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山西大学学报第2期

发布时间:2024-07-06 03:06:06

山西大学学报第2期

●《论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多维构建》,《文艺争鸣》2008年第11期。●《论文艺制度的合理性问题》,《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文学桂军崛起的意义》,《南方文坛》2008年第1期。●《论文学评价标准的三元构成与建构条件》,《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论刘勰“意象”的动态创造与三重意义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史论结合的<广西文学批评>》,《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论作者传记批评的发端及其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整合和多元发展》,《北方论丛》2003年第6期。●《论中国文学批评论的现代多维视角的确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论刘勰的作者“才略”批评观》,《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中国古代创作思维的“神思”本质的特征》,《湘潭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中国文学的作者意识萌芽及其批评学蕴涵》,《文学评论丛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论辨味批评中的言意关系》,《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中国文学批评的“全球化”情结与焦虑》,《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5期。●《“辨骚”与“变乎骚”的批评学意义》,《山西师大学报》 2002年第4期。●《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发展趋向》,《文学前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民族审美人类学》,《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第4期。●《 “质文代变”的理论内涵及批评学意义》,《贵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中国古代作者创作素质构成论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艺批评机制的转换》,《文学评论》2001第3期。●《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民族艺术》2001第3期。●《辨味批评的特色和意义》,《古籍研究》2001年第1期。●《论文学批评机制的建立和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论中国古代批评范畴的类型特征》,《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文科教材建设亟待改进》,《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10期。●《论中国古代“见仁见智”的批评差异性》,《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第10期。●《文学概论课程的三维定位及其教学观念的更新》,《中国教育科学学报》,2005/5。●《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转型》,《中国教育科学学报》,2005/8。●《开拓和创新高师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中国科学学报》,2008/11。●《文学概论课程的案例教学研究》,《中国科学学报》,2008/8。●《文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现代高等教育》,2008/6-7。主编教材●《文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文艺学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学批评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艺学概论》(主编之一),天地出版社,2001年。●《文学概论》,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汉语言文学论文写作》,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主持课题●《文学批评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及其文学评价制度研究》,国家社科项目,2008-2010年。●《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现代发展研究》,2006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2005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项项目。●《文学制度及其文学评价机制研究》,2005广西教育厅软科学项目,2006-2009年。●《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0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学批评发展》,2000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山西票号业务总量之估计,山西大学学报,233-239,2007-5,一B级,排名:12.西口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演进中的异化与传统,山西大学学报,第二期7-12页,2007-3,一B级,排名:13.浅析西口在北路贸易中的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总第88期第23-29页,2007-12,一B级,排名:14.晋商信用制度启示,经济问题,2007年11月第126-128页,2007-11,一C级,排名:25.中国文化传统演进中的异化与传承,纵论晋商与西口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年16-28页,2007-10,二B级,排名:16.中国文化传统演进中的异化与传承-一个基于文化史视角的西口文化界定,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9月3日第8版,2006-9,二B级,排名:17.山西保矿运动与阳泉旅游开发,山西争矿运动史料与研究(论文集),2006年第271-279页,2006-9,二B级,排名:18.浅谈晋商与山西争矿运动,山西争矿运动史料与研究(论文集),2006年第285-289页,2006-9,二B级,排名:29.晋商文化源远流长<;大学里的精彩报告论文集(第二卷)>;,国防工业出版社大学里的精彩报告论文集(第二卷),151-166,2006-5,二B级,排名:110.试论山西票号委托代理中的信用问题,中国晋商研究(晋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4月,2006-4,二B级,排名:311.晋商商号治理结构中的信用决定机制,太原大学学报,第1期1-5页,2006-3,二B级,排名:212.试论晋商信用的历史制度分析模式,山西大学学报,第6期第76-81页,2006-11,一B级,排名:113.对晋商股份制产生动因的探讨,生产力研究,第10期82-83,2006-10,一C级,排名:214.乾隆年间河东盐商经营贸易额的估算,盐业史研究,第2期27,2005-6,二B级,排名:215.晋商在日本学者眼中,新晋商,2005/3-4,2005-4,二A级,排名:216.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析,新型工业化要走集约发展的道路(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3,2005-3,二A级,排名:117.重复博弈与晋商信用机制,《晋商巨擘》晋商.常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70-78页,2005-12,二B级,排名:218.对晋商制度变迁方式.类型的基本判断,《晋商巨擘》晋商.常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15-125页,2005-12,二B级,排名:219.偶为高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读《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第六期51-52,2005-11,一B级,排名:120.浅谈中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 以山西票号为例,纵论国有企改革国企的出路——改制.创新.战略调整,2005年163-174页,2005-11,二B级,排名:221.晋商.常氏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2005-1,一B级,排名:222.浅析清代晋帮茶商经营方式、利润和绩效,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3,2004-9,一B级,排名:123.晋商:为何走的那么遥远,山西经济日报,2004/08,2004-8,二B级,排名:124.晋商研究的制度分析方法,经济问题,2004/07,2004-7,一C级,排名:325.另一种目光回望晋商,山西经济日报,2004/07,2004-7,二B级,排名:126.晋商意识形态分析,沧 桑,2004/,二B级,排名:227.如何叫响晋商文化牌,山西经济日报,2004/02,2004-2,二B级,排名:128.诚信是一种经济行为,山西经济日报,2004/11,2004-11,二B级,排名:129.晋商研究述评,山西大学学报,第六期30,2004-11,一B级,排名:130.晋商制度变迁方式分析,税收与企业,2003-9p60-62,2003-9,二B级,排名:331.晋商信用及历史启示,山西社科联,2003-9,2003-9,二B级,排名:132.山西票号错失变迁机遇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税收与企业,2003-8p60-62,2003-8,二B级,排名:333.晋商信誉的经济学解析,税收与企业,2003-7p61-62,2003-7,二B级,排名:334.山西票号两分离制度及历史启示,税收与企业,2003-6p60-61,2003-6,二B级,排名:135.山西盐商寻租行为的社会成本分析,学术论丛,2003-5,2003-5,二B级,排名:136.晋商开拓创新精神对现代企业的启示,税收与企业,2003-4p61-62,2003-4,二B级,排名:337.晋商非正式制度简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2:p41-44,2003-4,二B级,排名:138.山西商人近代化转型失败的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2003-3,2003-3,二A级,排名:139.明清时期山西市镇与晋商活动简析,税收与企业,2003-3p61-62,2003-3,二B级,排名:140.晋商股份制及历史启示,税收与企业,2003-5p59-61,2003-3,二B级,排名:341.山西盐商寻租的成本收益分析,学术论丛,2003-2,2003-2,二B级,排名:142.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之比较-----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沧 桑,第2期第34-37页,2003-2,二B级,排名:343.晋商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税收与企业,2003-12p62-63,2003-12,二A级,排名:244.山西会馆考略,中国地方志,2003增刊,2003-12,二B级,排名:145.山西票号第三次合组银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税收与企业,2003-11p62-63,2003-11,二B级,排名:346.晋商的产权制度及其管理特色,税收与企业,2003-10p60-62,2003-10,二B级,排名:347.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晋商的衰落,山西大学学报,2003-1,2003-1,一B级,排名:148.企业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中国软科学,2003-1,2003-1,一A级,排名:149.从晋商信用分析当前企业的信用危机,山西统计,2002-09,2002-9,二B级,排名:150.明清山西典商的衰落及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3,2002-9,二A级,排名:151.中国经济史学会2002年年会暨市场发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三期150,2002-9,一B级,排名:152.晋商与传统文化,晋阳学刊,2002-4,2002-7,二A级,排名:153.试析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对国家财政金融的历史作用,生产力研究,2002-4,2002-7,一C级,排名:154.晋商与山西戏曲的关系,晋中师专学报,2002-1:p13-17,2002-3,二B级,排名:155.政府与山西盐商的设租—寻租关系,学术论丛,2002-6,2002-12,二B级,排名:156.近代社会史的又一部力作,沧桑,2002-5,2002-10,二B级,排名:157.山西盐商进行寻租活动的原因,学术论丛,2002-05,2002-10,二B级,排名:158.明清山西典商特点浅议,山西大学学报,2002-5,2002-10,一C级,排名:159.晋商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几点作用,税收与企业,2003-1p58-60,2002-1,二B级,排名:160.明清以来山西典商的发展及原因,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1,2002-1,一B级,排名:161.明清山西典商的历史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2002-1,二A级,排名:162.换个角度看晋商,山西日报,2001-08-15,2001-8,二B级,排名:263.晋商消费性支出对现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启示,生产力研究,第4期第39-41页,2001-7,二A级,排名:164.两代人的情怀,山西日报,2001-6-26,2001-6,二B级,排名:1

