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洛文塔尔研究英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7:25:07

洛文塔尔研究英文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 个流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市而得名。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在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 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由具有进步倾向的费列克 斯·威尔发起并出资,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社会研究 所。刚开始,研究所由于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对各种不 同观点兼容并蓄,理论脱离实际,学院气太重,在理论上 并没有多大作为和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形成和发 展,则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尔就任研究所所长之后。霍克 海默尔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抬头, 决定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以研究“社会哲学”作为 研究所的中心任务,克服过去单纯研究哲学、忽视社会现 状的偏向。他主持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从不同学科领 域招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如卜洛克、格罗斯 曼、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弗罗姆、洛文塔尔等,先后被吸 收参加了该研究所工作。在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 主要成员几经周折,迁居美国,坚持对法西斯主义批判。 战后应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等人于 1949—1950年返回德国,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同实 证主义社会学展开论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 响。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论争中,法兰克福学派围绕社会 哲学著书立说,吸收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现象学、人 格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 论”。该学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考察。其主要 理论论题,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理性主义出发,从道义上对法西斯“独裁国 家”进行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多数成员,是犹太人,亲身 经受过希特勒反动政权的迫害,对法西斯主义极端憎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侨居美国对法西斯主义进 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但除个别人之外,其主要代表 人物都是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出发点,不是把法西斯主义 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把它看作“理性衰退”的 产物和“专横个性”的表现。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合著 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阐述了启蒙精神怎样“由于自身 的内在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利 用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操纵控制,主张通过对“工具理性 批判”来消除各种形式的异化。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 一书中,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尺度,强调理性对现实的 否定作用,批判了实证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 但这种批判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不仅显得软弱无 力,甚至抹杀法西斯主义同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区别, 把当时反对法西斯的苏联、美国同希特勒德国相提并论, 一律当作“独裁国家”加以抨击。从此该学派对马克思主 义开始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离异倾向,并对人类前景存在 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 (二)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从心 理学角度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法兰克福学 派一些成员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并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作了深刻分析,但对存在 如何决定意识,以及意识形态如何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 基础,却没有说明,因而具有“经济主义”和“机械决定论” 缺陷。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这个“不足”,他们吸收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某些观点,力图把社会学与心理学、理 性与非理性、历史唯物主义与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因素与 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对资本主义作更全面的批判。马尔库 塞的《爱欲与文明》一书,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 念,把“爱欲”本能看作人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大弊害正是对于人的“爱欲压抑”。所以,人的解放最根本 的就是人的本质的解放,也即“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 归根到底还是劳动解放,也就是消灭“异化劳动”,废除资 本主义制度。此外,弗罗姆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更是著称 于世。他通过对人性和性格结构的分析,认为在社会历史 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作为经济基 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中间环节”,乃是联结二者的纽带, 从而可“填补”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空白”。该学 派这些重要人物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独到之见,是 值得重视的。但是,他们企图以此来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的“综合”,通过“本能革命”、“心理改革”来消灭 资本主义异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三)考察了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后果,揭露了当代 资本主义对人民统治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 发达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发展,人 们的物质生活和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们并没有摆 脱异化之苦,相反,“现实构成了一种更高的异化阶段”, 使“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的存在所吞没”。物质生活的 改善是以人的革命精神丧失、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 代价的。资本主义对人的统治不仅采取政治恐怖手段,而 且还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合理化”原则来阻止人民 参与政治,使工业社会成了“技术统治的极权社会”。在文 化方面,统治阶级竭力使精神产品“商品化”和“标准化”, 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地控制人们“内心自 由”这块唯一的“私人天地”。当代一切标志文明的东西, 既是人们控制自然界而使自己获得解放的工具,同时又 是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的手段。压抑性的社会管理 技术性越强、越合理化,受管理的个人摆脱奴役状态就越 加困难。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全面统治下,无产 阶级已失去革命批判精神,同资本主义“一体化”了,解放 人类的任务只能由具有批判意识的青年知识分子来完 成。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剩余价值的 “独立来源”,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也就失去了意义。总之, 按照他们的观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 命理论,都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资本主义新变化而 “过时”了。这种观点普遍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反 驳。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在理论方面也有一些值得 研究的合理见解。但它坚持抽象的人本主义立场,用弗洛 伊德主义去“改造”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技术的革命意 义,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却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的。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观点,反映了西方左翼知识分 子对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不满情绪,在60年代后半期曾 一度成为“新左派”运动的思想武器,使该学派一时名声 大振。然而,它的理论观点并不能给人们摆脱资本主义统 治指出任何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它的许多主要代表人 物都对青年学生和工人的造反行动持反对态度。所以,随 着“新左派”运动的退潮,法兰克福学派也就开始出现了 分化和瓦解。目前,它的后继者寥若晨星,整个学派很不 景气,可以说已是日渐走下坡路了。

纵观法兰克福学派发展的历史,可以粗略地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23年到1949年,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时期和早期。在此期间,法兰克福学派逐步发展和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开始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第二阶段是从1950年至1960年代末,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法兰克福学派发展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大众传播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激进的文化批判理论在1960年代末席卷欧洲的学生和青年运动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阶段是从1970年代起,由于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相继去世,加上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法兰克福学派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哈贝马斯强调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批判理论同现代社会条件的不适应性,他开始致力于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主张以交往行为理论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此时的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他的理论中吸收了大量其他的思想,他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家而活跃于国际学术界。虽然从整体上看,原先意义上的作为一个旗帜鲜明、队伍庞大的法兰克福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由其揭橥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及文化研究诸领域中仍被广泛重视和应用。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成员主要是一群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其思想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来源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该研究所创办于1923年。在最初的岁月里,研究所只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宗旨的纯学术机构。直到1931年,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之后,研究所才开始了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霍克海默在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说中指出,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社会哲学,它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实证性分析,而是以“整个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对象来揭示和阐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命运”,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的哲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随着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和哈贝马斯等人的不断加入,法兰克福学派开始进入多产时期,并渐渐壮大、成熟起来。

