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上海药物研究所sci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9:20:35

上海药物研究所sci论文

闫福林,男,1957年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医学院教学名师。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鉴定和天然药物的研发。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和著作4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审评专家。白素平,女,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成员。河南省优秀教师。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后。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活性成分的发现、结构修饰、合成及构效关系、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新乡市科技局项目1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3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22篇。新乡市红旗区政协委员、新乡医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刘巨源,男,1956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新乡医学院教学名师,新乡市劳动模范。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和育人楷模等荣誉。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30年。河南省重点学科“药理学”学科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课程负责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应用技术成果5项。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孙祥德,男,1963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药物分析学教研室主任。新乡医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主讲本科生《药物分析》、《现代色谱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研究生《分离与色谱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药物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先后承担省、厅、校级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房立真,男,1973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获得新乡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3年毕业于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有机合成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成员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合成和构效关系。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课题1项, 2012年获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已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17篇。赵 营,女,1974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专业专业,获硕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cLean医院进行单胺转运体调控研究和PD发病机制研究。201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药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神经精神临床药理学。多年来,从事膜转运蛋白研究,致力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研究。掌握了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和转运体功能研究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论文15篇,SCI收录12篇。吕洁丽,女,1980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教师。200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及中草药的品质评价。曾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标准制定等项目的研究。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化学与质量分析。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新乡医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开放课题1项;参与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贾岩龙,男,1977年出生,副教授,博士, 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学专业肿瘤生物工程方向,获医学博士学位。药理学省级重点学科肿瘤药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肿瘤与生物工程和肿瘤药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教育部“十五”、“ 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与生物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获2010年河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获得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委员,河南省药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徐 萍,女,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承担新乡医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要从事中药抗辐射新药研发的研究。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IJRB 影响因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吴 娇,女,1978年出生,博士,讲师。200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院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2011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11年毕业于海南大学种质资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资源化学与质量分析。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十一五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获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1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著作3部。刘 巍,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任药学院科研秘书。目前从事荧光化学探针方向的研究。赵 杰,女,1982年出生,博士,讲师。200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讲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和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结构修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项目的研究,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闫建伟,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发展新颖的反应方法学构建结构多样性的类药性结构骨架,通过对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活性天然产物骨架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阎玺庆,男,1971年出生,博士后,讲师。1992年毕业于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200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纳米摩擦学性能研究;200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代药剂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肝靶向制剂研究;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多肽类药物微米制剂的研发.2009年3月至6月,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从事药品研发工作。完成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深圳市科信局基金项目1项。主要从事药用高分子材料修饰及脑靶向研究。目前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合作课题1项,新乡市科技局基金1项,学校教改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黄 锋,男,1977年出生,博士后、讲师。2000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从汕头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肿瘤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著10余篇,被SCI收录6篇。参与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刘瑞丽,女,1975年出生,博士,讲师。1999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药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曾参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研鉴定2项,成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2部。孙彭利,男,1972年出生,博士,讲师。199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承担及参与课题4项,发表科研及教育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宋 宇,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神经药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主要从事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针对胶质细胞的新药筛选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基金1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4篇。张来宾,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200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获中药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获生药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研究,从事多糖化学及逆流色谱研究。承担《天然药物化学》、《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和中药质量评价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发表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Chromatographia等杂志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宋宏林,男,1977年出生,博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剂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工业药剂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课程从事药物新剂型的研究。研究方向:缓控释制剂和微粒制剂、注射给药系统、中药有效成分色谱分析及质量标准。标题: 关键字: 文章分类: 所有类型公告通知图片招生就业其他

获奖概况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建所80年来,药物所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70余项,其中国家三大奖20项,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励21项,省部级奖90项。 部分国家级获奖时间名称奖项类别1982年4月 肌肉松弛药氯甲左箭毒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1982年7月 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镇痛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82年7月 中草药活性成份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份的发现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85年6月 镇痛消炎药3-乙酰乌头碱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1985年6月 橡胶防老剂D致癌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1987年12月 真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药——石杉碱甲(福定碱)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988年12月 抗疟药磷酸咯啶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等奖 1990/08/11 植物抗癌成份美登素的全合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1991年11月 二巯基丁二酸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1991年12月 羟甲芬太尼——一种新的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91年12月 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与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的药理作用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资料来源: 备注:详细获奖概况详见: 论文发表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98年以来,研究所累计发表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811篇,2006年以来,影响因子大于3的累计660篇。发表的SCI论文和引用率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科研机构前15名,位列全国药学院校和科研机构首位。 2014年,上海药物所全年共发表sci论文540篇,影响因子(if) 总数,总被引频次691次,(其中通讯作者272篇,影响因子总数,总被引频次294次),平均影响因子,篇均被引频次次/ 篇,影响因子5,以上的论文121篇、3以上的论文已达317篇,在GPCR、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动力学模拟、新型结构、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首次解析P2Y12与激动剂和拮抗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新型抗血栓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两篇论文于2014年5月1日同期在Nature刊出后即被新华社、路透社等国内外媒体报道。 项目承担 2014年,上海药物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425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44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承担( 或参加) 课题8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项目5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7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主持(或承担) 院重点部署项目2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 专利及其他 2014年,上海药物所共申请专利98项,共获专利授权40项,其中有国内专利33项,国外专利7项,获商标注册1项。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创刊于2000年,月刊, 目前被PubMed收录, 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药理学。是中国药理学及药学领域唯一被收录至科学引文索引(SCI) 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if) 为。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科学杂志》)创刊年于1999年,是中国重要的洲际学会国际性会刊,影响因子为,在国际男科学领域期刊排名第三,在国内临床医学领域SCI期刊榜排名第一。 此外,研究所还主办科普杂志《家庭用药》。

