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6:17:23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研究论文

蘑菇切开后变色,是因为子实体中维生素氧化作用,可以在切开后使用开水焯水一次就可以了。 另外,在购买的时候,尽量购买比较新鲜的子实体,含水分不能够太多,但是也不可以过于干燥,过湿和过干都是引起子实体白色的主要原因。 买回来后,要尽量早一些食用,存放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子实体变色的。

果蔬保鲜技术论文篇二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促进了速食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直接食用、营养、卫生的新鲜切分果蔬的需求迅速增加。鲜切果蔬除具有新鲜、使用方便等优点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效应。鲜切果蔬更好地保持了果蔬的风味和营养,但耐贮性低于完整果蔬。主要阐述了切分果蔬经过加工处理而导致的贮存期缩短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研究 1 引言 目前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鲜切果蔬已经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生产,产品大量进入食品商店和超市。据报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鲜切果蔬的消费已经占果品、蔬菜消费的1/3。在我国,鲜切果蔬生产刚刚起步,加工规模比较小。我国的鲜切果蔬生产量和品质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鲜切果蔬加工工艺和保鲜技术存在问题,价格高,货架期(7d左右)得不到保证,而且对鲜切果蔬的质量没有检测标准。我国是一个水果、蔬菜生产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l/3,鲜切果蔬生产和技术的落后,不仅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影响我国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研究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2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 低温保鲜 低温处理能有效地减缓酶和微生物的活动,抑制果蔬呼吸作用,降低各种生化反应的速率,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由于酶活性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为2~3,温度每下降10℃,生理生化反应就下降到1/3~1/2,因此,切分材料时在低温下操作,可以将乙烯和呼吸速率的上升及其他劣变的生理代谢减到最低,保存期可大大延长。孙伟、丁宝莲等[1]通过研究马铃薯、胡萝卜、甜椒、萝卜、莴苣、芹菜、甘蓝、大白菜、青花菜、蘑菇、花椰菜、香菇等切割后在10~30℃不同的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发现,切割蔬菜加工场所适应温度应在15℃以下,多数研究认为切分水果在0~5℃条件下贮藏较适合。切割产品加工后在5℃条件下运输和销售,其表面微生物的数量至少可以在10d保持稳定,而在10℃条件下,只能使切割蔬菜表面微生物在3d保持基本稳定,之后就急剧上升。不同果蔬对低温的忍耐力不同,每种果蔬都有其最佳的加工和贮藏温度。 气调保鲜 气调保鲜作为无公害保鲜技术,在国际上倍受重视。水果经预加工后进行气调包装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 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货架期。MAP 结合冷藏可显著提高切分水果的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期。在贮藏过程中创造一个低O2和高CO2的环境,可降低呼吸,抑制乙烯的产生,延迟切分果蔬的衰老,延长贮藏时间。在降低O2浓度升高CO2浓度的同时,防止嫌气环境的形成,因为这种环境的形成,容易导致水果无氧呼吸产生异味。合适的气体环境可通过适当的包装由果蔬的呼吸作用而获得,也可以人为地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组成(control atmosphere)。切分果蔬包装内部通常要保持2%~5%O2和5%~10%CO2,以利于保持品质。BAI [2]在研究中发现用具有不同CO2和O2透过率的聚乙烯薄膜密封包装可使切分糙皮甜瓜的保鲜期从不包装时的6d延长到12d,而且品质也优于不包装处理。包装薄膜的厚度和组成成分对保鲜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周涛等[3]发现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比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更能抑制切分茭白的木质化,保持嫩度。王清章等[4]采用010mm和008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以及008mm和006mm厚的PA/PE复合薄膜真空包装切分莲藕,结果表明PA/PE能极显著地抑制莲藕的褐变,并能保持较多的营养成分。 涂膜保鲜 涂膜技术将可食性膜涂于切分果蔬表面形成涂层,可保持和改善产品品质。可食性膜可减少水分损失,防止芳香成分挥发;阻止氧气进入,降低水果表面的氧气浓度,提高CO2浓度,进而可抑制呼吸作用,延迟乙烯产生,延缓果蔬的后熟和衰老,有利于贮藏;抑制果蔬的褐变,在成膜剂中加入抗氧化剂、抗褐变剂可以降低切分果蔬的氧化变质与变色。Mei等[5]采用5%的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的混合物,其中含有的VE,来涂膜处理切分胡萝卜,较好地保持了切分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涂膜剂可分为糖类、蛋白质类、复合类。糖类涂膜剂主要包括壳聚糖类、海藻酸钠类、淀粉类及魔芋可食性膜。蛋白质类可分为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复合型膜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处理而形成的膜。由于它们之间的性质不同和功能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膜有更为理想的性能。彭丽霞等[6]用2%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切分荸荠较好地抑制了褐变。 3 切分果蔬微生物的控制 鲜切果蔬,尤其是切分水果,切分后汁液外渗,其汁液中糖分和其他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很容易导致腐烂。目前,日本、法国等国家对鲜切果蔬产品都制定了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标推,保证鲜切产品的卫生及质量。 鲜切果蔬防止微生物生长主要是控制水分活度(aw)和酸度(pH值),应用防腐剂及低温冷藏等栅栏因子。蔬菜上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酵母菌数量较少;水果上除有一定细菌外,霉菌、酵母菌数量相对较多。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上的微生物群落差别很大。果蔬上常见的细菌有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等,尤以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常见。欧文氏菌属、某些假单孢菌 (如边缘单孢菌,Pseudomonas marginalis)、芽孢杆菌以及梭状芽孢杆菌可以引起果蔬发生细菌性软化腐烂。这些细菌可分泌果胶酶,分解果胶,使蔬菜组织软化;有时有水渗出,并产生臭气。 化学防腐剂 醋酸、苯甲酸、次氯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H2O2等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有效控制那些在低温下仍能生长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在生产上,常在清洗液中加入防腐剂,进行清洗处理。陈胜民[7]使用次氯酸钠、双氧水及氯化钙分别处理切分莴苣,其中100mg/kgNaClO浸泡3min的贮藏效果最好。但是使用次氯酸钠一般来说只有一个星期的保鲜期,若想获得更长的保鲜期,则要配合使用其他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等。鲜切蔬菜组织的pH值一般为~,正适合于各种腐败菌的生长,加入适当的醋酸、柠檬酸和乳酸等,可降低果蔬组织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过多的酸会破坏果蔬本身的风味。 生物防腐剂 生物防腐剂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的一类抗菌物质。由于鲜切果蔬为即食产品,化学防腐剂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来自生物的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应用,便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乳酸菌的代谢物细菌素或类细菌素,能有效地抑制鲜切果蔬中嗜水气单胞菌和单核李氏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Vescovo等[8]成功地应用乳酸菌保存生菜色拉。由于生物防腐剂的防治成本高和防治效果较单一,目前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物理方法 近年来采用辐照、臭氧、超声波、紫外照射、超高压、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来控制切分果蔬中的微生物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物理方法与传统的热处理相比,温度变化小,既不使产品发生显著的化学变化,也不会产生异味,既可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又可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和良好风味,近年来在生产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高翔等[9]采用辐照鲜切西洋芹,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1kGy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繁殖,使细菌数降低2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菌降低一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未检出;同时大大抑制酶活力,多酚氧化酶的活力较对照降低60个单位;各项营养指标良好,贮藏至第6d,Vc含量高于对照15%;感官品质优良。但采用辐照方法来保鲜切分果蔬时应注意:由于不同的果蔬具有不同的辐照耐受性,当辐照剂量超过一定值,会造成细胞膜的损伤。 紫外照射也能较好地控制切分果蔬微生物,对细菌、霉菌、酵母、病毒等各类微生物都有显著的杀灭作用。紫外线不仅可以杀灭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同时紫外线还可以诱导切分果蔬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这些次生代谢物质有抑菌的作用,从而延长切分果蔬的保鲜期。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日本一家公司,在25℃条件下,使用606×108Pa,在20min内可将土豆色拉上的芽孢菌全部杀死。超声波杀菌近年来也得到了应用,超声波杀菌单独使用不能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它可以和其他的杀菌 措施 结合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一般用超声波来清洗切分果蔬。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杀菌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是用它杀菌所用的时间较短,可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 4 切分果蔬的品质变化 切分产品褐变及软化 鲜切果蔬发生的褐变和白化在生产上主要采用酶的抑制剂和抗氧化剂来控制酚氧化酶的活性,或降低氧浓度,来抑制酶促褐变。传统上采用的化学物质有亚硫酸钠盐、柠檬酸等,近年又研究发现醋酸锌、氯化钙、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L-半胱氨酸、4-取代基间苯二酚等对于酶促反应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国外对土豆切片、苹果切片、鲜切杨桃片的研究表明结合使用多种褐变抑制剂对褐变的控制效果更好。 硬度下降及组织透明化 潘勇贵等[10]对切分菠萝进行研究发现切分菠萝硬度快速下降,其机理可能是伤乙烯和伤呼吸加快果蔬组织的衰老进程,尤其是跃变型果实,伤乙烯和伤呼吸诱导一些与成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如果胶酶、纤维素酶、脂酶、过氧化物酶等活性,从而使组织细胞崩溃,果肉软化;切分导致的细胞破裂,使细胞降解酶被激活,或与底物接触机会增加,使细胞破坏所致;微生物的入侵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破坏果蔬组织。组织透明化在切分哈密瓜上的表现尤为严重。哈密瓜切分后,如切分时的温度过高,或切分的工艺不正确,切分后哈密瓜片会在几小时之内出现透明化,透明率可达到整个切分瓜片的60%。 2013年3月 绿 色 科 技 第3期5 结语 在生产过程中对果蔬进行整理、清洗、切分等操作,果蔬不再以完整状态而存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切分果蔬的质量,进而影响切分产品的安全性和货架期,因而切分果蔬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 伟,丁宝莲,虞冠军,等.半加工切割蔬菜生产的生理和品质保持问题[J].上海农业学报,1999,15(4):80~83. [2] ,,,AND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dible Films Containing Nisin and Their Action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1,66(7):1006~1012. [3] 周 涛.MAP包装对微加工茭白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2(5):64~66. [4] 王清章,李 洁.包装材料对莲藕贮藏保鲜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02,2(2):9~11. [5] ,,,et of Exogenous Propylene on Softening,Glycosidase,and Pectinmethylesterase Activity during postharvest Riping of Apricots[J].,Chem,2002,50(2):1441~1446. [6] 彭贵霞,郁志芳,夏志华,等.鲜切山药片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2):66~69. [7] 陈胜民.莴苣MP加工工艺及贮藏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2):142~143. [8] Vescovo M,Torriani S,Orsi C,et of antimicrobia-producing latic acid bacterial to control pathogens invegetables[J].Apple Bacteriol,1996,81(3):113. [9] 高 翔,陆兆新,张立奎,等.鲜切西洋芹辐照保鲜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9(7):32~35. [10] 潘永贵,施瑞城.采后果蔬受机械伤害的生理生化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6):568~572. [11] 王 莉.浅谈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2(24). [12] 陈守江.果蔬采后超低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6). [13] 尹淑娟.浅谈果蔬气调贮藏保鲜技术[J].科技文汇,2012(3). [14] 胡 欣,张长峰,郑先章.减压冷藏技术对鲜切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2(6).

