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江苏省2020年度优秀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2:08:25

江苏省2020年度优秀学位论文

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御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这就对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本学科的专业领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为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而,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对于研究生招生简章想必大家都非常关注,为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全国各省市院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年常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年常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作为中国内地145所高校之一入围2019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在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56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武进、白云、西太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98亩。学校设有17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计198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80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博士学位56%);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6人。拥有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人选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14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专任教师中出国(境)外研修经历者占比37%。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在武书连2019中国758所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中位居第69位。

学校学科特色较为鲜明,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12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授予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2个省优势学科、7个省“十三五”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在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有7个学科上榜,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2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25%。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二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84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2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6项(重点项目4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科技部86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7项(重点项目10项)。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五年来,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033篇,获有效发明专利1791件(PCT1件),授权专利数稳居全国高校前50位。学校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40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2个、产学研基地356个、校企联盟396个。2016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在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中,学校年度最优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

学校以校际合作、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先后与25个国家及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境外毕业生读研率为70%,其中录取世界前200强高校占比50%;近年来,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人数以每年15%左右的增速发展。现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57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二、招生计划

2019年我校实际招收硕士研究生936名,2020年各专业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计划数和生源情况作相应调整。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我校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9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教育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复试基本分数线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复试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5)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特别说明:

(1)所有报考我校艺术硕士专业的考生,必须选择常州大学考点(3216)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手续,并到常州大学考点参加考试。

(2)选择江苏省报考点的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前,以“网上支付”方式交纳报考费,收到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到选择的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现场补交费。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按要求完成确认手续。

1. 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时间请查询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当地报考点的具体通知。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2. 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我校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五、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将不准予考试。

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考生伪造证件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六、初试

(一)2019年12月14日-23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

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

12月23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四)初试地点:按网报时选定并经现场确认的报考点。

(五)初试科目: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外国语、两门业务课。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两门业务课满分各为15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

七、复试

我校根据国家录取政策、招生规模以及考生初试成绩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参加复试名单。复试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具体如下:

1.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专业课笔试和综合能力面试等。

2.我校将采取笔试、口试、实验技能测试等方式或综合形式进行差额复试。各专业复试笔试科目详见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者,不予复试。

4.所有考生在参加复试时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学生证),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上述证件的复印件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在复试报到时交学院审查、存档。

5.复试前,同等学力考生需另外加试,加试科目应为2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由学院自定,但不得与初试、复试选考科目相同。

6.报考我校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的考生,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7.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8.不按规定时间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者一律不予录取。

八、录取

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复试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拟录取的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须调档审查通过后方能正式录取。录取考生于2020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根据我校新生入学须知要求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等原件。

考生须在拟录取后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执行。

九、奖助体系

为吸引更多考生报考我校,学校实施丰富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政策,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专项奖助学金等。

对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者除外)的设立国家助学金(6000元/生/学年)、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2000元/生/学年,二等奖10000、三等奖获8000元/生/学年);对于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额度20000元/人;学校还设有“惠明励志奖学金”、“润源励志奖学金”、“综研化学奖学金”、“扬巴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以及研究生专项奖助学金包括高水平论文单项奖、优秀学位论文单项奖,以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此外,学校还设有助教、助研、研管岗位;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困难补助。

学校将不断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努力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十、有关政策

(一)我校研究生学费标准及学制参照“常州大学2020级研究生学费标准” ()执行。

(二)我校对优秀硕士研究生实施“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制度,具体参考《常州大学“申请-考核”制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试行)》。

十一、其他说明

(一)考生与所在工作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二)有关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及有关政策如有变化,将第一时间通过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发布,欢迎考生访问并查阅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相关工作通知。

南京大学面积为3688150平方米。

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孙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先后历经多次变迁。1920年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 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成为中国最早的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学衡》月刊的创办,使得南京大学成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被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1949年由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

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  ,是哈佛大学白碧德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学衡派”的雅集地,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也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之美誉。

历史沿革:南京大学以三江师范学堂筹建的1902年作为学校建校时间。南京大学主源为中央大学,次源为1952年主体并入的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撤销建制主体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64载春秋。

国立江苏大学

学校更名第四中山大学后,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认。1928年国民政府颁行《大学区条例》,要求“各省大学依据各地命名之”,规定改第四中山大学为江苏大学。于是,1928年2月改名为“江苏大学”。此令一出,即刻招到广大师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以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全校师生群情激愤,组成“改定校名请愿团”,要求政府依照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的做法,将校名改为“国立南京大学”。但国民政府执意要改江苏大学,最后还是定名为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中央大学”。

1940年前后,该校学生先后创刊《太公报》和《大学新闻》。

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是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根据1947年的统计,全校教职员1266人,学生4066人。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师资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因而有“民国最高学府”之称。

