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博物馆毕业论文设计

发布时间:2024-07-05 19:26:54

博物馆毕业论文设计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 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站)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网上有很多,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一下,别太懒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女人自己上

博物馆与形象设计毕业论文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以下是一篇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简述了从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策略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博物馆 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建设。然而,基于我国博物馆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队伍不足等困境,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管理并不尽如人意。

一、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各个发展时期真实与客观现实的具象表现,兼具收藏历史和创造未来的作用,它揉合了自然文明与人造文明,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博物馆是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物,也是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窗口与形象。加强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帮助本国公民和外国友人了解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并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各类博物馆开始迅速兴建。至2009年,全国有合法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3020个,是1949年时博物馆拥有量的倍、1978年的倍,目前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持续增加。然而,伴随着新建博物馆的增长,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设置却明显滞后,无论是博物馆的新馆设置和监管,还是馆建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亦或是文物的保护、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等各环节都未建立健全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条例、监控标准、评价依据,造成大量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疏漏与失误。

(二)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事件让世人震惊,在这件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大量博物馆安全措施不力的现状。由于我国的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其运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实行免费参观政策之前已属勉强维持状态。实行免费参观以后,伴随着急剧增加的参观者,博物馆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服务费用,导致本就紧张的运营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大量博物馆根本无法配置足够的电子监控设备或增加其他安防设施,每年文物丢失或受损的情况都有发生。与此同时,部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安保意识不足,对安保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加上本就缺失的安保管理法律法规,使得我国众多博物馆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又难以解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博物馆,其维持运营与服务的主导因素都是人,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中级技术人员也不过13%,其余大多数工作人员或对文物缺乏深入研究,或完全不具备文物鉴定能力,导致无法判断对文物有损或有害的物质或行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也做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置。与文物打交道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文物的收藏还是展出,都需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高水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全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文物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员匮乏的现实环境中,我国各地博物馆均存在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的共同困境,大量博物馆至今仍然没有健全的电子管理和监控设备,几乎全部只能依靠人工管理和提供服务,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的同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强化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涉及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得到两次修订,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对博物馆进行更加科学与规范的管理。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博物馆的地位、定义和性质,制定了博物馆建立、检查与终止等相关制度,并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展览、服务等环节提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2010年1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加强民间博物馆的办理与监管给予了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各类博物馆完善自身功能、提高运营水平。国家政策与法规的陆续颁布,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必将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持续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安保意识,对新进员工开展安保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允许上岗。

2.健全安全制度。管理层与基层从业人员均须签定《安保协议》或《安保保证书》,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出现安保事故根据协议或保证书规定予以处罚。上级领导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保巡查,对出现安保漏洞或管理失误的地方立即指出并限期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并建立安保档案,对安保情况详细记录并归档。

3.多种安全手段并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设置电子监控与管理设施,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与犬防综合进行安保工作。定期开展安保演练,发现安保漏洞及时整改。

(三)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强化培训与教育。对现有员工开展在岗技术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或根据考核成绩适当调整岗位,多次考核未通过人员可暂时留岗查看,若仍未通过考核则考虑解除聘用关系。

2.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招聘过程公开、公示,新聘任员工须持证上岗。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安保措施、学习成果等因素开展评价与奖惩。鼓励工作人员创新管理手段,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应用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四)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尝试建立“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音视频等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方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观赏到历时千年的文物,一方面避免了节假日人群集中参观给博物馆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博物馆内健全电子管理与监控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与安保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建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博物馆管理体系。

结束语

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举措是推动博物馆全面健康发展的优良契机,各地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挖掘博物馆潜在的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带动博物馆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刁红娟.当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1)

[2] 罗纯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州,2012(2)

[3] 张驰昊.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博物馆设计论文范文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 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岗位靠竞争、建立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的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等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参考文献:〔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Eic Readera.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6〕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美〕 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以下是一篇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简述了从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策略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博物馆 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建设。然而,基于我国博物馆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队伍不足等困境,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管理并不尽如人意。

一、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各个发展时期真实与客观现实的具象表现,兼具收藏历史和创造未来的作用,它揉合了自然文明与人造文明,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博物馆是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物,也是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窗口与形象。加强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帮助本国公民和外国友人了解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并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各类博物馆开始迅速兴建。至2009年,全国有合法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3020个,是1949年时博物馆拥有量的倍、1978年的倍,目前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持续增加。然而,伴随着新建博物馆的增长,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设置却明显滞后,无论是博物馆的新馆设置和监管,还是馆建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亦或是文物的保护、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等各环节都未建立健全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条例、监控标准、评价依据,造成大量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疏漏与失误。

