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古琴一声入耳论文范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4-07-06 11:13:49

关于古琴一声入耳论文范文写作

琴德精神与大学生的“为学” 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从先秦时代起,他便在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康盛赞:“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在文人阶层世代相传的结果,使得其具有了超越纯粹乐器的地位而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面对古琴时,常常面对这样的困惑,即:古琴本是一样乐器,其研究应当属于音乐史的范畴,但古琴的发展、成型、流传、研究又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莫大的影响。只要我们面对古琴,就无法割断其与文化母体之间的脐带而奢谈其音乐史上的存在价值,亦不能将之作为纯粹的文化现象而剥离其具体音乐环境。在此基础上,古琴的音乐精神是一个综合体,只有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多维观照,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一文化瑰宝在今天的存在价值。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高峰,也是古琴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宋代,文人阶层将古琴纳入他们政治理想的一部分,把古琴音乐看作“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影子。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探讨与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信念。古琴流传至今,不失其本身蕴含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虽然面临着许多教学有损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从琴德精神中得到感悟,从琴德精神可以学到古代人文高尚情操,对大学生“为学”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一、琴德精神与“为学”的关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的精神显而易见,人们无论从事何种事业,其原因不外乎:一是自己的爱好,能使自己获得身心享受;二是能从中获得物质回报。作为非职业化的业余爱好者,他们绝大多数是为了第一个目的去学习古琴艺术的,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他们大多不会去想借此要获得特质上的利益,相反还要自己花钱学琴。“为学”是古琴爱好者学习古琴艺术的动力,也是当代古琴艺术赖以生存普及的基础。

你好: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文化中最为古老的代表性乐器,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以及乐器制作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成为继昆曲后被列入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代琴谱举要清代影响较大的琴谱有《天闻阁琴谱》、《枯木禅》、《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琴学心声》等。

回答中的所有古琴书籍资料均出自图中上面的那个印章,那三个字我不说你们应该认识吧,都是古琴谱古籍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明代琴谱举要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蕉庵琴谱》《梅庵琴谱》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明代琴谱举要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蕉庵琴谱》《梅庵琴谱》

清代琴谱举要清代影响较大的琴谱有《天闻阁琴谱》、《枯木禅》、《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琴学心声》等。 《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虞山派徐上瀛传谱。刊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收31首琴曲中,增加了《松弦馆琴谱》不予收录的《雉朝飞》《乌夜啼》等快速节奏的曲目。《枯木禅琴谱》:释空尘辑。8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收录32首琴曲。《琴学心声》:庄臻凤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撰。共收14曲,都是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其中8首有歌词,有些歌词是庄氏自制。《五知斋琴谱》: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所收33曲多注明出处,指法细致详尽,在旁注中有徐氏加工发展之处及评语,为近代流传很广的琴谱。《春草堂琴谱》:6卷,苏璟(琴山)辑。清乾隆九年(1744)原刻本,又名《琴学新声》。《自远堂琴谱》:清广陵派琴家吴灴传谱。共11卷,收93曲,末卷30曲附有歌词。《松风阁琴谱》:程雄辑,2两卷。约成书于1684年。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共收11曲,且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1卷,收37曲。《德音堂琴谱》:郭裕斋传谱,10卷。康熙三十年(1691)。为原刻本。《诚一堂琴谱》:六卷,程允基(寓山)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琴学入门》:2卷,张鹤撰。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曲至今仍流行。《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广陵派琴家秦维瀚辑,收录32曲。其中的《龙翔操》等曲至今流传。《天闻阁琴谱》:唐彝铭等辑。16卷。收录琴曲同时还收集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理论。明代琴谱举要明代刊印琴谱之风很盛,传承至今的明谱为数甚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梧冈琴谱》、《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浙音释字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等。《风宣玄品》:朱厚爝辑于嘉靖十八年(1539)。全书共10卷。首卷为指法、调式等文字62则,手势图154幅;文字多取自《太音大全集》。书中收曲达101首,其中32首为琴歌。《神奇秘谱》:编者为宁王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3卷,上卷《太古神品》收16曲,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34曲。《神奇秘谱》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史料。《西麓堂琴统》:编者汪芝,成书于嘉靖乙酉年(1525)。全书共25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20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170曲。其中有《广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独具特点的谱集。《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澄。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蕉庵琴谱》《梅庵琴谱》

