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5:55:11

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研究论文

我最喜爱的主持人——李咏我是一个超级电视迷,可以说电视是我的命根儿吧,只要我一有空,就会打开电视看电视.因此,我看的电视节目是最多的,认识的节目主持人也是最广的.可要数我最喜欢的是CCTV-2经济频道李咏主持的《非常6+1》.是我所看到的电视节目最成功的一个电视节目,其实这都要归功于李咏.李咏可以说是男主持人的一个稀见的例子,棱角分明的嘴唇,平添了几分英俊和自信,而且一头乌亮浓厚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看起来非常洒脱,给人一种朴素而又自然的魅力.他不仅样子稀见,而且还有一口铁齿铜牙,他凭着他的才华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天地.他是一个非常令人钦佩的怪人,他去找演员的时候,无论是通电话还是面对面的,大家都会用惊异的声音来说:“李咏?”都以为在发梦.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受人欢迎.记得有一次,我做完作业后,便打开电视看《幸运52》,正好这时候拨出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手雷和攻擂赛.我边看得更入迷了,睁大眼睛,眼珠一动也不动.这时候,一位选手给另一位选手选了狗黄屎,可能那位选手想搞搞气氛吧,说:“李咏,你身上有狗黄屎.”李咏听了,看了看领带,说了一声:“哟.”就把挂在脖子上的领带拿了出来,扔到一边,然后用为吓的语气来说:“你身上才有狗屎.”那位选手听了,哑口无言.这时,做在电视边前的我和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得捧腹大笑.的确,李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风流倜傥,幽默风趣,有着观众认同的主持风格.因此,他所做的一切都会让人觉得完美的.啊!我真不希望李咏叔叔有老的那一天,如果那天真的来临了,我再也不想看了.

论文检测系统软件,有免费试用哦修改秘籍,非淘宝

论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一、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依据新闻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又是人(记者、报道者、编辑、播音主持人)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认识反映,因而是人的主观选择,因此,人不得不把自己的主观选择———进而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倾向,乃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爱憎好恶、情感取向等,尽量隐藏于新闻之下,使自己制作的(写作的、播讲的)新闻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面貌。但是,人乃血肉之躯,是富有感情的灵性。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用自己的声音语言,乃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把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就是说,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理性传达———即尽量客观、公正、真实地传达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将自己感性的一面———即使用自己的器官、感官、表情、动作的一面———直接表露在受众面前。在新闻播音主持实践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恰当表露自己的情感,已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虽然仍有一些著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至今还在坚持客观冷静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情感不为新闻内容所左右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已在自己播音、主持新闻节目时,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倾向。而后者,反而比前者更加显得贴切自然,更能与新闻内容融为一体,也更为广大受众所接受。二、新闻播音中情感的分寸把握找到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依据———包括实践的依据和理论的依据,并不等于说,新闻播音(主持)可以滥用情感。实际上,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流露,只存在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就像用摄影镜头远距离聚焦,如果想要保持摄影对象焦点清晰,焦点前后景深就只有一点点的距离,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摄影对象焦点模糊。这也就是所谓的“分寸感”或“情感分寸”。曾经有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中“热泪盈眶”,也有人在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中“泣不成声”,这些都严重超越“情感分寸”,后来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教训。为了保持“焦点清晰”,或者说,保持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分寸,就得弄清楚所谓“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的细微界线到底在哪里。应该说“,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有一前一后两条界线。前面一条界线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任何新闻都必须严格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在以播音(主持)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时,必须时刻牢记“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播音(主持、播报)的本质立场,本来态度。后面一条界线是必须牢牢把握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和新闻内容之间的距离。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内容和播音员(主持人)之间必然存在距离。新闻和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的“感情分寸”。如果超越这种分寸,就会给人以“假”的感觉,“做作”的感觉,就会丧失新闻播音(主持)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证性原则。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应该来源于新闻稿件。这种情感表达绝大部分隐藏于对新闻内容的层次和节奏以及语言逻辑和重音的把握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为恰当表达情感,必须首先找出新闻稿件的主旨和立意在哪里,找到了新闻的主旨和立意,也就找到了新闻的要点和逻辑、层次和节奏。这样,在播音(主持)时才可以通过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倾向。情感是新闻的内核,它深深隐藏于新闻内容之中,因此也深深隐藏于新闻播音(主持)之中。只有很好地把握新闻的主旨和立意,把握新闻的逻辑和要点,才能把隐藏在新闻后面的情感内核发掘出来,表露出来。缺乏情感的播音(主持),就像是缺乏色香味的菜肴一样令人乏味。事实上,许多新闻稿件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情感态度不同,稿件文字本身就渗透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因素。这个时候,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格外小心地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表露,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恣意发挥。恰恰相反,当新闻稿件本身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趋向时,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更加冷静客观,严格把握分寸。比如,本台新闻综合频率2008年3月15日《738早新闻》节目中,有一条反映某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消息。这条文字稿件虽然没有强烈抨击商家的语言,主要还是以客观陈述为主,但记者的立场明显站在消费者一边,对某些商业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揭露和批评。但在我看来,商家尽管犯有一定的错误,但还不致于到达伤天害理的地步,没有对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我在播音情感处理中,十分注意把握分寸,尽量做到语速平稳,气息平和,与人为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稿件播出保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三、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节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不能掺入个人好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富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和情感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完全正常的状态。但是,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以文字稿件为依据,责任在于把文字稿件的内容播报给广大的受众。因此,除了恰当表露稿件文字所含情感元素之外,不应该掺入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的情感立场或情感倾向。日常生活中,有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会遇到某件不愉快的私事,导致心情恶劣,或者完全没有心情。这时候,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自己的私人感情影响播音(主持),更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带入对稿件的再创作中。依照我多年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经验,许多情况下,即使在一次播音(主持)过程中,情感流露表达也往往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这种情感流露表达的运动变化,一般都取决于稿件本身所表露的情感变化。稿件本身的情感变化,又会引发播音(主持)的情感变化。这时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恰当地适应和调节这种变化,理智地掌握这种变化,合情合理地表达好这种变化。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学会遵循稿件内容来激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具有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时候,在某一次特定节目中的各篇稿件之间,会出现多次情感调整和变化,甚至一篇稿件中的某个段落与层次之间,也会出现情感上的差异和变化。这时候,往往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稿件本身所含有的情感倾向。四、新闻播音中的情感分配。新闻节目形态十分丰富,一挡新闻节目往往由多种形态稿件组成。比如,会有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批评新闻、人物新闻、新闻通讯、新闻背景等。不同的新闻稿件需要进行不同的情感把握,决不能用一种方式,一个腔调,一播到底。这就需要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情感分配。记得2006年底,我主播一期《738晚新闻》,由于对不同形态的新闻作了恰当的情感分配,使整档节目听起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不但层次分明,而且既感情饱满,又跌宕起伏。这档节目被评为省广电学会年度优秀播音作品二等奖。仔细分析这档晚新闻节目,实际上是整组稿件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献爱心、送温暖展开。当时正好时近年关,各地开展了各种送温暖活动。稿件中有政府领导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内容,也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献爱心活动。还有一条重头稿件是讲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十六岁女孩,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成功实施骨髓移植手术的消息。当时这条消息的播出,牵动了整个古城市民的心。节目中,除了记者与在上海的小姑娘养父进行连线采访,以及对小姑娘的主治大夫进行采访属于录音以外,其他内容都要靠播音(主持)来播报传递。在这期节目中,我特别注重情感分配,用不同的情感色彩,向听众介绍手术情况,小姑娘术后恢复情况,社会各界对小姑娘无微不至关怀的情况,以及台湾慈济会为小姑娘进行骨髓配型和捐赠骨髓等一系列详细背景资料等。另外,我还在节目后半段《方月说事》小单元中,向听众详细讲述了这个患白血病的小姑娘和她的养父母,以及许多不知名的社会人士之间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对这些稿件的处理中,我把主要情感分配到几条重点稿件中,着意加大情感投入的份量。由于稿件文字十分感人,作为播音员,我首先已被深深打动。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我要把我的感动传递给我的听众,感染给我的听众。而对于其他稿件,我作了相对平稳的处理。这样,使重点稿件显得更加突出,更有份量。我一向认为:播音不是简单的吐字发音,播音不是印刷机或铅字,它不但需要播音员用眼用口去播讲,更需要播音员用脑、用心、用感情去表达。它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用悦耳的声音吸引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振奋的精神感召人,我一直在努力。

