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用爱教育学生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21:20:49

用爱教育学生的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代社会中,陶行知的爱的 教育 思想在至今的教育中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篇一:《践行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塑造中职生的灵魂》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爱也是中职生必备的重要道德品质,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爱的教育塑造灵魂道德情操 作者简介:陈春华,男,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温家宝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对此感同身受。爱作为人的一种情感、品质,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教育的产物。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面对的是90后的中职生――85%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有效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那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阐述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教育家。“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的教育格言。在教育实践中,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师生互爱的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中职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是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青少年群体。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思想、言行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识判断能力较低,重朋辈友情。当学校的 规章制度 与“哥们”义气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会倾向于同学朋辈友情,或帮助犯错误的同学隐瞒真相,或协助同学甚至一起违反校纪、校规。(2)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弱。对周围环境敏感,情绪易波动;注意力分散,组织纪律性差;争强好胜,易产生妒忌心理等。(3)专业思想不牢,部分学生对家长为其选择的专业存在逆反心理,课堂不专心,无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日常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中职传统德育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有些教师本身对学生就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加上学生的自卑心理,以及对“知识接受者”这一角色单一认同的影响下,一些德育工作的方式阻滞了中职生道德情操的发展。 1.注入式 主要表现是把“法定”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乃至行为要求等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条式 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强调范式、反对逾越,崇拜条条,反对质疑。结果是束缚思想,束缚手脚,令学生无可避免地产生枯燥感、单调感和厌倦感,销蚀追求知识的激情。 3.苛严管束式 表现为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几乎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在中职教育中渗透爱的思想 1.以爱为核心,塑造高尚师魂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此我们可以延伸这句话:要想学生有爱心,必须先生有爱心。唯有爱满天下的先生才能教出爱满天下的学生。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当一位教师真诚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后,他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作为学生,他在感受教师对他的爱意与关怀时,他内心真正感受到的还有成人世界(社会)对他的肯定,必然会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他们也会把这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关爱。此时,作为教师,他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给予学生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一种尊严的灵魂! 2.以爱为基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因此,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 谚语 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她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理性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以爱来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感情注入越多,对学生越爱,学生心灵就越会被你所征服。一位教师道出了真谛:“……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 3.以爱为桥梁,沟通师生心灵 (1)倾听是沟通的起步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倾听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能够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能够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以及无限的期待,给予学生无尽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倾听,最重要的是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要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即使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不准确,也要认真倾听,努力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见。华南师范大学胡东芳教授在《对话与倾听》一文中指出,倾听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注意。用自己的眼睛注视说话的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谈话的内容上,不要轻易打断;二是接受。用点头、微笑等表示你对他的理解,即便不一定赞同,也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三是引申话题,用重述学生的意见、情感,或用恰当的提问,鼓励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叙述。实际上,与专注的神情、尊重的态度相比,内心情感的体验更为重要。在学生倾诉时,我们应该与他“同命运,共呼吸”,分享他的快乐与痛苦,担忧他的困惑与彷徨,寻找他的需求与渴望……这样,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与理智世界,才能给予学生人性关怀和人性激励,让教育的精神得以实现。 (2)尊重是建立沟通的基础 孔子云:“敬人者人敬之。”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只在口头上 说说 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个常体验到尊严的人,总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办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应该包含着真诚与信赖、宽容与激励,平等与友爱。据报载,在美国学校的低年级教室中,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美国教师解释说:蹲下来交流,是因为学生个子矮,在与老师交流时,会产生压迫局促的感觉,这对于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弯下腰鼓掌,是因为教师板直腰居高临下地拍拍手,小学生不认为老师的掌声是真诚的,只有弯下腰,两眼望着学生,融入学生中间,那掌声才是发自内心的。可见,“蹲下来”与“弯下腰”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民主的思想。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但要给予某方面的领先者以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赞美之情,更要给予落后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宽慰与鼓励!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弘扬学生的个性。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通过爱学生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从而塑造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石英 朱秀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孙芳芳 汤生玲《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职教通讯》2010年01期 〔3〕郁舒雯 《班主任工作与中职班级管理》――《职教通讯》2009年09期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 教育 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践行爱的教育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统帅与灵魂,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纽带。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践行爱的教育,通过爱的目光,微笑,言语,行动等形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的法宝。

【关键词】爱的教育 学生 班主任工作 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所在,搞好学生的管理,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实践表明,搞好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法宝是将教师的爱融入班级并奉献给学生。树立关爱学生、献身教育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将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对爱的理解和传播途径,用爱的目光、微笑、言语和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1、爱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人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眼神”。可见,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而眼神更是无声语言中最有表达力的工具。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眼睛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眼睛尤其是眼神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其他进步时,班主任要用一种兴奋、喜悦、赞扬和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则要善于用一种歉意、悔过、关心的眼神注视之。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是用严肃、冷漠、鄙视还是用鼓励、慈爱、宽容的眼光或眼神来看待学生,其结果大相径庭。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爱的目光和眼神来正面引导学生,尽量少使用消极的眼神来审视学生。可见,班主任的目光对学生非常重要,使用这种爱的目光比使用训斥、呵斥的目光更有效,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成长,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快乐,人格心理也更加健全。

2、爱的微笑

古人云:相由心生。一个班级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时常保持笑容,而且这种笑容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板着面孔或者一味的发脾气,时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但不能增添班主任的威严,相反还会增加学生的各种压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损教师的形象与威信,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感染全班,极不利于班级集体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风气的形成和保持,最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微笑,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氛围,令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和可信,让学生如沐春风。实践表明,班主任得体的微笑是腼腆和自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班主任的微笑是外向自信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提醒,意识到自己的 言行举止 需要适当的控制。一切困难都在微笑中化解,微笑创造了一个活跃、快乐与祥和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班主任,不仅仅是满足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管理,同时还是学生微笑的典范与源泉,是快乐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微笑面对学生,班主任收获的是更多的微笑、快乐与成果。

