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3:41:58

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论文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摘 要】会计信息是公司运营办理和决议计划的首要根据,也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首要信息来源。这篇文章首要剖析会计信息的含义及其质量特征,引出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并加以剖析,在此根底上提出几方面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与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指会计单位经过财政报表或附注等方式向出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提醒单位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的信息。它对操控和决议计划有用,首要反映的内容有必要实在;其次具有及时性,过期的信息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第三,会计信息不是纯粹的数字符号,体现必定的经济联系。第四,对外发布的信息要口径一起。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方针存在着内涵的逻辑联系。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完成会计方针的根底,而会计方针是判别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底,有了方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就有了根据;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服务于会计方针,对财政陈述所供给的会计信息起着束缚效果。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即是决议计划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信息使用者作为准确决议计划的前提条件。若会计信息失真,其所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十分严峻的,将致使出资决议计划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本的无效装备。

二、中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资本装备功率下降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体现: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公司选择了特定的会计办法而构成会计报表的信息发表倾向于某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构成一有些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有些人却与此相反;信息供给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公司办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一起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更具有信息优势。办理人员也许使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点缀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利调节。

(二)会计信息陈述失真,致使数据不实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实在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有关决议计划者带来晦气影响的一种景象。从发作进程看,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以、作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曲解反映经济活动;二是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供给会计信息的进程中,因为片面判别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自身的局限性等,致使会计信息未能照实反映;三是会计操作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处理办法选用不适当,对会计事项的判别欠准确性等。

(三)会计信息发表不充分,有关信息不能得到准确反映

首要体现为公司对应发表的信息不作全部的发表,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办法,成心夸张有些现实、隐秘有些现实,误导出资者。有的公司乃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发表。

传统财政陈述是以前史本钱为根底反映曩昔的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但是决议计划活动的最明显特征是对将来出资活动的计划,是一种带有预期的经济行为。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未能对将来的有关财政信息进行发表,现在的报表无法发表与公司有关的各种不断定信息。一起,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首要受传统会计束缚,要点发表只能用钱银计量的财物,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非钱银性财物却不进行发表,这么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准确判别。

(四)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少指导性

现有的.公司陈述反映的首要是公司财政信息,其提醒的规模也局限于对财政会计承认与计量的买卖和事项,而疏忽非财政信息的首要性。因为公司环境以及公司自身还在发作改变,要对公司的将来开展作出猜测,仅依托曩昔的财政数据是不行的,而某些非财政信息更能提示公司将来的开展趋势。人们对公司的评估规范不仅仅局限于公司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使用现有的会计陈述,难以对公司作出全部的评估。

(五)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影响信息需要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与有关性密切有关的。仅就上市公司的发表情况看,公司年度陈述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干发布,公司办理机构往往因为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断定一些重大事件是何时发作,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 会计信息时效与实践构成严峻的滞后,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也影响很多出资者的决议计划和切身利益。

(六)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意不一样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有关性是具有相对性的,同一种信息对不一样的使用者以及在不一样时刻上其有关程度不一样,而现有会计系统供给的只能是对于全部者一起需要的通用会计陈述。这实践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进程的成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归纳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陈述不能满意全部信息使用者的全部不一样决议计划的需要,其有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三、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监督系统,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法可依

要树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系统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系统,完善内部操控机制。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效果,其非必须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内部监督,首要树立以强化内部办理为中心的会计办理系统,完善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其次,由审计部分根据有关法规对公司的财政预、决算及与财政收支有关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实在性、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公司履行内部财政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完善会计制度、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自身的不断定性,最终断定的会计准则应对将来会计环境的改变有科学的的剖析和猜测,使会计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防止将来环境的不断定性对会计发作过多的影响。

(三)清楚产权联系,树立符合国情的公司产权制度及其监督系统

清楚公司的产权构造要强调以下两方面:一是国家作为社会的利益的代表,使公司方针与社会方针协调一起,国家作为国有公司全部者对公司拥有产权,并且作为社会办理者,也有监督公司会计信息的权利,一起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担任;二是公司职工所具有的专业化技术是一种人力资本,脱离这种人力资本,股东所拥有的实物资本就无法完成增值,所以公司职工也应构成公司产权制度的一有些。

(四)进步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位置,注重后续教学

一方面,要充分确保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清晰法律责任,才干确保和调集广阔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后续教学,努力进步财会队伍的政治、事务和工作道德素质。财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及有关知识,切实做到学有所用,变成有用、可用的高素质会计办理工作者,从根本上防备会计信息质量疑问的发作。

四、定论

会计信息质量想要从根本上得到进步,首要要准承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系统存在哪些疑问,如对会计信息不对称、陈述失真、信息发表不充分、数据反映单一化、传递时效慢,没有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然后对于这些缺点,寻找改善办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开展和社会构造的不断改变,中国会计制度和政策也在不断改变,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来越进步及完善。

参考文献:

[1]乐敏.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归纳版),2008.(12).

[2]马鑫.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请求[J].商场现代化,2008(2).

