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心理卫生与保健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0:31:03

心理卫生与保健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怎有泪对于社会责任想象

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论文

1.幼儿保育与健康研究2.幼儿锻炼与健康研究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4.幼儿膳食研究5.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研究6.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研究7.幼儿意外事故研究8.城乡幼儿园保育工作差异研究9.城乡幼儿生长发育研究

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虽然其教育价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但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高校健康教育》

【摘要】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虽然其教育价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但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对大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等问题的分析,针对性的开展高校健康教育,达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是21世纪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国内外健康教育发展史表明,健康教育是从学校开始再推广于社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性的公益性服务,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一是增进青年学生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青年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预防意识。二是使青年学生逐步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为终生健康奠定基础。三是在普及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至201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预计将稳步达到3000万,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7~22岁,处在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心理发展正处于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他们往往又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由于他们还缺乏丰富的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会表现出幼稚或片面,产生矛盾心理,甚至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对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常见的生理、心理问题有①自卑: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没有信心,心理承受力很差,经不起刺激,经常多愁善感,容易产生猜疑心理,瞻前顾后。有报道,某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有57%的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②社交障碍:主要是自我防御心理过强,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有报道,高校大学生中84%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57%学生存在社交困难。③懒惰:大学生普遍存在懒惰的表现。④狭隘:很多大学生喜欢斤斤计较,对一点小事都耿耿于怀,好嫉妒,好挑剔,心胸狭窄。如云南大学生物系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同学打牌时被同学怀疑作弊,就对同学怀恨在心,将3名同学残忍杀害。⑤抑郁: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据调查,广州医学院学生抑郁症检出率为。每年全国各地高校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⑥焦虑: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竞争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⑦过分自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娇生惯养,常常以自己为中心,缺乏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精神。大学生独立生活自我照料能力差,健康知识匮乏,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性生理知识。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有①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经常晚睡晚起,早餐不吃,早、中餐合并,造成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有些学生偏食,喜欢的食物多吃,不喜欢的食物少吃甚至不吃;还有些学生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而节食。由于不规律和不平衡的饮食行为,长此以往会引起胃炎、胃溃疡、厌食症等;营养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等;营养摄入不足会引起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从而导致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身体疲劳感加重等现象。②不良的生活嗜好: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青年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情感丰富、复杂和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为了表现成熟,模仿成人行为,吸烟、喝酒甚至吸毒,还有些学生追求虚幻的刺激,无节制的上网,不仅荒废了学业、伤害了身体,甚至还有少数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③不良的卫生习惯:我国大学采取寄宿制管理,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大学生群体也就成为各种疾病传播的易感人群。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主要表现和影响有:长时间不洗澡,不换洗衣服,不定期理发剪指甲,不定期晾晒被褥毛巾,会引发接触性传染病,如各种皮肤病、沙眼;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饭前便后不洗手,随意使用他人生活物品,会引发消化道和呼吸道及接触性传染病,如肺结核、流感、甲肝、菌痢、结膜炎、霉菌感染引起的脚气等等;不注意保护口腔卫生,不早、晚刷牙,会引发牙周炎、牙龈炎、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虽说这些都是很小的事,但不注意个人卫生,却是引发多种传染病的温床。④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在压抑、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下,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各种传染性疾病,同时内脏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到影响。大学生中常见的偏头痛、心律失常、胃溃疡等疾病与不良情绪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大多与持久的消极情绪有关,如神经衰弱的病因就与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有直接联系。有些大学生还因无法调适、消除不良情绪,长期陷于苦闷、压抑、抑郁等状态中,感到悲观、痛苦,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会走上自杀的道路,酿成悲剧。⑤缺乏体育锻炼:信息时代,学生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久坐不起,很少参加课外活动。许多年轻人认为,年轻就是本钱,年轻就是竞争力,锻炼是浪费时间。这一错误的观点导致如今年轻人患病率增加,身体素质下降,富贵病发病率上升。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高校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生理健康:人体解剖生理知识;营养卫生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及自我防卫的知识;环境卫生知识;常用药物知识;常见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②心理健康:青春期性心理卫生保健;学习心理卫生保健;交往心理辅导及其他心理卫生辅导。③社会适应:生理迅速生长发育的适应,尤其是性成熟的适应;学习生活的适应;人际交往的适应;升学或择业的适应;挫折的适应等。

