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航空公司航材采购管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4:17:10

航空公司航材采购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航空运输企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航空公司的优秀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

摘要:找出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手段,全员、全流程控制,提升机供品成本管控水平,降低成本、增强航空公司竞争能力。

关键词:机供品;成本管理;薄弱环节;提升

一、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简介

1.机供品成本的定义及范围。

机供品全称机上供应品,是为了保障航班机组和旅客的需要,配上飞机的各种消耗品和用具(不含餐食)。主要包括小食品(果仁、小饼干等)、饮料、酒类、服务用品(水杯、拖鞋、毛毯、小毛巾等)、卫生用品(香水、香皂、面巾纸等)、餐具(碗、盘、咖啡壶等)等几大类,特点是种类繁多,单位价值较低。

2.加强机供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机供品成本在航空公司营运成本中占比较低,但从绝对额来看,仍是一项金额较大的成本:以一个50架飞机规模的中型航空公司为例,每年的机供品支出大约在4000万元左右。当前油价高企,航空公司各项刚性营运成本居高不下,整个航空业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徘徊,各公司航油、起降等大项成本控制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下一步做好机供品这种相对小项成本控制,对航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采购环节存在缺陷

1.对机供品成本重视程度不够。和航油、起降等大项成本相比,对机供品成本管控相对粗放,前端采购环节缺乏明确的流程和 规章制度 ,经常出现业务部门自购自用的违规现象。

2.采购协议签订流程不规范。采购协议的签订,财务等监督部门前期谈判参与力度不够,经常是协议主要条款基本确定后再由相关部门会签;前期供应商资质,行业情况调查等相关工作做的不细致,合作后容易出现因供应商提供商品质量不合格,开具的票据不合法等问题给公司带来风险和损失。

(二)库存和配送管理相对粗放

1.机供品库存管理分散,缺乏信息化手段。

因机供品种类繁多,很多公司是由客舱、机务、财务等多部门进行管理,比较分散且政策不统一,各部门基本上都是靠手工或者电子表格进行管理,缺乏专业的信息软件,效率低下,无法及时监控库存和降低不合理损耗。

2.配送计划不精细,缺乏灵活性。

业务部门的机供品航班配送计划往往是制定后很长一段期间不调整,缺少定期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机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计划,容易造成机供品的浪费和不正常损耗。

(三)机上用品非正常损耗现象突出

1.野蛮使用造成的用具非正常损坏。

部分相关人员对机上用具不爱护,在配送和回收的过程中野蛮装卸,使用过程中不按照操作流程,盲目操作,导致餐用具的损坏率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机供品成本。

2.机组和其他工作人员违规偷带造成的机供品非正常损耗。

各公司虽然大都出台了对员工偷带机上供应品的处罚规定,但因为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办法,各项规定基本上都停留在纸面上,很难切实的落实下去,该项机供品的非正常损耗依旧是居高不下。

三、提高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水平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机供品采购管理,强化前馈控制

1.由专业部门组织公开采购。

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机供品的采购,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由采购部门牵头,联合业务、财务、纪检等部门成立采购小组对大项采购进行公开招标,避免由使用部门直接联系供应商进行采购。

2.细化协议签订流程、明确各部门权责。

出台合同管理规定,规范协议签订过程中各个操作环节,责任明确到部门,对大额合同需成立联合小组参与协议签订的全过程。

(二)提高库存管控能力,加强配送计划控制

1.细化库管制度,严抓落实。

建立严格的机供品库存管理制度,将机供品管理统一归集到库管部门,使用部门按规定流程领用,财务和纪检部门进行监督,定期组织实物盘点,严控库存损耗。

2.引进信息化手段,提高库管工作效率和质量。

根据公司规模大小适时引进相应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如仓库管理软件、条码系统等,逐渐摒弃用手工账进行管理的方式,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3.建立配送计划的制定和跟踪分析流程。

加强对机供品配送计划制定质量的监督,建立对配送计划的跟踪分析机制,定期对配送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正和调整配送计划,提高配送计划的精准度,这样不但可以降低配送成本,还可以减少回收环节的不正常损耗。

(三)加强机供品使用过程的监控,细化规定、落实责任

1.建立严格的机供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机上用具操作规范,建立针对机供品非正常损耗的奖惩制度,将每项机供品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2.领导牵头成立联合小组,现场检查问题。由主管领导牵头,由纪检、业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采用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对航班机供品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现场取证。

3.严格追责制度,发现问题按章处理。对违反机供品管理固定的人员,查实后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理,使其真正的因为违规违法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只有公平公正、严格按章办事,才能保证相关制度的真正落地。

(四)优化机供品回收流程,加强机供品的回收控制

1.梳理机供品回收流程,提高效率。

对机供品的回收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对那些影响效率的工作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在满足内控需要的情况下尽量简化交接手续,有条件的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用手持终端扫描等手段,提高效率。

2.建立奖惩制度,考核回收差错率。

出台机供品回收的管理规范,定期检查机供品回收情况,对回收差异率进行考核,及时将检查结果向计划制定部门通报,协助计划部门提升计划质量。

3.库房建立回收机供品存放区,单独管控。

在机供品库房设立回收机供品专用存放区,制定回收机供品再配送的详细流程和规定,加强对回收机供品的检查和数据统计,通过对回收机供品的单独管控,提升管控质量。

四、航空公司机供品管理的几点体会

1.机供品成本的全流程控制。

机供品的成本的管理重点不能仅放在财务审核环节,而是应扩大范围,从采购环节开始,控制采购成本;加强在使用过程中的管控,减少不合理损耗;细化账单审核和专项分析,做到对机供品业务的全流程控制。

2.机供品成本的全员控制。

机供品成本的管理仅仅通过财务部门的努力是很难推进和落实的,航空公司应该提高对该项成本的重视程度,强化制度建设和 文化 宣贯,使得采购、业务、库管以及其他部门的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发动全员加强对机供品成本的监控。

3.控制 措施 的持续落实和不断改进。

机供品管理规范和控制措施出台后,要真正实现优化成本的作用,必须严抓落实,对违规行为持续检查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管控措施,逐渐形成对机供品的全方位管控机制。

浅探航空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建立

摘 要:

航空公司通过建立事件前期预防、过程控制、后期弥补的风险防控机制,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控制部门对有关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目的是把航空公司的日常运营活动统一纳入法制化管理,以降低公司日常运营成本,提升航空公司日常运营效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进行制度保障与支持。

关键词:

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机制建设

1 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本身是中性的,即风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风险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特征,它来源于对未来结果的不可知性。因此,风险通常被定义为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不确定性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或几个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分布。从风险管理的实践角度来讲,未来可能存在的结果及其服从的概率分布特征常常是不可知的。因此人们在管理风险的时候,常常需要对此进行主观的推断并制定出风向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航空公司的风险防范体系就是基于上述的认知来建立的。

2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路

前期预防是基石

如果仅仅只注重风险事件发生以后的有关补救工作的跟进,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鸡肋一般的效果,而且经常是在有关事件转坏、有关事项进入法律程序阶段,由法院和仲裁等第三方介入解决,比航空公司内部直接采取措施的成本高出许多,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例如,航空公司在涉及经济合同或 劳动合同 引起的纠纷时,有时从法律角度存在胜算,但因受法治环境、媒体舆论或宏观干预的影响而出现负面结果,或在胜诉后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又如,一些投资活动往往因事先防范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失败。 而有效的事先防范,能促进航空公司加强自身免疫系统,防风险与未然,切实提高抗风险能力,保障航空公司正常、持续、健康的运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程控制是关键

如果前期注意了预防,但是在过程中忽略了控制跟进,万一风险事件发生并造成了无法挽回损失后再去想办法弥补,也正所谓形同亡羊补牢,不仅使公司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多半于事无果。譬如某合约签订时对己公司非常有利,但在进入实施旅行阶段后依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各种会议备忘录、谅解协议、补充协议等都会对原有的条款造成影响。又比如,让一些代理公司颇为头疼的欠款问题,多数也源于缺乏有效的过程跟进和控制。因此,风险的过程控制是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事关风险管理的走向和成效,应将过程控制深深地融入于航空公司运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职能部门,直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只有过程控制到位了,才能保障航空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切实发挥作用。

3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要点

融合性

航空公司的风险防控机制作为公司整体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发挥应与其他管理体系相互融合统一,同时在建构成本和效益考量方面存在一致性。

整体性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应注重各个细节、每项内容和内部各个有关部门的密切协调,以紧密相连并密不可分的管理,来实现预期的前期预防和过程控制的目的。

实操性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一定注意能够与公司现有的运营模式、人员现状、外部环境、 企业文化 等各个要素紧密结合,通过细化各项措施和强化对接模式,确保具有现实可操作。

4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架构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航空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决策层领导和专业人士组成。负责组织领导航空公司风险防控工作,组织制定风险防控总体目标、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组建合规审查委员会

由专业职能部门组成,必要时邀请外部专家加入。负责对航空公司经营管理的合规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对于发现出现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政策出现失误、失控的情形,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由相关业务人员组成。负责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制定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有关防控措施,拟定有关风险评估 报告 ,协调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协作事宜等。

5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确立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制架构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制的建构应基于航空公司管理的主要风险要素,具体有以下十九个:(1)资产管理;(2)采购业务;(3)工程项目;(4)资金活动;(5)合同管理;(6)销售业务;(7)人力资源;(8)生产运营;(9)信息系统;(10)组织机构;(11)内部信息沟通;(12)安全运行;(13)企业文化;(14)财务报告;(15)全面预算;(16)发展战略;(17)业务外包;(18)社会责任;(19)风险评估与应对。上述十九要素是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可根据公司具体的情况逐步完善。

风险管理评估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建构和运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公司中长期运营战略的

不断调整,航空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断与时俱变。此时就需要重新评估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变化,并及时对公司的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合理调整。譬如,在前些年国家对当时实行 公司法 进行大幅修改后,当时商务活动的很多规则发生变化,如公司章程的重要性被大幅提高,从而对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提出新的要求,需对航空公司资产管理、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生产运营、业务外包、工程项目等一系列风险管理项目予以调整。因此,要把对航空公司日常运营的风险评估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管理。通过对航空公司日常运营各有关重要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调查,根据 年度 工作计划 ,拟订风险防控关键点,做好风险防控有效预案等各项工作。

6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构顺序

尽职调查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所基于的十九个风险要素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公司在建构自己的有关机制体系的时候都立足于自身不同的特点与实际现实状况,各航空公司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日常管理中各主要风险要素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为确保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各个风险要素与航空公司自身管理体系相匹配,以使各风险要素的构建具有实操性,首先需要进行周密的尽职调查。

体系建设

在周密严谨的尽职调查后,航空公司逐步建设风险防控机制的各要素,包括各要素模板、运作指南、风险提示、流程管控等,并将航空公司现有的相关制度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系统培训

航空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每个员工都应在日常工作中对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各风险要素有着充分的认识并自觉在工作中贯彻执行有关内容,相关培训工作应该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应被充分考虑并与项目的开展同步实施。

具体实施

在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及相关培训宣贯工作完成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次阶段的要点是要使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所负责的日常工作中自觉自然自愿并一丝不苟地贯彻实施有关内容。

后续修正

在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具体实行中,对于所呈现的有关问题,由特设机构的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与修正,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总之,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对航空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得到航空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并辅以各部门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有力执行。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把公司日常所有运营活动统一纳入都纳入风险和法治化管理,以降低公司日常运营成本,提升航空公司日常运营效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进行制度保障与支持。只有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各要素运行良好,才能确保航空公司风险整体可控,为航空公司可持续性的高效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8).

[2]王星.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引入风险管理之研究[J].现代商业,2009,(6).

[3]高立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第二版)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6).

[4]美国COSO制定发布,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沈阳: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5,(9).

[5]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9).

[6]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

规范采购管理可以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管理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浅谈采购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拟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10年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中有关采购风险的管理的规定,结合实务中的一些案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采购风险的管理提出一些思考,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采购;风险;内部控制;管理

一、关于采购风险管理的理解

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在我国,采购业务流程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都是很重要的风险。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第7号中,对国内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风险 总结 如下: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客观来讲,这些风险的确是多数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中面临的普遍性风险。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采购管理中面临的风险远远不止上述这三个风险。在整个采购业务流程中,每个环节都面临各自的风险。一般企业的采购业务管理主要涉及编制采购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内部控制漏洞,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某企业采购款支付案例

如前所述,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的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风险。一般企业都会非常重视,从采购申请到入账,整个流程的内部控制设计都十分完善。但有些企业常常会忽视一个很细小的环节,尤其是对于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在采购业务会计处理这个环节,如果账务处理不规范,则容易导致采购资金支付风险。下面以某企业实际发生过的一个案例介绍如下:

该企业是一家能源行业的民营企业。采购款的支付一般需要相应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部会计审核,财务总监批准后支付,如果金额较大,还需要经过总经理,甚至董事长的审批。今年,该企业办公室负责总部办公楼的装修。合同签订后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装修公司预付款。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后,会计人员将这笔预付款记入了预付账款。之后,装修公司开来发票,原会计人员正好不在,另外一名会计人员对这笔发票进行了处理,记入应付账款,同时确认了一笔装修费用。在这之后,由于办公室的疏漏,或许是装修公司的故意行为,说首付款尚未收到,于是办公室依据发票金额重新申请了一次资金支付要求。当资金支付申请传递到财务部门时,财务部会计按照程序查询了该装修公司的应付账款余额,一查确实是所申请的金额,于是审批通过,款项打给了装修公司账户。

后来,审计人员在对公司年度供应商付款管理进行审计时,随机抽取到了这名供应商,通过查询这家装修公司的所有往来款项,发现其余额为红字,即从账面理解来看,公司已经打给装修公司款项,但装修公司尚未按照全部金额开具发票。审计人员之前已经了解到装修工程早已经结束,相关结算工作早已经结束。于是仔细一查,才发现公司多支付给了装修公司一笔预付款。