[3]公司会计准则[M].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

对比新旧基本准则的重大差异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本文通过对新基本准则(2006)与原基本准则(1992)的比较,揭示新准则在确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拓展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明确会计目标等方面与原准则间的差异,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重大差异;会计目标;会计要素Abstract: Is unceasingly thorough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novates unceasingly, accountant takes 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 commercial language,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which the new situation brings. Under this background, Ministry of Finance has issued newly "Business accounting in February 15, 2006 Criterion - - - Basic maxi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new basic maxim (2006) with original basic maxim (1992) the comparison, promulgates the new criterion to establish our country's financial inventory accounting the concept frame, constructs the complete accounting standards leve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criterion formul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rests on and is clear about accountant aspects and during the original criterion and so on goal difference, so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grasps the new basic maxim. 前言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新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相比较而言,新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葛家澍(2003)曾经指出:“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科学的会计准则应当在首尾一贯、内在严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可能产生的意见分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业财务报告,解决会计准则尚未规定而产生的新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基本问题。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对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则、规定和程序等进行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

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研究论文

一、会计信息设计环节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设计环节的质量保证是整个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的龙头。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目标是设计出一套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为此,必须建立严格而不繁琐的会计准则。理想的会计准则体系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会计准则设计应充分体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要求,反映会计活动的规律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二是会计准则设计达到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特性;三是会计信息误差的置信度和置信区间控制在会计重要性水平之内,即未超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可容忍度;四是设计的信息容量适度,既不会导致重要信息遗漏,也不会出现多余无用的信息;五是准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生产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要求。我国虽然在2006年颁布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并有条件地采用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如何计量并没有通过制订相应准则很好地解决。公允的确认标准是公允的计量和获得真实全面收益信息的保证。由具体准则规定哪些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应否确认和如何计量,势必导致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的差异,从而降低财务业绩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需要将来修订完善具体的会计准则。二、会计信息生产环节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生产环节的质量保证是指企业经济信息生产加工形成的最终会计信息,如何符合会计准则的质量标准。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产生于会计信息的生产制造过程。因此,这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重心所在。生产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内部控制、管理战略(会计政策)、会计人员三个因素构成。(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无意性行为和有意性行为。无意性行为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或过失等原因,导致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故意性行为则是会计人员在内部相关人员的授意、胁迫之下,为了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不遵守有关会计原则,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包括企业内部各机构如计划、采购、仓储、生产、销售、财务、审计等之间的相互牵制,也包括更为直接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岗位控制和程序控制,其主要手段包括职责划分、授权批准、财产保全、会计系统、内部审计等。无论是哪种形式产生的不实会计信息,上述控制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或预防的作用。(二)制定合理的管理战略会计作为企业经营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如何按企业经营治理要求提供会计信息,如何让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当局的战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来体现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管理当局具有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或根据需要改变具体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权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要素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的整个会计过程,它不单纯是会计技术、方法问题,它是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处理、协调各利害关系的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时,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企业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管理当局往往不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考虑‚而是从利已角度进行权衡,从而决定提供会计信息的“私人最佳质量”。此外,管理当局在生成、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夹杂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因此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同样也是会计信息过滤的过程,一部分对信息使用者而言相当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可能被管理当局主观过滤掉了。所以,如果管理当局不恰当地运用或者滥用会计政策选择‚那么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值得怀疑了。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洞悉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所持的立场,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三)选用称职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炼者,企业会计人员的数量、职业判断能力、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等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信息生产加工中的一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立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客观、谨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在复杂、不确定以及变化的环境下,特别是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环境下,会计职业判断尤为重要。目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比较低,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员严重短缺;不同会计岗位之间力量配置不均衡、不科学;缺乏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因此,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三、会计信息检验环节的质量保证对会计信息进行检验和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生产质量的最后一环,为此,企业应成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在于确保公司公布的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质量,评价管理当局的业绩,并直接领导内审机构开展工作。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通常在组建审计委员会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委员一般由外部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委员会主任由独立董事担任;二是委员中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为会计专业人士,委员会成员应拥有商业、法律或财务方面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其监督和评价的专业性;三是委员会独立于经营管理层,有正式章程对委员会的权责、工作做明确规定;四是委员会对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任免有复核权力,可以不需执行董事的同意而直接向内部审计主管人员质疑询问;五是对公司的不合规行为可直接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汇报。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涉及财务报告、内外部审计、内部控制三个方面。在财务报告方面,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主要包括:一是复核年度已审的财务报告;二是先行检查中期财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季报编制进行监督;三是复核其他财务报告和董事会报告;四是检查公司所有重要的会计政策,对重大的变动和疑问之处加以报告,并随同年度报告向外界披露他们对财务报告公允性的看法。四、会计信息外部监管环节的质量保证提高国家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单靠企业自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外部监管机制。“失去监督,天使也会变成魔鬼”,可见外部监管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多么的重要。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国家审计、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作用。(一)财政部门我国会计准则、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履行着执法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等职责。为此,可以考虑在财政部下设置一个独立于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会计专家组成,专事监督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会计信息的质量抽查、会计报告的审核等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在实务中的执行情况,使会计准则的执行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财务报告的审核工作常规化、规范化。(二)国家审计自2003年刮起“审计风暴”以来,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坚决支持、普通百姓的空前关注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相对专业部门的专业经济监督来说,国家审计监督没有经济管理职能,地位超脱。国家审计依法独立进行综合经济监督,审计结果既专业又公正,由于审计结果对外公布,因而在权力制约机制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可以发挥一种特殊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审计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 措施 和 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是企业内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而施工企业的项目又是施工企业的根本,对施工企业项目的审计是做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本文针对施工项目目前管理的现状、施工项目内部审计的措施和方法作粗略探讨,以强化施工企业的审计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项目 内部审计 措施 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质量又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部门能否健康发展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提高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认知度,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大内审宣传力度 提高全员内审认识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 企业管理 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上述认识足以说明了施工企业的项目对内部审计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应局限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应该关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防范与控制作用,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 二是微观审计与宏观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项目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 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二、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根据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项目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实际工作中通常项目根据责任预算编制情况确认工程总收入、总成本。