(二)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事件让世人震惊,在这件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大量博物馆安全措施不力的现状。由于我国的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其运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实行免费参观政策之前已属勉强维持状态。实行免费参观以后,伴随着急剧增加的参观者,博物馆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服务费用,导致本就紧张的运营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大量博物馆根本无法配置足够的电子监控设备或增加其他安防设施,每年文物丢失或受损的情况都有发生。与此同时,部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安保意识不足,对安保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加上本就缺失的安保管理法律法规,使得我国众多博物馆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又难以解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博物馆,其维持运营与服务的主导因素都是人,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中级技术人员也不过13%,其余大多数工作人员或对文物缺乏深入研究,或完全不具备文物鉴定能力,导致无法判断对文物有损或有害的物质或行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也做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置。与文物打交道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文物的收藏还是展出,都需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高水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全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文物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员匮乏的现实环境中,我国各地博物馆均存在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的共同困境,大量博物馆至今仍然没有健全的电子管理和监控设备,几乎全部只能依靠人工管理和提供服务,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的同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强化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涉及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得到两次修订,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对博物馆进行更加科学与规范的管理。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博物馆的地位、定义和性质,制定了博物馆建立、检查与终止等相关制度,并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展览、服务等环节提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2010年1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加强民间博物馆的办理与监管给予了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各类博物馆完善自身功能、提高运营水平。国家政策与法规的陆续颁布,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必将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持续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安保意识,对新进员工开展安保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允许上岗。

2.健全安全制度。管理层与基层从业人员均须签定《安保协议》或《安保保证书》,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出现安保事故根据协议或保证书规定予以处罚。上级领导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保巡查,对出现安保漏洞或管理失误的地方立即指出并限期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并建立安保档案,对安保情况详细记录并归档。

3.多种安全手段并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设置电子监控与管理设施,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与犬防综合进行安保工作。定期开展安保演练,发现安保漏洞及时整改。

(三)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强化培训与教育。对现有员工开展在岗技术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或根据考核成绩适当调整岗位,多次考核未通过人员可暂时留岗查看,若仍未通过考核则考虑解除聘用关系。

2.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招聘过程公开、公示,新聘任员工须持证上岗。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安保措施、学习成果等因素开展评价与奖惩。鼓励工作人员创新管理手段,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应用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四)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尝试建立“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音视频等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方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观赏到历时千年的文物,一方面避免了节假日人群集中参观给博物馆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博物馆内健全电子管理与监控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与安保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建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博物馆管理体系。

结束语

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举措是推动博物馆全面健康发展的优良契机,各地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挖掘博物馆潜在的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带动博物馆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刁红娟.当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1)

[2] 罗纯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州,2012(2)

[3] 张驰昊.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

艺术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其他国家博物馆青少年艺术教育先进经验借鉴

重视发展本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如《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中所述,博物馆应利用一切机会与资源使其教育作用得以发挥。以美国为例,博物馆的最大特质即十分重视教育功能的发挥,并视之为工作核心任务。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学校很早前就要求主修政治、法律、商业等文综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艺术、文学等限制性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博物馆的氛围内接受艺术薰陶,并掌握自我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以确保本校毕业学生在日后无论于政治、法律或是商业等行业领域就职,都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再以英国为例,英国“国家课程”明确规定了博物馆教育应积极与学校课程相对接,学校自小学起就要在博物馆内教授课程,授课人员不仅有学校教师,还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而且这些课程还会要按照实际各馆发展而进行弹性调整与设定,确保授课形式丰富多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自始至终都贯彻在青少年的每一学习阶段。

二、完善我国博物馆青少年艺术教育职能的路径思考

***一***鼓励青少年参与体验,锻炼与发挥创造力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该设计出富有趣味、生动多样的展览形式,吸引青少年参观者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参与意识,并注意引导青少年跳出课堂与书本的局限,思考如何发挥主观创造力。鉴于此,博物馆可以利用资讯科技为青少年提供功能先进、技术全面的可近距离接触、体感触碰、实体操作等动态教育装置,借此技术为青少年带来新鲜感,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对“参观”的印象能够有更为明晰的了解,对博物馆教育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兴趣与体悟。此外,还应该借鉴国内其他友馆的优秀经验,例如“感官学习法”,通过在博物馆内增设青少年主题活动室,为其提供相应的装置和服务设施,打造听讲一体、临摹修复的实验点,来培养与满足青少年的探究爱好,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注重青少年个体差异,全面强化教育效果

博物馆及相关人员应事先关注、分析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及个体差异以“投其所好”。利用博物馆不同藏品具有的不同艺术气息,如奇特各异的器件造型、变形夸张的雕塑造型、对比大胆的画作色彩、饱满和谐的版画构图等,借此丰富且强烈的情感表达,多视角、多形象地将创作者天马行空式的灵感、自由驰骋的心态、丰富奇特的联想与眼光独到的审美来迎合有着不同艺术“嗜好”的青年学生,使得这种外部知识与学生自身原本所具备的艺术修养相结合,并最终得以内化成学生自身的沉淀,来实现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共同提高。