参考以下相关材料,也许对你的论文写作会有所帮助和借鉴的[内容提要]本文以大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青少年明星崇拜作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媒介制造的明星成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首选,追星已成普遍现象,偏执追星是一种病理性准社会交往。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是对病理性准社会交往进行干预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准社会交往;青少年;偶像崇拜;大众传媒 兰州女子杨丽娟苦追自己的偶像刘德华13年,她父亲最后跳海自杀。这种偏执追星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中,偶像崇拜是—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电视等大众传媒成为个体社会化“主要力量”的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打上了深深的传媒影响的烙印。 本研究以浙江青少年为对象,以大众媒介对于偶像崇拜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使用概率抽样调查了浙江省20个县(县级市或市属城区)180个班级的中学生(初中、高中、中专、职高),回收完全回答问卷4562份。此外,对杭州某高校103位大一新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考察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和行为〔内容提要〕“准社会交往”指的是受众和传媒中出现的人物之间的交往活动,而主持人和受众的交往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主持人明星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明星主持人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成为决定栏目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主持人小么哥为例,将明星主持人与公众间的“准社会交往”分为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分别对应围绕传播内容的交流、公众和主持人情感交流以及公众对主持人行为的自我内化三种形式,层层深入。文章随后还探讨了这种交往网络环境下的新表现,如信息理更丰富、交流更真实等。 〔关键词〕准社会交往 主持人明星化 明星主持人 从公布《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到推出央视名嘴挂历,从李咏出语伤人掀起的轩然大波到黄健翔出走央视引发热烈讨论,节目主持人越来越成为受公众关注的“明星”。业内已有诸多文章从宏观角度探讨了“主持人明星化”对媒体的价值,本文拟从微观角度切入,以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主持人小么哥为例,分析明星主持人与公众间“准社会交往”的类型以及网络环境下这种交往的新表现,进而从中总结交往规律,以期能够对主持人的主持行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准社会交往”对主持人的意义 “准社会交往”由霍顿和沃尔在1956年提出,该理论探讨了大众传媒使用者跟传媒中出现的人类表征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方式,在该交互作用中将产生一种准社会关系,使用者对准社会关系的反应就像在典型的社会关系中一样。①简单地说,“准社会交往”就是在大众媒介的传播环境下,受众和传媒中出现的人物之间的交往活动。一般将“准社会交往”分为三级水平,一级指与代表自己的传媒人物的交往;二级指与演员代表的虚构人物的交往,主要指影视剧中的人物;三级指与非人类的传媒形象的交往,如动画片中的虚拟人物。②显然,受众和主持人之间属于第一级“准社会交往”,主要包括受众对主持人观点的理解、认同,对他们本人的了解、评价,以及将其行为方式加以内化等形式,当然还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演变成实际的社会关系,如和主持人见面、信件交往等。 主持人“明星化”的过程,需要媒体影响力、宣传力度等多种因素,而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公众的态度,也就是公众是否愿意和主持人实现“准社会交往”。以小么哥为例,首先,小么哥及其主持的《拉呱》节目要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使观众形成特定的收视习惯,逐渐地,公众不仅乐于接受《拉呱》节目中传播的内容,还会对其小么哥本人产生兴趣,甚至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产生实际交往,“准社会交往”产生;而反过来,公众这种积极“准社会交往”活动直接提升了小么哥的人气,促进其进入“明星化”进程;接下来,被“明星化”了的小么哥也越来越成为公众的“准社会交往”对象,“明星化”过程成倍扩大,从而又引发更多的交往行为,如此往复。可见,“准社会交往”既是“主持人明星化”的重要前提又是它的必然结果。 二、与明星主持“准社会交往”的类型 以下将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将公众和主持人的“准社会交往”分为三类:公众和主持人围绕传播内容的交流、公众和主持人的情感交流、公众对主持人行为的自我内化。 第一,认知层面——围绕传播内容的交流 “期望——价值论”认为,公众是理智的,他们通过衡量需要满足的程度及传播内容的价值决定将来是否再进行这样的行为:如果期望总是得以实现,就建立起习惯性的传媒使用模式。③公众接触传媒的首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大众媒体对特定事件的立场,而主持人是媒体和公众连接的桥梁,所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明确传达信息及媒体立场,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期望,是明星主持人的基本素质。所以,公众和明星主持人之间最初的交往形式就是围绕传播内容产生的。马克·利维对观众和新闻广播员“准社会交往”的类型考察时也证明,最大比例的受众“将自己的想法跟新闻播音员的想法进行比较”。 《拉呱》节目刚开播时,观众对节目的首要需求是获取信息,了解身边事,可以说,节目没有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拉呱》节目的最大特点是接近性,这种接近不只是地域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接近。一些新闻事件发生时,许多观众希望从“小么哥”那里听到一番痛快话,找到归属感,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对小么哥的依赖。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依赖还仅仅停留在主持人传播的信息或评价上,所以程度较轻。此时,公众对主持人的观点并非盲从,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评价,甚至通过和主持人进行书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最终将主持人所传递的信息材料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根据个人需要调整或维持原有认知。 综上所述,在认知阶段,公众和明星主持人的“准社会交往”主要是围绕传播内容进行的,此时对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但由于本阶段交往程度不够深入,且公众处于主动地位,所以主持人要想提高影响力尚需进一步与其培养感情。 第二,态度层面——公众和主持人的情感交流 公众使用传媒一般有两种行为取向:工具性取向和情感性取向。前者的行为目的是通过理性方式以获取一定的资源,主要指上文所述的传播内容的获取;后者的行为目的是满足行为者在情感上的需求并获得愉悦感。