财务按照工程进度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一)主要问题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往往与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金额有较大差距。如根据项目的不同意图,有的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可能会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目的而少计收入,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人为操纵损益。 2.业主迟迟不作工程决算审计。如为了拖欠工程款,有些业主几年甚至十年不作工程决算审计,还有些建设单位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于“在建工程”账户长期挂账,这都给施工企业准确确认收入带来不确定因素。 3.重复确认收入。如当总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时,有时几个分公司共同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各个分公司会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审计方法 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应凭借专业 经验 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选择,选择有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1.可以通过检查项目累计结转收入和累计结转成本是否基本配比,来发现收入确认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尚未完工的项目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决算的项目,相应调整收入。但是难以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工程完工程度是否可靠。 2.可以获取以往年度(可取前两年或三年)已竣工决算的工程收入确认的有关资料,将会计账面确认的收入与按竣工决算应确认的收入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收入确认的误差率,作为对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确认的参考。 3.在审计中,可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繁简程度、施工项目情况以及所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与个别审核法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收入的计算、确认方法是否合乎规定,注意查明有无随意确认收入、虚增或虚减本期收入的情况,及其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应收工程款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三、工程成本的审计 (一)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临时建筑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审计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建造合同的甲、乙双方不能及时对账,极易漏记甲方供料成本。 2.企业日常核算管理制度松懈,材料出库、入库的内部控制较薄弱,外购材料不通过出入库手续,直接运抵建筑工地,易导致材料管理和核算出现漏洞。采购数量上不能完全按照定额采购,施工现场经常是按实际需要采购,造成竣工后核算施工图材料用量与实际消耗数量不符,为日后的外审埋下隐患;工人工资结算单不正规,结算依据不足,存在用假工资表套取费用的情况,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 3.有的企业将金额较大的临时建筑设施费一次计入成本费用,水电费用结转依据不足,导致成本费用不实。 4.有的工程项目成本结转的多,收入结转的少,账面反映为亏损,这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5.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偷逃税款。 6.利用发放奖金、补贴等名义,处理违规支出。 7.对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利用各种形式与供货方相互勾结,侵吞企业财产物资。 (二)审计方法 1.对跨年度工程项目应按年累计分成本项目进行结转,以明确每一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是否配比,据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成本核算异常的工程项目,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2.材料费用方面,应主要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材料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备;有无少进多出或挪作他用等现象;有无材料消耗异常的项目,并查明原因;期末材料的盘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利用开具的虚假发票处理其他费用,人为加大工程成本的情况。 3.人工费用方面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并查明原因,抽查应付工资计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比如:工资核算是否以签名的工资结算单为依据,与相应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用工是否匹配,以免随意开单;抽查工资结算凭证用以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规定代扣款项等。另外,为查明施工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队是否串通舞弊,除通过分析性复核以检查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外,还应当与预决算的工程量加以对比,或通过实地考察、查询施工 日记 等方法,核对应付工资账户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以发现有无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 4.应检查费用的计量是否合规。如临时建筑设施费应按照建造合同施工期分期摊销,预计水电费用时应该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施工企业项目的内部审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财务预算的审计、施工过程经济投入的审计,也有合同管理的审计和项目结算的审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面临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强化,特别是完善对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从而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能。施工企业应重视对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审计的真正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师专业必备[Z].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4). [2]檀鹤铨等.新编铁路审计指南[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2). [3]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J].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9(6). [4]李世钰,曹锡锐,__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 [5]周丽琼.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10):77-80.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摘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相对较晚,一些重大的审计 报告 、审计成果没有公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简单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没有认识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所以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准确。 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并报告工作的,即使有些职能部门是由企业某位副职分管,那也是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实质上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在目前还没有哪个法律和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的某个机构可以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更没有规定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报告工作的情况,况且按照《 公司法 》的规定,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由董事会任免,而没有规定内审人员具有这种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特别是那些实行垂直集权管理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主要负责人监督主要负责人的单方面活动,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3.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审计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对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涉及较少。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以事后监督为主,末将事前是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相结合,没有认识到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帮助企业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4.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关键是保证其独立性,通过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谁独立、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人事、经济等各项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同时也降低了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 5.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手段落后,涉及计算机程序、网络信息审计的很少,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6.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呈现多元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少有的企业购并、分设、企业间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行为时有发生。为服务企业经济发展和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这些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计算机的运用等,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贫乏,专业构成主要是审计或会计专业,而来自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或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缺少。另外,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难与被审计单位协调沟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成效。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权限、业务报告程序进行规定。 2.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实现内部审计转型 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强调了增值审计,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广泛的内部控制,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咨询等增值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全面分析审计需求,明确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制订合理的转型规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增值服务中的作用。 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模式,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金额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 3.推行计算机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审计信息化进程也逐步加快,计算机审计成为主流。利用计算机审计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审阅、核对、分析、比较企业的各种信息,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资金及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企业风险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 4.坚持客观公正,严格处理处罚。 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 教育 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遏制违规乱纪,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作用,净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人员的经济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在审计违法违纪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5.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1)打破以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积极吸收具有工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法律等非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力。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国家相关专业的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企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审计月刊.. [2]刘文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中国审计..

