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尿素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4:09:31

尿素毕业论文

用1%琼脂糖封板。记得下面那个小槽一定要倒满,等琼脂糖完全凝固后再灌丙烯酰胺!还有,玻璃板两个边条上抹上凡士林,也可以防止侧漏。夹子要加紧。电泳缓冲液用×TBE.配胶比例: 40ml 80ml 尿素 (7mol/L) 6g 12g 水 23ml 46ml 5×TBE 8ml 16ml 40% ( Arc:Bis) 8ml 16ml 10%过硫酸胺(AP) TEMED ————————————————————————————————玻璃板完全干燥后再用!有水的玻璃板不能用! 还有,楼上那个IP党( .* ),抄别人答案要不要脸?

一.啤酒工厂设计(重点为糖化,发酵车间)基础数据: 生产规模: 50,000吨/年(或100,000吨/年)产品规格: 12度(或10度)淡色啤酒生产天数: 300天/年原料配比: 麦芽:大米=70:30原料利用率: 98%麦芽水分: 6%; 大米水分: 12%无水麦芽浸出率78%; 无水大米浸出率:90%啤酒损失率(对热麦汁): 冷却损失:7%;发酵损失:%; 过滤损失:%:装瓶损失:2%; 总损失: 12%糖化次数: 生产旺季(150天) 8次/天生产淡季(150天) 4次/天工艺指标: 由具体指导老师下达。设计内容: 1.根据以上设计任务,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工艺参数与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证。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糖化车间的热量衡算(即蒸汽耗量的计算);水用量的计算;发酵车间耗冷量计算。3.糖化车间、发酵车间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 容量,数量,主要的外形尺寸。4.选择其中某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计算与设计。设计要求: 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P.254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2.完成图纸两张(1号图纸):全厂工艺流程图(初步设计阶段),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二、酒精工厂设计(重点为蒸煮糖化车间)基础数据:生产规模: 20,000吨/年(50,000吨/年)产品规格: 国标食用酒精生产方法: 以薯干为原料,双酶糖化,连续蒸煮,间歇发酵;三塔蒸馏副产品: 次级酒精(成品酒精的3%)杂醇油(成品酒精的%)原料: 薯干(含淀粉68%,水分12%)酶用量: 高温一淀粉酶(20,000U/m1):10 U/g原料糖化酶(100,000U/m1):150 U/g原料(糖化醪)300 U/g原料(酒母醪)硫酸铵用量: 7kg/吨酒精硫酸用量: 5kg/吨酒精蒸煮醪粉料加水比: 1:发酵成熟醪酒精含量:11%(V)酒母醪接种量: 糖化醪的10%(V)酒母醪的组成: 65%为液化蒸煮醪,35%为糖化剂与水发酵罐酒精捕集器用水:发酵成熟醪5%发酵罐洗罐用水:发酵成熟醪的2%生产过程淀粉总损失率: 9%蒸馏效率: 98%全年生产天数: 320天(其他工艺指标由具体指导老师下达。)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及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与比较,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和论证。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连续蒸煮及蒸馏蒸汽耗 量的计算;蒸馏车间水用量的衡算。3.蒸煮糖化车间(或蒸馏车间)的生产设备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选型,容量,数量及主要的外形尺寸。4.选择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设计与计算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2.完成二张图纸(1号图纸)蒸煮糖化车间(或蒸馏车间)工艺流程图;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发酵工厂设计 ——————————————————————————————三、味精工厂设计(重点为发酵车间)基础数据:生产规模: 1万吨/年(或2万吨/年)生产规格: 纯度为99%的味精生产方法: 以工业淀粉为原料、双酶法糖化、流加糖发酵,低温浓缩、等电提取生产天数: 300天/年 倒罐率: %发酵周期:40-42小时 生产周期:48-50小时种子发酵周期:8-10小时种子生产周期:12-16小时发酵醪初糖浓度: 15%(W/V)流加糖浓度:45%(W/V)发酵谷氨酸产率: 10% 糖酸转化率: 56%淀粉糖转化率: 98% 谷氨酸提取收率: 92%味精对谷氨酸的精制收率:112%原料淀粉含量:86% 发酵罐接种量: 10%发酵罐填充系数: 75%发酵培养基(W/V): 水解糖:15%,糖蜜:%,玉米浆:,MgS04 %,KCl.%,Na2HP04:,尿素:4%,消泡剂:%种子培养基(W/V): 水解糖:%,糖蜜:2%,玉米浆:l %,MgS04 %,K2HP04:%,尿素:%,消泡剂:、%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文献,收集必要的技术资料与工艺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比较,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证。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发酵车间的热量蘅算(蒸汽耗量的计算);无菌空气耗量的计算。3.发酵车间(包括糖液连消)生产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容量、数量、主要外形尺寸)。4.选择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设计与计算。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2.完成图纸两张(一号图纸),发酵车间工艺流程图(包括糖液连消),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四、酶制剂工厂设计(重点糖化酶车间)基础数据:生产规模:1000M3/年(或3000 M3/年)产品规格:食品级液体糖化酶(50,000U/m1)生产天数:180天(其他时间生产其他酶)罐发酵单位:25,000U/ml 提取总收率:82%发酵罐装料系数:85% 生产周期:8天发酵培养基: 玉米淀粉:22%; 豆饼粉:4%;玉米浆: 1%;(NH4)2S04:%;NaHP04:O:1%;接种量: 10%种子培养基: (培养周期4-6天)麦芽糊精: 4%;玉米浆:1%;(NH4)2S04:% KHP04:%设计内容: 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比较,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确定的论证。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发酵车间的热量衡算,无菌空气用量的计算。