④显然,后一种取向的层次更高。 首先,主持人应该具备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许多观众喜欢小么哥的原因就在于他主持公道、敢于伸张正义,时刻站在普通百姓一边,他真诚的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正逐渐成为《拉呱》的核心价值,唤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比如,一些观众在齐鲁电视台的网站上给小么哥留言,希望他为自己主持公道。显然,这种交往只有在观众对小么哥产生情感认同后才能产生。 其次,明星主持人还应该具备独特的主持风格。主持风格是主持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之处,包括外在形象、风度气质、知识修养等方面,是主持人满足公众情感需要的重要方面。小么哥机智幽默、活泼轻松的风格以及他的济南方言成为《拉呱》收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热心观众在网上留言:“小么哥的个人魅力是这个节目最大的亮点,首创了用济南方言说事的先河,偶对小么哥佩服的物(五)体投地,其主持风格也让人耳目一新。”⑤可以说,观众对《拉呱》节目产生的感情依赖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对小么哥独特主持风格的情感认同。而这种认同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稳定性,难以改变。 可见,明星主持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和公众实现情感层次的“准社会交往”,这种交往已经从先前对传播内容的认知深入到对主持人的态度认同,一旦形成便深入人心,此时受众对主持人的依赖心理极强,并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主持人技术层次的弱势。 第三,行为层面——公众对主持人行为的自我内化 如上文所述,明星主持人的影响力来源于其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以及公众对他们的情感依赖,从长远来看,他们还将进一步影响公众的行为,使公众在行动方面实现和他们的“准社会交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尤其对一些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而言,“模仿”成为其社会化的最直接途径。但模仿并非一定限于真实人物的出现,尽管明星主持和公众的交往主要是虚拟的(不排除偶尔直接接触的可能性),但由于大众媒介能够放大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其示范效应尤为明显。比如小么哥的口头禅“唉!气死我了!”已经在一部分年轻人中传播开来,更有不少人以“小么哥”作为网名,有网友竟然向小么哥询问其主持节目时所穿T恤的信息。 这一层次的交往是公众对主持人产生的情感依赖后的产物,此时,主持人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公众的现实生活之中,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延伸分为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受众对明星主持人行为的认可和内化,第二个过程是受众对明星主持行为的模仿和外化。其中第二个过程由于主持人的缺场而脱离了狭义的“准社会交往”范畴,是受众和明星主持人交往的现实化延伸,可以说是主持人影响受众的最高层次。此时,主持人仍要坚持在第二阶段所突出的人文素养和主持风格,以帮助受众完善自我,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水平。 从以上分析看出,三个层面的交往层层深入,越往后主持人对公众的影响越大,公众对主持人的依赖性也越强。所以,要想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稳定受众群,主持人要尽可能在深层次和受众进行交往。 三、网络环境下“准社会交往”的新形式 传统媒介环境下,公众和明星主持人之间的“准社会交往”是单向的,主要表现为主持人对公众产生影响后,公众自行在心理或行为上主动与主持人进行交往。尽管有时公众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和主持人沟通,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范围上看都很小,而且主持人反馈速度慢,并难以脱离“一对多”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无论对公众还是明星主持人来讲,都提供了进一步进行“准社会交往”的渠道,使交往更深入,此时的“准社会交往”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第一,有关明星主持人的信息更丰富 网络传播的优势使得明星主持人的信息不断增多,并随之在通畅的传播渠道中广泛传播。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小么哥”,页面上出现“小么哥简介”、“小么哥身高”等关键词,有热心网友在“百度知道”中公开了小么哥的基本信息,包括真实姓名、工作经历,甚至包括电视号码,可见公众对小么哥的个人信息十分关心。可见,除官方发布的信息外,有关明星主持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信息公开化不仅满足了公从对明星主持人的好奇心,主持人的一些经历对公众也是一种鼓励,这种“准社会交往”比传统媒介环境下的交往形式更真实、深入、个性化。 第二,公众对明星主持人的评价更多元 心理学认为,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需要时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而不符合时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⑥明星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面对的受众是广泛的,其观点、行为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需要,这自然就引发了不同的情绪类型,而网络的兴起为各种情绪的表达提供了的平台。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使公众行为更具本真性,另一方面公众的独立性日益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更具个性。 在百度中输入“小么哥”进行搜索,可以看见许多观众在论坛或自己的博客上对其进行讨论,讲述自己和小么哥结缘的过程,有的甚至形成固定的虚拟组织。可以说网络是公众对明星主持各种评价进行激荡的场所,为公众提供了与明星主持人“准社会交往”的平台。这里公众不仅停留于对主持人观点的获取、情感的共鸣,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持人施加影响,丰富了“准社会交往”的内涵。 第三,公众和明星主持人的交流更真实 网络为公众和明星主持人的直接交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比如小么哥通过博客和观众交流想法,观众的留言有褒有贬,有的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有的向小么哥寻求帮助。这充分表明,在网络空间,公众和主持人的距离更近,“准社会交往”更为便利。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论,场景变化是导致角色变化的关键。在这种新的传播情景下,主持人的角色已不是纯粹的公共人物,而是具备了个人身份的因素。戈夫曼将社会舞台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固定的、表现个人社会性的场景,而后台是表现个人自然性的场景,限制局外人的进入,主体在这里只和亲近的同伴间交谈等活动,行为回归本色。⑦博客的交流对明星主持人而言明显具有“后台倾向”,即展现主持人更多个人化的一面,和公众的“准社会交往”也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电视节目主持研究论文

