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思政课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21:25:09

思政课论文3000字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3000字

《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相关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 方法 论在当代具有恒久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地位 价值 中共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①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确立,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 经验 主义的偏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 报告 中被提出以后,虽然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是并不意味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同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④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价值: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同时,对于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也应该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与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2)国体、政体观和党建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应该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历史的课题;他还特别强调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要遵循“两个务必”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矛盾理论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基础,也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4)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文章 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5) 文化 观、科技观。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文化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还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6)调查研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他的这种调查研究思想有利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是必须要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同时,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国防技术等都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与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主张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为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战略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与恒久价值,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价值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就是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 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它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进取,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⑧ 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进行解释和应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重点阐释了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期,党的“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的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开创性、奠基性与导向性的。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与智慧闪光,并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⑥⑦⑧人民网.报告全文.[EB/OL].

毛概是我国高校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以上参考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要实现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加强和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的提高,就必须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做好,以确保党始终能够协调各方与总揽全局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问题,并且对其相应对策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 农村 基层 党建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为农村带来了很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在日益深化,从而导致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状

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党的内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 教育 活动对较好地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积极效果。在农村中,广大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积极地带领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以及薄弱环节,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相关问题,并且采取有效 措施 解决。

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较弱

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要得到良好发挥,离不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本身的素质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并没有良好的素质与较强的能力,对其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带来严重影响。在这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农村党员老化,后继乏人。一些农村党支部很长时间没有发展党员,甚至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农村换届选举时,并没有合适的青年干部可以担当重任。另外,农村党支部没有核心,凝聚力不足,内部状态瘫痪或者半瘫痪,使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其次,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没有能够适应社会任务的新要求,其思想观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比如农村党员干部对现行政策不了解而导致执行偏差、 文化 水平较低、思想较旧、缺乏新 方法 等等。第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从而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使得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被激化,引发出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

2.农村基层队伍建设教育与管理比较滞后

国内的农村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快,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而且很多农村党员已经从纯农业生产与单一的集体经营中分离出来,导致原有的党员活动方式与新生产经营形式并没有相适应,也难以做到按时交纳党费和面对面的民主生活会等规定。因此,党员集体活动的开展比较困难,时间和人员都难以集中、到齐。而且党员干部之间思想不一样,沟通比较困难,党内生活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只限于形式,导致党支部和党员出现了思想断层,难以落实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3.农民工流动管理方式没有适应其自身特点

近些年来,乡镇会统一负责农民工流动的管理,但是其党员组织设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农民工党员跨地区与频繁流动的需要。党组织很难对农民工流出地、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与行为表现等进行掌握,导致党员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以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也难以为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提供保障,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另外,管理理念比较传统,无法适应基层党员现状。重视管理和义务,却轻视服务与权利,强调对党员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而没有很好地为党员的服务与权利提供保障。

4.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

党支部自身建设如何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村级其他组织的不健全,如妇代会、团支部等等。很多组织都是形同虚设的。其次就是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尤其是村干部实行的是不脱产管理,而且工资待遇并不高,干部没有较强的敬业意识,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然后就是村民主制度并不健全,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制度约束与保障。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的教育与培训

要根据培训基层党干部与党员的相关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在干部方面,主要内容就是经济管理和法律政策之类的知识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抓发展、谋发展以及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要从实际出发,培训方式可以有讲座、研讨会、专家辅导和培训班等等。而在广大党员方面,应该针对其实际现状而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以保持其先进性,促进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和农民夜校的作用,加强其农村实用技术与法律政策教育,提高其科技、政治与文明素质,推动他们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优化农民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文化结构,提高其能力与素质等等。

2.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带头人,根据农村人才缺乏的现状,应该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工作。而且还要结合农村换届选举与农村综合改革来进行,从而促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并为其提供很多好方法与好 经验 。另外,还要建立一个激励、关怀与帮扶机制,特别是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以及基层干部给予多些关怀与爱护,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还要为他们的基本权利提供保障。