同时,要使大学生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解决课时问题是关键。没有必要的课时保证,健康教育就无从谈起。另外,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教材、教学模式等都是做好健康教育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必须明确,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虽然其教育价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但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单位:235000淮北市健康教育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健康教育的论文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 、 科学技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议健康护理教育 【摘要】健康教育是在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具体的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国人的健康理念、生活质量品质及消费理念也随着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高层次、高质量和全方位的需求,因而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把整体护理工作做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 1 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资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医院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住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病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其周围环境及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因此,护士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热情并微笑接待患者,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并带领至床旁,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及作息时间,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观察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及生理状态,稳定患者情绪,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快速进入患者角色,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心理指导 当患者的社会角色及环境突然改变后,会产生不适感、紧张、焦虑等情绪,特别是危重患者会不能接受现实,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恐惧状态,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首先,让患者了解有关资料,使患者主动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利用录影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其次,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应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为患者解答所提问题,介绍该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心理康复,最终战胜病魔,回归社会。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供能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不同患者需要不同的饮食,根据患者所患病种,给予相应的饮食。如腹泻病人应给予高热量、低脂、低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补充液体,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机体正常营养能量的供给。高血压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胃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摄入过热、过冷、过于粗糙和辛辣 *** 性食物,戒菸酒。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作息指导 根据科室病房管理相关制度,与病人讲解并解释,需按照病房规定统一作息,并说明按时作息的重要性,良好的作息,可以促进康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方法、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 特殊指导 凡需临床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做出相对应的特殊指导,如糖尿病的患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骨折患者应注重康复期的功能锻炼等。 行为指导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疾病知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在知识宣传的同时,对病人的疾病知识获得情况作出评价,并掌握病人的信念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帮助病人建立起健康行为。 出院指导 出院前进行的教育,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照顾能力,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的方法。 病人情况稳定或康复即将出院时要对病人进行出院教育,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恢复健康需要较长的程序,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康复情况,重点介绍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和防止复发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及随诊时间等知识,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人生之旅。出院后需要连续服药的患者,应告知病人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服药,定期复查服药的效果,用药后如有异常的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复查。 3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讲授法 主要是针对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数病人或健康人群,通过集中讲授某一专题的健康内容达到向听讲者传递相关知识的目的。可指定时间进行课堂讲座的形式给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病友间也可互相交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谈话法 谈话法是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引导其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病情后,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措施,从而更好的得到治疗。 演示法 演示法是护士配合讲授或谈话,将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给患者或家属,或者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或所示教的技能。如教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针注射,发生心绞痛时应如何自我急救等。 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 传单法 传单法是指单页的文字及美术宣传品,可结合实际,针对患者和家属区的需要,比较详尽的阐述某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现有的客观条件,选择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4 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因时而异,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和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患者早日康复。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护士只有在完成对护理物件的技术护理的同时,也完成健康教育护理,才真正实现了整体护理的目标。