3.糖化酶生产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容量、数量、主要的外形尺寸)。4.选择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的化工计算与设计。设计要求: 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P.254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2.完成图纸二张(1号图纸):全厂工艺流程图(初步设计阶段):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一) 1. 外种猪配种技术初探 2. 浅谈猪的发情鉴定(配种或分娩)技术 3. 提高猪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方法研究 4. 浅谈家畜的配种繁殖技术 5. 家畜精液保存技术的应用 6. 四川畜禽品种资源调查 7. XX地区畜禽改良现状的思考 8. 畜禽引种的注意事项 9.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10. 饲料安全及控制措施 11. 反刍动物(牛)饲喂尿素的效果分析 12.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13. 如何控制动物生长中的钙、磷营养 14. 试述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技术 15. 新型蛋白源饲料研究进展 16. 中草药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7. 城乡统筹和农村建设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8. 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的比较研究 19. 粮、果(草)间、套、轮作模式探讨 20. 栽培苜蓿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二) 1.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2. 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应用 3. 饲料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4. 营养保健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5. 浅谈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6. 我省饲料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7.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及防制对策 8. 禽流感的现状及预防 9. 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10. 鸡球虫病的防治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12. 我国养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 如何加快养兔业产业化进程 14. 我国兔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 15. 浅析农村散养肉兔的利弊 16. 肉兔发情鉴定及配种技术分析 17. 夏季预防家兔中暑的技术措施探讨 18. 兔产品开发与利用现状 19. 提高獭兔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 20. 冬季影响家兔生产的因素及对策 21. 兔常见脱毛症的预防与治疗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三) 1. 菌糠饲料深加工利用研究 2. 宰前使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猪肉质性能参数的影响) 3. 能量和赖氨酸水平对妊娠母猪性能的影响 4. 粗纤维的营养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导致动物贫血的营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6. 佝偻病和软骨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7. 高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8. 断奶仔猪的日粮配制技术 9. 农村种植优质牧草与养畜情况调查 10. 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11. 酒糟在饲料配合中的应用 12. 动物饲料与禽产品安全关系 13. 饲料加工对畜禽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4. 浅谈中国饲料行业的状况 15. 浅谈当前饲料市场营销创新 16. 农村饲料配合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17.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或添加剂)在农村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5.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T5GJRFDGHF

写尿素论文的题目

维勒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了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人工合成尿素的方法。1828年,他将自己的发现和实验过程写成题为《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的论文,发表在《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氨(NH4CNO3,一种无机化合物,可由氯化铵和氯酸银反应制得)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本来他打算合成氰酸铵,却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从此,活力论的错误证明了,有机化学实际上开辟了(活力论认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有根本性差异,无机物所以无法变成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细胞在一种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产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的尿中含有尿素;鸟和爬行动物排放的是尿酸,因为其氮代谢过程使用的水量比较少)。文章:标题 维勒:人工合成尿素的首创者 …… 当时,维勒正埋头研究制取氰酸铵的最简便的方法。他首先让氰酸和氨气这两种无机物进行反应。结果使他感到意外,生成物不是氰酸铵,而是草酸。