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次

发布时间:2024-06-27 11:53:21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次

中国社会科学报纸质版,要购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邮局系统预订购,另外一种是到社科院下设在各地的门店进行购买。

您是想问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三亚学院赋分算哪种级别吗?算国家级的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创立于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杂志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纸质版可以在报刊亭、书店、网上购买,也可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官网上订阅。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购买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报009专版是什么意思,中国社会科学报》为国家级—中央级权威报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报一刊”品牌工程:一刊指《中国社会科学》(NO:1),一报指《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第一大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纸质版可以在新华书店、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网上流通服务平台或者中国社科院出版社多种售卖渠道购买。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1、中国社会科学报指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并且是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权威学报。2、中国社会科学报一般很难在报刊亭上找到,不像中国证券报那么热销,但是在图书馆展览里面都是跟热门的经济类报纸摆放陈列在一起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出版社

1、中国社会科学报指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并且是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权威学报。2、中国社会科学报一般很难在报刊亭上找到,不像中国证券报那么热销,但是在图书馆展览里面都是跟热门的经济类报纸摆放陈列在一起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009专版是什么意思?答:创建于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报指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并且是面向全国理论界。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行者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009专版是什么意思,中国社会科学报》为国家级—中央级权威报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报一刊”品牌工程:一刊指《中国社会科学》(NO:1),一报指《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第一大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学版

陈云良教授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三项。提出的“转轨经济法理论”、“国家调节权独立性理论”、“模糊法学理论”、“公共服务法制化理论”在法学界有广泛影响。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卫生法修改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批准号12AZD123),2012—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轨经济法:西方范式与中国现实之抉择》(批准号11BFX041),2011—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门新的学科:模糊法学》(批准号03CFX002),2010年结题(结项证书号20100736)5.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医疗技术立法建议》(编号12ZDB69),2012—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医疗技术中的生命伦理及其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1&ZD177)子课题,2011—6.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百人工程”课题《经济法下的谨慎政府》(编号05BR09),2005—7.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法学本科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机制研究》,2009年—2012年8.主持湖南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型大学科研考核评价制度研究》(编号XJK012AJG001),2012—9.主持中南大学前沿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服务型政府法制化研究》(2010—2012)10.主持湖南省文化厅项目《湖南省公共文化事业促进条例》,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法制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4JD025)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法律体系的完善与法律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4ZDB2113.湖南芒果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2014年12月12日 1.《股份公司所有制性质的法律思考》,1988年湖南省法学会年会,入选当年《湖南省法学论文集》2.《金融诉讼理论模型初探》,《财经理论与实践》1991年第2期3.《制度经济论:双重体制下的制度保障》,《财经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2期4.《论合同法与市场的二重结构》,1993年4月入选《法制日报》征文,《法学学刊》1993年第2期。中国政法大学复印资料(1994第4册)全文转载5.《论人民银行向执法者角色的转换》获湖南省民法经济法研究会1997年会论文一等奖。法律出版社《法治问题研究》(1997年版)一书选用6.《公共管理者与所有者——论国家干预经济时的双重身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7.