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安全协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0:49:26

安全协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

曾发表过计算机安全方面的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网络多媒体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方法与应用》。主编了《信息安全导论》、《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信息隐藏技术与应用》、《信息隐藏技术试验教程》等7部教材。主要发表的期刊论文:(截至2008年底)1. 李松,王丽娜,余荣威,匡波,一种密钥协商协议的自动化设计方法.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89-922. 张磊,王丽娜,王德军. 一种网页防篡改的系统模型.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121-1243. 余荣威,王丽娜,匡波.一种面向远程证明的安全协议设计方法.通信学报,2008,29(10):19-244. 王丽娜,赵磊,郭迟,方喆君.一种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安全接入与选路模型.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10): 999-10025. 费如纯,王丽娜,张焕国.门限视觉密码方案的组构造方法.通信学报2008,29(10):82-876. 熊琦,王丽娜,刘陶,余荣威.面向容侵系统可生存性量化的随机博弈模型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8,29(10):1794-17987. 郝彦军,王丽娜,张焕国.基于结构码的安全数字水印方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10):1070-10728. 王丽娜,岳云涛,刘力,王德军,Oracle数据库备份软件设计与实现.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54(1):60-649. 王德军,王丽娜,郝永芳, 裸机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2):3735-373810. Jingsong Cui ,Lina Wang ,Rong Peng. A new approach to anti-piracy.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es B-Applications & Algorithms,2006,13:964-96611. Wang Lina , Guo chi. Building Hot Snapshot Copy based on Windows File Syste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6,11(6):1503-150612. Wang Dejun, Wang Lina. Efficient multi-resolution compression algorithm for disk-based backup and recovery.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6,11(6):1609-161313. 熊琦,王丽娜,基于磁盘和SAN的网络数据备份模型,计算机工程,2006,33(4):233~23514. 彭文灵,王丽娜,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入侵容忍机制研究, 电子学报,2005,33(1):91~9515. 李莉,薛锐,张焕国,冯登国,王丽娜,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电子学报, 2005,33(1): 166~17116. Wenling Peng,Lina Wang,Huanguo Zhang,Wei Chen. Building Intrusion Tolerant Software Syste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5,10(1):47-5017. Min Yang,Lina Wang,Huanguo Zhang,Wei Chen. Masquerade detectio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5,10(1):103-10618. Yichun Liu,Lina Wang,Huanguo Zhang. Atomic electronic contract protocol based on convertible signatur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5,10(1):227-23019. Ruchun Fei,Lina Wang. Threshold decryption scheme with multiple policies.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5,10(1):243-24720. Jianhui Xuan,Lina Wang,Huanguo Zhang,. Wavelet-based denoising attack on image watermarki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5,10(1):279-28321. Guoqing Tu,Huanguo Zhang,Lina Wang,Dandan Yu.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for integrity model on trusted platfor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5,10(1):35-3822. 彭文灵,张焕国,王丽娜. 基于随机过程的容侵系统可信性量化方法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2005,31(21)23. 彭文灵,王丽娜,张焕国. 基于有限自动机的网络入侵容忍系统研究.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26(8):1296~130024. 李晓丽,王丽娜. 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 计算机工程,2005,31(18):153-15525. 彭文灵,王丽娜,张焕国. 基于随机过程的容侵系统可信性量化方法. 计算机工程,2005,31(22):7-8,3526. 刘义春,王丽娜,张焕国. 用于P2P交易的离线电子代币系统. 计算机工程,2005,31(16):9-10,1327. 王德军,王丽娜. 容灾系统研究. 计算机工程,2005,31(6): 43~4528. Li Li, Zhang Huanguo and Wang Lina. An improved non-repudiation protocol and its security analysis.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2004,9(3)29. 崔竞松,王丽娜,张焕国,傅建明,一种并行容侵系统研究模型—RC模型, 计算机学报,2004,27(4):500~50630. 王丽娜,费如纯,董晓梅,等级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方案研究,电子学报,2003,31(2):146~14931. 费如纯,王丽娜, 基于RSA和单向Hash函数防欺诈的(t,n)秘密共享体制,软件学报,2003,14(1),146~15032. 罗敏,王丽娜,张焕国,基于无监督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电子学报,2003,31(11),1713~171633. 费如纯,王丽娜,于戈, 基于离散对数和二次剩余的门限数字签名体制, 通信学报,2002,23(5),65~69主要发表的会议论文:(截至2008年底)1. Chi Guo , Lei Zhao , Li-na Wang , Zhe-jun Secure Network Admission and Routing Model Based on Trust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ICYCS 2008),Zhangjiajie,. Chi Guo , Li-na Wang , Fu-rong Zhou , Lai-nv Huang, Zhen Peng. Analysis on the ‘Robust yet fragile' nature of Internet: Load, Capacity and the Cascading failure Avalanche Effect.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ICYCS 2008),Zhangjiajie,. Chi Guo, Lina Wang, Lai-nv Huang,Lei Zhao. Study on the Internet Behavior’s Activity Oriented to Network Survivability.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CIS 2008),Suzhou,. Mo Yang,Lina Wang,Yuandong Lei.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Trust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CIS 2008),Suzhou,. Donghui Hu, Lina Wang, Xiaqiu Jiang. Detecting the MB1 with Higher-Order Statistics.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Workshop(CISW 2008),Suzhou,. Dejun Wang, Lina Wang, Jingbo Song. SEDBRS:A Secure and Efficient Desktop Backup and Recovery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ata, Privacy, and E-Commerce (ISDPE 2007),, . 王丽娜,宋静波,郭迟,王德军. 一种基于算法优化的桌面数据备份系统. 第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和通信安全学术会议(CCICS'07),长沙,. Yanjun Hao,Huanguo Zhang,Lina Wang. Secure spread-spectrum watermark detection based on extended TPM.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ata, Privacy, and E-Commerce (ISDPE 2007),Chengdu, . Lina Wang, Jingli Guo, Min Luo. A More Efficient Voting Scheme based on Blind Signature.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CIS-2006),Guangzhou,. Guojun Peng,Huanguo Zhang,lina Wang. An Improved Worm Preventive System Based on Generic Exploit Blocking. 1st SKLOI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ryptology(CICS2005),Beijing,. PENG Wenling, ZHANG Huanguo, WANG Lina, CHEN Wei. Building Distributed Intrusion Tolerant Software System for High Performance Grid Computi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 (HPCA2004). LNCSE 2005:409~413, Shanghai China, 200412. CUI Jing-song, PENG Rong,Wang Lina. The Optimized Key Distribution Scheme In Threshold RSA.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eiry/Infosecu’04,200413. Fei Yan, Huanguo Zhang, Lina Wang, Min Ya. An improved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paraconsistent logic.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200514. Jianhui Xuan,Huanguo Zhang,Lina Wang. Rotation, scaling and translation invariant image watermarking based on Radon transform.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200515. Li Li, Wang Lina and Zhang Huanguo. Attacks on Non-Repudiation Cryptographic Protocol and Its Improvement,Proceeding of 2003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ryptology and Network Security,Miami,USA,2003主要著作:(截至2008年底)1. 王丽娜,网络多媒体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方法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 刘玉珍,王丽娜,傅建明译,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 王丽娜,张焕国,信息隐藏技术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 王丽娜,郭迟,李鹏,信息隐藏技术实验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5. 王丽娜,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教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王丽娜等,信息安全导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1 绪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2 方案目标本方案主要从网络层次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一个支持各级别用户或用户群的安全网络,该网在保证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与Internet或国内其它网络的安全互连。本方案在保证网络安全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个人的通话保密性,也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障,数据库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不被病毒侵犯,同时也可以防止诸如反动淫秽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等。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技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对网络的侵扰和破坏,它的作用仅在于最大限度地防范,以及在受到侵扰的破坏后将损失尽旦降低。