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护患沟通论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4 16:15:25

护患沟通论文范文大全

护理安全关系著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档案,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 *** 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 *** *** 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著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 *** 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排程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装置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援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装置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装置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效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式,以便按程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排程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排程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装置、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著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 *** 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物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体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2、护理安全管理杨顺秋南方护理学报2004-07-30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种人际。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理解不断深入,医学模式有了新的变化,医患关系也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患关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患关系论文 范文 一: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论文

1.基础医学 教育 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主要采取“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的教育模式。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或医务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医生的摇篮,基础医学教育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也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 医学知识 有限,学生和老师与患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在医患关系调节方面的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对获取医学知识正处于极度渴望的阶段,又苦于缺乏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他们与进入临床实习后的医学生不同,不会涉及有关患者隐私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他们可以在医患之间构建医学知识和互信的桥梁,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寻求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途径将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构架知识的桥梁

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础。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不清楚医生的诊断,不了解医生的用意,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带着毕生积蓄,甚至是四处筹措的医药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对医疗期望值往往过高,由于不了解医疗风险,将责任归咎于医生。比如湖南湘潭市产妇羊水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医疗意外,如果患者家属对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的危险性有所了解,也就不至于爆发冲突。另一方面,目前医生接诊量巨大,任务重,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为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老师和医学生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可能的医疗风险通过合适的途径和 渠道 ,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科普,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构架知识的桥梁,为医生和患者有效交流提供基础。同时医学生在充当医学知识桥梁作用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面对实际问题以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活学活用,加快医学生的成长。

构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疗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医疗乱象”的发生,例如“收红包”、“大处方”等现象,患者不信任医生,有的患者只信任资历深厚或者自己熟识的医生,时刻提防甚至排斥其他医务人员。而有的医生为了规避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也会相应的采取一些自我保护 措施 ,比如放弃高风险手术、过度依赖医疗仪器、开具不必要的检查、出现过度医疗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生走进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和患者长期接触,建立联系,关心其心理感受,一方面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同时防止把病人当作疾病的载体,只见“病”、不见“人”,为以后医学生步入医生岗位后建立互信、互通、互容的医患关系奠定感情基础。

2.具体对策和 方法

建立健全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水平和沟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决定未来医生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必将为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医患沟通理念的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只注重临床带教,把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养成寄于临床实践阶段,忽视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等现象,是很不可取的。在当前医患关系的新形式下,医学院校必须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等非生物学知识的课程比例,在原有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和政策课程基础上,增设沟通技能、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等课程。要切实避免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生硬地进行概念、理论、原理的灌输,同时要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纳入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是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及早地渗透人文课程的教育内容,进而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医学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能力。

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单一以课堂讲述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 教学方法 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以及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教学模式,注意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SimMan综合模拟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等,加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结合,用一切手段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营造自主、独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开创培养健康医患关系的新机制和途径

为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医学教育早期临床实践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从医患关系的角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和隐私权及无证行医等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建立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入社区,进行医学知识科普活动,让医学生在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群众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一方面可以提高沟通技巧,使他们逐步掌握应对医患关系的策略,并且与群众逐步建立互信互重的情感联系,增进医学生对患者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另一方面,医学生在 社会实践 中自主观察,不断发现医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二: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教育论文

1.医患关系扭曲成因

在医疗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医患关系本应该是共赢的关系,一方面医生为患者解除或者缓解病痛,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患者向医生求助,并支付相关费用。目前导致医患关系严重扭曲的成因复杂,涉及患者、医生、医院与政府甚至媒体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但是调查提示导致医患纠纷的前3位原因仍然是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服务态度差、医患沟通障碍。医护工作是个“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职业,职业的属性要求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前大众对健康水平要求提高的形势下,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也提示医学教育应在调节医患关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除了少数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确实存在问题以外,医疗问题的专业性导致患者缺乏了解,对医护人员期望过高,另外医生相对短缺,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制约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想走出医患困境,必须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2.基础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主要采取“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的教育模式。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或医务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医生的摇篮,基础医学教育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也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医学知识有限,学生和老师与患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在医患关系调节方面的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对获取医学知识正处于极度渴望的阶段,又苦于缺乏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他们与进入临床实习后的医学生不同,不会涉及有关患者隐私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他们可以在医患之间构建医学知识和互信的桥梁,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寻求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途径将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构架知识的桥梁

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础。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不清楚医生的诊断,不了解医生的用意,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带着毕生积蓄,甚至是四处筹措的医药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对医疗期望值往往过高,由于不了解医疗风险,将责任归咎于医生。比如湖南湘潭市产妇羊水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医疗意外,如果患者家属对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的危险性有所了解,也就不至于爆发冲突。另一方面,目前医生接诊量巨大,任务重,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为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老师和医学生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可能的医疗风险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科普,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构架知识的桥梁,为医生和患者有效交流提供基础。同时医学生在充当医学知识桥梁作用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面对实际问题以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活学活用,加快医学生的成长。

