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国传统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3 01:40:39

中国传统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给你个提纲你自己挑着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育。〔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美德教育教师的失落。所以传授也有其特殊的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阐述了中华美德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儒家伦理教育之特点,尤其分析了仁的不同层面的含义和与诸德的关系,认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和融通的一个体系。他的关于中华美德的当代意义提醒了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现代的、西方的、流行的价值观,而忽略中华传统美德所蕴涵的价值。〔4〕 至于道德榜样、榜样教育问题,部分学者论述了榜样的道德价值,道德榜样的类型、可能和功能。一般的榜样并不特指道德榜样,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只有具有正面价值的榜样都有道德的崇高性或崇高的道德价值。从道德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个体道德榜样与群体道德榜样: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看,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道德榜样,主要是: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者、对社会负有重大责任和具有重要影响者以及成年人。道德榜样有几种产生的可能,即先验论、发现论、需要论、实践论。不管怎样,道德榜样产生的条件至少应该是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诉求。道德榜样的功能如下:传统优秀道德的典型承载者,现实主导价值的积极弘扬者,未来理想道德的开拓创新者。这三种内在功能决定了道德榜样具有示范和激励的外在功能。〔5〕现实教育中要积极发挥道德榜样的外在功能,使其转化为内在功能,以不断扩大的道德榜样的力量和影响力。但如何处理好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呢?有学者指出要合理运用它们之间的耦合,来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和进行学校道德。需正确认识偶像崇拜语境下的榜样教育。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传播媒介产品的普及,新的文化形态和现象的出现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时下榜样曲高和寡,偶像却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找出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榜样与偶像的差异与共生,建构它们间的耦合机制。需要我们贯通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协调价值目标与现实生活。〔6〕民族精神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价值,当前有学者对学校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了研究和思考。指出民族精神教育应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体现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且要设置专门的民族精神教育课程。拟定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目标层层深入。至于其教育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开展教育,这样民族精神才可能真正被内化。〔7〕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危机和价值困境,即如何处理好国家认同和个人自由的关系。学者认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本身而言,强调个人自由与国家认同各有优缺点,因为他们反映人的精神需求中既渴求自由又希望有所归依的二重性,因此有学者要建立一种必要与可能的民族精神教育价值取向: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根据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通过达致共识的对话教学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用讨论、辩论、说服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些道德规范和自己的价值观。〔8〕有学者指出负面道德经验也有其德育价值,负面道德经验是指在道德生活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假、恶、丑性质的道德事件或行为。但它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一旦被课程化,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的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是矛盾的统一体,道德经验也不例外,学生不应该只知其一面,而不知另一面。那么负面道德经验在当前德育中缺位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认为呈现负面道德经验与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符合;有些人认为学生的德性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呈现负面的道德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有些人认为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缺乏道德免疫力,因而不宜向学生传递负面的道德经验。但它们不应成为学校摈弃负面道德经验的理由。学校德育不只是教师和学生过道德生活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如何在社会上过道德生活的地方。社会上永远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学生不可能完全封闭在学校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打交道。既然和社会交往,学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负面道德经验。如果学校不让学生掌握面对负面道德经验的智慧,那么他们在遇到负面道德经验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学校应该将负面道德经验课程化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9〕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显然先秦时期的礼就是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有学者说其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内化、示范和传承等方面。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礼仪则以理想的模式向社会成员展示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供他们效仿的行为准则。礼仪还通过礼仪活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使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可以习得的东西。先秦时期的礼具有传统礼仪的共性,另外,它的德育功能有其特殊性,第一,先秦礼教与乐较大配套进行,相辅相成;第二,先秦礼的道德教化与国家机器的推动密不可分。礼的法制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礼的道德教化的作用,还有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的机制是礼的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10〕也有学者分析了人生礼仪的德育内涵,它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事象,指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仪式活动,具有丰富的德育功能。因为人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连接着寻常百姓的人生追求和需要,另一面连接着受儒家文化支配的传统价值观念,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规范人生和统一教化的作用。当然人生礼仪德育功能的实现,要注意在开展礼仪活动时讲究实效性;要在庄重神圣的场合下,以富有象征和表现力的方式使受礼者完成道德教化过程。这对于今天的德育有借鉴意义。〔11〕和谐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和状态,它是发展着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和谐的思想,如:“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都包含有和谐的意义。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观念,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正是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在现代的延续和升华。中国文化传统中追求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讲求和谐是往圣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和精神动力。例如: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强调个人道德人格的培养,对于提升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极其宝贵的启示;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就是主张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宽容和谐。儒家“和为贵”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1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和”的思想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倡导以和为贵的新型人际关系准则,无疑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在全社会形成“贵和尚和”的价值取向,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处于和谐关系中,才能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儒家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谐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但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感和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我们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征服态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有,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精神资源,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文献中提到“民”的地方很多。我们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善于汲取“民本”思想的精华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才能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尽。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广受传颂。而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观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实际上,这种人是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现今社会的一大哀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这些社会弊病越来越多,越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时代,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以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文化的光芒。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已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后看着别人那挂满笑容的脸,自己心里何尝不是欣慰得很呢?又如雷锋的种种事迹,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精神融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作用汇入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体态又称举止,是指人的行为动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走的姿态,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以称为举止。体态与人的风度密切相关,是构成人们特有风度的主要方面。体态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是内涵极为丰富的语言。举止的高雅得体与否,直接反映出人的内在素养,举止的规范到位与否,直接影响他人对己的印象和评价。"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气质。有些人尽管相貌一般,甚至有生理缺陷,但举止端庄文雅、落落大方,也能给人以深刻良好的印象,获得他人的好感。 一、形体姿态 形体姿态是举止礼仪的重要内容。姿态美是一种极富魅力和感染力的美,它能使人在动静之中展现出人的气质、修养、品格和内在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各种姿态,更引人注目,形象效应更为显著。姿态举止往往胜于言语而真实地表现人的精神情操。端正秀雅的姿态,从行为上展示着一个人内在的持重、聪慧与活力,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一个人容貌俊秀,衣着华贵,但没有相应的姿态行为美,便给人一种虚浮粗浅感。形体姿态主要包括站、行、坐、卧几个方面。"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也就是说坐立行,应当坐有坐相,站有站态,走有走姿,这是古人提出的姿态范式,今天仍可供我们借鉴。 1、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是生活静力造型的动作。优美而典雅的造型,是优雅举止的基础。男士要求"站如松",刚毅洒脱;女士则应秀雅优美,亭亭玉立。 标准的站姿是:(1)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觉。(3)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4)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中指贴拢裤缝,两手自然放松。(5)双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张开约60度,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正中。 几种常用站姿:(1)肃立。身体立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面部表情严肃、庄重、自然。参加升降国旗仪式或庄重严肃的场合,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应该用肃立站姿。(2)直立。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贴在腹部(前搭手式),或两手背后相搭在臀部(后背手式),两腿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男女都适用,男士两脚可以略分开站立更显洒脱)(3)直立(女士直立姿态) 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贴在腹部,右脚略向前靠在左脚上成丁字步。(4)直立(男士直立姿态)。身体立直,两手背后相搭,贴在臀部,两腿分开,两脚平行,比肩宽略窄些。正确健美的站姿会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的印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对站姿的规定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基本姿势和体态训练之需要,站姿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由站姿的基本要求构成的站姿,似有呆板之嫌,其实不然,按这些要求经过反复训练后,能从体态上形成一种优雅挺拔、神采奕奕的体态。站姿的基本范式是其它各种工作姿势的基础,也是发展不同质感美的起点,是优雅端庄的举止的基础。 2、坐姿 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伏案学习、参加会议,还是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坐姿要?quot;坐如钟",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优美的坐姿让人觉得安详、舒适、端正、舒展大方。 正确的坐姿:(1)入坐时要轻、稳、缓。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子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拉拽衣裙,那样不优雅。正式场合一般从椅子的左边入座,离座时也要从椅子左边离开,这是一种礼貌。女士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适,需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处,然后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2)神态从容自如(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发扶手上,以自然得体为宜,掌心向下。(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或交叠或成小"V"字型。男士两膝间可分开一拳左右的距离,脚态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开以显自然洒脱之美,但不可尽情打开腿脚,那样会显得粗俗和傲慢。(6)坐在椅子上,应至少坐满椅子的2/3,宽座沙发则至少坐1/2。落座后至少10分钟左右时间不要靠椅背。时间久了,可轻靠椅背。(7)谈话时应根据交谈者方位,将上体双膝侧转向交谈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现自卑、恭维、讨好的姿态。讲究礼仪要尊重别人但不能失去自尊。(8)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几种规范坐姿:(1)双腿并拢,上体挺直,坐正,两脚略向前伸,两手分别放在双膝上(男士双腿略分开)。(2)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双腿并拢,两脚交叉,双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3)女士坐姿(著名的S型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双腿并拢,两腿同时侧向左或侧向右,两脚并放或交叠。