3.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要对其他地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经验进行认真 总结 与推广,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其中主体为村党组织,骨干为产业党支部,基础为专业党小组。要适应在改革之后提出的农村行政区划调整的相关要求,对农村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加大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力度等等。

结束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志凯.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4~15

[2]刘瑞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3):25~26

[3]刘文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7(9):32~33

摘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为新生活的追求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毛的伟大并不仅在于此,还在于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打开了窗户,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表明了方向。

关键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就像全党提出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相结合的,也是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的。

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实施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全面、迅速的发展的经济体制,迫在眉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后我国逐步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是有当时主客观条件的。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化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有效的发展经济。同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顺利的进行。从主观条件上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种。所以但是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中的的作用,但是同时特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了商品产生、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目标。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虽然这个计划仍坚持计划经济总体计划不变但他允许了市场调节,这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开辟了道路。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商品经济体制。邓小平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呼之欲出了。

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市场调节的比重已经超过计划调节。这是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初一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社会科学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公共关系意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面临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就成为了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的、现代的思想和观念,公共关系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就是公共关系观念和思想,是一种传播、交流、沟通、创新、科学、服务、责任、形象、互惠的观念和思想,是一种文明的、开放的、进步的、现代的经管理思想和观念,是人类文明生活和工作的观念和意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有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必须要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即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形象意识等公共关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沟通意识

沟通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概念,也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角度而言,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就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而决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单纯的给予,甚至是所谓的“强硬”的、“必须”的“灌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要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沟通意识又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意识

一般而言,尊重他人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任何正常的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人都会本能地维护自尊,并期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这是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价值感、愉悦感,从而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作为沟通的一方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便会自觉地向对方回敬以同样的尊重和重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并自然而然地尊重老师,重视课堂。相互的尊重和因此而产生的相互的愉悦、欣赏和吸引就意味着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沟通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沟通状态。

2.平等与民主意识

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与学生双方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师生之间教与学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在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际上就是处于不同的两个方面的沟通的双方,而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都是服从和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而决不是教师“领导”学生或学生“服从”于教师。

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必须要有深入的、明确的认识,一定要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而沟通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民主的基础上才会有沟通的存在,才会有沟通双方主动的、积极的互动,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

3.反馈意识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教师一定要有反馈意识。首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反应,要想办法创造必要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动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其次,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地对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方法、形式进行调整。这样,作为教师在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实际上是鼓励了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了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使教师与学生,使教与学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反馈意识其实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意识,教学相长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就是积极的传播与反馈。

“教然后知不足”,而知不足之渠道便是积极主动的反馈。“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能“知不足”,能“自省”,然后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学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而要自强就必须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即所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则又源于教师的反馈意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服务意识

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务的,特别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高等校的为社会服务其实主要体现为为社会培养所要的合格的人才。从“人才”这个概念而言,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育人”是最重要的,是首先的。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观念,必须要树立和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1.要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意识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期,他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最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这个时期也正是一个人一中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生长发育迅速成熟的键时期。所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富有生气和活但又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群体。他们积极、力、勤奋、好学、自主、自尊、自爱、自强、自省、信、乐观、大方、热情、热心、善思、好辩、开放、跃、健康、向上。但是,他们有时又会封闭、孤独、漠、消沉、狭隘、忧郁、苦恼、困惑、迷惘,甚至会观、失望、自卑、自弃,有时又容易冲动和激动。

有这些其实都是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点的具体表现。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上课下课“来也匆匆,去也匆”的现状,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只有深入学生,才能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变化及其特点,了解他们的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困与迷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这其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服务,为教育教学的服务。也只有在这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有所谓“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要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意识

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又是建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理关系,这其中情感是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则是前提。现在,我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已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稳定的时期。所以,也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时期,他们虽然往往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信,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期待着关心和爱护的。人人都需要爱,但大学生们更需要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还是从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出发,都毫无疑问地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有关心意识,爱心意识,更要有真正的、真诚的关心和爱心行为,要在爱的给予中,在尊师爱生的情感中,创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良好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对社会、对学生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极端的负责任的行为。