构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疗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医疗乱象”的发生,例如“收红包”、“大处方”等现象,患者不信任医生,有的患者只信任资历深厚或者自己熟识的医生,时刻提防甚至排斥其他医务人员。而有的医生为了规避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也会相应的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放弃高风险手术、过度依赖医疗仪器、开具不必要的检查、出现过度医疗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生走进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和患者长期接触,建立联系,关心其心理感受,一方面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同时防止把病人当作疾病的载体,只见“病”、不见“人”,为以后医学生步入医生岗位后建立互信、互通、互容的医患关系奠定感情基础。

3.具体对策和方法

建立健全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水平和沟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决定未来医生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必将为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医患沟通理念的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只注重临床带教,把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养成寄于临床实践阶段,忽视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等现象,是很不可取的。在当前医患关系的新形式下,医学院校必须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等非生物学知识的课程比例,在原有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和政策课程基础上,增设沟通技能、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等课程。要切实避免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生硬地进行概念、理论、原理的灌输,同时要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纳入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是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及早地渗透人文课程的教育内容,进而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医学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能力。

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单一以课堂讲述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以及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教学模式,注意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SimMan综合模拟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等,加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结合,用一切手段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营造自主、独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

开创培养健康医患关系的新机制和途径为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医学教育早期临床实践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从医患关系的角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和隐私权及无证行医等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建立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入社区,进行医学知识科普活动,让医学生在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群众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一方面可以提高沟通技巧,使他们逐步掌握应对医患关系的策略,并且与群众逐步建立互信互重的情感联系,增进医学生对患者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另一方面,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观察,不断发现医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医患关系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医疗纠纷的论文

2.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3. 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4. 中国特色的医疗纠纷现状研究及防范应对论文

5. 卫生法学论文

6. 产科论文范文

护患非语言沟通论文范文

浅谈处理护患关系的方法

论文摘要: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对患者的评估、咨询、健康教育、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都需要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 护患关系;处理技巧

1、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体谅患者:

生病及住院后患者及家属心理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易激怒,特敏感,护士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因此,护士要用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来帮助患者渡过这段痛苦经历,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

2、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

对患者说话要语言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患者指出问题切忌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患者或粗暴训斥患者。

3、对患者的需要即使做出反应:

护士一定要对患者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信息即使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患者受到关心、温暖、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4、随时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在工作中应随时随地发现机会,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如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患者,易产生灰心甚至轻生的念头,此时护士应经常与此类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关知识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使其尽量做到生活自理,保证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5、对患者所提供的信息保密:

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需要,患者需要将一些个人隐私告诉护士。因此,护士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对患者隐私的保密。除非某些特殊原因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患者同意。如果患者的隐私对康复没有影响或帮助,也绝不向其他人泄露患者的秘密。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

参考文献(略)

护理安全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体事件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浅谈分诊护士的沟通技巧论文

【关键词】 护患沟通;医患冲突;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同时也提供患者需要的就诊信息;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需要。门诊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分诊护士工作在各科室的最前沿,每天接触大量的就诊患者,负责维持就诊秩序,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每天接触不同层次的人群,常因沟通障碍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掌握沟通技巧对分诊护士尤为重要。

1 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

对护患沟通重要性认识不足:沟通意识不强,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不愿沟通或很勉强进行沟通。

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时东张西望,打断患者说话,或在患者伤心时无动于衷;甚至在患者病重或疼痛不安,难以接受外来信息的情况下,不合时宜地进行说教。

沟通语言不当:如果护患沟通时,护士过多采用专业术语或者地方方言与患者交流,容易产生误解或不解,影响交流效果。

知识面不够宽:当患者表示对病情、治疗等感到害怕或焦虑时,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解惑释疑,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对患者的态度不良:冷淡,语言生硬,甚至训斥患者。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患者采取反感的态度。

患者方面的因素:患者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不同,有的患者不愿遵守就诊顺序,存在夹塞、找熟人、扰乱正常的就诊秩序等行为,造成其他患者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2 善于应用沟通技巧应对医患纠纷

语言沟通:更新服务理念,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1],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的就诊环境和出诊医生,解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委婉的拒绝个别患者的`不正当要求。处处体现热情、关爱和体贴,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患者产生亲近感。

非语言沟通

仪表和举止:衣帽整洁得体,举止端庄,动作轻快敏捷,遵循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就诊顺序进行分诊,维持秩序。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

眼神:与患者交流时注意运用目光接触,传达对患者的同情,关心与爱护。

面部表情: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面部表情[2]。应该用发自内心的微笑表达对患者的尊重,真诚,亲切和关心。

触摸:对于急症和重症患者搀扶护送到诊室,适时的轻拍家属的肩膀,安抚其焦虑的情绪,让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关爱。

倾听:交往中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比注意自己讲话更重要,倾听时不要随意插话,更不能左顾右盼,漫不经心。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3 讨论

分诊工作繁忙琐碎,又不能得到每个人的理解。当不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候诊时间长时,患者会把不满和怨气撒到分诊护士身上。如果沟通发生障碍,会加剧医患矛盾,甚至演变成医患间的诚信缺失[1]。分诊护士利用沟通技巧与就诊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可以消减医患间的不信认情绪和戒备心理,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杨俏兰,蒋晓红,医患冲突对急诊救护的影响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6):1799.

[2]陈捷,吕红梅.沟通技巧在地震灾区学历儿童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7):2893.