***三***借助科技教育平台,网路互动实现教育

博物馆有着集齐各民族、各地区特有表现艺术与民俗活动及相关器具、手工制品等系列藏品于一体的优势,这些璀璨一时的艺术品虽然或多或少被刻上了岁月痕迹,但并没有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可见其艺术价值光芒所在。立足于资讯时代下,博物馆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合理利用网路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职能,形成博物馆网路教育平台,实现现代艺术教育与历史文化意蕴的融合。围绕青少年偏爱娱乐、注重体验的年龄特征,构建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互动内容,使青少年能够在游戏和休闲娱乐中也得到知识的积累。近年来,笔者所在的玉溪市博物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这一方面有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玉溪市博物馆依托内容丰富的基本陈列,根据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完善充实了包含声、光、电和互动形式的古生物展厅、恐龙特展、帽天山寒武纪动物陈列等特色展厅,举办或引进了不少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临时展览及主题活动。如“走进博物馆探索奇妙世界”、《聂耳与国歌》巡展、玉溪米线节体验网路活动、“创意帽天山•认识寒武纪——文化遗产日”专题、“神奇世界——三维画展”“青少年动漫”活动周等,把地方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相信这些有益的探索,将为我国博物馆在“面向21世纪”理念下开展青少年艺术教育,最终使博物馆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产生积极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采取各种展览措施,来充分发挥博物的教化职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夯实精神基础。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语言的艺术美

斯托利亚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虽然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但其语言和其他学科语言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数学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用精准、简明、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可以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式性质时,我很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的365次方和的365次方分别约等于多少?当同学们不知所措时,我给出答案:的365次方约等于,的365次方约等于,并解释这道题蕴含的哲理是: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进步一点,即使只有,一年365天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超过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退步一点点,即使只有,一年365天后,你将远远小于1,几乎接近于0,远远被人抛在后面。通过这样的语言,学生很快认识了幂函式的值如何随底数变化而变化。同时鼓励同学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富有艺术之美的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艺术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的数学之美,让学生在语言中逐渐理解、提升。

二、在数学教学中感受、欣赏艺术美

通过讲解共轭复数、对称多项式、对称矩阵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代数对称之美;通过讲解轴对称、中心对称、互补、互逆、相似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几何对称之美等。在学习选修内容《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时,讲到历史上曾一度被看做是“幻想中的数”的虚数,由于它带有某种奇异色彩,更能使学生产生幻想和揭示其奥妙的欲望,这也正是数学的神秘之美。学生在教师充满艺术美的教学中感美、欣赏美,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必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艺术化教学环境

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时,我请一位同学用电子琴现场表演节目,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个新颖、独特的课前引入吸引,在观看表演后不禁问,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接着我简要介绍电子琴的键盘,让学生了解到琴的键中其中5个黑键恰好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几个数。在同学们追问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时,我说:同学想知道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那么就要先学习好是数列,这样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探索知识。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说:“教学之所以被称为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就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毫无疑问,掌握一定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把艺术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博物馆室内设计论文题目