具体地说,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网络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容。3 安全需求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可用性: 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机密性: 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完整性: 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可控性: 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安全审计: 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4 风险分析网络安全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信息网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要知道如何防护,首先需要了解安全风险来自于何处。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涵盖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各个层面上的诸多风险类。无论哪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根据国内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情况,应当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要连续不断地对网络中的消息和事件进行检测,对系统受到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必须包括网络中所有有关的成分。5 解决方案 设计原则针对网络系统实际情况,解决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是当务之急,考虑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思想:1.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2.保持网络原有的性能特点,即对网络的协议和传输具有很好的透明性;3.易于操作、维护,并便于自动化管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附加操作;4.尽量不影响原网络拓扑结构,同时便于系统及系统功能的扩展;5.安全保密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6.安全与密码产品具有合法性,及经过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可或认证;7.分步实施原则:分级管理 分步实施。 安全策略针对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以下安全策略:1.采用漏洞扫描技术,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风险评估,保证信息系统尽量在最优的状况下运行。2.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1)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2) NAT技术:隐藏内部网络信息。(3) VPN:虚拟专用网(VPN)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有的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与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公共网络似乎只由本网络在独占使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4)网络加密技术(Ipsec) :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5) 认证: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并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6) 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采用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对病毒实现全面的防护。(7)网络的实时监测: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监测和预警,进一步提高网络防御外来攻击的能力。3.实时响应与恢复: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对网络攻击等实时响应与恢复能力。4.建立分层管理和各级安全管理中心。 防御系统我们采用防火墙技术、NAT技术、VPN技术、网络加密技术(Ipsec)、身份认证技术、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构成网络安全的防御系统。 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这是政府、军队、金融机构在兴建信息中心时首要的设置的条件。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在物理安全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1.产品保障方面:主要指产品采购、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2.运行安全方面:网络中的设备,特别是安全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能够从生成厂家或供货单位得到迅速的技术支持服务。对一些关键设备和系统,应设置备份系统。3.防电磁辐射方面:所有重要涉密的设备都需安装防电磁辐射产品,如辐射干扰机。4.保安方面:主要是防盗、防火等,还包括网络系统所有网络设备、计算机、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保障手段,是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控制入、出一个网络的权限,并迫使所有的连接都经过这样的检查,防止一个需要保护的网络遭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视了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地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地安全;在物理实现上,防火墙是位于网络特殊位置地以组硬件设备――路由器、计算机或其他特制地硬件设备。防火墙可以是独立地系统,也可以在一个进行网络互连地路由器上实现防火墙。用防火墙来实现网络安全必须考虑防火墙的网络拓扑结构:(1)屏蔽路由器:又称包过滤防火墙。(2)双穴主机:双穴主机是包过滤网关的一种替代。(3)主机过滤结构:这种结构实际上是包过滤和代理的结合。(4)屏蔽子网结构:这种防火墙是双穴主机和被屏蔽主机的变形。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和监测型。 包过滤型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 ,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判断规则。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实现成本较低,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但包过滤技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过包过滤型防火墙。 网络地址转化—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用于把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标准。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它还意味着用户不许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注册的IP地址。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产生一个映射记录。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让这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OLM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代理型代理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代理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代理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监测型监测型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虽然监测型防火墙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过滤型和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但由于监测型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实用中的防火墙产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产品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开始使用监测型防火墙。基于对系统成本与安全技术成本的综合考虑,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监测型技术。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实际上,作为当前防火墙产品的主流趋势,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过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这种产品是基于应用的,应用网关能提供对协议的过滤。例如,它可以过滤掉FTP连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过代理应用,应用网关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网络的信息外泄。正是由于应用网关的这些特点,使得应用过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多种网络应用协议的有效支持和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上。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这些都通过它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2.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3.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4.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5.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6.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安全服务网络是个动态的系统,它的变化包括网络设备的调整,网络配置的变化,各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变化,管理人员的变化。即使最初制定的安全策略十分可靠,但是随着网络结构和应用的不断变化,安全策略可能失效,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以上问题和网管人员的不足,下面介绍一系列比较重要的网络服务。包括:1.通信伙伴认证通信伙伴认证服务的作用是通信伙伴之间相互确庥身份,防止他人插入通信过程。认证一般在通信之前进行。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通信过程中随时进行。认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检查一方标识的单方认证,一种是通信双方相互检查对方标识的相互认证。通信伙伴认证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以及认证机制实现。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服务的作用是保证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和利用资源。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检查用户标识,口令,根据授予的权限限制其对资源的利用范围和程度。例如是否有权利用主机CPU运行程序,是否有权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修改等等。访问控制服务通过访问控制机制实现。3.数据保密数据保密服务的作用是防止数据被无权者阅读。数据保密既包括存储中的数据,也包括传输中的数据。保密查以对特定文件,通信链路,甚至文件中指定的字段进行。数据保密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实现。4.业务流分析保护业务流分析保护服务的作用是防止通过分析业务流,来获取业务量特征,信息长度以及信息源和目的地等信息。业务流分析保护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伪装业务流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实现。5.数据完整性保护数据完整性保护服务的作用是保护存储和传输中的数据不被删除,更改,插入和重复,必要时该服务也可以包含一定的恢复功能。数据完整性保护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以及数据完整性机制实现6.签字签字服务是用发送签字的办法来对信息的接收进行确认,以证明和承认信息是由签字者发出或接收的。这个服务的作用在于避免通信双方对信息的来源发生争议。签字服务通过数字签名机制及公证机制实现。 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动向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起步较早,力度大,积累多,应用广,在70年代美国的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计算机保密模型”(Beu& La padula模型)的基础上,指定了“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准则”(TCSEC),其后又制定了关于网络系统数据库方面和系列安全解释,形成了安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准则。结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本论文从多方面描述了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信息的保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机制,使网络中的服务,数据以及系统免受侵扰和破坏。比如防火墙,认证,加密技术等都是当今常用的方法,本论文从这些方法入手深入研究各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可以使读者有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更深刻的了解。