果蔬汁加工技术的应用进展

摘要 :果蔬经过制汁后比原果更容易贮藏,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在减少果蔬原料的损失的同时提高其附加值。本文综述了果蔬汁加工过程中破碎榨汁技术、过滤澄清技术、均质技术、浓缩技术和杀菌技术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果蔬汁 加工技术 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日常饮品的“营养、安全、健康”更为关注和重视。果蔬汁在口感及营养方面都接近新鲜果蔬,并且和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受到各年龄阶段人们的喜爱。不同果蔬汁的加工方法不同,但某些关键技术是相似的。本文主要介绍果蔬汁加工技术中破碎榨汁技术、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技术、高压脉冲技术和酶技术的应用进展。

1. 破碎榨汁技术

根据果蔬不同的形状、特性及加工需要,选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并结合相适宜的破碎工艺进行破碎。常用的破碎工艺可分为热破碎和冷破碎。通常情况下,为了生产得到组织形态好、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果蔬汁,可以运用热破碎,通过抑制和破坏某些酶的活力,如果胶分解酶、脂肪氧化酶等,从而达到破碎效果。[1]果蔬汁榨汁过程中,果蔬中所含有的果胶、淀粉、纤维素等物质会影响果蔬的出汁率,导致果蔬出汁率降低。采用酶技术处理果蔬原料, 即可提高产品出汁率, 该技术不仅可提高产品的澄清度, 且能防止果汁产生沉淀。[2]

2. 膜分离技术

传统的澄清方法是对果蔬汁进行酶处理,如果胶酶等,再用明胶、单宁、膨润土、硅溶胶等澄清剂对其进行絮沉降处理,静置、取清液,最后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进一步处理。[3]在传统加工工艺过程中,果蔬汁成品的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损失多、成本高、耗能大。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陷。膜分离技术主要具备使果蔬汁脱苦、脱酸、澄清和浓缩的功能,并提高果蔬汁的稳定性。

果蔬汁的脱苦

柑橘类果汁由于含有柚皮苷、柠檬碱等苦味物质,对产品的风味和商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1E. Hernandez等人[4]利用超滤和二已烯基聚苯乙烯树脂吸附的联合过程对葡萄抽汁进行脱苦的实验,表明柚皮苷和柠檬碱可被完全除去,果汁风味得到显著提高。

果蔬汁的脱酸

根据刘茉娥等人[5]介绍利用电渗析膜,表明电渗析膜可以脱除果汁中的有机酸,能够使果汁酸度降低,从而提高果汁的品质。

果蔬汁的澄清

果蔬汁中因含有一些胶体物质、单宁、蛋白质等物质,它们在加热和贮存过程中往往使果蔬汁变得混浊,有的甚至产生沉淀,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应用超滤法澄清番茄汁、苹果汁、菠萝汁、梨汁、柑橘汁等,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产品质量。

果蔬汁的稳定性

超滤可提高果蔬汁的稳定性,如苹果汁在超滤前宾透光率为,经超滤后,透光率为,在户观上已达到清澈透明,并在常温下贮存四个月,其透光率几乎为一定值,稳定性良好。[6]

3.超高压技术

杀菌是果蔬汁制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热力杀菌虽然可以杀灭鲜榨果蔬汁中的微生物, 但果蔬汁中的营养成分仍会受到破坏, 产生热臭、风味劣变, 造成果蔬汁制品产品质量变差。[7]食品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UHP),又称为高静压技术(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processing,HHP),是指将密封于弹性容器内的食品置于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压介质的压力系统中,经100MPa以上压力处理,在常温甚至更低的温度下达到杀菌、灭酶和改善食品功能特性等作用口。由于超高压技术只作用于非共价键,能够保证共价键完好无损,因而可以降低鲜榨果蔬汁中的微生物数量, 并保持产品的营养、风味和安全品质, 具有重要的意义。[8]与加热杀菌相比,超高压技术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特别是超高压杀菌可以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超高压对果蔬汁色泽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与传统的热杀菌相比,超高压技术处理果蔬汁能够较好的保持其色泽,对部分果蔬,如番茄等甚至有改善色泽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超高压对果蔬内源酶的钝化作用及高压的均质作用使果蔬组织细胞内的呈色物质溶出。

超高压对果蔬汁芳香成分的影响

超高压对果蔬汁的香气有不同方面的影响,不仅能够处理过程中会使香气反应前体物的浓度增加还能使香气物质降解降低或激活某些有关香气的酶的活性。因此超高压加工的果蔬汁的风味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超高压对果蔬汁营养物质的影响

超高压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与各种营养成分的性质有关,由于超高压处理不能破坏共价键,因此认为超高压处理对于食品中小分子化合物一类的营养物质不会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但可能会加速一些食品体系中的生化反应,使部分营养物质间接受到破坏。

超高压对果蔬汁中酶活性的影响

内源酶易引起果蔬最初的品质变化,,压力在酶的活性中心通过打破稳定分子内和酶蛋白的相互作用间的微妙平衡, 导致酶构象的变化而导酶失活。大量研究表明,超高压技术可钝化果蔬汁中的大部分酶。[9]

4. 高压脉冲技术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ulsed electric field,PEF)作为非热加工工艺之一,因其作用时间短、均匀、效率高,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食品新鲜度的优点而成为食品非热处理方式应用的热点之一。此外,在杀菌钝酶、活性物质提取、保持食品原汁原味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优势。

PEF技术在果蔬汁活性物质提取时的应用

由于细胞膜的渗透性功能,PEF技术作用于细胞时能够提高物质传质系数,将低能量PEF应用于不同的植物组织,PEF技术不仅提高果蔬汁提取率,且使果蔬汁中活性成分如酚类物质、VC的保留率更高。 PEF技术在果蔬汁钝酶方面的应用

经研究表明,PEF技术对果蔬汁酶活性的钝化有很好的作用效果,PEF技术不仅在钝化酶活性及延缓氧化、褐变等不良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果蔬汁品质影响也较小。

PEF技术对果蔬汁品质的影响

研究PEF能温和且高效地处理物料,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经过PEF处理的果蔬汁,一般最好保存于低温下,如果酸度适宜,也可存于常温。[11]经PEF技术处理后的果蔬汁与热处理及酶处理等传统技术相比,果蔬汁品质更接近于原汁,符合人们对食品原汁、原味、天然营养的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果蔬汁制品加工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已有应用生物技术改善饮料加工原料、生产饮料添加剂和功能因子以及去除饮料不良性状的研究, 但生物技术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地运用于果蔬汁饮料加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总之,果蔬汁饮料的各种加工技术需要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集成发展,这是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夏天,马力.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8,(4):21-23,36.

[2]杨文雄, 尹利端. 中国果蔬汁加工技术发展新趋势[J]. 农产品

加工, 2007, (4): 26?28.

[3]李勇,刘冠卉,苏世彦.现代软饮料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 , . Evaluation of Ultra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to Debitter Grapefruitjuice and Grapefruit pulp wash[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Vol57, No3. 1992,664-666.

[5]刘茉娥.膜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4-225,255-259.

