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研究太阳能利用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7:51:56

研究太阳能利用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关于太阳能利用现状的报告

论文:太阳能的优缺点与利用太阳能(Solar)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几十亿至上百亿年的时间。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1、太阳能的优点(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采和运输。(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t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2、太阳能的缺点(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说来,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的辐照度最大,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1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有1000W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则只有200W左右。而在冬季大致只有一半,阴天一般只有1/5左右,这样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目前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

太阳能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太阳能。我们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这些能量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间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也没有乌云和阴影,辐射能量十分稳定。因而发电系统相对说来比地面简单,而且在无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对设备构件的强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阳能和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因为如此,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大家正在竞相开发各种光电新技术和光电新型材料,以扩大太阳能利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近10多年来,在石油可开采量日渐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两大危机的夹击下,我们越来越企盼着“太阳能时代”的到来。从发电、取暖、供水到各种各样的太阳能动力装置,其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领域,太阳能的利用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发达国家硅半导体光电池发电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每瓦50美元降到了5美元。此后世界各国专家大都认为,要使太阳能电站与传统电站(主要是火电站)相比具有经济竞争力,还有一段同样长的路要走——其成本再降低一个数量级才行。目前美国等国家建的利用太阳池发电的项目很多。在死海之畔有一个1979年建的7000平方米的实验太阳池,为一台150千瓦发电机供热。美国计划将其盐湖的8.3%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建成太阳池,为600兆瓦的发电机组供热。今年6月,亚美尼亚无线电物理所的专家宣布,已在该国山地开始建造其“第一个小型实验样板”型工业太阳能电站。该电站使用的涡轮机不是新的,而是使用寿命已届满而从直升机上拆下来的涡轮机,装机容量仅100千瓦,但发电成本仅0.5美分/千瓦小时,效率高达40%—50%。俄罗斯学者在太阳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家公司将其研制的太阳能喷水式推进器和喷冷式推进器与太阳池工程相结合,给太阳池附设冰槽等设施,设计出了适用于农家的新式太阳池。按这种设计,一个6到8口人的农户建一个70平方米的太阳池,便可满足其100平方米住房全年的用电需要。另一家研究机构提出了组合式太阳池电站的设计思想,即利用热泵、热管等技术将太阳能和地热、居室废热等综合利用起来,使太阳池发电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北高加索地区能与火电站竞争,并且一年四季都可用,夏天可用于空调,冬天可用于采暖。对于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太阳池还有另一项不可多得的好处:据专家测算,在近海浅水区建一个面积2163平方千米、深米的太阳池,可为10吉瓦的发电机组供热,并可每年产淡水2立方千米。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目前正在广泛开展应用“光电玻璃幕墙制品”,这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硅片密封在(尤如夹层玻璃)双层钢化玻璃中,安全地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生态建材。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将在建筑领域掀起节能环保生态建材的开发应用热潮,极大的促进了太阳能在新型建材产品中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各国也在积极发展利用太阳能。如菲律宾早在九九年,政府已批出了首个太阳能计划,在澳洲政府“海外援助计划”的协助下,在全国263个社区安装1000个太阳能系统。目前菲政府正在推行全球最大太阳能应用计划,整个计划耗资4800万美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太阳能计划。太阳能发电计划共分两期,受惠的除了民居外,还包括25个灌溉系统、97个净水及分配系统、68间学校和社区中心,及35间诊所。由此看来,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太阳能时代实际上已近在眼前,包括到太空去收集太阳能,把它传输到地球,使之变为电力,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已不是一个梦想。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与国家能源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最近将在太空组装,不久将开始向地面供电。在我国,太阳能的利用也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在集热器(含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太阳能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最迅速的产业之一。1998年销售总额达到了35亿元,其产量位居世界榜首。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已开始运作。中国科学院宣布启动西部行动计划,将在两年内投入亿元人民币开展研究,建立若干个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太阳能空调等示范工程。目前河北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加快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集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为一体,一期工程完成后可达到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开发应用方面多项空白,并将大大推动太阳能电池用低铁玻璃的生产、销售市场。但从整体上分析,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生产上还落后于国际水平,整体上仍处于产量小、应用面窄、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初级阶段。经粗略统计表明,国内目前仅建有5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年产量约有兆瓦(注:1兆瓦(MW)为1000千瓦),工厂设施仍停留在已有引进的生产线上。而国外不少企业已把眼光瞄准更为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开发与生产上。这种新一代的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其转换效率可高达%,比目前平均转换效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专用材料国产化程度低,如封装玻璃就完全依赖进口,低铁含量的高透过率基板玻璃市场仍不能满足需求,科研成果还没有迅速及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对发展太阳能技术及其应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涉足。北新集团是最早率先组织专家对国内、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行调查的单位之一。于1998年在国内首家引进了76千瓦国际上先进的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至今一直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这套系统日均发电量为12千瓦时以上,可满足1个小康之家用电要求。该集团还与瑞士的ATLANTIS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阿脱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面发电组件两大系列、多个品种的光伏发电产品,并将这一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引入了中国。河北振海铝业集团公司是德国皮尔金顿(Piikington)太阳能国际有限公司在中国独家总代理,现已投入生产世界先进的太阳能电池玻璃封装设备和配套材料,如德国凯米特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的优质湿法玻璃层压设备、湿法灌浆液(封装介质)等。振海集团的基地于1999年11月已在我国率先安装了100多平方米的光电玻璃幕墙示范建筑物,现已竣工投入应用,其运行使用效果良好,已成国内一大景观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的典范。太阳能集热管是清华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经清华阳光公司的产业化生产,目前其年产量为世界第一,其产品性能为世界领先,清华阳光公司的晒乐牌太阳能集热管及集热装置,用六七年时间完成了小试、中试到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经建成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集热管生产厂,每年可生产500万支全世界集热效率最高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预计这个项目的经营额再过不久将达到10亿元。

