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中小学体质检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2:56:00

中小学体质检测论文

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言。

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数据来看,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继续下降,这与高校体育课对开展耐力的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与学生对一些传统的发展耐力项目缺乏兴趣有关。所以高校教师要转变思维,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育课内容,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1关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在形态上和类别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是体现一个国家人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必要保证。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更需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试行方案),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大学生体质测试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次联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从国家发展和未来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所有在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正式展开全面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重新制定了体质指标体系、数据软件和数据的上报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测试工作,提高了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客观性。

2目前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检验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能健康测试在每个学期都进行,但是体能健康测试的目的性却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在学校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对体能健康测试进行了讲解,强调与学生学位证,毕业证挂钩,但也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学生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关注度、热情度没有被带动起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理解比较表浅。

学校对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系统管理分析。

在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管理方面,学校中的测试管理系统是比较繁琐的,具体管理的过程中较难实施,管理者的态度盲目,大部分管理者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体能健康测试的实质,仅仅是以一种盲目应付的态度在进行工作,在测试工作的过程中,管理机制松散,多个部门之间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常导致多个执行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能同时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欠缺,严重影响着学生体能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渐的改变这种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最终改善学校体能健康测试管理工作。

其次,在学校测试仪器方面,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测试仪器的影响,现在,虽然学校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测试的器材测试的仪器的落后局面的影响,测试结果有时就会出现不能符合测试要求的局面,多数的检测设备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能将测试的时间进行统一安排,也制约着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者,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的出现,有的学生在长跑时甚至会出现晕倒、呕吐等严重的问题,体能健康测试不达标的现象更是频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不够。

所以这就要求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次数上的问题,学校应在学校体育师资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分析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多数的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同时在进行锻炼的时候,缺少参与体育锻炼的伙伴,最后,学校在体能健康测试方面也缺乏相应有效的体育政策,因此,学校应明确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可以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的锻炼。

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间与现实安排冲突.

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参加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工作,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统一组织体能健康测试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多数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时间通常会安排在学期的前面的阶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反映存在不全面性,体能健康测试仅仅是一种体质状况的反映机制,学生的体质不应仅仅关注体能健康测试的达标情况,更多关注的应该是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

3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状况的分析。

体育教学内容中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某大学教师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8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安排了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但时间安排较少,承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课余锻炼技能与知识的教育,认为学生的体质养成应该在课下进行,自己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与行为导向,不能依靠课堂教学。

分析原因,首先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学生不喜欢也就导致教师只好改做其他的活动进行。其次是与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关,有教师直接指出,因为现在学生比较怕吃苦,所以往往在安排枯燥的身体练习时不太配合教师,这也是这项内容难以贯彻的直接原因之一。再者是与教师的教学投入与有关,教师不愿意思考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造成身体素质内容无法贯彻的原因之一。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调查结果显示,约75%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依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又依据出勤率和平时表现,很少有教师把身体素质纳入成绩体系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更有部分教师仅仅从体育参与的角度来制定成绩的考核办法,给学生造成了只要来就有成绩的错误思想。

4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体能健康测试这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视,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高校本身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环节还是后期的反馈工作,都应当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大学生自觉投入到身体锻炼中来,从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国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颁布相关的方针政策,并加大监察力度,使得各大高校能够在强有力的监督之下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5):78-81.

[2]陈昌盛,吴家荣.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1(21):14-15.

[3]王宁.试论人性化视野下现代体育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4(15):88-89.

[4]蔡德亮.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运动,2014(12):73-74.

拓展:

大学体育篮球体能训练与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 :

目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为了能向社会输送体能优秀的人才开设了大学体育这一课程。而其中篮球作为大学体育选修课的一种更是深受学生喜爱,而大学开设这一选课也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

大学体育;篮球课;体能训练;教学现状

篮球这一体育项目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其不但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能水平。学校为加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将篮球课作为选修课的一种供学生挑选。当然,大学的篮球课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较为单调、学生缺乏积极性等。本文将就大学篮球课体能训练及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内涵

体能是人类身体的一项重要素质,想要完成好工作以及学习任务,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能训练意在磨练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极限,其能够开发人类潜能并增强对人意志的磨练。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偏差,大学军训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身体素质较差这一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因此,在大学体育的篮球课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从而让大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各项挑战。

、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在大学体育篮球课中,体能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必须明确其目的,针对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内容制度具体的训练方案。第二,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几点原则,比如以力量和速度训练作为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以及体能训练效率要高的原则。第三,体能训练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制度出不同强度不同内容的训练计划。只有做到这些内容,才能使体能训练发挥最大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与内容都比较老,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篮球技巧和热身训练,而一些专业性的技巧教授以及对抗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些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导致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而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授课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的示范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解散自由活动,期末考核多数也仅仅以简单的测试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导致大学篮球课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师资力量不充足

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很高的重视,初中和高中甚至会发生主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学校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体育课的教学地位一直处于最底层,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体育课授课教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加之硬件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我国大学体育课的教学通常都存在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体育选项课都将跑步这一方式作为热身项目,体能测试也多以跑步的形式进行。跑步这种单一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篮球课有其本身的特性,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课教学时,其体能训练必须有其针对性,教师应制定符合篮球课具体要求的体能训练方案,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体能训练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对体育课真正的内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体育课及其中的体能训练都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体能训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自身优势。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方向指导,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体能训练达到其应有效果,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学生积极性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被逐渐消磨,当体育课上教师安排体能训练时,学生往往不愿遵从,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一些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其自律性较差,而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训练任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训练,最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学生身体素质差

我国的教育自中学以来,学校大多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在中学时期身体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从而使体能训练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另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体能训练并不能适应竞技与训练良好,而且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得不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调整。

、不科学的时间安排

大学校方多数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大学体育篮球课所占的时间很少,通常而言由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专业课压力大,校方会根据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决定体育篮球课的上课时间,这也导致篮球课的上课时间可能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由此看出校方不科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导致学生体能训练效果较差。

、没有形成训练体系

真正有效的体能训练往往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教师要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而传统体能训练往往形式单一,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大学体育篮球课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要求很多,其体能训练必须满足对速度、力量、柔韧性以及延伸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篮球课的体能训练效果。

、场地与设施的限制

大学现有的体育训练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其与校方的现有硬件设施不能匹配,而体育课也没能得到大学校方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这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不足,这些都给学生篮球课体能训练方面带来更大的难度。