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特色书店设计研究 2、试论社交媒体带来的人际交往空间演变 3、高校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4、休闲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旧建筑改造研究 5、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6、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7、城市商业中心娱乐休闲场所微区位研究 8、基于HMM和ANN混合模型的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9、酒店“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过程和效果研究 10、梦吧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11、高校校园边缘空间的优化方法研究 12、中国城市青年旅舍设计研究 13、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 14、基于商业业态提升的古镇风貌整治 15、工业风在小空间威斯汀咖啡厅的应用 16、高校学生宿舍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17、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 18、《树洞》心灵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19、长春市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20、临颍县电影院室内设计 21、集约空间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2、大学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2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茶楼商业模式转型研究 24、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25、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 26、基于心理账户弹性特征下消费者行为决策的研究 27、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休闲空间研究 28、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 29、五星级酒店部门着装及配比设计研究 30、日本不同形态咖啡店的社会作用研究 31、色彩搭配在咖啡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2、温情治愈系动画创作模式研究 33、清大智博公司东师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34、高层总部办公建筑交往空间研究 35、娱乐的力量 36、大数据与PSPL调研法相结合的美国城市主街区公共空间调查与研究 37、“佳缘”校园文化咖啡厅联盟商业计划书 38、高校学术交流中心设计研究 39、济南市区餐饮店名研究 40、咖啡厅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城市综合性公园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42、餐饮空间的情景式设计方法研究 43、企业自用办公楼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44、公共建筑中人性化的服务空间 45、当代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研究 46、广州餐饮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47、高校餐饮空间多元性设计初探 48、广州市大学校园居学社区的建构研究 49、基于话题分类的汉语教学影视片段资源库构建 50、基于用户体验的咖啡厅营销推广设计研究 51、妹岛和世建筑创作的时代适应性研究 52、蒙太奇在微电影《爱在等待》中的应用 53、中原咖啡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4、治愈系主题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55、手办模型主题咖啡店设计研究 56、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 57、成都市中心区餐饮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58、丹麦当代文化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 59、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研究 60、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 61、大连城市中青年游戏休闲行为研究 62、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 63、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64、创新和成长导向下的大学校园声环境及建设策略研究 65、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究 66、文化娱乐设施集聚区建设研究 67、研究型大学的协同创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68、我迷故我在 69、复合空间视野下当代学术型图书馆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定位 70、商务型会所的研究 71、体现饮食文化特色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餐饮空间构建策略及设计研究 72、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生中心”设计研究 73、骑行行动咖啡品牌策略研究 74、北京地区星级酒店餐饮功能和空间设计研究 75、博物馆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 76、译者素养在翻实践中的体现 77、国内星级酒店餐饮空间策划与设计 78、温泉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 79、以行为需求为导向的广州地区大学生宿舍底层空间设计研究 80、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策略研究 81、关于茶馆休闲空间的社会功能分析 82、上海休闲娱乐区布局及设施配置研究 83、成都CF咖啡师培训学校创业计划书 84、研发型高科技园办公区的休闲空间研究 85、餐饮业员工情绪劳动、组织承诺对服务破坏的影响 86、餐饮空间室内光环境意境塑造研究 87、基于移动设备的O2O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88、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89、论海口骑楼建筑文化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90、平庸与日常的“观照”-《此处》的创作阐释 91、大学设计专业学习行为模式及交往场所研究 92、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93、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探研 94、现代综合医院餐饮服务空间建筑设计研究 95、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德福巷研究 96、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97、岭南地区复合型文化建筑休闲空间设计研究 98、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共交往空间研究 99、旅游广告中民族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100、大型博物馆主要公众服务空间设计 101、办公室设计对员工身心健康正向影响之可能性 102、基于“乐活”理念的城市滨水区游憩行为研究 103、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魅力-栏目《三百六十行》创作分析 104、巴黎博物馆“非展览类”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化研究 105、原生装饰系统在咖啡休闲空间中的应用

参考例文:

《传承 创新 融合》

传承 创新 融合

——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与陈列设计

张欣 陆雪梅 谢晓婷

来源:《装饰》2009年03期

【英文标题】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 Design of New Suzhou Museum

【作者简介】张欣,陆雪梅,谢晓婷,苏州博物馆

【内容摘要】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关 键 词】苏州博物馆新馆 传承 创新 融合

1. 苏州博物馆全景俯瞰图

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 年10 月 6 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2007年苏州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获得江苏省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精品奖。2008 年,苏州博物馆新馆荣获国内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2008 年 7 月 4 日的《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了著名艺术评论家贺兰德考特先生撰写的文章,称“苏博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图1)。

传承

通观国内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成功的博物馆都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这个博物馆是否因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而被大多数日复一日前来参观的观众所喜爱。从近三年的数据统计中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无论是建筑还是它的陈列设计,对苏州传统文化精粹都进行了很好地传承,体现了苏州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内涵。

1. 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粉墙黛瓦是极具苏州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的色调正是采用这种传统的建筑元素。

新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取自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是1 横边是2,这是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的模数。入口的中式大门框,主轴线的左右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 比2的三角形体。提取了传统的比例和尺度,将几何图形与空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建筑景观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的一大特点,而新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建筑风格,恰到好处地适应了苏州城的整体风貌,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相融合。

2. 古典园林式建筑艺术的探索

新馆建筑由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组成,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完美地借鉴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它的北面与拙政园之补园一墙之隔,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主庭院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多条通往主庭院的门径,游客可以通过各个角度一睹现代版的江南园林水景风光。另外几个小内庭院也很别致,如茶室内侧的紫藤园,其中一棵紫藤嫁接着从文徵明 400 年前手植老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如今已是虬龙盘旋,枝蔓缠绕,延绵着苏州文化的古老血脉。

3. 苏州人文精神的再度张扬

处于吴地中心的苏州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都会。人口、财富、工农业生产、国内外贸易以及文化、教育、学术、艺术等主要领域在明清时期都跃居全国第一。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这里孕育,从而使吴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特性更加鲜明,生命力十分强大,辐射全国甚至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因此,当时的苏州是一个文人气息很浓郁的地方,也是众多文人雅士归隐后的栖息之所,文人骨子里追求的那种清雅韵致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陈列设计中得到了很好地延续。无论是展室内的前言,抑或是展品的说明牌,文字表述上都是既扣题又典雅,且具有文人文化的气质,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吴文化韵味。行文典赡华丽,言简意赅,引经据典,文采飞扬,不言一物,尽得风流,意在揭示文物背后的苏州政治、经济、文化的隐征,且点到为止,启人以思。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王鲁湘在参观新馆之后也十分感慨地说道:“读了前言,看了展览,让我感受到了苏州文人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了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2.传统建筑元素的全新演绎    3.光线的奇妙运用    4.米氏山水图