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有七根弦,木头是用的梧桐木,弦是丝线。又叫七弦琴,中国的古典书都称之为丝桐。琴是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标志。古琴就是音乐当中的一部《易经》,就象哲学一样。古琴代表中华民族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曲子就是《高山流水》。中国是有很好的音乐的,中国的琴就是一部哲学, 也有人说应 该叫作音乐艺术, 叫作道,琴道。我们讲孔夫子, 他的理想是希望这个国家的人民以礼乐来治国,和平外交。现在我们正是这样的了,礼乐治国。历史上写中国是礼乐之邦,乐是最有代表意义,所以周总理说昆曲好得很呢,昆曲是戏曲当中的浪花。我说音乐也好得很,但是七弦是音乐当中的浪花。你只有学了之后,才能够理解,不会弹,你还不能一下子理解,它的声音讲究韵味,不追求好听。我弹一曲《平沙落雁》,我只追求自然界平沙的味道,我自己就好象……掺入它的当中,浑然一体了。我要弹出那种味道来,自己有那种意境,那样一种感觉,我就和这个琴合二为一,这就是天人合一,就是修身养性。弹琴十个指头老是在运动,十指通心。想老了不痴呆的话,弹点琴还是好。手指头在动,说我弹不出好曲子没有关系,这个琴本身随便拨了两下,它就好听,它就是这么好。陶渊明不会弹琴,我们但不把他作为一个琴家来看,他就是无弦琴,没有弦,他不会弹,他说每天摸摸琴也觉得舒服。思想境界到心里头去了,一样达到养生的目的。嵇康就说你好好弹琴,再结合到饮食起居,你的寿命可以自己掌握。嵇康就是写了《秦赋》,是写得很好的,“殷殷琴德,不可猜忌。”这个琴的德教,太深奥了,不可猜度。琴本身是个很美的东西,美学。美的享受,外国人美的享受是维纳斯,裸体像,中国人美的享受是认识,境界高,境界很高的。文字介绍文字介绍全文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相见。我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主要研究遗传进化,也就是研究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栽培植物的起源,古琴则是我的业余爱好。据我所知,在我之前,已经有几位专家在这里做过讲座,如陈长林、李祥霆和许健,后两位都是音乐学院的古琴教授。他们从开始就研究古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业余爱好,不是真正研究古琴的,但是我非常喜欢古琴,到了只要有一张古琴就满足了的程度。我有一个老朋友,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很有名气的教授,现在已经90多岁了,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到中国来之后就爱上了中国古琴。他来中国本来是搞中英文化交流的,但是他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买了一张很好的古琴,回到英国之后,就专门研究中国唐代音乐。他来的时候才30几岁,现在90多岁了,仍未结婚,就只爱一张琴。关于古琴,好多人都不认识它,有些电视和电影里把古琴放错位置,出了一些笑话。我今天介绍古琴,只能说是浅谈。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前面有好多专家学者都已经介绍过,我只能是谈一谈我对古琴的认识。先简单介绍一下古琴。现在所说的古琴,就是有很古老历史的琴。它有七根弦,又叫七弦琴,琴身用的是梧桐木,弦是丝弦。关于丝弦,以前杭州有一个回回堂,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在做七弦琴的琴弦,但它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了,现在要想恢复丝弦很不容易。因为做古琴用的是丝弦和梧桐木,所以琴又叫丝桐。现在叫它古琴,是因为它历史很古。古琴的历史很悠久,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久,它的历史就有多久。相传在伏时就有了,后来神农、黄帝以至历代君王,他们没有一个不会弹琴的。我们想想神农、黄帝那个时代,除了种植五谷果蔬,同时他们也需要娱乐,他们就拿一个木头板子,绑上几条绳子,那时的绳子是什么样呢?大概就是皮筋吧。后来到了黄帝时期就有了丝,就用丝来做丝弦,丝弦一直用到今天。就是说很简单的一个板子,在上面绑上几条丝线来弹,这就是最早的琴了。开始究竟是几条弦呢?在尧舜的时候是五根弦,后来到了文王、武王的时候又加了两条弦,这就是七条弦,就叫作七弦琴。据有关文献记载,从有文字的时候琴就出现了。就是说,在夏禹以前的石器时代,还是用石头做锄头时,就有了琴,同时也有了医,古书有记载。这两种东西:中国的医和中国的琴,它们的历史都是很悠久的。琴书上说:“琴之为器,创自伏,成于黄帝,法象乎乾坤,用宣乎妙道,古之明王君子皆精通焉。昔者师襄鼓琴,则有游鱼出听,六马仰沫,况于人乎。自古明王所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全赖琴之正音是资。则琴之为道岂小技哉!而以艺视琴道者则非矣。”历代有修养、有学问的人,无论干什么行业,特别是文人,像苏东坡、文天祥、柳子厚,都会弹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琴是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中国华民族有什么音乐呢?我们在电视上看的管弦乐队,那是外国来的;代表我们中国的音乐是什么呢?是胡琴吗?是琵琶吧?这都是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三字经》上写的清楚,“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匏是少数民族吹的笙,土就是埙,恐怕有人没有听到过,我带来给大家看一看,它也是一种音乐,是中国的八音之一。现在音乐学院有人会吹,各种调子都吹得出来,能和七弦琴配合。木是敲的木鱼,石是磬,现在考古出土的石磬是个新发现,它们大小不一,一排排和编钟差不多,可以打出各种音乐调子来。关于金的东西有很多,如编钟。再就是丝桐制的琴和竹子制的箫。八音是古代的八种音乐,在众多的音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庙堂音乐,从前的庙堂里举行祭祀的时候,就有琴和瑟,小者为琴,大者为瑟。瑟是五十根弦,后来瑟太大了,不好带,就把它变小了,就是电视上见到的筝,筝是已经变小了的瑟。在众多的音乐当中,琴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西洋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小提琴、钢琴,咱们的就是这个琴,这是我的认识。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六艺,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和《乐经》,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易》是中国的古典哲学,现在全世界都研究它,它是一部很伟大的著作。《易》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古琴就是音乐当中的一部《易》,就像哲学一样。怎么说呢?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一,万物起于一。”一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以前我听钱学森教授做报告时,他说,宇宙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呢?是一点“·”,还是一道“-”?他说物理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不是一点,而是一道。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中国最早研究宇宙起源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这么一道“-”,万物起源于一道“-”,这就是八卦中的第一卦,即乾卦。“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横弄断了就是两道了,就是坤卦“--”。外国人说中国没有科学,他贬低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这里面仔细研究还是大有文章的。有的人说要琴做什么呢?拿到博物馆去陈列吧,它算什么音乐呢?其实琴也是很有味道的、有道理的。中国要有一种音乐,一种代表中华民族的音乐,就是这么一道“-”。我今天就谈琴是怎么造的,很像“-”。有许多同志知道琴,但还有许多同志没有见过琴,有的人琴、筝和瑟都区分不开,其实琴就是一道,把它剖分成两下,就是上面一道,下面一道,上面是天,下面就是地了。上面是乾卦,下面是坤卦。我们的祖先研究音乐是大有文章的,我倒不是在贬低外国的西洋音乐。中国音乐史书上历代都有记载:琴的形制,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十三徽代表十二时辰……那就是说七弦琴本身就是《易》的具体形象化,细研究里面的文章多得很,现在这里不能展开来细说。咱们祖先提出宇宙起源于一,万物起源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从此往后,产生了好多东西,许多名堂都在这里头。因此,两仪、四象、八卦,排列之后万事万物都可以得到解释,由两仪、四象、八卦,到最后这七根弦,你想弹什么曲子就弹什么,变化大得很呢,这也是一部《易》。我喜欢它所以赞美它,它确实非常有意思,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的音乐。古琴的内容非常丰富。古琴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很有意义的音乐,它有气派,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代表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现在文化部也开始重视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多少年来,它没有位置,只有一些文化人和像我们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喜欢它。现在连联合国也承认它了,它在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中都占有了一席之地。下面我说一说琴的声音。对于我们喜欢琴的人来说,它美妙得很,在不喜欢的人来说,它就像弹棉花,没啥听头。我国从孔夫子时就倡导礼乐之教,一个国家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时候也得懂得礼,所谓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已复礼。光礼还不够,还要有乐,为什么要乐呢?要有修养就得有乐,孔夫子梦见周公,他做梦都想回到西周,那时家家都弹琴,唱歌,讲究乐,就像现在在外国家家都弹钢琴一样。弹琴有什么好处?你只要一弹琴,心就安静下来了。现在人心浮躁,弹琴就让人不一样了。所以你看凡是弹琴的都比较平和,比较温和,因为这是礼乐之教,现在要好好宣传它了。我说的礼乐之教,礼是培养人的风格态度,风格要培养好要通过乐教,既然是乐教,如果只攀比好听,搞靡靡之音,那还谈什么乐教呢?一弹就想入非非,不行。