另外整体护理也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护理健康教育融人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充套件,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篇2 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 要】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责任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应明确职责、把握实施原则、掌握程式及正确方法,通过设计表格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达到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优质护理;健康教育 优质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护理安全为宗旨,落实护理工作职责,规范临床行为,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创新护理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与管理体制[1]。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教育是开展优质护理、落实护理工作责任的必然要求。我院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四年多来在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实施原则 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具有可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保护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及程式性原则。健康教育必须考虑患者接受教育、进行实施的可行性;根据健康教育物件的个体差异,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做到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及患者家属,避免其身心受到伤害;应随着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而动态变化。根据患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应按照程式有序进行。 2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组织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管理者,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强的洞察力及组织能力。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中,针对不同个体,详细、准确地落实内容,组织好各个阶段健康教育的实施,确保健康教育优质、有序进行。 主导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执行人,在健康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监督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监督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 桥梁作用 护士要担任协调者,与医生等其他工作人员有效沟通和协调,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架起一座传授知识和矫正不良健康行为的桥梁。 3 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式 健康教育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来进行,这五个步骤是一个不断回圈的过程。在对健康教育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时,若发现问题,应该进入新一轮的回圈,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评估及诊断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评估内容为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理解能力、体力及运动能力、有无了解健康资讯的愿望,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疾病的态度与相关行为表现。评估方法:收集患者资讯、观察患者生活方式、阅读患者病历等;根据评估所得资料,做出健康教育诊断,列出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 计划 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是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目标。健康教育计划提出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认知目标,对健康资讯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情感目标,健康相关态度的形成或转变。三是技能目标,掌握和运用某操作技术的能力。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健康教育的原则,护士必须具备沟通技巧、知识传授技巧、行为训练技巧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帮助患者认识与自身相关的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 评价 一是由专家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在调查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问卷中问题及填表要求[2],评价健康教育资讯、措施是否能满足患者需要。二是各科室制定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表,考核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4 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护士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慨括起来主要有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两种。 知识传授包括语言交流、文字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电话教育法、综合性教育法;行为训练包括自我能力训练、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康复能力训练。自我能力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洗脸、穿衣等。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包含了患者住院期间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一系列行为的训练,如腹式呼吸, *** 引流等。康复能力训练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如骨关节功能恢复。 健康教育职责划分 我们将实施健康教育人员的职责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医院层面、科室层面、个人层面。医院设立咨询中心,提供咨询电话,专家门诊咨询,提供各个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科普读物、卫生宣传画、小册子、报刊,电子显示屏,定期组织同病种的病友会等。科室则通过每月的工休座谈会,科室宣传栏,主管医生咨询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个人层面是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患者需求和病情发展,及时调整健康教育计划,为患者提供完整、动态的健康咨询指导。 5 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健康教育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情况。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明确职责,把握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掌握健康教育程式及正确的实施方法,设计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质量评价标准表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有效措施,能提高医院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22-128. [2] 陈舜玉,章快芳,张璇君. 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 144:290-292.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可以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来论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心理辅导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全面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篇1 浅谈班主任做好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作为学生的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心理方面了解后,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困惑,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应当说,由于初中毕业学生的特点,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既要深入地了解他们,还要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 关键词:班主任 毕业班 学生 心理辅导 毕业班,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家长、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智育成为重头戏。