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曼斯菲尔德庄园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9:08:54

曼斯菲尔德庄园毕业论文

【生平】[编辑本段]【生平】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述评】[编辑本段]【述评】 Janeite这个词大概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最早在1894年,当时的一位著名批评家George Edward Bateman Saintsbury,在给《傲慢与偏见》写序的时候,就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个Janite。这大概就是“简迷”这个词的来源。 不过“简迷”的历史要比这个词更长久。简小姐的同代人,大名鼎鼎的“历史”小说家司各特(其实他是奥斯汀的前辈了,《劝导》里面Anne就很喜欢他的小说)就对她相当推崇,而且认定,喜欢奥斯汀的就一定非常喜欢,要么就根本不喜欢。1831年(奥斯汀小姐过世刚刚14年),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Thomas Macaulay)就在信中提到,在一次Party上,人人都将简小姐吹上了天。有个人说,人人都喜欢《曼斯菲尔德庄园》,但是否真是简小姐的信徒,是不是她的真正“选民”,得看一个人能不能欣赏爱玛。麦考莱本人就是个“简迷”,而且还把简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想想100多年后,这仍然被大部分人看作是言过其实的大话,就知道麦考莱的趣味了。 到了1900年前后,简迷已经不再象司各特设想的那样,属于少数人了。据说在一站后的英国医院里,就推荐用奥斯汀的小说来辅助治疗战后创伤综合症。不过,“简迷”这个名字真正流行起来,要归功吉普林192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The Janeites”(这个拼法,而不是Saintsbury最初的Janite,成了辞典认定的标准用法)。这部有趣的小说讲了一帮英国士兵靠奥斯汀的小说度过了一战的疯狂和残酷。象吉普林的许多小说一样,“简迷”写得聪明而有人情味。从此,“简迷”的说法就广为人知了。 20世纪简迷的数量似乎仍在增加,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人。比如看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人大概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简”味。而就是一位极为推崇奥斯汀的作家。他在1923年为Chapman博士的牛津版奥斯汀小说集(大概在剑桥注释版出来前,这仍将是最广泛使用的奥斯汀作品版本)写评论的时候,就说自己是Jane Austenite。简的欣赏者中我们还可以加上从沃尔芙,奥登、Edmund Wilson到. Lewis(看过今年的新片Narnia的人大概会记得这个著名的基督教作家)的名字。70年代,Lionel Trilling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奥斯汀课的时候,就被蜂拥而至的选课学生折磨得不知所措。 不过,有简迷,自然也就有简的反对派。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对奥斯汀非常不买帐的夏洛特·勃朗特。她在私人信件里曾经极为严厉地批评过奥斯汀。考虑到我们的读者的感情,就不引用她的原话了。简的另一个著名的敌人是马克·吐温。不过,也有人专门写论文证明马克·吐温并非真的不喜欢简。不过大概奥斯汀小姐不大会真的在乎这个是非吧。 真正奇怪的是亨利·詹姆斯。吉普林的小说中,那帮简迷在提到简小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时,就有人说,谁说奥斯汀没有后裔,她的后裔就是亨利·詹姆斯。后来,利维斯在研究英美小说的大作《伟大的传统》中,还真的把从奥斯汀经乔治·艾略特到詹姆斯看作英语小说最重要的谱系。不过詹姆斯很少提到奥斯汀。他最著名的论述出现在有关巴尔扎克的演讲中。那里他刻薄地说,这种简·奥斯汀的崇拜是商业投机加上感伤的幻觉和自欺的迷恋。詹姆斯的态度,很快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响应。1940年,D. W. Harding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 “Regulated Hatred: An Aspect of the Work of Jane Austen”。其中的著名论断就是,喜欢奥斯汀小说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奥斯汀非常不喜欢的那种人,既市侩又感伤。这篇十几页的小文章现在被公认是奥斯汀研究的真正开端。从此之后,奥斯汀研究和简迷就互不买帐,暗自相互嘲讽,甚至公开诋毁。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对Cecil爵士这个简迷抱着一副娱乐消闲的态度读奥斯汀就大大不以为然。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68年Marvin Mudrick出版的Jane Austen: Irony as Defense and Discovery,以及1979年Sandra Gilbert和Susan Guhar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已经使奥斯汀的形象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读到的大相径庭,再加上最近20年的修正主义传记,奥斯汀后人努力想创造的一个纯洁的天使形象,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倒是一个女权主义的先锋,文化批评的前驱,甚至刻薄刁钻的小妇人。 不过,简迷并不太在乎这些学术的潮流,她们关心的不是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或者奥斯汀笔下的女性自觉意识,而是奥斯汀自己最直截了当提到的问题,那些男婚女嫁里面的道德、心理、经济和政治。简迷的热情从似乎一部接一部的奥斯汀改编电影电视中,从无数奥斯汀小说的续集和仿作(这些续集和仿作从浪漫爱情小说,侦探小说到色情小说,无一不有。这里最有名的大概是Bridget Jones’s Diary了)里,大概仍然可以看得到。或许,这只能表明,奥斯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问题,而奥斯汀的洞察力,即使不能帮我们找到理想的爱人,建立幸福的婚配,但至少能让我们从中获得一些人性的知识。