一、不同类型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为节目的新闻性所决定的。其语言运用只有在新闻性原则下显现个性特色,才能赋予节目魅力和生命力。新闻以真实性为第一准则,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大众,这就要求主持人实话实说,开诚布公地进行报道和评论。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依据记者、编辑的新闻稿说话,但话语要达到清晰明确、情真意切的要求,还要靠自己来把握。例如,要使语音、语句、语速、语调与报道事实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相适宜,与事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相吻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几位主持人,他们的语言各具特色,有的平和冷静,不动声色;有的犀利、亢奋,锋芒毕露;有的儒雅、潇洒,文质彬彬。他们的共同点是学者谈吐,大气自如。他们的语言背景是思想感情。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特色在于他们对新闻价值的把握、处理的洞察力和敏锐眼光,在于他们对新闻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公众的关爱心,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处理技巧问题。知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谈到《焦点访谈》的评说、评点时说:“有些话尽量不用。比如,‘我们必须……’‘各部门应该……’这种指令色彩的语言像是政府的指示,像是首长的命令,不像主持人的话。”

(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

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是融音乐、戏曲、曲艺、文学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炉的综艺娱乐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于1983年春节,各门类文艺节目通过主持人精心组织安排,巧妙穿插解说而融为一体。作为节目主持人既要与参加演出的演员交流,与场上观众交流,在交流中做到心灵沟通、情感契合;同时,主持节目的过程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必须以此作为语言运用的依据。倪萍说:“……特别是娱乐性的节目,谁愿意看那不高兴的脸啊!……再说,节目主持人不高兴时是说不出热情、轻松的话语的,更谈不上用心去碰撞观众”。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有两人同台主持或多人同台主持的方式。最常见的是两个人主持,两个人话语的编串要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巧妙、严丝合缝、滴水不漏。配合中相互协调,避免出现互让中冷场、抢话中尴尬、反差中缺少互补等主持人用语之大忌。如上海东方电视台《共度好时光》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出语潇洒利索,略带雅趣,而搭档袁鸣出语爽朗轻快,略带奔放,两人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三)教育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教育节目要求语流平稳,节奏缓慢,音调偏中。除一般表达方式外,说明表达方式用得较多。从需要来说,主持人的话语在客观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尽可能贴近实际、贴近实用;从兴趣来说,教育节目要吸引受众,要求主持人话语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像中央电视台《环球45分》介绍国外地理历史、风土人情那样让观众动心动情。教育专题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西藏的诱惑》等,之所以有那么多观众乐此不疲地一集一集看下去,除节目本身传递一定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民俗风情的知识外,还在于主持人富有东方神韵的话语,让观众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了审美享受。

(四)服务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服务节目与一般节目相比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服务对象特定;二是内容贴近生活;三是效益来得直接。上述特点,决定了服务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定位:善解人意,真诚亲切,务实求是。我国许多主持过服务节目的`主持人像沈力、张悦、蔚兰等都以各自不同的、个性化的语言征服受众,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一位评论家评论沈力主持的服务节目时说:“看了她的节目,不光学到了知识,也是一种艺术享受。确实感到她是在诚心实意地为大家服务。”服务节目主持人为观众服务时特别周到、耐心、细致,但话语运用要随和却不可随意,婆婆妈妈、唠唠叨叨、喋喋不休,会把真实有用的信息给冲得松松垮垮、残缺不齐,这样就无法实现“适其需要,合其情理”的服务宗旨。服务节目同其他类型节目一样,话语简洁、明晰的同时还应注重格调、韵味,正所谓“说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韵味”。

(五)体育竞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体育竞技节目主持人是把场上竞赛与观众连接起来的桥梁,他(她)要用“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生而不紧,熟而不油”的话语把场上千变万化的比赛情景,甚至与比赛有关的场内外的人和事瞬间滔滔不绝地传递出来,并要求主持人口才出众,话语到位,清晰流利。这些与主持人对体育比赛项目的熟知程度、敏锐感觉和应变能力直接相关。正如吴冷西说的那样:“体育解说是一种相当高级的艺术,是解说员思想状况、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反映。”宋世雄在《宋世雄自述——我的体育世界与荧屏春秋》中回忆我国体育转播解说的拓荒者之一张之时说:“张之老师在实况解说中,非常重视语言的艺术性。他平常很注重语言修养,从古今中外的文艺宝库中汲取营养。他用李白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来形容足球守门员的防守严密,用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描绘比赛过程中的战局变化,用李贺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来比喻球场上的重兵压境,多么形象而生动。他把李富荣勇敢拼搏的性格比作‘勇猛的公鸡’,把张燮林远台削球的绝技称为‘海底捞月’,给人留下何等深刻的印象。”书中谈到他和老师张之的主持风格:

(1)精神饱满,情绪高昂;

(2)掌握节奏,张弛有度;

(3)穿插背景,扩展层面;

(4)述评结合,客观公正;

(5)轻松幽默,风趣自然。体育竞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高尚的风格、拼搏的精神、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体育竞赛的灵魂。作为体育竞技节目不用说也应体现这一精神,并表现在主持人的话语中。“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就主持人语言发音来说,没有声母、声调、语速的训练,没有吐字归音、运气与口舌活动的技巧,很难达到体育比赛解说述评的高水平。另外,在转播、直播体育比赛时还要根据不同的体育竞技项目采用不同的语体、语调以显示各自的话语特点。