企业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棘手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堵截假信息的来源渠道上下功夫。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偷税漏税。其特点是: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和不交税的目的。多见于民营企业或效益好的国有企业。 2、粉饰业绩,为保“名”而造假。其特点是: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多见于上市公司和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以及昔日为省优、部优而今已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的企业。 3、为获利而造假。其特点是: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强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对条件不成熟的公司,财务资料做假便成为其首选捷径。还有的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虽然打着“为公”的旗号,但实质是为个人(主管领导,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庆联谊”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案件。其次,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但经营亏损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投资者。 4、贪污盗窃,转移国家资产。其特点是:出具假凭证,收入不入账,办假手续报废资产,将账目搞乱,浑水摸鱼,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等。多见于管理比较混乱的中小国有企业。 针对企业经营者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因为企业产权的明晰为会计行为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经济上的利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下,资源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二、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并使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加强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在独立董事制度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在公司的治理实务上,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审计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指导和协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确保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摆脱经理层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三是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四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五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 四、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的制约经营者 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该机构有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员档案,建立了专业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处罚条例,一旦发现专业经理人员有违反职业道德标准行为的,将根据处罚条例,予以公示并记入档案,严重的取消专业经理资格,从而有效地制约经营者,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另外,还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从经济上制约经营者的行为,因为注册会计师与专业经理都属于高收入阶层,注册会计师要为审计失败承担责任,同样专业经济人员也要为其经营失败承担一定的责任。 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外,还应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主体应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即企业经营者,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更不是会计行为主体。民事赔偿制度可以增加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使得会计造假成本升高,从而遏止经营者造假。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的论文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思索论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层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投资;另一方面,由于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可能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无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都会降低投资质量,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否能够减少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呢?Biddleetal.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会计信息质量较高,一方面可以提高股东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监督能力,减少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减少投资不足的现象。[7]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减少具有过度投资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小、资产负债率高)公司的投资额,提高具有投资不足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大、资产负债率低)公司的投资额,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实际投资额与预期投资额之间的偏差。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重要。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简单地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客观地评价过去,科学地预测未来。现有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大类。直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包括对应计利润质量的衡量、对现金流量质量的衡量和对年度报告的直接评分等。

应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量利润之间的差异,也是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在利润表上的直接反映。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报告利润,从而影响利润质量,因此,管理层主观操纵的应计利润大小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应计利润的质量。在这个基础上,Jones试图通过对公司历史和同行业影响应计利润因素(包括营业收入的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等)的分析来估计企业本年度正常的应计利润,进而得出企业本年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空间操纵的非正常的应计利润(称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且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大小来衡量利润质量。[8]随后,Teoh,WelchandWong进一步将应计利润划分为流动性应计利润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两部分。他们认为,管理层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操纵空间更大,因此,他们以流动性应计利润的质量来衡量会计利润的质量。[9]后来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Jones的模型[8]进行了改进,如Kothari等人。[10]DechowandDichev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衡量应计利润的质量,即将营运资本转为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简称DD模型)。他们认为,应计项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不同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应计项目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和判断,因此,估计误差越小,其质量就越好。[11]Francisetal.[4]在DechowandDichev[1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考虑了营业收入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影响。Wysochi则对DD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12]

前述研究主要从应计利润的质量角度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除此以外,大多数学者还发现,管理层除了可能利用会计政策的应用空间来调节利润以外,还可能通过调整正常的经营行为来干预企业的报告利润。如Roychowdhury发现,企业可能通过提高销售折扣的`方式来增加收入,通过增加产量的方式来降低产品销售成本,通过减少可操控性支出(如研发费和广告费等)的方式来降低期间费用等,这些方式可以暂时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因此,可以用非正常的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高生产成本和非正常的低可操控性支出来衡量企业的利润质量。[13]财务报告除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报表附注和补充信息。因此,仅仅用利润这个综合指标来评价财务报告的质量尚显不足,还应该全面评价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其他信息质量。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如LangandLundholm用美国财务分析师协会的公司信息委员会的财务报告评级,即财务分析师对企业整套信息披露政策的评价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4]Botosan用美国证券投资协会的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评级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5]Li用公司年报的可读性(以每句话中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中的音节数量来衡量)和年报的长度等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6]

在某些研究设计中,现有学者也用高质量信息披露对相关利益人决策的影响后果来间接衡量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如利用会计利润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未来盈余反应系数、知情交易评分、财务预测偏差、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等来间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无法直接观测,因此,只能采用不同的估计和判断方法来进行衡量。但是,估计和判断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假设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相互补充,以尽量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包括改进会计准则、改善会计执业环境、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充分发挥信息中介(包括审计师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不同的会计准则是否存在质量差异,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否意味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现有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如Barth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的质量差异。她用不同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来衡量会计准则质量,即衡量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是盈余管理较少、亏损确认更及时、价值相关性更高。她发现,虽然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好,但是,如果将交叉上市的公司在本国准则下的会计数字进行调整,则无论调整为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数字,还是调整为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数字,其会计信息质量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17]Barth,Landsman,Lang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她们采用与Barth相同的会计准则质量衡量方法,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好;而且公司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后,会计信息质量会有所提高。[18]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Daskeetal.以市场流动性、资本成本和托宾Q的变化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比较了26个强制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在执行以后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差异。他们发现,平均来看,这些国家在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以后,市场流动性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只有在法律体系健全、执行效果良好的国家,才会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资本成本和权益市值价值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会计执业环境可能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19]EccherandHealy比较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质量差异,他们用应计利润与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结果发现,国际会计准则并不优于中国会计准则。此外,对于拥有国际投资者的公司来说,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只有国内投资者的公司来说,中国会计准则的质量要优于国际会计准则。[20]