3、爱的言语

《增广贤文》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不同的言语交流,给人的感受会有巨大的差别。在班主任工作中,使用言语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彼此接受、沟通、激励和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形成个人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在言语的运用上下工夫。言语的轻重缓急乃至声调都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积极向上和得体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融洽师生的关系和深化班级的民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爱的行动

懂得了理论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在行动上下一番苦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表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这种特殊职业表明,我们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维护、纪律的遵守、作业的按时上交和批改,这些细节性的工作要得以很好的落实,班主任必须身先示范,否则学生是随时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并影响其行为。看似一些毫不干起眼的细节,只要班主任关注并做了,学生的心灵才会被教师的一举一动所震撼和净化,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努力约束自己。

黎巴嫩诗人、 散文 作家、画家纪伯伦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其实班主任用爱教育和影响学生,一方面,可以积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的同时,还学到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从长远来看更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提升班主任自己的修养并进而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快乐。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汇聚爱生之心,撒播爱的阳光,普照每个莘莘学子,从而构建起和谐班级,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师职业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和实现途径。

总之,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倾注爱心是班主任育人的必要条件和应有感情。只有倾注教师的爱心,用爱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生,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1日

爱的智慧,爱的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特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性格上、品性上的偏执,行为上的极端,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本文主要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引发笔者对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爱 信任 赏识

一、 故事 回放

1.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低着头,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说:“我这孩子,从小听力不好,而且不爱说话,现在戴着助听器,老师麻烦你,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小手又举了起来,但不是很坚定。“闻文,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有疑惑、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大胆一点”。

“闻文,你能行的”。

“试一试,不要怕。”……(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她不会讲的,让我来吧。”

“老师,我来”……

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闻文,把你写好的读出来,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细细的,但我听懂了。

“闻文,你说得对极了,真了不起,大声点,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闻文又回答了一遍,还是支支吾吾,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开学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好美。

3.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认真做,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 方法 。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惶恐地站着,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成绩上升了,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感化孩子,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1.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用信任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赏识学生,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他就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一份赏识,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徐慧.《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教育周刊》..

爱的教育论文里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真心、无私地去关爱每个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让每一个幼儿学会爱,更是幼教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爱的教育的幼教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将“爱的教育”根植于幼儿园》

作者简介:何苗(1991-),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摘要: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真心、无私地去关爱每个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让每一个幼儿学会爱,更是幼教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本文论述了爱的教育的深刻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特别着眼于剖析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将爱的教育根植于幼儿园的系列措施,希望此文对一线幼儿教师具有借鉴作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爱的教育;策略

一、“爱的教育”的来源及其内涵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出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其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我国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说:“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清楚地定义“爱的教育”,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何为“爱”。“爱”就是指因对人或对事有深挚的感情而对其加以保护的行为。爱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后天可以培养和习得的。“关注人的价值,逐步升华人们对某人或某物的爱,把其塑造成一个懂得爱的人的教育”,此乃“爱的教育”的内涵。

二、幼儿园根植“爱的教育”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年青一代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变化对于下一代祖国花朵的培养来说是双刃剑。大部分幼儿习惯了接受爱,而不懂得主动给予他人关爱。而在当今成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朱罗密布,各行各业不乏你争我斗的现象。长此以往,会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混乱局面。从小用爱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会让其耳濡目染,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爱心,有利于幼儿之间建立起相互关心爱护的和谐局面。爱是人类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是人们永恒的主旋律,爱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爱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正如颇受老百姓喜爱而广为流传的《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一不是由于人类造成的。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妄想着要征服大自然,已经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反过来,这一系列的灾害重重的惩罚了人类,造成了无限的恶性循环。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爱的教育”,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我们是都肯定的,教育智慧是爱的智慧,是闪耀着真善美光彩的智慧。通过爱的教育,让幼儿从小能够用善良的心与他人相处,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会到付出爱、给与爱和收获爱,真正的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爱的教育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在园如何有效推行“爱的教育”

(一)教师树立爱的教育观

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爱的教育观,用心密切关注每位幼儿的健康成长。众所周知,人有长短不一的手指头,他们各施其职,各有所长,教师应该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每位幼儿的优势,及时给予幼儿肯定的评价,让教师的关爱像鱼塘一样,让幼儿在爱的鱼塘里如鱼得水的发挥自身的特长,无论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如何,教师都应当给予每一位幼儿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不断地关爱孩子,有利于其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其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对于幼儿爱的教育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方式方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变化多样的教育技巧,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个体特性的培养,在用慧眼洞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实现幼儿质的飞跃式发展。教师把爱的精神实质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把爱的教育的本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播撒爱的种子种植于孩子心间,以自己的爱心启发幼儿的爱心,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爱的氛围,最终塑造一个懂得爱、善于给予他人爱的灵魂。教师利用自己角色的榜样性,用眼神、语言、动作和行为向幼儿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每天早晨的广播播送校园好人好事和名人儿时轶事,启迪幼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爱的教育环境

营造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利于开启幼儿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之情的模式,还有利于引发幼儿对爱的期盼。幼儿教师需要用心创设一个爱的教育氛围,例如:小座椅板凳阅读角可以遍布整个幼儿园,便于孩子们在学习中愉快的交流,给他们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教师们做好表率作用,在早上和下午放学的时候轮流坚持微笑着站在校园门口迎接和送别孩子,并且积极倡导幼儿小朋友间相互问好,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的、甜蜜的心理环境。每个班级内部由教师同幼儿一起布置班级内部的爱心墙,有利于培养孩子表达爱意的习惯。教师与幼儿一对一传递爱意,每个老师有一个专门的“蜜语小信箱”,幼儿可以把自己对老师的爱说出来,当然也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也可以把自己的小小心愿说出来,让老师心领神会,助其一臂之力。让爱的种子在幼儿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整个教育环节无一不围绕爱、体现爱。