《加大执法力度、保金融秩序稳定》,《中国金融》1998年第3期8.《政企分开是机构改革的关键所在》,《中国人事报》1998年5月19日9.《论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人民法院报》1998年6月17日10.《经济法的模糊性研究》,《法学家》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11.《局外人还是参与者:区分国家干预市场时的双重身份——兼论经济法的统一》,《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第6期12.《民治:法治的真谛》,《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第二作者)13.《法的模糊性初探》,《岳麓法学评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4.《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鉴 加强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二作者)15.《通过诉讼推进民治》,《中国律师》2000年第9期16.《儒家伦理与法治精神》,《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入选中国法学会《法理学各学者被引超过20次的论文排名》17.《国企产权再论》,《当代法学》2000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18.《对价格战经济法要发言》,《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19.《谨慎干预——经济法的现代新理念》,《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20.《物权法研究中的传统与超越》,《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1.《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论经济法的任务》,《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22.《法的模糊性之探析》,《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民法院报》02年8月19日介绍观点,入选《法理学被引数前200名论文》(第97位)23.《政府干预市场方法之批判》,《新东方》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24.《管制理性主义批判》,《当代法学》2002年第7期25.接受采访:《公益诉讼 推进民治》,《浙江人大》2002年第10期26.《打假要靠谁》,《书屋》2003年第2期27.《中日经济法立法与理论研究之比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二作者)28.《2003年法治进程分析及2004年展望》,《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29.《法治中国 可以期待》,《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3期。《学术界》2004年第3期p278-279转摘30.《中国稳步走向法治》,《共鸣》2004年第3期31.《2003年法治点评》,《检察日报》2004年1月19日32.《国际调节与国家调节》,载《经济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33.《市场调节、国家调节和国际调节的关系》,《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34.《奶粉事件与王海打假》,《经济参考报》2004年5月22日35.《2004年法治进程分析及2005年展望》,《时代法学》200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载36.《2005年法治进程分析及2006年展望》,《时代法学》2006年第1期37.《公平VS效率》,《人民之友》2006年第4期38.《由法治达至和谐:2005年中国法治建设回眸》,《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4期39.《转轨经济法学:西方范式与中国现实之抉择》,《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期论点摘编,《郑州日报》200740.《打破自然垄断的神话》,《检察日报》2006年5月15日41.《消费者概念之模糊性分析——模糊法学的一个应用》,《法学》2006年第10期42.《法的模糊性之存在论分析》,《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43.《法律的模糊问题研究》,《法学家》2006年第6期44.《回到中国——转轨经济法的存在及其价值》,《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6期45.《国家调节权:第四种权力形态》,《现代法学》2007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1期转摘46.《第四种权力》,载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47.《法治的可欲性及其限度》,《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2期48.《民治序曲——2007年中国法治进行曲》,《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3期49.《国家调节权的产生及其根源》,《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4期转载,《检察日报》2008年8月21日第3版转摘50.《公共劣品的法律责任研究》,《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51.《垄断协议中协同行为的证明问题研究》,《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52.《国家调节权、国家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经济法论丛》第15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版53.《商品房销售中明码标价法律问题分析》、《经济法学家(200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4.《产品警示标志缺陷的产品责任问题研究》、《月旦财经法学》2008年第12期,元照出版公司55.《转轨经济法:一种渐进的制度变革模式》,载《海阔天高——中国经济法(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6.《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之选择》,《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57.《模糊法学的初步叙事》,《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5期58.《迂回的法治——2008年中国法治进程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59.《傲慢与偏见——经济法学的现象学分析》,《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60.