1.要有对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工作关系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责任是神圣的、崇高的,然而,教师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不仅如此,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担负着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崇高的道德风尚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自豪,更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负责,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思想更要有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意识。

2.要有负责的行为

有了对于教师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以后,还要有实际的行为,即要把这种责任意识付诸于实际的负责任的行动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品德。要热爱教育事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必须要真正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并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为终身追求和毕生奉献的事业。事实表明,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事业爱的愈深,为之工作和奉献的愿望就愈强烈,表现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其次,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自己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是带有极大的示范性的,教师的品质、情感、立场、行为、作风都会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他的一举一动、言一行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示范。另外,要有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极强的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

3.要有负责任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负责任的行为,而且要有负责任的能力。教师的能力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教育指导的能力、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有和提高则取决于教师基本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对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与掌握。同时,教师的能力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要勤奋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树立和强化科学意识。

1.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科学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存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前提,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立足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而且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要让学生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决不是所谓“简单”的、“枯燥”的、“形式化”的“政治课”。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科学原则,也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联系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到社会和学生当中去,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热点,关心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思想,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联的,与学生的思想意识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要有乐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精神。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思政论文3000字

思政课论文范文如下:

司马光曾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谦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小学开始,我们已接触思想品德课,然而讲的都是教我们“如何做”。

上中学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变得深入,除了小学讲的“如何做”,还讲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后,思想品德课成为我人生路途上一位重要的老师,帮助我培养良好的人生品质。处于青春转折期的我,正是有了思想品德课,人生变得精彩起来。

一、青春萌动

青春期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可是青春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羞涩、短暂而又美丽。年轻的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握青春?

青春就像刚点燃火焰的蜡烛,也像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勃发。青春的萌动,女孩的心理也在微妙变化:与父母的隔阂,对异性的向往与欣赏?

暧昧的种子似乎在生根发芽,但我们要增强自制力,在青春期的转折期,收起萌动的种子,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顺利渡过青春期。因为早熟的果子苦涩,不该早早摘掉。

二、勇者无畏

青春的道路上等待我们的除了鲜花,还布满荆棘,挫折与困难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的一生总是与风浪同行,先哲的事迹与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量。

我们从小在父母的护翼下长大,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及“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韧劲。思品课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皆从挫折中磨练成才,经不起挫折的人只会在讪笑中被历史遗忘。“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不敢懈怠,认真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认真分析,思考,希望能帮助他们……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年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和课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假如他们发现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甚至撞车时,他们就会迷茫、徘徊、怀疑,甚至极力排斥正面教育。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平平庸庸,唯唯诺诺虽不是坏学生,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品德要求(开拓、进取、创新素质)。

只有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经个体分析、判断、选择、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知行统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自觉行动,而真正的权威也正是来自于人内在的精神力量。随着主体自身成熟,这种外在权威形式逐渐转换为青少年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但应该看到,学生在其道德意识建构过程中,情绪性动机、遵从权威和功利性动机占很大比重,效果与动机很难统一,这决定自律的不稳定性。

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挫折教育,社会呼唤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呢?当学生遭遇失意、失败时,教师要增强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在水中学会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学生中开展负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当代西方德育课大多数都引进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采用道德难题讨论方法,把培养判断力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一是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要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善恶作出评价;二是德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科尔伯格设立不同的道德两难问题(情境),如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供学生讨论,或者提供体验道德疑难问题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正视问题所固有的道德内容,引出学生谈出所作的判断基本理由,并鼓励他们以不同的道德观相互交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道德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判断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不但要有行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规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内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撑