创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无论从总体规划,还是从细微之处;无论从博物馆传统的“功能、技术、形象”角度,还是从创新角度,无不体现出贝聿铭先生别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和锐意进取、挑战自我的精神。

1. 用现代建筑方式演绎传统建筑元素

精神在传承,表达方式却是全新的。为了更好地演绎出粉墙黛瓦的苏州建筑符号,屋面以及其下墙体边饰,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 “中国黑”的花岗岩石材,产自山西至内蒙古一带。它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晒颜色变浅成为深灰色。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非常好。石片被加工成菱形后,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极强(图2)。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结构设计中完全采用了钢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信息,又可确保整座建筑永不变形,永不虫蛀。

2.“让光线来做设计”

不得不说,苏州园林对光线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可从与苏州博物馆相距约 4000 米的留园“古木交柯”一景中得到充分的感受。小廊对角的天窗对光线的运用,真的可以说是“光线在跳舞”。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老的名言。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他对光的利用充分而具体,并产生了超乎想象的艺术效果:在采光方面,玻璃、钢结构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也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屋顶使得自然光线透过木质感极强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和展区;大而敞亮的六角形状,或大型落地式方窗,比起苏州古典的装饰性花窗简洁许多,更有利于获得视觉感受,自然光线的完美导入克服了博物馆人工采光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而在视觉上,玻璃屋顶与石屋面相互映衬,令人赏心悦目;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光线与空间的结合,透过简单的几何线条来营造光影变化,使空间变化多端,让景色随脚步变化,随视角变化,随心情变化,让人在移步换景之间,借助光线的忽明忽暗,产生不同的视野与感觉。这些变化,贝老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图3)。

3. 建筑本身也是一件“展品”

新馆的主庭院是一座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山水园北墙下是贝老独创的片石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假山没有用传统的太湖石,而是将浑厚的大石头切片,用火枪烧烤的办法,使石片的切面颜色接近老石皮,前后摆放也让人感觉颜色由深入浅、高低错落,自然有序,尤其是在江南朦胧的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宋代“米氏山水”那种水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意境(图4)。

5. 宋画斋      6.“陶冶之珍”展厅

7.“吴门书画”展厅     8. 如画的苏州博物馆

茅草屋顶的宋画斋是一间复原的宋代民居厅堂,这是新馆中唯一一处全部采用传统工艺修建的常设展览,建筑材料也多为传统建材,青石、编竹夹泥墙、梓木、茅草等,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朴素、自然”的美丽。同时,室内 ( 摆放 ) 一些宋代的家具,仿宋的家具、字画,让观众感受到宋代画室的内部场景是如何的。这间宋代风格的茅庐反映了贝老“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设计理念,这间屋子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展品”,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图5)。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水在苏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灵气和文气的象征,荷花也表示着圣洁。这个大型瀑布叠水的水幕墙是按照空气自然分解水分子的原理,巧妙设计的室内人工“瀑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理使水流横向拉伸,沿着横向或斜向突起的黑石墙面,翻卷出几何造型的条条白色水花,欢跳着流入荷花池中 , 如粒粒珍珠在荷叶上滚动。富于动感和几何线条的水幕景观所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和大自然的音色之美。它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也是一处可供欣赏的重要室内景观。

4. 对参观者的尊重

建筑设计中,宜人的尺度很重要。贝聿铭曾经强调:“建筑是为人设计的。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我偏爱设计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能有更多的人使用,感受到空间,并受它的感化。”在考虑人使用的前提下,贝聿铭大胆尝试缩小了新馆的建筑比例,使人群能在置身于小型私家宅院般的幽静环境中时,将思想集中在艺术品上,而不为建筑所打扰。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要有气派,又得有邀人入内的感觉。我记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大院,包括我儿时玩耍的狮子林,大多是高墙相围,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贝老如是说。因此,他放弃了一贯的以几何图形和直线条为主的建筑风格,采用了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