国立南京大学

学校根据“维持原有学校,逐步进行改善”的工作方针,通过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1月,南京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次(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1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3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91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98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6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4人。

学科建设:截止2020年5月,南京大学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

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其中南京大学增列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撤销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海洋地质、水文学及水资源。

截止2021年11月30日,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

2021年12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南京大学的数字经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入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

学科评估:2017年12月28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南京大学3个学科获得A+,11个学科获得A,7个学科获得A-,A类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六,A+学科总数第十七位。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教学建设:南京大学曾经首倡“教学法”,率先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首开“女禁”,实行“男女同校”,引领中国风气之先。发起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教师节。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17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706项。

合作交流

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举办二十多年。

南京大学与世界很多学校合作办学,截至2012年8月,南京大学的合作交流学校涵盖了美洲(美国46、加拿大17、智利1、阿根廷1、墨西哥3)、欧洲(英国18、法国22、德国13、荷兰3、西班牙6、俄罗斯3、波兰1、意大利5、瑞士4、瑞典5、挪威、比利时2、芬兰1、丹麦1、冰岛1、保加利亚1、葡萄牙1、智利1)、亚洲(韩国30、日本29、新加坡2、以色列3、泰国2、马来西亚1、印尼2、沙特1、土耳其1、叙利亚1)、大洋洲(澳大利亚12、新西兰2)、非洲(摩洛哥1、埃及3、苏丹1)等五个大洲。

2015年,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动计划”。

国际合作机构(部分)

获得荣誉:

科研成就: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截至2010年5月,南京大学共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

截至2013年7月,南京大学有37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4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南京大学有25部教材由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

2020年3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南京大学有鼓楼、仙林两座图书馆大楼以及各院系专业图书室和各种电子数码信息资源。其中,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藏书500万册。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500多种,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约4万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

科研基地:南京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设备,例如,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南京大学天文台、南京大学太阳塔、南京大学气象台等。

学术交流:南京大学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

南京大学与世界很多学校合作办学,截至2012年8月,南京大学的合作交流学校涵盖了美洲(美国46、加拿大17、智利1、阿根廷1、墨西哥3)、欧洲(英国18、法国22、德国13、荷兰3、西班牙6、俄罗斯3、波兰1、意大利5、瑞士4、瑞典5、挪威、比利时2、芬兰1、丹麦1、冰岛1、保加利亚1、葡萄牙1、智利1)、亚洲(韩国30、日本29、新加坡2、以色列3、泰国2、马来西亚1、印尼2、沙特1、土耳其1、叙利亚1、)、大洋洲(澳大利亚12、新西兰2)、非洲(摩洛哥1、埃及3、苏丹1)等五个大洲。

2015年,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动计划”。

2020年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发布通告,宣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六校决定联合发起“春霖”抗疫助学行动(下称“春霖行动”),向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高三学生提供学业提升、政策咨询和硬件帮扶三方面的帮扶。

2020年5月18日,为推动“一帮一”行动深入实施,实现对湖北120多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全覆盖帮扶,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第二批“一帮一”行动。南京大学将支援武汉东湖学院。

合作机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形象标识:

校徽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UNIVERSITY”。南大校徽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紫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南大紫。

校徽正中为南京市——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金陵辟邪神兽(貔貅),是南京的标志。(图册:南京大学视觉形象规范化标准)。

吉祥物

南京大学校园文化吉祥物是“南大小蓝鲸”,2016年12月30日发布。由于“蓝鲸”谐音“南京”,南大学子也时常亲切地以“蓝鲸大学”来表达对学校的热爱。长期以来,“小蓝鲸”一直是南大校内众多学生组织、文创设计团队热爱的卡通形象。同学们自发设计了众多版本的“小蓝鲸”卡通形象,作为各类活动宣传品、文创产品卡通形象。学校已启动“小蓝鲸”等商标注册,“小蓝鲸”即将成为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象征和吉祥物。

校色

南大标准色为紫色(南大紫),无正式校色。中央大学时校色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故依据传统当为紫、金、青三色。紫色象征典雅、庄穆、高贵、浪漫,金色象征辉煌、光明、灵气、智慧,青色代表活力、自由、健康、纯朴、坚韧、清雅。紫金合于学校所在名山紫金山,青合于学校之象征树松。

精神文化

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既反映了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

校歌

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为南京大学校歌。

获奖荣誉:2020年11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关于表彰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表彰南京大学审计处为“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校园地图:

鼓楼校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

仙林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浦口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学府路8号。

苏州东校区: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太湖大道绿岛花园西南侧。

苏州西校区: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太湖大道。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余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非就是金钱和名利,呵呵

