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光学学报审稿费

发布时间:2024-07-04 14:11:03

光学学报审稿费

科研项目、成果、获奖、专利等情况: 主持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11004110, 1127418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参加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60736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60778043, 10704043, 11174155)、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1项(2010CB27605)获奖: 2004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增益平坦的超宽带光纤放大器2011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多维多参量光纤光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已获得专利:基于倾斜光纤光栅的空气相对湿度测量仪,发明专利,已授权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可调光衰减器,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非金属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撰写论文、专著、教材等: 第一作者文章:[1] Hao Zhang, Bo Liu, et al.,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crowave signal using a dual-wavelength single-longitudinal-mode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fiber las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9, 282 : 4114-4118 (SCI 496RA;[2] Hao Zhang, Yanli Jin, et al., L-band all-optical gain-clamped EDFA by utilizing C-band backward ASE,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6, 260 (1): 150-154 (SCI 028PJ;[3] Hao Zhang, Ling Yu, et al., Noise figure improvement of a double-pass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 by using a HiBi fiber loop mirror as ASE reject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5, 244: 383-388 (SCI 889HG;[4] ZHANG Hao, XIONG Ling-Yun, et al., A room-temperature multiwavelength erbium-doped fibre laser by exploiting polarization hole-burni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05, 22 (1): 122-124 (SCI 890IV)[5] Hao Zhang, Bo Liu, et al., Acoustic dispersion measurement for a single-mode-fiber-based 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 excited by flexual acoustic wav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12, 54 (5): 1281-1285 (SCI: 907QA;[6] Hao Zhang, Bo Liu, and Chenglai Jia, Fiber birefringe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a beat-frequency-interrogated multilongitudinal-mode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12, 54 (3): 702-707 (SCI 879MG;[7] Hao Zhang, Bo Liu, and Chenglai Jia, An active strain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single-longitudinal-mode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fiber lase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measurement of erbium-doped fiber birefringenc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11, 53 (11): 2508-2512 (SCI 821OX;[8] Hao Zhang, Bo Liu, et al.,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crowave signals by exploiting fiber birefringence effect in single-longitudinal-mode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fiber lazer,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10, 52 (3): 535-540 (SCI 553JW;[9] Hao Zhang, Jianhua Luo, et al., Polarimetric multilongitudinal-mode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fiber laser sensor for strain measurement,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09, 51 (11): 2559-2563 (SCI 493ZJ;[10] Hao Zhang, Lingyun Xiong, et al., A room temperature dual-wavelength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operating in the L-band,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05, 45 (1): 12-15[11] Hao Zhang, Qingying Dou, et al., Gain and noise figure improvement of a reflective L-band EDFA by using a short length of preamplification EDF,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05, 45 (1): 60-62 (SCI 905SM;[12] Hao Zhang, Qingying Dou, et al., L-band all-optical gain-clamped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 via ASE reflection techniqu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06, 48 (5): 852-854 (SCI 032XM;[13] Hao Zhang, Bo Liu, et al., Acoustic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fiber acoustic gratings, Optica Applicata, 2011, 41 (4): 817-823 (SCI: 911FM;[14] Hao Zhang, Bo Liu, et al., Temperature-insensitive displacement sensor based on high-birefringenc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loop mirror, Optica Applicata, 2010, 40 (1): 209-217 (SCI 595XL;[15] 张昊,于岭等,“一种结构新颖的L 波段掺铒光纤激光器”,光学学报,2004, 24 (7): 929-931[16] Hao Zhang, Ling Yu, et al., Wavelength-tunable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with FBG and HiBi fiber loop mirror as reflectors,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04, 2 (1): 9-11[17] 张昊,刘波等,“一种有源光纤折射率的新型测量方法”,光学学报,2010, 30 (s1): 213-1-5[18] Hao Zhang, Bo Liu, et al., Multilongitudinal-mode fiber laser temperature senso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fiber birefringence, Proceedings of SPIE, ACP2011, 2011, 8311[19] Hao Zhang, Ling Yu,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improve noise figure for double-pass L-band EDFA, Proceedings of SPIE, APOC2004, 2005, 5623: 799-802[20] Hao Zhang, Bo Liu, et al., An all-fiber electric voltage sensor based on high birefringence fiber loop mirror, Proceedings of SPIE, APOC2004, 2005, 5623: 817-820[21] Hao Zhang, Yange Liu, et al., Novel all-fiber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based on high birefringence fiber loop mirror, Proceedings of SPIE, 2004, 5279: 456-460[22] Hao Zhang, Ling Yu, et al., Discretely tunable all-fiber Fabry-Perot laser based on birefringence fiber loop mirror and fiber Bragg grating, Proceedings of SPIE, 2004, 5680: 849-852[23] Zhang Hao, Wang Shuangxia, et al., Design of an active curvature sensor based on multi-longitudinal-mode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3 (4): 1-6[24] Zhang Hao, Liu Bo, et al., A novel all-optical automatic gain-clamped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 incorporating Hi-Bi fiber Bragg grating,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2 (1): 80-83[25] Zhang Hao, Yuan Shuzhong, et al., A double-pass erbium-doped fiber based broadband ASE source by utilizing C-band ASE compensation,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9 (5): 10-13[26] 张昊,刘艳格等,“用级联的M-Z干涉仪实现EDFA增益平坦化的模拟研究”,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7 (3): 12-16通信作者文章:[1] Bo Liu, Hao Zhang*, Polarimetric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fiber laser sensor array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ransverse load and temperature,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2011, 17: 619-625 (SCI: 844AV;[2] Hongguang Dong, Hao Zhang*, et al., Improvement of coupling efficiency for 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 and its prospects in sensing applications, Sensor Letters, 2012, 10 (7): 1502-1506 (SCI: 031TA;[3] Jian Liu, Hao Zhang*, et 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ased on photonic crystal modal interferometer,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in China, 2010, 3 (4): 418-422[4] Xiaoyi Dong, Hao Zhang*, et al., Tilted fiber Bragg gratings: principle and sensing applications, Photonic Sensors, 2011, 1 (1): 6-30讲授课程: 热学(本科生)社会兼职: 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Appied Optics、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ensors、Optical Fiber Technology、Sensors Letters、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Chinese Optics Letters、Optoelectronics Letters、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Photonic Sensors、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子激光、强激光与粒子束等刊物审稿人

