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华南铀矿地质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7 19:41:11

华南铀矿地质期刊

黄国龙徐文雄朱捌尹征平

(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广东韶关512026)

[摘要]在棉花坑矿床深部预测有找矿潜力的地段,采用地表和硐室钻探为主要手段对棉花坑矿床深部进行勘查,经两年的勘查和一年的总结研究,在埋深500~900m处发现品位高、厚度较大的富矿体,实现深部找矿的突破,其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取得重要的找矿进展。经分析研究认为,棉花坑矿床在垂直方向上成矿环境、围岩蚀变、构造性质、矿石品位及类型等均呈有规律的变化,并查明矿床深部的成矿时代和赋矿花岗岩的形成年代,初步建立棉花坑矿床的成矿模式并预测棉花坑矿床南部的长排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深部找矿;富矿体;垂向变化;棉花坑

1发现和勘查过程

矿床发现及勘查过程

棉花坑铀矿床位于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境内。1957年,原南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油洞—棉花坑一带发现了13个异常点,随后,原二机部中南309大队第三分队、广东省地质局技术人员检查异常点并进行异常处理,提出了该区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意见。1959~1960年,原地矿部742地质队在棉花坑北部开展地表、浅部揭露和深部评价工作,证明深部有工业矿体存在。1963~1966年,广东省地矿局705地质队对7、9号脉进行系统的地表揭露,并选择33~4号勘探线为重点工作地段进行钻探解剖控制,证实了9号脉的矿体向深部连续扩展。

1967~1985年,广东省地矿局705地质队对矿床进行系统的普查和勘探,并分别于1967年、1969年、1971年提交中间性储量报告;1988年12月,广东省地矿局705地质队根据“粤地函字(1985)03号文”、“粤地函字(1986)121号文”和“全国储委储办(1987)90号文”的要求,将棉花坑矿床评价勘探工作加以全面总结,并利用已有的勘探资料和收集原国营745矿有关棉花坑矿床补充地质勘探、生产探矿成果资料以及矿山回采资料,编写了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广东省仁化县211铀矿区302矿床最终地质勘探报告》。

矿山根据原广东省地质局705大队提交的中间性储量报告,于1969年开始筹建矿山,并进行试采,1985年正式投产,采用竖井开拓,设计服务年限20年。

矿床深部的勘查过程

2003~2004年,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在开展“华南地区铀资源勘查部署规划研究”中,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及综合研究,预测棉花坑矿床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004年,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2004]107号文),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委托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开展了“棉花坑铀矿井资源潜力调查”工作。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对比分析棉花坑矿床的生产探矿和采矿资料,调查9号硅化蚀变带在15~55勘探线间自标高400~50m的8个开采中段(中段高50m)的开采资料和前人在0~-400m少量钻孔的探索成果,认为9号带矿体厚度和矿石品位由浅向深有变厚和变富的趋势,矿床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2005年根据全国危机矿山找矿办公室危机矿山立项通知精神申请立项,2005年12月全国危机矿山找矿办公室批准《广东省棉花坑铀矿接替资源潜力勘查》的立项。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即第一阶段为2006~2007年的勘查阶段,第二阶段为2008年的总结研究阶段。第一阶段的2006年以15~47线的0~-300m中段为勘查重点,用地表钻探和硐室钻探相结合方法,经精心设计和施工,有多个钻孔发现品位高、厚度大的矿体,特别发现多处大于1%的特富矿样段;同年也开展对-300~-500m中段的探索,以了解矿体在倾向上的延伸和发展远景,并加强铀矿化在垂向上变化特征的研究。第一阶段的2007年,以15~47线的-200~-500m中段为勘查重点,采用地表钻探方法,结合上年度总结的铀矿化在垂向上变化规律,在深部发现特富矿体,完成资源目标,并大致查明9号硅化蚀变带特点和矿体规模、形态、产状、连续性。第二阶段进一步总结了棉花矿山矿床铀矿化的水平和垂向变化规律、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提出9号硅化蚀变带深部、长排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及下一步探索地段。

2基本特征

地质概况

棉花坑铀矿床产于巨大的诸广复式花岗岩体南部的中心,恰处于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边缘(图1),毗邻粤北海西-印支坳陷。

岩体外围广泛出露震旦系和寒武-奥陶系地槽型沉积,为一套浅海—半深海类复理石硅质页岩、笔石页岩建造,总厚度超过15000m。加里东运动使之发生轻微变质,并形成紧密线形褶皱。平均铀含量(5~10)×10-6,其中震旦系上部和寒武系底部的炭硅泥质沉积,铀含量高达(10~15)×10-6。前震旦系基底未出露,但据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推断[1],本区前震旦系存在成熟度高的古老地块,推算古铀含量达×10-6。

诸广岩体南部出露面积约2300km2,是由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类组成的复式岩体。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混合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海西期是本区岩浆活动的低潮期,零星出露的云辉二长岩、云闪石英二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株、岩滴状产出。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类平均含铀量(7~11)×10-6,副矿物中大都含少量晶质铀矿。印支-燕山期是本区岩浆活动的顶峰期,SN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和EW 向展布的燕山期花岗岩带,交织构成诸广岩体南部的主体,其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具富硅、偏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铀含量较高,普遍含晶质铀矿,最高达。

图1 诸广岩体南部地质构造简图

1—古近系-白垩系;2—泥盆系;3—奥陶系-震旦系;4—燕山晚期花岗岩;5—燕山早期花岗岩;6—印支期花岗岩;7—海西期花岗岩;8—加里东期花岗岩;9—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10—主干断裂带;11—铀矿床

印支运动结束了区内外挤压造山的历史,进入了中国东部活动大陆边缘以NNE向走滑伸展为主导的断块活动新阶段[2]。在隐伏的EW 向、SN向控岩构造的基础上,诸广岩体南部广泛发育NNE、NE、NNW 和NW W 向4组醒目的断裂构造。早白垩世末,在NNE向断裂带由左行走滑转向右行走滑的带动下,其他各组断裂亦发生相应的转换,形成区域上盆山相间的NE向盆岭构造系,并在诸广岩体南部产生较大范围的铀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岩

矿床及外围主要出露印支期第三阶段 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图2),被燕山早期第一阶段 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三面环绕。燕山早期晚阶段 和燕山晚期 中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岩株、岩滴呈卫星状沿其接触面分布。细晶岩、伟晶岩团块和正长岩岩滴在区内时有出现。另有辉绿岩、煌斑岩、细粒花岗岩呈岩脉状产出。其中印支期第三阶段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为(±)Ma[3],燕山早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晚期细粒黑云母形成时代分别为(±)Ma和(±)Ma[4]。

图2 棉花坑矿床及外围地质图

1—第四系;2—燕山晚期花岗岩;3—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4—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5—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6—印支期第三阶段花岗岩;7—印支期第二阶段花岗岩;8—印支期第一阶段花岗岩;9—花岗岩粒度(1.粗粒,2.中粒,3.细粒);10—花岗岩结构及成分(p.斑状,m.白云母,b.黑云母);11—碱交代岩;12—细晶岩脉;13—辉绿岩脉;14—硅化带;15—硅化蚀变带;16—地质界线;17—岩相变化界线;18—铀矿床、矿化点

构造

区内发育构造主要有NE向、NW—NWW向和NNW 向或近SN向3组。

NE向组构造:以矿区北部棉花坑断裂和矿区南东黄溪断裂为典型。走向60°~70°,倾向南东,倾角75°~80°,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宽1~5m,充填有硅质岩、碎裂岩、角砾岩,局部有辉绿岩。晚期活动显著。

NW—NW W 向组构造:以充填辉绿岩、煌斑岩为主,另有少量花岗斑岩脉,以油洞断裂充填的辉绿岩脉为代表。走向290°,倾向南西,倾角60°~78°,长数百米至数千米,宽1~5m。

NNW 向或近SN向组构造:是棉花坑矿床及外围的含矿构造,属于以硅质岩为骨架的硅化蚀变带。密集成群,展布宽度3~4km。单条走向320°~360°,倾向西(或东),倾角60°~85°,沿走向、倾向有波状起伏、膨大收缩、分支复合、尖灭再(侧)现的特点。硅化蚀变带规模大小不一,长数百米至数千米,其中9号带长4km,宽数十厘米至数十米,最宽达60m。

图3 棉花坑矿床9号带地质及钻孔分布图

1—花岗斑岩;2—中粒黑云母花岗岩;3—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4—中粒二云母花岗岩;5—碱交代岩;6—硅化带;7—含矿蚀变构造带;8—铀矿体;9—勘探线;10—工业、矿化、异常钻孔

9号带是棉花坑矿床主要含矿硅化蚀变带(图3)。走向330°~355°,倾向西(局部东),倾角70°~85°。矿床控制长2500m,出露最大标高555m,在标高-深部仍未尖灭,并赋存工业铀矿体。含矿带以硅质岩为骨架,向两侧依次为硅化、绢云母(绿泥石)化碎裂岩。在其上叠加赤铁矿化、粉末状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则是铀矿化富集的标志。特别是紫褐色赤铁矿化与粉末状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相伴,定是富矿地段。15号线以北硅质骨架宽度大、倾角陡、连续性好,发育深度大,已查明的资源储量占矿床的70%以上,是主矿体产出和矿化垂幅最大的部位。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诸广岩体南部整体上具有高铀高钍的地球化学背景。尤其是印支期-燕山期岩体,平均铀含量大于13×10-6、是同类花岗岩的4倍,平均钍含量38×10-6、是同类岩性的倍,且自加里东期到燕山期,铀、钍含量均有增高趋势。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显示,棉花坑矿区正处于西部高铀、高钍场与东部低铀、低钍场的过渡部位,这与东部花岗岩广泛的自变质作用和面型绢云母化蚀变相吻合。

矿区岩心的铀分量和210 Po测量表明,铀矿体产出部位有显著的铀分量和210 Po异常。

矿床特征

矿体形态及产状

矿区15~47线0m标高以下共圈连21个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在9号硅化蚀变带0~-500m标高,受9号带控制(图4)。矿体走向330°~355°,倾向西(东),倾角73°~90°。长50~250m,最长350m;厚~5m,最厚,平均厚,厚度变化系数,属于较稳定的矿体;矿体品位~,平均,最富矿体品位,品位变化系数,属较均匀的矿体。其中E⑨-0和E⑨-1是勘查地段两个最大的矿体,占本次估算资源量的。