4、优化篮球课体能训练方法

、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

想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制定出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适宜的锻炼。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将训练过程分成几个小模块,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在哪些环节的训练存在不足,并对其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使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训练时间,提升自己的短板。除此之外,饮食计划也是体能训练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营养的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有教师在一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比起学生自己盲目练习的训练成效要高很多。第一,教师在篮球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清楚的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大学学校可以聘请更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加入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第三,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学校应组织培训交流会,让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创新训练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篮球课的体能训练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方式,同时,在训练方案中加入一些新思路,让体能训练变得更加完善新颖。传统的训练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体能训练要求,这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从而使学生的体能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训练方式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体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体能训练需要重点训练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体能:第一,耐力训练。一场篮球比赛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想要在篮球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和状态,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进行支撑。同时,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体力恢复,教师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第二,速度训练。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随时应对赛场上形势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增强学生的爆发力,这样学生不仅能看清赛场上局势的变化,同时也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身体反应。第三,柔韧性及伸展性训练。篮球这一竞技项目需要很强的技巧,换而言之篮球运动中有很多难度系数较高的专业性动作,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极佳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动作。体能训练对学生具有深远意义上的影响,其能够使学生释放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压力,改善学生情绪;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另外其对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因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反应力以及思维活跃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毅力以及耐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并且能够对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理解。从这种意义来说,体能训练不但可以增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还能提高学生智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由此可见篮球体能训练绝对是一种一举多得的锻炼方式。

5、结束语

大学体育课中篮球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一项娱乐性和竞技性兼备的体育项目,它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乐趣,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大学教师要重视篮球课上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大体能训练场地、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让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够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进行,同时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另外,教师也要将体能训练方案设计得更加新颖有趣,最终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篮球这项运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

[2]黎振华.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3).

[3]璩晓沛.上海市高中篮球选项课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体育时空,2015(20).

[4]张麟,崔璨.高校篮球选项课“莱格尔跑”体能测试的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4).

一、指导思想以“快乐体验·健康成长”思想为指导,以“体教结合之阳光体育、医教结合之身心和谐”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以实施“三大健康项目”为抓手,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二、行动目标1. 健全和完善适合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健康促进课程。2、加强体教结合、医教结合,提高师生健康保障水平。3、在活动和课程体验中,逐步渗透健康意识、健康心理与公共卫生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使学生能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三、主要任务(一)健全和完善适合文英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健康促进课程。1、阳光体育浸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将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表,确保每位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完善“快乐活动日”课程,推进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依据学校特色,将踢跳作为学生练就体育一强的项目,形成学校体育课程框架体系。2、编制快乐中队手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学习和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完善校心理健康辅导室。三年级开展心理辅导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跟踪调查,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畅通心理危机转介渠道,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推进“快乐中队”建设,打造快乐中队、优秀辅导员和快乐天使,积极使用《学生健康知识普及读本》、《学生健康食谱指南》、《学生预防近视指导手册》等具有普及性和针对性的区域健康教育教材,以积极有效的宣传、干预手段,逐年控制我校中小学生肥胖和近视等疾病的发生率。3、关注个性差异,完善特殊教育根据每一个特殊儿童的不同特征,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建设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课程,做到定人、定课时。4、羽毛球成为学校品牌特色项目。从一年级开始,选拔优秀苗子,借助体育局的资源,开展羽毛球品牌特色的建设,逐步形成羽毛球特色校。四年级起全面推广游泳项目,做到人人掌握游泳技能。(二)健康卫士进校园,提高师生健康保障水平。1、聘请一名体育健身指导员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聘请1名体育健身指导员,定期来学校宣传与指导科学健身方法。2、聘请一名校园医生聘请一名校园医生,做到专业医生定期进校指导学校卫生工作,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专业水平。3、规范食堂管理模式,争创A级食堂。在全区中小学食堂普及规范管理模式,推进学校食堂“更好的管理,更安全的食品”管理模式,杜绝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争创A级食堂。(三)健康数据进家庭,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1、建立校学生健康信息资源库逐步形成学生健康数据常模,建立特殊儿童健康评估档案及信息库,实现家庭、学校、医院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健康管理合力。2、开展体质测试与健康体检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体质测试与健康体检,逐步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掌握校内学生健康状况,若出现共性问题,由专家指导团队研究制订健康处方,为学校、家庭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建议。四、保障体系(一)机构保障:建立校、班两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建立校长(分管校长)负责制,成立学生健康发展工作小组,设立健康教育教研组。学生发展部、课程教学部、人力资源部、体育室、卫生室、后勤保障部等部门要加强合作,保证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图(二)基础保障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2、加强学校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设现代化保健室,保健室配备1名专职卫生保健教师,并按照600:1的生师比来配备充实兼职卫生人员队伍。3、全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室达标工程,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力争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三)管理保障1、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学生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研究、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作。2、培训制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人人成为健康教育促进者。(四)评估保障1、建立公示预警制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定期将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情况予以公示,对学生健康的共性问题及时预警。2、在成为“区健康促进学校”基础上,继续努力,力争“市健康单位”。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实施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我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三、工作方针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3、以学校管理作为举措。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健康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4、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保障工作举措(一)改善学习体育我是场地及设施,打造健康明净校园根据上级的指示,全面清查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正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有方案地进行改造,打造健康明净校园。1、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建设健康活力校园。根据浙江省的体育设备设施的要求,添置配齐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质量。2、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建设健康无尘校园。更换教室、功能室的LED灯管,更新维护黑板,更换教室的灯光照明、课桌椅等设备设施,实现教室明亮、无尘,教学设备适合学生的健康需要。(二)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方案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特色操,每天上午、下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本、考试试卷以及健康行为检查表和分析,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等有关健康工作资料齐全。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区文教体局体卫科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软式垒球、围棋、踢、跳、长跑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根据要求,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5、实施“2+1”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三)学校卫生推进行动方案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方案1、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五)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建设行动方案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国家、省、市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保障措施(一)加大经费投入。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年度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三)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1小学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育先进理念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学体育教育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过分重视智育,忽视身体和心理健康,反而会适得其反,两者应当是相辅相成,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转变教育观念,提升青少年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各个小学纷纷转变传统体育教育思想,接受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奠定了基础。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尽管还深深影响着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但是在改革思想的推动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必将转变思路,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较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人才奠定基础。健康的身心是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载体,而小学体育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多样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目前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体育教育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育应当强调对学生体育锻炼方式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多样化小学体育教育方式下要求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运动氛围,保障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体育运动,同时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形成有利影响。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保留了体育课中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增加了体育健康知识传授的内容,要求能够在体育教育中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身体健康知识与科学健身方法,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此外,小学体育还应用了一些相关游戏来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能的兴趣,这不仅能够吸引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还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体育健身习惯,为他们长久的体质健康奠定思想基础。