恋爱和婚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学习的,因为它没有试卷可做,每次考验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自身通过试错去不断寻找答案。这里我们以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为例,通过阅读,通过别人的故事,我们能尽量减少自己的试错成本,减少受到无谓的感情伤害,在自己的恋爱和婚姻之路上走的更好。 读简·奥斯丁的小说,我们可以从英国19世纪中产阶级的婚恋事件中学习如何恋爱和结婚。恋爱和婚姻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我们要像学习社会知识一样,学习如何恋爱,学习什么样的婚姻才最适合自己。 简·奥斯丁,生于1775年,卒于1817年。她的六部已出版的小说创作于1796年至1815年,是在她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年纪写的。简·奥斯丁的小说集中以中产家庭为背景,细细描写英国中产阶级男女青年的恋爱和婚姻,有评论家认为她的小说是“在象牙上雕刻”,人物之简单,场景之细致,反映的婚恋问题之精准,非常适合阅读,尤其是对需要正确树立婚恋观的青少年尤为合适。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两篇小说无论从角色还是故事模式都极为相似,都是社会现实主义与风尚喜剧的杂合体,但是《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较为现实的一部。它的创作时间比《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晚十几年,这时候简·奥斯丁已经由一个反讽者变成了成熟的观察者和思考家。 《曼斯菲尔德庄园》创作于1811年2月至1813年6月,出版于1814年,是简·奥斯丁继《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后发表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一共有三卷,以范妮和埃德蒙缔结美满婚姻为结局。 《曼斯菲尔德庄园》通过不同结局的婚姻,反映出作者简·奥斯丁那个年代中产阶级的主流婚恋观。虽然这些小说写于19世纪,其实和我们现代也很相似,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正处于婚恋时期的青年男女可以她的小说中学到很多东西。 她把爱情和婚姻放在台面上,供人欣赏,引人思考。她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20岁上下,和我们现在正上大学、大学毕业不久的人差不多年纪,刚刚走上恋爱婚姻的道路,需要指引。 《曼斯菲尔德庄园》描写了三种不同的轻率的婚姻,分别是只考虑爱情的婚姻,只考虑财产和门第的婚姻,因愚蠢而缔结的婚姻。 亨廷登的沃德姐妹三人,沃德小姐,玛丽亚小姐和弗朗西斯小姐有三种不同的婚姻,引出了小说第一个轻率的婚姻。从她们姐妹三人在婚后的生活来看,只考虑爱情的婚姻是万万不能的。 埃德蒙的母亲是玛丽亚小姐,即伯特伦夫人,她嫁得最好,“以区区七千英镑的陪嫁,就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倾心,成为准男爵夫人”,婚后有“大笔的进项”,海外也有地产。“她的舅舅认为,她名下至少应再增加三千镑,才配得上这段婚姻。” 大小姐沃德小姐,即诺里斯太太非常想嫁有钱的男人,“然而天下有钱的男人,肯定没有想嫁这种男人的漂亮女人这么多”,所以蹉跎几年之后嫁给了妹夫的一个朋友,诺里斯牧师。诺里斯夫妇无子女,有一千英镑的进项,诺里斯牧师在妹夫的帮助下获得了俸禄不菲的牧师职位。 以上两个都是世俗所倡导的婚姻,因为英国19世纪的女人没有收入,只能靠结婚找个有收入的男人获得安定的生活,所以选择丈夫变得尤为重要,她们一生最大的任务就是找个有钱的男人。 不错,这听上去很世俗,但是世俗远远比爱情的生命力更强大,她能够在生活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缔结第一个轻率婚姻的是范妮的母亲弗朗西斯小姐,即普莱斯太太。她只考虑了爱情。 普莱斯太太“居然看上一个一没文化,二没家产,三没门第的海军陆战队中尉”,婚后只能靠那么一点微薄的收入过活。 