双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4)搭腿式坐姿(或叫两腿交叠坐姿)。其方法是将左腿微向右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脚尖朝向地面,(切忌右脚尖朝天)。这种坐姿给人以高贵、典雅的美感。但应特别注意与跷二郎腿区别开。跷二郎腿一般悬空脚的脚尖朝天脚底朝向人,并伴有上下抖动的不雅的动作,有的国家是忌讳脚底朝向人的,因为这表示挑衅、不满、轻视、愤怒的情感,是粗俗不雅的举止。 3、走姿 走姿又称步态。走姿要求"行如风",是指人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有一种轻快自然的美。人们走路的样子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给人的感觉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步伐矫健、轻松灵活、富有弹性,令人精神振奋;有的步伐稳健、端庄、自然、大方,给人以沉着、庄重、斯文之感;有的步伐雄壮、铿锵有力,给人以英武、勇敢、无畏的印象;有的步伐轻盈、敏捷给人以轻巧、欢悦、柔和之感。但也有的人不重视步态美,行路时弯腰驼背、低头无神、步履蹒跚,给人以倦怠、老态龙钟的感觉;还有的摇着八字脚,晃着"鸭子"步,这些步态都十分难看。走姿的基本要求应是从容、平稳的,应走出直线。具体要求:(1)双目向前平视,微收下颌,面容平和自然,不左顾右盼,不回头张望,不盯住行人乱打量。(2)双肩平稳、肩峰稍后张,大臂带动小臂自然前后摆动,肩勿摇晃;前摆时,手不要超衣扣垂直线,肘关节微屈约30度,掌心向内,勿甩小臂,后摆时勿甩手腕。(3)上身自然挺拔,头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向前倾。(4)注意步位。行走时,假设下方有条直线,男士两脚跟交替踩在直线上,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脚尖略向外,距离直线约5厘米。女式则应走一字步走姿,即两腿交替迈步,两脚交替踏在直线上(一字步走姿)。(5)步幅适当。男性步幅(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约25厘米,女性步幅约20厘米。或者说前脚的脚跟与后脚尖相距约为一脚长。步幅与服饰也有关,如女士穿裙装(特别是穿旗袍、西服裙、礼服和穿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穿长裤时步幅可大些。(6)注意步态。步态,即行走的基本态势。性别不同,行走的态势应有所区别。男性步伐矫健、稳重、刚毅、洒脱、豪迈,好似雄壮的"进行曲",气势磅礴,具有阳刚之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100步;女性步伐轻盈、玲珑、娴淑,具有阴柔秀雅之美,步伐频率约每分钟90步。(7)注意步韵。跨出的步子应是全部脚掌着地,膝和脚腕不可过于僵直,应该富有弹性,膝盖要尽量绷直,双臂应自然轻松摆动,使步伐因有韵律节奏感而显优美柔韧。(8)行走时不可把手插进衣服口袋里,尤其不可插在裤袋里。 二、手势和表情 1、手势 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势表现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拱手致谢,举手赞同,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搂是亲,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势的含义,或是发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恶表达感情,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交际形象增辉。使用手势应该注意: (1)在交往中,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切勿"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 (2)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属于手势范围,应该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鼓掌是表示欢迎、祝贺、赞许、致谢等的礼貌举止。在正式社交场合,观看文艺演出、重要人物出现、听报告、听演讲等都用热烈鼓掌表示钦佩、祝贺。鼓掌的标准动作应该是用右手掌轻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时不应戴手套,宜自然,切忌使劲鼓掌,应随自然终止。鼓掌要热烈,但不要"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成"喝倒彩"、"鼓倒掌",有起哄之嫌。这样是失礼的。注意鼓掌尽量不要用语言配合,那是无修养的表现。 (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已的鼻尖和用手指指点他人。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已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 (4)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 (5)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域和各国不同习惯,不可以乱用。因为各地习俗迥异,相同的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径庭。如在某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种污辱。英国人跷起大拇指是拦车要求搭车的意思。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它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势,这一手势在欧洲表示赞扬和允诺的意思,特别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然而在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们打"OK"这个手势表示的是"肛门"。阿拉伯人用两个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吉卜赛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由此不难看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势语言",千姿百态的手势语言,饱含着人类无比丰富的情感。它虽然不像有声语言那样实用,但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雅的行为举止会令人极为反感,严重影响交际风度和自我形象,应该十分注意避免。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剜眼屎、搓泥垢等,餐桌上更应注意。参加交际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异味食品,如果已经吃过这类食品应该漱口,含茶叶、口香糖、口香液以除异味。咳嗽、打喷嚏时,请用手帕或手巾纸捂住嘴转向一侧,避免发出大声。口中有痰请吐在手纸里、手帕中,手中的废物请扔进垃圾箱,特别是拜访别人时,这些简单的礼仪要求都是必须遵守的,否则你将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 2、表情 表情是人内心的情感在面部、声音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当外部客观事物以物体的、语言的、行为的方式刺激大脑时,人就会产生各种内在反映即情感,这种情感会通过人体相应的表情呈现出来,表现在人的面部、身体、姿态、声音上。人们常说情动之于心、形之于外、传之于声就是这个意思。人的面部表情是复杂的。古人说:"人身之有面,犹室之有门,人未入室,先见大门"。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比如打电话时并看不到打电话的人,但表情却影响传过来的声音,没有哪一个人能以愤怒的表情说出优美和蔼动听的问候语。可见表情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健康的表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它是优雅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着重介绍面部表情中的目光和微笑。 (1)目光 眼睛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表达出人们最细微、最精妙的内心情思,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特别是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是注视对方,不应该躲闪或游移不定。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目光与对方接触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人际交往中诸如呆滞的、漠然的、疲倦的、冰冷的、惊慌的、敌视的、轻蔑的、左顾右盼的目光都是应该避免的,更不要对人上下打量挤眉弄眼。介绍几种凝视:公务凝视:洽谈、磋商、谈判等正式场合用。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这种凝视注视的位置在对方脸部,以双眼为底线,上到前额的三角部分。谈公务时,如果你注视对方这个部位,就会显得严肃认真,对方也会感到你有诚意,你就会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社交凝视: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当你的目光看着对方脸部这个区域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让人感到轻松自然。这种凝视主要用于茶话会、舞会及各种类型的友谊聚会。亲密凝视:注视的对象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交谈时要将目光转向交谈人,以示自己在倾听,这时应将目光放虚相对集中于对方某个区域上,切忌"聚焦",死盯对方眼睛或脸上的某个部位,因为这样会使对方难受、不安,甚至有受侮之感,无意中积小恶而产生抵触、敌意情绪,很不值得。 (2)微笑 笑有很多种,轻笑、微笑、狂笑、奸笑、羞怯的笑、爽朗的笑、开怀大笑、尴尬的笑、嘲笑、苦笑等等,其中微笑是最美的。微笑是指不露牙齿,嘴角的两端略提起的笑。几乎没有人不会微笑,但有相当多的人不善于利用微笑。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也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它可以与语言和动作相互配合起互补作用,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和谐、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交往人的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的心理。不仅能传递和表达友好、和善,而且还能表达歉意、谅解。因此微笑在社交中,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微笑着接受批评,显示你承认错误但不诚惶诚恐;微笑着接受荣誉,说明你充满喜悦但不骄傲自满;遇见领导、老师,给一个微笑,表达了你的尊敬但无意讨好;微笑着面对困难,用笑脸迎接一个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说明你经得住考验和磨练,你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其实,温和、含蓄的微笑不仅是应付社交的手段,而且深寓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我国有句俗话叫?quot;和气生财",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微笑最易营造人和的氛围。微笑是人的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说成功从微笑开始。一个大公司的人事经理经常说?quot;一个拥有纯真微笑的小学毕业生,比一个脸孔冷漠的哲学博士更有用"。因为微笑是一个工作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公司最有效的商标,比任何广告都有利,只有它能深入人心。应该注意的是:微笑一定要发自内心、亲切自然。只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富有魅力,让人愉悦欢心。不要为了讨好别人故作笑颜、满脸堆笑。当然了,参加追悼会、扫墓或在别人悲伤的时候、非常严肃庄重的场合就不可以微笑了。 三、递物和接物 递物与接物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种举止,一个小小的举止动作,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他人,而双手递物或接物恰恰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 1、递交名片 名片是自我介绍的高雅工具。我国西汉时期将姓名刻于竹简木片上,用以通报姓名,称做谒,东汉时期称做名刺。这实际上是早期的名片。后来有了白纸,使用纸片,称做名帖或帖子,清朝广为流传,一般官吏都有了自己的名片。名片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使用起来简便、灵活、文明。正常情况下,名片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使用者要求社会认同,获得社会尊重的一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使用者所在组织形象的一个缩影。所以名片交换应重视其礼仪效应,恰到好处地使用名片,会显得彬彬有礼,令人肃然起敬。交换名片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一般宜在与人初识时、自我介绍之后或经他人介绍之后进行。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正视对方,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恭敬地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名片上端的两角送到对方手中。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递送,递送时可以说一些"我叫××,这是我的名片"或"请多关照"之类的客气话,递交名片要递交到对方手中。有的人将名片顺手放在桌上,这样效果不好。接受名片的人也应该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双手恭敬地接过名片并说声"谢谢"、"能得到您的名片十分荣幸"、"久仰大名"等等。收到名片后,要很好地确认对方的姓名和职务。一定要养成这种习惯,否则在谈话中说错了对方的姓名或职务便会失礼。如果遇到难读的姓氏时,要非常客气地请教对方:"尊号怎么念?"或"对不起,您的姓氏很少见,请问如何读?"随后当着对方的面郑重其事地将他(她)的名片放入自己的名片盒或名片夹之中,千万不要随意乱放,别随手放在桌子或装在裤子口袋里,那样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请记住:名片起着别人对你第一印象好与坏的作用。 2、递交文件资料 工作中有文件资料需要上级领导过目签字时,应该用双手递上文件或资料,并且使文件的正面对着接物的一方。 3、递交其他物品 把物品双手递交到对方手中体现对对方的尊重。递笔、刀剪之类尖利的物品时,需将尖端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对方。接受对方恭恭敬敬递过来的物品,都应该同样用双手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致意或道谢。请注意:越是正式庄重的场合,初次相识的人之间、身份地位悬殊越大越要讲究礼仪。需提示的是,与外宾打交道,递接物品可先留意对方是用单手还是双手递接,随后再跟着摹仿。比如在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和中东等一些国家都用右手拿东西,忌用左手。给别人递东西也都用右手以示尊重。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上厕所的,是不干净的。日本人则喜欢用右手送自己的名片,左手接对方名片。 四、致意礼仪 致意即见面打招呼。在现代社会,见面礼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第一个步骤,它在礼仪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种信仰的人,见面时都要施用各种各样的见面礼。我国常用的致意有:招手致意、点头微笑致意、握手礼、鞠躬礼、注目礼等。 1、握手礼 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那时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手中拿着武器,当与陌生人相遇时,若双方都无恶意,不想发生冲突,就要放下手中的武器,然后向对方敞开右手掌亮出掌心,或让对方摸摸手心以示友好,随着时代的变迁,此种遗俗逐渐演变成一种两手相握的礼节方式。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人们已将握手礼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见面礼的仪式。现代人握手时表示的含义很多:见面时表示友好、欢迎、寒暄;告辞时表示送别;也表示对他人的问候、感谢、慰问、祝贺、安慰等。标准的握手姿势(交际礼节意义的握手):距受礼者约一步、右臂自然向前伸出,伸出右手,拇指稍用力握对方的手掌(手掌应与地面垂直)。左臂自然下垂,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上身微微前倾,头微低。在各种场合能轻松自如地与相识的或陌生人握手,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一种礼节。握手时应注意的几条原则:一是注意伸手先后。伸手先后顺序应根据握手人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宾主身份来确定。一般遵?quot;尊者决定"的原则,即尊者先伸手。握手的基本礼节是:在平辈的朋友中,相见时先出手为敬;在长辈与晚辈之间、男女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主人与客人之间行握手礼时,应该是长辈、女士、上级、主人先出手,晚辈、下级、男士、客人先问候再伸手相握;男女之间如女方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点头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是长辈、上级先伸手也是可以的。客人辞行时,应是客人先伸手表示告别,主人才能握手相送。在社交或商务、公务场合,当别人按先后顺序的惯例而已经伸出手时,都应毫不迟疑地立即回握,拒绝别人的握手和对已经表达出来的友好不予理睬是极为不礼貌的。二是握手时,应该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出左手,伸出左手是失礼的。特别是有的国家、区域忌讳使用左手握手。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用右手相握应说明原因并道歉。三是握手前要脱帽和摘手套。因为戴手套本身就意味着讨厌别人接触你的手,即使对方跟你的关系非常好,这种握手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在大多数国家内,戴手套与别人握手既不礼貌也是对对方的侮辱。因此应避免戴手套同别人握手。军人与他人握手时不必脱军帽,应先行军礼然后握手。西方国家,女士身着礼服帽戴手套时,与他人握手可以不摘手套。四是与人握手时应采取站立姿势(年老体弱或者残疾人除外)。五是不宜交叉握手。遇到两位以上交往对象,行握手礼时应一一相握。有的国家视交叉握手为凶兆的象征,交叉成"十"意为十字架,认为必定会招来不幸。还要注意与多人握手时,时间长短大体相同,不要给人厚此薄彼的感觉。六是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握力要轻一些,一般应握女士的手指。七是为了表示尊敬,握手时上身略微前倾,头略低一些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眼睛,边握手边开口致意,如说?quot;您好"、"见到您很高兴"、"欢迎您"、"辛苦啦"等等。综上所述,归纳出握手十忌。一忌不讲先后顺序,抢先出手;二忌目光游移,漫不经心;三忌不脱手套,自视高傲;四忌掌心向下,目中无人;五忌用力不当,敷衍鲁莽;六忌左手相握,有悖习俗;七忌"乞讨式"握手,过谦恭;八忌握手时间太长,让人无所适从;九忌滥用"双握式",令人尴尬;十忌"死鱼"式握手,轻慢冷漠。 2、注目礼 注目礼是以注视受礼者,并用目迎、目送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注目礼时,行礼者应面向或将头转向受礼者,呈立正姿势,抬头挺胸,注视受礼者目迎和目送,待受礼者还礼后目光平视或将头转正。施注目礼的场合有:奏国歌升降国旗时,各种会议的升降旗仪式,运动会颁奖仪式都要向国旗行注目礼。着军装的军人参加升旗仪式时要行军礼,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要行少先队队礼。接受检阅时,受阅者应向检阅者首先行注目礼。