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进入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学习节奏加快,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紧张感;二是学习负担加重,一种新的知识刚刚学完,另一种新的知识又跟上,学生感觉很难应付,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很累,内心深处有一种失落感;三是面对家长的希望和老师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从心,精神恍惚,本来简单的问题也变成了难题,出现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这些都说明,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我认为,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学生心理状况调节好了,班级管理就顺手了,学生成绩也就容易提高了。 一、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 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2.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 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3.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 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二、造成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也与教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1.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但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己把成绩看得太重,过分追求成绩的完美。 初三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与成年的转型时期,价值观与世界观善未成熟,他们多数用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爱面子,自尊心极强,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他们会因高度重视考试分数而忧心忡忡。 3.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盼铁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的心理负担会日益加重。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家长把重点高中看成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对他们另眼相看,家务不用做,零用钱也比平时给得多,语重心长的嘱咐也多起来。评价体制是束缚教师教学的锁链。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教学质量,他们加班加点,不怕苦累地奋战着,既要看好尖子生、中等生,又要兼顾后进生。在家长和教师的“补贴”下,学生只能埋头苦读,就算背上的包袱再重也不吭声。 4.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不如他人,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 他们或者很自卑,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里,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或者自暴自弃,彻底放弃学习;或者产生敌对心理,与家长、老师对着干;或者寻求其他发泄方式,如沉迷于网吧、逃学、抽烟、喝酒、打架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1.班主任应“平视”学生。 毕业班的学生是即将成人的学生,其基本的认识水平、辨别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以“平视”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仅是人格上的原因,更是师生情感因素决定的。只有“平视”学生,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缺点,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平视”学生,班主任才会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调节心理,严格对待,宽容待人。“平视”必将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扶正,必将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保证。 2.有效地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 人际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除特殊情况,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脱离了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由此看来,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毕业班班主任,注意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特殊的优势,来调节学生心理,实施教育。可以说,健康的个性是离不开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人际环境是班主任用以调节学生心理的重要资源。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三点一线”的范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可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体育方面可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文艺方面可组织朗读比赛、歌咏比赛等,让有各方面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 4.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调整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认清自己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只要自己努力过、付出过就无怨无悔。这样可以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放下精神包袱,使他们轻装上阵。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树立自信心,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信训练。考试意味着与别人竞争,但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学生通过挑战消极的自我意识,可以找到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面对学习、面对考试。 5.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取得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有重要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工作中看到学生进步,就会感觉到班主任工作充满着魅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为学生考虑,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答学生心里的困惑,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篇2 论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摘 要: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在现在非常常见,甚至一些学生因为考试焦虑产生严重的行为问题。通过对初中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其常见表现的分析,提出一些心理辅导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考试焦虑 心理辅导 一、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概念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初中阶段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和自主性几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特定时期的他们有着特定的焦虑状态和焦虑程度。 