矿石物质组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物质组成简单。主要矿石矿物是沥青铀矿,少量黄铁矿、赤铁矿,浅部有少量铀黑和硅钙铀矿。脉石矿物以微晶石英为主,另有少量方解石、紫黑色萤石、绢云母、绿泥石等。另外,矿石常残留有花岗岩碎块及花岗岩的残留矿物。

矿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 含量~ gO 含量~。与铀伴生的有益有害组分量微。

矿石以微晶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状结构和碎裂花岗结构为主。沥青铀矿呈胶状、球粒状、肾状产出,形成浸染状、条带状、网脉状及角砾状矿石构造。

综上所述,本矿床矿石属于高硅酸盐贫钙镁单铀型易处理矿石类型。

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及碱性长石化等,并具一定的水平分带性。

图4 棉花坑9号带××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通常在白色、红色、灰黑色隐晶、微晶石英构成的硅化岩骨架及其两侧,依次为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绿泥石)化、高岭石化碎裂花岗岩及碱性长石化花岗岩,最外侧则是正常花岗岩。各蚀变互有重叠。硅质骨架一般宽1~3m,最宽5~7 m。赤铁矿化叠加在硅质骨架上,向两侧其颜色由紫褐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最宽达60m,是铀矿体主要赋存部位。绢云母(绿泥石)化常与粉红色赤铁矿化重叠,宽度20~50m。

上述蚀变在垂向上亦具一定的规律性[5]。浅部以灰白色硅质骨架为主,叠加成矿期红色微晶石英,宽>5m;到深部宽<3m,多数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成矿期有红色微晶石英,但以灰色微晶石英为主,宽度变小,脉体两侧叠加的赤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粉末状黄铁矿化增强,其颜色由浅红变成暗紫红色,蚀变宽度增大达数十米,且出现角砾状矿石。

铀矿化受控于红化带,红化或赤铁矿化越强的部位往往矿体越好;铀矿体往往赋存于构造变异地段及不同岩性接触部位。

成矿规律

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特征

1)富铀的SN向印支期花岗岩带与EW 向燕山期花岗岩带交汇形成的多期多阶段构造-岩浆活动中心及广泛发育的白云母化、碱性长石化和绢云母化,为岩体中铀的活化转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NNW 向成矿断裂与NE向棉花坑断裂交汇是棉花坑矿床定位的构造因素。

3)控制矿体产出和展布的NNW 向9号硅化蚀变带[6],在其走向为335°~355°时,矿体连续性好,走向稳定、倾向延深大;走向大于355°或小于335°时,矿体则呈豆荚状,连续性差甚至尖灭。通常在硅化蚀变带倾角变陡部位出现富厚矿体。

4)矿区大面积出露岩体过渡相,残留高温热液产物,是铀矿体处于剥蚀初期、矿化垂幅超过千米的重要因素。

矿床成因及类型

矿床受硅化蚀变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物质成分简单,除沥青铀矿外,伴生有赤铁矿、黄铁矿、紫黑色萤石和少量粉红色方解石。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是硅化、赤铁矿化、粉末状黄铁矿化和紫黑色萤石化。沥青铀矿呈细脉状、环带状、皮壳状及球粒状,形成温度220°~70°,深部矿体中晚阶段沥青铀矿U-Pb和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和70Ma[7],其成因属多阶段成矿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铀矿床。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主要成果

1)项目共施工钻孔28个,见工业矿孔 20个,圈定矿体21个,新增铀资源储量达中型矿床规模,平均品位。

2)在15~25线间和33~41线间的-200~-400m标高发现富厚矿体,如KZK19-1视厚度、平均品位为视厚度、平均品位为的富矿,KZK37-1视厚度、平均品位为;并有多个钻孔发现品位大于1%的特富矿体,如KZK19-1、KZK29-1、KZK37-1、KZK17-1等,另外ZK39-2在孔深790m处见工业品位达、视厚度的特富矿体。

3)预测棉花坑矿床南段深部和矿床以南的长排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主要创新点

1)初步建立棉花坑矿床深部成矿模式。

2)总结棉花坑矿床的垂向变化特征。成矿环境:浅部为氧化、弱氧化、酸性,中深部为弱还原、弱碱性。围岩蚀变:上部以硅化+水云母化+高蛉石化+蒙脱石化+钾长石化组合为主,中部以钾(钠)长石化+绢(水)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组合为主,下部以钠(钾)长石化+绢(水)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黝)帘石化+硅化组合为主。铀矿物:浅部为次生铀矿物的沥青铀矿,中部为以沥青铀矿为主、少量次生铀矿物,深部以沥青铀矿为主。矿化类型及品位:浅部为硅质脉型且矿石品位较低,深部为硅化碎裂岩型且矿石品位较高。

3)棉花坑9号含矿构造蚀变带为多期多阶段构造和热液作用形成,力学性质早期为压性、压扭性,晚期为张性、张扭性。

4)确定深部沥青铀矿成矿年龄为(70±)Ma(U-Pb法测年)。

5)确定棉花坑矿床围岩形成年代,其中,矿床浅部印支期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为(232±)Ma,深部燕山早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Ma,燕山晚期细粒花岗岩脉为(±)Ma。

4开发利用状况

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大面积出露中粗粒、中粒花岗岩。硅化蚀变带结构完整。地下水主要是花岗岩风化裂隙水、裂隙潜水和构造脉状水。构造含水性极不均匀,且有向深部减弱趋势。钻孔单位涌水量~·m。地表无大的水体,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的矿床。

矿体赋存在以赤铁矿化热液微晶石英岩、赤铁矿化硅化碎裂岩为主的构造蚀变带中。矿体和围岩结构完整,稳定性好,抗压、抗剪、抗拉强度均较高,属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惟北部ZK47-1钻孔中见NE向棉花坑断裂晚期断层规模较大,可能对上下盘附近的9号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造成一定影响。

矿区处于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区,属稳定地块。花岗岩低山区,少有崩塌和滑坡,未发现大的地质灾害。矿石中伴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甚微。但放射性粉尘、废渣、废水及含氡子体的废气可能对周边大气和溪流造成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以放射性环境问题为主的中等类型。

开采利用状况

2008年后,棉花坑矿井通过技术改造,竖井已延伸至-150 m中段,并对-50 m、-100m进行开拓和开采。由于深部矿体品位较高,矿体厚度较大,矿石的选冶性能较好,矿山开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1)棉花坑矿床为粤北乃至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矿化垂幅最大、延长深度最深、资源储量最大的铀矿床。

2)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明显,特别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构造蚀变带,是棉花坑矿床及外围主要成矿和控矿构造。

3)项目成果表明棉花坑矿床深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特别是9号带南段深部,棉花坑矿床以南的长排地区61、63、60、78号带等构造蚀变化,其构造、蚀变特征与9号相似,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加强对棉花坑矿床及外围攻深找肓的研究,特别是查找构造蚀变带延深及能探测铀矿化或与铀密切相关元素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烈勤,刘汝洲,黄国龙.诸广澜河地区下元古界变质岩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华南铀矿地质,1998,15(1~2):39-42.

[2]马杏垣,等.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地质学报,1983,(1):22-31.

[3]黄国龙,曹豪杰,凌洪飞,等.2012.粤北油洞岩体SH RIM 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地质学报,2012(2):577-586.

[4]黄国龙,朱捌,曹豪杰,等.2012.诸广南部棉花坑矿床赋矿围岩成岩年龄研究.华南铀矿地质,2012:1-8.

[5]金景福,倪师军,胡瑞忠.302铀矿床热液脉体的垂直分带及其成因探讨.矿床地质,1992, 11(3):252-258.

[6]覃慕陶,刘师先编著.南岭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1-170.

[7]黄国龙,尹征平,凌洪飞,等.2010.粤北地区302矿床沥青铀矿的形成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矿床地质,2010(2):352-360.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黄国龙,男,1962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起任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总工办主任,2012年7月起任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总工程师。负责完成地质勘查和科研项目8项,其中“广东省仁化县棉花坑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于2011年10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先进集体”,获中核集团优秀地质报告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10 多篇。

好点的期刊鉴别方法就是:创刊历史悠久,影响力大,晋升职称的时候认可就可以了。

陈贤春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

摘要:本文通过对暖水塘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暖水塘热水赋存在一组近EW向、陡倾角的硅化断裂带内。经测定,热水水温60℃,水量1300m3/d,为低矿化偏硅酸的硫酸、重碳酸型水,水中含Si、Sr、Li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是宝贵的地热与矿泉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暖水塘热水位于广东省南雄县全安镇,位于南雄盆地中段北西侧的全安盆地南西翼,距离县城约6km。

1 地质特征

区域地质

南雄盆地是个北东向的断陷盆地,其地层由上白垩统南雄群与古近系古新统罗佛寨群组成,盆地基底为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在盆地北侧有诸广山岩体和油山岩体,盆地南侧有坪田岩体和青嶂山岩体。全安盆地是南雄盆地中的一个小盆地,呈扇形展布,盖层为古近系古新统罗佛寨群长石石英粗砂岩,与上白垩统南雄群呈微不整合接触[1]。

构造

褶皱

南雄断裂带上盘古近系的轻微褶皱形成一个短轴状或箕状的全安向斜小盆,轴向310°,长5km,两翼宽8km,NE翼倾向260°~270°,倾角16°~24°,SW翼倾向340°~350°,倾角8°~12°,总体倾向NW,向南雄断裂倾伏。

断裂构造

按展布方向可分NE、近EW、NNE和NNW四组(图1)。

NE向断裂组:南雄硅化断裂带距暖水塘约2km,是本区主要断裂构造,走向40°~60°,倾向SE,倾角30°~50°。结构面舒缓波状,具压性—张性—压扭性特征,是个多期多阶段活动产物,构造活动同时伴随较强烈热液活动,在张性断裂阶段有大量的硅质交代充填,是地下水补给和深循环的通道,该带由下而上可分为:

(1)片麻状花岗岩带,南雄断裂活动初期受强烈挤压作用而形成200~500m厚的片麻状花岗岩带,其变质程度随远离构造而逐渐减弱。

(2)片麻状花岗岩带之上有热液石英岩产出,厚约40m,色调杂,残斑结构明显,有白色梳状石英及灰色玉髓,硅化带成分的多样性,显示热液活动多阶段性。

图1 全安盆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1、2、3—古近系浓山组砂岩;4—古近系上湖组粉砂岩;5—混合岩;6—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7—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8—辉绿岩;9—构造挤压片麻岩;10—构造角砾岩;11—硅化带、石英脉;12—断裂构造;13—向斜轴;14—背斜轴;15—相变界线;16—地质界线;17—地层产状

(3)在热液石英岩上盘普遍发育有糜棱岩及硅化糜棱岩。

近EW向断裂组:属南雄断裂派生的压扭性次级构造,产于罗佛寨群粗碎屑岩中,主要有温泉组、温泉北组、新屋组、狮头寨组及外围的小煤窑组,每组由数条窄而长的小硅化断裂带组成,长约1~2km,宽十几厘米至1~2m,走向近EW,倾向不定,倾角较陡(70°~90°),断裂呈压扭性侧列式,构造中发育石英脉和玉髓脉,石英脉两侧围岩较破碎,结构面呈舒缓波状。这几组断裂切穿古近系地层,成为地下热水运移通道和赋存部位。

NNE及NNW向断裂组:主要分布在凉亭、中村、蛇头迳、河树坑一带,断裂规模较小,一般长几米至100余米,宽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呈侧列式展布,属压扭性构造,其产状分别为:走向22°,倾向SE,倾角50°~70°,走向330°,倾向SW或NE,倾角55°~80 °。断裂局部有少量铁锰质或泥质物充填外,一般无充填物存在,两侧围岩具破碎和褪色现象。

2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地形地貌

全安盆地属剥蚀丘陵地貌,高程200~300m左右,相对高差约100m,北面地势高,切割深度大,南面临浈江,地势低,地形平坦。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孔隙水:分布于河流两侧及山谷的第四系冲洪积、坡积和残积层中,泉流量一般~,多属HCO3型水。

孔隙、裂隙水:广泛分布于盆地第三系、白垩系粗砂岩、砂砾岩和震旦、寒武、奥陶、泥盆系浅变质岩以及岩浆岩中,浅部为风化层孔隙潜水,深部为裂隙承压水。泉流量一般~,钻孔自流量~。富水不均,在构造发育地段富水性较好,主要以南雄硅化断裂带及江头断裂为代表,矿化度~ g/L,以HCO3型水为主,其次为HCO3·SO4型水。

沿南雄盆地边缘出露多处热水,一般处于深大断裂(南雄断裂带)与次级断裂构造共同发育地段,由次级构造导出深部热水,在地表低洼处出露成温泉。在发现的5处热水中,水温40~60℃,富含F和SiO2,自流量~,为HCO3·SO4或SO4·HCO3型水。

3 热水特征[2]

地热异常分布特征

暖水塘周围地区由于存在热水构造,成为地热异常中心。而在向斜轴部地带,因受热水间接影响,也出现地热异常。在NE翼及其他地区则为正常区,其地热场分布为:水平方向上,以zk0-25、zk28-27为地热异常中心,近EW向构造为导向,向外扩展到正常区(图2、表1)。

表1 地热场分布特征表

垂直方向上,揭露到近EW向构造部位的钻孔(如28-27孔),其井温显示突增,出现明显的递增带、突增带和平衡带;未揭露到近EW向构造部位的钻孔(如6-10孔),其井温呈线性增长,未出现突增带(图3)。

图2 暖水塘地区地温梯度等值线平面略图

图3 热水水温与硅化断裂关系曲线图

分析表明,该区热异常形成实质上是热系统对流,并非岩层的热传导模式产生。它是以地下水为载体,通过地下水循环把地壳深部热能以热水形式沿近EW向断裂带携带到地壳浅部形成异常。热能部分散失,大部分以热水形式存储在破碎带及孔隙裂隙中,另外还通过岩层水平热传导加热周围地层,从而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热异常。

热水赋存特征

该区原有温泉出露,最大流量为,水温48℃。揭露到近EW向构造部位的钻孔(0-25孔),水温达60℃,其承压水位在148m标高左右。从平面形态上,地下热水分布与地热异常区基本一致,但分布范围仅局限与近EW向断裂带,东西长3km,南北长,为不规则椭圆形。

热水动态

在1988~1989年期间,对0-25孔进行了长期水文动态观测,结果表明热水温变化在57~60℃之间,流量在~之间,受气候影响不明显。热水水质成分相对稳定,水质类型为HCO3·SO4或SO4·HCO3型,除 、Na+成分变幅明显外,其他变幅均小(表2)。

表20-25 孔水质动态观测表单位:mg/L

热水水质

物理性质:通过现场观察及测试,该区自流热水水温57~60℃,含大量气泡,冒气量约,无色、透明,有轻微涩味,长期存放无沉淀物。

化学特性:该热水为SO4·HCO3-Na·Ca型低矿化度水,水中Si、Sr、Li等含量已达饮用矿泉水标准,并富含F、Se、Ni、Zn等微量元素。

(1)水中偏硅酸70mg/L,含量丰富,可壮骨骼,促进生长,防治心血管疾病和关节炎,延缓肌肤衰老;Sr含量达,可壮骨骼,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治疗佝偻病;Li含量为,具有生血造血等功能,可防治心血管疾病,镇静安神,治疗狂躁型压抑症。

(2)水中F含量偏高,为,饮用时应采取除F措施;Se含量,可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治疗克山病、大骨节病,抵抗减低Hg、Cu、As等的毒性,对某些致癌物质具有抵抗作用;Zn含量,能参与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预防白发过早出现及秃发,促进智力发育,增进食欲,对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疗效,还具有对癌症的产生和发展起消除减缓作用。

(3)水中含微量Mo、Mn元素,能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水中含Fe、Co、Ni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表3)。

表3 热水主要化学成分表单位:mg/L

热水水量

采用0-25、25-15两个自流热水孔的长期观测资料进行计算,两孔自流涌水自揭露后从未间断,流量、水温及水化学成分稳定,涌水量合计约300m3/d,以此天然资源的下限值作为最小可开采资源量。

经28-27组孔进行1个月的抽水试验,得出降深10m时的动储量为1300m3/d。

4 热水成因探讨

该区出露的古近系地层,除浅部风化孔隙裂隙较多,地下水渗透运移能力较强外,深部成岩压密条件好,岩石胶结紧密,透水性能差,难以产生地下水深循环。但区内有压扭性南雄硅化断裂,其规模大,延伸深,活动频繁,富水性、导水性不均匀。另外全安盆地内还出露几组近EW向的硅化断裂带,规模小但延伸深,倾角陡,富水性、导水性良好。同时,沿断裂带周围裂隙也相当发育,更进一步增强了断裂的导通性。正因为这些断裂、裂隙的存在,使地下水具备了深循环的良好条件。

在热水区及其周围,部分大气降水沿浅部孔隙、裂隙入渗,并且存储在其中成为浅层地下水。部分地下水沿南雄断裂破碎带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继续下渗,沿途不断与环境进行热交换,在循环基底形成高温热储。获得较高热能的地下水,其分子运动加剧,体积膨胀,密度减少,产生静浮力而上行。同时,相对较冷的地下水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不断补充入渗,反复循环形成水-热系统对流环。在静水压力及对流环的双重作用下,浅部地下水沿断裂、裂隙下渗至深部,又沿倾角陡的EW向断裂带上升,于浅部受盆地盖层阻隔而向水平方向扩散,最后赋存在破碎带或孔隙、裂隙中,在断裂带切穿地表低洼处出露形成天然温泉,或者因人为钻探揭露而形成自流热水。

以上分析表明,该区热水是深循环正常增温所致,即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以南雄断裂为主要通道,其他次一级构造及岩层孔隙、裂隙为次要通道,地下水下渗至循环基底,再沿倾角陡断裂上升组成对流环,于地表出露形成温泉。

经初步计算,热水的循环深度约3100m。

5 热水开发利用

一方面,该热水富含多种微量组分,其中偏硅酸、锶、锂含量达饮用矿泉水标准,不仅可作为饮用矿泉水开发,而且可作为医疗洗浴保健之用;另一方面,该热水温度高,水量大,蕴藏较丰富的热能,可作为能源开发,用于锅炉、取暖等方面,可节约大量煤炭资源,对缓解当地能源短缺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热水还可用于冬季种植蔬菜和养鱼,春季育秧等农业生产,以确保增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热水开采时,可直接利用28-27 孔进行,对其他一些分散的钻孔、泉眼必须封闭,防止地表水回灌,以便集中开采。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开采量,同时加强对热水区周围环境的管理,并做好水量、水温及水化学成分的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华南铀矿地质志.2005

[2]华南地勘局291大队.广东省南雄县暖水塘地区热水勘查初步评价报告.1991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铀矿地质期刊官网