护患沟通技巧论文文献

浅谈处理护患关系的方法

论文摘要: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对患者的评估、咨询、健康教育、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都需要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 护患关系;处理技巧

1、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体谅患者:

生病及住院后患者及家属心理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易激怒,特敏感,护士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因此,护士要用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来帮助患者渡过这段痛苦经历,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

2、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

对患者说话要语言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患者指出问题切忌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患者或粗暴训斥患者。

3、对患者的需要即使做出反应:

护士一定要对患者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信息即使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患者受到关心、温暖、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4、随时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在工作中应随时随地发现机会,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如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患者,易产生灰心甚至轻生的念头,此时护士应经常与此类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关知识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使其尽量做到生活自理,保证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5、对患者所提供的信息保密:

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需要,患者需要将一些个人隐私告诉护士。因此,护士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对患者隐私的保密。除非某些特殊原因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患者同意。如果患者的隐私对康复没有影响或帮助,也绝不向其他人泄露患者的秘密。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

参考文献(略)

关于医患沟通的几点深思论文,下面我推荐 医患矛盾及其化解机制的深思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摘 要: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巧用沟通技巧,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努力使医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护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护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密切,追求生命质量和寻求健康知识的欲望日益增强。人们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考虑的已不仅仅是医院的就医环境,仪器设备,医疗水平,而是更加注重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医患关系就是其中的一大部分。

生病和住院本身使病人及其家属面对巨大的压力,有时甚至看作是很恐怖的经历,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度过这段艰难的历程,既解除肉体上的痛苦,也减轻精神上的负担,良好的、清晰的、支持性的沟通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医护人员的沟通意识不强,态度不积极,技巧不熟练,导致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护人员要在沟通中多用文明规范且通俗易懂的大众用语,通过有效沟通,才能让患者积极配合,达到治病的目的,才能减少因语言沟通技巧不当造成的病人不满意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1 阻碍医患沟通的理由

在医患沟通中,患者的心理特征往往容易导致对医护人员的言行敏感、多疑,由于各自的立场和对疾病感受不同,即使是一句普通的话,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在不同场地与情景感受中,很容易在心理上对患者造成中伤,引起投诉。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发现隐患,如:沟通过程的某个细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沟通不良;没有良好的沟通前提,信息认知容易存在误差,在医护人员认为是常识的理由,患者的认知和理解有时候和医护人员相差太远;信息传递错误,往往对沟通的细节没有说明,或者使用沟通技巧不当等,导致了理解上的误区;对患者的性格、爱好、习惯等没有全面的了解,对患者要注意的事项交待不明确;没有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理由,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理解;没有把真实情况向患者说明或有意隐瞒病情,病人没有参与交流并做出选择,导致病人的不合作等等。

分析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的理由大致有三点:一是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在患病求医过程中心理或多或少变得比平时敏感容易激动,因此稍有不妥即采取对立态度;三是金钱付出不一定得到满意的效果。

2 推动医患沟通的措施与策略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

现在的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转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增添新知识,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际交往、教育学等综合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医患沟通中充满自信,有说服力,取得患者信任,以便解决患者提出的健康理由,消除影响康复的因素。

要给人以信任和亲切感的外在形象,具有真诚、中立、同情、同感的态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还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自然地使用文明规范用语,巧用规范语言 。要注重医德医风建设,具备“开拓创新、服务至上、爱院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牢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重点”的经营理念,使医院上下形成注重社会效益,处处站在病人角度考虑,努力为病人服好务的工作作风,真正使医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护神”。

善用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要明确自己在医患关系中的位置、责任和作用,要做到“不是亲人胜于亲人” ,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有效的沟通。

(1)导入主动服务的理念,在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做到诚信、尊重、同情、耐心,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不安全感,建立信赖感。医务人员要态度热情、主动、大方,在与患者交流中要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并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

(2)善用非语言符号系统,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触摸、服饰、步态等,如:必要时触摸发热病人的额头,帮病人将捋起的衣袖放下,在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体现出如亲情般的关怀,进而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3)首次沟通时可先做自我介绍,使用礼貌性语言,善用安慰语,多用鼓励话,巧用权威话,慎用消极语,禁用伤害语,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让患者感觉心情舒畅,愿意再次进行沟通。

(4)要注意外在形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

(5)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减轻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你的笑容、关怀和时刻准备帮助他人的态度,都会影响他们住院的经历。人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

(6)掌握聆听的技巧,聆听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生理过程,而是包括了心理认识的情感过程。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患者,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反应,如说“嗯”、“是”、“对”或点头表示接受对方说的内容,希望他继续讲下去。医护人员要利用“积极地倾听”来弄清患者所关心的理由是什么,要鼓励患者积极披露信息。

(7)答复或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使对方可以重新评估一下他所说的话。可以用“您的意思是……”、“您看起来好象……”等语句。这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建立和患者的感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

(8)沉默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式,以和蔼的态度表示沉默将给患者很舒适的感觉,给人们深思和调试的机会。

(9)谈话要有针对性, 与病人交谈不是闲聊,而应是有主题、有目的地交谈。要针对病人年龄、性格、职业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病人的病情、情绪谈话。不要海阔天空、漫无边际,要善于制约谈话的内容,将谈话限制在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内。

(10)选择适当的策略,如发现可能出现理由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地进行沟通,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变换沟通者,如:责任护士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障碍时,应另换其他护理人员或护士长与其进行沟通;对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再选择专人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开医方不一致导致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医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要懂得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医护理念为患者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在身心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医护工作者在医患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医护行为是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建立理想的医患关系,需要广大医护人员提高素质,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谌永毅.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商海涛.试论医患沟通技巧[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9):83.