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 个流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市而得名。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在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 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由具有进步倾向的费列克 斯·威尔发起并出资,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社会研究 所。刚开始,研究所由于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对各种不 同观点兼容并蓄,理论脱离实际,学院气太重,在理论上 并没有多大作为和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形成和发 展,则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尔就任研究所所长之后。霍克 海默尔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抬头, 决定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以研究“社会哲学”作为 研究所的中心任务,克服过去单纯研究哲学、忽视社会现 状的偏向。他主持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从不同学科领 域招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如卜洛克、格罗斯 曼、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弗罗姆、洛文塔尔等,先后被吸 收参加了该研究所工作。在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 主要成员几经周折,迁居美国,坚持对法西斯主义批判。 战后应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等人于 1949—1950年返回德国,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同实 证主义社会学展开论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 响。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论争中,法兰克福学派围绕社会 哲学著书立说,吸收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现象学、人 格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 论”。该学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考察。其主要 理论论题,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理性主义出发,从道义上对法西斯“独裁国 家”进行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多数成员,是犹太人,亲身 经受过希特勒反动政权的迫害,对法西斯主义极端憎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侨居美国对法西斯主义进 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但除个别人之外,其主要代表 人物都是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出发点,不是把法西斯主义 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把它看作“理性衰退”的 产物和“专横个性”的表现。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合著 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阐述了启蒙精神怎样“由于自身 的内在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利 用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操纵控制,主张通过对“工具理性 批判”来消除各种形式的异化。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 一书中,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尺度,强调理性对现实的 否定作用,批判了实证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 但这种批判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不仅显得软弱无 力,甚至抹杀法西斯主义同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区别, 把当时反对法西斯的苏联、美国同希特勒德国相提并论, 一律当作“独裁国家”加以抨击。从此该学派对马克思主 义开始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离异倾向,并对人类前景存在 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 (二)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从心 理学角度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法兰克福学 派一些成员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并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作了深刻分析,但对存在 如何决定意识,以及意识形态如何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 基础,却没有说明,因而具有“经济主义”和“机械决定论” 缺陷。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这个“不足”,他们吸收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某些观点,力图把社会学与心理学、理 性与非理性、历史唯物主义与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因素与 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对资本主义作更全面的批判。马尔库 塞的《爱欲与文明》一书,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 念,把“爱欲”本能看作人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大弊害正是对于人的“爱欲压抑”。所以,人的解放最根本 的就是人的本质的解放,也即“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 归根到底还是劳动解放,也就是消灭“异化劳动”,废除资 本主义制度。此外,弗罗姆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更是著称 于世。他通过对人性和性格结构的分析,认为在社会历史 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作为经济基 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中间环节”,乃是联结二者的纽带, 从而可“填补”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空白”。该学 派这些重要人物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独到之见,是 值得重视的。但是,他们企图以此来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的“综合”,通过“本能革命”、“心理改革”来消灭 资本主义异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三)考察了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后果,揭露了当代 资本主义对人民统治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 发达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发展,人 们的物质生活和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们并没有摆 脱异化之苦,相反,“现实构成了一种更高的异化阶段”, 使“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的存在所吞没”。物质生活的 改善是以人的革命精神丧失、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 代价的。资本主义对人的统治不仅采取政治恐怖手段,而 且还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合理化”原则来阻止人民 参与政治,使工业社会成了“技术统治的极权社会”。在文 化方面,统治阶级竭力使精神产品“商品化”和“标准化”, 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地控制人们“内心自 由”这块唯一的“私人天地”。当代一切标志文明的东西, 既是人们控制自然界而使自己获得解放的工具,同时又 是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的手段。压抑性的社会管理 技术性越强、越合理化,受管理的个人摆脱奴役状态就越 加困难。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全面统治下,无产 阶级已失去革命批判精神,同资本主义“一体化”了,解放 人类的任务只能由具有批判意识的青年知识分子来完 成。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剩余价值的 “独立来源”,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也就失去了意义。总之, 按照他们的观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 命理论,都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资本主义新变化而 “过时”了。这种观点普遍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反 驳。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在理论方面也有一些值得 研究的合理见解。但它坚持抽象的人本主义立场,用弗洛 伊德主义去“改造”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技术的革命意 义,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却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的。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观点,反映了西方左翼知识分 子对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不满情绪,在60年代后半期曾 一度成为“新左派”运动的思想武器,使该学派一时名声 大振。然而,它的理论观点并不能给人们摆脱资本主义统 治指出任何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它的许多主要代表人 物都对青年学生和工人的造反行动持反对态度。所以,随 着“新左派”运动的退潮,法兰克福学派也就开始出现了 分化和瓦解。目前,它的后继者寥若晨星,整个学派很不 景气,可以说已是日渐走下坡路了。