二、结语

总之,节目主持人要艺术地使用语言,凭借的是扎实的语音功底和丰富的知识文化修养。主持人若能积极地参与节目的策划、采访、编导,有利于他们在所主持的节目中更好地发挥语言主宰、驾驭节目的功能,使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审美效应达到最佳。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以下是毕业论文网的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1.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2.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驾驭探析

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拓展

4.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5.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6.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7.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9.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10.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11.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12.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的风格体现

13.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14.浅议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空间

15.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16.新闻播音风格呈现与创新发展

17.主持人的风格与节目特殊性的相得益彰

18.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19.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20.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21.浅谈节目主持人的感情投入

22.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23.音乐节目主持人风格把握

2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2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26.电视新闻播音常见问题与对策

27.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28.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29.主持人类型与个性优势定位

30.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31.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自我塑造

32.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空间拓展

33.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及职业生涯规划

34.论播音创作声音的个性展现

35.主持人的幽默品质

36.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的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

37.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个案分析(选取一个案例)

3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谈话场”的创建与调控

39.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40.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41.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42.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4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44.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45.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46.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47.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在我国的发展与突破

48.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49.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50.论类型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任选一种类型)

51.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52.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53.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5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5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56.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57.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58.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论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一、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依据新闻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又是人(记者、报道者、编辑、播音主持人)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认识反映,因而是人的主观选择,因此,人不得不把自己的主观选择———进而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倾向,乃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爱憎好恶、情感取向等,尽量隐藏于新闻之下,使自己制作的(写作的、播讲的)新闻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面貌。但是,人乃血肉之躯,是富有感情的灵性。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用自己的声音语言,乃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把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就是说,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理性传达———即尽量客观、公正、真实地传达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将自己感性的一面———即使用自己的器官、感官、表情、动作的一面———直接表露在受众面前。在新闻播音主持实践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恰当表露自己的情感,已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虽然仍有一些著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至今还在坚持客观冷静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情感不为新闻内容所左右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已在自己播音、主持新闻节目时,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倾向。而后者,反而比前者更加显得贴切自然,更能与新闻内容融为一体,也更为广大受众所接受。二、新闻播音中情感的分寸把握找到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依据———包括实践的依据和理论的依据,并不等于说,新闻播音(主持)可以滥用情感。实际上,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流露,只存在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就像用摄影镜头远距离聚焦,如果想要保持摄影对象焦点清晰,焦点前后景深就只有一点点的距离,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摄影对象焦点模糊。这也就是所谓的“分寸感”或“情感分寸”。曾经有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中“热泪盈眶”,也有人在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中“泣不成声”,这些都严重超越“情感分寸”,后来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教训。为了保持“焦点清晰”,或者说,保持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分寸,就得弄清楚所谓“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的细微界线到底在哪里。应该说“,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有一前一后两条界线。前面一条界线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任何新闻都必须严格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在以播音(主持)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时,必须时刻牢记“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播音(主持、播报)的本质立场,本来态度。后面一条界线是必须牢牢把握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和新闻内容之间的距离。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内容和播音员(主持人)之间必然存在距离。新闻和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的“感情分寸”。如果超越这种分寸,就会给人以“假”的感觉,“做作”的感觉,就会丧失新闻播音(主持)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证性原则。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应该来源于新闻稿件。这种情感表达绝大部分隐藏于对新闻内容的层次和节奏以及语言逻辑和重音的把握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为恰当表达情感,必须首先找出新闻稿件的主旨和立意在哪里,找到了新闻的主旨和立意,也就找到了新闻的要点和逻辑、层次和节奏。这样,在播音(主持)时才可以通过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倾向。情感是新闻的内核,它深深隐藏于新闻内容之中,因此也深深隐藏于新闻播音(主持)之中。只有很好地把握新闻的主旨和立意,把握新闻的逻辑和要点,才能把隐藏在新闻后面的情感内核发掘出来,表露出来。缺乏情感的播音(主持),就像是缺乏色香味的菜肴一样令人乏味。事实上,许多新闻稿件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情感态度不同,稿件文字本身就渗透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因素。这个时候,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格外小心地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表露,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恣意发挥。恰恰相反,当新闻稿件本身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趋向时,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更加冷静客观,严格把握分寸。比如,本台新闻综合频率2008年3月15日《738早新闻》节目中,有一条反映某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消息。这条文字稿件虽然没有强烈抨击商家的语言,主要还是以客观陈述为主,但记者的立场明显站在消费者一边,对某些商业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揭露和批评。但在我看来,商家尽管犯有一定的错误,但还不致于到达伤天害理的地步,没有对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我在播音情感处理中,十分注意把握分寸,尽量做到语速平稳,气息平和,与人为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稿件播出保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三、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节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不能掺入个人好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富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和情感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完全正常的状态。但是,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以文字稿件为依据,责任在于把文字稿件的内容播报给广大的受众。因此,除了恰当表露稿件文字所含情感元素之外,不应该掺入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的情感立场或情感倾向。日常生活中,有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会遇到某件不愉快的私事,导致心情恶劣,或者完全没有心情。这时候,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自己的私人感情影响播音(主持),更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带入对稿件的再创作中。依照我多年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经验,许多情况下,即使在一次播音(主持)过程中,情感流露表达也往往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这种情感流露表达的运动变化,一般都取决于稿件本身所表露的情感变化。稿件本身的情感变化,又会引发播音(主持)的情感变化。这时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恰当地适应和调节这种变化,理智地掌握这种变化,合情合理地表达好这种变化。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学会遵循稿件内容来激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具有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时候,在某一次特定节目中的各篇稿件之间,会出现多次情感调整和变化,甚至一篇稿件中的某个段落与层次之间,也会出现情感上的差异和变化。这时候,往往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稿件本身所含有的情感倾向。四、新闻播音中的情感分配。新闻节目形态十分丰富,一挡新闻节目往往由多种形态稿件组成。比如,会有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批评新闻、人物新闻、新闻通讯、新闻背景等。不同的新闻稿件需要进行不同的情感把握,决不能用一种方式,一个腔调,一播到底。这就需要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情感分配。记得2006年底,我主播一期《738晚新闻》,由于对不同形态的新闻作了恰当的情感分配,使整档节目听起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不但层次分明,而且既感情饱满,又跌宕起伏。这档节目被评为省广电学会年度优秀播音作品二等奖。仔细分析这档晚新闻节目,实际上是整组稿件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献爱心、送温暖展开。当时正好时近年关,各地开展了各种送温暖活动。稿件中有政府领导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内容,也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献爱心活动。还有一条重头稿件是讲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十六岁女孩,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成功实施骨髓移植手术的消息。当时这条消息的播出,牵动了整个古城市民的心。节目中,除了记者与在上海的小姑娘养父进行连线采访,以及对小姑娘的主治大夫进行采访属于录音以外,其他内容都要靠播音(主持)来播报传递。在这期节目中,我特别注重情感分配,用不同的情感色彩,向听众介绍手术情况,小姑娘术后恢复情况,社会各界对小姑娘无微不至关怀的情况,以及台湾慈济会为小姑娘进行骨髓配型和捐赠骨髓等一系列详细背景资料等。另外,我还在节目后半段《方月说事》小单元中,向听众详细讲述了这个患白血病的小姑娘和她的养父母,以及许多不知名的社会人士之间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对这些稿件的处理中,我把主要情感分配到几条重点稿件中,着意加大情感投入的份量。由于稿件文字十分感人,作为播音员,我首先已被深深打动。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我要把我的感动传递给我的听众,感染给我的听众。而对于其他稿件,我作了相对平稳的处理。这样,使重点稿件显得更加突出,更有份量。我一向认为:播音不是简单的吐字发音,播音不是印刷机或铅字,它不但需要播音员用眼用口去播讲,更需要播音员用脑、用心、用感情去表达。它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用悦耳的声音吸引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振奋的精神感召人,我一直在努力。