[3] 张涛.医疗纠纷的成因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37-539.

[4] 姜新宝.制约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和策略[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7(2): 27-29.

[5] 周桂勤.浅议加强医患沟通与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17(6):101-102.

相关阅读:

医患矛盾及其化解机制的深思

用科学方法解决医患矛盾初探

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论文

试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理念论文

论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员方面因素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法律意识,T作责任心护,理行为是否规范,以及护士沟通技巧的掌握等,言谈举止、道德修养,护士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等。

1.2患者及家属方面因素患者及家属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的要求合理与否,患者的自主权增强等。

医院及社会方面因素医院对护患关系的重视程度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以及社会影响力。

2新形势下促进护患关系的策略

2.1创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气氛及环境

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接待的重视,运用好文明语言,理解和同情病人,端庄的仪表、稳重的举止,提高服务意识,密切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给病人带来精明能干的信誉感和安全感,给病人以温暖,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因此护士要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要具有良好的素质。护士不仅需要娴熟的操作技巧,而且需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来传递感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的文明不仅标志着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做为新形势下的护士,更应热爱护理专业,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具有博爱的胸怀及亲切、和蔼的服务态度,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要培养护士有献身于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工作热忱,积极主动,热心为患者服务,关心患者疾苦,牢固树立人道主义观念,把护理事业看作是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职责。重视情商培养,加强礼仪培训,提升沟通技能。

2.3注意管理方式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通过护士来监督实行的,如陪伴制度、探视制度、作息制度、病房管理制度等。如果护土在不充分宣传的基础上,摆出管理者姿态,动辄指责或罚款,患者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影响护患关系。护士应在患者住院期间,耐心反复地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出现不合作者应耐心指出,对患者提出的意见,护士应虚心接受。

2.4与服务对象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信任感的建立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

2.5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合理把握护患沟通时间,知晓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注意沟通技巧的应用。沟通能力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21。

2.5.1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

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沟通技巧,将使您在T作、生活中游刃有余。护理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病人沟通来实现的,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并将沟通交流落实到]一作的一言一行中。平时要加强培训,提高沟通技巧结合规范服务和优质服务,结合行风建设和医德医风考评,通过操作规程培训,通过服务礼仪培训,通过参观学习和实际工作的调研,提高沟通能力。交际交往是fJ艺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实现方式,往往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为了使交际交往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交际交往过程中,应该铭记以下几点: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人乡随俗、摆正位置、以对方为中心。合适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因此对医生、护士来说,与患者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是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方法,是医务人员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

2.选择合适的称谓

称谓包括伦理尊称,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职务、职称尊称,如院长、局长、书记、经理等。

2.5.3注意维护患者的尊严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健康概念的更新,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显然已经超出_『仅对疾病进行护理的基线,因此护患关系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尊严需要欲也随之增加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按其发展先后顺序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尊严的需要是指所有人都需要自己有稳定的地位,希望别人的良好评价,需要自尊白重并为他人所尊重。护患之间也如此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一旦尊严受损护患间就产生矛盾冲突。

2.5.4不容忽视的心理沟通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社会和患者的满意度,必须加强护患间的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作用和稳定情绪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必须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语言的针对性、语言的礼貌性、语言的安慰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更有效地促进心理沟通。

2.感情投入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病人需要护士关心照顾,护士也需要病人的支持、理解和尊重。感情投入和交流是相互的、双向的,护士占主导地位是主动的。

2.6培养高尚的护理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医护T作者,必须以护理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并贯彻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处理好护患关系。

2.7避免偏见和鄙视,端正服务态度对患者生、冷、硬、撞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单位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重点抓思想教育,强化优质服务意识,为了冲破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实现个性化的贴心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减少护患纠纷,和谐医疗环境。

2.8为服务对象树立角色榜样,理解服务对象所承受的社会心理负担,减少服务对象的角色冲突,促进服务对象的角色转换。

2.9深化医院改革、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业务素质建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快卫生立法、规范护患行为等措施。

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真心地为患者提供帮助,促进患者身心舒适,耐心、细心、贴心地为患者提供周全的护理服务,内心对患者充满爱心,具有爱伤心理。

3结论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试点与推广,护患关系已从主动一被动型发展成为指导合作型与共同参与型的新型护患关系,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护士提供的服务要适合病人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更贴近病人的需求。良好的护患关系已成为必然趋势。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建立起稳定、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的意识,更新护患思想观念,强化医德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的行为和过程中,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贴心的护理,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有关护患沟通的毕业论文

浅谈处理护患关系的方法

论文摘要: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对患者的评估、咨询、健康教育、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都需要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 护患关系;处理技巧

1、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体谅患者:

生病及住院后患者及家属心理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易激怒,特敏感,护士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因此,护士要用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来帮助患者渡过这段痛苦经历,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