洛丽塔论文国外研究现状

主要论文:1. 多恩诗歌的巴罗克褶子与早期现代性焦虑。《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2. 《洛丽塔》中的大众文化与纳博科夫的文本生成策略(合作)。《外语研究》2015年第2期。3.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清教哀诉叙事与文化身份焦虑(合作)。《求索》2015年第3期。4. 白色菲利斯统治下的黑人:《宠儿》的身体叙述(合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5. 含混的文化民族主义:叶芝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式分析(合作)。《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5期。6. 英国巴罗克时期诗歌的时间内在化构建。《外国文学》2014年第3期。7. 爱伦坡小说中的裹尸布评析(合作)。《外国语文》2014年第2期。8. 巴罗克文化与17世纪英国诗歌的文体生成。《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9. 神圣与世俗之间:克里斯托弗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欧洲巫术文化传统(合作)。《外国语文》2013年第4期。10. 艾米莉狄金森与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世界文学评论》2013年5月第15辑11. 早期现代英国巴罗克文学的现代性(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月)12. 17世纪英国诗歌的巴洛克视觉化特征。《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第63-65页)。13. 从舞台到页面:琼生与英国戏剧经典生成(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14. 奥尼尔戏剧的身份主题(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月)。15. 神性、理性与知性: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圣经隐喻(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第2期(6月)。16. 身体不能沉受之重:<圣经旧约>中的女性身体焦虑(合作)。《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17. 品特戏剧《归家》中的背叛主题及其宗教解读(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2期。18. 何时待到牧人归(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1期。19. 文明面具与权力疯癫:品特政治剧《送行酒》的福柯式身体解读(合作)。《前沿》2011年第20期。20.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性别空间叙事探究(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4期。21. 迷惘一代身体的伤残与放逐(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2期。22. 宇宙之轴:T. 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合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6期。23. 想象的身份寻求之旅(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24. 荒野、先知与十字路口:艾略特《情歌》的新英格兰叙事图景(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2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合作)。《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26. 文如画:《喧哗与骚动》的视觉化与空间化叙事(合作)。《外语教学》2011年第2期。27. 艾略特与巴罗克文学传统。《华中学术》第3辑,2011年5月。28. 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第3期。29. 《等待戈多》:信仰和理性真空状态下的等待行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十二辑(2010年春)(2010年6月)(CSSCI集刊)。30.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综述(合作)。《外国文学》2010年第4期(2010年7月)。31. 规训辩证法: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福柯式解读(合作)。《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2010年10月)32. 天父神话的断裂处(合作)。《美国文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33. 马维尔诗歌中的巴罗克时间主题(合作)。《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34. 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35. 艾略特《荒原》时空主题研究(合作)。《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6月。ISBN 978-7-5600-8396-4。36. 读诗和读园的诗学探索(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37. 情、才、艺的统一--王富强散文诗论。载《他从新的地平线上走来--阅读王富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4月。ISBN 978-7-5059-6029-9。38. 《荒原》的身体叙述及其诗学旨趣。《美国文学研究》第四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9.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三峡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8年第6期。40. 艾略特《荒原》的时空主题研究(合作)。《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4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身体叙述(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42. 美国经典诗歌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研究(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43. 末世论与斯宾塞诗歌中的宇宙时间观。《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44. 个人主义与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45. 时间意义的生存机制(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46. China's Reception of T. S. Eliot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of T. S. Eliot. London: Continuum 2007).47. A Neglected Author: Ba Jin (, , Winter 2006, Newsletters of ALSC).48. 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49. 叶芝象征主义戏剧的伦理理想。《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50. 品特戏剧的伦理学批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51. 《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52. 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嬗变。《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53. 《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54. 《四个四重奏》引语解读。《国外文学》2002年第3期。55. 作为话语形式的诗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56. 弥尔顿的诗学观。《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57. 弥尔顿早期诗歌的神秘主义倾向。《国外文学》2001年第2期。58. 弥尔顿两首早期诗歌的宗教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59. 《时间与存在》的后现代意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60.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合作)。《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61. 英语创造教育的目的、范畴和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62. 《四个四重奏》主题结构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63. 康拉德:听众与谎言:《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与阅读效应。《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64. 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的超语义特征。《外国语》1996年第4期。65. 现代诗歌的叙述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66. 乌托邦的经验秩序与嬉戏的语言指归:英语后现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外语与翻译》1996年第2期。67. 《四个四重奏》的象征主义机制。《中外诗歌研究》1995年第2-3期。68. 语境结构和诗歌语义的扩散。《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69. 生命哲学的诗化耗损:有关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新探述评。《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70. 文本死亡自我: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诗歌结构形式解读(合作)。《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71. 生命流程的深层意蕴(合作)。《名作欣赏》1993年第2期。72. 马克吐温的《苦行记》及其喜剧特色(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73. 泥土深处的语言芳香--略评陈笑海组诗《远方柔情》。《石首文艺》1992年第3期。 专著、教材等:1.《生命的和谐:斯宾塞〈仙后〉内在主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2.《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撰写第14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高级文学翻译》(副主编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4.《综合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第五册(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5.《CET-4作文辅导》,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6.《莎士比亚故事全集》(合编),重庆出版社,1998年7.《加拿大百科全书》(参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8.《英语教程》(合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纳博科夫很迷恋蝴蝶啊,也把洛丽塔的一生当成蝴蝶来写。洛丽塔的肤色服饰,对她的描写,她的生长,都能和蝴蝶对上号的,你去仔细看看就知道了你可以试着写洛丽塔和蝴蝶的关系啊切入点挺好的啊而且也比较容易写

我写了。 散文吧 想看加我扣扣 1053904254

德尔塔病毒的传播研究论文

当前,部分地区疫情反弹,我国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加快筛查、流调、隔离,尽早发现和管控风险人员,尽快阻断传播途径;推进落实区域协查,严防疫情外溢扩散。要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物资供应和基本就医需求,确保群众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德尔塔病毒相关知识吧。

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有多毒?

德尔塔(Delta)病毒一般指德尔塔(最早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

1、传播速度快:

呈现跨省传播,目前我国至少20个城市有波及;新冠变异病毒Delta毒株已扩散至100个国家左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易传播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2、传染性强:

广东广州曾出现无接触情况下14秒病毒传播案例;英国公共卫生部发布数据称,英国最近一周报告的Delta确诊病例,比原本的数量增加了46%,目前Delta变种病毒占英国新增病例99%。

德尔塔变异毒株一共有13处突变,可能造成S蛋白结构的改变。有研究数据表明这些突变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性,以及被抗体中和的能力。

3、潜伏期短:

钟南山院士表示,德尔塔病毒在身体中的潜伏期比较短,两三天就会发病,甚至有些24小时就发病。有的德尔塔10天之内有5代传播。

4、症状不典型:

德尔塔毒株感染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症状;这并不像新冠病毒变异前的表现:发热、乏力、干咳,还可能出现咽痒、咽痛、鼻塞、流涕、腹泻、味觉异常、嗅觉消失等症状。

5、治疗时间长:

从目前观察的结果看,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比起变异前的感染者,治疗周期更长,而且更易发展成重症。

6、密切接触者重新定义:

过去认为,密切接触者是发病前两天,患者家里的人还有同一个办公室的,或者一米之内有共同吃饭、开会等等,这叫密切接触者。

根据德尔塔病毒的特点,对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做了修改,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发病前4天和患者相处在一起的,都属于密切接触者。

新冠疫苗是否对德尔塔还有效?