通过仔细查询原因,其实多支付款项的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在进行实际业务的账务处理时,只是简单的按照教科书的规定,支付预付款时,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确认应付账款时,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在后续审核资金支付申请时,没有查询该供应商的所有往来科目,从而让资金的重复支付得以发生。

好在由于事情发现得不算晚,审计人员立即联系装修公司,装修公司不得已将多收到的款项打回给了该公司。当事会计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无独有偶,笔者在另外一家公司也碰到过类似案例。该公司采用的ERP系统进行财务和业务的处理。该公司会计人员在处理付款请求时,在系统中只采用关键字搜索供应商,结果没有搜索到,于是便认为系统中没有,直接在系统中新增加了一名供应商。而实际上该系统中已经建立了该供应商的档案。于是,同一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档案,但会计人员没有注意到,从而按照新建的供应商进行资金支付的审批,也造成了资金的重复支付。直到过了几个月,另外一名会计因为业务需要查询该供应商的交易往来,才发现该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档案,通过合并才知道了这笔错误的资金支付业务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某一个细小环节的处理不规范,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在本案例中,财务人员 经验 不足,会计主管对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未进行仔细复核,从而导致事情的发生。实际上,在很多公司,财务人员都被要求不要同时使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这两个科目,要么只使用“应付账款”科目,要么只使用“预付账款科目”,就是为了避免同一个供应商在两边同时挂账。如果因为业务需要同时使用,则要求每次查询账务余额时,必须查询该供应商在所有科目下的余额,否则就会容易出现本案例中的情况。

基于此,很多公司非常重视供应商管理工作。在此,我们列举一些公司的常用做法,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1)供应商信息的录入和复核。现在很少有企业采用手工记账。对于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都会遇到供应商的新增业务。在第一次与某供应商发生业务时,财务人员需要在财务系统中新增该供应商,将该供应商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名称、地址、联系人以及一些其他基本信息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确保供应商的唯一性,即确保之前确实是没有录入过,以避免同一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主记录,这样必然会对后续的付款管理带来影响。第二是要确保供应商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一般建议在会计人员录入完成后,由独立于录入人员的其他人员对其录入的准确性进行复核,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并签字确认,留下复核痕迹。同时,录入所依据的最好是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的复印件,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定期对供应商信息进行复核。由指定人员定期,如至少每年一次,对系统中的所有供应商信息进行复核,确保系统中供应商信息的准确性。如果系统中的供应商信息较多,可以考虑对该年度发生过交易的供应商进行复核,而非对系统汇总全部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复核。对于某些特定行业,即使只复核发生过业务的供应商信息,可能工作量也很大,则考虑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

(3)严格限制供应商信息修改权限。很多公司对于供应商信息的修改权限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所有财务人员都有权限查看、修改供应商基本信息。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内部控制漏洞。我们建议企业应该重视,仅有负责供应商信息录入的人员具有修改权限,其余所有人均不得拥有供应商基本信息的修改权限。尤其是对于某些大型企业集团,供应商款项的支付是由系统自动根据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中的银行账号等自动链接进行付款的情况下,供应商基本信息的维护权限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极易发生资金支付风险。同时,为谨慎起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独立人员定期查看供应商基本信息修改的系统操作日志,以了解是否有异常的修改操作发生,如在下班后修改等情况。

(4)规范、统一会计业务处理。通过编制会计核算手册,对公司所有采购业务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规范,明确每一类采购业务的处理顺序和要求,要细化到具体的操作 方法 。如会计处理要明确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以避免本案例中描述的现象出现。财务主管在复核会计处理凭证时要严格、仔细复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立即改正。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支付业务的凭证,更是要引起格外重视。

四、结语

内部控制无小事,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关注日常工作细节,并根据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去更新、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规定,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的发生,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采购管理论文2000字

公司采购管理研究论文

如果没有严格的采购管理加以规范和监督,企业就会极大的损害企业利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工程采购管理浅析

【摘 要】 本文讲述了传统工程采购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设计——建造工程采购模式、设计——管理工程采购模式、BOT模式等,对采购人员平时工作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采购 BOT 管理

工程采购模式,是指工程实施中业主、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咨询师、顾问)、设计人、承包商、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人等工程活动参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包括合同关系、指令(管理、协调)关系、协作(平行)关系。

1 传统的工程采购模式

(1)传统模式的组织。这种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由业主委托建筑师(咨询工程师)进行项目前期的各项有关工作(如进行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待项目评估立项后,业主委托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施工招标文件的准备,设计完成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和承包商订立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有关工程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货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业主一般指派业主代表(或委托监理工程师)与咨询工程师、设计人、承包商连续,负责有关的项目管理和协调工作。(2)传统模式的特点。传统模式下合同关系有: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筑师、咨询工程师),业主——设计(勘察)承包人,业主——施工承包商,业主——直接供应商。指令(管理、协调)关系有:监理工程师——其他合同当事人(除业主、分包商之外)。协作(平行)关系有:咨询、设计、勘察、施工、直接供应商之间;分包商之间。传统工程采购模式的优点是:管理 方法 较成熟,各方都熟悉有关程序;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和设计人员,对设计要求可以控制;可采用各方均熟悉的标准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其缺点是项目周期较长,业主管理费和前期投入较高;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的索赔。这种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模式在国际工程界最为通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FIDIC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此种模式。我国工程界也习惯采用此种模式。

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1)CM模式的组织。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简称CM模式,又称为阶段发包方式或快速轨道方式。这是近年来在国外比较流行的一共工程采购管理模式,与我国过去的所谓“三边”工程模式近似(边设计、边施工、边部分动用)。这种模式的工程采购是阶段性的,不必等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即可进行招标。由业主、业主委托的CM经理与建筑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但CM经理对设计的管理起协调作用。在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和设计时,要考虑到控制项目的总投资。在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完成一部分工程的设计后,即对这一部分组织施工招标,由业主与中标承包商签订 承包合同 。(2)CM模式的特点。业主分别与各个承包商、设计单位、设备供货商等签订合同。业主与CM经理、建筑师之间也是合同关系。而业主任命的CM经理与各个施工、设计、设备供应、安装、运输等承包商之间则是业务上的管理和协调关系。各承包人之间是平行(协作)关系。CM经理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他的主要任务是对成本、质量和进度等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换。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大大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这种模式的缺点则是分段招标可能导致工程费用较高,因而要做好分析比较,研究项目标段的多少,选定一个最优的结合点。(3)代理型和风险型CM模式。CM模式有两种常用的组织方式。1)代理型模式,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商和代理商,业主和CM经理的 服务合同 采用固定酬金加管理费(即成本补偿合同)办法,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2)风险型模式,CM经理同时也担任施工总承包商的角色,在英国称为管理承包。能够进行风险型管理的CM公司通常是从过去的大型工程公司演化而来的,来自咨询设计公司的CM经理往往只能承担代理型CM。目前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许多工程管理公司已形成独立的公司机构,能够进行任何一种形式的建筑工程管理。

3 设计——建造工程采购模式

(1)设计——建造模式的组织。设计——建造模式是一种简练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模式,FIDIC条件的《工程设备与设计——建造合同条件》和《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都是基于这种项目采购管理模式而编制的。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委托专业咨询公司,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业主通过招标选择设计——建造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甚至提供包括项目融资、土地购买、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全程服务。(2)设计——建造模式的特点。这种采购管理模式在投标和订合同同时,是以总价合同为基础的,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负责,他首先自己选择咨询设计公司进行项目的设计,然后采用竞争性招标方式选择各个分包商,当然也可以利用本公司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完成一部分工程。近年来这种模式比较流行,主要是由于可以对各项分包采用阶段发包方式,因而项目可以提早投产;同时由于设计与施工可以比较紧密地搭接,业主能从节约电费、节省时间以及承包商对整个工程承担责任中得到好处。设计——建造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在项目初期选定项目组成员,连续性好,项目责任单一,有早期的成本保证;可采用CM模式,可减少管理费用,减少利息及价格上涨的影响;在项目初始预先考虑施工因素,可减少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

4 设计——管理工程采购模式

(1)设计——管理模式的组织。设计——管理工程项目采购的管理模式,通常指设计任务的承包者,同时受业主委托提供施工管理(监理)服务。这类似CM模式,但更为复杂。在通常的CM模式中,业主分别就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签订合同。采用设计——管理合同时,业主与工程师(建筑师、咨询师、监理工程师)只签订一份合同,既包括设计,也包括类似CM服务。设计——管理承包商常常是设计机构与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施工管理)企业的联合体。(2)设计——管理模式的两种形式。设计——管理模式的实现可以有两种形式。1)业主与设计——管理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商分别签订合同,由设计——管理公司负责设计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2)业主只与设计——管理公司签订合同,由设计——管理公司分别与各个单独的承包商和供货商签订合同。这种方式可看作是CM与设计——建造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方式也常常用于承包商或分包商阶段发包方式,以加快工程进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

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篇二 物资采购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 文章 指出目前企业的物资采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等问题。并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建立物资采购监控机制,采用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等 措施 来提高物资采购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 物资采购管理 成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94-01 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材料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应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一、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采购缺乏制约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经济合同及物资采购数量迅速增加,金融总量巨大。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物资采购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约束,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采购环节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采购行为,个体利益驱动下的采购脱离管理、自主采购、变相采购、收受回扣和贿赂及采购时舍贱求贵,舍近求远,舍好求次,损公肥私等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企业物资超储、重复储备、货源不畅、使用效率低下,采购环节的价格隐性流失日趋严重,企业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有些企业还实行传统的多级分散采购管理模式,企业各二级单位大多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主要考虑的是保生产、保供应,用起来方便,从而形成层层设库,层层设帐,重复储备,不仅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了企业总库存,挤占了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而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厂内物资闲置、重复采购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管理 容易造成真空,隐藏着企业资产流失的黑洞,难以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物资管理信息体系落后 企业对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如果没有物资管理信息体系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离不开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如何充分满足企业工作人员、机构变动和制度改革的需要,对物资管理实施全过程控制,有效监控物资的采购、库存与使用状态,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这些都有赖于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目前企业在物资供应信息管理与运用方面普遍薄弱,严重阻碍了物资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进程,压缩了物资供应体系可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物资采购理念落后 从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的思想理念来看,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职能僵化,质量中心意识、生产主体观念、服务意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协调、整体与局部供应关系的有效互动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具体物资采购工作难以上升到战略高度,思想意识局限在满足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物资采购部门的职责还没有从传统作业性的工作上升为策略性的工作,其不关心也不参与公司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明确的基础标准,半数以上的采购决策依赖 经验 估计。企业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物资采购决策的随意性,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与企业物资采购的联系程度没有较好地解决,由此也造成了货物的积压与成本的上升。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实行资产(生产)经营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是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具 体操 作实施过程中必须把住采购源头,以此达到净化采购 渠道 、强化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之目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实现物资采购行为和价格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物资采购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廉政监督管理等办法,具体、详细地规定各类不同采购物资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规定了采购前决策,采购过程市场调研,采购后行为、价格、质量监督的程序,实行逐级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和办法,严格执行集中归口管理的原则,坚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供货及时的原则,坚持定点采购,招投标采购,批发公司(站)采购,享受出厂价或批发价,做到所有的定点必须在段纪委备案。一类物资应申请计划由主渠道购料,如供应不兑现,应征得上级业务部门的同意方可购料。二类物资应首先申请对口路内配件厂供应,缺项可按部定厂家规定购料。违反以上规定,要追究个人责任。一次采购超过5000元的项目必须签订国家标准的购销经济合同,并经主管段长同意后方可购料,否则按违反物资纪律论处。单项一次性采购超过千元的项目,事先必须经主管段长同意方可采购,否则也按违反物资采购纪律论处。 2.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是规范管理、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 采购渠道的多样化和价格的可浮动性,要求企业有必要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既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又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健康开展。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首先要成立以单位主管领导、物资、财务、劳资、审计等部门人员及物资价格信息员组成的采购价格考核小组,并实施对采购价格的管理。价格信息人员应经常了解主要物资的主场价格信息,随时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并对确定的物资品种价格进行分析筛选,定期编制本单位经营消耗的物资出厂价格表,在与实际采购价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向考核小组汇报。其次要建立奖罚机制,对采购过程中确实低于考核价格的,应对有关人员给以奖励。对高于信息网价格的,要责成有关人员作出分析说明,对明显不合理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罚。 3.实行集中批量采购,加强全过程的监管监控是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 首先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炼油生产起着基础保障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控制大宗、主要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实现的。才要实现控制,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才可能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实行集中批量采购,企业内部与流通环节接触的人少,便于管理。同时大批量采购主要与规模相当、信誉可靠的企业往来,经济关系以合同加以约束,而非个人行为。批量大,企业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反之,对供需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采购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其次要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管,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在物资管理上按制度办事,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下不为例”,严格按照“物资采购计划提报和审批流程”的规定执行。其次是抓好物资供应各个环节的相互监督。从计划的提报、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比对到质量验收、用户意见反馈,层层制约,环环相扣,保证物资采购的高效性。再次是充分发挥财务、纪检、审计部门不同的职能作用,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面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监控,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季辉.如何防范物资采购风险[J].理财方略.2005(6). [2] 张爱国.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1). 看了“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 采购管理论文参考 3.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 4. 采购管理论文 5. 关于采购管理论文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航空安全管理作为机场旅客服务中的一部分,既有着同机场其它服务岗位一样的共性,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航空安全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基于航空安全需求的民航安检服务管理分析

【摘 要】机场安检服务作为民航旅客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既具有安全的需求又具有服务的需求导致旅客矛盾冲突的增加,如何平衡安全和服务的矛盾,确保空防安全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空防安全;安检服务;服务改进