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若想真正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单纯依靠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是行不通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相关技能技巧,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但是不一定能让学生长久地坚持下来。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恰恰要求他们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因此,注重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并将其列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教育部已经着手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增加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争取保障青少年每天都能坚持1小时的.体育活动。具体来讲,小学体育教育开展课余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在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增加一些游戏性体育运动,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也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在调节他们自身心情状态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不同标准设置比赛项目,比赛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让学生领悟体育运动精神为主,从而让青少年在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体育锻炼次数与时间,进而促进他们体质健康发展。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是衡量体质健康状况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情况,也必将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形成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50m跑和立定跳远,大多数小学体育教育都只是从速度与距离上来衡量和考核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而缺少对其灵敏协调等身体能力的考核指标,但是青少年正处于灵敏协调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若缺少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必然会在教育中忽视对青少年这方面素质的培养,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以后运动技能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育也在逐步创新教学评价标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指标的倾向性和操作性,以此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合理规划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调查显示,青少年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体育教育相对落后,不符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要求,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结合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育内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观察询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尽量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及体质健康发展要求。此外,小学体育教育还应重视对抗性运动项目,不能因为这些项目较强的对抗性特征而不开展这部分教学内容,比如户外拓展运动项目等。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避免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单一性,注意体育教育教学与学校校园文化的结合,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学体育教育内容,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教师则为学生提供运动中的运动技能指导,并记录好不同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会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多次的总结与分析中制定适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发现青少年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首先,坚持以学生兴趣的形成为目标点,以课程的结构为逻辑起点,以课程评价为基本出发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课程是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小学体育教育开展的最基本条件,所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次,以教学模式为实践创新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的条件下,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亟待改变,各个学校也纷纷开展了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情感式、范例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不同的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这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想与出路。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安排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内容与课时,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让青少年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并能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这种乐趣的激励下逐渐形成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最后,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青少年健康体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其实践体验才能达到体质健康的目标。但是,这一过程是相对较为复杂的,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来对这个过程进行监控与监督,并及时改进整个过程中的不足。在这种科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开展小学体育教育,使得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2结语

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与小学体育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及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学校体育必须占主导地位,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角度,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教育,让小学体育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小学体育教育与课外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其体质健康。

小学生体质检测论文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论小学体育教育》

【摘 要】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学生在小学时期,身体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他们的身体素质将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课上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优化课堂环境,完善教学手段,以最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优化

小学体育教育是新时期下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作具体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优点可归纳如下:①小学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②小学体育教育可以缓解身体疲劳;③小学体育教育可以促进体育开展;④小学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⑤小学体育教育可以丰富教育教学体系。小学体育教育不仅对学生有着极大地影响作用,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小学体育教育予以充分的重视,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集体化

如今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谓“独生子女不可独处”,独生子女本来与同龄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就较少,加之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就会产生孤独感与冷落感。他们在内心向往能够融入集体中,有着强烈的交际渴望。而体育教学恰好能为集体活动提供条件,因此,教师应适当的提高集体教学与集体训练的比重,并注意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实践证明,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效果明显,小组练习的方式能以最大程度的使课堂活动集体化,并增进了同学们相互的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要共同进步,就一定要和睦相处,相互协作,小组之间为获得领先或优胜,就一定要相互比较,激烈竞争。同学们在相互协作与比较竞争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体质并培养了顽强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而教师在小组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小组实力分配均匀,也要注意控制课堂的气氛与节奏,保证竞争积极向上。人的本性是渴望被表扬的,因此,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可以让他们为同学们做示范,而对于表现欠佳的同学,要进行鼓励与辅导,做到细心与耐心,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斗志。体育课本身形式就很丰富,采用集体化的方式,使得课程更为生动有趣,同学的主体作用更为明显。对培养学生顽强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注重游戏教学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游戏教学的应用,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好玩的阶段,采用游戏教学更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体育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变换,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身体发育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游戏规则的原则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游戏的竞技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同时,体育游戏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中注重游戏教学,合理的应用体育游戏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仅仅以跑步、做广播体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完全融入教学中,而游戏的趣味性与竞技性正符合学生的胃口。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设置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的自由放纵,要做到逐步提高学生机体的运动技能与器官的功能,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切忌过分激烈。如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球场的球赛,由于小学生身体较小,运动能力也比较弱,不适合在成人的大场地进行比赛,所以尽量避免由于场地不适合而产生的过度疲劳。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等。游戏教学要注意儿童化,要符合儿童们的兴趣爱好。另如在小学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们与生俱来的天真烂漫的想象力,教同学们的武术动作可以想象成各种武侠片中的“绝技”,如“凌波微步”、“如来神掌”等等。比起没有任何情境的单纯学习,这种仿佛置身于武侠小说中,自己担当着武林大侠的学习方式会令同学们乐在其中,更感兴趣,更有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无可厚非的,社会的需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德”则是排在第一位。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实现的,因此,其德育教育也主要体现在各种身体活动表现上。比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会有些同学故意使小性子,不和自己讨厌的同学接触,或表现出不礼貌的态度,这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游戏教学的方法,比如丢手绢等,特地让这两个闹别扭的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而实际上,小学生的心灵纯净心思简单,通过游戏的方式,小学生便学习到了逐渐解决矛盾的方法。教师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了小学生的情感问题,教会他们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同时,教师的言行与仪表,热情与态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观念,体育教师除了要有一般教师具有的端庄的态度之外,还应该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健康和阳光。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端庄并富有朝气的仪表,感染到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养成良好形象、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处事态度,语言要不失幽默风趣,切忌低级庸俗,让同学们体会到体育运动对形成一个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生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喜欢体育教师,自然就会学习模仿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可以体现在体育竞技项目中,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述奥运健儿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等等,让同学们体会到体育中的伟大精神力量。

总之,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提高,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身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有着充分的重视,并努力事先教育方式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卫国.浅议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