由WI-FI的不断发展,我们即将都会用上新的协议和比较安全稳定的WI-FI安全协议WPA3。在我们到底能弄明白WPA3究竟能带来哪些好处之前,有必要对之前WI-FI无线协议 历史 有个 历史 回顾,忆苦思甜才能真正知道有多甜,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有知道前辈们为了WI-FI安全所做的那些努力我们才能知道任何一个系统安全保障是多么的不易。本文虫虫就给大家讲讲Wi-Fi协议发展简史以及关键的 历史 点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伊始,通过任何一个机器都可以"嗅探"任何其他给定机器的流量,即使在有线网络上也是如此。当时的以太网主要是通过集线器而不是交换机相连,任何稍微懂点互联网协议的人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抓包浏览网络流量中传输的内容,从底层的网络包到应用层电子邮件的内容都一览无遗。 在世纪交替之际(2000年附近),有线以太网已经从集线器(甚至是旧的同轴电缆网)转到了交换机。集线器会将收到的每个数据包转发给连接到它的每台机器,所以基于此的网络嗅探非常简单。相比之下,交换机只会将数据包转发到它们所指定的MAC地址,因此当计算机B想要将数据包发送到路由器A时,交换机不会向计算机C上的用户提供网络包。这一点点的微妙变化使有线网络比以前更加值得信赖。当1997年发布最初的 Wi-Fi标准时,包括WEP-无线加密协议,它提供了与时下用户期望的有线网络具有相同的安全性期望,所以他的名字也是源于此。 WEP的原始版本需要一个10位数字或者26位的十六进制预共享密钥,比如0A3FBE839A类似的数字。由于十六进制位数可用字符有限制,只能0-9和A-F字母,所以和日常使用的可读字符比较差异很大,非常不易于阅读和使用,很容易出现故障。比如你使用一个个不在0-F范围的字母,就会报错。和大家预期的一样,WEP很快就被抛弃不用。尽管要求用户有效和准确地分享10或26位十六进制数字似乎非常不合理,但是在1997年确实是这样用的。D-Link的DI-514 是WEP路由器的一个例子。它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路由器。 后续版本的WEP提供了对客户端和路由器都一致方式,自动将任意长度的人类可读密码hash散列化到10或26位十六进制代码。因此,尽管WEP的底层仍使用原始的40位或104位数字进行处理,但是至少不用人们使用阅读和分享这些难记的数字串。从数字到密码的转变开始,使得WEP使用量开始攀升。 虽然人们实际使用中WEP还挺好,但这个早期的安全协议仍然有很多问题。一方面,它故意使用了很弱的RC4加密,尽管可以手动设置加强的加密算法,仍然容易被同一网络的其他机器嗅探。由于所有流量都使用相同的PSK进行加密和解密,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截取你的流量,并且解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WAP密码可以很容易被破解,基于Aircrack-Ng 破解套件可以在几分钟内就能破解任何的WEP网络。WPA的最初实现采用了 WI-FI标准,该标准对WEP做了巨大地改进。 WPA从一开始就被设计为接受人性化的密码,但其改进远远不止于此。WPA引入了TKIP,即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 TKIP主要两个主要用途。首先,它为每个每个发送的数据包创建一个新的128位密钥。这可以防止WEP网络在几分钟被攻破的窘境。TKIP还提供了比WEP简单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强得多的消息认证码。CRC通常可用于低可信度的数据验证,以减轻网络线路噪声的影响,但它有个天然缺陷,无法有效抵御针对性地攻击。 TKIP还使得不会自动将你的流量暴露给其他新加入Wi-Fi网络的人。WEP的静态预共享密钥意味任何人都可以完全清楚地接收其他人的流量。但是TKIP为每个传输的数据包使用了一个新的短暂密钥,所以其他人并不能使用这个密钥。连接到公共Wi-Fi网络的人,虽然大家都知道密码,但是各自用的数据加密密钥都不一样,你就无法直接浏览别人传输的网络包的内容。 但是TKIP也有其问题,并在2008年首次遭遇了中间人攻击(MITM,Man In The Middle)。安全研人员Martin Beck和Erik Tews发现了一种利用 QoS功能解密WPA/TKIP网络中短数据包的方法,该攻击方法也叫"Beck-Tews攻击"。攻击过程只需要12-15分钟,但这并不是最糟糕的,当时还相对有很少的网络实际上实施了。 2009年,安全研究人员 Toshihiro Ohigashi和Masakatu Morii表了名为《有关Beck-Tews攻击的新变种》的论文,该论文披露了详细的攻击细节,该攻击可以攻击任何WPA/TKIP网络。2004年,针对WEP和TKIP的已知的问题,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创建了新的无线网络标准扩展。拥有Wi-Fi商标的行业监管机构Wi-Fi Alliance则基于扩展宣实现了WPA2。该版本的改进是用AES-CCMP代替TKIP用于非企业认证(企业通常使用RADIUS来为每个用于单独分配密码,这两个密码,可以避免大多数身份验证攻击问题)。有一些些路由器支持AES,但是真正大量的使用是从路由器开始的,比如上图中的 Linksys WRT310n。 这里的字母汤很厚很热:AES是高级加密标准(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CCMP是计数器模式密码块链接消息认证码协议(the Counter Mode Cipher Block Chaining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Protocol.)。 AES-CCMP可以避免Beck-Tews及变种的中间人攻击。WPA2虽然支持AES-CCMP,但没有强制启用,为了兼容旧的非WPA2设备,很多用户仍然使用TKIP。 经管WPA2和AES-CCMP可以避免中间人工降,但是也并不是没有永久性地解决安全问题。2017年出现了的KRACK攻击像一般利箭刺穿了AES/CCMP的壁垒。预期到偶尔会丢失网络连接,并且为了加速重新连接,它允许断开连接的设备重新使用旧密钥重新连接。因此,精心伪装的侦听器可以捕获数据包并使用重放攻击来强制网络重复发送具有新随机数的相同已知块。这样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重建整个密钥串,从而实现完全网络访问。 KRACK攻击由于利用了的漏洞,所以WPA2无法修复。虽然可以通过在密钥安装期间禁用EAPOL-Key帧重新传输等设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攻击,但是这会导致下线设备回复重连的时间加长。不过,这是唯一可以防止KRACK攻击,提高安全性的方法。 在KRACK攻击公布后不久,Wi-Fi联盟于2018年1月推出了WPA3。WPA3通过将密钥预共享(PSK)替换为同等身份验证(SAE)来避免重放攻击。SAE是一种旨在强大而安全地识别对等设备的协议,它首次提出了适用于Wi-Fi网状网络的标准。除了解决KRACK攻击之外,Wi-Fi联盟声称,IEEE 中提到的SAE的实施将解决用户由于大意或者设置而导致的安全问题。SAE还解决了针对短密码设置的网络的(非暴力或字典)攻击。 WPA3认证还引入了利用NFC进行身份验证的能力。NFC或近场通信是一种极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用于通过将设备靠近验证设备而进行认证。如果WPA3路由器或接入点启用了NFC网络加入,你只需拿着支持NFC的手机或者互联网设备靠经路由器/接入点,就能通过认证,加入网络。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低安全性,任何可以利用手机轻轻靠就能上网。但是由于NFC会话无法被远程捕获,并且方便好用,无需记忆密码,而且可以基于入网设备进行审计和事后行为追踪,所以这是相对比较方便靠谱的方法,完美的权衡了安全性和易用性的要求。 WPA3还通过添加Perfect Forward Secrecy修补了Wi-Fi实施加密的另一个明显漏洞。对于WEP,WPA或WPA2,不知道Wi-Fi密码的攻击者可以记录他们所在范围内的所有内容,然后获得密钥后再解密。通过Perfect Forward Secrecy杜绝了预先录网络包的可能。即使你以后破解了网络,你先前捕获的包仍然不可解码。使用WPA3,即使较弱的HTTPS连接和未加密的网络包,如DNS解析等都将受到保护。 WPA3上距离上市还有距离,目前市面上还找不到支持它的路由器。但也不要因此而恐慌。大多数现代路由器,也都支持KRACK攻击缓解设置。 如果可能的话,你绝对不应该再使用任何非设备; 你应该绝对确定你已经更新了所有路由器上的固件以及最新的可用版本。 如果你的设备的最新可用固件版本早于2017年11月,则毫无疑问会容易受到KRACK攻击。这时候你要做就是换一个更新的路由器。 Windows,Linux或BSD以及Apple个人计算机通常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操作系统本身经过修补和更新即可。通用计算机上的WPA2身份验证通常独立于操作系统,通过硬件驱动程序就可以解决。 如果设备本身是最新的,那么Apple IOS设备以及Google Pixel和Nexus设备将会很好。Android设备通常会有很多问题,因为许多Android OEM和运营商都无法及时提供最新的安全补丁。物联网设备同样是安全问题的多发点。如果你有一个非谷歌的Android设备或物联网设备一般,你需要关注安全动态,确保你的设备没有问题。 最后,Wi-Fi安全协议的变化 历史 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种设备或者协议是永保安全的,安全是动态的,解决了一个,马上会涌出新的漏洞,只有不断迭代,不断更新才是保证安全的唯一法则。