(三)选用适当的爱的教育策略

首先,开展爱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向幼儿介绍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成果,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和从小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结合新闻故事,向幼儿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能极大提升教育的效果;每个班集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种植基地,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特征,积累生活小常识。

其次,教师就要利用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等学习机会去发现孩子的特长,或者鼓励孩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对于幼儿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大力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唤起幼儿的学习热情,最终接近自己的目标。

(四)升华幼儿心中的爱

首先,培养他们主动关心园内小伙伴的意识和行动。在幼儿园班集体内部开展“帮帮扶扶”的活动,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在幼儿园内开展“小老师”的活动,即大班的孩子给小班的孩子讲故事、带队上厕所等,让他们学会表达爱。当孩子过生日时,我们鼓励班级的小朋友自己动手,给小寿星一个惊喜的礼物,形式不限。通过这个活动使他们明白:分享是友好和谐的最佳体现。

其次,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家庭成员的习惯。例如,在过妇女节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做卡片,中秋节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月饼,爷爷奶奶过生日的时候,自己动手给爷爷奶奶画一幅画,过端午节的时候倾听节日的来历,并且和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等。

在次,让远方的友人们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爱意。例如,为贫困灾区的孩子进行捐款活动,拿出爸爸妈妈给的零钱,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让孩子们学会付出,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爱同伴、爱长辈和爱老师,知道通过自己主动地关爱别人,能收获快乐这个道理。

总之,构建爱的教育,发展爱的教育,用爱的阳光催绽爱的花蕾。让爱的教育的交响曲唱响整个幼儿园。让幼儿体验爱、感受爱、付出爱、收获更大的爱,让爱遍布幼儿的整个成长轨迹。(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玉录.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J].青海教育,2005.

[2]王淑梅.爱的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

[3]朱正平.熊志庆.缺失与弥补:论青少年爱的教育[J].黑龙江史志,2008.

[4]杜平凡.涂永胜.播撒爱的火种,体验爱的快乐[J].当代学前教育,2011.

[5]刘雪.爱,教育的根本――对幼儿园实施“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4.

[6]徐资.爱的教育[J].赤字,2015.

[7]诸取芳.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爱[J].新课程研究,2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爱的教育的幼教论文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 教育 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践行爱的教育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统帅与灵魂,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纽带。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践行爱的教育,通过爱的目光,微笑,言语,行动等形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的法宝。

【关键词】爱的教育 学生 班主任工作 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所在,搞好学生的管理,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实践表明,搞好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法宝是将教师的爱融入班级并奉献给学生。树立关爱学生、献身教育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将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对爱的理解和传播途径,用爱的目光、微笑、言语和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1、爱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人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眼神”。可见,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而眼神更是无声语言中最有表达力的工具。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眼睛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眼睛尤其是眼神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其他进步时,班主任要用一种兴奋、喜悦、赞扬和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则要善于用一种歉意、悔过、关心的眼神注视之。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是用严肃、冷漠、鄙视还是用鼓励、慈爱、宽容的眼光或眼神来看待学生,其结果大相径庭。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爱的目光和眼神来正面引导学生,尽量少使用消极的眼神来审视学生。可见,班主任的目光对学生非常重要,使用这种爱的目光比使用训斥、呵斥的目光更有效,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成长,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快乐,人格心理也更加健全。

2、爱的微笑

古人云:相由心生。一个班级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时常保持笑容,而且这种笑容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板着面孔或者一味的发脾气,时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但不能增添班主任的威严,相反还会增加学生的各种压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损教师的形象与威信,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感染全班,极不利于班级集体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风气的形成和保持,最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微笑,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氛围,令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和可信,让学生如沐春风。实践表明,班主任得体的微笑是腼腆和自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班主任的微笑是外向自信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提醒,意识到自己的 言行举止 需要适当的控制。一切困难都在微笑中化解,微笑创造了一个活跃、快乐与祥和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班主任,不仅仅是满足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管理,同时还是学生微笑的典范与源泉,是快乐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微笑面对学生,班主任收获的是更多的微笑、快乐与成果。

3、爱的言语

《增广贤文》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不同的言语交流,给人的感受会有巨大的差别。在班主任工作中,使用言语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彼此接受、沟通、激励和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形成个人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在言语的运用上下工夫。言语的轻重缓急乃至声调都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积极向上和得体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融洽师生的关系和深化班级的民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爱的行动

懂得了理论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在行动上下一番苦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表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这种特殊职业表明,我们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维护、纪律的遵守、作业的按时上交和批改,这些细节性的工作要得以很好的落实,班主任必须身先示范,否则学生是随时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并影响其行为。看似一些毫不干起眼的细节,只要班主任关注并做了,学生的心灵才会被教师的一举一动所震撼和净化,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努力约束自己。

黎巴嫩诗人、 散文 作家、画家纪伯伦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其实班主任用爱教育和影响学生,一方面,可以积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的同时,还学到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从长远来看更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提升班主任自己的修养并进而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快乐。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汇聚爱生之心,撒播爱的阳光,普照每个莘莘学子,从而构建起和谐班级,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师职业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和实现途径。

总之,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倾注爱心是班主任育人的必要条件和应有感情。只有倾注教师的爱心,用爱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生,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1日

爱的智慧,爱的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特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性格上、品性上的偏执,行为上的极端,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本文主要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引发笔者对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爱 信任 赏识

一、 故事 回放

1.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低着头,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说:“我这孩子,从小听力不好,而且不爱说话,现在戴着助听器,老师麻烦你,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小手又举了起来,但不是很坚定。“闻文,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有疑惑、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大胆一点”。

“闻文,你能行的”。

“试一试,不要怕。”……(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她不会讲的,让我来吧。”

“老师,我来”……

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闻文,把你写好的读出来,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细细的,但我听懂了。

“闻文,你说得对极了,真了不起,大声点,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闻文又回答了一遍,还是支支吾吾,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开学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好美。

3.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认真做,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 方法 。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惶恐地站着,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成绩上升了,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感化孩子,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1.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用信任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赏识学生,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他就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一份赏识,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徐慧.《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教育周刊》..