他多次重复这一实验,结果仍然一样。于是改用氰酸与氨水进行复分解反应,企图制得氰酸铵,结果他注意到“形成了草酸及一种肯定不是氰酸铵的自色结晶物”。他分析了这种白色物质,证明它确实不是氰酸铵。园为它与苛性钾反应,并不放出氨,它与酸反应,也不能产生氰酸。因此,维勒肯定,他发现了一种与氰酸铵不同的新物质。那么,这白色晶体究竟是什么呢?限于当时的实验条件,他自己还证明不了。他渴望有一个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为此,他毅然受聘到柏林工艺学校去任教。尽管那里的工资待遇不高,居住条件较差,但他满意那里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 到1828年为止,他一直在这里工作,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实验分析方法,证实了他早在四年前在家乡发现过的白色晶状物质正是尿素,他还发现,用氯化铵与氰酸银或以氨水与氰酸铅反应,都能得到比较纯净的尿素,维勒感到无比兴奋,经过自己三年的艰苦工作,他终于实现了由无机物来人工合成尿素的设想。他把这一成果写成论文,题为“论尿素的人工制成”9发表在1828年《物理学和化学年鉴》第12卷上。这篇论文引起了化学界的一次震动。日为在18世纪至19世纪初,生物学和有机化学领域中普遍流行着一种生命力论。它认为有机物只能依靠一种生命力在动植物有机体内产生:在生产上和实验室里,人们只能合成无机物质,不能合成有机物质,尤其是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更不可能。贝采里乌斯曾认为,许多化学定律对有机物不起作用。因此,维勒的成就在公诸于世后,立即产生了巨大反响,不少人为之欢呼。纷纷祝贺。但同时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贝采里乌斯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幽默地讽刺说:“能不能在实验室造出一个孩子来”。 人工合成尿素,不仅为维勒本人赢得了荣誉,这一发现在化学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人工合成尿素又一次提供了同分异构现象的早期事例,成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实验证明;其次,这一发现强烈地冲击了形而上学的生命力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填补了生命力论制造的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的鸿沟。恩格斯曾指出,维勒合成尿素,扫除了所谓有机物的神秘性的残余;第三,人工合成尿素在化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尽管这一发现最初仅限于孤立的个别事例,而且在生命力论者看来尿素不是真正的有机物,只是动物机体的排泄物并易于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只是一种联系有机吻和无机物的过渡产物,真正的有机物决不能人工合成。但维勒提出的有机合成的新概念,促使了以后关于乙酸、脂肪、糖类物质等一系列有机合成的成功。因此可以说,维勒开创了一个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维勒是一位化学教育家。为人类培育了许多化学良才,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了著名的教授、工程师和化学工艺师。弗里德里希•维勒,最终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伟大化学家,他一生中取得了科学研究的累累硕果,但同时,他也有过重大失误。他曾因一时疏漏而失去了发现化学元素钒的机会。当时维勒正在斯德哥尔摩随贝采里乌斯从事研究工作,教授曾指定他分析墨西哥出产的黄铅矿石。在分析化验过程中,维勒曾发现过J种特殊的沉淀物,当对他认为这可能是铬的化合物、来去深究其真实面目,过后这一现象又被他的同学瑟夫斯特姆发现。后者却抓住这个现象不放,经过反复实验研究,终于发现那沉淀物是一种含有新元素的物质,这种元素就是钒。维勒得知后,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思想上也很苦闷、内疚和失望。为此,他受到了恩师贝采翌乌斯及时的鼓励和教导,重新振作了起来,但这件事仍然令他终生难忘,他还常常以此为训去教育他的学生及子女。 维勒的这一经历,成为后辈科学工作者的一面镜子。他的实践表明、在科学面前,不能有半点疏忽和粗心大意。对任何新现象、新问题,都不能单凭经验去作主观的猜测。要善于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观察与实验古思维要敏捷,注意捕捉科学实践中的一切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一) 1. 外种猪配种技术初探 2. 浅谈猪的发情鉴定(配种或分娩)技术 3. 提高猪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方法研究 4. 浅谈家畜的配种繁殖技术 5. 家畜精液保存技术的应用 6. 四川畜禽品种资源调查 7. XX地区畜禽改良现状的思考 8. 畜禽引种的注意事项 9.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10. 饲料安全及控制措施 11. 反刍动物(牛)饲喂尿素的效果分析 12.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13. 如何控制动物生长中的钙、磷营养 14. 试述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技术 15. 新型蛋白源饲料研究进展 16. 中草药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7. 城乡统筹和农村建设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8. 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的比较研究 19. 粮、果(草)间、套、轮作模式探讨 20. 栽培苜蓿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二) 1.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2. 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应用 3. 饲料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4. 营养保健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5. 浅谈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6. 我省饲料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7.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及防制对策 8. 禽流感的现状及预防 9. 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10. 鸡球虫病的防治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12. 