杂志设计排版协议

您好:请参考。彩页设计印刷合同书甲方名称:甲方负责人:甲方住址:乙方名称:乙方负责人:乙方住址: 甲乙双方经友好充分协商,兹就甲方委托乙方制作甲方公司的宣传彩页,达成以下协议:一、项目概要:_________二、项目明细:项目名称:1、尺寸:_________2、设计制作:_________3、纸张:_________4、页数:_________5、色数:_________6、后道加工:_________7、数量:_________单价:_________总价:_________三、付款方式:开始制作之日起支付价格总额之30%,小样确定后支付20%,余款50%于交货当日付清。四、交货方式印刷加工:在确认打样稿后_________个工作日内交货。交货地点:甲方公司,乙方承担运费,产品风险自交货时转移。五、印刷质量标准1、乙方前期制作应按提供样稿之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印刷品质量以签字样稿为准验收;甲方应负责有关内容的及时校核确认以及收货验货。2、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制作的稿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最多不超过四次的样稿确认。在乙方提供第四次确认稿时,甲方应完成所有的确认修改工作。如因甲方原因在第四次确认稿后仍需要进行修改,甲方同意视修改内容额外支付每页不超过_________元的改稿费用。3、如为甲方提供的菲林,且打样稿与菲林不一致的情况,乙方不保证印刷颜色与所提供样稿的绝对一致,而应以菲林正常的印刷效果为准4、彩色印刷品的色差范围正负应不超过样稿的10%,套印允许误差应小于,其他如需检验的项目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有关平版一般印刷品的质量标准验收5、甲方对印刷质量有任何异议,须在交货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在任何情况下乙方不负责除印刷以外发行、广告的连带责任。六、乙方责任1、乙方对承印印件的原稿(或电子文档)、校样、印板、底片、半成品、成品及印刷品的样本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损毁。2、乙方必须严格按照本合同规定的印数印刷,不得擅自加印。3、乙方完成委托印刷业务后,应当认真清点印刷品数量,登记台账,并根据本合同的规定将印刷成品、原稿(或电子文档)、底片、印板、校样等全部交还甲方,不得擅自留存。4、乙方在承接时,应核实委印方相关证件,不得印刷有内容不实、图文虚假的印刷品。 否则,责任自负。七、知识产权及保密1、乙方应对甲方制作发行方式、计划严格保密。2、乙方设计人员应自觉保护甲方提供的一切用于排版印刷的电子文档,不得擅自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作任何用途。3、乙方为甲方杂志制作的平面设计,其著作权属于甲方。4、乙方应妥善保存杂志的所有电子设计稿件、菲林,甲方若需要,应予提供;合同终止后,若双方不再续约,乙方应将所有电子设计稿件、菲林交给甲方。八、合同其它条款交货数量同意允许正负5%的短溢装。如溢装的情况,甲方有权选择是否按合同单价接收超装之货品。若甲方不接收,乙方不得擅自赠送他人或以任何价格出售,作其他客户印刷业务参考样本除外。如短装在5%之内,乙方须按合同单价从合同总价中扣除相应金额,但不另行补足数量。如短装在5%以上,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补足所缺货品。由于政策变化、政府行政行为等人力不可抗因素原因导致其中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本合同即行终止,双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九、违约责任1、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有关条款,此合同未尽事项,应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2、若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并经协商无效,应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作争议解决。3、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执行的情况,双方应友好协商延期履行,协商不成或确实无法继续履行的,任何一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十、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同样有效。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兹就甲方委托乙方制作甲方_________达成以下协议: 一、项目概要:_________ 二、项目明细: 项目名称: 1、尺寸: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制作:_____________ 3、纸张:_________________ 4、页数:_________________ 5、色数:_________________ 6、后道加工:_____________ 7、数量:_________________ 单价:_________________ 总价:_________________ 三、付款方式: 开始制作之日起支付价格总额之_______%,小样确定后支付_______%,余款_______%于交货当日付清。 四、交货方式 印刷加工:在确认打样稿后_________个工作日内交货。 交货地点:甲方公司,乙方承担运费,产品风险自交货时转移。 五、印刷质量标准 1、乙方前期制作应按提供样稿之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印刷品质量以签字样稿为准验收;甲方应负责有关内容的及时校核确认以及收货验货。 2、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制作的稿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最多不超过_______次的样稿确认。在乙方提供第_______次确认稿时,甲方应完成所有的确认修改工作。如因甲方原因在第_______次确认稿后仍需要进行修改,甲方同意视修改内容额外支付每页不超过_____元的改稿费用。 3、如为甲方提供的菲林,且打样稿与菲林不一致的情况,乙方不保证印刷颜色与所提供样稿的绝对一致,而应以菲林正常的印刷效果为准 4、彩色印刷品的色差范围正负应不超过样稿的_______%,套印允许误差应小于_______mm,其他如需检验的项目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有关平版一般印刷品的质量标准验收 5、甲方对印刷质量有任何异议,须在交货后_______个工作日内提出,在任何情况下乙方不负责除印刷以外发行、广告的 连带责任 。 六、乙方责任 1、乙方对承印印件的原稿(或电子文档)、校样、印板、底片、半成品、成品及印刷品的样本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损毁。 2、乙方必须严格按照本合同规定的印数印刷,不得擅自加印。 3、乙方完成委托印刷业务后,应当认真清点印刷品数量,登记台账,并根据本合同的规定将印刷成品、原稿(或电子文档)、底片、印板、校样等全部交还甲方,不得擅自留存。 4、乙方在承接时,应核实委印方相关证件,不得印刷有内容不实、图文虚假的印刷品。 七、 知识产权 及保密 1、乙方应对甲方制作发行方式、计划严格保密。 2、乙方设计人员应自觉保护甲方提供的一切用于排版印刷的电子文档,不得擅自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作任何用途。 3、乙方为甲方杂志制作的平面设计,其 著作权 属于甲方。 4、乙方应妥善保存杂志的所有电子设计稿件、菲林,甲方若需要,应予提供; 合同终止 后,若双方不再续约,乙方应将所有电子设计稿件、菲林交给甲方。 八、合同其它条款 交货数量同意允许正负_______%的短溢装。如溢装的情况,甲方有权选择是否按合同单价接收超装之货品。若甲方不接收,乙方不得擅自赠送他人或以任何价格出售,作其他客户印刷业务参考样本除外。如短装在_______%之内,乙方须按合同单价从合同总价中扣除相应金额,但不另行补足数量。如短装在5%以上,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补足所缺货品。 由于政策变化、政府行政行为等人力不可抗因素原因导致其中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本合同即行终止,双方不承担 违约责任 。 九、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有关条款,此合同未尽事项,应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2、若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并经协商无效,应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作争议解决。 3、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执行的情况,双方应友好协商延期履行,协商不成或确实无法继续履行的,任何一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十、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同样有效。 在我国相关的经济或商业行为都需要相关的法律合同进行相应的签订,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相关的印刷合同应详细的写明双方的身份信息,以便日后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相应的保护,可以进行相应的维权工作的办理和维权。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兹就甲方委托乙方制作甲方_________达成以下协议:一、项目概要:_________二、项目明细:项目名称:1、尺寸:_________2、设计制作:_________3、纸张:_________4、页数:_________5、色数:_________6、后道加工:_________7、数量:_________单价:_________总价:_________三、付款方式:开始制作之日起支付价格总额之30%,小样确定后支付20%,余款50%于交货当日付清。四、交货方式印刷加工:在确认打样稿后_________个工作日内交货。交货地点:甲方公司,乙方承担运费,产品风险自交货时转移。五、印刷质量标准1、乙方前期制作应按提供样稿之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印刷品质量以签字样稿为准验收;甲方应负责有关内容的及时校核确认以及收货验货。2、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制作的稿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最多不超过四次的样稿确认。在乙方提供第四次确认稿时,甲方应完成所有的确认修改工作。如因甲方原因在第四次确认稿后仍需要进行修改,甲方同意视修改内容额外支付每页不超过_________元的改稿费用。3、如为甲方提供的菲林,且打样稿与菲林不一致的情况,乙方不保证印刷颜色与所提供样稿的绝对一致,而应以菲林正常的印刷效果为准4、彩色印刷品的色差范围正负应不超过样稿的10%,套印允许误差应小于,其他如需检验的项目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有关平版一般印刷品的质量标准验收5、甲方对印刷质量有任何异议,须在交货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在任何情况下乙方不负责除印刷以外发行、广告的连带责任。六、乙方责任1、乙方对承印印件的原稿(或电子文档)、校样、印板、底片、半成品、成品及印刷品的样本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损毁。2、乙方必须严格按照本合同规定的印数印刷,不得擅自加印。3、乙方完成委托印刷业务后,应当认真清点印刷品数量,登记台账,并根据本合同的规定将印刷成品、原稿(或电子文档)、底片、印板、校样等全部交还甲方,不得擅自留存。4、乙方在承接时,应核实委印方相关证件,不得印刷有内容不实、图文虚假的印刷品。 七、知识产权及保密1、乙方应对甲方制作发行方式、计划严格保密。2、乙方设计人员应自觉保护甲方提供的一切用于排版印刷的电子文档,不得擅自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作任何用途。3、乙方为甲方杂志制作的平面设计,其著作权属于甲方。4、乙方应妥善保存杂志的所有电子设计稿件、菲林,甲方若需要,应予提供;合同终止后,若双方不再续约,乙方应将所有电子设计稿件、菲林交给甲方。八、合同其它条款交货数量同意允许正负5%的短溢装。如溢装的情况,甲方有权选择是否按合同单价接收超装之货品。若甲方不接收,乙方不得擅自赠送他人或以任何价格出售,作其他客户印刷业务参考样本除外。如短装在5%之内,乙方须按合同单价从合同总价中扣除相应金额,但不另行补足数量。如短装在5%以上,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补足所缺货品。由于政策变化、政府行政行为等人力不可抗因素原因导致其中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本合同即行终止,双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九、违约责任1、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有关条款,此合同未尽事项,应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2、若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并经协商无效,应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作争议解决。3、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执行的情况,双方应友好协商延期履行,协商不成或确实无法继续履行的,任何一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十、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同样有效。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网络安全研究设计方法论文