论文中学生体质检测对教学设计

、《标准》的测试项目(一)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二)小学三、四年级测试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四项。(三)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四)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5 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 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测试与评分标准《标准》中的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试验的测试。《标准》中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标准》的各项评分标准见附表1和附表2表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评价指标和得分年 级 评 价 指 标 得 分 小学一、二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60 坐位体前屈 40 小学三、四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40 50米跑 30 立定跳远 30 小学五、六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15 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 20 肺活量体重指数 15 50米跑、立定跳远 30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20 初中高中大学 身高标准体重 15 台阶试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20 肺活量体重指数 15 50米跑、立定跳远 30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20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一、《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标准》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集、汇总、上报《标准》的有关数据。二、本《标准》应在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科)、体育教研部(体育组)、校医院(医务室)、学生工作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的健康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各测试项目的成绩,由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汇总,并按照《标准》的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在毕业时放入学生档案。三、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高等学校);达到优秀成绩者,方可获奖学分(高等学校或实验新高中课程标准的学校)。对《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达到60分为及格,准予毕业;《标准》成绩不及格者,高等学校按肄业处理。四、奖励与降低分数的办法(一)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奖励5分,不同项可累计加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达到98%以上,并认真锻炼者; 获等级运动员称号者; 参加校运动会及以上体育比赛获名次者; 学生体育干部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中,工作认真负责者。(二)对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无故缺勤,一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或因病、事假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 1/3者,其《标准》成绩应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五、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生证明,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核准后,可以免予执行《标准》,所填表格(见附表7,略)存入学生档案。六、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要认真检查监督,定期抽查,并进行通报,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七、为使《标准》的实施更加科学、准确、简便易行,各学校选用的测试器材必须是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使用计算机,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八、各级各类学校在试行本《标准》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即不再施行,与此同时,《标准》成绩即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成绩。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十、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校中得到广泛推广实施,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篇1 为了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努力使广大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根据宁县 教育 体育局关于《201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方案的通知,促进我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纠正和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端庄、秀美的体魄姿态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 实施方案 。 一、成立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体制健康测试组 (一)、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振平 副组长:赵 琳 王永茂 成 员:曹文博 李红博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 组 长:曹文博 成 员:体育组教师 (三)、数据录入组 王海鹏、李红博 二、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2015年9月18日—25日) 宣传发动,让学生了解测试的重要性,由盘克初中实施 标准领导小组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负责具体落实。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6日—10月26日) 进行测试工作,做好记录并填好纸质档案,由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负责具体落实。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7日—11月10日) 测试数据统计及上传工作,由数据录入组负责具体工作。 三、测试工作具体要求 (一)、测试前要做好器材、宣传动员,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效果。 (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三)、测试一般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测试过程中必须保证秩序正常,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在测试结果上签字。具体测试工作在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由体育组负责组织测试;各班主任负责组织教育、督促检查;校医负责现场医务监督和指导。 (四)、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由体育组妥善保存,专人负责收集、保存成绩登记表和统计资料,并归入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测试项目成绩,由体育组汇总,并按照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 (五)、学生测试项目的测试值记录、得分、评定等级确因客观有误需修改时,应由学生向体育组书面申请,经相关测试教师、测试组总负责人、主管领导核实签字后予以修改。 (六)、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 (七)、体育组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 总结 带有规律性的 经验 ,要对本校的测试数据和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为学生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器材设备 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配备体育锻炼器材、设备和测试器材设备,以保证安全需要,达到锻炼目的。实施标准必须配备测试器材,选用的器材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为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性,加强对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测试要求,规范测试 方法 ,严明测试纪律,确保测试数据真实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五、经费落实 学校在经费支出中保证一定比例用于标准实施工作所需的管理工作费、宣传活动费、设备设施的购置与维护等费用,并保证专款专用。标准的组织、测试、补测和统计工作,均安排在单独时间进行。 六、检查和监督 学校标准领导小组对实施标准的情况检查和监督,定期抽查,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通过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本实施细则由“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盘克初中 20XX年9月17日 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邻教办[2014]90号)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谢勋评 副组长:黄碧琼 成 员:胡小平、甘金昌、汪远平、张兴全、朱候、鄢玲梅、 王丽琴 (二)测试小组 组 长:王丽琴 副组长:冯胜 成 员:张涛、张杰 三、测试工作分工 (一)教务处 下发通知,召开测试协调会,提供学生基本信息。 (二)艺体组 制定测试工作方案;协调各学生测试时间;组织现场测试;分析、上报测试数据。 组 长:王丽琴 副组长:冯胜 成 员:张涛、张杰 四、测试项目及安排 (一)测试项目 男:视力,身高、体重, 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 跳远 ,50米跑,引体向上,1000米跑; 女: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 (二)测试项目安排 所有测试项目逐个进行,完成一个项目的测试再进行下一个测试。 五、测试工作时间安排 (一)测试前准备 9月19号前完成测试仪器的校准、调试。 (二)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9月22日-9月26日 六、测试地点 学校上操场: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 、一分钟仰卧起坐 学校下操场:立定跳远、50米 、引体向上、1000米、800米 七、测试要求 (一)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工作。测试时务必身着运动装、脚穿运动鞋。 (二)对因身体缺陷、慢性病、心脏病、先天发育不良等疾病或不适宜参加规定项目测试的学生,经本人申请,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教务处批准后可以免予《标准》测试。 (三)弄虚作假将受到作弊处分。 (四)测试时学生必须携带学生证。证件丢失请提前办理,无学生证(包括证件无法识别)者不予测试。 柑子职业技术学校 艺体组 20XX年9月17日 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篇3 为了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努力使广大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根据上街区教育体育局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方案的通知,促进我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纠正和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端庄、秀美的体魄姿态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体制健康测试组 (一)、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沈培元 副组长:__ 吴文俊 成 员:李永刚 樊云龙 孙广胜 冯名勤 申义德 廖桂梅 韩文峰 王海华 禹占标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 组 长:汪剑中 成 员:王冬菊 胡晓龙 各班班主任 (三)、数据录入组 李跃菊 二、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9月8日—27日) 宣传发动,让学生了解测试的重要性,由郑州市第一〇〇中学实施《标准》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8日—9月29日) 进行测试工作,做好记录并填好纸质档案,由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2013年9月30日—10月10日) 测试数据统计及上传工作,由数据录入组负责具体工作。 三、测试工作具体要求 (一)、测试前要做好器材、宣传动员,提高测试时间的利用率,保证测试效果。 (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三)、测试一般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测试过程中必须保证秩序正常,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在测试结果上签字。具体测试工作在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由体育组负责组织测试;各班主任负责组织教育、督促检查;校医负责现场医务监督和指导。 (四)、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由体育组妥善保存,专人负责收集、保存成绩登记表和统计资料,并归入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测试项目成绩,由体育组汇总,并按照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 (五)、学生测试项目的测试值记录、得分、评定等级确因客观有误需修改时,应由学生向体育组书面申请,经相关测试教师、测试组总负责人、主管领导核实签字后予以修改。 (六)、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 (七)、体育组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经验,要对本校的测试数据和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上报学校为学生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器材设备 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配备体育锻炼器材、设备和测试器材设备,以保证安全需要,达到锻炼目的。实施《标准》必须配备测试器材,选用的器材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为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性,加强对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测试要求,规范测试方法,严明测试纪律,确保测试数据真实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五、经费落实 学校在经费支出中保证一定比例用于《标准》实施工作所需的管理工作费、宣传活动费、设备设施的购置与维护等费用,并保证专款专用。《标准》的组织、测试、补测和统计工作,均安排在单独时间进行。 六、检查和监督 学校《标准》领导小组对实施《标准》的情况检查和监督,定期抽查,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通过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本实施细则由“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郑州市第一〇〇中学 20XX年9月10日 附件1:郑州市第一〇〇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人员安排 附件1: 28日上午 七年级 身高:田启明 体重:闫晓慧 视力:李娟、陈智霞 肺活量:王保珍 50米:王冬菊、时海军 立定跳远:徐建伟、海洋、郭玉兰、 仰卧起坐(女子):张庆杰、薛冰、戚润华、边慧萍、冯艳、 杨朝阳、陈丹萍、赵静(记录成绩) 引体向上(男子):杨俊涛、张自强 坐位体前屈:李英 800/1000米:汪剑中、胡晓龙 28日下午 八年级 身高:田启明 体重:闫晓慧 视力:李娟、陈智霞 肺活量:王保珍 50米:王冬菊、时海军 立定跳远:徐建伟、海洋、卢朝阳 仰卧起坐(女子):张庆杰、马飞、陈咏华、赵丽红 张玉辉、马骥、薛冰、陈丹萍、张玲(记录成绩) 引体向上(男子):杨俊涛、张自强 坐位体前屈:李英、冯红梅(记录成绩) 800/1000米:汪剑中、胡晓龙、赵静(记录成绩) 29日上午 九年级 身高:田启明 体重:闫晓慧 视力:李娟、陈智霞 肺活量:王保珍 立定跳远:徐建伟、海洋、仇卫民 仰卧起坐(女子):张庆杰、栾宇琦、赵咏、冷慧、许俊丽、张丽萍、 陈莹、邢琳琳(记录成绩) 引体向上(男子):杨俊涛、韩捷(记录成绩)、张自强、李永慧(记录成绩) 坐位体前屈:李英、王珺(记录成绩) 800/1000米:汪剑中、胡晓龙、赵静(记录成绩) 看过“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的人还看了: 1. 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 2. 初中体质健康测试方案 3. 体质健康实施方案 4.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方案 5. 中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