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有能力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作品简介:      这是一则美好人生、逆袭飞扬的真实故事。本书描写了一位农村青年在恢复高考后考上中专,一直到进入博士后科学殿堂,并成长为一位知名学者的传奇人生。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有趣。       全书充满了向着美好人生不断逆袭的正能量,是一本彰显爱拼敢赢精神的励志书。本书告诉人们:平民逆袭除了自身超人的努力没有捷径;没有靠山,自己就是靠山;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因而特别适合有志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兴旺,1959年7月生,上海市人,祖籍扬州,中国科学院博士、博士后,(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纽约科学院国际会员,承担过国家“863计划”等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等10余项,为近20项专利的发明人之一,获得过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特别奖等奖励,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或领军团队核心成员,在国际上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其他文章百余篇,编著出版《QbD与药品研发:概念和实例》和《创新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与评价——美国FDA审评案例解析》等学术专著6部,参加编写《中华内科学》和《中华临床药物学》等大型医药类书籍10余部。

上海研究所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 健康 研究所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尹慧勇研究组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指出:多酚原花色素-B2通过直接结合并抑制AKT活性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肝细胞癌变。

花生红衣中提取的多酚类活性物质原花青素-B2(OPC-B2)是一种新型AKT别构抑制剂 ,可与AKT直接结合并抑制其磷酸化,发挥抗肿瘤活性;AKT蛋白上Lys297和Arg86在OPC-B2与AKT间的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可能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治疗策略。

研究人员从花生皮中分离出了OPC-B2,并通过高分辨率质谱法与市售的标准化合物进行比较,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为了检查OPC-B2对HCC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集落形成和增殖测定中以各种浓度处理了Huh7细胞。OPC-B2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有趣的是, OPC-B2对几种具有不同致癌特性的肝癌细胞系表现出抗肿瘤作用 :早期HCC细胞SMMC-7721细胞,高分化Hep 3B和高转移性LM3细胞。尽管OPC-B2对不同细胞系表现出不同的效力,但是OPC-B2对Hep3B的IC50达到约μg/ ml(21μM)。总之, 这些结果表明OPC-B2 在体外对HCC肿瘤细胞增殖具有 显着 的抑制作用。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模型 探索 了OPC-B2 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裸鼠(先天性胸腺缺陷小鼠)皮下注射Huh7细胞后,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 mg / kg和30 mg / kg。每两天以10和30 mg / kg的两种剂量腹膜内给予OPC-B2,并同时记录肿瘤大小。在第28天处死小鼠后,研究人员观察到OPC-B2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功效。与对照组相比,OPC-B2与30 mg / kg治疗组的肿瘤大小,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均降低了60%。 两者合计,OPC-B2 在体外和体内对HCC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上海药物研究所一学期送2次盲审。上海药物研究所一学期送2次盲审,如果第第一次盲审不过的话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二次盲审时应该注意:对所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分的修改完善,这是确保在第2次盲评过程当中顺利通过的重要保障。盲审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获奖概况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建所80年来,药物所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70余项,其中国家三大奖20项,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励21项,省部级奖90项。 部分国家级获奖时间名称奖项类别1982年4月 肌肉松弛药氯甲左箭毒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1982年7月 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镇痛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82年7月 中草药活性成份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份的发现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85年6月 镇痛消炎药3-乙酰乌头碱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1985年6月 橡胶防老剂D致癌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1987年12月 真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药——石杉碱甲(福定碱)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988年12月 抗疟药磷酸咯啶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等奖 1990/08/11 植物抗癌成份美登素的全合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1991年11月 二巯基丁二酸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1991年12月 羟甲芬太尼——一种新的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91年12月 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与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的药理作用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资料来源: 备注:详细获奖概况详见: 论文发表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98年以来,研究所累计发表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811篇,2006年以来,影响因子大于3的累计660篇。发表的SCI论文和引用率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科研机构前15名,位列全国药学院校和科研机构首位。 2014年,上海药物所全年共发表sci论文540篇,影响因子(if) 总数,总被引频次691次,(其中通讯作者272篇,影响因子总数,总被引频次294次),平均影响因子,篇均被引频次次/ 篇,影响因子5,以上的论文121篇、3以上的论文已达317篇,在GPCR、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动力学模拟、新型结构、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首次解析P2Y12与激动剂和拮抗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新型抗血栓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两篇论文于2014年5月1日同期在Nature刊出后即被新华社、路透社等国内外媒体报道。 项目承担 2014年,上海药物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425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44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承担( 或参加) 课题8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项目5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7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主持(或承担) 院重点部署项目2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 专利及其他 2014年,上海药物所共申请专利98项,共获专利授权40项,其中有国内专利33项,国外专利7项,获商标注册1项。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创刊于2000年,月刊, 目前被PubMed收录, 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药理学。是中国药理学及药学领域唯一被收录至科学引文索引(SCI) 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if) 为。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科学杂志》)创刊年于1999年,是中国重要的洲际学会国际性会刊,影响因子为,在国际男科学领域期刊排名第三,在国内临床医学领域SCI期刊榜排名第一。 此外,研究所还主办科普杂志《家庭用药》。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论文