不是,部分Ei之类的核心期刊,都是外审结束或者两星期后再交审稿费的

EI源刊一般都要3个月左右,有的更长。仪器仪表学报是3个专家外审,一个不过就被拒稿。仪器仪表学报拒稿很快,我所知道的最短的记录是交了300块审稿费后10天。录用很慢,从投稿到外审结束到按要求修改到终审到最后收到录用通知大概要8个月左右。光电子激光或光学精密工程学报没有投过不清楚。如果你是硕士生就没有必要投EI源刊,光学工程可能更适合你投。光学工程09年3月份以前也是EI收录期刊,EI调整之后给踢出来了,但是它依然是国家一级期刊,比你提出的三种EI源刊要好中一点

是的。光学学报作为国内最好的光学类期刊,其ei引用率在所有中文杂志里一致排在前五位,这也导致了他的审稿非常严格,越来越难投。

光学学报审稿人

1965年11月生。1994年于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94~1996年期间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留校工作。同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了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Chinese Physics Letters、《光学学报》等杂志的论文审稿人。曾入选为华中理工大学“113”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被选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获湖北省杰出人才基金。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05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Ottawa大学进行访问研究。曾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掺铒光纤放大器及掺铒光纤激光器的自脉冲行为”、“自启动被动锁模及自调Q机理的研究”、“多波长激射环形掺铒光纤激光器”、“多波长同时转换的新机理新技术研究”以及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半导体光放大器作波长转换器”、“偏振无关半导体光放大器”和“DWDM光交换节点无信道串扰技术的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被PHOTONICS SPECTRA 杂志所报道。

彭堃墀教授长期从事高教工作,勤奋耕耘,硕果累累。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制成“高输出稳频YAG激光器”,达到当时国际最好指标;1988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功率连续稳频YAG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金奖;1992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前沿课题“光场压缩态的产生及探测”,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光场压缩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1995年“光场压缩态”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98年4月该项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组鉴定,其中有五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现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被SCI、EI收录。受聘为美国光学学会杂志《光学学报》和《光学快报》两大刊物的审稿人。1986年被美国收入“世界光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名人录”,1989年被收入《新中国科技精英谱》等书。彭堃墀教授担任校长后,制定了改革、发展、上水平,奋力进入“211”的飞鸟式发展策略,有力地促进了山西大学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现上新台阶。1993年山西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单位,他领导的光学硕士点成为博士点。1994年山西大学物理专业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首批批准的八个地方综合大学十个基地之一。1998年,山西大学一次获得4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使学校的博士点增至5个,硕士点达39个,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实力显著增强,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在山西省第二次学位工作会议上,山西大学被评为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1月物理学专业喜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2月山西大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他领导下,山西大学一年上一个台阶,几年迈一大步,被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光电研究所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特等功。他本人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教育工作者”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4年被评为山西省“科技功臣”,受到政府重奖。