内容有: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等;标准为: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实施方法为: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扩展资料: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

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湖南省2009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了周密、严谨、可行的实施方案,全面、细致的部署了监测网络的建立、监测人员的培训、经费筹措等具体工作,积极动员、宣传发动广大群众涌跃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明确监测工作任务开展体质监测工作是体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也是群众体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把它摆在突出的位置,因此,我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2008年兰州会议后,我局按照总局的要求,快速部署,制定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局领导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所领导为成员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监测工作方案,会同省教育厅、卫生厅、科技厅、民委、民政厅、财政厅、农业厅、统计局、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通知》(湘体群字[2008]92号),建立了由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方案要求,长沙、株洲、张家界市为承担国家监测样本量任务单位,其他各市、州体育局根据自己的特点设定3个县(区)为省监测样本量任务单位,分别完成7200人样本量,全省共计100800人。与此同时,全省各市、州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依据“打好基础,系统建设,依法运行,形成制度”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体质监测工作。2009年3月27日,我局在湘潭市召开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会议,全省14个市、州分管群体工作副局长、群体科长和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市、州体育局汇报了本地的监测工作情况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介绍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如有的地方把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纳入市、县两级体育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奖罚责任制;实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一票否决制”等。同时,局领导在会上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要认真、严格、规范,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行为;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保质保量,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二、营造监测工作氛围,宣传形式多种多样为了全面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各项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内容丰富多样、直观、科学的宣传发动形式。长沙市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委员会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积极、文明、和谐、健康”为主题,在贺龙体育中心共同主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国民体质监测启动仪式”万人健康展示活动,同时现场进行体质监测,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数百名群众亲临测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张家界市在启动仪式当天,组织了10台彩车,1000多人的腰鼓队上街宣传,所到之处彩绸飞扬,鼓声喧天,引来无数注视目光。电视台、日报社就此事作了多次报道,张家界政府大众信息网也刊登了信息。株洲市印制了2万份精美的宣传资料,分发到大街小巷,厂矿乡村,让监测点的群众了解、认识体质监测的重要性。同时,邀请了120多位优秀企业家座谈,以讲座和检测的形式,让他们亲身感觉体质监测的好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我省各市、州体育局先后以不同形式举办了体质监测启动仪式,仪式现场人声鼎沸,彩旗飘飘,宣传横幅耀眼夺目,广大群众笑逐颜开。真正营造了从城镇到乡村,从机关到厂矿,从社区到街道,从学校到幼儿园热闹非凡的体质监测工作氛围,各监测点都制作队旗,20面宣传横幅、标语及宣传板画80多幅,宣传资料10万份。我们先后编辑了5期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简报,把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各地监测工作情况,工作中的经验及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级领导、各监测中心,一份小小的简报起到了上传下达,交流信息的桥梁作用,很受大家欢迎。三、认真办好各级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测队伍在2000年体质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近几年我们每年都举办体质检测培训班,培养锻炼了一支上千人的检测队伍,常年为群众进行体质检测,但是,2009年的体质监测从数量和质量上比去年都要求得更严,更规范,因此,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刻不容缓。3月28日,我省在株洲市举办了全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培训班,160多名来自全省群体战线和部分厂矿院校的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以国家体质监测工作手册为教材,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每位学员不仅要学懂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操作方法,把理论知识融汇于监测工作中去。授课老师全部采用电化教学,表述和示范清晰明了,形式丰富多彩,叙述生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江崇民老师亲临培训班授课,对我省体质监测工作给予了重要指导。在省级培训的基础上,各市(州)、县(监测站)也先后培训了自己的监测队伍,全部按照测试指标、测试仪器、测试人员三固定的原则,做到人员稳定、专业结构合理。为了保持测试队的良好形象,所有的测试队都配发了队服和胸牌,在测试时一律挂牌上岗,做到了态度认真,要求严格,操作规范,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行为。省、市、县三级共举办培训班20次,培训监测人员860人。四、积极筹措工作经费,高质量地完成监测任务为了解决监测工作中的经费问题,2009年我局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了8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监测工作中的人员培训、购置器材、数据登录书的印制和统计运算与分析研究。购买了33套总局指定的监测器材和10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评定软件,印制了10万份登录书发给全省14个市、州和各监测中心(站),使全省的监测工作和全国同步进行。同时,各市、州都拿出了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如长沙、株洲、张家界,安排了15至20万元的监测经费,其它市、州也都相应地安排了专项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市州筹措监测经费272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182万、其他91万)。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测试阶段,如何优质优量完成监测任务,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是检验我们监测工作是否优质的唯一标准。为此,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三早”“四联动”。即:早宣传、早组织、早发动;省、市、县、乡四级组织联合运作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是:1、把好问卷调查关。幼儿的问卷我们派联系员提前将问卷表发给家长,耐心向家长解释、说明填写方法,请家长们积极配合我们做好工作。成年人问卷,我们每个测试点都安排3人负责询问,协助测试对象填好调查表。农村测试时,部分老人及妇女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解释能力有限,加之语言(方言)障碍,询问填表很困难,我们的队员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逐项解释,使每份表格都达到了要求。2、严格测试每项指标。测试工作严格按照测试指标,测试仪器、测试人员之固定的分工原则,每天的各项指标都有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改进,直致符合要求。比如形态测试,我们要求必须有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而且固定人员,防止因小的误差而影响大样本量的准确。群体处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同志,不辞劳苦,多次深入监测工作一线,检查指导监测工作,严把质量关,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误差,使每一个样本都能真实反映测试者的情况。为了使监测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9月6日我省召开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会议,对前一阶段全省各地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进行了小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措施,要求各地主管监测工作的领导深入一线,抓好质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会上肯定大家在这次监测工作中做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和需改时的问题,要求各地再接再厉,以对事业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工作态度,坚决完成国家和省里下达的监测任务。我省监测工作在全省厂矿、社区、城镇乡村轰轰烈烈展开,40多个监测点,上千人的检测队员在三湘大地辛勤工作。各级领导、广大群众踊跃参加检测,监测点人头躜动,热闹非凡,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一位参加完检测的农民兄弟拿着评定报告兴奋地说,这下我总算知道自己的体质状况了,我们每天从事农业生产,总认为身体很好,没想到我的心肺功能指标并不好。今后,我也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乡村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一位测试队员在日记中深有感触地写道: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只要真心为民服务,干好事、干实事,我们体育工作者也同样会被广大群众装在心中。走在小康路上的广大群众是多么需要强健的身体,社会越发展,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也就越大。2005年10月,我们按时完成了总局布置的监测任务,及时将登录书、监测数据整理归类上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市(州)体育局的监测工作于年底全部完成,全省共完成12万监测样本。目前我省数据分析统计全部结束,正组织专家撰写监测报告及分析研究论文,计划年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我省的国民体质状况,出版《湖南省2009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一书,同时,对在监测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召开表彰大会进行表彰。五、问题和建议(一)工作经费困难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取样面广、工作量大、耗时长且动用人力多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我们地方财政虽然给予支持,但毕竟有限,希望总局今后开展这项工作时,给予适当的专项经费,调动基层工作同志的积极性。(二)农民、农村幼儿取样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大多是一些老、弱、幼、病、残者,给取样造成一定困难,其次,农村取样耽误农民工时,部分人不愿参加。(三)器材故障偏多,耐用性尚需提高我省自购监测器材33套,加上总局配发的10套,共43套。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容易死机、刻度不准确,皮脂厚度计使用次数多了弹簧松驰,影响测试准确性,另外,建议这套器材今后改进能装电池,在偏远山区或条件受到限制时,不用外接电源也能开展工作。

