不仅仅是一方的文化特色,更应当是一个区域的品牌代表,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联合起来,透过形式感受文化的本质精神,赋予整个地域的商品圈更高的格调,也就是对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的总体升华,建立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能够使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也同样使包装设计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现代包装设计在地域文化的运用上不能拘泥于传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在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基础上进行升华和个性化的体现,传达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和特质,从而在满足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完成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商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实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高涨,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特征表现,社会的进步是其基础和积淀,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能够更好地将产品特质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理林,蒋晓丽.关于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神州,2012,11:22-22.

[2]王锐.民族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02-107.

[3]陈勇军,钟丹.民族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66.

[4]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摘 要:随着建筑史的发展,从中可以体现出社会文明与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地区的建筑是不同地域社会风貌的展现,能够从中发现审美和哲学观念。因此,充分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有助于实现建筑艺术的美学化,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充分了解美学内涵。 关键词:建筑艺术;美学原理;内涵 建筑艺术作为传统艺术,可以充分呈现各类建筑元素,包括线条、色彩、质感等,构建出符合人们审美的房屋构架,具有多重空间,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还可以形成建筑艺术,同属于技术与艺术的范围,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 一、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建筑”一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房屋或是具有实用性的建筑物,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需求;其二是经过建筑设计师构思后,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和样式,与艺术、文化息息相关。建筑和艺术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各自有相应的概念,但因为两者都与“建筑学”有一定的关联,符合其专业特点,因而形成了很多新概念,比如建筑艺术、建筑美学等[1]。 在英语的表达方式中,通常会用building或house表示房屋等,用architecture表示建筑学,这就突出了建筑设计师对于人类生活与发展的重要性。又因为建筑除了是一栋建筑物外,还是一种造型的体现,如此,它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的美感因素,即不同的点,由点发展成线,最后形成一面,或是整体建筑形式的质、色等,所以,建筑也可以被归为美术的范畴。“建筑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它涵盖了科技和艺术,让科学与技术两者的关系变得和谐统一,互相融合[2]。 二、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的异同 ***一***相同点 建筑设计师在构建建筑艺术时,会适当融入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让其具有文化艺术,并且两者都归属于“上层建筑”,会形成相同的创作基础。其创作规律基本相同,两者都是以人的思想变化为源头,了解以往生活的特点,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特有的艺术形象,与时俱进,有较强的社会性与民族性[3]。同时,两者还受艺术普遍规律的引导和限制,会采用同一种创作手法,以及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突出设计者的观念,形成不同的形式结构,运用形式法则完成设计。 ***二***不同点 文化艺术包括文字、戏剧、电影等,其中,文字艺术主要突出了文字的运用以及语言的描写;戏剧是要以剧本为基础,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的结合,增强戏剧的影响力;电影则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而建筑艺术通过造型,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视觉的享受,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其实用性与功能性,因其一旦建成,会保留很长一段时间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即建筑与人的联络要远超过艺术与人的联络,它会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筑艺术的造型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精神意识。 另外,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虽然都可以体现出人们生活的特点和形式,但建筑艺术除了可以反映其生活外,还可以根据本身实用性的改变,以及使用功能的调整,使其通过简单的雕刻、绘画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涵。