中国传统礼仪研究报告论文

己所不欲,强加于人。曾有报道说,有人不礼让,为争座在公交车上大出打手,在航班上拳脚相向,尽丧“礼义之邦”颜面。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商品经济社会中,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利益无可非议。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些企业、个人为追求高额利润而无视法律规定。楼塌塌、桥垮垮这类“豆腐渣工程”并非只见于一城一地。 独生子女时代,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惯宠,出现一批任性自我、缺少合众精神与礼仪修养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进入学校后,同学关系失常,师生关系出现错位,重师尊教、同学友爱的优良传统遭遇挑战。梅州市某中学,曾在短短四天内发生三起因学生受到批评而动手打老师事件,让人汗颜。 …… 毋庸讳言,这里所揭示的道德失范、礼义缺位现象并非社会主流,但是应该承认,其不良影响绝不可也不应该低估。如何吸纳中华传统礼制中合理质核来扭转不良状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 社会的进步是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水准的提升。精神文明水准的变动,可以出现总体提升的趋势,也可以在某些时段、某些侧面出现下降的趋势。精神文明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层面,思想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思想道德的变化原因极其复杂,需要从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加以分析与判定。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中科学文化的发展,对思想道德的提升会有促进作用,但并非必然关系:思想道德的提升与下降不一定完全对应物质文明的提高与低落、科学文化的发展与停滞。 有人认为,道德失范、礼义缺位要从社会体制上查寻原因,这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我们才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是,体制问题只是诸原因之一,并非全部原因,因此我们不能一见到道德失范、礼义缺位问题就怪罪体制,我们还需要并应该从其他方面来寻找原因。 1.对中华传统礼制的歪曲与不适当批判 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就这个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非常必要且不容否定。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参与这场运动者不少有留学西洋的学术背景,他们主张全盘西化,无视中华民族文化精华而欲一扫了之,这就走向了极端。彭林先生在《礼乐人生》一书中指出,吴虞所说“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是“把吃人和礼教这两者直接画了等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吴虞观点的错误根源。十年动乱,曾再次大批礼教,把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说成是复辟奴隶制度。对中华传统礼制进行歪曲或不适当的批判,是导致人们对中华传统礼制误解的重要原因。 我们不否认中华文化(当然包括中华传统礼制)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历史上起过不良作用,也强调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旧礼教中存在的弊端或糟粕确实应该淘汰出局,但不可否认,作为中华文化之一部的中华传统礼制,沉淀着中华先民极为宝贵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它的精华部分已经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之中,成为凝聚国人之内在动力。因此,对中华传统礼制应该历史地去分析与评判,不能也不可全盘否定。2015-14 半月刊明德讲堂Moral Lecture45 2.民族虚无主义荒谬言论还有市场 中国的民族虚无主义是随着西方坚船利炮入侵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说是崇洋媚外的产物。民族虚无主义者鼓吹全盘否定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历史,无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文化精华,乃至故意混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时下民族虚无主义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某些“月是西方圆”的论调仍然很有市场。否定中华传统礼制具有合理因素或说内在价值,便是民族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思中华文化存在的弱点与缺陷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若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与宣扬,进而自戕中华文化精华而去仿效西方一些皮毛,则有丢了西瓜拾芝麻之嫌。事实上,中国近代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要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国力富强、民众幸福,是不能走依靠乃至投靠西方资本主义这条道路的。 实际上,中华传统礼制既不是从孔子开始,也不是儒家专利。中华古“礼”远远早于孔子而存在,尽管原初相当简陋,但它确实是先民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早准则。后来,经过周公“制礼作乐”,经过孔子宣扬与践履融入了儒家思想因素,再经过后来各派思想家的理论探索,以及政治家的推行与践履,中华传统礼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与反复建构,日臻成熟和精致。先贤孜孜以求的礼治,既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彼岸理想,也融汇着中华先民的追求与梦想。其中反映中华民族宽厚、平和、诚敬、谦让、慈爱、孝悌等品格的精华部分,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民族认同与民族和谐的基石。显然,民族虚无主义否定中华传统礼制精华的实质是否定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否定文明古国的历史传统! 3.拜金主义对个人道德底线造成冲击 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鼓励勤劳致富,人们可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 提下理直气壮地赚钱,以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但不要忘记,应当“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致富不忘行善。反之,取之无道,见利忘义,骄奢挥霍,为富不仁,则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恶果。近年来痴迷金钱、崇拜财富、享乐至上、见利忘义、极端自我的拜金主义潜滋暗长,对社会道德的冲击非常明显。拜金主义扭曲了某些人的价值观,混淆了勤劳致富与损人利己的界限,腐蚀了正常人性,导致道德沦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家庭教育缺失使得礼仪行为不易扎根 良好的礼仪习惯应该从小培育,家庭教育极其重要。家长文明礼貌,自觉抵制不良习惯,以身作则,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反之,家长自身有不良习惯,对孩子潜移默化,其影响也是极大的。有些家长在公共场合鼓励或纵容孩子爬树摘花,如此怎能让子女长大后遵循文明礼仪、具有公共道德观念? 三 对于时下道德失范、礼义缺位的现象,我们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可无动于衷,必须亡羊补牢,建立规范有效的当代礼制体系,建立良性的社会秩序。彭林先生在《当代工业文明与传统礼乐文化》一文中说:“提倡礼乐文化,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彭先生所讲的公民素质其实便是公民道德素质。那么,剥离中华传统礼制的封建质核之后,它有哪些现代价值或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呢? 1.追求理想之梦,提升国人道德境界 中华传统礼制追求礼义,追求个人完美的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其终极目标是达到国家、社会、团体、家族乃至个人之间和谐关系。《礼记•礼运》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6Moral Education China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描述的大同世界是个天下为公、和谐有序、贤能当政、讲信修睦、团结互爱、社会稳定的局面,这便是中华传统礼制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礼义不仅表现为“进退周旋,威仪抑抑”(《宋史•乐志》)外在形式,而且体现为道德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完美。 在我看来,孔子是一位怀着建立一个大一统、和谐安宁社会的理想主义思想家,他追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有道”天下,实际便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在孔子看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便要努力将人培养成有相当道德水准、遵礼行礼的“君子”。古人强调“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认为“德辉动于内”,礼才能使“动于外”,即内心真诚,辉映出内在的道德,才能生发出本真、雅致、规范的礼仪行为,显示出来的便是真正的礼义。 显然,先哲把培育遵礼守道的理想人格、提升君子之道德境界作为毕生追求之目标,因为这是实现大同世界之基础。如果转换成现代视角,那么我们就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养道德人格,提升国人道德境界,从而讲信修睦、团结互爱,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稳定安宁。总之,中华传统礼制要求秉持严肃恭敬的人生态度,加强道德自律,培养道德情操,注重行为践履。 2.正确理解义利之辨,增强国人诚信观念 义利关系实际是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有关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关系的分辨。中国先哲对义利关系有甚多论述。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要求“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解释道:“正其谊,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显然,先贤在对待义利两者关系上,强调见利思义、以礼行义,即主张道德自觉、遵礼守道,以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之优劣作为价值取向,以此来臧否个人行为。这些基于礼义基础之上、从道德角度来区分义利的观点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不必也不能全然摈弃。这是先贤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严肃思考,是保障国家政治有序运行、保护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总结,是他们对国家治理理论的重大贡献。 实际上,正确的义利观应该将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充分肯定与鼓励公民通过合法渠道、正当手段来获得正当利益。由此,可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古代的义利观,不必将“义”单纯视为封建道德而加以否定,不必将义利对立起来否定义之功效。如此才能正确理解义利两者关系,增强国人诚信观念,彻底与拜金主义划清界限,从而构建出有序、和谐的经济秩序。 3.遵礼守法,礼法结合,培育国人道德自觉 在中国古代,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这既是一种出自较高道德要求之下的自觉的道德实践,又是法律规定之下的强行要求,因此要求人们一举一动都需遵礼守法。当时,统治者对礼所具备的协调各种关系的功用是非常了解的,他们都企望用礼来治理天下。47 《礼记•祭统》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剔除其中封建质核,着眼于领导与下属共同维护和遵循礼的规范与准则,将“治人之道”(当然包含法律规范)与礼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达到上行下效之目的,确实富于启示意义。《左传》强调:“君子之行也,度于礼。”这是从道德的自觉来谈礼的。《国语•楚语上》说:“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这是从礼之规定来谈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的。可见,中国古代所谓的“礼”,在等级关系之下体现出的社会功效,力图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人际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当然,时代变迁,传统礼制中强调的封建等级制度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传统礼制中所倡导自觉遵礼循法这一原则,是完全可以去粗存精、古为今用的。 其实,古代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称“礼禁乱之所由生”,“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显然,古人早就注意到通过礼可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们的目的,发挥礼制防止犯罪、培养君子的作用。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古礼那种“徙善远罪”观念,尝试构建新的礼义体系或礼仪制度,教育国人,从而提升其道德水准,造就更多新时代的君子。 从中华传统礼制礼法紧密结合这一特点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启示:礼法不能脱节,既不能重礼轻法,也不能重法轻礼,需要礼法结合,礼法并重。过分夸大“法”的强制作用,无法解决国人道德提升问题;夸大“礼”的教化作用,以为礼万能,无法解决国人违法之事。因而,我们可以根据中华传统礼制礼法结合这一特点,从提升国人道德自觉入手,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 程度,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建设,这无疑是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4.实施礼仪教育,建设新时代的道德规范 中华传统礼制注重礼仪教育,能起到铸塑道德人格、凝聚人心、推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自古便有蒙学,内容之一便是教育儿童自幼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初步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懂得礼仪规范。孔子多次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朱熹《童蒙须知》千余言,概括起来便是一个“礼”字。 实际上,中国古代礼制教育并非仅是一种外在的礼仪教育,而是内外结合,侧重内在的道德修养,力求培养君子的教育制度,因此它蕴涵着丰富的可供采择的要素。《礼记•内则》对自幼及长的礼制教育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而且强调终身力行践履,随时学习。古人还明确说过“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围炉夜话》),强调家长身为表率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礼仪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君子,建设新时代的道德规范。 概言之,在剥离中华传统礼制的封建质核之后,它确实具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现代价值,对扭转当下道德失范、礼义缺位的不良现状,提升国人的整体道德素质,建立规范有效的当代礼制体系,建立良性的社会秩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之丰富,举世罕见。古人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说法,极言它的繁复。经礼就是重要的礼,人们常说“大经大法”,这里的经和法,就是指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曲,是弯曲,一个东西把它弄弯曲了,它就变小了,所以把细小的礼节称为曲礼。礼的内容那么丰富,它的条目如此繁多,对于并不从事礼学研究的人来说,要记住它们,岂不是太过困难?又怎么去践行呢? 其实,礼的形式虽然繁复,但它是有体系、有纲领的,只要会提纲挈领,就不难把握。比方说,一张渔网,上面有上万个“目”,就是网眼,数目不可谓不多,可是它们都系联在“纲”上,就是收网用的大绳子,只要把纲举起来,万目就自然张开了;一件裘衣,上面有数十万根狐毛,看似错综复杂,但只要提起衣领,它们就自然地理顺了。那么,礼的纲领是什么呢?是德。所有的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都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违背了德的任何仪式,都不能称为礼。因此,抓住了德,就抓住了礼的根本。 德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确实存在的。为了要把它显现出来,就需要有具体的德目,比如忠孝、仁爱、诚信等等。而这些德目也是抽象的,还需要进一步显现,于是就需要诸多的礼仪,而礼仪却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礼仪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它才是有道德内涵的。贯穿于各种礼仪的原则很多,前人并没有进行集中的归纳。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为了方便读者和听众,我本着简明、便于记忆的愿望,把礼仪的原则归纳为敬、净、静、雅四个字,不一定准确,但在目前尚没学者来归纳的情况下,不妨先来试一下。 敬 所有的礼仪,都包含“敬”的原则,以致可以说,没有敬就没有礼。许多前贤甚至用它来概括礼的精神。比如《孝经》用一言以蔽之的口气说道:“礼者,敬而已矣。”《礼记》开卷的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这是从反面来要求。东汉著名学者解释“毋不敬”时说:“礼主敬。”我们古代所有的礼,都是试图培养你内心的“敬”,对父母、对兄弟、对配偶、对长上、对事业,都不能有不敬之心。 静 一个修养很好的人,身上必有“静气”,神定气闲,沉静从容。《大学》开卷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段话的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止于至善。《大学》紧接着又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知道止于至善的人,志就有定向,心就会宁静,随处而安,思虑精详,就能得其所止。立大志者,懂得“宁静而致远”的道理。俗话说:“宽阔的大海平静,浅窄的小溪喧嚣。”所以说,静是君子的气象之一。 净 越是文明的民族,对居址、食品、衣服等等的卫生程度要求越高。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卫生,甲骨文中的“若”字,是一个人洗完头之后在梳理头发的样子。头发梳理整齐后,还要挽成发髻,插上用骨或者玉做的笄,把它固定住,发髻外面要用一块称为“(shǐ)”的帛包好,然后再戴上冠,非常讲究。至迟在唐代,政府工作人员有每旬沐浴一次的规定。 中国人在传统礼仪中,往往通过“净”来体现尊敬之意。例如,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天子祭天的地方,旁边有一座斋宫,天子祭祀之前要在这里沐浴斋戒,以表示对神的敬意。祭祀用的牲,宰杀前都要处理得很洁净。祭器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擦洗,有些食品上面有专用的布覆盖,以免沾上灰尘。祭祖也是如此,卫生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古人尊奉“事死如事生”的原则,祭祀父祖的程序,要与他们生前受到的奉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从祭祀仪式可以推知,生者的生活是非常讲究卫生的。 雅 生活文明而又有教养的人,言谈举止必然都很文雅。有人觉得西方人吃东西很文明,他们那套规矩,中国人都没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读《礼记》就可以知道,古人就餐非常文雅:吃东西不能发出声响;汤要小口喝,不要弄得满嘴都是;不要当众剔牙;吃肉骨头时,不要啃出声音来;不要把筷子当叉子去抄食物吃等等。此外,关于坐姿、站姿、服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礼仪论文 范文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强化路径分析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言,表达了社会对老师的职业与无悔付出的劳动的尊重。然而世事变迁,在我们工作的高职校园中,尊师重教礼仪严重弱化:学生遇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视同遇上陌生人;老师上课写满字的黑板,学生不会主动去擦,认为老师自己擦黑板是理所当然;教师还没有宣布下课,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收拾书包了;校园行走,听见学生骂粗话,即使有老师在场,他们仍面无愧色,毫不收敛等等。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情义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一些非礼行为随处可见,缺乏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情义礼仪淡薄;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把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一些行为和理念看成自己的个性,与学校的校纪校规背道而驰;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无视宿舍其他同学感受,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通宵上网,肆无忌惮地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没有保持宿舍清洁卫生的自觉意识,既不注重个人卫生,更缺乏主动搞好宿舍卫生的热情,喜欢对同学的体态相貌仪表穿着等品头论足,甚至给同学起一些带有人身攻击的绰号等。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 家庭 教育 ;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 文化 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 基本素养 的培育。