在班级中,让学生明白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较强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和交往协作能力等。 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品德发展也存在自我构建的问题。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学生应该自育,而又想塑造学生品德,那只会是徒劳,因为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发挥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建议》1984年版,P348)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抓在实处,要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要坚持重心下移、虚功实做,提倡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当前,思政工作要特别做好的几件主要事情有:一是要坚持“五位一体”工作思路解决好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二是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是人才,一个学生心理不健康,思想就会出偏差,行为就会出偏差;三是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学生课外生活问题;四是要加强后勤保障服务;五是要加强与辖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在这所寄宿制的学校里,怎样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召开主题班会、过组织生活、参观革命纪念馆、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这些具体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受到各种教育,不厌其烦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每次犯错误之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犯错误,找出各自之间的共性,以促使其努力改正。这并不排斥适当的纪律处分,因为处分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种。另有一部分学生,明知这样做不对,可就是这样做了,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对这部分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会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如有异常,随时提醒,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政治合格离不开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离不开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长期培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视野。而坚持“以文化人”理念,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正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味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野,它有利于探索出具有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开发创新潜能,塑造美好心灵的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

1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目前诸多高校忽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被弱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形成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的功利式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除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外,绝大多 数时间用于外语、计算机的学习,忙于考取各种证明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似乎道德的修养、人格的完善、自我缺点的不断改正等精神追求在他们眼中完全是“无用”的事情。这种学校培养模式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民族精神的教育不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了解,传统美德观念淡薄,思想上出现传统文化断层,甚至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存在偏差,追求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在观念、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主要表现为:其一,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滑坡。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淡薄了,缺乏对集体与社会的整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其二,理想追求淡化,缺乏远大目标。以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为核心,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功利思想严重,有的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其三,自我意识膨胀,行为失范,不能正确把握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线,如校园中出现的考试作弊,损害盗窃公物的现象,甚至出现犯罪现象。另外,部分大学生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追求生活享受,早把学业抛至脑后,终因成绩不合格或违反校纪而处于退学的边缘。

2 “以文化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视角

何为“以文化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塑造合格社会公民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基础。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言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人”来自《易·贲》的一句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里的“文”与“化”,分别指的是“人文”这一实体及其“化成天下”的功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是“以文化人”的宝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财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不懈动力,使他们摒弃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意识,在成就事业、奉献社会的征程中怀揣创新的冲动和开拓的激情,敢于超越自我、善于拼搏进取,为再振中华雄风再作贡献。“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美德是滋养大学生宽容人格的心灵养分,教育他们增强同学间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避免过激和对抗行为,既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以诚相待,言而有信”,观念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人生信条,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慎独内省,见贤思齐”,气度是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人生箴言,引导大学生把道德由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心的自觉,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做一名见贤思齐、慎言笃行、知行合一的大学生。

3 传统文化视野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举措

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够创造一种文化情境、一种文化氛围,容易启迪、陶冶和塑造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们切不可忽视建设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和营造出高尚健康的具有教育力量的人文氛围。如在校园的一些地方树立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塑像,选择那些蕴涵着传统文化教育精华的典籍和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格言、名句作为警句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场景,使校园中的建筑、橱窗、板报、横幅、标语、路牌,乃至草坪中的警世语,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具有欣赏价值、激励作用和教育感染力的景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进取,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校本课程建设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把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课外可有可无的,采取必修、选修及系列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首先,处理专业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的辩证关系,以“精”为标准,设置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一门,范围应包括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道德、教育等领域中的精华,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捷的手段。同时,也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基本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自觉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其次,根据学校师资状况,以“广”为标准,开设多门传统文化选修课,如《周易》、《论语》、《诗经》、《唐诗》、《宋词》、《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化史》、《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中华民俗风情》、《唐宋诗词鉴赏》、《中国传统道德专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题》、《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专题》、《中国古代思想史》等课程,全面满足多数大学生的需求,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最后,学校应成立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以“深”为标准,为大学生深度诠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外活动上的传统文化彰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内化。首先,在校内,可以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报、学生社团刊物等传媒手段开辟专栏,在学生中广泛地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发动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及学生组织,积极举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征文、演讲、讨论、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在校外,可依托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传统文化精华,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论的深刻认识。如我校组织学生参观长江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及当涂县的太白墓园,感受一代诗人那与天地精神独来往的宇宙意识,他亲近山水的自然观,他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在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和行为趋向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让传统文化渗透大学生的心灵,为他们带来无穷的启示和滋养。其次,开展特色性的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中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旨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特色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和现代精神,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载体。可现在一些高校忽视这样有利的教育契机,对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单调,形式泛化等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到来之际,大学校园却显得热热闹闹。