1. 谈话节目主持人礼貌原则制约下的会话艺术

2. 草根的娱乐庶民的狂欢——真人秀电视节目研究

3. 改革与创新:制度创新论视野下的央视新闻改革

4.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5. 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6. 论电视小品中的幽默语言艺术

7. 性别差异在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反映

8. 论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

9. 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10. 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11. “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实践与思考

12. 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

13. 从某节目看访谈类主持人的个性风格

14. 论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15. 浅谈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情商培养

16.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主持风格透视

17. 节目主持人快语应对能力的培养

节目主持人论文题目

1 论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 舒文萍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8-10 期刊 0 0 2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启示 李卫中 电影评介 2008-08-08 期刊 0 2 3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 栾洪金 当代传播 2008-07-15 期刊 0 0 4 谈播音主持之“气” 林鸿 中国广播 2007-03-15 期刊 0 39 5 “学院派”播音主持问题出在哪里? 师杰; 孙立强 中国广播 2007-04-15 期刊 0 35 6 浅谈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 马彩虹; 庄毅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0-10 期刊 0 27 7 浅谈播音主持的细节把握 游锦红 东南传播 2007-09-30 期刊 0 40 8 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胡文静; 解丽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28 9 “说新闻”:播音向主持蜕变 应天常 声屏世界 2007-11-15 期刊 1 20 10 维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素质教学的思考 刘惠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39 11 论播音与主持 李静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10-20 期刊 0 29 12 播音主持20年 喻梅; 杜晓莉 中国记者 2007-04-01 期刊 0 25 13 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特征 孔庆潮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 30 14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探究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5-15 期刊 2 27 15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6-15 期刊 0 12 16 谈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 吴昱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0 69 17 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初探——颠覆大众生活的视觉文化 李聪聪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1 34 18 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思考 赵思扬 消费导刊 2007-11-15 期刊 0 38 19 论艺术类专业教学情感场的构建——兼谈播音主持专业的以情带教 曲海泓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11-20 期刊 0 20 20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类三大奖项 新闻传播 2001-08-10 期刊 0 1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共有记录163条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以下是毕业论文网的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1.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2.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驾驭探析

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拓展

4.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5.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6.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7.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9.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10.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11.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12.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的风格体现

13.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14.浅议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空间

15.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16.新闻播音风格呈现与创新发展

17.主持人的风格与节目特殊性的相得益彰

18.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19.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20.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21.浅谈节目主持人的感情投入

22.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23.音乐节目主持人风格把握

2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2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26.电视新闻播音常见问题与对策

27.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28.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29.主持人类型与个性优势定位

30.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31.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自我塑造

32.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空间拓展

33.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及职业生涯规划

34.论播音创作声音的个性展现

35.主持人的幽默品质

36.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的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

37.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个案分析(选取一个案例)

3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谈话场”的创建与调控

39.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40.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41.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42.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4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44.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45.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46.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47.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在我国的发展与突破

48.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49.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50.论类型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任选一种类型)

51.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52.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53.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5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5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56.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57.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58.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1. 谈话节目主持人礼貌原则制约下的会话艺术

2. 草根的娱乐庶民的狂欢——真人秀电视节目研究

3. 改革与创新:制度创新论视野下的央视新闻改革

4.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5. 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6. 论电视小品中的幽默语言艺术

7. 性别差异在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反映

8. 论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

9. 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10. 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11. “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实践与思考

12. 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

:个人素质修养高。2:对工作认真,能很好的与同事沟通、融洽。3:业务能力强。4:学习能力强。5:应变能力强,慌而不乱、乱而不慌。6:在播音时,控制能力强,把握节奏好,即使在说错词的时候也能做到不乱不慌。7:对自己播音的节目内容或相关内容了解深厚,当转到其它节目做播音时,适应能力强和上述所说的第4点。