我们周围常常有这种男人和女人,他们不明白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配偶,遇到一个不合适的也分辨不出来,或者认为是爱情,或者认为对方条件好非抓住不可,或者是到了结婚年龄随便抓一个,又不听亲朋好友劝告,执念过深,缔结了轻率的婚姻。他们终会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可能几年之内显现不出来。 普莱斯太太结婚时肯定对丈夫有浓烈的感情,但是她没有考虑到生活的重压,我们不能要没有爱情的婚姻,但是万万不能要只有爱情的婚姻。有情饮水饱,只存在于一瞬间的想象。爱情的幻象终究会被生活的柴米油盐打破,到时候爱情耗尽,争吵不可避免。 小说中的普莱斯太太就是如此,她对没有文化,没有财产,没有门第的“三无”中尉产生了爱情,不顾家人劝告缔结了这门轻率的婚姻,而且还把劝阻她的两个姐姐痛骂一顿,造成姐妹反目,多年不来往。 作者给出了评价:“这是双方行为的必然结果,但凡轻率的婚事几乎总会带来这种后果。” 最后是什么结局呢?等到十一年后,生活把傲气消磨殆尽,收入微薄、除了孩子其他东西样样都缺的普莱斯太太写信向她的姐姐们道歉以求得恢复以往的关系,获得她们的帮助。两个姐姐帮助她的儿子们受教育、找工作,而且抚养了女主人公范妮。 如果她慎重考虑了家人的意见,就能在爱情、财产、门第间找到平衡点,重新找一个财产门第相配的丈夫,或者求得姐夫的帮助,给丈夫谋得一个好职位,获得多一点的收入,否则只能在午夜梦回中悔不当初。 本书第二个轻率的婚姻是范妮的大表姐,托马斯爵士大女儿玛丽亚的婚姻,她只考虑了财产和门第。 玛丽亚出身高贵,她的家庭是当地响当当的人家,无论财产、出身和门第都首屈一指,但是她的父母对待她教育不当,父亲托马斯爵士对孩子只知道“严厉”,使得女儿们在他面前不敢暴露真实性情,只顺着他来,他花了大价钱教育女儿,却不知道女儿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母亲伯特伦夫人性子温顺,整天就是穿着整齐地坐在沙发上,做着无聊的刺绣,“对孩子还不如对狗关心”,把家事全部交给姐姐诺里斯太太掌管,包括子女教育。母亲对她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姨妈诺里斯太太对她百依百顺,十分放纵和迎合她,使得玛丽亚骄傲自大。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类似伯特伦夫妇,一个过于严厉,一个过于不严厉,使得孩子们无所适从,就是教育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孩子们会去不严厉的一方寻求保护和娇惯,严厉的一方就没有用处。 玛丽亚生的漂亮,更让她目空一切,认为一切好的都应该是她的。 当年收入一万两千镑的拉什沃思先生搬到她家附近时,这个粗大肥胖智力平庸的年轻人立刻成了她的目标,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无论从各方面,他们都相配。 年收入是衡量一个男人最明显的标尺,像我们熟悉的《傲慢与偏见》,男主人公达西每年有一万镑的收入,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家庭才有两千英镑的进项,达西的妹妹有三万英镑的嫁妆,伊丽莎白自己仅有一千英镑的陪嫁,所以伊丽莎白的母亲贝内特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五个女儿都嫁给收入高的男人。 没想到一个有钱有趣的年轻人亨利·克劳福德先生的出现,打破了她嫁给拉什沃思先生的想法。 亨利和他妹妹缺少父母的教育,在一个放荡不羁的叔叔家长大,收到叔叔的不好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他非常有手段,感情漂浮不定,虚荣心很强,常引起的女青年的爱情,又抛弃她们,以证实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 亨利成功地引得玛丽亚和朱莉娅都爱上了他,他又不从中确定一个爱情对象,而是周旋在两人中间,只是想和她们玩玩。 玛丽亚看破亨利玩弄她的感情后,出于报复亨利的心理,想到“不能为了他放弃了索瑟顿和伦敦,放弃了丰厚的家产和荣耀”,就为了“过有钱有势的生活,要交际应酬,要见过世面,借以安慰她那收到伤害的心灵”,就迅速嫁给了拉什沃思先生,选择了一场轻率的婚姻。 