4.对此我们应及时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做好以下工作 :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抓住传统节日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地加强大学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让大学生在轻松、祥和的节日氛围中自然流露出爱国情怀、亲情情节以及对国泰民安、合家团聚、事业有成的企望与尊崇,当这种情感和行动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势如顺水推舟了。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起源和流变,挖掘节日中民俗的元素,唤起大学生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参与到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高校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优势,强化专项管理,在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扶持,科学遴选和设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过好节日,丰富和提升精神生活,促进高校学生常规管理。四是用现代的手段、创新的理念,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更适应大学生的生活,让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好内涵如和谐自然、呼唤人情、关怀生命和向往美好,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激起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体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伦亲情,学会和谐生存的智慧和精神,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只有这样,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才能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想平台。

思想政治论文3000字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公共关系意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面临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就成为了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的、现代的思想和观念,公共关系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就是公共关系观念和思想,是一种传播、交流、沟通、创新、科学、服务、责任、形象、互惠的观念和思想,是一种文明的、开放的、进步的、现代的经管理思想和观念,是人类文明生活和工作的观念和意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有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必须要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即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形象意识等公共关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沟通意识

沟通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概念,也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角度而言,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就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而决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单纯的给予,甚至是所谓的“强硬”的、“必须”的“灌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要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沟通意识又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意识

一般而言,尊重他人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任何正常的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人都会本能地维护自尊,并期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这是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价值感、愉悦感,从而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作为沟通的一方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便会自觉地向对方回敬以同样的尊重和重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并自然而然地尊重老师,重视课堂。相互的尊重和因此而产生的相互的愉悦、欣赏和吸引就意味着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沟通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沟通状态。

2.平等与民主意识

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与学生双方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师生之间教与学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在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际上就是处于不同的两个方面的沟通的双方,而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都是服从和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而决不是教师“领导”学生或学生“服从”于教师。

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必须要有深入的、明确的认识,一定要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而沟通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民主的基础上才会有沟通的存在,才会有沟通双方主动的、积极的互动,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

3.反馈意识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教师一定要有反馈意识。首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反应,要想办法创造必要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动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其次,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地对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方法、形式进行调整。这样,作为教师在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实际上是鼓励了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了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使教师与学生,使教与学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反馈意识其实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意识,教学相长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就是积极的传播与反馈。

“教然后知不足”,而知不足之渠道便是积极主动的反馈。“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能“知不足”,能“自省”,然后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学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而要自强就必须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即所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则又源于教师的反馈意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服务意识

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务的,特别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高等校的为社会服务其实主要体现为为社会培养所要的合格的人才。从“人才”这个概念而言,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育人”是最重要的,是首先的。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观念,必须要树立和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1.要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意识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期,他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最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这个时期也正是一个人一中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生长发育迅速成熟的键时期。所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富有生气和活但又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群体。他们积极、力、勤奋、好学、自主、自尊、自爱、自强、自省、信、乐观、大方、热情、热心、善思、好辩、开放、跃、健康、向上。但是,他们有时又会封闭、孤独、漠、消沉、狭隘、忧郁、苦恼、困惑、迷惘,甚至会观、失望、自卑、自弃,有时又容易冲动和激动。

有这些其实都是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点的具体表现。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上课下课“来也匆匆,去也匆”的现状,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只有深入学生,才能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变化及其特点,了解他们的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困与迷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这其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服务,为教育教学的服务。也只有在这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有所谓“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要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意识

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又是建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理关系,这其中情感是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则是前提。现在,我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已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稳定的时期。所以,也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时期,他们虽然往往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信,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期待着关心和爱护的。人人都需要爱,但大学生们更需要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还是从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出发,都毫无疑问地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有关心意识,爱心意识,更要有真正的、真诚的关心和爱心行为,要在爱的给予中,在尊师爱生的情感中,创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良好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对社会、对学生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极端的负责任的行为。