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我们已经接种的新冠疫苗对于这种变异病毒是否有效?

《自然》杂志在6月10日上线了一篇研究论文表明,完整接种两剂mRNA新冠疫苗BNT162b2的2周或4周后,人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德尔塔毒株仍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尽管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的防护效果有所减弱,但仍然能显著降低出现新冠症状的风险。完全接种两针mRNA疫苗,保护效力可达88%。

说明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对于变异病毒仍有有效,所以,没有接种的人群,请尽快配合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容易发展为重症的老人和孩子,尽快配合相关部门完成疫苗接种。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疫苗不是万能的,不管是否接种疫苗,都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即便是接种了疫苗,也 不能保证100%预防新冠病毒 ,更不能保证100%预防变异病毒;因为接种疫苗本身并不是100%能产生抗体。

卫健委指出,我们 现在应对预防新冠病毒的方法对于变异病毒德尔塔仍是有效:

1、正确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尤其是2021年,大部分人认为新冠病毒已经被控制住了,在很多场合都不佩戴口罩,甚至很多人去医院都不戴口罩,真是让人费解和头疼。

2、勤洗手保证手部卫生,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

勤洗手这个习惯,即使没有新冠病毒,我们也应该作为日常预防疾病的习惯养成,而不是说新冠来了我就勤洗手,新冠走了我就不洗手了。何况现在新冠还没走,而且还变异了。

3、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聚集。

2020年新冠爆发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按时开窗通风,避免聚集,可是今年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很多人都放松了。其实很多习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一旦养成好习惯,终生获益。

4、出门后不要用手接触鼻和眼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这些个人卫生的习惯,在疫情期间要强调,即使疫情结束,我们也要反复强调。

5、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目前新冠病毒,并没有被我们消灭,我们还应该提高警惕,尤其是变异病毒更加厉害,我们不论是出门还是上班都应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6、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全程佩戴好口罩。

前往过中高风险的人群,一定联系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出现发烧症状,尤其是前往过中高风险的人群,更应该及时就医,且要配合好医院,按照规章制度,全程佩戴口罩。

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如何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支持治疗。

科普划重点:

看似小小的病毒,折腾我们人类两年,至今仍未被我们消灭;相反狡猾的病毒变异了,在我们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前,我们能做好的就是个人防护和配合疫苗接种,这是目前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以及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最有效的方法。

疫情的到来是每个人都非常恐惧的,但是我们所恐惧的并不仅仅是疫情本身,而是进行不断变异的病毒。从原本的新冠病毒到后来的拉姆达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其病毒传染性越来越强,潜伏期越来越长,具有更好的隐蔽性。

塞浦路斯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当地病毒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德尔塔病毒与奥密克戎病毒的结合体。这种病毒在基因型上与德尔塔病毒更为相似,可是在其病毒当中还有10个奥密克戎毒株特有的基因型。所以研究人员在为其命名的过程当中,将其命名为德尔塔克戎病毒。

这种病毒在特点方面更加趋向于德尔塔病毒,也就是说传播性较强,潜伏时间比较长。但是据其研究人员所说,这种经过变异后结合的病毒将很快被传染性很强的奥密克戎所替代,也就是说这种病毒虽然存在,可是并不会维持太长时间。也有一些专家针对于这种病毒产生了质疑,认为之所以检测出两种病毒的结合体,是由于在运输的过程当中病毒出现交叉导致的。

目前并没有任何实质证据能够证明出现该种变异结合病毒,也有一些专家针对于这种病毒是否存在作出合理质疑。例如之所以检测出两种基因型相结合的病毒是否在检测标本运输过程当中受到污染,所以才导致检测病毒过程当中出现两种基因型。

目前这种病毒并没有真的被证实,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过度恐慌。如今在我国局部爆发疫情的地区当中,基本集中于德尔塔病毒与奥密克戎两种病毒。也正是由于其传播性越来越强,所以我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要做好隔离工作。

传播速度快,潜伏时间长,致死率高,难以防范,传播范围更广。

这种病毒已经完全变异了,所以毒性特别强,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影响呼吸,有可能会影响心脏,也可能会影响血液,防治起来特别困难。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论文题目

吼吼……&*(……%¥@!