我国养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 如何加快养兔业产业化进程 14. 我国兔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 15. 浅析农村散养肉兔的利弊 16. 肉兔发情鉴定及配种技术分析 17. 夏季预防家兔中暑的技术措施探讨 18. 兔产品开发与利用现状 19. 提高獭兔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 20. 冬季影响家兔生产的因素及对策 21. 兔常见脱毛症的预防与治疗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三) 1. 菌糠饲料深加工利用研究 2. 宰前使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猪肉质性能参数的影响) 3. 能量和赖氨酸水平对妊娠母猪性能的影响 4. 粗纤维的营养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导致动物贫血的营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6. 佝偻病和软骨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7. 高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8. 断奶仔猪的日粮配制技术 9. 农村种植优质牧草与养畜情况调查 10. 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11. 酒糟在饲料配合中的应用 12. 动物饲料与禽产品安全关系 13. 饲料加工对畜禽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4. 浅谈中国饲料行业的状况 15. 浅谈当前饲料市场营销创新 16. 农村饲料配合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17.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或添加剂)在农村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5.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尿素论文的参考文献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属于高中生物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浙科版)中的内容。该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实验课,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要求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真正以实验形式开展教学的学校很少,对于该实验的理解也停留在了理论的层面上,缺乏实际的操作实践。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的尝试,针对该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策略。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分离有脲酶的细菌和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知脲酶所催化的反应;实验的内容是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利用尿素的细菌,观察菌落数,了解它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以LB全营养培养基为对照,观察全营养生长细菌的菌落数。为了获得实验的成功,首先必须正确地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1]  (一)土样的获取  为了分离到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获取合适的土样。教材中只提到从有哺乳动物排泄物的地方获取,具体的方法并未说明,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获取不当很容易导致实验的失败。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繁多、种类复杂,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有更多微生物生长。细菌适宜在中性环境的潮湿土壤中生长,且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因此在土壤取样时,可以从施用人畜粪便的农田等环境中选择肥沃、湿润的土壤,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备用。  (二)制备土壤稀释液  教材中只说明了制备土壤稀释液的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际上土样的称取也应该无菌操作,在超净台上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在无菌条件下,称取1g土样,加到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即成10-2稀释液,从该稀释液中取悬液加到无菌水的试管中,经振荡制成10-3 稀释液,再依次制备10-4、10-5土壤稀释液。实验要求每次稀释后都要振荡10min,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有那么长的时间给学生操作,可以适当缩短振荡时间,混匀即可。  二、尿素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该实验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在氮源只有尿素时,这些微生物能利用尿素获得氮源而存活,其他微生物则因为缺乏氮源而死亡,因此尿素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是本实验的关键。  (一)用琼脂糖代替琼脂  其他版本的教材中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时添加的是琼脂,浙科版教材改为琼脂糖。琼脂在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可作为凝固剂,但它是一种未被纯化的混合物,里面有一定量的含氮化合物。  琼脂糖是琼脂进一步纯化,去除了含氮化合物后的产物。利用琼脂糖作凝固剂,能防止含氮化合物对实验的干扰,有利于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筛选。  (二)适当降低尿素的浓度  教材中配制尿素培养基时,25mL培养基溶液中是加入了10mL含有2g尿素的尿素溶液,质量分数达到了8%,实验研究发现,经这种培养基培养长出的细菌含量很少,10-2的稀释度下也只是偶尔能看到1个菌落,高的稀释度下更难有结果出现。文献资料表明,尿素可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氨,尿素浓度过高,产生的氨太多会导致培养基pH增大,不利于细菌生长。[2]若尿素浓度过低,产生的氨太少,酚红的显色现象则不明显。  