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 言行举止 ,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 教学 方法 ,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结语

礼仪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生礼仪素养行为培养为核心,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礼仪课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礼仪”很早就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的方法来使用。在多元化思想并行的今天,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严重缺失:如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在教室吃饭、吃零食现象普遍,在校园穿着暴露或随意,甚至在课堂辱骂老师现象频现,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建设和谐优美校园的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利用现代礼仪的规范塑造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

1.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礼仪的内涵。礼仪是在 人际交往 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内化于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交际艺术、沟通技巧、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的作用。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公众形象角度看,礼仪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前提;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从对外交往角度看,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保证、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素质。具有时代性、全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和长效性。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

3.开设现代礼仪课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礼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教化的过程。通过学习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涵盖哪些方面,了解学习礼仪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学习礼仪概念、原则、表现形式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通过日常礼仪规范和专项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礼貌,懂礼节,将礼仪规范贯彻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谐优美校园建设、顺利地与社会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交织点。因为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所以,只有以礼仪教育为契机,才能带动四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现代礼仪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包括忠心报国,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等,现代我国提倡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都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这些内容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都有体现,要利用礼仪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文明、践行礼仪。

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礼仪惯例而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一种新时代的礼仪规范。学习现代礼仪暨要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又要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比如宴会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别就很大,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通过这些文化差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中西方优秀历史文化。

现代礼仪与审美育人

良好的审美素质决定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现代礼仪中的礼仪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而是注重修饰美,而且是恰到好处的修饰美。现代礼仪中的 个人礼仪 不但包涵整洁的仪容、优雅的仪表,还涉及端庄得体的仪态,礼貌的言语和沟通技巧。礼仪贯穿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习这些礼仪规范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化学生行为的过程,通过言谈举止等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改善个人形象,自觉规范行为,塑造良好的气质,交往中有助于加深认识、增进了解,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对于培养具有形象美、姿态美、言语美、心灵美等外在与内在美相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礼仪教育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因此在现代礼仪课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行动与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商务礼仪毕业论文范文

2. 商务礼仪论文范文

3. 学习大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

4. 大学礼仪策划书范文3篇

5. 学习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6篇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先来谈谈个人礼仪吧。一、修饰与衣着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二、自我介绍。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经理。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三、眼神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四、面容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五、笑容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谈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理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造成一些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第二点:社会的转型。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第三点: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其实,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文明礼仪呢?即:人与人社会交往时,把待人接物的内心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从社会交往来说,文明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居家还是外出,均离不开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无处不在,他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想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人,不单单只要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废弃物,尊老爱幼,这些都是最根本的。

传统礼仪中的文化研究论文

一、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识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难免要同别人打交道,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某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这不仅是人类的主观意愿,而且是人类生活的客观需要。对每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素质的缩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礼仪,社会成员的交往需要礼仪。在广大的中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优化社会风气必将起到推动作用。礼仪教育是落实德育必须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的需要。礼仪教育虽然不是德育教育的唯一内容,但却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多,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观点,法制教育等等;但各项内容都体现着共同的本质。我们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些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不能不看到德育工作中某些方面说教式教育多,实效性稍差。我们深知德育工作只有体现为具体行为时,才能看到德育教育的成果。换句话讲,德育工作不仅是道德的原则,规范人的行为条文,而是体现某种道德的行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与训练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谈举止、施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使现有的行为转变成应有的行为,是将德育教育落在实处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体的工作。礼仪教育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之一,也是企业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工作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良好的礼仪是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礼仪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二、礼仪教育实施方法要使礼仪教育取得成效,就必须把礼仪教育当做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不能将其看成短期行为。要有教材,专职教师,还要有课时按排及教学计划,并辅助于考查的手段。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似训练,即感性的,直接的,艺术的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仿效,使“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浑然难分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正那种认为礼仪只是外形的摹仿的肤浅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礼仪的实质是内容的表达。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礼仪规范方面的认识,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中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得以纠正。加强平时习惯养成教育,使之习惯成自然。只有经常性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才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某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如果延续多次成了一种习惯,往往成为下意识(潜意识)的行为。为此班里要有礼仪规范监督员来监督同学日常的礼仪规范。每周一的升旗、集会,课上起立,课下活动,都要有人监督检查,班与班之间开展评比。学校还可成立礼仪表演队,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因为群体的礼仪行为是社会的行为,不可能等待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完成了由思想品德修养到礼仪行为这理想过程之后再去讲礼仪。通常是先有了群体礼仪规范,然后每个人在执行规范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认识,以适应礼仪规范的要求。总之,把学礼仪,用礼仪贯穿在教学生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之养成习惯,自成方圆。三、思想品德、文化艺术的修养与礼仪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到礼仪当然离不开具体的内容,举止、谈吐、着装等。这些是感官直接感知的,但这些内容不是单独存在的。礼仪的本质是隐藏于现象内部,必须通过理性认识才能掌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与人们自身修养密切相关。修养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修养包括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思想品德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及提高的过程。它可以自动地指导人的行为,自觉地贯彻执行礼仪规范。礼仪教育还可以通过史实和现实的一些事例对学生进行包括正直、忠诚、谦逊、自尊、热忱、宽容、庄重等教育,以追求至善的思想境界,塑造美好的心灵。另外礼仪课上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教育。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塑造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作品。如读诗歌、散文、听音乐、看舞蹈、欣赏书法美术作品等,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倾心于艺术作品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愉快和感情的升华,思想得到启迪。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艺术理论和鉴赏性的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就是说,读书和人的气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是人们追求“善与美”的主要途径,这个过程会使人的礼仪素质与礼仪水平相应得到提高。也就是说礼仪只是具备了一种深层的稳固的理性思维基础,才能升华为生动完美的形象。礼仪教育=理性认识+外在形象。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道德教育关键所在。礼仪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完善自我形象,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远的意义。但是礼仪课是一个要认真开发的新领域,许多问题急需探讨和研究,让我们大家携手共同开拓使礼仪之花在校园盛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既然文明礼仪如此重要,那我们应怎样做呢?其实,说到底,很简单,就是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心态,认真做好每一件看似最不起眼的小事。我们只要问自己一些最最简单的问题,例如,我们是否明白一个学生的身份,怎样才穿着得体?在升国旗时,我们是否能够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在课堂上,我们是否能够遵守课堂纪律,注重课堂礼仪,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在下课时,我们是否能够文明休息?甚至我们是否已真正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倾听?我们不妨每天问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负责、认真地对待自己,对待这些小事,多做自我反省,那么每天都会有所进步,我们终能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提高素养, 主持人过渡:同学们,一粒种子虽小,却可以长成苍天大树;一滴水虽微不足道,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礼节虽小,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更有默契。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韦主任讲话。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中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明礼仪似护树的木桩,使我们屏弃劣习,始终向着阳光,茁壮成长;似人生路上一块块基石,为我们将来成人成才奠基;更似航船上的引航标,带领我们通向成功彼岸。文明礼仪已经在你心中成长,那么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养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礼仪的历史。在儒家学说中,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文明礼仪、素养极高的人,像孔融、周恩来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文明礼仪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当今迎奥运,开展讲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中,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规范,争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风尚。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 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倡导文明的社会礼仪。结合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理念。进入车站、公园、社区等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止不文明现象。针对当前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宣传文明上网、文明就餐、文明驾车、文明乘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礼仪,着重纠正违章行使、违章停车、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引导人们做一个懂礼仪规矩、讲文明语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礼仪的社会氛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热情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礼仪规范,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规范的仪态、语言,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着力塑造创新、诚信、包容、开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文明用语:1、您好! 2、请坐!3、请问! 4、请稍候! 5、对不起!6、请原谅! 7、很抱歉!8、没关系!9、不客气!10、谢谢!11、请不要着急!12、对不起,让您久等了。13、您请讲! 14、请问您有什么事?15、请出示您的《××证》。16、我会尽量帮助您。17、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18、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含义:说实际,对于旨在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仪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繁文缛节,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非但无法接纳,而且必须坚决予以抛弃。自辛亥革命彻底否定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后,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话,今天的所谓礼则仅仅是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而言的,这也是我这一组话题所要讨论的主要范畴。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但所谓五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初中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礼仪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论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 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这样我们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挚深厚的友情.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我自己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格和道德品质。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管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社交是一门技术,同时它 也是一门艺术.人如果不懂一些礼节的话,会闹一些笑话,这还是小事.就是怕你无意做出的事,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侮辱,这怕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约定熟成的,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 同样在赠送反面也要讲究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倍受人们的推崇。因此,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客观上讲,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因目的而不同。所以,赠送礼品也是一门艺术。 赠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并因此让受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总的说来,学习好社交礼仪,灵活应用社交礼仪是一种社交能力。参考文献:金正昆《社交礼仪》