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论文

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走多远——解析电视选秀节目的“战国时代”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众多电视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媒体、学者专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在今年,平民选秀娱乐节目经过一年的热身,以越发迅猛的态势占领了2006年上半年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大半壁江山,并且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这边有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想唱就唱,那边有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如火如荼;一边是央视《梦想中国》高歌猛进,一边是《我型我秀》激情演绎,同时这些选秀节目又以各种大型活动和节目的假日版形态存在着,在荧光屏上对观众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疲劳轰炸。而在这白热化的竞争背后,是什么社会因素形成了如今的娱乐选秀节目的“大爆炸”,这些选秀节目有那些共同之处值得人们去关注,同时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对社会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一、电视选秀节目崛起的社会文化语境电视选秀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从开播伊始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迅速地占领了各大频道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电视娱乐节目形态。2005年因为湖南卫视的一档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就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而言,虽然在运作的流程、节目的制作和包装以及整体的风格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些差异,但究其发展的源头,它们身上多少都保留着美国的歌唱类选秀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的影子。随着《美国偶像》在世界知名度的日益提升,这种平民娱乐化的电视选秀节目在短时间内就风靡了美洲、欧洲、大洋洲甚至非洲,不同版本的选秀节目在世界各地纷纷上演。终于,选秀节目也在中国拉开了大幕,并成为近年来最为被关注的电视节目形态。任何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的出现都与其背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的变革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大众传媒的迅速膨胀、社会的分层的加剧,使得原本相对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被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也使得人们的社会压力大大超过以前,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现,电视娱乐的功能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只需呆在家里,花有限的钱,声画兼备的电视就能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经济上低负荷的同时,电视娱乐还有其心理低负荷的一面,观众收看电视通常是处于一种日常化的状态,一种非常放松自然的环境中,同时在电视前,原来的仰视姿态变成了平视甚至俯视的姿态。就这样电视的娱乐功能被人们不断地放大,人们期望在电视中寻找到快乐和满足,而电视选秀节目也随着电视娱乐功能的放大而诞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没有人会怀疑,公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也不会有人怀疑,,在这种迅速之下,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在发生着同样迅猛地变化——权力和金钱被极致放大,贫富差距加大,不平等的社会形态日益形成。一方面是少数人抓住机遇,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面对日益加大的社会不平衡产生的强烈无助感和不平衡的心态。而电视却能够让不同的观众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种意见想要发表,却没有发表的空间,电视节目的娱乐构成因素,往往是打破既定的规则,呈现出一片新的天地,为观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代言,在“娱乐”中,人们掌握着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掌握的各种权力。电视选秀节目颠覆性地打破了以往的阶层界限,让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拥有了各种权力,或是让自己成为镜头的焦点,或是与评委一起,从对参赛者的选择中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与国外的电视选秀节目相比,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很少呈现金钱利益冲突和人性的阴暗面,而是较多地强调了“快乐”、“梦想”等主题。摆脱现有的生活规则,追求自我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带给了很多人实现夙愿的机会和平台。而这些人参赛的态度和行为得到了更为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同和支持。一个成功的电视选秀节目无疑为人们构架了一个共同实现梦想的平台。于是电视选秀节目的收视率和相关产品的销售,在无数选秀迷的支持中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记录,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真得是“火”了。二、 电视选秀节目的基本模式和积极因素在中国,尽管电视选秀节目的名称多样,各大电视频道推出的选秀节目的具体形态、节目的包装和风格虽各有差异,但通过对《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几个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王牌选秀节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节目当中的共同之处——一种共通的基本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低门槛。节目参与者的报名条件通常都很低,通常只是对参赛者的年龄和是否签约影视公司作为限制。特别是《超级女声》更打出“想唱就唱”的口号,只要是喜欢唱歌的女生,就可以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形、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赛;2 原生态。与以往电视娱乐节目一味展现温情、美好、感人的场面不同,这些选秀节目将海选阶段的过程完全展现给电视观众,其中不乏稀奇古怪、令人捧腹的场面,展现出来最真实的原生态;3 淘汰赛。这些节目均以逐渐淘汰的复赛制的方式来决定选手的去留,角逐最后的名次,并且将这种淘汰的过程进行现场直播。这种完全公开的淘汰赛制让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共存,大大调动起了观众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心理;4包装培训。无论是声乐训练还是服装造型、舞蹈培训,或是场外的各种活动,都做到了过程公开化,给观众展现选手更多真实的生活面貌,使节目带有强烈的“真人秀”的色彩,调动起观众的期待;5舞台展现。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选手们根据比赛的具体环节的要求各自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使得整个舞台场面火爆热烈,充满刺激;6全民投票。这是最能贴近观众、最具有参与性的一个环节。观众不再是观看的沉默者,而成为了手握权力的选择者和参与者,充分实现了节目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带动起了收视热潮;7多种评委。选秀节目中最为关键的规则就是如何淘汰选手,更准确地说,由谁来淘汰选手。在节目中,我们看到这种淘汰与保留的权力掌控在三种不同人的手中。首先是专业评委,他们大多是音乐方面或电视方面的行家,以专业的眼光来进行评定。其次是大众评审团,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也不需要具有专业素质,他们凭借自己的感觉来选人。最后是所有的民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短信或网络来投票,支持自己喜爱的选手,而得票率最多的选手可以被保留下来。在决出的前三名选手中,其名次也直接由短信支持率来排定座次;8前途璀璨。这是对“选秀”这两个字的完美实现,也是最吸引参赛者的因素。《超级女声》的优胜者可以签约上海天娱公司,《我型我秀》的得胜者将签约环球唱片,参赛者将实现自己的明星之梦。从对这些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特点归纳中,可以看出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积极意义。电视选秀节目所设立的比赛现场仿佛是人类社会竞技比赛的一个小的缩影,完全公平的竞争是不存在的,节目的策划者们制订了多种多样的游戏规则,鼓励和促使每个选手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量,以最积极的方式投入到这场虚拟的但又是真实的生存竞争之中。节目所鼓励和赞扬的那种积极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态,即使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同时,电视选秀节目所具备的巨大的娱乐功能对于人们心理结构的平衡和调整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发挥着它特有的文化整合功能,而所具有的强大力量的全民投票的方式更是在中国人所追求的平等、民主等心理需求中掀起波澜。从电视自身的制作和传播的角度来考虑,制作者们为了吸引观众们的眼球,为了抢占收视率,大胆地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比如“PK”和今年《超级女声》提出的“复活机制”,这些在极大满足观众们的好奇心理和感观刺激性,同时对于电视节目的样式也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探索对于我们让节目真正从视听语言上满足观众,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吸引和维护观众们的注意力,并在广告上和社会影响力上取得极大成功,不无启发意义。三、电视选秀节目白热化现状的反思电视选秀节目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似乎也意味着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选秀节目日趋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今年在电视收视率的分额中,无论哪家电视媒体占据第一位,像去年“超女”那样一支独秀,创下收视神话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喜欢此类节目形态的观众总是有限度的,市场容量也是有限度的,收视率不分上下恰恰反映了此类节目所受的关注度正被分摊开来,任何单个节目很难再创造全年的收视奇迹,也无法再独享这块资源。当然收视率到平摊不足以说明电视选秀节目的恶性竞争的不良影响,同质化的倾向日趋严重才使得此类节目显现出日趋式微的命运。今年全国有二十余个选拔明星类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曾经的法宝,如海选、短信投票、明星评委以及现场PK等,早已被各大选秀节目抄袭模仿,失去了新意。另一方面,有价值有贡献的创新性环节却停滞不前,很难推动节目往前发展。当屏幕上的选秀节目以极其密集而雷同的方式不断袭击着观众们的眼球,最终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电视选秀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指出:同质化是人类失去审美能力后的一种相互模仿所造成的文化特征。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文化工业以“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方式破坏了艺术与文化的自主性,正是这些大量的标准化的文化工业产品过滤了不和时尚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以休闲娱乐的方式麻痹了大众的意识。自出现以来,电视选秀节目就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渠道来宣传自己、表现自己,吸引了不仅仅是电视观众的眼球,还包括主动或被动从各种媒体上接收到相关信息的人们,占据了他们原本可以认识其他事物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讲电视选秀节目培养了无形的“标准”观众。当电视媒介为了商业的或者是其他的利益,运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对一个事件、一个话题、一种潮流进行炒作的时候,这个对象就会迅速地膨胀起来,而且会无孔不入地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感觉到周围人都关注于同一个事物,为了避免“无知”,又会有意加强对这个对象的关注。电视选秀节目的走红固然是因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不可否认,很多人是在其成为媒体焦点和媒介事件后才开始关注它。电视选秀节目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造成了观众的同质化关注,却又无法提供更为广阔而多元的文化内涵,这不利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健康发展。特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现代化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其实世俗化和功利化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种思潮如果缺乏引导和规范,就容易演变为一种浮躁的情绪和行为。而电视选秀节目所宣扬的竞争意识、成名意识如果被无限的放大,失去控制势必会造成浮躁和不切实际的社会风气,一种一旦这种浮躁的情绪弥漫整个社会,就容易出现各种不和谐的现象。解析现今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促使其更好的发展,电视选秀节目应该如何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的竞争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突破和转型,在开拓其新的发展空间的时候,放大节目的积极意义,避免其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1,真人秀的“真”。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而人人又都有追求真理和真相的理性。真人秀中的“真人”,弱化了表演性,符合受众对“真”的追求。2,真人秀中的“秀”。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有提供娱乐的功能,受众希望能通过媒介的娱乐内容获得身心的放松。而真人秀中的“秀”,也就是表演性的部分,超出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而后期的剪辑也使得真人秀更具观赏性。以上两点,是真人秀节目火爆的主要原因。