[6]吴继红.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澄清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6,01:37-41.

口蘑切开后发红是正常的氧化反应.口磨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被氧化后就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猩红色.新鲜的口蘑,切开之后淋上柠檬或醋,可防止其变色。 或者将口蘑直接用保鲜袋装起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但需要时不时拿出来透透气,否则容易腐烂。如何挑选新鲜口蘑1、看外观:最好购买表面没有腐烂、形状比较完整、没有水渍、不发黏的。菇柄粗短、菇盖圆、直径在4cm左右、盖面光滑平展、边缘肉厚、丛生的好;菇盖边缘薄、有褶皱、菇柄细长、下部有白色绒毛的次。盖直径过大的则老。2、看颜色:好的口蘑盖呈白色,菇柄为白色。如菇呈黄色则不好,发黄的原因是菇老、喷过水或受杂菌污染。3、看成熟度不要购买成熟度特别高的蘑菇,品质不佳。七八成熟最好。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最新研究论文

因为此时芒果发生了褐变反应。所以由黄变黑。解释如下:

1、褐变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尤其是新鲜果蔬原料进行加工时或经贮藏或受机械损伤后,食品原来的色泽变暗,这些变化都属于褐变。

2、酶促褐变多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新鲜植物性食物中,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结果。植物组织中含有酚类物质,在完整的细胞中作为呼吸传递物质,在正常的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之间(酚和醌的互变)保持着动态平衡,当组织破坏后氧就大量侵入,打破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于是发生了氧化产物醌的积累和进一步聚合及氧化,形成黑色。

拓展资料

芒果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芒果果实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芒果所含有的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见的。其次维生素C含量也不低。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是其主要营养成分。可制果汁、果酱、罐头、腌渍、酸辣泡菜及芒果奶粉、蜜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褐变芒果

1、先用纸包好,放入半敞开的熟料袋中,然后在放进冰箱。保障水果可以继续呼吸、吸收水分,同时防止水分过度挥发导致干瘪,还避免了水分直接挥发在塑料袋上引起细菌繁殖、从而导致水果变坏。2、鲜切水果在常温下呼吸和代谢旺盛,酶促褐变极易发生。低温贮藏由于抑制多酚氧化酶及其它酶活性,可减缓褐变进程,延缓水果的氧化腐烂,而且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营养成分消耗少。3、因此,一般鲜切水果都需要冷藏。新鲜水果原料在低温下进行去皮、切分等处理,可以将乙烯和呼吸速率的上升及其它劣变的生理代谢减到最低,保鲜期就可以大大延长。大多数研究认为,切分水果较适合于0-5℃条件下贮藏。4、为保证鲜切水果的品质,加工场所的温度控制和贮藏过程中的冷链是保鲜成败的关键。

果蔬汁加工技术的应用进展

摘要 :果蔬经过制汁后比原果更容易贮藏,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在减少果蔬原料的损失的同时提高其附加值。本文综述了果蔬汁加工过程中破碎榨汁技术、过滤澄清技术、均质技术、浓缩技术和杀菌技术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果蔬汁 加工技术 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日常饮品的“营养、安全、健康”更为关注和重视。果蔬汁在口感及营养方面都接近新鲜果蔬,并且和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受到各年龄阶段人们的喜爱。不同果蔬汁的加工方法不同,但某些关键技术是相似的。本文主要介绍果蔬汁加工技术中破碎榨汁技术、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技术、高压脉冲技术和酶技术的应用进展。

1. 破碎榨汁技术

根据果蔬不同的形状、特性及加工需要,选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并结合相适宜的破碎工艺进行破碎。常用的破碎工艺可分为热破碎和冷破碎。通常情况下,为了生产得到组织形态好、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果蔬汁,可以运用热破碎,通过抑制和破坏某些酶的活力,如果胶分解酶、脂肪氧化酶等,从而达到破碎效果。[1]果蔬汁榨汁过程中,果蔬中所含有的果胶、淀粉、纤维素等物质会影响果蔬的出汁率,导致果蔬出汁率降低。采用酶技术处理果蔬原料, 即可提高产品出汁率, 该技术不仅可提高产品的澄清度, 且能防止果汁产生沉淀。[2]

2. 膜分离技术

传统的澄清方法是对果蔬汁进行酶处理,如果胶酶等,再用明胶、单宁、膨润土、硅溶胶等澄清剂对其进行絮沉降处理,静置、取清液,最后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进一步处理。[3]在传统加工工艺过程中,果蔬汁成品的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损失多、成本高、耗能大。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陷。膜分离技术主要具备使果蔬汁脱苦、脱酸、澄清和浓缩的功能,并提高果蔬汁的稳定性。

果蔬汁的脱苦

柑橘类果汁由于含有柚皮苷、柠檬碱等苦味物质,对产品的风味和商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1E. Hernandez等人[4]利用超滤和二已烯基聚苯乙烯树脂吸附的联合过程对葡萄抽汁进行脱苦的实验,表明柚皮苷和柠檬碱可被完全除去,果汁风味得到显著提高。

果蔬汁的脱酸

根据刘茉娥等人[5]介绍利用电渗析膜,表明电渗析膜可以脱除果汁中的有机酸,能够使果汁酸度降低,从而提高果汁的品质。

果蔬汁的澄清

果蔬汁中因含有一些胶体物质、单宁、蛋白质等物质,它们在加热和贮存过程中往往使果蔬汁变得混浊,有的甚至产生沉淀,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应用超滤法澄清番茄汁、苹果汁、菠萝汁、梨汁、柑橘汁等,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产品质量。

果蔬汁的稳定性

超滤可提高果蔬汁的稳定性,如苹果汁在超滤前宾透光率为,经超滤后,透光率为,在户观上已达到清澈透明,并在常温下贮存四个月,其透光率几乎为一定值,稳定性良好。[6]

3.超高压技术

杀菌是果蔬汁制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热力杀菌虽然可以杀灭鲜榨果蔬汁中的微生物, 但果蔬汁中的营养成分仍会受到破坏, 产生热臭、风味劣变, 造成果蔬汁制品产品质量变差。[7]食品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UHP),又称为高静压技术(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processing,HHP),是指将密封于弹性容器内的食品置于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压介质的压力系统中,经100MPa以上压力处理,在常温甚至更低的温度下达到杀菌、灭酶和改善食品功能特性等作用口。由于超高压技术只作用于非共价键,能够保证共价键完好无损,因而可以降低鲜榨果蔬汁中的微生物数量, 并保持产品的营养、风味和安全品质, 具有重要的意义。[8]与加热杀菌相比,超高压技术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特别是超高压杀菌可以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超高压对果蔬汁色泽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与传统的热杀菌相比,超高压技术处理果蔬汁能够较好的保持其色泽,对部分果蔬,如番茄等甚至有改善色泽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超高压对果蔬内源酶的钝化作用及高压的均质作用使果蔬组织细胞内的呈色物质溶出。

超高压对果蔬汁芳香成分的影响

超高压对果蔬汁的香气有不同方面的影响,不仅能够处理过程中会使香气反应前体物的浓度增加还能使香气物质降解降低或激活某些有关香气的酶的活性。因此超高压加工的果蔬汁的风味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超高压对果蔬汁营养物质的影响

超高压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与各种营养成分的性质有关,由于超高压处理不能破坏共价键,因此认为超高压处理对于食品中小分子化合物一类的营养物质不会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但可能会加速一些食品体系中的生化反应,使部分营养物质间接受到破坏。

超高压对果蔬汁中酶活性的影响

内源酶易引起果蔬最初的品质变化,,压力在酶的活性中心通过打破稳定分子内和酶蛋白的相互作用间的微妙平衡, 导致酶构象的变化而导酶失活。大量研究表明,超高压技术可钝化果蔬汁中的大部分酶。[9]

4. 高压脉冲技术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ulsed electric field,PEF)作为非热加工工艺之一,因其作用时间短、均匀、效率高,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食品新鲜度的优点而成为食品非热处理方式应用的热点之一。此外,在杀菌钝酶、活性物质提取、保持食品原汁原味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优势。

PEF技术在果蔬汁活性物质提取时的应用

由于细胞膜的渗透性功能,PEF技术作用于细胞时能够提高物质传质系数,将低能量PEF应用于不同的植物组织,PEF技术不仅提高果蔬汁提取率,且使果蔬汁中活性成分如酚类物质、VC的保留率更高。 PEF技术在果蔬汁钝酶方面的应用

经研究表明,PEF技术对果蔬汁酶活性的钝化有很好的作用效果,PEF技术不仅在钝化酶活性及延缓氧化、褐变等不良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果蔬汁品质影响也较小。

PEF技术对果蔬汁品质的影响

研究PEF能温和且高效地处理物料,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经过PEF处理的果蔬汁,一般最好保存于低温下,如果酸度适宜,也可存于常温。[11]经PEF技术处理后的果蔬汁与热处理及酶处理等传统技术相比,果蔬汁品质更接近于原汁,符合人们对食品原汁、原味、天然营养的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果蔬汁制品加工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已有应用生物技术改善饮料加工原料、生产饮料添加剂和功能因子以及去除饮料不良性状的研究, 但生物技术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地运用于果蔬汁饮料加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总之,果蔬汁饮料的各种加工技术需要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集成发展,这是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夏天,马力.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8,(4):21-23,36.