为了确定尿素溶液的最佳比例,笔者配制了不同浓度梯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实验,在25mL培养基溶液中分别加入10mL含有、、1g、、2g尿素的尿素溶液,结果表明,添加尿素的培养基中细菌生长较多,显色现象较明显。由此可见,适当降低配方中的尿素浓度,有利于实验效果的改善。  (三)尿素溶液的灭菌方法  尿素加热后会分解,因此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一般采用的是过滤除菌法,可以使用G6玻璃漏斗或针头式过滤器过滤。教材中采用的是G6玻璃漏斗过滤的方法。玻璃漏斗使用前要先在121℃下用纸包好灭菌,使用后需要用1mol/L的HCl浸泡,并抽滤去酸,再用蒸馏水洗至洗出液呈中性,干燥后保存,操作起来非常烦琐,且过滤耗时很长。目前实验室中广泛采用的过滤处理装置为针头式过滤器。一次性针头式过滤器可与一次性注射器配套使用,过滤尿素时,一般选择孔径为μm的针头式过滤器。这种方法不需要换膜和清洗滤器,省去了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使用起来快速方便。  也可以使用化学灭菌法对尿素灭菌。取麝香草酚结晶一块,在烧杯中用蒸馏水反复洗涤三次,然后置于一定量的尿素溶液中,在冰箱内保存24小时后即可使用。由于麝香草酚对霉菌的抑制力较差,故配好后应在冰箱中保存,以免受到霉菌污染而使尿素失效,同时可以长期使用。这种方法非常简便,效果也较好,在医院中经常使用。  三、稀释涂布分离法的操作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需要使用稀释涂布分离的方法,教材中只是简要介绍了稀释涂布的内容和程序,对于移液枪的正确使用和涂布法的操作都没有说明,对于首次使用涂布分离法的学生来说困难很大。  (一)移液枪的使用方法  在设定容量时先通过粗调将容量值迅速调整至接近自己的预想值,再将移液枪横置,水平放置在自己的眼前进行细调,慢慢将容量值调至预想值,从而避免视觉误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大值调整到小值时,刚好就行;但从小值调整到大值时,需要调超1/3圈后再返回,这是因为计数器里面有一定的空隙需要弥补。在该过程中,不能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枪。将移液枪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即可使其紧密结合。  在吸取液体之前,应该先预吸取、排放三次,让吸头内壁吸附一层液膜,确保移液的精度和准度。吸液时,先将移液枪排放按钮按至第一停点,再将吸头垂直浸入液面2~4mm以下,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放液时,先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后,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确保吸头内无残留液体。整个过程应保持慢吸慢放,避免速度太快而产生反冲和气泡,导致移液的体积不准确,同时还要注意是否会有漏气现象。 (二)涂布分离的操作  涂布分离时,若平板不干燥,会影响涂布的效果,有时会因涂布不均匀使某些部位的菌落不能分开,或在培养基上出现一层薄膜。因此涂布前可将制备好的平板预先放在培养箱里培养一段时间,待表面水分蒸发后再进行涂布。取 10-4、10-5土壤稀释液加入尿素培养基和全营养LB培养基中,右手持玻璃刮刀平放在培养基表面,将菌液沿同心圆方向轻轻地向外扩展,可以先按一条线轻轻地来回推动,使菌液分布均匀,然后再按其垂直方向来回推动,平板边缘可弧线推动。需要注意的是,涂布完成后不宜立即将培养基倒置,而应先在室温下静置5~l0min,使菌液渗透入培养基内,再将培养基倒置培养。  此外,玻璃刮刀在使用前保存在70%酒精中,使用时先将玻璃刮刀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火焰熄灭后,先在培养皿盖内侧稍作冷却后再进行涂布。切忌将刚刚灼烧过的玻璃刮刀立即放入酒精中,以免高温引起酒精燃烧,造成危险。更换稀释度时,需要将玻璃刮刀灼烧灭菌并更换玻璃刮刀,若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更换,也可以不更换。因此,建议先进行10-5土壤稀释液的涂布,再进行10-4土壤稀释液的涂布,这样在使用移液枪滴加液体时可以不用换枪头,玻璃刮刀也可以不用更换,省去了许多麻烦。  四、培养时间的调整  该实验中利用酚红作为指示剂检测脲酶所催化的反应,细菌培养时间为24~48h。  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显色范围为~,酸性条件下显黄色,碱性条件下显红色。细菌培养后,产生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使酚红由黄变红,从而可以检测出细菌是否已将尿素分解。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红色区域的面积越来越大,据此也可以判断细菌分解尿素能力的强弱。  实验研究发现,在含有酚红的培养基中细菌生长会较缓慢。在没有添加酚红的尿素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即可看到明显的菌落产生;添加了酚红的培养基中,则要到48h后才能看到菌落出现,若要观察到显色反应,时间则更久,至少需要72h,甚至一周左右。因此,建议可以将培养时间相对延长至72h以后,红色也会越来越明显。  五、改进后的实验效果 根据预期的实验结果,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应出现着色环带,但教材中的实验结果图片只能显示出两种培养基上细菌数量的不同,并没有清楚地看见红色环带,学生很难产生直观的认识。经过反思和改进后,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稀释度下,全营养培养基中有较多菌落,尿素培养基中只有少量菌落;全营养培养基中菌落种类多样,尿素培养基中菌落种类较单一;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带,菌落较多的尿素培养基逐渐变红。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尿素培养基中分离出的只有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但实际上尿素培养基中分离出的细菌不一定全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有些细菌会利用其他微生物代谢的产物为氮源,如尿素分解后产生的氨就可为硝化细菌提供氮源,[3]因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测确定细菌的种类。  六、小结与反思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微生物的利用,拓展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充分的实验准备和良好的实验效果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经过改良后的实验方案,既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又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学生们基本都能培养分离得到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并观察到红色环带的现象。成功的实验结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实验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升对生物学科的热爱,有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其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2(9):13-14. [2] 窦向梅,王爱丽,郭宁宁.“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改进[J].生物学通报,2010(11):51-53. [3] 毕诗秀.“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及组织[J].生物学通报,2013(3):32-36.