民航安检服务作为机场旅客服务中的一部分,既有着同机场其它服务岗位一样的共性,同时,作为保障航空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由于航空安全保障的需求,又有着岗位自身独特的个性。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空防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各大机场加大了对旅客安全检查的力度,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检查中旅客与安检人员的冲突和矛盾的增多,如何平衡航空安全与旅客服务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航空安全,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 航空安全与安检服务需求的矛盾统一关系

相信很多从事民航安检工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在安检工作中,究竟是服务重要,还是安全重要?仔细品味这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安检人来说,其实心底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当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所执行的各种严格的安全检查无外乎都是为了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当然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安全与服务的冲突。笔者认为对于安检人员来说,首先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思想,任何时候这个思想都是安检人员开展工作、为旅客服务的基本前提。其次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对旅客的服务,完善服务质量是安检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时笔者认为仅有安检人员的正确态度还是不够的,作为旅客也有责任在安全和服务的两者关系上作出正确的认识。毕竟航空安全跟旅客息息相关,而作为服务的接受者,旅客的思想、态度和配合度都直接影响服务的效果[1],严重的可能会对航空安全产生间接的影响。所以安检工作中,安全与服务不是孤立的矛盾对立关系,而是系统的辩证统一关系。

2 正确处理安检工作中的投诉与纠纷

任何服务行业都不可避免存在着服务纠纷与投诉,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个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研究表明,目前安检从业人员流动率高的原因除了劳动强度高、薪资低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安检人员不堪旅客纠纷与投诉的纷扰。特别是当今九零后成为安检人员的主力军后,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服务体系[2]

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能够让安检人员在服务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能让旅客和安检人员在服务纠纷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完善功能,推行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是服务管理制度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如规范现场标示标牌;加强对规范检查、员工着装、办公秩序、现场标示标牌等监督检查;规范员工服务礼仪、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保持较好的精神面貌等。

加强服务纠纷处理技巧的培训与员工心理疏导

众所周知,各个机场的安全检查部门都高度重视员工的业务技能,经常会通过各种层次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但同时也应加强员工的服务纠纷处理技巧培训,特别是刚从学校里出来工作的新员工,从一个单纯的象牙塔的环境突然进入到陌生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对象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其角色的转变本来都处于适应中,心理上的困惑彷徨在所难免,面对复杂繁琐的服务纠纷与投诉更是无所适从,心理负担骤增,因此对于新员工的服务纠纷处理技巧的培训不可或缺,同时更应该关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工作的自信心,减轻心理疲惫感,对于减少新员工的流动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确保投诉的畅通,做好旅客投诉管理

投诉是旅客对安检服务不满的直接反应,也是安检工作中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投诉处理的不好会让旅客对安检服务形成长期固定的负面印象,由此体现出在安检工作中的抵触、不配合等负面情绪与行为,轻者影响其他旅客服务的效率,重者可能对航空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高效的服务投诉管理是民航安检部门应对服务投诉的体现,也是安检部门提升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检旅客投诉管理的基础在于确保投诉的畅通,能够做到积极主动的接受旅客的投诉,不推诿、不卸责,增进旅客的信任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高处理投诉的技巧和灵活性,化解旅客的不满情绪,从而树立投诉处理的正面形象。

3 安检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完善

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理念,创建特色的服务品牌

不可否认,在各交通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的今天,在保证了航空安全的前提下,服务作为民航安检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民航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正发挥着愈来愈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着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的旅客群体,以及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民航安检服务质量的提高应通过完善内在服务机制、发挥服务者主观能动性等途径来完成。对于任何服务而言,服务者与服务环境始终是主导因素,安检服务质量的提高应从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服务设施设备的完善,服务机制的创新等方面考虑,而服务理念则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改造主观世界,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才能寻求到有效的发展途径。

强化服务理念,是安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第一要素;不管我们的服务理念在形式如何不同,但在核心思想上要真正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用心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服务标准。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实现服务流程顺畅、服务品质优的目标。

为什么旅客对安检服务的印象不如航空公司深刻,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国内很多机场安检服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创建自身的服务品牌形象。笔者认为,安检服务借鉴航空公司旅客服务的经验,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提升顾客对其服务的感知和认同感。在自身的业务活动中,也可以开展一系列以安检服务文为核心的活动,从而实现“安全做实、服务做优、队伍做稳”的目标,建设行业影响力强、旅客满意度高的品牌。

完善标准化服务流程,加强个性化服务的设计,提升旅客服务感知 【摘 要】信息全球化,网络国际化,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检索的时代,青少年都无可避免地要被卷入网络知识的大洪流。而我国的信息基础教育地域差异大,社会重视度普遍偏低,教育理念不够完善等特点,都把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推到了刻不容缓的地位。本小组结合北京、深圳、珠海等地的信息技术选修式模块化教学的经验,参考大学的课程选修模式,针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选修式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并在陕西省西安市各中学进行典型性调研,以此来了解该方案的社会认可度和前景(可行性),以及它亟待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模块化;选修

0 前言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技术领域之一,各国竞相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发达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尽管国家有诸多条文都一再强调了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方针,但字面的政策规章与实际的施行操作却是不能并肩而行的。由于受到思想认识薄弱、师资力量欠缺、教学资金匮乏、教育制定束缚等因素的制约,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和教师,甚至是学生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足够地重视。所以,本小组希望通过“选修模块化教学”方案的调研,能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些许良好的改观。该方案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它是将信息技术的内容加以整合,然后以模块为单位来进行划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需要学习的教学模块,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针对性教学、小班式教学、兴趣主导的教学。此举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是根治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

1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为了获得充分的一手资料,本小组综合考虑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选取了西安长安区第一中学、长安区第二中学、长安区第四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为调研样点。以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调研形式对15位信息技术教师及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并与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实地观摩了信息技术课堂。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还是令人堪忧的!

数据表明,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大拦路虎。造成这种认识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教师、教学单位(包括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信息化教育理念,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针,没有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甚至存在挪用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拨款的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一般,还有的学生觉得学校完全不重视,仅有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较高。需要强调的一个数据是:有高达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想学的内容;第二,应试教育大体制下,信息技术课作为非升学考试科目,免不了要被学校“打入冷宫”,尤其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被压缩、被占用,课堂教学散漫,学生态度冷淡等现象已经变得习以为常;第三,社会和家庭对信息技术的误解和不重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有些人甚至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玩电脑,打游戏”,拖了孩子学习的后腿;第四,在教学设备、师资以及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硬件设施方面,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数在100台左右,且计算机设备性能低、兼容性差,硬件设备维护方面欠佳。而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每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数量为3-5个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年级有一到两名教师,其实算上几乎不搞教学的,那么实际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少之甚少。考核力度不强也造成了一些教师,还有学生敷衍了事的上课态度。

2 模块化选修式教学式课程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本小组提出了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的模块化选修式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和分离,然后以模块(例如高级程序语言模块、计算机硬件模块、常用软件模块、网络信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等等)为单位进行划分,严格制度模块选修的要求(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模块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考核标准等),而学生则根据相关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和知识素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挤“大锅饭”,教师也可以实现“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教”,起到学生和教师同时减负的目的,还可以改善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另一方面此举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以上教学方式(如图2所示),多数持满意态度。

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主要在教学设备、师资数量上。通过与校领导及教师的深入沟通,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这种模式现在还无法实行,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不足、师资较少两个方面,另外,课程的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建议

教育部门应正确引导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育部门为了升学率而产生的对各学科之间的不公平待遇,是影响社会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从思想上让社会认识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便是为这样的思想认识开路铺砖。甚至,本小组认为: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学校的重视度,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航空安全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选择坐飞机出行。为了保证飞机飞行的安全,飞机维修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航空机务维修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航空机务维修的工作中,“工前”准备是维修工作的基础,一定要从细节做起,因为细节决定安全,本文通过航空机务维修的“工前”准备和机务维修工作中的“细节”管理两方面,对如何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航空;机务维修;“工前”准备;“细节”管理

在机务的维修过程中,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工作中的施工阶段,工作以后的收尾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其中,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各个过程中都要注意人的因素,对员工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技能培训,使飞机在维修的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差错降到最低。

1.航空机务维修的“工前”准备

在还没有得知 工作计划 的时候,就应该打好提前量,提前将准备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资料、工具和人员等,准备工作在航空机务维修中是比较重要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到位,人为发生差错的概率就越小。具体步骤如下:

组织学习工卡

在维修工作开始实施之前,要先组织大家学习工卡,将工作的步骤和工作的内容还有需要注意的事项记牢,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工卡的内容,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牢记于心,每个人都能够为工作的全局考虑,充分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对工作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检查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在维修工作开始实施之前要将所需要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准备好,并做好检查,确定其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检查不够细致可能会导致在工作中设备突发故障,材料不齐全等情况,使得维修工作不能够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在维修工作开始实施之前,对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做好计划和安排,注意安排要合理,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将人员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其能够最大效率地完成工作。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大型的定检工作之前,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对工作环境也要进行考虑,例如天气因素,雷雨天气时,外场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避雷等安全 措施 。下雨的时候不能进行补漆工作,有些工作因为风速过大,吊车不能使用。在高温天气和冰冻天气,人的机能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比春天、秋天这样宜人的环境下工作效率要低一些,也比较容易犯错。

还要考虑到人在不同是时间段的工作效率是不一样的,在上午9-10点,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人的精神比较饱满,工作效率会比较高,不容易出差错,这种情况下维修工作可以安排的多一点,或难度比较大的维修工作;如果是凌晨2-3时的,在人们应该正常要睡觉的时刻,比较累、疲乏,思想比较容易出差错,要尽量避开这些时刻安排难度较大的工作,安排比较简单一点的工作。

还有一些工作环境因素,比如噪音对人影响等等,所以安排维修工作时也应该将其考虑进去。在进行合理地安排之后,各个部门就可以按照计划的流程进行施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将一些不必要的人为因素避免掉。

2.机务维修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安全永远是机务维修的最重要的主题,所以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保证安全,杜绝一切人为因素成的差错,以下进行探讨:

注重细节,严格按照制度进行

细节决定安全,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有将细节做好了,才能够保证安全,要按照 规章制度 来进行工作,这些规章制度都是从一些 经验 和教训中获得的,要严格执行不能存有半点侥幸心理,对于规定的每一个程序都要按照制度来执行,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机务工作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照章办事,想要搞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就要注重细节上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对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简单的小事的管理工作,如果在细节和这些小事上面做得到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为 安全生产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反对“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

这些缺点并不难见到,明明是违章的行为,却因为多次这样做没有造成事故而疏忽大意,导致很多事故发生之后都找不到原因。对于这一类问题的避免,一定要有敏锐的分辨能力,这样才能够用发现的眼光来找到一些违章的问题。

机务工作是比较枯燥的,基本上都是进行巡检工作,但是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一个螺丝的松动或者一个设备的不准确都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在一些日常的工作中将这些细节重视起来,每发现一个细小的问题,也许就能够避免一次中大的飞行事故。

做好员工的思想、技能培训工作

将细节搞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要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培训,并进行一系列的考核,让每一个员工都对自己的岗位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将一些错误、野蛮的操作杜绝,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飞行的安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要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定时或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要保证每个员工都能负起自己的责任,并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够使用好安全的技能,对一些违章的行为要自觉远离。

预见并消除安全隐患

对能够预见到的各种安全隐患做好防备,将飞机维修过程中的可靠性做到最佳的程度,我国现在使用的民用航空器大多数都是从一些欧美国家引进的,而在引进的同时又接受了一些维修的理论,而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很多的维修单位都不重视对维修管理运行过程的控制,对故障的预防措施没有概念,自然做得就不到位,更何谈精益求精呢?还有,就是对一些维修的经验不懂得 总结 规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管理上也不规范所以,要加强对细节的管理,预见并消除安全隐患。

3.结语

我们要将安全重视起来,在维修施工之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从细节入手,做好安全的策划,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预见到,并能够进行合理地计划和安排,使事故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许冰,孟东起.强化安全意识做好机务维修的安全管理[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2]李朝锋.航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3]宋庆华,张忠义,李礼,刘金涛.飞参在航空安全工作中的作用[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航空机务维修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航空机务维修生产控制预警系统的构建进行研究。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飞机的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航空;机务维修;控制预警系统

一、航空机务维修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的航空运输业在短短数十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对于航空公司而言,确保飞机安全飞行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大量的事实证明,机务维修是保证飞机安全飞行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飞机属于一种非常复杂的设备,从而使得对它的维修成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各大航空公司都纷纷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在整个机务维修的过程中,航空公司的生产管理部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该部门是确保维修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之所在。通常情况下,该部门都是按照工程技术部门下达的相关维修指令,并依据飞机的实际飞行数据,对飞机的状态进行监控,同时制定出合理的维修计划,再将计划下达给维修车间,对于一些无法执行的维修指令,则会反馈给工程技术部门。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维修计划基本都是每周制定一次,维修车间会将相关的维修数据反馈给生产管理部门,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下一周维修计划的制定。虽然这种维修方式也能够确保飞机安全飞行,但是整个过程相对比较繁琐,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机务维修生产控制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使整个维修过程得以简化,不但可以显著提高维修效率,而且还能节约维修成本。下面对系统的具体构建进行论述。

二、航空机务维修生产控制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

(一)系统的构建原则

在对控制预警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点原则是构建出来的系统要满足当前航空机务维修的发展需要,并且还要符合机务维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控制预警系统应当以机务维修部门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并充分结合相关的数据流量以及工作流程。同时,还应当按照系统论的 方法 对整个控制预警系统进行合理的构建。此外,在对系统进行开发时,要确保软件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使系统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二)系统的框架程序

本系统的框架程序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用户登录验证、初始化应用、MDI主界面。当用户完成登录验证之后,系统会自行提取用户的信息,如用户名、所属部门、权限等级等等,并以此为依据判定用户进入系统后可执行的操作。同时完成对登录用户相关信息的缓存处理。MDI界面则可以提供各种子功能、工具栏。