回顾光辉历程坚定理想信念争当时代先锋 ——中核地质系统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回眸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中核政发[2011]17号文)精神,地质局党组在全系统认真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局属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认真部署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现将中核地质系统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开展情况向大家展示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5月初,地质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给各成员单位。制定了活动主题:“回顾光辉历程,牢记神圣使命”;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引导和激励全体党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奋发进取,进一步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努力为实现单位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要求全局各成员单位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主题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在全系统形成了共迎建党90周年的浓厚氛围。 二、主题鲜明,注重实效,开展七项活动 1、开展推荐、评选表彰活动。今年年初,地质局2011年工作会期间,地质局党组在全局范围内,对地质系统各单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在此基础上,向国资委、中核集团积极推荐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前夕,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党委被国资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在中核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筑坚强堡垒,树先锋旗帜”主题评选活动中,核地研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党支部等4个基层党支部获“坚强堡垒”荣誉称号,二四三大队党委书记王玉良等4名党员获“先锋旗帜”荣誉称号。此外中核地质系统有些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纪念建党90周年期间活动中还受到地方党组织的表彰。 二九〇研究所总工办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黄国龙经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推选,他的事迹在当地电视台“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栏目中播出,颇受好评。通过争优、选优、学优,有力促进了当前全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2、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读党史谈体会、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地质局机关给党员干部购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最好的党员》二本书,作为学习资料,要求积极撰写文章纪念建党90周年。在建党90周年前夕,二四〇研究所组织党员到沈阳市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并在馆内的党旗下举行了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二八〇研究所举行了以“举党旗,铸党魂,坚定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红色故里行活动,参观朱德纪念馆、罗瑞卿故居、邓小平故居,让党员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局机关、地研院、航测遥感中心、二三〇、二七〇研究所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答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爱党、爱国的热情,充分加深了大家对党史党情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举办形势报告会。7月1日,地质局召开全局在职党员大会,党组书记王德林同志讲了题为“加强学习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快中核地质科学发展”的专题党课,强调加强中核地质学习和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高竞争力、执行力,确保“十二五”目标的实现,推动中核地质实现科学发展。二七〇研究所邀请江西省委党校教授为全所党员作了一次精彩的党史报告。局所属各单位纷纷举办形势报告会,对广大党员进行形势任务教育,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二〇三研究所在各党支部中开展了“党员奉献日”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党员的组织观念,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4、积极参加演讲活动。“五四”前夕,中核集团公司举办了以“唱响青春,给力中核”为主题的青年演讲比赛,地质局党组十分重视这次活动,专门于4月26日举行了地质系统选手演讲选拔赛,来自二〇八大队、二一六大队、航测遥感中心、二四〇、二七〇研究所的8位选手进行了角逐,最终二〇八大队的曾繁钢胜出,代表中核地质系统参加了决赛,他演讲的《我骄傲,我是光荣的核地质人》激情澎湃,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展示了年经一代中核地质人的精神风貌,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评委和观众,最终不负众望取得了比赛第一名。 5、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各单位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局机关与核地研院联合组队,参加集团公司“唱红歌”活动,并取得第三名。、二三〇、二四〇、二七〇研究所等单位都举行了红歌演唱会,深情歌颂我们党90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二一六大队组队参加地方文艺演出。结合大队工作实际原创的诗歌《红旗下奋进的二一六》,在乌鲁木齐新市区举办的“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及“创先争优”为主题的诗歌朗诵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航测遥感中心、二四三大队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书法摄影作品展。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地质职工精神风貌,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增强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凝聚力,抒发了核地质人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营造了庆祝建党90周年浓厚的文化氛围。 6、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各单位积极参加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以“历尽沧桑的光辉岁月”和“敢为人先的创新之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地质局机关、二一六大队、二八〇研究所组织观看庆祝建党成立90周年大型史诗献礼影片《建党伟业》。局属各单位组织收看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现场直播,局机关、地研院、二三〇研究所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纪念90周年答题活动。 7、开展走访慰问活动。6月24日,地质局党组在京成员在相关部门同志的陪同下组成三个慰问组,对地质局机关7位老领导、老党员和革命烈士家属进行了慰问,并到部分基层单位进行走访慰问。“七一”前夕,局属各单位党委都开展了一次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党员活动。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二四三大队离退休党支部79岁的老党员刘长海同志,6月14日,自愿向支部交纳一次性党费900元,用交纳特殊党费的实际行动纪念建党90周年。二九〇研究所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参加扶贫济困的活动,每个党员捐赠一个月的党费,共捐3800多元。 三、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争当时代先锋 通过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畅谈中核地质56年的辉煌成就,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地质局党组将认真总结各单位在这次纪念活动中好经验、好作法,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将以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从党的90年历程中汲取精神动力,推动中核地质事业的科学发展。广泛开展“知党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教育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肩上的使命,履行党员职责,以铀矿报国为己任,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教育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党群工作处)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为党旗添光彩 ——中核地质系统“七一”期间受到国资委和中核集团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名单 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党委 多年来,二一六大队党委坚持把党的工作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心,牢固树立“党建就是管理”的理念,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科学谋划,开拓进取,探明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提交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3个,勘探报告6份,资源量数万吨,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首次重大突破,为伊犁盆地成为我国十大铀资源大基地之一做出了贡献。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提交煤资源量100亿多吨,落实21万吨钾盐矿一个,提交铍资源量万吨。2010年大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的历史性突破。 大队已连续四届保持“自治区双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单位”、“中核集团科技创新特别奖”、“中核集团成立十周年杰出科技成就奖”、“中核集团‘四好’领导班子”等。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其中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1人、银锤奖2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核工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7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获得者3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党员4人,“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1人。 中核集团“坚强堡垒”——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党支部 该支部所在的环境工程研究所是一支活跃在核工业战线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学历科研集体。在面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这项世界性的热点和难点项目,环工所全体党员和职工十几年如一日坚守戈壁荒漠,爱岗敬业,尽心尽责,默默奉献,创造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这一“品牌”产品,成就了一支“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领域领军的一流科研团队。支部先后获得了中央企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中核集团“先进党支部”、中核集团直属党委 “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中核集团“坚强堡垒”——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七〇三地质勘查院党支部 该支部能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地勘院积极开展新型遥感技术项目开发和合作,率先将航空遥感应用于核电站温排水测量领域。该技术在国内遥感界是独树一帜,拓宽了遥感技术领域。支部23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个个冲锋在前,三年来均超额完成了中心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时还承担了中心首个铀矿生产钻探任务,为完善中心航天、航空、地面、地下“四位一体”的综合找矿模式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地勘还注重技术交流和教育培训,积极鼓励广大技术人员撰写论文,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培训和技术交流40余人次,发表论文20多篇。地勘院先后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获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中核集团“坚强堡垒”——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二分队党支部 该分队自建队以来就一直战斗在铀矿找矿第一线。他们从夯实支部基础工作入手,抓支部党员台账建设,专门指派支部联络员,抓组织发展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他们积极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积极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010年,分队共承担了五个国家铀矿地质项目,总钻探工作量万米,同时还完成一个详查、两个普查项目报告,三个报告均被评为优秀报告,向国家提交了三个铀矿床可观的新增铀资源量;他们坚持以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开展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他们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带领广大党员,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责任和义务,立足岗位作表率,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中核集团“坚强堡垒”——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地矿中心党支部 地矿中心党支部着力于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充分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该中心近年来共承担了10多个铀矿普查、区调、评价和科研项目,而其中多数党员都是野外项目的负责人,其他党员也都是地矿中心的生产技术骨干。他们在野外生产一线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白天与其他职工一道上山跑路线、填图、定孔位、钻孔编录,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分析地质情况,总结找矿规律,设计探矿工程,整理地质资料。2010年该支部承担并完成的14个地质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项目优良率达到了100%。同时支部重视组织建设,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组织发展工作,多年来一直是二七○所吸收新党员和培养考察对象最多的党支部。 中核集团“先锋旗帜”——王玉良 王玉良,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党委书记,副大队长,1953年6月出生, 1974年11月入党。他带领全体职工以“团结、自强、实干、创新”的大队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职工的素质明显提高,正气生、人气旺,职工关系和谐融洽,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职工收入稳步提高。大队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文明党委标兵,被赤峰市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被中核地质局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大队党委连续8年被评为赤峰市直机关党建目标管理优秀党委,领导班子被评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优秀领导班子。王玉良个人在2007年被评为中核集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4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6月获得中核集团公司优秀党员称号。 中核集团“先锋旗帜”——乔海明 乔海明,核工业二○三研究所勘查一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西北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10月出生,1987年1月入党。该同志长期工作在铀矿科研和找矿一线,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十红滩铀矿床,作为支部书记的他想方设法改善野外职工生活,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出色完成国家交给的找矿任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先后在十红滩找矿基地开展党员物探测井先锋岗、党员安全示范岗等争创活动,形成了找矿创新有党员带头、安全工作有党员监督、管理服务有党员示范的新局面。他先后在《地质论评》等国内核心、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为科研找矿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6年,乔海明荣获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入选陕西省政府“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专家库,2004、2005年,作为《吐哈盆地西南缘地浸砂岩铀矿勘查研究及铀资源评价》项目主要参与人员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核集团“先锋旗帜”——于文丹 于文丹,核工业二四○研究所环评中心主任,1965年10月出生,1987年12月入党。该同志是研究所践行科学发展观模范代表,先后承担《额尔古纳-满洲里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等十余项铀矿地质科研和生产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部级优秀地质报告三等奖1项,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优秀科研报告1项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地质科技突出贡献奖”银杯奖。2001年7月被沈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他带领下,环评中心从2005年的100余万元到2010年的480多万。他连续9年被单位评为年度优秀个人,单位群众评价优秀率均在90%以上,同时在他领导下的环评中心连续5年荣获单位先进集体称号。 中核集团“先锋旗帜”——欧阳平宁 欧阳平宁,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秀才洞地区铀矿预查项目组负责人,1981年10月出生,2007年月入党。他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三等奖1个,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成果突出优秀项目奖1个、找矿发现奖4个、铀矿找矿三等奖1个,为其工作区内的铀矿找矿及科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同志在向阳坪铀矿普查项目组担任技术负责人期间,能积极主动协助项目负责人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参加团队建设,使向阳坪铀矿普查项目组凝聚成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出成果的生产与科研结合型队伍。平时的工作中,欧阳平宁同志始终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兢兢业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其担任技术负责的铀矿普查项目组5年内共完成了钻探工作量,发现工业矿孔61个,使向阳坪铀矿床在短短5年时间由一个铀矿点发展为大型铀矿床。 受到地方党组织表彰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名单 1、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科技党支部和政工办分别被授予“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党务部门”称号;魏继生、姚毅锋和杜小林同志分别被授予“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称号。 2、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科技地矿党支部被湖南省直工委授予“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范立亭被授予“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总工办党支部及探矿公司经理邓先明同志分别中共南昌市委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4、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党群工作处处长付海涛被内蒙古包头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5、核工业二〇三所党委书记李顺达被授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党委工作者”称号。 6、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党委荣获内蒙古赤峰市直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政工办副主任朴太贤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孙晓峰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7、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党委和航空物探大队党支部分别荣获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刘世凯、王永军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伦更永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阅读:1879 录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党群处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二)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制定本局改革、调整和经济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三)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下,承担铀矿及其它基础性、战略性地质任务;参与国土资源调查;从事省内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探、综合开发、基础性工程施工、地质灾害调查治理等工作。(四)负责放射性计量模型、标准源等材料和物质的管理;承担国防科工委下达的放射性退役治理及相关工作的立项申报、施工监督,并协同省环保局对放射性废渣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管理放射性矿产资源储量和放射性矿产地质档案资料,进行科技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五)管理财政划转的地勘费和局属国有资产.并确保保值增值。(六)负责本局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管理局系统的干部人事、劳动工资、教育培训等工作。(七)指导本局及下属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八)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办公室负责综合信息、协调督查、政策研究、体制改革、信访接待的归口管理;组织并起草年度工作安排和总结,重要事项的请示和报告,并对以局名义行文的文稿进行审核;负责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工作会的筹备和会务工作;负责来往文电的收发、登记、运转、立卷归档及文电的印制传递;负责局和党组印鉴的保管和使用;负责局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二)发展规划处负责本局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规划;开放型经济发展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产业项目和技、扩改项目的立项审查、报批、施工监督、竣工验收;指导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引进、推广工作;对本局设备、能源、计量、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行指导;协助办理工程企业有关手续;归口管理局属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三)财务处负责本局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年度财务预决算、资金筹措与调度、财务管理与监督、经济活动分析、经济责任制的制定与考核以及局机关财务的日常工作。负责编制本局经济发展、基本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根据地勘费分配办法,提出各单位年度安排意见,并对使用情况实行监督;归口管理本局统计工作,进行经济形势统计分析。(四)人事劳动处负责本局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处级干部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和局机关在职职工管理;负责本局专业技术、劳动技能资格考试、职称评审和专家等服务工作;管理本局劳动工资、保险福利、职工教育、机构编制、队伍总量控制、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负责本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局机关工作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劳动、教育统计工作。(五)地质矿产处负责组织和制定本局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规划和计划;负责本局地质找矿项目的投标、立项、实施、监管和验收工作;从事地质勘查,参与国土资源调查;协同省环保局组织区域性放射性环境调查;对本局地质、物化探、水文、测量实行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引进、推广新方法和新技术;制定本局实施地质工作的有关规程、规范,管理本局地质工作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负责本局地质延伸业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六)科技外事处负责本局地质科研、产业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专利管理,审查、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组织本局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本局放射性矿产资源储量和放射性矿产地质档案资料,并组织开发利用;归口管理本局外事工作和局机关计算机的技术工作。(七)安全环保处负责本局放射性计量模型、标准源等材料管理和军工铀矿地质勘探退役治理工程立项申报,施工监督;对本局重大新建改(扩)建项目设计、施工和生产、生活安全防护及环保设施监督管理;负责本局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参与本局建设工程、非煤矿山放射性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地质勘探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负责协助省有关部门对本局因公致残人员的伤残评定和职业病患者的诊断、管理;监督本局主要劳动防护用品、营养保健、防暑降温费的发放使用;管理局机关医疗、预防和保健工作。(八)机关党委、政治工作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组织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及局期刊的编辑发行;组织各单位开展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负责机关工作人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遵纪守法的监督检查;负责机关党委、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日常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文明机关、文明大院建设。(九)纪检组(监察室)负责本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遵守党纪、政纪和各单位党委贯彻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检查,以及重大或复杂违纪案件的查处;安排部署全局反腐败工作和对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受理党员、群众的控告、申诉;对党员和监察对象进行遵守党纪、党风廉政教育。(十)审计处负责本局地勘单位财政预算拨款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的内部审计;负责本局各基层单位行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含离任)审计;负责本局新建、技改、基地建设等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的审计,以及重点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负责本局专题、专案项目审计和本局年度财务决算审计鉴证;参与全局性重大经营项目的立项决策与监督服务。(十一)离退休工作处贯彻执行国家、江西省有关离退休职工政治、生活待遇方面的政策、规定;负责局机关离退休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局机关离退休职工政治学习,文件传阅,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安排局机关离退休职工开展文体活动、参观、体检、慰问;负责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用车调度和活动室、阅览室管理;管理局机关离退休职工公用经费、特需经费和处置相关事宜。(十二)宣传新闻中心负责全局宣传新闻工作管理,组织策划对内对外宣传活动,办好局宣传网站和《核地知与行》杂志,抓好江西核地质文化建设。(十三)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局机关基建、房产、水、电、气、木、花工管理,环境绿化、爱国卫生、大院保安等服务工作。核工业华东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该室是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派出机构,其职能由局机关行使,不另设机构和编制,工作由相关部门承担。 1、档案馆2、信息通讯中心3、培训中心