关爱学生的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当下乃至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受高考压力下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多的是门面工程,在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的心中,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学工作的配角,更有甚者认为,德育工作是为教学工作所服务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如何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出淤泥而不染”,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德育工作是否为教学工作所服务

最近在一个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个教师的提问:按道理来说,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但事实上,各个重点高中都在为抓分数、抓重点人数而奋力拼搏。重点指标统领着全校的工作。那么德育工作呢?德育是为教学服务的。理由是德育工作做得好,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上升。

这其实是目前国内重点高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很多教师的困惑与无奈。德育与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不能简单地说谁为谁服务。对于学生而言,两者并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第一要素,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育人与育才的同等重要性。对一个人的整体发展来说,成人应该比成才更重要,对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来说,做好“人师”要比做好“经师”更重要。班主任只有自我内心充满了正能量,才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正能量,学生才会敬重你,才会服从你的管教。这正是古人所说的:“教育有道,道在心灵。”

二、德育要追求养成与内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积极的心态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知识,而是要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维护学生的心力,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内心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而学生这种尽力的生成是靠养成的,是一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好的德育是不经意中的点悟,而非刻意的规范;是润物无声的滋养,而非外在行为的管制;是从外到内的精神熏染,而非终端结果的速成。

现代的高中生生活于网络时代,他们思想开放、心灵自由、行为自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得到家长与教师的理解,无法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从学生角度审视教育,改变教育方式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与关爱。为此,笔者从高一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开始实行班级“五自”管理模式,即座位自由组合、住宿自由搭配、班委自主选举、活动自主设想、人格自我完善。其目的是为学生实现美好自我提供最大的空间,班主任对学生人格需求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配合,换来的是学生对班级的认同与自豪感。那么学生都自主了,班主任要做什么?第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与生活态度,使其不会因为碰到小事就沮丧,就有挫败感。第二,控制底线。即允许违纪,不容再犯;可以吵架,不容打架;德劣违法,一概不容。班主任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积极心态的培育上,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学生有主见、能承担、有爱心是德育工作的目标。

三、最好的德育莫过于感染

一个德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首先得让自己善良起来,丰富起来,健康起来,阳光起来,快乐起来,然后才能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现如今,高中德育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者缺乏的,却要让学生拥有。岂非缘木求鱼?只有身心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有位教育专家说:“如果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必须成为那样的人。我希望他们举止优雅,我也必须非常优雅,即使我想对他们发火的时候,也必须非常优雅,即使他们气得我想扔他们到窗外,我也必须保持优雅。我想让孩子们努力,我自己就必须成为我孩子从没见过的那么努力工作的人。”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够用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这样的德育教育必然成功。

总之,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守的教育方向与底线。

参考文献:

[1] 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9):5-7.

[2] 戴智明,戴利民.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75-76.

[3]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跨国界的频繁往来,实现了多元思想大融合,也使得国内社会中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相互碰撞。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在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底线与社会其他群体不同,具有一定的校园特色和政治氛围,凝聚了学校的`精神力量。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实现经济复苏、国力增强的百年计划夯实人才基础。德育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标准中“五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管理者,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等对学生都有关键影响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端正自身观念,成为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换言之,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即要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此外,高中生由于年龄特性,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受其他不良信息、舆论的引导,且价值取向和对人生的思考极易反复变化,再加上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经受压力能力较低,故此班主任更应自觉提升自我德育素养,以夯实自身德育基础,投入更多精力指引学生的价值导向。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思路

( 一) 对班级德育现状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德”是占据了首位的,是每一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培养内容。而由于个性特点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每名学生体现在德育方面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每个班级体现出来的德育氛围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可在每节课、每天生活和学习中密切观察学生,观察班级,观察其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的成因并详细记录。通过不断观察、记录,便能发现其中规律,摸索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加以总结整理,以此指导班级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

( 二) 融入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理念,营造和谐风气。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班级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高中生需要朋辈关系的帮助---辅导介入。这种辅导并非知识性的教导,而是通过心理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兴趣、意志等。实践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于现实中广为学生所接受。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年龄特性决定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如青春叛逆、学业困惑等。

心理辅导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帮助个体、群体维护和发展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因此,关注高中生心理辅导,不仅有助缓和师生关系,推动班级和谐发展,还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如,定期开展心理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相互协作中解决现实问题,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关系变得和谐,还能使班级更具凝聚力。

( 三) 坚持生本理念并发扬榜样作用,引导德育内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忠孝、诚信、仁义和爱国等美德的历史楷模不胜枚举,其所寓意的精神和道理代代相承,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以至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学生对这些或多或少产生了麻木情绪。因此,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对榜样事例的选择要适当做出调整和变革,秉承贴近生活、坚持真实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榜样事例的真实性与学习的可行性,避免因为年代久远和案例陈旧而导致厌倦和不屑。同时,坚持素质教育提倡的生本理念,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个体成绩的差异或是家庭背景而有所区别,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实践中切勿以高姿态控制学生、压迫学生,而应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德服人,方能获取信任和尊重,践行“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除上述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实践中还应注重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从教风入手,即要改善师资队伍素养,完善选拔机制,任用能力突出、品学兼优的教师为班主任,以形成名师效应,从而调动全体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性; 再以教风带领学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在实践中体会做人的道理,转化学习态度; 最后端正校风,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德育效果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结语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德育教育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为了让学生成长更加全面与完善,班主任要在不断提升自我、以身作则的过程中,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同时,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与错误,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积极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素质水平,让德育工作成为推进学生成长和班级班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学伟.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新视角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3).

[2]欧林革.中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心育”素养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3]马未燕.信息化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的探索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4).