2、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

对患者说话要语言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患者指出问题切忌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患者或粗暴训斥患者。

3、对患者的需要即使做出反应:

护士一定要对患者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信息即使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患者受到关心、温暖、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4、随时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在工作中应随时随地发现机会,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如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患者,易产生灰心甚至轻生的念头,此时护士应经常与此类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关知识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使其尽量做到生活自理,保证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5、对患者所提供的信息保密:

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需要,患者需要将一些个人隐私告诉护士。因此,护士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对患者隐私的保密。除非某些特殊原因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患者同意。如果患者的隐私对康复没有影响或帮助,也绝不向其他人泄露患者的秘密。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

参考文献(略)

《针对病人心理,实施医患沟通》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针对病人心理,运用心理学技巧,有效实施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病人心理;医患沟通;心理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207-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青睐,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1]。

1明确病人的角色特点,摆正医患之间的位置

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看病求医是他们的权利,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他们的求医心态,摆正自己“救助者”的位置,在医患关系处理中应该注意帮助病人解决因患病所带来的担忧和困难。

医患、护患关系是在医院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治疗性的,并非其他感情性或商业性。医患、护患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和共同参与,而非“施舍”与“受惠”、“命令”与“服从”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当然,平等关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病人角色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采集病史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这将有助于疗效的改善。

2研究病人的心理表现,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人常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感觉异常与心绪不佳

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他们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有的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这时候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激怒或消沉。

孤独无助与被动依赖

一个人生病住进医院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由于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的降低,病人往往出现自悲自怜的情绪。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去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一向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这时他们的爱和所属感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敏感与疑虑

人有了病,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时病人较之往常更为敏感,点滴小事也要计较。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对吃药打针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有的凭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到自己身上。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当病情和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便陷入胡思乱想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与恐惧

医院特殊的生活环境易使病人产生陌生感,病人患病后针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诊时会焦躁不安、精神负担过重、悲观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恐惧心理[2]。希望对疾病作检查,又害怕检查;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怕痛、怕开刀、怕留后遗症、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胆,心理矛盾重重。他们有的反复询问病情;有的虽然避病不谈,实则也是忧心忡忡。

期待心理与择优心理

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都希望能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并希望最好的医生为他诊疗,最好的护士为他护理,而且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需要安慰,对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解释,他们寄托于医术高超的医生,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之,就是期待着康复,期待着生存。

习惯性心理

病人刚刚生病时,因长期的健康生活的习惯定势,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一时承认有病,一时又常把自己当成健康人。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配合治疗,不利于安心养病。可是,当病人一旦适应了病人生活,又往往产生对疾病的习惯性,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总认为自己的病需要长期的休养和治疗。即使躯体疾病已经康复,心理上也总感到“虚弱”。他们在心理上、躯体上又习惯了多依赖、活动少和动脑少等病人生活模式,一时改变不过来。

3运用心理学技巧,多方面实施医患沟通

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需要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需要以高超的医术来改善,需要以先进的设备来加强,也需要医护人员用心理护理来维护。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缩短治疗护理的历程以利于病人尽快恢复的一门交叉学科,要求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根据不同病人、病种、疾病的状态、程度进行治疗与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3]。

要注重倾听与记录,使病人获得尊重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交流中,要既见其“病”,又见其“人”,学会倾听病人的叙述,疏泄病人的压抑情感,适当地矫正病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表示对病人意见的重视,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对病人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可以让病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6],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在心理上恢复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学会缩短空间距离,使病人有心理认同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社会距离:以上。如果医护人员在和病人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护人员在和病人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在语言交流时,要常用“我们”或“咱们”一词,以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病人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

要经常在细微处体贴,让病人有温暖感

在医患、护患接触中,病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的温暖,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整理一下衣服等。这样做会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这种温暖感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的孤独感,使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要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指目光、表情、姿势等。根据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以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相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4]。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利用肢体语言和病人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医护人员如果能够利用各种时机,每天与病人目光接触2-3秒钟,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病人感到亲切,彼此有了信任感,增强其求治动机与信心。

要尽量予以同情与理解,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虽然有许多疾病医学上仍束手无策,但如果给予必要或一定的同情、理解,分担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树立起病人的自信,仍可有助于鼓励病人积极求医和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对不良行为因素的自控与纠正,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应对和处理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因此,针对病人心理,实施良好医患、护患沟通,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乃至预后都起着重要因素。我国传统医学就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治病要标本兼治。真正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看病”或“治病”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看病人”或“治疗病人”这方面来,虽然从字面上只增加了一个“人”字,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金福年.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院,2007,11(8):63-65.

[2] 段雪融.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97.

[3] 贾伯娟.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J].中国保健,2008,16(14):590-591.