[2]杨文雄, 尹利端. 中国果蔬汁加工技术发展新趋势[J]. 农产品

加工, 2007, (4): 26?28.

[3]李勇,刘冠卉,苏世彦.现代软饮料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 , . Evaluation of Ultra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to Debitter Grapefruitjuice and Grapefruit pulp wash[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Vol57, No3. 1992,664-666.

[5]刘茉娥.膜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4-225,255-259.

[6]吴继红.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澄清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6,01:37-41.

苹果汁褐变及其控制研究论文

反应机理:

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成睨,醍再进行非嗨促反应生成褐色的色素。

植物组织中含有酚类物质,在完整的细胞中作为呼吸链传递物质,在酚-昆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当细胞组织破坏后,氧大量侵入,酚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造成鲲的形成,平衡受到破坏,于是发生鲲的积累,醍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色素称为黑色素或类黑精,造成食品的褐变。

控制酶促褐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热处理

因为酶是蛋白质,加热能使酚酶及其它的酶失活,加热处理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既能达到钝化酶的要求,又不影响食品原有的风味。

如蔬菜在冷冻保藏或在脱水干制之前需要在沸水或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热烫处理,以破坏其中的酶,然后用冷水或冷风迅速将果蔬冷却,停止热处理作用,以保持果蔬的脆嫩。

2、调节pH

多数酚酶最适宜的pH范围是6~7之间,在pH为3以下时已无明显活性,降低pH来防止果蔬褐变是果蔬加工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酸有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

柠檬酸对抑制酚酶氧化有双重作用,既可降低 pH,又可与酚酶辅基的铜离子络合而抑制其活性,通常与抗坏血酸或亚硫酸联用。苹果酸是苹果汁中的主要有机酸,它在苹果汁中对酚酶的抑制作用比柠檬酸强得多。

抗坏血酸是十分有效的酶抑制剂,无异味,对金属无腐蚀性,同时又有营养价值,它不仅能降低 pH,同时还具有还原作用,能将醍还原成酚从而阻止配的聚合。

3、用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处理

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都是广泛使用的酚酶抑制剂。在蘑菇、马铃薯、桃、苹果加工中常用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溶液作为护色剂。

4、驱氧法

将切开的水果蔬菜浸泡在水中,隔绝氧以防止酶促褐变,更有效的方法是在水中加入抗坏血酸,使抗坏血酸在自动氧化过程中消耗果蔬切开组织表面的氧,使表面生成一层氧化态抗坏血酸隔离层;

对组织中含氧较多的水果如苹果、梨,组织中的氧也会引起缓慢褐变,需要用真空渗入法把糖水或盐水强行渗入组织内部,驱出细胞间隙中的氧。一般在一定的真空下保持一段时间后突然破坏真空即可达到目的。

5、加酚酶底物的类似物

加入酚酶底物的类似物,如肉桂酸,阿魏酸,对位香豆酸等能有效抑制苹果汁的酶促褐变,而且这3种有机酸是果蔬中天然存在的芳香有机酸。

防止酶促褐变的机理与措施

1、热处理:热烫、巴氏杀菌和微波加热90-95℃,维持几秒钟。

2、酸处理:多数酚酶的最适pH 为6-7,pH< 基本失活,所以降低pH 就可以抑制酶促褐变,常用VC、柠檬酸、苹果酸来降低pH。一般柠檬酸 与亚硫酸钠混用,柠檬酸+ 。

3、二氧化硫及亚硫酸钠:在pH=6 时,效果最好,10ppm 的二氧化硫足以使酚酶失活,但考虑到挥发,反应损失等,一般增加为300ppm,残留低于20mg/kg。添加此类试剂会造成食品褪色和维生素B1被破坏。

4、驱氧法:使用抗坏血酸,浸涂在果蔬表面,其可螯合Cu,还原醌,它比醌更容易氧化。

5、底物改性:使酚形成甲基取代物。

果蔬汁加工技术的应用进展

摘要 :果蔬经过制汁后比原果更容易贮藏,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在减少果蔬原料的损失的同时提高其附加值。本文综述了果蔬汁加工过程中破碎榨汁技术、过滤澄清技术、均质技术、浓缩技术和杀菌技术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果蔬汁 加工技术 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日常饮品的“营养、安全、健康”更为关注和重视。果蔬汁在口感及营养方面都接近新鲜果蔬,并且和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受到各年龄阶段人们的喜爱。不同果蔬汁的加工方法不同,但某些关键技术是相似的。本文主要介绍果蔬汁加工技术中破碎榨汁技术、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技术、高压脉冲技术和酶技术的应用进展。

1. 破碎榨汁技术

根据果蔬不同的形状、特性及加工需要,选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并结合相适宜的破碎工艺进行破碎。常用的破碎工艺可分为热破碎和冷破碎。通常情况下,为了生产得到组织形态好、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果蔬汁,可以运用热破碎,通过抑制和破坏某些酶的活力,如果胶分解酶、脂肪氧化酶等,从而达到破碎效果。[1]果蔬汁榨汁过程中,果蔬中所含有的果胶、淀粉、纤维素等物质会影响果蔬的出汁率,导致果蔬出汁率降低。采用酶技术处理果蔬原料, 即可提高产品出汁率, 该技术不仅可提高产品的澄清度, 且能防止果汁产生沉淀。[2]

2. 膜分离技术

传统的澄清方法是对果蔬汁进行酶处理,如果胶酶等,再用明胶、单宁、膨润土、硅溶胶等澄清剂对其进行絮沉降处理,静置、取清液,最后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进一步处理。[3]在传统加工工艺过程中,果蔬汁成品的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损失多、成本高、耗能大。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陷。膜分离技术主要具备使果蔬汁脱苦、脱酸、澄清和浓缩的功能,并提高果蔬汁的稳定性。

果蔬汁的脱苦

柑橘类果汁由于含有柚皮苷、柠檬碱等苦味物质,对产品的风味和商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1E. Hernandez等人[4]利用超滤和二已烯基聚苯乙烯树脂吸附的联合过程对葡萄抽汁进行脱苦的实验,表明柚皮苷和柠檬碱可被完全除去,果汁风味得到显著提高。

果蔬汁的脱酸

根据刘茉娥等人[5]介绍利用电渗析膜,表明电渗析膜可以脱除果汁中的有机酸,能够使果汁酸度降低,从而提高果汁的品质。

果蔬汁的澄清

果蔬汁中因含有一些胶体物质、单宁、蛋白质等物质,它们在加热和贮存过程中往往使果蔬汁变得混浊,有的甚至产生沉淀,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应用超滤法澄清番茄汁、苹果汁、菠萝汁、梨汁、柑橘汁等,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产品质量。

果蔬汁的稳定性

超滤可提高果蔬汁的稳定性,如苹果汁在超滤前宾透光率为,经超滤后,透光率为,在户观上已达到清澈透明,并在常温下贮存四个月,其透光率几乎为一定值,稳定性良好。[6]

3.超高压技术

杀菌是果蔬汁制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热力杀菌虽然可以杀灭鲜榨果蔬汁中的微生物, 但果蔬汁中的营养成分仍会受到破坏, 产生热臭、风味劣变, 造成果蔬汁制品产品质量变差。[7]食品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UHP),又称为高静压技术(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processing,HHP),是指将密封于弹性容器内的食品置于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压介质的压力系统中,经100MPa以上压力处理,在常温甚至更低的温度下达到杀菌、灭酶和改善食品功能特性等作用口。由于超高压技术只作用于非共价键,能够保证共价键完好无损,因而可以降低鲜榨果蔬汁中的微生物数量, 并保持产品的营养、风味和安全品质, 具有重要的意义。[8]与加热杀菌相比,超高压技术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特别是超高压杀菌可以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超高压对果蔬汁色泽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与传统的热杀菌相比,超高压技术处理果蔬汁能够较好的保持其色泽,对部分果蔬,如番茄等甚至有改善色泽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超高压对果蔬内源酶的钝化作用及高压的均质作用使果蔬组织细胞内的呈色物质溶出。

超高压对果蔬汁芳香成分的影响

超高压对果蔬汁的香气有不同方面的影响,不仅能够处理过程中会使香气反应前体物的浓度增加还能使香气物质降解降低或激活某些有关香气的酶的活性。因此超高压加工的果蔬汁的风味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超高压对果蔬汁营养物质的影响

超高压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与各种营养成分的性质有关,由于超高压处理不能破坏共价键,因此认为超高压处理对于食品中小分子化合物一类的营养物质不会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但可能会加速一些食品体系中的生化反应,使部分营养物质间接受到破坏。

超高压对果蔬汁中酶活性的影响

内源酶易引起果蔬最初的品质变化,,压力在酶的活性中心通过打破稳定分子内和酶蛋白的相互作用间的微妙平衡, 导致酶构象的变化而导酶失活。大量研究表明,超高压技术可钝化果蔬汁中的大部分酶。[9]