2020年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

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御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这就对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本学科的专业领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为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而,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 和 IET Fellow。江苏阜宁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南京工学院电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于香港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87年5月起就职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2002-2009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在美国威斯星-麦迪逊大学任访问教授,2012年6-7月在丹麦奥尔堡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盐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全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风电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IEEE 南京分部执委和IEEE IAS&PES 南京联合分会主席,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SCI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微电机》、《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13届专家评审组成员。主持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近5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70余篇),主编《微特电机及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教材,出版《电动汽车的新型驱动技术》、《电机混沌驱动及其应用》等著作,参编《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可持续科学技术大百科全书,Springer Press)和《Encyclopedia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汽车工程大百科全书,John Wiley & Sons);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并有多项专利许可应用。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环保运输杰出成就奖、2007年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2009年度IET电力应用奖,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电力行业精品教材奖等学术奖励和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2年度江苏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中达学者”等荣誉称号;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分别获2010、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论文提名奖,2008、2009、2011、2013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一等奖、2011年IEEE IAS本科生设计竞赛第一名等。2005年以来先后入选Who's Who in the World, 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o's Who in Asia。主要研究方向:微特电机及测控系统,电动车驱动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等。

张骁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Rice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副研究员,美国管理学会会员,江苏省企业国际化专家库成员,“中经智库”委员,曾任上市公司“南纺股份”独立董事。1997-2002年在南京市下关区政府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作。2002年-2004年之间曾在南京利物浦咨询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等企业工作。2007年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交流学习与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特别资助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议专家,担任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学报》和《管理评论》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担任《南大商学评论》执行编委。曾荣获“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7)”、“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江苏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2009)”、“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4)”、“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等奖项。 研究方向1.跨国经营2.创业管理3.知识管理

江苏省2022年优秀学位论文

结束了。江苏省教育评估院2022年11月21日公布了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名单。论文抽检一般是指对论文有效期内的全部内容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内容符合规范要求。论文抽检通常分为两步进行,对文章格式进行检查,对文章内容进行检查。

出结果了。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是由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组织的正规省级论文评比活动,截止到2022年10月31日,2022年的行知杯出结果了,并且对于获奖的人员进行了奖励证书或者奖杯的奖励。

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2021

医学研究广博深繁,医学论文自然也就深奥广达。所以,拟定医学论文题目要精心琢磨,表意精确。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本科生医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科生医学论文题目

1、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2、以基层就业为导向的医学本科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3、青年教师在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作用

4、医学本科生对《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认识及需求分析

5、军校医学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初步探讨

7、医学本科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调查分析

8、江苏省医学本科生面向基层就业意愿研究

9、云南医学本科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0、医学本科生对临床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理解和要求

11、医学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2、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13、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初探

14、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市场调查 与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15、科研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的作用初探

16、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17、浅谈中医类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体会

18、P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9、医学本科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少数民族医学本科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 方法 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

1、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锥形束CT对下颌牙 种植 位点线性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

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4、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5、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

6、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

7、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响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新观点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11、T-Scan应用于牙根纵裂患者咬合特征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13、成人正颌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14、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

15、自锁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对比研究

16、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

17、锥形束CT对下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18、F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质量研究

19、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 教育 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

20、口腔医学本科毕业考核中多站式考试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研究

21、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光滑念珠菌力学性质的影响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疗的应用研究

23、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在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4、整合牙颌模型三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调查分析

26、玻璃纤维桩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强度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7、牙与固定修复体的动力学研究--振动分析和疲劳测试

28、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29、气电纺蚕丝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组织工程研究

30、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31、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初步研究