(二)会计执业环境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在有关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已经发现,所在国的法律环境等因素可能会直接影响准则的执行质量。在此基础上,还有学者探讨了劳动力市场环境对管理层会计决策的可能影响。如Desaietal.考察了公司进行报表重述以后,劳动力市场对相关高管的惩罚机制。他们发现,公司在进行报表重述以后,其高管的离职率会提高,而且离职高管的新工作会变差(如新公司的规模会更小、薪资水平会下降等)。[21]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的惩罚机制可能会制约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间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信息披露方式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Huntonetal.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会计信息,如果信息披露方式不同,那么可能会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质量。[22]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认为报表和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含量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如果出现在报表(表体)中,管理层就认为投资者能够关注并解读其隐含信息,因此就不会通过会计方法或实际业务来人为地调节报告利润。反之,如果相关信息出现在报表附注中,管理层就认为投资者不会关注或者解读相关信息,其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也就是说,管理层似乎认为投资者能够看透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却无法仔细阅读报表附注中披露的相关信息。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四)信息中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在资本市场中,最主要的信息中介就是审计师、财务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如FanandWong发现,在法制环境有待健全的国家,审计师可以发挥公司治理的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他们发现,代理问题比较严重、经常进行权益再融资的公司更愿意与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即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而相比其他公司,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则提高了这些公司的市场价值。[23]Bushee讨论了机构投资者对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他将机构投资者分为投机型机构投资者和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两大类。其中,投机型机构投资者通常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其投资组合变动较快,更加关注短期利益;而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则会关注企业的长期绩效,其投资的持有时间通常较长,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也较强。他发现,如果公司投机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高,公司就更有可能通过减少研发费支出来提高短期利润,避免利润下降;反之,如果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高,公司通过降低研发支出来提高利润的可能性就会减小。[24]

(五)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现有研究还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降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Klein考察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随着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降低而增加。[25]FanandWong研究了为什么东亚7国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以后,会计信息质量不升反降。他们认为,由于东亚一些国家所有权集中、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现金流量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政治寻租行为盛行等原因,导致控股股东有动机隐藏内部信息,操纵财务报告政策。他们发现,在大股东拥有有效控制权的情况下,最终持有人的控制权越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差;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差异越大,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差。[26]

综上所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不能仅仅依靠会计准则,完善法制环境、配套的市场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等也都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路径。

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体系的基础,能够对会计体系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重点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希望以此文章为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提供参考,进而促进会计工作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策略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不对称

(1)不同使用者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在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就会使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更加偏向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进而使一些人得到的信息要明显少于另一些人,这就造成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股票的流动。

(2)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者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在信息的使用上相比于外部使用者具有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企业管理人员会粉饰会计报表,调节收益和盈余。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处于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企业不愿意将其内部的会计信息公之于众,如果被竞争者知晓,会影响到自身的竞争力。或者是由于有的财务信息一旦公布会不利于企业形象,严重的情况可能会使企业的股价大跌,例如企业的重大亏损、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

会计信息报告失真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指标,通过调整信息报告而蒙混过关,但却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有的企业对政绩有用的数字就加以统计,需要时就进行相应的改造,这就使相关的数据失真了。有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往往视国家政策于不顾,统计会计工作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进行随意改动。监督和检查统计数据的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检查的也只是一个部门的数据,想要全面检查合并统计数据是很难的一件事。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这里以企业年度定期报告为例进行说明。大部分企业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有疏漏、对重大事项没有做出说明、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不详细披露的问题。有的企业就算是已经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披露,但是未就企业的环境变化、面临的特殊情况加以完善,所以也使披露存在不足。有的企业很大一部分资产没有进行确认,报告就更不用说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上报的也多是有形资产,很少有无形资产的体现,这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但是无形资产是最能体现企业利润的增值空间的,也最能实现企业的价值。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资源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就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待加强。

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同一种信息对不同的用户以及不同时间的相关度有所不同,但现阶段的会计系统所能提供的只是供所有使用者共同需要的通用会计报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

建立健全法制

近年来我国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其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更高。但想要使《会计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就要辅助以相关配套的`法规,修订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是良好的方法。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加大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要完善会计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规范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而达到改善会计监督内部环境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是一种约束机制,是对权利和责任的约束。会计准则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将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利益达到平衡,准则制定机构规范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行为的过程中要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使各方的利益都能够达到一定的平衡,维护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培育会计信息主体和信息需求市场

要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来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控制,使法律法规中的条款更加明确,确保信息披露的质量。要不断拓展财务信息披露,使会计信息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充实,要客观地反映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信息混淆,使报告的形式和数量更加丰富。如今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这就需要会计信息在披露上更加灵活,除了披露财务信息外,一些非财务信息也要披露。还既要披露定量信息,也要披露定性信息和风险信息。还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建设。会计信息市场中介机构的主要功用就是对会计信息的供需双方进行有效沟通,起到一个连接纽带的作用。会计信息商品的检验员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检验、审核,然后将可靠的信息输送给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存在会计信息供大于求的问题,从整体的发展上来看也不高,在会计信息的使用上还明显的显示出不充分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借助信息中介咨询机构的力量来进行正确的决策判断。

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要大力提倡在会计领域中实行会计电算化,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会计核算能够更加明晰快捷,透明度更高,会计监督更为有效。应进一步扩大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功用,利用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还应对其他国家的一个基本的法律法规有基本的了解。拥有了这些知识,会计人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归纳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高。总而言之,会计人员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2)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专业判断能力。众所周知,在准则上需要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但事实上职能判断能力所能发挥的作用绝不远远止步于此。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发展的持续深入,会计人员的职能要求也越来越广泛,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来自世界企业的挑战,竞争也更加明显,对各种风险的控制和核算也是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如果企业不能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去防范、规避风险,企业的盈利将被消耗一空。

三、结束语

在文章的全面分析下,使我们充分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要得到企业的重视,这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相信在会计人员共同努力下,会计信息的质量将会得到明显改观,进而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4.