开发太阳能的意义毕业论文

一、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利用传统化石能源的过程直接影响地球的环境,使大气和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带来雾霾、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灾难。大气中主要的五种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与NO2)、二氧化硫(SO2)、各种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汽车排放的废气;③工业生产(如各种化工厂、炼焦厂等)产生的废气,而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极端高温、洪水和干旱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碳排放被认为是罪魁祸首。1952年冬天雾霾笼罩伦敦,一周之内4000人死于重度的空气污染。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发生雾霾,一些城市的雾霾天数已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我国雾霾天气除去地形风力风向等客观原因外,在燃煤、机动车排放、沙尘和建筑扬尘等众多人为因素中,不合理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燃煤过度排放,是加剧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构成中,燃煤排放占比达50%-60%;还有机动车燃油排放,占比为20%左右。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0%,且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经济社会进步成就巨大,同时我们对资源和环境的透支也空前巨大。日益严重的雾霾不仅在生理上,甚至在心理上也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负能量”,有时人们对蓝天白云的期盼不亚于对锦衣美食的期盼。在国内大中城市的高企时刻提醒着人们,环境的承载已到极限。而新能源具有清洁、绿色、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大力发展新能源可有效减少对煤炭的需求,2012年,全国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总计达到10061亿千瓦时,节省近亿吨标准煤,如能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全国风电及太阳能装机目标,便可每年减煤8655万吨。发展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控制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曾经是主要燃料的煤炭,在今天欧洲一次能源结构中只有15%的份额,而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已接近2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尚不足10%,且弃风、弃水问题突出。因此,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是应对雾霾之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优选之策。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不仅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新能源的开发,各国可以完善新的能源产业链,提供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一揽子的就业机会,助力各国的经济发展。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冲击,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在能源发展方式面临着新转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并将新能源的发展与恢复经济、提振信心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新能源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也成为全球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大力发展新能源也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现实选择,加快发展新能源不仅可以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促进能源资源节约、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而且能够带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新能源可以培育新的优势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形成基于高科技含量和规模经济的新型产业竞争优势。新能源项目具有经济体量大的特点,能有效拉动当地财政收入和GDP,每投资建设1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为当地产出30亿出口额。三、缓解常规能源供给不足、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目前常规化石能源均面临资源短缺、供应不足的问题。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作为发展核裂变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铀,世界上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可用2400~2800年。我国化石能源的可开采年限更短,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可以开采使用100年;而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8亿吨,可采年限仅20年;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37年。必须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烧用来生产电能与热能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它们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国际能源机构一项权威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2030年将达到亿桶/天。照此发展下去,2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6摄氏度,会对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传统化石能源在一天天减少的同时,新能源中的大部分品种,如太阳能、风电等,却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开发新能源以替代不断枯竭的传统化石能源已迫在眉睫。四、服务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风电产业和太阳能发电可以解决我国偏远地区的用电用能问题,对于消灭无电县和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有重大的作用。同时,秸秆发电、沼气燃料等生物质能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村电气化目标,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生产、生活用能的条件。2012年全国沼气年产量150多亿立方米,折合2500多万吨标准煤,各类生物质能年利用量3000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快速增长,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截至2012年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亿平方米,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3亿平方米。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服务三农产业,调整我国农作物结构,为农民开辟增收途径,促进农业的发展,还可促进新兴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可见,在我国扩大新能源产业,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m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相当于有102,000TW 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太阳是一个巨大、久远、无尽的能源。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下图是地球上的能流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