原子能出版社暂无官网。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是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73年,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编辑委员会。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核科技与信息研究院,它的任务是编辑出版核领域的各类科学技术图书、期刊、教材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类书籍和辞书。

出版社职位有图书编辑;电脑录入、排版;美术设计;电脑动画设计 ;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等(未取得行政许可的项目除外)

许可经营项目:出版核科学与核工程技术领域内有关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图书、教材;出版核工业教育、科技及宣传方面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中国核电》杂志;利用自有《中国核电》杂志发布广告(广告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

出版核科技图书涉及的专业有: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高能物理、核反应堆、核动力工程、核电子学、加速器、离子源技术、放射化学、辐射化学、核化工、核燃料、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铀同位素分离、铀矿地质、铀矿冶、核仪器仪表、核武器、辐射防护、放射医学,核医学、核农学、同位素生产与应用等。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家和机构进行了出版合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铀矿地质期刊在线阅读

郭安北

(核工业地质档案馆)

摘要 针对核工业地质档案馆馆藏的大量铀矿地质档案资料——伽马能谱资料,提出了“二次开发”在多金属找矿方面的应用论题,论述了资料应用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并引用国内外的找矿实例和效果论证了档案资料“二次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为核工业地质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关键词 伽马能谱资料“二次开发”理论与方法 应用

1 概述

伽马能谱资料是在铀矿勘查过程中,利用伽马能谱测量仪器对勘查工作区进行测量所记录的伽马能谱测量数据以及资料解释推断形成的成果报告等。本文所称“二次开发”,是指地质找矿技术层面上的档案资料第二次加工利用。与档案编研学理论的“二次加工”、“二次文献”概念上略有区别,前者是指再次利用的意思,是地质界的习惯术语;后者是档案学对档案编研的程度划分,但二者均属档案资料开发利用的范畴。铀矿地质与普通地质最大的区别在于“放射性”,而放射性伽马能谱强度的变化往往与地质事件有关,如断裂构造的发生、火山活动和成矿作用等都可能引起伽马能谱的变化。本文重点探讨伽马能谱资料“二次开发”在多金属找矿方面应用的理论基础、开发利用方法和方法的可行性。

2 伽马能谱资料“二次开发”多金属找矿应用的理论基础

伽马能谱资料应用的信息理论

伽马能谱数据资料是最原始的记录,是客观的成矿地球化学环境的体现,信息量十分丰富。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对伽马能谱信息的加工和开发利用方法,不会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平上。不断研究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实际应用效果,使这些内存的、潜在的、静态的资源,通过编研使其由静态走向流通,潜能转化为动能,价值得到增值。

伽马能谱资料应用的地质理论基础

伽马能谱多金属找矿应用的核物理基础

伽马能谱资料记录的是自然界中238U、236Th、40K的能量特征。而K、U、Th元素与多金属元素(如铜、钼、铅、锌、锑、铋等)具有较稳定的亲和性,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常常共同迁移、富集,甚至形成共、伴生矿床。因此通过解析能谱资料特征,由已知到未知,指导多金属找矿。这就是伽马能谱多金属找矿应用的核物理基础。

伽马能谱多金属找矿应用的地球化学基础

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在矿体或近矿蚀变岩中放射性元素呈有规律的分布,出现放射性元素的分带性或放射性局部异常的叠加。因此,放射性元素对多金属矿床的定位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这就是伽马能谱多金属找矿应用的地球化学基础。

3 伽马能谱资料多金属找矿“二次开发”方法

放射性特征模型法

模型应是建立在对客观实体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中提取能够确定实体属性的特征信息的综合描述与模拟。模型必须反映实际勘查资料的客观性、可类比性和可解性、代表性。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提取有用信息,为找矿提供参考资料。

数据处理方法思路

“二次开发”的数据处理需要解决针对多金属找矿区域内放射性异常信息较弱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异常的问题,因此,在数据处理中要突出有用信息。主要通过不同地质单元的归一化处理,以地质单元统计平均值为衬度的差值/方差转换处理,以抑制不同地质单元岩石建造放射性元素含量本底的影响,从而突出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异常。

数据处理一般程序

一般处理程序是:地质单元编码,输入地质信息,以地质单元统计K、U、Th含量平均值,计算各采样点与单元平均值的差值,计算各地质单元方差,计算各采样点差值与方差之比,输出方差等值图和数据,计算特征模型参数(突出某种元素或抑制某种元素的方法)。

1)按地质单元分别统计K、U、Th含量平均值(Xd)。

2)计算各采样点K、U、Th含量(Xi)与单元平均值(Xd)的差值(△Xi)。

△Xi=Xi-Xd

3)计算各地质单元方差值σxd。

第九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4)计算各测点差值/方差比σx′,作方差等值图。

σx′=△xi/σxd

5)计算特征模型参数。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模型的区域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一个模型的建立不可能通解不同区域的找矿问题,但能够解决相似地质条件区域的找矿问题。对不同地区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6)输出σK、σU、σTh等值图和特征模型参数等值图。

通过上述原始数据转换处理,把不同地质单元的随机变量,统一到相对一致的衬度水准上,既保持了元素分布特点,消除了地质单元的背景值的影响,突出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局部异常,减少了异常判别的随意性。