此种情况极大的可能是U盘存在硬件写保护开关,写保护开关打开的状态下,U盘内的文件是不能被删除的,也不会显示“删除”选项。将写保护开关拔到和现在相反的方向即可正常删除其中的文件。

有一个《海外英语》,还有《青春岁月》这两个刊物可以刊出全英文稿件,除此以外,英语专业的也可以考虑,比如《校园英语》之类

支付宝健康码照片是你本人身份证实名认证,并且刷脸验证通过的,至于照片当然就是你的身份证件照片,你本人不可能操作删掉和修改的

当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可以选择想要删除的文件之后按Ctrl+Del键直接强制删除。

上海微系统所2021研究生论文

上海微系统所很厉害。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毕业的研究生社会认可度还是挺高的。

微系统的创办发展历史很长,知名度底蕴还是在的,不是一些新建立的研究所可以比较的。

上海微系统所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系和管理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浙江、福建地区的研究院所工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学科领域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方向为微小卫星、无线传感网络、未来移动通信、微系统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一般指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报考条件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院校简介: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28年,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国立技术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获得国家级奖励50余项、部委省市级奖励340余项。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所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大学科方向,利用本所在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的积累和微电子工艺技术平台为支持,以“无线传感微系统网、微系统技术平台、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几个重大项目为依托,以系统带器件、器件带材料,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研究,开展集成微光机电系统、无线信息微系统、半导体微结构材料与器件、太赫兹物理与器件、纳电子材料与器件、SOI材料与器件、新型、高效微能源系统等研究活动。目前全所拥有:传感技术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太赫兹固态技术实验室、微系统技术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实验、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超导电子学实验室、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2020前沿实验室;并在南京、杭州、无锡、嘉兴与地方合作共建了六个分支机构,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于利希中心共建了超导与生物电子学联合实验室。我所拥有硅MEMS加工和封装,化合物半导体材料MBE生长和半导体器件研制,微系统网络设计、测试等技术平台,以及微系统、微结构器件,半导体微结构材料的研究设备和研究能力。二、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21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4)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以下考生为同等学力人员:①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21年9月1日)或2年以上,且达到报考单位根据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③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④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5.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8门及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二)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考条件见《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简章》。(三)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报考条件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我所接受符合该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其初试成绩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线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根据报名情况、初试情况并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自行划定,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在读单位学籍管理部门书面同意后方可报考。(五)我所各招生专业均接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有接收的推荐免试生,应在国家规定时间内,通过教育部中国研究生招生网“推免服务系统”(网址:)参加网上报名并完成相关的复试通知和待录取通知等报考接收手续。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海洋药物研究意义论文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海洋生物的药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 徐旭,于冰,汤立达 文献来自: 天津药学 2004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们对海洋生物多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本文就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综述如下。1 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海藻多糖、海带多糖、珠蚌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或免疫增强作用。海带 ...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1 薛静波,刘希英,张鸿芬.海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 王琪琳,王海仁 文献来自: 生物学通报 2002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较重要的药用资源 ,同时经过化学修饰 (如硫酸化、乙酰化 ) ,将开发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新型多糖药物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王琪琳$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涂洪斌,卫剑文,彭立胜,钟肖芬,杨文利,吴文言,徐安龙 文献来自: 世界科学技术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海洋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产业化铺平道路。综上所述,开展以药用海洋生物为切入点的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既是我国在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突破口,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海洋生物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 刘学谦 文献来自: 家庭医学 2001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其鱼鳍加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刘学谦!研究员<正> 茫茫海洋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男女老少皆宜,容易消化吸收,有效的增进人体健康。现将几种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的药用分述如?...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 秦思昌 文献来自: 解放军健康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发掘和利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是造福人类的伟业。下面介绍一些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海藻类海洋中生长着1万多种海藻,海藻中含有藻胶、氨基酸、维生素、甘露醇、无机盐等重要的医药成分?...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秦思昌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 王琪琳 文献来自: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2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 具有整肠和解毒作用 人们通过对多种乳酸菌细胞壁中多糖组分抗溃疡作用的研究表明,它们能诱导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合成水平 ...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王琪琳$聊城大学生物系!山东 聊城 252059海洋生物;;多糖;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 林文翰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5年 CAJ下载 借鉴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从 药用海洋生物中筛选克隆得到活性物质的相关功能基因并阐明药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运用基因工程技 术对认为确切有效地药用基因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克服传统生化提取方法的产品产量小、纯 ...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林文翰$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甘露醇的药用研究进展 詹天荣,宋金明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药用;;生物活性甘露醇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既可用作原料药配制甘露醇注射液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司玫,展翔天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海洋生物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的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分子结构独特新颖具有极大的药用潜力,从海洋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并开发研究新的药物前景广阔。现简述2 1世纪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1] 翁心华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马程琳,邹记兴 文献来自: 海洋湖沼通报 2003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此外许多海洋生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及工业价值。因此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条件之一 ,?...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王斌 ,1996 )。中国海域辽阔 ,海岸线漫长 ,其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清潮 ,1996 )。1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1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海洋生物 的学术趋势 翻译 海洋生物的药用