太阳能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太阳能。我们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这些能量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间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也没有乌云和阴影,辐射能量十分稳定。因而发电系统相对说来比地面简单,而且在无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对设备构件的强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阳能和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因为如此,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大家正在竞相开发各种光电新技术和光电新型材料,以扩大太阳能利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近10多年来,在石油可开采量日渐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两大危机的夹击下,我们越来越企盼着“太阳能时代”的到来。从发电、取暖、供水到各种各样的太阳能动力装置,其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领域,太阳能的利用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发达国家硅半导体光电池发电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每瓦50美元降到了5美元。此后世界各国专家大都认为,要使太阳能电站与传统电站(主要是火电站)相比具有经济竞争力,还有一段同样长的路要走——其成本再降低一个数量级才行。目前美国等国家建的利用太阳池发电的项目很多。在死海之畔有一个1979年建的7000平方米的实验太阳池,为一台150千瓦发电机供热。美国计划将其盐湖的8.3%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建成太阳池,为600兆瓦的发电机组供热。今年6月,亚美尼亚无线电物理所的专家宣布,已在该国山地开始建造其“第一个小型实验样板”型工业太阳能电站。该电站使用的涡轮机不是新的,而是使用寿命已届满而从直升机上拆下来的涡轮机,装机容量仅100千瓦,但发电成本仅0.5美分/千瓦小时,效率高达40%—50%。俄罗斯学者在太阳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家公司将其研制的太阳能喷水式推进器和喷冷式推进器与太阳池工程相结合,给太阳池附设冰槽等设施,设计出了适用于农家的新式太阳池。按这种设计,一个6到8口人的农户建一个70平方米的太阳池,便可满足其100平方米住房全年的用电需要。另一家研究机构提出了组合式太阳池电站的设计思想,即利用热泵、热管等技术将太阳能和地热、居室废热等综合利用起来,使太阳池发电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北高加索地区能与火电站竞争,并且一年四季都可用,夏天可用于空调,冬天可用于采暖。对于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太阳池还有另一项不可多得的好处:据专家测算,在近海浅水区建一个面积2163平方千米、深米的太阳池,可为10吉瓦的发电机组供热,并可每年产淡水2立方千米。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目前正在广泛开展应用“光电玻璃幕墙制品”,这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硅片密封在(尤如夹层玻璃)双层钢化玻璃中,安全地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生态建材。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将在建筑领域掀起节能环保生态建材的开发应用热潮,极大的促进了太阳能在新型建材产品中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各国也在积极发展利用太阳能。如菲律宾早在九九年,政府已批出了首个太阳能计划,在澳洲政府“海外援助计划”的协助下,在全国263个社区安装1000个太阳能系统。目前菲政府正在推行全球最大太阳能应用计划,整个计划耗资4800万美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太阳能计划。太阳能发电计划共分两期,受惠的除了民居外,还包括25个灌溉系统、97个净水及分配系统、68间学校和社区中心,及35间诊所。由此看来,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太阳能时代实际上已近在眼前,包括到太空去收集太阳能,把它传输到地球,使之变为电力,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已不是一个梦想。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与国家能源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最近将在太空组装,不久将开始向地面供电。在我国,太阳能的利用也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在集热器(含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太阳能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最迅速的产业之一。1998年销售总额达到了35亿元,其产量位居世界榜首。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已开始运作。中国科学院宣布启动西部行动计划,将在两年内投入亿元人民币开展研究,建立若干个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太阳能空调等示范工程。目前河北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加快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集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为一体,一期工程完成后可达到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开发应用方面多项空白,并将大大推动太阳能电池用低铁玻璃的生产、销售市场。但从整体上分析,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生产上还落后于国际水平,整体上仍处于产量小、应用面窄、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初级阶段。经粗略统计表明,国内目前仅建有5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年产量约有兆瓦(注:1兆瓦(MW)为1000千瓦),工厂设施仍停留在已有引进的生产线上。而国外不少企业已把眼光瞄准更为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开发与生产上。这种新一代的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其转换效率可高达%,比目前平均转换效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专用材料国产化程度低,如封装玻璃就完全依赖进口,低铁含量的高透过率基板玻璃市场仍不能满足需求,科研成果还没有迅速及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对发展太阳能技术及其应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涉足。北新集团是最早率先组织专家对国内、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行调查的单位之一。于1998年在国内首家引进了76千瓦国际上先进的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至今一直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这套系统日均发电量为12千瓦时以上,可满足1个小康之家用电要求。该集团还与瑞士的ATLANTIS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阿脱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面发电组件两大系列、多个品种的光伏发电产品,并将这一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引入了中国。河北振海铝业集团公司是德国皮尔金顿(Piikington)太阳能国际有限公司在中国独家总代理,现已投入生产世界先进的太阳能电池玻璃封装设备和配套材料,如德国凯米特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的优质湿法玻璃层压设备、湿法灌浆液(封装介质)等。振海集团的基地于1999年11月已在我国率先安装了100多平方米的光电玻璃幕墙示范建筑物,现已竣工投入应用,其运行使用效果良好,已成国内一大景观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的典范。太阳能集热管是清华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经清华阳光公司的产业化生产,目前其年产量为世界第一,其产品性能为世界领先,清华阳光公司的晒乐牌太阳能集热管及集热装置,用六七年时间完成了小试、中试到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经建成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集热管生产厂,每年可生产500万支全世界集热效率最高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预计这个项目的经营额再过不久将达到10亿元。