[2]杨洁.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3]陈英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基于深市2009-2012年的经验数据[D].广西师范大学,2013.

[4]葛春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5]苏锐静,彭志成.对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2).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摘 要】会计信息是公司运营办理和决议计划的首要根据,也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首要信息来源。这篇文章首要剖析会计信息的含义及其质量特征,引出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并加以剖析,在此根底上提出几方面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与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指会计单位经过财政报表或附注等方式向出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提醒单位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的信息。它对操控和决议计划有用,首要反映的内容有必要实在;其次具有及时性,过期的信息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第三,会计信息不是纯粹的数字符号,体现必定的经济联系。第四,对外发布的信息要口径一起。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方针存在着内涵的逻辑联系。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完成会计方针的根底,而会计方针是判别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底,有了方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就有了根据;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服务于会计方针,对财政陈述所供给的会计信息起着束缚效果。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即是决议计划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信息使用者作为准确决议计划的前提条件。若会计信息失真,其所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十分严峻的,将致使出资决议计划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本的无效装备。

二、中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资本装备功率下降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体现: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公司选择了特定的会计办法而构成会计报表的信息发表倾向于某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构成一有些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有些人却与此相反;信息供给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公司办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一起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更具有信息优势。办理人员也许使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点缀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利调节。

(二)会计信息陈述失真,致使数据不实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实在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有关决议计划者带来晦气影响的一种景象。从发作进程看,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以、作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曲解反映经济活动;二是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供给会计信息的进程中,因为片面判别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自身的局限性等,致使会计信息未能照实反映;三是会计操作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处理办法选用不适当,对会计事项的判别欠准确性等。

(三)会计信息发表不充分,有关信息不能得到准确反映

首要体现为公司对应发表的信息不作全部的发表,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办法,成心夸张有些现实、隐秘有些现实,误导出资者。有的公司乃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发表。

传统财政陈述是以前史本钱为根底反映曩昔的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但是决议计划活动的最明显特征是对将来出资活动的计划,是一种带有预期的经济行为。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未能对将来的有关财政信息进行发表,现在的报表无法发表与公司有关的各种不断定信息。一起,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首要受传统会计束缚,要点发表只能用钱银计量的财物,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非钱银性财物却不进行发表,这么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准确判别。

(四)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少指导性

现有的.公司陈述反映的首要是公司财政信息,其提醒的规模也局限于对财政会计承认与计量的买卖和事项,而疏忽非财政信息的首要性。因为公司环境以及公司自身还在发作改变,要对公司的将来开展作出猜测,仅依托曩昔的财政数据是不行的,而某些非财政信息更能提示公司将来的开展趋势。人们对公司的评估规范不仅仅局限于公司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使用现有的会计陈述,难以对公司作出全部的评估。

(五)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影响信息需要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与有关性密切有关的。仅就上市公司的发表情况看,公司年度陈述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干发布,公司办理机构往往因为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断定一些重大事件是何时发作,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 会计信息时效与实践构成严峻的滞后,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也影响很多出资者的决议计划和切身利益。

(六)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意不一样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有关性是具有相对性的,同一种信息对不一样的使用者以及在不一样时刻上其有关程度不一样,而现有会计系统供给的只能是对于全部者一起需要的通用会计陈述。这实践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进程的成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归纳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陈述不能满意全部信息使用者的全部不一样决议计划的需要,其有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三、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监督系统,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法可依

要树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系统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系统,完善内部操控机制。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效果,其非必须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内部监督,首要树立以强化内部办理为中心的会计办理系统,完善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其次,由审计部分根据有关法规对公司的财政预、决算及与财政收支有关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实在性、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公司履行内部财政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完善会计制度、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自身的不断定性,最终断定的会计准则应对将来会计环境的改变有科学的的剖析和猜测,使会计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防止将来环境的不断定性对会计发作过多的影响。

(三)清楚产权联系,树立符合国情的公司产权制度及其监督系统

清楚公司的产权构造要强调以下两方面:一是国家作为社会的利益的代表,使公司方针与社会方针协调一起,国家作为国有公司全部者对公司拥有产权,并且作为社会办理者,也有监督公司会计信息的权利,一起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担任;二是公司职工所具有的专业化技术是一种人力资本,脱离这种人力资本,股东所拥有的实物资本就无法完成增值,所以公司职工也应构成公司产权制度的一有些。

(四)进步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位置,注重后续教学

一方面,要充分确保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清晰法律责任,才干确保和调集广阔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后续教学,努力进步财会队伍的政治、事务和工作道德素质。财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及有关知识,切实做到学有所用,变成有用、可用的高素质会计办理工作者,从根本上防备会计信息质量疑问的发作。

四、定论

会计信息质量想要从根本上得到进步,首要要准承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系统存在哪些疑问,如对会计信息不对称、陈述失真、信息发表不充分、数据反映单一化、传递时效慢,没有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然后对于这些缺点,寻找改善办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开展和社会构造的不断改变,中国会计制度和政策也在不断改变,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来越进步及完善。

参考文献:

[1]乐敏.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归纳版),2008.(12).