一、判断改错题(你认为下列命题是正确的,就在其题号前的括号中加“√”,错误的加“”并改正。)1、音乐表述强调了“我们要讲一下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内容”。(x)将单纯的音符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作者为陈钢,其“呈示部”第二主题节奏缓慢,用浪漫抒情的旋律表现了英台与山伯楼台相会的故事。(x)其发展部的第二主题为楼台会3、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长笛扮演了小鸟、“双簧管扮演了老爷爷、黑管扮演了狼、大管扮演了猎人、圆号扮演了彼得。”(x)双簧管:鸭子;黑管:猫;大管:老爷爷;圆号:狼4、斯特拉文斯基认为音乐没有表现任何事物的能力,实际上早在“贝多芬那个时代”,音乐家霍夫曼也作出了同样的论断。(x)霍夫曼与贝多芬不是同一时代。5、《梁祝》与《黄河大合唱》是中国当代音乐,所以不是古典音乐。(√)6、“合唱的人数较多、声部丰富、时间较长”,就是俗称的“大合唱”。(x)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7、巴赫被后人誉为音乐之父,海顿被后人誉为交响乐之父、贝多芬被后人誉为乐圣。(√)8、斯美塔那《我的祖国》选自《沃尔塔瓦河》,表现了他的“战斗历程”。(x)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9、音乐的基本要素有旋律、节奏、音色、“乐器、音乐家”、织体等。(x)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10、西洋管弦乐队的常分为“五个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弓弦乐器组和“键盘组”,双簧管是木管乐器中的“低音乐器”。(x)四个乐器组;没有键盘组;中高音乐器。11、歌剧的咏叹调表现人物之间的台词,而宣叙调则表现内在情感。(x)咏叹调富于歌唱性,宣叙调近乎朗诵。12、普契尼的《图兰朵》是一部浪漫主义“中国”歌剧。(x)《图兰朵》的剧情发生在中国,但是并不是中国的歌剧。13、《梁祝》与《黄河大合唱》是中国当代音乐,所以不是古典音乐。(怎么和第五题重复?)14、我们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中似乎听到了曲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苦和愤慨,这说明莫扎特彻底地对“那个时代失去了信心与希望”。(x)是对自己的生活极度不满,并非对整个时代失去信心。15、音乐的“交响性”指的是乐曲的“乐器众多”、音响丰富、“时间较长”。(x)主要是指和声织体丰富,音响效果多样。16、维也纳古典乐派指得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x)古典乐派并不是指音乐家,而是一种具有特定音乐风格的一个时期,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只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部分我就简单回答一下:梁祝:何占豪、陈钢以中国古代美丽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背景写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交响乐融合的典范。沃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以捷克的沃尔塔瓦河反映出作者的爱国情愫。黄河大合唱:中国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合唱。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寒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与《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反映爱国思想与抗日决心。图兰朵: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中国。是表现冷酷无情的公主图兰朵被卡拉富王子感化的喜剧。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表现莫扎特对自己贫困生活的悲懑与痛苦。但音乐在忧伤激愤的情绪下仍然充满莫扎特音乐特有的美感。是莫扎特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卡巴斯基反病毒比较好。。我一直用这个。。。很有效果的软件