其实她十分看不起拉什沃思先生,这场婚姻毫无爱情可言,为她今后的不幸结局埋下伏笔。 玛丽亚婚后离开亨廷登去了伦敦,她和亨利暂时分开了。 后来在亨利追求范妮的时候,一场舞会让玛丽亚和他再次相见,亨利天生爱勾起女性的爱情,玛丽亚又性子不端正,双方都没有什么强烈的道德感约束自己的行为,于是他们旧情复燃,居然私奔了。在英国,私奔是一场非常严重的罪行,即使以最后结婚为结局,这种恶名也要背负很长时间。人们看不起私奔的人,尤其对私奔的女性最不能容忍。 其实玛丽亚在婚前有机会终止这场婚姻,托马斯爵士从海外回来后,发现拉什沃思先生“是个低能的青年,既没有书本的知识,也不会办实事,对什么都没有主见,而他对自己的这些缺点,似乎毫无察觉”。 托马斯爵士不愿因两家联姻对自家的好处而牺牲女儿的幸福,再三询问女儿是否愿意和拉什沃思先生结婚,如果不愿意,他负责出面去解除婚约,但是玛丽亚仅仅斗争了片刻就对财产和门第缴械投降,她宁愿有无数的财产不愿意再受父亲的约束管教。 在大城市,尤其是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的人们,相亲成了结婚主要的手段,相亲时媒人总会问,你要找什么条件的人?人人都想找高富帅和白富美,这两个词一结合,“富”这个词成了男女找对象的最优条件。 富有的确好,能带来优越的生活条件,尽管财产和门第如此重要,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万万不能的,因为结婚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如果彼此性格不合适,每天的相处就变成了煎熬。所以,找一个最能和你说到一块的人结婚,这样老了还能互相讲话。 玛丽亚因为对丈夫没有爱情,最终被亨利诱惑私奔,造成悔恨终身的后果。她被家人找到后,不愿意离开亨利,最后两人互相指责和埋怨,还是分手了。玛丽亚被社会所不容,最后只能在偏远乡村找地方容身。 范妮的二表姐朱莉娅,是在不恰当的时间缔结的不恰当的婚姻,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愚蠢。 朱莉娅是家中的二女儿,姨妈对她的放纵较少,她习惯了什么都比玛丽亚少一点,什么都比玛丽亚差一点,所以性子比玛丽亚好,没有那么骄傲自大。 在家中排练《山盟海誓》时,她虽然爱上了亨利,但是发现亨利在她们姐妹间耍手腕,能够自我清醒,断绝这份不应该有的爱情,还是有些自律的姑娘。 后来玛丽亚结婚后,她跟随玛丽亚四处游玩,享受上流社会风情。在伦敦将要再次遇到亨利时,她明白如果真见到他,自己可能把握不了感情,所以特地避开亨利去了外地亲戚家,以免再次坠入情网。 可是,随着玛丽亚的私奔,哥哥汤姆的生病,她得知父亲震怒,出于害怕父亲的管教,她居然用一种愚蠢的方式逃避这种管教,那就是和耶思先生私奔!虽然最终朱莉娅和耶思先生得以结婚,但是私奔的恶名已经被烙在她身上,充分显示了她的愚蠢。 我们也常常见到这样的人,出于害怕一种结果的发生,结果做了结果更糟的事情,比如,为了圆一个谎撒了更多的谎,股票下跌后还要补仓,没想到以后有更深的下跌,本来是小错误,却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这种人是愚蠢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止损,什么情况对自己有利,而且常常做出更糟糕的选择。 要避免这样的行为,需要人们多听从周围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像简·奥斯丁的别的小说一样,女主人公都有一个要好的朋友,朱莉娅没有朋友,从小她就和姐姐玛丽亚在一起玩,她们受到同样的骄纵教育,培养了一样骄傲自大的性格,没法从别人身上获取不同的信息。 因为周围人没有她们家庭好,出身好,财产多,她们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的一切都好,对自己身边具有极高道德标准的小表妹范妮视而不见,她们看不起范妮,也从不认为范妮的做法对。殊不知,范妮有很多她们比不上的道德闪光点,她隐忍自知,分得清是非,早就看透了纨绔子弟亨利对她们的不良用心。如果朱莉娅能多向这个小表妹学习一下,不认为这个表妹因为家境不如她就什么都不如她,或者把这个表妹当成能倾诉心事的朋友,也许能够避免她最后的蠢行。 这次评赏《曼斯菲尔德庄园》,重点批判的是轻率的婚姻。其实这部小说可评赏点很多,它同时教给我们要以正确的观念对待恋爱,下一次会重点分析女主人公范妮,希望下篇评赏文章你还能来阅读!谢谢!