4. 高压脉冲技术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ulsed electric field,PEF)作为非热加工工艺之一,因其作用时间短、均匀、效率高,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食品新鲜度的优点而成为食品非热处理方式应用的热点之一。此外,在杀菌钝酶、活性物质提取、保持食品原汁原味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优势。

PEF技术在果蔬汁活性物质提取时的应用

由于细胞膜的渗透性功能,PEF技术作用于细胞时能够提高物质传质系数,将低能量PEF应用于不同的植物组织,PEF技术不仅提高果蔬汁提取率,且使果蔬汁中活性成分如酚类物质、VC的保留率更高。 PEF技术在果蔬汁钝酶方面的应用

经研究表明,PEF技术对果蔬汁酶活性的钝化有很好的作用效果,PEF技术不仅在钝化酶活性及延缓氧化、褐变等不良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果蔬汁品质影响也较小。

PEF技术对果蔬汁品质的影响

研究PEF能温和且高效地处理物料,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经过PEF处理的果蔬汁,一般最好保存于低温下,如果酸度适宜,也可存于常温。[11]经PEF技术处理后的果蔬汁与热处理及酶处理等传统技术相比,果蔬汁品质更接近于原汁,符合人们对食品原汁、原味、天然营养的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果蔬汁制品加工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已有应用生物技术改善饮料加工原料、生产饮料添加剂和功能因子以及去除饮料不良性状的研究, 但生物技术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地运用于果蔬汁饮料加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总之,果蔬汁饮料的各种加工技术需要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集成发展,这是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夏天,马力.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8,(4):21-23,36.

[2]杨文雄, 尹利端. 中国果蔬汁加工技术发展新趋势[J]. 农产品

加工, 2007, (4): 26?28.

[3]李勇,刘冠卉,苏世彦.现代软饮料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 , . Evaluation of Ultra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to Debitter Grapefruitjuice and Grapefruit pulp wash[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Vol57, No3. 1992,664-666.

[5]刘茉娥.膜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4-225,255-259.

[6]吴继红.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澄清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6,01:37-41.

褐藻胶裂解酶外国研究论文

一、新型功能性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破局遇到的难题1、以前常用的增效物质,如维C、DA-6、萘乙酸、吲哚丁酸、复硝酚钠等等,但是维C在肥料中是非常不稳定,易分解,而且DA-6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再添加到肥料当中属违法行为。2、板结,增效物料吸潮严重,容易造成板结问题。3、可选用的放心的、真正增效的的增效剂较少,同质化严重。4、影响水溶性,可能有不明确成分在里面,与肥料的成分发生反应,复配之后水溶性差。也有可能增效物质不水溶,增效物质本身不稳定或者增效物与肥料中的成分发生了反应。二、新型功能性大量元素水溶肥破局利器——生物基增效剂。大量元素水溶肥一般分:高氮、高磷、平衡、高钾四种类型。1、促生根、提苗快(生物基增效剂高活性褐藻寡糖A0S)汉和生物采用褐藻胶裂解酶技术,酶解生产的高活性褐藻寡糖(AOS),全水溶、稳定性强(聚合度稳定在2-7聚),刺激诱导植物植物自身内源激素(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茉莉酸等)的合成,且提高5-8倍。同时刺激植物的脱落酸和茉莉酸,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水溶肥秒变为功能肥。高氮、高磷的大量元素水溶肥,需要快速见效,且差异化显著,推荐使用褐藻寡糖增效。鉴于高活性褐藻寡糖的功能,建议在高氮、高磷大量元素肥中每吨添加1kg高活性的褐藻寡糖,即可快速生根,提高抗逆、防病效果,且添加方便,安全、科学、高效。2、着色、增甜(生物基增效剂之5-氨基乙酰丙酸5-ALA)汉和生物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产品,经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报告显示,采用合成生物技术构建细胞工厂,生产含量高达55g/L,为全球最高水平。5-ALA是血红素、叶绿素等四吡咯化合物生物合成前体,捕捉光和固定CO2,促进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甜转色,增产提质。作物转色期,普遍使用高钾大量元素水溶肥,为了更好更稳定的转色增甜,建议在高钾水溶肥中每吨添加3-5kg5-ALA粉剂,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转色增甜效果更突出。3、促长、增产(生物基增效剂之γ-氨基丁酸GABA)汉和生物全细胞转化法生产的γ-氨基丁酸(GABA),全细胞转化法生产γ-氨基丁酸(GABA),液体含量达到450g/L,粉剂含量98%,活性比其他工艺高40%,耐强酸强碱。GABA是目前唯一明确的离子转运调节器,调控作物对关键元素的吸收,从而达到保产、稳产、增产的效果。膨果期的高氮、高钾、平衡型水溶肥中,推荐添加γ-氨基丁酸(GABA),每吨添加3-5kgGABA粉剂,促早熟、果实饱满硬度好,耐贮藏,且增产10-30%。

褐藻硫酸多糖(岩藻多糖)褐藻糖胶是一种水溶性杂聚多糖,主要由含硫酸基岩藻糖(Fucose)组成,其次还伴有少量的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糖醛酸等。也就是说,褐藻糖胶是由岩藻糖(fucose)、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糖醛酸和硫酸基等组分以链状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分子结构链。有研究表明,将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部分酸水解,由水解产物中分离出三种二糖:2-O-α-L-吡喃岩藻糖基-L-岩藻糖、3-O-α-L-吡喃岩藻糖基-L-岩藻糖、4-O-α-L-吡喃岩藻糖基-L-岩藻糖。这证明岩藻聚糖硫酸酯中有1,2-,1,3-和1,4-连接形式,因各二糖的旋光度都很负,可以认为它们是α构型。主要有效成份是:α-L-岩藻糖-4-硫酸基。2012年,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正在起草Fucoidan的标准,名称定为“岩藻多糖”褐藻寡糖采用不同的降解方法(酸降解法,酶降解法,氧化降解法)降解褐藻胶,可以得到聚合度20以下的系列褐藻胶寡糖。是由β-D-聚甘露糖醛酸(M)和α-L-聚古罗糖醛酸(G)组成的线型低聚合物,有聚甘露糖醛酸(PM)、聚古罗糖醛酸(PG)和杂合褐藻寡糖(PMG)三种类型产品。壳寡糖壳寡糖又叫壳聚寡糖、几丁寡糖、低聚壳聚糖,学名β-1,4-寡糖-葡萄糖胺,是将壳聚糖经特殊的生物酶技术(也有使用微波降解技术的报道)降解得到的一种聚合度在2~20之间寡糖产品,是水溶性较好、功能作用大、生物活性高的低分子量产品。螺旋藻,螺旋藻属于蓝藻螺旋藻(学名:Spirulina)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螺旋藻,亦称 “节旋藻”。蓝藻纲,颤藻科。藻体为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丝状体,胶质鞘无或只有极薄的鞘,并有规则螺旋状,以形成藻殖段繁殖。无异形胞和后壁孢子。约38种,多数生长在碱性盐湖。目前国内外均有大规模人工培育,主要为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印度螺旋藻三种。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在自然水域,其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褐藻胶是由1,4-甘露糖醛酸 (M)和1,4-古洛糖醛酸(G)不规则链接起来的线性长链分子,其通过一定的裂解反应得到的功能性寡糖为褐藻寡糖。褐藻胶寡糖是一种淡黄褐色粉末,能溶于水,稳定性强。采用不同的降解方法(酸降解法,酶降解法,氧化降解法)降解褐藻胶,可以得到聚合度20以下的系列褐藻胶寡糖。是由β-D-聚甘露糖醛酸(M)和α-L-聚古罗糖醛酸(G)组成的线型低聚合物,有聚甘露糖醛酸(PM)、聚古罗糖醛酸(PG)和杂合褐藻寡糖(PMG)三种类型产品。特性褐藻胶寡糖为淡黄褐色粉末,能溶于水,稳定性强。褐藻胶寡糖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在医药、食品、日化、饲料和农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属性一种来自褐藻的低聚糖。低聚糖又称寡糖(英文对照:oligosaccharide;oligosaccharides; oligose),褐藻低聚糖的获得大体上可分为β-D-聚甘露糖醛酸(M)和α-L-聚古罗糖醛酸(G)组成的线型低聚合物,有聚甘露糖醛酸(PM)、聚古罗糖醛酸(PG)和杂合褐藻寡糖(PMG)。  生物学功能编辑 播报降血糖合适剂量的褐藻胶寡糖能较好地防止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有降脂、维护心血管正常功能的作用。抗自由基氧化褐藻胶寡糖不仅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还能够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具有清除过多自由基与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抗炎症褐藻胶寡糖来源丰富,理论上是sLex 、sLea和肝素寡糖的良好抗炎替代品、具有良好的潜在药用价值。

lay a solid foundation打下坚实基础; 为未来打好基础; 打下坚实的基础; 夯实基础例句All the work above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site. 本文所做以上工作为下一步现场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放在土质地基上