(三)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控制预警系统包括的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标准代码子模块

该模块具体负责对系统基本代码和相关数据信息的维护,其由两个界面组成,一个是代码表界面,该界面可以按照不同的代码进行分类显示,同时还能提供代码表录入以及编辑等操作;另一个是数据列表界面,这个界面主要负责提供以下操作:数据录入、编辑、有效和无效判定。该模块的功能分别由不同的函数予以实现,如表1所示。

2.预警设置子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预警时间值的设置,在工作预报中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预警时间值预报单机以及机件维修剩余的时间。该模块包括以下几个界面:已设列表、未设列表、预警时间设置与编辑。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当用户通过鼠标箭头对机型节点进行点击后,系统便会自动显示出该机型的已设和未设列表,而预警时间设置界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各个时间段内单位预警值的设置,当完成设置后,预警记录便会在已设列表中显示出来,通过编辑界面可以对预警值进行相应的修改。该模块能够针对不同的机型和各种部件设置不同的预警时间,进一步确保了对飞机和机载设备的精细化控制,有效防止了因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维修事故的情况发生,大幅度提高了机务维修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机件管理子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实现新增和修改机件的相关信息,同时还能按照所属部件对机件的规定年限进行修改。当某个型号的部件因翻修或是其他原因需要以新的时间进行控制时,只需要对时间单位进行修改即可,无需对每个机件都进行相应的修改,这为质量控制人员对系统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机件构型子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实现对飞机维修方案的综合管理,能够直观地展现出飞机的技术状态。在构型缓存表当中,只存储飞机与机件的对应关系,这样可以对飞机上的机件进行快速检索。若是从飞机上拆除某个机件时,则可在缓存表中将其与飞机对应关系的记录全部删除,此时该机件的位置信息为空。如果将一个新的机件安装到指定位置时,模块会自动生成机件构型,并在缓存表中增加该机件与飞机的对应关系。

(四)系统应用效果

本文提出的控制预警系统现已在某航空公司中获得了应用,自系统投入使用至今,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为机务维修部门组织维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不但进一步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而且还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了飞机的飞行安全。

三、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航空公司而言,确保飞机安全飞行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该目标需要机务维修部门予以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务维修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航空公司应当构建完善的机务维修生产控制预警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机务维修工作顺利开展,也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飞机安全飞行。

参考文献

[1]李宗琦.从 ERP到AMES-论中国西南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工程系统建设[D].四川大学,2010.

[2]杨建营,田巨.飞机维修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1).

[3]刘迎霞.飞机定检维修生产管理软件的系统分析与实际应用[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9(6).

[4]郑珂珂.航空公司安全状况和维修质量管理安全评估技术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1).

摘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机务维修工作安全管理系统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主要有安全管理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转向主要依靠体系法规手段;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加大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是确保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继续提高维修人员专业能力,提高机务故障诊断能力以及维修水平和检查监督能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生产管理程序;不断加强机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重点要加强机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教育 。

关键词: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科学化以人为本

机务维修管理是远洋船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保证机务工作顺利开展得过程中,安全是关键环节之一。机务管理及维修人员不仅担负着保持船舶固有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基本任务,还承担着改进设计、完成改装。提高安全水平以及设备损坏后的检查和修复的重要责任。如果维修工作稍有不慎就会给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机务维修部门在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安全防范关口前移”的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目标的基础就会更坚实。

1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在机务维修管理中积极推行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是保证船舶安全的有效措施。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大航运公司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改革的一个过程,是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与国际通用标准的需要,是依法操作、依法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需要。从近年来所发生的船舶维修时所发生的人为事故分析来看,几乎每起事件的发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管理失误、违章操作的因素。从事件分析来看与管理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设备、工具缺少说明、不可靠或过于复杂,或者 修理 人员根本就没有使用规定的工具设备。(2)在工作任务的安排上缺乏计划性,经常是临时安排工作,致使维修人员在工作前缺少充分的准备。

工作组织不利、工作的优先顺序安排欠佳,导致工作出现混乱。(3)修理人员或船舶轮机管理人员基本操作技能不足、缺乏对船舶各系统知识的了解,或者对新的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方面的知识不足。(4)对单一维修工作的难度、强度估计不足,而且工作时间要求比较苛刻,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场修理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的过度疲劳会对安全造成影响。(5)没有充分考虑到工作场所的复杂,使得维修人员经常要在工作过程中中断工作或分散精力去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6)对机务维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机务管理人员或现场修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懈怠。(7)各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各个环节的人员之间、船舶人员与机务人员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信息沟通不足等等。因此,加强机务管理人员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维修时的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2加强机务维修工作安全管理系统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1)我们要从船舶安全管理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安全管理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转向主要依靠体系法规手段,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在抓紧船舶机务维修方面规章的制定以及对有关规章修订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办法,完善各种机务维修安全事故调查法规和规章,规范机务维修中所发生安全事故的调查流程,找出在维修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并逐步采用PDCA管理程序对安全质量事件进行控制。结合机务维修工作特点完善安全管理程序,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ISM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务管理中有关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内容,尽量使各项维修工作都能有章可循,全过程始终处于严格的控制中,使质量文件体系成为安全工作的保障,努力推进机务系统自我审核机制。在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强化执法检查监督,要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2)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加大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利用计算机管理平台、数据库、互联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完善机务维修部门网络维修资源规划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机务维修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传递速度,使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能够通过计算机局域网及时监控和了解安全生产工作的各类信息,达到维修工作的全过程控制,保证各类船舶的营运能力和安全可靠性。

(3)严格执行船舶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是确保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是机务工作的行为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都是经验的总结,甚至是血的教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作为维修人员,凡是禁止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做的;凡是警告和提醒的,也应该严格遵守,自觉执行。凡是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结:相当一部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章法观念不强,甚至自以为是、随心所欲,在贯彻执行中问题很多,有的规章不健全、无章可循,有的有章不循。如果安全问题不引起重视,则人为差错、人为责任事故必然会增多。所以,机务维修部门必须忠实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法规性,不能在出了问题或事故征兆后才采取整顿措施。要变被动为主动,平时日常工作中就要经常查找不足和隐患,密切关注容易出差错的环节,抓纪律,抓作风,层层管理,狠抓落实,把安全工作落实每一时、每一处。

(4)要继续提高维修人员专业能力,提高机务故障诊断能力以及维修水平和检查监督能力。要密切与各主要设备制造厂商的联系沟通,充分掌握各种设备的常见故障诊断方式方法,利用设各状态监控、无损探伤和孔探等现代化科学手段,加强对关键性设备的日常监控程度,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就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机务维修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因为对修理工艺、程序的考虑不足或常识性错误而导致修理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人身或设备安全隐患,尽力避免经验主义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提高故障控制水平,逐步推广故障分析例会、可靠性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对故障以及修理工艺的分析、探讨和交流,减少控制重大和重复性故障的发生,针对季节性的故障做好预防工作,保证船舶的适航性。

(5)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生产管理程序,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任务,保证船员有充足的精力用于安全生产,尽可能避免船员超负荷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优化机务维修生产组织程序,加强各部门的配合,使安全生产能够紧张、有序地进行。

(6)不断加强机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重点要加强机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随着船舶技术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由此出现机务维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适应能力的下降。因此,加强职工的在职教育培训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船舶系统可靠性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正常情况下,故障概率较低,同时一系列辅助故障检测系统可以显示故障信息,从而减轻了维修工作的负荷。但这也给人们检查排除故障,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知识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况船舶科技还在不断地更新发展。

一个合格的机务人员还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而这些更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改变和达到的。因此,建立“培训就是安全”的观念制度,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详细的远景规划和长远目标,进行系统的安全和专业业务各方面的知识培训,有目的培训一批德才兼各的现代机务维修人才。另一方面,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术学习气氛,给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宽松的研究探索环境,严谨、科学地保证安全。这就要不断加强机务人员综合素质,重点要加强机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机务人员的窗口意识,树立机务人员的良好形象,提高机务维修系统全员安全意识、适航意识。要积极大力加强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

航空公司航线主题活动论文

随着国际民航事业的发展,我国民航事业也在稳步扩大和飞速的提升,航空公司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航空公司有关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模式

摘要:本文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和国内的春秋航空为例,通过分析其竞争战略、成本结构和经营决策要素,说明低成本航空公司经营成功的 经验 ,结合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瓶颈进行分析,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的低成本航空市场和增强国内民航业整体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成本航空公司;差异;成本结构;经营决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民航业保持了两位数平均增长率,堪称世界民航发展史上的奇迹。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民航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等一批民营航空应运而生。

目前,全球共有170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占据全球航空市场28%的市场份额,在北美和欧洲的占比更是分别高达30%和40%[1]。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发展的典范,春秋航空的发展模式一直受到业界的严密关注,春秋航空2015中报披露其净利润亿,同比增长[2]。笔者将结合国内外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概况就我国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模式作初浅探讨。

一、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

低成本航空公司(LowCostAirline)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航空管制的放松,在美国起源的一种新类型航空公司,这类公司采用降低成本为核心的经营发展模式,以低票价吸引旅客,目标市场定位是为普通大众提供廉价、快捷、安全的航空运输服务,所以这类公司又被成为廉价航空公司。

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国外的主要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七十年代在美国起源,八、九十年代被欧洲接受,二十一世纪初在亚洲和大洋洲盛行,继而在全球遍地开花。

1971年建立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Airlines),被业界称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鼻祖”,公司坚持“快乐和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和战略,倡导“员工利益第一”,得益于员工的高效率工作、相对行业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在飞行途中给乘客创造轻松愉快环境的服务方式,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实现连续36年盈利,成为世界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标杆。继西南航空之后,欧洲大陆相继出现了一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便捷航空公司(Easyjet)和柏林航空公司(AirBerlin)等。总部设在爱尔兰的瑞安航空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目前欧洲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拥有209条廉价航线,逐步发展成世界上最赚钱的航空公司。

便捷航空公司是仅次于瑞安航空公司的欧洲第二大低成本航空公司,便捷航空公司90%以上的机票通过互联网和电话中心销售,在153条欧洲城市对间的航线上为旅客服务。柏林航空是欧洲第三大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密集的航线网络和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吸引商务出行乘客和观光旅游乘客。

21世纪初,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涌现一大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亚洲航空(AirAsia)、老虎航空(TigerAirways)、宿雾太平洋航空(CebuPacific)、捷星航空(JetstarAustralia)、维珍蓝航空(VirginBlue)等。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成立于2001年,通过低廉的机票价格、优质的服务、高标准的安全飞行保障在东南亚创立的自己的品牌,航线网络已覆盖所有东盟国家,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能122个航点,在中国的南方开通了包括香港、澳门、深圳、广州、海口、桂林以及杭州在内的多条航线,最近荣获了由全球航空运输研究专业监测咨询机构――英国SkytraxResearch公司颁发的2009年度“世界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奖项。

2004年成立的捷星航空是澳洲航空旗下的一家廉价航空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该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成立了位于新加坡的捷星亚洲航空公司和位于越南的捷星太平洋航空公司,主要面向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3]。

二、低成本航空公司与传统航空公司的差异

传统航空公司为客户提供选择自由度较大的各类服务,提供诸如贵宾通道、专业餐饮、空中休闲活动、移动通讯等多种“奢侈”服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机票代理机构、销售网点、公司网站和呼叫中心。而低成本航空公司以低成本策略为特征,采用简单的商务模式控制营运成本,不提供奢华型服务,其发展受到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及航空管制与反垄断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各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纵观各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低成本航空公司和传统航空公司在航线开辟、机场选择、售票方式、机型选择、配套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低成本航空不约而同地选用低成本策略以使票价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下表揭示低成本航空公司和传统航空公司间的差异

低成本航空公司 传统航空公司

航线网络结构 点对点或离散型结构 中枢辐射结构

使用机场 二类或支线机场 枢纽机场

销售模式 电话和网络订票 代理商、营业部、网络和电话

机型选择 单一机型 多种机型

舱位等级 单一舱位 两种或三种舱位

配套服务 非奢侈服务或收费服务 全方位服务

市场定位 大众消费群体 高端消费群体、大众消费群体

三、国外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成功模式

低成本航空公司通常采用非传统的方式实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削减可避免的运行成本和管理费用,控制较低的成本结构使得其在票价竞争上获得一定优势,并不断通过超低票价的销售策略刺激市场中的潜在需求。通常,航空公司成本结构分为系统成本、飞行成本和地面服务成本三部分。

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运营模式比较成功的包括: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WA)和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欧洲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和轻松喷气航空公司(EasyJet);亚洲航空(AirAsia)等,笔者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研究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的成功模式。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积极的价格竞争策略来构建和谐的战略发展体系,可以将其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经营决策特质归纳如下:

1.全部选用单一B737机型

选用单一机型有利于实施批量采购,降低飞机的原始成本来减少飞机的折旧成本;采用单一机型降低飞行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成本,提高飞行员和飞机维修的质量;单一机型有利于降低飞机零部件的储存成本。

2.提高飞机的使用率

不设商务舱,改进舱位布局,提高飞机的空间使用率;实施精益管理,增加航班密度,提高飞机的日使用率。

3.飞行点到点中短途国内航线

由于B737机型受巡航高度、速度、结构等因素制约,不适合飞长航线,但其在中短程航线飞行中性能优越,飞机油耗低,经济性好。

4.使用二级机场

选用较小的或离城市较远、繁忙程度相对较低的机场运行,二级机场通常费用较便宜且进出境客运大楼布局简洁。

5.保持精简的人机比

通过控制机队规模、机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规范管理流程,保持精简的人机比。

6.限量餐食供应

基本不提供餐饮服务,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机上卫生干净带来的清洁时间减少,有利于飞机的快速过站,实现可靠的离港率。