数据处理实例

本文选取了北方满洲里地区与南方粤北地区两片区域进行了试验研究。

1)根据对满洲里地区斑岩型铜钼矿床放射性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火山热液石英脉型银矿床放射性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建立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Sm1=K3/(eU×eTh)(斑岩铜钼矿床伽马能谱特征模型)

Sm2=K×eTh/eU2(中低温钾硅混合蚀变型银、金多金属矿床的放射性特征模型)

式中:Sm1表示矿床模型1;K 表示钾元素含量;eU 表示铀的当量含量;eTh 表示钍的当量含量(以下同)。

2)南方的粤北地区,统计分析斑岩型铜铅锌和与近矿弱碱性钾蚀变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能谱测量特征,建立了如下数学模型:

Sm1=K3/eU×eTh(中低温热液钾交代蚀变模型,钾特征参数)

Sm2=K×eU/eTh(热液温度判别模型,中低温热液蚀变判别参数)

Sm3=eU×eTh/K2(高温接触交代带判别模型,矽卡岩带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进行区域批数据处理,输出成果图件,提供了预测找矿靶区。

放射性特征参数法

比值法一般用于面积较小的局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其特点是速度快。伽马能谱测量资料开发应用中实际常用的比值有:

K/Th

K/Th值应用广泛,比较适用于异常为K高Th低类型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及其蚀变带。

KU/Th

该参数对于指示蚀变岩有特殊功效。非蚀变岩比值小,而蚀变岩比值大。

Th/U

不同温度的热液中Th、U富集程度不同,用Th/U来归一K元素,有助于消除岩浆成分或高温热液蚀变的影响,突出低温的钾化蚀变带。

(K/Th)×(K/U)

其中K/Th有突出钾化热液蚀变作用,在热液成矿过程中U和K常有分带现象。在中低温条件下,K异常往往是蚀变矿化中心,是内带,而U异常则是外带,因此K/U有突出蚀变中心的作用。K/Th和K/U的乘积有同时突出热液蚀变和蚀变内带的作用。

弱信息增强法

运用概率论与数据统计中有关分离异常与提高信噪比的方法和技术,增强有用信息,抑制干扰信息,突出与多金属矿床有关的信息,使其易于被识别。方法的流程如下:

有用信息的提取

通过常规方法,非常规方法,古铀、钍、钾分离方法,归一化处理等方法,提取特征信息。其中,弱信息增强特征信息表征为

F1= U2/Th(增强铀信息处理,寻找与铀钍信息相关性矿产)

F2=1000·U/TC(突出铀与放射场总量关系的处理,TC为放射性总量)

F3= U/Rn(考察铀镭平衡的关系,以此确定成矿地化环境,Rn为氡气浓度,依靠射气测量获得)

地质单元方差提取

对有用信息使用地质单元方差提取公式:

Ai=[f(xi)-f(x)]/σ(x)

式中:Ai表示测点i的能谱弱异常信息;f(xi)为测点的有用信息值;f(x)为有用信息平均值;σ(x)为有用信息的均方差。

综合评价

采用上述评价因子,根据需要选取包括原始信息和特征信息在内的数据,参与程序计算,输出成果图件(计算程序不赘述)。

滤波法

计算机平均滤波法

对伽马能谱资料剖面数据,设定参数进行重新滤波处理,并对异常进行地质分析,用聚类分析方法,厘定找矿靶区。优点是适于物性参数较少的局部地区,重新处理的数据更贴近特殊找矿的客观实际。

实用方法程序是:根据工作任务寻找对应档案卷宗,提取仪器校准计量刻度原始数据,提取原始测量数据,选取待处理的测量GPS数据,选取滤波指数,输出成果图件。

手工滤波法

在伽马能谱原始记录剖面中,直接提取钾峰值异常,异常位置投影至平面地形图上,然后套合在地质图上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钾异常,通过找钾交代来直接找多金属矿。

该方法在冀东地区、湖南凡口铅锌矿区、粤北和赣南地区进行过多次实验,简单有效。

多元分析法

用多元综合分析方法来提高“二次开发”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伽马能谱数据、遥感数据和磁场数据、钻孔数据及已知矿点等多元信息,可进行复合处理、叠合处理等增强信息,提高伽马能谱资料在金属找矿应用方面的可靠性。如遥感资料可提供线性、环形等构造信息,受构造控制的矿产可根据遥感影像所提供的信息在有利的区域内寻找;磁场数据所反映的往往是地质体的属性,如含铁质矿物多的岩石,可引起磁异常。磁异常可做延拓、化极等处理,了解深部变化和断裂构造等情况。

4 伽马能谱资料“二次开发”金属找矿应用实例效果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胶东和临沂地区系统开展应用伽马能谱找金的试验研究。依据地质情况,制定了异常和比值异常信息提取模型,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图1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山东应用放射性找金矿的成果图。图1中央右侧是已知金矿采矿位置,左侧是新发现的放射性异常和预测金成矿区。

图1 山东堆金山金矿伽马能谱K/U比值异常图

(据中国科学院曾庆栋等,略有改编)

2)伽马能谱测量资料“二次开发”技术方法运用在承德-平泉多金属成矿带约1×104km2进行了方法试验。经过对该区5个已知金矿床进行地面伽马能谱剖面测量,并进行能谱特征统计分析,建立了3个能谱资料找金数据处理模型,经电算数据处理,得出组合变量异常晕圈图,对资料处理产生的125个异常进行野外检查验证,共发现金、银矿化点和异常点20处,其中发现金矿产地1处,矿化点2处,金矿化异常点17处,其中6处已开采。异常总见矿率达20%。

3)在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铜多金属成矿带,应用伽马能谱测量资料“二次开发”方法,对×104km2进行了综合成矿研究,总结了两个信息提取模型。经对航空伽马能谱资料进行电算处理,划分了36处多金属成矿靶区。异常晕圈与已知矿床、矿点的总符合率达80%左右,找矿预测效果显著。

4)档案馆与石家庄晶莹黄金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对冀东地区和新疆个别地区航空伽马能谱测量钾的原始剖面资料重新进行滤波处理,在冀东地区筛选出钾异常40个,分析出7个与金及多金属矿产相关的钾异常。共对7片信息点进行了验证,4片信息点与矿化对应,其中1处发现了较有利金成矿条件的线索,2处与原采矿点吻合,1处与含金石英脉有关。矿化异常与信息异常吻合率达60%左右。对新疆克里麦里多金属成矿带地区进行滤波处理,发现钾信息异常成线形带状分布,且与该区已知典型金矿床的空间位置吻合,也指示了进一步找金方向。

5)20世纪50~70年代,在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发现了数个金矿床。其中有几个矿床是用航空伽马能谱测量资料,根据放射性元素特征变化而发现的。①穆龙套金矿田。穆龙套金矿于1956~1957年间由物探工作发现。所有矿床中,在热液蚀变带的范围内都出现铀和钾的异常,而且都靠近金矿床。②南1 矿床。伽马能谱测量表明,矿带呈现为铀和钾含量的增高。在矿带上,铀含量上升至9×10-6~10×10-6(本底值为3×10-6~5×10-6),钾含量上升至(本底值为~)。③卡拉库坦矿床。在矿体上显示铀、钍、钾的明显增高特征,而在硅化岩石上显示铀增高明显,而钍、钾略有增高的特征。

5 结论

本文简要叙述了伽马能谱资料“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对能谱资料二次开发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列举了能谱资料“二次开发”应用于多金属找矿的实例效果,证明伽马能谱资料“二次开发”是可行的。

作为原始地质资料之一的伽马能谱资料,不仅在多金属找矿方面有开发前景,在非金属找矿(如石油天然气、钾盐等)和工程地质方面均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结合专业知识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则是实现其价值的重要途径。

侯树仁彭云彪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塔木素铀矿床的落实经过了编图预测研究、调查评价、区域评价、预查和普查等勘查阶段,历经10年发展成为特大型铀矿床,取得了巴音戈壁盆地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矿床赋矿层位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受扇三角洲前缘与层间氧化带的控制,矿体具有规模大、局部较富集的特点,属“同生沉积-层间氧化-热液叠加改造”复成因铀矿床。

[关键词]塔木素;特大型;复成因;铀矿床

塔木素铀矿床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管辖,位于塔木素苏木境内,交通便利。矿床为处于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带,为内蒙古高原西部沙漠地貌景观,地形平坦。

1发现和勘查过程

巴音戈壁盆地铀矿地质工作始于1959年,主要工作集中分布于盆地东部(东经104°以东)。内蒙古三队、原二机部西北一八二大队五分队、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和地矿部102队、901航测队在盆地东部开展了第一轮地面伽马和航空放射性测量工作。20世纪80年代,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七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三大队、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及北京铀矿地质研究院先后在盆地东部开展了地面伽马、伽马能谱、活性炭、钋法、航空放射性测量及放射性水化学测量等工作。在苏红图地区发现了3160、3098和3025等热液型铀矿化点,迈马乌苏地区发现了159、160、161砂岩型铀矿化点,恩格尔乌苏地区发现了T77-1等砂岩型铀矿化点,本巴图地区发现了604、5-101、5-382、5-453、5-460砂岩型铀矿化点,银根地区发现了601、602泥岩型铀矿化点。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七大队在测老庙地区落实了1个小型泥岩型铀矿床。

盆地西部塔木素地区因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边缘,铀矿地质工作为空白。其铀成矿的铀源条件、目的层岩性岩相条件、后生蚀变条件、水动力条件、盆地开阔背景等方面均要优于盆地东部。基于上述条件的对比分析,2000年开始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对盆地宗乃山至沙拉扎山中央隆起以南进行了小比例尺铀成矿综合编图预测研究,历经10年的调查评价、区域评价、预查和普查等几个勘查阶段,发展成为塔木素特大型铀矿床。

综合编图与研究

2000~2001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阿拉善左旗银根地区1∶25万铀矿区调》项目,按照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找矿思路,对巴音戈壁盆地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阿拉善左旗银根地区开展综合编图与研究。通过编图研究,认为塔木素蚀源区宗乃山隆起花岗岩铀迁出明显,盆地巴音戈壁组上段砂体较为发育,泥—砂—泥结构良好,发育北东向延伸的长约70km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并在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存在3处伽马异常、大面积210 Po偏高带、5个210 Po异常点及较多铀水异常晕,为后期铀矿勘查的提供了很好的找矿线索。