太阳能的研究论文

太阳能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太阳能。我们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这些能量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间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也没有乌云和阴影,辐射能量十分稳定。因而发电系统相对说来比地面简单,而且在无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对设备构件的强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阳能和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因为如此,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大家正在竞相开发各种光电新技术和光电新型材料,以扩大太阳能利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近10多年来,在石油可开采量日渐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两大危机的夹击下,我们越来越企盼着“太阳能时代”的到来。从发电、取暖、供水到各种各样的太阳能动力装置,其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领域,太阳能的利用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发达国家硅半导体光电池发电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每瓦50美元降到了5美元。此后世界各国专家大都认为,要使太阳能电站与传统电站(主要是火电站)相比具有经济竞争力,还有一段同样长的路要走——其成本再降低一个数量级才行。目前美国等国家建的利用太阳池发电的项目很多。在死海之畔有一个1979年建的7000平方米的实验太阳池,为一台150千瓦发电机供热。美国计划将其盐湖的8.3%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建成太阳池,为600兆瓦的发电机组供热。今年6月,亚美尼亚无线电物理所的专家宣布,已在该国山地开始建造其“第一个小型实验样板”型工业太阳能电站。该电站使用的涡轮机不是新的,而是使用寿命已届满而从直升机上拆下来的涡轮机,装机容量仅100千瓦,但发电成本仅0.5美分/千瓦小时,效率高达40%—50%。俄罗斯学者在太阳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家公司将其研制的太阳能喷水式推进器和喷冷式推进器与太阳池工程相结合,给太阳池附设冰槽等设施,设计出了适用于农家的新式太阳池。按这种设计,一个6到8口人的农户建一个70平方米的太阳池,便可满足其100平方米住房全年的用电需要。另一家研究机构提出了组合式太阳池电站的设计思想,即利用热泵、热管等技术将太阳能和地热、居室废热等综合利用起来,使太阳池发电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北高加索地区能与火电站竞争,并且一年四季都可用,夏天可用于空调,冬天可用于采暖。对于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太阳池还有另一项不可多得的好处:据专家测算,在近海浅水区建一个面积2163平方千米、深米的太阳池,可为10吉瓦的发电机组供热,并可每年产淡水2立方千米。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目前正在广泛开展应用“光电玻璃幕墙制品”,这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硅片密封在(尤如夹层玻璃)双层钢化玻璃中,安全地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生态建材。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将在建筑领域掀起节能环保生态建材的开发应用热潮,极大的促进了太阳能在新型建材产品中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各国也在积极发展利用太阳能。如菲律宾早在九九年,政府已批出了首个太阳能计划,在澳洲政府“海外援助计划”的协助下,在全国263个社区安装1000个太阳能系统。目前菲政府正在推行全球最大太阳能应用计划,整个计划耗资4800万美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太阳能计划。太阳能发电计划共分两期,受惠的除了民居外,还包括25个灌溉系统、97个净水及分配系统、68间学校和社区中心,及35间诊所。由此看来,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太阳能时代实际上已近在眼前,包括到太空去收集太阳能,把它传输到地球,使之变为电力,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已不是一个梦想。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与国家能源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最近将在太空组装,不久将开始向地面供电。在我国,太阳能的利用也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在集热器(含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太阳能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最迅速的产业之一。1998年销售总额达到了35亿元,其产量位居世界榜首。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已开始运作。中国科学院宣布启动西部行动计划,将在两年内投入亿元人民币开展研究,建立若干个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太阳能空调等示范工程。目前河北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加快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集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为一体,一期工程完成后可达到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开发应用方面多项空白,并将大大推动太阳能电池用低铁玻璃的生产、销售市场。但从整体上分析,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生产上还落后于国际水平,整体上仍处于产量小、应用面窄、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初级阶段。经粗略统计表明,国内目前仅建有5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年产量约有兆瓦(注:1兆瓦(MW)为1000千瓦),工厂设施仍停留在已有引进的生产线上。而国外不少企业已把眼光瞄准更为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开发与生产上。这种新一代的先进的薄膜晶体太阳能电池其转换效率可高达%,比目前平均转换效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专用材料国产化程度低,如封装玻璃就完全依赖进口,低铁含量的高透过率基板玻璃市场仍不能满足需求,科研成果还没有迅速及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对发展太阳能技术及其应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涉足。北新集团是最早率先组织专家对国内、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行调查的单位之一。于1998年在国内首家引进了76千瓦国际上先进的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至今一直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这套系统日均发电量为12千瓦时以上,可满足1个小康之家用电要求。该集团还与瑞士的ATLANTIS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阿脱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面发电组件两大系列、多个品种的光伏发电产品,并将这一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引入了中国。河北振海铝业集团公司是德国皮尔金顿(Piikington)太阳能国际有限公司在中国独家总代理,现已投入生产世界先进的太阳能电池玻璃封装设备和配套材料,如德国凯米特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的优质湿法玻璃层压设备、湿法灌浆液(封装介质)等。振海集团的基地于1999年11月已在我国率先安装了100多平方米的光电玻璃幕墙示范建筑物,现已竣工投入应用,其运行使用效果良好,已成国内一大景观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的典范。太阳能集热管是清华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经清华阳光公司的产业化生产,目前其年产量为世界第一,其产品性能为世界领先,清华阳光公司的晒乐牌太阳能集热管及集热装置,用六七年时间完成了小试、中试到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经建成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集热管生产厂,每年可生产500万支全世界集热效率最高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预计这个项目的经营额再过不久将达到10亿元。

太阳能热发电是指将太阳光聚集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流体的高,温热能,然后通过常规的热机或其它发电技术将其转换成电能的技术。下面是我整理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应用

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人们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巨大功臣之一,尤其是化石燃料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对居住环境带来的温室效应等各种负面影响及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索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太阳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之一,拥有巨大潜力。尽管太阳能具有很多优点,但太阳能的分散性、不易储存、受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影响着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经过国内外专家的潜心研究,太阳能技术的开发不断深入,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进入了商业运用阶段。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热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

能源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当今世界已出现了能源争夺之战。局部地区的动乱很多都是由不可再生能源的争夺引发的。面对人们能源需求量的增加而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人们开始转而寻求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尽管目前太阳能占能源总量的比重不大,但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有专家推测,到2100年来自太阳的能源超过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一半以上。

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概述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之所以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时间不长是因为太阳热能的低密度、间歇性、空间分布不断变化等特点,使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比较困难。因此,要想研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必须要找到有效地收集和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也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关键。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有四个关键技术,即聚光器技术、吸收器技术、跟踪技术和热能存储技术。聚光器技术、吸收器技术主要是研究如何更高效地获取太阳光源,难点在于解决太阳光热能的低密度、分布不断变化等特点;热能存储技术攻克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收集到的太阳光源存储起来,并减少热量的损失,以备在阴天、下雨、夜间等无太阳光源时提供能量。