1、《闲话真假三国》,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魏晋玄学与文学思想》,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3、《古代文学与思想文化论稿》,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4、《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2月,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空海与文镜秘府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6、《正说三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7、《原来三国是这样》,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8、《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全四册,121万字),中华书局2006年,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9、《魏晋玄学中国文学》(上下)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5月。10、《三国原来这么回事儿》,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个人作品介绍 个 人 作 品 介 绍 卢盛江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概述》参编 1991年 作品介绍 卢盛江 《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 作品介绍 卢盛江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2002年 作品介绍 卢盛江 《古代文学与思想文化论稿》 1998年 作品介绍 卢盛江 《魏晋玄学与文学思想》 作品介绍 卢盛江 《闲话真假三国》 1993年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第2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9年6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校评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增订注释全唐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大连出版社1994年《诸子百家作品经典》,大连出版社1994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 《百年文学史研究反思》,《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皎然《诗议》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古代文论研究方法及现代转换的几点思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罗宗强先生的学术思想》,《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新时期30年古典文学基础研究-学术研究方法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空海的思想意识与文镜秘府论》,《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空海入唐-佛学之旅与文学之旅》,《文史知识》2009年第1期,《文镜秘府论卷次考》,《文史》2008年第3辑,中华书局2008年8月《王昌龄诗格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文镜秘府论“草本”考》(万字),《国学研究》第二十卷,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07年12月《初唐两篇未被人注意的文论——古今诗人秀句序和疑芳林要览序》,《创作评谭》2006年10-12月号。《礼与先秦两汉文学观念》,《天津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文镜秘府论〉的几个传本》,《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07年。《当代意识与古代文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第2期《大气弥海内,润物细无声——我所知道的傅璇琮先生》,《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2007年春之卷(总第55期)。《文学专书的整理与研究》,《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关于文镜秘府论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7第1期《玄学与竹林七贤的性格》,《寻根》,2007年第1期,大象出版社。《唐诗调声术简论》,《学术研究》2006年第12期。《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代文术论的一个问题》,《东方论坛》2006年第5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出版感言》,《书品》2006年第5辑。《“雅体、野体、鄙体、俗体”新释——唐代文术论札记》,《江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上博楚简“诗论”献疑》,《南开学报》2006年第3期。《殷璠声律说释疑--唐代文术论札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文镜秘府论〉的传本、作年和整理》,《复旦史学专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嵇康〈声无哀乐论〉若干问题探讨》,《文学与文化》第6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皎然“格高”说刍议》,《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2期)《〈文镜秘府论〉作年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文镜秘府论〉编辑意识的形成》,《学术研究》2004年第9期。《空海入唐与〈文镜秘府论〉的编撰》,《江西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玄学与文学闲逸雅淡之美的追求》,《文学与文化》第4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文笔式〉年代考》,《文史》2003年第1期。《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唐研究》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从《文镜秘府论》看日本诗学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究》2002年第3期。《〈文笔式〉考》,《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魏晋玄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几点理论思考》,《南开学报》2002年第1期。《〈文镜秘府论〉对属论札记》,《新国学》第3卷,2001年12月《〈文镜秘府论〉“证本”考》(万字),《国学研究》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玄学与古代散文创作》,《文史论集》第2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古文论专书研究断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9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文镜秘府论〉与日本歌学风体论》,《日本研究论集》第5辑,南开大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中日文学风体论比较研究》,《文学与文化》,总第3期,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关于〈文镜秘府论〉的传本系统》,日本《立命馆文学》第563号,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人文学会,2000年2月。《关于〈文镜秘府论〉 “九意”的作者》(万字),《中国诗学》第6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隋唐志传〉又一明刊本》,《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4期《评〈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唐代文学年鉴》1995,1996年合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以敏锐之思探玄妙之境》,《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宏观的理论思辨与细腻的审美体验》,《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文镜秘府论〉日本传本随记》,《南开学报》1998年第1期。《平实中求深刻》,《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日本人编撰的中国诗文论著作-〈文镜秘府论〉》,《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6期。《文镜秘府论对属论与日本汉诗学》,《江西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玄言诗二题》,《北方论丛》1994年第4期。《陶渊明的五次出仕》,《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第5期。《风骨异议》,《江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玄学与正始时期诗歌思想的变化》,《南开学报》1990年第3期。《正始时期玄学影响文学思想的三个主要途径》,《南开学报》1989年第3期。《汉魏学风的演变与玄学的产生》,《南开文学研究》1987年,南开大学出版社。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2第2期

目前还没有《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创刊于1998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以法学为主、其他社会科学为辅的学术性刊物。据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第01期期刊内页显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编委会有编委23人,编辑部有责任编辑12人。据2020年3月30日中国知网显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出版文献量为2409篇,总下载次数为1565804次,总被引次数为38265次。据2020年3月3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文献量为2246篇,被引量为26890次,下载量为107467次,影响因子为。

当然是西南政法第一了

我们做过一期《中国百家高校法学院介绍汇编》资料包,收录中国各大法学院信息以及官网地址,以及法学院校的历史沿革,让有志于学习法律的学子可以游走各大美丽的法学院,选择更加合适自己的法学院!