果蔬生鲜超市经营模式研究论文

果蔬保鲜技术论文篇二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促进了速食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直接食用、营养、卫生的新鲜切分果蔬的需求迅速增加。鲜切果蔬除具有新鲜、使用方便等优点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效应。鲜切果蔬更好地保持了果蔬的风味和营养,但耐贮性低于完整果蔬。主要阐述了切分果蔬经过加工处理而导致的贮存期缩短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研究 1 引言 目前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鲜切果蔬已经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生产,产品大量进入食品商店和超市。据报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鲜切果蔬的消费已经占果品、蔬菜消费的1/3。在我国,鲜切果蔬生产刚刚起步,加工规模比较小。我国的鲜切果蔬生产量和品质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鲜切果蔬加工工艺和保鲜技术存在问题,价格高,货架期(7d左右)得不到保证,而且对鲜切果蔬的质量没有检测标准。我国是一个水果、蔬菜生产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l/3,鲜切果蔬生产和技术的落后,不仅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影响我国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研究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2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 低温保鲜 低温处理能有效地减缓酶和微生物的活动,抑制果蔬呼吸作用,降低各种生化反应的速率,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由于酶活性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为2~3,温度每下降10℃,生理生化反应就下降到1/3~1/2,因此,切分材料时在低温下操作,可以将乙烯和呼吸速率的上升及其他劣变的生理代谢减到最低,保存期可大大延长。孙伟、丁宝莲等[1]通过研究马铃薯、胡萝卜、甜椒、萝卜、莴苣、芹菜、甘蓝、大白菜、青花菜、蘑菇、花椰菜、香菇等切割后在10~30℃不同的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发现,切割蔬菜加工场所适应温度应在15℃以下,多数研究认为切分水果在0~5℃条件下贮藏较适合。切割产品加工后在5℃条件下运输和销售,其表面微生物的数量至少可以在10d保持稳定,而在10℃条件下,只能使切割蔬菜表面微生物在3d保持基本稳定,之后就急剧上升。不同果蔬对低温的忍耐力不同,每种果蔬都有其最佳的加工和贮藏温度。 气调保鲜 气调保鲜作为无公害保鲜技术,在国际上倍受重视。水果经预加工后进行气调包装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 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货架期。MAP 结合冷藏可显著提高切分水果的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期。在贮藏过程中创造一个低O2和高CO2的环境,可降低呼吸,抑制乙烯的产生,延迟切分果蔬的衰老,延长贮藏时间。在降低O2浓度升高CO2浓度的同时,防止嫌气环境的形成,因为这种环境的形成,容易导致水果无氧呼吸产生异味。合适的气体环境可通过适当的包装由果蔬的呼吸作用而获得,也可以人为地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组成(control atmosphere)。切分果蔬包装内部通常要保持2%~5%O2和5%~10%CO2,以利于保持品质。BAI [2]在研究中发现用具有不同CO2和O2透过率的聚乙烯薄膜密封包装可使切分糙皮甜瓜的保鲜期从不包装时的6d延长到12d,而且品质也优于不包装处理。包装薄膜的厚度和组成成分对保鲜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周涛等[3]发现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比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更能抑制切分茭白的木质化,保持嫩度。王清章等[4]采用010mm和008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以及008mm和006mm厚的PA/PE复合薄膜真空包装切分莲藕,结果表明PA/PE能极显著地抑制莲藕的褐变,并能保持较多的营养成分。 涂膜保鲜 涂膜技术将可食性膜涂于切分果蔬表面形成涂层,可保持和改善产品品质。可食性膜可减少水分损失,防止芳香成分挥发;阻止氧气进入,降低水果表面的氧气浓度,提高CO2浓度,进而可抑制呼吸作用,延迟乙烯产生,延缓果蔬的后熟和衰老,有利于贮藏;抑制果蔬的褐变,在成膜剂中加入抗氧化剂、抗褐变剂可以降低切分果蔬的氧化变质与变色。Mei等[5]采用5%的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的混合物,其中含有的VE,来涂膜处理切分胡萝卜,较好地保持了切分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涂膜剂可分为糖类、蛋白质类、复合类。糖类涂膜剂主要包括壳聚糖类、海藻酸钠类、淀粉类及魔芋可食性膜。蛋白质类可分为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复合型膜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处理而形成的膜。由于它们之间的性质不同和功能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膜有更为理想的性能。彭丽霞等[6]用2%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切分荸荠较好地抑制了褐变。 3 切分果蔬微生物的控制 鲜切果蔬,尤其是切分水果,切分后汁液外渗,其汁液中糖分和其他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很容易导致腐烂。目前,日本、法国等国家对鲜切果蔬产品都制定了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标推,保证鲜切产品的卫生及质量。 鲜切果蔬防止微生物生长主要是控制水分活度(aw)和酸度(pH值),应用防腐剂及低温冷藏等栅栏因子。蔬菜上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酵母菌数量较少;水果上除有一定细菌外,霉菌、酵母菌数量相对较多。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上的微生物群落差别很大。果蔬上常见的细菌有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等,尤以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常见。欧文氏菌属、某些假单孢菌 (如边缘单孢菌,Pseudomonas marginalis)、芽孢杆菌以及梭状芽孢杆菌可以引起果蔬发生细菌性软化腐烂。这些细菌可分泌果胶酶,分解果胶,使蔬菜组织软化;有时有水渗出,并产生臭气。 化学防腐剂 醋酸、苯甲酸、次氯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H2O2等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有效控制那些在低温下仍能生长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在生产上,常在清洗液中加入防腐剂,进行清洗处理。陈胜民[7]使用次氯酸钠、双氧水及氯化钙分别处理切分莴苣,其中100mg/kgNaClO浸泡3min的贮藏效果最好。但是使用次氯酸钠一般来说只有一个星期的保鲜期,若想获得更长的保鲜期,则要配合使用其他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等。鲜切蔬菜组织的pH值一般为~,正适合于各种腐败菌的生长,加入适当的醋酸、柠檬酸和乳酸等,可降低果蔬组织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过多的酸会破坏果蔬本身的风味。 生物防腐剂 生物防腐剂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的一类抗菌物质。由于鲜切果蔬为即食产品,化学防腐剂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来自生物的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应用,便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乳酸菌的代谢物细菌素或类细菌素,能有效地抑制鲜切果蔬中嗜水气单胞菌和单核李氏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Vescovo等[8]成功地应用乳酸菌保存生菜色拉。由于生物防腐剂的防治成本高和防治效果较单一,目前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物理方法 近年来采用辐照、臭氧、超声波、紫外照射、超高压、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来控制切分果蔬中的微生物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物理方法与传统的热处理相比,温度变化小,既不使产品发生显著的化学变化,也不会产生异味,既可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又可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和良好风味,近年来在生产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高翔等[9]采用辐照鲜切西洋芹,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1kGy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繁殖,使细菌数降低2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菌降低一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未检出;同时大大抑制酶活力,多酚氧化酶的活力较对照降低60个单位;各项营养指标良好,贮藏至第6d,Vc含量高于对照15%;感官品质优良。但采用辐照方法来保鲜切分果蔬时应注意:由于不同的果蔬具有不同的辐照耐受性,当辐照剂量超过一定值,会造成细胞膜的损伤。 紫外照射也能较好地控制切分果蔬微生物,对细菌、霉菌、酵母、病毒等各类微生物都有显著的杀灭作用。紫外线不仅可以杀灭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同时紫外线还可以诱导切分果蔬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这些次生代谢物质有抑菌的作用,从而延长切分果蔬的保鲜期。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日本一家公司,在25℃条件下,使用606×108Pa,在20min内可将土豆色拉上的芽孢菌全部杀死。超声波杀菌近年来也得到了应用,超声波杀菌单独使用不能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它可以和其他的杀菌 措施 结合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一般用超声波来清洗切分果蔬。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杀菌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是用它杀菌所用的时间较短,可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 4 切分果蔬的品质变化 切分产品褐变及软化 鲜切果蔬发生的褐变和白化在生产上主要采用酶的抑制剂和抗氧化剂来控制酚氧化酶的活性,或降低氧浓度,来抑制酶促褐变。传统上采用的化学物质有亚硫酸钠盐、柠檬酸等,近年又研究发现醋酸锌、氯化钙、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L-半胱氨酸、4-取代基间苯二酚等对于酶促反应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国外对土豆切片、苹果切片、鲜切杨桃片的研究表明结合使用多种褐变抑制剂对褐变的控制效果更好。 硬度下降及组织透明化 潘勇贵等[10]对切分菠萝进行研究发现切分菠萝硬度快速下降,其机理可能是伤乙烯和伤呼吸加快果蔬组织的衰老进程,尤其是跃变型果实,伤乙烯和伤呼吸诱导一些与成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如果胶酶、纤维素酶、脂酶、过氧化物酶等活性,从而使组织细胞崩溃,果肉软化;切分导致的细胞破裂,使细胞降解酶被激活,或与底物接触机会增加,使细胞破坏所致;微生物的入侵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破坏果蔬组织。组织透明化在切分哈密瓜上的表现尤为严重。哈密瓜切分后,如切分时的温度过高,或切分的工艺不正确,切分后哈密瓜片会在几小时之内出现透明化,透明率可达到整个切分瓜片的60%。 2013年3月 绿 色 科 技 第3期5 结语 在生产过程中对果蔬进行整理、清洗、切分等操作,果蔬不再以完整状态而存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切分果蔬的质量,进而影响切分产品的安全性和货架期,因而切分果蔬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 伟,丁宝莲,虞冠军,等.半加工切割蔬菜生产的生理和品质保持问题[J].上海农业学报,1999,15(4):80~83. [2] ,,,AND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dible Films Containing Nisin and Their Action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1,66(7):1006~1012. [3] 周 涛.MAP包装对微加工茭白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2(5):64~66. [4] 王清章,李 洁.包装材料对莲藕贮藏保鲜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02,2(2):9~11. [5] ,,,et of Exogenous Propylene on Softening,Glycosidase,and Pectinmethylesterase Activity during postharvest Riping of Apricots[J].,Chem,2002,50(2):1441~1446. [6] 彭贵霞,郁志芳,夏志华,等.鲜切山药片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2):66~69. [7] 陈胜民.莴苣MP加工工艺及贮藏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2):142~143. [8] Vescovo M,Torriani S,Orsi C,et of antimicrobia-producing latic acid bacterial to control pathogens invegetables[J].Apple Bacteriol,1996,81(3):113. [9] 高 翔,陆兆新,张立奎,等.鲜切西洋芹辐照保鲜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9(7):32~35. [10] 潘永贵,施瑞城.采后果蔬受机械伤害的生理生化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6):568~572. [11] 王 莉.浅谈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2(24). [12] 陈守江.果蔬采后超低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6). [13] 尹淑娟.浅谈果蔬气调贮藏保鲜技术[J].科技文汇,2012(3). [14] 胡 欣,张长峰,郑先章.减压冷藏技术对鲜切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2(6).