尽管太阳能是一种天然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但由于太阳能所具有的低密度、间歇性、空间分布不断变化等特点,造成其开发利用投入的成本较高,阻碍了人们对太阳热能的开发。但是太阳热能技术一旦前期投入完成(固定投入),后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化石燃料对地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本身的不可再生性,促使各国政府转向大力支持太阳热能的开发。太阳能热发电这基础的四方面技术解决的核心在于新型材料的研发。当前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是太阳能光伏(PV)电池技术和聚光太阳能(CSP)技术。我国幅员辽阔,横跨多个纬度,再加上地形地貌的多样,太阳能开发前景广阔,根据2009年的世界太阳能发电关联产品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在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是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

二、太阳能热发电常见的模式及比较分析

在能源危机的驱动下,各国专家的持续研究下,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形式的太阳能热发电模式,其中有部分技术较为成熟,已投入商业运行中。太阳能热发电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集热器,太阳能热发电模式也可按集热器类型的不同,分为平板型光伏发电系统和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

(一)平板型光伏发电系统

平板型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直流保护与汇集系统、交流保护与开关系统、逆变器、发电量计量、基础结构等几部分。此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电池板阵列经汇线箱(盒)汇集后直接向直流负荷供电,再经逆变器将汇集后的直流电源转变成符合交流电压、频率的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最后汇入用户的电源系统。平板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在大规模并网型电厂使用,在应用中需要考虑直流线路、交流线路、升压站等部分,在发电过程中,为了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通常采用单轴或双轴追踪系统,加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提高发电量。因追踪系统的原理是根据太阳方位角的旋转产生阴影效应来驱动电池板,所以该系统占地面积较大。总体来看平板式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安装施工方便,所需的硅晶体材料的降价,成本呈下降趋势。据估算平板式光伏发电系统每千瓦发电量的综合投资成本约为~4万元。但该系统存在发电效率低、不便运输、不便于维护等缺点。

(二)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

聚光型光伏发电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规模光伏发电技术,多用于兆瓦以上规模的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厂。聚光型光伏发电技术与平板型光伏发电技术相比,具有更经济、建设周期短、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对场地平整程度要求不高等优点。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又可分为槽式聚光热发电系统、塔式聚光热发电系统和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三大类。

1.槽式聚光热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最早被使用的技术就是槽式聚光技术,其也成为聚光式太阳能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技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借助槽形抛物面聚光器将太阳光聚焦反射到接收聚热管上,通过管内热载体将水加热成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因此,槽式热发电的关键技术是太阳热能聚光器、吸收器、跟踪技术及高温热能储存技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主要包括集热和发电两大部分。其中集热部分不同于传统发电,主要包括:抛物面槽形反光镜、热接受器、单轴追踪控制系统、集热器基础结构几部分。槽式聚光热发电系统是目前使用最早,最成熟也最为经济的发电系统。

2.塔式聚光热发电系统。塔式聚光技术是通过接受器聚焦分布安装在聚光塔周围呈环形排布的定日镜阵反射的太阳光。在接受器内实现热能的转化,进而驱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西班牙的PS20是目前建设的最大的塔式热发电厂,装机容量为20MW,占地约1 415亩。若场地条件允许,此系统可以搭配传统热电厂,形成循环蒸汽涡轮机发电系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碟式斯特林聚光热发电系统。碟式斯特林聚光热发电系统主要由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吸热器、跟踪装置和热功转换装置等组成,安装在一个双轴跟踪支撑装置上,实现定项跟踪,连续发电。碟式斯特林聚光热发电系统既保留了塔式系统聚焦比高、规模大的优点,又较好地解决了塔顶吸热器热损大的缺点,安装维护成本较低。但碟式斯特林聚光热发电系统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发电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使用材料多等。

针对三种聚光式热发电系统在规模、运行温度、年容量因子、峰值效率、年净效率、商业化情况及技术开发风险等因素做出的综合比较,从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槽式系统目前在商业运行中比较成熟。

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

能源危机加上太阳能资源的多种优势,大量的传统的靠化石燃料获取能源的公司转而进入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尤其是一些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等。太阳能的存储是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涉猎太阳能电池的企业已形成规模。太阳能电池按材料组成可分为结晶系、薄膜系、多接合系、有机系等,市面常见的是结晶硅型,而薄膜系太阳能电池未来也将有较大的市场。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在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上成绩显著,总量均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新型复合材料的制成,获取太阳能技术将不断成熟,成本也会降低,大规模的太阳能热电厂会越来越多,当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会成为未来电网的主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论文

论文秘书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所以,它既是秘书学的起点,又是秘书学理论体系研究中的珠穆朗玛峰。一、国外的定义 1.西方发达国家的定义。国际职业秘书组织(全称:Professional Secretaries Internatio... 试析秘书科学在我国产生的社会动因日期:2008-04-06...