文/林则徐则林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在其出版《傲慢与偏见》后仅一年时间出版的,两者的风格却是不同,《傲慢与偏见》的风格明快写意,而《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风格却庄重质朴,颇有一番说教的意味在里面。本文作者在此就以《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例,着重对小说里的女性形象特点与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简·奥斯丁出生于1775年,病逝于1817年,《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于1815年,算是作者晚年的一部作品。因此,相较于之前的作品而言,虽说故事都是围绕着那个时代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主题的,但这部小说在写作风格上面会比较严谨一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更加的鲜明,善恶是非表现的更加极端。贝伦特夫人也就是主人公范尼·普莱顿的姨妈,虽然嫁入了豪门,却依然没有安全感,经常神经兮兮。诺里斯太太是主人公范尼·普莱顿的另外一个姨妈,因为是个可怜的寡妇,所以对待周遭的一切都显得非常的苛刻,特别是对寄人篱下的范尼·普莱顿更甚。 还有贝伦特姐妹,她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对待感情方面便不在那么单纯,会将经济物质看的较重,可却偏偏又很向往爱情,于是她们总是周旋与爱情与物质之间难以做出选择,对待周围的一切没有一点责任心,随着自己的心性活着,少了一点为人处世的道德感。从主人公的视角去看,小说里只有自带主角光环的范尼·普莱顿和她的表哥艾德蒙·贝特伦的三观交正。在17世纪的英国贵族里男尊女卑,这种思想有点像是我国封建时代对待女性的观念。简·奥斯丁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在她的小说里女性视角始终是她写小说的一个切入点。1、《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形象特点 《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在出版后受到了一点点的非议,这部作品与她之间作品的创作风格有一些出入,缺乏《傲慢与偏见》里女性对于爱情的浪漫情怀,女性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她们在对待感情与生活方面也有自己的思想与坚持,文章中的主人公不再会去被强权所压迫,不再会被利益所诱导,是一部代表女性思想慢慢复苏并崛起的作品[1]。 女性形象外在的特点 简·奥斯丁以往的作品里的女主角大多都是集美貌与智慧,并且才艺出众的女性,而配角往往是一些任性胡作非为的女性,所以就显示出了女主的与众不同,让男主初次见面就怦然心动,从而开始一段热烈的追求,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2]。但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里的女主人公范尼·普莱顿并不是一个才艺非凡的人,相反她并没有一点才艺可以拿的出手,唱歌、乐器、跳舞、作画等等那个时代代表女性才艺的几个方面她没有一样精通,也正是这样才会被贝伦特姐妹所嘲笑。玛丽·克劳福德因为竖琴弹的很好,人又漂亮,思想观念较为新潮,因此赢得了艾德蒙·贝特伦的好感,而艾德蒙·贝特伦对待范尼·普莱顿只是将她当成妹妹一样来照顾,所以她只能默默在心里喜欢他,不敢表达出来。 如果故事就这么一直发展下去,那么肯定是玛丽·克劳福德与艾德蒙·贝特伦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由于玛丽·克劳福过于依赖物质,当她得知艾德蒙·贝特伦的理想是要当一名牧师时,顿时对他的感情便冷淡了下来,而当艾德蒙·贝特伦的哥哥生重病危在旦夕时,她一想到艾德蒙·贝特伦将会成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继承人时,又开始向他示好,如此的反反复复才得以让艾德蒙·贝特伦看清楚事实,看清在物质面前她对他的感情的不坚定,而在此期间艾德蒙·贝特伦也看清了范尼·普莱顿的美好心灵与真挚的感情,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跟范尼·普莱顿在一起[3]。这也就是这部小说的不同之处,它打破了过去的才艺观,认为女性只要有才艺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剧情,这里要讲的更多的是女性内心的人性的质朴与虚荣。 女性形象内在的特点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主不再像以往简·奥斯丁作品里主人公的形象,范尼·普莱顿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还是那么的羸弱,但是在关键时刻却从来不会示弱,相反她可以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面对抉择时的无比冷静都是女性思想崛起的表现。小说里有一个这样的情节,当托马斯爵士要出门远行在外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回家时,玛丽·克劳福德与贝伦特姐美,还有风流倜傥的亨利·克劳福德便想准备排练一场戏剧,艾德蒙·贝伦特在玛丽·克劳福德的怂恿下也准备加入其中,范尼·普莱顿知道托马斯爵士部喜欢这样的闹剧,并开始对艾德蒙·贝伦特进行劝阻,并积极的对他加以引导,希望他不要做这样的蠢事让父亲生气。还有文中女性对于家庭婚姻制度的抵抗,以贝伦特姐妹为例,姐姐玛利亚·贝伦特本是许配给拉什沃思的,但看其肥胖不堪又没有什么情调,只是看重了他所继承的财产才跟他交往,然后还一边与亨利·克劳福德发展着地下情,当的知亨利·克劳福德只是玩弄自己时便一气之下嫁给了拉什沃思,可仍然与亨利·克劳福德藕断丝连着,最终两人私奔后又被抛弃。妹妹茱莉亚·贝伦特和姐姐差不多,也很喜欢亨利·克劳福德,只是发现他更喜欢自己的姐姐,就在姐姐私奔的时候,她也和耶茨先生私奔。