体质检测相关论文

一、指导思想以“快乐体验·健康成长”思想为指导,以“体教结合之阳光体育、医教结合之身心和谐”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以实施“三大健康项目”为抓手,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二、行动目标1. 健全和完善适合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健康促进课程。2、加强体教结合、医教结合,提高师生健康保障水平。3、在活动和课程体验中,逐步渗透健康意识、健康心理与公共卫生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使学生能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三、主要任务(一)健全和完善适合文英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健康促进课程。1、阳光体育浸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将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表,确保每位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完善“快乐活动日”课程,推进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依据学校特色,将踢跳作为学生练就体育一强的项目,形成学校体育课程框架体系。2、编制快乐中队手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学习和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完善校心理健康辅导室。三年级开展心理辅导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跟踪调查,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畅通心理危机转介渠道,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推进“快乐中队”建设,打造快乐中队、优秀辅导员和快乐天使,积极使用《学生健康知识普及读本》、《学生健康食谱指南》、《学生预防近视指导手册》等具有普及性和针对性的区域健康教育教材,以积极有效的宣传、干预手段,逐年控制我校中小学生肥胖和近视等疾病的发生率。3、关注个性差异,完善特殊教育根据每一个特殊儿童的不同特征,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建设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课程,做到定人、定课时。4、羽毛球成为学校品牌特色项目。从一年级开始,选拔优秀苗子,借助体育局的资源,开展羽毛球品牌特色的建设,逐步形成羽毛球特色校。四年级起全面推广游泳项目,做到人人掌握游泳技能。(二)健康卫士进校园,提高师生健康保障水平。1、聘请一名体育健身指导员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聘请1名体育健身指导员,定期来学校宣传与指导科学健身方法。2、聘请一名校园医生聘请一名校园医生,做到专业医生定期进校指导学校卫生工作,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专业水平。3、规范食堂管理模式,争创A级食堂。在全区中小学食堂普及规范管理模式,推进学校食堂“更好的管理,更安全的食品”管理模式,杜绝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争创A级食堂。(三)健康数据进家庭,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1、建立校学生健康信息资源库逐步形成学生健康数据常模,建立特殊儿童健康评估档案及信息库,实现家庭、学校、医院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健康管理合力。2、开展体质测试与健康体检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体质测试与健康体检,逐步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掌握校内学生健康状况,若出现共性问题,由专家指导团队研究制订健康处方,为学校、家庭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建议。四、保障体系(一)机构保障:建立校、班两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建立校长(分管校长)负责制,成立学生健康发展工作小组,设立健康教育教研组。学生发展部、课程教学部、人力资源部、体育室、卫生室、后勤保障部等部门要加强合作,保证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图(二)基础保障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2、加强学校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设现代化保健室,保健室配备1名专职卫生保健教师,并按照600:1的生师比来配备充实兼职卫生人员队伍。3、全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室达标工程,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力争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三)管理保障1、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学生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研究、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作。2、培训制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人人成为健康教育促进者。(四)评估保障1、建立公示预警制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定期将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情况予以公示,对学生健康的共性问题及时预警。2、在成为“区健康促进学校”基础上,继续努力,力争“市健康单位”。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实施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我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三、工作方针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3、以学校管理作为举措。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健康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4、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保障工作举措(一)改善学习体育我是场地及设施,打造健康明净校园根据上级的指示,全面清查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正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有方案地进行改造,打造健康明净校园。1、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建设健康活力校园。根据浙江省的体育设备设施的要求,添置配齐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质量。2、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建设健康无尘校园。更换教室、功能室的LED灯管,更新维护黑板,更换教室的灯光照明、课桌椅等设备设施,实现教室明亮、无尘,教学设备适合学生的健康需要。(二)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方案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特色操,每天上午、下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本、考试试卷以及健康行为检查表和分析,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等有关健康工作资料齐全。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区文教体局体卫科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软式垒球、围棋、踢、跳、长跑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根据要求,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5、实施“2+1”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三)学校卫生推进行动方案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方案1、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五)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建设行动方案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国家、省、市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保障措施(一)加大经费投入。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年度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三)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提高方案论文

我国从 1985 年起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到现在已有 30 年时间。通过近 30 年监测结果可知,我国大学生在身高方面有明显增高,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大学生中肥胖和偏瘦的学生都呈现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在肺活量、立定跳远、50 米、800 米等项目上,成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全社会对此必须有足够的重视,体育工作者更应当担负历史重任,大家集思广益,为提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寻求科学的方案。

1互联网时代来临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方面。

互联网时代,就是互联网在办公、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普及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在应用电脑、手机,人们每天在互联网里工作和生活。大学生群体处在科技和文化的前沿,因此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网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末期,这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是否科学合理,同时能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自制力比较差,玩电脑、手机经常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及饮食规律。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非常显着的相关性,睡眠质量好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明显好于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靠食物,因此饮食对人的生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人健康的生长发育、工作生活和生命质量,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反之,而大学生群体的饮食规律与习惯却令人担忧,也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对大学生过度上网习惯进行干预和指导,引导其经常参与运动健身,对于增强运动能力并促进养成运动习惯,使他们从运动中收益,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2大学生主观健身意识不足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内在因素。

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度,缺乏相关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因而主观上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被动的上课,更重要的是体育工作者应不断改变思路、策略,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健身环境,让学生主动的来到运动场积极的参与健身。

正值青春期末期的大学生,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为使其健康成长,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才,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体育教学工作实际,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置有益大学生身心发展且喜闻乐见的项目,提高大学生健身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出健美的身材,增加自身的生理机能,促进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

