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博士论文子研究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07-05 23:49:41

博士论文子研究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学术论文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学术论文则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记录和表达,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某一学科的问题进行专门系统深入研究之后,展开地表达其独创性见解的文章,具有学术感、创新感的特性。学术论文是每一个学术研究者都应掌握的发表和交流学术观点、见解和成果的基本方式,而学位论文是学生进行学术研究训练的初级论文,是学术水平的总结和体现,也是学生取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

【找国外模板,对比出创新点,各个地方借鉴,然后改重。做到重复率合格,不要改重一个,有对比创新、交叉创新,贴合当下热门,即可】

对大部份研究生而言,写毕业论文是一项重大工程,攸关是否能顺利取得学位。如果能在起步时获得正确的信息,将可事半工倍。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合适的论文题目、好的指导教授及态度,完成论文将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

首先要了解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有什么差别?「成功的论文」(Successful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A Guide to 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from Proposal to Completion)一书作者David Madsen指出,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差别并不大,两者都需使用正式语言,学生必须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研究结果要公正。差别在于硕士论文所研究的重点、范围、变量及事件比较狭窄,例如,硕士论文可能只探讨某所学校、某个班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博士论文研究的范围则可能是一所学校整学期的教室互动关系。抄袭解疑|创新规划|满意付费|V信Editorking|企鹅②⑥⑦⑤②③②⑤⑥①|问题导向|数据说话|理论支持|

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学生,要如何准备写论文呢?美国有几位专家提出他们的建议,分述如下:

选择论文题目

撰写论文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研究题目。首先应找出自己研究领域中特别感兴趣的,这点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兴趣,常常无法完成论文。最好从自己有兴趣的研究领域寻找论文题目范围,然后问自己这个题目是否可成为一个调查或实验计划。

着有「两学期内完成硕博士论文」(Completing Your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 Master’s Thesis in Two Semesters or Less)的 Evelyn Hunt Ogden 认为,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太专注于一个主题可能减缓研究速度,并可能使研究结果偏斜。她觉得如果能找出一个客观、且能以统计数字回答的问题较好。最好是找指导教授或是系里想要研究的题目,这些可从平日指导教授的建议或暗示得到讯息,也可以翻阅系里历年出版的论文,如果论文中有「建议作进一步研究」等字句,则可考虑作为论文研究主题。Ogden还建议研究生不要花一个周末以上的时间思考论文题目,而且应在读研究所初期便决定,这样你所读、所作的实验和研究可逐步引导你完成论文。

选择指导教授

找论文题目固然重要,选择一位支持你的指导教授也同等重要。Ogden 在她的书中提供了一套性格测验,决定学生和教授是否匹配。有时选择一位好教授不见得是明智之举,严格的教授反而好,因为他们更有效率,而且看重你的研究。

论文组织秘诀

Ogden 和 Madsen 所着的书列举许多论文写作的秘诀,Ogden 建议空出办公室或书房的一面墙当作研究展示区,将论文各章节的标题依序张贴,然后将各章节的初稿内容贴在各章节标题下,如此可一目了然。Madsen 的书中则提供各种作笔记的技巧,可有效率的简化研究过程。他建议研究生用 index 卡作笔记,并在上方写上内容摘要,然后根据内容摘要分类归档。等搜集相当研究资料后,就可写论文大纲了。

谨守论文完成期限

给自己定一个论文完成的日期及每周进度,例如先决定论文的页数,再将页数除以预计完成论文的时间。假使论文有160页,并预计在八周完成,则每周就得写20页。

着有「研究所生存指南」(Graduate School Survival Guide)的作者 Wanda Pratt 建议,研究生应每周定期与指导教授见面,每次见面前均应准备充分,例如,完成哪些工作?是否符合进度?会面后并应e-mail简短的摘要给指导教授,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也是研究过程中很好的记录。

适时奖励自己

写论文本是辛苦事,所以论文完成某个进度后,应奖励自己一下,例如,外出看场电影、去郊外走走等,让自己头脑请醒,远离一下工作。英语俗谚不是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吗?

许多学生以为他们的硕博士论文应是件重要著作,必须有显著价值。实际上,写论文只是学习如何做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便在学业完成后继续从事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生在写论文过程中常觉得疲惫,完成实验或论文似乎遥遥无期,不过只要不失去勇气,成功就在黑暗隧道的尽头等着你。等你完成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戴上方帽子时,你会发现一切的辛苦与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个经历将让你终身难忘!