这里展示的是网友初步推选的20家较为知名的法学院,供你参考(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 1952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 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 工程’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 计划”和“111 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 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 1952 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 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网址: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 1952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2007 年 3 月,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多年来,华政人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 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学校出版有《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法学类核心期刊,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网址: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 1953

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为 1950 年创建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 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和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挂牌成立西南政法学院。1995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17 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占地面积共 3000 余亩。 学校网址: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 1958

西北政法大学的办学历史渊源于中国共产党 1937 年创办的陕北公学和 1941 年的延安大学,历经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 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2006 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弘扬老延大“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 的优良传统,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 依法治校”的治校方针,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 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网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 | 195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起源于 1952 年 9 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湖校区,校园内小南湖碧波荡漾,九孔桥横卧其上,杨柳依依,绿草如茵;经常性的高水平法学讲座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更使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学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法学学科在全国“211 工程”院校三期重点项目的申报上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广泛认同, 并于 2017 年 9 月,法学学科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院网址: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 | 1999

北京大学法学院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 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北京大学法学院有法理学、 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四个国家重点学科。1988 年,在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 北京大学的法理学和国际法学被评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2001 年,北京大学的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与刑法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 年,北京大学的法学成为国家 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网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 1950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法学院设有 43 个研究中心(所),拥有“985 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 2 个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 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法制信息港”和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法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全国核心学术期刊《法学家》、《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人大法律评论》、《朝阳法律评论》等,并建成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等全国知名的网站。 学院网址:

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 | 1908

武汉大学法学教育源于 1908 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1928 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 法学院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武汉大学法学学科顺利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历次国内法学 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根据 2019 年度 QS 全球法学院排名,武汉大学法学学科位列全球 第 50-100 位,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学院之一,被誉为“珞珈山上的王牌军”。学院网址:

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 | 1948

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 1948 年。吉大法学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法学理论和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科为省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等学科也是 学院颇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优势学科。学院网址:

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 | 1925

清华大学法学院位于清华大学中央主楼以南,毗邻清华大学东门。院馆“明理楼”,占地面积 7418 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00 平方米。清华法学院秉承“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法律以明理为己任”的理念,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法学院办学理验,力图把“经院式”的法学教育转变为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法律推理能力,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参与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过程。 学院网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京 | 19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下设民法研究中心、商法与网络信息法研究中心、经济法与 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法理与法律史研究中心、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社会法与社会理 论研究中心、刑事法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共九个基层学科机构。同时设法律实践教学中心(含法律诊所和法律实习)、公益法律服务和通识教育工作部三个教辅单位。学院注重法律与科技融合,结合国家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法治需求,依托北航科技名校优势,在知识产权法和科技法、航空航天法、无线电法、网络信息法、标准化法、科技证据等特色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学院网址:

南开大学法学院 天津 | 1980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7 年 9 月,入选国家 42 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且为 36 所 A 类高校之一。1980 年,南开大学建立法学系,2004 年 5 月按法学一级学科成立法学院。法学院依托南开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环节都以养成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核心,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职业人才。 学院网址:

复旦大学法学院 上海 | 1929

上海复旦大学模拟法庭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 1905 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 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2017 年,学校入 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确立了 27 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法学院初创于 1929 年(法律系),2000 年 11 月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正式组建单一学科的法学院。法学院法律图书馆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提供藏、查、借、阅一体化的书刊开架服务, 还设有兼具上网、 阅读与休闲功能的网络学习区,有专供小型团队学习、讨论的研究室等。

学院网址:

中山大学法学院广州 | 1979

中山大学法学院肇始于 1924 年孙中山 先生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1979 年 7 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复办法律学系。1993 年 7 月,法律学系与政治学系、社会学系以及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一起组建成立中山大学法政学院。2001 年 9 月,中山大学撤销法政学院,并在原法律学系的基础上复建中山大学法学院。学院以国际法、民商法、法律文化研究为学术龙头,以港澳法律、地方立法研究、法律实践及交叉学科教育为特色,以环境法学和立法学为新兴发展方向。学院网址: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上海 | 2002

建校伊始,学校即确立“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近 20 年来,通过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双一流”工程的建设,上海交通大学于 2002 年 6 月成立法学院,2017 年,凯原法学院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法学学科评估中获得 A-,排名稳居国内法学院前列。 学院网址:

同济大学法学院 上海 | 1945

学校始于 1907 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23 年定名为同济大学,2017 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济大学法学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15 年与德国合作培养的法政科学生。同济大学法学院积极融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卓越实践,积极融入学 校创新生态系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 社会服务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对接,着力建设“入主流、强基础、有特色、国际化”的一流法学院。 学院网址:

四川大学法学院 四川 | 1952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 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四川大学法学院有悠久的历史,1906 年,四川总督锡良在原“课吏馆”(又名仕学馆) 的基础上创办四川法政学堂,成为我院的前身。四川大学法学院拥有 2 个“985”工程建设平台和 1 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学院网址: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广州 | 2004

华南理工大学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法学教育肇始于 1993 年学校人文社科系的法学专业,2004 年 7 月法学 院正式挂牌成立,同年 11 月学校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知识产 权学院,目前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 学院网址: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北京 | 2006

北京师范大学“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 工程”建设计划。2017 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A 类名单,11 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 建设名单。法学院是百年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最具活力的学院之一。其前身为 1995 年哲学系设立的法学专业,2002 年成立的法律系,2005 年成立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06 年正式成立法学院。学院网址:

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 | 1930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 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 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 A 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926 年 6 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1930 年 2 月学校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尔后经历数次院系调整,目前的法学院是在 原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网址:

我们初步挑选了全国20个法学院,如果还有未上榜的法学院,欢迎补充!

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想得最多的就是参考文献不知道在哪找?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是问题呢?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期刊论文类

1.鲁丽丽:《形式与非形式逻辑——论法律逻辑之定位》,《现代物业》2013年第5期。

2.成静:《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杨娟:《法律思维研究综述——从语言的角度》,《经济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张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论法律思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孙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张斌:《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宪法案例教学》,《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契合点——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与改良》,《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论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沧桑》2011年第2期。

11.李义松、苏胜利:《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项庭庭:《浅议法律思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马玉波:《法律逻辑的思维模式选择——谈谈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4.郭新杰、葛宇宁:《试论法律逻辑的品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维路径之辨——以规范结构为基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对法律思维研究的整理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双:《法律逻辑与大众逻辑之博弈》,《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2期。

18.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沧桑》2009年第1期。

19.聂小明:《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杨建军:《逻辑思维在法律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1.孙光宁:《法律思维模式及其选择》,《长白学报》2008年第2期。

22.张瑞峰、巴尔:《论法律思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第1期。

2、学位论文类

1.卞叶:《论法律类型及其类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黄笑君:《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2年。

3.郎盛科:《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张林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胡媛:《试论中国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11.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年。

12.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3.邢杰:《从法官裁判视角看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4.王亮亮:《法律逻辑的生命源》,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5.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16.罗冰:《民法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著作类

1.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张斌峰著:《法律逻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李静著:《法律思维训练与法律文书写作——推理、结构与修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4.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以哈特〈法律的概念〉为样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范春莹著:《法律思维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6.缪四平著:《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关老健著:《法律逻辑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郑智航著:《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陈瑞华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0.黄伟力著:《法律逻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2.穆晓军著:《经理人必备的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焦宝乾著:《法律论证:思维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赵利、黄金华著:《法律逻辑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龙卫球著:《法学的日常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张大松主编:《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山西大学学报审稿周期

哲学社会科学版本刊主要栏目: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社会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金庸小说研究。

