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论文参考文献谨记

发布时间:2024-07-08 03:22:22

论文参考文献谨记

一、论文中的引用如何引用

1、应该避免引用与文章无关的参考文献。这一点也是很多刚开始写论文的人容易出现的错误,参考文献,是一定要选取与论文主题相关的。

2、引用文献的深度一定要够。什么是深度,与主题方向有关的相关文献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献,这样论文才会更加具体。

3、引用的参考文献要具有新颖性。引用较早的研究文献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但还是要注意,需要留心研究领域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对比之下,文章的框架才能有效得到支撑。

4、参考文献格式规范。格式问题,一直都是同学们头疼的问题,也是被导师指点最多的地方。往往参考文献格式的不规范,会让大家受到批评。

5、参考文献引用要恰当。引用了观点,就要标注出来,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参考文献数目也是不一样的。

二、在引用过程中我们应注意

1、引用时在摘要部分切忌照搬。

2、论文中使用的参考文献一定需要是真实的,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3、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

4、用简单明了的句子。尽量避免使用成语。

5、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

6、不要将在文章中未提过的数据放在摘要中。

我记得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对论文中的引用做参考,把一些名言名句作为作文的一个题记,论文也无不例外,论文的引用我已经告诉大家了,我们对于一些无法表达的术语,此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学术期刊的引用做一个过渡,希望上面的讲述可以帮到大家。

1、避免选择与论文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

引用的选择必须以主题为中心,可以有力地说明、突出主题的就文献就可以选用,不能的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基本原则。有些作者在写论文使用参考资料时,总是会出现不忍删除参考文献的毛病,经常会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引用写入到论文里面,影响论文主题的表达。甚至有些同学为了体现论文参考文献的新颖性直接使用与主题无关的最新文献,这样不仅不能体现论文的新颖,还会在内容上显得累赘和冗馀。

2、避免选择不够典型的引用。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具特点、最具代表性、能有效揭示事物本质、能集中论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引用典型的参考文献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非常经典的文献需要考虑它们发表的时间、如果过旧或是广为人知的文献,我们就简单的描述一下,即使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参考文献,也是简单描述就好。太老或太有名的参考文献也许能证明我们的主题,但它们并不能使论文足够新颖。

3、避免所选参考文献缺乏真实性。

论文中使用的参考文献需要是真实的,这样才会有说服力。所谓的真实是说参考文献是客观存在,不是虚构的,是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的原始面貌。论文中使用的参考文献真实,才能有说服力,有些论文参考文献不准确,没有鉴别真伪,所引用的历史数据、事件、时间、地点,等都没有仔细检查、会出现误差,这样的论文就不具有说服力了,在经济论文中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在引用参考文献时,我们应该仔细确保参考文献的每一个细节都不会出错,数字绝对准确,也不会因我们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原本准确、真实的参考文献会变成错误或不真实的。

4、避免选择引用不新颖

撰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选择应具有新颖性和引人注目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强论文的真实性,使人们耳目一新。

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人或事,或者别人很少写的事件,从不同角度选择材料,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注意选择新的、有特色的参考文献,一些论文,参考文献选择不新颖,引用的都是一些过时的旧例子,而且参考文献的是那些“陈年旧事”,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这样就会显得这篇论文并不令人信服。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别把名字写过去就可以了

谨慎性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如何应用谨慎性原则呢?

摘要:为了更好的处理各项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工作中需要遵守各项会计原则。而谨慎性原则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会计原则,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生产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制定的,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核算等各项会计问题上,针对不能确定的会计因素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努力将各种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本文在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定义和使用意义后,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企业会计管理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步,会计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无疑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却面临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投资者在处理会计事项中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更加重视了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以及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谨慎性原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重要原则,又被称为稳健性原则或者审慎原则。由于会计环境往往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也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风险和工作难度,企业在无法判断和确任外部风险和各项会计因素对会计计量的精确性时,最好要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健的会计方法来处理。因此,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会计信息不确定性时的一种处理方法,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在任何生产经营阶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内在和外在风险,针对企业不能确定的会计信息,及时采取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企业风险,运用合理得当的话,这对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

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企业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谨慎性原则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和倾向性,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和理解,在应用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谨慎性原则受主观意识较强而难以确量;二是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三是谨慎性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四是从事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谨慎性原则受主观意识较强而难以确量