彭堃墀,这几个字比较难念吧第二十八任 彭堃墀(1991年6月至2000年10月)彭堃墀()彭堃墀教授,男,汉族,生于1936年8月,四川广元人。1956年9月—1961年8月,就读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现任山西大学校长,光电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是政府首批批准的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量子光学学报》编委会主任、主编。彭堃墀教授长期从事高教工作,勤奋耕耘,硕果累累。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制成“高输出稳频YAG激光器”,达到当时国际最好指标;1988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功率连续稳频YAG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金奖;1992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前沿课题“光场压缩态的产生及探测”,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光场压缩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1995年“光场压缩态”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98年4月该项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组鉴定,其中有五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现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被SCI、EI收录。受聘为美国光学学会杂志《光学学报》和《光学快报》两大刊物的审稿人。1986年被美国收入“世界光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名人录”,1989年被收入《新中国科技精英谱》等书。彭堃墀教授担任校长后,制定了改革、发展、上水平,奋力进入“211”的飞鸟式发展策略,有力地促进了山西大学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现上新台阶。93年山西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单位,他领导的光学硕士点成为博士点。94年山西大学物理专业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首批批准的八个地方综合大学十个基地之一。98年,山西大学一次获得4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使学校的博士点增至5个,硕士点达39个,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实力显著增强,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在山西省第二次学位工作会议上,山西大学被评为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99年1月物理学专业喜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2月山西大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他领导下,山西大学一年上一个台阶,几年迈一大步,被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光电研究所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特等功。他本人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教育工作者”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4年被评为山西省“科技功臣”,受到政府重奖.

中南大学光学工程属于计算机学院。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干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撑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及中国气象局局级重点建设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通信与光调控、大气辐射与光传输、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大气环境光电探测技术与系统等。

光子学报什么时候交审稿费

由光速不变原理论证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特殊洛仑兹变换——对爱因斯坦论证的探讨 【刊名】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编辑部邮箱 1982年 00期 【作者】 房思廷 【中英文摘要】 我们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收到这篇只用光速不变原理来直接论证《洛仓兹变换》的文章.在组织审议中发现《ThePhys,Teach,》Vol20(1982)No1,P42发表的文章也有类似的论证,应该说双方都是独立的见解.文中提出的论据,目前尚有争论,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予以发表,希望展开讨论. 以上全部为文献,pdf格式 发电子邮件到索取。 请注明“爱因斯坦相对论”资料索取 希望对你有用。