瑞星````````安逸`````用瑞星```

关于埃菲尔铁塔论文范文资料

埃菲尔铁塔 【巴黎的标志】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Tour Eiffel)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埃菲尔铁塔是为隆重纪念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在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举行之际而建的。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埃菲尔(G·Eiffel,1832-1923)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钢铁杰作】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高300米,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250万颗铆钉,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 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三个了望台】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了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了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了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最高层了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副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了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璜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 最下层了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从非议到赞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创新建筑一样,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绝,再不用说那些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尖刻的批评了。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也无法说服各阶层反铁塔人士。 《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其中包括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伦每回路过铁塔都立刻另择路径,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一时间,由埃菲尔铁塔引起的风波席卷了整个巴黎城。 只是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接受,被喜爱,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著名的风景画家瓦拉东的独生子乌特里罗,原始派画家亨利、卢梭等都尽情地描绘过它,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阿波利内尔也曾在他的诗章中赞美过它。 一个压根没想到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工程师,却创造了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品;一个不是为广播发射装置建造的纪念碑式铁塔,却因扮演着发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们的肯定,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回答者:酸菜粉儿 - 一派掌门 十三级 4-19 14:10埃菲尔铁塔 【巴黎的标志】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Tour Eiffel)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埃菲尔铁塔是为隆重纪念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在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举行之际而建的。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埃菲尔(G·Eiffel,1832-1923)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钢铁杰作】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高300米,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250万颗铆钉,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 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三个了望台】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了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了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了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最高层了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副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了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璜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 最下层了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从非议到赞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创新建筑一样,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绝,再不用说那些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尖刻的批评了。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也无法说服各阶层反铁塔人士。 《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其中包括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伦每回路过铁塔都立刻另择路径,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一时间,由埃菲尔铁塔引起的风波席卷了整个巴黎城。 只是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接受,被喜爱,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著名的风景画家瓦拉东的独生子乌特里罗,原始派画家亨利、卢梭等都尽情地描绘过它,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阿波利内尔也曾在他的诗章中赞美过它。 一个压根没想到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工程师,却创造了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品;一个不是为广播发射装置建造的纪念碑式铁塔,却因扮演着发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们的肯定,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我是在 范文部落 复制过来的, 你看下能用吗?一首届伦敦世博会后,“水晶宫”就成了“世博”名招。这让法国人很郁闷,当年是他们首创了博览会制度化,但最终还是让近百年来一直与自己争当全球大佬的不列颠人抢了先。这还不算,一座精美绝伦的水晶宫更是让英伦三岛赚足了地球人的眼球。法国人一时竟有找不着北的感觉。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法国巴黎与世博会的缘分始于1855年,此后就形成了每隔11年举办一次的传统。虽然让英国抢了先,但法国还是要争当办博大国。但是几届办下来虽各有所得,遗憾的是仍没有令人难以忘怀的代表法国标志的符号出现。机会总是会不期而现。1884年,法国议会作出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国政府面向全球进行世博建筑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条件有二:高塔能吸引参观者买票参观;世博会后能轻易拆除。