优秀爱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代社会中,陶行知的爱的 教育 思想在至今的教育中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篇一:《践行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塑造中职生的灵魂》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爱也是中职生必备的重要道德品质,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爱的教育塑造灵魂道德情操 作者简介:陈春华,男,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温家宝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对此感同身受。爱作为人的一种情感、品质,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教育的产物。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面对的是90后的中职生――85%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有效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那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阐述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教育家。“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的教育格言。在教育实践中,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师生互爱的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中职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是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青少年群体。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思想、言行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识判断能力较低,重朋辈友情。当学校的 规章制度 与“哥们”义气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会倾向于同学朋辈友情,或帮助犯错误的同学隐瞒真相,或协助同学甚至一起违反校纪、校规。(2)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弱。对周围环境敏感,情绪易波动;注意力分散,组织纪律性差;争强好胜,易产生妒忌心理等。(3)专业思想不牢,部分学生对家长为其选择的专业存在逆反心理,课堂不专心,无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日常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中职传统德育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有些教师本身对学生就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加上学生的自卑心理,以及对“知识接受者”这一角色单一认同的影响下,一些德育工作的方式阻滞了中职生道德情操的发展。 1.注入式 主要表现是把“法定”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乃至行为要求等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条式 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强调范式、反对逾越,崇拜条条,反对质疑。结果是束缚思想,束缚手脚,令学生无可避免地产生枯燥感、单调感和厌倦感,销蚀追求知识的激情。 3.苛严管束式 表现为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几乎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在中职教育中渗透爱的思想 1.以爱为核心,塑造高尚师魂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此我们可以延伸这句话:要想学生有爱心,必须先生有爱心。唯有爱满天下的先生才能教出爱满天下的学生。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当一位教师真诚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后,他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作为学生,他在感受教师对他的爱意与关怀时,他内心真正感受到的还有成人世界(社会)对他的肯定,必然会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他们也会把这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关爱。此时,作为教师,他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给予学生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一种尊严的灵魂! 2.以爱为基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因此,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 谚语 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她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理性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以爱来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感情注入越多,对学生越爱,学生心灵就越会被你所征服。一位教师道出了真谛:“……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 3.以爱为桥梁,沟通师生心灵 (1)倾听是沟通的起步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倾听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能够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能够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以及无限的期待,给予学生无尽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倾听,最重要的是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要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即使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不准确,也要认真倾听,努力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见。华南师范大学胡东芳教授在《对话与倾听》一文中指出,倾听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注意。用自己的眼睛注视说话的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谈话的内容上,不要轻易打断;二是接受。用点头、微笑等表示你对他的理解,即便不一定赞同,也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三是引申话题,用重述学生的意见、情感,或用恰当的提问,鼓励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叙述。实际上,与专注的神情、尊重的态度相比,内心情感的体验更为重要。在学生倾诉时,我们应该与他“同命运,共呼吸”,分享他的快乐与痛苦,担忧他的困惑与彷徨,寻找他的需求与渴望……这样,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与理智世界,才能给予学生人性关怀和人性激励,让教育的精神得以实现。 (2)尊重是建立沟通的基础 孔子云:“敬人者人敬之。”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只在口头上 说说 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个常体验到尊严的人,总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办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应该包含着真诚与信赖、宽容与激励,平等与友爱。据报载,在美国学校的低年级教室中,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美国教师解释说:蹲下来交流,是因为学生个子矮,在与老师交流时,会产生压迫局促的感觉,这对于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弯下腰鼓掌,是因为教师板直腰居高临下地拍拍手,小学生不认为老师的掌声是真诚的,只有弯下腰,两眼望着学生,融入学生中间,那掌声才是发自内心的。可见,“蹲下来”与“弯下腰”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民主的思想。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但要给予某方面的领先者以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赞美之情,更要给予落后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宽慰与鼓励!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弘扬学生的个性。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通过爱学生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从而塑造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石英 朱秀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孙芳芳 汤生玲《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职教通讯》2010年01期 〔3〕郁舒雯 《班主任工作与中职班级管理》――《职教通讯》2009年09期

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真心、无私地去关爱每个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让每一个幼儿学会爱,更是幼教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爱的教育的幼教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将“爱的教育”根植于幼儿园》

作者简介:何苗(1991-),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摘要: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真心、无私地去关爱每个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让每一个幼儿学会爱,更是幼教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本文论述了爱的教育的深刻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特别着眼于剖析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将爱的教育根植于幼儿园的系列措施,希望此文对一线幼儿教师具有借鉴作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爱的教育;策略

一、“爱的教育”的来源及其内涵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出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其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我国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说:“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清楚地定义“爱的教育”,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何为“爱”。“爱”就是指因对人或对事有深挚的感情而对其加以保护的行为。爱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后天可以培养和习得的。“关注人的价值,逐步升华人们对某人或某物的爱,把其塑造成一个懂得爱的人的教育”,此乃“爱的教育”的内涵。

二、幼儿园根植“爱的教育”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年青一代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变化对于下一代祖国花朵的培养来说是双刃剑。大部分幼儿习惯了接受爱,而不懂得主动给予他人关爱。而在当今成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朱罗密布,各行各业不乏你争我斗的现象。长此以往,会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混乱局面。从小用爱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会让其耳濡目染,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爱心,有利于幼儿之间建立起相互关心爱护的和谐局面。爱是人类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是人们永恒的主旋律,爱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爱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正如颇受老百姓喜爱而广为流传的《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一不是由于人类造成的。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妄想着要征服大自然,已经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反过来,这一系列的灾害重重的惩罚了人类,造成了无限的恶性循环。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爱的教育”,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我们是都肯定的,教育智慧是爱的智慧,是闪耀着真善美光彩的智慧。通过爱的教育,让幼儿从小能够用善良的心与他人相处,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会到付出爱、给与爱和收获爱,真正的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爱的教育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在园如何有效推行“爱的教育”