体态又称举止,是指人的行为动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走的姿态,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以称为举止。体态与人的风度密切相关,是构成人们特有风度的主要方面。体态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是内涵极为丰富的语言。举止的高雅得体与否,直接反映出人的内在素养,举止的规范到位与否,直接影响他人对己的印象和评价。"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气质。有些人尽管相貌一般,甚至有生理缺陷,但举止端庄文雅、落落大方,也能给人以深刻良好的印象,获得他人的好感。 一、形体姿态 形体姿态是举止礼仪的重要内容。姿态美是一种极富魅力和感染力的美,它能使人在动静之中展现出人的气质、修养、品格和内在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各种姿态,更引人注目,形象效应更为显著。姿态举止往往胜于言语而真实地表现人的精神情操。端正秀雅的姿态,从行为上展示着一个人内在的持重、聪慧与活力,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一个人容貌俊秀,衣着华贵,但没有相应的姿态行为美,便给人一种虚浮粗浅感。形体姿态主要包括站、行、坐、卧几个方面。"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也就是说坐立行,应当坐有坐相,站有站态,走有走姿,这是古人提出的姿态范式,今天仍可供我们借鉴。 1、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是生活静力造型的动作。优美而典雅的造型,是优雅举止的基础。男士要求"站如松",刚毅洒脱;女士则应秀雅优美,亭亭玉立。 标准的站姿是:(1)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觉。(3)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4)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中指贴拢裤缝,两手自然放松。(5)双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张开约60度,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正中。 几种常用站姿:(1)肃立。身体立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面部表情严肃、庄重、自然。参加升降国旗仪式或庄重严肃的场合,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应该用肃立站姿。(2)直立。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贴在腹部(前搭手式),或两手背后相搭在臀部(后背手式),两腿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男女都适用,男士两脚可以略分开站立更显洒脱)(3)直立(女士直立姿态) 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贴在腹部,右脚略向前靠在左脚上成丁字步。(4)直立(男士直立姿态)。身体立直,两手背后相搭,贴在臀部,两腿分开,两脚平行,比肩宽略窄些。正确健美的站姿会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的印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对站姿的规定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基本姿势和体态训练之需要,站姿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由站姿的基本要求构成的站姿,似有呆板之嫌,其实不然,按这些要求经过反复训练后,能从体态上形成一种优雅挺拔、神采奕奕的体态。站姿的基本范式是其它各种工作姿势的基础,也是发展不同质感美的起点,是优雅端庄的举止的基础。 2、坐姿 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伏案学习、参加会议,还是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坐姿要?quot;坐如钟",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优美的坐姿让人觉得安详、舒适、端正、舒展大方。 正确的坐姿:(1)入坐时要轻、稳、缓。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子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拉拽衣裙,那样不优雅。正式场合一般从椅子的左边入座,离座时也要从椅子左边离开,这是一种礼貌。女士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适,需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处,然后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2)神态从容自如(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发扶手上,以自然得体为宜,掌心向下。(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或交叠或成小"V"字型。男士两膝间可分开一拳左右的距离,脚态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开以显自然洒脱之美,但不可尽情打开腿脚,那样会显得粗俗和傲慢。(6)坐在椅子上,应至少坐满椅子的2/3,宽座沙发则至少坐1/2。落座后至少10分钟左右时间不要靠椅背。时间久了,可轻靠椅背。(7)谈话时应根据交谈者方位,将上体双膝侧转向交谈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现自卑、恭维、讨好的姿态。讲究礼仪要尊重别人但不能失去自尊。(8)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几种规范坐姿:(1)双腿并拢,上体挺直,坐正,两脚略向前伸,两手分别放在双膝上(男士双腿略分开)。(2)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双腿并拢,两脚交叉,双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3)女士坐姿(著名的S型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双腿并拢,两腿同时侧向左或侧向右,两脚并放或交叠。双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4)搭腿式坐姿(或叫两腿交叠坐姿)。其方法是将左腿微向右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脚尖朝向地面,(切忌右脚尖朝天)。这种坐姿给人以高贵、典雅的美感。但应特别注意与跷二郎腿区别开。跷二郎腿一般悬空脚的脚尖朝天脚底朝向人,并伴有上下抖动的不雅的动作,有的国家是忌讳脚底朝向人的,因为这表示挑衅、不满、轻视、愤怒的情感,是粗俗不雅的举止。 3、走姿 走姿又称步态。走姿要求"行如风",是指人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有一种轻快自然的美。人们走路的样子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给人的感觉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步伐矫健、轻松灵活、富有弹性,令人精神振奋;有的步伐稳健、端庄、自然、大方,给人以沉着、庄重、斯文之感;有的步伐雄壮、铿锵有力,给人以英武、勇敢、无畏的印象;有的步伐轻盈、敏捷给人以轻巧、欢悦、柔和之感。但也有的人不重视步态美,行路时弯腰驼背、低头无神、步履蹒跚,给人以倦怠、老态龙钟的感觉;还有的摇着八字脚,晃着"鸭子"步,这些步态都十分难看。走姿的基本要求应是从容、平稳的,应走出直线。具体要求:(1)双目向前平视,微收下颌,面容平和自然,不左顾右盼,不回头张望,不盯住行人乱打量。(2)双肩平稳、肩峰稍后张,大臂带动小臂自然前后摆动,肩勿摇晃;前摆时,手不要超衣扣垂直线,肘关节微屈约30度,掌心向内,勿甩小臂,后摆时勿甩手腕。(3)上身自然挺拔,头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向前倾。(4)注意步位。行走时,假设下方有条直线,男士两脚跟交替踩在直线上,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脚尖略向外,距离直线约5厘米。女式则应走一字步走姿,即两腿交替迈步,两脚交替踏在直线上(一字步走姿)。(5)步幅适当。男性步幅(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约25厘米,女性步幅约20厘米。或者说前脚的脚跟与后脚尖相距约为一脚长。步幅与服饰也有关,如女士穿裙装(特别是穿旗袍、西服裙、礼服和穿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穿长裤时步幅可大些。(6)注意步态。步态,即行走的基本态势。性别不同,行走的态势应有所区别。男性步伐矫健、稳重、刚毅、洒脱、豪迈,好似雄壮的"进行曲",气势磅礴,具有阳刚之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100步;女性步伐轻盈、玲珑、娴淑,具有阴柔秀雅之美,步伐频率约每分钟90步。(7)注意步韵。跨出的步子应是全部脚掌着地,膝和脚腕不可过于僵直,应该富有弹性,膝盖要尽量绷直,双臂应自然轻松摆动,使步伐因有韵律节奏感而显优美柔韧。(8)行走时不可把手插进衣服口袋里,尤其不可插在裤袋里。 二、手势和表情 1、手势 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势表现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拱手致谢,举手赞同,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搂是亲,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势的含义,或是发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恶表达感情,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交际形象增辉。使用手势应该注意: (1)在交往中,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切勿"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 (2)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属于手势范围,应该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鼓掌是表示欢迎、祝贺、赞许、致谢等的礼貌举止。在正式社交场合,观看文艺演出、重要人物出现、听报告、听演讲等都用热烈鼓掌表示钦佩、祝贺。鼓掌的标准动作应该是用右手掌轻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时不应戴手套,宜自然,切忌使劲鼓掌,应随自然终止。鼓掌要热烈,但不要"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成"喝倒彩"、"鼓倒掌",有起哄之嫌。这样是失礼的。注意鼓掌尽量不要用语言配合,那是无修养的表现。 (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已的鼻尖和用手指指点他人。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已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 (4)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 (5)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域和各国不同习惯,不可以乱用。因为各地习俗迥异,相同的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径庭。如在某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种污辱。英国人跷起大拇指是拦车要求搭车的意思。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它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势,这一手势在欧洲表示赞扬和允诺的意思,特别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然而在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们打"OK"这个手势表示的是"肛门"。阿拉伯人用两个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吉卜赛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由此不难看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势语言",千姿百态的手势语言,饱含着人类无比丰富的情感。它虽然不像有声语言那样实用,但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雅的行为举止会令人极为反感,严重影响交际风度和自我形象,应该十分注意避免。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剜眼屎、搓泥垢等,餐桌上更应注意。参加交际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异味食品,如果已经吃过这类食品应该漱口,含茶叶、口香糖、口香液以除异味。咳嗽、打喷嚏时,请用手帕或手巾纸捂住嘴转向一侧,避免发出大声。口中有痰请吐在手纸里、手帕中,手中的废物请扔进垃圾箱,特别是拜访别人时,这些简单的礼仪要求都是必须遵守的,否则你将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 2、表情 表情是人内心的情感在面部、声音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当外部客观事物以物体的、语言的、行为的方式刺激大脑时,人就会产生各种内在反映即情感,这种情感会通过人体相应的表情呈现出来,表现在人的面部、身体、姿态、声音上。人们常说情动之于心、形之于外、传之于声就是这个意思。人的面部表情是复杂的。古人说:"人身之有面,犹室之有门,人未入室,先见大门"。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比如打电话时并看不到打电话的人,但表情却影响传过来的声音,没有哪一个人能以愤怒的表情说出优美和蔼动听的问候语。可见表情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健康的表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它是优雅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着重介绍面部表情中的目光和微笑。 (1)目光 眼睛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表达出人们最细微、最精妙的内心情思,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特别是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是注视对方,不应该躲闪或游移不定。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目光与对方接触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人际交往中诸如呆滞的、漠然的、疲倦的、冰冷的、惊慌的、敌视的、轻蔑的、左顾右盼的目光都是应该避免的,更不要对人上下打量挤眉弄眼。介绍几种凝视:公务凝视:洽谈、磋商、谈判等正式场合用。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这种凝视注视的位置在对方脸部,以双眼为底线,上到前额的三角部分。谈公务时,如果你注视对方这个部位,就会显得严肃认真,对方也会感到你有诚意,你就会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社交凝视: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当你的目光看着对方脸部这个区域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让人感到轻松自然。这种凝视主要用于茶话会、舞会及各种类型的友谊聚会。亲密凝视:注视的对象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交谈时要将目光转向交谈人,以示自己在倾听,这时应将目光放虚相对集中于对方某个区域上,切忌"聚焦",死盯对方眼睛或脸上的某个部位,因为这样会使对方难受、不安,甚至有受侮之感,无意中积小恶而产生抵触、敌意情绪,很不值得。 (2)微笑 笑有很多种,轻笑、微笑、狂笑、奸笑、羞怯的笑、爽朗的笑、开怀大笑、尴尬的笑、嘲笑、苦笑等等,其中微笑是最美的。微笑是指不露牙齿,嘴角的两端略提起的笑。几乎没有人不会微笑,但有相当多的人不善于利用微笑。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也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它可以与语言和动作相互配合起互补作用,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和谐、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交往人的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的心理。不仅能传递和表达友好、和善,而且还能表达歉意、谅解。因此微笑在社交中,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微笑着接受批评,显示你承认错误但不诚惶诚恐;微笑着接受荣誉,说明你充满喜悦但不骄傲自满;遇见领导、老师,给一个微笑,表达了你的尊敬但无意讨好;微笑着面对困难,用笑脸迎接一个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说明你经得住考验和磨练,你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其实,温和、含蓄的微笑不仅是应付社交的手段,而且深寓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我国有句俗话叫?quot;和气生财",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微笑最易营造人和的氛围。微笑是人的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说成功从微笑开始。一个大公司的人事经理经常说?quot;一个拥有纯真微笑的小学毕业生,比一个脸孔冷漠的哲学博士更有用"。因为微笑是一个工作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公司最有效的商标,比任何广告都有利,只有它能深入人心。应该注意的是:微笑一定要发自内心、亲切自然。只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富有魅力,让人愉悦欢心。不要为了讨好别人故作笑颜、满脸堆笑。当然了,参加追悼会、扫墓或在别人悲伤的时候、非常严肃庄重的场合就不可以微笑了。 三、递物和接物 递物与接物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种举止,一个小小的举止动作,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他人,而双手递物或接物恰恰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 1、递交名片 名片是自我介绍的高雅工具。我国西汉时期将姓名刻于竹简木片上,用以通报姓名,称做谒,东汉时期称做名刺。这实际上是早期的名片。后来有了白纸,使用纸片,称做名帖或帖子,清朝广为流传,一般官吏都有了自己的名片。名片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使用起来简便、灵活、文明。正常情况下,名片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使用者要求社会认同,获得社会尊重的一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使用者所在组织形象的一个缩影。所以名片交换应重视其礼仪效应,恰到好处地使用名片,会显得彬彬有礼,令人肃然起敬。交换名片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一般宜在与人初识时、自我介绍之后或经他人介绍之后进行。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正视对方,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恭敬地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名片上端的两角送到对方手中。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递送,递送时可以说一些"我叫××,这是我的名片"或"请多关照"之类的客气话,递交名片要递交到对方手中。有的人将名片顺手放在桌上,这样效果不好。接受名片的人也应该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双手恭敬地接过名片并说声"谢谢"、"能得到您的名片十分荣幸"、"久仰大名"等等。收到名片后,要很好地确认对方的姓名和职务。一定要养成这种习惯,否则在谈话中说错了对方的姓名或职务便会失礼。如果遇到难读的姓氏时,要非常客气地请教对方:"尊号怎么念?"或"对不起,您的姓氏很少见,请问如何读?"随后当着对方的面郑重其事地将他(她)的名片放入自己的名片盒或名片夹之中,千万不要随意乱放,别随手放在桌子或装在裤子口袋里,那样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请记住:名片起着别人对你第一印象好与坏的作用。 2、递交文件资料 工作中有文件资料需要上级领导过目签字时,应该用双手递上文件或资料,并且使文件的正面对着接物的一方。 3、递交其他物品 把物品双手递交到对方手中体现对对方的尊重。递笔、刀剪之类尖利的物品时,需将尖端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对方。接受对方恭恭敬敬递过来的物品,都应该同样用双手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致意或道谢。请注意:越是正式庄重的场合,初次相识的人之间、身份地位悬殊越大越要讲究礼仪。需提示的是,与外宾打交道,递接物品可先留意对方是用单手还是双手递接,随后再跟着摹仿。比如在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和中东等一些国家都用右手拿东西,忌用左手。给别人递东西也都用右手以示尊重。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上厕所的,是不干净的。日本人则喜欢用右手送自己的名片,左手接对方名片。 四、致意礼仪 致意即见面打招呼。在现代社会,见面礼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第一个步骤,它在礼仪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种信仰的人,见面时都要施用各种各样的见面礼。我国常用的致意有:招手致意、点头微笑致意、握手礼、鞠躬礼、注目礼等。 1、握手礼 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那时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手中拿着武器,当与陌生人相遇时,若双方都无恶意,不想发生冲突,就要放下手中的武器,然后向对方敞开右手掌亮出掌心,或让对方摸摸手心以示友好,随着时代的变迁,此种遗俗逐渐演变成一种两手相握的礼节方式。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人们已将握手礼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见面礼的仪式。现代人握手时表示的含义很多:见面时表示友好、欢迎、寒暄;告辞时表示送别;也表示对他人的问候、感谢、慰问、祝贺、安慰等。标准的握手姿势(交际礼节意义的握手):距受礼者约一步、右臂自然向前伸出,伸出右手,拇指稍用力握对方的手掌(手掌应与地面垂直)。左臂自然下垂,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上身微微前倾,头微低。在各种场合能轻松自如地与相识的或陌生人握手,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一种礼节。握手时应注意的几条原则:一是注意伸手先后。伸手先后顺序应根据握手人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宾主身份来确定。一般遵?quot;尊者决定"的原则,即尊者先伸手。握手的基本礼节是:在平辈的朋友中,相见时先出手为敬;在长辈与晚辈之间、男女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主人与客人之间行握手礼时,应该是长辈、女士、上级、主人先出手,晚辈、下级、男士、客人先问候再伸手相握;男女之间如女方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点头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是长辈、上级先伸手也是可以的。客人辞行时,应是客人先伸手表示告别,主人才能握手相送。在社交或商务、公务场合,当别人按先后顺序的惯例而已经伸出手时,都应毫不迟疑地立即回握,拒绝别人的握手和对已经表达出来的友好不予理睬是极为不礼貌的。二是握手时,应该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出左手,伸出左手是失礼的。特别是有的国家、区域忌讳使用左手握手。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用右手相握应说明原因并道歉。三是握手前要脱帽和摘手套。因为戴手套本身就意味着讨厌别人接触你的手,即使对方跟你的关系非常好,这种握手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在大多数国家内,戴手套与别人握手既不礼貌也是对对方的侮辱。因此应避免戴手套同别人握手。军人与他人握手时不必脱军帽,应先行军礼然后握手。西方国家,女士身着礼服帽戴手套时,与他人握手可以不摘手套。四是与人握手时应采取站立姿势(年老体弱或者残疾人除外)。五是不宜交叉握手。遇到两位以上交往对象,行握手礼时应一一相握。有的国家视交叉握手为凶兆的象征,交叉成"十"意为十字架,认为必定会招来不幸。还要注意与多人握手时,时间长短大体相同,不要给人厚此薄彼的感觉。六是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握力要轻一些,一般应握女士的手指。七是为了表示尊敬,握手时上身略微前倾,头略低一些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眼睛,边握手边开口致意,如说?quot;您好"、"见到您很高兴"、"欢迎您"、"辛苦啦"等等。综上所述,归纳出握手十忌。一忌不讲先后顺序,抢先出手;二忌目光游移,漫不经心;三忌不脱手套,自视高傲;四忌掌心向下,目中无人;五忌用力不当,敷衍鲁莽;六忌左手相握,有悖习俗;七忌"乞讨式"握手,过谦恭;八忌握手时间太长,让人无所适从;九忌滥用"双握式",令人尴尬;十忌"死鱼"式握手,轻慢冷漠。 2、注目礼 注目礼是以注视受礼者,并用目迎、目送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注目礼时,行礼者应面向或将头转向受礼者,呈立正姿势,抬头挺胸,注视受礼者目迎和目送,待受礼者还礼后目光平视或将头转正。施注目礼的场合有:奏国歌升降国旗时,各种会议的升降旗仪式,运动会颁奖仪式都要向国旗行注目礼。着军装的军人参加升旗仪式时要行军礼,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要行少先队队礼。接受检阅时,受阅者应向检阅者首先行注目礼。