二、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压力过大 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首要因素。在初中阶段如果学习任务过重,考试次数过多,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学生经常会错误地夸大考试与个人得失及前途的关系,过分渲染考试失败的情景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心理负荷过重,使学生在过大的压力下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学业期望值过高 对学业成绩看得比较重要,反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一般来说,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人生前途。基于这一点,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学业都非常重视,各方面对学业的过高要求和期望,加大了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对考试产生焦虑情绪。 (三)过去考试失败经验的影响 初中生大多数在初中时都有过考试失败的经验,偶然的考试失败会重新唤起他们过去的考试失败经验,引发焦虑情绪,如果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则容易把失败的结果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三、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行为表现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行为表现一般发生在重大考试前20天左右,主要症状有精力不集中,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程度较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腹泻、发烧等症状。中度的考试焦虑者,会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里,较多的想到考试情景,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对众多的复习材料感到发愁和忧虑,缺乏自信心,老是感到把握不大,心里没底,有的会发生失眠噩梦。影响正常的复习进行。重度的考试焦虑者,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产生了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对功课复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自信心差,出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心悸盗汗、脾气不好等症状,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成绩。 学生考试焦虑行为在考场上也会表现出来。 ①学生会出现怯场行为,即考试时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严重时会出现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 ②对考试丧失信心。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情绪低落、心态消极,对考试没有信心,无法集中注意力,最终导致弃考。 ③学生由于考试焦虑,在考场上随机的偶发事件就会导致其心烦意乱和恐慌,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四、针对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无疑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所面临的重要事情。面对考试,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保持和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感受刺激性,能激发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自觉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但是对于考试的过度焦虑不仅影响智力活动的正常发挥和认知任务的顺利操作,而且有可能击溃人的心理结构,歪曲人的意识,影响人的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为了缓解和减轻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重组认知 1.关于压力。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深刻地同学生探讨压力的作用。心理压力的存在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在很多况下,这种压力可以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但是,在压力过大时,压力也会成为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原因,从而变成一种阻力。 2.关于“失败”。在重组认知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一帆风顺是长辈对子女,子女对自己的一种美好祝愿。但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看,一味地一帆风顺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失败、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有时,成长的道路上多经历几次失败并不是坏事。失败并不是天崩地裂的事情。 (二)行为训练 同强迫症一样,考试焦虑也不仅仅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偏差,它更是一种行为上的不能适应。因此,在矫治时除了帮助学生重组认知之外,还必须考虑作出行为上的矫正。 1.采用冥想法消除“恐惧源”,矫正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以平常心去看待考试。 2.在大考到来之前三、四天,恢复到平时的作息时间,给身体一个必要的休整时间,使自己达到一种最佳心理状态。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心理学讲座等方式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保健方法。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摒弃成绩高于一切的思想,切忌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校适当组织一些趣味知识竞赛、热门话题辩论、体育竞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转移注意力,同时把在这些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带到学习中去,以提高抵御焦虑心理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杨辉.一则考试心态调整的案例分析[J]心理辅导,2004,5. [2]金荣,张颖梅. 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及教育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66. [4]魏心.初中生考试焦虑集体治疗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 [5]孙建兴.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分析与矫正[J]科教文汇,2006,5. 猜你喜欢: 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范文 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4.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5. 初中生心理教育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健康与卫生论文