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建筑艺术是由固定的或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会营造出良好的居住或使用氛围,或是宁静动感,或是朴素华丽,不再拘泥于固定的艺术形态,增加自身的艺术魅力[4]。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除了可以在雕刻、装饰上体现出来之外,还可以从内外空间的展现以及空间的拓展上体现。首先,调整内外空间的布局以及进行空间的扩充套件,是为了满足建筑实用功能的要求;其次,这些空间被充分利用后,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氛围,但这必须以人们的活动为基础,对室内环境有初步的记忆。这就是在原有三维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时间元素,让其变成四维空间,即只有在一定空间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建筑。 三、建筑艺术蕴藏的美学内涵 ***一***从建筑风格的角度分析其美学内涵 建筑是以石头为笔记录下的史书,这已经成为建筑给人的初步观念。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观点分析这一观念,不管是我国传统文化建筑,还是希腊、罗马建筑,都是把一个时期抽象的历史变得具象化,用物质的形式展示给当代的人们。而我们除了可以从这些物质中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概念性的理论外,还可以发现其建筑风格,并进行分析[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只关注建筑风格,而是注入美学的观念,从不同的教育进行审美,让其形成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以物质为基础,为建筑风格的形成提供保障。另外,建筑风格也可以体现出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水平,包含一定美学与哲学观念。 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相应的建筑风格,而如果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不管是建筑本身还是其风格都与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络,并且,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建筑,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欧洲各个国家都展开了复兴运动,但因为生产力水平存在的差异,让各个国家的建筑各有特色。 很多西方国家都会把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使用,其精细的雕刻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后,而是让人们不断惊叹,让人们不禁思考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类建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当时人们多受唯物主义观念影响,但这种观念却无法在建筑中体现出来,意见大多由上层人员提出,没有满足平民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形成的封建管理制度。因此,这类加入大量雕刻的建筑无法在民间普及,只能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标志使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质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认识到财富的分配不均,所以,建筑设计者渐渐把中心从装饰性向实用性转变,满足社会大部分人的住房要求,形成平民化的趋势[6]。另外,人们普遍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种表现方式,是艺术哲学,即美学和审美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就是哲学观念的改变。如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出现大量需要消耗较多材料的建筑,并以技术美学思想为指导,这种思想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具有很浓的理性主义色彩;而注重建筑资讯的现代西方建筑,着重突出了反理性色彩。 通过上述分析,很容易发现当代建筑设计者开始注意到无序、冲突等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哲学观念,让建筑艺术实现了精确与模糊的完美融合。 ***二***从我国传统民居的角度分析其美学内涵 在世界众多的建筑风格中,我国的传统建筑无疑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把不同的设计元素融合在一起,让其具有整体感与美感;并且,其表达的生态观念,也和我国传统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络[7]。在古代,很多哲学界就已经提出了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即“天人合一”,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也是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是指包罗永珍的大自然,为客体,“人”是指在大自然中进行生产生活的人,为主体,主体和客体完美融合,便可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我国传统民居在正式建设前,必然会遵循相应的原则选择房址,即背阴朝阳、北山面水、坐北朝南,便于形成房屋整体的良性生态系统。而背阴朝阳,加入山水的设计则可以通过整体布局完成,无需遵照原有的设计观念。此外,传统民居在室外实际上也体现了这一观念,很多大户人家会在庭院安放假山,修建湖泊,而平民人家也会种植花花草草,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也会在室内放置一些装饰用的盆栽,让自然景色融入人们的生活,以此形成现代装修风格。同时,我国传统民居还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特色景观[7]。比如,在高原生活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傍山建房,让房屋错落排列,在平原生活的居民大部分都会把房屋安放在深巷内,而江南水乡的民居则会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改变庭院或外墙的景观,增加人们与自然景观的亲切度。 