海洋药物学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研究海洋药物资源分布、储量、药性、临床应用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作为主要任务。海洋不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而且它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也极为丰富,生物资源包含很多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物质,从而使海洋成为药物的宝库。当前,美、日等国家拨出巨资,成立海洋药物研究机构,从事直接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和合成药物的研究,而提取医治癌症、病毒性疾病和心脏病等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的药物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海洋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 海洋生物中活性物质丰富,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近3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归纳,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新发现的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以及一些海洋真菌等海洋生物中,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结构型式存在;而糖苷类化合物在海藻、海绵、海参、海星等海洋生物中发现大部分以糖苷脂、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型式存在。【关键词】 海洋生物 萜类化合物 糖苷类 生物活性【Abstract】 Marine organism show some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erpenoids and glycosides from marine organism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2005,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Terpenoids are mainly occurred on marine algae, coral, sponge and some fungi by monoterpene, sesquiterpene, diterpene and triterpene. And glycosides with structures of lipid, steroid and terpenoid are distributed to marine algae, sponge, sea cucumber and starfish.【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 terpenoid; glycoside; bioactivity海洋是生命之源,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具有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高盐等生命极限环境,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洋独特的生活环境,必然造就了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必定也会有新的、在许多陆地生物中未曾发现过的新结构类型和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萜类物质是一类天然的烃类物质,其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C5H8)的基本单位。故凡由异戊二烯衍生的化合物,其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均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isopenoids)。但有些情况下,在分子合成过程中由于正碳离子引起的甲基迁移或碳架重排以及烷基化、降解等原因,分子的某一片断会不完全遵照异戊二烯规律产生出一些变形碳架,它们仍属于萜类化合物。海洋生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为主,三萜和四萜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且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萜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软体动物等海洋生物中,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活性、杀菌止痛等活性作用。糖苷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照在生物体内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可将其分为原生糖苷和次生糖苷(从原生糖苷中脱掉一个以上的苷称为次生苷或次级苷);按照糖苷中含有的单糖基的个数可将糖苷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等;按照糖苷的某些特殊化学性质或生理活性可将糖苷分为皂苷、强心苷等;按照苷元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黄酮糖苷、蒽醌糖苷、生物碱糖苷、三萜糖苷等,海洋类的糖苷大部分是按照此特点分类的,主要包括鞘脂类糖苷、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和大环内酯糖苷等,在很多海洋生物如海藻、珊瑚、海参、海绵等中均发现有糖苷类化合物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糖苷类成分大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抗白血病和艾氏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D-arabinosyl cytosine) 1、抗病毒药物的Ara - A 2以及Ara-C的N4-C16-19饱和脂肪酰基化衍生物3是海洋糖苷类药物成功开发的典范〔1〕。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自2005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1 萜类化合物 单萜 2005年M. G. Knott等人〔2〕对从红藻Plocamium corallorhiza中分离得到的三种多卤代单萜化合物plocoralides A-C(1~3)〔3,4〕进行了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Plocaralides B(2), C(3)对食管癌细胞WHCOI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作用,这些化合物具有卤素取代基。 倍半萜 从海泥来源的真菌Emericella variecolor GF1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型的倍半萜化合物6-epi-ophiobolin G(4)和6-epi-ophiobolin N(5),化合物在1~3μM浓度时能使神经癌细胞Neuro 2A凋亡,同时伴随细胞萎缩和染色体聚集〔5〕。这一类ophiobolins是天然的三环或四环的倍半萜化合物,对线虫、真菌、细菌以及肿瘤细胞有着普遍的抑制活性。Willam Fenical等人从海洋沉积物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CNH-099,在该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新颖的 marinonc 衍生物 neomarinone(6)、isomarinone(7)、hydroxydebromomarinone(8)和methoxydeuromomarinonc(9),它们均是倍半萜萘醌类抗生素。Neomarinone(6)和marinones(7~9)对HCrll6结肠癌细胞显示中等程度的体外细胞毒作用(IC50=8μg/ml),而且,neomarinone(6)对NCI-s60癌细胞也具有中等程度细胞毒作用(IC50=10μg/ml)〔6〕。化合物花侧柏烯倍半萜(10~12)从希腊北爱情海希俄斯岛采集的红藻 L. microcladia中分离得到〔7〕。红藻 L. microcladia 经有机溶剂CH2Cl2/MeOH (3:1)提取,以Cyclohexane/EtOAc(9:1)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层析,最后经HPLC纯化得到化合物(10-12)。