1.要有对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工作关系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责任是神圣的、崇高的,然而,教师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不仅如此,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担负着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崇高的道德风尚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自豪,更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负责,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思想更要有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意识。

2.要有负责的行为

有了对于教师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以后,还要有实际的行为,即要把这种责任意识付诸于实际的负责任的行动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品德。要热爱教育事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必须要真正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并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为终身追求和毕生奉献的事业。事实表明,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事业爱的愈深,为之工作和奉献的愿望就愈强烈,表现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其次,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自己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是带有极大的示范性的,教师的品质、情感、立场、行为、作风都会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他的一举一动、言一行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示范。另外,要有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极强的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

3.要有负责任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负责任的行为,而且要有负责任的能力。教师的能力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教育指导的能力、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有和提高则取决于教师基本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对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与掌握。同时,教师的能力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要勤奋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树立和强化科学意识。

1.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科学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存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前提,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立足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而且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要让学生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决不是所谓“简单”的、“枯燥”的、“形式化”的“政治课”。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科学原则,也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联系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到社会和学生当中去,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热点,关心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思想,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联的,与学生的思想意识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要有乐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精神。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3000字。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要求显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要写3000字。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小学思政论文3000字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不敢懈怠,认真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认真分析,思考,希望能帮助他们……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年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和课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假如他们发现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甚至撞车时,他们就会迷茫、徘徊、怀疑,甚至极力排斥正面教育。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平平庸庸,唯唯诺诺虽不是坏学生,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品德要求(开拓、进取、创新素质)。

只有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经个体分析、判断、选择、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知行统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自觉行动,而真正的权威也正是来自于人内在的精神力量。随着主体自身成熟,这种外在权威形式逐渐转换为青少年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但应该看到,学生在其道德意识建构过程中,情绪性动机、遵从权威和功利性动机占很大比重,效果与动机很难统一,这决定自律的不稳定性。

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挫折教育,社会呼唤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呢?当学生遭遇失意、失败时,教师要增强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在水中学会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学生中开展负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当代西方德育课大多数都引进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采用道德难题讨论方法,把培养判断力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一是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要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善恶作出评价;二是德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科尔伯格设立不同的道德两难问题(情境),如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供学生讨论,或者提供体验道德疑难问题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正视问题所固有的道德内容,引出学生谈出所作的判断基本理由,并鼓励他们以不同的道德观相互交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道德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判断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不但要有行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规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内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撑

在班级中,让学生明白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较强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和交往协作能力等。 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品德发展也存在自我构建的问题。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学生应该自育,而又想塑造学生品德,那只会是徒劳,因为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发挥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建议》1984年版,P348)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抓在实处,要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要坚持重心下移、虚功实做,提倡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当前,思政工作要特别做好的几件主要事情有:一是要坚持“五位一体”工作思路解决好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二是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是人才,一个学生心理不健康,思想就会出偏差,行为就会出偏差;三是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学生课外生活问题;四是要加强后勤保障服务;五是要加强与辖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在这所寄宿制的学校里,怎样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召开主题班会、过组织生活、参观革命纪念馆、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这些具体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受到各种教育,不厌其烦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每次犯错误之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犯错误,找出各自之间的共性,以促使其努力改正。这并不排斥适当的纪律处分,因为处分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种。另有一部分学生,明知这样做不对,可就是这样做了,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对这部分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会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如有异常,随时提醒,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政治合格离不开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离不开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长期培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视野。而坚持“以文化人”理念,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正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味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野,它有利于探索出具有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开发创新潜能,塑造美好心灵的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