尿素溶液里产生微生物的原因有配制尿素溶液的水没有经过消毒和灭菌,可能它的溶液里存在微生物。尿素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碳酸的二酰胺,分子式为H2NCONH2(CO(NH2)2),分子质量60。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三个原因吧。一是盛装尿素溶液的容器未经消毒灭菌,其中有微生物,使溶液中有微生物存在。二是用于配制尿素溶液的水未经消毒灭菌,其中有微生物,或用于配制尿素溶液的尿素本身存在微生物,使溶液中有微生物存在。三是配制的尿素溶液未密闭存放,空气中飘浮的微生物进入其中,使溶液中有微生物存在。

尿素[14C]的生物半衰期极短,虽然14C的物理半衰期长达5730年,但尿素[14C]的生物半衰期很短,尿素形态和CO2形态是人体代谢的终极产物,未被分解的尿素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摄入的14C不会转化为人肌体的一部分,48小时可基本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对人造成长期影响。参考文献:碳14尿素呼气试验()

游泳池尿素检测论文

池水中的尿素主要来源于人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其中尿液和汗液中尿素含量最多,我国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尿素≤为合格。那么如何控制池水尿素超标呢?据了解,泳池水中尿素超标可以反映:1.池水的累积污染(因为池水中的尿素经过常规过滤消毒后往往难以去除。)2.补充和更换池水和淡水;3.泳池水站强制淋浴系统的实施:4.尿素是游泳池水中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繁殖的氮营养物。尿素超标会促进其生长繁殖,增加消毒剂用量,导致刺激性气味明显的氯胺增多,在通风不良的室内游泳池,会对游泳者皮肤黏膜造成不良刺激。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它呢?1.使用百灵达检测仪pooltest6检测池中尿素是否超标。这种测试方法虽然准确,但用数字形式显示也是客观的。但是,在检查期间,您需要等待至少30分钟才能将水浴煮沸。使用尿素测试题,可以快速测出水中的尿素。尿素试纸的使用:(1)用杯子取一些游泳池样水,将样水倒入配套的量杯至标线处(使用前请用水清洗量杯,用干净的布擦干水,杯内不要留指纹,以免影响测试结果)。(2)取出一条脲酶输送条,将装有试剂的一端放入水中,抓住条,上下搅拌摇动30s,然后取出扔掉。(3)静置2分钟。(4)取出尿素氨试纸,将装有黄色测试试剂的一端放入样品水中约5s。(5)取出检测卡,将检测块朝上放置,不要抖落多余的水,放置90秒。(6)将纸条上的颜色与英文说明中的色卡进行对比,得出结果。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的公告第583号现批准《游泳池水质标准》为城市建设行业产品标准,编号为CJ244-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与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3月8日2007年3月8日,建设部批准发布了城市建设行业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并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介绍如下:1游泳池原水和补充水的水质要求游泳池的原水和补充水的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要求。2游泳池水质的基本要求池水的感官特性良好。池水不含病原微生物。池水所含的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游泳池水水质检验项目及限值游泳池水质的常规检查项目和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的公告第583号现批准《游泳池水质标准》为城市建设行业产品标准,编号为CJ244-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与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3月8日2007年3月8日,建设部批准发布了城市建设行业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并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介绍如下:1游泳池原水和补充水的水质要求游泳池的原水和补充水的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要求。2游泳池水质的基本要求池水的感官特性良好。池水不含病原微生物。池水所含的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游泳池水水质检验项目及限值游泳池水质的常规检查项目和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游泳池水质常规检查项目及限值序列号限制1浊度≤1NTU2PH值尿素≤毫克/升4菌落总数(36±1℃,48h)≤200CFU/mL5总大肠菌群(36±1℃,24h)每100mL不得检出。6游离余氯毫克/升7结合余氯≤臭氧(臭氧用于消毒时)≤;以下(水上和空中)9水温23~30℃游泳池水质的常规检查项目和限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游泳池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序列号限制1总溶解固体(TDS)≤原水TDS+1500mg/L2氧化还原电位(ORP)≥650mV3氰尿酸≤150毫克/升4三卤甲烷(THM)≤200微克/升当微生物常规检验超标或发生污染事故时,池水还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要求的附加水质检测内容和非常规微生物检测内容进行检测。未列入本标准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使用和试验。举办世界级比赛的比赛池水质标准应符合FINA的相关要求。请参考附录a中的水质标准。4水质检验水质的检测方法应符合GB/T5750标准。空气中的臭氧可按GB/标准进行检测。池水中的尿素可按GB/标准进行检测。游泳池使用部门应配备游泳池水质检测工具,现场检测应符合TY/T1003的要求。池水中氰尿酸的测定方法见附录B。