3大学生的体育基础薄弱使其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通过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我们看到,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不论哪个项目,这样的同学就愿意而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自然就好。相反大部分同学没有自己的特长项目,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平时除了上课,玩电脑、手机,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体质健康状况逐年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中小学阶段,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的体育课成了边缘科目,且经常被挤占,有时上课也是自由活动,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自己擅长的项目。进入大学以后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但已经过了培养体育兴趣的最佳年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必须从小学就抓起,真正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等进入大学后高校应该提高丰富的体育健身器材,修建各种项目的运动场地供学生健身锻炼使用。学校除了抓好体育课外,还应设立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每个大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并且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条件,真正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

4家庭教育误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对孩子都有一定的溺爱,造成家长从小给孩子摄入过多的营养,就怕孩子吃不好,缺乏正确营养卫生知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从而导致其代谢失衡和营养状况不佳。具体表现在铁缺乏,钙的摄入量不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我国学生奶的消费情况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比较差距均较大。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入名校,任意占用孩子的锻炼时间,哪怕是双休日,也给孩子排满了各种家教和兴趣班,使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没有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在孩子面前也没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没能形成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使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也没有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锻炼,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

5体育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直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考核基本上都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技评与达标相结合,单元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如此繁多的考核内容和复杂的计算办法,并不能真正科学地反映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学习效果。

由于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不重视导致了学校对学生体育课的检测不够完善。体育课程的学分较少,得不到重视,并且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目的不够明确导致了教师随意给学生成绩,保证每人都达标,上报成绩不符合真实现状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是短期形成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问题,这么长的时间以来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发现了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但为什么仍然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出现?因为高校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其他问题,等等,而学生体质健康可以找到其他办法应付,但就业问题不是能简单应付的,所以高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是特别上心,财政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某些高校大学生体育设施不足,学生上课人数太多等,从而导致学生想锻炼但没有设施和条件,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5.

[2]孙天瑜。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初探和解决措施[J].科教导刊,2011.

[3]汪胜,卢晚秋。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

中小学学生体质监测机制研究论文

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言。

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数据来看,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继续下降,这与高校体育课对开展耐力的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与学生对一些传统的发展耐力项目缺乏兴趣有关。所以高校教师要转变思维,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育课内容,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1关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在形态上和类别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是体现一个国家人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必要保证。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更需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试行方案),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大学生体质测试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次联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从国家发展和未来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所有在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正式展开全面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重新制定了体质指标体系、数据软件和数据的上报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测试工作,提高了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客观性。

2目前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检验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能健康测试在每个学期都进行,但是体能健康测试的目的性却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在学校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对体能健康测试进行了讲解,强调与学生学位证,毕业证挂钩,但也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学生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关注度、热情度没有被带动起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理解比较表浅。

学校对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系统管理分析。

在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管理方面,学校中的测试管理系统是比较繁琐的,具体管理的过程中较难实施,管理者的态度盲目,大部分管理者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体能健康测试的实质,仅仅是以一种盲目应付的态度在进行工作,在测试工作的过程中,管理机制松散,多个部门之间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常导致多个执行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能同时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欠缺,严重影响着学生体能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渐的改变这种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最终改善学校体能健康测试管理工作。

其次,在学校测试仪器方面,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测试仪器的影响,现在,虽然学校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测试的器材测试的仪器的落后局面的影响,测试结果有时就会出现不能符合测试要求的局面,多数的检测设备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能将测试的时间进行统一安排,也制约着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者,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的出现,有的学生在长跑时甚至会出现晕倒、呕吐等严重的问题,体能健康测试不达标的现象更是频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不够。

所以这就要求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次数上的问题,学校应在学校体育师资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分析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多数的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同时在进行锻炼的时候,缺少参与体育锻炼的伙伴,最后,学校在体能健康测试方面也缺乏相应有效的体育政策,因此,学校应明确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可以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的锻炼。

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间与现实安排冲突.

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参加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工作,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统一组织体能健康测试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多数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时间通常会安排在学期的前面的阶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反映存在不全面性,体能健康测试仅仅是一种体质状况的反映机制,学生的体质不应仅仅关注体能健康测试的达标情况,更多关注的应该是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

3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状况的分析。

体育教学内容中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某大学教师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8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安排了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但时间安排较少,承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课余锻炼技能与知识的教育,认为学生的体质养成应该在课下进行,自己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与行为导向,不能依靠课堂教学。

分析原因,首先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学生不喜欢也就导致教师只好改做其他的活动进行。其次是与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关,有教师直接指出,因为现在学生比较怕吃苦,所以往往在安排枯燥的身体练习时不太配合教师,这也是这项内容难以贯彻的直接原因之一。再者是与教师的教学投入与有关,教师不愿意思考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造成身体素质内容无法贯彻的原因之一。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调查结果显示,约75%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依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又依据出勤率和平时表现,很少有教师把身体素质纳入成绩体系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更有部分教师仅仅从体育参与的角度来制定成绩的考核办法,给学生造成了只要来就有成绩的错误思想。

4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体能健康测试这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视,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高校本身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环节还是后期的反馈工作,都应当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大学生自觉投入到身体锻炼中来,从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国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颁布相关的方针政策,并加大监察力度,使得各大高校能够在强有力的监督之下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5):78-81.

[2]陈昌盛,吴家荣.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1(21):14-15.

[3]王宁.试论人性化视野下现代体育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4(15):88-89.

[4]蔡德亮.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运动,2014(12):73-74.

拓展:

大学体育篮球体能训练与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 :

目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为了能向社会输送体能优秀的人才开设了大学体育这一课程。而其中篮球作为大学体育选修课的一种更是深受学生喜爱,而大学开设这一选课也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

大学体育;篮球课;体能训练;教学现状

篮球这一体育项目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其不但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能水平。学校为加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将篮球课作为选修课的一种供学生挑选。当然,大学的篮球课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较为单调、学生缺乏积极性等。本文将就大学篮球课体能训练及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内涵

体能是人类身体的一项重要素质,想要完成好工作以及学习任务,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能训练意在磨练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极限,其能够开发人类潜能并增强对人意志的磨练。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偏差,大学军训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身体素质较差这一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因此,在大学体育的篮球课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从而让大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各项挑战。

、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在大学体育篮球课中,体能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必须明确其目的,针对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内容制度具体的训练方案。第二,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几点原则,比如以力量和速度训练作为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以及体能训练效率要高的原则。第三,体能训练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制度出不同强度不同内容的训练计划。只有做到这些内容,才能使体能训练发挥最大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与内容都比较老,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篮球技巧和热身训练,而一些专业性的技巧教授以及对抗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些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导致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而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授课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的示范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解散自由活动,期末考核多数也仅仅以简单的测试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导致大学篮球课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师资力量不充足

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很高的重视,初中和高中甚至会发生主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学校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体育课的教学地位一直处于最底层,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体育课授课教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加之硬件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我国大学体育课的教学通常都存在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体育选项课都将跑步这一方式作为热身项目,体能测试也多以跑步的形式进行。跑步这种单一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篮球课有其本身的特性,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课教学时,其体能训练必须有其针对性,教师应制定符合篮球课具体要求的体能训练方案,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体能训练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对体育课真正的内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体育课及其中的体能训练都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体能训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自身优势。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方向指导,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体能训练达到其应有效果,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学生积极性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被逐渐消磨,当体育课上教师安排体能训练时,学生往往不愿遵从,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一些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其自律性较差,而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训练任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训练,最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学生身体素质差