这种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小姐能够为了爱情而选择私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她们做出这种选择无非就是怕自己的婚姻选择会遭到家庭的反对,所以才会这样的举动,以这样的方式来对抗当时的婚姻礼教等[4]。 而作为女主人公的范尼·普莱顿自然也会经受这样的考验,托马斯爵士在与之交谈中要求她能够嫁给亨利·克劳福德,即使在亨利·克劳福德真心爱上她时她也美动摇,她只爱着自己的表哥艾德蒙·贝伦特,当托马斯爵士的婚配计划得不到落实时便要将她驱赶回家,可她对艾德蒙·贝伦特的感情始终如一。如此一来,该作品里的女性不再成为家庭政治经济联姻的牺牲品,她们勇于与家庭进行抗争,从而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很多时候作者写一部小说,往往会从自己的内心去着手,这样文章的主角其实就是作者的另一个自己,她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全都让范尼·普莱顿在小说里表现出来了,这也正是作者简·奥斯丁在自己写作生涯中到了晚年的一种心里转变。2、《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意识 纵观作者之前的所有作品,从小说的创作手法来看,这部小说已经完全的显示出来简·奥斯丁对于女性意识的描写已经不再那么的唯唯诺诺,但同时又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女性意识,所以,该作品的意义是非凡的,转变了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 女性的心理意识 简·奥斯丁的作品前期风格中女性的心理都是比较的偏活泼明快一些,而到《曼斯菲尔庄园》的出现时,女性的心理又变得美那么欢快,像女主人公范尼·普莱顿很多人都觉得她很阴郁,总是在胡乱的揣测别人的心思,关键时刻总是会又自己的想法,别人无法撼动,因为自己的坚持,心里对于爱情的理解始终不变,最后作者给了她一个好的结局,最终与自己一直默默喜欢的表哥艾德蒙·贝伦特在一起。而这部小说中的女性配角中贝伦特姐妹、玛丽·克劳福德都是美丽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但是作者却没有给她们一个好的归宿,从小受到金钱教育的毒害,刚开始的婚姻观都是以经济能力来衡量的,到后面发现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心理意识发生了转变,又开始追逐起爱情来,她们抛弃过爱情一次,最终爱情也将她们抛弃。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风格中关于女性的心理意识的写作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女性不再那么的唯命是从,敢与命运做斗争,和家庭抗衡,虽然外在表现没变,但内在的心理已经翻起了惊涛骇浪,她们对爱情最终都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不再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爱情的浓度,而是以精神需求作为婚姻的根本,那怕是最后身败名裂也要去尝试。从小说中女性心理意识的转变可以看出,作者在晚年写作手法与风格上的明显转变与所要想表达的东西更加的深沉。 女性的社会意识 简·奥斯丁最早的作品阅读过后,你会发现这就是英国人在那个年代里真实生活的写照,只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加以润色后在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书中的故事情节几乎是照搬现实生活。比如她的第一步作品里,夏洛特在和富豪帕尔默结婚后,在家庭的宴会上,为了秀恩爱什么的,她总是喜欢上前去找帕尔默聊天,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理睬,她倒也没有像观众认为的那么生气,自己找个借口躲过去了[5]。从这个情节来看,当时很多人的婚姻都是因为政治与经济的联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交易,感情在这些东西面前变得一文不值,女人只要嫁入了豪门生活有了保障就可以,对于感情方面的需求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而作者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里对于女性婚姻后的生活描写有了很大的改变,小说里的贝伦特夫人嫁给托马斯爵士后,托马斯并没有冷落她,而是对她疼爱有加,孩子们对他也是非常的敬重。普莱斯夫人对与老公也不是完全的服从,还有像范尼·普莱顿她们那一辈的女性完完全全都是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她们都有自己的追求。这在现代看来就是女性社会意识觉醒的开始,这些在简·奥斯丁后期的作品里都又变现出来。3、结束语 简·奥斯丁是英国非常受欢迎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里大多描写的都是18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家庭中关于女性婚姻与爱情的点点滴滴,从女性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去描绘周遭的世界。作者早期的作品其实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还是很单纯的,只是偶尔撒点狗血,对于小说的本质无关痛痒,而后期的作品写作手法上开始逐渐辛辣起来,包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曼斯菲尔德庄园》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作者以女性视角揭示了当时婚姻制度与观念的劣根性,是简·奥斯丁所有小说里批判性比较强的一部作品。The  Ned