展厅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因为要与建筑通盘考虑。设计者舍弃了一贯的大开间,而是根据馆藏展品特点量身定做,巧妙分割,做到小巧玲珑、精细绝伦。展柜采用了 米的模数,为展厅大小和不同的展示功能要求带来了灵活性。对此,贝聿铭是这么认为的:“小件的东西你放在大的柜子里看,好像是友谊商店一样,摆满了,不对的,所以,我做了很小的,给每一个宝贝有一个柜子,有它的照明,这是新的,这是美国、欧洲都没有,他们的收藏跟我们不一样,适宜苏州自己的收藏。”是的,苏州明清时的“多宝格”陈设柜,特点就是运用横板和竖板依所陈设物品的器形,巧妙地分割出一个个小的独立储物空间,而整体造型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被文人士子喜受,摆放在厅堂、书房中,放置主人收藏把玩的奇珍异宝,闲情雅致。贝聿铭正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创新,更简洁明了,且富有现代气息(图6)。书画展厅是两个对称的八角形空间,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展厅内部简洁、通透,顶部为玻璃天顶,并加以木饰金属遮光条,使自然光线分散而变得柔和,高大的墙面对表达条幅式书画轴十分有利。“这个设计是为观众着想的,一走进去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它很尊重中国艺术品欣赏的习惯,中国古代的书画都是悬挂在厅堂或者书房的。”(图7)

新馆陈列在内容设计上,脱离了传统的地方通史展的陈列模式,或以文物品类为一室,或以文物用途为一室,或以复原场景为一室,以不同主题整合展品,做出最佳的艺术审美效果。

融合

融合,意即设计中的场所精神,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融:即交融;合:即和谐。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特征完美地交融在了一起,从而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1. 建筑与陈列的和谐统一

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或者说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它的建筑造型与内部功能需求的结合一定是高度完美、和谐统一的。正如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库斯 ? 吕佩茨所说:“好的博物馆建筑必须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容艺术品在其中,而不是通过建筑物本身的表现来驱赶艺术。”

新馆的陈列设计自始至终得到了贝老的高度关注,他一再强调:“对博物馆来说,藏品和展品陈列比建筑本身更为重要。”所以,陈列设计方案也自始至终与贝老的建筑设计同步,甚至先行,时刻保持着互动。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包括陈列展览几乎均由贝聿铭先生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风格和所有功能的和谐统一。同时,他也聘请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陈列专家、建造世贸大楼 ( 双子楼 ) 的结构工程师、卢浮宫的建筑噪音专家以及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专家等为其顾问 , 他们都是该行业中世界一流、国内一流的专家。

在陈列设计上,每个展厅的风格与建筑统一起来。每个展厅都做得很精致、简洁,和苏州园林及新馆建筑互相适应,互为表里。在布局上也巧妙独到,突出“移景”、“取景”、“借景”等苏州园林特色,序列感、韵律感十足,感觉就像一藤之瓜,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似分又合。

除常设展厅外,新馆还特设了一个现代艺术展厅。贝老这样认为:“书画艺术在苏州有深厚的基础,让参观者看了古代的再看看现代的,让人们感受到苏州的书画艺术是延续的,是不断发展的。”从开馆时期的绘画大师赵无极、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徐冰的作品到后来展出的徐悲鸿、潘玉良、吕凤子等,每一次展览都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

2. 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区,北面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以其“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园林风格,堪称“苏州园林之最”,并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享誉全球 ;东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周边还有狮子林、民俗博物馆、园林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苏州古城的文化精华,这里“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古典格局十分典型。新馆的建成使东北街历史街区更具文化休闲品位,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延续 , 体现了保存和发展一种整体文化的设想。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老馆忠王府旁边,老馆是重要的历史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新馆的设计不但注意了新旧建筑的结合,而且把新馆放在次要的位置,没有丝毫张扬之意。新馆、老馆相得益彰,这种“双面绣”的设计理念将两者融合成一个共生态的统一体 ,不仅有利于节约投资 , 有利于博物馆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 , 更有助于表现文化遗产在历史和现实间联系和发展的和谐美感。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新老建筑如何协调,苏州博物馆新馆给今后的设计师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3. 陈列方式与馆藏文物的和谐统一

博物馆是为展品而服务的,所以在陈列设计上要与展品相一致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价值。新馆精彩的展品超过 1160 件,大小不等,陈列面积约 3600 平方米。在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苏州吴文化的特色与馆藏文物的特色,将传统文人文化理念传承并创新,立意选题认清自身的功能和定位,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常设主题展览,充分考虑到了吴文化特色,都以“吴”字起头冠名。同时在挑选展品过程中,根据馆藏文物特点,分成四大主题,再以时间顺序归纳为四个主题展室,这样苏州的地方悠久历史得到了高度浓缩。

“吴地遗珍”展厅展示的是苏州当地的出土文物,这是苏州地区悠久历史的真实写照,设计时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通史陈列,而是截取了苏州历史的四个精彩片段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墓葬。在形式上,以质朴、凝重为特色,蕴涵深邃又平易近人。因为展示的是出土文物,所以在展厅的色调上没有继续用白色,而是很特别地采用了与泥土颜色接近的土黄色系。但四室在色彩、氛围上又不尽相同,各领风骚。