我国的教育自中学以来,学校大多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在中学时期身体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从而使体能训练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另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体能训练并不能适应竞技与训练良好,而且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得不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调整。

、不科学的时间安排

大学校方多数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大学体育篮球课所占的时间很少,通常而言由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专业课压力大,校方会根据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决定体育篮球课的上课时间,这也导致篮球课的上课时间可能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由此看出校方不科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导致学生体能训练效果较差。

、没有形成训练体系

真正有效的体能训练往往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教师要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而传统体能训练往往形式单一,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大学体育篮球课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要求很多,其体能训练必须满足对速度、力量、柔韧性以及延伸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篮球课的体能训练效果。

、场地与设施的限制

大学现有的体育训练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其与校方的现有硬件设施不能匹配,而体育课也没能得到大学校方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这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不足,这些都给学生篮球课体能训练方面带来更大的难度。

4、优化篮球课体能训练方法

、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

想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制定出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适宜的锻炼。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将训练过程分成几个小模块,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在哪些环节的训练存在不足,并对其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使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训练时间,提升自己的短板。除此之外,饮食计划也是体能训练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营养的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有教师在一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比起学生自己盲目练习的训练成效要高很多。第一,教师在篮球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清楚的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大学学校可以聘请更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加入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第三,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学校应组织培训交流会,让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创新训练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篮球课的体能训练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方式,同时,在训练方案中加入一些新思路,让体能训练变得更加完善新颖。传统的训练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体能训练要求,这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从而使学生的体能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训练方式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体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体能训练需要重点训练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体能:第一,耐力训练。一场篮球比赛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想要在篮球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和状态,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进行支撑。同时,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体力恢复,教师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第二,速度训练。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随时应对赛场上形势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增强学生的爆发力,这样学生不仅能看清赛场上局势的变化,同时也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身体反应。第三,柔韧性及伸展性训练。篮球这一竞技项目需要很强的技巧,换而言之篮球运动中有很多难度系数较高的专业性动作,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极佳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动作。体能训练对学生具有深远意义上的影响,其能够使学生释放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压力,改善学生情绪;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另外其对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因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反应力以及思维活跃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毅力以及耐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并且能够对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理解。从这种意义来说,体能训练不但可以增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还能提高学生智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由此可见篮球体能训练绝对是一种一举多得的锻炼方式。

5、结束语

大学体育课中篮球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一项娱乐性和竞技性兼备的体育项目,它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乐趣,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大学教师要重视篮球课上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大体能训练场地、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让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够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进行,同时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另外,教师也要将体能训练方案设计得更加新颖有趣,最终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篮球这项运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

[2]黎振华.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3).

[3]璩晓沛.上海市高中篮球选项课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体育时空,2015(20).

[4]张麟,崔璨.高校篮球选项课“莱格尔跑”体能测试的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4).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一、指导思想以“快乐体验·健康成长”思想为指导,以“体教结合之阳光体育、医教结合之身心和谐”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以实施“三大健康项目”为抓手,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二、行动目标1. 健全和完善适合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健康促进课程。2、加强体教结合、医教结合,提高师生健康保障水平。3、在活动和课程体验中,逐步渗透健康意识、健康心理与公共卫生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使学生能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三、主要任务(一)健全和完善适合文英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健康促进课程。1、阳光体育浸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将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表,确保每位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完善“快乐活动日”课程,推进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依据学校特色,将踢跳作为学生练就体育一强的项目,形成学校体育课程框架体系。2、编制快乐中队手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学习和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完善校心理健康辅导室。三年级开展心理辅导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跟踪调查,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畅通心理危机转介渠道,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推进“快乐中队”建设,打造快乐中队、优秀辅导员和快乐天使,积极使用《学生健康知识普及读本》、《学生健康食谱指南》、《学生预防近视指导手册》等具有普及性和针对性的区域健康教育教材,以积极有效的宣传、干预手段,逐年控制我校中小学生肥胖和近视等疾病的发生率。3、关注个性差异,完善特殊教育根据每一个特殊儿童的不同特征,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建设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课程,做到定人、定课时。4、羽毛球成为学校品牌特色项目。从一年级开始,选拔优秀苗子,借助体育局的资源,开展羽毛球品牌特色的建设,逐步形成羽毛球特色校。四年级起全面推广游泳项目,做到人人掌握游泳技能。(二)健康卫士进校园,提高师生健康保障水平。1、聘请一名体育健身指导员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聘请1名体育健身指导员,定期来学校宣传与指导科学健身方法。2、聘请一名校园医生聘请一名校园医生,做到专业医生定期进校指导学校卫生工作,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专业水平。3、规范食堂管理模式,争创A级食堂。在全区中小学食堂普及规范管理模式,推进学校食堂“更好的管理,更安全的食品”管理模式,杜绝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争创A级食堂。(三)健康数据进家庭,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1、建立校学生健康信息资源库逐步形成学生健康数据常模,建立特殊儿童健康评估档案及信息库,实现家庭、学校、医院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健康管理合力。2、开展体质测试与健康体检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体质测试与健康体检,逐步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掌握校内学生健康状况,若出现共性问题,由专家指导团队研究制订健康处方,为学校、家庭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建议。四、保障体系(一)机构保障:建立校、班两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建立校长(分管校长)负责制,成立学生健康发展工作小组,设立健康教育教研组。学生发展部、课程教学部、人力资源部、体育室、卫生室、后勤保障部等部门要加强合作,保证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图(二)基础保障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2、加强学校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设现代化保健室,保健室配备1名专职卫生保健教师,并按照600:1的生师比来配备充实兼职卫生人员队伍。3、全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室达标工程,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力争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三)管理保障1、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学生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研究、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作。2、培训制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人人成为健康教育促进者。(四)评估保障1、建立公示预警制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定期将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情况予以公示,对学生健康的共性问题及时预警。2、在成为“区健康促进学校”基础上,继续努力,力争“市健康单位”。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实施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我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三、工作方针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3、以学校管理作为举措。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健康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4、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保障工作举措(一)改善学习体育我是场地及设施,打造健康明净校园根据上级的指示,全面清查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正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有方案地进行改造,打造健康明净校园。1、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建设健康活力校园。根据浙江省的体育设备设施的要求,添置配齐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质量。2、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建设健康无尘校园。更换教室、功能室的LED灯管,更新维护黑板,更换教室的灯光照明、课桌椅等设备设施,实现教室明亮、无尘,教学设备适合学生的健康需要。(二)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方案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特色操,每天上午、下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本、考试试卷以及健康行为检查表和分析,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等有关健康工作资料齐全。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区文教体局体卫科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软式垒球、围棋、踢、跳、长跑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根据要求,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5、实施“2+1”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三)学校卫生推进行动方案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方案1、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五)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建设行动方案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国家、省、市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保障措施(一)加大经费投入。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年度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三)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