学术论文在内容结构上包括哪些部分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主要内容:

一、论文的标题部分

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

3、完成了哪些工作

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

三、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四、引言

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

1、研究的理由

2、研究目的

3、背景

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

5、作用和意义

五、正文部分

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关于海子的博士毕业论文

理想主义的死亡绝唱——关于海子以及海子诗歌的特点;与那些风云一时随即又被遗忘的诗人相比,海子是幸运;海子在近乎疯狂的诗歌创作之中,不断创新,一方面继;(一)海子诗歌中的意象美;意象,是新诗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许多读者津津乐道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

理想主义的死亡绝唱——关于海子以及海子诗歌的特点

与那些风云一时随即又被遗忘的诗人相比,海子是幸运的,海子生前是寂寞的,处于艺术和生活的边缘,作品仅仅发表50首,死后却声名日隆,不但诗集连连出版,诗界频频纪念,而且被推举为2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甚至有人提议把他每年的祭日定为中国诗歌节。

海子在近乎疯狂的诗歌创作之中,不断创新,一方面继承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不断吸取西方文化的有利因素,使他的诗歌达到很高的境界。近来“海子热”升温不止,对于海子诗歌的价值,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是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一是海子诗诗歌中的意象美,再一个就是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一)海子诗歌中的意象美。

意象,是新诗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海子的诗歌意象具有独特、成熟、贴切、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特点,值得人们关注。

许多读者津津乐道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中的意象明显具有亲切、温暖的特点:“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这在海子的诗歌中,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作品,诗歌中所嵌入的一些意象,大海,喂马,劈柴,春暖花开,闪电,河流等等,仅是些普通的意象。而在海子的许多诗歌中,却随处闪烁着他所独创的诗歌意象:大地,自然,麦地,麦子,月亮??这些活跃在他心灵深处的普通词汇,被他随手拿来,赋予其鲜活的意义。

“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答复》)为什么诗人会被麦子所灼伤?一定是因为爱到了极致。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明天的粮食与灰烬/这是绝望的麦子”(《四姐妹》)只因爱得太切,只因对其抱有太多的期望,所以就极易被其伤害。

海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农村养育了他,因此,诗人对农村怀着深厚的不可言说的感情。长久的农村生活及特殊的农村情感,使“麦子(麦地)”这一农村特有的事物深深地根植于诗人的内心。诗人笔下的麦子,并不等同于普通的麦子,它没有地点、没有具体时间的限定,好像在天空与大地之间,一片空灵,给人以联想的空间,形象单纯而又高度概括,它甚至超越了单调和贫乏,具有了母题的性质。麦子(麦地)在海子的笔下,时常转换角色,使诗歌具有了灵动和宏大的特性,并有意识地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诗人西川曾说:要深入谈论海子其人其诗,以及他作为一个象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与社会所产生的意义与影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是的,真正的诗人海子,一直就在思考着生存的本质与生存的意义,以自己才华横溢的诗歌诠释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在其长诗《传说》的题记中诗人写到:“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磨难中,句子变得简洁而短促。那些平静淡泊的山林在绢纸上闪烁出灯火与古道。”无疑,海子的诗歌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诗歌意象创造性的使用,将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着非凡的启示。

二、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海子曾打过着这样的比喻,“海鸥是上帝的游泳衣,在飞。”“山楂树是高大女神的自行车”。海子用先知的口吻来写诗,他常常走到风景的背后,对生命进行描摩和畅想。在其诗中,生命用火来象征,“就像火走在柴中”。与火相对应的意象群有太阳、灯、黎明、黑暗、月亮、马、水、风等,这是能穿透一切,达到

一切的神秘的生命大磁场。海子在他的诗歌中传递了一种宗教的精神,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从根本上说,这种视角是对整个人类文化的透视。这种创作视角,使他的诗歌意象很容易摆脱生活中一般形象的束缚,走向纯粹的诗。

在学术界,海子诗歌的哲学意义和美学贡献被不断发掘,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诗歌透露出的昂扬生命力、积极情怀和明亮色彩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丰蕴的温暖感受,并在美学层面上实现了不小的超越。这正是他的诗作常被大声朗诵,而且不给人消极沉溺之感,反而对生命产生无限憧憬与向往的深刻原因。因此,海子诗歌有着宽博的精神世界,完全突破了大量浮光掠影的当代平庸之作,学术界也在为挖掘这位年轻诗人的精神财富做着极大努力。从九十年代至今,关于海子诗歌的解读和评论不断出现于各种书刊杂志,研究人员从能大量背诵其诗的青年学生到耄耋老学者,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年加大。

海子不仅使诗歌作为纯文学形式得到了新的美学提升,同时在字里行间思考了更宏大的主题。他对人类生命以及文明发展怀着深深的不满和焦虑,在日益物质化、欲望化的今天,海子通过诗歌的途径为拯救精神失落的生存状态做了一次带有终极性质的尝试。正因为如此,他的深刻反思和执著关注才具有了无上的价值和尊严。