“吴塔国宝”由两个展厅构成,展出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和瑞光寺塔发现的珍贵佛教文物。由于虎丘塔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瑞光塔里的“真珠舍利宝幢”及绘有四大天王的内木函皆属国宝级文物,也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分别单独放置于这两个展厅的中心,以示其圣洁,高贵。其中北宋的“真珠舍利宝幢”也属于出土文物,所以与“吴地遗珍”的四间展厅处于同一个空间序列上,这样既可以联系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展示,犹如孔雀开屏,又似众星捧月。东北面展厅则陈列了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这与两塔实际的地理位置也吻合起来。在形式上,这两个展厅设计成了八角形的仿砖塔结构,与塔身的八角形平面呼应。这样主次分明,使观众从西廊的参观路线走来一南一北,一目了然。在色调上也继续了吴地遗珍的黄色系列,充溢着圣洁的宗教情怀。

“吴门书画”展厅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以主题展示明中叶以来盛极一时的“吴门画派”、吴门书家及其传承的书画作品,这也正是馆藏书画的精髓及画旨所在。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书画家为代表的“明四家”,既是领挈一代风气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体现苏州文化精神的标志性人物。他们上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建立并体现了明代文人思想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绘画风尚,引导后学,并传播四方,影响深远。

“吴中风雅”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明清工艺类文物,尤其是苏州独擅的工艺瑰宝。明末张岱称之为“吴中绝技”,沈德符列指为“时玩”的赖以成就文人闲赏、优雅生活的“玩好之物”, 因为在明清文人的集体记忆中,在当时诸多的雅士印象中,苏州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位置。因此这个主题可以说是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具特色、最能出彩,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的,是与其它博物馆有着最大区别的地方。所以根据这些工艺品的特点,把这个主题又分为了九个大小不一的展厅,面积分别为60-100 平方米不等,旨在更为真实而直观地突出古城苏州最具影响力的,最具人文内涵的城市文明及文人文化。

结语

如何在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造一座走向 21 世纪的建筑,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可是贝聿铭先生做到了,在新馆落成后,这座现代建筑无处不体现着浓郁的中国味道。抓住中国精神,真正理解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的科技传达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这才是中国现代博物馆建筑和陈列设计之路的根本。苏州博物馆新馆,人、建筑、陈列、环境在这里得到了极高境界的融合,置身馆内,仿佛置身画中(图8)。

注释:

[1] 转引自《苏州日报》2008 年 7 月 11日 。

[2] 据统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至今观众参观人数为近 160 万。

[3] 阮仪三:“现代建筑与传统城市和谐对话——我看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师》,。

[4] 黄宇琼:“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为例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山西建筑 》,, 第 34卷 27 期。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基于三维视觉的室内装饰墙虚拟砌筑系统设计 关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饰与图案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软装饰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广西铜鼓纹样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浅谈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与环保 展馆室内装饰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实践分析 商业空间装饰装修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分析 浅析建筑装饰设计中现存问题及对策 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节能措施应用策略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探讨 浅析企业文化在办公空间装饰装修设计中的融合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初探 汉代文字瓦当的装饰特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竹子的构成手法在建筑外观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分析 室内设计中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分析 “装饰性”和“现代性”: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 平面构成在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饰》装帧设计中传统观念的体现 室内灯光装饰设计艺术 设计美学视角下的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研究 传统木作材料在现代空间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探索研究 室内设计中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分析 探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运用 探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探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运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构建 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布艺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探究 现代建筑装饰装修改造设计思路研究 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核心探究 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及其节能问题分析研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浅析建筑设计中外形装饰设计 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核心探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创新实践探索 室内装饰设计中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关系探究 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装饰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构架 探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的色彩因素的应用 装饰设计中建筑装饰材料的创新应用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和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应用 论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探讨 浅谈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发展 浅论装饰电气工程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坭兴陶装饰设计中京族特色元素的运用浅谈 清真寺装饰纹样在城市商业街设计中的应用 略论文化传承与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及其节能环保问题的探究 论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美学色彩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分析运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探讨 唐代铜镜的设计、制作与装饰 建筑装饰的设计与表达 探讨数字艺术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过程中低碳环保理念应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核心探究 浅谈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软装饰的使用分析 浅谈轨道车辆装饰设计 浅谈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探讨 科技元素在会展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管理控制的分析 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浅析 浅谈建筑装饰设计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中室内装饰设计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关系 浅析木结构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高职建筑装饰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初探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刍议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软装饰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的应用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京津冀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大圩古镇建筑装饰纹样在桂林住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探析 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陈燕飞摈弃装饰,让设计变得触手可及 最佳墙面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及考核改革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运用论述 试析建筑装饰中的空间设计 论建筑装饰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长沙窑装饰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建筑设计中外形装饰设计 浅析设计院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对建筑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 北海近代建筑装饰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中职装饰画设计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能培养 东北民俗文化在当代陈设装饰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现代室内装饰的简约时尚风格设计 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的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与环保研究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装饰设计企业员工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互联网+"装饰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分析新型材料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原始彩陶纹饰与现代墙饰装饰设计的融汇创新 传统装饰图案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及装饰施工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策略解析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装饰艺术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应用浅述 装饰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灵性分析 回族文化装饰图案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谈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试析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设计的关系 非物质视域下现代珠绣装饰设计语言解读 建筑装饰设计中新材料的创新性应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分析 建筑装饰工程装配式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分析 生态技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分析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佛教植物纹样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意义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传统建筑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论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论现代包装设计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论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扬州民宿软装饰设计研究 皮影元素在日用瓷装饰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青铜装饰纹样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设计应用 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楚凤装饰图案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装饰性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思考装饰绘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创新性运用探讨 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 论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论装饰画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与作用 论中国吉祥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装饰作用 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中节能问题分析研究