管 理 创 新 与 创 新 管 理不完全正确 需要根据你们自己超市的经营模式进行管理 不过下面内容 你可以借鉴很多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发明创造的历史,是人们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历史.正是人类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人类才能从野蛮、蒙昧走向文明.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就一直在发现新规律、认识新事物、制造新物品、提出新观念、发展新形势,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人们绵延不绝的创造和创新活动,也正因如此,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正是通过这些创造创新的活动,使人类从一般动物中升华出来,使人类越来越进化,头脑越来越发达进步和聪明起来.进而使人类的创造创新活动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强、内容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越高超,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就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每个世纪间都是以几何级数的状态在飞速增长.这种创造创新活动,不但持续于过去,繁荣于现在,而且必将更突飞猛进于未来,永无止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对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和创造创新活动最精辟的总结.管理科学是产生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当人类社会初始状态(集合体和原始部落)的出现,朴素的、原始的管理活动也就随之产生. 荀子在《王制篇》中指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从个体来比较,人的体力远远小于其他一些动物,而比人强大的动物却被人所驾驭,因为人类靠的是联合起来形成群体.人结合成“群”,就出现了“群”的管理,就开始有了原始的管理分工,有了组织的萌芽状态,有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初步分野.所以荀子说:“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人类因结“群”而需要和产生管理,反过来,管理又促进人类群体的发展与进步.在原始部落中,做为头人或酋长,除了和大家一样亲力亲为之外,更要将全部落的人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生产斗争和生活斗争.这就出现了最原始的管理.可以说,管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是一门边缘科学,它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紧密的关联.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几乎每时每刻都给管理提出许多新课题.这是管理工作者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促进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的推动力.网络技术的出现,就有个如何加强信息网络管理的问题,必须通过管理才能防止病毒的感染、黒客的入侵、机密的泄漏,从而保证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克隆技术的出现,就有个对克隆技术的管理,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自的法律,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以防止克隆可能对人类形成的不良副作用.自然科学有这样的管理要求,社会科学同样也不例外.小平同志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于是就有如何通过管理使原来的计划经济能顺利而有序地实现转化,并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去管理宏观和微观经济,使之有序有效地运行.我国加入WTO,于是就要求我国的经济管理能与WTO的基本规则相接轨.随着这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的出现,再采用传统的、习惯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显然是很不适应的,这就要求管理的创新.所以说对管理的不断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管理创新并不是只处于被动状态,不是单纯地去适应外界的变化.作为一门科学,它还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对管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掌握,管理科学也就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管理自身也在不断地创新.人类从自己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步感悟、体会和掌握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提炼升华出管理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进一步指导新的实践.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途径,不断地提高、创新和发展.管理创新和创新管理也就成为管理学界和管理工作者永恒的永不衰竭的内在驱动力和终身不渝的痴心不悔的热情追求.创新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人是思维的动物,他的行为是受思维指使的.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保守的思想,只能产生保守的行为;只有革命的理论,才能产生革命的行动.从西方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也就是一个管理理念不断更迭创新的过程.从1911年美国的工程师泰罗提出“科学管理原理”到现在,虽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着理论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而分析这一切创新的内涵,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贯串着一条变化的轨迹,这就是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变化的过程.管理理念的核心是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从古到今,从洋到中,对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一直是哲学和宗教(排除其迷信的内容,宗教也是哲学的一种映射)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基督教认为,人有生以来就带有“原罪”,因为亚当、夏娃经受不住魔鬼的诱惑,在伊甸园里偷吃了智慧之果,才被赶出天国.巴厘的印度教宣传,人生落地,不论其出身贵贱,都具有“欲望、愤怒、贪婪、酗酒、傲慢和嫉妒”这六种恶习.众所周知的最有名的“人性善”、“人性恶”的争论,是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字,是指“人为”的意思,就是指后天改造的结果.美国管理学者麦克格雷戈尔1957年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面》,指出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定位,把人看作是“不愿劳动、不求上进、缺乏自觉性”,这种“X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他认为人是“愿意劳动、追求上进、有自觉性”的,并称此为“Y理论”.事实上,从人性的社会属性来讲,人性应该是“无”,一切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人出生之后,通过熏陶、培养、教育、管理,才形成不同的人性特征.西方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正是对人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把握日益科学准确的过程.围绕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就产生了不同的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和技术.随着对人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和技术也就日臻完善.当前(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新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以人为本传统的管理科学由于把人看作是“经济人”,认为人的一切动机和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对之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就形成只注重生产或工作过程的管理,表现出比较鲜明的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色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提高,对人性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西方的管理学界和管理工作者才开始逐步认识到人的因素在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于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一切管理的目的归结于为人的需要服务,要充分发挥人在管理工作中第一位的作用,要运用一切手段去调动人的积极性.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其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文字记载下来,成文于三四千年前,而后历经姬昌、孔丘先后两次大修纂,最终定稿成书于春秋时期的《易经》,就已经有这方面的思想萌芽.“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向同也.”(《易经•泰卦》)自然规律显示,只要出现天地交融、阴阳协调的状态,万物生长就十分茂盛;只要领导者与群众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就能形成志同道合的“人和”境界.孔子也讲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中庸》)一个领导者对自己的言行表现恭谦,对上级尊敬服从,要让百姓得到实惠,在使用人力时要讲原则,这是他为政以德四个方面的表现.老子则主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有私心杂念,而是要把自己的心贴在百姓的心上,想人民之所想.他还说:“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同上)统治者要管理好百姓,在言行方面必须对百姓表示恭谦;要领导群众前进,就要将自身利益放在群众的后面.只有这样,虽居百姓之上,而百姓不感到负担沉重;领导群众前进,群众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因而,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将这一切归结为:“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中庸》)领导者就是要抓好人管人的工作,达到人人改恶从善的目的.自古以来,人民群众都十分怀念能“为民请命”的好官,并以调侃的方式强调,“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西方国家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发挥人的作用,这在观念上是一大进步;但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还是把人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来看待,而不是也不可能把群众看作企业的主人.在他们看来,企业的主人只能是投资者.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不是管理取得资本,而是资本取得权力.而马克思主义者是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是我国强调以人为本与西方国家本质区别之所在.二、 有限理性由于科学的、历史的、社会的种种原因,人们可以不断逼近绝对真理,但无法穷尽绝对真理;人们可以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但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完全认识客观世界.我们承认人是理性的,但是,理性的程度要受到认识水平的局限性.由于我们只能掌握一部分信息,且不说新信息的不断出现,就现有的全部信息来讲,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所能掌握的,只是“沧海之一粟”.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去做出决策,其可靠性、准确性只能是有限的.这就是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观点.人不可能对客观事物具备完整的、全面的认识,不可能完全掌握客观世界的所有信息,这既是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也由于人的精力、体力、时间所限制.所以,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都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的状态下,也就是在有限理性下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就不能没有风险,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也就必须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控制.认识的有限性,决定了行为取舍的有限性,因此,我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都必须有几手的准备,都必须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三、 团队文化文化,就是非自然存在的,而是由人的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东西的总和,是人工制造的一切事物(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的总和.所以,有人将文化 命之为“人化”.文化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人的价值观取决于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和一个人经济地位、社会环境、成长历史、教育过程、地域影响等分不开的.因此,文化有着阶级性和非阶级性、民族性与非民族性、共性与个性等两面性.否定了共性,世界就无法交流;否定了个性,交流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一个群体(团体或集体)都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有人系统”.管理的一般对象,主要是“有人系统”.而人是能思维、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思想所决定的.