关于健康的论文3000字篇3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科学饮食是非常有讲究,根据现代医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饮食 方法 应具备:早餐宜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食,精神才能振作,因此早餐宜早。 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唾液分泌,帮助消化,且能减轻胃的负担。 宜暖:俗话说:“一热三解”,暖食味道好。中医认为,胃喜肯恶寒,寒易伤脾胃。食用生冷食品及瓜果均宜适量,应利于胃的消化、吸收;否则,会造成腹疼、呕吐、腹泻等病症。 宜少:在日常饮食中,少吃多滋味,忌暴饮暴食,要做到善食还要善节。 宜软: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及胃弱者,一日三餐烹煮饭菜应以烂熟为好。 宜淡:中医认为,多食咸,伤心伤骨;多食辣,伤肝伤脉;多食酸,伤脾伤筋;多食甜,伤肾。因此,节制饮食,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益处。 宜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吃蔬菜、豆制品有利健康,也不易发胖;常吃素食,还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宜坐:饮食保健专家指出,边走边吃,不卫生;蹲着进食,不利于消化。因此,坐着用餐,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宜静:用餐时,宜安静地品尝美味;而谈笑进食,非常容易呛咳;哭着用餐,或者生气吃饭,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 措施 。 (l)合理分配三餐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l·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有些合适。 (2)荤、素搭配适当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 (3)不挑食和偏食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 营养如何丰富,也不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时间挑食或偏食。 (4)不暴饮暴食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且由于隔肌上升,影响心脏活动,还可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任何时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一年当中,由于四季的气候不同,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等不同特点,人的生理、病理也会受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健康的情况下还是在疾病过程中,都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与气候相适应。 春季 阳气生发,人的精力也易于奋发,好像只有外长之势而无内藏之功,易发生热性传染病。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之物,应当选食一些鸭梨、橘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内。 夏季 气候炎热,万物华实,身体热量不易外散,有中暑的可能,所以饮食宜甘寒、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暑热兼湿之时,汗出易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凉之物,过食则伤脾胃。因此,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更不可多食油腻厚味,饮食宜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选食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等,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凉拌苦菜可防止肠炎;海带丝凉拌更适合老年,既化痰去湿又可增加锌、碘,预防癌症。此外,还可常吃绿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在盛夏季节,平日阴虚的人,即使常服参、茸等温补之品者,也应减服停服。 秋季 气候由热转凉,处处有干燥的征兆,人体也同样有燥感,如鼻干、口干、皮肤干,甚至干咳等。此时的饮食不要过分清淡,应适当增加些油腻,常饮银耳汤、梨汁及其它果汁,尤其是梨汁。一般多在午饭后或午觉后喝,以养肺阴。 冬季 水冰地冻,万物闭藏,这时就应去寒就温。饮食上宜多食肉、蛋、枣、仁之类。天寒季节,血流缓慢,血液变得粘稠,抗病能力减退,所以少饮些酒和喝些附子羊肉汤是有利于身体的。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季可常服些山楂水。 合理的烹调是增强食欲,保证营养不被破坏的关键。那么正确合理的烹调方法是什么? (l)主食的烹调淘米时要轻洗,不宜次数太多,也不宜用力搓,以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丢失。对于存放过久的米,则要多淘洗几遍。米的吸水率在浸泡两小时后最大,所以,先将米浸泡两小时,然后再煮饭为好。米浸泡后煮饭,不但时间可节省 4 0%,米中的维生素 B;也只损失 35%。最好采用炯饭或带水蒸饭,如做捞饭,米汤也应当饮用。煮饭、煮粥、煮豆、 炒菜 、都不宜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破坏。 (2)蔬菜的烹调选购新鲜的蔬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有些多,如蔬菜存放过久,则营养素会大量丢失。蔬菜宜先洗后切,烹调之前现切,这样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可用手拉断者,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汽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煮菜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菜。炖菜时在油中先加盐增强温度,或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可以不可以保护肉中的蛋白质,不至使其过于变硬,既好吃、又容易消化。烹调时尽可能不用钢锅、铜铲。因为铜可以不可以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用铝锅烹调,维生素c损失最少。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 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期生长发育旺盛,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为了使儿童能健康地发育成长,除了要注意营养要求以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的营养要求:儿童活泼好动,肌肉系统发育有些快,故对热能和蛋白质的需要量有些高。在蛋白质中,赖氨酸对生长发育更为重要,要供应充足的钙和磷,同时还应保证维生素C、D、B1和B2的食入量和铁、碘、锌、镁等元素的供给量。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长,在饮食中要注意如下特殊要求: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有些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时间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有些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牙齿脱落,咀嚼有些困难,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吃得太饱:老年人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他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储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庄、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率。 (3)不要吃糖和脂肪过多:老年人运动量少,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且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老年人胰腺功能有些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有些高,会造成动脉硬化和肝脏掼害。 (4)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这对预防便秘,肠道肿瘤和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维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5)要合理调整膳食:老年人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也不宜进食非常干和非常烫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汤、果汁类食物和含钙、磷、铁有些多的食物。在保证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务求清淡。 (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有些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饱,在睡前或两餐之间酌情进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点等。 以上谈了这么多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我觉得这些均我们应该了解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健康饮食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让我们都看是关注我们的饮食吧,只有人们健康了,我们的民族才会兴盛,国家才会富强,明天愈来愈美好。 关于健康的论文3000字篇4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这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健康理念。 关键字: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影响 正文 在如的社会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他的全面发展程度、融人社会的积极性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程度。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是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的时期。