1 绪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实现。2 方案目标本方案主要从网络层次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一个支持各级别用户或用户群的安全网络,该网在保证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与Internet或国内其它网络的安全互连。本方案在保证网络安全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个人的通话保密性,也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障,数据库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不被病毒侵犯,同时也可以防止诸如反动淫秽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等。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技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对网络的侵扰和破坏,它的作用仅在于最大限度地防范,以及在受到侵扰的破坏后将损失尽旦降低。具体地说,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网络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容。3 安全需求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可用性: 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机密性: 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完整性: 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可控性: 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安全审计: 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4 风险分析网络安全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信息网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要知道如何防护,首先需要了解安全风险来自于何处。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涵盖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各个层面上的诸多风险类。无论哪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根据国内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情况,应当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要连续不断地对网络中的消息和事件进行检测,对系统受到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必须包括网络中所有有关的成分。5 解决方案 设计原则 针对网络系统实际情况,解决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是当务之急,考虑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思想:1.大幅度地提高系统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措施 ,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一 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摘要]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无限机遇,同时也对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本文重点介绍影响到网络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 [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多种信息数据的威胁,包括对信息数据的非法修改、窃取、删除、非法使用等一系列的数据破坏;二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攻击。致使系统网络紊乱、瘫痪,乃至设备遭到损坏。 1.网络结构和设备本身安全隐患 现实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是集总线型、星型等多种拓扑结构与一体的混合型结构,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使用不同的网络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相应的安全隐患,每种网络设备由于本身技术限制,也存在不同的安全缺陷,这都给网络带来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2. 操作系统 安全 操作系统直接利用计算机硬件并为用户提供使用和编程接口。各种应用软件必须依赖于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软件基础,才能获得运行的高可靠性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同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网络中各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操作系统存在缺陷和漏洞,就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操作 系统安全 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 3.病毒和黑客 病毒可利用计算机本身资源进行大量自我复制,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转,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黑客主要通过网络攻击和网络侦察截获、窃取、破译、修改破坏网络数据信息。病毒和黑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对原有的明文或数据按照某种算法,置换成一种不可读的密文,然后再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密文获得者只有输入相应的密匙才能读出原来的内容,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加密的算法和密匙的管理。 加密的算法通常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匙。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解密速度快,加密强度高算法公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匙,用加密密匙加密的数据只有相应的解密密匙才能打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安全可靠性高,密匙不易被破译。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网络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部网络,保护内网资源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防火墙部署在不同网络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防火墙通过检测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目标端口等信息来匹配预先设定的访问控制规则,当匹配成功,数据包被允许通过,否则就会被丢弃。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火墙多为状态检测防火墙,即深度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无法防止内部网络用户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的程序和文件。 3.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收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数据包等相关信息,寻找可能的入侵行为,然后采取报警、切断入侵线路等手段,阻止入侵行为。网络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它只对数据信息进行监听,不对数据进行过滤,不影响正常的网络性能。 入侵检测 方法 主要采用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两种。异常检测根据系统或用户非正常行为和计算机资源非正常情况,检测出入侵行为,其通用性强,不受系统限制,可以检测出以前未出现过的攻击方式,但由于不可能对整个系统用户进行全面扫描,误警率较高。误用检测是基于模型的知识检测,根据已知的入侵模式检测入侵行为。误警率低,响应速度快,但要事先根据入侵行为建立各种入侵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是对主机系统和本地用户中的历史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进行监督检测,以便发现可疑事件,其优点:入侵检测准确;缺点是容易漏检。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从网络中获取与安全事件有关的数据包,然后传递给入侵分析模块进行安全判断.并通知管理员。优点:节约资源,抗攻击能力好,可实时检测响应。缺点:数据加密限制了从网络数据包中发现异常情况。 4.防病毒技术 网络病毒技术主要包括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消除技术。病毒预防技术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控制权,监视、判断病毒是否存在,防止病毒的扩散和破坏。病毒检测技术通过侦测计算机病毒特征和文件自身特征两种方式,判断系统是否感染病毒。病毒消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感染程序的逆过程,根据对病毒的分析,安装网络版查杀病毒软件,杀灭病毒。 总之,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企业网络安全解决办法主要依靠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网络防病毒技术。但是,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应该加强f64络安全方面的宣传和 教育 。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防范才能使网络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晓薇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证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安录平 试述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3]邢文建 Exploration of ARP virus defens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DIS《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二 试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大量的信息交换通过互联网实现,同时也有很多重要信息储存在互联网上,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中面临的威胁,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也同时方便了生活和工作。在人们对信息网络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的分析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进行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nternet的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共享性,这也是导致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随着对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安全机制、安全策略和网络安全工具,保障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事实上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 网络技术 、密码技术、通信技术、数论、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论等多种不同学科。网络安全防护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保护系统中的数据,使其免受恶意的入侵、数据更改和泄露、系统破坏,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连续运行,网络不被中断。 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误操作、人为的攻击和破坏等都是网络面临的威胁。 自然灾害 计算机网络也是由各种硬件搭建而成,因此也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计算机安放空间都缺乏防水、防火、防震、防雷、防电磁泄露等相关措施,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外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发生剧烈变化时都会破化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结构。 网络自身脆弱性 (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就是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和保证。然而,操作系统尽管功能强大,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但也有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容易被忽视,但却危害严重。除操作系统外,其他软件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使计算机面临危险,在网络连接时容易出现速度较慢或 死机 现象,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2)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为攻击带来了可能。开放的网络技术,使得物理传输线路以及网络通信协议也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目标,这会使软件、硬件出现较多的漏洞,进而对漏洞进行攻击,严重的还会导致计算机系统严重瘫痪。 (3)计算机的安全配置也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防火墙等,一旦配置出现错误,就无法起到保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很容易产生一些安全缺口,影响计算机安全。加之现有的网络环境并没有对用户进行技术上的限制,任何用户可以自由的共享各类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的安全防护难度。 很多网民并不具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上的账户密码设置简单,并且不注意保护,甚至很多重要账户的密码都比较简单,很容易被窃取,威胁账户安全。 人为攻击 人为的攻击是网络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两种: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前者是指采取有效手段破坏制定目标信息;后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或阻碍重要机密信息的传递,在不影响网络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窃取、破译。这两种攻击都会导致重要数据的泄露,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危害。黑客们会利用系统或网络中的缺陷和漏洞,采用非法入侵的手段,进入系统,窃听重要信息,或者通过修改、破坏信息网络的方式,造成系统瘫痪或使数据丢失,往往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开发的可执行程序,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可触发性和严重破坏性的特点。一般可以隐藏在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不会被轻易发现,也就使计算机病毒的扩散十分迅速和难以防范,在文件的复制、文件和程序运行过程中都会传播。触发病毒后可以迅速的破坏系统,轻则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则破坏、删除、改写文件,使数据丢失,甚至会破坏系统硬盘。平时在软盘、硬盘、光盘和网络的使用中都会传播病毒。近年来也出现了的很多恶性病毒,例如“熊猫烧香病毒”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 除病毒之外,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等也会威胁用户的隐私和计算机安全。 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计算机安全防护手段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病毒防范等。总的来说,提高防护手段,主要是从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物理安全两方面着手。 计算机网络安全,首先要从管理着手,一是对于使用者要进行网络 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二是要依靠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网络执法,打击不法分子的网络犯罪。另外,要加强网络用户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减少恶意攻击,同时传播网络防范基本技能,使用户能够利用计算机知识同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相抗衡。 物理安全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物理安全主要是网络的物理环境和硬件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在安全的物理环境中。网络的机房和相关的设施,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要遵循。还要控制物理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有目的的破坏或篡改网络设施。 完善漏洞扫描设施 漏洞扫描是一种采取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的技术,通过扫描主要的服务端口,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来收集一些特定的有用信息。漏洞扫描主要就是实现安全扫描的程序,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出系统的安全脆弱点,从而为系统的程序开发者提供有用的参考。这也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我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新的应用会不断产生,网络安全的研究也必定会不断深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降低网络使用的安全风险,实现信息平台交流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学院教育研究,2010,(03):65-66. [2]刘利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分析[J].华章,2011,(34):83-84. [3]赵海青.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性问题的防护策略[J].青海教育,2012,(04):45-46. [4]郑恩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58-158.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三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对策。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运行环境也复杂多变,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严重性不容忽视。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受到破坏,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保证网络传输的正常运行。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系统缺陷 虽然目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安全漏洞,这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问题,给一些黑客利用这些系统漏洞入侵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可乘之机。漏洞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弱点,这个弱点可能是由于软件或硬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可能是由于系统配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问题。因为操作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就会被黑客加以利用,绕过系统的安全防护而获得一定程度的访问权限,从而达到侵入他人计算机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 病毒是破坏电脑信息和数据的最大威胁,通常指能够攻击用户计算机的一种人为设计的代码或程序,可以让用户的计算机速度变慢,数据被篡改,死机甚至崩溃,也可以让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泄露,让用户受到巨大损失。典型的病毒如特洛伊木马病毒,它是有预谋的隐藏在程序中程序代码,通过非常手段伪装成合法代码,当用户在无意识情况下运行了这个恶意程序,就会引发计算机中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手段,破坏力很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甚至崩溃。普通用户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发现计算机病毒,即使发现也很难彻底将其清除。所以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尤其包含一些重要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一定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让计算机运行环境更加健康。 管理上的欠缺 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网络系统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很多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如使用脆弱的用户口令、不加甄别地从不安全的网络站点上下载未经核实的软件、系统升级不及时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在防火墙内部架设拨号服务器却没有对账号认证等严格限制等。为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事实证明,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无疑是整个网络安全性的最大隐患。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队伍 技术人员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通过网络管理技术人员与用户的共同努力,尽可能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在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对于故意造成灾害的人员必须依据制度严肃处理,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得到保障,可靠性得有效提高,从而使广大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健全网络安全机制 针对我国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先后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表明政府已经重视并规范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需要重点抓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 等各行业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并加大投入,加大重要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同时,要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培训和普及,增加人们网络安全教育,拓展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这样,才能让网络安全落到实处,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加强网络病毒防范,及时修补漏洞 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计算机病毒传播和扩散的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病毒也变得越来越高级,破坏力也更强,这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计算机必须要安装防毒杀毒的软件,实时对病毒进行清理和检测,尤其是军队、政府机关及研究所等重点部门更应该做好病毒的防治工作,保证计算机内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当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及漏洞时,很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因此要对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首先要了解网络中安全隐患以及漏洞存在的位置,这仅仅依靠管理员的 经验 寻找是无法完成的,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防护软件以扫描的方式及时发现网络漏洞,对网络安全问题做出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修补和优化,解决系统BUG,达到保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3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再使用编译方法进行还原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机密文件、密码口令等重要数据内容进行加密,使非法用户无法读取信息内容,从而保证这些信息在使用或者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原理根据加密技术应用的逻辑位置,可以将其分成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三个层次。 链路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下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端点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节点加密是对协议传输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根据加密技术的作用区别,可以将其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密钥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完整性鉴别等技术。根据加密和解密时所需密钥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即对称加密(私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所需要的密钥相同,如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志(DES);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不相同,该种技术所需要的解密密钥由用户自己持有,但加密密钥是可以公开的,如RSA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对数据信息安全性的保护,不是对系统和硬件本身的保护,而是对密钥的保护,这是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设置防火墙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防火墙技术是隔离控制技术的一种,是指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以定义好的安全策略为基准,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保护屏障。 (1)包过滤技术。信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过程中,以事先规定的过滤逻辑为基准对每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源地址以及端口进行检测,对其进行过滤,有选择的通过。 (2)应用网关技术。通过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将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应用该软件对要保护网络进行隐蔽,保护其数据免受威胁。 (3)状态检测技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网关处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引擎对网络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对有关信息数据进行抽取,实现对网络通信各层的实施检测,一旦发现某个连接的参数有意外变化,则立即将其终止,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一道屏障,不仅可以限制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可以反过来进行权限。它可以对一些不安全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隔离,防止其对计算机重要数据和信息的破坏,避免秘密信息泄露。 身份认证 采取身份认证的方式控制用户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这是维护系统运行安全、保护系统资源的一项重要技术。按照用户的权限,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是防止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的关键手段。主要技术手段有加密控制、网络权限控制、键盘入口控制、逻辑安全控制等。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多 渠道 的防护体系,既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来抵御病毒及黑客的入侵,同时还要采用 规章制度 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我们只有正视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健全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提高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赏析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 4. 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论文