中国古琴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乐器没有的:古琴是弹给自己听的,弹琴先入静,不能有邪思妄念。什么人都可以学,八十岁的老头也可以学,修养嘛,养老嘛。几岁的孩子也可以学,不是少年宫的一个五岁的小朋友弹琴得了奖吗?它本来就是教育性质的,和我们上学校老师按风琴教我们唱歌一样是美育。美学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素质教育,所以七弦琴是一种美育的具体措施。在西周时候,家家都有琴,小孩子都弹琴;到了春秋战国以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下子把文化都毁了,所以礼崩乐坏,也不讲礼了,乐也没人学了,所以现在六艺只剩五艺--《诗》《书》《礼》《易》《春秋》五种,没有《乐经》。《乐经》的乐理讲些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我们今天从各个方面还能了解一些,比如说《礼记》里有《乐记》;太史公也谈到一些关于琴的问题。《礼记·乐记》说:“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蔡邕在《琴操》中说:“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现在社会很复杂,活到一百岁的人很少了,按照中国的古文化传统,人活到一百二十岁是正常寿命。现在看哪个活到一百二十岁?很少,没听到过。嵇康说人活到千百岁没有问题,我们今天在思想、身体上应该怎样安息,劳逸结合,怎样安排才能做到?晚上睡觉都不安心,难得安宁,那怎么长寿呢?自己把自己就整垮了。汉武帝时有个人叫窦公,在天台,一百八十岁,汉武帝知道了,想长生不老,就把他找来,问他有什么秘诀。他说他什么也不知道,就只知道弹琴,弹一辈子琴。他住在皇宫吃得好,喝得好,回去不久就死了。弹琴可以养生。小提琴虽好,声音大,贝多芬拉拉,把耳朵给拉聋了。中国的音乐不是不能做到大声音,咱们少数民族的胡琴、二胡不是响得很吗?琴的音乐声音比较小,但韵味好。我带来两张琴,一张是古琴,是元朝的,一张是新琴。什么叫古琴,什么叫新琴,大家都认识一下。我们是初学,一、两千块钱的琴就可以。你学会了,以后有缘份,自然有好琴。琴里面文章可多了,天文、地理、宇宙、人生,都在里头,中国的琴就是一部哲学。也有人说应该叫作琴文化,叫作道,道德的道。琴道,有如喝茶有茶道。茶有茶文化,琴也有琴文化。琴,好多外国人都喜欢它,我刚才说的我那个好朋友,剑桥大学的,他连老婆都不娶,就是一张琴,爱成那个样子。所以中国琴有中国琴文化。昆曲据说要办个昆曲学院,古琴将来也要办学院,我们现在的领导也认识到这点了。要把乐学好了,就能修身治国,即所谓修、齐、治、平。人民的修养好了,我们的国家就好起来了。《史记》太史公曰:“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信,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此谓五音之和入耳而感动于心肝脾肺肾,而得仁义礼智信之正也。得其正则疹疠之气不入而寿矣。是琴德具有寿者相也。荀子亦谓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是皆养生之谓也”(《宋史·乐志》)。所以我就谈一谈琴在我们国家,在我们历史上的位置。我们讲孔夫子,他的理想是希望这个国家的人民以礼乐来治国,和平外交。现在我们正是这样的了,礼乐治国。历史上写中国是礼乐之邦,乐最有代表意义,所以周总理说昆曲好得很呢,昆曲是戏曲当中的兰花。我说琴也好得很,七弦琴是音乐当中的兰花。你只有学了之后,才能够理解,不会弹,你还不能一下子理解,它的声音讲究韵味,不追求好听。我弹一曲《平沙落雁》,我只追求自然界雁群在秋天飞翔的味道,我自己就好像……掺入它们当中,浑然一体了。我要弹出那种味道来,自己有那种意境,那样一种感觉,我就和这个琴合二为一,这就是天人合一,你想想那是个什么境界呢?还能胡思乱想吗?不可能。所以这就是修身养性,返其天真。把自己心里弄得非常的安详、安静,进入我说的“空无妙有”的状态,人就空了。但并不是消极,我这是有所不为而有所为,是空并不空。所谓空,就是把身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空了。琴里头修身养性就是这样的,你也能有这样的境界。我今天回到家里弹一弹琴,把自己空了,睡觉也不做梦了,做梦也做好梦,第二天上班精神很好,不是更好吗?做好本职工作,效果更好。弹琴如果有一点私心杂念,就弹不下去,至少弹琴的一点钟、两点钟你会空了。你每天这样空一下,就是养生之道,如果你能全部把自己空了,那就成“神仙”了。琴的声音是清微淡远,声音很小,韵味很好,弹琴的时候是自己在享受,改造你的思想境界。空了之外,还汲取一些营养来养你的大脑。一个大脑白天得办公,好好地吸收些营养。除了物质世界之外,还要有精神生活呀。对于精神世界,这个琴就很好。我以前建议过,希望小学里开古琴课,代替音乐课,小学生学这个多好啊。在少年宫有几十个学生,都是小孩,从五岁到十岁,都在学琴。我们今天带来个小朋友,才十一岁,一会儿让她弹,看她弹得多好。会琴的人都很肃静、很安祥。人首先要培养的,就是乐礼之教。中国的友人预言,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的思想教育,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之下的。马列主义是个大海,什么好东西它都要,儒家思想它也要,因为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在都提中国文化,将来这种思想在世界上会起作用的,会起很好的作用的。现在我们正在提倡礼乐教育,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我的理解就含有这种儒家思想的因素。继承传统,文化传统不能丢。马列主义是继承传统,所以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少数民族音乐都让它蓬勃发展……现在我说琴本身,琴的制造、琴在一个国家的作用。孔夫子是天天弹琴,把琴拿来当作做功课,就像天天读书一样,天天都整理自己的思想,朱熹继承孔夫子,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周公之后是孔子,到宋朝就是朱熹,这些人都讲究这种修养。弹琴是最好的气功,它能使人气血宣活,最后就达到一种境界。人和自然界浑然一体,高度协调,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自然状态,有什么不好呢?别的音乐很紧张,一般的音乐有鼓动、有刺激的,琴恰恰相反,它要你安静下来,弹琴不为了追求好听,真正的琴,弹得自己进入入静状态,人就是天地的中心,你说宇宙的中心在哪里?最后谈谈琴与美学。琴的美学内容丰富,所谓无极、太极、两仪、四象思想在里头都有。咱们中国的琴书,哪一个音配合宇宙间的哪一个星宿,都谈了。哪个音、哪个弦和天上哪个星宿对应,我觉得,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真是聪明和具想象力。琴的构造,包涵宇宙人生。一张合乎规格的七弦古琴,要具备九德:一奇,即泛音轻快,散音透澈,按音清脆,走音平滑;二古,恬淡中有金石韵,清浊适中;三透,清越响亮而不咽塞;四静,琴面弧度平正,任何一点上不起砂音和飘起的尖声;五润,发声不躁,韵长不绝,清远可爱;六圆,声韵浑然不破;七清,容易听清楚,少杂副音;八匀,散按、与十三徽按泛的音色统一而无差异;九芳,愈弹而声愈出,无弹久声乏之病。一张七弦古琴具备这九种条件即九德,从美学角度看,是美的。琴音色之美,稽康在《琴赋》中描写得非常耐人寻味,他说:“惜惜琴德,不可测兮;体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谁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古琴气韵是高雅的,在美学上是尽善尽美的,真可谓音乐中的兰花。琴在美学上的意义,还可以通过成连如何引导伯牙到海上感悟而作《水仙》操的故事,说明琴之美在于移情。如不能移情,何美之有?大还阁伊桓序曰:“昔伯牙受琴于成连,三年不成,乃与牙俱至海上,连托故而去,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涌,林岫杳冥,怆然感曰,先生能移情我情哉!援琴歌水仙之曲,遂为天下妙。乃知琴之道,通神明,协上下,以天授而非以人授;以神合而非以音合,不徒求之宫商律吕间也。”美学教育的例子还很多。你琴弹得好,水里的鱼都跳出来听你弹琴,正在吃草的马听到你弹琴,就扬起头来听你弹琴。这都是美学的教育,形容它感动人,也感动动物。我的嗅觉不好,闻不到香味,我有时候在屋里弹琴面前摆一盆茉莉花,我这一弹,香味我能闻得到了。你说怪不怪呀,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另外一个可能不确切。我弹琴,桌子上摆一盆文竹,一弹琴,文竹的叶子就一动一动的,是不是桌子在动就不敢说了。但那个香味是确实的,开始以为自己是唯心主义,我搞了几次,不弹琴我闻不到香味,一弹琴香味就出来了。它能够感动物质。有个医学家研究琴的声音,哪种声音能够感动人,哪种声音能够感动物。并不迷信,浑然一体嘛,植物、动物都一样,身体发出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是可能的,可以解释的。这是说明养生、美学各种东西到现在其实是发展了。我弹琴只能弹给自己听,琴能使我入静,心灵美,起到养生效果。我今天带来两张琴介绍。这张琴是尼龙钢丝弦,另一张古琴是丝弦,让你们认识一下,有机会看一看。你们看钢丝弦弹得多响亮啊,演奏效果要好一些;丝桐就没有这么响了,但音色韵味好一些。我在前面说过,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好听,追求的是修身养性,你们弹了就知道了。丝桐的丝开始弹不行,但是弹了多少个曲子、多少年以后,你就会理解了。古琴发展到今天分成两个阶段。有人说丝桐就该拿到博物馆里去陈列了,早就该被淘汰了,这是走极端。说钢丝弦不是七弦琴,是钢丝弦琴,也是走极端。只要对国家建设好,对大家素质修养教育好,就都提倡吧。我是喜欢弹丝桐,从前就是弹丝桐。最早的时候,弹的是古琴,现在讲究唐朝的琴,唐琴、宋琴,我以前老师那里都是那种琴,那种琴弹起来,韵味真是妙不可言。总而言之,它是属于美学素质教育,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它跟旁的音乐不一样,你看它的历史记载那么丰富,我们不能把它丢了。我就谈到这儿吧,咱们来弹琴吧。请小朋友王如来弹一曲《流水》。(《流水》琴曲)清朝张孔山是大琴家,给本曲加了七十二滚拂,把水声扩大了,在我们国内都是弹这个曲子,现在卫星转播的也是这个曲子,是老琴家管平湖弹的。这个曲子是比较高层次的曲子,一般琴弹得相当熟了之后,老师才让学这个曲子。我们这个小琴家,你们看她现在把《高山流水》弹得相当好。在琴曲里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学琴的人都喜欢这些曲子,对于懂琴的人这是美的享受,众位开始听,有点不习惯,慢慢地听就觉得有味道。刚才《流水》写的是长江万里图,杜甫的诗:“花近楼台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弹流水的上游到锦江,那七十二滚拂是经过三峡。关于三峡,李白写的一首诗和郦道元写的《水经注》,都写得很好。李白的诗大家都很熟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三峡。琴曲到后边,就出了三峡,江面开阔得很。李白到黄鹤楼送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情画意都在里头。现在我弹《平沙》描写秋天,就是写雁群在万里长空飞行和起落情况,是个中小曲子。《平沙》要扩而大之就是《秋鸿》,明朝大琴家朱权作的那个曲子,很长,像二万五千里长征,气势磅礴。中国琴的曲子非常丰富。《平沙》是学琴的人都要弹的,雅俗共赏。