但其中也不免会有些人是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马克思则曾经将“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而实现真善美的基础就是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的确是受益良多。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大方面,还包括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等。 首先来谈心理健康认识上的促进影响。 健康的心理,从心理方面看,就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对工作和生活积极进取、心胸坦荡、豁达开朗。我们可以从情绪和心理上来实现,首先我们要决心努力要健康,然后不断培养正常工作与承担责任的能力、结交关系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认知。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第一次了解到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是: 1.知道你的需要; 2.阐明或澄清你的价值观; 3.追求自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生活中逐渐对待事物、看待事物从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着眼时,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多余的负面情绪。让幸福感、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得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更多看得到食物阳光的一面。 像我这般年纪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是走读形式,进入大学后,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于平时习惯于依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中学时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这对部分大学生是极不习惯的,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感到压力大。所以曾有一段时间产生了以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作为曾经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2.通过各种 渠道 认识自己,充分悦纳自我;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 兴趣 爱好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疏导积郁的情绪。4.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拥有健康的心理,从个体角度来说,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社会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是精神放松。 精神性,市一中有些人称为“更高能力”的信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训练自己注意哪些好的事情,无论大小;每天为感激抽出一段时间;开发一个好的“记忆”,存放成长道路上的所遇到的仁慈之举与安慰;传递简单的友好表示; 2.宽容。写封 道歉信 ,,跳过一段不友善的时光,与“安全的人”讲话,原谅人而不是事等; 3.做好事。从本质上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直到方针; 4.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保持自主自信。 再者,从《道德经》的健康之道理解和谐心态的构建。 体悟以“道”致“和谐心态”的理念:营魄抱一——身心合一 少思寡欲——身心清净 名与身孰亲——珍爱生命 以“行”致“和谐心态”的理念:平衡的物欲、权欲观 兼容并蓄 发展和谐 接着,由课程习得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永久的压力、暂时的压力、简单自然眼里、重要事件压力、长期压力等等都是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而良性的压力会激励我们成长,适应环境并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负面影响则会耗尽甚至是毁灭生活力量。 对待压力的处理办法则有: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然后,谈谈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睡眠的七要素有:减压;冥想;饮食(如睡前一袋奶,不吃刺激性的);睡前半小时 放松精神;(有氧)运动;心态;营养素。故改善睡眠可由这七处开始,加之持之以恒。 此外, 还有就是在生理健康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有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通过了解,许多大学生养成的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有: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特别是暴饮暴食,在男生中更为多见。2.任凭喜好,饮食偏嗜,营养不均衡。3作息时间混乱,游戏玩乐,昼伏夜出,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等等。 健康的身体是正常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此大学生应做到:1.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生活有劳有逸,这样身心才能健康。2.在学习后或闲暇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1).谈谈卫生与健康 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知道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吃了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症状。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也是讲卫生的行为。 说到健康,也许有人会说:“吃多了东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多吃东西,你还要常运动、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健康。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 卫生与健康是紧密相连的。不讲卫生不仅使身体容易生病,有时连你宝贵的双眼也会受到侵袭。当你接触过钱、霉旧的书之类的东西,你可千万不要去揉眼睛,否则,沾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进眼睛,这样会使你患上沙眼,导致视力下降。 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 2).食品卫生 吃火锅应注意的卫生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吃火锅,但应注意以下卫生习惯:(1)食物不宜过热吃,过热的食物容易烫伤口腔粘膜和食管、胃粘膜、诱发食道或胃的疾病。(2)火锅内不宜放过多的食物,以免食物煮得过久,失去菜肴风味和营养。(3)食物一定要煮熟后吃,以免感染上寄生虫卵或细菌。9、暴饮暴食伤身体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大块肉、大杯酒地任性享用,直至饱嗝连声,酩酊大醉,殊不知隐祸已在其中。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正常消化的食量,首先是产生饱胀满闷的感觉,容易产生消化不良;其次是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时,会使血氨大增,而超过肝、肾处理氨的能力。产生氨中毒;更严重的是血中大量堆积的氨会随血流进入脑组织,毒害中枢神经,轻者成天昏沉迷惘,重则就是暴食后猝死。科学的饮食是早餐食好,中午食饱,晚餐食少,切忌暴食贪杯。10、当心冰箱贮藏食物中毒冰箱作为一种制冷的食品贮存家用设备,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少万便,但冰箱并非保险箱。一般来说,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零下15~18℃,常温室则只有2~8℃,低温对大部分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但对嗜冷与耐冷菌作用就不大。有的细菌在零度以下还能生长繁殖。由此可知,冰箱不能抑制所有的细菌,冰箱贮存食物也能腐败变质。11、生、熟食品及刀板要分开生、熟食品分开指制作、盛装和存放生、熟食品的工具。如砧板、刀等用具要分开并有明显标记,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冰箱或食柜内。生、熟食品不分开,熟食品易被污染发生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危害健康。12、营养平衡指什么指饮食合理,食物要多样清淡,粗粮细粮要搭配,少吃脂肪和甜食,多吃蔬菜和水果。13、及时洗锅保健康有些人在烹调食物时,为了图方便省事,炒菜后不及时清洗炒菜锅,又接着炒下一道菜,或者错误地认为,炒菜锅天天使用,无需清洗,其实这样做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特别是在加工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菜肴时,会形成含有致癌物质的锅垢,经常食入微量的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留下隐患。