我是徐师大的,我们学校学报好像是全国前15

好投,只要符合要求就好投。《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要求:1、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2、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稿件登记表》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所发稿件拥有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3、排版要求:A4页面(左右页边距,上边距,下边距),五号字,单倍行距,通栏排。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信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是学生,通信作者应该是指导教师。

重庆师范大学 我帮你发,

安顺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

摘要: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小班幼儿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在幼儿园当中,幼儿需要接触到新的环境、新的人群,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开始体验初次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痛苦,且这种焦虑程度一旦过高,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次研究当中笔者对幼儿入园与家长分离时的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幼儿分离焦虑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了家长及教师常用的缓解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成因;消除对策

每年的9月份都是幼儿园新生入学的时候,原本在父母怀中或者是被父母牵着笑嘻嘻的小朋友在被送进幼儿园之后情绪就开始不对了,开始又哭又闹,牵着父母的手不愿让父母离开。这些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情绪极不稳定,又哭又闹,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睡眠不安、食欲不振,甚至绝食的表现。这种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导致的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非正常反应,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焦虑。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从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方面分析,主要是幼儿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幼儿都是在父母以及家人的关怀、呵护下成长的,当突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谁都不会受到特别的优待。孩子从家庭中受独特对待的环境到幼儿园这样一个既陌生又享受不到优待的环境当中肯定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如果总是摆出一种很严肃的表情,这无疑会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因此,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以及安全方面的保证给幼儿,更要尊重幼儿的自由以及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中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缓解他们的不适感。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特征

(一)幼儿与家长分离时容易大发脾气或者哭闹

幼儿年龄小,心理及生理上都不成熟,所以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如果硬是强迫孩子和家长分离,孩子一般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幼儿的一系列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就会慢慢接受必须要呆在幼儿园的这一客观事实,幼儿开始变得焦虑和不安。

(二)幼儿比平时更容易紧张、着急,会多汗、尿裤子

幼儿产生了入园焦虑后,常常会出现出汗、尿床或者尿裤子的行为。幼儿的尿床、尿裤子、吮手指、怕黑、难以入眠等种种反应都是幼儿与家长分离后入园焦虑的外在表现,但这些表现只是个别幼儿的个人表现,不能代表全部。

三、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入园焦虑知识了解后才能正确地引导和培育孩子,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指人在3~6岁的时期,脑重量不断增加,大脑皮质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随着身体的发育,幼儿的动作技能也在同步发展,为其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正确了解并积极干预幼儿入园焦虑,让每一位入园的孩子都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在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当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幼儿入园焦虑的解决措施

(一)目前常用的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1.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对待不愿入园的幼儿采取强迫分离的做法。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幼儿对幼儿园的反感,幼儿焦虑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因而,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之前就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多说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在心中对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然后让幼儿在日后的接触中慢慢接受幼儿园。同时,不可否认,很多家长也和幼儿一样不愿意与自己的孩子分离,舍不得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入园焦虑时就索性直接带孩子回家,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家庭生活迈入社会生活,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这种直接将幼儿带回家中的做法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对于家长直接将孩子带回家的现象,家长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客服自身的焦虑,予以更多的信任给幼儿园,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教师。

对于依恋父母,不相信其他人的幼儿,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安慰,还要指引幼儿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与他人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参与集体生活的兴趣。

2.教师方面。幼儿教师对于有入园焦虑的幼儿有时会采取漠视淡化的方式来对待。漠视淡化的方式反而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幼儿的心中产生很大的阴影,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亦是如此,漠视淡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幼儿的焦躁情绪。因此针对大声哭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的关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让幼儿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去,这样幼儿焦虑心理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缓解。

对幼儿的某种行为的不理睬也就意味着对幼儿的不关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纠正,其实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默认,那么这种行为就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幼儿在独自游戏时,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指导或者干涉,幼儿的此种行为就会越来越严重,不被关注的幼儿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喝水,一个人上厕所。笔者认为如果放任幼儿的此种行为长期下去,其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会变得越来越不善与人交流沟通。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很融洽、很享受集体生活时,他还是自己一个人,当有一天在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朋友的时候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情绪会恶化。因而幼儿教师要对单独游戏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怀和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策略建议

1.教师做好入园前家访。教师到幼儿家进行第一次家访时,要注意衣着的得体,语气要和蔼,态度要亲切,要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脾气禀性的介绍,并提醒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相关准备工作,例如准备替换的衣服、喜爱的玩具等,并对按时幼儿日产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予以记录,认真考虑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为了幼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学会聆听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想法,细心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责任感和义务感,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放心,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同时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熟悉教师,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

2.参与亲子活动,减少陌生感。鼓励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在亲子活动的过程当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例如教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手拉着手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体验交往的快乐。孩子在幼儿园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当中慢慢也会开始接受幼儿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为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充分准备,对于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家长的陪伴,更让孩子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3.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不只是孩子会有入园焦虑,很多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这一陌生的新环境,担心孩子能否在陌生的新环境当中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家长在送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时,对孩子依依不舍、牵肠挂肚,常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甚至有的家长还跑到幼儿园来探望孩子。家长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可能加重孩子的入园焦虑,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无法正常融入到集体的生活当中。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焦虑心理,也是缓解幼儿焦虑症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在开学初的一周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教学,例如用颜色鲜艳、新颖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采用正面鼓励以及侧面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为幼儿创建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5.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幼儿园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几位特殊的孩子,其入园焦虑情况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为严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要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例如开辟专门的活动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拒绝进食的孩子提供造型可爱多样的小点心,向家长了解其饮食偏好;等等。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后充分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然后制订特别的方案来对待。

五、结论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儿童的成长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孩子关键的幼儿期,不仅要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的聪明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还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以及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让孩子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情况予以注重并采取措施予以缓解,让新入园的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汤燕辉。幼儿入园焦虑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23-24.

[3]史金娥。在“互动”中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J].考试周刊,2007,(19):104.

[4]何海英。创设家庭式环境———环境新生入园焦虑有效途径[J].幼儿教育,2005,(9):44-45.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清珠.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5-47.

[2]雷红云.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5):14-15.

[3]李瑞瑾.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8-139.

摘要: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愈来愈早。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形成了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游戏教学概述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游戏为依托,将要教授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知识。游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自由发挥,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1.游戏教学的体验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只要幼儿进入到游戏中,就会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坐着的幼儿会对小伙伴手中的手绢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绢的幼儿则有担心被追上的紧张以及想将手绢给其他同伴的激动心情。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到的,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幼儿就会懂得。

2.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游戏的选取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导者。在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伙伴、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同伴进行协商,只要达成共识,幼儿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游戏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无限包容性,在游戏教学中以自主性的方式体现,这也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3.游戏教学的虚幻性

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即虚幻性。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基础在于幼儿假装自己的身份是某一个角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游戏教学的虚幻性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可以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价值的分析可以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撑。

1.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游戏教学则是根据幼儿以上三个特点定制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游戏教学的场地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户外,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率较高。

2.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对于游戏的热衷确保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奔跑、跳跃等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肢体协调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游戏,也增强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出发点,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谈,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3.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除了学习常识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主动开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点及难点。游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该角色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可了解到接人待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游戏教学有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选取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儿教育中作为重点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云娣.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118-119.