有一本书叫<<简奥斯汀书友会>>,很好,可能对你有帮助

克兰菲尔德毕业论文

博士学位在克兰菲尔德大学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过程,它包括课程学习、研究项目、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在获得学位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并完成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学生还必须完成一篇论文,要求具有突出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在完成论文之后,学生还必须进行一次论文答辩,以获取学位。

英国Cranfield University克兰菲尔德大学学历认证挂科未毕业只有diploma怎么办?论文不过拿不到学位怎么办理学历认证?从英国的大学毕业后,不少中国留学生希望回国发展,那么在国内就业的时候,对于去国外留学的人们而言,就要进行学历认证,但是没毕业想要正常认证是不可能。申请人可以从下面的几个确认原则出发:1.确认认证合法范围:也就是说一是要颁发机构的合法性,二是颁发的文凭形式是否被认可。假如只是什么技能培训或者短期语言培训,以及交流生这种。那就不属于认证的范围。2.连续性和衔接性:这一点也十分重要,教育部的承认的教育模式是结合中国国情来弄的,普通的模式就是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如果中间缺了一环都不行,比如读完专科就去读研究生,肯定就不行了,不过这个也分具体情况,不同的国别和学校有不同的标准。3.学习方式:这个就要求是全日制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呆在国外进行学习,有护照有出入境记录。如果申请人是远程教育,则基本不受认可,如果是联合办学,则是部分认可的。4.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是否在国外进行就读,如果在学习时间,申请人护照却显示在就学国外,那肯定就不好认证了。如果申请人的认证的国外大学在认证范围或者认证的学习方式在认证范围,以及连续性,衔接性;最后还有学习时间(这个可以在护照问题上进行体现)上都没问题,那么就可以放心准备材料吧。总之,只有通过了国外学历认证之后,申请人在国外留学经历才能够在国内得到认可。

您好,英国的学制因为相对较短,本科3年,硕士1年,因此,吸引了很多学子前往,但是相对短小的学制,他们的课程内容却没有任何的缩减。在英国硕士是要求是修满180个学分才能拿到学位的,而论文也会有60个学分。那么论文没有过的留学生,学位为了证明学生在这所学校有过学习经历,都会颁发一个diploma,diploma或是certificate都是因为没有达到毕业要求才获得的证明,并不等于学位,所以无法认证,更不能认证成学位的!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厦门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有经济、外语、社科、建工、机械等专业,建校41年。

学院介绍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首任轮值主席院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

学校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厦门市政府开办的工业、建筑、财经等八个大专班。1981年,以工业大专班师资为主体,在八个大专班的基础上创建鹭江职业大学。1987年厦门职业经济学院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领域。201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下设有19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19676人,其中本科18151人,硕士1525人(2022年2月数据);专任教师近1100人 。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8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2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2020年,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省级重点学科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动力、会计、体育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5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1百分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2百分比;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专任教师的24;具有一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教师占36;外(台)籍教师的占12。

学校有双聘院士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讲座教授1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4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65个。

学校实验教学用房近10万平方米,建成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4项;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8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10个;是科技部“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 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1个、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5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厦门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厦门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厦门市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1个、校内科研单位4个、校内研究机构44个。

科研成果

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61项,其中福建省重大产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位列全省前5位;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人文优秀成果奖3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美、英、加、新等20多个国家68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密苏里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教育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密苏里学院。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中国高校首家)等。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

学校与26所台湾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台湾优质高校合作,开启闽台高校“4+0”试点的合作模式;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以白底红字构图,图案设计为内外两层结构,外层有“厦门理工学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时间”1981”,内层利用中国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厦门理工“字样,图案圆中有方,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理工人的胸怀和理想。字体在古印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标志给人以历史感和信赖感,蕴含着一种人文底蕴。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细长横向椭圆形证章。

校训是明理精工、与时偕行

“明理”《宋书·良吏传》是“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

校训

“精工”《后汉书·蔡伦》“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即精致工巧。

“与时偕行”《周易》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即“变通趋时”,寓有与“时”相配合而行动的积极意义。

“明理精工”强调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时偕行”强调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谢菲尔德毕业论文挂了