论文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要写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求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所需要研究解决的内容,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的,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一般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的相关背景,我们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从而决定研究这个课题的;二,通过学校的教育实际,指出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个课题,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之后会产生什么价值。

具体写作的时候,我们要抓住一点,由于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我们研究的问题一定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是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我们可以将前人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论据,但必须有针对性,不是随便一个结论都可以作为论据使用的。

其次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书面语,论文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文体,不需要太多华丽的修饰,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简洁、高度概括的语言去清晰的阐述事实,得出结论。并且涉及的方面要广泛客观。

高校本科 毕业 论文总体质量不高,秘书专业本科论文因为自身学科分类等问题更加如此,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秘书学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秘书学毕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的升本既是三代研究者们共同努力的里程碑,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为我国的秘书职业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个年轻的本科专业百样待兴。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等问题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从现有的研究论文来看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型的高校中,无论是研究型专业或应用型专业都有研究者涉足,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创新,甚至还有提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笔者所在的人文社科学院本科文秘专业建立已有八年时间,又一届毕业生答辩结束离开,然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的确令人担忧。

毕业论文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考察学生四年的学习能否运用专业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观地体现出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的程度,也可以检查既定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同时可以反映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秘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提高秘书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等问题。

一.秘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成因

目前很多高校秘书专业仍作为方向挂靠在汉语言文学之下,笔者学院也是如此,所以并没有强制性规定秘书专业学生一定要写秘书专业类 文章 ,不少学生把文学类或语言类作为论文选题方向,这无疑是虎头蛇尾,既没有体现出毕业论文最后环节的作用,更让人不得不怀疑所设秘书专业的专业性何在。这种情况其他高校也存在。而所写秘书专业类论文质量令人担忧,笔者所在学院一般都是组织部分高级职称的老师共商后拟定一批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行命题,所选命题再由指导老师进行审核。以下是部分论文题目:

“通才型”商务秘书是现代企业的需要

现代企业秘书的素养

论秘书工作的变通性

论秘书处理投诉电话的技巧

浅谈微笑在秘书接待工作中的魅力

论秘书工作的主动性

秘书辅助领导的策略研究

论秘书协调工作中的思维变通性

论秘书如何与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

论现代秘书的角色定位

论办公自动化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论秘书的幽默语言

本科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论秘书实践课程的改革

从这些命题以及完成后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命题过大类型单一

命题是论文写作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要提出一个既适合本科毕业生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并不是一件易事。从以上部分命题来看,命题过大,很多并不适合本科毕业生。命题大写作时只能泛泛而谈,难以联系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拟定命题的教师和指导教师大部分专长于文学类、语言类,对于秘书专业知之不多,几乎没有有办公室工作 经验 的教师,基于此所定命题倾向于文科化、理论化,表面上看似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实则稍加分析很难把握,比如“论秘书如何与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细想不难发现,首先“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书面沟通、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等等。其次领导也有大小正副之分,更何况领导的性格、工作方式、风格都因人而异,最后秘书分类也很多,党政机关秘书与企业秘书显然不同,企业秘书的行业特点也不能不考虑在内。所以很显然这个命题过大,要想论述全面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很难把握。

命题单一体现在都是属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比如从来没有学生想到过从秘书学理论或中国秘书史入手进行研究或梳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理论教学薄弱。这里的理论指的是对秘书学科基本理论构架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中国秘书史的了解。一直以来都认为秘书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与社会严重脱节。近年来一直在强调要注重实践教学。许多教师尝试着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也发表了不少此类文章。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本科专业,如何与高职高专区别开来,学生的理论层次以及科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从秘书层次来讲,作为本科专业应该以培养高级秘书为导向,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素养。从另一方面考虑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教师都出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被迫转行,师资力量薄弱。本科秘书学专业除了培养出合格的秘书人才外,还应承担着培养知识传承人、研究型人才的责任,这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闭门造车论文空

几乎所有学生在写论文时都抱怨论文太难写。难写的原因一除了在于学生对于秘书学相关理论掌握程度差且不能灵活运用,导致理论分析能力较差,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分析,抄袭现象很普遍。原因二在于学生对于实际秘书工作状况,企事业单位情况一无所知。秘书这个职业是一个很特别的服务性职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类别很广,技能颇多,再加上行业性质特点的不同等因素,不在岗位上好好呆上一段时间是无法摸清其中的门道的。而且秘书学还不同于经济管理、会计等学科,它没有那么强的实证性和可分析性,比如经济管理学即使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但仍可以对一些社会 热点 问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会计学也可以对计算公式和结论进行推导。而作为应用型的秘书学专业要写出实用性较强的论文是比较不容易的(从上面所列命题来看都为实际应用类命题)。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便只能空谈,用一段段空洞的理论来充字数。

成因有:一指导老师很少有秘书方面的工作经验,最多只能在理论上给予一些指导,无法进入实质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实践环节效率低,学生觉得无法从中学到东西,对论文的写作没有帮助。究其原因在于一个实践时间安排分散,有学生曾在论文中提到觉得实践环节时间少,从笔者所在秘书专业来看实践环节总共有180学时,看似不少,但其中包括课堂实践环节加上见习时间(两周,不是实习),非常分散,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出一些秘书工作的门道来确实不够。另外每年暑假两个月时间也应该被利用起来,让学生做一些秘书专业方面的研究或社会调查,可以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二见习实习的指导不够。经常有学生反映去见习就是去给人家打打杂工的。作为新人打杂工是很正常的。很多单位出于某些原因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工作内容。在学生见习或实习前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何主动去学、学什么。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学到日常办公的方式、程序,感受秘书待人接物的不同等。那么对于学生写毕业论文就能有一定帮助。成因三培养方向模糊。各高校秘书专业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基本相同,是一种“通才式 教育 ”,不能符合地方产业越来越多的专才需要。这导致学生在写论文时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任何针对性。 3.草草完成,不重视