32、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

33、等离子浸没注入和多弧离子镀对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

34、口腔卫生服务现况评价与口腔卫生人力预测研究

35、自制铸钛包埋材料铸造工艺与铸钛修复体铸造精度的研究

36、口腔修复学教学及临床三维多媒体平台的建立

37、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钛基托的实验研究

38、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龋性能研究

39、髁突在咬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效应

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有限元分析

2021本科生医学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通信专业毕业生论文题目

曾获“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学笃风正”奖、“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人才培养对象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值天气预报》主要参加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先进科研个人”江苏省“青篮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精品课程(二类) 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中国气象学会“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笃风正”优秀论文奖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代表性论文陈海山、孙照渤.2002: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的研究进展.《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5(2):277-288.陈海山、孙照渤、倪东鸿.2002:Nino C 秋季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带气象学报》18(2):149-156.陈海山,孙照渤,倪东鸿,谭桂容.2002: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SSTA 响应的数值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5(6):721-730.孙照渤, 陈海山.2003:欧亚冬季积雪异常分布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敏感性试验.《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吴国雄等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23-131。陈海山、孙照渤.2003: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I:观测研究.《大气科学》,27(3):304-316.陈海山、孙照渤,朱伟军.2003: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II:数值模拟.《大气科学》,27(5):847-860.陈海山,孙照渤.2003:陆面模式CLSM 与NCAR CCM3 的耦合试验.《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会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41-245.陈海山、孙照渤.2004:积雪季节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其敏感性试验.《气象学报》,62(3):269-284.陈海山、孙照渤.2004:陆面模式CLSM 的设计及性能检验I:模式设计.《大气科学》,28(6):801-819.陈海山、孙照渤.2005:陆面模式CLSM 的设计及性能检验II:模式检验.《大气科学》,29(2):272-282.陈海山、孙照渤.2005:青藏高原单站地气交换过程的模拟试验.《高原气象》,24(1):9-15.陈海山、倪东鸿、李忠贤、曾刚.2006:植被覆盖异常变化对陆面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9(6):725-734.张天宇、陈海山、孙照渤.2007:欧亚秋季雪盖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地联系.《地理学报》,62(7):728-741.英文Chen Haishan,Sun Zhaobo. 2002: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to Winter Snow Cover Anomaly,.,16(2):133-149.Chen Haishan,Sun Zhaobo.2003:Point simulation of seasonal snow cover with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SPIE Conference Proceeding,,112-123.Sun Zhaobo,Li Chun,Chen Haishan.2003: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East Asian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s over North China .SPIE Conference Proceeding,Vol.4899:1-10.Tan Guirong,Sun Zhaobo and Chen Haishan.2003:Diagnosis of summertime floods/droughts and thei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ver North China.. 17(3):257-273.Chen Haishan, Sun Zhaobo, 2005:Design of a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 and its validation II: model validation. Chinese J. Atmos. Sci., 2005, 29(4): 381-397Chen Haishan, Sun Zhaobo, 2005:Design of a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 and its validation I: model description. Chinese J. Atmos. Sci., 2005, 29(3): Haishan, Sun Zhaobo, 2005:Simul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snow cover and its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CTA Meteor. Sinica,19(2): H. and R. E. Dickinson, 2006:Comparison of terrestrial photosynthesis and canopy transpiration simulated by two different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 Annual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CCSM) Workshop, 20-22 June 2006, Breckenridge, H. and R. E. Dickinson, 2006:Impacts of Land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izations on Terrestrial Carbon Flux Simulation. EOS Trans. AGU, 87(52), H., R. E. Dickinson, Y. Dai, 2007:Uncertainty in the simulation of terrestrial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canopy transpiration induced by different stomata conductance and carbon assimilation schem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In Revision)Wei J., R. E. Dickinson, H. Chen, 2007:An unexpected soil moisture-precipitation relationship and its cause.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Hydrometerology)Zhou L. M., A. Dai, Y. Dai, R. S. Vose, C. Zou, Y. Tian, and H. Chen, 2007:Spatial Dependence of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Trends on Precipitation from 1950 to 2004. (Submitted to Climate Dynamics)Zhou ., R. E. Dickinson,Y. Tian, H. Chen and Y. Dai, 2007:Sensitivity of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to Changes in Soil Emissivity over the Northern African Sahel. (Submitted to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2007:Impacts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Schemes on Land-Atmsophere Fluxes Simulation. (To be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2007:Impacts of Land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Terrestrial Carbon Flux and Transpiration Modelling. ( In preparation)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 2007:Simulation of Recent 50-year Land Surface Conditions Based on Multi-Land-Model Ensemble Experiment. ( In preparation)

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御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这就对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本学科的专业领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为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而,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证书

优秀毕业论文的作用分为以下3个方面:1、学校给予奖励:学校在奖励优秀毕业生方面还是比较大方的。如果你的毕业论文真的质量很好,被一致评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你可以得到学校的奖金。钱的数额可能不多,当是一份回报。而且我相信,如果你选择留在学校深造或者继续当老师,无疑会为你打开一条道路,毕竟你的能力很强,学习也很优秀。2、硕博学生含金量高:优秀的毕业论文是很有用处的。只要能写出导师认可的优秀论文,尤其是硕士、博士阶段,这是一门学术研究的经验。如果能在研究方面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如果你的毕业论文能在国家重要期刊上发表,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含金量很高,对以后的工作或学习深造会有帮助。3、个人加薪或职称需要: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可能印象更深。当他们需要被评估职称和提升时,他们需要撰写和发表论文。如果你有优秀毕业论文证书,并且你的论文创作和发表在这个时候,你会比其他人更有竞争力。

对于你以后从事一些特殊的行业或者职位的时候,有作用的,比如你走教师的路 ,你走公务员的路,你走研究员的路,这些凭职称或者职位的时候,都有作用的

是呀,到2010年毕业论文评优了,2009年的还没有实质性结果,只给了个网上的精神奖励,教育厅真会忽悠人呀!

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御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这就对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本学科的专业领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为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而,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