真人秀强调实时现场真实情况,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是一种声称百分百反映真实的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迎合了普通人求知欲、猎奇心、八卦、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属于电视节目制作最高要求的节目类型。说到真人秀,美国的《幸存者(Survivor)》是广泛被认可的真人秀节目全球化的始祖。在这个节目中,参与者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依靠有限的工具维持生存,并参与竞赛,最终胜出者将赢得100万美元的奖金。“我才是中国真人秀的始祖”中国的真人秀起步较晚,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内地的第一个真人秀始于广东电视台2010年播出的《生存大挑战》,但是真正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是电视湘军湖南经视。湖南经视早于2002年夏天,借鉴法国室内真人秀《阁楼故事》打造了首档室内真人秀《完美假期》,12名男女选手,在长沙市一幢三层别墅中共同生活70天, 24小时被60台监视器全程拍摄,共70天。从第三周起,选手之间互相票进行淘汰,优胜者将获取50万元的房产。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圈绝对是先锋的姿态,该节目后来也被权威媒体称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室内真人秀节目。包括后期《快乐男声》的《男生学院》都是在向该节目致敬。尝到真人秀的甜头后,湖南经视继续在真人秀的道路上孤单的狂奔,于2007年推出野外真人秀《征服》(类似《Survivor(幸存者)》)。该节目推出时中国大部分观众对于真人秀的接受程度依然不够,加上节目制作要求很高,一般电视台鲜少有财力、人力支撑,于是湖南经视的真人秀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谢幕。

少儿节目主持研究论文

[1] 刘荃. 农村儿童在少儿电视节目中的缺位现象分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 (03) . [2] 钟之静,牟明善. 论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 现代视听, 2007, (06) . [3] 陈勇. 少儿电视节目的错位与定位[J]. 青年记者, 2006, (08) . [4]把少儿电视节目做强做大——少儿电视节目研讨会综述[J]. 中国电视, 2004, (01) . [5] 柳志华,徐萌,彭静. 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价值取向[J]. 新闻前哨, 2006, (12) . [6] 于方. 提高少儿电视节目的质量[J]. 新闻采编, 2006, (02) . [7] 宋晨宇.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与隐忧[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8] 祖英姿.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J].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 (08) . [9] 崔航. 谈电视节目编排的技巧和策略[J]. 视听纵横, 2007, (05) . [10] 吴庆捷.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 今传媒, 2006, (08) .

加强少儿电视宣传是培养人才工程的重要工作,少儿节目主持人成为受人瞩目的焦点。本文分两部分对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Children’s TV propaganda is an important work for the engineering of talent cultivation, so the presenters of the Children’s TV program have become the focus that is paid attentions by people. From two par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quality for the presenters of the Children’s TV program having to . First, the studying object of this article, "Presenters of Children's TVprogram" is defined. Seco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esenting of Children's TVprogram are presented. Finally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the presenters of Children's TV program are described.二。本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分别从少儿主持人的思想素质,语言素质,心理素质进行分析。在这部分中,作者视“素质”为灵魂,展开了论述。

Strengthening the children's TV talent project is to foster the important work of children's show host to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y others. This two-part children's show host should have the right qualities are . First,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children's show host" defined. Second, note the children's program host problems. Finally explained the role of children's program host . This section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article. Separately from the ideological quality of children's host, language quality, psychological analysis. In this section, the authors regarded the "quality" as the soul, expand the discussion

浅谈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开题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