1989年3月24日,年仅25岁的海子在自己的生日那天,选择了在山海关卧轨自杀。铁轨旁散落着一只书包,这只书包里装着他喜欢的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美国作家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朱大可先生在他的文章《先知之门》中说,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子是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的死亡绝唱。今天,海子的诗歌如同他所选择的自杀一样,尽管还充满着争议,但从精神的层面上说,海子以及海子的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不合时宜的时代怀念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八十年代,是诗歌最辉煌的年代,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当我长大到应该迷恋诗歌的时候,其实那个时代已经离我远去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我偷看过他给母亲写的热情洋溢的诗歌,既羡慕又为自己难过,长这么大,似乎从来没有哪个男孩为我写过哪怕只言片语。我爱上的一个人,最初打动我的也是他为另外一个女孩写的情诗。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诗集,父亲常常成套地往家里搬各种诗人的集子,订的杂志大多也和诗歌有关。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他常常会忘乎所以地在我面前朗诵一首让他心潮澎湃的诗。那时候,我只是觉得父亲好笑,不过看到他发表在当地报纸和杂志的诗歌作品时,也会有几分崇拜。但是,我依然对诗歌没有任何感觉。 1989年,我才6岁,那时候父亲带着我去了很多地方旅行,在陌生的城市里,看到一群群的人拉着旗帜在路上有条不紊地行走,我不明白那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热闹,他们的表情肃穆而激昂,我问父亲他们在干嘛,父亲说“他们想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我想,他们要表达什么呢?可是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我看到父亲的脸色很凝重。我猜想,也许这些人只是像我一样喜欢热闹并且不愿意回家,所以找个借口在街道上游荡。 海子在那一年自杀,死去的时候和我现在的年纪一样大。那一年,我常常听到父亲和朋友们谈论的字眼中充斥着“海子”、“卧轨”、“自杀”,他从来不会当面和我谈这些,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这些显得过于沉重了。那段时间经常会听到父亲轻轻的叹息,那本黑色封面的《朦胧诗选》,是他翻得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北岛、顾城、海子……我好奇地翻阅着那本让父亲皱眉的书,默默地记住了这些名字。 时隔20年,我依然不了解海子,不了解诗歌,不了解那个时代。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我必须试着去靠近他,熟悉他,诠释他。我知道,任何解读现在看来都很苍白,叶匡正说“20年了,我依然不敢怀念他。读他的诗句,就会看到自己人到中年的污浊与卑微。我们的青春、我们血液里的诗人,竟被尘土和世俗掩埋得那么深。怀念他,只有让我更加羞愧。”对于80后一代而言,海子是一个有些许陌生的符号,现在有多少人还会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如痴如醉地捧着海子的诗歌深情地朗诵呢? 现在读海子的诗,心情是复杂的,我心里清楚地知道那道隔阂,永远都无法消除。我们没有经历那段迷惘的岁月,那个混乱的时代,我们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北岛说:“诗歌本来就是很边缘化的东西,和八十年代初的热闹相比,也许目前诗歌的处境更真实。”与其说大家凭吊的是海子,还不如说大家凭吊的是那段永远无法挽回的纯真年代。在这样的时代怀念海子,显得多么可笑和不合时宜。就像当初我注视着自己的父亲时想,他的样子真好笑。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纪念海子逝世20周年 魏建军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象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西川《怀念》 一、引子 1989年3月26日黄昏,对于一个名叫海子的人来说,“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夜里风大/听风吹在村庄/村庄静坐/像黑漆漆的财宝/两座村庄隔河而睡/海子的村庄睡得更沉。”这是一个义无反顾走向死亡的诗歌的精灵,在先后写了七份遗书后,选择了“适时而纯洁的死亡”。这个日子将永远让我们铭记。这个人将永远与他的诗歌活在这珍贵的人间。3月26日也仅是一个平常的日子,遗憾的是,我们太容易遗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醒甚至铭记。海子其实知道,“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其实不知道,我们需要他,就像一个人需要粮食和水。 二、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春天,十个海子》这个含着质询、诘难、激情、绝望、反观自身生命的春天的人,作为黑夜的儿子,他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每一个海子都是自己孤独的绝对,真实的质朴。他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吟唱着高洁的理想,操心着一家人的嘴、吃和胃。曙光对于黑夜的儿子,便是最后挣扎的力量,便是幸福的最初和最后。“曙光”在吗?它在又不在。它在某些人的话语中,它在我们全力的期待中,它招摇过市,它转瞬即逝,它或许根本就不曾来过。清醒的诗人一定看到了自身的曙光。敏感的诗人一定被它所伤。洞察力极强的诗人一定看到了曙光背后的意思。在这里,一个肉身的海子,因为具有了神奇的思想,因为具有了精神的最初和最后的源动力,他被分裂成不同个精神实体。他所吟唱的悲伤,焦灼地伤及自身也伤及每一个苦难的心灵。他是一个人,他是我们,他是最先那个面对生命困境长久沉睡,低低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的疼痛的化身。面对他所热爱和憎恶的东西,海子很疲倦。我们也很疲倦。可是,这是春天,这是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世俗意义上的春天。他似乎感到这里不属于他,因为他“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这里是世俗意义上的北京,可是“夜晚的血/梦中的火/照亮了破碎的城市/北京啊/你城门四面打开/内部空空。”诗人的人格和诗歌理想都放逐在这个极具变革性的社会中,他内心的自信和脆弱都需要呼应和肯定,可是除了几个朋友,除了一些还在孤独中创造精神价值的人,谁能真正理解他呢。他是这个时代孤独的“王”。世界对于他,是隔膜的存在,人心对于他,是失望的所在。他所要建构的是生命的长诗,他所要战胜的不是一种观念、一个人、一次失恋、一斤温饱全家人的棉花和蔬菜。他所要追问的是生命中精神的终极意义,他所要实践的是生命到底有多种可能性。尽管在世俗意义上“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春天,十个海子要全部复活。