当前,由于我国的价格市场机制以及资产信息等都不够完善和健全,同时,企业之间的实际经营状况也很难以确定,不能单从企业的会计信息报告中看出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因此,企业在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时的个人主观意识很强,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利益,避免夸大企业利润,然而,企业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也有可能高估了企业的资产价值,降低了企业风险,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些都与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及工作经验相关,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确认与计量。

(二)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使用当中与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可靠西性原则等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一是与可靠性原则相冲突。可靠性原则强调在会计核算时要注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更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做账依据;而谨慎性原则是要确认尚未发生的费用或者损失,因此,两者相互冲突;二是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客观性原则也强调要反应最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现状,而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很有可能忽略了尚未发生的利润,这与客观事实不一致,因此,两者相互冲突。

(三)谨慎性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及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都不完善,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调节企业的盈利利润,修改财务会计报告,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交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目的,过度使用谨慎性原则,从而操纵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一旦被修改,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些都不利于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四)从事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谨慎性原则要求对于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和费用,都要满足“合理核算”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标准,然而,在合理判断的过程中,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比较少,学历比较低,只能掌握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新制度中“可选择性”等敏感事项,他们往往难以掌握核算要求,缺乏职业判断能力;二是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有些会计人员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会违背职业道德,滥用会计政策,破坏企业的会计信息。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各项会计事务中,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三是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规范;四是避免过度谨慎。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倾向性等多种特征,因此,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完善:一是会计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各种新的会计管理制度和国家政策,及时了解会计核算管理规定等相关会计信息,同时要求掌握相关的法律、企业管理等多种知识,并积极向身边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系统的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做到实事求是、诚信为本,才能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二是提高职业判断意识。在会计工作中,在注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要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和思维习惯,变换工作思维方式转变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意识。

(二)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

在运用各项会计原则时,企业都应按照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冲突,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应该明确规定使用的条件和前提:首先要把客观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明确在其他会计原则无法使用或其他原则的使用不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时才能使用,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规范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仍不能满足各种会计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应该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例如,规范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和比例,明确职业判断标准,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等方式,来完善各项会计使用制度。

(四)避免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是比较抽象的一种规定,在使用中难免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对企业来讲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例如,有的企业会把谨慎性原则理解为“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潜在收入不能入账,而故意扩大了计提成本的费用标准和范围,因此,企业在应用中要避免过度谨慎。

通过以上对谨慎性原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好谨慎性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但如果过度谨慎的话,谨慎性原则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

因此,针对当前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存在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过度谨慎、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等局限性,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的控制和管理水平,提高对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认识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我国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有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1)

[2]赵鑫.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途径[J].新课程学习.2015(03)

[3]马千惠.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32)

[4]钟骏华,孙晓铮.论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

这种事不要在网上做了,你是搞政策研究的吧。

1.威廉.H.比弗.财务呈—会计革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20073.汪远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20054.李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J].经济问题,2006

记者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出如下,你可以自行选择几篇写上。1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王起钧 河北大学 【硕士】河北大学 2006-05-01 0 2822 传媒引领和谐社会建设途径之探析 洪和根 嘉兴市广播电视总台 【期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06-30 0 463 传媒转型的逻辑与使命 张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青岛 【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10 0 54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下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 郑玉洁 华东政法大学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04-25 0 515 试论广播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 王蔚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期刊】党史博采(理论) 2006-01-20 0 236 和谐社会和传媒的社会责任 【期刊】新闻传播 2006-01-30 0 857 旅游传媒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五大角色 《江南游报》 陈鹰 【报纸】中国旅游报 2007-09-21 0 108 传媒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 袁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期刊】新闻爱好者 2009-09-10 789 和谐难题与传媒责任新论 杨建宇 郑州大学 【硕士】郑州大学 2006-05-01 0 130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传媒责任研究 任慧静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南京师范大学 2008-06-30 0 15511 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犯罪控制 张心向; 辛欣 南开大学法学院 【期刊】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15 7812 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青岛传媒网《百姓说事》栏目说开去 王瑶; 韩丽楠; 朱凯 青岛传媒网 【期刊】青年记者 2008-09-20 0 6113 论和谐社会中“传媒力”的构建要素研究 张志君; 张婧莹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 博士后 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 【期刊】现代视听 2007-01-30 0 4914 网络时代下的传媒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娜 郑州大学 【硕士】郑州大学 2006-04-18 0 19915 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陈世昌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武汉科技大学 2010-04-30 1716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 梁衡 人民日报 副总编辑邮编: 【期刊】当代传播 2007-05-15 3 12917 和谐社会建设与媒体角色定位 骆正林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期刊】现代视听 2007-01-30 0 13518 论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与作用 申思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中央民族大学 2008-04-01 0 16419 论现代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董姝 长春理工大学 【硕士】长春理工大学 2007-06-01 0 137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论文标记参考文献