[2]陈艳红,刘红,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8-119.

[3]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8-89,93.

[4]蔡清吉,张传堂.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36-138.

2015年国外数感研究评析及启示(霍雨佳,郭成,杨新荣)。《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2期。2014年工作重塑: 获得意义性工作及个人成长的新途径*(赵小云,郭 成)。《心理科学》,2014,37(1)中小学教师自主水平的调查研究(唐海朋,郭 成,程 平,李振兴)。《教育学报》2014年第2期。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发展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郭成,唐海鹏,孟晓磊,李振兴)。《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013年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我 人格的关系(赵小云,郭 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年,第31卷,第3 期。课堂情境中的合作创造力评估及其困境(王欢,郭 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9期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卢慕雪、郭成)。《心理科学进展》2013(2);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与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胡韬,郭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论青少年的学业自我及其教育培养(赵小云,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4);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状况及其相关研究(胡韬,郭成,刘敏),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1);中学生的学业自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3 (01);2012年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刘杨,郭成),中国健康教育 2012(10);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 (赵小云,郭成),心理研究 2012(05);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分析(胡韬,李建年,郭成),中国学校卫生2012(09);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双语教育的实践和反思(李艳,伍思翰,郭成),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5);浅论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李艳,张虹,伍思翰,郭成,刘衍玲),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05);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对其心理素质的影响(郭芳,郭成,罗琴),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4);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赵占锋,郭倩,马娟,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3);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对策(赵小云,郭成), 心理科学 2012(02);班级团体辅导的应用探析(谷萌,郭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06);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郭成,阳红),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2(02);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毛文娟,高淳海,郭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03);被洞悉错觉的综述研究(毛文娟,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相关研究 (李丹萍,郭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2);自我肯定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吴镝,郭成,冉红琼),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intervention programs.(HaoLei,ChengGuo*, YanlingLiu*),Health, V4, N12, 年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的编制(郭成;赵小云;张大均),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2);农村中学教师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梁丽;方可;周章毅;郭成),中国公共卫生 2011(12) ;校本研修与教师多元发展 赵占锋;马娟;曾蓉;郭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2);团辅班会课在中小学的应用探析(伍思翰;李翔;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23) ;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王立菲;郭成;冯正直;彭文胜),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2);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述评(魏晓燕;王扬;郭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中国古代教学心理思想对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影响(张虹;秦安兰;郭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感召及其相关研究(赵小云;郭成),心理科学进展 2011(11);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彭霞;王鑫强;郭成),中国学校卫生 2011(09) ;青少年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研究展望(周海霞;郭成),比较教育研究 2011(09);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审美陶冶模式探析(胡韬;郭成), 安顺学院学报 2011(0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翔;信忠义;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15);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比较研究(于小溪;郭成;杨玉帅),社会心理科学 2011(Z1);高师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姚翠荣;郭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5) ;中学生社会自我发展特点的研究(赵丽霞;张大均;郭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01);人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述评(雷燕;高淳海;郭成),滨州学院学报 2011(01);论语文阅读的内涵与理念(郭成;高淳海;郑雁鸣;王雁玲),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述评(吴岳;郭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及教育对策(周海霞;郭成),中国电力教育 2010(34);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姚晓琳;刘洪;郭成),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特征分析及建议(吴明霞;张大均;余林;郭成;陈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学习拖延行为及教育对策(经承凤;郭成),中国电力教育 2010(31);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自主对话教学(高淳海;雷燕;王雁玲;郭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10);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赵小云;郭成;谭顶良),心理学探新 2010(05)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赵小云;郭成),心理科学进展 2010(09);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对学业自我的影响(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07);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干预的个案研究(周巧;郭成;张大均),中国特殊教育 2010(06);自我调控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姚晓琳;郭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青少年情感自主研究综述(何凤雪;青秋蓉;郭成),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探析(李方、郭成),《学园》;2009年建构教育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联系(王晶;郭成;廖礼惠),上海教育科研 2009(11) ;语文阅读学习的价值分析(高淳海;郑雁鸣;王雁玲;郭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9(11) ;中学生负面学业自我概念内涵的探析及研究展望(梁丽;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10) ;学业拖延概念与测量的研究综述(易雯静;吴明霞;郭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1);青少年学业情绪研究综述(李磊;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假设检验思维策略的研究述评(刘青;郭成),宜宾学院学报 2009(04);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秦攀博;郭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01)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的编制(王立菲、郭成、冯正直、杨国渝、刘云波),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4);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王立菲、郭成、张俐、李敏、冯正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 (8);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01) ;2008年教育领域中的自我控制研究进展(田莲;郭成),教学与管理 2008(33) ;国内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现状及启示(秦攀博;郭成),河西学院学报 2008(04) ;独生子女心理研究述评(王立菲;郭成),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7) ;试论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干预(赵小云;郭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8(02) ;教学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及其走向(梁丽;郭成;张大均),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行为主义在教学情境中的应用(王立菲;郭成;陈建中),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5) ;试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何晓燕;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教师人格研究及其对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启示(边仕英;郭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邓自鑫、郭成、王金花)。《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9);心理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邓自鑫、吴明霞、郭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2007年儿童游戏治疗理论及应用(杨满云;刘衍玲;郭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12) ; 儿童美育的心理功能(何丽;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10) ;高中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周仁会;王钢;郭成),中国学校卫生2007(09) ;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胡韬;郭成),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8) ;论现代学习理论的整合(王海霞;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08) ;中学生学业自我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梁丽;郭成;王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6) ;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杨国愉;龚德英;张大均;郭成),高等教育研究 2007(05) ;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及其衔接教育(张利;郭成;魏玲;金春寒),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7)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田莲;郭成;江洪),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建议(郭成;郭峰),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02) ;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思考(张大均;王金良;郭成),高等教育研究 2007(02) ;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汤万杰;郭成),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自我设限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郭成;黄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2006年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金春寒;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10) ;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刘衍玲;张大均;郭成),中国特殊教育 2006(09) ;美国高中班级分流与我国教育改革(卿凌;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08) ;国外阅读治疗的研究及其应用(李谷静;郭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何晓燕;张雳;郭成;郭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民族心理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刘冬威、郭成、张大均),《上海教育科研》2006,218(1);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郭成、何晓燕、张大均),《心理科学》2006,29(1);2005年高中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郭成;阴山燕;赵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郭成、阴山燕、张冀),《心理科学》,2005,28(4);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比较(郭峰,郭成,李西营),《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高中生应对方式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阴山燕郭成边仕英赵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9(5);美育对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吕新强、郭成),《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28);2004年元认知训练对不同认知方式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影响(郭成、张大均),《心理科学》,2004;27(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郭成、徐燕刚、张大均),《中国教育学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与操作(郭成),《课程·教材·教法》,;西方童话与中国神话中人物的人格特征研究(杨健、郭成),《心理科学》,2004;27(4);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陈红、黄希庭、郭成),《心理科学》2004;27(4);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英语教学审美化对初中生英语能力的影响(郭成、梁琴),《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女中学生人格特点与教育对策(郭成、陈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吴明霞、张大均、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张大均、刘衍玲、郭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现代教学评价的新拓展(周巧、郭成),教学研究2004(3);2002年中学生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陈红、黄希庭、郭成),心理科学,2002;25(5):520-523;2001年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75-80女中学生学习心理素质与教育对策(陈红、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年探索教学心理规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张大均、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作为当前高校“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 范文 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则、思路和 方法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校园;建设