他要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一骑绝尘后,疼痛将在大地上弥漫。 三、三次受难和三种幸福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夜色》海子诗歌中的三次受难和三种幸福,非常具有深意。流浪是人生中一种处于游移状态的不确定感。在夜色中的流浪,不仅是身体的漂泊,更是心灵的劳顿。流浪对于人,是疲倦,是忧伤,是饥饿,是破衫,是卑弱,是颜面无存,是泥泞坎坷,是拿把雨伞寻找远方,是一次次的到达,一次次的出发,是生活无着落后困境中的谓叹和感伤。在现代化的语境中,不仅是海子,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身体和精神的流浪者,每个人的家园终其一生都在流浪的路上,每个人终其一生也许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家园将生活在我们的想象里,将生活在过去,家园将像一个梦魇贯穿在我们的身体和心魂里,让我们无所凭依,让我们两手空空。当海子说“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当海子在村庄感到“村庄/ 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时,“麦地和乡村”已经不能全部承接海子的期望,在农业文明受难,工业文明急剧加深的时代,“麦地和村庄”将成为我们最后的温暖,最后的疼。如果说流浪对于诗人是一种受难的美,那么爱情呢?爱情是对一个苦难者的拯救吗?海子的爱情经历让很多人扼腕叹惜,因为他先后爱上了4个女孩子,但逐一在世俗意义上失败。“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可是如果仅仅把海子对爱情的需要和失去理解为他不幸生活的致命的温柔一刀,那也太委屈这4个女孩子了。因为,海子之于现实的爱情,无疑附着了很多理想的色彩。当爱情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很多人都把希望归结到婚姻上,可是,爱着,一起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倾慕、对于要直面一个“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的海子来说,4姐妹在现实面前肯定要“想一想”,要颤抖,要动摇,要爱向别处。世界上,没有女人,男人会是什么?世界上,一个诗人,没有爱情,他的诗歌会缺少什么?世界上,一个被爱情灼伤的男人,在他忧伤的诗歌中,他向我们要苦苦诉说什么?可是,海子说:“我不是要苦苦诉说/不是在青春的峡谷中/作出叛徒的姿势/我是心头难受的火啊!”诗人为什么如此难受,因为“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那么,爱情对于他,也是一种理想,并非实在,虽然他在现实中体味到了爱情的幸福和疼痛。因为没有幸福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疼痛的受难。这时,我们不仅要问女人啊,你为什么不爱上一个诗人?空旷的回声是:诗人啊!你是一个受难的人,你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避让的人,你是在不断的失去中孤独地咀嚼忧伤的人,最让你受伤的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最爱的女人,你最亲的亲人啊!因为当一个诗人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不仅要面对诗性的世界,还将面对尘世的泥土和雨水。于是“生存”对于诗人也将是一次困苦的受难。海子来自农村,“苦难”和“贫穷”滋养了海子,也造成了巨大的内伤。“在月色的照耀下,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我被抬向一面贫穷而圣洁的雪地,我被种下,被一双双劳动的大手,仔仔细细地种下……”他在感到自己被贫穷灼伤的同时,他一定想过要改变这种窘迫的境地。对于一个浪漫的抒情诗人,当他感到现实的苦难,当他意识到自己随时将受到生存的威胁,当一家人的“嘴、吃和胃”无劲的抖颤,这将是一件多么扫兴多么现实多么艰难多么内疚多么无望的生活方式啊!“生存”对于他,无疑是一次不幸的受难。那么“幸福”呢?海子则幸福地说,我有“诗歌”、“王位”、“太阳”。为什么“诗歌”让他感到幸福,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诗人,他因诗而活,为诗而死。他活着是一首诗,他死后是一首绝唱。回响和激荡在我们心中的是那些我们默默吟咏的诗行。清清浅浅之中,诗流窒息了我们,诗流唤醒了我们,诗流成全了海子,诗流映照出海子的孤独和我们的浅薄。诗流之所至,哗然一片又寂然无声。“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海子心里,诗歌神圣到是“王”在写,那么,“王位”对于海子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一个诗人,他要得到和丧失了什么呢?是太阳还是王位?深思“王位”和“太阳”这两重意象,在海子的诗歌写作中,是一个脉络上的两根青筋。这两根筋时时在充血,在暴涨,在让诗人的内心躁动不安。这两个意象有异物同质的特性:需要时时旺盛的燃烧、都很孤独、都很瞩目、都有强烈的征服欲,一旦冷却或丧失,内部的结构将严重失衡。但欣慰的是,海子曾经很幸福地拥有了它们。难过的是,海子得到和拥有的当时时间是短暂的。他像一个“王”一样孤独地在类似《太阳》式的诗行中留下了车辙般的印迹后,让诗歌进入了超越当时时间的永恒时光中。欣慰的是,他仍然可以说,“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四、温暖的诗与可爱的人20年风雨如烟,回首看海子留下的诗歌,除了美丽和忧伤,其不可替代之处则是别样的温暖。让我们先读几首诗歌: 《熟了麦子》“麦子熟了/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坐着羊皮筏子/回家来了/有人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灯前/认清是三叔/老哥俩/一宵无言/半尺厚的黄土/麦子熟了。” 《五月的麦地》“五月的麦地/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找到我/幸福说:‘瞧 ,这个诗人/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在劈开了我的秋天/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我爱你,花楸树。” 《遥远的路程》“雨水中出现了平原上的麦子/这些雨水中的景色有些陌生/天已经黑了,下着雨/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 《日 记》“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引用这些诗,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要纪念海子,要理解海子本身的价值最好的方式当是好好地读他的诗,好好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在虚无中反抗绝望,在苦难中心怀感恩,在批判中走向超越,在冷漠中给予温情,宁做精神的永恒知己,不做物质的短暂情人。《熟了麦子》中海子对三叔的书写,就是对像三叔一样的勤劳厚实的人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高高在上的简单同情和俯视,里面则包含有对幸福和苦难的理解,对生活幸酸而温情的体验。《五月的麦地》是《麦地》篇中温情的延续和放大。这是一首非常有胸怀的诗歌。