该试验并对化合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种化合物均对肺癌细胞NSCLC-N6 和 A-549有抑制作用,化合物(10):IC50= μM (NSCLC-N6)和 μM (A-549),化合物(11):IC50 = μM (NSCLC-N6) 和 μM (A-549) ,化合物(12):IC50= μM (NSCLC-N6)和 μM (A-549)。后两个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毒活性作用明显高于第一个化合物,推测可能由于后两个化合物结构中酚羟基以及五环内双键的存在提高了化合物活性,而化合物中溴原子的存在并没有对其活性构成影响。从中国南京采集的红藻L. okamurai也分离出四种衍生的花侧柏烯倍半萜化合物,分别是Laureperoxide (13), 10-bromoisoaplysin (14), isodebromolaurinterol (15)和10-hydroxyisolaurene (16)〔8〕。5种snyderane倍半萜(17~21)化合物从红藻L. luzonensis中分离得到〔9〕。从一个软海绵种属Halichondria sp中分离得到四种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含氮桉烷倍半萜化合物halichonadins A-D(22~25)〔10〕。该海绵采集于日本冲绳运天港, kg样品溶于4L MeOH,所得的115g MeOH提取物分别用1200ml EtOAc和400MlH2O萃取, EtOAc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后,洗脱液为MeOH/CHCl3(95:5)和石油醚/乙醚(9:1),得到化合物halichonadins A-D(22~25)和已知化合物acanthenes B、C。活性检测实验显示:化合物halichonadins A-D均具有抗细菌活性,同时halichonadins B和C也具有抗真菌活性,化合物halichonadins C对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的半致死浓度(IC50)达到μg/ml。三个部分环化的倍半萜(26~28)化合物具有抑制磷酸酶Cdc25B活性,从海绵Thorectandra sp.中分离得到〔11〕。冷冻的海绵样品经4℃去离子水浸泡冷冻干燥后得到的干涸物, 随后用MeOH/CH2Cl2(1:1)和MeOH/H2O(9:1)的有机溶剂提取获得粗提物。采用活性追踪的方式,对粗提物(IC50=8μg/ml)进一步分离,将其溶于100mlMeOH/H2O(9:1)有机溶剂中,得到的粗提物加入300ml正己烷,获得水相部分溶于MeOH/H2O(7:3)的溶剂中,再用300ml CH2Cl2提取得到的部分经活性测定显示对磷酸酯酶抑制活性最强(IC50=6μg/ml),之后采用反相C-18柱HPLC分离,得到部分环化的倍半萜化合物(26)16-oxo-luffariellolide(12mg, tR=18min),化合物(27) 16-hydroxy-luffariellolide ( mg, tR=19min)以及化合物(28) luffariellolide (, tR=38min)。五种属于倍半萜类的化合物hyrtiosins A-E (29~33),从中国海南两个不同地方的海绵Hyrtios erecta种属中分离得到〔12〕。氧化的倍半萜化合物gibberodione(34), peroxygibberol(35) 和 sinugibberodiol(36)从台湾软珊瑚Sinularia gibberosa分离得到〔13〕,化合物(35)具有较温和的细胞毒性〔14〕。从珊瑚Eunicea sp.中提取的七种倍半萜代谢产物(37~43)〔15〕,含有榄烷,桉烷和吉玛烷骨架结构,研究显示对Eunicea 种属的疟原虫具有轻度的抑制作用。 二萜 以前很少有从绿藻中分离得到萜类化合物的报道,但是与2004年相比,提取的代谢产物数量有所增加〔16〕。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采集的绿藻Caulerpa brownii中分离出许多新型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4~48)在没有分支的绿藻中提取得到〔17〕,而类酯萜化合物(49)是从分支的绿藻中获得,该研究同时显示提取的类酯萜化合物对细胞、鱼类、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18〕。日本Koyama K等人从褐藻Ishige okamurae来源的未知海洋真菌(MPUC 046)中分离到一种新型的二萜类化合物phomactin H(50)〔19〕。真菌(MPUC 046)经含150g小麦的400ml海水25℃发酵培养31天后,采用CHCl3溶剂提取、硅胶层析及HPLC纯化得到phomactin H。该化合物同已发现的phomactin A-G化合物一样,均属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能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同时推测此活性与化合物的某个特定骨架结构有关。从法国南部大西洋海滨采集的褐藻Bifurcaria bifurcata中分离得到(51~55)五种新型的极性非环状二萜类化合物〔20〕。该褐藻经CHCl3/MeOH(1:1)提取,硅胶层析(洗脱液为不同比例的Hexane,EtOAc,MeOH),经反相C-18柱HPLC纯化获得十二种化合物,其中五种为新型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1~53)在Hexane: EtOAc(2:3)洗脱液中发现,而化合物(54)和(55)则从Hexane: EtOAc(1:4)洗脱液中获得。6种新型的Dactylomelane二萜类化合物 (56~61)从西班牙特纳里夫南部家那利群岛采集的红藻Laurencia中分离得到〔21〕,其结构具有C-6到C-11环化的单环碳新型结构。采集的红藻经CH2Cl2/MeOH(1:1)有机溶剂提取后,用洗脱液Hexane/CHCl3/MeOH(2:1:1)进行Sephadex LH-20反相色谱分离,结合TLC点样筛选的部分用洗脱液EtOAc/hexane(1:4)进行硅胶柱层析,最后采用硅胶柱进行HPLC纯化得到六种新型的单环碳二萜类化合物Dactylomelans。从红藻L. luzonensis中也分离得到二萜类化合物luzodiol (62)〔9〕。一个溴代二萜类化合物 (63)从日本其他红藻Laurencia物种中分离得到 〔22〕。Xenicane二萜类化合物(64~71)从台湾珊瑚Xenia blumi分离出来,而化合物xeniolactones A-C (72~74)则是从台湾Xenia florida中分离出来的〔23〕。化合物 (64~67), (69), (70) 和 (72)具有轻微的细胞毒性作用。非Xenicane代谢产物xenibellal (75)对Xenia umbellata也具有轻微的细胞毒性作用〔24〕。化合物Confertdiate (76)是一个四环的二萜类物质,从中国珊瑚Sinularia conferta中分离得到〔25〕。从史密森尼博物院癌症研究所收集的海葵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actiniarins A-C (77~79)能适度抑制人cdc25B磷酸酶重组〔26〕。 Periconicins A,B (80~81)〔27〕是从内生红树林真菌Periconia sp.分离得到的二萜类的新化合物,能抑制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活性,诸如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358p,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 ATCC 12228等等。南海真菌2492#是从采自香港红树林植物Phiagmites austrah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从2492#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两种二萜类化合物 (82~83)有很好的生理活性〔28〕,如抗肿瘤、降压、调整心率失常,同时降压调整心率失常的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优于临床现用的阳性对照物。从中国红树林植物Bruguiera gymnorrhiza分离出二萜类化合物 (84~86),化合物(86)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具有适当的细胞毒活性〔29〕。也从中国红树林另一物种Bruguiera sexangula var. rhynchopetala分离出三种二萜类化合物 (87~89) 〔30〕。与之结构相似的二萜类化合物 (90~93)从中国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92)和 (93)有轻微的细胞毒活性〔31〕。 二倍半萜 Willam Fenical研究小组从曲霉属Aspergillus海洋真菌(菌株编号CNM-713)分离到一个新的二倍半萜化合物aspergilloxide (94),该化合物为含有25个碳原子的新骨架,对人的结肠癌细胞HCT-116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32〕。在此之前,Willam Fenical等人从巴哈马的红树林中的漂浮木中也分离到一株真菌Fusarium heterosporum CNC-477, 并从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多羟基二倍半萜类化合物neomangicols A-C(95~97)〔33〕和mangicols A-G (98~104)〔6〕,它们的结构如下图所示。