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协调发展、制度建设、和谐 文化 、社会管理、社会活力、党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立意高远,指导性强,是我党在抓经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抓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党、我们国家和民族建设与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和谐文化建设,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和谐校园与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政府一样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和谐校园难以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 教育 是其中一项,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要完成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没有和谐的校园是不可能的。和谐校园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试验场和样板间。

二、建设和谐校园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生存靠质量,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自本质优良, 爱岗敬业 的各个方面、各个专业的人。建设和谐校园为的是校园里的人,靠的也是校园里的人,只有把党政工作的重点放在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用好人上面,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

(二)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把协调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一定的时期集中优势资源于一点,求得重点突破,占领学术制高点,以此为基础提升学校的影响与地位,再牵动 其它 学科的发展是必要的。一旦有了突破就要借势发力,兼顾并带动其它学科,否则时间长了势必造成更大的不协调、不平衡,也就是不和谐。

(三)坚持制度建设原则

和谐的环境要靠和谐的秩序来维持,而和谐的秩序来自于科学合理的 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形成公平正义的根本,而公平正义又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要管理内容,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坚持推陈出新原则

和谐是指在各种关系、各种利益、各种矛盾处于对立统一之下的一种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是非动态的也就是各自都不再变化,处于休眠状态,那么这样和谐是毫无价值与毫无意义的。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在解决了旧矛盾、旧问题后又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这才能发展,才能够进步,才能够维持新陈代谢,生生不息,不提倡无原则、无发展的和谐,和谐不是妥协。

(五)坚持共同建设原则

和谐社会涵盖全社会方方面面,而和谐校园也包含了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就像一张网,如果有一点缺乏,那么这张网也不会发挥网的作用。和谐是大家的事,那么就应该由大家来做,和谐就是大家都来说话,只有共同建设,才能够建设和谐的事业。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容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作支撑。校园文化应包括以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以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以及学校的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道德情感、 思维方式 、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内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可以折射出一个学校的传统、个性、意志,对外则体现一个学校的气质、形象,形成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校园文化除了继续抓好以建章立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断充实、提升制度文化外,还应该从生态校园、教学校园、健康校园等几项工程来继续加以深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生态校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数字校园体现的是先进技术,健康校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要用文明、自然、先进、健康构成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一)生态校园

与地方政府共建学校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既能成为专业学科的科研与实习基地,又能成为地方政府的生态示范工程。一举三得,集约化投资,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传播者,也应是示范者,推广者。

生态校园建设内容包括:①节能、环保材料使用。②废水、垃圾处理与应用。③自然能源利用。④人工湿地,营造小气候环境。⑤生物多样性。⑥环境意识培养。⑦绿色办公。

(二)数字校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范围程度及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学校应在硬件基础配备,信息建设及推广应用上下功夫。数字校园代表着学校管理者的追求、理念,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超越别人,走在时代的前面,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文明,以身示范、推动潮流。

(三)健康校园

健康校园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失去健康的校园是永远不会和谐的。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青年学生的体育工作和健康问题,并提出要把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对待,这是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问题。

四、建设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有关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指导和谐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

要形成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领导作风;勤勉向学、志存高远的学风;德高学厚、爱生敬业的教风。将依法治校与民主办学相结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意识;倡导敬业、向上、团结、互助、知校、爱校、荣校的风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平等互敬、尊师爱生、扶弱济困、谦和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内部环境;大力宣传、普及、输出先进科学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技术,服务社会,反哺人民,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与企业鱼水交融,休戚与共,形成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塑造出与校园和谐相适应的人本精神,那就是以“实”为魂

1、学生“五实”

(1)品德上唯实。不唯上,不唯书,有主见,有志气,有人格。

(2)作风上踏实。认真,不张扬,一步一个脚印。

(3)为人上诚实。言必信,行必果。诚恳实在,不矫言枉语,不哗众取宠。

(4)事业上厚实。宽口径、厚基础,知识面广,技能扎实。

(5)体魄上壮实。体质好,强壮、结实,心理健康,吃苦耐劳,有毅力,有韧劲。

2、教师“四实”

(1)坚实的事业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决心、有志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求实的科学观。学问上严谨,实事求是,不急功近利,不浮躁,远离学术不端行为。

(3)扎实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归纳 总结 、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4)充实的知识储备。愿意学习,会学习,不断充电,对新知识总是有兴趣,求知欲强,并能不断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干部“三实”

(1)忠实。忠于职守,忠诚于事业,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全体师生的利益有甘心奉献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务实。工作作风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推诿扯皮,不高高挂起,不得过且过。办事高效,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3)朴实。服务真诚热情,待人纯朴、实在。表里如一,上下一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踏实做事,真实做人。

(三)不断探索和谐校园的发展机制

对大学运行状态进行即时调节,有效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各种力量良性互动。

1、动力机制

通过深化学校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重点是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工作激情,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全力的支持,创造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的肯定,以创造促和谐、以和谐促创造。

2、利益均衡机制

民不患贫而患不均。当利益分配不均衡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群体差异就会有消除差异的诉求,就会有矛盾,就会产生不和谐。所以,应该抓住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减少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时要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证,千方百计让全体师生员工都能享受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3、公平机制

只有公平才能服众,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效率。高校中的成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所以应该保证校园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各类群体中消除隔阂与障碍,才能形成向心力与合力。

【参考文献】

[1]章成斌,吴代莉.浅析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误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4):97.

[2]杜俐,邢巨娟.树立正确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5(3):12-13.

[3]朱光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47-50.

[4]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宇飞,赵春风.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安顺学院学报,2008(3):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西北大学学报2017年第四期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其前身为创刊于 1913 年 7 月 1 日 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 (1924 年 ) 、《西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年 ) 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办单位——西北大学,具有公诚勤朴的办学传统与厚德载物的学术氛围,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211 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西部 12 所高校之一。据新浪网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榜,西北大学居第 42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编辑部一贯重视学术品位与特色栏目设置,严把学术与编辑规范质量关。近年来,更是把提高学术质量、形成学术特色视为办刊的生命线,先后聘请了国内百余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 家 教授为学报审稿,并与他们建立经常的通讯、网络联系。还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外留学人员,陆续聘请了数名国外专家审稿,使学报刊发文章的选题和学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以 张岂之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思想史”,以 彭树智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东研究”,以 何炼成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等名牌栏目,陆续向读者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能及时反映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被引用频次较高的重要文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统计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一书介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全国综合性学报 2001 年影响因子排序中居第 20 位。另外,《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和优秀编辑部,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 ( 位居第 23 位 ) ,一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并被教育部连续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位居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第 14 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4 年报告,《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名 19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注重发表学术研究前瞻性成果的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要服从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已开设的“西部大开发”栏目的基础上,拓宽范围,找准切入点,将办刊学术方向定位于西部大开发,通过设立“西部经济发展”、“西部法制”、“西部人文”、“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考古”、“西部文学”等栏目,辟出较多的版面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文中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知名人士可略)后必须加注英文名。2)摘要应用100~200字集中表述论文最主要的观点,切忌将摘要写成提要(背景与意义的介绍)。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cm(半栏)或16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并贴复印件。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各种文献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HT5”H〗专著:〖HT5”SS〗[序号]作者(外文姓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外文文献须在作者前用方括号加注国别).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HT5”H〗期刊〖HT5”SS〗:[序号]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HT5”H〗论文集〖HT5”SS〗中析出的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HT5”H〗国家标准〖HT5”S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HT5”H〗专利〖HT5”SS〗:[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5”SS〗:[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要特别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中放右上角,注文置当页底)。