1000多份方案先后抵达组委会。大部分中规中矩,但也有奇招迭现,看起来类似黑色幽默。比如弄一座巨大的断头台象征昔日帝国的死亡;或者竖起一个1000英尺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里浇灌整个巴黎;或在高塔顶上安装一个巨型电灯,把夜巴黎的亮度提高8倍,制造人工白夜。也有奇思而靠谱的想象,比如建一座350米的金字塔,塔上雕刻法国英雄雕像,另以浮雕描述大革命的主要事件。到5月18日的最后期限,100余份设计稿被筛选出来进入第二轮竞争。时年53岁的法国建筑设计师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AlexandreGustaveEiffel)的铁塔方案成为最终中标方案的大热门。埃菲尔的方案是建造一座300米高的标志性铁塔。最令组委会倾心的是埃菲尔的金属拱门塔创意。它被埃菲尔描述为“新颖的金属凯旋拱门为现代科学和法国工业增光。这座拱门将会给人独特的印象,也会超过历史上各种凯旋门形式。铁塔可以类比为埃及的金字塔,只是金字塔由石块堆砌而成,我的铁塔则是用金属搭建的”。要知道,凯旋门于法国国民精神可谓深入骨髓,一座金属凯旋门带给人们的想象是什么?金碧辉煌、气宇恢宏、雄奇壮观……空间太大,太具诱惑了。这位埃菲尔是何方神圣?没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儿?这在全世界都是通例。既然他敢放言,就一定有真家伙。看看他的专业履历,就知道此君的不凡了。1832年出生于法国第戎的埃菲尔毕业于巴黎中央大学。由于在波尔多的杜罗河桥设计建造时解决了桥梁支柱的稳定性难题而初露锋芒。不久,这位年轻的法国设计师又在著名的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设计参与中,因解决内部复杂的结构问题而蜚声国际设计界。埃菲尔的铁塔方案成为最终的赢家。组委会对铁塔方案胜出的诠释是:“这个世纪即将结束,我们应该欢庆现代化的法兰西的诞生,我们有理由把金属和机械作为胜利的标志。”组委会和巴黎市政府为他们的最终决定而欣喜。但方案一经媒体公布,舆论大哗。二其实从铁塔方案问世,埃菲尔就将面对创新技术难题和汹涌爆发的争议。应对前者他有充分信心,因为他的实力明摆着。至于后者,他当然知道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方案现世必会遭遇异议,但反对声如此激烈火爆还是令他始料不及。诚然,对于19世纪末来说,这座高达300米的“通天之塔”的建筑构思也许用“超前”两字描述仍有距离,它在激发了人们浓厚的好奇心的同时,也在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力。你能让所有人都跟得上他埃菲尔先生的思维吗?你能说反对者一派胡言吗?提出争议的人物都非等闲之辈。巴黎杰出的哥特建筑学派专家从数学角度论证了铁塔方案,得出的结论是“不可能”。而按计算公式推导,铁塔建造到228米时将会发生倒塌。谁也不敢轻视数学大师的警告,一部分在铁塔方案周围的居民反应极快,他们的选择是迅速搬离。一段时间后,当铁塔建造到一定高度时,许多人真的赶来聚集在铁塔周围,似乎想见证灾难的发生,也似乎盼望奇迹出现。此乃后话。压力显而易见,即使有组委会和巴黎市政当局的强硬支持,拿主意的还是埃菲尔。后人评说,埃菲尔坚信铁塔的建造将完成一座人类理想的丰碑。这种叙述语汇绝对有歌功颂德和“马后炮”之嫌。实打实地讲,哪个建筑设计师不想留下为世人惊叹的作品,埃菲尔当然也如此。塔高300米就彰显了他的雄心。为什么是300米?埃菲尔解释说,巴黎当时的伟大建筑包括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巴黎歌剧院、七月纪念柱等加起来的总高度为297米,铁塔高度必须超过这个总和,这就是理由。更让他萦怀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何况又是全球关注的世博会。据传,埃菲尔报送方案的同时做了功课,现在也可以认为是“打招呼”。他曾请求一位政府大臣会见,提交了自己准备完毕的铁塔计划。这份附有铁塔外观、5329张机械制图和对18038块的使用部件的精确说明使大臣格外欣赏,于是暗中操纵设计大赛使其胜出。如果后来铁塔成为“豆腐渣”,那么这件似乎涉嫌暗箱操作的事肯定会被无限放大。但即使确有其事,埃菲尔和大臣要搞定铁塔方案也须承受巨大的压力。面对自己花费了巨大心血的设计和努力,埃菲尔决不会轻易退出,但他承诺,铁塔可以在世博会后拆卸重新建到巴黎以外的地方去。这既是原定的规则,也是他这时唯一能采取的策略。而对组办者来说,轰轰烈烈的争议却成了该届世博会最好的广告宣传。无人会对世界时尚之都将拥有一座高达300米“通天塔”的“事件”置若罔闻,它带来的激动和兴奋足以为世博会推波助澜。已有一些欧洲君主政体国家表示拒绝正式参加以纪念法国大革命百年为主题的世博会,那么,观赏新奇的铁塔对东道主来说岂不是最好的邀请理由?1886年11月,法国贸易部长批准了埃菲尔团队的最后建塔方案。埃菲尔分别和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签订合约,后者提供建筑造价总预算资金的五分之一。埃菲尔则抵押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并设法筹足余下五分之四的资金。作为交换,埃菲尔将会获得在博览会期间和此后20年因铁塔而获得的各项收入。尔后,铁塔所有权转交至巴黎市政府,政府也有拆除的权利。这叫风险共担,走的是合资建设的路子。在类似大型公共活动中,从招标、审议、确认、投资、建造到回报一整套程序中,法国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经市场化运作了。三1887年1月26日,铁塔工程正式开工。铁塔工地就是一个超大的露天钢铁加工厂,每一段钢材都严格按照图纸精确制造,然后检验、编号、组装。现场并没有辅助脚架,全靠精密计算和严密管理,一根根沉重的钢材通过手动液压装置精确顶到位置,再用铆钉铆接固定。铁塔用去一万五千根钢材,用一百五十万个铆钉连接固定,塔楼在混凝土加固的基座上矗立起来。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铁塔开工后的第19天。这一天,巴黎的文学艺术和建筑界向铁塔扔掷了一枚重磅抗议弹,而参与抗议的几乎全是巴黎主流社会的精英人物。其中包括以《羊脂球》、《项链》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这份由著名人士签名加上联名总共300人的《反对修建巴黎铁塔》的抗议书言辞犀利而尖刻:“我们深爱巴黎之美,珍惜巴黎形象,现在以法国色彩被蔑视、法国历史遭威胁的名义,义正辞严地抗议这座修建在我们美丽首都心脏位置的荒谬的怪物。请诸位设想一下,巴黎的美丽建筑怎么能与一个使人头晕目眩、怪异可笑的黑色大烟囱放在一起?黑铁塔一定会将它的野蛮破坏整个巴黎的建筑氛围,令巴黎建筑蒙羞,巴黎之美将在一场噩梦中彻底丧失。……巴黎受制于奢侈的商业主义还要多长时间?他们这些人只有对机器制造的想象,而造出的这些东西将给我们的巴黎――这个有着几个世纪积淀的优秀建筑的城市带来无法弥补的侮辱和破坏。这是滴在纯净白纸上的一滴肮脏的墨水,是魔鬼强涂在巴黎美丽脸庞上的可怕污点。”这份抗议书被提交给巴黎市政府并在当日的巴黎《时代报》上公开发表。埃菲尔直面的人物简直令他厥倒:除了莫泊桑,还有小说家兼剧作家小仲马,作曲家古诺德,诗人、工程师、科学院院士波吕多莫,画家、雕塑家布格鲁,建筑大师克尔尼……几乎囊括了当时巴黎乃至法国文化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抗议书发表前后,法国作家胡斯曼抨击铁塔是一个“空壳蜡烛台”;诗人科佩称铁塔是“变了形、未完工的铁桅杆”;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兰发誓“宁愿绕道走,也不愿看到它的丑陋”;莫泊桑则撂下狠话:“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名人抗议,市民也联名请愿:铁塔将会拉低巴黎的天空,压制巴黎著名地标圣母院、卢浮宫和凯旋门……强烈要求停止这一工程。《时代报》同一天刊载了埃菲尔的答记者问,他用连续几个问号阐述了自己的建筑艺术理论:“铁塔将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我们是工程师,难道我们就不注重建筑物的美感吗?难道我们只关注牢固性和永久性而不尽心尽力去追求它的美感吗?难道力的因素与美的因素真的不能和谐与统一吗?……”埃菲尔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需要更多地投入建造。铁塔在巴黎市民眼皮底下渐渐长高,反对的声音明显趋低。闻所未闻的新建筑元素一一现身铁塔,别致和独创的造型使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开始对铁塔充满期待,甚至那些当初的“恐高症者”也希望早日见识高塔直冲天穹的形象,毕竟,这是发生在塞纳河边一件令人兴奋的事。1889年3月31日,铁塔主建筑完工,埃菲尔与一些世博会官员一起登上了塔顶,并发射了21发礼炮以示庆祝。埃菲尔升起法国三色国旗骄傲地宣告:“现在,世界上只有法国国旗能飘扬在300米的高空。”巴黎新地标横空出世。赞美的声音出现了。1888年12月,法国著名的《灯笼》杂志发表世界音乐怪才萨丁的预言:“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由于埃菲尔设计建造的巴黎铁塔,这次博览会的主题光泽将会暗淡。”不久,这一切都被证实,铁塔的确抢走了法国为庆祝大革命一百周年而举办世博会的所有光芒。时至今天,埃菲尔铁塔已经证明了正是它使1889年巴黎世博会成为不朽经典,它对法国和全世界的影响,也是令人惊叹的。但同样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从当年的“埃塔抗议”中可以真切体察到文化精英们对世界时尚之都的经典情怀和法国传统文化的情深意切。这是不能简单地以褒贬而论的。四1889年5月6日,埃菲尔铁塔上礼炮声响起之后,巴黎世博会正式宣布开幕。