7.采用直销模式

通过电话和网站订票,以信用卡方式支付,不提供免费上门送票服务,不通过旅行社和代理机构售票,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支出。

四、春秋航空的发展之路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由春秋旅行社创办,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开飞,经营国内(含港澳)、上海或其他指定地区始发至周边国家的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和航空相关业务,是首个由中国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201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平均票价元/客公里,上座率93%,成为国内民航最高客座率的航空公司,实现连续10年盈利的骄人成绩。

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大国,在 政策法规 、经济状况、运行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水平方面有别于欧美和 其它 亚洲国家,因此完全照抄照搬国外低成本航空的 商业模式 ,注定会以失败告终。春秋航空公司汲取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服务和产品,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发展之路。

春秋航空的发展与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类似之处:

1.全部选用单一A320机型,节省运行成本。

2.提高了飞机的利用率,每架飞机日飞行时间达到11小时左右;

3.飞行点到点中短途国内航线,最大限度发挥飞机的性能优势和油耗优势;

4.采用网上直销模式,节省销售成本;

5.控制精简的人机比,春秋航空的人机比将为60:1左右;

6.机上限量餐食供应,降低运营成本,利于快速过站;

7.使用二线机场,降低飞行和地面成本。

由于发展环境的不同,春秋航空实施了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低成本发展策略:

1.免费行李额

春秋航空的最高免费行李额为15公斤,而国内其他航空公司最低免费额为20公斤,降低飞机的载重依次来减少飞机的耗油量;

2.机上商品销售

机上仅向每位旅客免费提供1瓶300毫升的矿泉水,不提供免费餐食,备有付费的食品和饮料,在飞机上出售一些特色商品、飞机模型、丝巾等,为公司增加收入;

3.机票销售

春秋航空不进入中国民航售票系统售票,可到春秋旅行社网点或登录春秋航空的官方网站订票。

4.机舱改造

飞机没有设置头等舱和商务舱而只有180座经济舱,大量单一舱位的设置增加了客运量;

5.延误处理

不管是由于天气原因还是航空公司的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春秋航空都不向旅客免费提供餐食。

五、中国低成本航空发展的瓶颈与前景

近年来,国家对民营投资主体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有所放松,民航业的大门逐渐向民营资本开启。但由于我国民营航空目前处于寡头垄断的竞争结构之中,民营航空的生存环境依然堪忧:

1.森严的市场准入和政策壁垒

民营航空遭遇的发展瓶颈不得不让人深思,一方面,《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非公经济36条”和2014年初发布的《民航局关于促进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宏观政策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民用航空业,但在航线审批、空中交通管制、航空燃油等配套 措施 未跟上;另一方面,低成本航空在飞机引进、飞行员流动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2.严重的寡头垄断格局

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集团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三大航为了维护垄断格局以赢得高额垄断利润,不惜扼杀新兴的低成本航空企业,三大航按照他们的意愿促成民航当局和国家行政机关出台飞行员流动、机票价格制定等方面的交易规则,实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3.扩展资金短缺

作为低成本航空投资主体的民营资本自身资金有限和融资 渠道 不畅造成低成本航空发展资金短缺,机队扩展速度缓慢,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规模效益,因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彻底打破国有航空公司主导的民用航空市场沉闷局面,真正帮助低成本航空公司突破发展瓶颈,笔者认为管理当局和航空公司自身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民航当局应当及早制定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切实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低成本航空发展的配套措施,在飞机的自主引进、飞行员的合理流动、空中交通管制、航线的选择等方面有条件、有步骤地向低成本航空公司开放,降低购机和航材的关税,使低成本航空能够发挥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长处。

2.逐步开放大城市附近的二、三类机场,学习新加坡、吉隆坡等民航当局为低成本航空发展提供的便捷条件,在大机场附近建立低成本候机楼或在军民合用机场新建低成本候机楼。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处理好低成本航空公司和国有航空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在民航业内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国有经济在民航业中的主体地位和控股优势,保证低成本航空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健康发展。

4.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强内部建设,通过员工持股和参与,创造了一种“家庭企业”的氛围和 文化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航空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5.深度挖掘“差异化”服务方式,在市场开发、机上服务和机票销售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战略,利用国家政策补助开辟边远地区的支线航空,开发有利于增加公司收入的机上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降低机票销售费用。

6.行业主管部门尽早 总结 和评估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航班时刻改革方案实施成果,建立航班时刻分配长效改革机制,深入推进国内航班时刻分配模式改革。

低成本航空公司是国内航空业的新生事物,尽管其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已搭上国内民航业迅速发展的列车,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所需的管制条件正逐步放松,加上国内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低成本航空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赵巍.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双核战略模式[J]空运商务,2014(7):26-32.

[2]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半年度 报告 摘要,P1-2.

[3]彭君文军.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给我们的思考[J]改革与管理,2010(7):173-177.

[4]李莉.国际低成本航空公司成功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空运商务,2010(15):44-48.

浅谈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与分析

摘要:在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出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高级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 方法 ,对国内外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根据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各维度重要性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的核心关注点是,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管理和运营管理水平,增强资金应用能力,提高资产获利水平。

关键词:航空公司;竞争优势;主成分分析;评价指标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在“民航强国”战略支持下,我国航空运输业迈入黄金发展期。2011-2014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从亿人大幅增长至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当前,中国民航的总周转量已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巨头相比,我国航空公司市场竞争力不强,航班正常率不高,顾客满意度较低,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份额普遍偏低。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高铁发展和航权开放对航空市场冲击加剧。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航空公司面临着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界定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迈克尔・波特(1985)中指出,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戴维・贝赞可(DavBesanko)(1999)认为,当公司的表现超出该行业平均水平,就说它获得了竞争优势;乔.皮尔斯()(1998)指出,竞争优势是指能使一个公司在行业中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从而能长期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资源、关系以及决策。然而,就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内涵而言,当前学术界对其并未有确切的界定。

本文认为,航空公司作为航空器运营的特殊企业,既有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又有特殊服务行业的特性。例如,航空公司具有一般服务性企业的基本特征,它需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也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产品创新和优化航班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并获得利润。同时,航空公司与一般服务性企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经济特征(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以及独特的安全、完整性、多样性等产品特征。

在“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设前提下,参考“属+种差”的定义方法,同时出于“可衡量”的目的,认为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可以界定为:航空公司在一定的竞争市场中,获得的相对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和地位,其结果表征于获得高于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或者高于竞争对手获利水平的持续性。

(二)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阮和兴,宋小芬(2005)提出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构建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了实施目标市场、形象、产品差异化策略、参与竞争的具体策略。吴桐水和褚衍昌(2006)对航空公司营销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过代码共享、电子客票、品牌战略、常旅客计划等手段来控制公司的营销成本,进而获得竞争优势;曹美芸(2010)对高铁时代基于顾客价值的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春秋航空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现有的针对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某一方面的定性研究,对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地位进行系统定量评价和分析方面的论述非常缺乏。

三、评价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选取的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选出几个较少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对方差最大的贡献率。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形成是航空公司环境、战略、资源、能力、内部运营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但是,不同的因素对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哪些因素才是影响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进而找到影响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进而指导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实践。

四、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持续的市场表现,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至少要包括结构性指标(企业规模、业务规模)、盈利性指标(盈利能力)、发展性指标(成长能力)等基本维度指标。同时,航空公司属于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其融资能力是获取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优势评价应该包括负债能力指标。此外,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对其服务能力进行定量化测度和关注。综合分析, 文章 构建出包括7个维度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而言:企业规模维度包括可用客公里、资产总额、收入总额、员工数量、机队规模5个指标,运营效率维度包括客座率、平均载运率、人机比、飞机日利用率、总资产周转次数5个指标,业务规模维度包括货邮运输量、旅客运输量、人均旅客运输量等3个指标,服务能力维度包括SKYTRAX服务评级、航班正点率2个指标,盈利水平维度包括人均收入、人均利润、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5个指标,负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2个指标,此外用近三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指标衡量成长能力维度。

(二)数据来源

出于评价目的及相关指标数据可获性,选择5家国内外上市航空公司作为评价样本。分别是: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国泰航空和汉莎集团。样本数据来自年各航空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2013年年报和国家民航局公布的2013年运营数据,个别数据经过作者整理而得。数据分析主要使用软件。

五、评价结果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的确立一般根据各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而定,一般情况下,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方差分析可知,提取3个主成分,可满足覆盖原有变量全部信息的要求,所以采用三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23个变量。结合指标的实际意义,可以将F1命名为“内部运营和服务”公因子,F2命名为“航空公司的规模”公因子,F3命名为“净资产收益水平”因子。由于公因子F1对全部原始指标的方差贡献率高达,因此该公因子是提升航空公司综合竞争优势时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其次,公因子F2对全部原始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也高达,因此该公因子是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考虑方面。   (二)各公司主成分得分

用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三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将得到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然后就可以得出每个主成分表达式:F1、F2、F3。

F1=

F2、F3表达式参照上表同理可得。进一步,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

(三)评价结果分析

1.综合竞争优势分析。国泰航空和中国国航综合得分排名靠前,处于整个航空公司领域的第一层次。同时,国内各航空公司差异较大,其中国航表现较好,东航表现较差,且国内航空公司都与香港国泰航空有一定差距。

主成分分析。从F1得分来看,得分位居榜首的是国泰航空,其次是国航、南航、汉莎,东方航空排名靠后。由于第一主成分的影响最大,因此我国航空公司要增强竞争优势,尤其需要对第一主成分较高荷载的因素进行分析管理。

3.其他主成分分析。F2主成分得分国航和汉莎航空居前,东航和国泰航空靠后。这一主成分上反映出航空竞争优势的培养和获得还需要关注资产收入规模和运力规模的扩大,以获取较大市场份额。F3主成分说明规模优势较弱的航空公司还可以通过提升净资产收益水平抵御市场领先者带来的竞争压力。

六、结论与启示

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各维度重要性不同,各层面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需要重点关注,有的只需要一般关注。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需要抓住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根据以上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三个方面: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管理和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客座率、平均运载率、飞机日利用率;增强整体资金应用能力,提高资产获利水平。需要一般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合理的资本结构,实现运载能力和资产规模的扩大;二是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构建价格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阮和兴,宋小芬.以差异化竞争策略构筑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J].江苏商论,2005(03):71-73.

[3]伊楠,霍国庆.我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6):21-23.

[4]吴桐水,褚衍昌.航空公司营销成本分析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07).

[5]曹美芸.高铁时代基于顾客价值的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研究[D].东华大学,2011.

[6]帅家盛.航空公司通过服务营销如何取得竞争优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航空运输企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航空公司的优秀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

摘要:找出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手段,全员、全流程控制,提升机供品成本管控水平,降低成本、增强航空公司竞争能力。

关键词:机供品;成本管理;薄弱环节;提升

一、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简介

1.机供品成本的定义及范围。

机供品全称机上供应品,是为了保障航班机组和旅客的需要,配上飞机的各种消耗品和用具(不含餐食)。主要包括小食品(果仁、小饼干等)、饮料、酒类、服务用品(水杯、拖鞋、毛毯、小毛巾等)、卫生用品(香水、香皂、面巾纸等)、餐具(碗、盘、咖啡壶等)等几大类,特点是种类繁多,单位价值较低。

2.加强机供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机供品成本在航空公司营运成本中占比较低,但从绝对额来看,仍是一项金额较大的成本:以一个50架飞机规模的中型航空公司为例,每年的机供品支出大约在4000万元左右。当前油价高企,航空公司各项刚性营运成本居高不下,整个航空业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徘徊,各公司航油、起降等大项成本控制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下一步做好机供品这种相对小项成本控制,对航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采购环节存在缺陷

1.对机供品成本重视程度不够。和航油、起降等大项成本相比,对机供品成本管控相对粗放,前端采购环节缺乏明确的流程和 规章制度 ,经常出现业务部门自购自用的违规现象。

2.采购协议签订流程不规范。采购协议的签订,财务等监督部门前期谈判参与力度不够,经常是协议主要条款基本确定后再由相关部门会签;前期供应商资质,行业情况调查等相关工作做的不细致,合作后容易出现因供应商提供商品质量不合格,开具的票据不合法等问题给公司带来风险和损失。

(二)库存和配送管理相对粗放

1.机供品库存管理分散,缺乏信息化手段。

因机供品种类繁多,很多公司是由客舱、机务、财务等多部门进行管理,比较分散且政策不统一,各部门基本上都是靠手工或者电子表格进行管理,缺乏专业的信息软件,效率低下,无法及时监控库存和降低不合理损耗。

2.配送计划不精细,缺乏灵活性。

业务部门的机供品航班配送计划往往是制定后很长一段期间不调整,缺少定期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机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计划,容易造成机供品的浪费和不正常损耗。

(三)机上用品非正常损耗现象突出

1.野蛮使用造成的用具非正常损坏。

部分相关人员对机上用具不爱护,在配送和回收的过程中野蛮装卸,使用过程中不按照操作流程,盲目操作,导致餐用具的损坏率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机供品成本。

2.机组和其他工作人员违规偷带造成的机供品非正常损耗。

各公司虽然大都出台了对员工偷带机上供应品的处罚规定,但因为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办法,各项规定基本上都停留在纸面上,很难切实的落实下去,该项机供品的非正常损耗依旧是居高不下。

三、提高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水平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机供品采购管理,强化前馈控制

1.由专业部门组织公开采购。

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机供品的采购,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由采购部门牵头,联合业务、财务、纪检等部门成立采购小组对大项采购进行公开招标,避免由使用部门直接联系供应商进行采购。