因此,炒菜时应该做好一个菜就清洗一次炒菜锅,千万不能怕麻烦而埋下祸根。此外,经常多次使用的熟油,高温加热时会分解出大量的杂环胺、多环芳烃类等剧烈致癌物质,所以,经过多次高温加热的食用油就应弃之。14、为什么强调每天要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可为身体提供大量维生素c,而维生素c又不能在体内储藏 (3). 健康卫生知识----传染病预防篇 一、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主要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7、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①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多喝水。 ③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④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二、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一般是由病人及带菌者,借助于水、食物、密切接触和苍蝇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有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 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 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预防措施:肠道传染病主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九字方针。具体如下: 1.患了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不得从事饮食业工作,以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2. 疑似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带菌者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隔离检查,预防性服药。饮食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要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物,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要保证清洁卫生水和安全食品的供应;饮食要清淡卫生,买来的熟食要重新加热煮透,不吃生小海水产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4.提高人体抵抗力。不要太疲劳,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接种甲肝疫苗、伤寒菌苗等疫苗。 (4)关注耳健康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004万、言语残疾人127万。现在儿童耳聋和遗传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预防先天性耳聋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新生儿的普查和筛选也非常必要。专家指出,如果有先天性耳聋,应该针对原因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同时还要了解后天性耳聋的原因。儿童的听力发育有一个逐渐成长的阶段,如果没有达到相应指标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有听力方面的障碍或是受一些疾病影响,避免因治疗不及时错过最佳时机。

第一,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应该饮用煮沸后的水,不喝生水,以免喝下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引起消化道疾病。 第二,要讲究食品卫生。尽量少吃凉拌菜,特别是凉拌生菜,食物最好是经过高温加工以后的。 第三,要注意饭前便后及时洗手。 第四,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并经常通风。 第五,要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尤其是不要与其共用餐饮用具。 第六,不要光顾无证食店及熟食小贩的不合卫生要求的食物,尤其避免吃生冷的食物。 第七,不办或少办群体性聚餐,要食用干净卫生的冷饮,并看清其保质期。 第八,患病后主动就医,同时要有报病意识,对吐泻病人及时报告。

健康小常识分享!

卫生与健康期刊

健康方面的杂志可以选择《时尚健康》《大家健康》《中外健康文摘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希望能有帮助

问题一:医学期刊分类:听说医学期刊分什么一类二类三类的,不知道有没有个目录,三类四类的都有什么啊? 每个学校的目录都有细微的差别,如果你想要的话我可以把我们学校的发给你看一下,一般分为 一、被SCI收录期刊 二、A级期刊名录(共180种、名录见附件一) 三、B级期刊名录(共464种、名录见附件二) 四、B级期刊名录中未列出,但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等同于B级期刊。 问题二:医学类期刊杂志的分类有哪些 在汉斯出版社,大致分了这些期刊: 世界肿瘤研究 亚洲儿科病例研究 亚洲耳鼻咽喉科病例报告 亚洲妇产科病例研究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亚洲麻醉学病例研究 亚洲兽医病例研究 亚洲外科手术病例研究 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 眼科学 药物化学 药物资讯 医学美容 医学诊断 中医学 生理学研究 生物医学 食品与营养科学 有的出版社还要分得更细。 问题三:全国现有医学类期刊多少种 医学期刊,现在总数在1100册左右;分为18个医学学科。 问题四:医学期刊的医学期刊分类 按目录分类,可以分为医学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其中医学中文核心期刊250本,停刊一本;医学科技核心期刊996本(有和中文核心期刊重复的期刊)普通期刊未做统计; 综合医药卫生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 *** 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 *** 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 *** 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 问题五:医学类二类杂志有哪些 二类杂志都是一些综合性的期刊,还是看你要哪一类的了 问题六:医学类的国家级杂志有哪些 医学杂志每一期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指哪一类?医学信息,医学研究这两类都是属于国家级杂志里面的。 问题七: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 *** 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现代医生》: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乡村医药》: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中国医药导报》:国家级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3、《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4、《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5、《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问题八:医学类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比较好? 《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医药导刊》《中国现代医学咋着》《中国妇幼保健》《现代预防医学》这俯是核心期刊,比较不错,但是版面费等价格就比较高了,一些省级的比较便宜一点。你也可以去轻松无忧论文网看看,他们跟很多期刊是合作关系,价格估计能少一些。 问题九:医疗类有哪些比较权威的期刊? 核心的期刊都是比较权威的,比如:《中国老年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华西医学》等等

2012年北大核心: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国公共卫生 4.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5.卫生研究 6.营养学报 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环境与健康杂志 10.中国卫生统计 11.中国学校卫生 12.环境与职业医学 13.现代预防医学 14.中国卫生经济 15.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6.中国职业医学 17.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8.中国妇幼保健 19.中国病毒学杂志 20.毒理学杂志 2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2.环境卫生学杂志 23.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4.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5.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6.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家庭医生ummm别的想不起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