关于钢琴论文范文写作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 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 )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 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我可以帮你写的,很简单。(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关于古琴论文范文资料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古筝的统一规格为: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试论古筝的音色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一、客观因素(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质木料,木纹顺直,色泽美观,质地坚实,是制作筝框表板、岳山利弦柱的良材。制作古筝的材料很讲究,木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琴板的弹性和传声性能,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制作古筝的面板,常用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均匀、无节疤、无斜纹和扭转纹的桐木板,而琴的镶板则用硬度较大,木质坚实的木料,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技术,这是做音色优良的古筝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音色的优劣。2.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义甲触弦而得到的,弹筝用的义甲和拉弦乐器的弓子一样重要,做义甲的材料、规格、硬度、表面光滑程度等,都会影响古筝弹奏的音响效果,因此,义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讲究。3.弦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弦的种类也由很多,各种材料制成的弦,振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丝弦:音质纯朴,但音色较沉闷,不够清脆明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五十年代以前的筝常用丝弦,以后已被钢弦所取代。钢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余音较长,适用于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但由于其余音长,杂音较多,弹奏《战台风》之类的乐曲,音响较嘈杂,没有金属尼龙合成弦的效果好。金属尼龙合成弦:低音浑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音质比钢弦纯净,适合弹奏和声效果丰富,音响强烈的乐曲,但余音较短,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效果不如钢弦佳。(二)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古筝属弹拨乐器类,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奏,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古筝的演奏,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触弦角度和速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1.触弦方式变化对音色的影响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人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琴码约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2.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A.基木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音色柔和、饱满。B.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人,音色较为深沉、厚重。C. 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实际演奏中,音色的产生与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获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一种。只有当触弦角度、而积与触弦位置、过弦速度、力度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获得我们所想要的音色。3、手指用力部位的变化古筝演奏的基本发力点在于手指尖,但由于乐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演奏时就相应的需要变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筝曲,要求音色刚健、硬朗,就应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关节,以增加力度,这样发出的音便刚劲有力:演奏浙江筝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灵巧。这时就不能把发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关节,而应放在手指第一关节。力度相应减小,发出的音则柔和,轻巧。二、主观因素对音色感知的经验基础上联想成像的音色标准与内心听觉一样,是鉴别客观实践音色的无形尺度。在长期的音乐时间活动中,人对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频率、幅度、波形、高低、强弱及明亮、暗淡、净润等方面获得的感性认识到,这种感性认识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获得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地重复,是在音响对感官的一再刺激,经过数个感受器官联合工作,并使接收到的音色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信息库加以分析、综合、编码、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审美的艺术。任何一首古筝作品都会表达自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去进行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再现作品。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等需要,性地设计不同的触弦方式,以求获得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内心听觉存在于演奏者心灵之中,无影无形,但却能主宰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支创造相应的音色。它对音色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并且有创造性的,是实践音色美的先导,只有具备了美的内心听觉才会有优美的实际演奏音色。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更应在艺术修养上下功夫。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越深越细腻,就越能调动诸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越能通过美的音色去感染人。总之,要想使演奏水平日臻完善,在提高演奏技巧水平的同时也应在音色的把握上不间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参考文献:[1]李军:《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中国戏曲学院学报》,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2]林玲:《论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怎样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品》华乐出版社[3]佘艳:《如何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襄樊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年5月第3期[4]邱大成:《古筝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5]焦力:《论古筝的演奏音色》[6]葛雪婷:《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音乐时空》[7]陈去非:《古筝演奏,音色是灵魂》,《福建艺术》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一、客观因素(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