(一)教师树立爱的教育观

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爱的教育观,用心密切关注每位幼儿的健康成长。众所周知,人有长短不一的手指头,他们各施其职,各有所长,教师应该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每位幼儿的优势,及时给予幼儿肯定的评价,让教师的关爱像鱼塘一样,让幼儿在爱的鱼塘里如鱼得水的发挥自身的特长,无论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如何,教师都应当给予每一位幼儿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不断地关爱孩子,有利于其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其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对于幼儿爱的教育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方式方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变化多样的教育技巧,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个体特性的培养,在用慧眼洞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实现幼儿质的飞跃式发展。教师把爱的精神实质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把爱的教育的本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播撒爱的种子种植于孩子心间,以自己的爱心启发幼儿的爱心,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爱的氛围,最终塑造一个懂得爱、善于给予他人爱的灵魂。教师利用自己角色的榜样性,用眼神、语言、动作和行为向幼儿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每天早晨的广播播送校园好人好事和名人儿时轶事,启迪幼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爱的教育环境

营造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利于开启幼儿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之情的模式,还有利于引发幼儿对爱的期盼。幼儿教师需要用心创设一个爱的教育氛围,例如:小座椅板凳阅读角可以遍布整个幼儿园,便于孩子们在学习中愉快的交流,给他们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教师们做好表率作用,在早上和下午放学的时候轮流坚持微笑着站在校园门口迎接和送别孩子,并且积极倡导幼儿小朋友间相互问好,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的、甜蜜的心理环境。每个班级内部由教师同幼儿一起布置班级内部的爱心墙,有利于培养孩子表达爱意的习惯。教师与幼儿一对一传递爱意,每个老师有一个专门的“蜜语小信箱”,幼儿可以把自己对老师的爱说出来,当然也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也可以把自己的小小心愿说出来,让老师心领神会,助其一臂之力。让爱的种子在幼儿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整个教育环节无一不围绕爱、体现爱。

(三)选用适当的爱的教育策略

首先,开展爱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向幼儿介绍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成果,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和从小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结合新闻故事,向幼儿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能极大提升教育的效果;每个班集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种植基地,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特征,积累生活小常识。

其次,教师就要利用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等学习机会去发现孩子的特长,或者鼓励孩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对于幼儿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大力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唤起幼儿的学习热情,最终接近自己的目标。

(四)升华幼儿心中的爱

首先,培养他们主动关心园内小伙伴的意识和行动。在幼儿园班集体内部开展“帮帮扶扶”的活动,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在幼儿园内开展“小老师”的活动,即大班的孩子给小班的孩子讲故事、带队上厕所等,让他们学会表达爱。当孩子过生日时,我们鼓励班级的小朋友自己动手,给小寿星一个惊喜的礼物,形式不限。通过这个活动使他们明白:分享是友好和谐的最佳体现。

其次,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家庭成员的习惯。例如,在过妇女节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做卡片,中秋节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月饼,爷爷奶奶过生日的时候,自己动手给爷爷奶奶画一幅画,过端午节的时候倾听节日的来历,并且和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等。

在次,让远方的友人们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爱意。例如,为贫困灾区的孩子进行捐款活动,拿出爸爸妈妈给的零钱,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让孩子们学会付出,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爱同伴、爱长辈和爱老师,知道通过自己主动地关爱别人,能收获快乐这个道理。

总之,构建爱的教育,发展爱的教育,用爱的阳光催绽爱的花蕾。让爱的教育的交响曲唱响整个幼儿园。让幼儿体验爱、感受爱、付出爱、收获更大的爱,让爱遍布幼儿的整个成长轨迹。(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玉录.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J].青海教育,2005.

[2]王淑梅.爱的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

[3]朱正平.熊志庆.缺失与弥补:论青少年爱的教育[J].黑龙江史志,2008.

[4]杜平凡.涂永胜.播撒爱的火种,体验爱的快乐[J].当代学前教育,2011.

[5]刘雪.爱,教育的根本――对幼儿园实施“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4.

[6]徐资.爱的教育[J].赤字,2015.

[7]诸取芳.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爱[J].新课程研究,2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爱的教育的幼教论文

关于爱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真心、无私地去关爱每个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让每一个幼儿学会爱,更是幼教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爱的教育的幼教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将“爱的教育”根植于幼儿园》

作者简介:何苗(1991-),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摘要: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真心、无私地去关爱每个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让每一个幼儿学会爱,更是幼教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本文论述了爱的教育的深刻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特别着眼于剖析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将爱的教育根植于幼儿园的系列措施,希望此文对一线幼儿教师具有借鉴作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爱的教育;策略

一、“爱的教育”的来源及其内涵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出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其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我国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说:“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清楚地定义“爱的教育”,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何为“爱”。“爱”就是指因对人或对事有深挚的感情而对其加以保护的行为。爱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后天可以培养和习得的。“关注人的价值,逐步升华人们对某人或某物的爱,把其塑造成一个懂得爱的人的教育”,此乃“爱的教育”的内涵。

二、幼儿园根植“爱的教育”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年青一代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变化对于下一代祖国花朵的培养来说是双刃剑。大部分幼儿习惯了接受爱,而不懂得主动给予他人关爱。而在当今成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朱罗密布,各行各业不乏你争我斗的现象。长此以往,会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混乱局面。从小用爱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会让其耳濡目染,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爱心,有利于幼儿之间建立起相互关心爱护的和谐局面。爱是人类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是人们永恒的主旋律,爱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爱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正如颇受老百姓喜爱而广为流传的《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一不是由于人类造成的。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妄想着要征服大自然,已经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反过来,这一系列的灾害重重的惩罚了人类,造成了无限的恶性循环。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爱的教育”,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我们是都肯定的,教育智慧是爱的智慧,是闪耀着真善美光彩的智慧。通过爱的教育,让幼儿从小能够用善良的心与他人相处,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会到付出爱、给与爱和收获爱,真正的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爱的教育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在园如何有效推行“爱的教育”