直升机安全带设计研究论文

越肩式(汽车用)的安全带在急停方面表现很好。而急停?在飞机上?需要吗安全带吗?另外飞机乘客不需要担心挡风镜,你前面的座椅会为你提供一个缓冲效果,尤其是当前面那个死胖子向后躺的时候。然后,你看,汽车上的安全带并不是从座椅上出来的,如果飞机里面也使用越肩式的安全带的话……一眼望去,前方除了座椅就是安全带,飞机电影屏幕在哪?去掉一条安全带也是会省汽油的,每个座位省掉一条也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燃油经济问题。

飞机上的安全带是左右两侧都有保护带,右侧的带锁舌,左侧的带锁头。解锁时将锁头外侧的锁片,类似腰带的盖板,由左向右推动锁片,这样就可以解开安全带了。在飞机上都会在旅客登机时播放安全须知录像,乘务员也可以用实物来演示如何使用安全带。每个座椅靠背的杂志袋里面也有安全须知说明书,也会有详细的说明。飞机上安全带的系法:当你进入客舱坐在旅客座椅上以后,用两手从两边拿起安全带,将没有金属扣件的一端,顺沟槽和孔穿过金属扣件,就像人们平时栓皮带一样。一只手按住金属扣件,一只手拉住织带,直到拉紧为止。安全带不要留下间隙,可以动动上身和臀部,使其紧靠椅背,拉好安全带,使其系紧。从感觉上来说,系上时既不可勒得太紧,也不宜太松。解开时,让腹部有些收缩,用一只手拿牢释放装置,另一只手推动释放扣,安全带就立刻松开了。安全带的精巧设计,为旅客提供了快捷系紧、放开的方便,使旅客在使用时不至于因慌乱而出错,从而达到保护旅客安全的目的。系安全带的作用: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紧急刹车或遇到强气流发生强烈颠簸时,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目前各国采用的主要方式还是因为有一种叫做“自旋机动”的迫降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直升机直接坠毁。主要原理是:当飞机在空中失去动力时,机体迅速向地面坠落,此时主旋翼的作用就相当于是一把巨大的降落伞,直升机的旋翼会随气流快速转动,旋翼快速转动会产生升力,在即将落地的一瞬间,飞行员快速改变直升机主旋翼螺距,产生瞬间升力以减缓接地速度,再配合抗坠毁座椅,多数情况下能实现安全迫降,这样迫降落地比跳伞逃生更为安全。但其实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首先是高度,如果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不够,坠落过程中就难以让旋翼产生足够的动能,使得最后一瞬的拉力不够。其次是下坠的姿态,如果尾翼出现严重受损或者在机体空中翻转基本就告别自旋机动迫降的可能,因为机体已经不受控制了。最后则是拉起的时机,如果拉早了,升力就浪费了,接下来一般也不会有足够的高度再一次实施另一次自旋机动;如果拉晚了,直升机垂直下落速度短时间降不下来,也相当于是直接坠毁。因此自旋机动需要飞行员丰富的经验和时机把握。正是因为有自旋机动这个技术,所以一般直升机的飞行员不必跳伞,而且自旋机动相对跳伞来说也更为安全。

在分析了几十起导致飞行员和乘客死亡的直升机事故后,美国直升飞机安全小组(以下简称直安组)发现了五项重要的飞行员行为细节,从中学习以便改进安全操作。让飞行员在这几个方面慎重对待,用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他们在飞行前和飞行期间做出更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些方面的失败是具有致命性的。直安组认为,如果安全运行的原则非常简单明了,并与个人息息有关,那么安全文化的涵盖面将会更加广泛。花点时间到处看看机长需要负责确定其所操作的飞机的适航性。在飞行前进行充分的飞行前检查和最后的地面观察是确定飞机状况的关键。此外,飞行后检查可以帮助在下次飞行前发现问题。直安组认为,在这些方面更好的引导和指导飞行员去进行这些检查,运营单位和飞行员都可获益,同时也要帮助飞行员更多地关注这些检查的重要性。在驾驶舱中沟通风险问题飞行环境通常是动态的,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可以事先预期或事先写下来。机长是负责飞行安全的最终执行人,但是非飞行人员和乘客可以并且应该同飞行员一起确保飞行安全。当遇到意外变化时,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或乘客可以一起评估风险程度,通过及时沟通和团队合作来合理的解决或缓解遇到的安全性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直安组认为,在评估、沟通和决策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有效的实践和练习。针对型号过渡进行坚实的培训在直升机的圈子里,型号过渡训练并没有统一的流程,因此会造成飞行员对机体或设备不熟悉,这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原因。直安组认为,有关直升机过渡训练的文件可以发展成统一的新指南,提供统一的操作建议和支持标准化的“工具箱”。了解非处方药物的危害由于非处方药物很容易获得,飞行员经常低估这些镇静药物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尽管有联邦法规约束,加上官方和社会不断的宣传教育,然而飞行员的非处方药使用仍然是10%到13%的飞机事故发生的一个因素。直安组相信直升机行业需要更多的意识到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操作飞机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安全的态度要放在最高处航空的安全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定义。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安全主要指的是没有事故,没有受伤,也没有发生事故的一般环境。从前瞻性的观点来看,这种安全环境只有在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原则都被落实到位,并且环境内的每个成员都加强了具体的安全态度,那么这种环境才会持续性的存在。无论我们是在加强一个人的安全态度,加强一个团队的安全信念,还是培养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都需要每一个航空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很清晰和明确的信奉安全信念,都需要将安全当作一个中心目标。直安组认为,如果这些原则简单明了,并与个人有关,那么就可以很顺利的建立一种更广泛涵盖面更广的安全文化。