毕业论文一般在大四第一学期中期提上日程,在此之前,毕业论文在学生看来是遥远的事,是毕业之前最后一道麻烦的坎。麻烦在于其一学生认为重来没有写过这么多字的文章,重来没有也不懂如何去查找整合资料,不知该如何入手,从而产生惧怕心理。其二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中还包括实习阶段,很多学生更着重于就业问题。所以用来好好写论文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学校要求毕业率,几乎没有学生会因为毕业论文而毕不了业。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不重视在所难免。

究其成因在于学校都把毕业论文独立于教学课程、实习之外。大学四年里,秘书专业的学生理应进行一定量的社会调查,完成调查 报告 ,写作一定量的论文,并且应该带有目的性地进行实践实习环节。因此,毕业论文应该是学生四年里以此为基础的一个延续或 总结 。这样学生即能写也易写,更能体会到毕业论文的价值,把它作为学习阶段和就业之间的连接点,不会把它当成一块鸡肋。

除以上几点问题外,生多师少指导难、第一手资料少,参考价值不高等也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二.提高秘书学专业本科论文质量的相关对策

1.明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属于应用型专业,其教育则应侧重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理论和 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现代大学应该以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为核心职能。因此即使是应用型专业也必须重视本科生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少数有研究兴趣的学生,仍应给予其继续深造的能力和机会。否则,应用型大学就有滑落到高职高专类院校行列的可能。所以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重点培养高级应用型秘书人才,同时也应该对培养研究型人才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秘书职业化进程和秘书学专业的发展。

2.加强秘书专业的理论教学

要加强理论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理论课程安排。从笔者所在秘书专业现在课程安排来看开了一门秘书学的课程48课时,主要以实务为主,虽然笔者很想多讲一些秘书理论方面的东西,但因为课时不够,很多本科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都涉及不到,直接导致学生眼界认识窄,理论分析研究水平低。另一门中国秘书史32课时,下学期将被删,理由是繁琐学生不爱听。做为高级秘书人才学习古代秘书的发展,以史为鉴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与高职高专有所区别,同时我国秘书史目前很多都是空白,作为本科生也可以以此为研究对象。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开设秘书学概论和中国秘书史课程,分别设置在第一学期下半学期、第二学期上半学期。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都被秘书学专业老师重视并运用到秘书实务的教学过程中。而理论教学也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来枯燥,效果不理想,二来无法激发学生思考。应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自己来挖掘出理论。比如在讲到秘书素养时,笔者曾把一篇《一个女秘书的一天》作为案例提前发给学生,上课时就围绕此案例让学生思考发现一个合格的秘书在处事中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又例如在讲到团队问题时,可以利用唐僧四师徒的例子来阐发异质结合的道理。每堂课应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师生交流。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秘书专业教师职称评审,加强教师自身科研水平

因为涉及到评职称问题,很多秘书专业教师只是“兼职”教秘书,科研仍旧以本身专业为主,这既不利于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毕业论文指导。解决了秘书学专业教师评职称的问题,可以鼓励广大教师多做研究,学生可以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也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5.把毕业论文与教学、实践、实习相结合,做好前期准备

目前,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时普遍存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的情况。许多学生在大四写毕业论文时才绞尽脑汁确定论文题目,即使查阅相关文献,对研究背景了解甚少,文献综述普遍过于笼统和宽泛,论文也只是简单地罗列堆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应该早早给学生灌输毕业论文写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中每年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三千字左右的论文,鼓励学生做连续性的研究,熟悉论文的规范写作,养成严谨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在暑期、实践、实习期间多做社会调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自己感兴趣、有启发的问题,定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慢慢积累下来,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熟悉,水到渠成的工作。

6.加强校企的联合,把毕业论文融入求职

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秘书工作者或管理者来校授课,向学生介绍目前秘书工作的现状,工作的中心,企事业单位对于秘书的要求,谈谈秘书工作的经验与不足。这要比论文指导课或教师指导更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同时毕业论文的研究及前期的成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学生真正工作前的工作经验积累和总结。可以作为求职的资本向招聘单位展示。让招聘单位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研究精神,工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三.本科秘书学专业论文模式

秘书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应该起到以下作用:1.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6.培养学生 人际交往 的能力;7.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结合培养目标,可以有两种毕业论文模式:一种“应用型”论文,一种“研究型”论文。“应用型”论文是指学生可以针对当代秘书工作的实际问题运用秘书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论文。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考察,调研、访谈后撰写论文,也可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理论研究型”论文针对秘书学或秘书工作中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论文,主要是释理,可以对秘书学专业中已有的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提出新的秘书学理论,还可以对中国秘书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进行梳理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模式。