2.细化协议签订流程、明确各部门权责。

出台合同管理规定,规范协议签订过程中各个操作环节,责任明确到部门,对大额合同需成立联合小组参与协议签订的全过程。

(二)提高库存管控能力,加强配送计划控制

1.细化库管制度,严抓落实。

建立严格的机供品库存管理制度,将机供品管理统一归集到库管部门,使用部门按规定流程领用,财务和纪检部门进行监督,定期组织实物盘点,严控库存损耗。

2.引进信息化手段,提高库管工作效率和质量。

根据公司规模大小适时引进相应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如仓库管理软件、条码系统等,逐渐摒弃用手工账进行管理的方式,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3.建立配送计划的制定和跟踪分析流程。

加强对机供品配送计划制定质量的监督,建立对配送计划的跟踪分析机制,定期对配送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正和调整配送计划,提高配送计划的精准度,这样不但可以降低配送成本,还可以减少回收环节的不正常损耗。

(三)加强机供品使用过程的监控,细化规定、落实责任

1.建立严格的机供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机上用具操作规范,建立针对机供品非正常损耗的奖惩制度,将每项机供品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2.领导牵头成立联合小组,现场检查问题。由主管领导牵头,由纪检、业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采用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对航班机供品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现场取证。

3.严格追责制度,发现问题按章处理。对违反机供品管理固定的人员,查实后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理,使其真正的因为违规违法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只有公平公正、严格按章办事,才能保证相关制度的真正落地。

(四)优化机供品回收流程,加强机供品的回收控制

1.梳理机供品回收流程,提高效率。

对机供品的回收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对那些影响效率的工作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在满足内控需要的情况下尽量简化交接手续,有条件的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用手持终端扫描等手段,提高效率。

2.建立奖惩制度,考核回收差错率。

出台机供品回收的管理规范,定期检查机供品回收情况,对回收差异率进行考核,及时将检查结果向计划制定部门通报,协助计划部门提升计划质量。

3.库房建立回收机供品存放区,单独管控。

在机供品库房设立回收机供品专用存放区,制定回收机供品再配送的详细流程和规定,加强对回收机供品的检查和数据统计,通过对回收机供品的单独管控,提升管控质量。

四、航空公司机供品管理的几点体会

1.机供品成本的全流程控制。

机供品的成本的管理重点不能仅放在财务审核环节,而是应扩大范围,从采购环节开始,控制采购成本;加强在使用过程中的管控,减少不合理损耗;细化账单审核和专项分析,做到对机供品业务的全流程控制。

2.机供品成本的全员控制。

机供品成本的管理仅仅通过财务部门的努力是很难推进和落实的,航空公司应该提高对该项成本的重视程度,强化制度建设和 文化 宣贯,使得采购、业务、库管以及其他部门的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发动全员加强对机供品成本的监控。

3.控制 措施 的持续落实和不断改进。

机供品管理规范和控制措施出台后,要真正实现优化成本的作用,必须严抓落实,对违规行为持续检查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管控措施,逐渐形成对机供品的全方位管控机制。

浅探航空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建立

摘 要:

航空公司通过建立事件前期预防、过程控制、后期弥补的风险防控机制,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控制部门对有关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目的是把航空公司的日常运营活动统一纳入法制化管理,以降低公司日常运营成本,提升航空公司日常运营效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进行制度保障与支持。

关键词:

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机制建设

1 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本身是中性的,即风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风险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特征,它来源于对未来结果的不可知性。因此,风险通常被定义为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不确定性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或几个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分布。从风险管理的实践角度来讲,未来可能存在的结果及其服从的概率分布特征常常是不可知的。因此人们在管理风险的时候,常常需要对此进行主观的推断并制定出风向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航空公司的风险防范体系就是基于上述的认知来建立的。

2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路

前期预防是基石

如果仅仅只注重风险事件发生以后的有关补救工作的跟进,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鸡肋一般的效果,而且经常是在有关事件转坏、有关事项进入法律程序阶段,由法院和仲裁等第三方介入解决,比航空公司内部直接采取措施的成本高出许多,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例如,航空公司在涉及经济合同或 劳动合同 引起的纠纷时,有时从法律角度存在胜算,但因受法治环境、媒体舆论或宏观干预的影响而出现负面结果,或在胜诉后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又如,一些投资活动往往因事先防范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失败。 而有效的事先防范,能促进航空公司加强自身免疫系统,防风险与未然,切实提高抗风险能力,保障航空公司正常、持续、健康的运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程控制是关键

如果前期注意了预防,但是在过程中忽略了控制跟进,万一风险事件发生并造成了无法挽回损失后再去想办法弥补,也正所谓形同亡羊补牢,不仅使公司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多半于事无果。譬如某合约签订时对己公司非常有利,但在进入实施旅行阶段后依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各种会议备忘录、谅解协议、补充协议等都会对原有的条款造成影响。又比如,让一些代理公司颇为头疼的欠款问题,多数也源于缺乏有效的过程跟进和控制。因此,风险的过程控制是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事关风险管理的走向和成效,应将过程控制深深地融入于航空公司运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职能部门,直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只有过程控制到位了,才能保障航空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切实发挥作用。

3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要点

融合性

航空公司的风险防控机制作为公司整体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发挥应与其他管理体系相互融合统一,同时在建构成本和效益考量方面存在一致性。

整体性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应注重各个细节、每项内容和内部各个有关部门的密切协调,以紧密相连并密不可分的管理,来实现预期的前期预防和过程控制的目的。

实操性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一定注意能够与公司现有的运营模式、人员现状、外部环境、 企业文化 等各个要素紧密结合,通过细化各项措施和强化对接模式,确保具有现实可操作。

4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架构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航空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决策层领导和专业人士组成。负责组织领导航空公司风险防控工作,组织制定风险防控总体目标、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组建合规审查委员会

由专业职能部门组成,必要时邀请外部专家加入。负责对航空公司经营管理的合规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对于发现出现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政策出现失误、失控的情形,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由相关业务人员组成。负责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制定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有关防控措施,拟定有关风险评估 报告 ,协调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协作事宜等。

5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确立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制架构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制的建构应基于航空公司管理的主要风险要素,具体有以下十九个:(1)资产管理;(2)采购业务;(3)工程项目;(4)资金活动;(5)合同管理;(6)销售业务;(7)人力资源;(8)生产运营;(9)信息系统;(10)组织机构;(11)内部信息沟通;(12)安全运行;(13)企业文化;(14)财务报告;(15)全面预算;(16)发展战略;(17)业务外包;(18)社会责任;(19)风险评估与应对。上述十九要素是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可根据公司具体的情况逐步完善。

风险管理评估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建构和运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公司中长期运营战略的

不断调整,航空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断与时俱变。此时就需要重新评估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变化,并及时对公司的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合理调整。譬如,在前些年国家对当时实行 公司法 进行大幅修改后,当时商务活动的很多规则发生变化,如公司章程的重要性被大幅提高,从而对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提出新的要求,需对航空公司资产管理、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生产运营、业务外包、工程项目等一系列风险管理项目予以调整。因此,要把对航空公司日常运营的风险评估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管理。通过对航空公司日常运营各有关重要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调查,根据 年度 工作计划 ,拟订风险防控关键点,做好风险防控有效预案等各项工作。

6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构顺序

尽职调查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所基于的十九个风险要素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公司在建构自己的有关机制体系的时候都立足于自身不同的特点与实际现实状况,各航空公司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日常管理中各主要风险要素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为确保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各个风险要素与航空公司自身管理体系相匹配,以使各风险要素的构建具有实操性,首先需要进行周密的尽职调查。

体系建设

在周密严谨的尽职调查后,航空公司逐步建设风险防控机制的各要素,包括各要素模板、运作指南、风险提示、流程管控等,并将航空公司现有的相关制度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系统培训

航空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每个员工都应在日常工作中对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各风险要素有着充分的认识并自觉在工作中贯彻执行有关内容,相关培训工作应该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应被充分考虑并与项目的开展同步实施。

具体实施

在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及相关培训宣贯工作完成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次阶段的要点是要使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所负责的日常工作中自觉自然自愿并一丝不苟地贯彻实施有关内容。

后续修正

在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具体实行中,对于所呈现的有关问题,由特设机构的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与修正,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总之,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对航空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得到航空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并辅以各部门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有力执行。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把公司日常所有运营活动统一纳入都纳入风险和法治化管理,以降低公司日常运营成本,提升航空公司日常运营效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进行制度保障与支持。只有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各要素运行良好,才能确保航空公司风险整体可控,为航空公司可持续性的高效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8).

[2]王星.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引入风险管理之研究[J].现代商业,2009,(6).

[3]高立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第二版)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6).

[4]美国COSO制定发布,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沈阳: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5,(9).

[5]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9).

[6]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

航空公司亏损因素研究论文

随着国际民航事业的发展,我国民航事业也在稳步扩大和飞速的提升,航空公司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航空公司有关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模式

摘要:本文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和国内的春秋航空为例,通过分析其竞争战略、成本结构和经营决策要素,说明低成本航空公司经营成功的 经验 ,结合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瓶颈进行分析,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的低成本航空市场和增强国内民航业整体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成本航空公司;差异;成本结构;经营决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民航业保持了两位数平均增长率,堪称世界民航发展史上的奇迹。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民航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等一批民营航空应运而生。

目前,全球共有170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占据全球航空市场28%的市场份额,在北美和欧洲的占比更是分别高达30%和40%[1]。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发展的典范,春秋航空的发展模式一直受到业界的严密关注,春秋航空2015中报披露其净利润亿,同比增长[2]。笔者将结合国内外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概况就我国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模式作初浅探讨。

一、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

低成本航空公司(LowCostAirline)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航空管制的放松,在美国起源的一种新类型航空公司,这类公司采用降低成本为核心的经营发展模式,以低票价吸引旅客,目标市场定位是为普通大众提供廉价、快捷、安全的航空运输服务,所以这类公司又被成为廉价航空公司。

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国外的主要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七十年代在美国起源,八、九十年代被欧洲接受,二十一世纪初在亚洲和大洋洲盛行,继而在全球遍地开花。

1971年建立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Airlines),被业界称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鼻祖”,公司坚持“快乐和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和战略,倡导“员工利益第一”,得益于员工的高效率工作、相对行业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在飞行途中给乘客创造轻松愉快环境的服务方式,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实现连续36年盈利,成为世界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标杆。继西南航空之后,欧洲大陆相继出现了一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便捷航空公司(Easyjet)和柏林航空公司(AirBerlin)等。总部设在爱尔兰的瑞安航空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目前欧洲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拥有209条廉价航线,逐步发展成世界上最赚钱的航空公司。

便捷航空公司是仅次于瑞安航空公司的欧洲第二大低成本航空公司,便捷航空公司90%以上的机票通过互联网和电话中心销售,在153条欧洲城市对间的航线上为旅客服务。柏林航空是欧洲第三大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密集的航线网络和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吸引商务出行乘客和观光旅游乘客。

21世纪初,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涌现一大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亚洲航空(AirAsia)、老虎航空(TigerAirways)、宿雾太平洋航空(CebuPacific)、捷星航空(JetstarAustralia)、维珍蓝航空(VirginBlue)等。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成立于2001年,通过低廉的机票价格、优质的服务、高标准的安全飞行保障在东南亚创立的自己的品牌,航线网络已覆盖所有东盟国家,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能122个航点,在中国的南方开通了包括香港、澳门、深圳、广州、海口、桂林以及杭州在内的多条航线,最近荣获了由全球航空运输研究专业监测咨询机构――英国SkytraxResearch公司颁发的2009年度“世界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奖项。

2004年成立的捷星航空是澳洲航空旗下的一家廉价航空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该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成立了位于新加坡的捷星亚洲航空公司和位于越南的捷星太平洋航空公司,主要面向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3]。

二、低成本航空公司与传统航空公司的差异

传统航空公司为客户提供选择自由度较大的各类服务,提供诸如贵宾通道、专业餐饮、空中休闲活动、移动通讯等多种“奢侈”服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机票代理机构、销售网点、公司网站和呼叫中心。而低成本航空公司以低成本策略为特征,采用简单的商务模式控制营运成本,不提供奢华型服务,其发展受到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及航空管制与反垄断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各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纵观各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低成本航空公司和传统航空公司在航线开辟、机场选择、售票方式、机型选择、配套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低成本航空不约而同地选用低成本策略以使票价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下表揭示低成本航空公司和传统航空公司间的差异

低成本航空公司 传统航空公司

航线网络结构 点对点或离散型结构 中枢辐射结构

使用机场 二类或支线机场 枢纽机场

销售模式 电话和网络订票 代理商、营业部、网络和电话

机型选择 单一机型 多种机型

舱位等级 单一舱位 两种或三种舱位

配套服务 非奢侈服务或收费服务 全方位服务

市场定位 大众消费群体 高端消费群体、大众消费群体

三、国外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成功模式

低成本航空公司通常采用非传统的方式实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削减可避免的运行成本和管理费用,控制较低的成本结构使得其在票价竞争上获得一定优势,并不断通过超低票价的销售策略刺激市场中的潜在需求。通常,航空公司成本结构分为系统成本、飞行成本和地面服务成本三部分。

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运营模式比较成功的包括: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WA)和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欧洲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和轻松喷气航空公司(EasyJet);亚洲航空(AirAsia)等,笔者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研究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的成功模式。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积极的价格竞争策略来构建和谐的战略发展体系,可以将其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经营决策特质归纳如下:

1.全部选用单一B737机型

选用单一机型有利于实施批量采购,降低飞机的原始成本来减少飞机的折旧成本;采用单一机型降低飞行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成本,提高飞行员和飞机维修的质量;单一机型有利于降低飞机零部件的储存成本。

2.提高飞机的使用率

不设商务舱,改进舱位布局,提高飞机的空间使用率;实施精益管理,增加航班密度,提高飞机的日使用率。

3.飞行点到点中短途国内航线

由于B737机型受巡航高度、速度、结构等因素制约,不适合飞长航线,但其在中短程航线飞行中性能优越,飞机油耗低,经济性好。

4.使用二级机场

选用较小的或离城市较远、繁忙程度相对较低的机场运行,二级机场通常费用较便宜且进出境客运大楼布局简洁。

5.保持精简的人机比

通过控制机队规模、机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规范管理流程,保持精简的人机比。

6.限量餐食供应

基本不提供餐饮服务,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机上卫生干净带来的清洁时间减少,有利于飞机的快速过站,实现可靠的离港率。