研究生论文的保密协议

保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十分必要,也具有可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保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保密管理论文 范文 一:保密管理概论论文

摘 要

保密管理制度是做好__的关键和保障,是一个国家__的思想和核心价值的体现。同时,保密管理制度和保密法律体系又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法律体系指导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则是践行法律体系的保证。

放眼世界各国,美国的__发展的时间长,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最为完善、最有特点。美国没有专门的保密法,但拥有相对完备的保密法律体系。美国也没有专门独立的保密行政管理机构,却拥有比较成熟的保密管理制度。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有专门的《保密法》,但却很难说有相对完备的保密法律体系。

深究美国__的思想,平衡公开与保密之关系是纵贯美国保密思想发展史的主线。美国联邦保密制度的发展总趋势是放松对政府信息的管制,有利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同时,这也是各国保密制度的基本要求。相比中国,虽然新《保密法》较旧《保密法》有不少的改进,但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却保持不变:一如既往地强调保密是原则,保密优先于公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并学习美国保密制度、保密法律和保密思想,对完善我国保密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制度;法律体系;思想价值;保密法

第一章 绪论

关于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6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规定,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二者的规定不尽相同,由于前者晚于后者颁布,依新法优先于旧法原则,前者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这里存在的问题在于,将判决宣告之日作为自然人死亡的日期就一定合理吗?利害关系人何时提出申请则完全取决于其主观意愿,如果将法院判决之日作为死亡之日的话,这一日期显然过于主观而缺乏确定性。并且死亡日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了继承人的确定、遗产的范围等诸多重要问题。如果,按照现有法律规定执行的话,必然会引起一定的质疑和反对,实行起来有失公允。在没有完全保护利害人利益的现实情况下,这有违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宗旨。

在关于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上,我国的《民法通则》当中没有对其做出相关规定,而是在最高院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当中规定了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其内容是:“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申请撤销死亡宣告不受上列顺序限制。

但是,我国的这种规定很明显是不适合的,在某些案件中,在很多的法律实践中,这些规定凸显出很多问题,带来了很多争论。

第二章 各方观点讨论

(一) 关于死亡日期规定的讨论

在宣告死亡时,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涉及到遗产继承、 保险 金赔付、生存者的人身关系等重大事项:如遗产的具体范围,继承人及受遗赠人的具体范围,继承开始的时间,转继承、代位继承发生的可能牲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法律意义。

魏振瀛在《民法》中提到:各国规定有所不同:对一般情形的失踪,失踪人死亡的时间有的被规定为法定宣告死亡所需失踪期间届满之时(如日本、台湾地

区),有的被规定为得知失踪人最后一次音讯之时(如瑞士);对于在战争或意外事故中失踪的人,其死亡时间有的规定为战争停止、船舶沉没或危难消失之时(如日本),有的被规定为失踪人于战争或意外事故中失踪之时(如瑞士、意大利),还有的规定为法定宣告死亡所需失踪期间届满之时(如台湾地区)。

余能斌和马俊驹在《现代民法学》一书中提到:宣告死亡是生理死亡的对称,生理死亡是自然现实,宣告死亡是法律现实,它是一种推定,即从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的事实,推定出他已死亡的事实。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宣告死亡制度中,死亡日期的界定,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局面,每种观点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及立法价值。但是,无论是从法理角度推断出的死亡时间,还是各国立法给出的不一样的规定,都不能完美地适应于每一个案件。

(二) 关于利害人顺序问题的讨论

在我国的法学理论界,针对利害人顺序问题,主要有三中学说。第一种是“有顺序说”,即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时,有顺序之分,并分为多个顺序。前一顺序不申请的,后一顺序不得申请。同一顺序互不影响。在我国的立法中,就采用了这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是“无顺序说”,即所有利害关系人都有申请宣告死亡的权利,每个厉害关系人都不会受到 其它 关系人申请与否或反对申请或申请的影响。

第三种观点是“配偶优先顺序说”,也就是有限制的无顺序说,即:配偶有

一票否决权,其他申请人申请权利平等,在配偶不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利害关系人不得申请失踪人宣告死亡。

魏振瀛在《民法》一书中提到: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重在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特别是其近亲属的利益,与谁提出申请无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将遭到损害,这显然违背了民法设置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

还有一种争论,就是针对债权人在宣告死亡中的申请顺序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债权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一样,可以作为申请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允许债权人作为申请人,虽然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其效力超出了债券效力的范畴,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可以通过宣告失踪制度加以解决,宣告死亡的申请人应限定在下落不明的近亲属范围内。

第三章 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死亡时间应从何时算起?

1、案件简介:

湖南娄底发生一起案件:甲男与乙女成婚三个月后某天,乙女不慎落入江中,甲男听到呼救即跳入水中去救,不幸双双罹难。甲男尸体被找到,乙女尸体未找到。事故发生两年后,乙女父母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甲乙生前分别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份以甲男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10万元,指定受益人为乙女;另一份以乙女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为8万元,指定受益人为甲男。另外,甲乙

婚后新购房屋一套,价值6万元。双方无子女。双方父母因保险金和房屋继承纠纷诉至法院。

甲男的亲属主张:乙女先于甲男落水,且女性体力较男性弱,故乙女应先于甲男死亡。在第一份保单中,受益人乙女先于甲男死亡,按保险法第63条规定: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受领保险金,故该10万元保险金归甲男的父母继承;第二份保单中,受益人甲男后于被保险人死亡,即在乙女死亡时,甲男能成为受益人。在甲男死后其所受益之8万元保险金应作为其遗产由其父母继承;甲乙共有的房屋先析产,甲、乙各得3万份额,因乙死亡在前,故乙女的3万份额由作为丈夫的甲和乙的父母平均分割,每人1万。甲的3万份额,因乙女先于甲男死亡,乙不享有继承权,故应由甲的父母继承。那么对于该房屋甲的父母共获得4万份额,乙的父母只能获得2万份额。综合以上,甲的父母能获得两份保单全部18万的保险赔付,并可分割作为遗产的房屋中的4万份额;乙的父母只能获得房屋中的2万份额。

乙女的亲属主张:虽然乙女先落水,但其死亡日期应是法院作出死亡宣告的日期,该日期在发生事故的2年后,故甲男死亡在前,乙女死亡在后。根据法律,可得出完全相反的分配结果:乙的父母能获得两份保单全部18万的保险赔付,并可分割作为遗产的房屋中的4万份额;甲的父母只能获得房屋中的2万份额。

还有人主张:鉴于本案的特殊牲,可以认定甲乙同时死亡,依据继承法规定互不发生继承关系;依保险法规定应推定受益人先死,则保险金归于被保险人遗产由双方继承人各自继承,则第一份保单的10万元保险金应作为甲的遗产由甲之父母继承;第二份保单的8万元保险金应作为乙的遗产由乙之父母继承。房屋由双方父母各继承3万份额。

2、案件分析

按照现行法律中的各项规定,第二种做法无疑是最正确的。最终法院也给出了和第二中做法相同的判决,但是合法的判决并不意味着一定合理。很显然,这样的判决违背了事实上的公平正义,不符合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

此案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宣告死亡中的死亡日期应该如何确定。不一样的确定方式造成了完全相反的两种后果,因此,这就对利害人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采取《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规定确定死亡时间,确实有一刀切的武断的嫌疑。

如果按照第三种说法处理,对于案件中的两方利害人来说,是再公平不过了,但那只是一种设想,并不是现实情况。在第一种说法中,甲方父母由乙女先落水,

且女性的体力弱于男性,因此得出乙女先死于甲男,这种说法缺乏合理性,且属于推断。即使之后的基于乙女先死这个论断的论述完全合理,也并不能代表这种说法就有说服力。、

同样,第二种说法中,它的一切证据和理论都是符合现行法律的,因此取得了法院最后的认同。但同样,对于甲男和乙女的死亡时间,也是推断出来的,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证明乙女后死于甲男,所以即使第二种说法合法,也并不能使得甲男的利害关系人信服。

可以说,前两种说法都不合理,只是第二种说法合法,得到了法律的认同。因此,如果为了遵循民法公平和公序良俗的原则,第三种说法无疑是最好的。

(二)利害人的顺序究竟是否合理?