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它对客观事物的想法和看法,这也就是个人的文化观.当许多人,或者说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个人之间的文化观就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汇合,形成带有共性的文化观,这就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产生之后,就会对团队的行为起重要的、带决定性的影响.团队内的每个个人,也会因集体的熏陶,而形成思维和行为的趋同性.管理就是要促进被管理的有人系统,能够形成有效达成管理目标的协同效应,这就需要把握好团队文化的作用.不论是什么样的群体,由于人与人必然出现的交流与融会,也就必然自发形成自身的团队文化.这是一种自发的团队文化,这种文化可能有积极作用,也可能有消极作用.为确保团队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有意识去建立先进的积极的团队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八作风”就是一种先进的积极的团队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可以提高战斗力,可以更好地发挥系统功能,也可以使团队的每个成员,受到熏陶,受到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解放军之所以能成为大熔炉,原因也在于此.四、动态隐性组织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组织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也是一种客观事物的结构方式.组织的结构方式有二,一种是“系统”,另一种是“堆”.对于管理来讲,我们面对的是“系统”,是系统性的组织.因此,管理所研究的组织,有着三层涵义:一是指一个复杂事物的总体,如:国家、政党、政府、军队、院校、企业,等等;二是指一个复杂事物的内部构造,如:人,是由骨骼、肌肉、血液、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等子系统有机构成的;三是指从事组织性的工作过程,如:组建一个新单位,改组一个原有机构,撤消一个部门,扩建一个企业,等等.我们通常所面对的组织都是有形的、显性的,也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性组织.因此,在管理学中研究的都是这些静态显性组织;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动态隐性组织现象,对这方面的研究基本阙如.在自然界中,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基本封闭的空间内,由一个或若干个声源发出的声波,由于干扰、叠加、衍射等作用,会在这个空间内形成一个非均衡的声强分布,声源条件不变,这种声强分布也不变;一旦,声源消失,声强分布也随之消失.还有我们熟知的电磁铁的磁力线,当一定形状的电磁铁通上电流之后,就形成一定的磁力线;一旦电流切断,磁力线也就消失.这些组织状态,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又是必须通过间接的方法才能发现它的存在;而且,事物的运动停止,这种组织状态也就消失.这就是自然界的动态隐性组织.在社会界中也有这种现象.如在正式群体内或正式群体间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它的形成与活动,其规模、方式、目的和核心都是常常变动的,而且只有当它们活动起来时,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还有社会上小道消息的传播,也是通过不同的人际关系的渠道来进行的,如果没有小道消息需要传播,这种组织结构也就显现不出来.当前,信息网络的形成与不断扩大,更支持了信息形态的动态隐性组织的运行,促成了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网友、网恋的出现.这些都是社会界中的动态隐性组织现象.动态隐性组织依赖或依附于静态显性组织,没有后者,前者也不复存在;但动态隐性组织一旦形成之后,就会反作用于静态显性组织.因此,现代组织学要充分发挥组织的职能,就不但要研究和控制、协调静态显性组织,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动态隐性组织的研究、控制和协调.五、 不可能性研究人们看问题、思考问题,更多的都是采用顺向思维.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有它的优点,可以正本清源,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它的有效性,所以人们都乐于采用.可是,在某些时候,往往出现用顺向思维会进入死胡同,陷入困境.此时,如果能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进行逆向思维,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令人惊喜的境界.顺向思维时,“为伊消得人憔悴”;来个逆向思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搞管理,特别是在项目管理的立项时,强调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这个项目技术上、生产上、资金上、资源上、环境上、市场上和经济效益上都是可行的,这就为立项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做往往还是不够的,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除了可能性之外,还存在不可能性.可能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忽略了不可能性,就会失去看问题的全面性,陷入片面性.摩托罗拉公司搞的“铱星计划”,进行了周到的可行性分析,但是,缺乏或至少没有充分进行不可能性研究,最终导致计划的失败.协和式飞机过早地退出市场,可能和不可能性研究不足也有关系.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可能性,一是绝对不可能性,另一是相对不可能性.人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用卵石绝对不能孵出小鸡,这是绝对不可能性.当电子计算机没有问世前,人们用手工计算圆周率,只能达到小数点后707位,再要计算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电子计算机发明并不但改进提高之后,现在已准确地计算出小数点后近100亿位的数值,如果需要还可以往后延续;同时还发现了原来手工计算出被公认的小数点后的707位中,从第527位以后都是错的.原来认为是不可能的,当条件变化后,变成了可能;或者,原来以为是可能的,现在在新的情况下被证实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能的.这些不可能都是相对不可能性.既然事物的运动存在两种状态,管理者就都必须予以面对.首先,对不可能性的认识,本身计算人们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可逾越的台阶.只看到可能性的一面,忽视不可能性的一面,就不可能完整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这就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次,对某些不可能性的认识,可以证实另一些可能性的存在.人们很早就想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明确了和排除了许多不可能的方式方法之后,才最终制造出可以实现飞翔的飞行器.再次,不可能性研究有助于人们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去处理问题,去退而求其次,寻找从在现实条件下的“满意”结果.永动机被证实为绝对不可能,于是推动人们研究和发明出许多新的低摩擦的机械装置和许多先进的润滑剂.要加强管理中的不可能性研究,一是要克服形而上学和简单化、单向化的思维方式,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切忌“一刀切”的工作方式.二是在管理方法的采用上,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不要搞什么“统一模式”.三是对组织管理要实行动态化.四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要允许不同的选择.六、 信息不对称性信息时代已经降临,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海洋之中.在军队中,信息是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在市场中,信息是占领市场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组织内,信息是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主动权”,这些论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和双方感情的交流、师生间的授业与解惑、市场上的公平交易、科学家间的成果互享、艺术家的相互切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商业与金融活动双方的诚信关系、网络系统的建立与有效运行,这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信息的掌握和交流.信息交流的双方,哪一方掌握的信息更全面、更准确,他就成为信息交流的强势一方.要想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就必须做到信息的对称.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客观的存在,这是因为:一是人们对于信息的掌握和积累,不同的人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数量差异、质量差异和结构差异;二是人的知识是由外明与内隐两种方式构成,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信息都属于外明知识,由于内隐知识是无法直接交流的,所以,即使外明知识交流可以实现对称,而内隐知识部分相互也还是不对称的;三是人际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由于理解、体会的不同,从而也形成了不对称性;四是信息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弱水三千,只取其一瓢”,不同的人只能各取其中不同的一点一滴.信息不对称性,犹如一把双刃的剑,对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既有正作用,也有负作用.如果没有信息的不对称,老师教学生、师父带徒弟,就都成为不可能的了;没有全社会信息不对称及其不断地扩大,社会就停滞不前了.可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对市场交易与金融活动不能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就会不利于社会诚信机制的形成与成长.面对这种现实,作为科学管理就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把握好信息不对称的度,处理好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的辩证关系,使信息的交流与运作,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七、 第三方物流“物流”,广义的讲,就是物质(物资)的流动过程.这是保证人类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大循环中的重要桥梁.物流是否通畅,对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顺利运行,影响极大.以企业来讲,要实现企业内的资本循环,G—W…P…W’—G’,物流通畅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不然,物资W就不可能转变为商品W’;同时,企业如果商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或者,在市场上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投入的货币G,也就不可能其增值的G’,企业的生产必然被迫中断.而这个结果就是缘于宏微观物流的不通畅.传统的物流双方(供方和需方),要实现物资的交流,不是供方承担,就是需方承担.这样做固然直截了当,但是,承担方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物资调配、运输、装卸的运作及管理体系;同时,这样的运输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单向的,即使100%的满载,空运率也是50%,这显然浪费了大量的运力资源.这一切都增加了物流的成本,而且随着物流量的不断增加,成本更是不断上升,其所占运营成本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可以用于直接生产的资金比重减少.管理负担的加重,运力资源的浪费,直接生产资金的减少,这都不利于企业的迅速增长.随着生产社会化规模的不断扩张,供方物流和需方物流也在不断扩展,巨大的物流量产生了巨大的商机,于是就开始萌发了由第三方介入的物流运营,或者由供方或需方剥离出来,独立从事物流运营的组织,这就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它又称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外部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即“现代物流业”.它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一是它必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它将大大减少因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所真诚的巨大物资损耗;三是它将极大地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是它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格局形成新的突破.供求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分为:生产准备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直接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四个联系而又现代独立的过程.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启示我们,传统生产过程的四个阶段在条件具备时,完全可以实行独立经营,形成社会化的大协作.这就促使我们要重新对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方式,予以深入的再思考、再认识.现代物流在我国还仅是处于发展初期,在工业企业中,第三方物流量只占18%,在商业企业中,仅占%.在管理上,更是成本居高、资本周转慢、体制落后、服务效率低、人才匮乏、未形成标准化、电子商务水平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迅速建立起新的管理理念,进而学习、开发和运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八、虚拟经济什么是虚拟经济?至今众说不一,但有几点还是形成基本共识:虚拟经济是相当于实体经济而言的,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和规模之后才产生的;虚拟经济的价值源于实体经济,起价格随自身的运动状况而波动;虚拟经济萌发于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已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加速发展的两个轮子;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自身的不确定性、投机性和受人们主观预期的影响,因此带有先天的风险性,过度扩张会引发泡沫经济.

告诉你生鲜超市如何通过免费策略引爆客流,赚得盆满钵满

你的生鲜电商营销模式探究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