巩稼民教授,1962年12月生,河南西平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93年8月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从事光学技术研究,1993年8月至199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和电信学院深造,先后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光电检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申硕办副主任。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我院研究生部主任,负责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日常事务。 巩稼民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技术、光电子学技术、光通信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光纤传输原理、光纤通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巩稼民教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追踪科技前沿,近年来在‘Chinese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被SCI、 EI收录6篇,参编的《光纤通信》教材已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主持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巩稼民教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团结同志,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曾获“院优秀教师”称号。 刘继红,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生于1977年1月。1999年7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4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激光消偏技术。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线偏振态测量方法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偏振模色散补偿器”等。目前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振干涉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等效晶体的在线式高速偏振控制器实现方法研究”。近五年,先后在IEE Electronics Letters、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SCI、EI收录9篇。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Raman光放大器的偏振相关效应、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测量与控制、WDM系统中的波长测量与稳定等方面。对超高速光网络技术、光子晶体以及光电测试技术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 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光学原理》、《信息论基础》、《光纤通信》、《光传输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等。 刘毓,女,博士。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2月在西安矿业学院工作,1997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陕西省通信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 先后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锁相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近十门课程。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国家863-409精密制导、邮电部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个人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开发。现主持信息产业部“高速光纤传输中偏振模色散特性信道模型的研究”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发布单位:西邮研究生部 发布时间:2011-03-20 已阅读:815次 宋海洋,男,1979年9月出生,籍贯山西临汾,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2006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6月受聘于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正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先后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影响因子以上的7篇;国际期刊特邀论文1篇)。截止目前,发表的论文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他引30余次,引用期刊包括SCI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Nanotechnology》、《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s A》等。先后多次担任《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等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1)纳米材料各种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并行计算技术研究(3)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10902083),,课题经费:40万元,项目负责人。(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08JK436),,课题经费:2万元,项目负责人。(3)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ZL2009-4),,课题经费: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代表性论文 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Influence of nickel coating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tube-aluminum composite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0, 49, 899-903. 2.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intertube spacing on sliding behavior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doi:. 3.Song HaiYang, Li LiFeng, Feng Feng, Torsional behavior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abnormal interlayer distanc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055414-5. 4.Song HaiYang, Zha XinWei, The effects of boron dopings and boron graf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ckel-co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embedded gold matrix composites, Physics Letters A, 2010, 374: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radius and defect on oscillatory behaviors of C60-nanotube oscillators,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11): 1058-1061. 7.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upon torsional behavior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6): 628-685. 8.Zha XinWei, Song HaiYang, Non-Bell-pair quantum channel for teleporting an arbitrary two-qubit state, Physics Letters A, 2007, 369 (5-6): 377-379. 9.Song HaiYang, Zha XinWei,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and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08, 5: 1-4. 10.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embedded gold composites, Physica B, 2008, 403: 559. 1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and initial vacancy-related defects up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a B, 2008, 403: 3798-3802. 12.Zha XinWei, Song HaiYang, Ming-Liang Hu, Comment on “Stochastic local operations and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invariant and the residual entanglement for n qubits” Physical Review A, 2008, 77: 056301. 主要获奖情况(1)2008年07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奖。(2)2009年12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名。(3)2010年06月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田秀劳教授,陕西武功人,生于1956年9月,硕士。 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结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助教进修班,获结业证书,2005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开设《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原子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 《大学物理学习与指导》1书,参编《通信系统原理教程》和《通信系统概论》2书。2006年荣获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物理》优秀课程,2009年获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纳米材料性能极其控制机理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量子信息态传输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和参与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与局域幺正变换》;主持完成校级教学改项目《计算机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内外期刊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Int J Theor Phys、 Optics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光子学报、硅酸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大学物理、四川大学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发表论文 30多篇,其中被EI、SCI 收录的有10篇。 吴成茂,男,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四川仪陇人,生于1968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 1992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航天部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等相关液体火箭发动机部件液流测试技术研究。1996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事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等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承担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管理决策、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等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现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图像置乱加密效果评价研究》,陕西省邮政局软科学项目《快递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及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包含度理论的图像分割新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西安邮电学院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邮电高等学校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1篇。合作完成有关管理科学与智能决策方面的专著1部并由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在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获得原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今,主要从事模式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图像信息安全保护,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被评为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被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授予模范盟员称号。 惠小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4年12月生。西北大学93级第一届物理基地班学生,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在西北大学就读,2003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访问一年。曾多次访问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研究所以及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1999年7月来西安邮电学院任教至今,喜爱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热心于服务学生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现指导研究生8名,协助别人指导博士生1名。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态调控,包括量子态在固体系统中的储存、操作以及传输。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SCI收录的有32篇,被引用100余次。先后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是《量子纠缠及其实现》(10347138)和《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10547008),陕西省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低维量子系统中量子态的传输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项,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2008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 主讲过10门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学概论》、《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英语》,研究生《量子信息论基础》和《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完成课程建设项目2项:本科《数学物理方法》和研究生《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曾两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称号,一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青年突击手”称号。 徐建刚,教授,1963年8月生,陕西蓝田人,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院长,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安科技教育协会理事。 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获空军工程大学力学硕士学位。现在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 1997年任西安邮电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2004年兼任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007年任数理系总支书记。2009年任理学院院长。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参加陕西高校第十七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多年来,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8年由陕西地图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练习》,200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普通物理简明教程》1994年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其中核心以上9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力学、材料物理和量子信息等。共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厅局级以上项目5项。主持的项目有:2009年陕西省教改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2010年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具有高效光电磁特性的TiO2功能薄膜研究》,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参与的项目有:原信息产业部的《用系统概念组织、统一工科物理教材》项目,陕西省的《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陕西省教育厅《低温烧结Mg4Nb2O9微/纳米基陶瓷的介电性能调控》等。 查新未教授,男,汉族,生于1957年12月,陕西省兰田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修学习,1984年至1986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与量子通信的科研工作。 多年来,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量子力学》、《光纤通信原理》、《光学》、《激光原理》、《量子光学》等多门课程。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老师合作,在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物理、大学物理经典名题名师解析》、《物理学》、《现代广播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及教学指导书籍。 先后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及局域幺正变换》、《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局域不变量算符与局域不变量》项目的研究,参加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涉法大气风场被动探测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近几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量子信息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期刊《Physics. Review. A》, 《Physics. Letter. A》上.另外在《Commun. Theor. Phys.》《Modern Phys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量子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其中SCI, EI检索20多篇。并于1991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陕西省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查新未教授为人谦虚,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1991年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5年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另外,作为应用物理专业负责人,他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科规划等方面作了很多贡献,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干这份工作的还要来这里找寻答案合适吗?劝你还是多看几年书和再去好好重新补习算了;真的是悲哀呀!