Neomangicols的骨架为25个碳的二倍半萜,是首次从天然物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显示化合物 (96)具有和庆大霉素大致相当的对革兰阳性细菌的抑制能力,化合物 (98)和 (99)对MPA(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诱导的鼠类耳朵水肿有抗炎症活性。 三萜 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以三萜皂苷、三萜烯类、三萜糖苷等形式存在。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nobilisidenol (105) 和 (106)是从中国黑乳海参Holothuria nobilis分离得到的〔34〕。采集于福建东山的黑乳海参洗净切碎后用85%的EtOH冷浸提取,得到的流浸膏均匀分散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n-BuOH萃取,研究发现n-BuOH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层析、反相C-18硅胶柱层析以及反相C-18 柱HPLC分离得到三萜皂苷类化合物nobilisidenol (105)和(106)。易杨华等同时从海参中提取到了其它的三萜糖苷类化合物以及三萜皂苷脱硫衍生物〔35,36〕。三萜烯类化合物intercedensides D-I(107-112)从中国海参Mensamaria intercedens中分离得到,具有细胞毒功能〔37〕。新西兰海参Australostichopus mollis是单硫酸酯三萜糖甙化合物mollisosides A(113), B1(114) 和 B2(115)的来源〔38〕。具有细胞溶解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sodwanone S (116)是从印度洋多毛岛采集的海绵Axinella weltneri中分离得到的〔39〕。三萜苷类化合物sarasinosides J-M (117-120)分离自印尼苏拉威西岛采集的海绵Melophlus sarassinorum,对B. subtilis和S. cerevisae的细菌具有抗微生物活性作用〔40〕。2 糖苷类化合物从中国海南采集的甲藻A. carterae中分离得到一种不饱和的糖基甘油酯化合物(121)〔41〕。甲藻采集于中国海南三亚,经分离筛选得到的A. carterae大规模培养后用甲苯/MeOH(1:3)的有机溶剂提取,所得干涸物分别用甲苯、1N NaCl 水溶液提取。研究发现有机相提取物经硅胶柱(洗脱液为不同比例的MeOH/CHCl3)、反相C-18硅胶柱层析(洗脱液为MeOH/H2O=9:1),最后经反相C-18柱制备型HPLC(流动相为MeOH/H2O =95:5)分离纯化得到25mg不饱和的糖基甘油酯化合物(121)。从多米尼克普次矛斯采集的绿藻Avrainvillea nigricans中可以分离出一个甘油酯avrainvilloside(122),该化合物含有6-脱氧-6-氨基糖苷部分〔42〕。两个甘油一酯化合物homaxinolin(123)和(124),磷脂酰胆碱homaxinolin(125)以及能抑制细胞生长的脂肪酸(126)是从韩国海绵Homaxinella sp.中分离得到的〔43〕。从红海采集的海绵Erylus lendenfeldi分离得到的两个甾体糖苷类化合物erylosides K(127)和L(128)能选择性的抑制酵母菌株的rad50芽体,rad50能修复协调受损的双链DNA〔44〕。海参Stichopus japonicus是五种糖苷化合物SJC-1(129),SJC-2(130), SJC-3(131), SJC-4(132) 和 SJC-5(133)的主要来源〔45〕。五种化合物均从弱极性CHCl3/MeOH部分分离出来,其中SJC-1(129), SJC-2(130), SJC-3(131)是典型的鞘甘醇或植物型鞘甘醇葡萄糖脑苷脂类化合物,含有羟基化或非羟基化的脂肪酰基结构。SJC-4(132) 和 SJC-5(133)也含有羟基化的脂肪酰基结构,但是含有独特的鞘甘醇基团,是两种新型的葡萄糖脑苷脂类化合物。Linckiacerebroside A(134)是从日本海星Linckia laevigata分离出的一种新型糖苷脂化合物〔46〕。甾体糖苷孕甾-5, 20-二烯-3β-醇-3-O-α-L-吡喃岩藻糖苷(135) 和 孕甾-5, 20-二烯-3β-醇-3-O-β-D-吡喃木糖苷(136)从中国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sp.中分离得到〔47〕。将新鲜的软珊瑚干质量 kg用乙醇在室温下浸泡 3 次, 合并提取液, 减压浓缩后得到深褐色浸膏 用30%的甲醇溶解后,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石油醚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得棕黑色胶状物 ,将此提取物硅胶柱减压层析,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剂体系梯度洗脱, 从石油醚/乙酸乙酯(20:80)洗脱液中所得的洗脱部分在反相C-18柱上进行HPLC分离, 用MeOH洗脱得到化合物60mg(135)和3mg(136),该类化合物具有抗早孕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四种甾体糖苷化合物(137-140)是从中国珊瑚Junceella juncea EtOH/CH2Cl2提取液中分离得到〔48〕。3 结语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萜类和糖苷类天然化合物的数量近几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有些化合物的活性确切而且活性作用强烈是很有希望的一些药物先导化合物,但是用于临床研究的化合物还相对较少,因此开发更多新的天然化合物是有必要的。其次,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化合物也存在着活性较低或毒性较大等问题,可以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使其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此外,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含量通常较低,而且化合物在提取过程中受到提取试剂、方法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半合成或者全合成解决化合物在提取过程中结构易变、试剂耗量大等缺点。例如从海洋真菌中发现的结构新颖,有抗菌、抗癌和神经心血管活性的物质头孢菌素C,就是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这是一大类半合成的广为人知的抗生素,它已广泛用于临床〔49〕。所以采用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解决活性化合物作为药源的大量生产方式是通行的。我们期待着这些药物先导化合物在药物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ny survey of tax sources should begin with the nation’s fairest and most productive soure of revenue,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任何税收来源的调查都应开始于国家最公正、生产性最强的国民收入来源--个人所得税. All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levy a dircct tax on individual incomes, but nowhere is this tax as important a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about 40 percent of federal cash receipts has been collected from this source. 所有先进的工业国家都对个人所得直接征税,但没有哪个国家在征此税时像美国一样重要。近年来,约40%的联邦现金收入都来源于此.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is uniquely suited for raising revenue in a democratic country where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therefore of ability to pay,is unequal. Theoreticians may disagree about the meaningfulness of the term “ability to pay,” but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a man’s income and taxpaying ability is commonly accepted. There is also general acceptance of the idea of progression in income taxation. 个人所得税是非常适合民主国家增加国民收入的,在民主国家里收入分配和支付能力是不平等的. 理论家可能不赞成"支付能力"的长远意义,但个人收入和纳税能力间的密切关系却是普遍接受的. 级数所得税的观点也被普遍接受.