古琴艺术的网络传播论文

一、我们应推动优秀古琴音乐文化的网络化发展

利用网络文化所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将古琴文化艺术作为内容,将数字化作为载体,充分利用多种网络传播方式和手段去推介古琴音乐,以增加人们对古琴文化的接触,从多方面深化人们对古琴的了解。

首先,笔者认为,可开展网络古琴博物馆的建设。网络博物馆以互联网为纽带,可收集和整合珍贵的图片、视频资源并将其数字化;同时,它突破传统纸质资料的储存空间限制,检索便捷,图文并重,成本低廉;而且,它强化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若建立网络古琴博物馆,其中的电子图片、视频、文字,可让人们随时浏览,没有时间限制。网络博物馆除了传播文化、介绍展馆、没有现实展馆的人流压力之外,还为访问者提供了不少方便:省钱省时省力,而且资料固定可以反复浏览,同时还可以保持难得的心境——一边欣赏古琴音乐,一边学习古琴知识。如“古琴专题库”这个网站就类似于一个网络古琴博物馆,其中的内容丰富翔实,分为“琴史”、“琴人”、“琴曲”、“琴谱”、“琴论”、“琴派”、“琴工”、“琴品”、“琴文”、“琴传”等专题。类似地,还可进行古琴专题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古琴网站可被打造成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新媒体,其中应注意充分挖掘古琴的文化资源,如古琴优美的传说、古琴与名人的故事等,充分展示古琴的独特魅力。古琴生产厂家也可建立网站来展示和宣传产品。通过网络充分展示优秀的古琴艺术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让古琴艺术更加鲜活和生动,推动古琴艺术的创新和古琴知识的普及。

目前,国内较有名的古琴专题网站有“中国古琴网”、“中华古琴网”、中国古琴学会网站等;一些综合性网站也设有古琴频道,如“拙风国乐频道”、“中国古曲网”的“古琴频道”等。然后,古琴音乐的在线传播还可与“土豆”、“优酷”、“酷6”、“爱奇艺”、“网易视频”、“搜狐视频”等热门的视频网站合作,通过视频与音频的传播,让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古琴艺术的魅力,这可让古老的古琴艺术在大众中由神秘变得熟悉,传播的范围更广。同时,对于一些古琴初学者而言,通过视频的指法示范,还可更好地掌握古琴演奏指法。此外,个人化的“自媒体”(如博客、QQ群、网络空间、BBS论坛等)也是古琴音乐网络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如个人在网上发布帖子、图像、视频,介绍古琴音乐状况,解答网友对古琴音乐的问题等。通过这类民间网络的'传播力量,古琴艺术可以更牢地扎根于网络。

例如,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就是当下古琴文化传播最普遍也最为常见的传播渠道之一,许多学古琴的网民通过这些工具有意或无意地交流、分享、介绍了古琴音乐,有的人甚至在自己的网络个人空间里介绍了内容多样的古琴知识。另外,网络的“贴吧”里有与古琴音乐有关的各种帖子,可达到向更多的人宣传古琴文化的目的。还有,一些古琴演奏家也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如古琴演奏家赵家珍的博客),既宣传了自己演奏的古琴曲,还积极地传播了古琴文化。笔者相信,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普及,民间的个人化网络传播古琴音乐的力量将会继续发展壮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二、互联网消融了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

古老的古琴文化通过网络技术,将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我们可拭目以待一种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结合、以网络文化为载体的现代古琴音乐文化的形成。

关于古琴本科论文范文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一、客观因素(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