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就读本科阶段,如果因为最后论文没有过关导致本科无法顺利毕业确实也很可惜,但也是有多种办法可以解决的,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仅供题主参考:1、解决办法一:向院校申诉,或者转学。异国他乡,“环境”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的环境,真正融入当下的生活,才有可能开发出自身未知的可能性,发挥自身潜能去吸收新的东西。所以转学,绝对是把自己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的办法之一。2、解决办法二:申请硕士院校。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从金钱还是时间还是精神上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折磨”, 同时如果还要继续回到之前的学院“故地重游”,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愿接受的/涌。互铭/而排除“本科未毕业”的这个难题,去直接申请硕士的院校,无论是从时间金钱还是精神压力上来说似乎都是一个值得的选择。3、解决办法三:回国人员证明留学国外的生活并不是像在朋友圈里面看起来那么多姿多彩的,那个国家里发生的故事或许已经对生活蒙上了一层纱。如果不愿意再去面对,其实找渠道做回国人员证明也是一条行得通的路,至少证明自己有留学经历,也不会让自己这些年付出的所有心血白费。

无法认证,首先要毕业,毕业了才有学历。

做学历认证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张纸质的毕业证书,如果有那一张纸质的毕业证书的话,可以直接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去办理学历认证,反之如果没有,办理不了的

克兰菲尔德研究生毕业论文

精密加工技术的论文推荐591论文网给你,上面各专业的论文案例都有。可以借鉴可以拼凑,也可以找那儿的老师代笔,挺负责的。诚信也不错。你自己看着办吧

位于英格兰中部的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University)是所相当有特色的大学。20世纪四十年代,英国航空界的一些领头人物认为英国需要在航空领域拥有自己的专业学校。在考察了美国的航空工业后,1946年,克兰菲尔德大学的前身,航空学院在位于Bedfordshire贝德福德郡的一个小镇,克兰菲尔德的皇家空军基地成立。二十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这个学院在飞机的研究和设计的很多方面得到发展,并在其它科技领域以及制造和管理方面不断扩大。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所大学和前英国国家农业机械学院合并,并同皇家军事科学院开展学术合作。现在,克兰菲尔德不但保持了在宇宙航天领域的优势,而且逐渐成为欧洲地区,应用研究,发展和设计领域的最大中心之一。另外,克兰菲尔德大学的三个校区都远离城市。从伦敦市中心出发,乘火车一个小时左右,再转换汽车,才会到达不同的校区。 机械学院、管理学院、工业及制造科学学院都集中在克兰菲尔德校区,只招收研究生学历水平以上的学生。向东几英里就是Silsoe校区,教学重点集中在农业和医科。在Shrivenham校区,克兰菲尔德大学同皇家军事科学院联手,又受到英国国防部的相关支持,授课重点集中在军事管理。克兰菲尔德大学的不同学院有专门向中国学生提供的奖学金。负责中国事务的,过去五年来一直负责海外学生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GrahamHeard先生介绍说,专门为中国学生设立的奖学金从一九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是当时同'中国项目工作组'和'中英工业联合会'合作的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最初只有英国工业界提供赞助,现在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向这个合作项目提供赞助了。关于水资源专业的前景问题,我们正在咨询大学有关专业的老师,请他们帮助解答。请继续关注。

您好,英国的学制因为相对较短,本科3年,硕士1年,因此,吸引了很多学子前往,但是相对短小的学制,他们的课程内容却没有任何的缩减。在英国硕士是要求是修满180个学分才能拿到学位的,而论文也会有60个学分。那么论文没有过的留学生,学位为了证明学生在这所学校有过学习经历,都会颁发一个diploma,diploma或是certificate都是因为没有达到毕业要求才获得的证明,并不等于学位,所以无法认证,更不能认证成学位的!

谢菲尔德大学毕业论文成绩

孩子,你这个不合格范围有点大呀,那你是因为什么不合格,挂科还是论文,我先给你简单介绍这个不能顺利认证的情况是那些:①、国外留学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顺利毕业,比如平素挂科太多或者论文没过,最终导致没有拿到相应的学蓶以及合格的成绩单。②、所有材料真实但是不齐全,出现护/照/签#证丢失、成绩单不齐全。③、前置学历问题,很多留学生在申请学校的时候是找中&介做的材料去申请,学校是申请下来了但是最终回国做学歴认证的时候才发现前置学歴是做的假&材&料不被承认。④、转学分问题,学生存在转校或转专业的情况,而很多学校为了方便留学生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一般会承认相应的学分,但是回国做学歴认证的时候留服要求就不一样,对于不在认可范围内的学分一律不予承认。⑤、合作办学项目未备案。诸如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失败,所以你是哪种呢?

谢菲尔德大学硕士论文二次提交后30天左右出成绩。研究生院收到毕业论文提交材料后,会按照程序安排三到五位专家进行匿名评审,评审会花半个月左右,最后根据评审意见,研究生院给出论文结果。

人生没有回头路,你可以选择咨询一下在校教授,避免走弯路,祝你好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