别这样干,十篇才50分

秘书礼仪礼仪论文的参考文献

秘书要做好相关接待准备,可以说做好准备工作,接待任务就完成了一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秘书接待礼仪毕业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秘书礼仪对做好秘书工作非常重要。本文探讨针对秘书这个职业形象的仪态、仪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礼仪规范,总结了提高秘书礼仪修养的方法。

关键词:礼仪 秘书规范 修养

引言

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其职责之一是为领导服务。要想把秘书工作做好,除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品德修养外,还要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由于秘书这个职业要求和不同人打交道,做秘书就必须要懂礼仪方面的知识,这是当秘书的基本素质之一。

1.秘书礼仪概述

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形成的、被人们所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仪式和礼节两方面的内容。礼仪有社会历史性、交往规范性、继承发展性、复杂多样性等特点。

秘书礼仪就是秘书工作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和准则,是秘书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秘书应有的基本素质。秘书礼仪的功能有:规范社交行为,塑造良好的形象,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工作绩效。秘书礼仪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尊重原则;三是真诚原则;四是灵活原则。

2.秘书礼仪规范

秘书的仪表

仪表的礼仪很重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三秒钟”就可以给人一个印象,因此秘书的整体素质修养、性格等特征就是从仪表方面反映出来的。秘书的仪表主要体现在服饰和美容两方面。服饰要求整洁大方、展示个性、整体和谐。美容要求在仪表的整理方面应注意发型、面容的清洁、保持服饰整洁,仪容方面女性秘书要求化淡妆,而且要注意在不同场合的化妆,化妆要注意场合,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化妆。

秘书的仪态

仪态是各种身体姿势的总称,是一种非语言形式,具有表露、替代和辅佐的作用。秘书的仪态要求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站姿,基本要求是均衡、挺直、灵活,在正式场合要具备“挺直如松”的气度,避免不良的站姿;坐姿,基本要求稳、直,达到“坐如钟”的要求;走姿,基本要求抬头、挺胸、收腹、两眼平视,步子要均衡;手势,手势是一种带有情感交流的体态语言,能够传达丰富的感情,如挥手告别、拱手答谢、招手致意、拍手称赞、摆手拒绝等;目光,与人交往目光要平和亲切,在交往中注意凝视的运用;秘书要避免当众瘙痒、避免不雅动作等不雅的仪态。

秘书活动礼节

秘书活动礼仪主要表现在典礼仪式、迎来与送往、宴请与赴宴方面。接待礼仪,接待客人是秘书的日常工作工作之一,这里面包括欢迎来宾、接待方式、送别客人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应讲究礼仪。秘书组织典礼仪式,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拟定典礼仪式的程序;拟制出席典礼仪式的宾客名单;组成接待小组负责接待宾客;确定宾客坐席;布置和检查音响设备等。

宴请和赴宴是社交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秘书在宴请礼仪中要注意:明确宴请的目的和规格;确定宴请的时间和范围;制作和发送请柬;进餐位次排列;迎送宾客。赴宴要注意及时向宴请的主人答复,服装要整洁大方,出席宴会以正点到达为好。

3.如何提高秘书礼仪修养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礼仪属于道德范畴,受道德的支配,道德是礼仪的基础,决定并制约礼仪。秘书应树立以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勤俭办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自我约束的组织纪律。

要有谦恭的工作态度。秘书所处的位置,一举一动都很引人注目。对待领导要掌握分寸,服务得体;对待同事要要以诚相见,互相帮助。

要用规范而礼貌的语言。秘书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体态语言。通过体态语言积累和提高秘书礼仪素质。良好的体态语言能够成分体现出秘书礼仪的素质和修养,如谈话时要注意凝视对方眼睛,配以点头等肢体语言表示真诚、赞同和理解。秘书要谦虚学习掌握诸如此类的肢体语言,进一步提高礼仪修养。

加强沟通协作。秘书人员应多向身边有经验的人请教,交流心得体会。

结束语

对秘书来说,做好秘书工作,遵守礼仪是必不可少的。秘书礼仪体现在政治交往、商业活动中,秘书必须不断提高礼仪修养,才能更好的做好秘书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静.基于行为导向的秘书礼仪课考核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31):52-53

[2]郭莉.谈谈秘书礼仪工作的作用[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3,11(3):8-11

[摘要]礼仪与秘书人员辅助决策,协调关系,自身提高都有密不的关系,它在秘书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秘书人员不可忽视的一种修养和技能.秘书工作不能忽视礼仪内容,而礼仪在秘书全部工作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礼仪,秘书工作,公共关系

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辅助者,必须完成各种有助于领导管理,决策的工作与事务,这种工作特性决定了秘书 工作是一个外向性的岗位,秘书人员必须在各社会组织的公务行为中广泛地接触各色人等,处理各种关系,安排 各种活动,这些行为都含有礼仪的内容或直接就是一项礼仪活动,如迎送客人,宴请等等.因此,作为领导的浦助 者,秘书与其他职能人员不同,他必须代领导处理各种交往接待事宜,礼仪内容贯穿于秘书工作的全过程,它在秘 书的全部工作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秘书人员的其他工作结成了特殊的关系)

秘书礼仪工作的意义 :

(一)礼仪是秘书工作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 从秘书_L作产生那天起,礼仪,便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礼仪的内容和方式有了巨大 的变化,秘书人员礼仪素质和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要求也有了相应变化,但无论这种变化多么广泛,多么深刻,礼 仪工作从未离秘书工作而去. 秘书工作起源于奴隶社会,当时的史官可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执掌的工作内容极其宽泛,其 中的重要职责便是负责主持祭祀婚冠大礼—这是典型的礼仪内容.到了战国时期,《周礼》详备地记载了周朝 史官的职务和分工,这使我们了解到史官的工作内容与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今天看去,将史官定为秘 书人员一或从事秘书性质工作的辅助人员是较合适的,而礼仪则是秘书工作的当然内容. 为了更好地辅助领导决策并处理事务,秘书承担了与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打交道的任务,这个任务中的一切 安排打点是礼仪工作的主要内容.礼的起源,也与原始社会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分不开.秘书以执掌祭祀 来为领导权威的决策行为和国家重大活动作准备,作铺垫,作为行动的参考系数.领导权威无论是表示顺天承 运,还是具体紧张的日理万机,在当时,总缺不了这种形式的辅助,因为这种形式对领导权威行为的合法性和合 理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可见,礼仪原是秘书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礼仪在生活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秘书工作对领导负责,技术水平高,工作质量好,办事效率快固 然是秘书人员的重要素质体现,但礼仪行为的得当,职业形象的得体,也是领导决策获得成功的有效因素.秘书 的形象会影响客人或员工是否接受你们的要求或想法,通过秘书的态度,姿势,仪表,谈吐给对方留下重要的印 象,甚至是关键的印象.饱满的精神,真诚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得体的举止本身也就是秘书人员素质高,业务精 的体现.一般说来,领导之所以选聘秘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礼仪的需要,在礼仪的层面上开展工作,从而辅助领 导进行决策活动.领导的决策往往是刚性的,强硬的,在具体执行中不容许有任何伸缩,而秘书的礼仪却是柔性 的,弹性的,它可以缓冲决策的压力,调节决策带来的紧张,沟通因决策而产生的误解隔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 礼仪总是人们共同的需求.因此礼仪对秘书工作具特殊意义.