试论古筝的音色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一、客观因素(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质木料,木纹顺直,色泽美观,质地坚实,是制作筝框表板、岳山利弦柱的良材。制作古筝的材料很讲究,木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琴板的弹性和传声性能,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制作古筝的面板,常用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均匀、无节疤、无斜纹和扭转纹的桐木板,而琴的镶板则用硬度较大,木质坚实的木料,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技术,这是做音色优良的古筝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音色的优劣。2.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义甲触弦而得到的,弹筝用的义甲和拉弦乐器的弓子一样重要,做义甲的材料、规格、硬度、表面光滑程度等,都会影响古筝弹奏的音响效果,因此,义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讲究。3.弦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弦的种类也由很多,各种材料制成的弦,振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丝弦:音质纯朴,但音色较沉闷,不够清脆明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五十年代以前的筝常用丝弦,以后已被钢弦所取代。钢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余音较长,适用于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但由于其余音长,杂音较多,弹奏《战台风》之类的乐曲,音响较嘈杂,没有金属尼龙合成弦的效果好。金属尼龙合成弦:低音浑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音质比钢弦纯净,适合弹奏和声效果丰富,音响强烈的乐曲,但余音较短,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效果不如钢弦佳。(二)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古筝属弹拨乐器类,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奏,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古筝的演奏,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触弦角度和速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1.触弦方式变化对音色的影响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人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琴码约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2.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A.基木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音色柔和、饱满。B.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人,音色较为深沉、厚重。C. 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实际演奏中,音色的产生与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获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一种。只有当触弦角度、而积与触弦位置、过弦速度、力度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获得我们所想要的音色。3、手指用力部位的变化古筝演奏的基本发力点在于手指尖,但由于乐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演奏时就相应的需要变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筝曲,要求音色刚健、硬朗,就应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关节,以增加力度,这样发出的音便刚劲有力:演奏浙江筝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灵巧。这时就不能把发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关节,而应放在手指第一关节。力度相应减小,发出的音则柔和,轻巧。二、主观因素对音色感知的经验基础上联想成像的音色标准与内心听觉一样,是鉴别客观实践音色的无形尺度。在长期的音乐时间活动中,人对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频率、幅度、波形、高低、强弱及明亮、暗淡、净润等方面获得的感性认识到,这种感性认识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获得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地重复,是在音响对感官的一再刺激,经过数个感受器官联合工作,并使接收到的音色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信息库加以分析、综合、编码、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审美的艺术。任何一首古筝作品都会表达自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去进行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再现作品。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等需要,性地设计不同的触弦方式,以求获得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内心听觉存在于演奏者心灵之中,无影无形,但却能主宰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支创造相应的音色。它对音色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并且有创造性的,是实践音色美的先导,只有具备了美的内心听觉才会有优美的实际演奏音色。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更应在艺术修养上下功夫。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越深越细腻,就越能调动诸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越能通过美的音色去感染人。总之,要想使演奏水平日臻完善,在提高演奏技巧水平的同时也应在音色的把握上不间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参考文献:[1]李军:《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中国戏曲学院学报》,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2]林玲:《论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怎样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品》华乐出版社[3]佘艳:《如何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襄樊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年5月第3期[4]邱大成:《古筝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5]焦力:《论古筝的演奏音色》[6]葛雪婷:《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音乐时空》[7]陈去非:《古筝演奏,音色是灵魂》,《福建艺术》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关于古筝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古筝作品《夜深沉》演奏赏析2、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3、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4、古筝启蒙教学中技法训练探讨5、浅谈新时期高师古筝教学与发展6、浅析当今中阮的表现形式及在乐队中的发展前景7、浅谈古筝技巧"摇指"的运用与发展8、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9、新时期古筝艺术普及和传承的思考10、一点二角三发力--浅析何宝泉古筝演奏教学艺术理念11、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12、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联曲体结构分析13、对古琴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思考14、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15、分析我国传统茶艺中筝艺表演的民乐艺术特色16、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7、浅析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

可以啊,为什么不能呢,可以写它的起源发展意义,意义要分不同的时期阐述,特别是现代的意义,同时也需要加入你个人的想法看法,还有他人的想法看法,分古人现代人阐述,最好加上一些对比啊,看它是什么类型的东西,要找到相同类型的东西来对比,它不仅仅可以是乐器这一类型的哦,同样也是其他的类型的东西哦,这里当然还得阐述古今在该类型的不同,最好在描述下和它同类型的东西的特性优缺点能干啥起啥作用,要接近生活的作用,这样对比起来才形象啊。当然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把你想说的,不管该说不该说的都描述出来,当然反动啊暴力的思想什么的描述的时候还是委婉的一点好。

关于大声说论文范文写作

致谢语篇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际目的是其感谢功能,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论文致谢的 范文 ,仅供参考。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一: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

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 毕业 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 方法 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二: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___ 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更多"论文致谢"推荐

★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毕业论文致谢老师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三:

经过一个月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做实验,今天终于可以顺利的完成论文了,自己想想求学期间的点滴历历涌上心头,时光匆匆飞逝,三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我在大学的生活,得以划下了完美的句点。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秋民,因为论文是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周老师大量的心血。周老师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他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

周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稿中,精确到每一个字的批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论文之外明白了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更让人感动的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周老师在因病情况下还是一如既往的辅导我们的论文写作,他的精神激励了我们,使我们克服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在此,谨向周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谢谢周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的极大地帮助。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 其它 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此谢谢辅导我实验的莫关怀老师及刘师凤等同学,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四: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顾紧张但又充实的学习和开发过程,本人在此向所有关心我的及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从指导老师--------__ 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在此感谢她耐心的辅导。在写论文阶段,__ 老师几次审阅我们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没有她的指导,我们就不能较好的完成课题设计的任务。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这几年来对我有所教导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表示感谢。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五

致谢本是我曾经认为最好写的部分,复制粘贴,却迟迟动不了笔。如同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落幕,幕布下的我心里有说不清的遗憾与不舍。这篇本科毕业论文从开题到今天历时九个月,见证了我从保研失利到 考研 成功的惊险与惊喜,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这篇论文从最初拿到《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的一头雾水,到如今对

amos 掌握皮毛,原先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一步一步也走了过来。

首先,我要真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卓卓老师,本次论文从概念提出到确定选题,中间多次的修改到最后的定稿,每一步都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跨越了时差和太平洋。在这漫长的九个月里,李老师对我复习考研给予了最大的理解,不仅给了我复习备考的建议,也给了我宽裕的时间准备,而在我拖延症发作的时候,李老师也及时给了我警醒。正是这位宽严并济的老师,为我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大量心血,老师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让我终身受益,激励着我不断求实进去。

其次,我要向教导我、帮助和关心我的学院众多老师们、向支持我鼓励我的同学朋友们、向始终陪伴我的家人们致以衷心地感谢!正是你们的帮助和督促,我才能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最后,我要向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六

在论文写作的这一个月来,我其实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身边一直有老师和同学陪伴我,帮助我,相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刚开始,由于实习的原因,我的论文进展比较慢,眼看第一次查重就要开始了,我迅速写完了论文,但是却存在大而空的缺点,只能重新写。我有点慌了,时间紧张,又不知道该怎样下手。这时候,我的论文导师程洁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告诉我网络舆论控制只是选题的一个领域,应该从一个更加具体的方面切入,突出在网络舆论控制上的“变化”。根据她的提示,我又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决定通过探讨前后两个案例来展现这种变化。但是由于选择的案例不具有可比性,又被否决了。此时,第一次查重日期已经很近了,我的心里很是焦虑,同组的同学和我一起写论文,她鼓励我调整好心态,再找一找案例,实在没办法可以再向老师求教一下写作思路。我仍然紧张,但是也算是能够稍微平静下来,后来的案例查找慢慢变得顺利起来,论文思路也越理越顺。

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程洁老师的敬业和耐心。基本上当天发给程老师的论文她都会在当天尽快回复,即便是深夜发过去的论文,她如果来不及看的话也会告诉你她第二天会看,而且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追问她都不厌其烦的指导我。这让作为学生的我感到很有安全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的论文被认真看待,真的,真的非常感谢程老师这般的敬业!