[2]马鑫.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请求[J].商场现代化,2008(2).

[3]公司会计准则[M].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答辩

4、提供必备的空间环境,确保准备问题独立化。

要保证答辩学生准备问题的独立性,其措施就是给其独立空间,即让其与同学和老师隔离,失去同学的援助和询问老师的可能。

5、平时加强会计知识积累,做到回答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回答问题质量高低完全取决于答辩学生平时对知识积累程度和临场发挥水平。要做到回答问题切中要点。

一是论文必须自己做,剿窃文章进行大拼盘乃为大忌;

二是平时注意知识点滴积累切勿临时抱佛脚;

三是平时多锻炼,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如参加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6、建立严密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评分规范化。

对毕业论文考核评分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合理原则,该原则要求对毕业论文考核有一套规范的量化标准。如论文介绍量化评分标准,可细化为: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新意,论证是否严密,论文抄写是否清楚,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等具体指标,切忌凭整体印象模糊评分。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会计专业的论文答辩技巧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将会及时分享论文相关内容,大家及时关注哦!

会计论文答辩题目

论文答辩是导师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而进行的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会计论文答辩题目,欢迎阅读.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报刊的阅览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相关材料及信息,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并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对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以及经验,对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提升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会计职业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性差等诸多问题.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对经济组织法人代表诚信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会计职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已颁布的会计职业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性差等诸多问题.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对经济组织法人代表诚信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会计职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5、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首先我必须正面诠释我的论文性质,作为一篇本科学士毕业论文,我确实用心完成了我的学习任务,但如果一旦将论文的框架与概论进行实际运用,它还是浅显、不成熟的.其结果也就有可能成为理论性上的成功或实际运用上的短板,但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补充.

正面: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现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负面:理论性过强,实际运用性有待于商榷,实际操作需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旅游产业点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6、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具有.虽然相对于专家性的研究、指导具有一定的不足,但根据资料查阅和社会调研,所得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及策略在配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各界力量努力的基础上还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7、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8、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附: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一、财务会计方向

1、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2、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3、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4、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5、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6、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7、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9、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0、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11、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13、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4、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15、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16、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17、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18、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19、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20、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21、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22、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2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24、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25、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26、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27、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初探

28、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29、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探析

30、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浅析

31、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

32、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33、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

34.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35. 刍议现代经济下的融资租赁

二、税务会计方向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5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20、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21、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2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三、会计电算化方向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2.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3.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5.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6.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7.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与会计电算化

9.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10.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11.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2.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13.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1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1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6.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7.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8.对电算化会计中会计方法的思考

19.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应注意的内容

20.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管理

21.会计电算化引起的企业损失及对策

22.会计电算化替换手工账及试运行浅析

23.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25.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

26.会计电算化使用方法和技巧

27、网络环境下电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2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9、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

四、财务管理方向

1、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浅议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3、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4、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5、关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6、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

7、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9、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10、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2、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13、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14、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15、关于××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6、浅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17、浅谈企业财务风险

18、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19、浅谈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方法

20、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21、论股利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8

2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3、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与控制

24、浅淡村级财务管理

25、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

26、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27、债务重组的利弊分析

28、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3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浅议

3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例证分析

32、企业财务目标取向分析

34、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35、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6、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五、审计方向

1、浅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3、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思考

5、财务欺诈的成因及防范

6、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7、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及审计策略

8、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如何进行货币资金审计

10、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1、识查假账的主要方法

12、货币资金审计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3、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14、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15、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16、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

17、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1、自己为什么选择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这个课题?

2、研究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扩展资料

回答问题的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

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会计信息化研究论文

会计信息化的问题与措施论文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逐渐完善用电算化完成做账的同时,以分析、管理为主的会计信息化也开始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的日益深入,人们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在电算化发展成熟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践中的简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大概念,它主要是从会计的技术特征与会计的发展来研究和认识会计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会计的.深入应用,使会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加紧密。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全方位、实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得高度自动化。

二、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管理措施不得力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只知道会计电算化,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才是发展的趋势。因此,企业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会计信息化没有发挥出本身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注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并不了解通过会计管理所带来的输出增值。在会计电算化使用的时候,一些企业制订了许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了作用。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只停留在电算化的管理当中,并没有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制度。一个企业,如果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财会信息系统,并且利用该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风险控制、市场预测以及经营决策,那么给该企业所带来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2、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

会计信息化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财务会计的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会计信息是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会计人员只通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对电算化的认识都不够深入,更不用说与会计相关的信息技术了。并且,精通信息技术的人员又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就我国大多数会计而言,低端人才过于饱和,结合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严重缺乏。这一事实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以及法制建设不够健全

对于会计的实际应用,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当前情形发展的趋势是会计信息化,在实践中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跟上实践的步伐。对于会计审计和内部控制之类的问题,理论并没有过多深入地研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数据安全等都需要法律来规范相关的行为。然而在这一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是相对缺乏的。现在的会计法律无法完全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法律的发展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三、发展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1、增强观念,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

现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的良好发展,要保证会计人员权限分明,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也要通过会计输出结果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当手工做账向信息化转变之后,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也应由核算化转向管理化。通过会计信息化增强会计管理的科学性。

2、定期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作用巨大,但是企业缺乏兼具会计和信息技术的人才。这严重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可以定期提供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培训,让会计人员不但有会计专业知识,还学到信息技术。