四、建筑艺术的美学意义 建筑艺术的美学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问,它是在文艺批评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理论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艺术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形式,要求人们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建筑艺术,完成现代建筑的设计。而建筑艺术作为一种分析观念,在哲学的思考范围内,也就要求人们坚持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建筑艺术形成或出现的各种现象,即通过辩证的分析,以及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解答其存在的问题,全面思考。因美学提出的观点中着重突出了协调的观念,所以,人们在进行审美工作时,要充分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其规律,明确科技和艺术的关系,让两者在整体的建筑中变得和谐、统一,以增强设计的整体感[8]。 此外,现代科技和艺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改变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实现了美学观念的创新。比如,很多设计师以往只从三维空间着手,进行设计,但在加入现代科技后,逐渐向四维空间改变,形成新的建筑群体。因此,建筑艺术的美学除了要让设计者客观分析当前的现状外,还要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完善建筑学的理念,丰富其内容,促进“建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使其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作为一种融合多种形式的艺术造型,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规律和美学理论。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明确建筑与艺术的关系,了解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其美学的内涵,用哲学的观念进行分析,确定其美学的意义,让现代建筑设计观念与传统设计观念相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丰富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参考文献: [1]朱根杰.建筑与美的分析――建筑美学漫谈[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55-57. [2]刘华龙.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J].中州学刊,2015,***03***:230-232. [3]李立.浅论建筑艺术与美学的辩证关系[J].安徽建筑,2013,***05***:23-25. [4]潘天波,胡玉康.建筑美学:美学的建筑学内涵与后果[J].艺术科技,2011,***01***:43-47. [5]唐孝祥.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J].新建筑,2015,***06***:37-39. [6]艾定增.符号论美学和建筑艺术[J].建筑学报,2015,***10***:26-29. [7]张鹏,赵彦,马秀荣.论建筑艺术与美学[J].科技资讯,2012,***25***:278. [8]李道先.试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101-103. 篇2 刍议戏曲艺术的表演特性 摘要:传承至今的我国传统表演艺术--戏曲,将歌曲、舞蹈、杂技等很多艺术融为一体。戏曲通过特殊的表演形式将人物的生平经历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探讨戏曲的表演特性,一方面是让戏曲演员们对戏曲表演能有更深的理解,能够获得更好的表演领悟,另一方面积极探讨戏曲艺术也是为其他人研究戏曲提供一个良好的参照。针对戏曲艺术的四个表演特性,本文将对此展开实质性的探讨研究,以便让人们更轻松地熟识戏曲这门中国传统艺术。 关键词:戏曲艺术 表演特性 综合性 写意性 程式性 虚拟性 中国戏曲所包含的剧种内容十分广泛,延伸发展的地方戏曲特色也是各有千秋,主要是京剧、昆曲、越剧等等,虽然在具体表演唱法上有所差别,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大同小异的。中国戏曲有着这主要的四个共同特点,也就是高度综合的特性,用歌舞演故事的写意性、程式性以及虚拟性。 一、高度综合的特性 中国戏曲是融合了多种艺术表演方式,使之融合在一起转换成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不仅仅只是在“听”上下功夫,在“视”上也是花样繁多。例如国外的戏剧,仅仅只是以对话动作来表演的,十分单调,与之相比,中国戏曲将歌、舞、剧三者结合,经历了历史的更替,吸取了历史传承下来的经验,不知疲倦的吸收其他艺术表演的优点来丰富自身,中国戏曲逐渐成为了无比丰富多彩的,感情逼真,视听双享受的表演形式。戏曲的器乐有着带动表演气氛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渲染了表扬情景当时的氛围,或激动或悲伤或萧索或热闹。戏曲的声乐讲究声随韵转。戏曲里表演演员的脸谱绘画,讲究十足的功夫,将人物的性格展现无遗。戏曲里的武打、滑稽等内容也是精彩至极,扣人心弦。另外,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中国戏曲吸收了很多明见感人至深的故事,利用戏剧的形势来再现故事中的情景,有神话有鬼怪,将故事的跌宕起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发展至今的戏曲在唱词上也有所扩大,例如吸收了散文、白话、诗歌的特性,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复杂。总之,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性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综合艺术,这正是戏曲的重要表演特性之一。 二、写意性 写意性,通俗的来讲,就是利用歌舞来描绘故事情节。大到历史神话故事,小到我们生活的细节,都成为了中国戏曲表演的内容。戏曲演员们苦练“唱”、“念”、“做”、“打”也只是为了更好地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完美地展现出来,戏曲演员必须将这“唱念做打”融会贯通,不能只精通其中几种,而是要样样精通。可见,一出戏曲从开幕到落幕,虽然短短的几小时,可是这些戏曲演员为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大家看到完美的表演而更加刻苦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个道理。演员们用玲珑妩媚的身段,华美绝伦的舞姿,真切感人的表情,抑扬顿挫的道白和犹如歌莺般婉转的唱腔在舞台上尽情表演,都只是为了描绘出故事中一个个的人物形象。戏曲的写意性贯穿着戏曲始终,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例如:舞台布置的写意。