(一)教师树立爱的教育观

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爱的教育观,用心密切关注每位幼儿的健康成长。众所周知,人有长短不一的手指头,他们各施其职,各有所长,教师应该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每位幼儿的优势,及时给予幼儿肯定的评价,让教师的关爱像鱼塘一样,让幼儿在爱的鱼塘里如鱼得水的发挥自身的特长,无论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如何,教师都应当给予每一位幼儿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不断地关爱孩子,有利于其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其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对于幼儿爱的教育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方式方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变化多样的教育技巧,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个体特性的培养,在用慧眼洞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实现幼儿质的飞跃式发展。教师把爱的精神实质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把爱的教育的本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播撒爱的种子种植于孩子心间,以自己的爱心启发幼儿的爱心,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爱的氛围,最终塑造一个懂得爱、善于给予他人爱的灵魂。教师利用自己角色的榜样性,用眼神、语言、动作和行为向幼儿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每天早晨的广播播送校园好人好事和名人儿时轶事,启迪幼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爱的教育环境

营造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利于开启幼儿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之情的模式,还有利于引发幼儿对爱的期盼。幼儿教师需要用心创设一个爱的教育氛围,例如:小座椅板凳阅读角可以遍布整个幼儿园,便于孩子们在学习中愉快的交流,给他们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教师们做好表率作用,在早上和下午放学的时候轮流坚持微笑着站在校园门口迎接和送别孩子,并且积极倡导幼儿小朋友间相互问好,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的、甜蜜的心理环境。每个班级内部由教师同幼儿一起布置班级内部的爱心墙,有利于培养孩子表达爱意的习惯。教师与幼儿一对一传递爱意,每个老师有一个专门的“蜜语小信箱”,幼儿可以把自己对老师的爱说出来,当然也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也可以把自己的小小心愿说出来,让老师心领神会,助其一臂之力。让爱的种子在幼儿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整个教育环节无一不围绕爱、体现爱。

(三)选用适当的爱的教育策略

首先,开展爱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向幼儿介绍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成果,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和从小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结合新闻故事,向幼儿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能极大提升教育的效果;每个班集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种植基地,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特征,积累生活小常识。

其次,教师就要利用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等学习机会去发现孩子的特长,或者鼓励孩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对于幼儿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大力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唤起幼儿的学习热情,最终接近自己的目标。

(四)升华幼儿心中的爱

首先,培养他们主动关心园内小伙伴的意识和行动。在幼儿园班集体内部开展“帮帮扶扶”的活动,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在幼儿园内开展“小老师”的活动,即大班的孩子给小班的孩子讲故事、带队上厕所等,让他们学会表达爱。当孩子过生日时,我们鼓励班级的小朋友自己动手,给小寿星一个惊喜的礼物,形式不限。通过这个活动使他们明白:分享是友好和谐的最佳体现。

其次,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家庭成员的习惯。例如,在过妇女节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做卡片,中秋节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月饼,爷爷奶奶过生日的时候,自己动手给爷爷奶奶画一幅画,过端午节的时候倾听节日的来历,并且和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等。

在次,让远方的友人们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爱意。例如,为贫困灾区的孩子进行捐款活动,拿出爸爸妈妈给的零钱,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让孩子们学会付出,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爱同伴、爱长辈和爱老师,知道通过自己主动地关爱别人,能收获快乐这个道理。

总之,构建爱的教育,发展爱的教育,用爱的阳光催绽爱的花蕾。让爱的教育的交响曲唱响整个幼儿园。让幼儿体验爱、感受爱、付出爱、收获更大的爱,让爱遍布幼儿的整个成长轨迹。(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玉录.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J].青海教育,2005.

[2]王淑梅.爱的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

[3]朱正平.熊志庆.缺失与弥补:论青少年爱的教育[J].黑龙江史志,2008.

[4]杜平凡.涂永胜.播撒爱的火种,体验爱的快乐[J].当代学前教育,2011.

[5]刘雪.爱,教育的根本――对幼儿园实施“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4.

[6]徐资.爱的教育[J].赤字,2015.

[7]诸取芳.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爱[J].新课程研究,2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爱的教育的幼教论文