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室内水上运动作为夏季奥运会最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离不开对游泳池水质的控制、监测和治理。要求池水感官性状良好,不含致病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以保证游泳池水质的安全可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中国游泳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等12家单位参与编制,编制的《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本标准基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游泳池和按摩池水环境指南(2006版)。同时执行国际游泳联合会(FINA)水质卫生标准,修订编制了我国原《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中的《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今后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游泳比赛的水质标准提供技术保障,使我国游泳池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接轨,对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标准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特别是对于水质指标项目的确定,应有充分的基础资料和可行的检测方法。水质限值既要保证良好的水质感,防止水源性传染病的爆发和其他健康危害,也要考虑其他处理技术和检测成本。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见表1-2。我们从水质分析和监测的角度对该标准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标准,为游泳池水质分析和监测提供更好、更完善的解决方案。第一次混浊浊度是反映游泳池物理性质的指标。考虑到消毒和安全,池水的浊度应高于或等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根据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自来水浊度应为1NTU。考虑到国内游泳池正常合理的运行条件,除浊只能达到≤2NTU。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游泳池环境指南》指出,游泳池水的浊度应为,德国游泳池水质标准应为,西班牙游泳池水质标准应为。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本标准将浊度限值定为1NTU。第二阶段pH值由于大多数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取决于pH值,因此有必要将pH值保持在消毒剂的最佳有效范围内。因此,在游泳池水处理中,调节池水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比饮用水允许的pH值范围对人的饮用和健康有更严格的要求。第3项总可溶性固形物(TDS)总溶解固体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所有无机金属、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总和,但不包括悬浮在水中的物质。其监测意义在于控制池水的更新。在国外对游泳池水质TDS的规定中,对TDS的控制是相对于原水的控制而言的。比如美国ANSI/NSPI-1标准规定游泳池水的总溶解固体(TDS)比原水高1000~3000mg/L;有些是按照绝对值来控制的,比如澳大利亚要求游泳池水的总溶解固体(TDS)≤1000mg/L,理想值是400~500mg/L。消毒剂残留第四限值及氧化还原电位在线测量游泳池水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消毒效果,使用各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所以考虑消毒剂的剩余量相对复杂,控制值很多。这些限量是在水质微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得出的,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满足人们的感官要求。主要消毒剂限值见表-3。例如,在中国,氯主要用于消毒。化合余氯可引起喉炎和鼻黏膜炎。这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化合物也是导致“室内游泳池异味”的物质。所以世界各国对游泳池水中的结合余氯都做了不同的规定,德国是。丹麦;意大利;瑞士;挪威为毫克/升。例如,二氯异氰酸钠和三氯异氰酸酯消毒剂的使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将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放入水池中,在水中分解成氰尿酸和氯气,其中氰尿酸是稳定剂。之所以稳定,是因为首先控制次氯酸每次只产生一定的量,使药物中的氯逐渐释放出来,即使在阳光下,也只有一小部分次氯酸流失。随着三聚氰酸的不断积累,水质会过于稳定,降低氯的消毒效果,增加菌群,产生藻类。氰尿酸过量可能使氯不能充分发挥其消毒作用,故本标准增加了氰尿酸的控制指标。氧化电位(ORP)是游泳池消毒剂用量的控制指标。这种响应速度快、测量原理简单的电化学指标,用来测量消毒剂剂量的活性,而不是消毒剂残留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各国游泳池经常保持ORP在650mV以上,可以防止病菌和微生物的滋生。ORP可以反映消毒剂的作用、活性炭的性能等指标,也可以在线监测,与余氯/总氯和浊度的在线监测一起运行。是游泳池较好的日常维护参数,提高了游泳池的管理水平。第5项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发达国家游泳池细菌总数限值;德国规定过滤后>20cfu/ml,池水<<100CFU/mL;;按照英国的规定,池水<<100CFU/毫升;;加州法规<<200CFU/毫升;;法国的规定是<<100CFU/毫升。只要循环周期合适,有足够的消毒剂剩余,pH值维持在一定水平,水质平衡,经常反冲洗过滤器,游泳池管理完善,控制池水微生物并不难。因为微生物等指标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所以需要采用更高的标准。本水质标准中,菌落总数≤200CFU/L..水中总大肠菌群国际上以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的最大可能数量(MPN)表示。各国限量要求(MPN/100mL)未检出,本标准也遵循此限量。但当消毒失效时,过滤器无法满足工作要求,特别是当活性炭过滤器内细菌大量繁殖,管道系统和平衡池水质趋于恶化,水质受到污染时,就需要进行非常规的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第6项尿素在我国,长期以来,游泳池水中的尿素是评价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的重要指标。GB9667-1996规定尿素≤,当其含量超标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制定了游泳池水中尿素的分析检测国家标准。文献表明,游泳池开放初期,池水中的尿素与耗氧量成正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尿素的指标比耗氧量更明显。这是因为虽然耗氧量是反映有机污染的间接指标,但它代表的是容易被氧化的有机物。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所以耗氧量作为污染指标不够敏感,尿素更能反映池水的新旧程度。因此,本标准继续采用GB9667-1996标准中的尿素限量,对尿素指标的监测更符合我国国情。此外,标准规定游泳池原水和补给水水质必须符合GB5749-2006的要求,水质检测方法按GB/T5750执行,其中池水中的尿素可按GB/进行检测,游泳池使用部门应配备游泳池水质检测工具,现场检测应符合TY/T1003的要求。