调查评价

2003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项目(2003~2007年),找矿思路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共施工了29个钻孔,完成了11000m钻探工作量。2004年首次发现1个工业铀矿孔,2005年发现了3个工业铀矿孔,落实了塔木素铀矿产地。对找矿目的层沉积相重新进行了定位,认为巴音戈壁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初步控制到3层对成矿有利的砂体,砂体单层厚度一般在15~30m之间,砂体延伸稳定,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是铀成矿的主要空间场所。铀矿化受层间氧化作用明显,大致控制层间氧化带3条,长10~15km,铀矿带长,预示塔木素地区具良好的铀成矿前景。

区域评价

2006~2007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银根地区1∶25万铀资源区域评价》项目,完成钻探工作量13300m,施工了28个钻孔。发现有两种铀矿化类型,即砂岩型和泥岩型,由于矿化砂岩胶结较致密,密度较大,因此按常规开采的思路,泥岩和砂岩均按边界品位、边界米百分值 m%、最低工业品位的一般工业指标估算铀资量,有工业铀矿孔5个、铀矿化孔11个,显示了好的找矿前景。巴音戈壁组上段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含矿性得到进一步扩大,矿带长度扩大到,矿带连续性较好,334?铀资源量达中型铀矿床规模。

铀矿预查

2008~2009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铀矿预查》项目,完成钻探工作量9500m,施工了20个钻孔,新发现工业铀矿孔 9个、铀矿化孔3个。进一步查清了巴音戈壁组上段发育红色和黄色两种层间氧化带,也是主要的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砂岩型铀矿化受两种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明显。铀矿化主要以层间氧化带型成矿为主,少量同生沉积型。泥岩型铀矿化具有面积大、层位稳定的特点。铀矿带长度扩大到,宽100~400m,矿带连续性较好,334?铀资源量已达大型铀矿床规模。矿化砂岩中发现了硒铅矿、硒铜镍矿等硒矿物和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它们常形成于中—低温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已经发现的硒铅矿均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矿床[1],也就意味着铀矿形成可能经历了中—低温热液作用。

铀矿普查

2010~2013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铀矿床普查》项目,完成钻探工作量86800m,施工了129个钻孔,新发现工业铀矿孔95个,累计见112个工业铀矿孔、铀矿化孔19个。铀矿带总长约,宽约。向盆地中心厚度大、品位高的矿体逐渐增多,单工程矿段最大厚度为,品位最高为。按常规砂岩型铀矿一般工业指标估算333铀资源量已达特大型规模。

2 矿床基本特征

构造特征

浅层地震解译见有3条断裂,均呈北东向展布。F1断裂倾向北西,表现为压性逆冲断层特点。F2断裂距F1断裂1~,倾向北西,表现为正断层特点。F3断裂倾向南东,表现为正断层特点。3条断裂延伸均在40km以上。北东向断裂孕育于燕山早期,在燕山中、晚期达到鼎盛,喜马拉雅早期仍有一定的继承活动。早期表现为挤压特点,中期发生大规模的伸张走滑,后期构造性质反转,表现为斜压走滑性质[2]。铀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F1和F2断裂组成的夹持区域(图1)。

地层特征

蚀源区由志留纪至三叠纪岩浆岩组成,二叠纪花岗岩分布最为广泛。沉积盖层由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和上段、上白垩统及第四系组成。下白垩统是盆地盖层的沉积主体,巴音戈壁组上段为含矿层位,厚度大于911m。矿床内巴音戈壁组上段出露地表,缺失上白垩统,第四系风成沙土沉积很薄。

巴音戈壁组上段可以分为上、中、下3个岩石地层结构,下部岩性以深灰色、灰色泥岩为主,为一区域性一级标志层。中部岩性以浅红色、紫红色、褐黄色、黄色、灰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和泥灰岩,整体粒度较粗,砂岩厚度大,内部可识别出4个较为明显的湖泛事件。上部以灰色、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砂岩薄层,整体以细粒沉积物为特征,为一区域性一级标志层。各湖泛事件岩性主要为灰色、浅灰色泥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湖盆区湖泛事件形成灰色、深灰色泥岩,厚度大;湖盆边缘由于相变,湖泛事件时主要发育粉砂岩、细砂岩。根据区域性2个标志层以及4个湖泛面,将巴音戈壁组上段分为6个小层序组,即6个岩段(图2)。

水文地质特征

矿床地下水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气候和古地理等条件控制和影响。巴音戈壁组上段含水岩组为矿床内主要的含水层,上部有稳定的隔水层,平均厚度为,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含水层受岩相控制明显,北部厚度大,南部厚度逐渐变薄并尖灭,为含水层的边界,含水层平均厚,钻孔单位涌水量平均为·m。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型为主,水文地球化学类型属氯型水,矿化度平均为。地下水埋深较深,但承压水头高,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图1 塔木素铀矿床断裂构造平面展布图

1—压扭性逆断层及编号;2—压扭性正断层及编号;3—勘探线编号及钻孔编号;4—工业铀矿孔;5—铀矿化孔;6—铀异常孔;7—无矿孔

图2 塔木素铀矿床巴音戈壁组上段综合柱状图

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程度受岩石渗透性控制,不同岩段不同砂体中,氧化带的厚度、埋深差异较大。氧化带多沿河道呈多层带状发育,早期主要发育红色氧化带,晚期发育黄色氧化带,红色氧化岩石部分进一步被氧化成黄色。总体上,层间氧化带在剖面上具有由北西向南东厚度由大变小、埋深由深变浅的特征(图3)。铀矿(化)体主要产于氧化砂岩与灰色砂岩或灰色泥岩相邻部位,部分产于还原带的灰色砂岩中。平面上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多呈蛇曲状展布,氧化还原过渡带离蚀源区的距离大约12~14km,铀矿(化)体基本上分布于过渡带内(图4)。个别铀矿(化)体位于完全氧化带靠近过渡带位置,其矿化与氧化砂岩所夹的灰色细碎屑岩关系密切,矿化位于砂岩与泥岩的界面附近。

图3 塔木素铀矿床H32号线剖面图

1—地形线;2—巴音戈壁组上段岩段编号;3—岩段界线;4—岩性界线;5—深灰色、灰色泥岩;6—灰色砂体;7—氧化砂体;8—铀矿体;9—铀矿化体;10—钻孔、孔号、孔深(m)

图4 塔木素铀矿床巴音戈壁组上段第三岩段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学图

1—辫状分流河道;2—分流间湾;3—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4—决口扇及决口河道;5—水下泥石流;6—前缘泥;7—滨浅湖;8—主流线;9—岩相界线;10—氧化带/还原带界线;11—勘探线编号及钻孔编号;12—工业铀矿孔;13—铀矿化孔;14—铀异常孔;15—无矿孔

矿体特征

铀矿带总长约,最大宽度为。矿体形态呈层状、板状或透镜状,矿体层数多,共划分了52个矿体。333资源量≥100t的共有19个矿体、22个块段,≥200t的共有9个矿体(图5),≥500t的共有5个矿体。矿体产状平缓,一般3°~5°,扇三角洲前缘靠近前扇三角洲一带地层坡度较大,产状在10°左右。33号主要矿体长约2300m,宽50~750m(长宽均未封边)。

图5塔木素铀矿床主要矿体叠合图

1—工业铀矿孔;2—铀矿化孔;3—铀异常孔;4—勘探线编号及钻孔编号;5—13-1号矿体及范围;6—14-1号矿体及范围;7—28-1号矿体及范围;8—33-1号矿体及范围;9—37-1号矿体及范围

矿床平均厚,平均品位。其他参数见表1、表2。

表1 单工程矿体埋深、厚度及品位特征一览表

表2 主要矿体厚度、品位特征一览表

矿石特征

砂岩矿石物质成分见表3,泥岩矿石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次为高岭石,泥灰岩矿石中碳酸盐主要为方解石。

表3 砂岩矿石与围岩主要物质成分统计

硅酸盐化学全分析含矿岩石中的烧失量、TFe2O3、FeO、CaO、P2O5、K2O 含量略高于无矿岩石,SiO2、Al2P3、MgO、Na2O含量则低于无矿岩石(表4)。

表4 硅酸盐化学全分析(平均值)一览表

砂岩矿石多为块状构造,局部可见斜层理构造、砂状结构。大多为颗粒支撑类型,孔隙式胶结,部分基底式胶结。泥岩类矿石可见水平纹层理构造、泥状结构、炭质泥状结构等。

矿石主要蚀变有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针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碳酸盐化、石膏化、黄铁矿化、沥青化、绿泥石化和萤石化。黄色岩石为黄钾铁矾所致,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3]等成岩改造的产物,石膏呈顺层、穿层均匀分布在砂岩胶结物中。此外,矿石中还见到方铅矿、闪锌矿等铅、锌硫化物和硒矿物,硒矿物有硒铜镍矿、斜方硒铁矿、含硒黄铜矿、硒铅矿、硒铜蓝及未知的Se-Cu-Pb矿物。

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独立铀矿物和吸附态。独立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其次为铀石和含钛铀矿物[4]。大部分独立铀矿物分布在黄铁矿和有机碳屑的边缘或中间,有时也分布在碎屑矿物石英和长石的裂隙或溶蚀的空洞中。吸附形式的铀吸附剂为黏土化长石、褐铁矿及杂基中黏土矿物(图6)。

图6 铀的存在形式

A—沥青铀矿分布在钠长石(Ab)空洞内,且与片状黄铁矿(Py)共生;B—钠长石(Ab)“溶蚀”空洞发育,黄铁矿(Py)和铀石发育在钠长石的空洞中;C—含钛铀矿物以颗粒形式与碱性长石(Kfs)、钠长石(Ab)共生,边缘黑色部分为砂岩孔隙,含钛铀矿物与含钛金属矿物或氧化钛交替生长;D—杂色不等粒长石砂岩放射性照相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吸附剂为黏土化长石、褐铁矿及杂基中黏土矿物。4U、6U、10U代表电子探针测量点号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主要成果