1、首先打开要标注参考文献的word文档,用鼠标点在需要添加标注的位置。

2、然后在点开【引用】选项卡,点击【脚注和尾注】。

3、会弹出一个脚注尾注的设置框,勾选【尾注】,格式勾选【方括号样式】,应用更改设置为【整篇文档】,设置好之后点击【插入】。

4、点击【插入】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 [1] ”,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接下来只需在【引用】选项卡下点击【插入尾注】即可加入其它参考文献标注。

6、如果要删除参考文献前面一条横线,则点开上方的【引用】选项卡,点击【脚注/尾注分隔线】即可。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就来看看我的分享吧!以下是详细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首先打开需要添加需要标注的文献文章,并且选择需要添加文献的段落。2.随后点击菜单栏里的引用选项。3.紧接着再点击插入尾注。4.插入尾注后,可以看到注释用的是“i”,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更改。5.然后再点击脚注6..随后再点击脚注和尾注下面的倒三角。7然后点击编号格式,选择数字形式。8.点击“应用”,更改后就可以变为数字。然后按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菜单。输入替换的内容完成后点击“全部替换”即可。9.最后标注就已经添加完成了

标注方法如下:

工具/原料:Dell游匣G15、win10、Word2016

1、首先打开需要添加需要标注的文献文章,并且选择需要添加文献的段落。

2、随后点击菜单栏里的引用选项。

3、紧接着再点击插入尾注。

4、插入尾注后,可以看到注释用的是“i”,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更改。

5、然后再点击脚注。

6、随后再点击脚注和尾注下面的倒三角。

7、然后点击编号格式,选择数字形式。

8、点击“应用”,更改后就可以变为数字。

9、然后按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菜单。输入替换的内容完成后点击“全部替换”即可。最后标注就已经添加完成了。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

工具/原料:Dell游匣G15、win10、Word2016

1、首先打开需要添加需要标注的文献文章,并且选择需要添加文献的段落。

2、随后点击菜单栏里的引用选项。

3、紧接着再点击插入尾注。

4、插入尾注后,可以看到注释用的是“i”,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更改。

5、然后再点击脚注。

6、随后再点击脚注和尾注下面的倒三角。

7、然后点击编号格式,选择数字形式。

8、点击“应用”,更改后就可以变为数字。

9、然后按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菜单。输入替换的内容完成后点击“全部替换”即可。最后标注就已经添加完成了。

论文参考文献标记

论文的参考文献标注方法:首先打开word文档,鼠标选中参考文献,点击开始选项卡下的编号工具;接着点击【定义新编号格式】,输入带有英文中括号的序号,点击【确定】;再把鼠标光标放在第一个引用点,在引用选项卡下点击【交叉引用】。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1.学仿喊祥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备搏.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备搏[C].罩基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渗肆文献。

[仿喊祥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渗肆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1.学仿喊祥术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学术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3.有ISBN号的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备搏[C].罩基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渗肆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7.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移动鼠标将光标移到要加入参考文献标注的地方。

2、“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3、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4、重复以上步骤,加入其它参考文献标注。

5、修改样式为[1] [2],在全文中,查找(Ctrl+F)——高级——特殊字符——尾注标记(它会自动显示^e)——替换为[^&]。

(光标移到第一个标记处,即1处,再进行查找,替换。)

6、删除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

7、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 “视图”——“普通”——“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8、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9、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具备哪些条件

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关于具体的实验的方法;

2、是支持性或者有冲突的证据;

3、是比较有用的类似的文献;

4、是有历史背景的和有意义的文献;

5、引用文献要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章的先进性;

6、引用高质量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文章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7、提高自引文献量: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作参考文献,期刊自引是指该期刊引用了该刊以前发表的文献。

8、引用文献要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态伏毁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9、多引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