浅谈秘书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 浅谈秘书学毕业论文

★ 浅谈办公室秘书工作毕业论文

★ 对于秘书学认识的论文

★ 秘书学的案例及其分析

★ 浅谈秘书修养论文

★ 办公室秘书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 教学秘书个人发展论文

★ 浅谈秘书的职业素养

★ 秘书素养开题报告和论文

★ 现代秘书素养论文

研究智能水杯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水杯基本都具有检测饮水量、误差±10ml、通过LED灯颜色告诉用户水温、触摸感应、提醒喝水、有APP、分辨水是喝了还是倒了、蓝牙连接、免打扰模式、可通过APP互动提醒喝水等功能。智能水杯,包括杯盖、杯体、杯底,杯盖上设有存储芯片的存储区;杯体上嵌有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上连接有显示时间的显示模块、按键模块、报警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智能水杯,包括杯盖、杯体、杯底,所述杯盖上设有存储药片的存储区;所述杯体上嵌有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上连接有显示时间的显示模块、按键模块、报警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杯体的表面,所述按键模块包括分钟调节按钮、小时调节按钮、应急报警按钮以及信息反馈按钮;所述控制芯片接收到信息反馈按钮的输出信号时发送启动信号给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将“药已吃信号”发送给医生或家人;所述控制芯片接收到应急报警按钮的输出信号时同时发送启动信号给通讯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将“紧急信号”发送给医生或家人,所述报警模块开启警报声。特点智能水杯,把手的液晶屏能够显示出精确的水容量,再也不用眯着眼睛在那看刻度猜测了。

随着智能家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生活化居家用品都已经智能化。不得不说智能化的硬件产品拯救了“懒人”。如今智能硬件产品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智能手环走过了草莽时代,智能音箱被资本疯狂追逐…

而,智能水杯在度过了两年的乱战时代后,那些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慢慢积累下了口碑和市场。

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懒人”福音

如果,你拥有一个“聪明的杯子”,它能帮你试温,提醒你在合适的时间喝水,还能通过手机寻找随手放置的水杯。那么,想随时喝上一杯温度刚好的水,也就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了。和它相处的日子,你会发现,喝水变得更方便,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深爱着它、离不开它。

水杯智能化在现代社会是“懒人”的福音。它并不是刚需,对消费者的意义更多来自于用户体验和附加值上。所以,智能水杯要想真正进入大众市场,一定要符合大众需求,实用价值高。

在太空铝合金外壳的顶端,高度精密镭雕着LED高清显示屏,用户可以在杯盖上的显示屏感测温度。传感芯、电池等都收纳在精致的杯盖中。水杯还有按时提醒饮水的功能,人性设计,多喝水有利于健康。

这样一款基于健康饮水需求出发的智能水杯,叫做“小水怪”。首先,它在“水温”上下足功夫,解决了用户饮水“试温”的痛点,通过智能化的附加功能,让用户在喝水体验上更加极致。

它还有一个更加实用的功能。小水怪的APP安装支持IOS系统和安卓系统,安装好后,就可以通过APP进行蓝牙连接到水杯,在APP中还会显示和水杯的的距离,还支持查找水杯的功能。

“查找水杯”是实用价值高的一种体现,它能给用户带来便捷愉悦的用户体验,解决生活中“随手丢弃水杯”小麻烦。

不营销概念,才有亲民的价格

水杯做为人们日常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每一个时代。无论过去、现在,甚至到了未来,水杯将必然存在,难以被取代。它只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科技化。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人领地,水杯无处不在。人们对于水杯的需求从最早的容量需求,过渡到了保温需求,再到智能化时代的实用性和时尚美观。

“小水怪”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更多是从生活中“水杯”的实用价值出发,而非营造概念。对于更多年轻人而言,智能不过是一个“酷炫”地噱头。外观设计,才更吸引他们。谁会为一款售价数百元的水杯买单呢?

市面上的智能水杯,价格动辄数百元、上千元,买一个的价格能卖一箱子正常水杯了。而“小水怪”基础款只要99元。把价格做的更加接地气。

扒开智能概念的外衣,智能硬件产品还剩下多少真材实料呢?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决定一款产品的实用价值永远是解决用户真正需求的产品。不营销概念,才会有亲民的价格。

背后是10年经验积累的团队

小水怪智能科技顺应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了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和全新体验,开发了这款智能化的水杯。

公司在工业设计及精密模具等技术上,有近10年的积累。

创始人是一位工业设计及研发出身的资深产品经理,公司设有自主智能硬件多年经验的研发团队。小水怪团队在产品设计、制造和工艺成本,整体研发及创新等开发平衡有多年的实战经验,热销产品多达20多个。

小水怪的生产制造由一个合伙股东的工厂完成。工厂的生产制造体系导入日本的精益生产的管理系统,其核心思想“JIT(效率和误差)、自动化,不断改善”的生产,在精密生产和效益管理有丰富经验。

目前,小水怪智能科技已融资1000万,打通了全渠道电商,在国内国外,甚至新媒体上都有销售。它在9月初,新品登陆淘宝众筹,单品当天销售额突破50万,目前已经累计资金超200万。

楼下已经说了什么是智能水杯了,我现在来回答智能水杯有什么作用。饮水提醒和水质检测是智能水杯的基础功能,我们总是感到口渴才会喝水,饮水提醒就能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的饮水提醒,改善我们身体缺水的状况。水质检测可以检测出我们所喝饮用水的ppm值,让我们喝的更安全。还有一些智能水杯还有社交功能,与好友通过水杯进行社交互动,好玩又有趣。现在的智能水杯也能送礼,自定义上传头像和定制屏保,送礼满满心意。

智能水杯解决方案的产品背景意义就是提醒用户每天能多喝水智能水杯,包括杯盖、杯体、杯底,杯盖上设有存储芯片的存储区;杯体上嵌有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上连接有显示时间的显示模块、按键模块、报警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为了做出好的智能水杯,开发团队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构建合理的饮水习惯,解决当前70%人群忘记喝水、喝水少的问题,在2014年的上半年,终于研发出了能够每天定时提醒用户补水,智能感应喝水动作并合理的规划喝水时间的一款智能水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