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has still another attractive feature. Income alone does not differentiate a man’s ability to pay—his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re also important. A single person may be able to along on an income of $3000 a year, but a married man with two children would have great diffculty making ends meet.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takes such differences into account through the personal exemptions and deductions, which are subtracted before arriving at the income subject to tax. 个人所得税还有另一个吸引人的特点. 收入不足以区分一个人的支付能力—他的家庭责任也是很重要的. 单身男士也许每年收入达3000美元, 但带着两个孩子的已婚男人要想收支相抵却很困难. 个人所得税通过个人豁免和扣除将这种差异解决了, 个人免税额在应纳税收之前就扣除了. The revenue potential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has been recognized only recently. For almost thirty years after its adoption in 1913, the tax applied mainly to a small group of high income people. Exemptions were high by current standards and few incomes were large enough rates. In the national effort to raise needed revenue during World War Ⅱ, exemptions were drastically were increased in 1946 and 1948,but have remained low by prewar standards. Tax rates were also raised in wartime, and have remained much higher than in earlier years. At the same time, personal incomes have continued to increase with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and with the inflation that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World WarⅡ and the Korean War). The combination of lower exemptions, higher rates, and higher incomes increased the yield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manyfold. In1939, tax liabilities were about $1 billion; in 1966, they are in excess of $50 billion.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潜力最近才得到公认. 在1913年实施后的30年里,个人所得税主要应用于一小部分高收入人士. 在现行标准下豁免是很高的,低收入者占很大的比率. 二战期间,国家努力增加收入,豁免急剧减少。1946年和1948年有所提高,但从战前的水准看,仍然很低。税率在战时也有人提出,但比起早些年仍高多了. 在此同时, 个人收入随经济增长继续增加,(也与其间和二战后的通货膨胀和朝鲜战争的因素) . 较低的豁免,高利率,高收入的结合成倍地增加了个人所得税. 1939年,纳税义务约为10亿美元; 但1966年,超过了500亿美元. This tremendous expansion c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ready compliance with income tax laws and effective many countries where compliance is poor and administration is weak, there is great reluctance to rely heavily on the income tax. In this country, the record of compliance is good—although it can still be improved—and practic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dministering a mass income tax (at a cost of only about 1/2 of 1 percent of tax collected). In the late 1930’s many people—even high-placed officials of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doubted that an income tax covering almost everyone could be administered effectively. Although some problems remain, in an advanced country the administrative feasibility of an individual income tax of almost universal coverage is no longer questioned. 没有所得税法律的遵守和有效的管理,这个巨大的扩张是不可能的。许多国家法律意识差,管理松散,过于依赖所得税就很困难. 在这个国家, 守法记录还好--虽然它仍可以得到改善--实用方法已制定用来管理大量所得税(按成本仅约为1%的税收额的1 / 2 ) .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很多人甚至美国国内税局的高级官员都认为关系每个人的所得税应得到有效管理. 尽管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在一个先进的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几乎全面普及在行政上的可行性已不存在质疑. There are good economic reasons for using the income tax as a major source of revenue. The automatie flexibility of the income tax promotes economic stability and the progressive rates help prevent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power and control. Some believe that the income tax is also needed to moderate the growth of private savings of high income people, which is likely to hold down private demand for goods and believe that a high income tax impairs work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 and , therefore, reduces the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These are difficult questions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later. Nonetheless, it is correct to say that the modern individual income tax. If carefully designed and well administered, is a powerful and essential economic instrument for a modern indusrtial econmy. 使用所得税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很好的经济原因. 该所得税的自动灵活性能促进经济稳定,累进税率有助于防止经济权力和控制过分集中. 有人认为所得税也需缓和高收入人群的私人储蓄增长, 这很可能压抑商品的服务的私人需求。有人认为高所得税降低工作和投资动力,因此,减少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这些都是日后讨论的难题. 但是,现代的个人所得税是正确的. 如果经过精心设计和良好管理,是现代工业化经济的有力而必要的经济手段。 