1.《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983年再版(1982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秦国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985年再版。3.《中国古代史》(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简犊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台湾谷风出版社1987年版。5.《秦汉社会文明》(合著),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台湾谷风出版社1990年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再版。6.《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7.《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8.《法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9.《秦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10.《秦汉简史》(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1.《吕不韦传》,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2.《新编秦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13.《秦汉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14.《长江文化史》(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学术论文及其他学术文章1.《批判〈中国田赋史〉》,《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年第3期。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究竟何时形成》,《学术月刊》1963年第3期。3.《怎样看待农民战争的“伪降”》,《人民日报》1964年8月19日。4.《略论社文秀之死》,《历史教学》1964年。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发现和利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第1期。6.《秦人早期历史探索》,《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1期。7.《试论商勒变法成功的原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8.《井田和爰田》,《人文杂志》1979年第1期。9.《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法律制度》,《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10.《秦国封建社会各阶级分析——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札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11.《“隶臣妾”辨》,《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12.《日本僧人灵仙对中国佛典翻译的贡献》,《史学月刊》1980年第2期。13.(秦国华阳夫人考),(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14.《悼念陈直教授》,《考古》1980年第5期。15.《秦公钟、铸铭文释读中的一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6期。16.《论秦穆公》(合作),《考占与文物》1980年第6期。17.《古代法制杂谈》,《随笔》1980年第11期。18.《秦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求索》1981年第4期。19.《萧将军瓦和前将军萧望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20.《秦国奴隶制社会形态的特点》,《中国古史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秦汉史论丛)第1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1.《秦代法律制度初探》,《法律史论丛》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2.《汉甘泉宫瓦当文字考释》,《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4期。23.《秦汉史研究综述》,《中国历史学年鉴1981》,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4.《论汉代“奴婢”不是奴隶》,《学术月刊》1982年第3期。25.(周公东征与嬴姓西迁),《文史知识》1982年第11期。26.《支那称谓问题》,《人文杂志》1982年第3期。27.《论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人文杂志》1982年第5期。28.《春秋时期秦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先秦史论文集》,人文杂志专刊,1982年。29.《青川秦墓木牍内容探讨》,《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6期。30.《陈直传》,《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31.《秦代官爵制度变化的奥秘》,《光明日报》1983年5月25日;《〈史学〉论文选》(光明日报专刊丛书,光明日报社1984年版)。32.《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史论文选》(第一分册),北京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33.《汉代法律管窥》,《中国古代史论丛》1983年第1辑,福建人民出版社。34.《怎样看待农民战争中的“伪降”》(合作),《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参考资料》,辽宁省社会科学学会、辽宁省历史学会。35.《秦代中央官制简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36.《秦汉时代的丞相和御史(居延汉简解读笔记)》,《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37.《“隶臣妾”并非奴隶》,《历史论丛》,齐鲁书社1983年版。38.《秦汉时代的市政》,《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第5期。39.《1983年秦汉史研究概况》,《光明日报》1984年3月21日。40.《秦汉史研究综述》,《中国历史学年鉴1984》,人民出版社版社1984年版。41.《中国历史的魁力》,《中国历史教学参考》1984年第2期。42.《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产生的两条途径》,《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1985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秦佣发式和阴阳五行》,《文博》1984年第3期。44.《怎样学习秦汉史》,《怎样学习中国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5.《怎样理解文明这个概念》,《人文杂志》1984年第3期。46.《秦汉文明发展的特点》,《学习月刊》1984年第10期。47.《研究古代史亦应重视信息》,《光明日报》1984年10月10日。48.《理财家桑弘羊》,《天水师专学报》1984年第6期。49.《秦涌之谜》,《文博》1985年第1期。50.《张汤评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51.《秦尚水德无可置疑》,《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52.《三辨“隶臣妾”:兼谈历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学术月刊》1985年第9期。53.《刘向》,《中国史学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54.《范晔》,《中国史学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55.《日本学者对中国简牍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12期。56.《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研究生能力培养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57.《写在竹片木板上的历史资料——介绍我国秦汉简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86年第1期。58.《历史的经验与现行的政策——兼论〈论秦的兴亡及其知识分子政策〉》,《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第1期。59.《秦涌主题何处觅:〈秦涌之谜〉之二》,《文博》1986年第2期。60.《〈三国演义〉中丰富生动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吗?》,《文史知识》1986年第4期。61.《日书:秦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合作),《文博》1986年第5期。62.《中国出士简研究近况》,《史滴》第7号(日本早稻田大学1986年)。63.《西安古代军阵研究》,China Daily Jan.26,1987。64.《〈居延汉简研究〉评价》,《光明日报》1987年3月4日。65.《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66.《汉唐寺院经济研究的精华:介绍何兹全主编〈五十年来汉唐寺院经济研究〉》,《光明日报》1987年7月22日。67.《评〈五十年来汉唐寺院经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68.《以君主意志为法权的秦法》,《学术月刊》1987年第2期。69.《如何学好秦汉史》,《中外历史》1987年第3期。70.《如何理解“文明”与“文化”的概念》,《光明日报》1987年7月14日。71.《陈直(居延汉简研究)评介:兼谈历史研究的方法》,《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72.《中国秦汉史研究近况と展望》,[日本]《古代文化》1988年第2期。73.《秦人的开拓精神和秦国的开放改革》,《陕西日报》1988年5月11 日。74.《秦人观与中国的统一》,《人文杂志》1988年第2期。75.《曲径通幽处,高楼望路时:评价当前简牍〈日书〉研究状况》,《文博》1988年第3期。76.《秦陵墓上石刻探微》(合作),《宝鸡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秦始皇陵兵马涌博物馆论文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77.《秦赵同源新证》,《河北学刊》1988年第3期。78.《国家与社会的统———与唐德刚教授隔洋对话》,(社会科学评论)1988年第4期。79.《涌魂惊窘宇,歌舞颂强秦——评舞剧〈秦涌魂〉》,《西安戏剧》1988年第1期。80.《汉长安城的未央宫》,《旅游博览》1988年第2期。81.《〈中国版刻综录〉简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第197期(1988年 9月)。82.《秦涌的价值》,《秦陵秦诵研究动态》1989年第1期。83.《秦佣效应和秦文化的整合》,《文博》1989年第4期。84.《西汉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2期。85.《秦王朝统一后的社会各阶级》,《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2期。86.《中国人学者によるの[日书]研究の现状》,《史滴》第11号(日本早稻田大学1990年)。87.《西汉戊己校尉考》,《历史研究》1990年第2期。88.《咸阳古道音尘绝: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介绍》,《中国历史教学参考》1991年互、2期。89.《中国古代官吏的休假制度与婚姻家庭: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说起》,(学术月刊)1991年第2期。90.《秦汉政策生活中的神秘主义》,《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91.《“考察之功”与“独断之学’》,《光明日报》1992年2月26日。92.《秦简〈日书〉校补》,《文博》1992年第1期。93.《评何兹全教授〈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3期。94.《朱雀楼札记》,《秦文化论丛》第2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5.《〈尉缭子〉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研究》,《秦文化论丛》第2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6.《台湾秦汉史学者研究概况》,《秦陵秦佣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97.《〈睡〉简与〈放〉简〈日书〉比较研究》,《文博》1993年第5期。98.《从放马滩〈日书〉(甲种)再论秦文化的特点》,《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99.《我的两部〈秦汉史〉》,《深圳特区报》1994年7月9日。100.《将我的思想和情感灌注到秦汉史研究中》,《史学家自述》,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101.《求长生而致短命——秦始皇死因考》(合作),《秦文化论丛》第3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02.《秦始皇的恚恨》,《人文杂志》1994年第3期。103.《秦始皇会稽刻石辨析》,《学术月刊》1994年第7期。104.《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求是学刊》1994年第3期。105.《会稽淫风考》,《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106.《一孔之见,借以续貂》,《秦文化论丛》第4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07.《西汉史研究的又一硕果:〈汉人秘史〉(〈西汉兴亡史〉)序》,《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108.《千年难解始皇谜:评〈秦始皇帝评传〉》,(文博)1996年第5期。109.《汉乐府〈焦仲卿妻〉的爱情悲剧及中国古代官吏的休假制度),《中国上古秦汉学会通讯》第3期,台北,1997年6月