1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员方面因素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法律意识,T作责任心护,理行为是否规范,以及护士沟通技巧的掌握等,言谈举止、道德修养,护士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等。

1.2患者及家属方面因素患者及家属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的要求合理与否,患者的自主权增强等。

医院及社会方面因素医院对护患关系的重视程度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以及社会影响力。

2新形势下促进护患关系的策略

2.1创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气氛及环境

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接待的重视,运用好文明语言,理解和同情病人,端庄的仪表、稳重的举止,提高服务意识,密切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给病人带来精明能干的信誉感和安全感,给病人以温暖,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因此护士要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要具有良好的素质。护士不仅需要娴熟的操作技巧,而且需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来传递感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的文明不仅标志着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做为新形势下的护士,更应热爱护理专业,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具有博爱的胸怀及亲切、和蔼的服务态度,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要培养护士有献身于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工作热忱,积极主动,热心为患者服务,关心患者疾苦,牢固树立人道主义观念,把护理事业看作是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职责。重视情商培养,加强礼仪培训,提升沟通技能。

2.3注意管理方式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通过护士来监督实行的,如陪伴制度、探视制度、作息制度、病房管理制度等。如果护土在不充分宣传的基础上,摆出管理者姿态,动辄指责或罚款,患者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影响护患关系。护士应在患者住院期间,耐心反复地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出现不合作者应耐心指出,对患者提出的意见,护士应虚心接受。

2.4与服务对象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信任感的建立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

2.5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合理把握护患沟通时间,知晓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注意沟通技巧的应用。沟通能力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21。

2.5.1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

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沟通技巧,将使您在T作、生活中游刃有余。护理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病人沟通来实现的,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并将沟通交流落实到]一作的一言一行中。平时要加强培训,提高沟通技巧结合规范服务和优质服务,结合行风建设和医德医风考评,通过操作规程培训,通过服务礼仪培训,通过参观学习和实际工作的调研,提高沟通能力。交际交往是fJ艺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实现方式,往往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为了使交际交往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交际交往过程中,应该铭记以下几点: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人乡随俗、摆正位置、以对方为中心。合适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因此对医生、护士来说,与患者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是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方法,是医务人员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

2.选择合适的称谓

称谓包括伦理尊称,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职务、职称尊称,如院长、局长、书记、经理等。

2.5.3注意维护患者的尊严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健康概念的更新,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显然已经超出_『仅对疾病进行护理的基线,因此护患关系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尊严需要欲也随之增加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按其发展先后顺序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尊严的需要是指所有人都需要自己有稳定的地位,希望别人的良好评价,需要自尊白重并为他人所尊重。护患之间也如此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一旦尊严受损护患间就产生矛盾冲突。

2.5.4不容忽视的心理沟通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社会和患者的满意度,必须加强护患间的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作用和稳定情绪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必须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语言的针对性、语言的礼貌性、语言的安慰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更有效地促进心理沟通。

2.感情投入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病人需要护士关心照顾,护士也需要病人的支持、理解和尊重。感情投入和交流是相互的、双向的,护士占主导地位是主动的。

2.6培养高尚的护理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医护T作者,必须以护理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并贯彻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处理好护患关系。

2.7避免偏见和鄙视,端正服务态度对患者生、冷、硬、撞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单位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重点抓思想教育,强化优质服务意识,为了冲破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实现个性化的贴心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减少护患纠纷,和谐医疗环境。

2.8为服务对象树立角色榜样,理解服务对象所承受的社会心理负担,减少服务对象的角色冲突,促进服务对象的角色转换。

2.9深化医院改革、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业务素质建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快卫生立法、规范护患行为等措施。

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真心地为患者提供帮助,促进患者身心舒适,耐心、细心、贴心地为患者提供周全的护理服务,内心对患者充满爱心,具有爱伤心理。

3结论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试点与推广,护患关系已从主动一被动型发展成为指导合作型与共同参与型的新型护患关系,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护士提供的服务要适合病人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更贴近病人的需求。良好的护患关系已成为必然趋势。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建立起稳定、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的意识,更新护患思想观念,强化医德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的行为和过程中,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贴心的护理,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医患沟通论文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种人际。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理解不断深入,医学模式有了新的变化,医患关系也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患关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患关系论文 范文 一: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论文

1.基础医学 教育 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主要采取“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的教育模式。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或医务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医生的摇篮,基础医学教育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也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 医学知识 有限,学生和老师与患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在医患关系调节方面的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对获取医学知识正处于极度渴望的阶段,又苦于缺乏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他们与进入临床实习后的医学生不同,不会涉及有关患者隐私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他们可以在医患之间构建医学知识和互信的桥梁,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寻求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途径将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构架知识的桥梁

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础。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不清楚医生的诊断,不了解医生的用意,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带着毕生积蓄,甚至是四处筹措的医药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对医疗期望值往往过高,由于不了解医疗风险,将责任归咎于医生。比如湖南湘潭市产妇羊水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医疗意外,如果患者家属对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的危险性有所了解,也就不至于爆发冲突。另一方面,目前医生接诊量巨大,任务重,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为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老师和医学生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可能的医疗风险通过合适的途径和 渠道 ,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科普,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构架知识的桥梁,为医生和患者有效交流提供基础。同时医学生在充当医学知识桥梁作用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面对实际问题以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活学活用,加快医学生的成长。

构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疗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医疗乱象”的发生,例如“收红包”、“大处方”等现象,患者不信任医生,有的患者只信任资历深厚或者自己熟识的医生,时刻提防甚至排斥其他医务人员。而有的医生为了规避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也会相应的采取一些自我保护 措施 ,比如放弃高风险手术、过度依赖医疗仪器、开具不必要的检查、出现过度医疗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生走进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和患者长期接触,建立联系,关心其心理感受,一方面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同时防止把病人当作疾病的载体,只见“病”、不见“人”,为以后医学生步入医生岗位后建立互信、互通、互容的医患关系奠定感情基础。