还有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陪伴我度过了精彩的大学四年,在最后的关头又积极地给予我帮助,从写作思路、查重、论文格式等等方面,我们相互讨论,相互督促对方不断改进和更正。感谢这群小伙伴让我愉快的度过了大学四年。

到这里,我的大学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了,对于母校苏州大学,内心充满了不舍,对于那些谆谆教导我的老师们充满了感激,还有陪我渡过大学四年美好时光的伙伴们,衷心的谢谢你们!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七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__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本论文是在导师__教授和__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岳保珍高工、张曾教授、李兵云老师、何婉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谢拥群教授、陈礼辉教授、黄六莲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八

金陵的夏总是聒噪的,无论粗壮的法国梧桐上早起的鸣蝉,抑或宿舍区楼下卖炒饭摊子常年旺着的的灶火,更不必提及一张嘴就仿佛已然在吵架的热闹的南京腔。这座城,从未给过我任何江南女子娇小温婉的感觉。可这终究是收获的日子,在感伤毕业离别的同时,必须要留下时间,让心灵沉静下来,回味和 总结 我的四年,我们的四年。

我素来承认自己是一个笨瓜,至少在做学问这件事上,是的。从结构力学到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从建筑结构设计到土 木工 程施工,从建筑规范到标准图集,我大学四年的学习,用“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来形容,真的再恰当不过了。也正是如此,考验综合知识运用的完整的毕业设计,着实让我付出了很多心血,也给我的导师李金根先生和身边各位同学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和问题。因此,我首先要表达对我尊重的导师李金根先生和所有我身边帮助过我的老师、学长、同学们的感激。谢谢你们总是很耐心的解答我大大小小的众多问题。对于李金根老师的感激,更因为他一年来对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我严谨 思维方式 的引导,李老师对完美的孜孜不倦追求的态度,感动了我,也感染了我。追求的态度,学术,亦生活。若我经过四年的沉淀,仍如freshmen样,仅仅将大学的收获定义为知识的吸纳,那我就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笨瓜。象牙塔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可能没有教会我所有的知识,却教会了我如何用工学特有的严谨思考问题,教会我工程人豁达的生活哲学,教会了我追求自己的追求,教会了我宽容和尊重。所谓人才,即“人”与“才”的集大成者,无“人”,亦无“才”可谈。因此在这里,我要表达一份对最初天性的感激——感激我的父亲___先生,母亲___女士,谢谢你们赐予我最宝贵的四份礼物:珍贵的生命、接受早期 教育 的机会、从小教育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热血之人,并且一直支持我的学业和生活;我还要感谢我的干爸___先生、___先生,干妈___女士、___女士,谢谢你们四年来对我视如己出的关心、照料、帮助和教导,谢谢你们教会了我更为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谢谢你们教会了我怀揣感激;我更要感谢另一位我最喜欢的老师——单建先生和夫人黄女士,能与单建老师和黄阿姨坐在一起探讨诗歌、分享人生的阅历,是我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我还要感激生命。汶川地震的发生,让我更加珍视我的生命,和我拥有的一切。在慨叹“活着真好”的同时,我无法回避的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求知的意义,和作为一名土建工程师的责任。希望我的学识和努力,可以在未来的日子中带给社会一些有益的贡献,可以让我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闭上眼,我感觉自己仿若置身百年东大蓝汪汪的喷水池前,在树荫的遮蔽下,一步步的向校门迈进。脑中的校门胜似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庄严,脑中的自己如即将踏上征途的战士般沉重、不舍。转过身,回望远处蓝穹顶的大礼堂,东南大学的浑然气魄尽收眼底。这回眸,宛若我的毕业设计,我的思考,和我的致辞。

故此,我称这份毕业设计为,一次深刻的转身,一次华丽的工程思考。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九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在##学院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今天,一切就要落幕了。对于我而言,在这的求学经历,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坚强了我的意志,使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明天,我将满载着潍大的学识,向我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作一名有思想、有学识、有责任的人民教师。

在学位论文就要结稿的时候,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于老师自身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孜孜不倦地对我们进行指导从论文框架设计,到具体内容的修改都给予耐心的指导与帮助,这些辅导是本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在此向于老师致以最衷心的谢意!要感谢于老师,您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不厌其烦的态度和幽默的谈吐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这篇论文的每个环节,也都离不开您的细心指导,对您的感激之心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也要感谢##学院院长、书记、历史 文化 与旅游管理学院主任及所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一个发展自己的平台。谨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舍友和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十

首先感谢本人的导师胡仁昱教授,本篇论文从选题开题阶段直到完稿过程中得到了胡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批阅。在此谨向胡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此外,还要感谢班主任陈蕾老师和班里多位同学的热心帮助,因为有你们的督促,使本人能够及时顺利地完成论文。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另外,本文最终能够顺利地完成,还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授课老师们也分不开,你们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良好专业的知识传授是我们不断学习的动力!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身后的大力支持,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再次衷心感谢一起度过四年时光的各位老师们和同学们,同时也非常感谢理解我、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没有你们,生活缺少了更多精彩。谢谢你们!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精选10篇相关 文章 :

★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

★ 本科生论文致谢词范文3篇

★ 本科论文致谢词范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部分范文3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4篇

★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精选4篇

★ 毕业论文的致谢范文

★ 本科生论文致谢范文6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 本科生论文致谢范文

议论文的写作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一种易于指导却难于出效的一种文体。有哪些典型的议论文范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典型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承诺》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每每听到这首歌,我总不免心潮澎湃,顷刻之间我就感觉自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的东西让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记: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峙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资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照片,它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绑在身上,骑摩托车将亡妻送回家。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体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人———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 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在离5·12还没一周年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再婚的消息,一时网络哗然。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玩弄之感。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就如《承诺》所唱那样:重获原来的生活。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然而我们做到了吗?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他 结婚是为了得到家人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丧妻的悲伤中解脱出来。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每个因地震而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 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因此,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与其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温告诉灾区人民:要好好活着。前面所提的网友的 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丧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唱而已,更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

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此时此刻,你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可以交流。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彼此吗?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落,它们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必须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极为低廉,但是转瞬即来的信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往往味同嚼蜡。手机和电子邮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连串自创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转发的数字符号,往往并没有给我们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感到时时的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

这就是交流的无奈。我们很难或者无法拒绝突如其来的电话信息的打扰,做好的安排与计划付诸东流。很多时候往往最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只是对于后者,又有谁人能够做到?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于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书信时代,有的是:“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担心与牵挂,多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在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充满了未被浮躁时代洪流所淹没的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与嘱托,然后在无尽的期待中翘首以盼书信鸿雁回传。在手写书信这个载体上,我们前辈们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扩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笔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现的面孔和情感,对一种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经多么让人激动不安。

手写书信所附带的传统的元素文化价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网络所湮灭的危机。是的,科技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解决真正交流沟通的问题。因为“如果意义不在词语里,而是在脑子里或是在对客体的参照里,那么,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假如我们缺少了等待与珍视,我们注定是不能“心连心”的人,我们发出的电子信号最终消散在茫茫太空,我们从未知之中来,又往未知之中去。

