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

发布时间:2024-06-28 14:04:4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

1. 中英文对照标题、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中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码)、作者姓名、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2. 电子版文件请使用Word-2000编辑,文中图、表格和公式请用Office软件编辑。3. 基金项目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4.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实引方式在正文中标注,即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不要使用作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以避免造成标注混乱。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181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3 电 话: 电邮:参考:

比较难。大学学报论文是比较难发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大学学报难发主要体现在其投稿过程,投稿需要漫长的等待,即是录用安排刊期出刊,之后也是漫长的等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审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但《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就既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了,也是科技核心期刊,就是一普通的省级期刊罢了。这两个期刊是 独立的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是核心,但是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不是。

会。初审过了,也会存在退稿的风险,因为审稿的话分为初审,二审,终审等,就算初稿过了,后面两轮如果没过的话,也会被退稿的。

首先看学校的名气,二是看知网影响因子,显然中国农业教育不如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投稿点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审是谁,根据统计与调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审是王云刚同志,希望采纳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 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 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以上期刊都很好,主要看你投稿方向和时间要求,中国农业科学最快也得一年以上

好投。刊物档次都差不多,论文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相对较好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是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原名华中农学院学报,1986年随学校更名而改用现名,现任编委会主任王运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刊物退稿的稿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不想再浪费力气审稿了,所以不接受这类投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好投。刊物档次都差不多,论文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相对较好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是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原名华中农学院学报,1986年随学校更名而改用现名,现任编委会主任王运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三审由学报编辑部指定的专家组成,根据文章的内容类型来定,专家组成可能会有变化。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9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6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工程、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学、农林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社会性、生物学、生态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风景园林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博士后流动站:作物学流动站、植物保护流动站、生物学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园艺学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流动站、生态学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流动站、公共管理流动站、畜牧学流动站、兽医学流动站、水产流动站、农业工程流动站。 重点学科级别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批准时间 国家级重点学科 作物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果树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水产养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蔬菜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湖北省重点学科 生物学 植物学 动物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微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生态学 园艺学 果树学 蔬菜学 茶学 农业资源利用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水产 水产养殖 捕捞学 渔业资源 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土地资源管理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社会学社会学学科排名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华中农业大学共有13个学科参评,6个学科排进前三,7个学科排进前五,10个学科排进前十。其中,园艺学全国排名第一 。 代码 学科名称 排名 代码 学科名称 排名 0902 园艺学 1 0904 植物保护 7 0906 兽医学 2 0710 生物学 8 0905 畜牧学 2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10 0901 作物学 3 0828 农业工程 12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3 0303社会学190908 水产 3 0713生态学38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5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46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数据显示,华中农业大学截止2016年3月共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具体为农业科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化学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 2006年至2014年4月,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9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61项,省部级项目1782项,国际合作项目101项;获得科技经费约亿元;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218项,其中,国家级18项;授权专利786项,其中发明专利583项,实用新型专利195项,外观设计8项。学校承担的各类在研科技项目1434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78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近46项,部、省级项目530项。“十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被媒体誉为“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的标志性成果。 项目研究团队负责人绿色超级稻 Super-green Rice张启发院士双低杂交油菜 Double-low Hybrid Rapeseed傅廷栋院士瘦肉型湖北白猪 Lean Swine熊远著院士动物疫苗 Animal Vaccine陈焕春院士优质柑橘 High-quality Citrus章文才、邓秀新试管种薯 Potato Microtuber谢从华教授超甜玉米 Super Sweet Corn转基因番茄 Transgenic Tomato叶志彪教授高产多抗杂交棉 High-yield Hybrid Cotton张献龙教授生物柴油 Biodiesel 该校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基地56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7个,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基地如下: 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号机构名称1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2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3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4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5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药用植物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广场研究中心(湖北)国家工程(技术)研究/研发中心7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11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2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武汉)国家育种中心13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14国家柑橘育种中心15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16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17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18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1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2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武汉)23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4农业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25农业部华中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26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27农业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28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29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原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30农业部兽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原农业部食品安全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 31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原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32湖北省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35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淡水鱼类专业分中心36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7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38湖北省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40湖北省绿色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湖北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湖北省农药制剂研究中心44蛋品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45药用植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46湖北省大宗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基地47重要作物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基地省部级质量检测中心48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49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50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51农业部种猪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2湖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53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54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5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实验室56动物疾病防控湖北省工程实验室57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的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8月,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武汉南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纳入南湖农业园整体规划。2003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通过了由教育部、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12月13日, 收藏纸质图书138余万册,纸质期刊11万余册,电子图书136万册,数据库109个,电子期刊(全文)6万余种。文献资源涵盖农、生、理、工、文、法、经、管等学科,为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馆,形成以农业与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互为补充,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学术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科技期刊、CAB 、AGRIS、AGRICOLA、《CA》、俄罗斯《文摘》、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dex》、英国《ZR》来源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养殖与饲料》:畜牧类核心科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现代农业科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西安交大学报社科版审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不好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目前是北大中文核心、CSCD核心,EI索引,科技核心期刊,可见杂志的级别很高,被国内所有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所以杂志对于文章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投稿还是会有一定难度的。