会议期间,每天早晨铁塔上的礼炮声和晚上铁塔的灯光成了世博会的景观,登上塔顶鸟瞰巴黎全景迅速成为新时尚。当时,共有300多万人登临铁塔,人们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识过的巴黎,记者称其为“首都的望台”。巴黎都市浪漫生活也由此揭开新的一页。因为采用了爱迪生最新发明的白炽灯,铁塔顶端的灯光把半个巴黎城照耀得如同白昼,一届昼夜开放的世博会也随之诞生。这在世博会历史上也是破天荒之举。两位大师的合作堪称经典。各种非议慢慢消失。巨大的A形钢筋铁骨既高大耸峙、又优美轻盈,无怪乎浪漫的法国人把“铁娘子”的爱称送给了它。铁塔逐渐与巴黎建筑景致磨合,和谐相处,最终成了巴黎乃至法国的象征。现代工业展示的新建筑美学征服了各界人士。埃菲尔铁塔共有三层:第一层设餐厅、咖啡厅、商店;第二层设办公室、邮局、电话局、面包店和画廊,著名的《费加罗报》也荣幸地拥有一间办公室,负责为参观者办理登塔证书;第三层是服务区、气象台、实验室(物理、气象、生物)和埃菲尔的办公室,一般不对游人开放。和其他公共纪念碑不同,埃菲尔铁塔的投资建造方式决定了它必须以赢利为目的。铁塔内的每一层平台都需支付费用,也能够同时容纳1万多名付费游客。埃菲尔与巴黎市政府的铁塔合约在1889年5月世博会开幕起就开始获得回报。根据合约,20年中铁塔收益归埃菲尔所有。铁塔变身金矿,像一台不停息的造钱机器给埃菲尔带来滚滚财源。博览会三千余万的参观人次足以全部收回投资,还盈余颇丰。20年后,铁塔移交给巴黎市政府。埃菲尔和巴黎市政府没有料到,铁塔收益仍不断延续。一个世纪后,仍然游人如织。铁塔成了法国至高技术的符号。由1889年巴黎世博会刮起的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迅速席卷世界,并开掘了20世纪科学技术创新之新河。有意思的是,当年曾激烈反对建塔的文化精英也经常光顾铁塔。莫泊桑是铁塔餐厅的常客,当然这并不表明他已改初衷,但招来的疑问是躲不过去的,莫老师就不失诙谐地回答:“因为在巴黎,只有在埃菲尔铁塔之中,才是唯一看不到这个破塔的地方。”铁塔已经拔地而起,好评如潮,推倒是绝不可能了,而且他莫泊桑先生也将被永久载入反铁塔主义“黑名单”中。尽管黑名单中已有很多人缴械投降,其中包括时任法国首相的蒂赫,他也曾是铁塔的反对者,但铁塔耸立之后他亲手向埃菲尔颁发了荣誉军团勋章。但别人是别人,他莫泊桑不干。捍卫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有多种方法,莫老师就在他的小说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让他笔下的人物代他继续嘲讽铁塔,这也不失为一种风范。1889年11月6日,法国总统卡尔诺主持了盛大的世博会闭幕式,大发明家爱迪生用他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的留声机播放了埃菲尔宣布闭幕的声音,并在自己亲手制作的留声机上题词:“献给建造如此巨大、如此现代化建筑典范的勇敢建设者――埃菲尔”。两位大师在这届世博会上留下了永远的印记。世博会期间,巴黎最尖刻的评论家维克多・佛尔纳说道:“让我们在一天结束后问问参观者们,他们都看到了什么?他们从世博会又得到了什么?他们看到的是阿拉伯舞女、罗马餐馆、巴黎歌剧院、突尼斯集市等等。但是,所有的一切被埃菲尔设计的铁塔所掩盖,高高耸立的铁塔成为世博会最夺目的明星!”法国人终于有理由扬眉吐气了,因为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标志物。从这届世博会开始,埃菲尔铁塔的风头显然盖过了水晶宫。但与水晶宫相同的是,铁塔从方案到实施成功一直大张旗鼓地诠释着世博的创新精神。五300米的埃菲尔铁塔是19世纪世界上最高的建筑。1923年埃菲尔去世时,铁塔仍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堪称世界建筑工程史上划时代的创举。铁塔保持了世界最高建筑45年的纪录,直到纽约帝国大厦的出现。至今仍与帝国大厦和东京电视塔共享“西方三大著名建筑”之美誉。铁塔原名叫巴黎铁塔,但因其诞生时的争议而不凡,更因埃菲尔先生的杰出创造,法国人就渐渐地称它为埃菲尔铁塔(LatourEiffel)。西方传说中早有人类建造通天塔的传说,结果都功败垂成,埃菲尔把这个美妙而执著的愿望做成了巴黎的现实版。钢材是铁塔的主要构件,而在埃菲尔手里,冷峻的钢材被赋予了律动的生命。埃菲尔恰似一个“钢铁诗人”,以他高超的建筑主旋律加上铁条和铆钉的音符,吟哦出一首创世纪的宏大的金属交响诗。若干年后,被铸成铜像的埃菲尔先生在塔下接受人们永远的缅怀,当人们说起埃菲尔时,立即就会联想到铁塔、巴黎、法国。哦,更须铭记的是世博会。因为,归根寻踪,世博会才是埃菲尔铁塔真正的造物主。我相信,没有世博会,埃菲尔就是名声再大,也仅仅是埃菲尔,铁塔也无从谈起。正如他自己所说: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的确,从个人成就的角度说,如果埃菲尔一生真的只有铁塔这一件作品,也足以够得上永垂青史的级别了。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纪念活动,以重现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埃菲尔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铁塔二层平台围栏上悬挂着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一百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21世纪到来之际,埃菲尔铁塔安装了20000个闪烁灯,换了新装。每当夜幕降临,铁塔通体透明宛若金塔,在巴黎夜空中绚烂生辉。至今,埃菲尔铁塔每年仍招揽游客300余万人,游客最多时一天多达万人。所有来到法国的国际游客必然会把登临铁塔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巴黎市政府特意选择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他们为申奥的各项准备。他们很明白,埃菲尔铁塔既是申奥广告背景,本身又极具广告效应。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埃菲尔铁塔诞生的一波三折十分耐人寻味。最初的反对和声讨之激烈既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一件闻所未闻的新事物将横空出世,况且又是一个完全悖于传统超常前卫的大铁塔兀自耸立于具有花都美名的巴黎。这里有太多的经典,太多的人文景观,太多的时尚地标,大铁塔带来的冲击显然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但随着铁塔的渐渐长高,人们开始从另一个视角去审视,这个视角就是世博的初衷和永恒理念――创新、现代化和城市的进步,此时反对声渐渐消弭,当300米的大铁塔完全现身于塞纳河畔,人们发现,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意趣已经代替了他们原先的担忧,它似乎以压倒一切的强势勾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看到的果真是埃菲尔先生承诺的技术与美的完美结合,这种“强强联手”的效应恰恰与巴黎时尚相映成趣,以至于再也无人提起要兑现该届世博招标的条件之一――拆除铁塔。因为铁塔折射出的工业和技术成就和独特的力学之美已经征服了巴黎和巴黎市民,它正以宏大与精美、奔放与沉静的独特韵味把传统花都的时尚魅力演绎到一种新的极致。的确,埃菲尔铁塔代表了世纪性的建筑技术成就和建筑工程艺术,在埃菲尔的指挥下,大铁塔就像一支配备精良的乐队,将技术和艺术奇妙地融于一炉。一位世博专家说过,当城市成功的时候,整个国家也会成功。因埃菲尔铁塔而声名大震的1889年巴黎世博会生动诠释了世博强国的内涵。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建造。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

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埃菲尔铁塔最初的建立是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后逐渐成为了旅游景点,主要用于游客参观。

同时埃菲铁塔也将在科学实验中起到巨大作用:空气动力学实验 、 材料耐力研究 、 登山生理学 、 无线电研究 、 电信问题 、 气象观测等等 。

120多年来埃菲尔铁塔已然经历 了从技术到艺术进而转变为象征符号的这样一个过程 ,如今埃菲尔铁塔作为一种技术和艺术混合的工艺设计建筑,作为一种人文符号出现在世界大众眼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 was built in 1889 and located in a Paris, France, Mars square hollow structural steel tower, 300 meters high, the antenna 24 meters high, total height of 324 meters. Eiffel Tower named after its bridge design engineer Gustave Eiffel. Tower design novel and unique, is the world's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s in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and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Paris, France attractions and prominent signs.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