我们通常看到舞台上背景很简单,只有一桌二椅,但是戏曲演员却能赋予这简约的舞台布景多样化,有时候一张桌椅可以幻化出身处书房、厅堂甚至是世外仙境等等故事环境。有时候桌椅却又不是桌椅,它变成了山,变成了石头等等。不管桌椅到底是代表什么,这都是考验演员的功底。心之所想,便能成真。这也充分显示出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三、程式性 戏曲如果没有了规范,将是如脱缰的野马,难以掌控。我们把这种用来规范戏曲的制约称为“程式”。戏曲的程式性主要是指戏曲当中人物的角色。我们俗知的“生旦净末丑”,正是对人物的表演特性的划分。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性格、唱腔和表演形式等等。例如老生,老生通常是指中年以上,发音浑厚,站如钟鼎的人物形象,这类角色讲究端正刚直庄重肃穆,这都是有规范的。仅仅只是哭和笑,就分成了很多种表演形式,就算是一声咳嗽也要将人物的性格身份展现出来。在台上,这“生旦净末丑”各有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其代表性的层面,从唱腔到呼吸都是有条例的。虽然中国戏曲没有那样逼真的模仿实际,它的表演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比较夸张的,但是这种夸张不能随心所欲的乱来,而是要有一个度。戏曲演员的表情、动作都是有制约的,例如在在表演身段上,凡是袖口有甩袖、抛袖、抓袖等;手有云手、穿手、三刀手等;足有正步、跑步、滑步、跌步等。程式化不仅是对人物神动作有所规范,对人物所使用的道具同样也有制约。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戏曲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研究,创造出了脸谱、蟒袍、水袖、长胡子、兰花手以及其他奇形怪状的道具兵器。中国戏曲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逾越界限,这正是体现了戏曲的程式性。 四、虚拟性 虚拟性在中国戏曲中是至关重要的,戏曲演员在台上表演时,仅凭著一桌二椅就能描绘出故事中的环境,例如开门关门,跨门槛,上楼下楼,喂鸡喂鸭,穿针引线,上轿下轿等等,这里面的门、门槛、楼梯、鸡鸭、轿子都是虚拟的。可是戏曲演员必须表现出它们的实际存在,都是充分展现了戏曲演员的表演功底。这些虚拟的动作,都是让观众知道你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跟随人物身临其境一般,并且在所描绘的虚拟环境中,实质性地表达人物感情心理,让观众受到感染。很多戏曲中会有骑马或骑驴千里赶路的情景,显然舞台上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空间来千里赶路的,所以演员通常会利用转圈来表示赶路的过程。另外在时间转换上,演员的进场退场,都标志著戏曲时间场景的转换,这都是需要演员通过表演来点明的。戏曲的虚拟手法很大程度上给了演员们极宽的演技表现自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深厚的表演功底,都可以再现出翻山越岭,行舟过桥等等难以真实呈现的环境。不仅仅是需要演员们来联想,更是需要带动观众也能身临其境。 五、结语 除了以上这四个特性,中国戏曲还具有很多特点,这其中也需要戏曲演员和爱好者们去探讨,去学习了。只有对这些特性精通,才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才能完美的展现京剧的灿烂夺目。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去创造新的内容,给中国戏曲增加更多无与伦比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德秀.浅谈戏曲艺术的虚拟性[J].戏剧之家,2010,***02***. [2]李素萍.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J].当代戏剧,2008,***05***. [3]王少群.论戏曲艺术表演的写意性[J].黄梅戏艺术,2005,***03***.

毕业论文没有固定的形式,常见的有如下: 1. 论文的标题 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应仔细推敲,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原则上,题目要简单明了,能反应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的中心内容要讲什么,切忌笼统、空泛。语言也要补实,同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毕业论文的标题不能象小说、散文那样经过艺术加工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论文的题目要让人一看就能直接了解它的论文。因此,拟题要采取直接、正面的提高论文内容的方法,而不要采取奇特的艺术手法。标题不可过长,尽量在20个字以内。 2. 目录 毕业论文篇幅长的要写出目录,使人一看就可以了解论文的大致内容。目录要标明页数,以便论文审查者阅读方便。 3.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论文要点,简明、明确、畅达。 4.正文 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主要包括序论、本论文、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序论要对论题的主旨、写作的动机和理由、研究的方法以及论文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通常几百字即可。本论是全篇论文的核心,在篇幅上占得最多,写时必须慎重对待,这一部分,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结论,要把这部分写得简明扼要,既要考虑与序论部分相照应,还要考虑与本论部分相联系。结论应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讨论部分可以展开写,写前人的研究情况与自己的研究结果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倾向性意见。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卷末要列出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好处是:一旦发现引文有差错,便于查找;审查者从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阅读的范围和努力的程度,便于参考。 6.论文的装订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 毕业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性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封面可以这样写(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 ××××大学计算机××××专业××届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偶帮你找到的答案- -||因为偶也懒的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