1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目前诸多高校忽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被弱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形成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的功利式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除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外,绝大多 数时间用于外语、计算机的学习,忙于考取各种证明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似乎道德的修养、人格的完善、自我缺点的不断改正等精神追求在他们眼中完全是“无用”的事情。这种学校培养模式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民族精神的教育不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了解,传统美德观念淡薄,思想上出现传统文化断层,甚至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存在偏差,追求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在观念、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主要表现为:其一,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滑坡。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淡薄了,缺乏对集体与社会的整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其二,理想追求淡化,缺乏远大目标。以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为核心,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功利思想严重,有的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其三,自我意识膨胀,行为失范,不能正确把握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线,如校园中出现的考试作弊,损害盗窃公物的现象,甚至出现犯罪现象。另外,部分大学生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追求生活享受,早把学业抛至脑后,终因成绩不合格或违反校纪而处于退学的边缘。

2 “以文化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视角

何为“以文化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塑造合格社会公民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基础。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言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人”来自《易·贲》的一句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里的“文”与“化”,分别指的是“人文”这一实体及其“化成天下”的功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是“以文化人”的宝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财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不懈动力,使他们摒弃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意识,在成就事业、奉献社会的征程中怀揣创新的冲动和开拓的激情,敢于超越自我、善于拼搏进取,为再振中华雄风再作贡献。“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美德是滋养大学生宽容人格的心灵养分,教育他们增强同学间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避免过激和对抗行为,既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以诚相待,言而有信”,观念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人生信条,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慎独内省,见贤思齐”,气度是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人生箴言,引导大学生把道德由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心的自觉,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做一名见贤思齐、慎言笃行、知行合一的大学生。

3 传统文化视野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举措

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够创造一种文化情境、一种文化氛围,容易启迪、陶冶和塑造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们切不可忽视建设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和营造出高尚健康的具有教育力量的人文氛围。如在校园的一些地方树立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塑像,选择那些蕴涵着传统文化教育精华的典籍和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格言、名句作为警句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场景,使校园中的建筑、橱窗、板报、横幅、标语、路牌,乃至草坪中的警世语,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具有欣赏价值、激励作用和教育感染力的景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进取,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校本课程建设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把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课外可有可无的,采取必修、选修及系列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首先,处理专业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的辩证关系,以“精”为标准,设置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一门,范围应包括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道德、教育等领域中的精华,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捷的手段。同时,也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基本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自觉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其次,根据学校师资状况,以“广”为标准,开设多门传统文化选修课,如《周易》、《论语》、《诗经》、《唐诗》、《宋词》、《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化史》、《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中华民俗风情》、《唐宋诗词鉴赏》、《中国传统道德专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题》、《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专题》、《中国古代思想史》等课程,全面满足多数大学生的需求,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最后,学校应成立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以“深”为标准,为大学生深度诠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外活动上的传统文化彰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内化。首先,在校内,可以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报、学生社团刊物等传媒手段开辟专栏,在学生中广泛地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发动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及学生组织,积极举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征文、演讲、讨论、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在校外,可依托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传统文化精华,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论的深刻认识。如我校组织学生参观长江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及当涂县的太白墓园,感受一代诗人那与天地精神独来往的宇宙意识,他亲近山水的自然观,他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在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和行为趋向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让传统文化渗透大学生的心灵,为他们带来无穷的启示和滋养。其次,开展特色性的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中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旨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特色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和现代精神,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载体。可现在一些高校忽视这样有利的教育契机,对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单调,形式泛化等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到来之际,大学校园却显得热热闹闹。

4.对此我们应及时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做好以下工作 :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抓住传统节日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地加强大学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让大学生在轻松、祥和的节日氛围中自然流露出爱国情怀、亲情情节以及对国泰民安、合家团聚、事业有成的企望与尊崇,当这种情感和行动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势如顺水推舟了。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起源和流变,挖掘节日中民俗的元素,唤起大学生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参与到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高校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优势,强化专项管理,在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扶持,科学遴选和设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过好节日,丰富和提升精神生活,促进高校学生常规管理。四是用现代的手段、创新的理念,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更适应大学生的生活,让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好内涵如和谐自然、呼唤人情、关怀生命和向往美好,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激起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体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伦亲情,学会和谐生存的智慧和精神,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只有这样,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才能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想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摘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功能及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运用等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构成,其主要包括政治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政治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赵巧玲(1967- ),女,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