(二)礼仪是秘书公关的辅助手段 利用宣传和传播的手段,使一个社会组织和它的公众相互了解和适应,这便是公共关系的任务.秘书工作起 着信息的汇总和传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树立组织及秘书本人在各界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和信誉,是秘书公关的主要内容,在公共关系中,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礼仪,应努力发挥礼仪的优势来为公关 服务.礼仪可以调节感情,润滑关系,这与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to的宗旨是相一致的,公关 的对象具有不同层次,但无论是什么群体或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不能撇开礼仪搞公关.拙于策划会使 公关实务失败,而疏于礼仪同样不能使精良的策划得以完满体现.可以说,公关是礼仪最适用领域,对礼仪的领 悟,把握和运用程度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公关实务的操办水平.同时,公关作为一种以传播手段来协调组织与公众 之间关系的行为,不假以礼仪,也不能实现传播的双向信息传递.而由于公关活动中公众始终是变化着的,不定 的,问题形成时有公众对象,问题一旦消失,这层意义上的公众也随之消失,所以,礼仪总在各种公众对象中以新 鲜的,积极的感觉体现,极大地帮助了公共关系的实施.

公关对象的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员工关系,顾客关 系,媒介关系,股东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1l等,要适应这不同的关系,依靠顺意公众,转化逆意公 众,争取边缘公众,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这绝对少不了礼仪.

公共关系的另一实务活动就是将社会组织的信息传播给公众,并把公众的信息反馈给社会组织的决策层,秘 书要做好辅助决策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传播沟通有多种形式, 然而人际传播还是最基本的,没有人际传播,便是大众传播也不会顺利进行下去.人际传播,无论是通过仪表服 饰,语言,举止等媒介进行,还是通过电话,电报,书信等书面性媒介进行,都离不开礼仪表现,可以说,礼仪是传播 的重要媒介.礼仪在公关实践中塑造着组织的形象,创造着组织的信誉.它可以帮助体现一个组织的坦诚热情, 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可以承载这种态度,有了这种真诚的礼仪表现,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争取支持的公关目的. 所以,礼仪在秘书的公关行为中具有关键意义.

礼仪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

(一)秘书礼仪与秘书辅助领导 辅助领导是秘书的天职,辅助领导的手段多种多样,以礼仪辅助领导是其中之一. 领导是决策者,并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威,这使领导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领导又因作为一种机构的代 表,权力的象征,需要在行事时有相关礼仪的配衬.秘书的岗位,紧贴领导,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由秘书安排各 种礼仪事项,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礼仪是秘书的常务工作,在辅助领导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礼仪程序作妥 善安排,使领导在具体的活动中既体面又掌握主动,是秘书工作者办事能力的反映.如A企业的经理与B企业 的经理在n企业晤面,秘书在事先将有关时间,地点通知对方,并认真打扫好会客室,安排好茶水和午餐,准备好 相关文件材料,精神饱满,态度从容地迎接s企业的经理并将之向n企业经理介绍,使会晤在以秘书为主营造的 良好气氛中进行.这个开始也许会给整个晤面的结果带来影响.礼仪的周到,使人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双方开 诚布公,容易促使事情成功或好转.在某些重要场合,领导需有些象征性的行为,如剪彩,奠基等,秘书必然要在 事先作好准备,将必要的工具装饰好,地点选定并完满考虑到在象征性行为完成后领导的合理退场.这种礼仪性 的安排,虽属工作中较琐碎一面,却不可不做,而且事虽小却影响大,为领导个人,为企业都塑造了形象.当然,秘 书只隐在这些体面的礼仪背后,秘书工作的特性之一是潜隐性.即使秘书人员代领导前去慰问,拜望某人时,起 的也只是礼仪象征的作用,是代领导行事而不是以秘书本人身份行事.即使秘书的良好态度和典雅举止吸引了 客人,客人仍a先记着的是某公司有个好秘书,而不是某秘书在某公司.所以,礼仪工作做好了,是在很大的 程度上提高了领导的工作效率,实现了领导的威信.至于平时的文书往来,其中涉及到的文书礼仪,包括礼仪性 的内容和礼仪套话更是秘书为领导服务.辅助领导决策的一个常规工作,秘书必定要掌握这些知识,并要能娴熟 地运用,以使自己更好地尽到秘书的责任.

(二)秘书是某个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辅助者,社会交往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 工作的特点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他的服务对象一一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 归根结蒂,都是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不同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关系,对秘书工 作总体效益的提高大有帮助.

首先,秘书与领导形成了紧密的固定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双方在最初接触磨合的过程中都会小心 翼翼,而一且觉得不称心会立刻撒手.反之,一旦发现配合默契,便越发珍惜和依赖这种关系.从理论上说来,领 导与秘书的关系越紧密,就越富有工作创造力,但在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关系紧密了,有时也就结成了一种同盟, 可能反而有碍甚至破坏企业或国家的利益.因此,规范领导与秘书的关系,除各种原则制度的保障之外,礼仪自 古就有的别异作用,仍有现实意义.礼仪可以帮秘书工作者把准自己的地位,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播越,不轻 浮.尊重领导权威,尊重领导意见,按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沟通信息,同时也在礼仪中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

其次,作为管理层中的中介部门,秘书还要与各职能部门和外部世界联系沟通,良好的礼仪在沟通中有助于 消除隔阂,增进理解.由于身处领导近旁,会使其他人对秘书有特殊看法,秘书人员这时除了以诚相见之外别无 他法.以诚相见不仅是感情的真挚,也包括礼仪的周到.如尊重对方的地位,理解对方的处境,同情对方的闲难, 赞赏对方的成就.通过这些取得对方的信任.

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礼仪又是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得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品质,这是许多社会 组织重视礼仪工作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不成功的谈判与合作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大局出发,从长 远出发,或可以做到买卖不成友情在,或可以用原则和礼仪击退交往中的不正常行为.

(三)秘书礼仪与秘书自身提高 礼仪是社会的规范,秘书礼仪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牛L仪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可以提高秘 书工作者个人修养,还可由此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由于工作特点,秘书人员的地位特殊,他既在单位内部起联系沟通作用,又在社会上成为本单位的窗el和代 表,所以礼仪在秘书人员身上是全方位地体现的.首先,秘书人员的个人礼仪应讲究.他是在一个外向性的 岗位上,与多种对象打交道,如果不修边幅,不注重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来访者或被访者的情绪并影响办公室同 事的情绪.所以许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衣着,饰物,化妆品都有规定.这种规定,当然不是针对某个秘书人员个 人,而是针对秘书这个岗位的.此外秘书工作者的礼仪知识,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对在不同情况下的礼仪要求 应有较多较完善的掌握.要在礼仪活动中分清主次,内外,把握各种分寸,分量,要对各国,各地,各民族,各宗教 的文化风俗礼仪习惯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尤其在21世纪,人类进人了一个新纪元,对许多客观事物 的理解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保护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礼仪行为也必须跟这种认识 结合起来.倘在给外宾送礼时,把动物毛皮当作贵重礼品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酒宴上的山珍海味,也有许多 不该成为餐餐之徒的腹中之物.礼仪活动中若缺乏这种现代意识,是会使整个礼仪水平都大打折扣的.可见,礼 仪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远不是懂外语,会电脑,人漂亮就能够胜任礼仪工作的.它的文化内涵十分精探并总 是与时俱进的,秘书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在礼仪场合游刃有余.

结论:

秘书礼仪说大也大—它在秘书的全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小又小—它总是琐碎地体现在细 枝末节上,研究这个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与世界交往,与国际接 轨,迎接新一轮国际挑战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

公共关系学(*********************)

秘书学(***********)

秘书礼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教育 ***作者)

(作者系*****)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很久以来就十分关注和重视礼仪礼节,甚至将其上升到国本和教化程度高低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礼仪问题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视。对于秘书来说,增强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 礼仪并非仅仅是言谈和举止,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真正受人称道的礼仪是由内而外的,心里有“礼”,举止才能合“仪”。因此提高礼仪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 我认为,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有三:一是尊重为本。不论是学习还是运用秘书礼仪,关键是要懂得尊重为本,尊重在先,时时处处事事尊重所有的人。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必须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尊重,就不可能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应当是一种自觉的、由衷的行为,包含着自己的德才学识和气度雅量,绝不是装出来的。对秘书人员而言,尊重上级意味着服从,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二是善于表达。尊重别人只在心里头尊重是不够的,还得善于表达。不仅要有“礼”,还要有“仪”。“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必要的表达形式绝对不可或缺,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你的尊重就无法让别人感知。比如说,我们在接待来访者时,如果不使用规范化的待客“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就会使客人感觉不到被尊重。即使你是从心里尊重对方的,但人家感受到的却可能是你的冷漠。三是形式规范。除了尊重为本、善于表达之外,还必须讲究形式规范。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具体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求秘书人员不仅要有尊重别人的愿望,有表达礼仪的行为,还要求这种行为准确规范,也就是有规矩。讲不讲待人接物的规矩,既能反映秘书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又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是否完善。 二、秘书礼仪的主要内容 秘书礼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办公礼仪规范、接待礼仪规范、外事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形象礼仪规范等等,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个别秘书人员认为,在工作中只要注意办公礼仪规范就可以了,至于个人形象,那是自己的事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与他人无关。其实,这是对秘书礼仪认识的误区。总体说来,秘书礼仪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形象设计。它具体涉及秘书人员的穿着打扮、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对秘书人员的礼仪修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其自尊自爱的具体表现形式。秘书人员的礼仪形象向来被视为个人素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其实都是素养问题。有些同志在正式场合甚至在国际交往中不修边幅,歪戴帽子斜穿衣,当众“打扫”个人卫生,这些都是礼仪修养不够的表现,都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人的形象是具有整体性的,一定要保持和谐。我就见到过有的秘书在上班时间,甚至是在身着制服的时候,脚上穿露脚趾或者露脚跟的凉鞋,这也是不得体的。大家都知道,在正式的公务场合或者涉外场合,男性秘书身着西装为宜,但是我也见过有人此时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简直让人“退避三舍”。另外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秘书礼仪的核心内容,因为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如果不善于同对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在沟通时缺乏必要的礼仪,往往会给工作带来障碍,甚至事倍功半。例如,公务宴请的目的在于促进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并为此提供一个临时性的交流场所。因此,参加公务宴请时应当注意适度的交际,适当地进行沟通。但是,有些同志在公务宴席上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爱搭不理,甚至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吃喝,吃完就撤。还有些同志却表现得过度热情,不分对象地劝酒夹菜,非要对方吃下去不可。这些不当的举止都扭曲了公务宴请的作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 三、习礼、知礼、守礼、行礼 提高礼仪修养,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积极、主动地习礼、知礼、守礼、行礼,时时处处事事以礼律己,以礼待人。所谓习礼,就是要对秘书礼仪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所谓知礼,就是要详细了解秘书人员在礼仪方面的“可为”与“不可为”。所谓守礼,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自觉地遵守礼仪。所谓行礼,就是以礼仪的规范作为自己行动的重要指南,依礼行事,非礼勿行。 我衷心地希望秘书朋友们,心中有“礼”,言行合“仪”,在做好秘书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 希望我的答案能对你有帮助^-^