博物馆展厅设计论文题目

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特色书店设计研究 2、试论社交媒体带来的人际交往空间演变 3、高校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4、休闲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旧建筑改造研究 5、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6、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7、城市商业中心娱乐休闲场所微区位研究 8、基于HMM和ANN混合模型的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9、酒店“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过程和效果研究 10、梦吧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11、高校校园边缘空间的优化方法研究 12、中国城市青年旅舍设计研究 13、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 14、基于商业业态提升的古镇风貌整治 15、工业风在小空间威斯汀咖啡厅的应用 16、高校学生宿舍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17、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 18、《树洞》心灵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19、长春市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20、临颍县电影院室内设计 21、集约空间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2、大学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2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茶楼商业模式转型研究 24、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25、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 26、基于心理账户弹性特征下消费者行为决策的研究 27、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休闲空间研究 28、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 29、五星级酒店部门着装及配比设计研究 30、日本不同形态咖啡店的社会作用研究 31、色彩搭配在咖啡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2、温情治愈系动画创作模式研究 33、清大智博公司东师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34、高层总部办公建筑交往空间研究 35、娱乐的力量 36、大数据与PSPL调研法相结合的美国城市主街区公共空间调查与研究 37、“佳缘”校园文化咖啡厅联盟商业计划书 38、高校学术交流中心设计研究 39、济南市区餐饮店名研究 40、咖啡厅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城市综合性公园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42、餐饮空间的情景式设计方法研究 43、企业自用办公楼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44、公共建筑中人性化的服务空间 45、当代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研究 46、广州餐饮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47、高校餐饮空间多元性设计初探 48、广州市大学校园居学社区的建构研究 49、基于话题分类的汉语教学影视片段资源库构建 50、基于用户体验的咖啡厅营销推广设计研究 51、妹岛和世建筑创作的时代适应性研究 52、蒙太奇在微电影《爱在等待》中的应用 53、中原咖啡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4、治愈系主题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55、手办模型主题咖啡店设计研究 56、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 57、成都市中心区餐饮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58、丹麦当代文化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 59、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研究 60、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 61、大连城市中青年游戏休闲行为研究 62、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 63、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64、创新和成长导向下的大学校园声环境及建设策略研究 65、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究 66、文化娱乐设施集聚区建设研究 67、研究型大学的协同创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68、我迷故我在 69、复合空间视野下当代学术型图书馆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定位 70、商务型会所的研究 71、体现饮食文化特色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餐饮空间构建策略及设计研究 72、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生中心”设计研究 73、骑行行动咖啡品牌策略研究 74、北京地区星级酒店餐饮功能和空间设计研究 75、博物馆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 76、译者素养在翻实践中的体现 77、国内星级酒店餐饮空间策划与设计 78、温泉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 79、以行为需求为导向的广州地区大学生宿舍底层空间设计研究 80、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策略研究 81、关于茶馆休闲空间的社会功能分析 82、上海休闲娱乐区布局及设施配置研究 83、成都CF咖啡师培训学校创业计划书 84、研发型高科技园办公区的休闲空间研究 85、餐饮业员工情绪劳动、组织承诺对服务破坏的影响 86、餐饮空间室内光环境意境塑造研究 87、基于移动设备的O2O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88、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89、论海口骑楼建筑文化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90、平庸与日常的“观照”-《此处》的创作阐释 91、大学设计专业学习行为模式及交往场所研究 92、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93、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探研 94、现代综合医院餐饮服务空间建筑设计研究 95、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德福巷研究 96、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97、岭南地区复合型文化建筑休闲空间设计研究 98、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共交往空间研究 99、旅游广告中民族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100、大型博物馆主要公众服务空间设计 101、办公室设计对员工身心健康正向影响之可能性 102、基于“乐活”理念的城市滨水区游憩行为研究 103、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魅力-栏目《三百六十行》创作分析 104、巴黎博物馆“非展览类”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化研究 105、原生装饰系统在咖啡休闲空间中的应用

专业代做各类毕业设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