西北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学习陕西财经学院银行信息管理系学习、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会计学院学习,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 陕西财经学院计算机站工作,从事计算机维护、机房管理和实验教学 陕西财经学院银管系任教,讲师、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银管系任教,系主任,教授,MBA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银管系任教,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MBA导师 。 Internet Banking: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Banks, Selected Proceedings-the First China and . Advanced Workshop in Electronic Commerce 2001, edited by Li Qi etc., Sha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P442-445, Zhang, Yan Zhao and Xiaohu Zhao. Application of the CURE Algorithm in Identifying Suspicious Financial Transactions[C]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Electronics(ICIFE 2011).V2-116—V2-119,2011.网络金融信息量与沪市A股价格表现的关联性,金融论坛,2011(3)基于流数据频繁项挖掘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西安交大学报(社科版),2011(4)金融资产收益率波动预测——基于我国股票市场跳跃行为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1(9)我国货币供给与股票价格的关联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广义矩方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统计与决策. 2010(10)基于时间序列孤立点检测的可疑外汇资金交易识别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10(18)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状态预测及实证分析. 统计与决策. 2010(22)中国权证与标的证券的价格协整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1)我国证券市场对利率反应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分形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2009(1),58-59基于判别分析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6-10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的上市公司信贷违约概率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经纬,2009(2):144-148信息不对称对信用卡市场的影响分析,商业研究,2009(4):100-104小额信贷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人文杂志,2009(4),86-90基于小波分析的可疑金融交易时间序列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9(7),102-104商业银行非柜面业务洗钱风险控制研究,投资研究,2009(9),40-43基于数据挖掘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19)123-126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可疑金融交易交易识别研究,财经研究,2009(10),70-80基于链接分析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上海金融,2009(8),78-83银行与政府职能冲突的解决对策,经济纵横,2009(11)基于数据挖掘的特约商户差别分析,商业研究,2009(6)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产生机制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2)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反洗钱识别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效率研究,中国信用卡,2008(6)基于CURE聚类的可疑金融交易信息搜索研究,情报杂志,2008(6)基于CART分类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效用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银行卡刷卡消费价格策略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0)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方法实证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银行卡刷卡消费价格结构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8(6)银行卡刷卡消费定价模型研究,当代财经,2008(11)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方法实证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基于聚类方法的客户交易行为模式识别,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0)信息技术对我国银行赢利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情报杂志,2007(4)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及最优规模,金融论坛,2007(5)二元经济判断标准的再思考及与我国二元经济的判断分析,财政研究,2007(3)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中的约束关联规则算法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8)隐私保护关联规则在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中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我国银行卡产业效率实证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现代企业组织的冲突分析与管理对策,经济纵横,2007(8)美国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3)银行IT外包及其风险控制,中国金融电脑,2007(4)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金融论坛,2006年第2期美国银行业再造经验和借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新兴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策略,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3期基于智能代理技术的反洗钱应用系统,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4期基于聚类分析的个人可疑交易识别研究,金融电子化,2006年第5期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从ATM的角度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6(6)基于范例推理的反洗钱系统设计,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10期金融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化教育,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7期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情报杂志,2006年第11期电子货币环境下的洗钱犯罪及其防范,中国金融电脑,2005(10)净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的测量与评估,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渠道的整合策略,金融论坛,2005年第1期我国支付系统日间透资管理,经济管理,2005年第13期支付系统风险不容忽视,经济日报,第11版(金融周刊)推进社会资金流转体系建设,经济日报,,第15版(理论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策略研究,情报杂志,2005年第10期电子货币监管与较优监管策略选择,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对我国网络银行制度创新的思考,人文杂志,2004年5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经验分析,管理评论,2004年第8期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控制策略,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电子货币试点结果的启示与经济学分析,上海金融,2003年第6期美国银行业个人财务隐私保密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金融论坛,2003年第10期有关电子货币的若干争论,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12期现代网络银行发展的金融监管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5期,第2作者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金融业决胜于信息时代的电子化策略,《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2期网络银行带给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1期 金融电子化,经济管理出版社,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网络金融》,主编,科学出版社,《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主编,西南财大出版社,《银行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系统应用指南》,主编,西南财大出版社, 主持: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科研项目,银行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系统,通过人民银行鉴定,—主持:人民银行重点项目:面向对象方法的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网络银行监管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反洗钱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研究,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金融技术风险监管研究,主持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研究,200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数据挖掘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主持:西安交通大学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网络经济的制度与技术,子项目3:网络银行与金融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研究,—主持:西安交大教学实验中心及院级实验平台建设项目,经济与金融学院专业课实验平台建设,主持:教育部实验室建设项目,网络银行与金融数据中心系统,2004—主持:陕西省农联社项目,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规划,主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招标项目(联合单位:陕西省农联社),基于操作风险控制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用系统开发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西安市公安局项目,郝永生案金融数据分析,主持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