7.采用直销模式

通过电话和网站订票,以信用卡方式支付,不提供免费上门送票服务,不通过旅行社和代理机构售票,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支出。

四、春秋航空的发展之路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由春秋旅行社创办,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开飞,经营国内(含港澳)、上海或其他指定地区始发至周边国家的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和航空相关业务,是首个由中国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201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平均票价元/客公里,上座率93%,成为国内民航最高客座率的航空公司,实现连续10年盈利的骄人成绩。

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大国,在 政策法规 、经济状况、运行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水平方面有别于欧美和 其它 亚洲国家,因此完全照抄照搬国外低成本航空的 商业模式 ,注定会以失败告终。春秋航空公司汲取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服务和产品,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发展之路。

春秋航空的发展与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类似之处:

1.全部选用单一A320机型,节省运行成本。

2.提高了飞机的利用率,每架飞机日飞行时间达到11小时左右;

3.飞行点到点中短途国内航线,最大限度发挥飞机的性能优势和油耗优势;

4.采用网上直销模式,节省销售成本;

5.控制精简的人机比,春秋航空的人机比将为60:1左右;

6.机上限量餐食供应,降低运营成本,利于快速过站;

7.使用二线机场,降低飞行和地面成本。

由于发展环境的不同,春秋航空实施了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低成本发展策略:

1.免费行李额

春秋航空的最高免费行李额为15公斤,而国内其他航空公司最低免费额为20公斤,降低飞机的载重依次来减少飞机的耗油量;

2.机上商品销售

机上仅向每位旅客免费提供1瓶300毫升的矿泉水,不提供免费餐食,备有付费的食品和饮料,在飞机上出售一些特色商品、飞机模型、丝巾等,为公司增加收入;

3.机票销售

春秋航空不进入中国民航售票系统售票,可到春秋旅行社网点或登录春秋航空的官方网站订票。

4.机舱改造

飞机没有设置头等舱和商务舱而只有180座经济舱,大量单一舱位的设置增加了客运量;

5.延误处理

不管是由于天气原因还是航空公司的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春秋航空都不向旅客免费提供餐食。

五、中国低成本航空发展的瓶颈与前景

近年来,国家对民营投资主体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有所放松,民航业的大门逐渐向民营资本开启。但由于我国民营航空目前处于寡头垄断的竞争结构之中,民营航空的生存环境依然堪忧:

1.森严的市场准入和政策壁垒

民营航空遭遇的发展瓶颈不得不让人深思,一方面,《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非公经济36条”和2014年初发布的《民航局关于促进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宏观政策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民用航空业,但在航线审批、空中交通管制、航空燃油等配套 措施 未跟上;另一方面,低成本航空在飞机引进、飞行员流动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2.严重的寡头垄断格局

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集团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三大航为了维护垄断格局以赢得高额垄断利润,不惜扼杀新兴的低成本航空企业,三大航按照他们的意愿促成民航当局和国家行政机关出台飞行员流动、机票价格制定等方面的交易规则,实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3.扩展资金短缺

作为低成本航空投资主体的民营资本自身资金有限和融资 渠道 不畅造成低成本航空发展资金短缺,机队扩展速度缓慢,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规模效益,因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彻底打破国有航空公司主导的民用航空市场沉闷局面,真正帮助低成本航空公司突破发展瓶颈,笔者认为管理当局和航空公司自身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民航当局应当及早制定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切实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低成本航空发展的配套措施,在飞机的自主引进、飞行员的合理流动、空中交通管制、航线的选择等方面有条件、有步骤地向低成本航空公司开放,降低购机和航材的关税,使低成本航空能够发挥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长处。

2.逐步开放大城市附近的二、三类机场,学习新加坡、吉隆坡等民航当局为低成本航空发展提供的便捷条件,在大机场附近建立低成本候机楼或在军民合用机场新建低成本候机楼。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处理好低成本航空公司和国有航空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在民航业内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国有经济在民航业中的主体地位和控股优势,保证低成本航空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健康发展。

4.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强内部建设,通过员工持股和参与,创造了一种“家庭企业”的氛围和 文化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航空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5.深度挖掘“差异化”服务方式,在市场开发、机上服务和机票销售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战略,利用国家政策补助开辟边远地区的支线航空,开发有利于增加公司收入的机上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降低机票销售费用。

6.行业主管部门尽早 总结 和评估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航班时刻改革方案实施成果,建立航班时刻分配长效改革机制,深入推进国内航班时刻分配模式改革。

低成本航空公司是国内航空业的新生事物,尽管其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已搭上国内民航业迅速发展的列车,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所需的管制条件正逐步放松,加上国内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低成本航空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赵巍.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双核战略模式[J]空运商务,2014(7):26-32.

[2]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半年度 报告 摘要,P1-2.

[3]彭君文军.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给我们的思考[J]改革与管理,2010(7):173-177.

[4]李莉.国际低成本航空公司成功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空运商务,2010(15):44-48.

浅谈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与分析

摘要:在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出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高级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 方法 ,对国内外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根据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各维度重要性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的核心关注点是,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管理和运营管理水平,增强资金应用能力,提高资产获利水平。

关键词:航空公司;竞争优势;主成分分析;评价指标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在“民航强国”战略支持下,我国航空运输业迈入黄金发展期。2011-2014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从亿人大幅增长至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当前,中国民航的总周转量已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巨头相比,我国航空公司市场竞争力不强,航班正常率不高,顾客满意度较低,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份额普遍偏低。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高铁发展和航权开放对航空市场冲击加剧。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航空公司面临着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界定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迈克尔・波特(1985)中指出,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戴维・贝赞可(DavBesanko)(1999)认为,当公司的表现超出该行业平均水平,就说它获得了竞争优势;乔.皮尔斯()(1998)指出,竞争优势是指能使一个公司在行业中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从而能长期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资源、关系以及决策。然而,就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内涵而言,当前学术界对其并未有确切的界定。

本文认为,航空公司作为航空器运营的特殊企业,既有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又有特殊服务行业的特性。例如,航空公司具有一般服务性企业的基本特征,它需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也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产品创新和优化航班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并获得利润。同时,航空公司与一般服务性企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经济特征(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以及独特的安全、完整性、多样性等产品特征。

在“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设前提下,参考“属+种差”的定义方法,同时出于“可衡量”的目的,认为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可以界定为:航空公司在一定的竞争市场中,获得的相对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和地位,其结果表征于获得高于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或者高于竞争对手获利水平的持续性。

(二)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阮和兴,宋小芬(2005)提出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构建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了实施目标市场、形象、产品差异化策略、参与竞争的具体策略。吴桐水和褚衍昌(2006)对航空公司营销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过代码共享、电子客票、品牌战略、常旅客计划等手段来控制公司的营销成本,进而获得竞争优势;曹美芸(2010)对高铁时代基于顾客价值的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春秋航空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现有的针对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某一方面的定性研究,对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地位进行系统定量评价和分析方面的论述非常缺乏。

三、评价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选取的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选出几个较少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对方差最大的贡献率。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形成是航空公司环境、战略、资源、能力、内部运营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但是,不同的因素对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哪些因素才是影响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进而找到影响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进而指导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实践。

四、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持续的市场表现,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至少要包括结构性指标(企业规模、业务规模)、盈利性指标(盈利能力)、发展性指标(成长能力)等基本维度指标。同时,航空公司属于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其融资能力是获取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优势评价应该包括负债能力指标。此外,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对其服务能力进行定量化测度和关注。综合分析, 文章 构建出包括7个维度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而言:企业规模维度包括可用客公里、资产总额、收入总额、员工数量、机队规模5个指标,运营效率维度包括客座率、平均载运率、人机比、飞机日利用率、总资产周转次数5个指标,业务规模维度包括货邮运输量、旅客运输量、人均旅客运输量等3个指标,服务能力维度包括SKYTRAX服务评级、航班正点率2个指标,盈利水平维度包括人均收入、人均利润、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5个指标,负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2个指标,此外用近三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指标衡量成长能力维度。

(二)数据来源

出于评价目的及相关指标数据可获性,选择5家国内外上市航空公司作为评价样本。分别是: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国泰航空和汉莎集团。样本数据来自年各航空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2013年年报和国家民航局公布的2013年运营数据,个别数据经过作者整理而得。数据分析主要使用软件。

五、评价结果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的确立一般根据各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而定,一般情况下,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方差分析可知,提取3个主成分,可满足覆盖原有变量全部信息的要求,所以采用三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23个变量。结合指标的实际意义,可以将F1命名为“内部运营和服务”公因子,F2命名为“航空公司的规模”公因子,F3命名为“净资产收益水平”因子。由于公因子F1对全部原始指标的方差贡献率高达,因此该公因子是提升航空公司综合竞争优势时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其次,公因子F2对全部原始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也高达,因此该公因子是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考虑方面。   (二)各公司主成分得分

用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三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将得到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然后就可以得出每个主成分表达式:F1、F2、F3。

F1=

F2、F3表达式参照上表同理可得。进一步,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

(三)评价结果分析

1.综合竞争优势分析。国泰航空和中国国航综合得分排名靠前,处于整个航空公司领域的第一层次。同时,国内各航空公司差异较大,其中国航表现较好,东航表现较差,且国内航空公司都与香港国泰航空有一定差距。

主成分分析。从F1得分来看,得分位居榜首的是国泰航空,其次是国航、南航、汉莎,东方航空排名靠后。由于第一主成分的影响最大,因此我国航空公司要增强竞争优势,尤其需要对第一主成分较高荷载的因素进行分析管理。

3.其他主成分分析。F2主成分得分国航和汉莎航空居前,东航和国泰航空靠后。这一主成分上反映出航空竞争优势的培养和获得还需要关注资产收入规模和运力规模的扩大,以获取较大市场份额。F3主成分说明规模优势较弱的航空公司还可以通过提升净资产收益水平抵御市场领先者带来的竞争压力。

六、结论与启示

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各维度重要性不同,各层面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需要重点关注,有的只需要一般关注。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需要抓住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根据以上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三个方面: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管理和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客座率、平均运载率、飞机日利用率;增强整体资金应用能力,提高资产获利水平。需要一般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合理的资本结构,实现运载能力和资产规模的扩大;二是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构建价格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阮和兴,宋小芬.以差异化竞争策略构筑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J].江苏商论,2005(03):71-73.

[3]伊楠,霍国庆.我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6):21-23.

[4]吴桐水,褚衍昌.航空公司营销成本分析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07).

[5]曹美芸.高铁时代基于顾客价值的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研究[D].东华大学,2011.

[6]帅家盛.航空公司通过服务营销如何取得竞争优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

第一、油价上涨造成成本上升;第二、金融危机致人们收入下降或没有保障,出行减少,造成市场需求下降,主要是自费的;第三、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商务活动减少,企业倒闭,同样造成市场需求下降,主要是公费的。综合,成本上升,收入减少----亏损。另外,东航这类企业管理混乱,内耗严重,加重了亏损。

今天思考航空公司的亏损问题,一来是因为航空公司的境遇与自己的生存环境相关,二来是因为这种现象持续太久,而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所以非要找出让自己踏实的缘由。 一个企业的利润简单的讲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 航空公司的收入结构以客运和货运为主,其他边缘收入也有一部分是内部消化为其他部门的成本(如广告),所以这里主要考虑客运、货运。 成本费用的范围相对比较广,飞机购买(折旧)、飞机租用、飞机维修、航油、航材、系统费用、人工、设备、办公、还有机场收取的各类费用。 先从成本费用角度看。 1. 国企的企业机制导致人员规模不可能随意减少,所以人工成本无法降低。 2. 机场起降费等各地机场收取的费用,因机场作为地主的强势,很难有议价空间。 3. 而航油、航材、飞机维修等,受到国内业界垄断的控制,不得不发生。 4. 剩下最大的一部分成本就是飞机的购买和租用,根据近期国内航空公司的购买行为,一部分是因为业务发展的需要而购置,更多的一部分则是国家“授与”,出于政治或国际经济合作的考虑,国家总是策略性的“要求”国内航空公司埋单,不考虑市场情况的好与坏,不考虑国内软硬件环境是否允许接收如此大规模的机队,都是照单全收。这方面三大航最是深受其苦。 航空公司不得不将这些庞然大物纳入经营管理的范围,就要调整与其相关的资源,航材、机队、市场销售,等等,牵一线而动全身。无奈啊。 飞机买回来,那就要飞,但市场不能满足运力需求,造成运力过剩,假如每个航班的收入无法达到边际成本,必亏无疑。 垄断企业(供应商)+政府策略(政府管理者),使得航空公司成本无法控制,居高不下。 再看看航空公司如何增收。 航空公司的营销部门想方设法抓住分销商,提升营销品牌,服务部门想方设法提升旅客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这理应是正确的经营方向。 但是,外在环境有着很强的约束能力。 根据传统的企业营销4P的概念,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但现况是政府约束航空公司定价,上要封顶,下要保底,给一个弹性系数很小的价格空间,使得航空公司在产品和价格上,不能完全根据市场信息进行灵活机动的制订,不得已只好在政策的阴影下作些小动作,偷偷摸摸搞些低价,一方面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可以打打价格战。 说到价格战,在中国倒也不希罕,家电行业不就战斗了许久吗?一旦各航空公司看到价格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就不约而同的站到谈判桌前,共同维护团体利益,将产品价格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营利水平。此时,“反对行业垄断”的呼声却又叫响。航空公司被置于两难境地。苦不堪言。 假如各航空公司能够“真心”团结垄断,排除外界非议,那倒也不必担心亏损,但合作的时候总有不同的声音冒出来,赚少的指责赚多,赚多的又骂其他人不守规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国家全盘控制的“有序”的经营环境下,航空公司进行着无序的竞争。 航空公司一方面锲而不舍的在价格上做文章,还在对渠道的控制和管理上进行殊死搏斗。因为分销商有生意就坐,在几家航空公司之间周旋,未必很听航空公司的话,航空公司就像大人教育小孩一样,给点颜色看看,在国内本应是航空公司衣食父母的渠道成为了被人左右的风向标。 如果有些航空公司分销不力,就大规模的作直销,这一点,多少可以解决渠道的问题。 4P里面,最重要的价格因素在政府和竞争者的影响下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也是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不和谐的结果。 外部环境的影响就造成一种后果――航空公司每每经营情况不理想,第一时间就想知道别的公司是如何如何的?分销商是不是怎样怎样了?是不是有什么对自己不公平的外界因素?从来不检查自己的健康状况。 民航,因为发展的不成熟,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保护,以防受到国际企业的冲击,此举或许有益。但同时,政府又给出很多条条框框,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打击了航空公司的发展。虽然民航总局和航空公司已经名义上政企分家,几大航空公司已经归属国资委旗下,但哪一个重大决策或是经营改革不需总局过问? 航空公司就像是家庭里面的孩子,在大人眼中始终长不大,始终要在监护人的监督和培养下成长。孩子大了,吃什么要家长管,干什么要家长管,要不要和别的孩子吵架也要家长决定,这样的孩子怎么经得起国外的竞争刺激?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连买冬天是该穿厚衣服还是薄衣幅都没了主意,在要打架抢夺女朋友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出什么招,还要请教对手,生存能力不断下降。 一位领导曾经讲过“我们的航空公司不能死,不应该死,更不会死”,可能我们的航空公司真的永远都将在内部的温床里面残喘,没有必要未其死活担心,但这样活着有意思么? 企业亏损有外因有内因,按照正常逻辑是内因决定外因,但国内航空公司的经营不解决外因问题,就无法正确的认识和解决内因。该松手的时候还是松开吧。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航空运输企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航空公司的优秀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