测游泳池中的尿素方法如下:1、用杯子取一些游泳池样水,把样水倒进配套的量杯中至标刻线即可(量杯在使用前请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抹布拭去水渍,杯内不要留下指纹,以免影响测试结果)。2、取出一根尿素酶试剂纸条(UreaseDeliveryStrip),把贴有试剂的一头放进水中,手抓住纸条搅拌上下摇晃3s后取出丢掉。3、放置2分钟。4、取出一根尿素氨检测纸条(AmmoniaTestStripforUREA),把贴有黄色检测试剂的一头放进样水中约5s。5、取出检测纸条,并将检测块处朝上,不要晃去多余的水,放置9s。6、把纸条上的颜色与英文说明书上的色卡进行比色,得出结果。

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毕业论文

I.不循环法和部分循环法 原料液氨以及净化后的CO2气体,经压缩后进入尿素合成塔,合成反应液经一次减压分解其中未反应的氨和CO2,舍氨尾气送往氨加工车间生成铵盐.未反应物不返回合成系统,故叫不循环法.若未反应物经减压加热分解,冷凝后部分返回合成系统,称为部分循环法.此法成本高,技术落后,早已淘汰不用. Ⅱ.溶液全循环法 尿素合成反应后,未转化的反应物氨和CO2经过几段减压及加热分解,将其从尿素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全部返回合成系统,以提高原料氨和CO2的利用率.此法称为全循环法.按照未反应物氨和CO2的回收方式不同,又分为溶液全循环法,气体分离法(选择吸附),浆液循环法和热气循环法等. ①气体分离法(即选择性吸收法).此法采用尿素硝酸水溶液作为吸收剂,选择吸收分解气中的氨,吸收液再生后将氨回收,并经压缩冷凝后返回合成塔.或将减压加热分解出的氨、CO2和水蒸气的混合物,用MEA溶液吸收其中的CO2,剩下的氨经冷凝后返回合成塔. ②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合成后未反应物氨和CO2,经分解分离后,用水吸收成甲铵溶液,然后循环回合成系统称为水溶液全循环法.自20世纪60年代起迅速得到推广,在尿素生产中占有很大的优势,至今仍在完善提高.典型的有荷兰斯塔米卡本水溶液全循环法,美国凯米科水溶液全循环法及日本三井东压的改良C法及D法等. 水溶液全循环法三种流程的工艺条件如表6-13所示. 表1 水溶液全循环法的工艺条件 方法 压力/MPa 温度/℃ NH3/CO2 H2O/CO2 转化率 斯塔米卡本法 蒙特爱迪生法 三井东压改良C法 ~ 185~188 195~200 190~200 62% 63% 72% III.气提法 水溶液全循环法不消耗贵重的溶剂,投资省,曾被广泛采用,为尿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水溶液全循环法存在不少问题.如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反应热被大量的循环液所降温,没有充分利用;一段甲铵泵腐蚀严重,对甲铵泵的制造、操作和维修比较麻烦;为了回收微量的CO2和氨气使流程变得过于复杂.气提法就是在水溶液全循环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而产生的一种新方法. 所谓气提法就是用气提剂如CO2、氨气、变换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加热,促进未转化成尿素的甲铵的分解和液氨气化.气提分解效率受压力、温度、液气比及停留时间的影响,温度过高会加速氨的水解和缩二脲的增加,压力过低,分解物的冷凝吸收率下降.气提时间愈短愈好,可防止水解和缩合反应.故气提法是采用二段合成原理,即液氨和气体CO2在高压冷凝器内进行反应生成甲铵,而甲铵的脱水反应则在尿素合成塔中进行.实际上,为了维持合成尿素塔的反应温度,部分甲铵的生成留在合成塔中,而不是全部在高压冷凝器中完成.气提塔中的反应为 这是一个吸热、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只要有足够的热量,并能降低反应产物中任一组分的分压,甲铵的分解反应就能一直向右进行,气提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当通入CO2气时,CO2的分压为1,而氨的分压趋于0,致使反应不断进行.同样,用氨气提也有相同的结果. 气提法工艺是当前尿素合成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改进,以水溶液全循环法相比,具有流程简化,能耗低,生产费用下降,单系列大型化,操作平衡安全.运转周期长等优点.气提法主要有斯塔米卡本CO2气提法,SNAM氨气提法,IDR(等压双气提)法及ACES法等. 图6-12是荷兰斯塔米卡本CO2气提法流程示意图.该法1964年研究成功,20世纪70年代初被广泛采用,现已成为建厂最多的生产工艺,单系列可达1756~2100t/d. 合成尿素的原料气CO2加压后(其压力与合成塔相同),首先进入CO2气提塔,将大部分未转化成尿素的甲铵分解随CO2逸出,气提分解所需热量由的蒸汽提供,CO2气提塔顶出口气流进高压甲铵冷凝器,流入此冷凝器的物料有加压后的原料液氨,经高压洗涤后甲铵液,此液经高压液氨喷射器送人高压甲铵冷凝器内冷凝.吸收CO2进行甲铵反应.吸收过程和反应过程放出的热量产生的低压蒸汽.生成甲铵的大部分反应在高压冷凝器中进行,一部分生成甲铵反应在尿素合成塔中进行,以维持尿素合成塔中甲铵脱水所需的热量.控制高压冷凝器的冷凝量就可以控制尿素合成塔的操作温度的稳定.尿素合成塔底流出的反应混合液进入CO2气提塔,从CO2气提塔底流出的反应混合液经减压至进入低压分解器,在此进一步加热将残留的甲铵和氨分解并逸出.塔底尿素溶液经闪蒸后.送至两段真空蒸发,浓缩至%(质量分数)的熔融尿素,最后送至造粒塔制得颗粒状的产品.分解塔顶部流出的混合气体经低压冷凝吸收后.生成的甲铵溶液经泵送至高压洗涤器.从尿素合成塔顶出来的混合气也进入高压洗涤器进行回收.

额 为啥是水溶液!只记得一点大概:由氨合成来的液氨和高压回收的胺气同时进入中压液氨预加热,然后进入合成塔合成尿素,尿素溶液在进入中压反应器,然后在减压进入精馏塔,在然后进入闪蒸,在进入尿液巢,然后经尿液泵送入蒸发,在送入造粒塔造粒。只记得这么多了,拜托,采纳下吧!

工业过程为 1.液氨与二氧化碳的净化与提压 输送 2.液氨与二氧化碳合成 尿素 3.尿素熔融物与未反应物的分离与回收 4.尿素溶液的蒸发,造粒. 老系统选用的是水溶液全循环法.该法是利用碳酸稀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氨与二氧 化碳生成甲胺或碳酸氨溶液,再利用循环泵送回合成塔,由于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 碳呈水溶液形态进行循环,故动力消耗较小,流程也较简单,投资也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