3、加快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加强会计信息化法制建设

学者们应当注重当今会计信息化的实际问题,针对企业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理论上形成系统才能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实际的发展。国家应该重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新型犯罪行为,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法制建设的脚步。只有会计信息化法制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会计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伴随着众多问题。只有认识并且解决存在在当前会计信息化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企业、个人都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积极去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探究论文

摘要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对于企业会计而言,会计的作用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从最初的单纯记账,到财务管理和分析,再到管理会计,会计也逐渐细分为会计与财务管理。这其中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会计职能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这一点主要基于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基础支持作用。会计信息化解放了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基础核算所占用的巨大劳动力,优化了企业会计部门所承担的财务决策支持作用发挥效能,并在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会计信息化模式,实现了会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但必须认识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企业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推进与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以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核算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最初的起源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手工劳动的计算机化模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核算效率。伴随企业规模扩张,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网络版发展,给总账及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工具。如在企业对分子公司进行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网络版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可以快速形成合并报表,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编制合并报表的工作量。

(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支持决策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在解放会计工作人员繁重劳动的同时,使得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财务管理理论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逐步转变到企业决策支持的领域当中,为企业资本资金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其中,会计信息化也在发生功能上的变更,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提高财务人员对企业决策事项的支持效率,逐步转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

(三)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规模管理提升的必然选择

伴随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企业集团越来越多,企业多元化发展和数量极发展,使得企业会计自身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在规模化管理中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型企业集团都在发展的ERP系统即是对会计信息化的延伸,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代表。当前,国内的金蝶、用友、浪潮等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商,都在财务共享系统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创新,相关系统也不断成熟,为企业集团会计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体系搭建仍需不断改进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体系搭建尤为重要。但在实践操作中,有的企业对系统搭建并不重视,缺乏顶层设计,仅仅照搬照抄某个会计系统,或是购买现成软件,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定位较为初步,不利于后期发展。也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在需求分析方面较为忽视,没有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使得会计信息化缺乏延展性,或是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难以建立,形成数据信息孤岛,制约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仍需不断加强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实施。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发展不重视,认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没有通盘考虑,使得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较低。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实施中缺乏时间计划,职能分工较为粗浅,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仍需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循环往复的工作,需要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提升与改进,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会计电算化,而没有在会计职能提升的同时,更新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也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对评估重点、监督体系、协同发展等事项没有具体研究与实施,使得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支持效果较弱。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会计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信息化的功能有较强的理解与设计。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功能需求的充分论证,在各部门中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细致把关,特别是与企业其他部门相关系统的连接事项。三是提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延展性设计,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具有前瞻性,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化的广泛适应性。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

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层次,从顶层加强管理。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明确会计部门、信息部门和其他涉及部门的各自职责,制定时间计划,提高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效率。三是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成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员素质的整体协同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

一是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对于企业对会计的职能要求要不断提升,并据以设计会计信息化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功能。二是定期开展对会计信息化的评估工作,明确评估重点,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三是建立统一的会计监督体系,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考评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此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论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畅有序组织开展,是确保我国企业顺利实现最优化生产经营发展状态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择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现存问题;改良对策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事业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计算机学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引入运用,使得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路径发生了深刻变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想要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真实市场环境中长期维持稳定有序的经营发展状态,必须借由采取和实施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有效改善优化我国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研究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企业具体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水平的显著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简要阐释。

一、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

会计信息化,就是在全面引入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背景之下,将我国企业以往长期存在的传统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业务模式,逐步向电子信息化,以及网络共享化的技术形态方向进行发展演化。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企业能够借由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形态的运用,确保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在全部业务部门之间顺畅有序的传递和共享,并且在充分整合运用企业内部各类型财务会计管理信息要素,以及经营业务信息要素条件下,能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稳定充分的支持保障条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全面充分整合我国企业现代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实现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业务活动之间的充分结合,并且最终建构形成具备充分开放性和高效性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真实性市场经营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构和稳定有效运行,能够借由对企业内部现有各类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的解读分析,保障和促进我国现有企业的综合性市场竞争能力水平,以及经济收益获取水平的.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充分的支持条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实践背景之下的衍生产物,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共同支持背景之下,实现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标,有效扩展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要素的传输实践空间。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

第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重视程度明显缺乏。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且系统地认识和梳理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之下,各类型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基本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组织实施模式、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法、基础会计制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基本特点。借由开展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能够明确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项目构成体系,同时还充分揭示审计业务环节切入接口,以及会计数据档案数据信息要素的基本要求,在充分满足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模式背景之下,还能充分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有功能,确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尚未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第二,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存在局限性。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数据信息资料、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大多对企业财务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实践技能具备较为充分的学习掌握,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均尚未实现对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掌握,客观上引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在自身实际具备的综合素质表现状态方面具备显著的参差不齐特征,客观上导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人员,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认识,导致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无法保证和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给我国现有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第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性。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想要在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业务运行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和促进各项基础性的控制和设定目标均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建设和运行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过程中,尚未建构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控制机制,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其最为充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明显的不良阻碍。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

第一,切实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我国企业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改良控制措施,改善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要借由不断改良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从而显著提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第二,切实改善优化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确保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我国企业应当结合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基础素质建设发展现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实施培训督导,继而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的不断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条件。要立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水平,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规范性展开过程性和动态性监督管理,确保实际组织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本文择取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等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阐释,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春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134-136.

[2]梁楠.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8-9.

[3]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18-319.

[4]杨璐郡.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1:192-193.

[5]吕海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12:160+162.

[6]逯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105-110.

[7]牛广海.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03:45+44.

[8]陈舒刚.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41-14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