“五月的麦地上,全世界的兄弟们要拥抱,要背诵各自的诗歌”,是诗歌让我们走在一起,是诗歌让我们共同拥有了五月的麦地,是诗歌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即使我们相聚,然后离开,“我”在五月的麦地,也会梦想众兄弟,也会看到家乡的卵石,黄昏的天空,布满哀伤的村庄,也会孤独一人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读这首诗,我不想穷尽心思地找那些最后导致诗人死亡的诗歌意象,因为当死亡成为一个既成的事实,我们的心头没有必要时时笼罩着诗人死亡的阴影,从而忘记了诗歌本身。如果说诗人在诗歌中透露了未卜的先机,则只能更加证明诗歌的伟大,以及诗人先知般的感悟力,只能证明他是真正在用生命写诗。《幸福一日》里“一棵秋天的花椒树”“无限热爱着新的一日”,不断强调“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椒树”这个比“幸福”本身还幸福的“花椒树”,它“健康、富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即使这颗花椒树就是幸福一日的花椒树,即使海子就是幸福一日的海子。《遥远的路程》中诗人在“天已经黑了,下着雨”时,还“坐在水上给你写信”,这种钟情无处不在,这种虔诚无处不在,这种书写无处不在,这种温情无处不在。《日记》篇中,诗人面对“姐姐”这个在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较自己偏大的女人身上,寄托了无限的思念和无边的希望。姐姐是如此纯粹,思念是如此纯粹,海子是如此可爱。“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海子这个“迷恋于荒凉的泥土,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的诗人,这时竟如此真诚投入地想念一个美丽的让自己暂时“放下人类”的女人,今夜,哪个女人不为之动容,哪个女人敢说海子不可爱,哪个女人会失掉“今夜”,哪个女人不会因为这首诗温暖一生,幸福一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篇死亡者的呓语,他把死亡极度的美化,因为他的精神已经准备游离尘世,他才会如此用情如此挚爱的祝福人间。“从明天起”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因为他对今天感到了彻底的绝望,当他醒来,他意识到他不幸和幸福的源泉是什么?他偏执地认为今天的他缺少这些幸福的因素: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天会幸福吗?他已活在自己建构的幸福中,我们无从知晓。这对幸福的描述如此简单又如此艰难,在尘世的人们,我们觉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极美的事了,海子也以为这样,只是我们的大海不是他的大海,我们的春天不是他的春天,那些开放的花儿也只是生命飘逝的绝唱。关于幸福,我们理解了什么呢?是一所房子和蔬菜,是一个灿烂的前程,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海子没有得到的,我们会得到吗?关于海子,我们理解了什么呢?是温情的祝福还是绝望的呼吸?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给每一条河和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一条条河和一座座山真的会因此而温暖吗?海子期待着,我们也期待着。因为只要身体或精神不死,对幸福的追求和描述就永远也不会穷尽。 五、“评价海子让我很痛苦”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2009年3月24日《新京报》采访西川时,西川说了一句话:“评价海子让我很痛苦。”作为海子的朋友,作为海子的诗歌兄弟,作为海子去逝后义务忙于海子善后事务的授权人,20多年来,他承担了太多的情感重量,承担了太多热爱海子的诗友对海子诗歌及生活的询问。他写了《怀念》、《死亡后记》和几篇序言纪念海子。“海子的自杀激怒了两类人:一类是那些怀有高尚然而脆弱的道德理想的读者;另一类便是自身尚在谋取功名的诗人。”他们关注海子,不是因为海子诗歌的成就,而是别有用心。同时,西川还对有人把死亡美化、渲染的行为作了沉痛的反思:“我不想把死亡渲染得多么辉煌,我肯定说那是件凄凉的事,其中埋藏着真正的绝望。有鉴于此,我要说,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和时代生活中的种种黑暗、无聊、愚蠢、邪恶真正较量一番。一种阴郁的气氛只能培养狭隘的头脑,这对于写作是相当不利的。”西川还说“对我而言,海子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朋友。他有优点,也有弱点,甚至有致命的弱点。我想我们应该对死者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了解,就像我们对自己所做的那样,这是最起码的人道主义。我在这里说的是一些导致海子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他的切肤之痛,至于海子那导致海子自杀的形而上的原因,肯定有人比我有更多的话要说。”《新京报》也说:“有人觉得,海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人觉得,海子从未离开过我们。有人觉得,海子只是一个孩子;有人觉得,海子是王。有人觉得,海子是不错的招牌;有人觉得,即使现在看来,海子也是殉道者,是先知,是英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海子。”当读完上面西川先生及《新京报》的引文,首先是致敬,因为没有西川,我们要了解海子具体的生活会非常艰难,20年后,海子、骆一禾相继离他而去,留下无法言说不想言说的悲伤,在具体的生活中,他一次次的走进风中,凭着友谊和爱艰难地做着关于海子的事。这些事有些已经完成,有些尚需努力。当有一天一个人被一个特殊的日子提醒,甚至必须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痛苦是复杂的。其次,痛苦之所以侵入他的心灵,缘于他对公众理解海子诗歌及其精神的不满,他不想因为他的介入影响了公众对海子客观的评价,他不想因为他的旁观使公众失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海子。比如他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所有人将它认为是很明亮的诗,实际上它背后是非常绝望的,这是快要死的人写的诗呀!这种东西,收到中学课本中,中学生只能看到最表面的一层,不知道背后危险的冲动,老师也不敢讲,老师也不一定理解。”不管我们知不知道诗歌背后危险的冲动,老师能不能真正理解和讲述海子的诗歌,这些诗既然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就会努力去解读它,去理解它,去感受它。虽然美是危险的存在,但如果不正视和追求美的话,我们形而下的活着是不是太缺少了什么。我想通向诗歌和美的途径异常多样,也异常艰难。人活一生有诗读,能读一两首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不一定自杀就是对美的终极追寻,在另一种意义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也同样需要超凡的勇气和温情的目光。因为在时空的隧道中,有些地方我们永远无法到达,有些人我们永远无法忘记,有些情义我们永远无法偿还。“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诗人, 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你无力偿还/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头顶寂寞燃烧。”那么,我们活着,“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2009年3月25日写于北京