1、案件简介

2001年10月12日,李建苹的丈夫潘永光失踪,留下了100多万的遗产,2008年其父亲为了能分得财产,多次要求对其儿子进行死亡宣告,但由于申请顺序问题,其父亲在儿媳不同意的情况下无法申请,最终导致儿媳、孙女和失踪人的父亲关系破裂,成了彻底的陌路人。

2、案件分析

这个案件的焦点问题在于,宣告死亡申请人设置顺序是否合理。潘永光在失踪7年之后,其父亲申请对其进行死亡宣告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从常理上推断,失踪7年、杳无音信的潘永光应该已经死亡,此时进行死亡宣告,便可以结束以潘永光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且可以解决由财产分割带来的矛盾。但是,在现实中,如果被宣告人的配偶不同意进行死亡宣告的话,其他人便无权进行死亡宣告,配偶便可以独自侵吞失踪人财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这个案件中的李建苹一样,坚持不同意潘永光的父亲进行死亡宣告,这样推断,并不排除她想独自占有100多万的财产。因此,在利害人利益的分配上就出现了严重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没有达到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目的。

第四章 各方观点综述

(一)死亡时间依据事实,尽量遵循公平原则

在一般的情况下,学界公认都以判决书中确定的时间为其死亡时间。因为,法院的宣告死亡的判决是具有强烈的法律宣示性的,更具有权威和准确。但这样的看法,恰恰忽略了失踪法定期间的作用。失踪人死亡的可能性随着失踪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强化加大,所以,以法定失踪期间来确定死亡时间的方式更加合理。

如果自然人在危险事故中失踪,但根据当时的情形已经可以确定其死亡的,或者是经过有关部门寻找后确定其不再生存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发现其尸体,都会认定其死亡,不需要经过宣告死亡的法定程序,当然也不必确定死亡时间。但利害人由于心理上的原因肯定要等待法律上已经死亡的证明,是不会接受这样的事实的。所以,法律上的确认不仅仅是一个程序上的认定,更是对于利害人心理上的安慰。

所以,确定死亡时间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遵循客观事实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公平的民法原则,不能出现损害利害人利益的情况。综上,我认为,在有证据表明失踪人死亡时间的,我们以其真实的死亡时间为准。若否,则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时间应该以判决书中所确定的死亡时间为准,判决的依据应该为法定期间届满之日。

这样可以基本保障不同情况下宣告死亡人的法律适用的平等性,减少在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审理差异。

(二)“配偶优先无顺序”应当借鉴

我国学界较为流行的三种说法中,第三种说法较为符合我国的现状,即“配偶优先无顺序”,也就是“有限制的无顺序”。因为它既避免了前一顺序不申请的情况下后一顺序不得申请的尴尬情况,又兼顾了公平原则和特殊情况。

“无顺序”的说法本来就是一种公平的做法,再加上“配偶优先”的限制,使得这种说法更加合理和适合于法律实践。

第一,避免了自己的婚姻由他人来决定的问题,保护了当事人的婚姻权利,减少了对配偶的情感伤害,这也体现了人身权大于财产权的法律原则。

第二,这种观点对于宣告死亡制度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宣告死亡案件中都会涉及到配偶这一利害人。

第三,如果出现想案例中一样的配偶,后一顺序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进行举证,请求法院剥夺其优先申请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

综上,“配偶优先无顺序”的观点最适合我国的社会情况和国情,应当被采纳。

参考文献

[1]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余能斌、马俊驹主编:《现代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保密管理论文范文二:学位论文保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守国家秘密,保护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等不宜公开内容,规范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涉及保密管理的学位论文指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和内部学位论文。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是指论文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学位论文。研究生内部学位论文是指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但涉及知识产权、技术秘密或敏感信息等,在一定时间内不宜公开的学位论文。

第三条 涉密学位论文和内部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保密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尽量对涉密学位论文作脱密处理。对于无法作脱密处理的论文,导师应认真做好涉密学位论文从开题、撰写、印制到评阅、答辩、归档等全过程的保密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 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密级划分为公开、内部、秘密和机密四级。

公开:大多数学位论文应按照学术研究公开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予以公开。

内部:研究成果不列入国家保密范围而又准备申请专利或技术转让以及涉及技术秘密,在一段时间内不宜公开的学位论文。

秘密、机密:研究背景源于已确定密级的科研项目的学位论文,属于涉密学位论文。

第二章 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查

第五条 涉密学位论文必须申请论文定密,并严格实行“先

审批,后撰写”的原则。

第六条 涉密论文的定密申请应在论文开题前提出,申请人填写《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批表》(附件1),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开题 报告 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第七条 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查程序

(一)涉密论文申请人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批表》,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所在单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密级审定人进行初审。

(二)各单位主管研究生 教育 的领导是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的密级审定人,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密级初审工作。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国家秘密事项确定及变更规定》等有关文件审定研究生学位论文密级。

(三)涉密学位论文的密级申请报送科技处审核和学校定密工作小组审批。

(四)涉密学位论文保密期限根据密级确定,秘密级论文保密期不超过10年,机密级论文保密期不超过20年。

第八条 涉密学位论文的作者须签订《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保密 协议书 》(附件2),并承诺对有关涉密内容负保密责任。因工作关系接触涉密学位论文的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第三章 涉密学位论文的管理

第九条 涉密学位论文必须在涉密计算机上撰写和修改,

第十四条 涉密学位论文是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保密规定妥善保管。学位申请人在离校前,应将涉密学位论文印刷本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光盘)连同《河南理工大学涉密论文定密审批表》和《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保密协议书》由学位申请人直接送交校学位办,并按保密要求统一管理。涉密论文保密期满后退回所在学院,由所在学院送交相关单位存档。

第十五条 校学位办应做好涉密学位论文的保密管理工作,在保密期限内,应将涉密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及其电子版专柜存放,未经学校保密委员会批准,任何人不得借阅。

第十六条 涉密学位论文及其相关信息禁止上网检测和传输,保密期内不列入抽查评估的范畴。

第十七条 涉密学位论文的保密期满即自行解密。解密后的涉密学位论文按照不涉密学位论文的 收藏 、管理与服务 方法 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 涉密学位论文的研究生, 毕业 前填报学位授予信息时,相关信息应根据保密要求,作相应技术处理,避免泄密。如填写学位论文题目和关键词等信息时,可填“保密论文”,不填具体题名和关键词。

第四章 内部学位论文的审定与管理

第十九条 根据科研项目的特殊性或研究内容保密的需要,少数学位论文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按研究生内部学位论文申请保密。研究生内部学位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内部学位论

文保密期限原则上为2至5年。论文完成后,在论文封皮和扉页右上角处明确标注保秘审批确定的论文密级和保密期限,如“密级:内部3年”字样。

第二十条 内部学位论文应在论文开题时申请保密,论文作者需在导师指导下填写《河南理工大学内部学位论文保密审批表》(附件3),报本单位__负责人和研究生处审批备案。

第二十一条 经审批需保密的内部学位论文在开题、评审(含预审)、答辩(含预答辩)过程中,导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具体的保密要求,报所在学院__负责人审定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 经审批需保密的内部学位论文必须事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去密处理后,方可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去密处理不当导致泄密的,其责任由作者和指导教师承担。

第二十三条 通过论文答辩后的内部学位论文印刷本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光盘)连同《河南理工大学内部学位论文保密审批表》由学位申请人直接送交校学位办,并按保密要求统一管理。保密期满后退回所在学院,由所在学院送交相关单位存档。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完成相关审查审批而擅自撰写涉密论文或内部论文,导致的后果由本人自负。相关单位、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导师、研究生未按照

本办法的规定对涉密论文进行审查审批和保密管理,导致泄密或存在严重泄密隐患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五条 经审批保密学位论文的学位申请人,毕业离校时,论文作者凭校学位办开出的学位论文保密管理证明(附件4)办理有关离校手续。

第二十六条 学院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保密学位论文质量控制 措施 和 规章制度 ,确保保密学位论文质量。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学校保密办和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原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

毕业论文的一些数据、研究成果等还没有公开发表,需要保密。但这个条件一般不会被批准2、就是论文所做的项目是保密项目,这样一申请就批准。具体怎么写就很简单了说一说项目的来源,和对方对保密的要求。然后申请学校保密就行

你都签了保密协议了,假如追究的话你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