秘书礼仪作为礼仪的一个分支,更加具体化,是秘书日常交往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秘书接待礼仪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语言谈吐礼仪既是秘书人员必备的修养,也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秘书要遵循语言谈吐礼仪的基本要求,语言要文明礼貌、准确简明、真诚自然;要掌握言谈吐的具体规则,语速、音量适中,语气谦和,配合表情、手势与身体姿态,交谈中要礼让对方;交谈中要善于聆听、有所忌讳,注意交谈的环境。

关键词:秘书;语言谈吐;礼仪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纽带和桥梁。秘书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要经常使用语言与领导、同事、客户等进行交流和沟通。无论是面对面的交谈,还是使用通讯工具进行沟通,都必须掌握语言谈吐礼仪。语言谈吐礼仪既是秘书人员必备的修养,也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

一、秘书语言谈吐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语言要文明礼貌

作为训练有素的现代秘书,与人交谈要使用文明优雅的语言。注重修养,不说脏话粗话;控制情绪,不说气话牢骚话;坦诚相见,不说空话假话;顾及对方的感受,注意用委婉的词句来表达不便明言的事情。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应随时挂在嘴边。除此之外,秘书还要学会使用中国传统的谦辞敬语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如等候客人用恭候,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指点说赐教等。文明礼貌的语言为交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形成信任、亲切、友善的交谈气氛,帮助秘书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为交谈成功奠定基础。

(二)语言要准确简明

交谈中语言运用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到交谈的效果。首先内容要准确。内容组织要层次清晰、逻辑性强,重点突出,不丢不落,准确传达意图。其次,用语要准确。遣词造句力求准确,合乎语法规范,切忌使用模糊、易产生歧义的词语。第三,表达要准确。发音正确,避免念错字、读错音;发音清晰,不能口齿不清,含含糊糊,不夹杂地方乡土口音。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交谈时,应力求言简意赅,简单明白,不要罗里罗嗦,拖沓繁琐。避免重复已经说过的事情(除非客人要求),避免含糊不清的谈话方式,例如:“好像是这样吧”,“这个应该是这样吧”。避免重复用语,例如:“这个这个这个”,“也就是说,就是说”。

(三)语言要真诚自然

交谈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双方态度要诚恳,只有真诚相待,坦诚相见,才能有融洽的交谈环境。真心实意的交流是信任对方的表现,真诚的语言能够激起对方感情的共鸣,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对上级要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谦虚谨慎,但也不能一味迎合讨好,唯唯诺诺;对同事和下级要谦逊友善,平等相待,切忌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秘书在工作中真诚的态度、亲切自然的语言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二、秘书语言谈吐的具体规则

(一)语速、音量适中,语气谦和

秘书在交谈中音量要适中,声音过大,制造噪音,不柔美;声音过小,听起来费劲,也显得不大方自信,影响表达效果。适中、委婉、柔和的声音悦耳动听。交谈中,语速过快、过慢、忽快忽慢,都会影响效果。一般发音稍缓比连珠炮式易于使人接受,但也不能过慢,使语义不连贯。讲话的语气语调平和,不用太多的语气词;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亲切谦和,不能盛气凌人,随便教训指责别人。

(二)配合表情、手势与身体姿态

善于交谈的人,总是懂得利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来配合、强调自己的语言,吸引听众,使讲话更生动。表情与手势要与谈话内容协调配合,适当的恰到好处的表情与手势可以使谈话更有表现力,如笑一笑、摆摆手等,但太夸张的表情或过于频繁的手势反而可能破坏谈话应用的效果,如有人讲话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给人留下不稳重的印象。只有恰当的表情和手势才能使谈话增色。

秘书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与客人交谈时,要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在说话的时候身体晃来晃去,一般与客人相距于60到100厘米之间。跟客人距离太近,一则侵犯客人的隐私权,二则使客人产生压力感;跟客人距离太远,一则需大声说话,二则显得疏远。“交谈中正确的坐姿除能给人以端庄大方之感外,不同的坐姿还可以反映出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待人的态度。”如深坐(坐的靠后)表现出一定的心理优势和充满自信;浅坐(坐的靠前)表现出尊重和谦虚,但过分的浅坐则有自卑和献媚之嫌。

(三)交谈中礼让对方

交谈是一种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交流思想、意见。秘书在交谈中要注意礼让他人,尊重他人。不能滔滔不绝独自高谈阔论,也不能从头到尾保持沉默,使交谈冷场,交谈中要热情投入,积极合作。不要随意插嘴,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样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思路,破坏了交谈效果,而且给人自以为是,喧宾夺主之感。不要固执己见,强词夺理,应让在场的人充分发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方所谈的意见,一般不要当面直接否定,必要时用语要委婉。

三、秘书语言谈吐注意事项

(一)善于聆听

我们总是认为,一个善于交谈的人首先必须能讲,事实上,善于聆听在交谈中更重要。因为“如果你能全神贯注、认真耐心地聆听对方讲话,表示你诚心诚意与对方交往,非常尊重对方,对方会因此而乐意与你交往”。好的听者是交谈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首先,注意力要集中。眼睛要有礼貌地注视客人,目光停留在客人鼻眼三角区,目光要平视,注视的时间大约占到谈话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谈话中东张西望、做小动作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的表现,而打哈欠、伸懒腰、看手表则是不耐烦和厌倦的表示。其次,要有所反应。会意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偶尔的提问、适当重复对方的讲话等等,意味着对方的谈话引起了共鸣,会使谈话更投机、更融洽。第三,要有所收获。倾听是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一个好的听者应当在聆听过程中思索回味、分析概括对方的谈话,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

(二)有所忌讳

秘书工作中的交谈除了约定好的既定话题,还有一些场合需要临时选择交谈的话题。交谈内容往往被视为个人品位、志趣、教养和阅历的集中体现,好的话题能使谈话顺利展开,愉快进行。如果选择了对方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话题,谈话很容易陷入僵局;如果选择了对方忌讳的话题,还可能使谈话不欢而散。因此,秘书人员要懂得交谈时有所忌讳。不谈论非议党和政府以及单位的话题;不涉及国家、行业、组织的秘密;不背后议论领导、同行和同事;不捉弄取笑别人,伤人自尊;不谈论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或格调低下的内容;不谈论疾病、死亡、凶杀、灾祸等令人不愉快的话题;不谈论年龄、收入、婚姻等个人隐私的话题等等。

(三)注意环境

任何语言交际都是在一定环境、场合下,面对特定的交际对象进行的。交谈环境对语言既有便利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秘书要分析和把握具体交谈场合的政治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交往对象的心理特征等,在交谈时,既要努力适应环境,根据场合的不同调整语言表达形式,更好地实现交谈目的;又要积极地、能动地借助环境,利用环境,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如在公务往来、谈判等场合中,秘书应该注意语言谈吐的科学性、条理性,用语要典雅、准确、规范;而在出席某个社交场合时,语言谈吐可根据谈话对象幽默风趣、欢快跳跃或礼貌优雅、委婉含蓄。

参考文献:

[1]周莹萍,程时用.秘书礼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麻美英.现代实用礼仪[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企业对外交流工作的发展,秘书礼仪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良好的礼仪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秘书人员不可忽视的修养和技能。礼仪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是秘书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方面。本文即重在阐述书礼仪工作的特点及其在秘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秘书礼仪 秘书工作 特点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一向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讲究礼仪规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很多时候,甚至成为了衡量教化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对外交往的增多,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礼仪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视。对于担负联系内外、沟通左右职责的秘书人员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秘书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之外,更应具备适当得体的秘书礼仪,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按照礼仪规范行事。遵守秘书礼仪规范,有利于塑造秘书人员良好的个人形象,更有利于凸显独特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组织和自己在交往中各受欢迎,占据有利的社会竞争位置。因此,秘书人员有必要熟练的掌握礼仪知识,并自觉地把它运用到工作之中。

一、秘书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所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礼仪的形成受到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以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是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具体到秘书礼仪,是指秘书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对交往对象表示的尊敬与友好的规范或程序,是秘书人员在秘书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它体现了秘书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秘书礼仪是秘书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秘书礼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办公礼仪规范、接待礼仪规范、外事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形象礼仪规范等等。这些礼仪工作在秘书的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二、秘书礼仪的特点

(一)等级性

秘书礼仪的等级性表现在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士礼宾待遇的不同。在官方交往中,要确定官方礼宾次序,而确定官方礼宾次序的主要依据是担任公职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这种礼宾次序是现代社会正常交往秩序的表现,反映了各种人员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规范。

除此之外,等级性在社会交往中还表现为双向对等性,即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交往中,双方人员在身份和社会地位上要相近,业务性质要相似,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双方的交往还应当是一种尊重互换、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礼节上要有来有往、相互对等。

(二)差异性

秘书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受到时间、地点和环境的约束,同一礼仪会因时间、地点或对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性首先表现为民族差异性。不同民族由于形成条件、历史因素、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地域差异、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各自具有不同的礼仪道德风范。秘书人员在从事秘书礼仪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民族差异性的存在,甚至需要了解不同民族在礼仪方面的要求和禁忌,这样在能够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礼貌的行为,从而为组织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其次表现为个性差异。每个人因其地位、性格、资质、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在使用同样的礼仪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在进行礼仪工作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具体情况展开工作。

(三)时代性

秘书礼仪的时代性表现在其时代变异性。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不同时期的秘书礼仪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总是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因而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差异。

秘书人员一直处于对外交流工作的最前沿,因而一直被称为“企业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秘书的礼仪是否规范反映着企业水平的高低。所以,秘书应该关注秘书礼仪的变化,不要以为礼仪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完全照搬以往的经验与做法,要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要,反映时代精神,具备时代特征。

(四)传承性

秘书礼仪具有历史传承的特点,它伴随着秘书工作的产生而存在,随着秘书工作的演变而变化。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秘书礼仪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秘书人员的礼仪素质和礼仪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但是,无论这种变化多么广泛,多么深刻,礼仪工作始终是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五)规范性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演变、约定俗成、自觉遵守的规范。同样,秘书礼仪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这种规范性虽然并不具备强制性的标准,但是却是收到人们广泛认可的,需要秘书人员自觉遵守的,如果不遵守秘书礼仪规范,就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甚至影响到组织机构的形象。

三、秘书礼仪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秘书人员的素质就是秘书人员个人的修养和个人的表现。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通过学礼仪、讲礼仪,会使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调整站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以他人为先,以社会为上,从国家和社会的大局考虑问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净化灵魂;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恭敬谦让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众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形成大多数是通过礼仪来传递的,并且直接影响着交往双方能否融洽相处以及交际的成败。不仅如此,一个个体或一个单位,想要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就要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最佳形象,而与社会公众交往的秘书礼仪形象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所以,秘书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三)有利于传递信息,展示个人价值

良好的秘书礼仪可以更好地向对方展示自己和组织的长处和优势。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只有组织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取得工作突破,作为组织一员的秘书人员,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认可,提升个人水平,展示个人价值。

由于秘书的工作性质所致,秘书人员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一方面在组织机构内部起到练习和沟通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着对外宣传组织机构文化和展示组织机构形象的窗口作用。而这些功能都需要经过秘书人员的具体行动、言谈举止体现出来,在举手投足之间会作为一种潜在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影响其他人对秘书人员所在的组织机构的评价,而在这些评判之间,能否遵守礼仪,能否按照礼仪规范行事无疑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因此,对于秘书人员来说,遵守礼仪规范有着特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葛红岩,陈晓岚,钱立静.新编秘书实务[M].2007.

[2]王育,林力.秘书实务(第二版)[M].2007.

[3]生素巧,程萍.秘书礼仪与职业形象设计[M].2012.

[4]刘晓娟,胡玉娟.秘书礼仪[M].2009.

[5]褚又君.秘书礼仪[M].200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