(一)著作1、《中东国家通史——叙利亚和黎巴嫩卷》,31万字,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出版,独著。2、《20世纪叙利亚——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嬗变》,20万字,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独著。3、《二十世纪中东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参编。4、《世界十大皇帝》,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版,参编。5、《中东国家与中东问题》,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参编。6、《中东市场的现状与前景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版,主编之二。7、参编其它著作3部(不再详计)。(二)学术论文1、核心期刊:(1)“后冷战时代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的特点》”、《西亚非洲》,2010年第5期;(2)“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3)“阿拉伯人民族性的历史考察”,《世界民族》,2007年第3期;(4)“论民族主义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5)“多维视角下的中东和平进程——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另一环:叙利亚的困境与争衡”,《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6)“美国的制裁与叙美关系演变”,《西亚非洲》,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与我国石油安全问题”,《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8)“世纪之交全球恐怖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9)“叙利亚与伊拉克战争——兼论巴沙尔执政后对地区政策的调整(重点文章)”,《西亚非洲》,2003年第6期;(10)“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及其理论与实践”,《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1)“世纪之交世界民族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人文杂志》,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世界历史”,《人文杂志》,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3)“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4)“叙利亚经济调整与改革”,《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15)“叙土关系危机探源”,《西亚非洲》,1999年第3期;2、重要期刊:(1)“以色列:能源‘飞地’走出困境”,《能源评论》2010年4月,总第16期;(2)“国际石油市场油价上涨的市场及非市场因素”,《中国石油报》,2004年7月22日,科教文专刊特约评论员评论;(3)“叙利亚:被推上前台的疑问”,《世界知识》,2003年第10期,合作人:刘月琴;(4)“国际政治中的海湾石油因素”(上),《中国石油报》,2003年4月15日,科教文专刊特约评论员评论;(5)“国际政治中的海湾石油因素”(下),《中国石油报》,2003年4月22日,科教文专刊特约评论员评论;3、一般期刊:(1)“中东水资源危机及其纠纷与冲突”,《西大史学论丛》,2000年12月,三秦出版社;(2)“阿萨德执政时期的叙利亚”,《亚洲论坛》,2002年第1期;(3)“影响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的五大因素”,《亚洲论坛》,2004年第3期。(4)“战争左右不了石油市场”,《外滩画报》(上海),CN31-0068,第23期,2003年4月10日。(5)“西安建设外向型城市的几点看法”,《西安政协》,2002年第7期;(6)“城市管理新理念和城市经营的若干问题”,《建设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论文集,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办公厅,2002年10月编辑;(三)1999年前发表论文:1、“国家危机与当代民族主义”,《三秦论坛》,1998年第6期;2、“阿拉伯——伊斯兰时期的叙利亚文化”,《中东研究》,1998年第1期;3、“伊斯兰教与当代中东国际政治”,《伊斯兰文化论丛》,中国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版;4、“叙利亚与黎巴嫩全面内战”,《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5、“论近代奥斯曼帝国三次改革的历史背景”,《内蒙古民族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6、“以色列的核研制计划”,《中东研究》,1996年第1期;7、“叙利亚卷入黎巴嫩内战的背景与条件”,《欧亚观察》,1996年第5期;8、“塔伊夫协定与叙黎特殊关系”,《阿拉伯世界》,1996年第4期;9、“伊斯兰教在日本”,《阿拉伯世界》,1996年第3期;10、“叙利亚在黎巴嫩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影响”,《西南亚研究》,1996年年刊;11、“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西安日报》,1996年12月24日;12、“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3、“论中东伊斯兰教什叶派”,《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4、“塞浦路斯经济简论”,《西北大学学报》增刊,1995年第1期;15、“迅速发展的阿拉伯医疗卫生事业”,《阿拉伯世界》,1992年第4期;16、“中东国家军事工业初探”,《西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7、“从石油经济利益看海湾危机与海湾战争”,《西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变化中的利比亚外交政策”,《世界知识》,1991年第1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库尔德人:一个被分割的民族”,《中东研究》,1991年年刊;20、“走向中东市场的思考”,《陕西金融研究》,1989年第5期;21、“70年代以来叙利亚经济发展”,《西南亚研究》,1988年第4期;22、“试论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发展与前景”,《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2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陕西社科动态》,1988年6月;24、“阿拉伯海湾国家石油生产政策”,《中东研究》,1987年第2期。其他报刊发表短文、译文20余篇不再详计。(四)科研项目1、“叙利亚现代威权主义政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9年立项,主持人。2、“伊斯兰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发展和安全研究”,陕西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3年立项,主持人。3、“中国西部周边安全利益研究”,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立项,主持人。4、“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2年立项,主持人。5、“现代叙利亚研究”,西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2年立项,主持人。6、“当代民族主义研究”,西北大学青年科研专项基金项目,1999年立项,主持人。7、“当代中东局势发展及我国战略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度重大课题,参加人。8、“中东现代化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2001年立项,参加人。9、“当代海湾国家国际关系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0年立项,参加人。10、“中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安全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2年立项,参加人。(五)科研获奖1、《中东国家通史》,获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作者之一。2、《二十世纪中东史》(第二版)彭树智主编,获2004年陕西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参编。3、“美国的制裁与叙美关系演变”,独著论文,获2007年省高教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4、《20世纪叙利亚—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嬗变》,独著著作,获2008年省高教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