海子还是接近西方的,虽然他生活在中国,他的诗歌世界,伴随着他的所有诗作,都是一个巨大的出口和分裂点,所以你应该读很多书,西方的所有名著,以及那些填满时代的巨人著作。

要写海子,首先你得把海子的诗来一遍对吧?最新版的《海子诗全集》,基本上囊括了海子的所有作品,市场价88元,但如果你上卓越网,就很便宜了,只要元人民币。燎原的《海子评传》是海子的传记,我看过,写的很客观,很好,是了解海子生平的首选书籍。另外,你也可以涉猎下海子的生前好友西川与骆一和的诗作,可以做做对比,特别是骆一和的,不光是诗作与海子的有几分相似,就连他们俩的命运都一样,都是英年早逝。海子总是自比太阳,你可以看看梵高的画作,以汲取灵感,还有荷尔德林,普希金等,这些人都在海子的诗作中出现过,你读过海子全集就会知道,会去研究下。

亲子关系的研究论文刮痧

从电影《刮痧》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法院在解决家庭和青少年问题时并不非常适当,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运作是比较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近年来,为了因应与国际接轨的需求,中国法院在内部设立了各种专门法庭,比如知识产权法庭,反倾销法庭等,这不失为一个折中办法,但由于司法独立问题没有解决,中国法院的声誉并不乐观。外国商人往往不愿意选择中国法院为管辖法院。你要根据这个电影写论文,其实可以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差异来写,等同于你的中外法律文化制度的差异`~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法系,涵盖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大陆法系的代表有德国、法国、中国等;而英美法系则当然以英国和美国为其代表。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之间的不同点的比较,一直都是比较法学家们所热衷的话题在大陆法系中,诉讼可以有间隔地划分为多次的审理。因而,对于一方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的出人意料的观点或证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下一次的法庭审理中提出进一步的证据予以反驳。而在英美法系中则大不相同,由于采取的是一次性的审理,律师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情发生,不但要把自己的论点和证据想清楚,还必须了解对方的论点和证据。因为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中,如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证据,任何一方都不能轻易地要求休庭。这就使得律师必须在开庭之前会见他的证人,以搞清楚他们会在法庭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于这种行为,德国的律师却认为是违反职业道德的。[4]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经常有出人意料的结果,为什么那些能在法庭上以一己之力翻云覆雨的律师总是受人尊敬。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庭审理却总是给人按部就班的感觉,而显得不够精彩,律师很难有非常精彩的表现。 既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采用一次性审理的模式,那么法官的作用如何呢?在审判开始之前,律师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而法官对于争议的问题和有关的证据却极不清楚。据认为,法官靠律师通过口头陈述提供全部必要的事实和法律。[5]我们都知道,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庭上,律师独立地决定传唤哪些证人、提问证人。每个证人都是被一方提问之后,再由另一方进行反提问。提问证人也是律师智慧的体现,出色的律师常常能使对方证人的证词不可信,而无法被法官或陪审团采纳,从而失去了证据的效力。