Structure of the Federal Income Tax 联邦所得税结构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federal income tax is simple. The taxpayer adds up all his taxable sources of income, subtracts certain allowable deductions and exemptions for himself, his wife, children, and other dcpendents,and then applies the tax rates to the difference. But this procedure has many pitfalls for the taxpayer, and difficult questions of tax policy arise at almost every stage. Consequently,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ncome tax structure. 联邦所得税的基本结构是很简单的. 纳税人增添了他的一切应纳税收入,减去某些自己的、妻子的、孩子的和其他相关人的允许扣除和豁免权,然后适用税率差额. 但这种程序对纳税人也有很多陷阱,税收政策的难题几乎出现在每一阶段. 因此,了解所得税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重要的. Adjusted Gross Income and Taxable Income调整过的总收入和应纳税收入 The two major concepts of income that appear on the tax return are: adjusted gross income and taxable income. 出现在纳税申报单上的两大收益好象是:调整过的总收入和应纳税收入. Adjusted gross income is the closest approach in tax law to what all economist might call “total income.” But it departs from an economic definition of income in some important respects. It represents the total income from all taxable sources, less certain expenses incurred in earning that income. In general, only money income is treated as taxable, but many items are excluded. Such exclusions include one-half of realized capital gains on assets held six months or more, interest on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bonds,all transfer payments(for example,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and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fringe benefits received by employees from their employers(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are contributions to pension plans), and income on savings through life insurance. The emphasis on money income automatically excludes unrealized capital gains and such imputed income as the rental value of owner-occupied homes. 在税法上调整的总收入是所有经济学家称之为"总收入"的最接近说法。 但是,在某些重要方面,它背离了收入的经济学定义. 它表示所有应纳税来源的总收入,较少的赚取收入中的确定开支. 一般说来,只有货币收入被视为应税的,但很多项目都被排除在外. 这种排除包括二分之一的持有六个月或以上的已实现资本收益,国家和当地政府公债的利息,所有的转移支付(例如,社会保障福利和失业补偿) , 雇员从其雇主那得到的附加福利(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为养老金计划) , 和加入了人寿保险的储蓄收入. 对货币收入的强调自动排除了未实现资本收益和这种像所有者租税价的推算收入. Adjusted gross income is used on the tax return in two ways. First, it is the income concept built into the simplified tax table, which is used for determining tax on more than 25 million returns. Second,it provedes the basis for placing limits on some of the personal deductions which are subrtacted in computing taxable income. 调整后的总收入用于纳税申报单有两种方式. 第一,它是收入概念建成的简易税表, 用于决定税收突破2500万美元的回报. 第二,它提供了限制某些个人扣除的基础,个人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收入时已经减去了. Taxable income is computed by making two sets of deductions from adjusted gross income. The rirst are personal expenditures which are allowed as deductions by law—charitable contributions, interest paid,state-local income, general sales, property and gasoline taxes, medical and dental expenses above 3 percent of adjusted gross income, and casualty and theft losses above $100 for each lieu of these deductions, the taxpayer may use the standard deduction of 10 percent of adjusted gross income(with a minimum of $200 plus $100 for each exemption,and a maximum of $1000 for single persons and married persons filing joint returns and $500 for married couples filing separate returns). 应税收入是从调整过的总收入中制作两套扣除法计算而来的. 剩下的是法律允许扣除的个人支出--慈善捐款,所付利息,国有地方收入,一般销售 财产和汽油税, 高于调整后总收入3%的医疗及牙科服务费用, 伤亡和每次损失100美元以上的偷盗损失。代替上述扣减, 纳税人可使用10%调整后的总收入的标准扣除额 (最低200美元,加上每项豁免100美元,单身和夫妻联合备案的已婚人士每人最高1000美元,并返回500美元为已婚备案夫妻分开报税) . When the present standard deduction was first adopted in 1944, it was used by over 80 percent of the persons filing incomes have risen and deductible expenditures have increased,the percentage using the standard deduction has declined. In 1963, the standard deduction was still being used on million returns, or 56 percent of the million filed(Appendix Table C-6). But the amount of the standard deduction was small compared to home ownership, state-local taxes,and use of consumer credit, as well as the normal increase in expenditures that occurs as incomes rise. Total deductions reported on all 1963 returns amounted to $ billion; of this amount, $ billion were itemized deductions and $ billion were standard deduction. 现行标准扣除额首次在1944年应用时, 它被用于个人存档返还的80%以上.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可扣除支出增加, 用于标准扣除额的比率也有所下降. 1963年标准扣除额仍被用于3580万的回报, 或6390万存档56% (附录表C 6 ) . 但征收的标准扣除额是比较小的,与国有、地方税,消费品信贷的使用, 以及随收入增加而不断增加的正常开支相比.1963年报告的总扣除额回到了592亿美元; 这一数额中, 有461亿美元详细说明了扣除项目,131亿美元为标准扣除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