2~6个月发表时限为2~6个月,如超过3个月仍未收到处理意见,请作者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者除外。作者寄回修改稿后1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光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并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月刊.宗旨是展示光子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进展,反映代表本学科前沿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而为国际上关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讨论.主要刊登本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内容涉及光学,尤其是瞬态光学、光电子学、智能光学仪器、集成光学、信息光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物理、光化学、光生物学、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光神经网络、光子功能材料、光子自身相互作用、光子的经典与非经典效应等。本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任主编,还聘请了多名院士和专家任副主编和编委。读者对象:从事光学、光子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本刊载文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并被著名检索刊物SA(PA、EEA)、CA、PЖ、CSCD作为固定收录源刊。

光子学报审稿日期

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纤栅式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传感技术与网络系统》(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宽带光纤光栅水听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用化研究》(国家863高新技术重点资助项目)、《分布式多点光纤光栅传感阵列》(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及其解调设备的研制》(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在研的项目有:1.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微结构光纤的光电子功能器件的创新与基础研究”,(2003CB314900)。(主要骨干人员之一)2. 上海世博会项目:“大型建筑的光纤光栅安全监测系统”(主要负责人)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多维多参量光纤光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研究”(课题负责人)专利:1.轮辐式温度补偿型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光纤光栅微振动传感测试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高速光纤光栅传感复用解调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光纤温度测量仪,国家发明专利撰写论文、专著、教材刘波, 童峥嵘, 陈少华等. 一种应用于光纤传感的长周期光纤光栅边沿滤波线性解调新方法. 光学学报, 2004, 24(2): 199-202刘波, 孙桂玲, 童峥嵘等.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中微弱光信号的检测, 南开大学学报, 2003, 36(2): 55-57刘波, 童峥嵘, 曾剑等. 一种利用啁啾光栅反射滤波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方法. 光子学报, 2004, 33(1): 57-60刘波, 曾剑, 王跃等. 基于光纤光栅的标准钢梁拉伸应用分析与测量. 仪器仪表与传感器, 2003, 6: 25-27刘波, 曹晔, 曾剑等. 高双折射光纤Sagnac环镜强度型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光子技术, 2004, 1:32-35刘波, 孙桂玲, 曾剑等. ADuC824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中的应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4, 5:25-27刘波, 牛文成, 杨亦飞等. 基于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的精密位移测量.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05, 1(3): 53-56刘波, 杨亦飞, 牛文成等. 新型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 2006, 27(1):42-44刘波, 孙桂玲, 杨亦飞等. 光纤光栅传感信号的Sagnac环镜边沿滤波解调方法. 南开大学学报, 2005, 38(5): 9-11刘波, 刘艳格, 罗建花等. 均衡功率的超宽带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 光子学报, 2005, 34(9):1285-1288刘波, 曹晔, 罗建花等.光纤光栅水听器技术实验研究. 光子学报, 2005, 34(5):686-689刘波, 杨亦飞, 牛文成等. 光纤围栏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 光子技术, 2005, 4: 208-213讲授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社会兼职: 《光通信研究》特约编委,IEEE PTL、IEEE Sensor Jounal、IEEE JLT, CPL,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传感技术学报、光电子激光等期刊审稿人

KTV旅途姐姐姐姐姐

2~6个月发表时限为2~6个月,如超过3个月仍未收到处理意见,请作者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者除外。作者寄回修改稿后1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光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并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月刊.宗旨是展示光子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进展,反映代表本学科前沿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而为国际上关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讨论.主要刊登本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内容涉及光学,尤其是瞬态光学、光电子学、智能光学仪器、集成光学、信息光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物理、光化学、光生物学、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光神经网络、光子功能材料、光子自身相互作用、光子的经典与非经典效应等。本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任主编,还聘请了多名院士和专家任副主编和编委。读者对象:从事光学、光子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本刊载文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并被著名检索刊物SA(PA、EEA)、CA、PЖ、CSCD作为固定收录源刊。

果树学报审稿费

初审不合格。果树学报终审退稿的意思是初审不合格。退稿:指作者投稿成功,经编辑或者初审审核,文章不适合期刊,或者找不到审稿人,给予退稿。

论文通过外审后会进入主编终审,终审通过几率要大很多。而且论文在终审阶段时间是比较短的,...外审说的是审稿的第二环节,也被称为复审,是审稿中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所以通过率不会更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