2.具体对策和 方法

建立健全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水平和沟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决定未来医生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必将为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医患沟通理念的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只注重临床带教,把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养成寄于临床实践阶段,忽视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等现象,是很不可取的。在当前医患关系的新形式下,医学院校必须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等非生物学知识的课程比例,在原有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和政策课程基础上,增设沟通技能、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等课程。要切实避免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生硬地进行概念、理论、原理的灌输,同时要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纳入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是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及早地渗透人文课程的教育内容,进而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医学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能力。

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单一以课堂讲述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 教学方法 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以及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教学模式,注意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SimMan综合模拟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等,加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结合,用一切手段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营造自主、独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开创培养健康医患关系的新机制和途径

为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医学教育早期临床实践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从医患关系的角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和隐私权及无证行医等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建立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入社区,进行医学知识科普活动,让医学生在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群众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一方面可以提高沟通技巧,使他们逐步掌握应对医患关系的策略,并且与群众逐步建立互信互重的情感联系,增进医学生对患者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另一方面,医学生在 社会实践 中自主观察,不断发现医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二:医患关系下基础医学教育论文

1.医患关系扭曲成因

在医疗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医患关系本应该是共赢的关系,一方面医生为患者解除或者缓解病痛,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患者向医生求助,并支付相关费用。目前导致医患关系严重扭曲的成因复杂,涉及患者、医生、医院与政府甚至媒体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但是调查提示导致医患纠纷的前3位原因仍然是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服务态度差、医患沟通障碍。医护工作是个“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职业,职业的属性要求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前大众对健康水平要求提高的形势下,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也提示医学教育应在调节医患关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除了少数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确实存在问题以外,医疗问题的专业性导致患者缺乏了解,对医护人员期望过高,另外医生相对短缺,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制约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想走出医患困境,必须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2.基础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主要采取“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的教育模式。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或医务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医生的摇篮,基础医学教育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也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医学知识有限,学生和老师与患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在医患关系调节方面的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对获取医学知识正处于极度渴望的阶段,又苦于缺乏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他们与进入临床实习后的医学生不同,不会涉及有关患者隐私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他们可以在医患之间构建医学知识和互信的桥梁,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寻求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途径将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构架知识的桥梁

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础。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不清楚医生的诊断,不了解医生的用意,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带着毕生积蓄,甚至是四处筹措的医药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对医疗期望值往往过高,由于不了解医疗风险,将责任归咎于医生。比如湖南湘潭市产妇羊水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医疗意外,如果患者家属对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的危险性有所了解,也就不至于爆发冲突。另一方面,目前医生接诊量巨大,任务重,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为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老师和医学生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可能的医疗风险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科普,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构架知识的桥梁,为医生和患者有效交流提供基础。同时医学生在充当医学知识桥梁作用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面对实际问题以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活学活用,加快医学生的成长。

构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疗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医疗乱象”的发生,例如“收红包”、“大处方”等现象,患者不信任医生,有的患者只信任资历深厚或者自己熟识的医生,时刻提防甚至排斥其他医务人员。而有的医生为了规避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也会相应的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放弃高风险手术、过度依赖医疗仪器、开具不必要的检查、出现过度医疗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生走进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和患者长期接触,建立联系,关心其心理感受,一方面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同时防止把病人当作疾病的载体,只见“病”、不见“人”,为以后医学生步入医生岗位后建立互信、互通、互容的医患关系奠定感情基础。

3.具体对策和方法

建立健全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水平和沟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决定未来医生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必将为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医患沟通理念的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只注重临床带教,把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养成寄于临床实践阶段,忽视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等现象,是很不可取的。在当前医患关系的新形式下,医学院校必须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等非生物学知识的课程比例,在原有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和政策课程基础上,增设沟通技能、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等课程。要切实避免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生硬地进行概念、理论、原理的灌输,同时要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纳入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是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及早地渗透人文课程的教育内容,进而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医学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能力。

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单一以课堂讲述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以及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教学模式,注意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SimMan综合模拟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等,加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结合,用一切手段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营造自主、独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

开创培养健康医患关系的新机制和途径为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医学教育早期临床实践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从医患关系的角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和隐私权及无证行医等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建立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入社区,进行医学知识科普活动,让医学生在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群众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一方面可以提高沟通技巧,使他们逐步掌握应对医患关系的策略,并且与群众逐步建立互信互重的情感联系,增进医学生对患者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另一方面,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观察,不断发现医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医患关系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医疗纠纷的论文

2.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3. 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4. 中国特色的医疗纠纷现状研究及防范应对论文