我没看过刮痧,但是听说了一些,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从人权保障的角度来写。举个例子,在美国,一个未成年人被外人打了,打人的这个人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个未成年人如果被家人打了,那么家人很可能会失去监护权,也就是说,不论侵权人是什么人,他都要因为侵权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在中国不一样,未成年人被家人打了,家人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只要程度没有达到家庭暴力的程度。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在美国不论主题如何,人身健康权都受到一样的保护,即便是家长打孩子,即便是有理由的打,美国人一样认为是侵权(因为家长的行为通常不会是正当防卫),在中国就不一样,很多情况下,孩子生下来了就是家长的私有物,而没有被视为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被打就被打了,别说是在教育你,就算打错了,只要没把你打出什么事,谁都管不了,孩子的人身健康权就没有得到同成年人一样平等的保护。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在中国,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人一般也懒得管,毕竟自己的孩子还得靠打骂呢!还有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在美国,家长打孩子,邻居立马就向有关机构反映了,因为他们的文化告诉他们公力救济是最有效的,但是我国不一样,碰到家长打孩子这种情况,一般人首先会坐视不理,毕竟是家务事,如果是在过分了,邻居有时也会出个面调解调解,也就是说我们通常会选择私力救济来解决,当然这不光说明了中国法律意识普遍不高,更说明了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不是西方政府理论中的不信任,而是由于我国权力机关没有办法以自己的行动赢得国民的信任造成的。

法律必须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这是我看这部影片得到的启示。如果美国是个穷国家,它肯定开不起那么些社会保障机构。同理,中国有了钱,也可以发展成那个样子。不过有些东西,中国完全可以照搬过来,比如,医院发现孩子有被虐待的痕迹,就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通过电影“刮痧”,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存在许多的差异。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我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差异,教育文化上的差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生活态度上的差异。我主要讲价值观上的差异。在价值观上,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确的人性本恶论观点的代表者。基督教主张原罪说,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The sins of the fathers are visited upon the chil-dren.”(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说明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国古代圣人都是“性善论”的代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人性论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西方国家从“性本恶”出发,强调法治,注重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善论”出发,注重人治,强调以德治理。 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中国人常常避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个人作为集体和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次要的。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较少因为考虑集体而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与利益。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推崇无私奉献,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在教育文化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现仅就中国和美国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一些比较。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还有,中国有些教育方面的语言也跟西方存在差异。在中国存在着“落榜生”一说,而在美国是没有这个词的,他们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是一种歧视。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在生活态度上,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东方人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不愿使自己活得太累。许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中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平时如果有事上门,事先要确切地预约时间。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行为。中西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好处。但是我们中国人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西方人学习,只有接受别人的好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会更好的发展,才会更快的进步!

博士研究论文感觉不系统

1、主线不好定,思考主线很麻烦的,五六年的工作怎么串起来不突兀,需要立意很久的。2、字数比较多,大概要快两百页了。3、重复率有要求,提交的时候要查重,不能都是抄袭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网查重数据库是整个学术界查重系统中最全的一个,权威性也是最高的一个,知网论文查重检测是得到了大部分学校和杂志社的认可,百分之九十的高校都是使用知网论文检测进行论文查重,可想而知,知网论文查重是很严格的,知网论文数据库包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互联网资源(包含贴吧等论坛资源),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 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 英国Taylor&Francis 期刊数据库,港澳台学术文献库,优先出版文献库,互联网文档资源,图书资源,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CNKI大成编客-原创作品库,个人对比库。

检测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的知网查重系统(或TMLC2系统),和知网期刊检测系统AMLC/SMLC,它们的比对数据库有以下11种比对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 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互联网资源

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英国Taylor&Francis 期刊数据库等)

港澳台学术文献库

优先出版文献库

互联网文档资源

图书资源

个人比对库

检测本科生、专科生论文的知网PMLC查重系统的比对数据库有以下9种: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

互联网资源

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英国Taylor&Francis 期刊数据库等)