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莫言一语中的,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感情和观念 意识,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切变得快速而又便捷。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手机,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人们不用再案牍劳形,有了手机,汗牛充栋只是字典中的故事;人们不用再千里相聚,有了手机,彼此间的交流便在朋友圈中流淌。生活如此便捷,如同快餐般迅速满足需求。可是在果腹后,人们的内心是不是有些怅然若失?是的,手机带给我们便捷,可是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享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是千百年前的闲适生活,如今的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早已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只专注于屏幕的方寸之间,任凭时光流转,夏秋冬春,已然无福亦无心享受这有张有弛的慢生活。如果我们是赵师秀,在等待的时候根本不会注意到梅子黄时雨。蛙声遍雨中,只会专注于微信、微博的刷新、留言,或者恐怕早已一通电话过去质问对方的爽约。现代生活容不得等待,更体会不到等待时的一 点点期盼、一阵阵焦急和那一丝丝失落。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迅速得偿所望,却最终留给我们荒芜的内心。

还记得余光中的《催魂铃》吗?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它高亢而密集,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我们卷来,摄人心魄。我们就如同《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一样,被机器控制,成了机器的奴隶。人被自己发明的东西所奴役,这便是“异化”。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我们又常常被他们所束缚,迷失了内心。

不禁怀想那个浪漫的雪夜,绿蚁新醅,红泥炉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道出了思念旧人之意。淡淡的感伤在天晚欲雪的等候中弥散……倘若那个时候有手机,刘十九定会飞速赶来,那份经由等候而更显珍贵的诚恳亲切也终将大打折扣了。

于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何生活得如此仓促?在这样的节奏中我们幸福吗?有人说因为有了手机,手机改变了生活。我想说,因为人的欲求而创造了手机,因为人的欲求又改变了生活。手机只是依托的形式,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已经不再有时间和 精力去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践踏了自己的灵魂和内心。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丛林,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等我们迷失了,我们才开始了解自己真正所需。放下手机,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应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

写作教学堪称高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议论文写作教学又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重头戏。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语文作文万能议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

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我们身旁有多少美丽的风景,有多少动人的画面啊!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这些美景。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花就应该那样鲜艳,草就应该那样嫩绿,人性就应该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于是,便有了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可见,欣赏的眼光需要有爱心做基础。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

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也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坦然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聪明的,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树木花草,总有良莠之分;世间人物,自然也有品位高下之别。

高品位源于良好的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砂在涅,与之俱黑。品位的高下,很多时候与人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书香门第,多有大家闺秀;市井小院,则出小家碧玉。虽说各有可爱之处,但高下之别自不待言。

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后天选择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则与品位的形成关系重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寻求一个更佳的环境。虽说不可能只靠搬家就搬出个“亚圣”,但倘若孟母不迁,则世间恐怕要少个文化的星斗,多个平庸的吹鼓手了。

高品位还源于高超的技艺,广博的学识。

山歌村笛,虽不乏情趣,但终欠缺技巧,难免呕哑嘲哳难为听;琵琶女技艺超群,奏长安坊乐,则让人“如听仙乐耳暂明”,品位之高下是基于学识与技巧的。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诗词歌赋……高品位的艺术形式哪一个不是代代艺人、学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来的?

司马迁通史精文,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古今,赢得了“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至誉。鲁迅知理达文,钱钟书学贯中西。历数这些高品位的名家大家,哪一个不是以高超的技艺,广博的学识作为自己的厚重基垫的?

高品位更源于崇高的道德,伟大的理想。

旗帜举得高,可以引领前进;鼓声擂得高,可以振奋士气。然而,利剑悬得高、钢刀举得高却只能带来更大的危险,更可怕的灾难。没有理想的正确指引,没有道德的适时约束,品位的高下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这时某种意义上“高品位”的人反倒成了“危险品”。

风流倜傥,写得佳文美赋的公子子兰,勾结权贵,逼得屈子投江。擅长书法,自创宋体的秦桧,残害忠良,落个千古骂名。曾被称为“青年才俊”的汪精卫,出卖国家,出卖灵魂,落个“第一大汉奸”的“美誉”。道德的残缺,理想的迷失,使这些“品位”不低的人,最终被历史的车轮不留情面的碾入污泥之中,永世不得超生。品位的航船,没有崇高的道德,伟大的理想为舵,就必定误入歧途。

寻求佳境,增长学识,修正道德,树立理想。自然,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品位的人。

有位哲人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你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能成为伟大的人,那就当好一个平凡的人。我却要说,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岗位,从事怎样的事业,肩负怎样的使命,都要有执着的精神,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始终如一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顺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他担负的马班邮路,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他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在大山中度过。但是,他一个人,一匹马,在这漫漫邮路上一跑就是20年,20年来步行26万公里,足可以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20年来,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搞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王顺友那朴实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生活真谛:不管你处在怎样的条件下,只要你执着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责做好它,你就是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管遇到怎样的命运挫折,都要全力以赴从事自己的事业。

我们都知道霍金的名字,命运带给霍金的是残酷和不幸:正在读研究生的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接着,中枢神经残废,肌肉严重衰退,失去了行动能力,手不能写字,嘴说不清话语,终身要靠轮椅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生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全身心扑进他的研究事业,靠唯一能够活动的手指,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在天文学的尖端领域——黑洞爆炸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震动天文界的重大成就。“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霍金的话告诉我们:不管你遇到怎样的挫折与不幸,只要你坦然面对,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你就是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管面对怎样复杂的形势,都要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们都曾经被中原大地上的女英雄任长霞的事迹感动过。任长霞一踏上登封的土地任公安局局长,面对的是治安极差的登封:斜黑势力横行霸道,百姓群众敢怒不敢言。但任长霞明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是百姓的保护神,因此,她坚定不移,擒大要犯,抓小毛贼,破丢失耕牛案,铲除“砍刀帮”……雷鸣电闪、手脚生风地连破了一堆大案后,登封的社会治安立竿见影地好转,老百姓的摩托车不锁就敢放在街上过夜,任长霞在登封人心里变成了雷震嵩岳的女神警和“任青天”。与她扫恶打黑的如雷、如火不同,她对百姓如水、如霞,嘘寒问暖,扶危济困,赢得百姓的爱戴。专为任长霞刻的石碑上写着:“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石碑上话诠释了一条真理:不管面对怎样复杂的形势,只要你爱憎分明,执着于自己的使命,你就是一个最好的自己。

当然,执着不等于固执。固执是不管自身能力,不问是否可行,埋头蛮干。执着是对自己岗位、事业和使命的热爱和责任感,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用毅力、勇气和才智来创造奇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