在现代社会中,陶行知的爱的 教育 思想在至今的教育中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篇一:《践行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塑造中职生的灵魂》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爱也是中职生必备的重要道德品质,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爱的教育塑造灵魂道德情操 作者简介:陈春华,男,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温家宝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对此感同身受。爱作为人的一种情感、品质,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教育的产物。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面对的是90后的中职生――85%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有效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那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阐述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教育家。“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的教育格言。在教育实践中,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师生互爱的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中职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是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青少年群体。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思想、言行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识判断能力较低,重朋辈友情。当学校的 规章制度 与“哥们”义气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会倾向于同学朋辈友情,或帮助犯错误的同学隐瞒真相,或协助同学甚至一起违反校纪、校规。(2)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弱。对周围环境敏感,情绪易波动;注意力分散,组织纪律性差;争强好胜,易产生妒忌心理等。(3)专业思想不牢,部分学生对家长为其选择的专业存在逆反心理,课堂不专心,无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日常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中职传统德育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有些教师本身对学生就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加上学生的自卑心理,以及对“知识接受者”这一角色单一认同的影响下,一些德育工作的方式阻滞了中职生道德情操的发展。 1.注入式 主要表现是把“法定”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乃至行为要求等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条式 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强调范式、反对逾越,崇拜条条,反对质疑。结果是束缚思想,束缚手脚,令学生无可避免地产生枯燥感、单调感和厌倦感,销蚀追求知识的激情。 3.苛严管束式 表现为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几乎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在中职教育中渗透爱的思想 1.以爱为核心,塑造高尚师魂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此我们可以延伸这句话:要想学生有爱心,必须先生有爱心。唯有爱满天下的先生才能教出爱满天下的学生。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当一位教师真诚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后,他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作为学生,他在感受教师对他的爱意与关怀时,他内心真正感受到的还有成人世界(社会)对他的肯定,必然会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他们也会把这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关爱。此时,作为教师,他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给予学生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一种尊严的灵魂! 2.以爱为基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因此,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 谚语 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她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理性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以爱来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感情注入越多,对学生越爱,学生心灵就越会被你所征服。一位教师道出了真谛:“……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 3.以爱为桥梁,沟通师生心灵 (1)倾听是沟通的起步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倾听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能够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能够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以及无限的期待,给予学生无尽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倾听,最重要的是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要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即使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不准确,也要认真倾听,努力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见。华南师范大学胡东芳教授在《对话与倾听》一文中指出,倾听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注意。用自己的眼睛注视说话的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谈话的内容上,不要轻易打断;二是接受。用点头、微笑等表示你对他的理解,即便不一定赞同,也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三是引申话题,用重述学生的意见、情感,或用恰当的提问,鼓励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叙述。实际上,与专注的神情、尊重的态度相比,内心情感的体验更为重要。在学生倾诉时,我们应该与他“同命运,共呼吸”,分享他的快乐与痛苦,担忧他的困惑与彷徨,寻找他的需求与渴望……这样,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与理智世界,才能给予学生人性关怀和人性激励,让教育的精神得以实现。 (2)尊重是建立沟通的基础 孔子云:“敬人者人敬之。”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只在口头上 说说 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个常体验到尊严的人,总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办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应该包含着真诚与信赖、宽容与激励,平等与友爱。据报载,在美国学校的低年级教室中,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美国教师解释说:蹲下来交流,是因为学生个子矮,在与老师交流时,会产生压迫局促的感觉,这对于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弯下腰鼓掌,是因为教师板直腰居高临下地拍拍手,小学生不认为老师的掌声是真诚的,只有弯下腰,两眼望着学生,融入学生中间,那掌声才是发自内心的。可见,“蹲下来”与“弯下腰”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民主的思想。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但要给予某方面的领先者以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赞美之情,更要给予落后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宽慰与鼓励!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弘扬学生的个性。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通过爱学生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从而塑造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石英 朱秀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孙芳芳 汤生玲《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职教通讯》2010年01期 〔3〕郁舒雯 《班主任工作与中职班级管理》――《职教通讯》2009年09期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 教育 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践行爱的教育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统帅与灵魂,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纽带。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践行爱的教育,通过爱的目光,微笑,言语,行动等形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的法宝。

【关键词】爱的教育 学生 班主任工作 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所在,搞好学生的管理,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实践表明,搞好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法宝是将教师的爱融入班级并奉献给学生。树立关爱学生、献身教育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将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对爱的理解和传播途径,用爱的目光、微笑、言语和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1、爱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人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眼神”。可见,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而眼神更是无声语言中最有表达力的工具。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眼睛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眼睛尤其是眼神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其他进步时,班主任要用一种兴奋、喜悦、赞扬和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则要善于用一种歉意、悔过、关心的眼神注视之。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是用严肃、冷漠、鄙视还是用鼓励、慈爱、宽容的眼光或眼神来看待学生,其结果大相径庭。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爱的目光和眼神来正面引导学生,尽量少使用消极的眼神来审视学生。可见,班主任的目光对学生非常重要,使用这种爱的目光比使用训斥、呵斥的目光更有效,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成长,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快乐,人格心理也更加健全。

2、爱的微笑

古人云:相由心生。一个班级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时常保持笑容,而且这种笑容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板着面孔或者一味的发脾气,时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但不能增添班主任的威严,相反还会增加学生的各种压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损教师的形象与威信,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感染全班,极不利于班级集体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风气的形成和保持,最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微笑,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氛围,令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和可信,让学生如沐春风。实践表明,班主任得体的微笑是腼腆和自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班主任的微笑是外向自信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提醒,意识到自己的 言行举止 需要适当的控制。一切困难都在微笑中化解,微笑创造了一个活跃、快乐与祥和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班主任,不仅仅是满足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管理,同时还是学生微笑的典范与源泉,是快乐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微笑面对学生,班主任收获的是更多的微笑、快乐与成果。

3、爱的言语

《增广贤文》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不同的言语交流,给人的感受会有巨大的差别。在班主任工作中,使用言语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彼此接受、沟通、激励和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形成个人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在言语的运用上下工夫。言语的轻重缓急乃至声调都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积极向上和得体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融洽师生的关系和深化班级的民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爱的行动

懂得了理论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在行动上下一番苦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表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这种特殊职业表明,我们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维护、纪律的遵守、作业的按时上交和批改,这些细节性的工作要得以很好的落实,班主任必须身先示范,否则学生是随时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并影响其行为。看似一些毫不干起眼的细节,只要班主任关注并做了,学生的心灵才会被教师的一举一动所震撼和净化,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努力约束自己。

黎巴嫩诗人、 散文 作家、画家纪伯伦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其实班主任用爱教育和影响学生,一方面,可以积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的同时,还学到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从长远来看更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提升班主任自己的修养并进而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快乐。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汇聚爱生之心,撒播爱的阳光,普照每个莘莘学子,从而构建起和谐班级,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师职业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和实现途径。

总之,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倾注爱心是班主任育人的必要条件和应有感情。只有倾注教师的爱心,用爱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生,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1日

爱的智慧,爱的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特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性格上、品性上的偏执,行为上的极端,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本文主要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引发笔者对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爱 信任 赏识

一、 故事 回放

1.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低着头,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说:“我这孩子,从小听力不好,而且不爱说话,现在戴着助听器,老师麻烦你,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小手又举了起来,但不是很坚定。“闻文,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有疑惑、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大胆一点”。

“闻文,你能行的”。

“试一试,不要怕。”……(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她不会讲的,让我来吧。”

“老师,我来”……

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闻文,把你写好的读出来,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细细的,但我听懂了。

“闻文,你说得对极了,真了不起,大声点,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闻文又回答了一遍,还是支支吾吾,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开学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好美。

3.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认真做,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 方法 。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惶恐地站着,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成绩上升了,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感化孩子,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1.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用信任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赏识学生,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他就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一份赏识,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徐慧.《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教育周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