5. 卫生法学论文

6. 产科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医患沟通是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举措, 有助于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 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 还需要在服务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有所提高, 并注意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本文强调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分析了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 进而提出有效的医患沟通处理技巧, 希望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患沟通;服务质量;沟通技巧 1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有助于构建良性的医疗秩序 医疗秩序能有效保障疾病的救治。目前, 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环境比较差, 医疗秩序比较混乱, 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不够信任, 并且医生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着道德风险, 医务人员为谋取个人利益侵犯了患者的权益。产生的医患纠纷损耗了医院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严重的甚至破坏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发生医患矛盾时, 患方与舆论往往一边倒, 不信任医疗机构, 不接受甚至是敌对医方的解释, 同时职业医闹、媒体报道不实都为解决医患纠纷带来难题。因此, 只有解决医疗纠纷问题, 才能建立良性的医疗秩序[1]。 医患良性互动促进患者康复 改善医患关系的现状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的心声。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 医疗关系改善也能让患者更加认可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 同时提升自身就医心理感受, 促进疾病更快、更好的康复。在医患良性互动的过程中, 能有效避免医患矛盾出现, 即使结果与预期存在距离, 患者也能理解, 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健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而实现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医疗。医患关系是社会矛盾的体现。医疗行业要实现医患和谐, 既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 也要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生能得到尊重, 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付出能有回报。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才能降低医患矛盾, 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互动, 实现社会和谐及稳定[2]。 2 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 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 医生有三大法宝, 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 语言之所以能位列三大法宝之首, 在于医患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医疗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 虽然当前医务人员对医患沟通十分重视, 医患矛盾仍然客观存在, 医患沟通不畅、低效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 首先是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许多医务人员缺乏人文关怀, 存在重病轻人的倾向, 忽视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对患者重点关注的疗效、费用等问题不够关注, 沟通中频繁使用患者不懂的专业词汇, 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等不够重视, 导致沟通难以有效开展。 3 医患沟通的处理技巧 语言沟通的技巧 医患沟通问题一直都是医疗机构的热门问题, 利用正确的处理技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语言沟通是其重要内容。声调、语调、语气的控制是语言沟通的关键, 可有效避免医患纠纷问题。遇到医患事件, 要创造友善、和谐的气氛, 调整说话速度与声音, 不快不慢陈述事件前因后果, 使得语言让人有亲近感, 以拉近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3]。“我理解……”等语句是医患语言沟通的常见例句, 营造相互体谅、病人至上的沟通氛围。另外, 若不得已否定对方无理要求, 无需当众提出批评, 即使是善意的批判也可私下进行沟通, 并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情或幽默的形式完成对话, 避免难以收拾的正面冲突[4]。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语言沟通是医患问题常见的沟通技巧, 而非语言沟通则是其相互对应的典型方法。接触沟通、目光沟通、表情沟通、动作沟通等构成了非语言沟通的关键要点, 为患者与医务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的渠道。当患者家属表现出痛苦状态时, 老年人、儿童、妇女等群体优先, 医务人员需要构建与家属合理的相处距离, 不宜过近或过远, 正面对视对方眼睛, 并依据对方申请判断心理活动, 以配合点头、微笑等动作, 更好地获取对方好感。若遇到带有回避视线、斜视、烦躁等状态的家属, 了解对方是否存在拒绝提议的情况, 并适时微笑、主动握手, 积极安慰家属, 活跃双方间的沉闷气氛。综合来看, 非语言沟通技巧适用于多种场合, 对减轻医患纠纷程度具有良好作用[5]。 用心倾听的技巧 家属易对就医患者抱有过分多余担忧, 医务人员用心倾听家属观点, 便于达到释放家属紧张情绪和不断安慰家属的目的。在进行医患沟通时, 医务人员需要耐心听、动心听、主动听患者的意见, 尊重患者提出的建议, 不打断患者讲话, 也不要急于对其下定论, 做到“竖起耳朵”倾听[6]。面对部分过多担心患者就医状态的家属, 医务人员不可忽略主要信息, 过度注意患者所讲的是否存在“话外音”, 要迅速捕捉主要信息点, 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让家属感受到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爱与呵护。此外, 当家属说出自己看法后, 配合身体前倾点头等动作, 提出“您说的很好……”等相关语句, 使得家属安心与放心[7]。 综上所述, 近些年我国医患矛盾及纠纷呈现突出且增长态势, 并且越来越难以解决, 导致频频发生医闹现象, 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因此, 医务人员应深刻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服务素养, 注意采用合理有效的沟通技巧, 方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为患者提供更全面而优质的医疗服务[8]。、 参考文献 [1]余开焕, 涂亚芳.加强有效医患沟通缓解紧张医患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 (7) :144-146. [2]王丹旸, 朱冬青.医患沟通障碍的心理解析:信息交换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 (12) :2129-2141. [3]任朝来.医患沟通的实用技巧[J].医学与哲学 (A) , 2015, 36 (6) :55-57. [4]洪松.加强医患沟通技巧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2) :183-184. [5]石北平.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医药前沿, 2014 (36) :63-63. [6]丁树栋.试论医患沟通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3) :37-38. [7]孔秀霞.医患沟通在导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 (42) :172, 174. [8]白厚喜, 林鹂鸣, 黄敬敬, 等.加强医患沟通技巧防范医疗纠纷[J].实用医药杂志, 2016, 33 (8) :768-768.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二、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三、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等,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完全属于意外情况的。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出现偏差。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术中死亡率是1%,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100%。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此种情况不能理解,不能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自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