港澳台学术文献库

优先出版文献库

互联网文档资源

图书资源

个人比对库

其中,“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是本科毕业生必查重的一个知网数据库,其主要收录的就是本科毕业论文,只要是往届(一年前)毕业生使用过知网pmlc都会在系统中有记录。由于学生并没有授权知网收录,这些文章都是不公开的私密论文。虽然知网查询下载不到这些论文,但是使用知网pmlc就可以对比到。所以本科生选择PMLC是最准确最全面和高校一致的查重系统。

学术论文,俗称“文章”,英文称为“Paper”,哈佛大学的George 教授曾专门写了一篇题为“Writing a paper”的文章给他研究组的学生参考,其开篇即高度概括了什么是文章以及文章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A paper is an organized description of hypotheses,data and conclusions,intended to instruct the are a central part of your research does not generate papers,it might just as well not have been done.”也就是说文章是你在科研工作中提出的设想、获得的数据和结论的有组织的描述,面向的对象是读者。文章是工作的总结,发表文章是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没有发表成文章的研究工作可以认为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要发表文章尤其是高水平的文章,必须要有好的研究工作,在已有的高水平研究工作基础之上,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亲爱的苦恼博士,在你为发不出文章而苦恼时,请从如下三个方面寻找原因:1)你是否从你的导师那里获得了充分的指导;2)你是否从你的师兄师姐以及其他同学同事那里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技巧;3)你是否对科研有明确的目标和兴趣,以及是否为之而努力奋斗。

博士毕业论文与国基的关系

问:论文中的第一作者,合作作者,通讯作者都是什么意思啊,怎么分辨?答:第一作者是论文署名第一位的作者,一般评职称、硕士毕业等要求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合作作者是在一个课题项目中处于合作关系的作者,譬如几个科室共同研究或厅级与校级的合作通讯作者等同于第一作者,一般会放导师或者研究中领导。答:第一作者是文章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发表时谁名字放在前面谁就是第一作者合作作者就是放在后面的那个名字通讯作者就是留联系方式的那个作者问:请问论文中两个通讯作者怎么标注?答:在两个通讯作者名字右上角加星号,然后在相应的地方提供邮箱就可以了。或者可以在文章醒目位置,用文字表述一下,这个不是审稿的侧重点,重点在内容,格式方面会有校对和排版的。青博盛学术专为期刊投稿设计,增加发表EI、SCI等国际期刊的几率。问:关于论文发表时的第一作者身份和通讯作者身份,是如何写的,有没有现成的相关文章可供参考?答:第一作者是在文章标题底下第一个作者姓名,通讯作者一般是在文章第一页底下或文章最后特别表明,相关文章可自己搜索(不知道该怎么给你)答:第一作者一般在文章题目下面标明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具体的作者简介应该还要有: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文章末尾注明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答:找准目标期刊然后按照他的要求来就行了问:什么是通讯作者答:通讯作者指课题的总负责人,通讯作者是论文对外责任的承担者,是文章最重要的作者,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被接受发表的过程中的一切联络工作,一般由通讯作者负责。什么是通讯作者通讯作者是和编辑部直接打交道的人,通讯作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文章读者和作者联络方便。通讯作者起联系人的作用,在国外期刊,通讯作者主要负责联络沟通和论文的学术解释。通讯作者一般是比较资深的研究人员,要能够负起责任,年轻人做通讯作者,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问:通讯作者是什么意思 通讯作者指的什么答:1、“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性、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方面负全责(或主要负责),在读研究生撰写的论文,一般由其导师担任“通讯作者”。2、国外影响因子比较高的几个外文期刊关于“通讯作者”的定义是:通讯作者必须是文内作者之一,其作用为稿件的通信联系,也就是起联系人的作用。 国外期刊的通讯作者主要是负责联络沟通和论文的学术解释,保证论文的学术真实性。3、“通讯作者”通常应该具有更高的学术地位以及专业水平,在该项科研工作中以第一作者的指导老师或重要辅导专家的身份为其提供帮助。就是这样的哦。

回答如下:1.理论上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博士论文查重范围是其他已经毕业博士撰写的论文,不会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时后的查重范围是基金委各类基金的数据库。2.可还是建议你在提交前适当的调整一下语言,一般说来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论文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略有区别的,基金讲究的是尽量凝练深刻,而博士毕业论文更偏重系统完整。

国家的柱石;国家的根本﹑根基。

博士是一个学位称呼,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历的学位,是最高级别的学位 (博士后并不是学位)。

我国针对博士生的管理,采用的是松散的导师带学生的管理模式,基本是学生一年时间上课,两年时间跟随导师做论文。由于课题项目不多,大部分的博士生都是在上课一年之后,就纷纷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当中,到各个公司去实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

毕业论文查重的话,和自然基金的项目书相同的算重复率,只要你和网络上能够任意查到的一些文章或者是一些文字,只要是相同的,那么都是算重复率的,所以的话,你最好不要跟他的这个自然基金的项目书一样,不然的话会很重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