《法律价值的模糊性分析》,《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9期61. 接受采访:《国资委应定性为国家调节机构》,《长沙国资》2009年第3期62.《非常时期的国家调节——2009年中国经济法治纪实》,《法治研究》2010第6期63.《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人民论坛》2010年10月中64.《彷徨于法理与事功之间——2009年中国法治进程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65.《2005年美国破产法修改与世界金融危机——兼论破产法的经济调节功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9期转载66.《银监会法律性质研究》,《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67.《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公共医疗服务义务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68.《医疗服务市场失范的经济法规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9.《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可走的四条捷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5期70.《公共文化服务立法的基本问题探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第5期71.《法治中国的节点——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72.《人体移植器官产品化的法律调整》,《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4期73.《基本医疗服务法制化研究》,《法律科学》201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5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74.专访《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法制日报》2014年7月16日75.专访《中国法律实施报告2013发布》,《法制日报》2014年6月11日76.人民的法治主体地位,《人民法治》2014年10号77.《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若干建议》,《改革内参》高层报告2014年第21期78.专访《法律实施是一场艰难的革命》,《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6月30日头版79.《须尽快设立行政法院》,《法治日报》2014年10月22日80.《制约权力:行政法院是个好笼子》,《南方都市报》2014年10月22日A31版81.《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制度设计》,《人民法院报》2014年8月13日第五版82.《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坚持依宪执政的抓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26日A06版83.专访《尊重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光明日报》2014年11月6日84.专访《行政法院的设想与前途》,《今晚报》2014年11月30日第13版85.专访《依靠人民的力量推进法治建设》,《人民日报》3014年11月5日86.专访《把依宪执政落到实处》,《湖南日报》2014年11月11日87.专访《从体制着力破解“执行难”》,《湖南日报》2014年12月6日第3版88.专访《行政法院的设想和前途》,《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12月2日(第47期)89.专访《必须强化互联网站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12月15日(第48期)90.《基本医疗服务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规制研究》,《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内容不同,优先级不同。1、内容不同。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包括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美学等。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版包括经济、金融、文学、管理、信息技术等。2、优先级不同。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版会比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优先刊登重要课题的论文。

一、著作[1]杜正贞:《近代山区社会的习惯、契约和权利——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中华书局,2018年版。 [2]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21年版。 二、期刊论文 [1]尹伟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基层司法官员薪酬考》,《学术界》,2010年第1期。 [2]尹伟琴:《论民国时期基层法院判决依据的多样性:以浙江龙泉祭田纠纷司法档案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3]杜正贞、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的主要特点与史料价值》,《民国档案》,2011年第1期。 [4]吴铮强、杜正贞、张凯:《龙泉司法档案晚清诉状格式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 [5]杜正贞:《晚清民国时期的祭田轮值纠纷:从浙江龙泉司法档案看亲属继承制度的演变》,《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6]杜正贞、吴铮强:《地方诉讼中的契约应用与契约观念:从龙泉司法档案晚清部分看国家与民间的契约规则》,《文史》,2012年第1期。 [7]陈明华:《龙泉民国司法档案概况》,《浙江档案》,2013年第1期。 [8]吴铮强:《“宣统元年刘廷滔控谢河清等领契据案”研究》,《浙江档案》,2013年第2期。 [9]杜正贞:《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族产纠纷》,《浙江档案》,2013年第3期。 [10]傅俊:《龙泉民国司法档案中的古青瓷仿制纠纷案》,《浙江档案》,2013年第4期。 [11]张健:《晚清民国刑事和解的第三领域:基于龙泉司法档案刑事案件官批民调制度的考察》,《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4期。 [12]张健:《试析龙泉司法档案中的贫困与犯罪》,《档案》,2013年第3期。 [13]张健:《从龙泉司法档案看民国时期的检察文书》,《浙江档案》,2013年第4期。 [14]张凯:《民初龙泉县学警纠纷与司法裁断》,《浙江档案》,2013年第5期。 [15]陈明华:《龙泉司法档案展现的民间寺庙产权》,《浙江档案》,2013年第6期。 [16]孙业凯、吴铮强:《1912-1927年浙江省龙泉县审判机构的变迁》,《浙江档案》,2013年第7期。 [17]张凯、毛琼洁:《龙泉司法档案学术研讨会召开》,《浙江档案》,2013年第8期。 [18]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晚清屡票不案现象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9]杜正贞:《近代龙泉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和契约诉讼》,《浙江档案》,2013年第9期。 [20]张健:《民国检察官的刑事和解及当代启示:以浙江龙泉司法档案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1]陈明华:《民国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吏警夜宿”叙事》,《浙江档案》,2013年第11期。 [22]毛剑杰:《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原生态历史》,《档案春秋》,2013年第12期。 [23]杜正贞:《民国时期的族规与国法——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季氏修谱案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24]傅俊:《民国龙泉山产诉讼中的“履勘”》,《浙江档案》,2013年第12期。 [25]胡铭、张健:《转型与承续:民国时期的刑事和解——基于龙泉司法档案(1929—1949)的考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26]杜正贞:《从诉讼档案回到契约活动的现场:以晚清民初的龙泉司法档案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27]李爽:《〈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的整理与出版》,《书品》,2014年第2期。 [28]傅俊:《立足原卷 别开新境:〈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编后》,《书品》,2014年第3期。 [29]陈明华:《从私契到国法:民间寺庙产权习惯及其制度化(1722—1927)》,《明清史》,2014年第9期。 [30]吴铮强:《信牌、差票制度研究》,《文史》,2014年第2期。 [31]杜正贞:《晚清民国庭审中的女性——以龙泉司法档案供词、笔录为中心的研究》,《文史哲》,2014年第3期。 [32]杜正贞、王云婷:《民国的招赘婚书与招赘婚诉讼: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政法论坛》,2014年第3期。 [33]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所见县知事兼理审判程序及其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34]包伟民:《社仓弊案与地方社会——晚清龙泉县〈光绪三十三年吴绍唐等侵吞积谷案〉简析》,载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编:《国家视野下的地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49-163页. [35]李洋:《龙泉司法档案中的现代法治理念“人权保障”》,《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36]张健:《民国时期国共两党民事调解的比较研究:国家权力下沉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动员》,《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37]张志伟、毛琼洁:《“龙泉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概述》,《浙江档案》,2015年第5期。 [38]韩德强主编:《环境刑事诉讼》,《环境司法审判区域性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82-99页。 [39]张健:《龙泉司法变迁及其对当代中国基层刑事司法的借鉴》,《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年第3期。 [40]张健:《国家治理的嬗变:基层法院的制度变迁与演进逻辑——以浙江龙泉法院建设历程为中心》,《江汉学术》,2016年第5期。 [41]高元武:《龙泉晚清司法档案中的民教诉讼案》,《浙江档案》,2016年第10期。 [42]杜正贞:《从“契照"到土地所有权状-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3期。 [43]杜正贞:《“异姓为嗣”问题中的礼、法、俗——以明清浙南族规修订为例》,《历史研究》,2017年第3期。 [44]杜正贞:《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的获得与证明——浙江龙泉县与建德县的比较研究》,《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 [45]潘超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调解:制度与实践——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考察》,《政法论坛》,2017年第4期。 [46]杜正贞:《习惯(俗)的确认与生成:从诉讼档案到历史人类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47]吴铮强:《近代中国基层民事传讯制度的演变——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例》,《文史》,2019年第1期。 [48]吴铮强:《双轨制时期(1913—1929)龙泉司法档案民事裁断文书的制作》,《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2019年第1辑。 [49]赵彦昌,刘依梦:《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整理及研究述评》,《档案》,2019年第9期。 [50]李爽:《浅谈大型档案文献整理出版的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以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龙泉司法档案选编〉为例》,《中国编辑》,2020年第Z1期。 [51]杜正贞:《诉讼实践中的意义之网与关系之网: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的清末民初龙泉司法案例》,《民俗研究》,2020年第2期。 [52]于帅:《清代诉讼文书中的稿票考释——以浙南诉讼文书为例》,《历史档案》,2020年第2期。 [53]吴铮强:《秘密调查: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民事诉讼程序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54]赵彦昌、王晓晓:《清代诉状探微》,《档案》2020年第7期。 [55]谢超:《礼法纠缠:民初异姓继承的交易逻辑与裁判考量》,《原道》,2020年第1期。 [56]李贵连,刘陈皓:《民法物权变动理论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57]吴铮强:《过渡与互嵌:近代民事诉讼庭审记录的演变 ——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58]林珊,吴跃珍:《史海遗珠 百年穿越——龙泉司法档案讲述的民国司法》,《人民司法》,2020年第30期。 [59]吴铮强:《传统与现代的互嵌:龙泉司法档案民事状词叙述模式的演变(1908—1934)》《史学月刊》,2020年第12期。 [60]封安波:《论民国时期不起诉处分的“刑事和解” ——基于龙泉司法档案(1935—1949)的考察》,《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1期。 三、学位论文 [1]徐蓓蕾:《童养媳婚姻研究: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考察》,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2]王云婷:《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招赘婚诉讼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3]应玉倩:《民国时期地方刑事和解的实践及其现实意义:以龙泉司法档案为研究范本》,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4]刘德召:《从龙泉司法档案看我国民国时期刑事诉讼制度》,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5]谢超:《民初立继纠纷的化解模式探析——以龙泉司法档案寡妻立继纠纷为例》,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6]王雅云:《“新秩序”与“旧风俗”:民国时期龙泉县招赘婚诉讼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7]王崇:《晚清时期“无讼”法律思想研究——以“龙泉司法档案”为考察对象》,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8]于帅:《清代地方民事诉讼运作中的文书格式、介案群体与实践——以清中期浙南两宗讼案为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 [9]华杰:《民国初期地方司法中的疑罪处理——以龙泉司法档案为材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10]张芹芹:《晚清民国前期诉讼中的查勘——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11]李明月:《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确权方式的转变历程——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天津商业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四、报纸 [1]鲍丰彩、叶辉:《龙泉发现民国时期地方司法档案》,《光明日报》,2011年4月18日,第09 版。 [2]包伟民:《晚清民国:从“大老爷”到“大法官”——“龙泉档案”见证中国基层司法百年》,《中华读书报》,2011年12月7日,第5版。 [3]吴铮强、杜正贞:《龙泉司法档案个案举例》,《中华读书报》,2011年12月7日,第5版。 [4]傅俊:《龙泉民国司法档案中的古青瓷仿制纠纷案》,《中国档案报》,2013年7月11日,第3版。 [5]杜正贞:《浙江龙泉司法档案的学术价值》,《中国档案报》,2013年10月24日,第002版。 [6]吴高庆:《浙江龙泉民国司法档案的法律价值和程序特色》,《中国档案报》,2013年10月24日,第002版。 [7]陈明华:《诉讼文书中的虚构:民国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吏警食宿”叙事》,《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14日,第9版。 [8]张凯:《官治与自治: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学警纠纷》,《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25日,第10版。 [9]徐浩萌、张志伟:《近代民间司法实践的“活化石”》,《中国档案报》,2017年3月3日,第004版。 [10]张文波:《近年来新见法律文献史料及其价值》,《人民法院报》,2017年3月3日,第07版。 [11]曾福泉:《万卷卷宗,还原历史现场》,《浙江日报》,2018年11月27日,第9版。 [12]吴铮强:《从龙泉司法档案看近代中国职权主义民诉规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23日,第4版。 [13]赵世瑜:《透过生活细节还原历史现场——〈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的启示》,《中华读书报》,2019年11月14日,第15版。 [14]傅俊:《〈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的“选”与“编”》,《中华读书报》,2019年11月27日,第010版。 [15]吴佩林:《地方档案整理与出版的“龙泉经验”》,《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4日 ,第15版。 五、网络文章 [1]包伟民:《龙泉司法档案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总序,2018年10月23日,,2020年7月6日。 [2]吴铮强,李杨:《从龙泉司法档案看晚清民国的地方司法及社会转型》,2018年12月7日,,2020年7月6日。 [3]夫马进撰,凌鹏译:《〈龙泉司法档案〉及其价值》,2020年5月26日,,2020年5月29日。 [4]夫马进撰,凌鹏译:《“民告官”案件的背后——民国乡镇中的近代风波》,2020年5月26日,,2020年5月29日。 [5]吴铮强、章军、曾晓祺:《民国初年地方警察的角色、地位与社会冲突——记夫马进教授领读龙泉司法档案研读坊》,2019年9月5日,,2020年7月1日。 [6]古逸英华:《丢布又丢人?我带你穿越至民国审案子》,2020年3月3日, ,2020年7月6日。 豆瓣持续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专业版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内容不同,优先级不同。1、内容不同。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包括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美学等。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版包括经济、金融、文学、管理、信息技术等。2、优先级不同。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版会比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优先刊登重要课题的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009专版是什么意思?答:创建于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报指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并且是面向全国理论界。

如7个工作日内编辑部无人和您联系,您投来的稿件即可自行处理。祝好! 《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与人文版编辑部 已经一个月 ... 最新点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