1)在巴音戈壁盆地西部的大面积空白区发现了第一个特大型铀矿床,并且具有进一步扩大的前景。

2)大致查明了目的层沉积体系特征及后生蚀变发育特征。巴音戈壁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发育红色层间氧化带,晚期发育黄色层间氧化带。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及分流间湾泥岩和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常联合控矿。

3)大致了解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开展了5个水文孔单孔抽水试验,巴音戈壁组上段含水岩组的单位涌水量为~·m,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型为主,矿化度~,水质较差。岩体普遍较完整,岩体多为块状,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岩体多属Ⅱ、Ⅲ类,稳定性中等—较好,工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类型。矿区地震烈度区划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活动较弱,发震次数少,震级小,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矿区稳定性较好。

4)基本查明了矿床矿体特征,矿体呈多层产出,呈层状、板状或透镜状,产状近于水平,受扇三角洲前缘与层间氧化带的控制,矿体具有规模大、局部较富集的特点。

5)基本查明了砂岩矿石和泥岩矿石的物质成分,铀的存在形式有沥青铀矿、铀石、含钛铀矿等独立铀矿物和吸附态两种,并见方铅矿、闪锌矿等铅、锌硫化物和硒矿物等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

主要创新点

1)提出了塔木素铀矿床为热液参与的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模式,即“同生沉积—层间氧化—热液叠加改造”复成因铀成矿模式。层间氧化作用贯穿了铀成矿的全过程,局部热流体的参与可能使铀进一步得到富集,也生成了一些新的矿物,同时后期油气的参与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该模式的建立对巴音戈壁盆地其他地区的找矿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塔木素铀矿床铀成矿作用包括早期铀预富集和同生沉积型铀成矿、中期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和晚期热流体叠加改造作用铀成矿3个阶段。

早期铀预富集和同生沉积型铀矿形成阶段:巴音戈壁组上段扇三角洲平原间湾沼化洼地及前缘湖沼洼地富含的有机碳、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是铀成矿的必要物质条件。在沉积的同时砂体也逐渐接受来自于蚀源区的含氧含铀地下水的渗入,在氧化-还原界面(潜水氧化还原和层间氧化-还原界面)附近铀初始富集,形成铀异常晕(图7A)。巴音戈壁组上段在整个沉积过程中存在多期次的沉积间断,盆地间歇性的蒸发浓缩使水中铀不断聚集浓度加大,岩石中的植物碎片、炭屑、黄铁矿等同时对铀进行吸附,最终在细碎屑岩中形成同生沉积型铀异常或铀矿化。薄层泥灰岩的出现说明当时水体很浅,而沉积作用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样有利于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形成不同深度、不同规模的面状成矿带。当早期沉积物被晚期沉积物完全覆盖时,早期所形成的深部铀异常或铀矿化在地层压实过程中随着压榨水的不断排出,泥岩、粉砂岩再次对水中所含的铀进行吸附使铀不断聚集。随着物源的不断供给,这一沉积过程和铀富集过程不断重复进行。

中期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阶段:巴音戈壁组上段沉积之后处于长期抬升剥蚀阶段,含氧含铀地下水沿层间砂体源源不断渗入,随着氧的不断消耗,铀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工业铀矿化或铀矿化体(图7B)。

晚期热流体叠加改造作用铀成矿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即苏红图期热流体具备区域上的构造-岩浆活动条件,热流体活动在时间上与断层和区域构造活动相一致。此时期大量的岩浆喷发,使得整个盆地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成岩、成矿物质活动频繁。铀矿石中发现的硒铅矿、硒铜镍矿等硒矿物均形成于中—低温物理化学条件。方铅矿与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的出现也可能是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1]。石膏-黄铁矿S同位素温度测量获取的温度也属于低温热液范围[4]。热流体改造可能使铀矿化进一步得到富集,同时来自于深部层位的还原剂如沥青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在此过程中层间渗入成矿作用一直在持续进行,这可以从早白垩世和新近纪两期成矿年龄得到验证。

图7 塔木素铀矿床铀成矿模式

1—砂质砾岩、含砾砂岩;2—砂岩;3—泥岩;4—灰色岩石;5—红色岩石;6—黄色岩石;7—地层界线;8—岩性岩相界线;9—黄铁矿、有机质等还原介质;10—铀异常晕;11—控制及推测矿体;12—层间氧化带前锋线;13—断层(逆断层和正断层);14—基底岩石;15—含氧含铀水及运移方向;16—油气运移方向;17—中低温热液运移方向;18—巴音戈壁组下段;19—巴音戈壁组上段;20—第四系

取的温度也属于低温热液范围[4]。热流体改造可能使铀矿化进一步得到富集,同时来自于深部层位的还原剂如沥青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在此过程中层间渗入成矿作用一直在持续进行,这可以从早白垩世和新近纪两期成矿年龄得到验证。

2)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目的层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将巴音戈壁组上段从下到上划分了6个岩段[4] ,第二至第五岩段为砂岩段,也是主要的含矿段,下部的第一岩段和上部的第六岩段为泥岩段,见有少量同生沉积型铀矿体。巴音戈壁组上段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泥岩中,同时与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关系密切。

4开发利用状况

矿床还处于普查阶段,目前对矿床仅仅进行了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研究和矿石加工技术工艺的室内条件试验研究。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类型,矿床稳定性较好。根据矿石加工技术实验结果,无论是砂岩矿样、泥岩矿样还是混合矿样,采用酸法搅拌浸出工艺实验,铀渣计浸出率均大于90%[5],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良好。

5结束语

矿床目前局部达到普查工程网度,矿体大多没有封边。矿体多集中在300~530m深度范围,垂向上矿体具有多层性,且厚度适宜,品位较好。向盆地中心矿体厚度有明显增大、品位明显增高的趋势,如盆地中心的ZK H 32-19号钻孔中的6层矿体品位均在以上,最高,最大厚度。矿床资源潜力巨大。

塔木素西部为一大型斜坡带,长度达70km。由于地表沙化强烈未开展铀矿工作。蚀源区主要为志留纪至三叠纪花岗岩体,受印支期、燕山期等构造运动强烈影响,岩体内部及边缘断裂纵横交织,断裂带附近片理、片麻理颇为发育,岩体风化,对铀后期淋滤及迁移非常有利。矿床一带盆地宽度不超过30km,而西部地域开阔,形成了宽缓向斜。卫星图像显示巴音戈壁组上段由多个冲积扇组成,扇中和扇端往往是铀成矿的良好空间场所。湖盆中心的湖泊、沼泽、泉水及盐渍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进而控制了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特别是目的层形成后地下水一直保持了原来的径流状态,利于形成一定规模的层间氧化带。因此西部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条件,前景广阔。

前面所述铀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地震解译的两条北东向断裂所夹持的区域。由于沉积岩特别是砂岩在钻进过程中结构构造极易破坏,即使存在构造在岩心中也很难观察到这些现象。这些构造是否存在?构造对铀成矿起什么作用?构造是否使上下地层存在一种水力联系?这是目前所面临的需要攻关的科技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家永,等.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矿石的物质组成初步研究[C].东华理工大学,2007:1-68.

[2]王利民,等.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浅层地震勘探报告[R].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2003:12-56.

[3]聂逢君,等.巴音戈壁盆地构造演化、沉积体系与铀成矿条件研究[C].东华理工大学,2011:5-165.

[4]焦养泉,等.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含铀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C].中国地质大学,2011:11-187.

[5]塔木素铀矿搅拌浸出试验报告[C].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2012:1-126.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侯树仁,男,1968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开始在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2012年8月任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重大项目总地质师。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核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二等奖、中核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地质成果一等奖、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铀矿冶是省部级期刊吗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铀矿冶是指从铀矿石中提出、浓缩和纯化精制天然铀产品的过程。铀矿冶是核工业的基础。目的是将具有工业品位的矿石, 加工成有一定质量要求的固态铀化学浓缩物, 以作为铀化工转换的原料。在铀矿冶中,由于铀含量低、杂质含量高、腐蚀性强,又具有放射性, 铀的冶炼工艺比较复杂,需经多次改变形态,不断进行铀化合物的浓缩与纯化。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是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

1、原子能出版社是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核科技与信息研究院,它的任务是编辑出版核领域的各类科学技术图书、期刊、教材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类书籍和辞书。

2、原子能出版社成立于1973年,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编辑委员会。

3、原子能出版社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核科技与信息研究院,它的任务是编辑出版核领域的各类科学技术图书、期刊、教材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类书籍和辞书。

出版核科技图书涉及的专业:

1、出版核科技图书涉及的专业有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高能物理、核反应堆、核动力工程、核电子学、加速器、离子源技术、放射化学、辐射化学、核化工、核燃料、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2、还有铀同位素分离、铀矿地质、铀矿冶、核仪器仪表、核武器、辐射防护、放射医学,核医学、核农学、同位素生产与应用等。

湖南地质期刊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 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分类号】:P5-5【DOI】:cnki:ISSN:【正文快照】: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升。70年代起,增长速度虽然趋缓,但每年新创刊数量多于停刊数量。80年代以来,新刊增长速度尚在进一步加快。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涌来的期刊,给阅读、馆藏和经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世界上任何情报所、图书馆、文献馆都不可能对所有期刊进行全面收藏,即使国际…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国区域地质》首次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J];地质通报; 1992年04期; 89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地质类核心期刊表 1. 地质论评 2. 地质学报 3. 地球科学 4. 地学前缘 5. 岩石学报 6. 沉积学报 7. 地球化学 8. 矿床地质 9. 地质科学 10. 第四纪研究 11. 地球学报 12. 矿物学报 13. 地质地球化学 14. 地质科技情报 15. 地质与勘探 16. 现代地质 17.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地球科学进展 19. 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 20. 高校地质学报 2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2. 地层学杂志 23. 古生物学报 24. 矿物岩石 2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 岩石矿物学杂志 2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 中国岩溶 《世界地质》季刊

推荐《华北自然资源》这本刊,可以联系论文一点通小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