摘要:找出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手段,全员、全流程控制,提升机供品成本管控水平,降低成本、增强航空公司竞争能力。

关键词:机供品;成本管理;薄弱环节;提升

一、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简介

1.机供品成本的定义及范围。

机供品全称机上供应品,是为了保障航班机组和旅客的需要,配上飞机的各种消耗品和用具(不含餐食)。主要包括小食品(果仁、小饼干等)、饮料、酒类、服务用品(水杯、拖鞋、毛毯、小毛巾等)、卫生用品(香水、香皂、面巾纸等)、餐具(碗、盘、咖啡壶等)等几大类,特点是种类繁多,单位价值较低。

2.加强机供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机供品成本在航空公司营运成本中占比较低,但从绝对额来看,仍是一项金额较大的成本:以一个50架飞机规模的中型航空公司为例,每年的机供品支出大约在4000万元左右。当前油价高企,航空公司各项刚性营运成本居高不下,整个航空业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徘徊,各公司航油、起降等大项成本控制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下一步做好机供品这种相对小项成本控制,对航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采购环节存在缺陷

1.对机供品成本重视程度不够。和航油、起降等大项成本相比,对机供品成本管控相对粗放,前端采购环节缺乏明确的流程和 规章制度 ,经常出现业务部门自购自用的违规现象。

2.采购协议签订流程不规范。采购协议的签订,财务等监督部门前期谈判参与力度不够,经常是协议主要条款基本确定后再由相关部门会签;前期供应商资质,行业情况调查等相关工作做的不细致,合作后容易出现因供应商提供商品质量不合格,开具的票据不合法等问题给公司带来风险和损失。

(二)库存和配送管理相对粗放

1.机供品库存管理分散,缺乏信息化手段。

因机供品种类繁多,很多公司是由客舱、机务、财务等多部门进行管理,比较分散且政策不统一,各部门基本上都是靠手工或者电子表格进行管理,缺乏专业的信息软件,效率低下,无法及时监控库存和降低不合理损耗。

2.配送计划不精细,缺乏灵活性。

业务部门的机供品航班配送计划往往是制定后很长一段期间不调整,缺少定期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机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计划,容易造成机供品的浪费和不正常损耗。

(三)机上用品非正常损耗现象突出

1.野蛮使用造成的用具非正常损坏。

部分相关人员对机上用具不爱护,在配送和回收的过程中野蛮装卸,使用过程中不按照操作流程,盲目操作,导致餐用具的损坏率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机供品成本。

2.机组和其他工作人员违规偷带造成的机供品非正常损耗。

各公司虽然大都出台了对员工偷带机上供应品的处罚规定,但因为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办法,各项规定基本上都停留在纸面上,很难切实的落实下去,该项机供品的非正常损耗依旧是居高不下。

三、提高航空公司机供品成本管理水平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机供品采购管理,强化前馈控制

1.由专业部门组织公开采购。

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机供品的采购,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由采购部门牵头,联合业务、财务、纪检等部门成立采购小组对大项采购进行公开招标,避免由使用部门直接联系供应商进行采购。

2.细化协议签订流程、明确各部门权责。

出台合同管理规定,规范协议签订过程中各个操作环节,责任明确到部门,对大额合同需成立联合小组参与协议签订的全过程。

(二)提高库存管控能力,加强配送计划控制

1.细化库管制度,严抓落实。

建立严格的机供品库存管理制度,将机供品管理统一归集到库管部门,使用部门按规定流程领用,财务和纪检部门进行监督,定期组织实物盘点,严控库存损耗。

2.引进信息化手段,提高库管工作效率和质量。

根据公司规模大小适时引进相应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如仓库管理软件、条码系统等,逐渐摒弃用手工账进行管理的方式,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3.建立配送计划的制定和跟踪分析流程。

加强对机供品配送计划制定质量的监督,建立对配送计划的跟踪分析机制,定期对配送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正和调整配送计划,提高配送计划的精准度,这样不但可以降低配送成本,还可以减少回收环节的不正常损耗。

(三)加强机供品使用过程的监控,细化规定、落实责任

1.建立严格的机供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机上用具操作规范,建立针对机供品非正常损耗的奖惩制度,将每项机供品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2.领导牵头成立联合小组,现场检查问题。由主管领导牵头,由纪检、业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采用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对航班机供品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现场取证。

3.严格追责制度,发现问题按章处理。对违反机供品管理固定的人员,查实后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理,使其真正的因为违规违法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只有公平公正、严格按章办事,才能保证相关制度的真正落地。

(四)优化机供品回收流程,加强机供品的回收控制

1.梳理机供品回收流程,提高效率。

对机供品的回收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对那些影响效率的工作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在满足内控需要的情况下尽量简化交接手续,有条件的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用手持终端扫描等手段,提高效率。

2.建立奖惩制度,考核回收差错率。

出台机供品回收的管理规范,定期检查机供品回收情况,对回收差异率进行考核,及时将检查结果向计划制定部门通报,协助计划部门提升计划质量。

3.库房建立回收机供品存放区,单独管控。

在机供品库房设立回收机供品专用存放区,制定回收机供品再配送的详细流程和规定,加强对回收机供品的检查和数据统计,通过对回收机供品的单独管控,提升管控质量。

四、航空公司机供品管理的几点体会

1.机供品成本的全流程控制。

机供品的成本的管理重点不能仅放在财务审核环节,而是应扩大范围,从采购环节开始,控制采购成本;加强在使用过程中的管控,减少不合理损耗;细化账单审核和专项分析,做到对机供品业务的全流程控制。

2.机供品成本的全员控制。

机供品成本的管理仅仅通过财务部门的努力是很难推进和落实的,航空公司应该提高对该项成本的重视程度,强化制度建设和 文化 宣贯,使得采购、业务、库管以及其他部门的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发动全员加强对机供品成本的监控。

3.控制 措施 的持续落实和不断改进。

机供品管理规范和控制措施出台后,要真正实现优化成本的作用,必须严抓落实,对违规行为持续检查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管控措施,逐渐形成对机供品的全方位管控机制。

浅探航空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建立

摘 要:

航空公司通过建立事件前期预防、过程控制、后期弥补的风险防控机制,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控制部门对有关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目的是把航空公司的日常运营活动统一纳入法制化管理,以降低公司日常运营成本,提升航空公司日常运营效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进行制度保障与支持。

关键词:

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机制建设

1 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本身是中性的,即风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风险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特征,它来源于对未来结果的不可知性。因此,风险通常被定义为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不确定性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或几个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分布。从风险管理的实践角度来讲,未来可能存在的结果及其服从的概率分布特征常常是不可知的。因此人们在管理风险的时候,常常需要对此进行主观的推断并制定出风向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航空公司的风险防范体系就是基于上述的认知来建立的。

2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路

前期预防是基石

如果仅仅只注重风险事件发生以后的有关补救工作的跟进,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鸡肋一般的效果,而且经常是在有关事件转坏、有关事项进入法律程序阶段,由法院和仲裁等第三方介入解决,比航空公司内部直接采取措施的成本高出许多,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例如,航空公司在涉及经济合同或 劳动合同 引起的纠纷时,有时从法律角度存在胜算,但因受法治环境、媒体舆论或宏观干预的影响而出现负面结果,或在胜诉后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又如,一些投资活动往往因事先防范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失败。 而有效的事先防范,能促进航空公司加强自身免疫系统,防风险与未然,切实提高抗风险能力,保障航空公司正常、持续、健康的运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程控制是关键

如果前期注意了预防,但是在过程中忽略了控制跟进,万一风险事件发生并造成了无法挽回损失后再去想办法弥补,也正所谓形同亡羊补牢,不仅使公司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多半于事无果。譬如某合约签订时对己公司非常有利,但在进入实施旅行阶段后依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各种会议备忘录、谅解协议、补充协议等都会对原有的条款造成影响。又比如,让一些代理公司颇为头疼的欠款问题,多数也源于缺乏有效的过程跟进和控制。因此,风险的过程控制是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事关风险管理的走向和成效,应将过程控制深深地融入于航空公司运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职能部门,直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只有过程控制到位了,才能保障航空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切实发挥作用。

3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要点

融合性

航空公司的风险防控机制作为公司整体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发挥应与其他管理体系相互融合统一,同时在建构成本和效益考量方面存在一致性。

整体性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应注重各个细节、每项内容和内部各个有关部门的密切协调,以紧密相连并密不可分的管理,来实现预期的前期预防和过程控制的目的。

实操性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一定注意能够与公司现有的运营模式、人员现状、外部环境、 企业文化 等各个要素紧密结合,通过细化各项措施和强化对接模式,确保具有现实可操作。

4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架构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航空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决策层领导和专业人士组成。负责组织领导航空公司风险防控工作,组织制定风险防控总体目标、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组建合规审查委员会

由专业职能部门组成,必要时邀请外部专家加入。负责对航空公司经营管理的合规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对于发现出现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政策出现失误、失控的情形,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由相关业务人员组成。负责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制定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有关防控措施,拟定有关风险评估 报告 ,协调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协作事宜等。

5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确立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制架构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制的建构应基于航空公司管理的主要风险要素,具体有以下十九个:(1)资产管理;(2)采购业务;(3)工程项目;(4)资金活动;(5)合同管理;(6)销售业务;(7)人力资源;(8)生产运营;(9)信息系统;(10)组织机构;(11)内部信息沟通;(12)安全运行;(13)企业文化;(14)财务报告;(15)全面预算;(16)发展战略;(17)业务外包;(18)社会责任;(19)风险评估与应对。上述十九要素是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可根据公司具体的情况逐步完善。

风险管理评估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建构和运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公司中长期运营战略的

不断调整,航空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断与时俱变。此时就需要重新评估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变化,并及时对公司的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合理调整。譬如,在前些年国家对当时实行 公司法 进行大幅修改后,当时商务活动的很多规则发生变化,如公司章程的重要性被大幅提高,从而对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提出新的要求,需对航空公司资产管理、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生产运营、业务外包、工程项目等一系列风险管理项目予以调整。因此,要把对航空公司日常运营的风险评估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管理。通过对航空公司日常运营各有关重要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调查,根据 年度 工作计划 ,拟订风险防控关键点,做好风险防控有效预案等各项工作。

6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构顺序

尽职调查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所基于的十九个风险要素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公司在建构自己的有关机制体系的时候都立足于自身不同的特点与实际现实状况,各航空公司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日常管理中各主要风险要素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为确保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各个风险要素与航空公司自身管理体系相匹配,以使各风险要素的构建具有实操性,首先需要进行周密的尽职调查。

体系建设

在周密严谨的尽职调查后,航空公司逐步建设风险防控机制的各要素,包括各要素模板、运作指南、风险提示、流程管控等,并将航空公司现有的相关制度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系统培训

航空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每个员工都应在日常工作中对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各风险要素有着充分的认识并自觉在工作中贯彻执行有关内容,相关培训工作应该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应被充分考虑并与项目的开展同步实施。

具体实施

在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及相关培训宣贯工作完成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次阶段的要点是要使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所负责的日常工作中自觉自然自愿并一丝不苟地贯彻实施有关内容。

后续修正

在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具体实行中,对于所呈现的有关问题,由特设机构的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与修正,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总之,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对航空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得到航空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并辅以各部门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有力执行。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机制的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把公司日常所有运营活动统一纳入都纳入风险和法治化管理,以降低公司日常运营成本,提升航空公司日常运营效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进行制度保障与支持。只有航空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各要素运行良好,才能确保航空公司风险整体可控,为航空公司可持续性的高效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8).

[2]王星.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引入风险管理之研究[J].现代商业,2009,(6).

[3]高立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第二版)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6).

[4]美国COSO制定发布,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沈阳: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5,(9).

[5]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9).

[6]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